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范文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课程网络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

第1篇

一、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选择

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三节算法案例的学习的时候,课本介绍了3个案例,这3个案例都很经典,也很实用,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鉴于这种情况,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搜索,寻找新的案例——排序算法,作为校本课程一个课题。排序算法有很多种,那下面的教学课例主要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种排序算法——冒泡法。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课例

(一)媒体思路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实物投影仪,用课时间前收集好的信息材料制成网页课件(如图1)所示以便课上师生及时查看、阅读、捕捉、筛选、交流、评估和应用信息。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通过演示Excel表格中的排序引出排序算法案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点开数学成绩Excel表格这个网页,要求他们将这份数学成绩按降序排列。教师根据他们的操作提出问题:这些操作的背后计算机是如何执行我们的指令的呢?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直接在界面操作,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迅速地进入了探究问题的状态。

(2)通过排序游戏引出排序算法。

学生点开教师制作flash小游戏,通过玩游戏,共同讨论游戏方法,写出算法分析。

游戏内容:桌面上有五个盒子,每个盒子装有大小不同的一个数字,在看不到盒子里的数的情况下,如何移动盒子才能将盒子内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游戏规则:每次只能比较且交换两个盒子。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游戏,把他们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激发他们学习和解决。

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

2.合作讨论,探索新知。

让学生自己体验游戏过程,通过合作讨论给出排序算法分析。

Step1:用第1个数与第2个数比较,若前者小,则两数不变,否则,交换两数的位置。

Step2:按照这样的原则,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前者大则两数不变,否则交换两数的位置……直到比完最后两个数(称为第一轮)。

Step3:若前一轮的比较中交换次数为零,说明排序已经完成。否则回到第二步。

由于已有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发现解题过程,积极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3.理性概括,整体把握。

根据所给的算法分析给出相应的程序框图。(让学生自己写,找出他们常见的错误及找出最优的框图设计)

校本课程的学习,不是学生完全式的自主学习,它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授,对学生获得的信息进行真假的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4.拓展探究,指导应用。

探究:还有其他的排序算法吗?

若学生找不到第二种排序算法,让同学们通过网络自己查找及学习另一种排序算法,通过网络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通过实践,由观察、思考、对比、相互交流、归纳得出的结论和方法要比教师直接注入理解的更为深刻牢固。因此,要留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再创造数学知识,符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三、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一)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数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实施排序算法这个课题的校本课程教学能力目标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在网络的环境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与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敢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适合他们发展,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正是以改变学生单纯性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从形式上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目标、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概括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努力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形成科研成果,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辅助教学,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知识素养。

(三)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选择。

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拓展,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教材中,只要最终目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就不难找课题。当然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的选择形式是多样化的,只要能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都可以作为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

(四)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课题的实施形式。

网络环境下,数学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形式是多样化的。下面提供一些供参考:

(1)网络环境下数学竞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放的竞赛环境。

(2)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形式,如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数学史,对数学史进行了解,得出体会,进行发现和探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平台。

(3)网络环境下对数学软件的学习形式,如对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学习,其中完成函数图像作图,通过变化参数,发现函数图像的变化,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函数的性质,从直观上,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完成立体几何的作图,能更形象的展现立体图形,拉近学生与立体图形的距离,克服学生对空间立体几何的心理恐惧,培养他们空间立体感;通过画圆锥曲线,追踪轨迹,更能形象地理解圆锥曲线的几何定义,为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探究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研究平台;总之,为加深理解教材内容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实验,通过数学实验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经验和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际问题的实际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问题的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形式是多样的,不管采用何种模式,不能使得校本课程学习成为了形式化,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完成教学目标。

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供研究的课题是无数的,实施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这都要靠我们去挖掘、探索。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索为中心,避免以教师为核心。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一定能把数学校本课程做好。

参考文献:

[1]孔庆邮:《上海数学新教材探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的探索与思考》,《中学数学教学》2004年第5期。

第2篇

一、新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与局限性

1.新高中化学教材的新特点

(1)新思想: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注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

(2)新结构:注意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对习题总量和难度、适度问题进行了控制,并注意了题目的梯度和知识的衔接与跨跃问题,在加强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方面给予了重视。

(3)新措施: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有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等,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注意实验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实验,以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新版面:新教材语言生动活泼,采用比喻等手法,注意层层引导,使教材具有启发性,以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图画的作用,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彩图、章头图、插图以及实物照片等,使学生见图知意,印象深刻。

2.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注重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较长以及文本课程内容的单一媒体和线性结构,决定了课程知识更新缓慢和文化相对封闭保守等缺陷,新课程的目标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二、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1.网络课程及其特征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础性。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二是多元化。课程内容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要,具有差别性和选择性,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和增加新内容。四是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课程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五是综合化。重视课程的综合化,体现课程的整体性,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学科网络课程结构

(1)横向结构

课堂教学网:主要适用于同步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相关页面中内嵌表单,供师生的提问和回答。此外,通过链接相关站点解决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学习过程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教师个体拥有的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性知识迅速更新和增加的矛盾,并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教学更直观、更高效。由于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分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媒体将同时作用于学生,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网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强大支持。

(2)纵向结构

教学管理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管理,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适应个体差异的异步教学。

资源管理区:学习资源、链接和多媒体演示,合理配置学科资源,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知识和思维的封闭性。

练习测试区:作业及反馈系统,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成绩网络管理服务。

三、学科网络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课程观及教学策略

1.教师和学生要具有新的课程观

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封闭的教学理念。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知识陈旧、封闭保守等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的环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师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的课程观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即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过程。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超文本和多媒体、非线性结构及整体性,要求学生必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这种变革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即兴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人的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应当传授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的知识技能、策略方法。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非线性结构为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教师可利用学科网络课程的综合性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使用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网络;管理;教学实践;网络设备

中图分类号:TP393.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各个领域都被计算机网络所连接,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网络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其复杂性和异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所需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开展了网络设备管理课程。学生网络设备的管理能力对他们自身的求职以及今后的现实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网络设备管理相关课程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但由于现今的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而网络设备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如何帮助职高学生掌握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任课教师而言也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因此,加强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建设,对教学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1 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

网络设备管理课程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的核心通信设备进行讲授,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的常规配置方法、技术和命令等。该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每堂课基本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练习。再者,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专业术语较多、管理技术复杂、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较难。而且操作过程中的英文界面较多,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最后一个特点即,网络设备的产品与型号比较多、技术发展快,但由于客观原因教科书上所能涉及到的网络设置以及学校里面学生能接触到的网络设置通常是相当的有限,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的时间限制性,因此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技能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在各种网络环境下对网络设备的管理能力,了解和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会网络设备常用命令的使用,学会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和常见网络设备故障的排除。因此,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教学应当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职高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过程。

2 网络设备管理教学策略

2.1 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实用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师视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仅充当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角色。现行的教学则需要将学生放在主置上,教师充当引导者,帮助培养学生设计、完成工作岗位需要的相关能力。我们教师可以多运用现在比较科学的一些教学手段,比如做中学,学中做。比如任务驱动方式。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参加学校网络的一些最基本管理,还可以把在学校网络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拿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讨论,去解决,去攻克。这样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他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他被教到了什么。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局限于一门课程的教材中,每节课的主要任务在于完成教材的一章或节,这种教学培养方式过于机械和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因此,广大职高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上,将每节课的设计尽量向岗前培训靠拢,多听听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建议和想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也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实用型人才。

