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生物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工程学科评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物工程学科评估

第1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生物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200-02

生物工程是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分离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为核心,借助于现代工程技术,以先进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为对象,以产业化为目标,进行科学研究开发为其基本任务的工学学科,是生命科学从实验室研究成果通向工业生产的桥梁生物工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能源、环境、食品等行业,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1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湖南科技学院是位于湖南永州市,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于一体的地方本科院校。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创办于2004年,已培养了学生609人,目前有在校学生253人,2008年生物工程专业批准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第1类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第二批湖南省普通高学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教育部、财政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项目,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生物质能利用生物技术实验室”1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湖南省级精品课程1门。

2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生物工程已成为我校优势发展学科,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长期以来我们照搬重点院校教育模式,制订一系列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基本上采用的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不相协调,未能真正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本专业课程设置偏重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大部分专业课未能突出体现工程系统的背景。(2)以前,我们往往注重学科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甚至沿袭了部分师专的师范化的发展模式,只重视理论知识研究和各门学科的独立性,大都忽视了工程学科之间综合性以及工程实践的作用,导致我们的毕业生的视野长期被局限在科学技术的范围之内,其工科技能未得到提升,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倾向于“工程科学家”而不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师。(3)本专业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工程背景和有效系统的专门训练,大部分教师没有实际的工程学习或者工作经验,教师的教学手段只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作了稍许调整,大多重视理论灌输、轻实践技能的培养,未能及时把工程实例充实到课堂上来,没有真正体现“面向工程”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4)本专业未永州地方相关企业形成互相依存、互利互惠、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加上专业办学经费不足、仪器设备陈旧、专业教师人数奇缺等因素,导致学生的工程训练大多只局限在课堂和实验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对工程背景、真实工程情况的了解,更谈不上得到综合、系统的工程实践技能训练。

3 生物工程专业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面对迅速发展飞速的当今世界,工程不再是狭窄的科学与技术涵义,它不仅仅靠一种知识就能支撑,而是要建立在科学与技术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涵义,工程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就在于高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生在工程观的背景下经过综合知识和系统思维的培养、训练,才能做出对企业发展急需工程项目。针对教育部评估专家提的建议和意见,经过我们系部领导和教研室讨论,借鉴一些示范院校的经验,结合永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拟对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探索,主要设置以生物制药、生物化工、农林种植、农产品加工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体系,用工程观、实践观理念来培养学生,要求专业教师树立工程系统性和整体性观念,凸显本专业“以工为主”的办学思路,强化人才培养的“工程观”教育教学理念,大力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主要做法如下。

3.1 逐步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我们拟逐步在本科生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中在推行导师制,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划分不同专业方向的导师,导师的遴选除了本专业的老师外,还积极遴选一些企业资深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导师对学生从学习、思想、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要求导师在课堂教学内外都与学生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创造性发展,鼓励学生多带着问题学习,多带着探索精神去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结对,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活动,参与专业文献查阅、科研论文写作、科研实验、工程设计、工厂技术疑难攻关等,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3.2 重视实习实训教学

实习是提高工科学生感性认识和工程能力的主要环节,计划安排6周时间(其中1周实习准备、4周集中实习、1周为实结),按20人/组的标准分别配备校内外指导老师各一名,校内外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程指导。以前生物工程专业的实习,实习基地不稳定,专业方向不十分合适,影响实习效果,我们将根据永州地方经济特色,到相关永州相关企业(如农业示范园、啤酒厂医药公司、永州特色经济种植基地、食品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等)走访、沟通,通过签订协议、挂牌等方式,建立起7~10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同时我们将逐步开展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拟建设如生物发酵中试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特色观赏园林示范基地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在专业对口的企业或基地实习,培养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将积极鼓励学生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配备校内外专业指导老师进行跟踪指导。

3.3 突出抓好课程设计

以前,生物工程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毕业环节内容都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为主,他们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缺少工程设计的训练。但绘制工艺流程图、物料、能量衡算、工艺设备选型等工作是工程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为此在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在第4、5学期相关的专业课学完后,我们都设置了对应的课程设计,积极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课程设计来源于永州当地企业(如啤酒厂医药公司、食品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等)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设计问题,使学生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工程设计的训练。

3.4 做实毕业环节

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都是学生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力培养最重要的环节。本专业要求在第六学期导师就必须考虑课题,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让学生先进行文献查阅、外文翻译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在暑假期间就进入课题工作阶段,学生课题必须与解决永州当地企业(如农业示范园、啤酒厂医药公司、永州特色经济种植基地、食品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等)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永州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学生通过大半年毕业环节的锻炼,其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均能大幅度提高。做实了毕业环节,就会使学生通过半年的历练使前三年积累的知识得到升华。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将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听课、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依托生物工程教育部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融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积极倡导专业教师形成特色学科团队,课题攻关。每年将选送部分教师到永州当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学习,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在校的专业教师在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到校内实训基地参与实训指导,鼓励专业教师参与项目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推广和提高学历层次,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企业工程师给学生授课、讲学,进行毕业论文或实习实训指导等。

第2篇

关键词:神经网络;生物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Q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技术应用与生物和医学领域相结合,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由此产生了很多学科,如生物工程、临床工程学、生物医学图像等,对这些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了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进步。本文就生物工程中药物注射系统的控制展开。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心脏就像一个泵,将血液从心脏经直接相连的主动脉泵出,把营养物质、氧等带到全身,再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血液就像在密闭的自来水管子里,周而复始不停地流动。当心脏收缩加强,血管内血流量高,周围血管收缩加强或肾脏有问题时,体内潴钠、潴水增加或其他原因使血容量增加,都会引起血管内压力升高,使血压升高。血压一升高,尤其是忽高忽低,就容易将血管壁磨损。受损的血管壁就会形成血凝块,血凝块内脂质沉淀,最后发生血管硬化甚至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如果堵塞发生在冠状动脉处,就形成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在大脑处就形成中风、脑梗死;发生在肾动脉就形成肾动脉狭窄、肾缩小,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中风,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心脏手术后会出现高血压现象,为了使并发症最小化,必须尽可能地使升高了的血压降下来。通常采用持续地注射血管扩张的药物如硝普钠(SNP),这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压降低。然而,过度使用SNP可能会引起副作用。由于病人对SNP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要谨慎地控制SNP的注射率从而达到满意的血压。

保持满意的血压需要不断地监控动脉血压并且经常性地调节药物注射速度。目前的做法是通过医务人员手动控制来调节药物注射量,但这种方式不仅消耗时间而且有时效果并不好。缺乏经验的医务人员可能对血液循环系统响应的时间滞后问题、病人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别以及病人特征随时间变化等方面考虑不周或没有考虑,因而可能会由于过校正而导致血压振荡性变化。改善对高危病人的护理需要一种自动调节系统来准确、高效地调节动脉血压。在这方面,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从传统的PID控制到模糊神经网络的各种控制策略,下面以运用D- FFN来控制药物注射率为例。

由于生理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对自动注射系统的分析、设计及评估都必须考虑干扰因素。所建立的自动注射系统要能处理这些可能是时滞、非线性、时变、非静态随机行为以及过程中产生的扰动,同时还要满足安全、可靠及易操作等要求。如果建立其核心数学模型即平均动脉血压(MAP)以及动脉血压对SNP的响应,就能使上述控制得以实现,并且利用模型对这种注射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还能对控制器进行初步评估。

已有专家提出了病人的MAP对SNP注射响应的经验动态模型,该模型为:

其中,MAP是指平均动脉血压,PO是初始血压,p是由注射SNP引起的血压变化量,Pd是血压蛋白原酶的反应行为(身体对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反应)引起的血压改变,n是随机噪声。描述血压的变化p和SNP注射率u之间的关系的传递函数为:

其中,p是血压变化量,u是SNP注射率,k表示对SNP的敏感性(对普通病人,k=- 0.72mmHg/ml/h),α是循环系数,Tc是循环延时,Ti是注射位置开始的初始传送延时,τ是由药物吸收、分布及由药物产生生物反应造成的滞后时间常数。药物在血液中传输的时延完全取决于心血管系统,实验表明,时间延迟的参数范围为:Ti=30~60s,Tc=40~75s。病人在SNP影响下,MAP的离散时间模型为:p(k)=α0p(k- 1)+b0p(k- d)+b1p(k- m)+n(k),其中,u(k) 和p(k)分别表示在离散时刻k的SNP注射率及其初始血压引起的MAP变化,参数α0、b0、b1、d、m由给定的连续时间模型参数在指定的采样时间T下通过计算得到。不同的病人,其时滞和参数不同,那么模型中的参数就是变化的,通常以在固定采样时间下的典型值(参数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值)为范围来分析。

