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范文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第1篇

一、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学校现实的精神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潜在而强烈、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能使学生认同、接受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身内部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行为。当前,要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与引导,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引导他们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德与才、科学素质与文化素质、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还要注重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诚信观念、团队精神与人际关系。实现和谐发展。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即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领和支撑。没有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就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基础,就很难协调行动以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就会影响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工程,实施这一工程尤其要注重建设和谐的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和谐大学精神文化可以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扩大影响。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学校核心竞争力主要涉及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等要素,这些要素的优化与配置皆离不开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否则,有可能导致学者相互歧视、学科相互排斥、学术死水微澜、学风浮躁滑坡、学生失衡发展。因此,一定要通过建设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实现办学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最终建设起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高职院校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深刻影响。塑造和铸就出蕴含独特个性又与时展相适应的校园精神文化,推动高校自身的发展。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强化学校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凝聚并团结着不同教育背景和专业背景的教职员工,有利于不断增强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繁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需要。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对社会文化的辐射和引领功能。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播有利于社会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构建。校园文化培养师生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以及教师在其社会活动中都无形地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其他人,使校园文化所代表的高尚人格和崇高精神在社会中传播。影响着国民性格的培养和生成,从而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反过来通过文化传播作用的互动。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从而加快学校自身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原则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它的定位是地方性、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又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主要应体现出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把握“以人为本、继承与发展、形神统一、特色引导”的原则:

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的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的平等的交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呼吁自主创新的现实要求下,精心培育这个根,关键是要从制度上鼓励和培养师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从而为师生的实践提供适宜的土壤。

继承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四个多样化”的趋势。学院发展建设也面临着校内外环境的深刻转变,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着眼于过去,更要着眼于现实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与之相辅相成。赋与时代内涵,注重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学校优秀传统,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校园文化精华,融合中西校园文化的优秀成果,广泛吸收和借鉴高职院校文化成果,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现其开放性、多样性和辐射性。

形神统一。一种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围绕学校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兼备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既定目标,要防止“器物之教”、“技艺之教”,忽视学生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和生命境界的提升。只有明确定位、丰富内涵,在内容上做足了功夫,再加上形式上的有机结合,达到审美价值与育人价值的统一,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根深叶茂。

特色导引。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既要重视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文化品味、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更要贴近于学校的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和培养目标,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承的职业教育文化。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要努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个有特色、有生命力和张力的“文化场”,使人们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行为等在其中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互相激励、互相渗透,从而创造和依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来构筑学校自主发展、自

我发展的精神基石。

三、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途径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高职院校,在不同的时期,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当前,应当通过强化办学理念、开辟阵地文化建设的途径等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强化办学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环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面向市场,就业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办学理念,构建基于“职业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的教学内容体系、基于“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以及基于第一、二、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高技能、双证制的独具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还应主动出击,尽快学习国外高等教育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手段。使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尽快本土化,把学校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高职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重视“校风学风班风”建设。校风、学风建设须大力弘扬时代精神风貌,努力营造富含人文底蕴的校园精神氛围。在校风建设中,要坚持培养社会主义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办学方针,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在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制订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学生奖学金评定、学生违纪处分、学生公寓管理、考试违纪处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激励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严格对学生公寓、上课考勤和考风考纪的管理,定期通报学生违纪情况,纠正校园不文明行为,强化学生遵纪守法和道德实践意识。在班风建设中,要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特点创建特色,尽情彰显个性班风。

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企业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入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使学生尽早实现由“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转化。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创业意识。特别是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仿真、模拟等手段,营造企业化氛围,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尽早融入企业文化。一方面,要把企业作为学院的专业实习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好学生的参观、见习、实习等活动,为专业课教学和毕业生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学院要聘请企业一线技术工人来校讲授专业知识,每年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参加挂职锻炼。学院将通过这两条途径。使学生加深了解所学专业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并使学生逐步经过由浅到深的实践训练,掌握必须的基本操作技术。获得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2篇

坚持教育引领,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针对兵团职工群众思想道德状况,针对职工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深入扎实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唱响兵团精神的要求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用职工群众的语言说话,把深刻的道理用职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讲清楚,深入浅出地回答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文化事业的认识,主动增强领导文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量力而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虽然我们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但基层文化设施缺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团场。一定要继续坚持重心下移、向团场倾斜的原则,优先安排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继续抓好广播电视连连通、团场文化中心和连队综合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电影放映、职工书屋建设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团场文化中心为基本阵地,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扩展功能、共建共用。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要大力扶持偏远贫困连队的文化建设,先期可通过发展流动文化服务,弥补固定文化设施的不足,同时逐步加大这些连队的文化事业发展,解决其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

坚持形式多样,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着眼于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广大职工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需要,用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占领基层文化阵地,使职工群众在参与中抒感、愉悦身心。要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要求,鼓励职工群众自办文化,兴办文化服务网点,培养一批文化能人、文化新人,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各行各业。要保障职工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基本文化权益。要大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职工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不断改进形式、丰富内容、拓展规模、提升档次,进一步激发基层文化建设的原动力、增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吸引力。

坚持齐抓共管,多渠道增加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文化建设,重在投入。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优先发展文化的政策,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文化建设项目。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设立师、团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艺创作扶持资金、文化队伍培训资金等办法,确保文化建设投入的逐年增长。要改变那种文化经费零打碎敲的状况,不能光靠领导的觉悟高低确定文化发展资金。要制定和完善投入制度,把文化建设资金纳入师、团场财务预算,并形成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第三,要拓宽渠道,广辟途径,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个人以及社会资本投向文化领域,增强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坚持优化环境,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艺术成绩突出的人才队伍。要在发挥好现有文化人才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培养力度,建立完善培训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努力提升宣传文化干部学习宣讲理论政策的能力、开展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组织基层宣传文化活动的能力、掌握运用新媒体新手段的能力。要优化环境,对从事文化建设的同志政治上要关心,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要帮助。要十分珍惜现有基层文化人才,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在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要予以奖励,真正在全兵团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拓宽文化工作领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将文化工作领域拓宽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努力扩大文化工作的覆盖面,真正实现由“小文化”向“大文化”的转变。一是拓宽文化服务项目。要进一步规范和繁荣文化市场,积极倡导大众文化,引进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及针对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文化娱乐项目,提高职工群众的参与度,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通过开发和修复整理一些重点文物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业,开辟以文化景点为载体的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积极发挥各种资源优势,邀请内地院团、鼓励兵团的院团深入基层开展经常性的文艺演出。二是拓宽文化建设内容。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连队文化,要经常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通过建立一定规模的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和举办各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调动职工群众参与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拓宽文化服务范围,文化部门要同经济部门、教育部门、群团组织等紧密配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确保文化活动健康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融合各方优势发展文化。要统筹规划,利用好区域现有的各类文化资源。继续坚持兵地融合发展不动摇,从文化层面拓宽融合发展的领域,提升融合发展的水平,力争在融合发展文化方面实现兵地融合发展的新突破。同时,在兵团内部要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要积极推动组织、宣传、文化、教育、科技、体育以及学校、老年活动场所的共建共享。要创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办法。一些已经在文化建设方面领先一步、成效明显的团场和单位,不能满足现状,一定要适应职工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些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的单位,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增加投入,巩固提高;那些起步较慢、工作基础较差的单位,要自加压力,迎头赶超,奋起直追。同时,对一些热心基层文化事业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要积极引导、认真总结、大力宣传,力争在总结经验、培养典型、树立榜样中,营造一种全社会关注、参与、投入、共建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坚持抢抓机遇,积极推进文化援疆。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兵团,对兵团的文化建设来讲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对口援疆中,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依托对口支援省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对口支援省市文化界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争取多方面、全方位支持。力争通过10年援疆,使兵团文化建设受益大、发展快、效果好。

