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学教学资源范文

医学教学资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教学资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学教学资源

第1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卫生类职业院校基础医学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与开放进行研究,以解决:(1)调查分析目前职业院校信息平台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途径;(2)结合学院实际,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基础医学教学资源平台;(3)从2012级学生开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教学,探讨其有效性,研究教学资源平台:①能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②是否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弥补课堂教学“一刀切”的不足;③能不能为教师提供一个综合且理想的的备课、授课资料库;④能否为学院提供一个有效快捷的督查和测评途径;(4)通过学生学习成绩比对,师生问卷调查来证明建立与开放教学资源平台的必要性。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建立和使用教学资源平台的过程如下。

1.1教学资源平台在职业院校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1.1.1现有医学教学资源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本院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及实验设施较为完备,并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形态学数字切片库教学平台、虚拟人数字系统、机能实验虚拟系统、多种录像和视频资料等);同时,本院还拥有3个,每个可一次性容纳学生120人的计算机实验室,但这些设备和资料分散在多个学科的实验室中,不能有效地为教学工作服务,难以做到资源共享,且本院及兄弟院校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示范课、精品课、公开课和参赛课等课件都在个人手中,不能为大家所用。

1.1.2具体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普通高校持续扩招,社会上形成了普高热,致使职业教育受到了较的大冲击,职业教育招生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生源质量上有所下降。他们文化基础薄弱,素质差距较大,既有“90后”缺乏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自私任性、不愿上课,甚至逃课不足的一面,又有好奇心强、会电脑和爱动手的优势。据上所述,针对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各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多数院校都大堂上课,并采用填鸭式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一刀切”的现象,这远远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更不符合“90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能力,尽可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学习平台,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目的。

1.2在校内建立“教学资源平台”

利用校内现有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平台”,并将其引入部分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本校现拥有3个完备的计算机实验室,每个可一次性容纳学生120人。另外,学校还新进了一批先进的教学和学习软件,包括虚拟人数字系统、机能实验虚拟系统、形态学数字切片库教学系统(虚拟显微镜)等。还有许多兄弟院校及本校教师制作的大量地教学课件和视频。

1.3将“教学资源平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我们将2012级2~9班学生随机分成2组。2~5班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室内由老师讲授课程,课下由同学自行复习,最终参加期末考试。6~9班为实验组,将教学资源平台引入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专门的时间向实验组的同学介绍教学资源平台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并教给同学们教学资源平台内各种学习软件及网络学习信息查询系统的使用方法。授课尽量在教学资源平台室进行(实验除外),自习课完全在教学资源平台室内进行,课外活动及周末将教学资源平台室向实验组的同学开放。尽量使实验组的同学复习和预习等自学活动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发挥教学资源平台的优势。

1.4评价方法

学期末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一是学生期末成绩,二是问卷调查(包括学生问卷和老师问卷两部分)。

2结果

学期末对2组学生实行考试,试题分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统计优秀率和及格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92份,收回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90份。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标明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讨论

3.1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在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学习的要求各不相同。教师“一刀切”式的授课方式造成了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优等生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后进生”往往因为跟不上授课进度而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对学习失去兴趣。将教学资源平台向学生开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软件,查阅不同的资料,从而弥补了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做到因材施教。

3.2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习得以提高

教学资源平台中的各种学习软件都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基础医学研究工具,其操作和使用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例如机能实验虚拟系统是在计算机环境中建立的虚拟实验环境,实验者对“实验动物或标本”进行虚拟操作,但身临其境,能完成各种预定实验,得到很好的训练机会,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3.3学生成绩提高

医学基础课内容多,课时少,内容抽象,往往是老师讲后面的章节,前面的内容早被学生忘记,不利于内容的识记。应用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授课和复习,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直观、具体,容易识记,而且在学生复习和预习等自学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4教学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过去计算机实验室仅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大多数计算机在每学期的教学活动中闲置的时间较长。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平台实验室后,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各种学习软件及网络资源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及自习时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各种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3.5教学软件做到共享

教学视频、示范课、精品课、公开课和参赛课件得以广泛使用,真正起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作用。及时地将教师每一次的上课课件放到教学资源平台,又有利于学生复习上课内容和补课。

3.6督察和测评提供了有效的资料

第2篇

关键词:医学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上各行各业,教育也不例外。电子备课、开发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等等已经被广大教学工作者掌握和应用,但很多时候,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还只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念的提出,要求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尤其重要和必要。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带来医学领域信息技术的革命,同时医学信息量也会出现爆破式的增长,在这种趋势下,医学教育教学中如何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共享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高校教师医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热点。

一、医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建立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医学院校基本上搭建了教学资源平台,或多或少都立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中应用程度不高,主要是教师教学观念及网络技术知识掌握不够,教师习惯于单机课件教学,同时不原意把自己的课件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学校对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没有拿出足够的经费对教学资源库硬件平台及软件系统升级改造,甚至一些学校还没有资源建设及制作的经费投入;三是教学资源的质量不高及集中度不够,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不具有代表性,制作粗造,应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不佳。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都有自己的教学资源,造成资源分散,实现不了资源共享;四是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资源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医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教学资源库是依据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将多媒体素材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与管理,并为教学提供支持的系统[1]。医学教学资源库一般由素材库,教材库,视频库,课件库,动画库,案例库,试题库等几部分组成。

(一)多媒体体素材:医学多媒体素材是传播医学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常用采集方法有:一是从现存素材盘上、网络上取得素材,或者利用抓图工具软件采集文件;二是利用扫描仪、用数码相机从外部采集图像数据;三是根据需要自己制作文本、图像、动画素材

(二)题库:医学题库是按照医学教学大纲要求和医学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医学各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医学教育测量工具。题目既要覆盖医学各学科的各个方面,又要反映不同层次测试目标的要求,其类型较多,所以,题目挑选、整理建卡是一项既基础又繁杂且需要大量经验的工作。

(三)试卷素材:就是把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法医学,护理学等各个学科具有典型意义的试卷进行集合、归类、整理。

(四)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课件的建立一是通过在教师制作的课件中时筛选出优秀的课件;二是从网上下载经典的课件资源;三是专业公司开发制作。对课件资料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建卡建档案从而通过网络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五)案例库:是建立具有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库。

(六)文献资料库:按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教学重大事件的记录及重要文章、书籍等建立资料库`。

三、医学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

(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校园网网络调用教学资源中心数据库中的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以大屏幕投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教室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浏览、下载教学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从而摆脱了过去学生被动地坐在电化教室里观看教学片的形式,赋予教师对教学媒体控制的更大的灵活性,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教材的知识集成性和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学资源库系统是集教学资源于学校网络存储中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校内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教学资源库,这就为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利用校园网络上的计算机可在学生寝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进行独立的自主学习,既可按照教师的要求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教学资源库里选择学习内容。另外学生之间可通过BBS讨论问题、交流经验,也可给教师留言以获得教师的辅导,可使学生获得最大的主动性和多方位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便于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为教师的教学准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通过校园网络可以搜索、选取资源库中的文、图、声、像媒体素材,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到数据库中,便于实现资源共享。

四、经验与体会

通过我校医学专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实践,我们有以下经验与体会: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资源建设提供组织保。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我校是在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牵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进行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完成各项工作。

(二)加大教育投入,搭建好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1.硬件投入在学校校园网基础上建立数据机房,配置应满足学校需要的档次较高、功能较强的服务器及存储备份系统,以保证资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配置设备还应适当超前以满足学校将来发展的需要。

2.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保证资源丰富,为一线教师高效上传、下载或教学展示,必须搭建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优质资源平台。我校通过考察、选型,招标采购了上海卓越的“课程中心”为依托的教学资源平台。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保证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医学院校的教师对教育技术来说重视程度相对要低一些,部分教师不善于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网上教学。对于利用各种图片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出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教师那是很少的,为此我们必须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

1.培训之一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人才。医学院校有懂网络服务器技术的,有制作课件的技术人员。但是能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教育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人才不多。我们应把现有的技术人才送出去培训或引进具有较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人才以适应医学信息教育发展的需要。

2.培训之二是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全员培训。学校信息技术要向纵深发展,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进行,全方位体现。坚持全面提高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

3.培训之三是对骨干教师开展以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和制作为内容的提高培训。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情景交融、富有启迪性的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何使多媒体教学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一批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给这些教师布置课件制作的任务: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做到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另一方面参加每年举办课件制作比赛,通过比赛和交流使他们的水平得到提高,并且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省级比赛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建立医学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提高教学效益是时代的需要,我们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第3篇