由于生物工程控制相较于一般工程控制,更注重控制对象的安全,因此,除了保证控制器的稳定状态以外,控制系统的瞬间性能,如超调量、震荡等方面的因素也必须考虑。为确保病人的安全,应设计带监视器的调节器,这种监视器应有三级联锁,第一级设置药物注射率的限制,第二级检测人体对药物注射率变化的反应,第三级对MAP生理变化潜在的危险,如严重的高血压或低血压,作出适当的反应。对于一位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病人来说,如果对突发状况在30秒之内没有作出紧急处理,那么是很危险的,因此监视器应设计成每2秒启动一次。考虑到上述原因,设计药物注射系统要满足约束:①输入:SNP注射率可接受范围:0~180ml/h;②输出:血压不能低于设定点20mmHg,已知理想血压值为100mmHg,那么可接受的最低血压值为80mmHg;③每间隔15秒,病人MAP变化率最大可容忍范围:

采用最简单的控制方法———直接逆控制方法来进行设计,可以方便检测设计是否逼近动态时变系统。直接逆控制是基于系统的参考模型, 神经网络或模糊神经网络学习或逼近该模型的逆系统模型, 并作为控制器与控制对象简单地串联在一起,使合成的系统在输入x(t)与输出y(t)之间形成一致的映射。如图1所示是D- FNN的直接逆控制原理图,参考模型的作用是用来产生训练样本数据。

当D- FNN在药物注射系统中作为控制器时,我们的目标是控制w(t)得到适当数值,使输出y(t)逼近期望值x(t),这涉及到学习和应用两个阶段,在学习阶段,潜在对象的时变动态逆模型被D- FNN辩识,然后,D- FNN在应用阶段作为控制器产生控制行为,如图2所示即为药物注射系统的控制方案。通过对标准时不变模型(一般情况,离散时间系数标准值模型)、敏感时不变型(过敏性体质,离散时间系数最小值模型)、参数变化模型(离散时间系数时变模型)及参数和结构变化的模型(更为复杂的时变系统,此类研究较少)分别进行了系统仿真研究,从对血压的控制验证了D- FNN的逼近能力及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对于时不变系统(标准和敏感模型),D- FNN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性能,没有出现明显的延时和震荡,这表明D- FNN很好地学习了模型的特性;对于时变系统,D- FNN控制器优于其他的方法,用D- FNN控制的药物注射率与血压的变化很稳定,即使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没有大振荡,将实际的MAP变化的最大误差进行比较,在相同的噪声下,其pmax更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建模误差等因素,D- FNN并不能完全跟踪模型时变特性,对于高度复杂的时变模型,误差会更大。对于该系统,被辩识的逆模型精度是控制成功的关键,必须要依赖以下因素:①适当选取待辩识的逆模型;②适当选择训练数据;③系统本身没有反馈而缺乏鲁棒性,如参数或模型选择不当则会导致更差结果,该方法以逼近动态时变系统为目的,若最求更完善的控制,可改用在线自适应控制得到。

参考文献

[1]韩力群.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罗建平,罗凯,陈晓燕,等.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怀槐悬浮细胞合成异黄酮[J].生物工程学报,2004,20(5):759-763.

[4]高梦祥,夏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侧孢芽孢杆菌培养基的优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1):71-73.

第3篇

区域产业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生产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所有企业的集合,反映的主要是产业空间布局状况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区域间横向经济关系。生物工程相关产业涵盖医药、食品、检验、环保、农业等领域⑤,产业相关集群的形成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1.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批准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作为“人口与健康”重点领域的发展思路之一;将生物制药技术列为重大支持方向之一;将食品安全列为民生科技示范重点,食品安全检测产业将成为新型公益类重点资助领域。

2.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发展现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长春市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性投入,使吉林省生物工程领域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比较优势,已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通化东宝等一批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中小型生物医药研发和制药企业,以及长春迪瑞、长春汇力、长春博德等体外诊断检测试剂和仪器生产企业。2012年,相关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医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15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4.7%⑥。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医药产业方面,将吉林省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生物药基地、中药北药基地;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方面,提升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水平,加快补齐医药产业发展短板,重点发展多功能激光治疗设备、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等医疗检验仪器。到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7%⑦。

3.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目前,吉林省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仿制药比重较大;高端医学仪器设备、中端试剂和仪器一体化被国外垄断。原因之一是企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缺少足够的优秀创新人才,造成核心技术往往依赖引进,受制于人。生物工程产业是高技术产业,通过对相关产业调研发现:(1)生物产业飞速发展导致人才数量缺口加大;(2)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导致高端人才匮乏;(3)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差距导致人才流失严重;(4)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需要生物医学与机电一体化人才;(5)高技术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攀升。因此,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重点培养生物产业高端创新型人才、产业链关键环节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联合建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人才及人才团队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流动的畅通渠道。目前,吉林省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仅3所,即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3所招生单位为吉林省生物工程产业输送了优秀人才,但在生物、医学、光学、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面尚不能满足我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长春理工大学对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

1.多学科交叉融合,凝练专业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春理工大学坚持生物、医学、光学、机电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结合吉林省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检测工程产业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生物医学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生物工程优势学科。涵盖三个稳定的、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1)生物医学检验工程,以国产化及自主创新的生物医学检验试剂与配套光电检验仪器一体化技术为研发目标;(2)医药用生物反应器与监测设备工程,侧重基因重组药物的通用载体生物反应器构建与应用技术,以及细胞工厂配套光电显微光电监控设备的研发;(3)食品安全检测工程,侧重食品中雌激素类、毒素、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快速检测试剂与配套光电检测仪器的研发。为吉林省医药、卫生、食品、商检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探索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与实践优势,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采用分类培养的指导思想,突出知识背景交叉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特色,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18学分)、公选课(10学分)、方向选修课(6学分)三个模块,模块间遵循“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强化应用”的培养规律。教学团队由企业专家、国外学者和校内教师组成,企业专家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国外专家学者主讲学科前沿性讲座,突出实践与前沿的兼顾。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导师组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校内教师,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合作单位专家组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以实际项目为主要载体,融通基础理论教学、前沿技术和实践教学,构建“学研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5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3年。培养方式为校企(行)联合培养,对于全日制学生,1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行(企)业顶岗实践,1年结合岗位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对于非全日制学生,1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企业顶岗实践,1.5年结合岗位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合作单位、生源层次、业界需求的对接,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无缝连接。

3.建立校企联盟,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提升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在于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和行业参与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⑧。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和优势互补,建立工程实践基地,实现研究生联合培养,已成为提升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长春理工大学与相关企业在联合攻关、学术交流、学生就业、本科生实习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校企联盟。目前,与长春生物制品所有限公司、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形成了以吉林省为中心,辐射北京、上海等地的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此外,校内建设的与该学科直接相关的实践教学平台有生命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吉林省生物检测工程实验室和吉林省中药生物工程二级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学校参股的集生物医学光机电一体化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投入建设经费3000余万元。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读期间能参与企业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全面提升了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产学研”联动,以科研合作为纽带,保障学位论文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寻求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现实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解决⑨。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克服高等教育脱离社会实践需要的倾向,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⑩。自2000年以来,我校先后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食品检验检疫研究院、长春生物制品所有限公司、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紫辰光电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完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横向科研项目17项,累积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以科研合作为纽带,将科研项目立项、研发推广过程与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相结合,形成了“产学研”联动模式,增进了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结合专业方向、校企联合攻关项目和企业实际需求,鼓励原始创新或集成创新。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先进的实践技术手段,具备了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保障了学位论文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第4篇

发酵工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工程学思维发酵工程是直接服务于生产实践及生物技术进步的一门工程学科,是社会经济中最活跃的工业体系,发酵工程的迅猛发展,与高素质的发酵人才密切相关,而高素质的发酵人才培养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合理的教学平台,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不适应时展的教学模式,即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更要拓展学生的工程学思维,提高人才的整体质量,为社会输送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

一、发酵工程发展历史和学科特色

人类利用发酵技术生产食品和药物已有几千年历史,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出现,再加上分子生物技术的建立,已能够通过发酵生产胰岛素、细胞因子和疫苗等多种基因工程药物。随着世界进入资源匮乏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涉及到产业化过程。