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文化建设要出作品、出人才,就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艺工作者要有服务时代、服务兵团的强烈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兵团大建设的洪流中去,亲身参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时代是最生动的教材,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文艺创作的笔触深入到生活的最广处、最深处,生动记录时代的变迁,描摹生活的新变化,善于发现新事物、塑造新形象、表现新生活,才能创作出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文艺工作者要有热爱兵团、热爱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地感知职工群众的喜怒哀乐,表现职工群众的丰富生活,努力创作出有血有肉、感人肺腑、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坚持保护利用并重,切实加强文物工作。文物是文化的物质遗存,具有独特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特别是我们的先辈们在创业时期保存下来的军垦文物,不仅是对广大职工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兵团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文化、旅游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垦区内历史文物的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要大力宣传发动,营造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氛围,唤起职工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要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职工群众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保护文物和经济发展、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第3篇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三风一讯” 规章制度 系列活动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通过校园精神集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那么,如何搞好精神文化建设呢?

一、确立适合校情的“三风一讯”

“三风一讯”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抓“三风一讯”建设就是培养学校精神。一所学校,除了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政策法规外,自身还要具备一种发展的动力、一种内驱力、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三风一讯”正是校园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抓“三风一讯”建设,就是在培养校园精神,培养理想的校园精神文化。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大力倡导“文明、和谐、勤奋、进取”的校风,倡导“严谨、求是、敬业、创新”的教风,倡导“乐学、善思、探究、求新”的学风,并把“尚德、笃学、健美、自强”作为校训,办人民满意学校,不断升华学校精神。

二、建立适合校情的规章制度

一所学校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不可能有序发展。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校制度建设,优质生成,高效执行。德育方面的24项,教学方面有15项,学校管理方面有20项。这一系列制度既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我们将各制度汇编成册,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体系,使得各项制度更加科学、规范,更具操作性,更体现人文性,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校园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适合校情的系列活动

1.大型节日或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凸显教育的实效性。

元旦、“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教师节、“十・一三”建队日,学校都要举办一些相应的庆祝活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戒烟日、节水日、防艾滋病日等纪念日在校园广播或橱窗里举办一些宣传活动,防艾滋病日,我们让学生在活动区的树上系上一些红丝带,寄托对全世界人民的祝福。

2.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活动。

3.统一学生着装,四季各一套。要求学生上学穿校服、佩戴校徽,培养集体荣誉感;会唱校歌,以校为荣。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成立“广播站”,各部轮流播放:初中部周一周二,小学部周三周四,蒙小部周五,让学生及时传播校园内的各项文化教育活动及校园新人新事;开设了五分钟点歌台,让悠扬的歌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人心旷神怡。

(2)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各类艺术作品比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3)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采取学生自愿参加的形式,组建了多种课外活动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礼仪队、小主持人组、书法组、篮球队、校报编辑部、英语俱乐部、电脑爱好协会,等等,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也可以随时更换。

5.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演讲活动。

读书启迪心智,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涵养人生。我们应努力守住心灵的净土,做到读书与反思相结合,读书与批判、继承、创新相结合。让学生走进名家伟人的精神世界,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陶冶自己,提升自己,以读书丰富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心理进行测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及时解开学生心结,使其健康成长的同时,为周围的人带来好的影响。

(1)开展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教学练兵、课堂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2)开展校本教研,重建教研文化。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落实学校教研组教研制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在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克军,文小莉.美国高校的价值追求与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09(01).

[2]陆岩,乔长水.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1).

第4篇

建设的必要性

 

惠小和

一、提出论点:

热电联供项目,需要此时加强上湾热电厂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二、说明什么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及其重要作用。

三、论证一,上湾热电厂的复杂历史背景及其三年来初步建设取得成效说明其必要性。

四、论证二,上湾热电厂的现状特点决定有必要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五、论证三,先进的行业标准要求上湾热电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六、结论:在上湾热电厂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强其建设才能积极促进上湾热电厂新的三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试论上湾热电厂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惠小和

发展公司上湾热电厂热电联供建设项目获批的喜讯,不仅给上湾热电厂的所有职工以无比的鼓舞,更为发展公司的发展战略实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途径。热电联供不但可以减轻发展公司人员安置的困难,而且将成为发展公司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公司良性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效益与管理相依,如何能使热电联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赶超行业先进水平,我认为,此时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非常必要,正如春风春雨,适逢其时。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人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结,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升华,其建设情况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古人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行军打仗如此,管理企业亦然。日本三菱企业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在牢里认识了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人和”,他很受启发,并把企业象征物由三个菱形组成,蕴含着“人和”的理念。海尔员工收入并不高,但员工们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却是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也是张瑞敏最为津津乐道的,张瑞敏说:“人的素质是海尔过去成功的根本,今后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人的素质问题,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聚合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上湾热电厂的复杂历史背景及其三年来建设的初步成效说明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

