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产业经济统计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产业经济统计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统计方法;经编产业经济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2

近年来,我国经编产业在广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及设备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经编产业呈现出稳步高速成长的势态,不仅经编服装及面料品种更加丰富,而且开发出具有先进水平的经编产品,在复合材料等领域取得明显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经编产业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发展资料比较缺乏、研究方法比较滞后,我国经编产业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管理以及产业决策等方面受到明显制约。因此,必须要从产业统计的角度,把统计方法运用于经编产业经济管理中,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经编产业的基本信息,而且有利于搜集积累国内外经编产业的数据资料,为建立我国的经编产业统计制度及经编产业统计方法,加强我国经编产业的研究、预测以及管理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经编产业统计分析指的是在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经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经编产业的统计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准确掌握经编产业的经济活动特征及运行规律。结合经编产业的经济管理实际,可以运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成本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方法以及综合评定分析方法等。

一、成本分析方法在经编产业中的应用

在统计学中,成本分析指的是利用有关成本资料为依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产品成本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经编产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挖掘我国经编产业的生产潜力,在有效利用资金的基础上,不断降低经编产业的生产成本,努力提高经编产业的经济效益。

(一)经编产业成本分析的内容

经编产业的成本分析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1.深入研究并分析成本计划的执行以及变动情况的主要原因。2.比较不同的经编企业之间的经编产业成本差异,并研究出现这些差异的内在原因。3.研究单位经编产业的成本变动情况、单位生产费用以及单位产品成本等影响产品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4.分析经编产品的成本项目,深入分析构成经编产业产品成本项目的结构及其特征,全面把握经编产业产品的各个成本项目对经编产业成本变动的影响情况及其程度。5.还要对经编产业的盈利情况进行分析,把握经编产品的盈利或者亏损状况以及影响因素。

(二)经编产业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根据经编产业的特点以及成本分析内容的相关要求,经编产业成本分析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保本分析法等进行。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一种相对简便而且应用广泛的经济统计及分析方法。在一般的成本分析活动中,通过对性质相同的指标进行比较,就可以基本分辨出成本水平等情况以及成本管理状况。把比较分析法运用于经编产业中,其主要内容包括:

(1)检查经编产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

在检查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过程中,要把实际成本指标与计划成本指标进行比较,就可以分析出经编产业的成本变动状况及其程度,并且可以采用百分比法等来计算出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2)判断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在生产成本方面的差距

经编产业的企业要了解本企业与其他经编企业之间在生产成本水平上的差距,也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3)了解经编产业的成本变动状况

了解经编生产企业的成本变动情况时,可以将某一个时期的实际成本与历史同期的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2.因素分析法

在进行经编产业的成本分析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到经编产业的成本变动,并且要分析各个因素在成本变动中的作用时,就应当采用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不仅可以分析各种因素在经编产业成本变动中的作用及其影,而且能够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保本分析法

在经编产业的生经营产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变动会对经编产业相关的企业出现亏损等问题。因此,要推动经编产业的发展,使经编企业获取经济效益,防止由于经济形势等的变动而出现亏损等局面,就应当认真做好包括生产成本核算在内的经济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经济分析等工作,以科学的方法指导经编产业的发展。而保本分析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由于我国经编产业基础薄弱,对于成本计算以及分析等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在把成本分析方法应用于经编产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时,应当要做好以下工作:1.提高经编产业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成本分析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意识。2.重视并加强成本核算等基础性工作,根据经编产业的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选择科学的成本计算方法。3.对于成本分析结果以及发现的问题,应当根据不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采取针对性措施妥善解决并进行有效控制。

二、趋势统计方法在经编产业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趋势统计方法指的是在对财务报表中相关指标或者数字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把两期或者多期连续的相同指标、比率等进行定基对比以及环比对比,就可以了解它们的变动情况、变动方向以及变动幅等,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情况等。就经编产业来说,可以采用的趋势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动态分析法以及统计预测法等。

(一)动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指的是分析经编产业的经济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并预测其未来演变规律。动态分析法的研究内容包括:1.借助于相关数据指标等分析经编产业的发展变化特征。例如,使用平均速度以及平均增长量等数据揭示经编产业的发展水平等。2.借助特定的数据模型等描述经编产业的变动规律。3.对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状况进行预测。

(二)统计预测法

根据统计学的基本观点,统计预测法指的是在运用有关统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数据信息等,对经编产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测算或推断。统计预测主要包括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借助于统计预测方法对经编产业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经编产业的服务需求量进行预判,而且可以对经编产业的市场状况进行预测及决策。

三、综合评价分析法在经编产业中的应用

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经编产业的相关企业准确把握经编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在经编产业的经济管理中,单一指标的评价分析总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综合评价分析方法是一种更加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不仅可以避免某些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与片面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而且具有计算方便、实用性强等优势。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以及模糊综合评判等。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就是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把复杂的经编产业现象分解成各种要素,通过分析或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方案。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可以准确把握经编产业的经济状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层次分析法在经济产业管理中的应用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主要有:1.因素的设置非常重要,但是没有统一的法则。2.层次分析法中所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必须合理。3.层次分析法中在进行多层比较时,应当符合一致性指标的要求。4.层次分析法中需要求矩阵的特征值,否则容易出现误差。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统计学中,模糊综合评价法指的是将模糊评判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结合起来,是对多重属性、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这一方法有助于将定性指标数量化及各项指标的无量纲化,从而把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起来,以综合反映经编产业在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各方面的状况。把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于经编产业的经济管理评价中,首先要建立各子系统运行状况的综合结构模型,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起隶属函数以及评判矩阵,最后经过一系列矩阵运算,分析出不同水平年经编产业的运行状况以及得分情况,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评价结果。

四、结语

随着经编产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经编行业的地位显著提升,经编服装以及产品的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经编产业资料缺乏以及经编产业研究方法的滞后,我国经编产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必须要重视统计方法在经编产业中的应用,采用科学的合理的统计方法,对经编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经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推动经编行业快速、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房娜.当前国内外经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纺织导报,2012(8).

[2]陶云彪.基于集群竞争力的海宁经编产业竞争力对策研究[J]. 经济论坛,2011(2).

第2篇

一、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5亿元,可比价增长2.8%,其中农业总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3.6%;林业产值1亿元,同比增长1.3%;牧业产值19.2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49.1亿元,增长1.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亿元,增长43.3%。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7亿元,90不变价增长2.8%。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1.夏粮生产呈“三增”的局面。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为121.19万亩,比去年增加了5.66万亩,增长4.9%;总产量为44.52万吨,比去年增加了2.73万吨,增长6.53%;亩产367.3公斤,比上年增加了5.5公斤,增长1.52%。今年夏粮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去年秋播时动手早、力度大、质量高。去年9、10月份我市雨水充足,土壤墒情好。小麦主播期集中在10月1日—10月10日,全市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集中播种,适期播种小麦面积占90%以上。这是今年小麦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同时小麦价格上涨也对农民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气候条件总体对夏粮生长有利。去年秋播以来,全市气温明显表现为冬前气温略高,春后气温偏低的特征,对小麦的前期生长比较有利。特别今年5月份降水量较大且比较均匀,有利于小麦灌浆,确保了小麦单产和总产的稳定。三是小麦品种布局合理,优质麦成为主栽品种。去年秋播,我市结合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实施,加大了优质高产良种的引进及推广力度,提高了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而且新品种抗病性强,全市没有发现较严重的小麦病虫害。四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上升,田间管理措施较为到位。尤其是针对小麦春后低温冻害、连阴雨湿害等不利天气条件,狠抓了灾后增施拔节孕穗肥及恢复肥、加强清沟理墒等田管措施。

2.畜牧业生产恢复增长。上半年,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良好,受畜禽产品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影响,养殖效益非常可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殖积极性。全市肉类总产量达5.54万吨、奶类总产量11.71万吨、禽蛋总产量5.46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7.2%、6.2%和7.4%。主要畜禽存出栏也都不同程度的恢复增长:6月末,牛存栏8.3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6%。其中奶牛6.2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8.9%;猪存栏62.1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5.7%。其中能繁殖的母猪7.61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9.5%;家禽存栏1176.36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0.3%。1—6月份,出栏肉猪54.91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7.1%;出栏牛1.47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9%;出栏羊7.03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2.8%;出栏家禽827.77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3.5%。

3.渔业生产增势强劲。今年以来,我市渔业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大洋捕捞、名优养殖、精深加工、港口海运全线突破。至6月底,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其中,海洋捕捞72.9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36.6万吨,同比增长3%;全市水产品总产值达到4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可比价)。

(三)农民现金收入和消费支出同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4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4%。增长的原因: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是农民增收的主导因素。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个体私营经济的繁荣,农民从企业得到的劳动报酬继续增加。1-6月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85元,同比增长11.3%,占人均现金收入的48%。其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1217元,同比增长12.3%;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239元,同比增长17%。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平稳增长,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证。随着农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增加。上半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730元,同比增长22.6%。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192元,同比增长20%,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部分。第二产业收入136元,同比增长49.7%;第三产业收入402元,同比增长22.7%。三是财产性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上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87元,同比增长36.4%。四是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241元,同比增长49%。

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促使生活消费支出显著提高。农民生活消费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上半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1950元,同比增长22.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人均571元,同比增长14.1%;衣着消费支出人均237元,同比增长10%;居住消费支出人均343元,同比增长了67.7%;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01元,同比增长21.5%;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211元,同比增长2%;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60元,同比增长55.5%。