发酵是系统而非孤立的工程学问题,需要进行生产过程的经济核算和可行性评估。当前发酵工程课程设置,存在实验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于理论教学改革,亦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需要,实验教学设置多为静态和孤立的验证性实验,缺乏锻炼学生工程学思维的内容。发酵工业急需的人才严重匮乏,而高校毕业生又很难在对口企业就业,其根源在于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的脱节。实验教学不仅为了巩固课程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工程学思维能力,满足行业进步的要求。

二、传统实验教学特点与不足

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验证性实验比重过大,工程设计和创新性实验比重太小。实验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彼此孤立。新技术难以在教学中体现,如对基因工程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几乎没有,已不能满足发酵工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2)教学方式单一,绝大部分高校实验准备几乎全部由教师完成,学生按实验指导操作,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基本操作完成后甚至不清楚基本原理,学生工程学思维模式得不到有效锻炼;(3)缺乏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传统的实验考核一般以老师为中心,大多根据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给出实验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工程学思维模式的建立。(4)实操性实验课时数偏少,由于受专业培养计划学时数压缩的影响,发酵工程教学的学时数偏少,课内一般只能完成某些特定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探索性、研究性及设计性的实验教学根本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三、基于工程学范式的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学科范式(Paradigm)决定着学科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具体内涵,关系到本学科的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创新方向、学科新的生长点和交叉扩张模式,对学科的学术定位和教学定位具有一定的规范力,影响到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第二课程的配置和其内在联系,同时也会影响教学手段的设计、组织和运用。为了解决发酵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发酵工业对人才需求的不对称性,教学改革有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1.课程体系调整和完善

发酵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接,课程设置要兼顾学科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发酵工程实验设计主要是一些相对独立的验证性实验,彼此缺乏系统联系,需要对实验教学内容做一综合调整,使实验教学形成一个完善体系,并引入工程学设计内容,增加学生整体思维和经济效益的评估以及可行性分析的能力。

2.实验教学模式和手段改革

发酵工程实验教学学生应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应增设一些设计性实验内容,在教师引导下选择一些产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首先提出工程设计方案,并对整个生产过程模拟仿真,并进行经济效益评估,以获得切实可行的完整实施方案。教师负责把关并提出指导性意见,跟踪完成实验过程。通过工程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学思维能力。

3.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推动学生完成实验的有效动力。实验课程的评价始终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实验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教学考核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学生能够从实施过程中总结、分析、归纳和提高,而不仅获得实验结果。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估不应机械性地对结果数据进行评判。工程设计实验的评判也应符合工程设计的特质。工程设计性实验最能反应学生学习的总体效果,在增加这类实验的同时,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估体系。

4.开放性工程设计类实验教学

开放性工程设计实验教学要坚持综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的原则,以跨学科思维构建学科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交叉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解决日益宽泛和综合的多学科复杂问题,协调上中下游的工艺技术需求,建立工程学思维模式。工程学是用于企业分析、设计、改进和运作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是将科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实际用途的应用手段。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很难接受和展开相应的训练,发酵工程教学需要延伸到第二课堂,实行开放性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工程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开放性工程设计类实验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运用工程学范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学思维,以更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发酵工程领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我国发酵工业培养卓越的工程技术人员。当然,开放性工程设计教学也带来了诸如教学成本增加和实验室管理困难等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韩立敏.发酵工程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生物学杂志,2010,27(2):105-107.

[2]曹军卫,马辉文,张甲耀.微生物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第5篇

高等农业教育的现状与其使命的完成之间相距甚远,其发展形势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目标滞后于社会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教育。创业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拓型个性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1]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改革传统教育观,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素质教育,使他们在农业领域创造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就业机会,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样不仅可以为毕业生就业开辟新的、更广阔的渠道,而且还可以使高等农业教育走出困境,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顺应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相比于七八十年代农业院校对技术人才的着重培养,现今的农业高等学府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要知道,一味追求学生的就业择业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问题。农业院校只有不断地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才能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蓝图上添上精彩的一笔。

其次,进行创业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2]在21世纪的今天,农业高等学府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技能与品德修养。客观地讲,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国内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及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今天已变得更为重要。培养创业型人才,不仅能使毕业生具有就业能力,具有创业才能,还能为祖国输送大批全方位的人才。

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能扩大就业途径,增强高等院校的竞争力。加强创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创能动性不仅能够让学生自我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而且也能在经济市场中开拓出另一番新领域,为更多毕业生创造新的就业环境。[3]此外,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在顺利输送大批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也可增强农业学府在各大高校间的竞争力,赢取大批生源,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创业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条件之一。对于大批的90后学生而言,父辈们创业的艰辛他们难以领会。生活磨砺及社会生产实践的缺乏,让他们在毕业前夕倍感迷茫。通过课外科技实践和生产实习的创业素质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弥补这点,而且能够激发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潜能。在这一实践和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得以培养,而且其创业经营的本领也得以掌握。这一培养方式在大大减轻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社会中不稳定的因素。此外,在对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繁荣民营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等方面,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4]

二、生物技术教学中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实践途径

传授技能与科学知识的专业学科教学在农业院校的教育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将创业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学科教育中去是决定创业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创业素质教育,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要且最直接的途径。生物工程教学作为创业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为主体创设具有一定创造氛围的环境,从教学的知识、目标、方法、评估这四个体系全面思考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方法,使生物工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载体。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环境

开放教学自由是自主创业的前提,院校的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需要来组织实施。院校的教学不能把学生当作现成结论的容器,而要把学生作为结论与决策的修正者和创造者。[5]生物工程作为一门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应该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素质为目标,把课堂搬入实验基地,通过与学生互动合作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大胆设想,通过研究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生物工程教学可通过这些方法来树立学生的学习理念,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其独特的个人价值。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

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将其融入学生实验操作与生产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以此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及训练学生的创业意志。在生物工程教学中,应正确地把握生物工程教学与创业素质教育的关系,合理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随着生物工程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优化教学内容,补充本学科中新的研究成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来影响教育学生,对课堂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进行创业素质教育的保证。[6]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生物工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生物技术实验是生物工程教学中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最好容器。通过在实验室展开各种实验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观察、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有些实验操作还需要大家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因此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一)观察能力

生物学科领域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观察有机生命体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在进行生物工程教学实践时,教师可借助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例如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来激发学生对生命体或样本的观察兴趣,在传授观察方法及技能的同时循循诱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主动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优良的观察品质。

(二)实验能力

生物工程学实验能力是集灵活性、熟练性及技巧性为一体的众多能力的综合。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还能加大学生对 实验器材的了解及熟练使用程度,培养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善于应变和创新,做到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每个结果的分析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自己实践过程的认知及实验兴趣的培养。

(三)思维能力

在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独立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对生动的客观材料进行分析或者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生物工程实验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进行,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通过将课本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联想、变通,寻求各种可行的方法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这便是生物工程实验中实践与思维的完美结合。

(四)品格培养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作为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科研是这样,创业更应如此。生物工程学科应着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的严谨态度,不论实验结果如何,首先应科学地掌握理论知识,做到踏踏实实地进行每一步骤,严格规范实验操作,防止实验危险,拒绝一蹴而就或半途而废的懈怠思想。应严格科学的对待实验结果,杜绝一切弄虚作假及伪科学,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和工作作风。另外,应不断鼓励教导学生从失败中去分析实验和积累实验经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科研本来就是一种集专注、兴趣、严谨为一身的实践工作。生物工程实验因其实验对象的微观性,本身就带给学生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神秘性,这能激发出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此外,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试验样品的观察、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此领域的兴趣。无论试验成功与否,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自身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激发。

四、大力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利用高等学府与企业或科研单位的合作与联盟关系,院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与这些单位联系,成立课外兴趣科技小组,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科技咨询活动、送科技下乡等。这样学生不仅能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还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最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懂得创业的艰辛,培养劳动观念,摒弃好逸恶劳的思想,为日后踏足社会和准备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培养创业素质

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式上岗就业前的“实战演习”,更是创业教育深化的重要阶段。[8]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依托实习基地可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这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包括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然后参照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发展前景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根据技术的不断调整和改进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事实证明,当学生融入生产实践时,他们便能逐渐认识现代化大生产进程和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最终学生对市场经济的意识和其创业能力的锻炼也被潜移默化。

六、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培养创业型人才是一个长期、重要和艰巨的任务。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大胆探索和不断创新,也需要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全力支持。作为高等农业院校来说,创业素质教育是输送农业科学领域创业人才的重要一步,也是院校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 注 释 ]

[1] 刘智元,赛兴东.为农村培养创业人才是高等农业学校的重要责任[J].高等农业教育,2003(7).

[2] 范贤超.教育创新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194-197.