上湾热电厂1991年筹建以来,缓建了八年,职工放假,只给职工发放生活费致使人心涣散,各谋其业,稍有关系或技术的都陆续调往其它单位,其它有做生意的、种地卖菜的,跑出租车的,还有部分纯粹呆在家中,翘首以盼收假的。直到1999年初上级才批准集中供暖项目建设,给上湾热电厂的职工们带来了希望,广大员工积极投入到一期建设及生产运行中去,三年来在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三个采暖期的安全供暖,基本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奋斗目标,同时围绕“团结奋进,开拓务实”的企业精神,为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开展了六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引进送出,结合实践加强职工专业技能培训,使全体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有信心干好。二是狠抓脏、乱、差现象,使全厂旧貌换新颜,获得了旗级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全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一体化管理受到发展公司表彰。使全体职工适应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标准职工的原则要求。三是实行了全员竞争上岗,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鼓励合理化建议及小改小革。2002年共采纳七条,奖励1500元,创效约二十万元/年,使全体职工增强了主人翁的思想观念。五是围绕安全供暖开展各种劳动竞赛,促进了生产运行安全顺利,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爱厂敬业、追求卓越的思想。六是加强了企业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倡导向“四有新人”学习。提高了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塑造了新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湾热电厂的现状特点要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上湾热电厂的现状特点有三,一是女职工比例较大,全厂职工140人,女性占65人。这在半军事化式的电力行业是少有的,因为热电厂的工作紧张、劳累,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女人一般体力比男人差。但是女人也有她的细心优点,如何扬长避短,合理安置,使他们彻底脱离封建思想,真正顶起半边天的作用,这就要求她们首先树立起自强、自重的新时代女强人精神;不怕吃苦,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主人翁态度。让男同志都刮目相看电厂女将的风采,使她们能够自信‘谁说女儿不如男’,这就要求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一定要加强。二是员工文化层次差异大,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还不高。学历方面大专以上的只有25人,其余还有部分是文盲。技术方面特别是检修人员,我感觉到还需要有很大的提高,去年公司职工技能签定时参加的电焊、钳工工种中,只有一人过了中级,而电工班三人也只有班长一人能独立完成各项电工工作,热工仪表班四人全部没有经过一次正规专业培训,运行方面汽机发电专业至今还是空缺。这样的员工队伍怎能适应上电的要求呢?三是按电力规范要求,工作作风仍有懒、散、慢、粗的现象。眼看就要上电了,部分职工思想上仍没有紧张感,工作标准仍停留在原来的供热基础上。到各车间看看,职工们看书学习,力求上进的不多;干工作认真严谨,追求更高标准的不多;不遵守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的还有;酒后上岗,脱岗睡岗现象还未杜绝;工作扯皮,不协调的现象还有;吃大锅饭,平均分配的思想,说大话,不务实的作风还普遍存在。这等等问题在目前还存在,这就要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先进的行业标准要求上湾热电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热电联供项目的上马,圆了上湾热电厂十二年三任厂长的梦,喜讯一传到上湾热电厂,工人们兴奋之余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再也不用放假了”。说实话,原来的上湾热电厂十一年来,八年无热无电,三年有热无电,确实每个职工的思想压力挺大的,我们的出路在那里?是每个职工的心头疑团,现在批准上电了,可是从一个普通的供热站到一个标准化的热电厂,员工素质要求距离之大,不可低估,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管理,道德风貌,专业技能都要严格执行电力行业规范,更新求精。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出一支对热电厂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乐于奉献、勤于创新的管理队伍;一支爱厂如家,业务熟悉、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员工队伍。这样的队伍只有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才能培养出来。去年有幸参观了华能黄岛热电厂,厂区环境优雅确实与地理环境有关。但我们走进标准化最难搞好的输煤车间,皮带在稳稳地运转着,车间内窗明几净,噪音极低。控制室内绝对比我们的办公室还要干净整洁,真令我们自叹不如。再到其它车间看看,工人们熟练的操作技能,高昴的学习气氛,百日安全运行的记录,创新提效的技改措施,相比之下,全让我们汗颜。我们神东公司是全国煤炭行业的率先,我们上湾热电厂也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建设国内一流电力企业,一定要为神东公司争光。

 

在上湾热电厂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时不待我,势在必行。

第5篇

建设的必要性

惠小和

一、提出论点:

热电联供项目,需要此时加强上湾热电厂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二、说明什么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及其重要作用。

三、论证一,上湾热电厂的复杂历史背景及其三年来初步建设取得成效说明其必要性。

四、论证二,上湾热电厂的现状特点决定有必要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五、论证三,先进的行业标准要求上湾热电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六、结论:在上湾热电厂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强其建设才能积极促进上湾热电厂新的三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试论上湾热电厂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惠小和

发展公司上湾热电厂热电联供建设项目获批的喜讯,不仅给上湾热电厂的所有职工以无比的鼓舞,更为发展公司的发展战略实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途径。热电联供不但可以减轻发展公司人员安置的困难,而且将成为发展公司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公司良性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效益与管理相依,如何能使热电联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赶超行业先进水平,我认为,此时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非常必要,正如春风春雨,适逢其时。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人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结,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升华,其建设情况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古人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行军打仗如此,管理企业亦然。日本三菱企业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在牢里认识了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人和”,他很受启发,并把企业象征物由三个菱形组成,蕴含着“人和”的理念。海尔员工收入并不高,但员工们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却是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也是张瑞敏最为津津乐道的,张瑞敏说:“人的素质是海尔过去成功的根本,今后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人的素质问题,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聚合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上湾热电厂的复杂历史背景及其三年来建设的初步成效说明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

上湾热电厂1991年筹建以来,缓建了八年,职工放假,只给职工发放生活费致使人心涣散,各谋其业,稍有关系或技术的都陆续调往其它单位,其它有做生意的、种地卖菜的,跑出租车的,还有部分纯粹呆在家中,翘首以盼收假的。直到1999年初上级才批准集中供暖项目建设,给上湾热电厂的职工们带来了希望,广大员工积极投入到一期建设及生产运行中去,三年来在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三个采暖期的安全供暖,基本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奋斗目标,同时围绕“团结奋进,开拓务实”的企业精神,为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开展了六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引进送出,结合实践加强职工专业技能培训,使全体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有信心干好。二是狠抓脏、乱、差现象,使全厂旧貌换新颜,获得了旗级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全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一体化管理受到发展公司表彰。使全体职工适应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标准职工的原则要求。三是实行了全员竞争上岗,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鼓励合理化建议及小改小革。共采纳七条,奖励1500元,创效约二十万元/年,使全体职工增强了主人翁的思想观念。五是围绕安全供暖开展各种劳动竞赛,促进了生产运行安全顺利,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爱厂敬业、追求卓越的思想。六是加强了企业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倡导向“四有新人”学习。提高了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塑造了新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湾热电厂的现状特点要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上湾热电厂的现状特点有三,一是女职工比例较大,全厂职工140人,女性占65人。这在半军事化式的电力行业是少有的,因为热电厂的工作紧张、劳累,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女人一般体力比男人差。但是女人也有她的细心优点,如何扬长避短,合理安置,使他们彻底脱离封建思想,真正顶起半边天的作用,这就要求她们首先树立起自强、自重的新时代女强人精神;不怕吃苦,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主人翁态度。让男同志都刮目相看电厂女将的风采,使她们能够自信‘谁说女儿不如男’,这就要求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一定要加强。二是员工文化层次差异大,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还不高。学历方面大专以上的只有25人,其余还有部分是文盲。技术方面特别是检修人员,我感觉到还需要有很大的提高,去年公司职工技能签定时参加的电焊、钳工工种中,只有一人过了中级,而电工班三人也只有班长一人能独立完成各项电工工作,热工仪表班四人全部没有经过一次正规专业培训,运行方面汽机发电专业至今还是空缺。这样的员工队伍怎能适应上电的要求呢?三是按电力规范要求,工作作风仍有懒、散、慢、粗的现象。眼看就要上电了,部分职工思想上仍没有紧张感,工作标准仍停留在原来的供热基础上。到各车间看看,职工们看书学习,力求上进的不多;干工作认真严谨,追求更高标准的不多;不遵守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的还有;酒后上岗,脱岗睡岗现象还未杜绝;工作扯皮,不协调的现象还有;吃大锅饭,平均分配的思想,说大话,不务实的作风还普遍存在。这等等问题在目前还存在,这就要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先进的行业标准要求上湾热电厂必须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热电联供项目的上马,圆了上湾热电厂十二年三任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几点建议;创新行业;精神文明发展

引言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品牌,是企业在社会形象“活广告”,体现在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的社会效应。因此,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企业文化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氛围不断创新,引领行业精益求精,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加强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培养职业道德情操,激活企业生产、质量的的提高,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保持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环境的和谐发展,对于积极地探索行业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企业文化与社会的内在联系