(四)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今年,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市委、市政府继续贯彻国家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了支农力度。根据今年国家提高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标准,我市由去年的每亩29.5元提高到每亩49元。加上粮食直补每亩补贴15元,我市小麦平均每亩财政补贴资金达到64元,比上年增长44%,全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共兑付8954.35万元,兑付种植小麦113.06万亩,兑付农户39.56万户,均占全部应兑付任务的100%。种粮农民户均增加收入226元,同比增长89.9%。另外还积极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扶持资金9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筹措200万元,共1100万元对购机农户进行补贴,补贴资金较上年增长59.4%。补贴资金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合并发放,高效运行,保证了资金发放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确保补贴兑付工作顺利实施。

二、存在的几个问题

综观上半年,我市农业生产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年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资价格的高位运行,仍然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尽管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三补一免”等农村政策中得到了明显实惠,但受农资价格和农业生产服务性费用增加的影响,如化肥:碳氨上涨48%,尿素上涨15-18%,复合肥上涨50%;农药:杀虫剂上涨25-43%,杀菌剂上涨35-55%,除草剂上涨30-45%;农地膜上涨25-40%;柴油:自6月20日起,每吨提高1000元,最高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8%。由此导致了机耕、机播、机收等费用的增加,收割一亩小麦由去年的30—40元涨到今年的80—100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第3篇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统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F4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041-02

客观上来讲,经济产业结构是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为了加快县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应当抓住关键性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不能盲目发展第三产业,应当结合县域情况,全面协调三种产业类型的比例,实现经济发展最大化,从根本上提升县域经济水平,造成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金和劳动力都在向着第二或第三产业进行转移,带动了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改变基于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其未来的发展展望,调整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1)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带来了三种类型产业的比例不协调问题。(2)就是在寻求发展是产业升级转型中的问题。通过长期的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处理这两个问题要统筹规划,要协调统一,注意均衡。长期以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为了转变我国“加工产业”的落后局面,想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增加第三产业的市场比重,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发展转变过程中要秉持宁缺毋滥的准则,在重视产业结构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真实层次和水平。根据各县域的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基于高品质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从根本上提升县域经济水平。

二、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工业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撑产业,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更应当重视工业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当今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由于各个县域的经济状况以及工业发展程度都不一致,因此在实际调整的过程中应当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渐升级,向工业化产业转型。对于目前将工业发展当做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方向,我认为主要是有下面几点原因:(1)想要发展第三产业,想要发展服务产业,就离不开工业产业的支撑,同时工业也需要服务业的协助,两者共同促进,拉动社会需求,带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2)县域相对于城市的服务产业需求较小,这就要求在发展服务业的时候重视突出地域特色,有效控制服务产业类型和规模,避免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浪费县域资源,形成不好的市场竞争环境。(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工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在众多产业中名列前茅,在国家税收,就业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发展优势,因此想要为县域经济做好保驾护航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发展工业产业,达到县域经济高水平的硬性标准。

国家在对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将工业作为优先扶持发展的对象,这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经济发展价值,同时还对其他产业有很大的带动效应。一个优质工业产业的形成,能够带动服务业等诸多行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的首选。

三、从关键位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

新形势下,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偶然发生的。想要完成逆转,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一些县域产业为了应付一时的任务,在薄弱的实力下进行发展,没有创新的生产技术,没有独特的核心产品,这给工业产业带来了极大的生存挑战。为此,笔者研究分析得出下面几点,用来作为产业调整的发展意见。

1.从基层抓起,对县域现有企业进行统筹规划,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奉行“重点发展,整体提升,全面协调”的发展原则。进行实际操作之前应当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基于产业结构现状,提出重点发展方向,选择升级转型产业、企业,对它们进行改造和提升。从根本入手,重视技术的创新,设备的更新和产品的改进,摆脱之前的简单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突破的过程中,注重政府的有效干预和配合,做好企业调查,下达最为准确的调整指令,为成功实现突破做好铺垫。

2.重视产业内部的提升和发展。加强对相关企业的关键设备以及核心技术的提升,重视科技攻关和产品创新研究。目前,我国县域产业的高新设备和材料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进口,这不仅会提高产品的造价,同时也会浪费不少的经济资源。因此,应当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组织高科技人才搞技术、搞创新,对关键设备和重点技术进行攻关,尽量减少技术垄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同时,应当突破国外相关企业对其的技术壁垒,为县域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当然,发展就离不开合作,积极进行技术融合等,还应当努力将第一第二产业转型至第三产业,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四、重视市场主体的增长质量

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探索,发现民营经济能够在县域产业构成中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力,能够为整个经济领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当对这些产业重视,用市场来考察最优质的产业构成,积极解决下面几个影响产业质量的问题:一是企业本身缺乏创新,无特色,企业重复性高,应当对其关键性事物进行重点突破,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二是民营经济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有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改造,对其发展规模,以及企业现代化程度进行提升,同时国家放宽政策,给予相应的扶持。三是招商引资向来是县域经济的主要发展路线之一,但是不能空喊口号,应当基于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填充产业空档,加大优惠政策力度,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打下坚实基础。为整个县域经济产业Y构注入了新鲜血液,对于整个经济市场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上三点都是为了提高市场产业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精益求精,做大做强

在进行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县域产业中的特色企业予以保留,在这个追求高品质的时期,应当抓住精品产业,有计划的去做大做强,避免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打个比方说,瑞士手表,其产业规模不大,但是品质优良、有独特的品牌色彩,拥有着很大的发展优势,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和学习,重视精品产业的发展,在保留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实现产业的特色转型,从而推动整个县域经济产业的结构调整。

我国重视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一经济发展进程当中,应当实事求是,留其精华,弃其糟粕,努力发展产业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打破技术壁垒,做好科研攻关。同时,应当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填充空档,寻找特色产业,争取做到精益求精,并将其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参考文献:

[1] 任凤,李豫新.产业结构视角下的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1):21-31.

[2] 欧向军,沈正平.产业结构转换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初探――以江苏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7,(3):31-34.

[3] 宁鑫.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3):5-7.

第4篇

一、金融支持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功能分析

产业转移究其本质是企业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资本要素在运转过程中依赖金融的支持和引导。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产业升级转移离不开金融的服务和配合,其作用过程可简单总结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影响储蓄和投资量,进而对资金的流量结构产生影响,生产要素的分配结构产生变化,影响资金的存量结构,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变化。[1]

(一)产业升级转移需要配套的金融服务

1. 转移企业的承接平台和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金融服务。产业转移是一项大规模的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壮举,能否实现及时有效对接直接影响整个产业升级转移的效率和进度。为更大范围的实现产业转移的影响力、及时实现产业对接,承接地通常选择投资开发用地规模较大的园区来集中承接转移企业,加之与其配套的城市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要求也较高,对资金的需求自然比较庞大。此外,产业转移的过程也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转移后企业的生产成本得到减少,企业往往借机扩大规模、改造生产线、实现技术升级等,必定伴随着大量的固定资产贷款需求。

2. 产业升级转移过程中调节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需要金融服务。[2]金融机构处于社会资金筹集和运作的核心环节,有一定的信息资源优势,能够获得相关的转移企业的相对准确的资金流以及信用情况,因此,可以对转移产业进行正确的评估,确定其对资金的实际需求状况,进而对资金的分配使用进行调整或限制,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3. 产业升级转移背景下区域企业结算需要金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产业转移企业对银行的服务需求已经不仅限于单一的结算和信贷类的传统服务,随着京津冀三地交易的频率和金额日益加大,需要更安全、有效的支付结算方式为之服务。在产业升级转移过程中,涉及到转出地和转入地之间的业务往来,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如在支付结算方面采用信用证、保函、贷款承诺等金融工具与之配合。

(二)产业升级转移依赖适当的金融引导

1. 承接地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有助于引导产业升级转移。产业的升级转移重点是不符合北京核心功能定位的产业向河北、天津疏解,作为承接地尤其是河北的金融政策环境和支持力度对相关企业顺利完成转移至关重要,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优惠政策,如定向服务、贴息、多层次信贷支持等,有助于引导相关企业积极配合产业升级转移。

2. 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可引导资本要素的转移,推动产业升级转移。资本在各要素转移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引导功能,若要实现产业的升级转移,关键是有效完成资本要素的转移,金融机构利用信息优势引导资金流向,促成资本在产业、地区间的转移,由此形成引导、带动效应,加快相关企业的升级转移效率。

(三)产业升级转移过程需要金融创新与之配合

1. 产业升级转移需要创新性金融服务。在对外转移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定位的企业中不乏一些经营时间短、知名度不高、规模较小的企业,这类企业贷款条件难以达到承接地金融机构的要求,同时,转出地与承接地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对津冀两地的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创新性的金融服务来配合,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如以应收账款、专利商标作抵押担保等灵活有效的信贷担保方式。

2. 产业升级转移需要创新性金融产品。产业升级转移中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要求金融机构大胆探索开发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如以企业生命周期为金融产品开发的切入点,将更多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纳入金融服务的范围内,为其打造适合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专利、商标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能力,通过融资租赁、贸易融资、公司债等方式,为更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3. 产业创新需要创新性金融体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中,科技创新作为北京四中心之一,显然已成为产业创新的重头戏。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创新依赖于良好的金融支持。纵观历史,每一次产业革命,尽管都兴起于科技创新,但都是依靠金融创新来促成。金融支持是加快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推进金融体系的创新和探索,有助于实现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持。

二、国内外金融支持产业升级转移的经验分析

(一)国外金融支持产业升级转移的经验分析

国际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二战后颇为频繁,实践表明,很多国家产业的升级转移过程中,金融发挥了灵活且不可或缺的作用。

1. 金融机构支持产业转移发挥重要作用。日本东京大都市圈形成的过程中,日本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在控制信用总量的同时,影响贷款的流向,确保重点支持产业的资金需要;政府主导下施行信贷倾斜政策,给转移企业提供充分的资金供给;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实行利率优惠政策,这些企业可以按最低利率在国家专业银行或金融公司获得贷款。[3]

