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范文

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

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体系 理论

一、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

1、模型模拟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模型的作用就在于利用它可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的了解。模型化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方法,由于管理会计研究对象,尤其是社会系统具有的复杂性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研究注重模型模拟方法,即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比较精确的定量描述,对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改造,找出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提高预测的科学性,为最优化决策提供依据。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存货控制模型、利用线性规划进行最优决策的模型、量―本―利分析模型等。这些模型把复杂多变的现实单纯化、抽象化,从而有助于对对象的认识。但是,它存在一定的缺陷。模型的构建离不开一定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和实际情况经常是不相符的,其次,为了兼顾各种决策变量,模型日渐复杂化,难以为决策者理解和掌握,从而也就脱离了实际。

2、注重实证研究

管理会计的务实性决定了管理会计研究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考察、访问与科学的实验设计,需要获得反映管理实务的信息资料并加以科学的分析,实证研究相比规范研究而言,在管理会计领域更有用武之地。但是,这种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计量经济学为主要技术手段,且计量经济学方法基本上属于“线性分析”的范畴,而实际中对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再加上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管理会计系统中社会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和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降低。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提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是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和有关分析结果,并以此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和管理会计教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3、注重跨学科研究

管理会计的本质是把会计信息运用到管理中,其目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水平,因此它必然与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结构被引入管理会计,产生了管理会计中诸如“经济人”、“相关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收入”、“增量现金流量”等许多十分重要的概念,奠定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在这些理论概念和方法基础上,管理会计的研究向着精密的数量化技术方法的方向发展。高等数学、运筹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许多数量方法被引入和应用于管理会计决策与控制模型的构建和使用之中。经济学的人说应用于管理会计研究,就产生了“委托―”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确定最佳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科学管理理论运用于管理会计,创造了盈亏平衡分析、量本利分析等科学方法,西蒙的决策理论提出了“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最优化的决策准则。组织行为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思想、需求、好恶的“社会人”,在管理会计决策、计划与责任会计中都具体反映了组织行为理论的应用。

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讨论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立足于我国企业实践,超越“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应用多种理论和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和解决企业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推广与发展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

1、中国管理会计的定位――以效益为中心的成本动态管理

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己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是相一致的。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如前所述,在中国管理会计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成本管理是运用最多,最有群众基础的。因此,以成本及其管理为基础,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符合我国目前企业界对管理会计的普遍认识的,管理会计并不完全是泊来的,而是在我国受到广泛重视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管理。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就必须树立成本确定市场的观念,充分发挥成本决策功能,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成本管理还应与企业的整体效益联系起来,以动态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无论是成本的降低还是成本的提高,只要能够使企业的效益提高就是一种好办法,企业要从效益的角度去决定成本的升降,以效益为中心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

2、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依然存在

现代管理会计新的领域在我国还处于介绍探索阶段,新领域在我国很少得到应用。以决策会计为主的基础管理会计,由于相关性在我国并没有消失,我国目前是处于多层次的生产力和多层次的生产关系并存的状态,总体上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决策会计为主的基础性管理会计内容在我国还没有过时,如应用得好,它必当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一方面,我们对于传统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应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相对发达的企业,鼓励其尝试使用创新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并逐步实现自我创新。

3、中国管理会计的设计与应用,应加大政府指导力度

我国管理会计理沦和实践与西方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可建议把中国会计学会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和中国成本研究会两个组织合并成一个独立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如果成立有困难,也可以在中国会计学会下建立一个管理会计二级分会,来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其信息的输出是基于管理上的不同需要而采取不同的形式,这一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受到法律的约束程度不会也没必要像财务会计那样严格,更没有必要制订统一的管理会计制度规范管理会计信息,但是,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订指导性的制度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我们应规定管理会计的原则,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创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此外,应尽快开展和组织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为培养和造就我国管理会计专门人才、促进管理会计实务向纵深发展起应有的推动作用。

4、中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及其创新

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对国外理论的翻译介绍。如前所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也有管理会计的实践,但很少有人去认真加以总结,并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进入80年代以后,我们主要是研究西方的管理会计动向,而忽略了对整个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只有引进,而未对管理会计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联系我国的实际进行中国式研究,中国管理会计研究成果要走向国际,必须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深入企业实地,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实证分析检验规范研究的有效性,以规范研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加以解释和升华,即经验―规范―经验模式。它弥补了我国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因缺乏经验检验而实践性差的缺陷,也弥补了目前西方受实用主义影响重经验研究而不重规范研究而导致的案例研究难以推广的不足,综合了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各自的长处。经验研究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规范研究充分发挥其抽象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特征,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既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也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口管理会计的中国特色不仅是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也应当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考察和粗浅的思考,但是,管理会计的中国特色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内容及表现将会更加丰富,有待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杨艳: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23).

第2篇

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是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性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而形成的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它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企业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提供依据,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科学。其本质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活动或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前瞻性。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着眼于企业外部环境中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现在发生的和未来将要发生的各种信息,并结合竞争对手的现状及动向,指出企业所处的竞争位置,以便企业进行战略战术调整。

2.外向性。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形势、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通过收集、计算与分析竞争对手和本企业的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相对市场份额、相对保本点、相对投资报酬率及产品售后服务的比较等方面的指标比较数据,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实现企业的扩张经营。

3.长远性。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超越了单一期间的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更注重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放弃或牺牲短期利益。因此,作为构成竞争地位主要因素的市场份额就成了研究的重点。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不仅要取得市场份额信息,而且还要密切注视其变化情况;不仅要注意本企业的市场份额,还要注意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甚至在报表中予以列示。

4.全局性。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在范围上兼顾企业的主次活动,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技术开发、后勤服务等活动纳入其范畴;在时间上,评价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如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后勤服务等活动;同时,它既着眼于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放眼于各种可能的活动,如扩大经营范围的前景分析等。因此,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视野更加开阔,可以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增加盈利能力和企业的价值。

5.竞争性。在市场竞争中,为了生存与发展,针对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和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现状,企业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经营战略,甚至联合盟友,以战胜对手,谋求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6.实用性。鉴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理解程度及货币计量信息的局限性,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除提供货币信息外,还提供大量的非货币信息。如生产量、销售量、市场占有率等;除提供财务信息外,还提供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管理部门对战略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以使企业管理人员更为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信息。

 

二、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目标的构建

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下属单位“管理会计学科委员会”曾对此作过研究,认为确定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建立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一项基础工作。另外,艾哈默德.贝尔考依教授在其《管理会计概念基础》专著中还指出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帮助管理当局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作出决策。

笔者认为,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总体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并应与企业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企业是营利性组织,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与获利。获利或增加盈利是企业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企业目标要求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从长期、战略的视角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案。自20世纪中期以来,多数企业把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总目标,因为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缺点,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可见,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提供和分析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信息,特别是反映实际成本、业务量、价格、市场占有率、现金流量和企业总资源的需求等方面的相对水平和趋势的信息,对企业战略管理产生影响。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内外部条件;企业资源在内部如何分配与利用;如何使企业内部之间协调行动,以取得整体上更优的战略效果。因此,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获得以及价值最大化就是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总体目标。围绕其总体目标,可将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分解为以下几项:

