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外阅读的积累范文

课外阅读的积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外阅读的积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外阅读的积累

第1篇

1.研究背景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观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从语文的角度都说明了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从多欣赏和厚积累开始。同时,随着人们对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语文教学如果仅仅固封在教室和课本上,牺牲的是学生的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积极的方法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将时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将空间从教室延伸到所有的场所,将内容从课本延伸到课外书,即积极推广课外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指出:“语文新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而且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200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可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容乐观。比如: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有阅读的习惯和爱好的,孩子阅读的时间早,阅读涉及的面广,阅读思考的程度深,知识积累得多,父母文化程度低,无阅读爱好的则反之;在可供选择书籍较多的情况下,选择漫画、笑话等休闲类书籍的比例大大高于选择经典名著的比例;在这种现状下,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增强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2.研究意义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阅读积累可以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1)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师普遍重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和形式。教师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开始得到尊重,由于激发了兴趣,掌握了方法,大多数的同学爱学语文了。

(2)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人才更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3)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需要。学校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一个培养未来社会需要人才的摇篮。在这样一个摇篮中,需要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浓浓书香气息的圣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财富,让学生从书籍中吸收到更多的人性的温暖,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较高的思想修养,浓厚的文化底蕴,正是我们每一所学校办学的宗旨。

二、与本课题研究相关信息的分析

1.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课外教育。从古今中外看,重视学生课外学习可谓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课内外相结合,藏息相辅的教育思想。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亦非常重视学生课外学习,他甚至认为,指导课外学习是作为智者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类型 指导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类型

1.积累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在小学语文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阅读任务是积累,这里的积累主要包括积累词语、词汇和句式,或者是文章中的一些常用修辞、写作方法等。积累性阅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如果小学生把积累阅读做到位,那么他们以后的阅读或写作能力都会提高一个层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积累性阅读。

2.理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生的年纪小,接触的新事物少,因此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就必须让他们多阅读。在小学阶段虽然有自然科学等科目,但是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很远,为了让学生提升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理解性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充实自己。

3.鉴赏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美文的篇章是比较少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评价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甄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阅读一些评价性阅读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像课外阅读《三个小金人》就是评价性阅读,它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因此,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消遣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主要是一种休息方式,它能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这类文章的时间和机会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更不会阅读这些,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这类阅读比较适合成年,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可以缓解压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1.以身示范法。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课下教师一般没有陪伴学生读书的时间,但是可以选择一些课上时间完成,比如可以和学生一起看书,就是静静地看书,彼此不打扰。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就可以现场给予指导,如果学生的阅读比较顺畅就应该指导学生记录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只有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阅读、爱上课外阅读。

2.读书笔记法。读书笔记法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在读书笔记法中学生有三方面的内容要积累:一是积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主要指向理解性阅读材料,对于这类文章学生们记住主要的内容即可;二是积累优美的篇章、词句。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都比较弱,但是我们不能揠苗助长,而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薄发;三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常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确实是这样的,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如果看过一些文章而不写一写自己的心得,那么文章就白读了。

其实,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读书,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制作读书卡,从而规范学生的读书行为。我们举个例子看看读书卡的制作和应用。

有了这样一张读书卡,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记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尝试。

3.阅读指导法。学习内容都是有法可循的,同样,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也是这样的。到了六年级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逐渐增加了一些议论性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阅读起来感觉很吃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议论性文章时,首先要追根寻“理”。因为议论文的阅读着重点在于透过这个表面现象,探寻作者的真正意图,即作者从这个内容中引发出怎样的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找到这个“理”,其次要延展悟“理”。要找寻到文章的“理”,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思绪从文本中延展开去,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并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积极思考汇总,加深对“理”的认识和感悟,并由此产生独特的感受,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才能抓住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4.读书活动法。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师应该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活动。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比如读书演讲、朗诵比赛、读书心得交流、板报展示、读书竞赛等。在课堂上,我常用的方法是故事法和朗读比赛,因为这两种方式容易控制,学生也容易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外阅读的成果,还拓宽了视野,真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刘志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

第3篇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加强课外阅读,可以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奠定小学生坚实的语言基础。

一、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欲加强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和记录兴趣,还要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笔记展评、故事演讲、精彩片断朗诵等竞赛活动,让学生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为今后的自主阅读、终身阅读打好基础。