2. 政府发挥政策协调作用助力产业转移。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政府积极规划和调控,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引导金融机构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对其施行利率优惠政策。[4]

3. 银政积极对接沟通推动产业转移。德国在鲁尔老工业区产业升级调整过程中,政府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大额经济补贴以及兼并、重组方案;政府引导银行业向转移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倾斜,德意志银行通过地方商业银行放款给中小企业,地方商业银行获得低息的再筹款贷款,承担主要的债务拖欠风险。[3]

(二)国内金融支持产业升级转移的历史经验

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等的产业结构升级转移过程中,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积极作为,探索有效的金融方式支持产业升级转移。

1. 政府在金融支持产业转移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政府均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推动金融支持产业升级转移。如中央政府支持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统一的同业拆解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投融资活动;安徽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辖区内产业转移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出台《关于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等,为合肥市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5]

2. 金融监管部门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产业转移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江、浙、沪三地金融监管部门督促金融机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异地贷款、跨区域外汇资金清算等方面积极引导,为转移企业提供便利;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为加大对转移产业的投放力度,制定信贷倾斜政策,如广东省商业银行近年不断调整信贷投向,增加对产业转移企业信贷倾斜力度。[6]

3. 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和业务创新在产业转移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广东省金融机构推出的保单质押贷款、联合发卡等跨行业、交叉性的金融产品,为企业的跨行、跨地区支付结算提供了便利;皖江示范区内各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专业小企业专营机构,以此提高转移企业信贷审批效率。[7]

三、金融支持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瓶颈

(一)三地金融服务水平仍存在差距,津冀地区有待提升

1. 金融服务水平层面,津冀服务水平明显偏低。业内评价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时,通常用金融相关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FIR)作为评价指标。该指标最早由美籍比利时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提出,用以衡量某一地区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以该地区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地区经济活动总量作比,比值越大,代表该地区金融服务水平越高。根据2014年数据测算,北京、天津、河北三地FIR值分别约为7.21、3.05、2.41(2013年分别为6.96、2.87、1.67),全国FIR平均值为3.21(2013年为2.22)。虽然全国及京津冀三地的FIR指标均较上年有所提升,但总体来看,天津、河北的金融服务水平仍远低于北京,尤其是河北,较低的金融服务水平阻碍了北京相关转移产业入驻津冀。

2. 融资成本层面,津冀两地明显高于北京。对比地区之间融资成本的高低可以用利率下浮占比作为指标,该指标是指利率下浮贷款的规模在地区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值,比值越高,代表融资成本越低。根据2013年人民银行数据测算,京津冀三地的利率下浮贷款占比分别为:北京43.13%,天津10.45%,河北5.11%。可见,北京地区的融资成本要远低于津冀两地。此外,从供需角度看,一个地区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融资成本高低的另一指标:比值越高,代表该地区对资金的需求越旺盛,融资成本较高;反之,比值越低,代表该地区资金充裕,融资成本较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数据,2014年末,京津冀三地贷存比分别为:北京53.65%,天津93.55%,河北63.01%。可见,河北、天津资金需求旺盛,而北京金融资源较丰富,即津冀的融资成本要高于北京。以上两个指标均显示津冀两地融资成本要高于北京,承接地金融在支撑产业转移上有所制约,不利于引导北京相关企业向津冀两地转移。

3. 融资模式创新层面,北京新产品应用能力高于河北、天津。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接地的融资模式创新对于承接转移企业、促进其发展来说迫在眉睫。对比地区融资创新能力,可以用信托、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这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融资方式在社会融资规模的占比来表示,比例越高,代表该地区融资创新能力越强。[8]根据2014年中国银行相关数据测算,这三种融资模式占比情况为:北京地区35.46%,天津地区21.29%,河北地区17.66%,全国平均水平20.78%。可见,河北地区融资创新能力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更是远低于北京。融资创新能力偏低,对转移企业在当地拓宽融资渠道产生制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企业由北京向河北转移的积极性。

(二)三地存在信息不对称,金融政策缺乏差异性

1. 异地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转移企业与津冀金融机构合作受限。承接地金融机构缺乏对规模小、处于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同时,这类企业融资条件很难达到承接地金融机构的要求,因此获得资金支持较难,不利于企业融资的连续性;产业转移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转出地金融机构失去客户资源,因而转出地金融机构缺乏支持产业转移的积极性。

2. 三地金融管理部门统筹力度欠缺,支持产业转移的差异性金融政策尚未出台。产业升级转移过程中,津冀作为承接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政策,形成推动产业转移的金融政策梯度对促进加快产业升级转移至关重要。目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地支持产业转移的金融政策较少,缺乏统筹规划,很难自觉统一到支持产业升级转移的国家战略上来,相关产业在转移过程中对承接地产生金融机构新的合作需求,亟需差异化的金融政策配合。

(三)金融创新存在滞后,金融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1. 受异地贷款制度约束,转移企业的贷款偿还以及进一步融资受影响。为避免风险,各地金融机构均限制分支机构开展异地融资,导致产业升级转移过程中企业偿还转出地原合作机构贷款进度和企业转移进度不相匹配。同时,如果对异地融资实施限制,转移企业与承接地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短期合作障碍,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进而影响整个产业升级转移的进程。

2. 授信评级体系灵活性不足,有待进一步调整。产业升级转移过程中涉及到的企业类型较多,给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配套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企业进入承接地的短时间内现金流量、盈利水平、偿债能力等各项重要指标难以达到评级授信要求,在抵押担保方面,转移企业大都入驻园区,园区土地使用权、所有权都属于政府,企业很难用其抵押办理贷款。新环境下,以往的信贷模式、授信评级体系都需要作出调整以配合入驻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

3. 区域一体化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创新能力存在滞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三地发展积极,不少新兴产业林立,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机制在适应新产业的特点上有待完善,同时对科技创新领域中小企业的扶持未充分考虑其成长性和市场潜力。面对新产业、新特点,金融服务存在滞后,需在提供融资的各个环节上加强创新。

四、金融支持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 京津冀三地政府应就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商,结合各地优势出台有利于产业转移升级的规划措施,为金融机构支持产业转移制定配套政策提供依据。津冀地区应加大政策的引导力度,通过贴息等补偿手段加大对转移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9]发挥金融政策在产业升级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在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准入政策等方面,对新兴产业、转移产业的金融支持给予倾斜和鼓励。增强金融政策的透明度,以此来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

2. 产业承接地政府与转出地政府应加强沟通,积极构建合作平台,推动银企对接。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转移企业与各金融机构间的信息枢纽,[10]使承接地金融机构能及时充分获取有效的企业信息,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引导信贷资金的投向。

(二)金融监管部门层面

1. 金融管理部门应对商业银行多方位加强指导。加大跨行合作,对于有大额贷款需求的大型优质转移企业,各家银行可开展银团贷款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异地融资产品创新,对下属经营机构加大异地融资授权力度,保障融资客户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异地银行间的成功交接;[11]对于抵押物不足的企业,采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保、存货、无形资产等作抵押担保的形式发放贷款;对于采用并购方式转移的企业,加大并购贷款等创新产品服务。

2. 金融管理部门应鼓励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的行业信贷政策。根据三地各自经济发展的状况、特点以及地区的战略定位,制定差异信贷政策;为重大产业转移项目的企业提供专门的客户授信、信贷评审机制,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内部分支单位承认转移企业在原属地的资信评级,避免企业重复评级流程,提高企业融资效率。[12]鼓励证券、保险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到支持产业升级转移合作中来,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业务、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多种举措构建并完善三地之间的金融机构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能力。

3. 金融管理部门应完善分类、分地区的融资政策指导方案,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引导。结合转移产业、新兴产业的不同特点,对不同企业在产业链的重要性、所处周期、前景预测和风险预期,制定各项政策措施,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市场风险。

(三)金融机构层面

1. 建立完善、专业、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对于金融支持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至关重要。尤其是加强支付系统管理与建设,提高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资金运作效率,创造便捷的支付通道,京津冀三地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需求,调整市场营销和服务体系,积极拓展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委托理财等中间业务,提高转移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2. 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做出相应划分,加快由单一的贷款支持向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过渡。综合运用贷款、承兑、贴现、信用证、保函、融资租赁等多种信用方式和信用工具,为不同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提供配套的金融产品。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向企业介绍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利用金融市场融资的金融产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门槛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可预期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资金回报等来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更易于为微小企业、新兴行业以及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3. 银行业应加大资源配置支持力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贷规模倾斜力度。建立有效的鼓励约束机制,对产业升级转移涉及的成长性企业、高新科技企业等增加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在为支持产业升级转移配置经济资本时,应全面控制风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合作价值较大的企业的经济资本占用的优惠力度。

第5篇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2001002 

1 引言 

本文通过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以2003年为基期剔除物价指数影响因素之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河北省和北京、天津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差距,从而对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方向和建议。 

2 京、津、冀地区各行业固定投资状况分析 

河北省、北京和天津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如表1所示。 

由表1,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个地区的省固定资产投资额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京津冀三地区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趋势都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三个地区的首位,河北省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天津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09年超过了北京,增长速度较北京强,天津和北京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 

由图1,河北省的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金融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呈现平稳发展趋势。房地产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采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先上升后趋于平稳。河北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各行业占比最高的是制造业,其次是房地产业。 

北京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的比重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由图2,北京的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平稳发展的趋势。金融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农、林、牧、渔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先平稳后上升的趋势。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和教育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住宿和餐饮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房地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北京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的是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比重。 

天津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的比重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根据图3,天津的采矿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教育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平稳发展的趋势。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上升的发展趋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发展趋势。天津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比较大的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比重。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在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大,是一个农业大省,在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低,仍然处于偏基础性的生产阶段。没有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 