1.向管理当局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预测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状况,未来预测信息对管理当局进行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更大。至于预测信息披露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以信息的供求双方达到“均衡点”为目的;二是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有助于对企业深层次的了解和评价,同时也有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对管理当局而言,非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比财务信息具有更大的价值;三是社会责任信息。包括对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和公众等方面责任的履行情况,都需要适当披露。

2.协助管理当局审核管理决策。虽然这是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必须要重新认识。即要充分体现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以增值为中心。

3.协助管理当局建立内部控制以及快捷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为企业经营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提供信息支持。这里所说的内部控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对执行董事和CEO的控制;二是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形式,CEO对公司日常运作的控制。

4.协助管理当局建立激励与补偿系统,为业绩考评和确定报酬方案提供依据。包括对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责任中心及其各类员工不同层次的评价和激励。

可见,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相关信息,帮助管理当局规划和实施适宜的企业战略。其提供的信息既应符合一般会计信息所应具有的质量特征,同时更应强调以下三方面的质量要求:①相关性。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密切相关。②可靠性。指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准确地反映企业相关的业务活动情况,而并不是所提供的信息百分之百地准确无误。③重要性。指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对企业前途和长远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而对那些仅仅影响企业局部或战术决策的信息则可以不予反映。

 

三、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构建

目标构建决定了方法体系构建的基本方向,而方法构建的质量又将制约目标构建。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构建的科学与否,对实现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实现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目标的方法应包括以下几种:

1.价值链分析。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从设计到最后交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系列的增加环节,每个环节都聚集了一定的成本,同时形成一定的价值,直到最后构成转移给顾客的价值。这一系列的环节,就形成了价值链。

美国学者M.E.波特将价值链分为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从横向看,就是在企业内部将价值形成过程划分为基本活动(含进货、生产、发货、营销、售后服务五环节)和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一般管理四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占用着企业的资源,消耗一定的成本,同时又为价值的形成作出贡献。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了解各个环节的成本效益,如果某一环节提供了错误信息,就可能使企业作出错误决策,导致市场份额的丧失;从纵向看,就是超越企业的范围,从整个行业对价值增值活动进行规划,考虑供应商、经销商和顾客在价值链中的作用与影响。例如可以将彩电行业划分为原材料生产、彩管生产、彩电生产、彩电的经销、顾客等若干价值活动。通过这一分解以深入了解企业当前所处的地位,以及各个环节对其价值形成的作用,从而考虑企业沿着价值链向前向后延伸是否有利,以增大企业的整体优势。

不论是横向分析或是纵向分析,重要的是对价值链的各环节进行效率分析:即考察其成本及其对价值的贡献。以期达到:以较低的成本,使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水平达到与竞争者相同的质量或以不高于竞争者的成本,使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水平超过竞争者的质量。

2.竞争对手的分析。企业只有对自己现有的、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各方面能力有充分了解,才能制订出奇制胜的战略。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是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整合。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包括:(1)核心潜力的评估。对方在各个职能部门内的竞争潜力如何?其最佳能力在哪个职能部门?最差能力在哪个职能部门?(2)增长能力评估。在财务方面竞争者能承受的增长极限是多少?能否增加市场占有率?能否承受增加对筹集外部资金的需求等等。(3)迅速反应能力及持久耐力的评估。竞争者对其他竞争者的行动的迅速反应能力及持久耐力取决于本企业的现金储备能力、储备的借贷能力、过剩的生产能力、未利用的成本潜力等因素。

3.顾客价值的分析。产品生产出来,只有为顾客所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企业才能有收入,补偿所消耗的资源的代价后,才能有利润。而顾客是否接受产品,取决于其对产品价值的判断。因此,顾客价值分析对企业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顾客价值指的是在竞争条件下,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对特定顾客的相对利益。它可通过产品的价格、价格对销售量的敏感性、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重复购买率、同类产品的竞争程度等表现出来。分析的方法可以是定性的,如通过市场调查、确定产品对顾客的用途、用途的重要性、顾客对品牌的评价等;也可以是定量的,即通过计量顾客的购买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等方法对产品的顾客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以便为新产品的开发、顾客的定位、产品的定价提供依据。

4.质量成本的分析。战略管理要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提出零缺陷的口号。这就要求对产品的研制、设计、生产、一直到售后服务都要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使缺陷在产生之前就被消灭。与全面质量管理相适应,质量成本分析将质量成本分为四个部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以便全面掌握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信息,为管理当局正确进行决策提供服务。

以上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例如,在价值链分析中,就运用于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方法,要和竞争者进行比较;而顾客价值分析和质量成本分析,又体现着价值链分析中重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分析思想。科学方法的选择关键是要能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综合运用各种专门的方法,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对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Robert S.Kaplan,Anthony A.Atkinson.高级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

[2]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

[3] 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7;10

第3篇

【 论文 关键词】管理 会计   

一、

(一)以效益为中心的相关性理论。西方国家管理 会计 已经 发展 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与其 经济 发展水平、 企业 管理水平是相一致的。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 现代 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

笔者认为,

第4篇

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管理会计的目标、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其中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又包括技术方法体系和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研究方法体系。(见图1)

(一)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

正确界定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一门_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也不例外,如果不正确解决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那么整个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就会如同散沙。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管理会计学科本质的高度总结,规定了管理会计的性质、内容及范围。

学术界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现金流动论,该观点认为在预测、控制、预算等管理会计的各个环节都贯穿着现金流动,并且通过现金的动态流动,可以及时、全面、系统地反应企业经营的主要过程,具有很大的敏感性。笔者并不赞同这个观点,管理会计的本质并不是现金流动,因此现金流动只是管理会计学科的表象。第二,经济活动及其信息论,持有这个观点的学者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研究对象等同起来,认为能控制和反应的经济活动及其信息是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太过宽泛,缺乏可操作性。第三,价值差量论,管理会计中的“差量”,既包括价值差量,又有劳动差量和食物差量,前者是综合,后者是基础。对于这种观点,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价值差量,研究对象显然并不能等同于研究方法。

本文认为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是成本——效益。理由如下:首先,传统管理会计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成本计算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与评价会计,这三块内容是以成本——效益为基础形成的融为一体的知识体系。其次,以成本——效益为研究对象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与改善。

(二)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管理会计期望实现的结果,不同目标的确定,是依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所定的。笔者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企业目标、管理会计对象、管理会计信息等多重因素认为管理会计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以此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便为企业内部提供管理和决策所必需的信息。

第一,关于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的论述。对经济效益的强烈追求是会计的基本目标,虽然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部分,但是把会计的基本目标定为管理会计的目标则显得太过宽泛,因此笔者提出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以此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理由是成本管理、决策成本、控制成本信息的提供是管理会计工作的重点,而且无论从概念上还是从性质上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和会计的目标很接近,然而从内容上却又有所区别。管理会计目标的确定使得管理会计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会计分支体系。

第二,关于管理会计具体目标的论述。国内关于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大致有两类观点:第一种观点将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和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结合起来,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等具有不同的管理会计具体目标,第二种观点将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与管理会计的职能相结合,提出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包括预测目标、控制目标等。本文比较赞同美国管理会计公告中关于管理会计具体目标的描述。1986年,美国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发表了《管理会计公告——管理会计的目标》,在这个文件中提出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有两个:一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二是参与企业管理。