二、合理择书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别林斯基也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读书好比吃奶,让孩子吃羊奶还是吃狼奶,结果截然不同。可见书的好坏在于选择,选择一些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书给孩子,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社会经验少、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而言,就需要有社会经验的父母、老师及其他长辈来帮孩子鉴定。帮孩子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好书来读,胜于让他胡乱读许多没有选择的不合适的书。

工作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新课标规定书目的要求,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地购买、阅读,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阅读质量。

三、学会阅读

良好的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靠阅读来实现。现在,有些孩子不会阅读,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我校设立了阅读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四、会记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不光要做到眼到、心到,还要做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阅读积累本”,让学生把所阅读文章中的精彩片断积累起来,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原文摘抄法。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二是提纲摘录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是感悟法,即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以致用,就能提高学生认识、表达自己见解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五、指导背诵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说多读、多背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古人强调读的重要性,只有多读、多背诵,把名家名篇的精彩语句转化成自己的营养,慢慢吸收,在写作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如整体背诵法、分部背诵法、理清层次背诵法、顺思路背诵法、抓关联词语背诵法等,培养学生的背诵积累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我经常鼓励学生选择最佳时间进行背诵。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经过一夜的休息,头脑分外清晰,好比一张刚刚擦过的黑板,没有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心理学上称前摄抑制),因而容易记住新材料。另外,晚上临睡前也是背诵的最佳时间,因为背完即入睡,没有后来学习材料的干扰(心理学上称后摄抑制),因而记得较牢。如果清早起床后再复述一遍,则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韩)南美英 著 宁莉 译《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5-1第1版。

2、陈明祥 罗树华 钱中立 主编《语文教法辞典》.明天出版社,1989年2月第一版。

第4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357-01

作文是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动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学生不知如何写作文,教师也难以找到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多角度出发,找出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其中,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学习、借鉴课外阅读中的语句,最终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

一、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很难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正因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不再将学习语文当做是一种负担。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最大努力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对高大榜样的崇拜心理,鼓励其多阅读名家作品,在阅读中充分吸收书中的精华。小学生每天要与教师长时间的接触,同时教师也对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陪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让教师热爱阅读的情绪深深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形象,同时在学生中树立热爱阅读的典型。当学生表达出一些优美的词句时,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提出表扬。而当学生表达出某些独到见解的时候,教师也要进行鼓励并恰当引导。这种荣誉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过程中充满着快乐,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自信心。

二、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有很大帮助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与想象力。大部分的教师与家长对课外阅读仅有片面的理解,认为只有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与考试成绩的书籍才是好的阅读材料,除此以外全部都是无用的书籍。家长为孩子选择购买的书籍也多是作文辅导类的书籍,很少支持孩子阅读其他课外读物。这种做法是极为不正确的,考试只是对课内知识体系测试的一种方式。大部分教师与家长认为,孩子在考试过程中不能取得好成绩,是不能够看课外书的。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固然可以理解,但切不可因此而剥夺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权利。教师与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坚持课外阅读对学生长期发展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的巨大促进作用。而且,课外阅读同样也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生活与身边点滴事迹的感悟能力,进而有效积累学习素材,提升其作文写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普遍达成一个共识,学生读的书越多,知识面越广,思维能力更加敏捷,作文能力也更强。对于广泛涉猎书籍的学生而言,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任何一个理念都能联系到在课外阅读中所收获的知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知识得到升华。反之,繁重的家庭作业会压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课外阅读工作做的好,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理解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更加愿意投身学习,效果也就更好。

三、开展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首先要从生活中获取,另外,还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勤做阅读卡片,同时相互交流、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数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这样做不但能够充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巩固阅读的成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得课外阅读工作全面推进。而且,写作并不是单纯的作文,还应包括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体裁,如儿童诗歌、童话故事、随笔等等。而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是不能够离开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的。只有积累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与优美的词句,才能够自然而然的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模式 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69-01

在语文课标中,已经明确地提出,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独立阅读中不断积累情感体验以及阅读经验,逐步形成语感。同时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通过自主阅读,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等要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注意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一、积极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进行课外阅读,实际上是对课内阅读的延伸,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所以,在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作为教师,首要的的一点,就是课外阅读教学应该立足于课内,而不应该为了课外阅读而漫无边际地将阅读范围扩大,淡化阅读的针对性。毕竟学生阅读的精力有限,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其次,在对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作为教师应该将课内阅读的学习目标,有机地延伸到课外。另外,也应该将课内中所运用的阅读方法,合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促使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促使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书籍