3 京、津、冀地区各行业固定投资差异状况分析 

京、津、冀三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各行各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北京和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差值状况如图4所示。 

由图4,河北省的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低于北京的房地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低于北京的相应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河北省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北京相应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河北省的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都高于北京相应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天津和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差值状况如图5所示。 

由图5,河北省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低于天津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采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低于天津市的相应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房地产业也大都低于天津的相应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只是从2009年开始河北省的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才略高于天津的相应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河北省的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天津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农、林、牧、渔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也都比天津的高。 

综合以上分析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处于相对落后的组织状态。固定资产投资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偏大,投资于金融服务、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比值偏小。经济整体缺乏积极的牵引力,仍然处于偏基础性的产业结构生产阶段。 

4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的京、津、冀地区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差异状况,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于提升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对于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适度降低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减轻对第一产业的重视程度,转移其固定资产投资至第三产业的投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安徽经济;就业弹性;回归分析;政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17-02

近年来,随着安徽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增长的质量正稳步提高,但从2010年就业形势来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与此同时,不同产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不同,企业在选择生产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带动就业的效应也不一样,本文对1990-2009年经济增长对三大产业就业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以便更好的促进安徽省三大产业就业与经济的平稳发展,缓减就业压力。

1 数据来源和变量解释

本文分析使用的数据样本取自安徽省1990-2009年总GDP和总就业人数,以及各产业就业人数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本文主要采用了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反映经济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指标,另一个是反映就业情况的就业人数。本文用Y表示总GDP,单位亿元;L表示总就业人数,L1、L2、L3分别表示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2 安徽省经济增长对三大产业就业效应的分析

2.1 各产业就业弹性分析

就业弹性通常被用来考察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互关系,表示各产业就业变化量对GDP变化量的反应程度,用来解释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就业的吸纳程度。就业弹性为正数且越大时,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吸纳程度就越大,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为零时,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没有吸纳能力,经济增长不会对就业有影响;为负数时,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有负面影响,数值绝对值越大,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越大。从下图1990-2009年安徽省GDP及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图变动情况可见,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多,总就业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是从第三产业来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先增后减,从2000年经济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第一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减弱。但是从就业人数占的比重可以看出,安徽省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依然过高,安徽仍是一个农业大省。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但第三产业的上升速度超过第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远远大于第二产业。

2.2 建立回归模型分析

建立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线性回归模型:LnL=α+βLnY。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L表示总就业人数,Li表示第i产业就业人数(i=1,2,3),α为常数系数,β为就业弹性系数。

(1)对GDP和总就业人数做回归分析,结果LnL=6.759699+0.160515LnY(1.1)

T=(102.2397)***(19.36066)***

R2=0.954179 DW=0.948566 F=374.8352

通过(1.1)对回归结果的分析,在1990-2009年期间,就业弹性为0.160515,即GDP每增加1%,总就业人数增加0.160515%。可以看出回归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其中R=0.954179,说明拟合优度比较高,并且由于都通过了检验,说明方程和变量的显著性都较好(注释:、、分别表示参数在10%、5%、1%水平下显著)。

(2)对各产业做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L1=7.715506-0.024268LnY(1.2)

T=(44.20534)***(-1.108793)

R2=0.063934 DW=0.227266 F=1.229421

由式(1.2)显示的经济增长与第一产业就业关系的结果看,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024268,就业弹性为负,说明第一产业农业对就业没有吸纳作用而是产生就业的绝对挤出效应,这也符合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及农村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的采用,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已达到饱和并排挤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其它产业。

LnL2=3.5674180.346706LnY(1.3)

T=(11.67243)***(9.046495)***

R2=0.819710 DW=0.574610 F=81.83907

由式(1.3)显示的经济增长与第二产业就业关系的回归结果看,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346706,表明GDP每增加1%,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相应增加0.346706%,即反映安徽省经济增长带动了第二产业就业的增加。

LnL3=2.2689000.524879LnY(1.4)

T=(7.190468)***(13.26516)***

R2=0.907199 DW=0.788302 F=175.9644

由式(1.4)显示的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就业关系的回归结果看,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为0.524879,表明GDP每增加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相应增加0.524879%,这说明安徽省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就业具有促进作用。

从经济增长与各产业就业关系的回归结果可见,经济增长对产业具有不同的就业效应,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最小且为负的,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正,弹性居中,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最大。各产业的就业弹性表明,我省农业已成为劳动力净流出的行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就业,但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远远高于第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对就业增长的带动力最强,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3 政策建议

3.1 大力发展我省第三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部门劳动力就业比重将不断的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将不断上升。但由于我省第三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既包括低素质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包括容纳高素质人才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某些产业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个人和社会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领域。安徽作为二线城市,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贡献还是明显偏低,金融保险、信息产业、房地产、旅游、教育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很滞后。因此,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应大力发展就业弹性较高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较大的,与经济增长及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贸、教育、卫生医疗、社区服务等密集型行业。并鼓励第三产业市场化,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市场机制促进服务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政府应该对第三产业的很多部门实施放开管理,鼓励民间资本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和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3.2 保证第二产业有效的增长

保证第二产业有效增长是开发第三产业新兴产业行业的关键,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靠第一,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带动。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为了经济能够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只有在工业增长基础上,增加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可以间接地吸纳更多的劳动就业,才能同时为第三产业提供更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1]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梁庆文.我国人口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0,(5).

[3]蒲艳萍.转型期资本投产、产业结构、市场化与中国就业效应[J].当代经济科学,2005,(6):26-32.

第7篇

【关键词】河北;童车产业;集聚效应;竞争力;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0 【文献标识码】A

河北省童车生产基地是中国童车四大产区之一。2012年,年产童车2000万辆以上,占国内市场47%,占国际市场6.15%;童车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25亿元;2000万以上规模童车企业年度销售收入14.1亿元,企业年增加值3.83亿元(数据来源于河北童车协会)。河北省童车产业9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平乡县,少量分布在广宗县、曲周县及邱县的部分乡镇。其中大型整车企业全部集中在平乡县。

2013年7月,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平乡县童车产业园区管委会、河北恒驰车业有限公司、好孩子集团以及3l家散户生产经营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统计年鉴,分析童车产业集聚效应并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平乡县童车产业集聚区的主体形态

童车产业集聚区由核心产业与辅助产业构成。核心产业包括大中型童车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式企业。大中型童车企业具备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但留有浓重家族企业烙印。这些企业通常只做整车组装及核心零部件生产,80%以上产品销往国外,产品主要针对欧美中高端市场。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国外市场萎缩,企业意识到内销重要作用,积极布局国内市场。小作坊式企业作为产业集聚区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是整车企业的配套商,为整车企业提供零部件。由于小作坊式企业几乎不存在管理成本、专业化生产,因此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小作坊式企业处在产业链下游,面对大型整车企业缺乏议价权,欠账现象严重,经营风险较大。辅助产业不直接从事童车生产而为童车产业提供服务的一些产业,如仓储物流、进出口贸易、原材料供应、人力资源服务等。随着童车产业规模扩大,仓储物流、进出口贸易等公司由最初企业职能部门演变成独立公司,促进了专业化分工,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降低管理成本。辅助产业的经营效益直接受到核心产业的效益影响。

二、平乡县童车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马歇尔提出产业效应的外部经济;新产业区理论提出产业集聚的创新性、网络性、嵌入性;新地理经济学提出金钱外部不性及技术外部性;克鲁格曼强调交易费用的降低。本文将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分析童车产业集聚效用。

(一)外部经济效应

外部经济效应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在平乡县产业集聚区内,产业链的分解,使得童车企业可以实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童车企业还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辅助产业提供的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此外,他们之间更容易通过合资、合作建立联盟,统一生产、配送、销售,降低运输费用、库存费用。由于童车产业存在分工,童车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生产销售全部集中在产业集聚区内,这就导致了范围经济。正是由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的存在,使得平乡县童车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存在着成本优势,这也是集聚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网络效应

产业集聚区网络结构是建立在区域内核心产业、辅助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和行政机构间长期合作基础上的稳定关系。产业集聚区网络效应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信息、技术的传播。童车产业集聚区内存在着大量经验、诀窍等未编码知识,这些知识往往在非正式的交往中传播。规模较大的童车企业主要是研发技术,找中小企业代工,在分工协作过程中加速了新技术的推广。二是促进了协作。由于童车产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众多,因而企业间的交易费用较高。企业为了降低交易费用经常展开合作,方式包括转包、建立销售联盟、共同投资研发技术等。

(三)创新效应

产业集聚区的创新较一般的企业密集区更有效率。创新系统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中心、企业家、环境等。技术中心是创新的源泉,恒驰、好孩子等几家较大企业的研发部门是平乡县童车产业集聚区的技术中心。他们承担着突破技术瓶颈、研发新产品的重任。企业家是把创新商品化的运作者,他们是企业的拥有者,掌控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着资本的投资方向,是把实际的创新转化成产品的有力推动者。环境也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平乡县童车产业集聚区内各个行为主体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企业之间人员的流动,业务上的往来,使得集聚区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了许多未编码的知识,这些知识在交汇过程中往往会进发出新的知识。另外,平乡县童车产业集聚区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对创新起着间接作用。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到产业集聚区,壮大产业集聚区;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三、平乡县童车产业集聚区的问题及提升竞争力对策

