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风险规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研究背景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日新月异,企业的生产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企业置身于复杂的环境中,应增强自身的危机意识,为了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项问题,增强自身各方面的管理,对一些财务问题中的潜在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企业未来的有利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很多企业正因为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甚至最终破产,所以如何减小财务风险、规避财务风险就成为企业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而言,财务预算考虑的不是利润,而是现金流量的确定性与到期债务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从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2 财务预算对于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财务方面的预算工作要和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相协调、相关联,因为财务工作只是企业工作中的一部分,它要以企业的大局工作为前提。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运营,有效地避免企业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财务预算工作还要和市场机制相互配合,对工作中即将出现的风险,有较为合理的估计。
2.1 财务预算能够积极地防范企业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资金结构,就能保证它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关键在于控制好企业的资金结构,如果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好,说明它资产的盈利能力较低,但是如果它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较低,那么财务风险相应的就上去了,为了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我们要根据公司的实际业务状况来安排资金的使用,科学合理地做出财务预算,这样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可以降低资金的持有成本,充分利用自有资金,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提高企业投资的谨慎性,加大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由于资金沉淀、盲目投资等带来的企业财务风险。
2.2 财务预算能够有效地防范企业资金回收风险
如果公司财务状况不够清晰合理,现金流动状况不好,存在大量坏账、呆账现象,在预算方面我们就要做足工作,首先要加强与管理方面工作的配合,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地回收,同时要减少各方面的开支,以达到增加现金流量的目的。就企业的资金回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问题,重点就是应收账款的管理。做好这项工作,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2.3 财务预算能够有效地防范规避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二者既有联系又有矛盾。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分配股息政策,采取合适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证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期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3 加强财务预算,规避财务风险的措施
3.1 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树立风险意识,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现代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3.2 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
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法可以分为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三种。固定预算根据正常的、客观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其与实际不符的可能性极大,仅适用于业务量水平较为平稳的企业或非营利组织。弹性预算,在成本习性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能适应多种情况的预算方法。主要用于编制弹性成本(费用)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总体而言,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适宜采用固定预算,而处于其他时期的企业采用弹性预算或滚动预算更为适宜。
3.3 确保财务预算的执行
企业财务预算的作用发挥,不仅要有准确的财务预算,还要依靠财务预算才能有效地执行和控制。由于企业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的预算需要不断地适应这个环境,因此,财务工作人员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地分析和跟踪,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3.4 对财务风险的处理
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有:一是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项目风险基金;二是损失发生后,从项目风险基金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三是监督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变现能力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总之,企业编制财务预算,通过加强对现金流的控制,可以增强优化现金流量和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意识,确保企业经营有序进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辰燕.浅谈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9).
[2]张樊.企业财务预算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模型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2009(4).
[3]王玉梅,冯艳.预算控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J].商场现代化,2009(10).
[4]辜明华.加强财务预算 防范财务风险[J].会计之友,2007(7).
【关键词】财务风险;招生规模;规避机制
近几年来,虽然高等学校的经费收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仍然以无风险的财政拨款收入、学费收入为主,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高校是不存在财务风险的,而随着高校扩招、合并,由于高校教育经费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为了弥补这一缺口,高校纷纷通过银行贷款来扩大规模建设投资,即所谓举债兴教,因此,当前的高校是存在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高校财务风险、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规避机制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威胁高校资金安全的财务风险分析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作为非盈利事业单位的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财务活动中资金支付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财务风险不会表现为资不抵债,也不会因为过高的负债率而破产,但是高校的流动资金是有可能出现短缺的,也可能发生不能按时发放教职工工资津贴、日常开支资金严重短缺等现象。根据高校财务活动的特点,笔者把高校财务风险归为三类,即:高负债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
(一)高负债风险
1999年以来,国家大力提倡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并且相应允许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很多高校抓住发展机遇,使在校生规模成倍增加,并一次征地数千亩,用于建设现代化的一流校区,这样一方面是高校建设的大举扩展,另一方面是国家教育投资的缓慢增长,高校出现了大的资金缺口。高校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主要靠银行贷款来填补,而银行贷款是有偿使用资金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有明确的资金使用成本,即贷款利息,而且约定了资金的偿还期限。每贷款一亿资金,每年至少就要偿付700多万元的利息。利息的按期支付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而学校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只能通过学校的各项收入来偿还。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同时学生缴费已无上升空间。对许多高校而言,其所取得的收入能够维持学校基本运转已经困难。还贷资金明显不足,一旦进入还贷高峰期,极容易造成流动资金短缺,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科研等各项教育事业的正常开展。因而,高债务风险已构成威胁高校资金安全的主要财务风险。
(二)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活动所形成的资产有四类:教学用固定资产、后勤经营性资产、校办产业、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这四类资产中,能够给高校带来净现金流入的只有后三种资产。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全国高校大部分的校办产业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的状态;投资于金融资产的,也不乏在证券市场上遭到惨败的现象;而由于体制上的问题,后勤经营性资产能给高校带来的现金流量往往有限。因此,从长远来看,高校存在长期投资风险。近几年,高校扩招之风甚烈,存在严重的过量投资现象。表现为高校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力,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超过了高校的资金负荷,由此形成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
(三)资金支付风险
资金支付风险主要来自大额采购活动,是由基建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所引起的。如高校成批量采购教学仪器设备、用具等,而这类采购一般是在合同约定的时间或验收合格后付款,供货方亦习惯于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没有进入高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对此进行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深层思想根源
高校的财务风险决非朝夕之间就突如其来,往往是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和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危机爆发,措手不及。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由于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国家预算的约束下,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导致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借款费用过高、学费欠交现象严重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现在很多高校校区发展加大,贷款规模随之扩大,负债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导致潜在的负债风险。并且学校负债的偿还责任存在着模糊性,有些高校在负债额度的控制上以负债利息成本的承受能力决定负债的多少,几乎不考虑学校偿还本金的问题。高校的建设规模与潜在的招生规模不匹配。高校贷款用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需要有预期的生源和经费收入的支撑。在目前高校还贷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的单一渠道时,高校预期收入无法实现必然造成资金紧张,这将直接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产生负债风险。
(三)高校教育成本支出加大直接导致高校财务风险
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学费等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成本,从而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财务支出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性支出膨胀,加大了财务收支平衡的难度,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
(四)运作管理不善形成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高校在其办学过程中由于运作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高校的运营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经济责任不明,学校资产是否保持增值,与个人利益并无关联,一旦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建设性资金尤其是发展性资金严重短缺,势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转。2.学费催缴不得力,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数额越来越大,严重削弱了学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学校的资金筹集,给学校财务收支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3.教学质量管理不严格,学校教学硬件、软件严重不足,教育质量管理留于形式,有的学校连续十多年未处理过一起教学事故,已面临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困难的风险,最终将导致学校声誉下降、生源严重不足,甚至被迫关门。4.国有资产管理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如有的学校每个院系都建有计算机房,大量购置计算机,使生均拥有计算机达数台,造成资产的严重浪费。
三、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的对策
面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建立财务规避风险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借鉴ERK的风险管理思想和手段,高校应当能够及时获得健全的风险信息,识别风险种类,进而规避风险、控制风险。
(一)高校应当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
高校应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对大额贷款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应全面掌握高校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加强客观管理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对所有贷款应实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将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年度贷款额度方案、具体还贷计划和措施等相关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备案。贷款高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同时,为保证还款资金来源,应该考虑以空间置换资金来解决财务危机。高校的高负债主要是投资建设新校区造成的,多数旧校区出现了闲置,而旧校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所处地位置优越,所以应卖掉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旧校区来换取建设资金。
(二)严格对投资的管理(包括对校办产业的投资),加强对二级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高等学校的对外投资(包括对校办产业的投资),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经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决策,并按国有资产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批准和备案后实施。高校应设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确保对外投资的安全与合法权益。据有关规定,高等学校不得从事股票投资和其他风险性债券业务。对过去发生的股票和风险性债券投资业务应妥善处理,防止投资风险转化为投资损失或继续扩大损失。
(三)对于大额资金的流动以及非常规资金支付业务,应建立集体讨论决策制度
可先由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学校内部的申请提出初步意见,经校财经领导小组对其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同意后再提交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决策。财务部门根据学校会议纪要或决定办理相关的资金业务。具体操作办法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作为独立法人主体的高校应坚持综合平衡、开源节流、强化预算管理,要尽可能地吸收社会资金,加强校企联合;充分利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解决学生欠费问题。预算管理作为现代高校管理手段之一,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高校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高校财务风险的存在不仅仅会对高校自身的运营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更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对其进行大致分类,描述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最终要提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在理论基础上有效实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实现由风险规避向风险控制的转化。
(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分散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债务资金占总资金比重过高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已成为引发高校财务风险最直接、最巨大的动因。如何优化高校资本结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继筹资任务之后面临的又一复杂难题。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是建立在负债数额适度、负债比率适中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可能带来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高校负债比率及负债金额要与高校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债务结构趋于合理,并且要与高校自身的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偿债保障基础相适应,安排好不同期限的银行信贷资金的结构比例,以便合理分摊各期间的债务负担,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以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五)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及财务分析评价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
在财务管理目标方面,结合“利益相关者产权论”的原理,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确定为“相关利益主体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主体包括:1.政府,作为学校的所有者、教育经费的主要投资者和公共设施的提供者,要求学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各种高级人才和科技服务;2.其他合作办学投资者,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追求投资财富最大化;3.学生(顾客),通过高考、选择学校提供的专业(产品),在交纳学费后,进入大学学习,他们要求掌握最全面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为今后谋取职业打下较高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4.教职员工,希望自己有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发展空间、好的待遇,能够更安心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这几个利益主体通过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和学校经济分配政策的调动下,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资金才可能按照价值规律不断运动。这就要求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能力,在教育经费的筹资管理、分配管理、使用管理、投资和成本管理中,运用预算、定额、定员、可行性分析、预测等科学方法,开展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中,积极发挥财务的参谋、助手作用,使财务管理向“决策型、控制型”拓展。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会继续得到加强,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陶永勇.高校扩招举债与财务风险管理[J].事业财会,2005,(4):4.