履行社会义务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构建行业精神文明的前提,是企业文化以独特内涵服务、影响、回报社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信誉,企业为社会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提供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社会以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择优选择企业,构成良性互动的纽带。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市场经济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自由竞争,通过正当合法的竞争,谋求企业最大化利润。对于企业的发展空间,来自市场环境下的经济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追求利润的同时就必须遵守市场游戏规则,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信誉、影响力,能促进企业更好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入,优劣的标准取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自身的建设关系与社会的联系,经济利润的分配,增加就业岗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情,减轻社会的负担,这本身也是行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这从自身而言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这个信誉有利于企业争取拓宽市场的空间。由此可见企业文化自身发展中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企业文化与社会具有内在联系。

2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提炼企业自身文化,更新企业时代精神

体制改革后,整合企业改革和改制,原有的企业文化保留具有特殊的传统和环境,延续了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等方式,以独特的内涵塑造着自身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饱经风雨历程,企业品牌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烙印,具有秉承的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断推陈新出,才能符合企业时代精神,保持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底蕴,是支撑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需要稳步发展。世界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与时俱进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必然选项,多元文化的发展冲击传统文化,国外企业文化的精髓逐渐受到企业吸收。因此,博采众长,吸取古今中外之精华的多元文化是先进企业文化必备。从而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各项发展的软实力,因此提炼企业自身文化,要保持吸收多元文化,符合企业时代精神。

2.2 激励全员参与,携手共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确立,确立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企业精神的体现,它的前提是建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让企业目标与信念在员工心目中达成共识。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员工的权益,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关心员工的疾苦,以多种形式(谈心、家访、慰问、送温暖等),帮助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统一员工思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丰富多彩思想教育教育,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现代教育方式,弘扬先进典型事迹,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激励全员参与,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 以人为本,合力推动企业品牌

在探索与实践中,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管理文化,牵手企业文化,实施人本管理,努力打造企业软实力,是员工共同担负的责任。有效推进企业文化发展,始终保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善于在资本运作,用心经营的管理风格,传承辉煌,造福员工。员工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依靠员工的理解和认可。因此企业文化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团队文化的前提,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带头遵守、模范落实,使职工群众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共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本职岗位。同时举办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使员工充分体现善于学习、积极探索的姿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人本管理的指向,使员工形成站排头、争第一的使命意识和价值取向。事实上,许多优秀企业都是在学习和实践的相互带动下,逐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要依靠员工,才能铸魂、立道、固本、聚力和塑形独特功能的企业文化。这样企业的辉煌品牌展示了企业文化的魅力。

3 创新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建设

3.1 企业管理体制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建设

企业管理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市场经济竞争的前提,必须以自身的管理为依据,以人为本,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精神文明建设是创新企业的管理内容,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是“人本管理”,不仅仅需要创新生产秩序和具体的生产行为的管理,而且需要促进企业形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是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过程。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创新管理方式,建立一支具有凝聚力、业务精干的员工队伍,才能够形成企业文化,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保持不败,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员工能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脉,是不可替代的企业发展潜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把企业的发展与自己追求融为一体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增强合作精神,企业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和发展。

3.2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根基是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之一管理人才资源,“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员工热情和激情,使企业发展充满活力。员工工作的动力体现经济和工作成就感,企业管理要创新思路,以尊重、信任、成长作为员工工作平台,营造激情工作,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组织环境,使企业文化建设产生了 “以人为本”经营发展战略的能动效应。打造企业共同语言、共同品牌。因此,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通过有效途径提供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指导思想。使员工共同的信仰与追求保持一致,认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的企业文化,自觉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快企业的经济战略发展,推进和谐企业发展,提炼凝聚成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才会有坚实的根基。

4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创建的。当前,企业面临深化改革的需要,肩负的新的起点。因此,企业文化着眼于维护员工根本利益,同时需要企业员工适应时代要求,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才能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司佩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行业精神文明[J].企业管理,2012.

第7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29

每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都是国家整体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代表了整个国家在民族内部、国际外部环境中的影响力、凝聚力。而高校作为提供高等教育的集中场所,是创造文化、传承文化、引领文化的关键阵地,在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进程中自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所以,如果想要真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提升校园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作为满足祖国未来发展需求,孕育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摇篮,应当充分抓住机会,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环境文化建设现状

当下,各个高校已经开始慢慢重视校内的环境文化建设工作,认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存在积极的熏陶作用的。确实,校园环境由于常伴学生左右,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影响人上面存在一定的教育效果。美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积极向上;恶劣的校园环境的效果自然相反。

所以,学校开始重视校内山水、花草树木的建设工作,也开始不断提升校内的基础设备、科学设备质量,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2.行为文化建设现状

学校的行为文化产生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两者进行科研活动、教学活动、校园活动时,行为文化就产生了。[1]可以说,教师的身体力行在行为文化方面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比教学中的尊尊教诲有效得多,学生也容易模仿。所以,当下在行为文化建设工作中,学校重点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学生与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师生共同进步的重要前提,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当下,随着社会文明化、制度化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当下的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制法规教育,与在校生相关的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等。健全的制度文化建设可以深化学生的培养模式,深化高校教育改革,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可以积极引导教师、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是推动高校有序发展的基础前提。健全的制度文化建设还可以保障学生、教师的基本权益,让师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安心工作,学习。

4.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精神文化在学校的学生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精神文化作为思想意识层次的重要资源,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当下,部分高校开始重视学校内部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以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宗旨为精神文化的建设依据,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学生、教师层面的精神文化建设。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环境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各个高校虽然已经开始重视校内的环境文化建设工作,但是,很多高校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表层校园文化建设与深层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工作的重要性,即学校不仅要环境优美,还要让这种优美环境真正感染学生,对学生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很多高校开始不断投入财力、物力用于校园布局、绿化环境、景点布置等各个方面,但学生对于这些环境不爱护的情况也一直存在,说明这些硬性的环境文化建设并未对学生产生预期效果,或者说,并不符合学生的审美观。[2]所以,总体而言,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还是过于死板,缺少创新,缺少对于环境文化的理解。

2. 行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虽然学校重点强调教师在行为文化建设工作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但由于高校建设历史久远,许多高校中还有部分知识渊博的老教师、老教授任教,这部分老师中有个别老师由于职称高,在学校中的地位自然是不可估量的,高校对于这部分教师也非常敬重;但这部分教师由于年纪过大,保留着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普通话不标准、喜欢辱骂学生等,这些行为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效果,学生在长期的不良习惯影响之下,也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3.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虽然已经慢慢形成,学校也开始不断投入人力、物力来健全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工作,但是,很多高校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制度文化建设存在表面制度文化与深层制度文化两个方面不相匹配。表层制度文化建设指的就是当下大部分高校正在实施的健全制度文化的工作,是通过拟写电子档案的制度来实现的;但深层的制度文化建设,指的是在表层制度文化建设工作实施以后,学生、教师对于制度的认可、接受程度,对于这部分内容,大部分高校都没有意识到。

4.精神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下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精神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培养学生道德观中的重要性,在学校的领导层面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重视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辅导员、学科教师由于目光短浅,只重视当下手头上的教学、科研工作,对于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以为然,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造成了建设中工作的断层,导致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工作实效不高。再者,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不仅仅要遵循各个高校的传统文化,还要在当下的科研工作、制度建设工作、文化建设工作等各个方面有所创新,而部分学校一成不变,宣扬的精神早已过时,自然起不了应有效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析