[3] 李越,孙枕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7).

[4] 樊东,王晓云,赵奎军.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

[5] 李静,张茹.跨世纪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6] 李国杰.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5(7).

第6篇

关键词: 民办大学 研讨式教学 基因工程

一、研讨式教学的重要性

研讨式教学也称研究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更注重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巧妙地设置论题,引导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使单一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和研究、教育与培养的有机结合。研讨式教学并不是近代才提出的时髦概念,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毕生兴私学,倡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教学实践的切身体会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通过师生研讨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是“助产婆”,所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为研讨式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面对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而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师的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研讨式教学可以重新唤起学生深埋的个性,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民办大学对研讨式教学的传承

我国民办教育一向有进行研讨式教学的优良传统,如春秋时期孔子、孟子及其弟子所兴办的私学,唐末五代出现的以私人创办为主、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书院等,这些书院多聘名儒为师,大多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时而采用聚众讲论和集会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类似现代学术性专题讲座或答辩,与研讨式教学极为相近。

当代,我国民办教育从1978年开始起步,但真正发展是从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通过之后,由于办学历史短,因此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落后于公办教育,生源素质较低。为了在众多高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民办大学往往更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彰显特色,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以提高学校声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我国第一所生物工程类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自创办至今一直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亲切关怀,钱老曾先后亲笔致信学校负责人,关心学校发展,鼓励学校为我国“第六次产业革命”――生物工程产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学校始终以钱老的科学思想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此背景下进行研讨式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先进的教学理念

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学理念,虽然生源质量较低,但是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尤其注意“善待差异,尊重差异”,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发现挖掘学生的各方面潜力并进行引导,形成师生平等、亦师亦友的良好教风。

2.强大的师资队伍

与一般民办大学或独立学院不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不但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外聘教师一直控制在10%以下,而且2008年启动了“百名博士”引进计划:欲在3年内引进200名博士,至2010年初已有博士教师40余人,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研讨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博士教师科研基础强、知识面广的优势,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坚持小班上课,每个班最多不超过30人,每个班的学生除了由辅导员负责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外,还以每3―6人为一组指定了学业指导老师,定期了解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此情况下,教师对班里的学生比较了解,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研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4.活跃的学生群体

民办大学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如考入公办大学的学生优秀,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偏才”和“怪才”较多,如果能够提供一定的平台进行挖掘,就可以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

5.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发展迅速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以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为特色的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满足生物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生物学科的发展来看,现代生物学都在向分子领域深入发展,而基因工程几乎已经成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实验技能,虽然民办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但对学生的教育应是一种终身教育,本科院校有责任向层次更高的研究型大学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从社会需求来看,我国在2007年制定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随后各省都制定了相应的生物产业发展纲要,无论是生物制药、生物农业还是生物能源等国家重点发展的几个生物产业,无一不涉及基因工程的应用,可以预料,不出几年,在生物产业基地陆续建成之后,社会对具备基因工程教育背景的大学生的需求量会急剧增加,培养同时具备基因工程前沿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学生已经是刻不容缓。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讲述和灌输法,进行研讨式教学。

三、基因工程研讨式教学实施方法及效果

1.课程模式和体系改革

课题组确定了“精讲先行,研讨为主;精选论题,注重效果”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改变教师占据课堂的格局,逐步加大论题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学生从知识积累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的迁移,形成基本理论知识与前沿知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等有机统一的立体化研讨式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合理处理基础性与综合性、系统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建立基因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科技前沿知识一体化,精讲和研讨合理配比的理论教学新体系,将课堂体系分为精讲理论知识,结合实验进行研讨,结合前沿知识进行研讨,结合社会需求进行研讨的授课模式,以达到既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2.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配合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近两年基因工程领域已引进20名左右的博士,加上原来的师资力量,课题组现在已有2名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博士,均承担有国家、湖北省的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达50余万,科研工作为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由教授领衔、博士主讲的高水平基因工程教学队伍。充分发挥博士教师的科研优势,并转化为教学质量,深化教学体系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使教学研究蔚然成风。

3.编写校本教材

研讨式课堂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失败的研讨式教学往往开始于沉默的课堂,若避免学生的沉默,则必须给予学生一个知识对接口,从他们的知识起点出发,逐步拓展知识深度。为此课题组自主编写了适合三本院校的教材《基因工程》,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安排一章内容回顾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然后以基因工程的基本流程“切、接、转、增、检”为主线编写上篇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作为课堂精讲内容;下篇是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工程药物等基因工程应用部分,作为研讨论题的来源。

4.提高精讲效果

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讲解,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精选教学内容,生动讲解。淡化学生能读懂的教材上的内容,将这些内容精简,选择出有迁移性和发展性的教学内容,并且将更多时间集中于能够启发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内容上,注重引入最新的科技前沿知识,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观念,全面理解科学的本质,并学会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在知识准备和思想观念上为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建立课程网站

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并积极加以引导,建立了《基因工程》精品课程网站(jpkc-jygc.省略),将全部课件上网,建立完善的学生自测系统,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及时在网上研讨论题,提供相关参考资料的网络链接,注重强调问题解决方法的不确定性,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学会通过广泛查阅资料而凝练主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6.精选研讨论题

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都不相同,研讨论题的选择是影响研讨式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课题组采取部分与整体、专题与科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论题。部分学生参加的论题适合专题研讨,如针对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从基因工程领域的某个前沿进展中确定论题,而对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确定的论题可以是“目前生物公司所应用的基因工程技术”,采取部分讨论、专题演讲、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研讨。全体学生都参加的研讨则适宜选取类似“转基因产品的优缺点”等科普性质的论题,通过采取全体讨论、辩论赛、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论题还可以从实验教学或科研训练中找到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点进行提炼,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研讨完后,及时针对主题内容、汇报形式等进行点评和评估,并计入平时成绩,点评时注意方法,在表扬和鼓励中提出不足,促使学生自信愉悦地不断进步。

7.强化实验教学

基因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利于理论课堂的教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引进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如结合新发展起来的克隆技术,开设分子克隆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材料和内容均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教师也应鼓励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在研究课题的选择、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方案的拟定、研究思路的形成和论文的写作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8.改革考核方式

建立和实施以考核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并重的全程考核体系。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启发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应选择相宜、多样的评价手段,应着眼于学习个体的动态发展的全程,针对处在学习群落中的不同个体而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考核成绩一般由理论知识测验、实验技能考核、平时成绩这三部分组成,考核方式采用口试、笔试、实验技能展示、科研结果汇报等多种方式。避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差异而用量化的统一标准去衡量其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而将考核作为激发学生建立在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9.教学成果显著

通过基因工程研讨式教学的实践,教师教研成果显著,近三年来申请到2项湖北省教改项目,多项校级教研课题,校级精品课程《基因工程》正在申报湖北省精品课程,主编出版教材2部,实验教材1部,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本科生考上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达120余人,协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4项,公开发表文章10篇,20人毕业论文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近两年来本科生就业率在96%以上,许多就职于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T菌种公司等基因工程相关公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得到公司的认可。

本课程教学模式也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果,主编教材在兄弟院校得到广泛采用。课题组多次与华中农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并多次邀请其他同行来校交流。

下一步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物化教学成果,并将良好的教学经验辐射到其他学科,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65-67.

[2]张秋红.教育思想的变革应当以史为鉴――《学记》教育思想述评[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4:63-65.

[3]张国英.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要求改革高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1,9:18-19.

[4]田杰棠.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11):90-93.

[5]杜安国.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J].探求,2005,(4):74-77.

[6]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7]潘懋元.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基本情况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民办教育研究,2005,4,(2):1-4.

[8]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转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2):105-117.