2.2 教学内容注重实用型和前沿性

由于实际网络的类型非常多样化以及网络设备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学生真正接触大型网络的机会并不多,因此,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实际,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教学内容除了要对较难理解的理论原理进行讲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符合工作中实际应用情景的技能。例如,在讲授三层交换机实现跨VLAN通信时,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教材都是以计算机直接接上三层交换机为案例。这个案例有助于完成三层交换机实现跨VLAN 通信原理的教学目标,与传统学科性知识的讲授是一致的。但是实际应用中,基本没有出现三层交换机连接计算机使用的案例。现实工作情况一般是三层交换机连接二层交换机,并必须分别在二、三层交换机上作适当配置,才能使网络设备正常通信。在筛选教学内容中,教师应当补充符合现实工作实际的内容,使用更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更有利于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其次,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教材的时滞性可能导致学生对前沿技术关注较少。因此,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前沿技术与信息,提高学生今后就业的竞争力。

2.3 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教师不仅需要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对教学方法进行动态调整,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外,还应当丰富、多元化其他教学方法。例如,定期举办上机竞赛活动,将上机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举办课堂模拟网络管理专场招聘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IP地址管理、网络拓扑规划、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故障处理等设备管理关键环节,从而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的基础上培养其求职方法与技巧;采用角色模拟游戏,营造出较为真实的实际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围绕网络设备管理扮演各种相关角色,如网络管理员、设备培训师、设备使用客户、设备维护工程师等,帮助学生多方面探索学习。

2.4 课程作业考核要有改革

教学要想有良好效果,作业必不可少。传统作业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由教师批阅,学生完成作业过程教师不在场,教师批阅后就算完成了本项工作,所以传统作业常常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并不怎么样,对学生和老师都是造成额外的负担,又没起到实际性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要对作业进行改革。首先作业完成过程教师全程跟进,在网络实训室教学现场教师流动了解学生作业进展,遇到困难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个别教师现场点拨学生思考、把做作业过程变成学习过程,在做作业过程中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其次,整个课程作业要有层次、从简到难。从大楼网络拓扑设计到网络IP地址规划,再到所选择网络设备设备报价单,再到交换机设备选型,再到路由器、防火墙设备配置,最后是网络设备故障检测,整体围绕大楼网络系统设备进行管理。作业考核过程既注重学生能力又重视了学生态度。

2.5 完善成绩评定于考核方式

传统的成绩评定往往淡出依靠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难以对学生做出科学、综合的评价。因此,成绩评定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配比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的比重。另外,考核方式应当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热爱专业、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综合素质。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设备也随着更新换代,且速度越来越快,作为实践型人才的高职毕业生一定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断吸取新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教学而言,要想使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教师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向学生介绍新知识,以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高职教学一定要从实践能力入手,从局域网组网的实践入手完成网络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网络故障测试和网络安全等的教学,注重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什么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时就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也会更有兴趣的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而网络设备随着网络发展的不断更新,要求任课教师必须紧密联系网络设备发展实际,既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握市场走向,敏感关注市场需求,对教学策略进行科学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于主动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今后实践工作中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康.《网络设备管理》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21).

[2]张莉.职业高中《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教学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05).

[3]马会梅.关于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9).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网络资源 利用原则 利用建议

随着网络化教学的不断推广,高中数学教学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越来越频繁。然而,现阶段对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的研究比较少,并且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的探索。

一、高中数学教学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的原则

1.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的适应性原则

目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课程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地域、学科、学生和教师的诸多不同,因此对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也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发挥独特的地域、学科优势,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符合学生逻辑思维的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2.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的针对性原则

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的针对性,就是指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应该利用不同的网络课程资源。一般来说,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每一种网络课程资源对教学目标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不同的课程教学也需要利用不同的网络资源。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时,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分析,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网络课程资源。

3.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包括很多方面,有时间的经济性、投入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就是指,充分利用当前的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网络资源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而不是一味地等待更好的教学资源或者是教学条件,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投入的经济性就是指,教师在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时所需要的开支。目前的网络资源基本上都是有偿的,一般的网站资源很难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想获得更好的网络课程资源,就需要购买,然而这是很多教师所无法承受的。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利用一些免费的或者是花费比较少的网络资源。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方法和途径

1.教师构建自己的网络课程资源库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使用各种现有的教学软件,但是在运用现有软件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发和构建教师自己的网络课程资源库。这种资源库既可以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又可以建立在网络上。这种教学资源库在内容上,可以是教师本人的原创,也可以是复制、引用他人的资源,还可以是在网络上下载的教学视频、课件、习题和教案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自己的资源库中挑选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2.用好学科网站

学科网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随时在学科网站上进行搜索,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而且同一种教学资源可以为不同的教师所使用,所以利用价值较高。比如在中学数学信息网中,包含了大量的高中教学资料,如教学视频、教学案、试卷资源等,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并且在这个信息网中,不仅有大量的教学资源,而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留言区,供学生和教师留言讨论。所以,教师可以经常运用这些网站里的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3.利用大量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目前网络中的搜索引擎有很多种,如百度引擎、360引擎、狗狗引擎、谷歌引擎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搜索引擎对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搜索、下载。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这些搜索引擎中,为学生查找一些关于函数的图形,二次函数、抛物线等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利用网络资源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的几点建议

1.将教学的内容与网络网络资源相结合

网络课程资源不是自发地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网络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把教学目标同网络课程资源及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2.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信息

当前信息比较发达,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并且不断变化,收集、分类、运用信息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能力。虽然网络信息十分丰富,但其中也有精华与糟粕,所以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网络资源的能力,并且教师还应当教育学生要抵御不良的网络诱惑。

3.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的关系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等多种优势。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能够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缺点。如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无法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的方式比较机械,不够灵活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传统的教学需要的条件比较简单,只需要粉笔和黑板就可以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记笔记,去思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只有将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强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可以拓展教学空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高中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利用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所以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5篇

 

本文所提出的“网络实践课程”,是指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与广告实践相关的学习与研究,在“网络广告公司”的虚拟性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与能力,为学生进入“真实的广告公司”提供能力基础。在广告学教学的课程期间,在二年级暑假的广告见习与三年级暑假的广告实习中,抽出一定时间,安排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实践课程”,可以先期増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即时了解网络时代广告存在的特点,提早转变自己的身份。

 

在网络时代,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在广告专业领域中,这一变化更加明显,不仅出现了专门的网络广告,还出现了网络上的广告工作方式。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了解网络时代的特点,了解广告在网络上的存在与运行情况,成为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对于现在的青年学生来讲,拥有电脑知识与网络知识,通过网络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己经成为学习与娱乐的一个基本方面,但是,有意识地运用网络知识而加强广告专业的学习的学生极少。笔者曾做过随机调查,通过网络研讨广告问题的不足百分之五。所以,教师在此发挥的作用就是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上的广告现状是什么,例如:让学生调查网络上广告工作室或者广告公司的网站,总结他们的网站设计特点与诉求特点,进行分类型贴标签。这样的工作,是搜集资料的工作,同时也是调整学生的学习视角的工作。学生一旦有意识地进行调查,他们就会发现网络世界中也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具体内容,并且由此提升他们的关注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己经学习了广告的系统知识,再加上可以任意浏览网络世界中的所有广告信息,极大地扩大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在接触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交互式多媒体通讯方式使得用户发现了不同的工作方式。比如,广告业需要为了特定的目标聚集在一起工作;不用每天上班,但要每天关注网站;在家可以买卖创意与服务等等。在这样的调查中,学生们会发现广告领域的新型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对于跃跃欲试的学生来讲,这是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模仿能力,将自己同样投身到这样的广告活动中去,成为网络时代的广告活动的一个成员,这将提早促使学生从学习者的身份转变成为实践者的身份。

 