(三)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

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狭义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是指一个有机整体,它是由管理会计各技术方法相互联系形成的,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分类基础上的比较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标准成本控制、本一量一利分析法等;二是与新领域息息相关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平衡计分卡等。

本文更倾向于广义的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它不仅包括狭义的技术方法体系,还包括研究方法体系。纵观管理会计9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实务还是理论管理会计均出现了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有待探讨。实用主义的S潮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学者之间蔓延,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也转向了实证研究,规范研究自此得不到重视,这便造成成功的案例无法被发掘推广。与之相反,中国学者重视管理会计的规范研究,而对实证研究则不热衷,这便造成了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的实践性偏差。

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体系呈现以下几个点:一是模型模拟方法在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中得到普遍应用。管理会计的模型模拟研究方法是运用数学方法对管理会计进行加工、改造,并进行精确计量,找出不同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现实的情况抽象化、单纯化,有助于对管理会计的本质的认识,它的缺点是模型模拟方法常常会由于研究的需要人为的设定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在大部分情况下会和实际情况有出入,另外模型逐渐变得复杂,难以为使用者所掌握。二是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中。该方法有别于模型模拟方法,它将研究的方法由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法推进到个人、群体乃至组织的行为因素。它将行为科学的“社会人”假设替代了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将人看做是积极的、主动的、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人’并且它以满意为准则,替代了经济学上的最优化准则,使决策模型得到改进,实践性得到提高。

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回首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

管理会计包括执行会计和决策会计,其中责任会计又是执行会计的组成部分。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己经有了责任会计的思想。此时在实践上,计划经济时代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我国在企业中广泛推行“班组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这便是责任会计思想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60年代的大冶钢厂的“五好”小指标竞赛便显现出“平衡计分卡”这种先进理念的精华。与美国的“标杆制度”很接近的“比、学、赶、帮、超”思想应用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在理论上,1951年汪慕恒先生的《固定支出与变动支出》明白介绍了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可惜当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党的后,关于西方管理会计的译作开始在我国大量出现,这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生根发芽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这时一些工厂、企业开始着手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并尝试吸收管理会计的理论将之运用于实践。在这期间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厂内经济合同制、责任价格控制法。比较成功的做法有:吉林的场内银行、邯郸钢铁集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上述的实践是理论的延伸,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又在实践中使理论得到了升华,使得我国管理会计的内容大大丰富。

近年来,有调查显示,我国采用本——量——利模型的企业占55.4%,使用敏感性分析模型的为13.2%,其余31.4%不采取任何模型,这是在短期经营决策时管理会计的运用情况,与之相对应的长期经营决策的模型则比较多,主要有内含报酬率法、净现值法等。

(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措施

1. 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的管理机构

管理会计在西方有很大发展,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我国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这一机构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指导性的管理会计规范,颁布并且监督其实施。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既要服务于企业的内部更重要的也要服务于企业的外部,管理会计主要用于企业的内部,因此它所受到的法律规范不必像财务会计那样严苛,同一的管理会计制度也显得没有那么必要。第二,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师考试,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发展储备专业性人才。

2. 创新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发现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起步较早,但是大规模的理论研究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我们国内研究的侧重点则是对国外管理会计理论的翻译介绍,没有结合中国的实践、历史、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系统的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因此本文建议创新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尽快形成中国自己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比较可行的做法是:规范——经验——规范。事实上我们有大量的从西方引进的管理会计理论,这是规范研究的一部分,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并行,并让它们相互促进,让实证研究检查规范分析的有效性,让规范分析更加深入的解释和升华实证研究。规范^~经验——规范模式中规范研究具有抽象性、发散性、创造性的特征,经验研究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的特征,将两者结合既弥补中国规范研究实践性差的缺陷,也弥补西方不重规范研究的不足;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又对管理会计的长足发展大有裨益。

3.采用战略性的思维进行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构建

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经济环境约束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我们引进管 会计,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在实务的应用上都还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引进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建立适应我国经济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因此,本文拟探讨经济环境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经济环境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及约束经济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一作内容及范围等方面。

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决定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根本因素。管理会计是基于市场经济效率的要求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的所有者、经营者等方面形成了相且制约的制衡机制,这种机制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来运行并且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企业只有使其稀缺的经济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采用一定的方法在管理上实施准确预测、科学决策、有效控制。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多年,最近几年又相继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但是由于过去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尽管企业外部面对的是市场,但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和周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产权归属于全民所有,但它实质上只是一种道义上的所有权。如果我们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看做是一种关系的话,委托人和经理人寅际上只足一种地位上的不同,存委托关系中双方都是企业产权的“所有者”,真正的所有者却游离于企业之外,无法形成产权归属明晰情况下的一种委托一监督一激励的机制。在企业缺乏所有者作为委托人的情况下,政府作为委托人和人,没有来自于产权激励的动力。这种委托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利益关系。

经济制度的差异是导致管理会计方法差异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的,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这段期间我国不存在管理会计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在这一期间管理会计还未传人我国,但由于人类讲求经济效益的生产目的是相同的,管理会计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方法可能不同,其实质却是相同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多种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法与西方管理会计相比,形式上虽有差异,但我们不能否认其管理会计的属性。例如:流动资金定额的核定方法与西方的存货规划相类似,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与西方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群众经济核算与西方的责任会计同为内部控制的手段,甚至在我国过去形成的很多管理方法中蕴涵了当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发展的一些基本观点。

如作业成本法即是我国班组经济核算思想的延伸。清楚了这些差异,有利于我们在引进与消化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时,注意防止照搬照抄的情况发生,使我们 持运用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与方法;同时,这也有利于我们对几十年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其继承下来,充实到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去。

企业组织形式是影响管理会计运行机制的关键因素。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以股份上市公司为主,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决定了企业能够自觉应用管理会计的方法,管理会计是基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在需要而产生的,这是由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要求所决定的。我国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重大缺陷是如果企业彻底摆脱行政约束,会形成经营者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难以保证企业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的;如果行政干预力度大,又会降低企业的效率。在前一种情况下,所有者监督的弱化使企业动力不足,运用管理会计的动力相对弱化;后一种情况使企业成为行政的附属物,不能依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建立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以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行,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管理会计的方法。

尽管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而组建了很多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但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实际上并未实现根本的转变,企业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主动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内在动力还不足。

市场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与范围。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产生并发展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和成熟的西 方,对市场经济的环境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如:生产经营的预测是与消费市场相关的,经营决策是与投资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也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的结果。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造成了只能有限应用管理会计的决策方法,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经济资源还不能实现高效的配置,从而造成企业生产决策的困难,中介服务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企业获取预测、决策需要的资料还相当困难。这种状况使得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实务中较侧重于内部管理的方法,而面向市场的预测与决策方法应用不够普遍,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还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议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经济环境进行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对策。