第7篇

>> 生命“尺寸”的奥秘 论《生命与健康常识》课程教学 揭开免疫之谜 突破生命奥秘 探索生命的奥秘:试管婴儿 探访“动物世界”求解生命奥秘 探索生命奥秘 追寻科学之美 探求生命的奥秘与意义 论长笛音色的奥秘 论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建设 论高职院校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 论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构成 生命课程 论视觉世界的奥秘 论“无印良品”设计成功的奥秘 以课程建设为路径 做润泽生命的教育 让课程建设诠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论生命 生命视角下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论班风建设的生命化需要 曝光生命奥秘,大学女教师痴拍人体标本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论生命奥秘课程建设 论生命奥秘课程建设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关东明 于彩虹 陈陆霞")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号召,贯彻落实2012年版本科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在2014年继续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工作。本文以我校生命奥秘课程建设为例,讨论了其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以及已经取得的成果,从而为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课程建设 生命奥秘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39-02

一 高校课程建设的现状

高校课程建设对于一个学校的教学建设来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高校专业建设和特色学科建设领域的基础内容和关键环节;同时,只有建立起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从整体上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够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所以,高校的课程建设的好坏对高校的教育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狠抓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的完善,促进教学体系的形成,同时也对高校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2004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年教育部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即“质量工程”。2003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正式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建设,我国高校的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 国内外课程建设的主要差异

科学教育专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与国内的课程建设相比较,国外高校课程建设最主要的特征是比较注重网络时代高速发展下如何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注重课程国际化及如何使之国际化的研究。这两点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我们必须学会运用高速发展的新科技实现资源的共享,将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所以,实现在全球高等教育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任务是不容忽视的。

三 我校开展生命奥秘课程建设的背景

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为了进一步响应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号召,贯彻落实2012年版本科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在2014年继续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工作。我校课程建设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与时俱进、师资队伍的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的完善等等。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是最终目标,提高教学水平是其中的关键,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这将影响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我校课程建设以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政策的指导精神,以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为依托,不断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

生物工程专业是我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精品专业,我院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通过教学组的认真研究,并按照合理规划、强化特色、注重内涵的要求,拟开通生命奥秘类课程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强我院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立项工作,积极响应学校以及教育部的号召。生物奥秘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随着进入生命科学的21世纪,人类对于生命奥秘的探索不断进步,生物奥秘课程也将成为高等学校所有本科学生应选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高校本科生通过该课程可以对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及发展趋势关系形成较完整的概念;同时,通过对生命科学的基本了解和认识,其知识结构得到拓展与完善,进而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边缘学科研究等领域会获得一定的启迪。

四 生命奥秘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1.研究内容

第一,课程内容。要想形成完善的课程建设体系,就必须在课程建设内容上下功夫。当前的教学内容五花八门,相关的教学书目层出不穷,如何合理地选择教学书目,决定教授哪些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不难发现,教学内容的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事物,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推陈出新,在将原有的经典内容保留下来的同时还要学会结合现如今的新兴事物,用新兴资源来补充完善教学内容,并且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内容。只有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的授课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够达到培养优秀的学生的目的。第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选择了正确恰当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结合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事半功倍。对于课程的教授来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成果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都是“满堂灌”,老师孜孜不倦地在上边讲,而学生则在下边干着自己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老师的责任就显得更加重大,他们需要提前去了解和掌握与所要讲述的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丰富整个课堂的精彩程度,注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问答环节,或者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同时生物学是一门以研究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所以不仅要利用课堂来教授知识,还要通过实验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只有让学生充分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愿意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知识面,这样的课堂才算是成功的。

2.目标

本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立足于国内外本课程建设的前沿观点,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在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跨越性的创新与改革,使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特色课程。

3.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针对我们已有的教学经验,该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要选择适合本科生教学的教材,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以及适用性。(2)要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建立健全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共享网络资源。(4)建立健全课程评估体系,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

4.主要特色

其主要特色包括:(1)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精选经典的教学内容,摒弃过时陈旧的内容,跟随时代的脚步,适应当代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2)注重实验教学,师生充分互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互动型课堂,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充分运用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注重资源共享,实时把握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5.已取得的教学成果

第8篇

以燕山大学为例,电子文献资源的语种包括中文和外文两种;所属学科包含经济/管理、法律/政治、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体育、光学/仪器、化学/化工、环境科学、交通运输、电气/控制/自动化、艺术/传媒、语言/文学、哲学/宗教、数学/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电子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动力/能源/矿业、图书馆/情报/档案,共19个学科;应用学院包括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共16个学院;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学位论文、报纸、视频、年鉴、参考工具、电子图书、工具书、专利、会议论文、标准、音频、案例、科技成果、法律法规、事实型数据,共16种;揭示深度包括全文、文摘、题录、目录、事实5种;文献来源分为购买数据库、免费数据库、NSTL提供、国家图书馆提供、自建数据库、试用数据库6类。另一方面,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方式和采购年限也并不统一。中文电子文献资源多采用自主谈判的方式进行,外文电子资源分为DRAA组团和自主谈判两种采购方式。采购年份根据学校经费情况以及DRAA联盟采购方案要求分为1年合同、2年合同以及多年合同。电子文献资源类型的多样化、采购方式及采购年限的差异化加大了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工作的难度,对电子文献资源采购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一套基于网络化应用的、可内部共享的、便于使用与维护的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系统,以实现对电子文献资源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高效管理。

2电子文献资源采购流程的设计

电子文献资源在图书馆的生命周期包括选择评估、提供试用、试用情况评估、沟通谈判、组织购买、使用评估几个阶段。其中,对于参加DRAA联盟组团的外文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可以省去沟通谈判环节。在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工作中,资源评估是前提工作,谈判购买是核心工作。高校图书馆要对每一个新增电子文献资源进行试用前评估,分析新增资源是否与已有资源重复、是否能对教学科研起到辅助作用以决定是否提供试用;要对每一个试用电子文献资源在试用期内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组织购买;要对每一个购买数据库在合同期内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续订。对通过评估的电子文献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参加DRAA联盟组团和自行谈判两种方式开展采购工作。

3系统功能实现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系统读入图书馆采购电子文献资源的基本信息、年度采购信息、联系人信息以及集团采购方案信息,可按照年度查询本年度电子文献资源采购完成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任务,可按照指定数据库查询该数据库历年采购情况,以明确数据库价格涨幅情况,并对数据库的采购价格进行预测。该系统还具有电子文献资源合同信息扫描件上传的功能,实现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信息的数据化。另外,系统后台数据储存时指定文件上传的物理路径并对上传电子文献资源信息的命名格式化。该系统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功能齐全,实现电子文献资源购买和相关服务的流程化、规范化、平台化管理,提高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信息维护、服务、保存等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3.1系统安全登录

系统严格审核执行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任务的工作人员的角色和权限,根据工作人员角色、权限的可定制功能实现用户分级管理,超级管理员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读写操作,一般采购人员只可实现读操作,不可进行写操作。由于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系统中涉及电子文献资源合同期限以及价格等敏感信息,为了保证系统内容的隐私性,系统对管理员的活跃时间进行限制。如果管理员超过15min未对系统进行任何操作,系统默认管理员已经离开,再次操作时会出现超时提示。

3.2按年度查询采购情况

系统可提供指定年度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统计信息,包括采购电子文献资源总数、续订电子文献资源总数和新增电子文献资源总数,方便管理人员明确采购的方向。同时在电子文献资源列表中将电子文献资源采购重点信息展示,方便资源查看和对比。系统采用JS控制实现将新增电子文献资源高亮显示,方便管理员查看。

3.3按资源查询采购情况

系统可以实现按照电子文献资源名称查询特定电子文献资源的历年采购情况。在电子文献资源详情页面可显示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的年度信息、基本信息、联系人信息,并提供电子文献资源的扫描文献下载专区和集团采购方案下载专区。其中,年度信息提供电子文献资源历年合同起止时间、合同价格信息、数据库商以及付款商合同签署时间、发票时间以及冲账时间;基本信息提供电子文献资源的内容、类型、回溯年限、涉及科目、网址等基本信息;联系人信息提供电子文献资源采购联系人的基本信息以及联系方式;扫描文件下载专区提供历年采购合同、回执、发票等纸质文件扫描版下载;集团采购方案下载专区提供历年采购方案扫描版的下载。

超级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可实现对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信息的上传提交,分为基本信息提交、年度信息提交、联系方式提交、扫描文件上传、采购方案上传5个子模块。其中,基本信息提交、年度信息提交、联系方式提交是电子文献资源基本信息,对年度采购信息以及联系人信息进行人工录入系统。扫描文件上传、采购方案上传是将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纸质文件以及采购方案电子化并上传到指定的物理路径。

3.5后台数据存储

系统通过扫描文件上传页面以及采购方案上传页面上传的电子化文件,按照程序指定的物理路径进行存储。同时,系统的一大特色是对上传电子文献资源信息的格式化命名功能,上传的电子文件在上传至指定文件夹的同时,会自动将文件命名格式化。例如,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信息在上传后,文件名称自动格式化命名为“年份【数据库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文件类别”。通过指定文件上传的物理路径以及对上传电子文献资源信息的格式化命名,后台数据存储更加规范化,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人员可以清晰地根据文件夹名称以及文件名称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4结语