[关键词] 财务风险 经营管理 防范控制
一、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 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管理漏洞,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4. 内部财务关系不明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根据以上描述,企业通常会因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对于商业企业来讲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经营风险和存货风险以及流动风险。
1. 经营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是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为抢占市场份额,争夺客户,事先缺乏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加之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备,往往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丧失持续经营的能力,如果能对其进行事先评估,那么风险将更容易防范。
2. 存货风险
存货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请购依据不充分;验收程序不规范;存货保管不善;存货储量不合理,资金占用过大;存货盘点工作不规范等都会造存货风险。
3. 流动性风险
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变现能力是影响财务风险的一项指标。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企业能清楚地了解到企业资金的来龙去脉,及时根据现金流量表反映的信息制定相应对策,防范因流动性失常的带来的财务风险。
中航油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子公司,1993年在新加坡注册,当时主要从事石油贸易,并争取到了中航油集团2%的进口权。2000年,中航油进口权增至98%。2001年,中航油在新加坡主板上市,中国航油垄断进口商的地位牢固确立。中航油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6年间,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但就在此期间,其业务范围逐渐扩大,2003年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场外期权交易,这已经超出保值范围而进入投机领域,中航油从此身陷险地。2004年11月25日,中航油的实际亏损已达3.81亿美元。11月29日,中航油被迫关闭的仓位,累计损失已达3.94亿美元,正在关闭的剩余仓位预计损失1.6亿美元,账面实际损失和潜亏总计5.54亿美元。中航油申请停牌。11月30日,中航油向法院申请债务重组。
从以上案例介绍以及收集到的“中航油”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中航油”作为国有跨国企业中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面临的非凡财务风险包括:
(1)因公司目标执行不力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应该基于公司的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能力,考虑企业人员和财力状况。假如不具备条件盲目扩张,企业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或从事不了解的业务,不仅起不到预期的增加赢利渠道和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2)因公司组织结构设置不当、内控无效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治理学理论中,组织结构设计的一个原则就是权责对等,职员(包括高层治理人员)被赋予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与权力对等的责任。权责对等的原则使得公司职员在进行某项活动之前,权衡成功得利和失败责任;在活动进行时,公司职员时刻以所承担的责任约束自身的行为。
(3)因公司缺乏风险意识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全球性的、不由中国政府监管的金融市场。相比国内的一般企业,国有企业还要考虑所进入市场当地政府的监管风险、进入新投资领域的技术风险、竞争对手的情况和本公司内部人才配备情况。
三、如何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尤其是管理者和经营者要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认真分析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管理企业财务风险。
1.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一直未能很好的分离,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在财务管理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将迫使企业必须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为此,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风尚,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理好财,从而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2.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型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现代管理方法;不仅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而且要具备进行信息处理、分析能力。因此企业应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财会人员的风险观念,使财务风险控制成为财会人员的自觉行为。
3.加强存货管理
(1)明确权限,权责分离
企业应当对存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存货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2)请购与采购控制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制定采购计划,对存货的采购实行预算管理,合理确定存货的比例。
(3)验收与保管控制
存货管理部门对入库的存货应当建立存货明细账,详细登记存货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等内容,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就存货品种、数量、金额等进行核对。
(4)领用与发出控制
企业应根据审批后的相关手续进行发放,超出存货领料限额的,应当经过特别授权。并定期将发货记录同销售部门和财会部门核对。存货发出的责任人应当及时核对有关票据凭证,确保其与存货品名、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一致。
(5)盘点与处置控制
业务、财务部门应通过每月的盘点、清查、检查等方式全面掌握存货的状况,通过帐实核对、分析,规避各种风险,同时及时做好存货的处置工作。
4.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承认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做到事先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分析;然后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确保财务结构平衡。短期及季节性流动资产通过短期负债融资,而永久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等通过长期负债或权益资金融资。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并把好资金支出关,控制资金分流,使资金流向科学、合理;其次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将未来预期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对现金的收支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企业资金正常运营。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经济主体的发展过程中,对经济财务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判断与分析,并加以防范,使其能够成为一项有目的的管理活动。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能够正常运行。总体而言,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可循环的动态过程,财务风险管理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尽可能的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所带来的各种危害,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1.筹集资金的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银行、贷款、股票等几种融资方式,虽然这一系列的方式可以通过资金供需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所影响,比如像国家所颁布的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均会对企业的筹资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与影响,并且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使用资金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投入的资金均为使用资金,通常情况下,使用资金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对于投资企业市场在生产中所出现各种问题需要认真看待,加以重视。其中,在使用资金中期投资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投资风险往往与公司的投资比例呈正比关系,但是如果不同风险的投资所获得的投资利用率不同,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投资风险变大,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财务风险中的主要风险类型。
3.资金回流的风险
我国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或者其它经济活动的时候均会获得良好的报酬,这种行为便被称为资金的回流。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资金的回流是企业资金循环的一种过程,也是企业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在企业资金进行回流的时候,在市场变化的因素下很多资金并没有及时收回,这种情况则会导致公司的账面会出现坏账、死账现象,因此,其发展现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下降,并且会导致企业的支付压力得到上升,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三、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宏观经济预警机制
众所周知,国家的政策会跟随市场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建立宏观经济预警机制,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编制。这种预警机制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并且还能够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财务现状以及未来的投资进行规划,能够促使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2.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需要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企业要将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发展规模进行连接,在进行融资的时候要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本结构,保证企业现金的自由流动。此外,企业在对资金进行审批的时候,要对企业自己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了解,尽可能将坏账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规避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
1.积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一般而言,企业要对市场的经济变化有所分析,将市场中的发展规律进行掌握,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在规避财务风险中,最为主要的规避方式便是强化其风险管理意识,在根据市场变化的同时选择相对应的措施,尽可能减少企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损失,不仅如此,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企业工作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做好,从而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2.实现企业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公司所发生的财务风险,并且还能够将部门与部门进行联系,这样一来,便会在整个工作之中避免各种各样麻烦。此外,企业所实施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的竞争性,能够引导企业在多个方向发展,并且也能够积极引导企业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一来,企业产品利益之间会产生抵消,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一)要学会有效的识别经济财务风险