1基于新媒体的医学检验资源建设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重要医学专业,包括了基础检验、临床生化、临床血液、临床微生物与免疫等细分的专业检验课程。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近几年本教研室一方面对已有的临床血液学网络课程进行更新和优化(如增加研讨课),同时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和进展快速的领域,如血液流变、液体活检(liquidbiopsy)概念等,采用微课程等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在总课时不增加乃至减少的情况下,保证学员对专业课知识和新进展等内容的了解掌握。近两年,以新媒体微信和QQ为平台,本教研室重点建设了“医学检验在线”(yxjyzx1,yxjyzx2)微信公众服务号和“血液形态爱好者”QQ群两项内容;力图在学习包括工作过程中激发大家对医学检验的兴趣,培养拓展相关技能,激发创新。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本教研室坚持以其作为和传授知识的平台,将课堂搬到大家的手机上,坚持几乎每天推送一条或多条信息。其中有以形态学为主的系列:近五年卫生部的形态学质控图片,共十余次,重庆市的形态学质控图片,每年3次,共15次,以及重庆市血液内科质量控制中心相关资料,包括质控图片和病例,平台还同步发送新闻及相关活动。配合每年的检验师资格证考试,转发检验各科的复习试题,分章节连续系列发送;包括了临床免疫28章节,临床血液33章节,临床生化16章节,临床基础检验20章节,临床微生物32章节,临床实验室及质量管理14章节,受到各位迎考学员欢迎。结合每年一届的血液形态及新技术学习班,今年在微信上不仅学习班的信息,还提前发送了学习班24个病例的诊断竞赛资料,吸引了全国范围上百人参与,其后不仅报道了获奖情况,也详细公布竞赛的答案。同时该平台还大量或收集转发了与检验相关的文献资讯,涉及内容包括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检验、临床生化检验等医学检验的各个领域,其中有本教研室摘译或结合科研工作整理的一些前沿信息,包括原创的信息如近年广受关注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临床标本的全基因组测序进展等,一些则经过甄别转载自其他网站或微信平台;此外以形态学为特点,许多资讯信息图文并茂,在便于大家利用零星时间学习的过程中,让形态学这个难点不觉枯燥,易被接受。截至目前,该平台粉丝已达一万五千余人。血液形态爱好者QQ群(119856678)的建设和维护:该群最早建于五年前的第一届形态学习班,参与者早期多为临床检验工作者,目的是血液骨髓细胞形态的学习,通过广泛的病历资料收集,相互讨论,共同学习进步,同时也为本科的课堂教学收集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目前这个群的人数已经达到七百余人,涵盖全国范围上百所医院;几乎每天均有特定的病例讨论,疑难的骨髓和血液细胞形态辨识,同时也不仅限于血细胞形态,时常还有寄生虫虫体、虫卵的辨认,尿液沉渣细胞、结晶,以及阴道分泌物,霉菌、滴虫和细胞等的形态学讨论,本群已扩展成检验相关形态学的学习讨论园地,囊括了临床检验所有形态范畴;同时还邀请了部分有经验老师做群管理员(全国范围),他们均尽职尽责,有的老师还把收集到的学习课件,或者他们上课用的课件分享给大家。群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聚集了检验界的很多老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检验相关的形态学学习必然取得好的成绩。为检验人解疑答惑提供一个可以讨论和回馈的平台。

2新媒体医学检验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随着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技术与医学专业教育的结合已然成为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种趋势和有效助力。在基于新媒体的医学检验教学资源建设中,我们体会其至少有下述明显优势:首先是新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特别适合于已经工作的相关医学专业人员、实习学员和边远基层医疗工作者,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进行学习、分享交流;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容量几乎使人数不再受限,在QQ群等平台上每一个体既可是信息受众,同时也可是信息者。其次是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及时高效,从到接收,者与接收终端几乎在掌指间实现信息资源同步分享。第三,形式内容丰富,撇开接受群体的末端流量等考虑,新媒体平台可承载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信息,对专业要求高的医学检验知识、包括方法技能等的传播有为有利。第四,在参与者众多的情况下,易激发对特定专题(如某一疾病)的讨论互动,由此也促进参与者对平台的忠实与依附;同时也为师生、同事简单交流联络提供了便易平台。当然目前新媒体应用于医学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包括信息庞杂、相对零碎,因此需要人员定期进行整理归类,如结合特定疾病的讨论、专题小结等;此外在信息内容上,微信公众平台等多数条目转载于不同媒体,需要对各类信息进行阅读选择,以确保其准确与科学;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逐步增加自己原创性信息,吸引更多受众,尚有待进一步努力。

作者:潘静 张晓丽 赵宸 吴韦铷 郭鹰 司维柯 杨忠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张明娟,张超英,段宗明,等.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4):164-168.

[2]白元,徐茂锦,陈少萍,等.基于微信构建心血管内科教学管理平台的可行性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527-528.

第4篇

>>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PBL教学模式探索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 高职院校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规划建设探索 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国贸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思路探索 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调研分析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浅析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高职电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 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生厌学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卢飞跃.高职玩具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3]王学东,李贤彬,刘庆华等.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4]周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

第5篇

>>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刍议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设想 乡镇(社区)定向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普通高校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医学高等职业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素质要求符合度的调查分析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基于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探讨 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的建构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优化设计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临床医学专业的探索 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体会 浅议职业高中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3-20.

[2]刘新阳.基于课程群的生态化教学资源平台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21).

[3]SiteServer[EB/OL].http:///.

第6篇

【关键词】慕课;高专;预防医学;教学实践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或MOOC,译作“慕课”,中文全称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一种针对大众的免费在线教学方式,也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1]。随着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MOOC在全球高等教育界引发热潮。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基础、临床和护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高专《预防医学》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包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且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慕课这场教育革命浪潮,带来了优质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教学形式,高专预防医学课程应积极借鉴慕课教学的优点,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1 MOOC的特征、优点、类型

MOOC主要具有规模大、开放性、网络性、个性化、交互性五个基本特征[2],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网络化和个性化学习。MOOC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包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3],融合了视频、文字、图片、动画等各种多媒体资料,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知识。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MOOC的优点主要概括为:(1)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世界各地的人只要有Internet网便可以在慕课平台上注册学习,MOOC课程一般是由一些名校名师合力开发,使许多未考入名校的人也有机会学习到名校的MOOC课程。另外,MOOC可以解决一些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学校优秀教师缺乏及优质课程资源短缺的问题,助推教育公平。(2)网络化学习适合现代人:教师通过MOOC平台课件、作业、授课视频等,学习者可以在MOOC平台上查看课程内容、进行考试测试、讨论交流等,非常适应现代年轻人数字化学习特点,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工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3)MOOC满足个性化学习: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一般只听教师讲一遍有时理解得不好,而每个学生在慕课学习中却可以对没理解的部分重复去听,并可在平台上即时提问及在论坛中发起讨论,了解其他人的见解。(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MOOC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前自由时间内自己观看MOOC教学视频来学习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目前,MOOC主要有cMOOC和xMOOC两种模式[4]。cMOOC是指联通主义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以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所开设的“联通主义和关联知识课程”为典型代表,以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理论为指导,属于知识建构型,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社交软件,围绕专题开展研讨[5]。xMOOC是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属于知识复制型,学习步骤是学习者先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在论坛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做测试题及作业、同伴互评等。被大众所熟知的三大平台Udacity(在线大学)、Coursera(课程时代)和edX(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在线课程项目)都是属于xMOOC。我国高校开发的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华文慕课、人卫慕课等中文慕课平台上的MOOC课程也基本上属于xMOOC。

2 我国预防医学相关MOOC课程开发及应用的现状

我国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相继加入MOOC平台,如复旦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推出《预防医学》MOOC课程,中山大学也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推出了《医学统计学》MOOC课程,北京大学在coursera上推出了《流行病学基础》、《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MOOC课程,南京大学在coursera上推出了《营养与健康》MOOC课程,可供所有学习爱好者免费学习。这些MOOC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国内网络视频公开课,考虑到人的认知活动在10分钟内效率高[6],因此MOOC课程是分割为一段段的5~15分钟的微视频,并在其中穿插测试题,如同游戏通关,学生必须答对问题才能继续听课。学生若没有听明白,也可以把教学视频下载下来反复听。MOOC还提供在线答疑、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互论坛等。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如复旦大学已经尝试把MOOC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师既承担往常的课堂教学任务,又指导学生利用MOOC资源自主学习和课堂上互动深化理解。具体实施是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将学习过程分为两部分:一是,前置学习,学生在课外在线学习教学微视频和网上讨论;二是,课堂讨论,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讨论,师生间互动开展各种实践和团队学习,注重知识点的运用[7]。