第9篇

关键词 分子肿瘤学;研究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81-02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癌症患者约1000多万,死亡700多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也逐步提升,如何有效防治恶性肿瘤已成为医学界面临的时代难题[1]。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大力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使肿瘤学研究得到飞速发展。

分子肿瘤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肿瘤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研究中,进而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措施。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为学科发展方向,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原有的一些肿瘤学基础知识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科研的发展需求。为适应生物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有力地推动生物技术向多专业渗透,促进边缘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学院首次为研究生开设分子肿瘤学这门课程,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深入阐述肿瘤学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学院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的要求,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这一举措必将促进学院在生物领域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1 以肿瘤基础研究为背景确立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全球性卫生重点的转移,肿瘤的防治研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是临床肿瘤诊断治疗,都取得长足进步[1]。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探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抗肿瘤药物开发以及基因治疗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与医学肿瘤专业相比,在定位和针对性方面都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学院研究生大多数具有生物学等工科背景,掌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病毒学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但缺少一定的临床肿瘤学知识。因此,分子肿瘤学这门课程的开设不同于医学院传统的临床肿瘤学课程,而是着重以肿瘤基础研究为背景,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层次。授课内容涉及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及其基因治疗、分子药靶、肿瘤表观遗传学等相关领域,以及肿瘤干细胞、miRNA、RNA干扰、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前沿领域,从基因层面探讨肿瘤发生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预测与防治。

2 以研究型教学为主导确立课程教学方法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处于从本科时期的知识学习型阶段向课题研究型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因此,这就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不应仅仅只是本科式的知识传授的延续,而应是知识传授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但当前高校教学中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师生交流与互动少,只适于简单的传授知识,不利于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

2.1 转变观念意识,优化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设分子肿瘤学课程之初就积极转换教学观念,以研究型教学为主导,结合课程的基础性与前沿性,优化课程设置,确立新的教学模式[2]。根据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出一套适应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大纲,既满足研究生的知识需求,又能反应出学科水平和发展趋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学生知识背景及理解能力等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课程设置中,没有采用固定的教材形式,而是根据学生背景知识的差异,结合当前生物前沿技术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趋势,采用启发式、讲座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性地开展授课。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一些肿瘤学相关基本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如细胞结构与功能、分子生物学如肿瘤的分子标志物等基础知识,既照顾了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了复习;

第二部分重点从细胞周期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血管生成、侵袭转移、耐药性等方面阐述肿瘤的癌变机制和肿瘤恶性演进机制;

第三部分介绍肿瘤的分子诊断、预防与治疗等内容与研究进展。

在授课中,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目的出发,鼓励研究生参与课堂讨论,并结合学院一些学术前沿讲座,通过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使学生更广泛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综合科研水平。

2.2 研究型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

研究型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内容、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学科前沿问题为研究内容,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使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碰撞、交流与补充[3]。

分子肿瘤学属于肿瘤学领域的前沿学科,知识更新快,教材不能涵盖最新的研究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以单一的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在教学之前提前做好研究性学习,从同行认可度高的期刊中查阅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文献,不断更新知识,在课堂上根据授课内容适时引入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肿瘤研究的基础,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出现日新月异。如在给学生介绍细胞信号转导这章内容时,课前根据学生研究兴趣与方向设定一些知识点与问题,让学生课后分组查阅相关文献,准备PPT在课堂交流学习。如选择一个信号通路,查阅该通路包括的知识点,如蛋白种类、特点及调控功能,思考该通路在肿瘤生成中发挥怎样的机制?是否有其他小分子如miRNA的参与等?学生课后准备充分,结合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积极探索与发现问题,在课堂交流中活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促进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此外,还注重将本学院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如在介绍病毒与肿瘤这章内容时,为学生介绍学院科研小组对艾滋病、宫颈癌、食管癌等肿瘤病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在讲细胞生物学时,结合本实验室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进展,为学生介绍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IPS细胞的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这样让学生更全面了解本学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今后进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课程质量的重要内容,以多种形式考核指标来完善考核方式。在分子肿瘤学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从课堂出勤、论文撰写、专题讨论三方面加以评估。其中专题讨论和论文撰写分别占总成绩的70%。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文献查阅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在查阅、积累、梳理资料中消化、理解知识,并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撰写某一个感兴趣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统一按照期刊发表的格式来撰写,考评内容包括论文格式的规范性、选题的新颖性、文献的代表性等。

专题讨论部分的考评主要通过学生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包括能否把握文献的核心内容,能否提出自己对文献研究内容的完善建议。同时,学生学术交流水平也纳入成绩考核部分,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术表述的流畅性和学术交流过程的应对能力。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同时可以锻炼撰写论文的能力。

4 结束语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癌基因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芯片、RNA技术、表观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分析方法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一种高效手段,使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掌握癌基因特异性的分布规律,揭示基因信号内在的生物学意义,有力地促进肿瘤学的发展,为肿瘤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门为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开设分子肿瘤学这门课程,旨在为工科院校培养侧重于肿瘤学基础研究的复合专业型人才。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把研究的意识、思维、观点与方法融入教学中,强调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注重学习过程中研究生的实践与体验[4]。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利于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正堂,等.肿瘤学专业现状与发展设想[J].医学杂志,2011,36(4):315-318.

[2]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8-24.

第10篇

关键词: 普通生物学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 课程考核

《普通生物学》是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营养与安全三个本科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现象与本质及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个体生物学、生物的多样性,到生物的遗传、进化及生态、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体系,是生物学的一个缩影和通论[1]。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界的概貌和普遍规律,拓宽知识面,打下扎实的生物学基础,提高整体素质,为今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体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应把握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一、根据不同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结合专业方向及后续的专业课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为今后学生学习打好基础。由于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地讲解,而讲得太多又容易与后续专业课“撞车”,我们根据学科专业的设置和专业后续的课程对重点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如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普通生物学》教学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及生物工程三个专业的学生,三个专业培养方案又各不相同,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又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对内容进行调整。生物工程专业后续还将开设像《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而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营养方式、能量和物质代谢、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内容会陆续在这些课程中做更详细、更系统的讲授。因此,在保证《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合理、科学,教学内容全面、系统、不发生大的跳跃的前提下,内容宜广不宜精,相关内容可由相应学科系统地讲授。而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这两个专业后续课程与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不同,因此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量和物质代谢、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在高中知识基础上还要深入展开讲解。不仅如此,我们还增加了微生物及其代谢部分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酶学》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大学里面普遍实施学分制后,专业基础课的课时相应受到压缩。因此,在课程中对于这些高中已经讲过的基础知识,如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人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人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等方面的内容不再做过多解释,而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以提问和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回顾。在考试题目中也适当加入基础知识点的考点,保证学生能有比较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教学方法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教学的成败[2]。《普通生物学》中的有些概念或理论过于抽象,单凭老师口头讲授难以理解透彻,因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各种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信息自由表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对教学内容做细致、深入、透彻的讲解,以便把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展现给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精作用、血液循环系统、尿的形成过程、条件反射、重组DNA技术等知识时,我们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的画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还节约了教学时间,缓解了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而且有利于教师讲清难点,突出重点,减少笔误和口误。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以上优点,但并非用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师生课堂互动难以把握、信息量大、学生记笔记困难等。现代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实际课程和教学内容,取长补短,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传统板书会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创造及完善实践教学条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做生物学实验是必要的。借助实验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能合理衔接[3]。过去《普通生物学》实验内容基本集中在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如细胞形态的观察、细胞及细胞器大小的测量等。该类实验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水平,建立比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但目前我院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一是资金问题。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就必须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增加实验室面积和实验仪器的台套数。目前学院利用国家与地方高校共建项目资金,补充购买了一批仪器,如PCR仪,酶标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一些电泳、层析设备,现已经陆续到位,为开展综合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奠定了基础。二是《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还需不断完善。作为基础课程的《普通生物学》如何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还需要不断进行探讨,这需要多门课程的共同协调。

在教育实践中,“产学研”合作教育,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及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在就业上更具竞争力[4]。为此,我们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教师指导下申报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或实验基金项目,进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训练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如我们学院建有开放性研究实验室的平台,为学生在课余时间独自设计和进行科学实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我院大学生创业中心的各种创业活动,比如酸奶的制作,各种饮料、果酒等中高档产品的生产,以及参与调研食品厂的工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检验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认识不足、确定能力锻炼方向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教学得失,确定能力培养方向,改进提高的重要途径[5]。然而以往该课程的教学考核基本以“试卷+分数”的方式为主,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一卷定论”评价多,数次考核综合评价少。在成绩评价时,总评成绩完全按照期末考试成绩给出或者仅加入平时考勤作业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没有考虑学生能力发展、个体差异等重要因素,简单武断。这种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考前要求老师划范围,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而老师学生只关注考核结果,忽视考核过程,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鉴于此,教研组决定将成绩考核方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实现考核方式灵活、恰当,考核方法开放、多样,评价模式合理、公正,最大限度发挥考核的反馈与激励导向作用。主要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也就是说,《普通生物学》考试试题由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统一组织出题,而任课老师只是参与一部分,考试时,由教研室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考前强求划定范围的现象发生。第二,加强过程考核,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课程成绩将由平时成绩(含期中考试、课堂讨论、实验成绩、出勤等)和期末考试综合确定,而不再是原来的“一次考试定成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产生。第三,闭卷考试要实行集体流水阅卷,统一标准评分。考核方式的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既掌握基本知识又提高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也可以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切实发挥考核的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调节、引导等作用,达到以考促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普通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改革,目前我们还处于摸索和实践阶段。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普通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教学改革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求新、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维安,韦仕珍.普通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2):52-54.