要想规避经济财务风险,前提条件就是要能有效识别风险。能够准确判断企业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否存在风险性,是风险规避的基础。风险的识别主要由财务工作者负责,要想办法在风险出现之前,通过各种手段,做到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做出准确的识别。财务风险的识别是否准确和及时,关系到企业能否对于风险做好科学处理,赢得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先机。经济财务风险的判断可以通过感知风险、综合分析等手段来实现,感知风险主要是了解风险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而分析风险则能够使管理层了解风险来源,提高风险的处理效率。感知和分析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感知奠定基础,帮助企业了解风险的状况;分析是关键环节,分析的准确性越高,判断的正确几率也就相对越高。风险识别时要注意分辨财务问题引发的风险、企业人事风险、社会环境带来的风险、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和目标风险几种的不同之处,要遵守规定的原则,比如综合考虑、量力而行,确保足够全面和详细。
(二)对风险做出科学预估
对于企业即将面临的风险,运用已掌握的财务知识对于风险的严重程度做出科学的预先评估,这个过程就属于风险评估。做好这一环节可以改善企业风险管理的质量,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其他原因,风险的处理也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对于严重的要优先处理,轻微的可以适当延后,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出现时间比较早的风险可以提前先制定相关的应对政策;对于严重影响企业的风险,一定要慎重对待,优先考虑解决,科学决策、及时处理;对于短时期内尚未出现或者是对企业影响不大的风险,考虑到企业的事情比较多,可以适当往后放一放,延时处理的前提是确定风险对于目前的企业正常运营影响不大。风险评估有五种方法可选,在这里不再多做赘述,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风险评估办法。
(三)对于面临的风险要想办法进行控制
现实中存在很多的不可抗力和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于由此造成的风险后果,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衡量,决策者需要想办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减小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尽量不要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风险应对办法有转移、保留、回避和控制损失等四种。风险保留又叫风险承担,分为有计划保留、无计划保留两种情况,指的是企业的损失由自己的资金进行弥补。有计划风险保留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遇到的风险的情况,得出科学的风险承担结论,并制定有相关的应对政策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还有一种是对于出现的风险企业直接承担,没有制定后续工作计划和应对措施,这种情况是无计划风险保留。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手段或者合同,将渡人的风险移至受让渡人,使其承受风险。风险回避指的是企业主动放弃风险的承担,使某一种风险没有办法发生。此种行为相对来讲比较消极,因为这样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发生,但是企业却也有可能因此失去某些潜在利益,做法相对保守。损失控制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计划,采取科学的手段,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利益,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需要在风险发生之前、过程中和事后等三个阶段进行。
(四)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作为企业自身,对于行业风险要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把握市场规律,对于市场变化保持敏感,制定多项风险应对措施,提高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加强人员管理,特别是财务人员,企业要加强培训教育,帮助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重视,确保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应对措施的选择上要多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商品直销;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实时调整公司的管理政策,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他们明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待工作必须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公司目标制定时,要提前做好风险预估,确保短期目标实现的同时,长期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尽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促进企业平稳运行。
(五)完善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制度
企业除了要对现金使用进行准确编制之外,对于汇总资金也要注意仔细核查,公司应该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可以实行按时间编排,每月一次、每三个月一次或半年一次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目的是能够形成科学的预警系统。比如建筑公司,可以通过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反应具体的资金流向,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改善运营。管理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险,掌握公司的资金使用实况,真正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六)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公司必须重视风险规避工作,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对于已经出现或者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估,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公司除了要对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范章程之外,对于财务工作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工作,都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保证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与公司的利益相一致,完善控制制度,规范现金使用行为,发挥资金价值,为公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有序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岗位的作用,对于风险做到提前识别、科学评估和控制管理,提高风险规避的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结构,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尽可能的为公司发展谋求更大利益。
二、总结
关键词:财务风险规避措施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一、高校资金支出没有进行绩效评价
九十年代末,我国政府逐步将各行各业推向市场,取得巨大的成绩,随着高等教育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机制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机制的确立,高校收费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任务重,同时许多高校还普遍存在学生恶意欠费问题,这样使得学校安排当年预算颇为吃紧。
有些高校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简单按开支标准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只注重对现金的一般日常管理。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不同货币资金存放形态及转换以降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金的时间价值被忽视,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
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为合理安排预算提供依据。目前高校内部财务管理都是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提高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高校应用此现代化管理工具,加强预算管理,实现预算、核算与决算一体化,将预算与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财务公开程度不够
现在许多高校已建立了校务公开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校务公开只是将校级、院级财务公开,而对学校的基层单位并没有直接公开;有的即使公开了,要么是内容粗略不详,要么就是名词过于专业化,不便于广大师生了解。使得教职工认为财务部门很神秘,对财务工作不理解,这些问题有悖于群众理财和监督的原则,也为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三、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脱离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状况,步入了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高校自主权逐步扩大,资金使用已经涉及到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同时,随着学校经济状况的改变,社会上各种经济行为对高校经济活动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不规范行为也导致了高校经济行为的不规范和内部控制的失效,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费用支出失控,资产管理薄弱,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上述种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也逐渐认识到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近年随着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相继出台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及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等都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财政事业资金的使用和审批进行了规范。但在我国高等学校,上述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和管理混乱等问题仍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根除,一方面依赖于国家循序渐进地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作为高等学校,为了使大量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也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找原因,以提升高等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使高校经济行为逐步迈入正常合理的科学的财务管理轨道。
四、深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方法与采取的措施