1.加强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属于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环境文化建设水平,也是重点途径之一。创建美丽的校园,要从硬环境开始。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书院及当今的重点大学,地理位置一般都是极好的,依山傍水,在清幽之处建校,为的就是给学生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3]通过山水、花草自然环境的建设,再通过橱窗、宣传栏建设,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这种赏心悦目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学生自然也特别积极进取。在高校环境文化建设中,学校内部的楼道、马路、灯具、教室、仪器、设备等都可以采用名人的姓名、企业的名字命名,这样一来可以用于表彰这些对于社会、国家有过贡献的人物与企业,二来可以让学生不断学习这些人物、企业的相关事迹,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学有所成。

2.加强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

加强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的行为文化产生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两者进行科研活动、教学活动、校园活动等时,行为文化就产生了。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特色,会存在不同的行为文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学校的整体行为习惯。[4]在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教师与管理者。由于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教师与管理者的影响,所以,教师与管理者的行为文化建设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文化建设效果,继而影响了整个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氛围。所以,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教师、管理者的行为,它们应具有榜样作用,从而积极引导整个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

3.加强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可以分为表层的制度文化建设与深层的制度文化建设。表层的制度文化建设指的是有关于制度的文本、纸质材料、电子文档等,而深层的制度文化指的是学生对于学校出台的相关制度的认可程度及遵守态度。想要评定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否有效,既要从表层的制度文化中判定学校制定的制度是否与学生的教育相符合、是否遵守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又要从深层的制度文化角度出发,调研学生对于学校制度的认可、遵守程度。如果学校想要不断发展、进步,不仅要重点建设表层的制度文化,即根据当下学生的情况不断更改制度中的内容,与时俱进,切不可墨守成规,还要重点跟进表层的制度文化出台后,深层的制度文化方面是否收到实效。[5]当然,两者是有先后关系的,如果表层的制度文化建设存在一定问题,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行深层的制度文化建设中自然会存在不少问题。但如果表层制度文化建设中不存在问题,在具体实施深层制度文化过程中还是需要不断跟进相关工作。

4.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重点途径之一。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既要尊重各个高校的传统文化,又要在当下的科研工作、制度建设工作、文化建设工作等各个方面有所创新,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赋予它们全新的理念。所以,在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工作中,重点是顺应当下时代的发展,一定要体现当下的时代精神,积极弘扬适合当下实际情况且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利的精神文化。基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炼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从学生发展的大局观出发,不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使学校、学生、教师都不断发展。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工作,共同丰富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满足祖国未来发展需求、孕育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摇篮,应当充分把握机会,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而在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过程中,重点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从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角度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贾磊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构成[N].光明日报,2011-12-07.

[2]陈正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J].浙江社会科学,2012,(2).

[3]刘国艳.学校变革中的若干问题与合作型学校的构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第8篇

关键词:基层文化;基层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层文化建设在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基层文化建设一般指的是基层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围绕文学艺术展开,包括各类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等,涉及多个方面和领域。

一、基层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是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的一环。

1、基层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效能的基本窗口,基层文化建设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并为他们提供服务,因此,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基层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之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可以同时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可见,在经济腾飞的今天,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可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形成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2、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好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在和谐社会中,文化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拥有先进文化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今天的文化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上,而是从以往单纯的精神层面上升到了既有精神层面又有物质层面的高度。鉴于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的现实情况,开展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团结、稳定的方针,以多种文化形式加强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构建好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3、基层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文化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可以有力增强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建设搞好了,文化层次就能够得到提升,进而成为影响人们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基层文化建设应以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真切的文化实惠为宗旨,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能,以先进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为目的。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就是要根据各自所辖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经济条件,运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方式,不断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只有使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都得到提高,才能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和谐社会的水平。

二、在和谐社会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可以从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1、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做好基层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

面对基层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强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的关键,解决由于资金短缺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文化馆、站管理不到位,设施简陋不全面的问题,要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度,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避免纸上谈兵,空谈不做的行为。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切实为群众着想,制定基层文化设施发展规划,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文化设施发展体系,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多,更丰实的精神食粮。

2、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着力确保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已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活动中,活动是载体,设施是基础,队伍是保证。可见,人才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核心因素,没有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就是空中楼阁。当前,我们应该着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培养出一大批脚踏实地、辛勤敬业、热心基层文化建设、甘于奉献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以及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与艺术专长的文化志愿者,并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快速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生力军。

3、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宽渠道实现文化队伍社会化

要想促进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建立有利于文化工作者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文化队伍的发现、培养和举荐工作,充分挖掘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的人才资源,拓宽渠道,实现文化工作队伍的社会化。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调动好文化人才的积极性,通过重点培养、重点扶持、表彰激励等方式,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培育一批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有文艺专长的文化带头人,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4、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建设的法律体系

制度文化建设包括社会法律法规、纪律制度、道德准则、风俗习惯、社会约定等。制度文化建设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与时俱进,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法律规章,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的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手段,探索有效形式,对地方风俗习惯、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确立科学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消费方式,使基层文化工作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为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继承以往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的优点

图书馆在长期的精神文化建设实践中,要吸取以往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继承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的优点。图书馆进行精神文化建设需要继承的优点有: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要始终把用户放在首位,坚持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图书馆理念,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要本着独特性、人文性和服务性原则加以实施,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要注重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等等。图书馆在进行精神文化建设时充分继承这些优点,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图书馆精神文化,推进图书馆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二、图书馆领导大力支持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

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需要图书馆领导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样对图书馆精神文化的发展起到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图书馆领导给予精神文化建设以支持,有利于在图书馆内部营造一个精神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与氛围,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的热情。图书馆领导对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图书馆领导要为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有资金保障;第二,图书馆领导要对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及其效果发挥监督作用。第三,图书馆领导要建立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的鼓励机制,鼓励创新,对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作出贡献的馆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全体图书馆工作者建设图书馆文化积极性,推动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

三、对馆员开展教育培训

通过对图书馆进行培训与教育才能使得图书馆的精神文化深入图书馆员的内心,他们才能取得对本馆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在培训过程中加强对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图书馆的管理理论、馆训、图书馆规章制度以及本馆所取得的成就荣誉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馆员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从而主动投身于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实践。图书馆对馆员开展培训教育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举办有关图书馆精神文化的讲座,通过讲座将精神文化进行阐释,使其变得容易被广大图书馆员所理解,使得图书馆精神文化深入图书馆员内心;在图书馆员内部开展有关图书馆精神文化讨论,也是进行图书馆精神文化培训教育的重要方式。各图书馆员聚集在一起,对图书馆的精神文化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彼此的观点看法,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对图书馆精神文化的内涵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增强广大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精神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图书馆精神文化,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此外,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对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参观培训等也是对图书馆员进行精神文化培训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将精神文化融入到对读者服务的各个环节

1.开展人性化服务。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要确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开展人性化服务,这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体现。图书馆必须注重用户的需求,把用户的信息需求放在首位,全心全意服务用户,尽最大努力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的信息文化需求。核心是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

2.加强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是图书馆对用户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符合其个性需求的信息服务。图书馆进行精神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同时也使用户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定制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定题服务、主动推送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