(一)童车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资金瓶颈问题。根据调研情况,80%以上童车企业反映资金周转困难,30%的童车企业资金周转十分困难。针对平乡县童车企业资金瓶颈问题可从供需两方面来分析。需求方面:在童车产业中,压货款现象普遍,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压到下一批货发货为止,而债权企业在此时间段内接到新的生产订单不可避免产生资金需求。供给方面:平乡县童车企业以家族式居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真实性差,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财务审计报告和良好的持续经营记录,对于风险意识不足,银行通常认为加剧信贷风险,降低了贷款意愿。此外,金融市场不健全,缺乏像河北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如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解决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危机,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提供坚强后盾。发挥政府支持作用,以政府掌握资金为杠杆,通过一定数量的政府资金来吸引金融机构的配套资金,从而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促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

2.产品附加值低。微笑曲线表明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产业链的两端即设计与销售,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童车产业链条包括产品设计、制造、物流到销售等环节。平乡县童车产业集聚区内,像恒驰、强久等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生产能力,但它们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等环节与国内外先进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它们更多的是在为其他先进童车企业做代工,缺乏产品定价权,产品附加值低。一旦遇到市场萎缩、产品销售不在增长,企业马上面临经营困境。

增加产品附加值,转变处于产业链低端状态,必须注重技术创新。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健全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考核的相关办法,对技术中心进行动态管理,使企业不断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与新产品。

3.企业间竞相压价。童车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行业的门槛较低。2000年左右童车产业刚刚起步,利润可观,大量小作坊式生产商进入该行业。这些小作坊只是对来料进行简单加工,并没有加入过多技术成分,导致产品缺乏差异化。另外,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适龄儿童越来越少,导致国内童车需求量大幅减少;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国外童车市场也在萎缩。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行业的整体利润在下降。

产业集聚区不仅仅是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而是企业间有密切联系,这也是产业集聚效应的源泉。通过政府层面,引导童车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促进产业链分工协作。企业还应当依据自身经营状况,进行市场调查分析,进行产品差异化生产。

4.创新能力不足,文化理念落后。目前,全县没有一家专业童车技术研发机构。中小企业技术实力不足,加之在竞争中把投入的重点放在生产能力扩张和市场扩展上,致使产能强大而研发能力不足。特别是与大城市相比,远离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技术力量薄弱,无法形成自主研发能力,造成产品标准和技术含量普遍不高。产品模仿多、创新少,新产品、新工艺少,尤其是在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设计制造上还是空缺。

平乡县童车企业还是家族式的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企业主要靠血缘、姻亲组合到一块的,算不上真正的契约组织。大部分企业没有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即使有,由于很多人存在血缘关系、姻亲关系,执行起来也颇不易。而且,这些企业没有核心价值观,更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意识到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农民企业家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往往缺乏战略眼光,只是一味地图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效益。

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聘请职业经理人,实现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建立自身人才培养机制,如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组织员工间业务交流等。另一方面,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加强配合与联系,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等原则,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走产研学之路。

5.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平乡县童车产业集聚区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大型知名企业数量少。全县各类童车生产企业5000家左右,而真正大规模经营,有一定工艺开发、市场营销能力,具有带动作用的,只有河北恒驰童车集团和河北强久集团两家。二是龙头企业与其他中小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它们之间的业务往来更多是口头上承诺,没有形成固定协作方式;也没有建立相应信息共享平台。三是本地龙头企业与同行业先进企业有较大差距。平乡县童车企业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占有率小,品牌建设落后。这些都使得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

首先,对本地区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已经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加以扶持,在市场融资、技术改造、人才交流、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扶持和一定补助。其次,鼓励通过兼并、控股和联合等方式重组、壮大现有大型企业,培植龙头企业。最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积极吸引国际同行前来投资办厂,特别大力引进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国际大项目,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提升打下基础。

(二)提升集聚区竞争力的对策

1.提高产品质量。童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是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产品质量的把控必须建立在对整个生产流程的严格管理。成立专门质量监控中心负责从原材料购进、车间生产再到产品出厂全过程检测,确保该中心有独立决定权,对不合格原材料不投入生产,对不合格产品不出厂销售。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对消费者反应质量问题及时作出改进,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商品进行完善质量追踪与召回。

第8篇

【关键词】钻石模型;纺织产业;产业竞争力

一、波特的“钻石模型”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结合不同国家竞争优势对其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产业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他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四种基本要素。

1.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要素,如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等;另一类是高等要素,如科研机构、高科技人才、电信通信设施等。

2.需求条件――国内、外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3.相关和支持产业――包括上游供给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包括企业的形成与组织管理方式、竞争激烈程度等。

以上四个因素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构成“钻石模型”的主体框架,四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完整的钻石体系还包括政府和机遇两个因素。

二、南通纺织产业竞争力分析

南通纺织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革命,目前已经形成了由聚酯、化纤、织造、印染、服装行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并围绕该产业链出现了纺机、印染助剂、技术服务、纺织软件等辅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配套协作的产业体系。

1.生产要素

(1)地理位置与基础设施

南通素有“江海明珠、风水宝地”的美称,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和沿江“T”型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是我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江苏省确定的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的“三沿”战略的重点地区,是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工业、贸易与旅游城市。南通水陆空运输网络发达,货物吞吐量大,电力基础设施好,能源供应充足,有强大的淡水资源。毗邻上海,随着南通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及更多层次上接受国际纺织产业的转移。

(2)人力要素

南通纺织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丰富的人力资源。南通的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等院校,其中南通大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等院校都设有纺织、服装及经贸类等相关专业,每年都有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充实到本地及周边地区,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3)资本与技术要素

南通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纺织产业基础,吸引了大批外商,韩、美、日等众多海外跨国公司在南通设立了办事机构并投资建成了生产基地,仅日本,就有一百多家纺织企业落户南通。不过,南通纺织产业的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性比较大,个人资本发展不足,结构有待升级。

近年来,南通市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鼓励科技投入,重点研究开发各种高科技纤维材料、各种新型服装面料等,大力开发高新技术新产品。目前,南通纺织产业已经拥有印染、化纤、经编及产业用纺织品等的先进生产设备。当然,南通纺织产业的科研及技术改造虽然在某些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科技的总体实力不容乐观,产品结构也不是很合理。

2.需求条件

市场需求是产业竞争力的第二个关键要素。南通市场需求条件可以从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两方面来分析:

(1)内部需求

从国内市场来看,南通在江浙一带及在全国纺织业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南通地区特色的产业集聚,也体现在其特有的专业市场集聚。南通各纺织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为南通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部需求,如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从在夹缝中生存的“地摊市场”成为闻名全国的家纺之都。此外,南通周边有很多的服装生产基地,如杭州的女装、宁波的男装、温州的休闲装等,这些生产基地都是南通纺织品面料的巨大市场。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也是南通市纺织产业巨大的潜在市场。然而,由于南通的大部分产品走的是中低档路线,对于市场竞争激烈,以时尚消费为主的上海市场而言,南通的纺织服装产品还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2)外部需求

全球纺织业的变化与发展,国外市场对纺织产品的消费增长,国内消费的新热点,上海作为国际采购中心的地位的确立,南通及其周边地区巨大的市场群体及国外的需求将刺激生产者更多地满足市场需求,将自己纳入国际纺织产业链中,对南通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需求条件。

3.相关和支持产业

纺织产业的块状发展是南通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块状经济区内以分散而均匀的中小企业为主,并存在相当数量的家庭工厂。行业内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是与多变的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这些中小企业机制灵活,专业性较强,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同时企业之间通过各种社会关系紧密联结在一起,企业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分工与协作网络。在横向上以床上用品为主体,化纤、印染、印刷包装多行业紧密结合;在纵向上包括以生产加工为主体,销售、运输、服务等相关环节,分工协作,也能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当然,其他纺织相关与支持行业如咨询业、物流业、包装业及设计、印刷等行业的发展尚待加强。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组织结构往往随着产业和国情的不同而不同。竞争者的形态在企业创新过程和国际竞争优势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1)企业规模与结构

首先,南通大型纺织企业多为一条龙生产,与小企业缺乏合作与沟通,小企业由于资金、设备投入不足,只能进行初级品生产,形成两极分化的企业格局。企业分布上游多、下游少,产业链仍待完善。其次,南通纺织产业中存在着严重同构的现象。南通许多家纺企业,在国内、国际同行业中规模较小,产品几乎都是床上用品,产品品种单一,存在严重的同构现象。产业同构在一定程度利于竞争市场态势的形成。但是,产业结构的趋同所造成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对区域总体产生的负面效应要大于正面影响,尤其对工业初、中期阶段,急需形成专门协作、规模经济的区域更是如此。

(2)竞争者

南通纺织产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既有内外部市场的竞争,又有高档产品对手与中低档对手的竞争。南通虽有一定数量的纺织大企,如东丽、帝人、大生、联发、三友集团等,但是与周边某些城市相比较,南通的纺织企业既不大也不强。无锡有江苏阳光、华西村、凯诺科技等上市公司。常州的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生产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牛仔布上市企业。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生”还没有上市。

5.机遇

机遇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是一个变数。江苏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洋口、吕四深水大港的开发建设,将使南通形成沿江优势进一步放大,沿海优势强劲突破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给南通市政府大力发展纺织业提供了政策、环境和宏观调控的机遇。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沪通铁路及沪崇启、沪崇海等过江大通道的建成,将使南通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能更多地接受上海经济的辐射,包括上海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丰富的专业人才等,为南通纺织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南通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补充和支持。

6.政府

纺织产业作为南通的主导产业之一,关系着南通的经济命脉,南通市各级政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招商引资、建立各专业市场、筹建行业协会、建设产业园区、举办专业展览会以及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方面,为南通纺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南通市各级政府的基层政府组织与当地的纺织企业联系非常紧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了如指掌。可以说,政府在南通纺织产业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这正是波特“钻石模型”中政府变数的作用。

三、结论

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我们既可以看出南通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又可以看出南通纺织产业存在的不足。