3 高专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思路

医学高专的学生在校学习只有两年,要学习的课程科目多,课时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较弱,加上名校(本科)的MOOC课程内容较高专难,学生即使感兴趣也难以坚持学完。高专《预防医学》课程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加上医学统计学部分学生学起来感觉难,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经笔者在教学中调查,90%以上的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展示的方式多样化,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喜欢教师和蔼可亲,教学重难点突出。由于MOOC平台上与预防医学相关MOOC课程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与本校《预防医学》设置的教学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笔者认为《预防医学》授课教师可以先自己学习预防医学相关MOOC教学资源并下载下来,根据高专预防医学课程的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再用于教学。借鉴MOOC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优质的MOOC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取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4 高专《预防医学》课程应用MOOC优质教学资源的实践

4.1 实践过程

实践时间:一学期。首先,课题组教师深入分析高专《预防医学》各章节内容,在下载的MOOC微视频中选择一些的重点知识的视频剪辑以用于教学。第二,充分考虑我校的实际情况,授课教师会在课前一周把“慕课”微视频及相关作业放在“世界大学城”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完成视频观看和作业,并在空间讨论区或教学QQ群里并及时交流讨论,以了解学生对新课的反映。在课堂上主要是围绕问题分析的小组协作讨论及精讲重点与难点,也可穿插一些MOOC视频丰富教学内容和起到知识巩固的作用。最后,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中以MOOC学习完成作业和测试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

4.2 实践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所提高,课堂气氛也比往常活跃。根据期末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85.8%的学生认为MOOC视频对理解课程的知识点很有帮助;86.5%的学生认为在线讨论可以开拓思维加深理解;91.2%的同学赞同这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4.3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一些学生由于学习自主性和经济条件的原因,没有每次参与线上的学习和讨论。有的同学抱怨高专课程多课余时间少,要花很多时间去网上学习增大了学习的压力,也有的同学抱怨视频观看比较卡,网络流量贵等。因此我们在实践后期想办法改进,把一些MOOC视频放在一个教室电脑里,由班干部组织同学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时观看。与传统教学相比,实施混合教学模式也增大了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教师要重新备课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把握住重点难点,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与气氛等棘手的问题。除了备课时间增加外,还要花时间重新加工准备教学视频,以及线上回答学生的提问和线下的交流等。

5 结语

MOOC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免费学习的好机会,我们要利用好优质的MOOC教学资源。本次教学实践中根据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高专预防医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了一些优质MOOC资源进行整合,以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达到了提到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地,吴桐.美国“慕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若干前沿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14,8(4):49-52.

[2]徐君,凌慧.机遇与挑战:慕课时代下的成人教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6(3):13-18.

[3]何国平,杨云帆,陈嘉,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护理教育,2014,49(9):1095-1099.

[4]李卫红,徐雅,杜庆红,等.MOOC教学模式在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141-142.

[5]李玉玲,吴筱筱,陈京立.慕课的发展及其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317-321.

第7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传染病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染病教学正面临着示教病例越来越少的挑战与困境,建设系统的、全面的见习教学资源库已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

1 传染病见习教学面临的现状与困境

1.1 近30多年来,世界上出现了40余种过去从未认识的传染病,如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疯牛病以及埃博拉出血热等特殊疾病。最近10余年来,全球范围内几乎每年都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中国是深受新发传染病影响的国家之一,目前已有至少10余种新发传染病出现并造成流行。如2008年,截止2月底,我国已确诊禽流感患者3例,均已死亡。与此同时,我国还存在其他新发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传入的可能。而随着自然、社会因素的变化,新的传染病还会不断出现。由于这些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生,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且在局部地区引起恐慌,一旦爆发流行,其社会危害性极大,需向学生讲解,使学生对这类传染病有充分的认识,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此类疾病的蔓延和流行,有着积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象疯牛病、埃博拉出血热疾病等在我国尚未发现病例,学生根本就见不到此类患者,而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疾病在我国时有发生,但在教学的不同时点和位点上,学生却未必能见到相应的患者,或因传染性过于强烈,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不便直接让学生见习。

1.2 传染病有季节性特点:如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乙型脑炎等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 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这些都给临床见习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学生见习的时间不能挑选,要让他们在较短的见习时间内把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常见传染病都见到是不可能,目前要见到1O种以上的传染病已经非常困难,绝大部分学生只能见到 5~6种,甚至更少。

1.3 老的传染性疾病:如HIV、结核等,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地方性规定或具体情况,如我市HIV患者集中到传染病医院进行诊治,我院肺结核主要由呼吸科收治,这给各大教学医院传染科的见习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除部分学生可通过积极联系到相应的医院或科室进行见习外,由于见习学生太多,更多的时候需结合挂图、照片、文献资料等进行补充教学。有时我们使用的部分材料如艾滋病录像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的资料,给学生的印象感觉该病离我们很遥远,关系不大。

1.4 某些特殊疾病:如黑热病等,为地方疫源性疾病,在教学医院所在地区,可能不存在该病的流行,而医院在1年、2年或更长时间才可能偶尔收到1例“输入性”病例,见习的同学中绝大部分都看不到此类少见的病例,见习就只能利用一些出院的旧病例。这种见习,学生感觉十分单调、枯燥,内容空洞、乏味,见习完后,印象就是“云里来、雾里去”,一片茫然[1]。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神和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防疫、保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的传染病如肝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正在逐渐减少,部分疾病已属罕见,可用于临床教学的典型病例越来越少,有些科室已长时间收不到类似的病例,这对传染病的见习教学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许多年轻的带教老师也未见过相应的病例,单靠见习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就显得十分单调和乏味。

1.6 高等院校近年来大规模扩招,传染病学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比如有临床专业的七年制本科、五年制本科、成人本科、成人专科、全科医学本科以及留学生的全英语教学等。每个系的学生多,需分多个批次才能完成见习,过多学生进入病房,轮番向病人询问病史及体检,势必影响到病人的情绪,病人不合作也直接影响见习教学的质量。

2 传染病见习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既解决临床见习教学中病例“难求”、“难找”的难题,又要让学生见习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除充分利用原有的挂图、照片、旧病历等传统工具外,临床工作中有意识地对典型病例进行录音、录像,对典型体征拍照整理并归类保存,构建多媒体见习资源库就显得尤其重要。

2.1 针对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新发特殊传染病,平常教学中根本见不到此类病例,临床工作中若遇流行,应积极作多媒体准备,比如2003年全国的非典流行期间,教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典型的SARS患者,则可以对病史询问、查体、治疗的全过程进行录像、录音,对病例基本资料如病例号、病人联系电话等进行登记存档,如本地区没有相应的病例,可委托兄弟院校进行录像、录音准备,以备今后教学时使用。必要时,见习时还可邀请病人现场回忆病史。再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近几年全球大面积出现禽传染人的病例并致死亡,我国2008年的前两个月内即有3例确诊并死亡的病例,这些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可及时整理成文字材料或将流行期间相关的新闻报道收集整理成图片、录音、录像资料,以便见习时向学生展示。对上述资料,应每1~2年及时进行更新,以使资料能及时反映这些高致病性疾病的最新流行特点和研究进展,使学生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2 针对细菌性痢疾、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有季节性特点,我们于夏季收集细菌性痢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典型病例,于冬季收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的典型病例,于入院时将询问病史、查体的全过程进行录像、录音,对典型体征拍摄照片,并连同病人基本资料予以保存存档。见习时,若该季节不能见到的临床病例,我们可以从病案室调出病历,结合多媒体资料,完整地再展现病人入院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见习时就会象见到真实病人一样感觉形象、生动,也更易接受教学知识点。

2.3 老的传染性疾病,如HIV、结核等,我们应及时更新病例的多媒体资料,最好是本地区、本科室最近收治的最新病人,以增强学生真实感,让他们感到,艾滋病、结核等病人就在我们的身边。

2.4 临床如收治到黑热病等极其罕见的疾病,此时将病人询问病史、查体的全过程进行积极的录音、录像,并保存病人基本资料,归类存档,为教学作长期的准备。如无类似病人或资料过于陈旧,可委托兄弟院校协助完成,以完善见习病例资料库。

2.5 针对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见习学生多的情况,除积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提供临床病例外,我们也可以对每学期第一批次的第一例典型见习病例进行录音、录像,如病人因出院、不愿再配合见习、死亡等因素造成后面的同学不能进行相应典型病例示教时,则可利用多媒体,形象而生动地再现同班同学询问病史、查体等全过程。这样,后面见习的同学就像见到真实病人一样,身临其境。伤寒在重庆地区往往是散发病例,我们曾在周末收治“发热待查”的病人,到下周三左右血培养显示“伤寒杆菌”生长,结合典型的稽留热等临床表现,诊断为典型的伤寒,这时星期四或星期五见习的学生就可以见到典型的伤寒病例,但再到下一周见习时,病人往往因住院时间长而坚决要求出院,该周见习学生十分遗憾见不到该病人,这时回放事先准备好的录像,就可清晰地再现前批同学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的过程,看到这些熟悉同学的身影,见习者感到很亲切,若同时加上教师点评,学生就能及时了解到前批同学的优缺点。

3 传染病学见习病例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如何提高传染病见习教学的质量,许多教师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实践[1,2],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措施外,利用多媒体进行系统的示教病例资源库建设与储备,是解决新形势下传染病教学所面临困境与挑战最有效的途径。系统而全面的见习教学资源库可解决特殊新发传染病临床完全无病例,但又必须讲解和示教的难题;对少见和罕见传染病临床示教的“再现”,是对临床见习学生太多而示教病例太少的有效补充;它同时也是提高见习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教学的进步,相信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会深刻地体会到传染病见习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柏明,罗光汉.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3):475.