二、测定自己的工作类型,找到加工组织信息的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类型,有勤奋型的,有聪明型的,也有灵活性的。同样道理,在工作类型上,人们也是有区分的,有的学生擅长通过视觉、听觉、动觉来学习,他们在网络上可以发现更多的值得体验的内容;还有的学生是通过触觉来学习的,他们更适合做调酒师和香水配料的工作。在珍妮特。沃斯和戈登。德莱顿的研究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类型,不同的学生类型是与不同的学习方法相对应的,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类型,研究实施与他们相匹配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受到启发,如果我的学生在网络调查中发现了广告领域的新型工作特点,并由此而得到鼓励舞而产生了信心,这表明这部分学生适合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分析加工信息,我就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广告工作室的建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善于在调查网站过程中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我就鼓励他们用语言和逻辑的能力来加工信息,从事网站的“信息服务”建设。在这样的分工之下,我还针对一些有艺术基础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和模型的网站建设,因为这些学生的视觉空间能力和音乐能力是强项。这表明,事实上每个人的智力既决定了个人的学习方法,也决定了个人的专业工作类型,只有适合这一学习规律与工作规律,才能展示个人的才能。网络实践教学,应当遵循这一规律而进行。在这一点上,网络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所没有的灵活性与针对性,直接刺激了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进行实践并获取相应成就的兴趣。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也强调因材施教,但因为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的,教师是主体又因为学生高度集中,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相当困难的。可网络实践教学则因为充分的个人性而具有了充分满足学习主体的主观需要与调动学习主体的个人积极性的机会。

 

三、挖掘网络时代的商业良机,优化创意,出售商品也出售服务与培训。

 

广告学的网络课程的宗旨,其实就是促使学生实际参与到广告活动中去。为此,我首先设置了一个无限制的问题,即你能在网络世界上提供什么样的广告商品或者广告服务?这不仅是在暗示学生,询问他们具备了什么样的广告学专业知识并且可以为给他人提供服务,同时也是对他们的创意提出了新要求,能否在广泛搜集网络上的广告资料与进行了自我判断的基础上,生产出可用于网络世界的有效益的专业服务项目比如开辟新的专业道路,寻找新的突破口,发现新的业务联系,这些都成了我的网络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原有的从知识到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转变成为从知识到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实践创新性。如果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路是:每个问题往往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在网络上则是:每个问题都将有一个更好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以前答案的新组合与新发现。于是,学生就进入了不断探究与创新答案的过程中,这就是灵感和创意的来源。在打破了原有的认知模式下,学生开始体认到了在网络世界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也就源源不断地转化成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说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是在将来进入社会以后,能够在广告领域中出售创意以及商品,但是网络世界告诉学生的还包括了出售服务与培训等广告活动项目这也是社会经济的一个新的増长点。我的具体安排是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工作室的创建”,教学要求是:学生通过学习与运用网络服务,出售自己的广告创意与服务。包括学生能够展示网络上的创意实验室,通过对程序的开发与网络互动,获得网络关注度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的投资;学生能够设计创造出客户可以用的DIY广告创意程序,让客户通过自己的参与,得到广告专业能力的培训与锻炼,以更好地磨合广告主与广告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在寻找客户的同时,我们也能够培训客户,扩大与提升他们的广告专业知识,从而在自己的服务与客户之间达到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建立更为坚实的基础与牢固的关系。

 

当然,为了提高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的服务能力,广告学的学生要结合自己的需要补修电子商务课程,这可以通过他人的电子商务网站直接学习运用,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课本来学习,目标是“拿来主义”的实际运用。我要求学生在自建的网站展示上标明“独特USP主张”,这是广告学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

 

通过广告学网络实践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有几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其一,学校的课堂教学过于集中,主要传授理论知识,不能如网络课程那样自由灵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原则,所以,网络教学不能被看作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而应当看作是与课堂教学一样重要的教学形式,并且还是一个特别有利于贯彻教学个性化的教学形式。

 

其二,如卡斯帕。施(CasperShih)所说教育的理想目的应该是逐渐培育学习的能力。教授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习什么。学习的机遇是无穷无尽的。”[1丨479依我的理解学习是一种増值过程,而非减值过程。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在发现一个新世界,并学会在新世界中生存,这是想象性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使学习増值。这与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做到了学习的増值,也就可能做到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广告的课堂教学是将社会上的广告带到课堂中加以解剖与分析,这是一种标本化的学习与教学工作,可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学生与广告直接接触,并参与到广告的创意、生产与服务的具体活动中,所以,广告学的网络教学,其实是使学生提前介入社会,进入实践状态。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作为一种场域的一般社会空间,一方面是一种力量的场域而这些力量是参与到场域中去的行动者所必须具备的;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斗争的场域;就是在这种斗争场域中,所有的行动者相互遭遇,而且,他们依据在力的场域结构中所占据的不同地位而使用不同的斗争手段、并具有不同的斗争目的。与此同时,这些行动者也为保持或改造场域的结构而分别贡献他们的力量。”121128学生进入广告场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早点完成第一次的“实战”训练,其间,无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将学到宝贵的斗争经验,培养自己进入这个场域的能力,为日后的真正介入社会提供了经验基础与力量基础。

第6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 高职英语课程 优越性 应用

一、引言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英语教学课程,它属于应用英语的领域,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实用为主,它不仅是为了培养语言基础知识,更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旨在培养实用性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职英语课程讲求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英语的听说水平,二是日常对话的能力。我们现在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用人单位所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国高职英语课程沿袭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存在极大的盲区。

二、网络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优越性

1.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网络,学生不仅可以观看优秀的英语影视剧以及各类英语视频,获得一个英语听力和阅读的环境,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风俗的同时,进行阅读和听力方面的训练。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口头或者文字的交流,这对一个处于非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这样一个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无疑是学习英语最好的利器。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在线对话英语学习网站,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地锻炼自己英语交流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在网站上与外教老师的对话交流,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参加各类英语俱乐部的活动,以此有效地提高自己英语的听说能力,以此达到日常交流无障碍的目标。

2.促进课程教学的多样化。网络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能够行之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弊端,促进课程教学朝着多元化的道路发展。通过网路,教师的课程内容可以不再停留在文字资料方面,这种课程模式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网路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其优越性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上。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接受者,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之又少。但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加入,将是对这一传统模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语言能力,还必须有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将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课程中呈现出来。

三、网络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1.网络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综合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海洋。海量的信息资源,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图文声像资料,如英语电影电视剧、风俗人情、英语国家文化、时事新闻等等,还有各类的学习参考教辅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网络教学资料的时效性强,容量丰富,趣味多样。同样的教学内容,传统教材带给学生的是枯燥乏味的感觉,但是网络教学资源却能够避免这种弊端,使得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能够灵活地选取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多种呈现方式相结合,这就使得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从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变成可读、可听、可感的多样化教学。而且,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上特定的教学内容之后,还能对课程教学进行延伸。

2.网络教学资源在英语听说能力训练中的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师通过海量的网络资源,对单一的听力材料进行补充,使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几篇文章阅读,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听力材料,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具有很大的好处。不仅如此,教师通过网路,能够搜集原声英语听力材料,保证了听力材料发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英语口语发音,也将是原汁原味,准确规范的英语国家的发音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情景对话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水平。情景化教学时英语课程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模式。教师通过搜集特定的语言情景,带领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文化风俗的同时,很好地融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听英语、说英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特定的语言情景的表演,以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的领悟和了解,这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一种手段。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投入了更多地重视,高职教育由此得到了快速的l展,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在其中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将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到高职英语课程之中,能够解决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弊端。本文对网络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的应用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优越性,以及它的应用领域进行研究,以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端海,宋丽辉.新理念下网络阅读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 2010,12(2):44-47.

