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教学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教学感悟;年轻教师;教师素养;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14-02
作为一名非师范类毕业的年轻大学教师,在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如何上好课,如何处理科研和教学问题等众多的疑惑。幸运的是,笔者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并担任了班主任和创新实验指导老师。所经历的林林总总使笔者不断地从学生和教师两个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让笔者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受到教师的素养的影响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对此,笔者将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就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教案的重要性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而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课呢?有些年轻教师可能会认为,经常作科研报告还能讲不好课?其实不然,首先,课堂所面对的是学生而非科研同仁,他们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所以课堂的讲授方式一般是由浅入深,由易向难较为妥当。其次,如何在50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高效率地接纳所学的知识?这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切呢?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重点在于写好教案1]。有位老教师曾经说过:“教师好像一个导演,而教案就如同导演手中的剧本,要想导演好整个课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剧本。”笔者第一次站在讲台试讲后深深地理解了老教师的良苦用心。记得当时笔者觉得讲课对自己就是个小菜一碟。但当笔者站在讲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去努力讲清楚要讲的内容时,却发现上课和报告完全是两回事。就像“打羽毛球和打网球”一样,看似没什么区别,但事实上是两种不同的运动。这次失败的试讲使笔者认识到,上课之前没有设计讲课的场景,没有预见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更没有标注出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的课堂如同肥皂剧一样枯燥乏味。至此,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教案的重要性。因此,精彩课堂的前提是,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教案,有预见性的教案,并设置包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没有下功夫准备教案,就不可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二、授课的艺术
课前的教案是剧本,上课就是演员的表演。表演如何才能吸引观众,这不仅取决于剧本更取决于的演员的演技。对于教师而言,授课就如同演员演戏一样,要有其独特的授课艺术2]。在大学里,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不是孤立的,课程与课程之间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同时知识与学科之间同样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不能深刻理解知识体系以及所授课程的位置,那么就会导致所授内容要么重复,要么跨度大,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听讲。因此,授课就像音乐一样,要有适当的节奏、层次以及衬托。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在讲物理热学时,可以不仅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也可以衍生到“天宫”的上天以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解体。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因此,授课的过程就像画画、写小说一样,要有情景、要有故事,要有悬念,要能吸引人。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是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能否学好,不仅在于老师是否教得好,还在于学生能否认真的学。笔者曾有幸赴美学习过两年,在此期间,笔者听过不少的课。有些老师讲得非常好,由简入深,很容易理解;也有老师上课比较随意。但不论怎样,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外大学具有良好的开放式教学及激励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措施。在美国,学生认为教材上的内容更多是应该学生自学的,而老师应该教授的是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以及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因此,美国学生会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查阅相关内容;而老师也会通过前沿讲座等手段及时补充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主动学习。除此之外,美国大学的课后作业较为繁重。有时作业不仅涉及到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还包括了其他课程的内容。这样的作业虽然非常繁重,但同时却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此外,大作业几乎都是跨学科的,由一个团队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师生关系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并重的两个方面。其中,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直接、最具体也是最重要的因素3]。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和学生体验愉快的情绪,产生工作和学习的愉;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和了解的关系,使教师能更及时、准确、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个性特点。例如: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一般都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同时他的课堂也会是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相反如果一位老师相对严肃,学生怕他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新教师而言,必须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样。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有效的推动力。
五、科研和教学的关系
对于年轻教师而言,相信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困惑“重视教学了,就没时间搞科研了;而重视科研了,教学就落下来了”。那么如何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呢?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4]”。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也是对科研工作的审视和总结,科研为教学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科研中的点点滴滴可以充实教学材料,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又可以深化科研工作,教学与科研两者的结合使高校教师在科学领域里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因此,教学与科研必须要两者兼顾。教学要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科研要注意围绕教学展开,实现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发展。
六、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教授知识、同时也要为学生解答疑惑。那么如何才能够好、更全面、更清晰地讲授知识、解答疑惑呢?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是关键!首先,自我意识体现出了个人对教学的主观态度。只有主观上喜欢教学,才能有意识地不断地提高,正所谓兴趣决定一切。其次,自我意识也是一种责任的表现。责任是人这一生中必不可却少的东西,如果没有了责任心,将会一事无成,同时也将面临别人对自己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尤其重要,因为老师的工作在于育人,老师的劳动对象在于人,而非其他工作所面对的实实在在的某种物体。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只有对得起学生,才能对得起自己。
七、总结
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先应该育人,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所面对的学生。只有用心教书才能在学生面前赢得快乐;只有以理服人才能在讲台之上赢得尊严。还应该,在教育的同时搞好科研,以教学促科研,用科研助教学。另外,要在教学上不断进行探索,同时还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奉献,享受人生。
参考文献:
[1]侯英敏,吕炜,张华清.高等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浅议[J].高等数学研究,2011,14(1):104-106.
[2]韩莹,夏秀峰.浅谈授课艺术[J].辽宁教育研究,2000,(S1):45-48.