[2] 陶 鹏,石小枫,黄 英.浅议如何提高传染病学见习课的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2007,6(2):156.

第8篇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教学资源的定义决定了其具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形成教学能力的、具有价值的、可以在教学中应用的要素。目前我们讨论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即,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多媒体资料、教案、课件、试题、作业练习、教育论文、电子图书、网络课程等都可以称为教学资源。

目前我们所提到的教学资源主要由数字和电子的信息构成。该类信息包括数字和电子的教案和课件;数字化和电子化的试题和作业;数字化的和电子化的论文、图书和网络课程等。以上都可以归到我们所定义的教学资源。以上对于教学资源概念的总括让我们看到教学资源有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三个重要特点:1.形成教学能力;2.具有价值;3.在教学中应用。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获得教学资源的方式有限。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有课本、参考书、教师授课等较单一的方式。近年来,Internet在我国快速发展, 截止到了2015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保持低速增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94亿。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电脑、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但是,网络的开放性导致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大大降低。以医学知识为例,网上大量的医学信息是保健品、药品等推广的,为利润计这些信息往往以医学基础知识为基础,过分夸大某些概念,甚至进行歪曲。学生本不具备足够的辨识能力,以网络作为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将会导致错误概念的建立,对学生学习造成极大的危害。

此外,资源太多学生无法取舍,甚至选择资源比使用资源更加耗费精力。以《中医药学概论》为例,不仅教材版本多不胜数,网上资源更是极为丰富。仅在搜索引擎输入“中医药学概论课件”即可得到34300个结果。如此多的信息如何筛选,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首要问题。

因此,课件教学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二、教学资源设计

中医药学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中医学部分、中药学部分和方剂学基础部分。在具体的教学中,每一堂课都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学媒体等要素组成。

1、教学目标分析及媒体的选择

中医药学概论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结合课程的特色,《中医药学概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所以建立各大系统的形象,理解机体的运转机制,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结合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特色,解剖图片、生理机制动画、实验视频对教学目的的表现效果最佳,文字、声音效果欠佳。

2、教学流程的设计及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讨论的是如何有效建立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使之产生最佳的效能。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和原理是是按系统科学原理进行的。

中医药学概论是一门实验科学,相较于文学、历史等课程,其拥有大量的图片、标本、实验视频作为信息载体,可以极大的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所以教学的流程设计如下:

中药的产地

中医药学概论―影响中药作用的主要因素单元流程图

当然传统文字教案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的。该课堂教学流程图,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示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情况一目了然。

3、教学资源整合的设计

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一个载体,教学内容通过这个载体传输给受众。网络载体便是当今教学资源整合的首选载体。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资源整合也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这是教学资源整合的重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就是在遵循一定的规则下,把教学媒体素材、试题、课件、文献资料等资源进行融合重组,形成一个更好的数字资源体系。使用户能够完成教学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目前,网络教学课件已成为大多数教学资源建设者的首选。网络课件具备多个功能,如备授课,练习辅导,考试,教研统计等。网络课件又有多种展现课程内容的形式如图文、音频视频等;网络课件还同时拥有课件教案、试题作业、教育论文及电子图书等丰富内容,强大的功能拓展能力,成为大多数教学资源建设者的首选。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上资源面前建立或选择一个功能全面的网络课件无疑是最便捷的选择。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路与策略

1、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文件、多媒体素材(PPT、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交流平台和工具等等要素。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是第一步。

(1)采集资源。免费资源,如网络精品课程、网络开放课件、试题以及多媒体素材等资料;付费资源,如购买针对性强、权威的优质教学资源;自主开发资源,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学校自己组织将自有教学资源数字化;最后,鼓励教师勇于尝试各种新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制作新形式的资源。

(2)资源优势互补。文本资源与多媒体资源形式共存,完整课件与章节课件共存,全课通讲、专题讲座与微课等共存。

2、教学资源质量的评价

教学资源质量评价是资源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资源整合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评价的依据:内容的适应性、准确性、权威性、实用性、时效性等。

(2)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评价的一般步骤为:界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采集评价数据、评价并得出结论。

(3)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评价内容重点在于资源质量、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益等方面。就中医药学概论这门课来说,收集到的资源首先要判断适用性,包括专科、本科教材的区分。专科教材较简单,对学生只要求记住“是什么?”不要求知道“为什么?”;本科相对内容丰富得多,对学生不仅要求记住“是什么?”还要求知道“为什么?”。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要对资源进行区分。此外,名牌院校、学科权威的网络课件自然更应该被重视;功能完整、媒体丰富、整合流畅的资源更加实用;时间越接近的资源应该首先选择等等。

3、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使用

在网络信息的大环境下,结合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本校信息资源实际情况,笔者采用的做法是:

(1)“预”:学生或老师预习及备课。以网络课件为主,这种资源多媒体配合较好,直观、形象、有趣味性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便于查找节省时间;

(2)“教与学”:以教材及多媒体课件为主,图书馆实体书为辅;

(3)“练”:以数据库信息资源为主,以其他信息资源为辅;主要是网络课件的试题库以及各种练习题,网络课件或试题库的题往往能自动批改、互动性较好,较之传统纸质试题更加方便有效;

第9篇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简称AECT)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ljJ。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即是为了促进学习,通过一些教育媒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环境等教育手段,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及管理等。从19世纪末2O世纪初的幻灯、无声电影、播音等新媒体的引入,到目前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的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在教育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2数字化学习(E—learning)

美国2000年教育技术高层论坛提{=}{了”Digitallearning”计划。该计划是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思想指导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这种理念被提出后,很多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已把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

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从E—learning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征是学习内容数字化,教材多媒体化,学习个性化、资源共享和智能化的管理。世界著名市场调研机构”经济学人智库”每年全球E—learning准备度排名报告,成为影响各国政府、企业和教育部门制定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参考指向。2006年E—learning准备度全球排名第一的是丹麦,第二是美圜,第三是瑞士。而我国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57,在亚太地区落后于日本、韩国及印度等。因此,强化我国数字化学习即E—learning准备度,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实现数字化学习,很多国家的教育机构在为之努力。比如:日本熊本大学研究生院社会文化研究科2006年开始招生”教授系统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它主要侧重于IT和教育领域知识的强化,培养E—learing开发设计和管理方而的专业人员,将来主要从事企业内的教育训练(包括职员的培训、教育和研修等);E~learning开发、高等学府的E—learning支援、授课等l3。

3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院校数字化学习的应用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促进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为了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院校数字化学习中的有效运用,我们认为必须建设全新沟通机制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3.1数字化学习环境

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首先应该优先考虑与E一[,earning密切相关的条件,如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其次应该重视应用。所以.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应用环境的建设。硬件环境包括综合视听教室、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室,即利用现代化设备(摄像机,录像机等)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另外还有多媒体网络型教室应用环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是最基本的数字教学建设项目。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学就采用了此平台进行教学。如:日本的熊本大学、中国的中山大学等。最有名的两个教学平台当属WebCT和Blackboard。WebCT最初是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资深教师MurrayGoldberg于1997年自行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已经位居全球第一。它是完全基于Wb浏览器的网络教学和管理系统。而Blackboard是美国毕博(Black—bord)公司开发的提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大型网络教学服务平台,拥有美国近50%的市场份额。我们学校目前已经开始使用教务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教师可以管理教学、编辑课件、在线考试、审批作业、统计学生学习情况等。学生可以选修课程、安排学习计划、查看课程内容、提交作业、查看学习成绩、参与学校社团交流等。教学平台成为师生沟通的有力桥梁[41。