3.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就是图书馆通过服务集成使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在图书馆一个站点获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每个用户可以在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定义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服务方式,将不同的图书馆服务系统集成,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水平,使用户多样的信息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有效避免了用户在不同的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效率不高的情况出现。

五、加强图书馆制度建设

第10篇

关键词:职工文化大讲堂;群众文化建设;作用0引言

群众是具有推动国家创造和发展能力的最基础团体,而群众文化建设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对构建和谐社会及繁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在广大基础群众中弘扬先进文化,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文化家园氛围,是我国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对群众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整体素质,已成为我国群众热切的愿望并受到广泛赞誉。

1群众文化建设概念及其社会意义

群众文化建设是指群众在工作之外,自我参与、组织、开发的社会性文化。[1]群众文化建设具有群众性、多样性以及自娱性的特点,能积极调动群众的意识及思维活动,使群众在参与各种社会性文化活动中获取一种积极性情绪,进而满足思想、文化以及感情的共同需求。群众文化建设包涵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以及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等重要概念,能有效地教育和熏陶群众,提升群众的整体素质,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娱乐群众、传承文明以及引领先进文化。[2]群众性文化活动具有群众性和基层性两种特点,能有效反映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精神文化面貌,承载着民族特色文化以及地区特色的群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民族精神和国家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群众文化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而群众文化活动包涵群众喜爱的文化元素以及特色文化内容,使群众受到教育和熏陶,广泛受到群众的赞誉。

2“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对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2.1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扩大群众文化建设事业的影响

“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充分采用各种媒体活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场景的布置营造出社会文化建设的氛围,进而扩大群众文化建设事业的影响范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矛盾以及社会呈现的问题日益加剧,例如,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使我国群众意识信念淡薄,迷失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群众心态的失衡,导致群众逐渐迷失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意识。“职工文化大讲堂”充分发舆论宣传的作用,积极宣传群众文化建设,从而引导群众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文化建设。

2.2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

群众文化建设是民族的血脉,是群众的精神家园,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的精神文化力量起着重要作用,是新时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的新要求。由于我国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社会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因此,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既要满足群众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充分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

2.3培养职工群众艺术造诣,提升群众整体文化素质

“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通过义务培训和讲座,培养职工群众的艺术造诣,塑造一大批文艺人才,在实践中体现出职工群众“学校和乐园”的作用。“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是业余职工群众文化队伍的及时雨,为职工群众提供提升自己的机会以及展现自己的机会,从而积极推进职工文化素质建设和知识层次的提升,提高群众整体文化素质。

3“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未来发展前景和展望

3.1融合企业、工业及社会文化,引领社会先进文化

“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及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角度,坚持融合企业、工业及社会文化,培育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树立社会新风,从而繁荣发展我国特色文化建设。“职工文化大讲堂”活

动形式方面也要拓展创新,注重文化联动。坚持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多层面和普及性、广泛性,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形成以大型节日、欢庆会、百姓大舞台系列的文化活动为龙头、“走基层”活动为主体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3.2“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从城市群众文化建设走向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城市群众文化建设是指在城市地域内形成的以适应非农业人口多层次文化消费需要的一种社会性文化。[3]“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不单是先生坐在台前,下面是群众的关系,更是一种提升自己及展现自己的舞台。“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通常都在密度高和具有很好条件的企业集团开展,然而,在优越条件下开展出色活动的同时,更应满足偏远山区及城镇边缘的村落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农村提供科学知识、医疗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农、林、渔等各种生产谋生手段,发挥其应有的能量。

4结束语

新时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在广大基础群众中弘扬先进文化,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整体文化素质,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文化家园。“职工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扩大群众文化建设事业的影响,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培养职工群众艺术造诣,提升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使广大群众受到教育和文化熏陶,对推进群众文化建设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未来“职工大讲堂”活动要融合企业、工业及社会文化,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并更多关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而全面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新时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参考文献:

[1] 骆昭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视域下职工群众文化建设[j].湘潮(下半月),2011,12(02):5556.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校园文化从广义的角度讲,一般指在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学校师生员工所创造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学校内部一切活动的总和。狭义的大学校园文化主要指大学精神,强调师生员工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学校之形;制度文化是保证,是学校之规;精神文化是核心,是学校之魂;行为文化是在其他文化作用下人的行为表现。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引领北京大学傲然前行、卓尔不群;清华大学以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成为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大学校园文化在扩大学校影响力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如何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积淀,从而影响到学校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只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才能更透彻地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从而更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高等院校应视校园文化建设为一项综合工程,突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唤起教育者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建设开放、民主、文明和谐的多校区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品位,全力打造学校的品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校园真正成为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发源地和培育全面人才的基地”。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大学使命的重要条件

现代大学的使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引领社会文化,所有这些大学特质都需要相应的校园文化来培养熏陶。要实现大学的使命,就需要把握住诺贝尔奖得主James Tobin曾指出的实现大学使命的基本要素:第一要有有形资产;第二要有人力资源;第三要有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文化内涵是一个重要条件,它是学校独特的财富资源,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是其他条件和元素所无法替代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是实现大学使命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爱尔维修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犹如一个巨大的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物质文化的有形和精神文化的无形中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陶冶着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之一,通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中找到发展自己的领域,看到自身的价值,建立起自信心和荣誉感,有利于他们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的养成、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心路之途”。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

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精神,具有稳定性、执着性和亲和性,它能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层面,能够培养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分散的力量聚合起来,使离心力转化为向心力,最终实现“内求发展,外树形象”的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方法。

二、扩张过程中的高校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文化的影响力有待改进

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全校师生员工,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但从目前国内高校和学校本身的建设情况看,主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不够。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教职员工对自身的主体性认识不足。部分教职工没意识到自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享有者,有些"置身事外";一些管理干部忽略了"制度文化"在管理上的育人功能,没意识到它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个别教师存在"只要上好课就行"的认识误区,忽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还有的教师带着个人情感上课,甚至在课堂上诋毁学校,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等等。

2.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一般大学新校区教师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学校发展,教师一般不住在新校区,特别像南昌航空大学只有极少数老师住在新区,因而导致老师一下课就急着赶校车回家,学生课下没有机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只剩下了“言传”而没有“身教”,师生关系生疏;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活动减少甚至断层,校园文化的相互传承作用削弱。

(二)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历史感,校园文化氛围不浓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筑、雕塑、教学、科研、师生活动与生活设施的建设,虽然现代氛围较浓,但历史性建筑、标志性等有形物质文化缺乏,无法像牛津、剑桥、北大、清华的建筑,深刻地反映出它们各自厚重的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达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文化教育效果。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滞后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团队精神和习惯传统等等,表现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种形态,它标示的不仅仅是高校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更重要的是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近些年来,学校跨越式发展,学生规模迅速扩大,新教师逐年增多,对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偏差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等,导致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滞后于校园建筑规模的发展速度。

精神文化建设的滞后又影响到了行为文化:由于内在的精神凝聚不够,出现个别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一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沉迷网络、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懒、松、散”在一些学生群体中司空见惯;个别教师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忙于“赶场”,教学质量不高等等。