一、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机械呆板陈旧僵化。如不少教师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或者是教师通篇分析讲解,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或者以一种教学模式去套教材,课课是一种模式等,不一而足。在这些机械化和概念化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文本解读的专家和权威,学生只是跟着教师走,学生只能被动地全盘接受教师的分析讲解,而教师的分析讲解也往往只是照搬教参的标准答案。这样的阅读教学充其量只是一种纯概念和知识的阅读教学。学生在教师没完没了的讲解中难于深入地阅读文本,这样学生就难于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对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很不利的。也难于激发起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那学生怎么能“自己去感知、理解、品味、鉴赏呢”?又怎么能“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呢?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用课程标准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阅读教学。
二、在阅读教学中丰富词汇,发展想象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词汇、发展语言能力及发展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一个关键词,让学生学会一串词,如学生学了“初春”这个词,教师可在学生充分认识这个词语的意义和它所体现的景象后,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夏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夏”;秋天刚来到的时候叫“初秋”;冬天刚来的时候叫“初冬”。同时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初夏”、“初秋”、“初冬”的景象,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初春”、“初夏”、“初秋”、“初冬”一组词,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一举两得。又如,在学生学习了“我目不转睛地看……”这句话以后,教师可出示句子: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出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之间的异同,这不但丰富了学生词汇,还发展了学生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情景下要用不同的词语或者同一个情景可用不同词语来表示,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大有裨益。另外,教师可在课文的预习提示中列出的重点字、词,让学生课前自己查阅工具书,弄清这些字、词的音、形、义和词语、词组,以及字、词的运用,养成细心揣摩,字斟句酌的习惯,这对学生语感的养成也是很有好处的。
三、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钢琴;教学方法;弹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056-01
一、初步学习阶段
(一)特点
小学生对学习弹奏钢琴感觉上是新奇的、兴奋的、前所未有的,因此兴趣较浓。但他们从识谱、把握正确的触键,到熟练地进行弹奏等技术尚不明确。所以此次阶段的手指、手腕、手臂和身体的多种器官的配合不协调、不到位,缺乏自我控制力,因此经常出现“看似会弹,一弹就错”的现象。
(二)教法
1.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2.示范、讲解法。此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习曲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行。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习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3.模仿法。钢琴的教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模仿和掌握。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或较难掌握的弹奏技术,教师可以采用示范的形式与学生共同练习,这种教法可以使学生在肢体协调弹奏和较难掌握的技术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感觉。这种既实际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该阶段手走或不走弯路,准确的掌握弹奏技术和技巧。
4.助力法。采用助力法帮助学生体会弹奏方法,让学生通过触觉来感知弹奏的正确性,是初学阶段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学生弹奏出现手指触键站立不稳,教师可亲自动手在学生手背上示范触键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弹奏方法的感觉。
二、提高质量弹奏阶段
(一)特点
学生经过钢琴弹奏的初学阶段,过分紧张和多余的动作以及不正确的弹奏方法都有了明显的消除,肢体等器官的动作协调性和准确性均得到改善和提高,但弹奏技术、技巧尚未巩固,在弹奏过程中仍会出现新的错误,不能准确的、完整的、表现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教法
1.分解法与完整法。根据乐曲或练习曲的特点,教学生学会分手、分句、分段、分声部练习,学会把乐曲或练习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练,这样把乐曲或练习曲进行分解进行一个局部的单独联系,或是在已弹好整体的前提下,对特殊技术难点集中力量,单独攻破;或对某一乐曲弹奏上进行精雕细刻;或对某一和声关系的细微变化、不同声部力度布局上的适当控制等耐心地分解练习等等。这样做既可以为合手练习铺平道路,还大大缩短了整首乐曲的练习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这种方法在提高弹奏质量阶段是最有效的教法。
2.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3.衔接法。此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4.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遍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三、完成弹奏阶段
(一)特点
大脑的高度集中、内抑相当牢固,弹奏技术达到了下意识的、自动化的阶段,表现为弹奏熟练、准确、放松,并能将乐曲展开逻辑、意境、风格、技术技巧的运用等所有方面,在时间运用过程中有效合理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弹奏的重要阶段。
(二)教法
1.交替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全面的弹奏技术技巧,按曲子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交替弹奏,因为同一首曲子不同的学生来弹奏,肯定不会完全相同,这样交替练习,使学生之间能相互听课,增加上课的兴趣,互有启发,还可以使学生通过相互观摩,受到不同于从老师那里得到的特殊启示,也会无形中增强相互间有意的竞争心,更能把所看到、想到、听到的体会与自我练习结合起来,达到更高更强的学习效果。
2.语言法
钢琴的弹奏练习中,结合完成弹奏的特点,教师恰当地运用语言提示法和吉拍提示弹奏的节奏、力度、速度、感情等,用简练的习曲时,教师可用渐强、弱、稍慢、恢复原速,如歌等语言进行提示。形象化语言的运用,即可避免呆板教学,又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钢琴音乐更富有思想活动和表现力。
3.比赛法
完整的弹奏乐曲阶段,教师可经常运用教学比赛的方法,以提高学生钢琴弹奏的熟练程度,在实际锻炼中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通过比赛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找出平时弹奏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学琴、练琴时着意克服缺点,这是一种不可低估的提高。通过比赛不但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的钢琴演奏能力还能够接触、熟悉更多的钢琴教材和曲目,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对音乐的听辩和鉴赏力,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自我练习法
在此阶段,不仅重视学生弹奏技术技巧的巩固,还应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练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独立识谱,分析理解作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自我练习中,使学生学会自己去听、去思考、自己给自己的弹奏找不足。挑缺点,分辨怎么弹是正确的,怎么是不正确的。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多练多想多记忆等积极思维,去理解处理所弹奏乐曲,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无声的乐谱变为有声的音乐。这种自我练习也是使学生扎实的掌握钢琴弹奏的一条捷径。
5.学生与教师联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