1、加强财务管理,依法依规理财。①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途径是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总的原则是,民主公开,充分论证,科学决策。重点是建立对年度预算、重大支出、银行贷款等重大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高校要在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学校财经工作,讨论决定学校重大经济事项。财务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同时,注重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②严格预算管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财政四项改革。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它不仅是学校开支的计划,还是学校发展的总方向,是学校收入分配规划的财务依据,严格按照“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编制学校年度预算,在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除保证正常人员和运行费开支外,优先保证用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经费,控制公务费开支,压缩行政性耗费。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强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赢得各部门的广泛支持和理解,年初一次性下达的预算,各部门应严格按预算管理制度执行,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项目,预算调整一律按程序办理,杜绝预算执行中随意追加的行为发生。③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避财务风险。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是高校进行教育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为适应财政“四项改革”的要求,需建立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贷款和财务风险管理、收费管理、银行账户管理等制度建设。二是要成立学校收支两条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内部收费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三是应该建立和完善工程、采购工作的招投标制度,针对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如基建、采购、后勤等管理人、财、物的岗位,实行重点监督和预防。四是开展高校会计制度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高校规模日益扩大,教学科研业务日益繁多,只有实施严密的控制措施,领导才能及时了解财务状况和管理效率、效益状况,便于控制和指挥。因此,健全的内控制度是高校管理者进行宏观调控的可靠保证。
关键词:财务风险;如何风险规避;不确定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是指经济主体(主要指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理财环节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经济主体所做出的判断、考量以及应对防范和对风险的控制,实现经济主体财务活动安全的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可循环的动态过程,也是经济主体想要持续不断运转的基础。它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如何合理管理、控制这种不确定性为经济主体带来的损益,就尤为重要了。
一、财务风险管理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1.资金的筹措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借贷、发行债券、股票、融资等方式筹措到的资金。企业通过以上的方式所获得的资金,属于其他方的投资,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使企业可能受到损失,这种投资的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要面临的风险。如资金使用或企业经营不善,那就意味着到期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所带来的商誉的下降以及债务危机都是筹措资金阶段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
2.使用资金所产生的风险:企业使用资金包括:基建投资、项目的投入,股权的投资,企业生产建设等,都可以理解为投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市场、被投资的企业、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等等不确定的因素,使投资的风险,成为所有风险中最大的一个方面。
3.资金回流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资金的回流主要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济活动之后所取得的报酬,即商品资金向流动资金转换的过程。这是企业资金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多变因素未能及时地收回资金,以及资金回流中债务人的原因使账目成为坏账,无法收回资金,都会形成亏损以及资金流动的不良循环,为企业的运营造成风险。
4.资金的分配所产生的风险:所谓的资金分配,即利润的分配。企业的利润分配包括投资者或股东的分配、职工福利的分配、基建的投资、公积金的积累、弥补亏损、以及企业下一步扩大再生产的资本金等,都是资金的分配。由于各个企业的规模、结构、领导决策的不同,分配的时间、方式与金额的多少也不会相同,所产生的结果令盈亏无法预计,风险依此产生。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流程
1.正确识别风险
企业正确判断所面临的问题是否具有风险,是风险规避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部分。主要由企业的财务人员负责,在风险产生之前,财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来识别所要遇到的和将要遇到的潜在风险。正确的判断可以让管理者更加快速地处理风险,为企业的发展赢得先机。判断风险分为感知和分析。通过客观上对各种产生风险因素的了解,可以感知风险,并为管理制定对策提供服务。分析风险可以为管理者提供风险的来源,以便于更快速地解决风险。感知为基础、分析为关键,二者缺一不可,扎实的基础可以让我们敏锐地找到风险,准确的分析可以为我们带来正确的判断。风险识别中包括了对企业本体中关于人事的风险、财务问题的风险、生产过程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技术性风险、目标市场中存在的风险、人文环境的风险、外在竞争风险等一些其他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还有一些需要遵守的原则:量力而为,综合考察,全面详细。
2.准确的评估风险
准确的评估风险,就是对于企业面临的风险,运用财务知识,来合理的评估风险的大小与程度。这一环节是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如果做好,能为企业带来时间与决策上的先机,降低管理上的成本。为什么要评估风险的大小呢?因为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由于不同的原因,所处的环境也不相同,有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先解决哪些风险。有的对企业风险所产生的影响比较早,需要决策者先制定对策;有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同样是需要优先做出决策的;还有一些未来一段时间里才会引起风险,企业毕竟精力有限,所以暂时不用放进日程,可以延后处理。评估的方法有五个,分别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杠杆分写法、数理统计法、风险价值度量法、风险率度量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做介绍了。
3.合理的控制风险
由于一些不可抗力,不确定因素等,会产生一些无法控制的风险,这样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或决策者来衡量,决定如何将损失降到最小。主要的有四种应对方法:风险转移、风险保留、风险回避及损失控制。风险保留分为有计划和无计划的保留,也叫风险承担。指如发生企业损失的情况下,企业可利用自身的资金来弥补。有计划就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所得出需要承担的风险的结论,并有后续的计划;无计划就是企业直接承担风险,没有其他后续方案。风险转移主要是保险和合同的形式下,让渡人风险转移给受让渡人来承担其风险。风险回避是最消极的一种行为,企业主动的有意识的放弃承担风险的行为,让特定的风险无法发生。这样企业虽然不用承担风险,同时也失去了一些潜在的利益。对于损失的控制就是对于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损失最小化的计划来最大限度的控制并降低风险。损失控制又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
三、对于风险规避更加强力的措施
1.经营过程中:多元化经营
经营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的规避风险呢,我们可以从一些企业所运行的多元化经营理念上得出结论。多元化经营方式的好处就是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由于企业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或者是相同的行业市场,分别研制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品牌。产品与产品、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关联性也会小很多,彼此之间产生的风险与互相影响的概率也随之下降,当一种产品遭受到市场冲击,产生风险时,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其他行业的产品所受到的影响会小很多,而其他行业所带来的利润也同样降低着企业亏损的风险。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利润空间使企业在突击主要业务时也可对其他市场积累经验互补不足。不过要根据企业自己的实力,技术资源等适度涉足,不能急于求成,这样企业才能稳步的发展。
2.健全的财务预警系统
所谓健全的财务预警系统,需要企业准确无误的编制现金流量表,并且企业须有计划的将投资、现金流量、财务现状等进行汇总,形成以数量为代表的报表,以周、月度、季度、半年、一年为一个周期,以企业要有利润为前提,形成现金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以资金为基础,如果企业有亏损,就是说明企业已经到了面临危险的时候,这时还需要管理决策者来做出合理的方案,有了预警不代表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其实真正的预警系统还是安在每位决策者,管理者的头脑里、心中才是最安全的。
3.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什么是健全的管理制度,过去的管理制度是决策者,管理高层,股东会等等来决定公司的走向,投资计划,工作重点等问题。在这样的制度下,财务风险管理所进行的风险评估等工作就相当于事后所做的,做出的评估也失去了时间上的优势,得到的信息也相对地延后,不全面。所以健全的管理制度应把财务管理制度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从高层决策,到各部门执行,这样财务风险管理所做出的评估才更加准确,决策者才能合理的措施,才会为企业在未来将要遇到的风险中,掌握先机。
4.人性化的监督机制
其实企业的风险还有一大部分出自于人员,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这样的问题其实比其他问题还要难以解决,所以人性化的监督机制就显的很重要了。人性化的监督机制是指在监督的过程中,监督人为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但是并不以惩罚为手段,而是被监督者通过监督者的提醒,改正了问题,使双方都得到监督机构的奖励,这样企业才能和谐的发展,重大的问题,不能改正的问题,有监督机关审查并处理,高层董事会定期审查监督机构,但是必须让企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员工有一种归宿感。这样的内在人事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各部门协调工作也就相对简单。
总结
对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不能孤立的来看,要结合各个部门,宏观的来看问题,尤其是风险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运行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合理的控制风险,调整各部门之间的运行,防范不稳定的因素,这样企业才能长足安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一)筹资风险
(1)负债筹资财务风险表现
我国当今的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资本规模小,还达不到发行股票的条件,所以除了所有者投入的有限的资本金外,主要是依靠负债来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在这些物流企业中,资产负债率都非常高。企业向银行借贷时,往往需要提供抵押品。由于物流企业为基础性行业,其可向银行提供抵押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是运输等专用设备,抵押率非常低,通常只有10%左右,可见物流企业从银行借入款项非常困难,必须承受极其苛刻的贷款附加条件,要支付比其他行业可能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款项。按时还本付息就成为这些物流企业最重要的也是企业最沉重的负担之一。如果到时候债务不能履约,企业很可能面临破产的境地。
(2)权益筹资财务风险表现
在我国上市的企业中,有60多家与物流经营有关的企业。如外运发展、中储股份等。这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解决一些资金问题。这部分资金虽然不需要还本付息,也没有固定的必须支付股利的义务。但是投资者会根据市场的情况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卖出不能给他们带来收益的股票,致使企业股票的市值非常不稳定,也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负债筹资。债权人会根据企业的股票市场变动来调整对其的放款额度、放款的利率和期限。这些都加大了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由此可见,不论是负债筹资,还是权益筹资,物流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都蕴含着极大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完全回避的风险。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金支付上的风险,即不能按时偿还债权人的本息。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项目利润的不确定性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但是投资了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利润。这就是投资的风险所在。按照投资的方向,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形式。这两种方向不同的投资都蕴含着一定的风险。
(1)对内投资的财务风险