1.从要素条件来看,南通纺织产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从产业规模上看,在化纤、面料织造与印染、床罩、枕套、被套、被子、手套等生产能力处于全国领先。从产业装备上看,已经拥有印染、化纤、经编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先进生产设备并且大型企业已经进行改造与更新,掌握发展先机。从产品品种结构上看,基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优势明显,正致力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已经具有比较优势。南通纺织企业应致力于从成本导向型、生产加工型向价值创造型、营销型企业发展。

2.从需求条件及相关与支持行业看,南通纺织产业发展空间很大

国内对中低档纺织品的需求量大,国外包括中东、非洲对中低档纺织品的需求的增长,甚至北美和欧盟对中低档纺织品的需求也不少。南亚诸国的竞争,促使南通地区的专业市场及其相配套的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会展业、咨询业、设计中心等相关与支持行业的启动、与上海的接轨等也正在完善其职能。

3.从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角度看,南通纺织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型的家族企业常常致力于中低档产品的开发,而实力雄厚的中小企业的存在,引发了持续的价格与成本竞争,迫使企业在降低成本上狠下工夫。最重要的是,产品有市场,有大量中小企业持续的投资生产。许多企业斥巨资引进最先进的纺织机械设备,初衷也是提高生产效率,但生产的仍然是中低档产品。这使得南通纺织产业在低端市场,拥有其它地区无与伦比的优势,有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MichaelE.Porter,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第9篇

关键词:统计分析 生产经营 作用 管理

一、企业统计分析的重要性

统计分析指的是一种研究活动,研究方法是统计方法,采用的是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对所要研究对象的实际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他的几个环节分别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同时统计分析在统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已经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重要工作。统计方法的运用,制定出相应的生产统计表,这些生产统计表反应了生产内容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联系起来,从而为整个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在对过去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目前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划。在进行统计分析过程中,也是进行统计监督工作。因此,对企业及时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更快的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正的措施。统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企业要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站稳,就需要全面、真实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以及与本企业相关的行业、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相关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加工成统计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首先,统计分析在生产中的作用。生产统计分析是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之后的主要步骤。在统计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其主要提供的产品是统计工作的半成品,在统计分析过程中,能够为统计工作提供一种最终产品。生产统计分析和统计表之间的作用是相互进行补充,首先,统计表能够反应生产过程中存在量的关系,该过程反应的只是一种独立的量。在统计分析过程中,所反应的也只是量上的独立。在生产统计分析的过程,可以联系生产中的各个过程,通过动态的方式对生产的量以及过程进行总结。

其次,统计分析为经营指引方向。通过这种生产统计分析,决策者需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经营的关键问题进行把握,寻找到经营发展的方向。随后,将该生产统计表中的生产内容量进行对比,生产统计分析可以深入到经营的每个环节,而不像统计指标一样,只是反应特定的对象。

最后,统计分析工作,能够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生产客观规律。统计表在该过程中,可以对生产现象的结果进行反应。根据对现实生活的反应,从而得出生产客观规律的选择,通过一种论证,使得统计数据与文字论证能够实现结合。

三、企业如何在生产经营中做好统计分析

(一)提高统计员的综合素质

统计工作者是从事统计工作的主体,统计员的素质高,其统计分析工作完成的也会比较出色。统计员的素质低,其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也一般。因此,企业要积极对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与提高其工作质量息息相关。要做到这点,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为专业知识方面,积极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不断组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统计人员的理论知识,还能使他们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为要不断加强统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以统计法为准绳,实事求实,以真实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二)企业生产管理的统计分析

企业成本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重点,分析成本水平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先决条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变动的总量、结构、单价进行因素分析,并与目标指标比较,找出差异,评价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措施,进行技改挖掘,促进成本费用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统计分析

企业经营成果的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主要从企业的盈亏分析入手,采用因素分析法通过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因素与目标利润的差异,如通过产品销售收入的单价、产品销售的数量等因素对收入的变动影响。在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同时还要考虑许多指标如利润、产品产值、产品质量、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等,这些变量对企业的表现也是有升有降,无法从单一的统计指标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因此可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用少量的几个综合变量代替原来许多变量,得出一个总的指标,按总指标排序、分类,由此得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通过分析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产成品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四)搜集市场信息,提高信息质量

对统计数据来说,真实性、客观性是其最为基本的要求。要做出较为正确的决策,就需要对市场发展的方向与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在这过程中,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同时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并根据企业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企业能够进行良性发展。

(五)提高统计分析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比如质检工作的配合、产品质量的评估,在二者工作的基础上,为产品质量的改正提供重要参考。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需要不断改良产品质量。要对质量进行改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如全因子试验、部分因子试验以及田口方法等等。随后通过一系列的试验以及统计,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确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加速试验,一是老化分析。

(六)建立统计信息网络,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企业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统计信息网络,使生产、供应、销售、库存、财务信息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利用数据库技术、web技术、java技术、PHP编程技术、数据集成技术以及统计技术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形成生产数据与分析,消耗数据与分析,成本数据与分析、原材料库存与分析、成品库存与分等大模块组成,通过该系统实现生产、消耗、成本、销售数据的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

四、结束语

由上可知,统计分析工作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还能够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提供充分的监督与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统计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不断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收集到更多的统计信息。同时还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能够对现在以为未来的工作都进行指导,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划,同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统计监督工作。所以,企业要进行及时统计,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要不断及时改正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不断提出对策。此外,还应当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对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完善。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企业在统计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历山.第二部分 方针目标管理――煤矿计划.统计工作标准化.现代化管理知识问答[J]. 煤炭经济研究, 2011(04).

[2] 孙梅侠.发挥统计分析职能.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6).

[3] 潘俊霞.“双压”下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对策[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05).

[4] 刘亚平.贯彻济钢发展战略 提升统计服务质量[J]. 山东冶金, 2007(S2).

第10篇

一、主成分分析在万科房地产经济效益中的应用

(一)指标选取

主成分分析是通过一种数学降维的方法,找到几个综合指标变量来代替原来众多的变量,使得综合变量尽可能的包含所有原来变量的信息量,而综合变量间又不相关。在对企业经济效益分析前,首先要确定对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这里主要选取企业财务指标进行评价,财务指标为单指标,该体系应做到不遗漏重要指标, 不附加多余的指标并且指标之间又相互存在区别,财务指标能够掌握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命脉, 并为企业相应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支撑。而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有许多种组合,大多为单项财务指标,这里以财政部1995年颁布的指标作为分析的依据, 具体指标有销售利润率X1、总资产报酬率X2、资产收益率X3、资产保值增值率X4、资产负债率X5、速动比率X6、应收账款周转率X7、存货周转率X8、社会贡献率X9和社会积累率X10。利用以上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二)实证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操作,根据以上指标统计并计算出了万科房地产、绿地集团等全国十四家房地产企业2013年各财务指标数值,为了消除各个财务指标相互间的量纲, 使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对原始数据指标作标准化处理后,由特征值表和累计贡献率,由累积贡献率达到85%为标准,选择了三个主成分Z1、Z2、Z3,并通过特征向量表分别得到各主成分表达式,其中,xj(j=1,2,3,...,10)表示第项指标的得分。

以Z1、Z2、Z3这三个主成分来评价2013年的全国主要房地产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其综合计算公式为:Y=0.7523Z1+0.1457Z2+0.1020Z3,其中,Y表示2013年各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得分。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表2013年全国十四家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排名中可以看出,万科房地产综合排名最高,其得分为2.9589,融创地产和华润置地综合得分最低,分别只有-2.092和-1.9628,从排名中可以看出,虽然万科房地产领跑,但绿地集团、万达集团、保利地产等紧随其后。从累计贡献率情况看各个指标的贡献率,前三个累计贡献率超过85%,则选择三个主成分。

另外通过原始数据的建模和上面各主成分的指标得分,得出Y=0.7523Z1+0.1457Z2+0.1020Z3,其中Y值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由于其相关分析中没有给出所谓主成分,Z1、Z2、Z3所代表的意义, 企业仍不能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企业发展优势, 找到其中发展差距,只能确定经济效益发展由哪些重要因素引起。由于Z1指标的表达式中,指标xj所有的系数的平方和等于1,将指标xj的系数的平方从大到小排列,若前若干个xj的系数的平方和接近 0.5 , 则称这几项指标为主成分Z1的核心指标(这时其余诸个xj系数平方和同时也接近 0.5)。

通过各指标系数平方的计算可以得出,主成分Z1 的表达式中X3、 X2和X10的系数平方最大,它们的平方和等于0.5303, 即说明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社会积累率三项指标为Z1的核心指标。主成分Z2的表达式中属 X1和X8的系数平方最大, 它们的平方和等于0.5614 , 即说明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两项指标为主成分Z2的核心指标。主成分Z3的表达式中X5和X8的系数平方和等于0.5877 , 即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两项指标为主成分 Z3的核心指标。

第11篇

[关键词]供给侧;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投资效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88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经济增长问题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的提出使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亚当・斯密、凯恩斯、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经济增长的问题。国内关于经济增长动力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吕铁和周叔莲(1999)、(2006)、黄志钢和刘霞辉(2014)等;二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问题,如干春晖(2011)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作用;三是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问题,如林毅夫(2000)认为农村改革、非国有部门的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不难发现,资本积累、产业结构、体制改革等因素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河北省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河北省宏观投资效率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供给侧结构性角度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动因,并为河北省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1 河北省宏观投资效率的分析

投资效率,一般是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结果与所投入使用资源之间的对比关系。目前,国际和国内比较常用的度量宏观投资效率的指标是增量资本―产出比(ICOR)。