立足实际,研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管理会计。在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无法完全适应我国企业管理需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现阶段,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而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的国情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我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首先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上,我们应紧密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推翻不合理的假设 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不要仅仅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字模型,不要生搬硬套那些众多的无法操作的名词、概念与方法,而要强调行为的研究与应用,方便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应该设定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的工作,展开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创办专门的管理会计刊物,促进各种学术或职业组织将管理会计列为其重要的研究课题;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兼顾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加强有针对性的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开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优胜劣汰。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解释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职能无疑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所以,要促使企业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应用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必须不断深化经济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企业的奖惩制度,不断健全市场机制,从而使每一个企业都能真正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积极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首先,要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其次,要加大投融资改革的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手段,只有企业经营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 变成“企业自己要用”,就会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改革投融资体制,就是说投资项目完全由企业决定,将来的责任也完全由企业负责,真正做到谁出资、谁负责。这将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相关学科如理论、行为科学、信息经济学一直是管理会计的理论依据,它们的研究成果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很大。我们应全面系统地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管理会计,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先进的方法,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调整、拓展管理会计的内容。随着经{壳环境的变化,在管理会计的内容方面,应作以下调整:一是成本管理重心的转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将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第6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战略管理空间 方法体系

管理会计至今没有形成公认的概念框架,多数学者一直认为管理会计是各种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从而忽视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概念化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本文力图将管理会计理论的渊源归于其发展史,将管理会计理论构建的逻辑起点归于其假设;提出了管理会计概念体系的雏形并且构建了方法体系。

一、文献回顾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半个多世纪以来,权威会计组织不断给出管理会汁的定义。如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加工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AAA,1958);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关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为诸如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编制财务报告。(MAP Committee,1986);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为、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

(二)管理会计假设 20世纪50年代末,财务会计假设受到西方会计理论界和职业界的高度重视(葛家澍,2000)。但西方会计学者普遍认为管理会计是各种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从而忽略了管理会计假设的研究,这是管理会计难以发展为逻辑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根本原因。假设对于任何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是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础。我国会计界对管理会计假设的研究方法带有明显的财务会计色彩,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及会计分期等财务会计假设几乎被所有的研究者所提及(聂顺江。2000)。遗憾地是这些假设并没有将管理会计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结构 几十年来权威会计组织给出的基本框架是:管理会计基本框架包括管理会计的目标、术语、概念、惯例与方法以及会计活动管理等(MAP Committee,1986)。我国会计学者陈今池(1989)、宋献中(1995)、劳秦汉(1995)、孟焰(1997)等先后提出管理会计的基本结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著名管理会计学者胡玉明(2001)提出围绕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为主线的管理会计框架体系,这是我国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形成的标志;孙茂竹(2062)提出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框架体系,这是我国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形成的标志;李玉周、聂巧明(2005)提出成本信息多维度导向的管理会计框架体系,这是我国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形成的标志。如何将这些框架体系(现象)抽象概括出管理会计概念体系(本质)是一项艰巨工作。

二、管理会计本质及假设

(一)管理会计的本质 纵观管理会计发展史,可以看出经济环境的变迁能动地改变了管理会计实践;管理会计沿革是一部战略量化史。管理会计的本质是战略量化的过程和实现描述工具(吴正杰,2004)。历史是客观对象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认识客观对象的思想发展过程。管理会计演化无疑是一个历史进程。笔者将管理会计分为: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等。必须指出的是,严格意义上这三种形态管理会计是先后产生的;目前又是并行的,因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1)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阶段。二十世纪初企业的生产规模还不大,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比较简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激烈,总体上是以卖方市场居主导地位。此时诞生的古典管理理论重点研究生产中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一一战略导向。1911年,泰罗(F.W.Taylor)的《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问世,为标准成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及理论基础。随后建立标准成本会计,实行事前计算与事后分析相结合,促进企业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标准成本会计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框架,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战略开创了新道路。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开始萌芽,J.M.Clark(1923)提出,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这一论断揭示并丰富了成本用于战略量化过程和实现工具的变量本质属性,从而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正式诞生。此后,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沿着以下路径不断发展至今: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形成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形成目标成本计算和与之相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以成本的“社会观”为指导形成产品生命期成本计算;创建着眼于企业与金融市场共生互动的资本成本会计。

(2)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企业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整个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总体上处于买方市场。此时,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丛林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由于市场竞争环境压力所导致的管理主题从生产到市场的转变(陈荣平,2005)。人们开始侧重研究怎样将环境因素(市场)的变化融合到企业战略中去,1960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提出经典4Ps营销理论,此时,人们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来评估企业管理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C)始于顾客,终于顾客的思想被提出(A.V.Feigenbaum,1961)。迈克尔,波特(M.E.Porter)提出战略管理的“竞争五力”模型(1980)、价值链理论框架(1985),这些理论丰富了顾客变量的本质属性。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创建了价值链优化为主题的体系,标志着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的形成。管理会计在20世纪助年代取得许多引人注目的新发展,都是围绕着如何为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增值提供相关信息而展开(胡玉明,2004)。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这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环境主题管理会计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以前,战略决策奉行最优化准则,人们强调管理中数学方法的应用,如RobertS,gaplan(1982)就广泛地应用了许多数学方法。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管理会计师,将数学模型和最优化方法(技术)结合起来,确定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数量关系,为决策者最终得到决策目标的“最优解”提供信息支持(余绪缨,2003)。

(3)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石抽危机、日本及欧洲的崛起,科技竞争愈演愈烈。“3C”(Customer,Competition,Change)力量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人们开始重点研究战略如何适应动荡的环境。多变量刻画是人们解决

战略问题必然选择,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P.M.Senge,1990)。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业务流程重组(BPR)(M.Hammer & JA.Champy,1993)。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是来自传统的资本家投资,而是知识的创新、运用(Peter Dmeker,1993)。Robert S.Kaplan&David P.Norton(1996)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19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的诞生是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形成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后,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强调管理的艺术性,强调“衡量”重于“计算”、“认知性”重于“精确性”(余绪缨,2003)。人们的战略决策目标开始采用“满意性准则”,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管理会计师――新型管理专家帮助或参与决策系统实现决策目标的满意化,整个决策程序已推进到人文化阶段。