对内投资又称为内部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在企业内部,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用资产的投资。一般情况下,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资金紧张,生产经营规模小,所以投资的方向一般都是对内投资,会购置运输工具、仓储设备等。物流企业属于基础性行业,运输工具、仓储设备等投资所需要的金额大,项目周转时期长,又由于物流行业的利润率较低,收回投资额的时间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比较长的周期内,会发生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情况和变化,都使得投资成本的收回充满了变数,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2)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
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大型物流企业在投资时,已经并不满足于对内的这些基础性的投资建设,他们将眼光放得更远,往往把投资的目标投向了并不熟悉的金融市场或与物流并无关联的其他行业,以求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但由于物流企业对这些投资的领域并不是很熟悉,加之外部市场情况瞬息即变,企业投放出去的资金很难得到安全的保证。这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由此可知,无论是对内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对外投资于金融市场或其他行业,一旦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三)资金回收风险
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扩大营业收入,长期留住客户,企业往往会先向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客户以后支付款项。这一做法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指物流企业不能及时足额的回收营业收入的风险。在回收营业收入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包括坏账损失以及延迟收账期而增加的收账成本、机会成本和汇兑损失。
(1)坏账损失风险。物流企业因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发生的应收账款不一定能够按时足额的收回,这就可能发生坏账损失。事实上每一种行业都有坏账的风险,一旦款项不能收回,将给利润率本来就很低的物流企业一个重创,等于是雪上加霜。
(2)收账成本增加风险。虽然有些客户不会赖账,但由于各种原因会要求延期支付款项。物流企业为此会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包括管理费用,谈判费用和催帐费用。这些对于物流企业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机会成本风险。物流企业的资金供应本来就很紧张,如果账款能够及时收回,遇到好的投资机会很可能跟进获得利润。但这些投放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如果不能及时收回,一方面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偿还债权人的本息,加大筹资的风险;另一方面这些被占用的资金还会有一个应计利息的机会成本的发生。虽然这是一个隐性成本,但作为企业也不得不加以考虑。
(4)汇率变动风险。如果物流企业的合同金额是以某种外币计价的,那么这样的一笔应收账款还将承担着汇率变动的风险。在当今人民币币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果应收账款计价的外币汇率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那么物流企业就要承担一个汇率变动的损失。这对于物流企业的资金回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素。
二、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因素分析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一,有自己的环境系统,物流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必然要受到其理财环境的制约。充分考虑理财环境,一方面利用理财环境的优势,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战略,谋求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克服理财环境的劣势,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容易发生风险,并找到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改善对自己的不利条件,尽可能地将风险产生的因素降到最低。
(一)影响筹资风险的环境因素
具体如下:
(1)金融环境因素。纵观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尚未形成一个能够为物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良好氛围。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变得极其艰难。筹措资金更加不易。加之中小物流企业的利润率非常低,甚至低于3%,比起贷款利率还低,使得企业从商业银行借债变得更加困难。而大型物流企业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金融市场受到重创,企业股票价值下跌,严重缩水。筹资环境也是异常艰苦。
(2)经济环境因素。最近2年来,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物流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这次通货膨胀,引起了企业营运过程中占用的资金明显增加,增加了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导致企业利润虚增,造成企业的资本严重流失;引起国家几次上调贷款利率,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导致证券市场价格下跌,更加大了物流企业的直接筹资的难度。
(3法律环境因素。制约物流企业筹资的法律有很多,如《银行法》、《证券法》、《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这些法律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做了明确规定。如占我国多数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就没有资格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这些企业只能通过向银行借贷、或向融资租赁公司租赁来解决资金的需求问题,造成企业沉重的利息负担。
(二)影响投资风险的环境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环境因素。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今天,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升,会给企业的投资带来不利的影响。中小物流企业的对内投资如购置运输、仓储设备的成本也随之不断上涨。但是物流行业的利润率却并没有提高,有的甚至在下降。这种成本上涨、利润下降的局面必然会给物流企业的投资带来很大的风险。而大型物流企业在金融市场的投资也受到了重创,股市的低迷让许多企业投入的资金瞬间蒸发殆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产业结构因素。国务院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的文件中明确指出,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加大国家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这一政策给物流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企业指明了投资的方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实际上将变得更加困难,很可能已经投放的资金还未见成效就被其他企业兼并或收购。而在这次兼并重组的浪潮中,会有很多物流企业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盲目地进行投资,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性知识,投资的风险明显增加。
(三)影响资金回收风险的环境因素
主要有:
(1)客户的实力。通常情况下,客户都会要求供应方先提供商品和劳务服务,然后再支付款项。这就使得商品或劳务的提供方手中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如果客户的资金实力雄厚,账款一般会很安全收回;但若遇到客户的资金基础薄弱或者客户也遇到了资金紧张,这笔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就大打折扣,很可能会成为坏账。
(2)客户的信誉。由于现在物流行业业务竞争激烈,致使一部分客户享受完服务故意拖欠款项,信誉度极差。遇到这样的客户,持有应收账款的物流企业的收账成本就会增加。甚至有些客户会以更换服务商为由,能拖就拖,能不还就不还。
三、物流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措施
通过分析物流企业客观存在的三种财务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因素,可以提出如下一些解决风险的措施。
(一)规避筹资风险的措施
主要有两点:
(1)积极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改善筹资环境。国务院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投入。要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2)加强筹资活动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筹资活动的控制,来减少筹资风险。树立筹资的风险意识观念,抓住最佳的筹资机会,筹资的额度要进行合理测算和计算;加强平时的财务预算,想办法提高企业的盈利率,加快存货的周转率,减少资金的占用量;加速应收款项的回收,科学合理的安排还款的时间和额度。
(二)规避投资风险的措施
主要有:
(1)科学评价自己的实际需求,预防投资风险的发生。物流企业在投资前要认清自己的需要和实力,科学评价自己的实际需求,谨慎选择投资方向和项目,预防投资风险的发生。物流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首先应该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盲目跟风。要明白自己投资的目的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还是向其他领域扩张。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来确定投资的时间和规模。不能追求高利润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盈利性。要考虑到一旦投资失败自己是否可以承受。
(2)聘请专业人员,降低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想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必须聘请专业人员来进行。进行投资环境分析和市场调研,要对希望进行投资的领域进行环境的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调研,写出调研报告,然后再经过管理层认真讨论,投票决定。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领导一人拍板决定。
(3)多领域多角度投资,分散投资风险。如果投资金融市场,一般要遵循投资多角化的原则,来分散市场风险。
(三)规避资金回收风险措施具体如下:
(1)设立合理的信用标准,认真选择客户,减少应收账款风险。物流企业在提供赊销服务时,应该建立符合自己情况的信用标准,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客户作为自己的赊销客户,尽可能选择信用良好的企业作为自己长期合作的伙伴。这样既能稳定客源,又方便账务处理,可以减少很多方面的费用。物流企业如果应收账款较多,应该设专人负责和管理。对于超过期限仍无意付款的客户要时时关注,进行催收,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诉讼的方式进行账款的追讨。
(2)制定优惠的信用条件,鼓励客户提前付款。在可以承受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可以适当地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来鼓励客户提前付款,最少保证不会拖延支付款项,从而减少坏账的发生。
(3)采取外汇风险规避措施。如果物流企业的某笔营业收入必须用外币来计价结算,那么企业应该尽量选择有升值潜力的外币来计价结算;还可以选择像特别提款权这样的“一篮子货币”;为了将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可以在合同中加列保护性条款;提前或延期结付;也可以选择一些金融工具如掉期交易、期权交易等方式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烟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规避
所谓财务风险,指的是因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风险,财务结构的失衡将降低企业的偿付能力,抑制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为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不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烟草企业在财务上风险漏洞较多,因此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与规避十分迫切。
一、烟草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及规避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从投资到融资,从财务管理到库存管理,无处不潜藏着财务风险。烟草企业更是如此,除了一般企业要面临的问题外,烟草企业也有自身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专卖体制一直是我国烟草行业的管理体制,实行统购统销的营销体系,这使得使烟草企业相比于其他行业企业必须面对更多棘手的问题,尤其是需要承担更大的税利增长压力。与此同时,随着党的“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台,尤其是《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出台,烟草企业面对的禁烟压力越来越大,行业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财务风险防范与规避工作变得日益重要。然而,在难以揣测的外部经济环境中,烟草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刻不容缓。要有效提升烟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就应当深入反思当前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保障烟草企业健康发展。