即,ICOR=ΔK/ΔY=I/ΔY

其中,ΔK为资本存量的增量,每年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为I,ΔY为产出增量,该指标衡量了增加单位产出所需增加的资本投入量。表示,该指标越大,增加单位产出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越大,投资的效率越低;反之,该指标越小,则投资的效率越高。

笔者选取了河北省近20年的数据,主要指标包括: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河北省国民总收入、河北省GDP年增加值。依据以上指标值计算得出ICOR值,见表1。通过对ICOR值趋势分析,可以发现,ICOR几次峰值的出现时间分别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期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期间以及从2012年至今出现的持续上升,且峰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的两次。这一趋势反映了当前河北省近几年的宏观投资效率持续偏低,并且蕴涵一定的金融风险。从ICOR的均值来看,其均值为5.6,表明近20年中河北宏观投资效率总体偏低,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与20世纪90年代的高投资效率相比,相去甚远,与全国宏观投资效率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这显然不利于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究其原因,一方面导致河北省宏观经济整体投资效率较差因素可能主要来自于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较强的交通运输、环境、供水、能源工程等领域,这些公共产品一般是以非价格为特征的,投资不追求跨期最优的结果。另一方面河北省优势产业竞争力不足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经济发展对要素投入已经形成了很强的路径依赖,大量的资本投入引发了资本边际回报水平逐步走低,导致了宏观投资效率的走低。

2 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产业结构高级化由Moore指数表示,该指标以向量空间夹角为运算基础,将产业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组n维向量。把每两个时期之间两组向量的夹角作为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t为t时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度,Wt,i为t时期第i产业所占的比重。

数据选取为河北省2003-2015年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占比。从Moore结构变化值来看,在过去的13年里,河北省产业结构未发生较大变化,仅在2015年发生了较大变化,Moore结构变化值发生了0.1个百分点的变化,是近年来变化最大的一次,可见河北省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有所成效。

同时,以河北省年度GDP值为被解释变量Yt,以Moore结构变化值(Mt),固定资产投资比例(It)及金融发展水平(Ft)为解释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时间序列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其中Mt=Moore结构变化值*100,Ft=(金融机构年末存款量+金融机构年末贷款量)/GDP。

LN(Yt)=α+β1LN(Mt)+β2LN(Ft)+β3LN(It)+εt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LN(Yt)=-8.9228+2.5124LN(Mt)-0.0312LN(Ft)+1.1833LN(It)+εt

其中DW=1.9288 R2=0.8821 F=1049.92 Prob=0.0371。

注:数据来源为wind资讯。

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可以看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Moore结构变化值)对GDP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也就是说Moore结构变化值每变化1%,经济将增长2.5%。依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可以看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增加将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比例(It)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为明显,但从河北省宏观投资效率分析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逐渐减少并难以持续。

3 河北省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协同效用分析

在过去的20年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河北省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各行业投资竞争激烈是造成投资效果下降的重要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说,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长久增长的内在动力,因此,要鼓励各类型的投资主体积极投入新技术的研发,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河北省要实现由要素规模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向改革创新、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要素质量提升的增长方式转型,由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转型,就需要加强对“新技术”和“软实力”的投资,形成以技术引领投资,以技术引领产业的发展趋势。

河北省供给侧产业结构不协调导致产业效率低下,制约着河北省经济增长。因此,未来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培育经济新增长点,重构产业竞争格局,化解产能过剩,提高产业效率。明确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角色和地位,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充分考虑当地实际产业条件和资源,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产业政策,增加供给的有效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吸引投资、以创新建立龙头的新理念,建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创新系统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新旧动力的转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东.我国宏观投资效率及国际比较研究――基于1980-2010年的数据[J].科技广场,2012(2).

[2]张哲谈,张鹏.科研投入、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价格,2015(6).

第12篇

关键词:房地产业 经济合同 涉税问题 纳税筹划 措施

经济合同主要指的是各法人间为了充分体现自身经济目的,划分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制定的一份协议。通常以书面形式为主。其具体条款有以下几种:数量与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的期限、地点以及方式;违约责任;按照相关规定或者结合经济合同的具体性质须有的条款,当事人一方所提出的条款。经济合同的签订属于法律范畴,实际中必须严格坚持合法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协调一致原则以及等价有偿原则,经济合同是根据相关法规而形成的,有着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当事人要切实做好合同中的所有义务,禁止有私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行为。经济合同是税务风险的核心载体,是及时有效避税的最佳途径,应予以一定的重视。

一、房地产企业经济合同涉税风险的防范

(一)规范合同中的发票条款,严防发票风险的发生

首先,确定承包商提供发票的具体时间;实际购买、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会采用各种结算方式进行,企业采购接受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合同签订中强调适合自己的结算方式,并对承包商提供发票的时间加以确立。我国税务总局在颁布实施的《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在对完工的工程进行详细验收后,应按照所签订合同中的约定,适当的扣留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相应的工程款,以将其列为开发项目的质量保证金,土地增值税的计算过程中,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在质量保证金基础上对房地产开发业开具发票的,应实际根据发票所载金额科学合理的进行一番扣除。所以,从房地产业的角度上看,与建筑商合同签订时必须明确强调工程完工结算过程中要开具全额发票。

其次,确立承包商所开发票的类型;每一税种间都有着一定的税率差,而相同类型的税种可能蕴含诸多的税目,这些税目间会存在较大的税率差别。承包商提供发票时,出于对降低自身税负的考虑,往往会提供税率不高的发票,或者所提供的发票与具体业务间背道而驰。在签订交易合同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应清楚的指出发票的开具要求及其类型。比如,关于电梯工程的发包,在建筑合同签订过程中必须涵盖承包商开具电梯货物销售发票和建筑安装工程专业发票的条款,并且,对于建筑安装工程的发票,必须由项目实际场所的税务机关提供。这样所开具的发票才会与当地税务部门的规定相一致。

另外,确立与规定背道而驰的发票而引起的赔偿责任;如果企业采购过程中所得到的发票与规定不相符,比如发票抬头不符合企业名称等,均会对企业造成影响,使其发生一定的损失。为了有效避免因发票问题而造成的损失情况,房地产业签订采购合同时必须详细规定承包商因发票问题应担负起的赔偿责任。比如,可以明确规定如果承包商所开具的发票存在税务问题,必须担负起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明确具体的税务责任,严防财务风险

房地产业应按照各种经营活动的类型,合同签订时明确实际中应承担的税收管理责任,以降低或消除经济纠纷事故。比如,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应强调出租方承担起承租方承租使用房屋的房产税和物业占地土地使用税。倘若出现承租方缴纳前述税款的现象,那么,承租方享有一定的权力在应付出租人的租金中予以适当的扣除,同时,根据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进行资金占用费的加计。签订采购合同过程中应详细指出,购货方没有将全部贷款结清前,供货方享有货物所有权,在对运输费进行计算时,具体内容有:服务运输中所提供的人工费、设备维修费、保险费以及因实际运费收入而应缴纳的各类税金。

(三)严防购销合同涉税风险

首先,产品实际销售时,如果应收贷款一时间难以收回或者有一些难以收回的,应通过赊销或者分期收款结算方式,同时,还要在合同签订时明确贷款的收款期限。其次,若产品销售中的主要对象是商业企业,且存在一定的赊欠期限,那么,销售合同签订过程中应要求通过委托代销结算的方式对销售业务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严格按照实收的贷款开展销售税额的分期计算工作,这样就能够延缓纳税时间。另外,采购方进行采购合同的签订时,应明确指出销售方支付的违约金和商品销售量以及销售额间没有任何的关系,以此节约增值税。

二、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措施

(一)在众多涉税方案中,选择最优纳税方案

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对有着相同经营目的的诸多经营手段与方式做一番纳税评估与测算,明确纳税少、税后可获取较大利润的方案。比如,企业促销方式的不同,就算是其利润数额一致,纳税负担也会存在不同。

(二)通过代建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房地产项目立项时通过代建方式开展税收筹划工作,能够进一步扩大税收筹划空间。代建方式主要指的是房地产企业代表客户实施房地产开发,同时向客户收取代建费用的一种行为方式。从房地产业角度上看,尽管获得了相应的收入,但却未出现房地产权属的转移,其实际收入就是劳务报酬,在营业税的征税范畴中,并非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房地产业采用代建方式虽能降低税负,但必须要在开发初期明确最终用户,签订代建房合同,从而减轻税负。此外,应尽可能的减少代建房地产的劳务费,并把节约下来的税款让利于客户,这样客户不仅积极主动的良好配合,而且对房价的降低也有着相应的作用。

(三)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首先,通过新增扣除项目对土地增值税实施税收筹划;众所周知,土地增值税是房地产开发的核心成本之一,其在构建普通标准房屋增值率低于百分之二十的情况下可免征,企业应新增扣除项目将房地产的实际增值率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此享受免税待遇。其次,对有关借款利息的税收筹划;在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关于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只要是可以根据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和能出具金融机构证明的,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扣除,不过不得高出基于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对于不能根据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者无法出具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应根据自身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具体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10%内)进行相应的计算与扣除。

(四)合同签订中通过明确合理的收入项目来筹划

在房地产企业交易环节中,营业税与土地增值税属于两项重要的税种,交易环节的前奏主要是合同的签订。进行税务筹划时,应在不降低收入的同时通过明确合理的收入项目,减少税率及税基,以实现减轻税负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房地产企业经济合同中税务风险具体涵盖了纳税义务风险、纳税时间风险、税收发票风险、税收成本风险,要想有效防止经济合同中的涉税风险,应该从规范合同中的发票条款,严防发票风险;明确具体的税务责任,严防财务风险;严防购销合同涉税风险这几个方面入手。房地产业实现节税目的方式有很多,但前提是要和国家颁布的税收政策相一致,不得有违规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妍.房地产销售中的纳税筹划刍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8期