三、高速扩张的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其新校区建设起点高、各项设施比较齐全,学校管理者应发挥其优势,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快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联系,与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领导要高度重视,从组织上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经费落到实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凝炼,重视办学传统和特色的挖掘。学校职员工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充分发挥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功能。教师要发挥个人学识,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专业教学时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精神落实到学生群体的生活和实践中去。机关管理人员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此外,学生要积极参与,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首先要从新生入学教育抓起,通过组织各校区学生参观校史展,辅导员、班主任对其进行校史校情教育等,使学生明确学校所追求的理念和精神。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凝炼大学校园精神,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是经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积淀、发展而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学校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在不断的教学和生活实践中积淀的思想精华,是大学生命的源泉。加强南昌航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总结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凝炼形成学校的大学精神,以它引领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其次根据学科特点、专业功能布局和学生分布于不同校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制定不同的建设方案,提升师生员工素质,促进教师立业,学生成才;最后是根据学校作为航空和国防院校的特点,大力加强航空情怀和献身国防事业的精神的教育培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健全和完善校园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是全体师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科学的制度有利于大学精神文化的培育,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有利于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但任何制度的制定和使用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科学高效的原则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以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以管理提高效率。

“徒法不以自行”,制度行而不严不如不行,对制度最经常也最严重的破坏是令而不行,禁而不止。要使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广大师生的行为规范,必须人人严格执行制度,违反制度严加追究,使制度成为“活的制度”。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校区间的平衡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针对各校区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新校区应着力于它的精神文化建设,要快速适应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重点建设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精神文化,全力总结凝练好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加强对新校区文化的研究,使新校区的文化建设融入到老校区的文化建设;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考虑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多途径促进各校区学生间的校园文化交流和合作,任何一个校区的文化活动,同样“复制”到其他校区,使校园文化建设步调一致。

(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校区网络建设和管理

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载体,正如尼葛洛帝所说:“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网络在社会的政治领域、思想文化、价值观领域的影响,广泛而且深刻,网络阵地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从组织、内容、管理各方面加以重视,加强网络内涵建设,提高网络建设的实效性。通过网络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的最强音,当好“过滤器”和“把关人”,使它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六)凸显媒体作用,加强校史校情的宣传教育

校史是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历史之精髓,对师生员工进行校史校情教育,可以培育广大师生的爱校情怀,引导他们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报、校报、广播、网络等载体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宣传校园文化展示大学形象和塑造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窗口。要充分发挥这些载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南昌航空大学的每一分子都要对学校有充分的了解,继而产生对母校的自豪感和向心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校史馆、航空成列馆、航空模型展等,组织广大师生尤其是新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增强广大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建设校园文化的热情。

四、结束语

文化无处不在,文化建设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校园文化也是如此,它渗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当中。学校的发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也非常的重要,高校的校园建设要形成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发展的大好局势。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不能只局限于某种形式,更要开拓思路发展多途径的多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唐华生.大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2]杨海波,郑永廷.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当代高校精神文化发展研究[J].高教研究,2003,(4).

[3]占丽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令狐彩桃.大学德育进网络探索[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柳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第1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关系;作用

事业单位的文化是在单位长期的经营与实践中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精神力量以及思想道德观念。加强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单位员工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出单位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使单位各员工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经营效益的提升主要就在于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以不断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为主要内容,强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致力于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加强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对做好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加强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为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通过对单位员工的文化宣传、教育,提高了单位每位员工的文化知识,提升了单位员工的高尚的追求,提高员工的精神价值,为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保障。

(二)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为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时代感。

事业单位的文化建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都具有的较强的时代特征。正是由于它的时代性,而不是传统的枯燥无味的理论,所以更有助于提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对单位员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建设为单位注入了新的理念,一旦这些新的理念与思想成为事业单位全体员工自主的群体意识,在单位内部员工中就会形成自觉的意识和创造思维,就会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和动力。

(三)做好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事业单位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使单位的内部制度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单位员工的质量,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使单位的员工做到言行统一、员工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统一。

三、加强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都出现了许多的新特点。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重视文化建设,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一)在事业单位内部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功效。

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针对于单位内部职工开展的,工作主要性质都是相同的,做单位内部职工的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职职员的思想、文化教育,使单位员工能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服务。事业单位要想长期稳定的经营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扶持。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要定期对单位的员工进行思想培训、教育,要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对员工的教育作用,使单位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单位发展为最终的奋斗目标以及正确的科学文化的理想和信念,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出单位所有员工积极参与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自愿性。

(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文化的凝聚力。

事业单位的文化是单位所有员工的共识,体现着事业单位的整体意识,所以,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必须将单位员工的个人追求与单位的追求紧密的连接起来,将所有员工的个人力量凝聚成事业单位统一意志下的整体力量。首先,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单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核心,不断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为单位服务的意识,将个人的发展与单位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也正是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的工作目的。事业单位要在理想、道德、业务技能、单位纪律等各方面不断加强对单位员工的培训、教育,在事业单位内部不断构建团结互助的员工关系环境、充满激情活力的精神环境以及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加强单位员工对单位的信任,将单位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其次,要想促进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调动单位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单位员工能够树立主人翁的精神,能够一心一意的地投入到单位的发展建设中。要让单位员工主动参与到单位的文化建设,采用员工乐意接受的方式,不断增强单位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对员工开展文化、理论教育活动,解放员工的思想,及时更新员工的观念。还有在单位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团队精神教育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引导单位所有员工都能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能够自觉的抵制传统、腐朽的思想侵蚀,不断塑造事业单位的文化环境,聚集单位全体的力量,从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

(三)发挥出事业单位文化的激励作用。

事业单位加强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单位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不断激励单位员工在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在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中逐渐形成以事业单位的价值观、单位精神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对端正员工的工作动机,激发员工的自身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所以事业单位在文化建设中,要重视对单位员工的激励,一般对员工的激励行为包括两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事业单位的文化激励就属于精神激励。例如,事业单位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精神文化的讲座,或者观看一些比较激进的宣传片,邀请一些先进的模范人物讲话等方式,对单位员工进行精神上的激励,以满足单位员工的精神需求,增加员工的精神力量,让他们对单位产生一种归属感,保证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对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单位的生存、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必须要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保证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完成,促进事业单位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群众文化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很好的发展阶段。在物质已经充分丰足的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文化,它的繁荣与发展不仅是群众的客观需求,也是衡量精神文明和文化品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等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文化馆等基层文化设施的作用,使其更好的为群众文化建设服务。

一、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日益强烈,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群众文化活动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在新时期,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繁荣,有新突破、新作为,实现“两个文明”共同发展。

(二)有助于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群众文化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是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及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而服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群众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开展群众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只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使公共文化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核心价值理念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同时抵御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影响,就必须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普及与践行工作。而群众文化活动便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普及与践行的重要载体。