二、烟草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投资不合理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行业因素和市场因素较多,并非所有的投资都能实现预期回报,一旦投资回报在某些不可控因素的作用下不能保障,则企业将面临盈利和偿付的问题,投资风险由此生成。在烟草企业中,投资风险集中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合理方面。由于缺乏严密论证,烟草企业可能会对投资能力过于乐观,在设备和固定资产的购置上较为盲目,导致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比例偏高,一方面造成了资产闲置问题日趋严重,影响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盲目加大产能投资,回报率不如预期,每年的计提折旧却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土地方面的不合理投资是烟草企业投资风险的另一个表现,例如在进行烟草种植用地储备时没有对使用需求进行准确计算,储备量大于需求量,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资源闲置状况严重。除此之外,有的烟草企业为发挥闲置资金的作用,会将其用来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然而前期准备不足,特别是缺乏对风险的科学评估,缺少总体规划,投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为投资失败埋下祸根。
(二)财务管理水平低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我国烟草管理体制在近年来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这使烟草行业更加适应市场发展,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即面对体制和机制的变动,出于谨慎,财务管理体制较为保守,并未跟上体制机制的变革。财务管理体制的滞后必然提高了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受制于财务管理水平,烟草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其经营业绩。在一些烟草企业,预算管理质量较低,财务预算偏差较大,年度预算凌乱不堪、毫无条理,预算前瞻性和预见性差。个别烟草企业甚至在现金流管理上较弱,尽管报表上有一定的利润,但现金流与之不匹配,甚至没有现金流。由于成本控制力度不够并缺乏有效手段,烟草企业普遍承受着较高的生产成本。还有一些烟草企业,财务管理受行政力量的影响较大,甚至直接通过行政手段管理财务,财务决策的可行性较低。
(三)预算管理体制落后
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不足往往是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体制的问题必然导致行动的不合理性。在烟草企业,存在着资本预算偏差较大的问题,其准确性难以保证,这使得额外资金预算时常出现,例如增加的建设资金、额外的税收等。追加预算资金将会增大烟草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会受到冲击,财务吃紧的状况会随之出现,财务风险由此而产生。除此之外,预算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健全也是烟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烟草企业乐观地认为烟草企业融资保障较为充分,预算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被搁置起来无法取得进展。资金支付盲目、回款缺乏计划、结存不合理等问题都与预算管理体制的落后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烟草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营运资金管理不到位
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高低通常可以通过营运资金管理质量来判断,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良好,企业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财务风险。烟草行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流动资金通常较为充足,虽然近些年,从国家局层面对资金的收益等指标有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但管控方面还是力度有所欠缺,这使得一些企业在心理层面对营运资金管理仍然不够重视,更有甚者没有树立较强的营运资金管理观念。在往来款项管理中,不能及时清理应收应付款项和长期应收款项,这造成了利润和现金流不匹配的状况,企业真实盈利不能准确反映出来。除此之外,烟草行业实行专卖体制,烟草产品直接由生产企业卖给烟草商业公司,烟草企业因而缺乏危机感,一度坚信自己的产品不愁卖,这进一步削弱一些烟草生产企业的风险意识,2016年遭遇了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不少烟草企业销售及利税指标都明显下滑,部分烟草企业表现出了明显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不适应。
三、烟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增强投资管理能力
投资管理能力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来说至关重要。增强投资管理能力,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投资管理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投资分析评价机制。在投资分析评价机制方面,应着力提高其科学性,具体而言,要借助于丰富的手段,科学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防范无效率的投资,拒绝盲目状况下的投资。要致力于结合烟草行业特点的投资分析评价机制的建立,加强投资分析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分析质量,特别是成本分析和收益分析方面,从而促进烟草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烟草企业的健康运转需要高质量财务管理水平的支撑,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预算、成本控制、财务评价以及现金流管理等意义重大。在烟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将财务治理重视起来,为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所以烟草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和企业的总目标是完全一样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环境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效益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核心,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也就没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也就没有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加强财务管理能力,烟草企业才能良性的发展下去。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烟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不应单打独斗,而是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尤其是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要使沟通渠道常态化、便捷化,每月定期进行必要的交流,对各月的生产经营所需费用进行科学预算,通过对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来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度。在烟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税收和投资项目是产生额外追加资金项目的重要领域,应当采取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预算。要将预算方法的运用重视起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结合财务报表进行科学预算,发挥财务报表的补充作用,对预算报表进行完善,重视现金流项目。应当规范预算资金,使其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加强对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对预算资金审批程序进行完善,形成有效的预算资金评价体系。除此之外,烟草企业还应重视预算管理质量的增强,注重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熟练掌握科学计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实现物尽其用的目标。
(四)优化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是支撑烟草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要素,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同时规避财务风险。不断加强前期预算,对往来款项进行及时清算,注重存货周转的提升,实施全方位管理则是提高运营资金使用效率的根本途径。首先,烟草企业要将前期预算环节重视起来,这是保证营运资金数量合适的重要基础,有利于烟草企业有计划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其次,在营运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可能导致资金浪费的运营环节应尽量减少,使更多营运资金投入到创造效益的行动中;再次,要在第一时间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在烟草企业中,长期应收款项和应收应付款往往数额巨大,在总资金中的比例较高,往来款项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应收各级地方政府的各类垫款等等,这些款项一般账龄都超过一年,要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若能进行及时清理,则对资金流动性的保证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要提高存货储备定额管理水平,存货采购前要对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把库存管理质量提升到一个较高水平,使存货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防范财务风险。
(五)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许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效果明显,但无法持续,要从根本上改善烟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质量,应当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依托企业制度,能够使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常态化、稳固化,其应对风险和意外的作用应当引起重视。烟草企业应当把风险防范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相结合,使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细节之中。第一,要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在精神层面上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规避的第一步,它是企业各项风险规避措施得以贯彻执行的前提;第二,合理设置风险防范程序,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规则,减少各流程、各环节、各业务的财务风险漏洞;第三,提高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度,判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第四,注重行业信息的搜集,积极分析和评估外部环境,不再难以掌控的市场形势和外部政策面前慌乱阵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清醒和沉着。四、结束语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烟草自身的特征使烟草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变得十分迫切。目前,烟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较多问题,为财务风险埋下诸多隐患。一方面税利增长压力大,另一方面禁烟压力也大,行业生存环境面临空前压力。因此,烟草企业应当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投资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营运资金管理,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使烟草企业走在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参考文献:
[1]杨艳芳.烟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江苏商论,2014(4):250-251.
[2]刘荣华.烟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商业经济,2014(7):110-111.
[3]李敏.论烟草企业财务风险的科学防范与管控[J].经营者,2015(2):20-22.