3.2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校园视频点播系统、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学校精品课程库及专业文献资源等。l临床及基础教学资源库:是支持教学的相关资源的集合。涵盖一切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任何事物。包括图片库、模型库、多媒体课件、动俩等等。学生可以在线浏览,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从我们大连医科大学网络资源的网贞中,校内学生可以浏览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料,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术或解剖录像的在线观看,大大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可以将海量信息进行科研资源共享;提供多媒体化的信息和全文检索功能;提供自我服务和请求帮助的数字化咨询系统。如:日本熊本大学图书馆在2005年就提供4500种英文杂志的电子版全文浏览服务,并通过OPAC系统可进行校内各种图书、杂志的馆藏、借阅情况查询等。如果本校没有的书籍或杂志,还可以通过WebcatPlus系统和NDL—OPAC系统查询到全国其他高等院校和国立国会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并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请求帮助服务。教学网站:可对结构化知识进行展示,并对相关医学知识进行扩展,为用户辅导答疑,提供在线测试,教学网站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第10篇

关键词:中药学;共享型;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87-02

教学资源库是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建成的互动化、多媒体化共享式资源库[1],能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并运用到教学中的开放式终身自主学习体系的公共平台[2]。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亦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教学资源库是减轻教师负担,促进知识的融合与碰撞,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总结教育教学成果,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平台;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平台[3]。

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库框架的构建思路与实践:

一、建设目标

建设集教学设计、教学素材、虚拟实训及教学评价考核为一体的高职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既为专业教师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又满足专业网络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二、资源库平台框架

(一)总体框架

本系统采用ASP结合动易平台进行开发,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端)模式,介入internet连接,不区分用户群层次的使用限制,采用最基本的关键字/词检索的形式来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本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由高性能的中心资源服务器进行管理和维护,既保护了资源库的知识产权,又方便对授权用户提供资源服务。系统根据普通用户(含学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教师用户、资源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四种角色进行功能设计。

(二)常用功能

1.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库,收集了中医专业中药学教案、PPT以及教学视频等资源。

2.资源的共建共享: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

3.WEB集成:基于WEB的应用模式,使教学资源的制作、管理,信息的、交流等都能在网上进行,从而实现远程操作。

4.资源检索:为使用者提供资源库中资源的多种检索功能,方便学习者使用。

5.网上交流:提供BBS服务,实现网络教学的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辅导功能。

6.自主学习:可提供完善的讲授型网络课程库或相关课程影音资源链接、多媒体课件库、素材库、专家辅导系统等,使用者可以完成中药学课程的自主学习[4]。

(三)模块构建及功能

资源库从整体上进行相应运行管理,可促进自主型学习,教师方便用,学生乐于学,具有标准化、结构化、动态化的特征[3]和开放、高效的优点,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教改成果的交流平台。

1.资源处理与上传模块。以2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的上传,一种是注册用户在前台将本地资源上传到资源服务器,上传后需要资源库管理员审查和验收;另一种是资源库管理员针对已经在资源库服务器上的现有资源进行批量入库。

2.资源管理模块。作为管理员,本系统除了对会员用户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查和验收、对现有资源批量入库外,还可以进行其他资源管理,比如资源、评价管理,资源编目的导入/导出,以及资源的清理、删除等。

3.资源共享模块。可通过个人会员、学校加盟和共建共享等方式,鼓励用户贡献资源。另外,针对IP分段控制的方式,可以实现校内外用户不同的共享权限。

4.资源浏览及内容检索模块。通过资源检索(关键字搜索等)发现自己需要的资源,进行在线预览,在线点播和下载,并可以上传资源评价。资源浏览模块包含资源检索、在线预览、资源下载等功能;内容检索模块包含全文检索、主题检测等功能。

5.系统基础设置模块。包括用户管理以及系统的基础数据,比如存储方案日志查询等。作为WEB站点,还提供站点设置、界面定制及个性化,信息等功能。具体包含如下功能:①存储管理。提供学校加盟参加共享共建功能,系统提供统一访问门户,但学校内部配置数据库服务器和FTP服务器,实现资源的多级存储,保护知识产权。②系统管理。专业管理:专业管理员能对专业参数进行修改配置,例如设置选择建立子库、配置专业首页布局等;统计功能:统计资源访问率、入库率等;检索服务:提供多种检索机制。用户管理模块:能建立用户、批量导入用户等。站点管理模块:新闻管理和栏目、论坛设置等。

(四)资源库平台的内容建设

按照分步实施、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依据中医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建设涵盖教学设计等内容的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库。

1.师资信息库。主要包括专业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信息库。

2.题库。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中医专业中药学课程试题的集合。

3.课件。教材分专业、分课时的同步教学课件。

4.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的解答。

5.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中药学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等,以及中药学发展史上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献和书籍等。

6.资源目录索引。列出中药学教育及专业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7.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某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五)资源库平台的应用

1教师备课与教学。中医专业中药学资源库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教学平台。教师在资源库的支持下,可开展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合作性学习,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5]的培养。另外,资源库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个人能力,提升教学能力,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2,6]。

2.学生自学。资源库可以提供学生自学的资源,提高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促使学生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掌握更多的医学技术更新知识,促进学生及早与临床实践接轨。

3.行业、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医疗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医学的发展和知识更新很快,从医者必需“活到老,学到老”。教学资源库给医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交流的空间。

4.强化数据管理,解决安全隐患,确保系统安全和维护知识产权。资源库由高性能的中心资源服务器、存储磁盘阵列组成[7],实现资源管理和资源的有限开放,实行内外有别的管理办法,保证了各高校资源库的知识产权和数据的安全性[8]。

参考文献:

[1]王陆.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现涛,张雷红,孙师家等.高职中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2).

[3]丁佩芬.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框架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

[4]张家贵,曹哲新.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7).

[5]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20,(7).

[6]吴学敏.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

[7]岳耀亮.数据挖掘在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8):75-77.

[8]孟洪兵.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

第11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解剖学;教育资源;医学教育;计算机资源;传统资源

临床医学教育尤其是解剖学课程主要依赖尸体标本[1]。然而,许多教育机构正在将基于计算机的模式纳入其课程。基于计算机的教育资源(computer-basedresources,CBR)不需要像尸体标本一样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空间来维护,而且可以在任何时间或地点进行自学。尽管CBR越来越流行,但分配给解剖的时间却在缓慢减少。一些机构已经将尸体标本操作完全从课程中删除。这一决定部分是基于计算机教学工具的可用性和便利性。《AnatomicalSciencesEduca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2],解剖学教学的未来必须更多地依靠解剖室外的可视化辅助手段,因为访问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的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分明显高于那些从未访问过在线内容的学生。有广泛证据表明,系统的干预(无论是哪种媒介)总会比不干预具有好的学习效果[3]。然而,与其他干预措施相比,CBR提供同等或更好的学习能力的证据还不足。鉴于支持CBR证据存在缺陷,有解剖学家质疑计算机课程的有效性,认为“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目前关于解剖学教育和课程结构设计的重要决定,更多的是基于本能和传统,而不是基于证据[4]。基于此,本论文研究了计算机虚拟现实解剖学学习与静态图像学习相比,是否具有真正的学习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比较了基于计算机与基于实体三维塑料模型学习模式的效果。为控制研究的偏倚,本研究采用尸体标本进行学习效果测试。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研究

通过校园网站、海报和社交网络媒体招募,纳入45名(男22名,女23名)在高中和大学都没有解剖学课程的学生。受试者首先接受标准化心理旋转测试(mentalrotationstest,MRT)。该测试由四组五个图形(原始方块图形、两个正确旋转和两个错误旋转)组成,作为视觉空间能力的测量。受试者被随机分为3组学习骨盆解剖学:1)虚拟现实模型组;2)静态图像组;3)三维实体模型组。所有受试者都有一个学习开始阶段的准备期,以便学生能够熟悉格式和软件。

1.2方法

三维实体模型组(n=15)基于骨盆的塑料模型(带韧带的女性骨盆,marcussommermodellegmbh,Coburg,德国)学习。受试者可根据需要举起和旋转模型。静态图像组(n=15)由六张在幻灯演示文稿中绘制的塑料模型视图组成。受试者可以自行循环浏览视图。虚拟现实组(n=15)由CT扫描重建骨盆三维彩色图像。受试者可以通过鼠标点击和拖动在水平和垂直平面上旋转三维图像。对于上述三种模型,都有字母标签显著标识在模型对应解剖结构上。受试者可通过纸质版的目录查询这些字母标签的含义。受试者有10分钟的时间研究20个骨盆解剖特征的位置。这一时间限制是为受试者提供一个紧张的学习环境,更好地阐明不同学习模式之间的差异。如果不限定时间,学习者可能会在所有模式的学习中都表现良好,因此降低本研究的总体效应。