(二)管理会计假设 逻辑是人们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所必须遵循的;假设是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础。科学的一切应用的基础就是从科学假说推知个别情况,是演绎出个别预见(Karl Raimund Popper,1959),可见科学将提出假设作为其逻辑起点。会计假设的特点在于假设在本质上是普遍的,而且是论证其他命题的基础;假设是不言自明的命题,直接与会计职业相关或是构成其基石;虽是普遍认为有效的但却是无法证明的;会计假设应具有内在一致性,不会互相冲突;每个假设都是独立的命题,并不会与其他假设重复或交叉(Study Group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1964)。管理会计假设是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是对管理会计实践中不确定因素的假定,是构成管理会计思想基础的科学设想。管理会计假设应具有会计假设的一般特点,本文提出如下假设:(1)管理空间存在性假设。经验告诉人们,一定经济环境下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具有相似的一面,本文将这一现象抽象为主体管理空间,并且认为是管理对象的社会属性。在管理实践中,特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理想管理流程具有同构的特点,笔者将这一现象抽象为客体管理空间,并认为是管理对象的自然属性。由此管理空间分为主体和客体两类。管理空间假设对管理会计实践的意义在于:空间范围从流程扩展到管理模式;时间范围从客体限制扩展到主体认同;运行方式从自我扩展到同构空间;计量模式从客观扩展到主观;披露范围从内部扩展到可选。(2)管理空间同构相似性假设。一般认为同构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通过对同构的认识形式产生了意义。同构是一种保持信息的交换、同构本质上是一种映射,通过这种映射一个系统的结构可以用另外十个系统表现出来;有一种很好的策略就是尝试描述彼此在结构上的相似性(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1979)。笔者认为客体管理空间具有同构性的特点,即企业的战略形成的要素和结构是相似的;主体管理空间具有相似性的性质,即虽然企业具有个性,但人们形成战略的过程和方法是相似的,惯例与方法是一个抽象,从根本上是可以变通的。(3)制度选择假设。所有的制度安排都可以解释为选择的结果(Steven N.S.Cheung,1992)。所谓制度选择是指理性的管理者选择符合战略导向的管理政策――可以是科学性原理、方法,相似企业的相关可行作法等。(4)战略的连续性假设。数学中人们从距离刻画到拓扑刻画来表达连续性概念。管理会计中假设战略的连续性,一方面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Ansolf,1975),另一方面为了使抽象的战略可以量化。(5)管理会计误差假设。从现实性视角,管理会计误差是不可避免,实务中再次确认时丢失的信息就是管理会计误差。管理会计误差的产生是管理实践历史性的表现,管理实践的历史性即管理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三、管理会计概念框架

(一)管理会计理论要素 管理会计的理论关系主要包括:(1)管理会计目标。权威会计组织给出的有代表性的目标是,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参与管理过程,(MAP Committee,1986)。Ahamad Belkaoui(1980)、李天民(1994)、余绪缨(1999)、胡玉明(2000)等也提出了不同目标。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目标亦称管理会计报告目标:坚持制度选择的原则,在充分关注战略量化政策的科学性、相关性、考虑差距分析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战略驱动变量,减少管理会计误差,形成管理会计报告,坚持可选披露,解脱管理责任。(2)管理会计术语。确认。管理会计确认是为了达到管理会计目标而对会计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辨认的过程,可分为初次确认和再确认。初次确认是人们管理思维描述过程,从事管理实践的人根据客体管理空间的变化,在主体管理空间中进行的同构、相似变换,变换的结果产生战略导向――管理思想。可将驱动变量群用于管理会计报告的过程称为再次确认,再次确认考虑管理会计误差的客观性,更加强调可量化性。计量。管理会计的计量就是量化与战略相关的可量化的行为。管理会计的计量应关注,一是计量的内涵比较宽泛,包括变换、算子计算、算术计算等;二是选择战略的驱动变量群――战略实现的关键因素群;三是管理会计误差的客观性。披露。会计信息的披露是指由谁来提供信息,为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提供信息。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特点是个性化、对象化、互动式。从信息供求的角度看,管理会计信息的披露重点是决策有用,同时要兼顾受托责任。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是可选披露――可选披露涵盖了自愿披露、被迫披露、不披露。信息质量。管理会计信息特征包括:一是科举,主要是战略的柔性及适应性;二是相关性,主要包括战略的进取性及调整性;三是差距分析,表明战略的同构和相似性。管理会计报告的要素。包括:制度选择披露,主要指符合战略导向的管理政策的披露;驱动变量群的选择披露,是战略实现的关键因素群的选择过程披露;管理误差分析披露,主要说明可能的误差的主要原因;可选披露理由披露,指自愿披露、被迫披露、不披露的理由的枚举。(3)管理会计概念。管理会计从量化特性看是一门会计;从发展的视角看,是战略量化的过程和实现描述工具;从现实性角度看,是对管理会计对象确认、计量从而形成可选披露的报告的会计。

(二)管理会计理论结构 管理会计的运用面临管理人员的形象思维与管理情境两个问题,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充满个性化的色彩(胡玉明,2004)。尽管如此,管理实践中还是存在不变的因素一一结构。这种结构的原初状态为管理空间,管理空间至少具有同构、相似性的本质属性。管理实践并不(也不可能)要求精确,管理发展史表明管理思想历来注重战略导向。管理会计量化特性是天然的量化管理思想的工具,这种量化并不是直观反映,是来自管理空间中的各种信息在管理者的大脑中自觉不自觉地经历了复杂

的变换(包括数学变换和灵感等),从而找到战略驱动变量群,这一过程就是管理会计的初次确认。初次确认虽然经历了计量,但是这种计量多是变换,缺乏强的操作性,管理实践要求将战略驱动变量群变为报告形式,这一过程称为再次确认。再次确认中的信息丢失是必然地,丢失的信息就是管理会计误差。两次确认形成的管理会计报告是否需要披露是可选的,这种可选披露取决于管理者的动机。上述管理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四、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一)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惯例、方法体系战略导向思想是:研究生产中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成本用于战略量化过程和实现工具的属性,“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J.M.Clark,1923)。根据这一战略导向确定的驱动变量群的核心变量是不同的成本向量,成本向量的维度取决于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引起成本发生和变动的原因。从战略的角度看,影响企业成本态势的因素主要来自企业经济结构和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结构性动因是与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有关的成本驱动因素,一般包括企业规模、业务范围、经验积累、技术等;执行性动因是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有关的动因,通常包括参与、全面质量管理(TQC)、能力利用、联系、产品外观和厂址布局。成本战略预算方法体系主要包括:企业通过成本的计算(成本法、分步法等)、预算等方法生成成本信息;成本信息有的可以直接进行基础应用(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计算,短期、长期决策,定价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等)或拓展应用(本量利分析法,扩展企业战略规划等),有的成本信息须要经过加工分析才能加以应用(加工分析方法有:预测分析法,包括趋势分析、因果分析、调查分析、判断分析;决策分析方法,包括生产决策、定价决策、成本决策、存货控制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其次是战略控制方法体系,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有目标控制、制度控制、价值工程、标准成本系统、差异计算等。最后是战略评价方法体系,主要是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激励机制等。

(二)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管理方法体系战略思想是:全面质量管理(TQC)“始于顾客于顾客”的思想(A.v.Peigenbaum,2961);价值链理论框架(M.E.Porler,1985)。根据这一战略导向确定的驱动变量群的核心变量是顾客向量,顾客向量的维度取决于满足顾客需求而设计的系列作业。作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并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作业管理应将重点放在产品设计(ProductDes~)、适时生产系统(Jrr)和全面质量管理(TQC)方面。产品设计是企业内部作业链的首要环节,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作业;适时生产要求企业在供、产、销的各个环节尽量实现“零存货”;全面质量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满足顾客需求上。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下,企业采用的是“拉动式”控制系统,以最终满足顾客需求为起点,后续生产工序处于主体地位。首先进行纵向价值链的分析。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的“价值链”来调整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以取得优势,分析重点包括顾客、供应商、市场的选择等。在方法上,顾客的选择重点是营销理论的利用;供应商的选择重点是投资决策理论的利用;市场选择重点是利用目标市场定位理论;还应进行横向价值链的分析。主要是利用博弈论的相关方法,摸清竞争对手情况,找出差距;还必须进行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区分单独的作业,并且区分增值与非增值作业。分析重点包括企业的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运营活动。基本职能活动重点是工作流程的整合、零基预算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重点是科学利用人力资源会计;运营活动的重点是推行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TQC)。