课外书籍浩如烟海,如果让学生盲目地东找一本,西找一本,或者为了消遣、猎奇,追求刺激,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课外阅读,其功用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指导学生对书籍进行选择。在遵循延伸课堂阅读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知识性强,文学艺术性高,健康有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书籍来读。比如《红岩》《钢铁是怎炼成的》《安徒生童话选》以及四大名著等等,还可以引导初中学生读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学习。

三、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进行精读

在书籍选定以后,就是学生进行阅读的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给予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逐字逐句地读,而且要反反复复地读,但不贪多,只要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真正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则是毫无益处的。

四、在课外阅读中注重对知识积累的指导

课外阅读,让学生跟文本进行有效地对话,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而积累是阅读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说的就是积累的问题。没有记忆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积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对知识的积累是必要的。毕竟学生的语感来自于学生长期不断的阅读积累。一个人,他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头脑里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在课外阅读中,教师指导好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积极建立各种各样的笔记,对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雅词、成语、佳句、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名言哲理、等进行分门别类地积累,达到“积沙成塔”的目的,以便在运用的时候,左右逢源。

五、在课外阅读中加强语感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中,不论课外还是课内阅读,语感培养是阅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目标。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加强对语感的积累。而语感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目标。所以在课外阅读中,特别是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这些独立阅读中,进行自主学习,逐步提高语感,同时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六、在课外阅读中如何有步骤地进行阅读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促进;写作水平

我们时常发现,高中生在写作文时,要么缺少写作素材,要么写出的语句词不达意,要么缺乏感情流露。究其原因,正是少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写作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量的增多会使语言积累水涨船高,下笔自然如行云流水。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大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大有益处。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迫于教学压力,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偏重于课内文本教育,只以教科书为蓝本纸上谈兵,把读记教材上有限的名句名篇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唯一方法,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课外阅读。现行的素质教育强调语文教学要从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而课外阅读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致力于改变课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地位。我总结多年来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发现,若能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提高,以写作为目标带动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是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现象的有效手段。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一)增加阅读量,重视语言的积累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叶圣陶先生的话告诉我们:阅读是基础,写作是产出,两者密不可分。阅读面广、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具备强于常人的写作能力。反之,阅读面窄、积累少的人难以写出好文章,即便偶有佳作,也有无病之感。基于此,我强调以写作目标带动课外阅读。

语言积累是一件时间长、见效慢的事情。因此,仅仅依赖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中学生必须加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才能逐步提高语言素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

(二)重视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国内书籍市场异常活跃,各种课外书籍让中学生的选择面大大加大。正因为如此,精读所有课外书籍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这时,教师就应该进行正确引导,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有针对性地使用精读或泛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1.精读。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在五花八门的书籍中做出选择,或是推荐实用性强的经典书籍给学生精读。在我看来,在高中阶段,适宜精读的课外书籍应当以名家散文、小小说等短小精干的类型为主。其优势如下:一是量小质优、阅读费时少;二是言简意骇,线索明显,利于中学生理解和接受;三是选材典型,布局合理,利于学生模仿和吸收。

2.泛读。对于适合泛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应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指导学生侧重于积累语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三方面。况且,对学生而言,能在快速阅读中检索信息也是未来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能力。

三、基于课外阅读进行写作

如果说阅读是对信息的吸收,那么写作就是对信息进行重组后的释放。信息的重组释放是要以信息吸收为基础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吕叔湘这位语言学专家也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有效而必要的。对此我认为,可以从精构框架和遣词造句两个方面进行。

(一)突显脉络,精构框架

对文章进行合理的谋篇布局是较高层次的写作要求,也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相较于语言文字的锤炼,篇章结构设计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是一旦学生掌握了,便能很有层次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成语“胸有成竹”的深层含义就是在强调,作者写作之前已对选取的材料有了整体的规划,并设计好了对应的框架和布局,下笔之后便自成章法。

要想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写作中的篇章谋划能力,我提倡采用前文提及的精读课外书籍加以解决。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精读名家散文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长期的研读与领悟来逐渐学会构建文章篇章结构的方法与技巧。“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遣词造句,展现文采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作的前提,而使用语言文字则是体现写作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课堂中有关语法的常态教学并不能完全实现语言文字的恰当使用,它需要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对比和运用中实现。所以,语言的本质在于运用,只有明确了语言文字在运用中的异同,才能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真正含义,才能熟练掌握其用法。所以,教师可鼓励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多写读书笔记。具体来说,可以在阅读时把有价值、可引用、可借鉴的精彩词句抄录下来,或是把对篇章谋划方面的点滴心得及时记录下来,这样积少成多,能力便会步步高升。