第7篇

【关键词】工程结构 微信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119-03

一、工程结构课程的重要性及教学现状

工程结构这门课程是包括公路工程、轨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在内的所有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主要为施工类、设计类、监理类岗位服务,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基本构造,构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结构施工图绘制等技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顺利地从事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进行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材料的相关基础。高等数学是学生解决结构设计中各类力学分析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认识各类计算公式的前提条件。工程材料这一课程是学生了解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中材料性能的基础,为学生在微观上分析各类结构的性能提供知识保障。而学生在将数据设计结构转化为施工图纸的过程中,又需要大量工程制图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工程结构这一课程需要以多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由于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导致了工程结构这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遭遇了学生理解难、教师授课难的局面。首先,从整体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对不足,造成了其学习工程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困难。加之工程结构这门课程是在工程材料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难上加难的局面。同时,高职院校普遍开展2+1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削弱了学生积累理论知识的时间。由于授课时间的短缺,一部分学校忽视了课程体系的连贯性,使得工程结构与各门专业课程同时授课,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二、利用新型网络工具开展工程结构教学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工具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基于新型网络介质的多元化教学也成为了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综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探索适合于高职院校开展工程结构这一学科教学的网络媒介,作者先后尝试并应用了公共邮箱、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工具。

(一)公共邮箱的使用和效果

笔者在开展工程结构教学过程中,面向所有授课的学生公布了用于本课程学习的公共邮箱,邮箱内主要存储了应用于本门课程的应用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制图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学年初,作者要求学生定期查看邮箱内的相关内容,复习并掌握基础知识,为学习结构学科做好准备。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应用这一工具的积极性,笔者将课程的重点和考点在邮箱上,并在邮箱中以图片形式开展作业讲评。

公共邮箱存储量大,教师可一次性安排并存放较长时间的学习内容,这为教师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一方法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积极性,能够从主观上渴望获取学习工程结构的基础知识并弥补先前学习中的不足。缺乏主观能动性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普遍特征,因此,能主动登陆公共邮箱进行学习的学生多是平日里学习表现较积极的少部分同学,大部分同学仍停留在以听课为全部学习手段的知识获取阶段。综上,公共邮箱的应用能够对具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提供较大的帮助,但是使全部学生受益于这一方法的目标并未达到。

(二)微博在开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收效

在应用公共邮箱的同时,笔者建立了针对工程结构这一学科教学使用的微博平台。授课前,通过这一工具各次授课所需的基础知识并要求学生自学相关内容,例如在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教学之前,应用力学中对点求力矩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承载力计算中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授课结束后,作者在微博中重难点和相关考点。

这一教学手段相对新颖,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工具进行浏览。因此能主动利用微博进行学习的学生人数较公共邮箱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微博存储量相对较小,这就对教师进行文字和图片的录入有了明显的限制。同时,微博在广大学生中的普及度并未达到理想状态,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同学无法通过这一手段进行学习。

(三)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及收效

微信是当前一个阶段流行于广大学生中的一种重要的即时通信工具,由于其具有信息录入量大、传输速度快、普及度高等特点,作者在教学中重点尝试了这一工具。在日常教学中,作者将本门课程学习的专用微信工作平台的二维码放置在课件中,供学生扫描添加。这一过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授课前后,作者将相关基础知识和复习内容在微信平台中,学生接收到信息后多会以较高的热情进行查看,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问题。

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工程结构这一学科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和主动性。学生接收到信息后,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查看教师的内容。同时,这一工具实现了教师与学生间信息的互通,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四)各种网络工具的应用效果对比和普及度调查

作者在开展工程结构教学中,先后尝试了公共邮箱、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这三种网络媒体。针对三种网络工具的应用效果和普及程度,作者对6个班级共310名学生开展了无记名数据调查工作。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各班级学生总数、各种网络工具的使用人数和能通过这种工具开展这一学科学习的学生人数。

从以上问卷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使用邮箱、微博和微信的人数以及比率逐渐增高;而能将以上网络工具应用于专业学习的比例也逐渐提高。笔者认为,能主动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学习的学生人数相对较高,主要有以下原因:

微信是当前一个阶段最为流行的通讯工具之一,广大学生对其具有较高的热情。而将专业课程学习与微信的使用紧密结合,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必然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微信属于即时通信工具,学生利用它开展专业学习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通常学生使用手机即可完成老师布置的自学任务。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图片、文字、语音的实时传输,这样教师的学习内容相对更加丰富,较传统的文字内容,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开展工程结构教学中的作用

结合上述调查的结果,作者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针对部分专业和班级的学生在开展工程结构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了微信公众平台这一辅助工具。经过实践,作者发现这一工具在基础学科复习、专业知识教学和日常教学反馈等多个环节均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一)微信公众平台在弥补学生基础知识不足中的作用

工程结构是以力学、材料、制图等课程作为基础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通常受限于以上几门课程的学习情况。例如在讲授钢筋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时,需要大量的工程材料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学生专业基础课中相关知识的不足成为了制约其学习结构学科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这一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弥补先前知识的不足。首先,作者将各章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授课前向学生基础知识点。这样,学生便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开展学习活动。针对内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较困难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动画和视频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以类似读新闻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也极大提升了其学习工程结构这一学科的热情。

这一教学手段,在帮助学生提升基础能力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授课难度,使得教师的授课过程相对轻松。同时,能将力学知识、材料知识与结构知识有机融合,加强了知识本身的整体性与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授课过程中的作用

由于工程结构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但无论是课本还是规范,其对设计流程的讲解和论述大多缺乏整体性。学生在处理此类问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思路不明确,过程不清晰的现象。为此,作者将各类结构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制作成设计流程图,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这一手段充分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内容框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设计类问题的处理能力。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反思和师生交流中的作用

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在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和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总结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首先,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这一工具向教师反馈听课情况,帮助教师合理安排下一阶段的授课内容;同时,可以积极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向教师询问相关知识问题,教师予以解答的同时也可将共性问题向其他同学推广。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师生交流,在促进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特别针对青年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能力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其迅速掌握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

四、工程结构教学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所取得的成绩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笔者在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了对比性教学实验,即针对高等级公路管理与维护、工程造价、工程监理三个专业,分别选取本专业1班进行常规教学,选取2班进行微信辅助教学,以此验证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与此同时,作者调取了各班级工程材料、应用力学两门基础课程的综合成绩,发现各专业不同班级的基础课程学习情况基本相同,成绩幅度变化不大。在微信辅助教学中,作者主要通过课前预习知识、课后进行课堂点评和作业辅导以及定期公布重难点和考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对比性教学,利用微信开展辅助教学的班级工程结构综合成绩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教学法的班级。

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各专业学生工程材料和应用力学这两门基础课程成绩相差不大,同一专业不同班级的平均成绩相差幅度不超过2%。而针对实验组学生开展工程结构微信辅助教学之后,其工程结构平均成绩较接受常规教学的学生高出大约5%。因此,通过简单的对比,可以发现微信辅助教学这一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第8篇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计算机组网能力和网络运行维护能力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应定位在计算机网络OSI/RM思想的指导下,使学生理解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工作原理并熟练地掌握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的配置。配置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有两种方法和手段:网络设备实物配置与网络模拟软件配置。网络设备实物配置要求有足够的配套设备,完善的管理,要有很大的资金投入,一般学校很难满足实际要求。而网络模拟软件一般都可以在网上下载,使用方便,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是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配置的好工具。网络模拟软件也有很多种,如Boson NetSim、CiscoPacket Tracer等。本文对Boson NetSim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软件介绍

Boson NetSim 5.31是著名的Boson公司开发的网络模拟软件。Boson NetSim由两部分组成:Boson Network Designer(网络拓扑图设计软件)和Boson NetSim(网络实验模拟器)。软件安装成功后在计算机“开始|程序”菜单和桌面上生成“Boson Net-Sim”和“Boson Network Designer”两个快捷键。首先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这个软件设计出一个网络拓扑结构图,在这个拓扑结构图里面可以包含如下设备:Cisco路由器、Cisco交换机、用户机或终端,它们通过网络传输介质连接起来,设计好之后把这个拓扑结构图保存到一个扩展名为.top的文件中。然后用Boson NetSim这个模拟器软件打开以前做好的网络拓扑结构图(.top文件),可以对拓扑图里的路由器、交换机、终端等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如在路由器上配置网络路由协议,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在终端上配置IP地址和网关等。所有设备都配置好以后,可以通过网络诊断工具(如Pin等)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如果网络畅通,则表示配置正确,实验成功。