[2]宋玉芝.浅谈生物学教学方法[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5,27,(1):7-10.

[3]陈传红,周亚平,金卫根.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78-181.

第11篇

生物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需结合教学的专业。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学生只需参考老师所给实验教程,按部就班的来做实验,无需动脑就可以得到结果,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也不会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对实验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减少验证性实验,开设创新性实验。如2014年12级生物工程专业酒精与白酒工艺学课程中,老师将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版块。理论学习方面主要学习酿酒酵母的培养、醪液发酵、微生物控制、发酵时间以及温度的控制,此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但是在实践方面,老师将学生分为12组,每组4~5人,老师拟定几个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如地瓜酒、土豆酒、花椒酒、糯米酒的制作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或题目以外其他新型酒,然后进行自主设计。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来大胆创新自己的酒。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员之间分工明确,查阅相关文献,参考实验教材,设计实验。

二、生产实践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生物工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除基本的实验室操作外,学习生产实践也是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生产实践,才能了解实际的生产情况,在毕业后才能根据实际出发进而制定更为科学的工作计划,来适应社会发展。如2014年9月份,我院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购入500kg葡萄,由12级生物专业学生进行红葡萄酒的酿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将葡萄破碎,然后装入发酵罐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每天2人进行搅拌通气、放气,然后将酒与皮渣分离,将皮渣进行后酵,最后得到清澈的葡萄酒,然后装瓶待出售。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老师也会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的问题,并对最后的生产实习报告作出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习兴趣、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同时,酿出的酒也作为商品酒出售,也进而肯定了学生的价值,增强学生信心。

三、考核方式创新

考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我院对课程科目的考核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验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在实验课中实验操作能力。因此,笔试已经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而所谓的实验考试也只是走过场。在实践实习中,单纯的笔试考试方式对学生的评估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我院采用综合评分的考核方式。如在酒精与白酒工艺学课程中,老师将考核标准公布如下:

(1)平时成绩

(2)设计性实验和实验报告的评价

(3)生产实践过程的考核

(4)课程考察。

四、教改后教学模式的评价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上述教学方式的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专业课程老师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和实验原理的理解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分析、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性等都有一定的提高。丰富的实验课形式和内容、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培养学生严谨团结的科学态度。在教改中也有一些问题需注意:

(1)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角色转换对教改成功与否极为重要。

(2)学生能力参差不齐,设计性实验和生产实践中的创新对于有的同学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能力来进行因材施教。

(3)设计性实验和生产实践给了很多同学自主创新的机会和想法,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第12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制药工程;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58-02

《制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强,需要在学生掌握较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中医药工业发展趋势,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通过分层教学方案实施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能较好地适应专业工作岗位,开展创新研究工作,促进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

一、《制药工程》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相对地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加以有区别的对待,采用恰当的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均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制药工程》是在药学、化学、化学工程学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与药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的内容有制药工程项目设计的所有内容,包括工艺、安全、经济等。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药工程项目的设计程序、方法、各项技术,把握制药工程的前沿,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衔接起来,从工程和经济的角度去考虑技术问题,具有药品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并逐步实现由学生向制药工程师的转变。

大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的,《制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与当前的中医药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需要前期学习药剂学、制药工艺学、工程制图等大量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运用,并且要与制药工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需要学生在前期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上学生的基础、领悟力、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等参差不齐,造成学习制药工程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别,而且受到课时数、实践条件等各方面限制,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制药工程》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制药工程的各项内容、要求等,结合专业目标、方向,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可以使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使每一位学生均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教学对象、分析

本校《制药工程》面向的专业主要是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专业(四年制),均为工科专业,本课程分别安排在第7、6学期。

专业不同,知识结构、培养目标不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已学习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生化工程、化工原理、药剂学、生物工艺学、生化制药学、制药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已学习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工业微生物学、工程制图、电工技术基础、化工原理、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工艺学、生化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培养学生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及中医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同专业班内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个性差异现象明显,学习层次也截然不同。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制药工程》不同的授课专业、班内不同水平、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开展有差别的教学,采用分层教学,倡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如何开展分层教学,主要从调研、分层(分组)、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及结合辅导、网络等多方面开展实施。

1.认真调研分析,实施科学分组。首先分析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基本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需要掌握最基本内容。然后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表、交谈沟通等手段,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基础、能力等,认真分析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成绩、智力情况、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个性特点等因素,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将学生相对地分为ABC三个层次[1]:A组(平时成绩优秀,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综合素质相对较高)、B组(成绩中等,基础和智力一般,有一定的上进心,学习相对比较自觉)、C组(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建立学习小组[2](每个学习小组由4~5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教学过程中并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做调整。

2.落实教学思想,优化分层教学环节。(1)备课分层。备课时根据学生分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多个教学设计环节中,体现共同的目标外,对A、B、C三个层次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如A组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外,重点培养其创新意识;B组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C组要求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工程的理念。(2)授课分层。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实行分层授课。限于大学教学的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授课,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既要有统一要求,又应有区别对待,既有主攻基本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又有分层次目标,兼顾优秀、困难生的环节,主要通过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对A组以鼓励创新为主,给予思路点拨;对B组以激发兴趣为主,开拓思路;对C组以增强信心为主,灌输工程理念。可以在讲授知识时提问B组,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提供思路,开展知识点相关研究;也可采用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作业分层。作业分层应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实际水平,减少差生的作业量,使其在不抄袭的前提下能够回答,逐步培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适当增加优秀学生的作业量,让其有机会体验到挑战成功的愉,循序渐进地训练,使学生不断得到进步,在建立制药工程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知识框架,提高相关解决制药工程设计的相关技术、方法。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根据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设计比较基础的题目,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选做作业根据优等和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要求优等生必做,通过平时成绩的考核加分鼓励中等生都能去做,如一个简单的制药工程设计项目。(4)辅导分层。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同时制药工程课时数有限,作为一门与制药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课程,课外辅导是重要的补充环节。具体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自觉性,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主要通过督促检查制药工程设计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对优生的辅导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通过提供制药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辅导如何将教材的各知识点综合利用、融合,以解决基本的工程设计问题;对困难生,降低问题的切入点,重点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制药工程知识框架的构建和工程理念的树立。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个别辅导外,通过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制药工程设计项目,使学生整体优化。同时积极结合网络技术、方法,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辅导方式,以便获得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5)评价分层。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分层评价,分别采用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最后综合评估。对困难生主要采用赏识评价法,发现其闪光点,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学习中的不足又指明需要努力的方向;对优秀生采用竞争性、严格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提高其创新能力。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通过对《制药工程》开展分层教学以来,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课堂反映良好,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不同层次的提高,困难生在掌握制药工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基本树立了制药工程的工程理念;中等生学会如何综合贯穿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并基本能通过学到的技术、方法完成基本的设计方案;优秀生能密切联系工程实际问题,完成完整的项目设计,并能结合目前的发展趋势思考、突破创新,优化项目设计内容。结合课外辅导、网络交流,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锻炼其团队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与反思

在制药工程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各层次学生反映也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因为辅导不足、参与性不足、自觉性不足等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以后的分层教学实施中仍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及时调整学生层次,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继续完善分层评价方法,如合理设置小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多渠道获得学生反馈,调整方案及调整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19-03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综合采用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为人类健康服务。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医学专业的重要性突显,社会对生物医学专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也迅速升温,该行业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前景一片光明。中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走过了三年多的历史。目前,全国至少有117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中58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92所高校招收本科生[1]。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既要求掌握工程学(包括化学、机械、电子等)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生物医学知识,课程繁多、难度较大。同时这门交叉学科既需掌握理论知识,又需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学风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作者长期担任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班级的班主任,对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班级的学风建设有较深的心得体会。本文根据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的特点,对该专业的学风建设进行探讨,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提出生物医学等交叉类学科专业学生如何进行学风建设的思路。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