第7篇

管理会计是把会计学与管理学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脱离了企业管理实践: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所依据的某些假设与现实不相吻合;高度复杂数学模型的引入,降低了管理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管理会计不能很好地满足决策者的需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应坚持会计实践活动决定会计理论研究。

关键词: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践;会计学;管理学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科学决策成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而企业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托就是能够为决策提供内部信息的管理会计。在此背景下,全面梳理我国管理会计的引进与发展,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思考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其实不然,建国初期我们就引用了西方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只是当时不称为“管理会计”。1978年之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在多年的企业改革过程中,从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到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以至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和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整个过程思路是沿着对企业放权让利这个中心进行的。其实质是以权换利,围绕放权让利展开的企业改革,为被旧体制桎梏已久的生产力的释放和经营者积极性、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契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动力是管理会计产生、发展和倍受重视的源泉。从70年代末期开始,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我国会计学术界以极大的热情,对西方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管理会计教材,这些教材对于普及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稍加审视,就会发现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却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出现“繁荣中的窘困”现象。

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前瞻

1.管理会计的规范化研究管理会计规范化的目的是为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内容主要是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界限的规范化、管理会计教科书内容的规范化等。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管理会计规范化研究主要是对实践中管理会计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由权威机构以公告的形式,据以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2.管理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研究过多地依赖会计理论研究人员而缺少会计实际工作者参与所提出的管理会计方法,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可操作性差的后果。会计理论研究人员应深入企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与会计实际工作者协调配合,对有关企业和单位在实践中被证明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加以系统化,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提高管理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

3.管理会计专业机构设置的科学化研究我国从开始介绍西方管理会计理论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要想在我国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设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势在必行。该机构应能做到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国的管理会计工作,制订和公布规范化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框架体系,组织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负责管理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强化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协调管理会计和其他经济工作的关系,搞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资料的衔接,创办专业刊物,组织开展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等工作。

4.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管理会计的目标处于最高层次。所以,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完善工作中,首先要正确确定管理会计的目标。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指管理会计活动应达到的预期目的,它可以分为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两个层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完善,应遵循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它应来源于实践且上升到理论高度,能对管理会计实践活动起到指导和服务的作用。

三、结语

管理会计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它源自管理,又指导管理;它采用财务会计信息,又不拘泥于这些信息,而是用更高的观点,更新的方法去分析利用这些信息。为此我建议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多元化,应该有足够的管理理论,足够的会计知识,还应有丰富的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会计尽早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8篇

随着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企业中的成本控制,这是一个企业中的重点内容,为了加强我们对企业财务的了解,应该对成本会计的概念有所掌握。所谓成本会计是通过计算和提供成本信息来进行会计的方法,成本会计包括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二者的综合,成本会计要对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核算,从而计算出全部生产费用。成本会计对企业管理计划及控制企业的经营一个估算,对于企业的控制产品及服务成本都会进行跟踪,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制定产品控制策略。成本会计是一种常见的管理经济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都有着必要的联系,其中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成本核算,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成本决策,其在成本会计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1.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及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现代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中逐渐体现了出来,在经济领域,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使得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式下,企业要握住发展机遇就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在企业中,较为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对成本的控制,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运行成本会计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可以说,成本会计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企业的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成本会计向着核算统一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但成本会计发展还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一是成本会计的范畴。成本会计的发展受到其范畴的影响,范畴一旦确定,成本会计就确定了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但在这个过程中,成本会计若与成本管理进行混合,就不能突出成本会计在管理中所产生的作用;若将更多的学科融入到成本会计的范畴中,就会导致诸多学科内容的交叉重复。二是知识经济的因素。在知识的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个企业中,其技术资源的不断消耗,会对成本会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在激烈的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的企业与国外的跨国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成本会计的方法会给企业产品成本信息造成失真问题,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我国应大力支持成本会计的发展,对企业成本会计进行系统的改革,加大管理的方法,为成本本文由收集整理会计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首先,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应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企业产品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方法,熟悉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才能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来对企业成本管理进行核算和控制。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要具备现代科技知识,懂得运用新型科技设备来进行信息的处理,以提高成本会计的工作效率;其次,企业要实行电算化,在全新的科技时代,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细准确,并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最后,要对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并将其推广和应用,完善成本会计方法。

2.成本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我国的成本管理会计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运用,其中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也逐渐在应用的过程中得以完善,,但与实际的差距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仍需要完善和规范。一套完成的基本理论体系能够支撑企业的发展,并在实际中得到推广应用。但由于成本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较短,我们从国外引进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时,国外对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视多在于方法而忽视了理论,以致我国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管理相脱节,因此,其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不大,这就使得成本管理会计的指导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二是成本管理会计中的一些基本内容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复。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与很多财务类的学科都有重复,例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这会让人觉得成本管理会计就是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综合体,缺乏其自有的独特内容,这就使得成本管理会计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三是在现代的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与之不相适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济环境制约制约着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其方法体系就无法做到及时的修正来适应环境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管理水平走向了科学化,并不断的进行创新,在这种客观经济环境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这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是一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怎样的方法体系才有利于各种环境的变化,并与之相适应,这才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四是在实践中,成本管理会计人员的意识比较落后。目前,在一些企业中,成本管理会计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重视,这主要是由于在企业的各种应用案例中,成本管理会计的案例很少,很多企业决策者认为管理会计的作用并不大,在实际中,管理会计就可有可无;再者成本管理会计没有统一的法规性要求,其运用的程度就取决于企业决策者的个人意愿;最后就是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以致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以上诸多的原因造成了企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这种不利局面,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有效的开展成本管理会计工作。

3.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主要在资金运动。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仅是现金流动,还有成本中的非现金流动;企业内部长期投资决策最终会以资金为基础;对企业控制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资金运动的分析,其最终的控制都是对人的控制,控制资金是为了控制人。而管理会计的任务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仅是对成本的控制,将其扩大到企业的整个经营范围,还包括了预侧、决策、规划、考核、分析的基本职能,其根本任务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服务支持,以此提高企业决策的有效性。下面我们可以仔细的研究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成本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服务,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成本管理会计帮助这些管理人员计划并规划工作,控制工作进度,并作出决策,它提供的是管理方面的信息;成本管理会计有着管理职能,其主要作用于会计信息上,是以资金运动中的价值增值为对象,从而追求企业经济效益。

4.加强成本管理会计作用

企业要运用成本管理会计,并使之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就要完善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使得成本管理会计有其特有的理论基础,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变化而不断的完善;同时企业对成本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要规范和明确,建立管理制度将其与其他的会计方法分离开来,使得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而且企业的决策者也要转变对管理会计的态度,重视起成本管理会计工作。