2网络模拟配置实例

Boson NetSim5.31不但可以配置常见的局域网(或虚拟局域网VLAN),还可以配置广域网协议,在配置广域网协议方面网络实物设备配置是很难在实验室实现的。这里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ISDN配置为实例说明。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network)即综合业务数字网,是基于公共电话网的数字化网络它利用普通的电话线实现双向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可在其上开展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各项通信业务,因而被形象地称作“一线通”。

2.1配置实例图

图1 ISDN配置示意图ISDN具体参数,见上图1标注。2.2绘制拓扑结构图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2。图2 ISDN拓扑结构第9期其中:Router1与Routre2选择801作为路由器型号,在给Router1与Routre2的BRI 0接口布线时,选择ISDN型连线,这时会弹出如图3的窗口,这里可以采用默认值。值得注意的是Device 1的Dial 1值是拨对方的号码,不是自己的,Device 1自己的号码填在Device 2的Dial 1值。图3 ISDN参数对话框完成拓扑结构图绘制后,保存到扩展名为.top文件中(如is-dn.top)。

2.3配置路由器参数

启动Boson NetSim,选择“Load Simulator using savedNetMap”选项,装入以上的拓扑结构图.top文件。在Boson NetSim工具栏按钮“eRouters”分别选择“Router1”和“Router2”,进行相应的路由器基本参数的配置,具体参数配置如图4。“Router1”和“Router2”参数基本相同,只有IP地址、电话号码和Spid1值不一样。

2.4验证实验结果

当最后配置好router2后,可以验证其配置的正确性了。在router2#状态下输入命令“ping 192.168.0.1”,测试router2与router1的连通性,结果表明配置是正确的,见图4倒数第二行。

转贴于 3 Boson NetSim的应用

从以上模拟实验可以看出,实验过程直观明了,达到网络实物设备实验效果。那么怎么用好这个网络模拟软件为教学服务呢?这里笔者给出一些参考应用。

3.1课堂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好模拟软件配置的步骤和具体配置参数。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直接演示网络协议配置过程,还可以有选择性改变部分参数,让学生思考问题,一起调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2课后应用

Boson NetSim模拟器有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可以将所有设备的配置参数存盘保存。方法是配置工作全部完成后,选择“file”菜单,再选择“Save Multi Device Configs”选项,把所有设备的配置保存到扩展名为.nwc文件,同时还生成扩展名为.rtr的配置文件。教师可以把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的配置任务作为课后作业发给学生,学生提交应用网络模拟软件完成的.top.nwcrtr文件作业就可以了。教师可以直接查看.rtr文件批改作业,或用Boson netsim模拟器直接加载.top、.nwc两个文件,在模拟环境下验证学生配置的正确性。用这样方法加强学生课后训练,及时巩固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3实验应用

这里的实验应用是指代替实物设备的实验应用或实物设备实验前的准备应用。如果是代替实物设备实验应用,与课后应用的做法和效果相同。如果是实物设备实验前准备应用,对提高实际实验效率有很大帮助。很多学生由于在正式实验前准备不充分,到了实验室才翻课本找命令格式或参数,往往浪费时间。如果有模拟软件,学生可以提前用模拟软件做一下实验到实物设备实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大大提高实验效率。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网络模拟软件提供的模拟环境下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中最为实用的技术,同时对网络原理和网络协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黎向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初探[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第9篇

[论文关键词] 药理学 网络教学 成人高等教育

[论文摘要]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中的业余和函授学生来说,药理学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习起来有很多困难。本文结合药理学学科特点提出了建立向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开放的药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就网络教学的开展、网络学习的评价考和核系统,结合教学体会提出几点意见。结合药理学的学科特点和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合理应用网络技术对于药理学知识的传播和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形式主要有三种,分脱产(即全日制)、业余(包括半脱产、夜大学)和函授。对于脱产学生来说,时间较为充裕,能系统接受各门课程的内容,对于一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实验性学科,比如药理学,即使涉及内容广泛,理论性强,也能较好的掌握。但对于业余和函授学生来说,学制短,学习时间集中,学习与考核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很多学生反应难以系统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药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新的药物层出不穷,关于药物和药理学的知识更新很快,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

药理学是我校省级精品课程之一,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利用,代表了网络教育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精品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而且是系统设计、精心组织、集中且高度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为网络环境下其他教学资源设计提供了案例支持。但是,目前网络教学资源大多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照搬上网络,资源基本上是教材、讲义等的电子版本,课程录像基本上是“教师头像”式的解说。网络精品课程只是起到了陈列课程材料的作用,缺乏学生参与,缺乏教学活动双方的交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改变,没有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和协作性。人们并不会因为有了网络,就自发的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如果没有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很少人会意识到网络对学习的作用。因此,药理学精品课程网络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需要建立完善开放式课程体系,并且迫切需要合适学生的参加。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大多已经从业,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工作,经过中专或专科阶段的学习,具备了相应的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以下特点:①认识能力比较成熟与完善。②情绪的稳定性和行为自控能力较强。③学习目的多元化。④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较重的家庭压力。他们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学习精力有限,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⑤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高,思维能力强;学生在年龄、学历、经验、基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结合药理学的特点和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合理应用网络技术对于药理学知识的传播和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建立向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开放的药理学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充分吸取了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它应用网络技术,根据不同专业教学模式、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灵活的,适合于多种层面、多种对象及多种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与学支撑平台[1]。以面向普通本科生开放的精品课程为依托,结合业余和函授教育特点及教学进度,设立药理学核心教学资源集中,重点明确而又与扩展知识便于交互的版块。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向成人学生提供虚拟课堂,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可以在异地进行。网络教学是以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电子教材与文字教材相配合、课堂学习与自主习相协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上答疑、讨论、测试、课程辅导等,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因此,基于网络平台的药理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可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环境。

鉴于药理学发展迅速的特点,更新速度快是药理学网络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很多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用药经验,对基础药理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体会,更渴求的是药理学知识的新进展。因此,除了每年按照最新的教学计划更改有关章节的理论知识外。还在论坛中及时地向学生介绍药理学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最新进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知识点为线索展开学习,多角度延伸,达到个性发展的要求,实现培养目标。 转贴于

二、建立多渠道的师生沟通方式

网络教学平台不是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而是要发挥网络的特点,针对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尤其是业余班和函授班等学生,创立了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因此,网络教学平台应具有交互性。交互性是影响网络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和运用,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三方面的矛盾,避免面授辅导来回奔波之苦,适合现代成人学习特点。基于这种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网上论坛(BBS)功能,博客(BLOG)功能,可及时在线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对问题的回答能够较长时间保留在网络上,对后来有相同问题的学生也能起到引导和释疑作用,避免重复劳动。另外,一个问题而同时多个同学的参与能使得知识更扩展、更丰富,教师也能受益。对于非教师值班期间或者针对特定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予以回复,对于典型问题征得学生同意后,可以学生来信方式在网上予以公开。针对特定的班级可以开辟讨论组、QQ群作为课堂辅助教学的延伸,也能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总之,BBS、BLOG、E-mail等多种方式可以配合使用,设计灵活多变的技术方案,从而全面的提供网上留言答复、授课指导、作业、答疑、专题讨论等,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