同高校其他很多专业一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面临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进取心不强,学习不够努力。主要表现为缺乏严谨的求学态度,学习上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作业抄袭,甚至考试作弊;课堂不认真听课,实验不参与操作;一些学生学习纪律松懈,上课迟到、早退,甚至出现旷课、缺课现象,还有极少数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终日不思学习,致使学业荒废。

与其他专业相比,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显现的最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少学生对该专业仍然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大杂烩的专业,所学课程繁多而没有确定的方向,就业没有明确的目标。另外,对于本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来说,还有部分学生是从别的专业调剂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少数学生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热情不高,甚至产生厌恶感。这样思想认识的存在,使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得过且过。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大学本科学习。

二、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学风建设的尝试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风建设,在与高校几乎所有专业学风建设一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严格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书育人作用等方面进行大量工作外,本专业还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加强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认识,明确专业方向

通过入学专业教育、专业认识实习、学生教师恳谈会、研究生本科生座谈会、已毕业校友返校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专业认识,特别是通过到医院、医疗仪器公司参观、座谈,让学生了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社会上的现状及其就业前景,提高学习热情;其次,我们通过专业方向的细分,将培养方向定位于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仪器,并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活动中根据老师的研究方向进一步进行培养方向的定位,这样就让学生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和就业目标,学习目标也就更加明确。

(二)学生的学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

从新生入学起,本专业就举办学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教师们认真评阅每一个学生所撰写的“学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书”,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学业、职业目标,有针对性的在各方面加以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教师每学期对照学生自己的“学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检查、评估、指导以及修改。

(三)发挥本专业高学历、高素质教师多的优势

教风之于学风具有鲜明的导向性,高素质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本专业教师队伍中,“海归”人才的比例达到58%,博士学历比例达到50%。从2002年起,本校通过重庆市“回归工程”引进了一大批高素质“海归”人才,这批人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他们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在教学、科研和对学生的引导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发挥高素质“海归”人才众多的优势方面,本专业老师每学期都要进行多次各类讲座,内容多种多样,从“欧美文化”到“科研,创造自己的成功”。通过这些讲座,“海归”教授以身说法,将海外高校优良的学风带进了我们的校园,学生也开拓了视野,了解到这些老师的成功是“坚强的意志、勤奋和努力”的结果;我们还开设了多门双语课称,例如“远程医疗”等,采用原版教材,进行原汁原味的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在大二学生中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了大二学生本科生科研导师制,重视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以教风促学风的作用。充分发挥“海归”人才和高学历人才的优势。从大二开始,学生进入老师的实验室,从文献资料的查找、英文文献的阅读与翻译基本训练着手,在教师的实验室中培养了科学研究和动手能力,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参加导师科研活动的学生,无论是在就业还是继续读研究生进行深造这两方面,都较之没参加导师科研活动的学生拥有更大的优势。

(五)鼓励学生考研,促进学风建设

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提倡、鼓励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考研做准备,并在其后的一系列活动,例如研究生本科生座谈会、教师学生恳谈会、考研动员会等活动中不断宣传,影响学生。考研与就业互不矛盾。考研与就业都需要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考研能够提高学生的层次。在社会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通过考研,学生可以考上重点大学乃至名牌大学,这对其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考研能够激发和保持本科学生的学习热情[3],有了考研这一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本科学生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动力,使之能把握学习的最佳时期,够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考研有利于本科学生巩固和掌握扎实的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数学和英语在考研中有极大的权重,因此,要求本科学生要系统学习、牢固掌握、灵活运用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这样才能顺利考上研究生。我校本专业长期的学风建设实践表明,一个有考研目标的本科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保持较强的学习意志、好精神状态,可以从整体上促进其学习。

本专业学生考研率、上线率和研究生录取率连续多年位列学校第一,2011年的数据分别为27.8%、22.2%、19.4%,十余名学生还考上了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三、结束语

近几年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风建设,通过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两者紧密联系,发挥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专业从2006~2011届毕业生中,86.2%的学生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为62.1%、34.5%,在全校处于前列。2006、2008班级被评为全校优秀标兵班级。总之,通过以上措施,本专业的学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和学校升格为大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Xiaohong Weng,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China.Yi Peng,Xiaohong Weng(Eds.):APCMBE 2008,IFMBE Proceedings 19,pp.629-632,2008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8.

[2]王秀华,楚同军,冯小苗.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与认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3]陈富贵,龚文平,刘生国.抓学风建设是促进大学生考研的有效途径[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4(3).

第14篇

廖教授:那时,我知道食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了解到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空间。特别在健康、营养、安全食品的开发方面。将会需求大量的专业人员。而且,即使不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作为一名消费者,具有较专业的食品方面的知识,也会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报考了食品专业。

求学:目前食品这个行业在我们国家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它的现状如何?

廖教授:近十年来,我国的食品工业始终以20%左右的速度在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占比最大的行业之一(10%左右)。目前,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初步完成了数量的扩张,现在正处在全面提升质量的阶段。

求学:能否给食品行业下个定义?并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些食品类的专业呢?

廖教授:食品行业是指以农、牧、水产品为原料,以食品加工产业为中心,包括其相应的综合利用产业。现在与食品行业相关的主要专业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粮油工程专业、乳品工程专业等。

求学:如果现在就立志要学习食品类专业,高中阶段应该侧重发展哪些科目?

廖教授:全面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其中,生物学、化学等科目是食品类专业的基础。

求学:我们知道中国农大的食品类专业比较有名,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农大的食品类优势专业?

廖教授: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中,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食品相关的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农业大学入学分数的最高几个专业。

求学:平时除了上课以外,此类专业平时应该加强哪方面的技能?

廖教授:食品专业非常重视实践能力。我们从入学开始,就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从大学2年级开始就有大量的学生负责和参加各类项目、计划以及设计大赛。

求学:这类专业出国深造的几率大吗?回国后是否更具就业优势?

廖教授:从多年的经验来看,本专业的学生出国深造的比例在不断地提高。因为目前,食品行业的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都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对熟练掌握外语,了解国外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

求学:能否介绍一下食品专业的就业情况。

廖教授:食品学院的就业面也比较宽,可以去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加工研究所以及一些食品企业做研发工作。也可以选择一些食品或者快销行业的企业做市场销售等相关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与食品行业相关的公务员岗位也在逐年增多。

第15篇

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和社会医学的发展,检验医学也在向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的方向不断发展,并为疾病的预防、保健、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实验检测依据,这就对我们医学检验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提高我们的医学检验素质,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主要谈以下几点体会。

1 扎实地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各门学科的理论知识

这几门科学之间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如生理学就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我们只有掌握了生物的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这些生命基本特征,才能了解我们正常人群的各项生理生化免疫等指标,才能理解和分析病人的各项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再如2O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发展、治疗和控制过程中,正是流行病学、检验医学、临床医学、卫生管理学及社会医学的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才及时地发现和总结了SARS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使SAILS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认真地学习和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其他相关医学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并能与检验医学融会贯通,是提高医学检验素质的首要任务。

2 严格实验操作程序,减少误差

进行每1项实验检测之前首先要真正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程序、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等。虽然任何1项检查都允许有一定的误差,但我们必须努力使实验误差减至最低。一些特殊检测项目的检查要做到及时处理而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如血氨、血凝指标、血糖等的检测。ELA实验、PCR实验则易受时间、温度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经常调试温度、及时消毒并保证实验室的通风,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 仪器设备要进行有效的评估评价,并严把试剂关

随着实验室检测的自动化,试剂的多样化,这需要我们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为临床提供更快也更科学的实验资料。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有良好的评价指标,并定期地维护保养和维修,以减少仪器本身带来的误差。在选用检测试剂之前,首先要对试剂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因为只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和重复性好的试剂才能使实验结果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降至最低,结果最可靠。

4 经常与临床及有关科室沟通

从标本的采集开始就应当与临床及被检测人员取得联系,以保证标本符合实验要求。如血液尿液的细菌培养,要注意无菌操作,血脂检测需要病人近期内注意高脂蛋白的摄入。一些病人由于个体差异、药物的影响或实验方法的不当,检测结果出现了与临床症状不符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地与临床医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以免贻误了病情和影响了诊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