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急诊护理安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急诊护理安全

第1篇

关键词 输液室;护士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量大,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应重视护理安全。本文分析了急诊输液室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确保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和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来急诊治疗的输液患者越来越,他们在输液治疗期间,急切盼望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救治,渴望了解疾病的转归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限度的减轻病痛,早日康复。就需要输液室护士除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时准确的完成治疗任务外,熟练掌握和不断新常见各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指导患者,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急诊输液室护士每天要接待疾病各异、轻重不一、患病时间长短不同、对病情和健康方面有各种需求的不同患者,所以要求输液室护士要掌握内、外、妇、儿等多科健康方面的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洞察患者的需要,有主动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健康问题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和更新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了解患者的所患、所忧、所需、所求,才能针对不同的情况解答患者疾病中存在的健康问题,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健康习惯,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把握时机、掌握技巧、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前提,由于输液室24h全天开放,病人流动性大,重病人多,患病种类多,陪伴、探视者多,很难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健康教育。但是这些患者和家属又有迫切接受健康教育的愿望,所以输液室护士应结合体特点,一边为患者治疗,一边不失时机的为其进行健康教育。

输液室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掌握娴熟技能,不仅能准确及时完成治疗任务,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而且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的进行。因为这时护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议,患者及其家属都容易接受,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是以护患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作为主导方面,护士必须学会并掌握相应的技巧。要了解最急于解决的健康问题,最好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

输液室护士要学会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理解力灵活掌握宣教次,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对文化层次较低、疾病知识了解较少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多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对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患者,宣教时语言应亲切、简明厄要、反复多次,对听力下降的患者要大声而不失和谐,使患者觉得医护人员可亲、可信,自觉遵守宣传。

合理利用输液室环境,创造良好健康教育氛围

第2篇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我院急诊2017年1-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例和28例,年龄18~67岁,平均(46.31±5.62)岁;观察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4例和26例,年龄19~69岁,平均(46.62±5.77)岁。两组急诊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急诊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急诊区域进行明确,并设置醒目的标识,在急诊大厅悬挂分诊流程图,确保流程图上内容简明扼要,从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流程图自行就诊,缓解护士工作压力[3]。(2)感染控制。不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佩戴手套和口套等,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急诊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避免对患者侵权事件的发生[4]。(4)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分诊能力。首先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诊标准,然后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开展急诊分诊工作,确保分诊准确率。(5)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约束自身的语言行为,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有效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5]。(6)提高急诊分诊监督管理水平。为了充分保障急诊分诊护理质量,还应该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对急诊分诊质量实现多方位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急诊护理安全[6]。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三项指标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急诊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急诊的特殊性质,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引发护理风险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如环境因素、患者本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护理风险,产生护患纠纷,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也干扰了急诊的正常工作秩序,降低了急诊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加强急诊感染风险防控,可以有效防治感染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法律意识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素质,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有助于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设置护理流程标识,可以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构建系统完善的急诊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可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等。本文以我院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分诊质量和急诊安全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晓红,陈延亭.急诊科护理差错高发时段特点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101-103.

[2]逄淑秀,刘东伟,庄玉群.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6):192-192.

第3篇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效果

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种繁多,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并发症及临床病死率均居较高水平。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分诊是一项重要环节,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但因急诊应对的突发事件如创伤、意外事故等远高于门诊,且患者流动性大,护理人员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难以准确预测风险事件、制定防范措施[1]。故加强分诊安全管理,减少医护纠纷,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200例选自我院急诊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加强分诊安全管理后的患者,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21岁~43岁,平均年龄(33.4±2.3)岁。对照组200例选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常规分诊管理的患者,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20岁~42岁,平均年龄(33.8±2.4)岁。2组患者对本次试验均知情同意,排除有意识障碍、沟通障碍者。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例应用常规分诊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2.1急诊环境管理

急诊与门诊区域需明确划分,设醒目标识,避免患者误入,干扰医护人员正常工作。急诊除分区安排患者就诊外,功能区与诊室需设清晰标识,在醒目位置挂分诊流程图,以节约患者询问时间。

1.2.2风险管理

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培训,使护士增强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定期开展风险教育,使护理人员对本岗位高风险性质有正确认识,做好风险信息收集,相关风险事件需及时通报,以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对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备,降低护士工作负荷,防范工作繁重增加护理风险。

1.2.3制度及语言行为管理

遵循首诊负责制,如遇到急诊资源有限或接诊患者困难的情况,需向护士长和科主任及时汇报。制定分诊规范服务用语,提高沟通技巧,维护和谐护患关系。

1.2.4法律法规管理

组织分诊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另外,可结合医疗纠纷案例开设讲座,提高护士防范意识。

1.2.5分诊业务能力培训

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分诊标准;分诊岗位由高年资具丰富急诊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以保障分诊准确率。患者被送至急诊科后,需迅速接诊,询问病情。对急救车运送的患者,需与随行医生做好交接,评估病情;危重且凶险者,立即送抢救室。

1.2.6加强监督管理

设监控系统及意见箱,对患者诉求及时了解并针对性处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服务态度、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共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满意度: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服务态度、分诊技术等,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在急诊分诊工作中,环境、护理人员自身、患者及家属、急诊工作内容等均为风险因素。急诊接收的患者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另外,还需接待咨询者,使分诊护士工作量加大,对需就诊的患者有所忽略[2]。另外,患者病种繁多,空气质量差,若护士防护意识不强,可增加医院感染风险。同时,护理人员繁重的工作量会影响工作态度,引发患者不满,或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感严重,遵医性不佳,易滋生不满情绪,均可影响护理质量。针对上述状况,本文观察组应用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先规范急诊环境,设置清晰的分诊流程标识;减轻分诊护士工作压力,另外,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可激发工作热情;加强风险管理,重视感染等危险事件防控,可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做好制度和语言行为管理工作,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使各项操作有据可查,除规避风险外,还可防范纠纷;行业务培训和监督管理,可从根本上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确保分诊工作安全、有效进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姚荷英,沈喜,王春燕.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64-6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友情链接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