关键词:纺织业 财务风险 风险规避
我国的纺织业历史悠久,是一个对劳动力需求大,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产业,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产品生产出口大国。但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全球化,纺织行业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准确评估风险,进行合理投资规避风险,关系到纺织企业的生存发展。
一、纺织业现状
2012年经济环境变得很严峻,我国纺织业出口量逐渐减小,国内外棉花价格差别很大,导致我国纺织业生存成本不断增长,而纺织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减少,纺织行业整体上处于低迷状态。
2013年我国纺织业仍无法摆脱整个经济环境相对低迷的影响,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去年棉纱价格已经提升到近5万元/吨的高价,许多纺织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但是纺织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企业不得不积压产品,或是以亏本的价格进行小批量销售。劳动成本逐年增高,许多纺织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的景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量和生产能力。纺织行业处在相对低迷的阶段,企业管理者时刻面对着财务风险,因而在进行资金投入时变得畏首畏尾。
二、纺织业财务风险
1、外汇风险
自2009年开始,国际舆论的炒作使人民币不断升值。纺织行业一直都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纺织行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出口创汇,面对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增长,国外需求量急剧下降,我国纺织行业的利润不断降低,外汇风险越来越大。
2、筹资风险
人民币的升值导致了纺织企业资金出现了缩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流动资金好似人体内的血液,血液充足则人体质就好,血液匮乏身体机能势必下降,因而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纺织企业的生产以及业务发展。我国的纺织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因而其生产规模有限,纺织品产量有限,资金周转时间较长;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设备限制了其独立接单的机会,只能做代加工,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容易引发财务危机,进而增加了企业自身的筹资风险。
3、投资风险
资金投资方向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现阶段纺织市场需求出现萎缩,企业管理者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会寻求一些其他投资方式,而投资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风险的基础上,且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测算值为正时才可进行投资。如果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当项目的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时,企业就会产生投资风险。
4、资金营运风险
这类风险是因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形成的现金流量风险。资金营运主要体现在企业流动资产的循环周转方面。企业流动资产的循环周转主要取决于存货和应收帐款的周转。当企业的存货和应收帐款周转正常时,企业的资金链是连续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就能正常进行;当企业的存货和应收帐款周转异常时,如存货大量积压,资金大量沉淀,或应收帐款占用资金过大,长期收不回来,企业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支付困难的风险。
5、收益分配风险
我国的纺织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对收益分配的意识薄弱。在收益分配上忽视资本结构,未意识到股利分配对企业的深远影响。我国的纺织企业侧重于企业资金的积累,忽视股利分配制度,不能认识到企业资金流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纺织业采取的是配股或送股的收益分配方式,这就增大了证券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投机的机会,纺织企业股利政策没有正式的规定,股利分配方案经常修改,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所适从。
三、纺织业财务风险规避
1、财务风险识别
财务风险识别就是指在不利风险出现之时或是出现之前。财务风险识别包括:外汇风险识别、筹资风险识别、投资风险识别、资金回收风险识别以及收益风险识别五部分。
纺织品出口创汇增加了外汇风险,外汇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经营,企业应及时掌握汇率动向,适时的调整收付款方式,避开汇率波动引发的经济损失;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做好评价企业资产额度以及金融市场动向的工作,通过分析企业负债情况识别企业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制约着其他风险的产生和危害程度,可通过往年投资数据分析得出投资报酬率的具体变化形式,以此进行风险识别;依据资金周转率、回收周期、账款收现率等判别风险;分析市场需求,合理分配收益资金,避免片面追求高回报而忽视企业资金储备。
2、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大部分与企业财务管理关系紧密,财务管理缺乏安全意识、管理手段落后都会引发财务风险。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做好以下五点:第一、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重视财务管理,改善管理手段,做好财务预算、营运、控制等;第二、在企业中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降低潜在负债风险;第三、充分考虑货币以及投资风险,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避免盲目投资;第四、加强日常企业的收支管理工作,控制现金储备;第五、制定长期的股利分配政策,保证企业留存资金与企业生产相适应。
3、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经济全球化,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纺织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两部分。外部管理即是企业针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所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控制,降低甚至规避财务风险;内部管理是针对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进行控制,通过强化内部结构,规避财务风险。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纺织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了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防范、强化财务风险管理三点建议来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生产安全和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冰.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措施和方法[J].山东纺织经济,2010(6)
[2]田月昕,伊基红,张颖军.浅析新经济形势下纺织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现代商业,2011(3)
[3]周炼军,王璐.浅谈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会通讯,2011(8)
[4]齐春霞.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4)
[5]刘儒,曾宙.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浅析[J].财会通讯,2011(23)
[6]张洪梅.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
[7]刘胜荣,刘敏.浅谈纺织企业的财务风险[J].黑龙江纺织,1999(4)
企业在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造成了企业财务状况不确定性,进而造成了企业财务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财务风险。虽然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相对固定的原因和相对稳定的规律,积极探索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并了解其产生规律,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财务风险的规避策略,对于避免企业因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和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宏观环境不确定性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经济、法律、市场、政策、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因素均有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和财务状况造成影响,若现代企业不重视对宏观环境的关注和适应,势必会因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遭受相应的财务风险。
2.资本结构不合理
我国多数企业的资本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这主要体现在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不协调上。目前,许多企业的负债融资偏高,导致利息支付增多,加大了企业的偿还压力,也使得融资成本偏高,长此以往将对企业造成较重的财务风险。
3.经济决策不科学
新项的生产项目、投资项目的决策,决定着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状况和经济效益,甚至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但纵观我国诸多现代企业,由于缺乏对行业发展走向的全面了解,和科学的项目决策体系,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发展时机,且经济决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和财务风险较为常见。
4.道德风险
现代企业经营中,常常要面对欺诈、违约、投机等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产生多与信用度有关,债务关系的扭曲常常会催生道德风险。例如,一些企业允许大量赊销,若对方的信用度偏低、偿债能力不详,就极容易引发财务危机;此外,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遵守与合作企业所签订的合同,对自身义务和责任的履行不到位,导致合作企业蒙受相应的财务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的出现与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风险发生之前就对其采取严密的观测措施,对于争取应对时间和减少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现代企业应建立并不断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预警系统的建立要遵循前瞻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同时积极学习财务预警理论和方法,不断增强财务预警体系的前瞻性,争取最及时、最准确的识别财务风险,并获取相关信息,以便财务科学的应对策略。
2.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要使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就要使企业筹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四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现代企业应结合行业背景和自身实际条件,科学利用财务杠杆,在争取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应进一步提升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并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从本质上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
3.树立风险意识,提升人员素质
首先,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潜在的风险,提升企业全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于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应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培训活动,对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准确地识别采取风险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摒弃经验决策,降低财务风险。
4.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强化对宏观环境的关注和分析,并及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对于规避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现代企业应对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市场环境、法律和政策环境、资源环境等进行动态追踪和评价,一旦发现对企业自身有害的因素,要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如营改增、个人所得税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免征等均与企业的财务状况息息相关,对此现代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5.强化企业资产流动管理
企业在借入资金时,首先要慎重考虑资金成本、信息传递、财务风险等各种因素,而且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偏低,导致偿还能力下降,到期无法足额偿还,进而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造成企业破产。对一些资金周转较快,经营水平较高的企业,可适当提高负债比例,反之这应降低负债比例。另外,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应与企业的资金周转周期和资金占用情况对等。
关键词:财务管理 规避 财务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果企业财务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和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使风险转变为损失。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就必定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会避免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严谨性
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决策职能,财务风险是在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可以说决策是财务风险之源。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决策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财务风险的种类、性质和程度的大小。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采取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等错误的方法,极易导致决策的失误,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三)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及上级主管部门之问,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四)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规避
无论企业处于生存、发展与赢利的任何阶段,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都是最重要的问题,控制、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是具有一定可控性的,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技术性的方法来化解与防范。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约束各种作业活动,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可以避免企业在财会信息的研究与生成、成本费用的规划与控制、财务决策与资本运营等方面低效率的重复与内耗等现象,更好地发挥企业财务上整体协同效应,规避企业内部原因所引发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财务会计的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赋予各岗位能够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权责,减少工作失误,强化分工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置要能动地适应企业发展进步的需要,以达到预防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要求。三是强化企业的价值管理,使之与企业的实物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要通过强化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改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内、外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会计循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会计核算、控制与监督的措施和对策,从而确保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决策的有效性,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动态地平衡企业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而资产负债率则与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结构息息相关,如果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性,则必须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优化企业的现金流量。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和市场潜力确定其总体规模,由此确定其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资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在资产结构方面,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以保证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快存货的周转,防止超储存积压,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优化流动资金结构。加快货币资金回笼,加强应收账款的收账力度,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确保销售资金的安全性。保持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之间的合理的比例关系,在负债方面要动态地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财务收支状况,合理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和结构,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保持企业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的恰当比例。
优化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人产出率。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以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赢利性。