三、建立合理的网络学习评价与考核系统

通常情况下,考试是考核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考核的目的和学科以及专业特点不同,考试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然而目前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考试形式大多还是笔试;考试答卷多为闭卷考试;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考试少;终结性考试多,形成性评价的考试少。考试中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善于记忆的人容易获得好的分数,这使得考试本身成为对死记硬背的鼓励。虽有少数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形式,但也侧重于理论考核,不能体现成人学习的特点及网络学习的特点。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需要建立合理的学习评价和考核系统,这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用好学习评价和考核系统可以提高成人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其在教学中的反馈作用。特别是对于网络学习的业余和函授大学生,要体现网络学习的特点。现在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实名制的学生统计功能,可以对诸如登录课程次数,浏览教学材料次数,阅读试题库、试卷库次数等做出统计。这为综合的形成性评价成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可以作为平时成绩评价的参考。成人大学生擅长分析和应用,而记忆力较差。在药理学网络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成人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要采取其它多元化考核形式,如闭卷、开卷、大作业或论文、小组讨论和读书笔记等考试方法,都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的上传给老师进行评阅与指导。具体到药理学来说,成人大学生可以结合平时工作中碰到的病例,并针对疾病,提出不同情况的用药方案请教师帮助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3]。这种边学边用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在职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也可提供几本药理学及相关专业中英文权威专业杂志给学生,引导学生可对自身感兴趣的新药进行综述或将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在相关领域的杂志、书籍上找到答案并总结成论文。

参考文献

[1]谢松强,张忠泉.成人药理学网络教学探讨.时代教育,2009,(11):160.

第10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教学;网络安全

一、项目教学法

(一)基本含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二)核心

项目教学法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

(三)步骤

项目式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为:

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计划: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3.实施:学生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先由学员自己,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习行为特征等。

(四)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五)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试和安全防范技术实施的技能,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弱点和漏洞的测试方法,能够分析信息系统安全需求,选择和运用安全防范技术的基本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素质。

(一)设计思路

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合广泛的市场调研,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二)项目的选取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的内容都要以项目来贯彻,项目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下来,所以项目的选取是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要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在网络安全中“攻与防”一直是矛盾的焦点,学生对此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确立以贴近学校生活的校园网为学习情境,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设立三个大的项目情境:校园网受到的各种攻击分析、校园网采用的主要防护技术分析、校园网主要操作系统平台配置,在每个大的项目情境下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案例和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三)项目的实施

第一阶段,教师首先对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模块化教学;第二阶段,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第三阶段,各个小组成员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工作。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压迫注意把握好尺度,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

(四)项目的评价

项目完成之后,每个小组必须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然后对项目实施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最后就是对项目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吸取经验。

三、网络安全项目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理想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我们要把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观念,转变成为学生工作能力是否具备;要把看似漫长的、浪费时间的探索实践过程,看成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的过程;要从手把手教的过程,逐步过度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项目来源与企业,应该是现实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一项工作,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了解网络安全产业的市场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如果让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会更强。

(二)设备的完善

一个项目的制作需要每个人都能上机操作,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知识很好地衔接上,尽快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次,设备的配置和完善,也将对项目教学的成功开展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三)校企合作

1.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学校的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根据企业的市场需求设置课程。

2.有效地借助企业资源。学校的硬件设备有限,比较基础,一些高尖端的网络安全设备学校是没有的,通过校企办学,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硬件资源,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昶.计算机网络安全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石淑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教学;应用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网络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环境日趋成熟,逐渐渗透进高校课程教学活动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教学工作发生了系列改变,在信息平台强大功能的支持下,高校课程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充分地意识到对于高校课程教学工作而言,高新技术的引进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提升高校课程教学水平,深入落实高校课程教学工作是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从业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网络平台的应用对高校课程教学工作的影响

(一)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过去,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以黑板加粉笔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虽然各高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独立的多媒体教室并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无法改变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学习模式。为更好地培养新时期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网络平台的引进必不可少。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教师无需自备教具,只用借助各类多媒体工具,便能向学生展示综合图、文、声、像一体化的电子课件。这种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也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帮助下,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元化,彻底颠覆了内容乏味、模式单一的传统高校课程教学模式。

(二) 教学方法更为先进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高校课程教学,能使教学方法更为先进。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平台信息更新快、传播范围广、无时空限制。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渗透,高校课程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样化。从前,高校课程教学多以“填鸭式”为主,学生在学习时显得十分被动,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可利用网络中丰富的音视频资源,改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学内容会更加多元化,除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真实事例与习题等资源。教师有必要借助网络平台,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二、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提高高校课程教学质量很有必要。不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对高校课程教育而言,既是发展机遇又是严峻考验。正确看待网络环境给高校课程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充分挖掘网络潜力,是目前各高校课程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从目前情况来看,现阶段学校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情况如下:

(一) 网络化、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据了解,超过九成以上的教师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PPT、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活动,该现象充分表明教师课程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得以普及。不过,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安排,教师对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需求并不是很高,这一调查结果充分表明,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网络化、信息化水平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与老师主要通过各类网络技术工具获取知识与信息。如此一来,教师需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类技术软件,并懂得正确利用网络教学平成备课工作。

(二) 网络交流技术需求量大

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网络平台除了能够帮助老师传授知识,还能用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类资源数量庞大且丰富多元化,传统课堂教学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在课外教学环节中,超过六成以上的教师表示需要借助电子邮件等方式收集作业或提问,也有近三成教师表示,会通过论坛、QQ等社交软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该现象提示,教师对网络交流手段需求量大,特别是电子邮件一类的技术。不过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强大,具备各类交流工具,完全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

(三) 学校推广使用力度不足

事实上,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齐全,支持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的上传,课程的与提醒,作业的布置与提交以及组织网络讨论交流等,这些功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另外,超过七成以上的教师表示,愿意将网络教学平台打造成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中心。但是由于学校推广使用力度不足,网络教学平台的普及依然受到一定制约,学校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方面明显缺乏积极性。

(四) 对教师的引导作用缺乏重视

虽然网络平台中课程教学讲究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无需老师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但这并不代表教师的角色可有可无。在教学初期,学生尚未完全掌握正确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要领,另外在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查找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其他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所吸引。根据调研结果来看,促进网络教学平台在学生群体中得以普及,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对于学校方面来说,推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除了激励政策以外,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多数教师最为看重的。有鉴于此,为更好地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学校务必要重视教师的应道作用,以便积累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为高校课程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为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满足教学需求,高校应紧跟时展步伐,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引用先进教学理念,对高校课程的教学观念、形式与方法进行革新,拓展教育空间,为高校课程教育开辟新途径,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价值。(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 江红霞,李竹林,段玉玺等.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公选课中的应用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13,25(11):147-149.

[2] 王海洪.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2,28(04):119-120.

第1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Case Teaching in Computer Course Network Teaching

Li Bo

(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264210,China)

Abstract:The case of teaching as a targeted,practical,strong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favored by practitioners who will introduce case teaching to the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would be improved to increas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practical operation,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is.