1.3评价标准

完成学习阶段后,受试者接受在尸体骨盆标本上的25项测试。测试包括15个名词解释题和10个功能题。名词解释要求受试者说出尸体骨盆上的标签所代表的解剖结构。功能问题需要从结构的位置和形式以及对空间关系的认识来解释功能。功能性问题中常见的主题包括骨骼和韧带的受力方式以及结构活动对外力的反应。在测试阶段没有时间限制,以减少对较难的功能性问题的偏倚。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ANOVA进行数据分析,将名词解释与功能问题百分比得分作为重复测量,以检验组间差异。使用ANCOVA分别检验组间在名词解释和功能问题上的差异,以及空间能力和性别因素对差异的作用效应。

2结果

受试者的人口学数据统计见(表1)。尽管与其他两组相比,静态图像组中女性更多,但总体而言,受试者男性和女性比例基本相当。大多数学生(80%)都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以名词解释和功能问题的得分作为重复测量变量,MRT为协变量的初步统计分析显示,学习形式对学习效果有显著的影响(F=8.32,P<0.01)。学习模式和学习效果之间具有显著关联性(F=9.85,P<0.001)。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相互关联性,我们分别研究了学习模式对名词解释问题得分和功能问题得分的影响。三维实体塑料模型组在名词解释问题上的得分(平均分为73%)明显高于静态图像组(52%)和虚拟现实组(55%),F=8.84,P<0.001。我们发现三组在功能问题上的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F=1.35,P=0.31)。见(图1)。男性在空间能力测试上的平均得分为(11.9±3.82)分,略高于女性的(9.58±4.65)分,但这一差异并不显著(P>0.05)。为了验证性别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包括空间能力和性别的分析。对于名词解释问题,空间能力的影响非常显著(F=17.2,P<0.001),而性别和性别×空间能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男性比女性在静态图像模式学习下表现相对较好,而在虚拟模式下表现则大致相同。女性比男性在三维实体塑料模型学习下表现较好。

3讨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比3种学习模型对骨盆解剖学学习效果的影响,三维实体模式比计算机模式更有效。基于三维实体模型学习模式的优势在统计学和教育学上都是显著的。相比之下,静态图像组和虚拟现实组之间没有差异。这说明基于二维图片和基于虚拟现实计算机模型的学习效果相当。本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5]。然而,与这些研究不同,本研究使用了在受试者控制下完全可操作的虚拟现实模型。此外,另一项研究也表明,使用三维塑料物理模型学习的学生相比于无论使用虚拟现实计算机模型还是使用教科书的学生,都表现得更好(分别为86%对63%和64%)[6-7]。基于虚拟现实模式的学习模式没有显示出优于教科书的优势。本研究结果可以用认知负荷理论来解释。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类只有有限的工作记忆可用于新的学习任务[8]。学习方式本身固有的外来负荷可能是导致我们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静态图像组的受试者必须投入认知资源,从提供的二维图片推断骨盆的三维结构。虚拟现实组的受试者尽管能够像实体模型一样旋转骨盆图像,但仍在从电脑屏幕上的一系列二维图片中学习。虽然三维图像提供了旋转和阴影产生的深度错觉,但它仍然缺乏立体感的空间来构建一个实体骨盆[9]。因此,基于三维实体模式的教学比基于计算机的模式更为有效。此外,本研究发现在名词解释问题上,空间能力和最终的学习效果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同目前文献报道一致[10]。在这些研究中提到,空间能力不仅是测试得分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而且还是影响医学院解剖学课程长期表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还发现,女性在三维实体模型组中表现更好,而在静态图像组中表现更差。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种解释是,从三维实体模型学习中不涉及任何“心理”旋转,因为模型可以物理旋转。相反,静态图像组对空间能力的依赖性最大,而女性的空间能力表现较男性略差。

第12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教师素质;积件;师生共建;更新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1

The Approach of Improving Multimedia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Jiang Yu

(Jilin Huaqiao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The thesis discussed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ent multimedia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through the following different aspects:improving teachers’ability of multimedia teaching,building and updating the content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storing-ware and teacher-students’joint development.

Keywords:Multimedia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The quality of teachers;Storing-ware;Students’joint development;Updating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导致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建设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教育资源库。在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中,硬件是资源库的基础,而软件则是它的思想灵魂。无论硬件设备如何完善,没有相应的软件建设作为依托,将会大大影响多媒体资源库的整体建设。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则处于这种情况,软件建设远远落后于硬件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容量小、内容粗糙、耗时长、软件与硬件不匹配以及由此造成的设备大量闲置与浪费。本文就如何改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软件建设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投入。但现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由学科老师编写稿本,由教育技术人员开发成教学软件。很大一部分教师由于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生疏,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能发挥出来,这就大大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效果。只有专业教师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才能得到人力与技术保障;只有熟练灵活的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才可以把教学经验良好的融入教学资源库中;只有教师开发与使用多媒体资源库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进行多媒体教学工作。

在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上可以采取“分层培训,整体强化”的培训方式,针对全体教师、中青年教师、教育技术教师的分层培训要达到以下效果:全体教师均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工具软件的使用、了解计算机信息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和制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课件的能力;中青年教师掌握基本软件制作技术、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辅助教学课件、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学习、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教育技术教师具有较系统的信息科学知识、对系统软件和常用工具软件能熟练安装、调试及使用、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和科研、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和交换信息、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以使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运用积件,将素材资源库与制作平台相结合

素材资源库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前提,只有大量的、丰富的资源方可满足教学需求。素材资源库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按一定的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的素材材料,包括图形、表格、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维信息的集合。我们可以从公开发行的光盘和网络教育资源站点中,筛选、整理出教学需要的素材,也可通过一些软件处理,把现成的教学软件、数字视频等光盘材料中有用的部分,还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独立积件,收集到资源库中。

所谓积件,简单说就是将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标准知识点(积件)存放在资源库中,可以看作是阐述某一方面、某一教学单位、同时包含相关练习及呈现方式、相关知识链的一个完整教学单元。积件的素材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只要确立了积件的信息标准、入库规范,资源库的积件就可以逐年积累,以供随时调用。

积件组合平台是供教师组合积件库并最终用于软件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师可利用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某一教学阶段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教学策略、制作出千变万化的有效课件,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积件,一方面可为广大教师提供灵活便利的素材组装功能;一方面便于学生在课余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调动学生力量,师生携手共建

一个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只有不断地充实、更新多媒体资源库的内容,才能方便快捷的为用户提供教学中需要的各种材料,满足教师及广大学生要求。

教学资源在全体用户共同使用的同时也可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交流”,在资源索取的同时进行资源互换、资源共享,即建设了自己,又丰富了别人。这样,全校乃至全国的教师及广大学生在共同协作中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校园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中来,丰富的资源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尤其是广大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制作,将更能充分体现他们对教与学的需求,从而提高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再者,学生中有很多人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应用是相当熟练的,如能利用好学生这支力量,与教师相结合进行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共建,使教师、学生应用多媒体教材和素材的同时,将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受到一定限制的资源进行完善,使之恢复、提高使用价值,并制作出新的信息资源,这样就会将更多、更完善的资源储存到校园多媒体信息库中,不仅可供其再次调用,而且还扩大了校园多媒体资源库的储备量,进一步的完善了资源库资源,从而使资源库保持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毛立锋,陈士凡.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

[2]朱萍.加快高校多媒体资源库软件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第13篇

【摘要】建设含虚拟医院及SNS(社会性网络服务)模块的教学资源平台,是为了更好地整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师生间交流互动。拟建设的该平台主体包括:虚拟医院、在线课堂、互动空间三个部分,可以达成在线模拟医学操作、在线自学及考试、师生互动交流等教学目标,拓展医学教育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虚拟医院 虚拟医学操作SN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 (B)-000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医学教育多是利用标本挂图等传统教学载体.受到出版周期、资源来源等因素影响.资源的数量和更新速度受到限制。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熟练运用电脑、手机、平板智能设备获取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互联网无线高速接入也成为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主流方向。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平台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1]。

1 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

本平台按功能分类包括:虚拟医院、在线课堂、互动空间三部分。虚拟医院主要由FLASH交互式动画开发,绘制出医院结构,学生可以点击各个科室查看相关的内容。我们还开发临床操作的模拟动画,学生可以进行交互式的操作,学习各项临床操作的基本步骤。在线课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类资源的上传和分享。互动空间参考SNS类网站,构建师生间互动交流平台。所有模块都将提供手机等多种接入方式。

本资源平台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精品课程网站不同。传统的精品课程网站仅仅提供教学资源的存放和下载,展示内容相当有限,无法实现师生交流互动,更新周期长,后期维护困难,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本资源平台强调互动,仿真,在学生参观虚拟医院、进行模拟操作同时可以随时向在线的老师提问,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2 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