二、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养文化建设骨干力量

新时期背景下的群众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论证群众文化发展的需求。首先,要认识到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沟通交流的日益密切,群众文化的发展不仅局限在一定范围内,而是要根据当前人们精神生活变化的特点,打破过去的文化建设范围,朝着更加深入更加广阔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为群众打造形式不同的、内容丰富的文化建设。其实,要积极培养文化建设业务骨干力量,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带头作用,建立一支高端专业业务人员、业务文艺骨干和部分群众为一体的群众文化建设队伍,在进行文艺骨干培养的时候,要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增强培训的师资力量,创建丰富的文艺培训班,提升原有的音乐辅导班、美术班、书法班等培训内容的层次,优化培训方法。另外,还要创造机会促进文艺骨干之间的沟通、交流,定期举办相关的文艺座谈会、交流会,将每个地区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好方法、好经验进行沟通交流,共同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二)积极发挥基层文化馆的服务功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展以及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过于注重经济而忽视文化,文化馆的服务功能和作用一度被削弱,所以文化馆应在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建设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从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探索具有文化馆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在看展文化活动时,要充分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引导全民参与。

(三)整合地区资源,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丰富群众文化服务内容

文化志愿者是指那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的人。成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可以整合本地区的文化资源,为艺术人才发挥专长提供阵地和载体,拓宽群众文化服务渠道,突破群众文化服务资源不足的瓶颈,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把群众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到各社区各行政村,把内容和形式定位在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使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文化成果,增强他们对社会的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可以更好地服务群众文化建设事业。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因此,构建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形式,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对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

第1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石油企业;和谐文化

Abstract: to strengthen oil industry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is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major step, is to enhance industry inner cohesion needs,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ndustry civilized necessary means to set up a good image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way.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e advanced oil industry culture,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oil industry is very meaningful.

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etroleum enterprise; Harmonious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语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一种新趋势。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地进行企业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企业文化在石油系统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石油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在全系统普遍开展起来,并使之健康发展,开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1、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强调以人为本,在一般的注重企业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企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精神环境,重视"人"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全面开发和利用人的价值、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力量,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石油企业塑造现代经营理念,培育优良的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4、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需要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紧密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明显。

5、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职工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二、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办法

石油企业要坚持文化铸魂,弘扬企业精神,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突出实践特色,弘扬企业精神,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培育与公司愿景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具体方案如下:

1、大力弘扬企业精神。持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活动,以集团公司《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培训教材》为主要内容,采取举办报告会、组织宣讲团、邀请老石油忆传统等多种方式,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课堂、进班组、进机关。以宣贯公司《企业文化手册》为契机,用1~2年时间,大力宣传“油气至上、安全为天”的核心价值理念、“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川庆精神。创作一批有影响的文艺作品,总结一批企业文化典型案例,开展一些普及性强、健康向上的特色文化活动,不断加深全体员工对核心价值理念、川庆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转化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把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纳入公司“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今后3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宣贯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和《视觉形象应用手册》。继续开展“文化快车下基层”等活动,强势宣贯3本手册,让企业文化入头脑、入心灵、入言行。按照“安全、简洁、适用”的原则,集中推进场景文化建设,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开展企业文化骨干培训,3年内将企业文化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加强与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的联系,与行业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公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推广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健全文化建设工作制度和激励保障机制。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适应公司发展要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为全体员工认知认同的企业文化体系。

3、推动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紧密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班组文化、楷模文化、海外文化等子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内涵,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把企业价值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养成教育,转化为干部员工的行为规范。开展“忠诚企业”教育,把落实公司《员工行为规范手册》、集团公司《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与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增强制度执行力,推动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三、结语

石油行业文化建设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有效的石油行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要建立正常的资金渠道,不断加大石油行业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要深化石油行业文化理论研究,有效推进石油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要积极开展行业文化交流,不断提升石油行业文化建设水平;要开展行业文化专业培训,建设高素质的行业文化建设工作者队伍。

参考文献:

[1] 成秀清. 企业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2) .

[2] 黄子建, 许宁. 对企业创建有效激励机制的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6) .

[3] 沈培骐. 进一步推进石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路[J]. 科技资讯, 2009, (24) .

[4] 王晓峰.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J]. 中国职工教育, 2007, (07) .

第15篇

关键词 高校 文化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及任务

1.1 高校文化建设应该把握正确的指导思想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是党和国家在思想上的一面旗帜。所以在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确的方向,代表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最活跃的地点,是人们的思想、文化、学术相互交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在高校允许各种学术观点进行相互的交流讨论的同时,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指导地位。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保证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走着正确的发展方向,”三个代表“思想可以为我国高校的发展改革以及我国社会的全面整体进步给予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1.2 高校文化建设应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和发展我国的民族精神,一定要把我国的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相互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强化高校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在心中牢牢树立自己国家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思想。所以在高校构建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时,要特别注意我国的民族精神在青年一代的传承,要认真探索合适当代青年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方法,选择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纪念日,展开各种丰富多彩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1.3 高校文化建设应该积极体现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果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不去就很难摆脱技术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局面。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需要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又不能离开学校的教育。大学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的文化建设需要积极地体现创新精神。学校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创造有利于具有创新才能的人才展现自己的校园文化。

2 高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物质文化建设有待提高,精神文化建设需大力加强

在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是目的,做好物质文化建设是实现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的前提。提高校园的物质文化,改善学校教育的硬件设施,完善的硬件设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而且合理的校园布局、完善的设施以及有特色的建筑都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效地约束校园不良风气以及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学生群体意识的体现,如果没有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单纯去进行物质文化的建设就失去了进行文化建设的意义。精神文化建设是隐藏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之中的,但是目前很多的大学校园文化本身存在的意义、功能和价值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高校文化建设变得形式化。

2.2 空有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不够

高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是维护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是维护高校正常的秩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效地规范高校师生的行为,才能够有可能建设好良好的学校风气,有效保证高校各方面活动以及落实和开展。只有科学完整的规章制度还是不够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切实有效地得以实行,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以及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2.3 对网络带来的影响研究不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普及,上网已经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生活行为以及道德观念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已经是大学生开阔视野,更新知识以及扩大交往范围的一个非常重要途径,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挑战。网络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很多的方便,但同时也有很多的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学业的荒废。高校对于网络带给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还不够深刻,缺少足够的措施和思想准备。

3 高校文化建设中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要确立学校良好的形象。高校应该确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包括高校的社会声誉、社会地位、领导水平、科研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等,而且高校应该在学校的校徽、校歌以及校园的环境等符号标志上认真对待,注意他们对学校形象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2)应具备个性化的教育思想。高校应该具备比较个性的教育思想,高校的精神思想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对高校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高校应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提炼,最终提出符合高校具体情况的校园精神思想,带领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一起朝着目标奋斗,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3.2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注重高校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以及组织机构建设这三个方面,高校的职工队伍建设和组织机构的建设可以让高校的功能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并且通过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规范校园内很多人的言行,认真完善和健全好校园的文化组织机构。高校校园文化队伍自身的才能和勤奋,对于高校正常地展开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活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3 加强对网络的重视和利用

作为现代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载体,网络使得高校校园文化从比较封闭的状态开始变为全面开放的情况。善于利用网络的优势,依据网络时代的具体要求,加强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需要重视的一件事情。高校要不断地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建设,加大在校园网络内进行道德教育相关方面的宣传力度,认真努力地建设一支具有比较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平时的思想动态、了解和掌握学生心里的想法。

总之,高校文化建设不只是某所大学的发展目标、办学方针、办学理念以及人文精神的体现,同时高校文化建设也反映出大学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等。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可能会最终渗透到社会不同的领域当中去,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以及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高校文化建设已经逐渐变化衡量一个学校是否有较强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