Keywords:Case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Network

一、前言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一线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一名合格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这也是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学应有自己的特有的模式,以理论够用、操作能力扎实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传统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填鸭式的灌输模式,无关活动和无效资源多;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问题存在,使得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效果受到局限,从而影响高职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案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的选择

高职计算机中使用的案例必须新颖,有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与体验,过于老的案例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影响课堂效果。案例的来源有多种多样,例如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对学生提出了问题及解决方案,由教师进行归纳、提炼,整理形成案例资源,存入案例库中。案例还可以是教师自己长期教学中的总结和体验,这些案例既凝聚了教师的教学心得,也贴近学生感知与生活,也被实际教学效果证明是有效的。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发动学生搜索、上交一些较好的案例,拿到课堂上师生一起讨论、分析、总结。教师还可以到网上一些课件网站或者百度文库或其他一些网络资源库中,搜集现成的案例,充实案例库,并且在网络案例教学时使用。总之,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案例的搜集与整理,都是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案例的阅读与思考

案例阅读部分主要功能是展示案例,以案例标题、关键字、知识点等检索方式向用户展示案例,作为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与思考,第一,阅读篇首的几段话,然后尽可能快地浏览一下其余内容,问一问自己:这个案例大致讲了些什么?我要分析的是什么类型的材料?第二,认真分析案例,针对重要性的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探究:这个案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第三,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性内容,然后再通读案例,分门别类地列出每一问题的重要材料。第四,通过你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

(三)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再好的案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认真对待,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最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进行意见交流与讨论,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有些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在全班面前表露自己的想法,给案例教学的参与带来了许多的障碍。这时作为教师就要树立学生的信心,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让他首先能在小组成员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渐渐地在全班面前他也就不会胆怯了。总之,小组讨论教学方式不仅给予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让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靠,更关键的是,让其学会如何与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团结,共同开展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前,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不仅理论背景方面的准备,还要涉及案例的准备,小组内并不一定非要达成一致意见,求大同、存小异,有些争议性问题有待之后的教师点评以及学生自我实践摸索。

(四)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要撰写案例分析和报告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学生交流讨论中的表现等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进行批评指正,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案例所反映的各知识点。

上述几个过程是个统一的整体,每个环节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给介绍一个学生常见的、大众化的、而且比较优秀的网站―中关村在线,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网站的各个部分进行观察,对其前台进行观察,要求学生对画面特点进行描述;对此网站后台进行观察,观察其技术平台,用了哪些方法做此网站;讨论该网站的优点;此网站有哪些不足。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1.主要通过学生网上案例教学平台设计及实现来掌握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2.系统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3.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和一般学生用户,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后台数据库,一般用户用浏览方式查询。④页面设计合理美观,操作方便,要求有相关产品图片。最后教学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价和指正。

三、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网站,而是让学生在案例呈现、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团结精神、学会分析问题、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这些素质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雅玲.课堂案例教学与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比较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7,12

第13篇

关键词:关键词:GNS3;专业网络课程教学;实验实训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的教学中,针对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我们一直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一般采用实践式教学法,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验实训巩固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尤其是在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构建小型网络等章节时,繁多的概念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灌输,学生们就很难理解并感到乏善可称,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实验实训,采用任务驱动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同时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对实验实训的不同要求,就造成我们必须随着课程的变化对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进行调整,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与构建小型网络章节为例,传统意义的实验实训环境就要求我们购买相应的路由器、交换机、PC机、网线等来构建。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两个弊端:

    (1)价格昂贵、设备数量有限。路由器、交换机均价格不菲,购买的多了,费用承担不起;少了,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部实验实训需要,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不够灵活、更新周期较长。由于购买设备数量少,针对不同的实验实训我们需要对设备进行不同搭配,使用不够方便。另外,有限的资金会造成设备更新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

    如何解决以上的问题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软件的出现使得问题迎刃而解。目前,PC机的价格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高,利用虚拟软件在PC机上模拟各种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已经成为可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实验实训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节省开支、使用灵活、升级方便。PC机与软件的价格大大低于路由器与交换机,这就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使用虚拟软件,当网络设备需要更换或升级更新时,可以通过更改软件设置或升级软件版本来完成,大大增加了灵活性,很容易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使学生始终掌握最新的网络知识。

    (2)打破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以前,学生完成网络课程教学的实验实训要到专门的网络实验室中,通过调试实际的路由器或交换机来进行,实验结果也不方便保存。而虚拟软件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学生可以在任何有PC机的房间内如普通机房完成实验实训,可以构建符合实验实训要求的任意规模的网络环境,并且能够将实验实训的数据保存在PC机中进行存储,方便以后继续调用。

    (3)网络设备选择余地大。由于采用虚拟技术,一台PC机能够模拟所有主流的网络设备,尤其是价格昂贵的高端网络设备,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综上所述,借助于虚拟技术,我们可以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更灵活方便的开展实验实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资金、场地、设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网络课程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GNS3概述

    GNS3是一款优秀的具有图形化界面可以运行在多平台(包括Windows, Linux, and MacOS等)的网络虚拟软件。GNS3通过软件的方式模拟Cisco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运行,使用它可以虚拟体验Cisco网际操作系统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或是模拟真实网络设备上实施的相关网络配置。GNS3与Cisco的网络主流设备命令相匹配,整合了以下的模拟软件:Dynamips(核心,一款可以让用户直接运行Cisco网络操作系统IOS的命令行界面模拟器)、Dynagen(Dynamips的文字显示前端)、Pemu(Cisco的PIX防火墙设备模拟器)、Winpcap(包含winpcap的目的在于为win32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底层的能力)。与传统的网络虚拟软件相比,GNS3采用图形化界面,方便了人机交互,更具有可操纵性,另外与应用范围较广的网络虚拟软件Packet Tracer相比采用真实网络设备的IOS,在复杂网络的模拟上可以说是更胜一筹。

    GNS3的主要功能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模拟Cisco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模拟简单的Ethernet、ATM和帧中继交换机。这些功能正好与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内容相吻合,在教学时使用GNS3平台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达到通过实验实训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2. GNS3的安装配置与应用实例

    2.1 GNS3的安装

    以最常用的Windows XP系统平台下安装GNS3为例,简单介绍GNS3的安装过程:双击下载的GNS3安装程序开始安装,点击“next”按钮并同意安装协议进入下一步;选择安装所包含的所有组件Winpcap、Dynamips、Qemu、GNS3等选择安装路径进入下一步;单击“finish”按钮完成安装。

    2.2 GNS3中配置IOS

    IOS是Cisco为其网络设备开发的操作系统,使用GNS3模拟网络设备时,我们必须准备与该网络设备相关的IOS映像文件并对其进行相应配置才能进行正确的模拟,映像文件用户可从Cisco公司或网络渠道获得。我们以配置Cisco 2610路由器为例,我们先找到其对应的IOS映像文件如“c2600-io3-mz.122-3.bin”,根据向导提示进入配置页面,点击”image file”右边的选择按钮,选中准备好的“c2600-io3-mz.122-3.bin”文件,平台选择2600,型号选择2610,点击保存按钮即配置完成(如图1所示),此时GNS3便可模拟Cisco 2610路由器的运行。另外需要注意IDLE PC值的设定,一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合适的IDLE PC值会有效的降低模拟器的CPU利用率。

 

                                                                        图1

    2.3 GNS3的应用实例

    GNS3安装并配置IOS完成后就可以模拟相应网络设备的运行,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具体应用实例来验证GNS3的有效性,如在两台模拟路由器R1、R2之间配置简单的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器之间的互通。

    (1)首先在GNS3图形界面中设置添加4个路由器R1、R2、R3、R4,其中R1、R2用作路由器,R3、R4用作主机来验证静态路由联通性。路由器的型号由添加的IOS文件决定。根据需要我们在GNS3中划出其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

 

                                                                  图2

    (2)通过Cisco命令配置相应R1、R2、R3、R4实现如下静态路由设置:R3 ip地址为192.168.1.2,网关为192.168.1.1即路由器R1在端口0/0上的地址;R4 ip地址为 192.168.2.2,网关为192.168.2.1即路由器R2在端口0/0上的地址;路由器R1、R2在端口1/0上的地址分别为192.168.3.1和192.168.3.2,具体命令如下:

R1的相关配置命令

R1>enable

R1#configure terminal

R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xit

R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xit

R1(config)#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3.2

R2的相关配置命令

R2>enable

R2#configure terminal

R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2(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down

R2(config-if)#exit

R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R2(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2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down