有没有文采是评价文章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提升文采依靠的是长期的积累与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积累海量的精典词句、巧妙搭配和精美布局,从而深刻地认识各种语句的表达运用,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

但是,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的阅读仅限于课本,极少有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即使有少数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大都以消遣为目的,读些“武打小说”和“言情小说”之类,阅读时也只注意故事情节,无语言积累意识,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目前,制约农村高中生健康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图书资源匮乏,学生难以得到优秀读物;另外,其他学科的教师普遍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学生课外阅读,使多数学生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课外阅读,更顾不上阅读的效益与质量,不能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基于这两点原因,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要从认识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学科间的生动事例教育学生,体会广泛涉猎的必要。

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每节语文课课前5分钟让两位学生发言,或讲名人故事,或说说自己读了某篇文章的感受。这项活动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兴趣,让学生把阅读当作每天的必修课,久之,就会养成了习惯。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1)统一读物,便于指导。初始时,教师可从课外读物中选择几篇同一主题的感人文章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边看边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表达了人物怎样的精神节操?哪一情节最能打动你?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班上交流。

(2)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适宜地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我也给予宏观上的指导,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如《格言》、《读者》、《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新青年》、《世界之窗》、《美文》、《小小说选刊》等。也可建议学生自己订阅一些报纸。

(3)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学习了课文《〈呐喊〉自序》后,介绍学生自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学习了《祝福》后,介绍学生自读《彷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历程。除了自己向学生推荐读物,还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内,并给予鼓励,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著作。为了不占用学生在校的时间,放假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著作阅读,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子夜》、《家》、《围城》、《堂?吉珂德》、《巴黎圣母院》、《复活》、《老人与海》、《简?爱》、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收假后安排一节经典著作阅读交流课,让学生谈谈对某部小说感受最深的地方。

2.读书方法点拨

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拨,将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三大读书方法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

3.要求人人有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重在积累,这是古今中外的读书经验,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丰富语言积累”的原因。为此,要求学生人人都备读书笔记本,或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佳段,或写一些读书心得,旨在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注意欣赏故事情节,引导他们积累语言,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笔记,让“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灵。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还应鼓励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每周抽出适当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培养了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第8篇

那么,如何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展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呢?

一、充分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与学中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语文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表达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审美情趣,形成极佳的气质修养,塑造优秀人格品质,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说的是若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等,都是在强调学习要多读多写多体会。课本上的知识很有限,若不靠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要想有广博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才是使之终生受益的重要举措。

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只有充分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才是提高其课外阅读的能力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运用“师生阅读、生生阅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做好示范引领作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引经据典,道古论今,让学生体会文学的巨大魅力;通过各种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充实课外知识的欲望,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拓宽视野,激励、启发和引导不喜欢看书的孩子,渐渐将其引进课外阅读的知识乐园。

三、提供简洁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之门,光有兴趣还不够,不仅要爱读,还要会读,读得更有实效。为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

1.合理选择图书:知识性强的科普、文史知识类读物,可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文质兼备的美文,可以嚼英咀华,感悟吸收,增强语感。低年级学生可选择晓畅明白的读物,学会感知和理解;高年级学生可选择经典名著,侧重品读鉴赏。

2.灵活选择阅读方法:一般性的报纸杂志、自然文史知识类可选择略读、泛读、跳读法,一目十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美文佳作、经典片段类可选择精读、细读、品读法,咀嚼涵咏,反复体味,品其精华,悟其精妙;诗歌、散文类可选择诵读,体会气韵,领悟情感,培养语感;科普知识、时文杂论类则采取默读,便于停留和反复,利于理解和思考。

3.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不半途而废,制定读书计划,规定读书时间,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最后,要积极引导,教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适时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加强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的积累。