(四)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依照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确保决策科学化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包括财务目标、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财务方案的实施与控制。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划以及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清醒地估计各种决策方案的风险性质和程度大小,本着“成本―效益”的原则选择最忧的决策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程序化与科学化,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五)实行全面预算、动态监控,以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企业要建立一套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预算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首先,以全面预算为导向,突出财务预算的中心地位,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活动和有关环节,包括销售、生产、采购、库存、资金、成本、利润、投资等予以量化并纳人预算管理体系,做到全面、合理、具体。其次,以综合收益、成本费用以及现金流量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突出现金流转的功能。再次,根据预算规划对预算指标进行细化和层层分解,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从而为预算规划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证。最后,按照预算规划和有关指标,对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反馈以及考评。
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以现金为纽带、信息流量为依据,对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以全面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殷建红.财务主管与ERP.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路桥企业;财务风险;规避对策
1引言
就目前来说,建筑行业是我国发展最为红火的行业之一,这种现象固然可喜,但是这也加剧了建筑市场上各种类型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的发展既面临着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的发展受到内部外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财务风险的存在就是十分明显的一个。当前的市场上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不科学,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规避体系和机制,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资金供不应求的危险,因此,开展必要的风险管理工作不仅是极其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笔者在文中将路桥企业作为阐述对象,在其实际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规避和管理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降低财务风险促进路桥企业的稳定发展。
2路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从宏观上来讲,分析路桥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着手。路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具有很大的不同,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的存在,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较多的风险,财务风险的存在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2.1客观因素
2.1.1宏观经济的影响
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时时刻刻影响着市场的动态和走向,供应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供需矛盾的产生,这就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的秩序,而市场秩序得不到规范直接使施工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受到致命性的影响。除此之外,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建筑施工谋求一席之地,大量的路桥施工企业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和手段,这样一来,由于招标价格被大幅度拉低,使得企业的经济利益微乎其微,目前的建筑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所以就算合同存在,也难以完全按照合同开展管理。以上种种情况都提高了路桥施工企业的运行成本,资金的供应也不够及时,究其原因是通货膨胀在其中作怪。施工企业和其他的企业类型不同,其大都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这成为其发展面临的最大负担,同时由于加息的存在,施工企业的资本成本大幅度提升,加之筹资难度较高,使得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不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2.1.2施工环境及风险的不确定性
路桥施工具有较长的施工线路,施工地点不够集中而且较为偏僻,不难发现,路桥施工的施工环境是相当复杂和烦琐的,路桥施工材料的选择大都是就地取材。此外,由于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不能精确地计量,这个时候只能是预测财务可能出现的后果和造成的影响,风险的不确定性是很强的。
2.2主观因素
2.2.1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施工企业开展经营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初始,众所周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旦在筹资阶段没有开展完好的管理,将会加大筹资风险出现的概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施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即企业自身具备的资金和银行贷款,如果资金来源于工程项目的盈利,就必须将这部分资金再次投入到本项目中去,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所以加大了集中管理的难度。而银行贷款是其主要的筹资手段,路桥施工的施工周期较长,业主不能及时地支付计量款,施工企业只能不断地续贷,久而久之,施工企业的负债量过大,超出了偿还能力,银行这个时候将不会继续为其提供借款。
2.2.2合同中的财务风险
合同风险是路桥施工企业中各种风险的源头,建筑施工市场的供应远远大于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业主占据了绝对的主动地位,抓住了施工企业迫切承包工程任务的心理,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进行为难,施工企业由于处于被动地位,经常被迫签下合同,之所以说被迫,是因为合同中存在大量的不平等条款,一旦施工企业没有将施工做好,很容易出现亏损,更严重的是某些施工企业刚刚接到工程任务就意识到了亏损,增加了财务风险。所以,合同中的财务风险是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财务风险之一。
2.2.3财务管理的风险
财务管理是企业众多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一个,财务管理是做好其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一旦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时候出现些许的差错,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使得资金大量流失。当前大部分的企业均采取事后算账的方式,这就导致不能对企业的财务实施及时和有效的管理。施工中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员费用都是管理的对象,如果不能对上述要素开展良好的管理,将直接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甚至导致资金的断流,严重者导致企业走向倒闭。
3规避路桥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3.1提高路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前提,要想切切实实地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首先要求企业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和观念,要从思想中、意识里、脑海中和内心深处意识到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丰富其财务风险防范知识,工作人员也要自觉主动地接受新型的财务风险防范技术和手段。
3.2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收款制度
对于路桥施工企业来说,其拥有较大数额的应收款项金额,一旦其不能及时地对应收账款予以收回,就会直接影响企业自身资金的运转,甚至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企业停止运转,当工程任务竣工之后,应该立即办理验收,并力求及时收回应收账款,降低财务风险。第一,强化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使资金的周转速度得以加快。如果某一部分资金快要到期,这个时候财务部门需要进行催收,并借此机会对那些不能在短时间内交付的款项予以追回。第二,全面分析掌握应收款项账龄的时候,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紧密跟踪应收款项的还款情况,然后收款政策的制定应该具有科学性。
3.3路桥企业风险的控制和响应
通过笔者在文中的详细叙述我们不难发现,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其意义是十分明显的。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等级,使得项目的风险管理范围、资源预算、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方法以及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进一步明确。在实际情况中,施工单位往往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使得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产生偏差,所以更好地控制和响应风险对施工企业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及其组合等策略是较常用的风险对策。
4结论
通过笔者在文中的详细叙述我们不难发现,路桥施工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路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吸引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促进路桥企业的长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陈阳阳 单位: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邓忠良.路桥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策略探讨[J].会计师,2015(23).
1、文献综述
(1)国内外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国外不同的国家划分标准不同。如巴西采用雇用人员标准,而斯里兰卡则采用设备投资标准。划分标准相同,但具体值区间不同,如同为雇员人数标准,澳大利亚取值区间为[0,500]、巴西为[5,520]。不同行业标准或取值区间。如英国的制造业、建筑和采矿业采用雇员人数标准,而零售业则采用营业额标准;同为雇员人数标准,就取值区间而言,制造业为[0,200],而建筑和采矿业为[l,25]。我国中小企业的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的特点制定,中小企业标准的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线。
(2)国内外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综述在美国小阿瑟•威廉姆斯和理查德•汉斯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差异越大,风险就越大;反之,差异越小,风险就越小。若有多种结果,则每一结果有其相应的概率。如果只有一种结果,则无风险可言。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指经营规模中等以及中等以下的企业,其对应的概念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中小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机会性或可能性。
2、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1)财务风险的含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广义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2)财务风险的分类按其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筹资风险也称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管理带来的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的主要组成成分。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资金回收风险,是指由转化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而造成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按其可控程度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按风险产生的结果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3)财务风险的特征客观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存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在一定条件下,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不确定性。风险是意外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无法准确确定企业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可估计性。财务风险可以根据观测宏观经济走势、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动态等加以估计,这就说明财务风险并不是完全不可捉摸。可控性。如在筹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自身资本结构加以控制,避免出现风险。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在多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隐蔽性。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其他经营风险并存,这就使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隐蔽起来。激励性。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各种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激励企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其分析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具有规模小、产品单一、自有资金不足、管理基础弱、抗风险能力差、融资渠道有限等的特点,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高。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2、中小企业在规避财务风险方面的措施及成效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增强,注重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逐渐树立了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企业员工均在控制风险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全力协作识别企业内、外部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化和系统化。实现了对企业的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化解风险、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注重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变化,提高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现在企业逐渐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地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以此降低了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中小企业在规避财务风险方面存在的不足
(1)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够,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企业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经营过度对中小企业来说,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负债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且能够给股东带来利益。反之,如果负债经营无度,安排不当,就会加大企业经营的负债规模,使财务成本加大,企业的财务危机就会加重,甚至有可能会加速企业破产、倒闭的进程。一般地,资金结构的合理比率为自有资金为40%左右,借入资金及其他资金为60%左右;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大约为2∶1。以山东青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的报表数据为例。应收账款的余额较大,却没有提取坏账准备,这不符合谨慎性原则。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公司对其他应收款的坏帐准备的计提采用按照其他应收款余额的3%计提,帐龄分析表明占其他应收款42%的部分是属于两年以上没有收回的帐款,这部分应收款的可回收性是值得怀疑的。
(3)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方法及其防范对策
1、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
(1)分散法通过企业之间的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等方式,将风险分散出去。
(2)回避法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在保证财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转移法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的方法。
(4)降低法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
2、对策
(1)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才知识型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现代管理方法;不仅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而且要有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成为财会人员的自觉行为。
(2)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识别财务风险的重要工具,它主要由一组定量财务指标构成,通过计算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级别,进而起到预警的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利用了中小企业在财务方面的资料和报表,以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表和财产目录等资料为依据,对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情况进行风险分析,从财务的角度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增强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说明企业货款回收情况比较好,产品积压较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净利润时,投资者就应高度警惕,这种情况将使企业的经营能力下降,也容易形成潜在的损失。中小企业融资难、费率高是引发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链断裂可能性加大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现实当中,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综合费率高、风险大,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缓解矛盾。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