(1)完善并建立成本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体系。由于目前的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体系还不不健全,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保证理论的权威性与实用性,这对与企业来说会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成本管理会计的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出来,就要建立科学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并能随着我国国情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要对管理会计进行规范和统一,就要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规范管理会计的专有名词、概念、专业术语等,统一规定管理会计的内容,并将管理会计的内容与多门学科的交叉内容分开,统一为管理会计独有的专业内容,管理会计机构还会指导管理会计实务,增强成本管理会计的实用性。

(3)企业决策者要对管理会计高度的重视起来,加强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作用的认识。我们要想让企业的决策者对管理会计重视起来,就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宣传和推广管理会计工作,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加强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知识的认识,并介绍其他企业运用此理论的成功经验,使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对其都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让他们接受并感觉到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第9篇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制度、措施来指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竞争力。2011年实行的内部控制指引为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帮助企业对公司治理结构、业务流程、控制活动等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当下,管理会计的建设和应用又被提上议程。区别于财务会计对于历史经济活动的记录,管理会计旨在通过对历史财务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分析来对企业未来经营情况进行预测,以协助管理层做出科学、合理、理性的决策,进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人们的公认,目前常见的管理会计模型———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杜邦分析体系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而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较晚,自上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不过30年的历史,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近来,随着关于管理会计的建设被提上议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意识到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要性,过去那种依赖历史经验和管理者个人判断的决策方式将不再适用于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依赖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十分必要。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管理环境带来的重大影响,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的建设时必须要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因而在内部控制的背景下对管理会计建设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二、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根据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调整、规范、评价、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其要达到的目标十分广泛,包括确保经营方针的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等,从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在诸多方面都与管理会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二者都是与财务会计相辅相成,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是保证财务信息准确性的基础,而这些准确的财务信息又可以为管理会计提供所需要的基础数据,依赖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管理会计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分析,为进行未来的预测和决策奠定基础,所以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十分重要;其次,二者都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管理信息,为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资产的安全、控制和监测企业的经营活动,为管理会计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管理会计通过对各种财务数据的分析,从另一个维度来了解资产的使用、经营活动的发生等情况,协助管理者发现异常,也为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参考;此外,管理会计中的预算管理、跟踪记录系统以及反馈控制、考评等都与业务流程的处理密不可分,这些流程的控制都是由内部控制制度来完成的,因而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建立势必要将业务流程的控制、各环节相关责任人的工作内容等考虑在内;最后,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所服务的对象,所要达到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二者都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服务的,同样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目标,只是方法略有差异,所以二者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效益的最终目标。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既可以视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石(如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管理会计的实施奠定基础),又可以视为有着与管理会计相同目标而相辅相成的手段(如二者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建设时需要将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纳入考虑。

三、基于内部控制进行管理会计建设的建议

1、结合内部环境,建设管理会计的发展环境

考虑到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发展时间不长,从企业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没有管理会计的意识,因而管理会计的建设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发展、应用环境。首先,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这是管理会计应用的保证,不仅在于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更在于确保管理会计能得到良好的推广和实施,因而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管理会计制度,并与内部环境的建设相结合;其次,根据需要进行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并明确相关的职责权限,管理会计的运用需要专门的员工来进行,因而需要企业结合岗位的设置,明确每一个职位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包括数据的处理、收集等,有了岗位和职责的保证,管理会计的运用才能真正渗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最后,企业要提高管理会计的运用意识,重视管理会计在决策中的作用,尤其需要建立起依靠管理会计协助决策的企业文化,长期以来人们对财务的认识仅停留在核算层面,没有对财务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挖掘,而种种财务、经营决策也往往是领导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做出的,企业没有形成运用管理会计进行决策的文化,为了创造建设管理会计的环境,企业就不得不重视文化的构建,只有整个企业处于重视、有意识地运用管理会计的氛围中,才能保证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以及顺利推行。

2、利用信息与沟通机制,收集、处理财务数据

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建立在对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的基础上,而且管理会计所需要的数据广度往往超越了会计数据,所以需要建立起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通道,而这个通道的建立又与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有重合之处。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时,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传递以及企业内、外部之间的沟通,会建立起信息沟通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利用这一渠道进行基础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一方面,可以根据管理会计目标向各业务环节的员工或各层级的数据处理人员传递信息,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另一方面,处理过的数据也可以依赖信息沟通渠道反馈至上级,以保证基础数据的及时传递。目前不少企业都开始依赖信息化环境的构建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同时也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与沟通,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也可以考虑建立起会计信息系统,将所有的业务模块进行整合,所有的数据都在同一系统中进行收集和处理,实现基础数据的“同源”和信息的及时反馈,利用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同时完成内部控制的沟通机制的建设和管理会计数据的收集、处理。

3、构建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管理会计的建设、推广和运用需要恰当的方法体系为依托,由于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史较短,尚未构建起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因而企业在构建管理会计方法体系时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味照搬西方经验。首先,企业需要结合业务流程,考虑控制活动,分析为实现管理目标可以获得哪些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哪些管理会计模型,对于管理会计模型企业也需要辩证地看待,既不能太过复杂降低了模型的实用性,又不能太过简略降低分析、预测的精确度,与此同时,企业可以结合内部监督对模型分析、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修正;其次,考虑到理论体系的欠缺,企业可用案例分析来协助进行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建设,同时也可以同周围高校合作,共同参与管理会计的建设,将一些难点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对其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对于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整理,去粗取精,进行规范化,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流程,以提高管理会计的效率,虽然很多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仍然需要依赖人工的分析,但是对于一些简单的、确定的分析可以通过规范化来提高处理效率,规范化之后,任何员工都可以从事相关的管理会计工作,从而降低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同时提高数据处理、分析的效率。

4、结合人力资源政策,重视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管理会计的运用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而内部控制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更高,在建设管理会计体系时,人才体系的建设必不可少,因而企业需要结合现有的人力资源政策,引进、培养专业的人才。首先,企业要结合岗位设置和管理会计工作的内容,考虑管理会计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包括工作能力、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引进优秀的人才进行管理会计工作,注意人才知识背景的多样化;其次,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管理会计知识培训体系,一方面可以邀请专家结合案例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同时鼓励员工广泛自学各类知识,包括经济、管理、数学、统计等,定期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并可将考核的结果与绩效挂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起轮岗制,了解各业务环节数据的产生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到内部控制在业务流程中的重要性,管理会计人员还必须对内部控制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熟悉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最后,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人力资源政策,制定管理会计人才的薪酬激励体制,建立上升通道,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文化环境约束影响对策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1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文化环境约束影响对策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12篇

[关键词] 管理会计文化环境约束影响对策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结论 

第13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管理;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很好的将管理与会计融合在一起,通过核算、计量及分析等工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与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关键时期,较多企业的管理会计并未充分发挥出作用,需要企业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方法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在企业管理中履行着更加广泛的职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管理会计对企业的成本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成本的支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在降低成本支出的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次,管理会计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企业的现在与未来分别进行了科学的控制和筹划,使企业能够正常地运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最后,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完备的控制系统与考评措施对每个生产作业与生产结果进行科学的控制与业绩考核,并能根据控制与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和修订企业的目标计划,加速了现代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进程。