四、通过阅读系列活动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延续和固化。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丰富多彩又具实效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会帮助他们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实践证明,多为孩子提供展示其阅读成果的舞台,能更好地鼓励他们多读书,诸如“故事大王擂台赛”“课本剧表演”“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人类社会的灿烂文明,就是一个在学习,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不断进取,周而复始的过程,而学习与继承的手段,基本都是通过阅读前人留下的文件、书籍,让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等。可以说,如果前人的历史沉淀堆积成巨人的肩膀,那阅读就是我们通向巨人肩膀的阶梯。无论何种知识领域的阅读,均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而文字基础的打造,必须经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学生时代语文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只是占漫漫人生的一粟,人类拥有的知识,更多是课外阅读学习到的。可以说,阅读与语文学习是相互相成,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 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而扩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有效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 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图书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

2 通过讲解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不懂得课外书的趣味。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帮助学生分析书中深奥的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3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四种:

3.1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3.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3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3.4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4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建设书香校园为目的,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学校的读书工程,可开展“书香班级”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班内举办系列读书活动,以活动带读书,以读书促活动。采取多种措施,人人参与读书计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各类活动。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并辅之于阅读手抄报评比、朗诵会、阅读经验交流会、背诗擂台赛、课本剧等学生们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5 在评价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6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当前,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外阅读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和发展。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殊的节日、殊的事件、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储存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指导学生准备一个阅读积累本,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把书中的精彩之处积累下来,为日后的写作作好储备。可有目的,有计划性的组织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知识面。如在诗词《》学习中,由于年代久远,现代的小学生已远离那些战争年代的故事,从根本上理解这篇诗词确实有一定困难。这时,可让同学们做一次关于的阅读积累,使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章,加深对的认识。这样的积累有了几次,再学起难懂的课文,学生就会先从课外入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第10篇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课外阅读是一种过重的负担。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凭毅力完成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完成,肯定也是事倍功半。因此,培养阅读兴趣应成为课外阅读指导的第一目标。对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的主要做法是:

1.用阅读目的来培养阅读兴趣。要解决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务必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所在,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

2.用阅读材料来刺激阅读兴趣。利用教材激发阅读兴趣,延伸课外阅读。

3.用阅读效果激发阅读兴趣。在对学生强调“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的阅读积累的重要性的同时,把学生写的优秀习作读给他们听,让读书好、写作好的同学介绍其读书收获、写作经验,让所有学生认识到阅读积累的重要性,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二、采用多种途径,指导有效课外阅读,让学生读好书

要让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教师就必须扮演好“点火种”的角色,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使获取知识的火焰自然燃烧起来。

1.以动手促读,让学生在积累中精神得到充实。

2.以动嘴促读,让学生在发展中能力得到提高。

3.以动情促读,让学生在感悟中情感得到升华。教师声情并茂地送词、送句、送文章,对有难度的课外读物在学生阅读前缓解难度。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注意的几点

1.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2.指导学生根据所读内容选择读书方法。

运用好精读、粗读、略读、泛读、跳读等读书方法,指导学生一般阅读名著或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要精读,历史知识、童话故事往往可采用粗读、略读。

第11篇

语文课担负的主要任务就是积累语言,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语文教学专家谭惟翰说:“‘纳’是‘吐’的前提,是基础,会‘纳’才谈得上‘吐’,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们的这些话,足以说明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那么,积累语言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我认为,只要抓住以下三点,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一、在诵读中积累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汉语词汇丰富,组合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做到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让他们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他们的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其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靠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被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无一例外要求学生诵读如流。背诵成为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硬件”。凭着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受到了古圣先贤思想的熏陶、道德的感悟、智慧的启迪和情感的滋润。积累多了,死的语言材料就会慢慢地转化为活的语文能力。

有人认为,熟读背诵是一种僵化的学习方法,那是因为他们看不到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对人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能持续一生。深受国人景仰的学贯中西大师们,他们的满腹经纶就是得益于自小熟读诗书。可见,熟读背诵的作用不仅仅短期就能看到,它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在阅读中积累

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每个班级里语文成绩较好的往往都是喜欢看书的学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和语言,感悟写作方法的最简便、最经济的途径和方法。除了课内倡导学生熟读成诵,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为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语言积累和材料积累,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积累,主要还是靠自己读书。课内和课外的阅读都是语言积累,因此,不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都要把培养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习惯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用。一向走在课改前列的上海市,早在2003年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在语文课中划出了阅读课,经过几年的尝试,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多做些课外阅读讲座,刺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当然,由于学业压力,中学生不可能把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课外阅读上,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比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等。