R2(config-if)#exit

R2(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3.1

R3和R4的配置命令

R3>enable

R3#configure terminal

R3(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3(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R3(config-if)#exit

R4>enable

R4#configure terminal

R4(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4(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2 255.255.255.0

R4(config-if)#exit

    (3)配置好后我们在R3或R4上通过Ping命令可以很容易验证路由器R1和R2的联通性。

    由以上的分析和实例不难看出,我们可以在GNS3的图形界面平台下模拟各种网络设备和网络的运行,提供了一种相对廉价的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途径,随着我们不断挖掘GNS3平台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GNS3平台一定会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的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洪生.虚拟机和模拟器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4期

[2] 井俊岭.Simulation Toolkit模拟技术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硅谷,2010年13期

李康乐.模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2期

第14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 电子商务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58-0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其商业模式也在不嗟胤⒄垢新,分工也更细更专业化,这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必须跟得上电子商务的发展脚步,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所选的教材、实训软件等都存在滞后性,难以适应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设计中引入最新的电子商务发展动态、电子商务案例、电子商务模式及营销推广方法等,对此,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需要对网络资源加以利用。

一、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源自教材,而教材的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比如网络营销课程,当教材刚刚加入“微博营销”内容时,许多商家已经大张旗鼓地开展“微信营销”了。网店运营课程的教材,编写者刚刚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的提升,淘宝的规则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此时,原有的方法就失去了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学到的东西是与企业的需求相脱节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其学习热情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此外,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内容大而全,缺乏相关的学习重点,需要掌握的技能也缺乏深度,导致学生学了却不会操作。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该培养的是高技能操作型人才,而许多学校的电子商务课程只是把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简单地叠加起来,学的内容非常多,对于具体操作内容却都是比较浅显,没有深入学习。如网络营销实务课程中有专门的论坛营销、博客营销、微信营销等内容,由于受到课时量限制,以及缺乏支撑项目等,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了这些内容,但都没有深入,最后哪一种方法都学得不精,不会实际运用。再如网络运营课程中涉及商品的标题优化、详情处理、推广运营等内容,但是很多学生最后没有哪个技能可以真正掌握,甚至可能连标题都做不好相关的优化工作。

(二)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与企业活动相脱离。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是高职电子商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却存在许多问题,如过多地进行模拟电子商务实验,实践过程中强调操作的流程,而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实验却没有开展,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活动严重脱离。许多学校在建设电子商务实训室时都会购入电子商务模拟系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电子商务活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但这些软件往往都比较简单,与现实电子商务环境相差甚远。此外,这些软件往往注重电子商务流程操作,而忽略商务模式的实验,更缺乏创新性,这就使得学生虽然能在模拟的电子商务环境中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却不能在真实的互联网中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活动。

(三)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电子商务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涵盖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知识,当中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还包含复杂的操作过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学科体系的建设及内容也在快速变化当中,对此,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大量的实践证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类课程的教学,它需要引入多样化、灵活度高的教学手段。

二、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应用网络资源的思路

电子商务类课程可以在网络知识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重复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开放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开展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基于网络课程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基于学习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电子商务专业可以建设网络资源库,教师构建学习情景,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库及在线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及开发学习。教师可在当中发挥学习引导的作用,通过布置任务、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开展学习,可以根据任务大小让学生自主完成或者分组完成,可以采取提问、讨论、小组实验、讨论、项目实训等方式开展,最终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系统,从而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为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那么学习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可以在课外通过网络资源这种特殊的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使学习能力高低不同的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分配学习时间,并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

三、电子商务类课程应用网络资源的教学设计

第15篇

关键词: 网络互动平台 《秘书写作》 教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多媒体网络技术日趋成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成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教学应运而生。网络教学是利用校园网络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巩固与提高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它以计算机为媒介,通过网络辅助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活动。

本研究以高职文秘《秘书写作》课程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调查《秘书写作》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互动情况,了解学生对这种交流方式的看法、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表现与影响因素。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高职《秘书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秘书写作》课程作为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一直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写作能力是文秘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受到各大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教师的重视与关注。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笔者结合切身体会,发现历届学生反映本课程条条框框太多,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上课讲授时发现不了问题,课后练习有疑问无人解答等问题。传统的《秘书写作》课程教学模式偏重于“讲讲练练”,重视写作结构的讲授、学生基础较差导致课堂练习无法完成、教学手段单一等缺陷,致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全面系统地掌握写作技巧,积极探索《秘书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面对网络这个丰富的平台,学生不再是无知者,完全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大量信息,教师不能再凭借渊博的知识从学生那里获得权威地位和话语权,平等对话、多向交流成为网络互动平台中的教学常态。网络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教学。网络是信息社会最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信息能力。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有以下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是由于此模式可利用网络手段,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以《秘书写作》课程为例,由于课上时间要进行写作任务的讲解与分配,真正实施写作任务的时候时间不是很充裕,再加上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计算机的操作不够熟练,打字速度不够快,初次写作某个文种的时候思维不够连贯,等等,往往出现课堂内无法完成、课后完成又无人指点的情况。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教学,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可以上网,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课程相关信息资料,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写作任务,共享优秀习作及写作技巧相关资料,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改,使学生成为写作主体,通过平台展示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写作任务,使学生主动向本班的优秀写作之星学习。教师成为资源的组织者、编制者、分享者,学生成为教学资源的吸收者,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利用网络探求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

(二)有利于师生交流,做到教学相长。

通过网络互动写作平台,教师能够随时相关资料与信息,展示优秀习作,评价每个学生习作的优劣。学生可以在讨论区向教师提交问题,或者互相切磋写作技巧,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教师联系,就像面对面交流一样,拓宽了课堂领域,无形中延伸了课程学习时空,使《秘书写作》课程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多元化。

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与学生实现多种形式的对话,如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采取专门讲解,对自制能力差的学生采取必要的约束,对学习水平高的学生采取扩充学习内容等,这样有利于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互动,采取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分组考试等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启发,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秘书人员应用信息技术是必备技能之一。通过网络互动平台的《秘书写作》课程教学,学生可以逐渐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操作,可以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既能拓宽课程相关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计算机能力及网络使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要求。

(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应用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更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熟练驾驭课堂教学。就《秘书写作》网络平台教学而言,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网络平台的后台操作,能够正确使用平台进行写作任务的,及作业评改、优秀习作展示、回答讨论区学生提出的问题等操作。

总之,应用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从学生探究为主,变单向传授为多向交流;从无个性化的学习行为转变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学习行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

三、影响《秘书写作》课程网络教学互动的因素分析

当然,由于网络互动平台在当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局限,具体表现有:

(一)网络技术局限。

《秘书写作》课程的党政机关公文写作要求必须用Word软件操作,并且规定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由于技术等原因,暂时无法实现在网络互动写作平台中使用Word软件调整格式。有时候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粘贴进去的时候,也会由于网络或计算机原因,格式会发生一些细微变化。这些变化对要求严格的《秘书写作》课程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二)学生主观因素。

网络教学的开展,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网络的能力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的自控能力。以《秘书写作》课程为例,开放网络后,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相关优秀写作案例,也可能利用网络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或者把网络上搜集到的例文复制粘贴就算完成任务。学生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好的自控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模式下的《秘书写作》教学在进入信息时代后迫切面临改革的任务,网络互动平台的兴起和运用,使《秘书写作》课程教学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网络互动平台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掌握最丰富最新鲜的一手教学资源,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写作动态并更新平台信息,对每一个学生的习作精心点评,对优秀习作予以推荐并展示,无形中加大教师的课后工作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罗南.试论高校建立校园网络互动平台的必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

[2]宋俊丽,陈立敏,李军.写作“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新探索――高校“写作指导中心”网络互动平台的构建与管理[J].应用写作,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