二、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实践相脱节

虽然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成果,但由于我国对企业管理会计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缺乏研究,因而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与当前我国的国情及实践相脱节。在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实践中,较多方面仍是较为定性的分析方法,其理论方法难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如本量利分析、保本点分析及弹性预算等理论与方法的使用都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不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高效功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不能满足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需求。

2.忽略管理会计的战略意义,短期行为严重

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方面,企业管理者较大程度的忽略了管理会计的战略意义,一些短期行为严重削弱了管理会计的功能效益。一方面,管理会计在应用实践中未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企业领导者过分强调企业成本的控制与企业的短期效益,使得管理会计应用于财务战略决策出现偏离;另一方面,较多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反馈机制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管理决策信息滞后,不能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支持。总之,企业不能准确把握管理会计的理论精髓与战略实施意义,削弱了管理会计的功能。

3.缺乏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会计从业人员都是从传统的会计工作起步的,加之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这些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缺乏本质的认识,缺乏管理会计体系的知识,管理会计在实务会计领域难以得到认可,所以管理会计的实施较为困难。由此一来,缺乏实务的支持使得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在企业中不被引起重视。财务会计人员难以接触到管理会计中较为实用的线性规划与非线性回归知识,较大程度的限制了其创新思维的提升。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的中应用改进措施

1.以实务推进现代化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实务是要求企业管理曾能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而推进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应该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角度推进管理会计的创新。企业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尽量避免理论与实务相脱节的现象,要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职能管理机构,开展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并全方位的收集资料,在整理、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建设措施。同时,企业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管理会计评价体系,从本质上将管理会计的决策标准提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高度上来,促进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2.建立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捕捉了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服务的,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如果仅以传统的方式将难以使管理会计有效发挥作用。因而,企业要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这样既可以方便管理会计将数据转化为可控信息进行相关的管理控制,还能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减轻其工作强度。除此之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信息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为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3.创造良好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为企业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企业应该在市场环境下,尽量减少会影响到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行政因素,加强自主决策,并效仿西方国家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企业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规范企业管理会计的基础工作。同时,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应该重视对自身企业特点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努力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重点加强其业务素质建设,构建企业自身的管理会计体系。企业要注重对管理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加强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应用技能的教育与指导,提升管理会计人员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和归纳总结职能,以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随着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者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式进行完善。通过科学应用管理会计的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14篇

一、管理会计的阐述

管理会计是将管理学与会计学结合起来,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对财务管理和统计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加工,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为组织管理者以及整个组织上下在经济活动中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业绩考核,管理会计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的总称,其旨在为组织管理者在管理组织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创新,西方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传统的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的信息依赖性过强,使得管理者不能及时集中地处理所获取到了信息,从而影响对组织发展的规划和决策,因此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发展,为组织管理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三、国内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处在逐渐完善之中,当下,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局限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会计在理论上没有形成科学全面的体系,缺乏理论基础作为指导,从而造成理论研究方法不规范、理论成果大同小异、没有独特性等问题;另外,管理会计研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多成果已经过时,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

(2)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理论脱离现实,没有实践性的现象较为严重。因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是基于社会环境和经济模式而展开的,而经济的模式随着时代会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在这里很难成立,在实践中旧的研究理论很难去解决新产生的难题。

(3)目前已有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大都目光短浅,太过注重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化的效益,没有科学长远的眼光,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控制内部成本之上,而弱化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忽略了社会大环境对组织内部经济发展的影响,没有将组织长期性的利润最大化放在首要位置。

(4)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能切实满足管理者的需要,在现有的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中,一些理论成果在现实中的实践成本过大,研究没有建立在实现利润的基础之上,因此来自其财务会计方面的数据对企业管理没有参考价值,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也就没有实用价值,因为所有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四、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在观念上要做到与时俱进,经济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存活下来,不仅要加强在成本方面的控制,更要注重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先,企业要放远眼光,根据市场动向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活动;此外,管理会计的研究应把企业的管理当成一个整体去研究,加大管理会计的规范化研究,避免研究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性,将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

(2)积累管理会计的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的管理会计体系。任何理论研究成果都不是全能的,企业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找出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管理会计的发展更加全面和贴近现实,从而找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

(3)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工作,教育部门要加大高等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开放,尤其在经济管理院校之中,要将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专业的主课程,同时在全校将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去开设,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从而培养一批批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有做好管理会计学科的普及工作,才会使学生认识到管理会计在未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使得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管理会计在对企业管理上发挥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等作用,从而提高理论研究的实用性。

(4)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管理会计的发展目标,其目标也是管理会计研究体系的最高层次,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是管理会计研究体系目标的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就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目标就是为企业管理者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的预测、决策、控制和业绩考核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此外,管理

会计的基本原则、对象、内容和方法也是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部分,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包含多个方面,应完善个方法体系中的不足和欠缺。

第15篇

一、管理会计的阐述

管理会计是将管理学与会计学结合起来,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对财务管理和统计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加工,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为组织管理者以及整个组织上下在经济活动中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业绩考核,管理会计是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的总称,其旨在为组织管理者在管理组织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创新,西方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传统的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的信息依赖性过强,使得管理者不能及时集中地处理所获取到了信息,从而影响对组织发展的规划和决策,因此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发展,为组织管理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三、国内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处在逐渐完善之中,当下,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局限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会计在理论上没有形成科学全面的体系,缺乏理论基础作为指导,从而造成理论研究方法不规范、理论成果大同小异、没有独特性等问题;另外,管理会计研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多成果已经过时,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

(2)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理论脱离现实,没有实践性的现象较为严重。因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是基于社会环境和经济模式而展开的,而经济的模式随着时代会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在这里很难成立,在实践中旧的研究理论很难去解决新产生的难题。

(3)目前已有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大都目光短浅,太过注重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化的效益,没有科学长远的眼光,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控制内部成本之上,而弱化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忽略了社会大环境对组织内部经济发展的影响,没有将组织长期性的利润最大化放在首要位置。

(4)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能切实满足管理者的需要,在现有的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中,一些理论成果在现实中的实践成本过大,研究没有建立在实现利润的基础之上,因此来自其财务会计方面的数据对企业管理没有参考价值,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也就没有实用价值,因为所有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四、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在观念上要做到与时俱进,经济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存活下来,不仅要加强在成本方面的控制,更要注重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先,企业要放远眼光,根据市场动向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活动;此外,管理会计的研究应把企业的管理当成一个整体去研究,加大管理会计的规范化研究,避免研究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性,将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

(2)积累管理会计的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的管理会计体系。任何理论研究成果都不是全能的,企业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找出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管理会计的发展更加全面和贴近现实,从而找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

(3)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工作,教育部门要加大高等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开放,尤其在经济管理院校之中,要将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专业的主课程,同时在全校将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去开设,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从而培养一批批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有做好管理会计学科的普及工作,才会使学生认识到管理会计在未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使得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管理会计在对企业管理上发挥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等作用,从而提高理论研究的实用性。

(4)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管理会计的发展目标,其目标也是管理会计研究体系的最高层次,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是管理会计研究体系目标的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就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目标就是为企业管理者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的预测、决策、控制和业绩考核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此外,管理

会计的基本原则、对象、内容和方法也是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部分,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包含多个方面,应完善个方法体系中的不足和欠缺。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