三、在生活中积累

语文学习资源和环境随处都有,深入生活可以积累更丰富、更鲜活的语言。叶圣陶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跳出“小语文”的思维定势,不要把“语文”仅仅理解为语言文字,应当扩展视野,加强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这就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名言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品味生活,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语感就有所增强,写文章就能根据语感选择相应的语言,表情达意就挥洒自如了。

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积累的方法策略,要把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及运用联系,切忌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使学生学会积累,以提高积累的效率,否则,就容易落入死记硬背的窠臼。

第12篇

一、变被动压迫为主动吸引,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1.营造氛围,榜样诱导

正所谓“环境育人”,课外阅读也需要营造阅读育人的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主动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校园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作为课外阅读的宣传阵地,如充满经典色彩的“成语走廊”、写满诗词歌赋的“诗意天花板”、显眼之处摆放的“每日一言”小展板、班级里的“资源共享栏”、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宣传栏上的“新书推介”等,使学生所到之处都能感 受到浓浓的读书味。其次,要进行榜样的诱导。教师是学生们首要的学习榜样,所以教师必须与学生们一起进行阅读,有条件的还可以一起大声朗读经典美文或精彩片段。此外,还可以通过评选班级读书积极分子、读书之星等,宣传同伴们的阅读事迹,能起到很强的榜样辐射作用。最好还能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那对孩子的阅读影响将会更加深远,而且持久。

2.善用激励,活动吸引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中会得以萌生。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如讲故事、猜谜语、演小品或舞台剧、课外知识竞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给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参与、竞争、合作的气氛,通过盖印章、发表扬信、评选积极分子等激励方式点燃学生展现自我的热情,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学习,学会交流、合作,这样多种能力的素养也能得到提高。

二、变阅读干预为个性阅读,使阅读方法更灵活

新课标提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更不应有太多的干预,要珍视学生的阅读意向,使课外阅读活动持续发展。

1.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培根说过:“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在平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时候,所教的方法也比较笼统,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要向学生强调,每个人都要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有更多的收获。此外,推荐书目应该与孩子自由选择相结合。我们在推荐课外读物的同时应该附上每本书的内容简介,让学生从中选择,甚至可以让学生向同学们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2.增强学生阅读的目标性

喜欢阅读的小学生,其阅读着眼点可能大多落在故事的情节或搞笑的场面上,也许他们只把阅读当做一种消遣而没有任何个性目标需求的目的。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阅读的目标性,即: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这本书我想得到些什么,读完了这本书我又获得了什么等。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学完这组课文以后,在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推荐的课外书——《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关注这本书是如何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在引导下,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了。当学生阅读时有了目标性,他就能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阅读就不仅仅只停留在知道大概内容这个层面上了,就更能彰显阅读的个性化了。

三、变呆板积累为灵活运用,使课外阅读更高效

厚积才能薄发,课外阅读除了要引导学生积累,更要为学生创设运用的平台,让学生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

1.优秀语段运用指导

教师可在班级内开设一个“优秀语段本”或“优秀语段专栏”,让学生自主地把优美的词句写在上面,段末写上姓名,与全班同学一同分享。教师定期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并指导学生如何在某种语境中合理运用,或者与学生们一起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积累,最后投票选出最精彩的句段。这不但能调动学生主动积累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恰当运用积累的能力。

2.课堂发言中恰当运用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学生知识广博、见解独特、对答如流,课堂处处是精彩的生成。这是学生平时博览群书、善于积累素材,以及日常课堂学习中的有效运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课外知识的同时,还应调动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积极性,对课堂中能主动运用学习积累的同学应多赞赏、奖励,并指导他们恰当运用,以便养成活学活用的习惯。

3.笔头练习中运用

第1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学

在小学时期,由于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储备有限,同时生活经验、阅历等方面的积累也不丰富,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而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语言的积累、语用能力的提升,以至形成较强的作文能力。本文针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作用