2.1 虚拟医院开发

虚拟医院前期的构建考虑使用FLASH技术开发,绘制出医院全貌,包括住院部、门诊、手术室、病房等,再往这些虚拟房间中加入基于FLASH的互动动画模拟操作。这些医学操作主要参考《中国大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中的操作步骤而制作。后期考虑引入3D建模虚拟人体,以求更加贴近真实的操作体验。虚拟医院建设完成后,学生可以在仿真的医疗环境中漫游,并参与仿真诊疗活动。

2.2 在线课堂的开发

在线课堂开发拟采用.NET十SQL Sever数据库技术构建,主要目的是为了共享各类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等,设计按照科目进行分类,并且教师和学生都有权限上传和下载各类资源。针对专科层次学生,我们拟添加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相关的试题系统,以供学生们练习。

2.3 基于SNS技术的互动空间的开发

SNS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会性网络”。 1967年,哈佛大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比如ArtComb 等[2]。

引入SNS作为本教学资源平台的特色板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间可以自由分享学习经验、教学资源,而且经管理员审批后还可导入在线课堂的资源库中以供其他同学和老师使用,是本资源平台的一个资料来源的宝库。

2.4 教学资源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开发

本资源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站,所有内容均可自由修改,就需要开发后台管理系统。具体包括了会员管理,资源内容的审核、编辑、上传,通知公告等等功能。

3 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前景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传统的医学教育是采用学徒式教育,即“See one, Do one, and Teach one”,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这种经验式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理论上最好的学习对象是病人或真实的人体,但是就目前的医疗环境,在病人身上演练临床技能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困难。因此,我们开发出模拟操作动画,以及虚拟医院,能让学生对行医环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且规避医疗风险。

既往很多学生提出,医学操作仅凭有限的实验课时间练习,远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我们开发虚拟医院,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登陆虚拟医院,进行各种医学操作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医学操作的具体步骤,对学生将来顺利进入临床环境有着很好的衔接作用。

我校教学均已使用多媒体。但其中存在各种不足。医学课程之间存在互相联系和内容交叉,但是教师间缺乏交流沟通,课件无法互相参考,造成重复劳动,甚至某些内容存在矛盾。因此,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师就能随时调用课件,互相参考,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3]。在线考试功能的建设,为学生的复习迎考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基于无线互联技术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登陆在线课堂模块,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4]。

互动空间板块参考目前社会上流行的SNS类网站的思路,建立了师生为主体的社交类模块。在互动空间中,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上传学习资料,布置学习任务,而学生可以在教师主页探讨专业问题,还能通过@功能请求其他师生加入讨论,其应用前景非常新颖独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

4 结语

本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尚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予以支持。因此,希望在开发过程中能够调动起多方的力量,努力将我们的教学资源平台打造成一个高水平的医学教育技术网站。

待本教学资源平台相关板块建设完成后,我们将对平台的运行情况及学生的反馈做进一步调研,以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彭才洪等.医学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163-164

[2]李萌.SNS的经济学分析.科技资讯.2007.6.229.23

[3]余远波,黄民慧.基于Web的医学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3). 21-22

第14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库;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用户;技术接受模型;使用意愿;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027-06

一、引言

伴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整合教学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库已然成为各级各类院校或专业改革教学模式,推进自主式、协作式远程教育,开展主动式、研究式网络学习的重要途径。网络教学资源库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通过对纷繁复杂的教学资源的集成、组织和再创造,使其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过网络方便地提供给每一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网络教学资源库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产物,也是数字化学习(E-learning)顺利开展的重要渠道。

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持续推进的同时,与之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在逐步展开。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应用和技术三个层面。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资源库概念、内涵的界定,总体框架的架构,建设原则的规范,以及建设质量的保障与评价之上;应用层面的研究成果侧重于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实施,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实例的介绍;技术层面的研究成果则集中在教学资源库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系统开发等方面,网格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聚焦爬虫技术、内容图像检索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运用也在逐步探讨之中。

诚然,理论探索、系统设计以及技术保障等是影响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因素,但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类别,网络教学资源库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同样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广大用户,尤其是学生用户对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将成为衡量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准。但是,大量文献调研的结果证明,很少有文章对用户接受和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行为给予科学的预测和解释,因此,深入探讨学生用户对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接受程度、使用意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充实网络教学资源库研究成果,指导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成为本研究开展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研究背景

使用意愿(Usage Intention)是个人对目标值将要采取的一种明确的活动或行为倾向。具体到网络教学资源库语境下,用户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意愿即指用户在认识和了解网络教学资源库后所形成使用该资源库的行为倾向和行为强度。影响用户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意愿的因素很多,从技术接受的角度而言,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所依赖的信息技术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将是其重要原因。本文引入信息技术用户研究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技术接受理论(模型),以A大学建成的档案学教学资源库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对网络教学资源库用户的使用意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理论基础

技术接受理论(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Davis在理理论(Theory ofreasoned action,TRA)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吸收期望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相关理论,提出的用于解释用户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的模型。使用态度(Attitude,AT)和行为意愿(BehaviorIntention,BI)是其中两个重要结构变量,而影响这两个变量的关键因素,则被归纳为个体对技术的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Use,PEOU)。感知有用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感知易用性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态度,对于感知有用性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模型中还包括一些外部变量(ExternalVariables),它们间接地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意愿与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TAM模型逐渐被广泛应用于ERP(Gefen,2004),电子商务(Genfen,2003:Pavlon,2003),即时通讯软件(Wang,2004;Yaobin Lu,2009)等领域的信息技术用户使用意愿研究中,其可靠性和解释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广大研究者在接受和应用该模型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一些延伸和改进,以提高原模型的适应性及预测能力。如Mahieson,Taylor和Todd,以及Lucas等人。2000年,Venkatesh和Davis对TAM进行了扩展,提出了TAM2模型,进一步细化了外部变量,提出了主观规范、公众形象、输出质量,和结果显示等变量。

2.研究对象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些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如医学教学资源库、地理教学资源库等学科教学资源库,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科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教学资源库,以及女性特色教学资源库等特色教学资源库。在图书情报、文献学领域内,信息检索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A.大学建成的档案学教学资源库是该校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由专业建设资源库、课程建设资源库、教学素材资源库和社会实践资源库四大子库组成,囊括了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课程简介、教学队伍、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习题库、试卷库和学位论文等。课程导航、资源库导航,以及专业专题导航的设置,可以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使用、上传和下载库中的资源,同时,该教学资源库提供的BBS服务、教育论坛和电子邮件服务,使用户突破时间或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同教师进行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研究将以其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全面分析用户对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技术接受和使用意愿。

三、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用户使用模型

国内现有文献中,尚未出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用户使用意愿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但是,吴秀娟、陶宗琮和王信周三人在从事网络培训教育系统、网络教育系统和基层教育服务平台研究时,也引入了技术接受理论(模型)。他们提出,信息系统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用户的自我效能,以及周围环境,都是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

参考上述的研究结论,结合技术接受(TAM)模型的理论内核,以及档案学教学资源库自身的特征,本研究在保留态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等基本变量的同时,还引入感知成本、社会影响和创新性三个变量,提出以下研究假设,进而构建出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用户使用模型(如图1所示)。

1.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感知有用性是指个体认为使用某个系统或采用某项技术对其感知业绩的提高程度。Saade和Bahli在研究网络学习效果时,就以感知有用性为变量探讨了用户的使用意愿。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感知有用性是指使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对用户学习效率、专业水平的提高程度。具体来说,资源内容丰富、可信度高、资源组织结构合理,实时更新快,与专业密切相关,媒体表现形式多样等,都是档案学教学资源库有用性强的表现。在花费同样时间、精力的情况下,如果用户通过档案学教学资源库能够获取更多有用的学术资料,那么用户使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意愿将更加强烈;反之则会相对降低。因此,本研究假设:

H1:感知有用性对态度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H2:感知有用性对意愿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2.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感知易用性是指个体认为使用某个系统或采用某项技术的容易程度。同感知有用性一样,感知易用性也属于用户心理范畴。Brown在研究互联网学习时,就将感知易用性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变量。档案学教学资源库资料分类体系合理、资源检索与调用快速、方便,用户与资源库信息交流便捷,界面设计合理易用等都会提高其易用性;同时,易用性也会通过影响用户对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感知有用而影响到对系统的使用。总之,如果档案学教学资源库越简便易用,那么用户就越倾向于使用该系统;反之则会降低。因此,本研究假设:

H3:感知易用性对态度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H4: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3.创新性(Innovativeness)