1.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积累,为作文打下语言基础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因为词语句子等积累得少,语言单调,词汇匮乏,而不能写出好的作文。通过适当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语言词汇的积累。学生如能坚持记读书笔记,把读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就会形成学生自己基础的语用能力,把这些语言自觉地应用于语文的写作过程之中,为自己的文章添彩。2.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丰富见闻、阅历许多小学生作文写不好,除了语言积累不够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还是生活阅历不足,缺乏对生活实际的深刻认识,而教材提供的信息量又是有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正处于小学阶段,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等缺乏足够的认识的小学生呢。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日常涉猎范围的事物认识不清,难以在写作时恰当地组织起足够的写作素材,造成其作文内容偏于简单,枯燥。这些其实都是其日常生活经验单一导致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对此进行弥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生活见闻的丰富积累,增加生活经验,为写作积累生活素材,开阔眼界。3.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力,激发写作兴趣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好的文章,本身也起到范文的作用,给学生进行写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学者专门对阅读的作用进行过实验分析,发现只有当阅读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形成语言能力。可见,单凭教材有限的文本内容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高的需要的。而充分地参与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徜徉,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力,激发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写作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第14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25-01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与补充;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扩展语文视界,丰富学生语言,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理解、综合运用的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和方法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不断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丰富学生知识视野。让他们在愉悦地课外阅读中,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呢?

1 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任务的分析

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是运用。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学生阅读渠道,开阔知识视野,提供展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学生课堂上教师指导下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这些读书方法只有经常、反复地运用,才能得心应手,真正成为一种阅读的能力。

学习是课外阅读的第二个任务。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形成要靠广博的阅读,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就如补充精神营养,增加信息储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以达到“以课内促课外”的效能。

积累是课外阅读的第三个任务。学生头脑如同一个信息库,只有当学生掌握大量的、丰富的资料,他们的思维才是活跃的、开阔的,才能达到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稳如泉涌,妙笔生花”。相反,如果没有平时丰厚的积累,学生内心就是空洞的,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写出优美的作品。因此,进行课外阅读时重视广泛地积累,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才会使学生一天天变得丰厚起来。

2 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必要性的认识

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文对语文学习来说,只是一个例子,真正的语文学习,应该是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力,自己去广泛阅读、涉猎各种文章,从中受益,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心得交流。”

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3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3.1 营造浓厚的自主阅读氛围。

营造一种浓厚的自主课外阅读环境和氛围最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能使课外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使其自然进入课外阅读的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我经常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并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提高了学生读书兴趣,受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判的意识。 

3.2 加强课外阅读内容引导。

在课外阅读内容上,教师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教给阅读方法,同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注意将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应立足课内讲读内容,融进课外阅读之中。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思想和经验,汲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其他适合学生阅读书籍,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定的基础。

3.3 鼓励创造性体验性阅读。

阅读过程的创造性就是要重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的阅读,对文本进行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感悟与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阅读动脑的快乐,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在轻松、清心和虔诚的心境中,在心灵的深处与作者对话,在人生感悟上与作者交流,并设法从作者那里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

3.4 教给赏析解读文章的方法。

懂得一些赏解读的方法是很重要,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赏析文章的方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进行针对性赏析。对于文章除了赏析外,还可以解读,或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意义;或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它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作出适当的评价。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指导,把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学生学会了课外阅读的方法,才会自如遨游在书海中,获取着有益的营养,才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对语文的运用能力,也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阅读语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一、开展课外阅读的主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能够掌握好作文的风格。因此可以@样说,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可以通过其写作表达能力来进行表现。随着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小学语文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要对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故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升。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其社会经验还不足,这也就使得他们缺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故此,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老师要制定好教学目标,以促使教学活动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

(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事物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堂的互动性较差,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影响。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也就导致学生对会语文产生偏见,会觉得学习语文知识是枯燥乏味的,这种认知也会影响到他们后期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外阅读能够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有着更好的认识,因为课外阅读刊物能够反应出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2]。因此,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的认知。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更好的理解文章。此外,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也有助于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一方面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有助于学生能够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开展课外阅读都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以便运用到今后的作文写作之中。另外,通过课外阅读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对今后的语文教材的理解也会有所增强。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经验都不足,他们的知识面还很狭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不断得到积累写作素材。这就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继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要求语文教师不断的突破传统的教学,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教学一直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切实认识到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尚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引[3]。故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更好的激励学生,将学生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继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要科学的制定课外阅读教学的计划

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的阅读计划,提升课外阅读的应用价值。因此,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切实将新课程的思想原则贯彻到教学活动之中,要以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身心发展情况为依据,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契合的教学方案。例如,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通常都更喜欢看一些漫画书,因此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课外通过阅读《西游记》或者是《三国演义》等名著的漫画书,通过观看漫画书,一方面能够初步了解名著,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看漫画书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的,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就可以让他们去观看名著的白话文,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容易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带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