研究表明,个体差异是影响信息系统成功和技术交互的重要因素。作为个体差异的体现之一,创新性是指个体尝试以广阔的视角去观察问题,接受新事物,使用新信息系统的倾向性。具有较高创新性的用户通常是充满好奇,勇于冒险、具有独立决策判断的。创新性与态度密切相关。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使用初期,档案学教学资源库对于任何用户来说,都是一种新的事物,用户越敢于接受新事物,尝试新系统,那么就越倾向于使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反之,用户过分尊重原有学习习惯,不愿尝试新事物,那么使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态度将会比较消极。因此,本研究假设:

H5:创新性对态度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4.感知成本(Perceived Cost)

Mathieson等认为,经济动机和结果是信息系统采纳研究的焦点,而成本往往成为左右用户使用信息系统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教学资源库是面向大众的公共信息资源,其中绝大部分网络资源都将免费提供给用户,但是,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过程中的时间支出、网络流量费用,也属于感知成本范畴。具体到档案学教学资源库上,当用户认为使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时间支出或网络流量费用太高时,容易产生消极负面的态度;反之,当用户认为时间支出、网络流量费用可以接受,则会形成积极或正面的态度,从而影响使用意愿,因此,本研究给出以下假设:

H6:感知成本对态度具有负向显著性影响。

5.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Hartwick的研究表明,在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使用初期,用户尚未建立或形成稳定的评价体系,因此很容易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使用的深入,用户经验的增加,用户的评价体系变得稳固,这时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将会随之减弱。同样,用户使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意愿也受周围重要人物(教师、同学)的影响,用户把他认为重要的人物的态度内化为自己的态度,形成自己的使用意愿。因此,本研究假设:

H7:社会影响对态度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6.态度(Attitude)

在Fishbein&Aizen(1975)的TRA模型中,态度被定义为个体接受一个目标行为的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具体到档案学教学资源库上,用户对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使用态度是指对使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所抱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情感。态度是一种集中反映个体对特定事物评价的认知表征,是用户对某些个体或观念的持久性评价、感觉和倾向。如果用户对档案学教学资源库持正面的评价,具有积极的使用态度,那么使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意愿将会更加强烈;反之,使用的意愿将会弱化。因此,本研究假设:

H8:态度对意愿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四、实证研究

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和发放问卷的方法,使用SPSS和SmartPLS2.0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利用PLS建立结构化模型来验证上述概念模型(图1)。PLS是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1.变量设计与测度

研究模型包括7个潜在变量,每个潜在变量都由2-4个观测变量组成,所有观测变量的设计都来自于已有的文献,以保证变量测量内容效度。根据对各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做了相应改动后形成本研究环境下的量表,变量及题项确定后,本研究小组制作了问卷,然后邀请了10位来自不同高校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对问卷进行了预调查,他们都有使用过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经历或对档案学教学资源库具有较深刻的认识。根据意见反馈,本研究小组慎重修改了部分表述并增加了对一些术语的解释,使问卷更容易理解。问卷中的每个题项都由7点里克特量表组成,答题的范围选择是“强烈不同意”(1)到“强烈同意”(7)。

2.数据收集

本研究借助问卷星平台公布了问卷,通过邀请熟人和学生们自愿填写的方式收集数据。考虑到即使是一个专业型的教学资源库,档案学教学资源库开放和使用的对象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图书情报、文献学学科范畴之内,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用户。因此,本研究以所有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在问卷中设置了甄别页以过滤不符合条件的填写者,并充分利用网站提供的筛选功能,提升回收问卷的有效性。问卷收集工作持续了约10周的时间,收到有效问卷375份,实际有效问卷大于理论需要的有效样本量。

3.样本特征分析

在被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分别占41.6%和58.4%,女性略多于男性。从年龄分布上看,集中于18-24岁的青年学生,占到全部调查人数的95%。从受教育程度上看,有350名本科生,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3.3%,有20名硕士研究生和5名博士研究生。从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经验来看,有291个人使用过,与未使用过的人数比约为3:1。

4.测量模型有效性分析

测量模型有效性分析主要涉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是指问卷的可靠性或稳定性,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得到组合效度(CR)与Cronbach Alpha系数。一般来说,CR与CronbachAlpha系数达到0.7即表明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表1是平均变异量提取值(AVE)、Cronbach Alpha系数和CR。由表1可知,所有的CR和CronbachAlpha系数都大于0.8,同时各变量的AVE也达到最低门槛0.5。

效度考察测量的准确性,包括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由于该量表中所有的变量和题项均来自前人研究的成果,因此可以认为是具有内容效度的。构建效度又分为区分效度和收敛效度。一般认为,每一个变量AVE的平方根值大于该变量与其它变量之问的相关系数值(见表2)以及相对于与其它变量的低因子载荷系数而言,每一变量的组成因子有较高的载荷系数说明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

5.结构模型验证

本研究首先通过SmartPLS对模型进行路径参数估计,然后利用bootstrapping方法对原始数据选取容量为1000的重抽样样本,在此基础上检验路径系数的显著性。图2是利用软件估计出的各个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结果。由图2可知态度和意愿的R2分别是0.737和0.523,表现了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此外,模型中除了社会影响对态度的影响没有通过假设检验外,其他所有因果关系都得到了验证。为了消除样本特征对本项研究的影响,本研究也测量了控制变量(性别、年龄、教育)与模型中意愿之间的路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变量对意愿都不具有显著性影响。图2中标识出控制变量及具有显著影响的路径关系。

五、结论与意义

SmartPLS分析的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成本、创新性对用户使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态度具有直接显著性影响,并通过态度影响使用意愿;感知有用性对用户使用档案学教学资源库的意愿也有着直接显著性影响;社会影响对态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本研究对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和发展具有如下启示:

(1)在本研究所建立的概念模型(图1)中,态度和意愿变量均呈现出较高的预测性,因此技术接受理论(模型)适用于用户对网络教学资源库使用意愿的分析。模型验证的结果(图2)表明,意愿可通过态度这一变量来解释。而社会影响未能通过假设检验,说明社会影响对用户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意愿的影响不明显。网络教学资源库是公共信息系统,一般不会强制用户去使用,因此,用户具有很大的主动性。随着用户自身经验的增加,这里也不排除部分用户自以为是,那么他们对教师和同学意见的依赖和接受程度就会降低,因此,在这里,社会影响没有成为突出影响因素。

(2)模型结论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有着直接或间接显著的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网络教学资源库所提供信息质量的体现,因此,制定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强化用户使用意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断提升信息质量。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媒体形式设计过于简单,内容浅显重复,教学设计不合理,对学生学习针对性不强,都会降低教学资源库的使用率,引起大量网络教学资源的闲置。一个成熟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应该拥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既能满足不同学历层次用户的信息需求,也能满足用户对不同课程用户的信息需求,此外,资源的类型也不应局限在单一的表现形式上,惟其如此,才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意愿。

(3)模型结论表明,用户个人创新性品格对用户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态度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使用意愿。因此,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同样需要重视潜在用户的创新需求,策划创新。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资源库管理者和教师是资源的者,他们在选择教学资源过程中,多是从教学者的视角来判断,可能会忽视一些对学生学习有益的资源。因此,创新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信息服务,可适当赋予学生一定的资源权限,使其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和评价者,同时,资源库还可以提供一些新兴功能,如记笔记、建讨论组等,以加强资源库建设者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真正做到为学生所建,为学生所用,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意愿。

(4)模型结论表明,控制服务成本会对使用意愿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促成使用意愿。网络教学资源库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用户对网络教学资源库提供的信息和相关服务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如果用户觉得成本支出大于自己的预期效价,那么用户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可能性就较小;反之,用户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因此,在充分考虑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确保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应尽量控制和降低信息服务成本,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意愿。

六、总结

随着校园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会成为各类院校、各个学科整合教学资源,改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档案学教学资源库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用户使用意愿的实证研究,提出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探讨,将是各类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推动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顺利开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2009JJD870001)、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教学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档案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39020034)的成果之一。

第15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资源包罗万象,如果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来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会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的好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为主的网络资源,运用图片、影像等资料的真实再现,能够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摆脱以往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课堂气氛死板的现象。

2.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网络教学资源包含着书本里没有的很多有用的知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更容易理解课本所学知识。

二、网络资源具体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好处

1.能够降低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其学习知识的能力也比较有限,思维也需加强训练,单纯靠书本知识来教授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起来比较困难,而运用网络资源后,教师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把课本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能够降低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2.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在这一阶段都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创造力和认知能力等。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火烧云》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常见的火烧云的形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和理解生活中的气象,让学生想象自己曾看到的云的形状,并进行交流,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并能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是大有益处的。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教师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来达到高效的教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