[2]屈玉芳.基于税负问题的房地产业改革之我见[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8期

[3]于尧.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方法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6期

[4]李哲.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第13篇

【关键词】统计分析 职能 生产经营管理 信息质量

一、统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所谓统计分析,是指以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统计方法并结合分析对象的实际特征,从定量到定性的结合上对分析对象进行的研究活动,统计分析是在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及统计整理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把统计数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科学的论证,得出企业发展的规律,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企业的运作都是以统计分析报告为基础的。统计分析是企业掌握生产规律的重要依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将各个生产阶段的生产统计表统计出的生产内容量联系起来,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动态的科学分析,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导现阶段工作,并对未来企业发展方向做出计划;统计分析过程同时也是统计监督过程,应准确并及时做出统计分析,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分析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始终,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然而,受到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统计分析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没有正确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统计分析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这种对统计分析不够重视的行为造成企业对其生产规律状况不能准确掌握,常常出现企业亏损现象。

(2)统计工作质量不高。统计分析工作在实施中常有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统计指标不严格、统计记录和台账不完善等问题,造成统计工作虽然实行但质量不高,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未建立在真实市场信息基础上的决策往往造成产品滞销等现象,导致企业亏损。

(3)统计人员素质欠缺。统计人员的素质也是决定统计分析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很多基层单位在专业统计人员的需求上存在很大缺口,非专业的统计人员由于对统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和专业,导致统计分析工作质量降低和统计工作成本增加。另外,统计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其人生观、价值观等主观因素也是决定统计分析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

三、如何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统计分析的职能

(1)企业决策者要加强对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视。企业决策者为企业制定发展决策,是企业运作的掌舵者,因此只有决策者重视统计分析工作,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才能做出适合市场发展的正确决策,引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性发展。决策者加强对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视,一方面,应督促统计部门的统计工作有效开展,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统计数据;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把市场信息和企业实际状况有机结合,切实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

(2)对统计员进行培训,提高统计员素质。统计工作者是统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高低,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多组织他们参加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统计人员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统计人员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统计工作并激发他们对工作的兴趣。

(3)搜集有效市场信息,提高信息质量。真实性是对统计数据的最基本要求。企业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搜集准确、及时的有效市场信息,结合企业运行状况作出统计分析,总结企业运行的经验,找出企业经营不善的症结所在并及时纠正,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4)加强统计分析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为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生产后要利用抽样检验方式进行质检工作,评估产品质量状况,并为以后产品质量的改进提供依据;产品质量改进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改进主要通过全因子试验、部分因子试验、田口方法等方式进行研究;最后应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统计分析,计算确定产品的可靠性,一般通过加速试验和老化分析对产品的可靠性做出判断。

(5)建立统计信息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统计分析工作也进入了一个信息网络的时代。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应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建立一套集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到分析并开发信息于一体的统计信息库,以便系统科学地管理统计数据,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计分析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企业的正常运作给予监督和指导,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应拓展信息来源的渠道,提高信息质量,并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以完善统计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淑珍.浅谈生产统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J].青海统计,2006,(04).

[2]毛立发,孙英杰.统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07,(01).

[3]马晓芸.原始资料及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4]刘泊.浅谈统计分析对企业管理品质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08).

第14篇

关键词:油气田企业 清洁生产 环境政策 博弈分析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油气田企业作为国家的能源生产和消耗大户,广泛的开展清洁生产活动显得尤其必要。清洁生产既是一种工业生产方法又是一种环境管理思路,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的内涵可以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8个字来描述,是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生产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选择原料、工艺路线和设备、废物利用以及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地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的脱节,使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为了更好地控制环境污染,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我国油气田企业自2003年就正式开始推行清洁生产,至今效果一直不理想。而完善有利于调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外部政策激励机制,是促进油气田企业清洁生产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政府使用的环境管理手段主要有两种: “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发达国家在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时以经济激励手段为主,而发展中国家政府目前还是以“命令―控制型”为主,市场化的环境经济手段的使用正处于探索阶段。不管采用的那一种环境管理手段,政府和企业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博弈。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府部门除了追求经济指标之外,还需要考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这两种不同的环境管理政策下,企业和政府在实施清洁生产时的相互关系,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具体决策及其均衡的问题,从而把这种关系理性化、抽象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二、“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下的博弈分析

(一)无政府监管下企业清洁生产的博弈分析“命令―控制型”环境管理政策中,政府通常以强制措施为主,要求企业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否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处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就会增加成本支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作为理性的企业一定会根据收入和支出间的关系来决策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政府和企业在开展清洁生产的博弈中,每个主体都理性地选择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假设在没有政府监督下,企业的决策一定是在没有任何排污约束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进行产品生产,这时政府期望的社会福利可以表示为:M1=T+M0-E。其中:M1为政府期望社会福利;T为财政税收;M0为其他社会福利;E为环境污染损失。企业的期望收益可以表示为:W1=S-T-Cs。其中:W1为企业期望收益;S为企业销售收入;T为企业上缴税额;Cs为企业生产成本。假设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产量为Q,售价为P,企业需要上交三种税金:增值税(税率t1)、所得税(税率t2)和其他相关税款(税率t3)。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表示为:Cs=a+vQ;财政收入等于企业上交的税金:T=QPt1+(QP-QPt1-a-vQ)t2+Qt3;则企业的期望收益为:W1=QP-T-Cs。假设环境污染损失E和企业的产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用?仔表示这一比例。假如不考虑环境自然净化率、污染产出率等其他因素,则环境污染损失E可表示为:E=?仔Q。设其他社会福利与企业规模相关,其相关系数为,则其他社会福利可以表示为:M0=?茁Q。在政府不监督的情况下,期望社会福利(M1)和企业的期望收益(W1)分别表示如下:

可以看出:在不受市场需求限制的情况下,企业将发动自己全部的生产能力来提高产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是不会主动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的这一做法会使社会福利总水平不断下降,直至降为零甚至为负值。此时可以求出社会福利水平为零时的产量QE,称之为“临界产量”:QE=,将临界产量代入E=?仔Q中得:E=。当企业产量为 “临界产量”时,社会福利总水平为零,说明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政府失灵”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介入,通过改变博弈双方的收益、加强监督来促使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三、“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下的博弈分析

(一)对称信息下的博弈分析 “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根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所产生的环境绩效是否可测,可分为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博弈两种情况。油气田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时,与政府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政府作为委托人,企业作为人,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府除了追求经济指标之外,还需要考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假如二者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于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予以补贴,不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予以处罚。政府即便是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但随着补贴金额的不同,企业也会有实施清洁生产和不实施清洁生产两种选择。假如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成本减去政府的补贴仍大于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时政府对其罚款,则企业选择不实施清洁生产;假如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成本减去政府的补贴小于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时政府对其罚款,则企业选择实施清洁生产。因此,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是否选择实施清洁生产,主要看政府给予的补贴金额。由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所产生的环境绩效改善是可测的,那么政府可以根据观测到的环境绩效改善情况给予企业合适的补偿,因此,政府的激励方案可以建立在企业的行动上。针对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其实施清洁生产的成本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此时,政府和企业都是风险规避者,不承担任何风险。

(二)非对称信息下的博弈分析石油企业由于其生产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在实施清洁生产的过程中当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较政府而言,掌握着更多、更准确的关于企业真实的环境绩效、经营状况的信息;政府无法准确地观测到企业改善环境绩效的效率水平。这种情况可以运用非对称信息下的委托理论进行博弈分析。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由于政府作为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人的努力水平,只能观测到一些与之相关的变量,这些变量由人的行动和其他的外生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只能反映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由此可见,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对于任何给定的补偿方案,作为人的企业必须选择能够使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委托人要达到预定的期望值,面临上述两个约束的含义是:作为人的企业从合同中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小于不接受合同时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人选择委托人所期望的行动时得到的期望效用要大于其从选择任意行动中得到的期望效用。只有达到这两个约束条件,人才会选择接受合同,从而使委托人达到预定的期望值。在“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下,假如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信息对称的情况,政府能够完全观察到企业的努力水平,就可以完全根据企业的努力水平予以补偿,对于企业而言,得到的政府补贴也会随着环境绩效的提高而上升,此时的激励政策有效。政府和企业双方都是风险规避者,可以做到完全规避风险。然而现实情况是,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着非对称信息的情况,政府作为委托人无法观测到企业改善环境绩效的努力水平。只能通过观测一些与之相关的变量,来判断企业的努力水平,这些变量只能反映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政府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企业,在满足两个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企业才会选择接受合同,从而选择最有利的行动达到政府预定的期望值。

四、油气田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政策建议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大环境污染处罚力度。博弈分析表明:纳什均衡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成本、企业被处罚金、政府的监督成本和监督效率有关。在同样的条件下。企业被处罚的金额越大,选择不实施清洁生产的概率就越小。当企业不实施清洁生产的罚款额小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净收益时,企业宁愿选择被罚款而不愿实施清洁生产。这种现象在我国以油气田为代表的资源行业普遍存在。因此,在“命令―控制型”环境管理政策下要加大处罚力度。第二,提高监管效率。政府部门必须提高监测技术,降低监督成本,来提高监督效率。同时要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和监督,对没有采取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立;环保部门不能批准环境影响评价不达标的项目;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责令其停产治理,不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进行改造的,不得恢复生产。第三,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油气田企业的净收益。一方面通过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等来降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绿色宣传影响企业的价值观念,给予企业的清洁产品一定的价格补贴,提高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引导消费者环保意识,购买绿色产品,通过扩大产品的销售,提高企业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发展清洁生产的价值预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实施清洁生产。第四,制定合理的经济刺激手段。市场化的环境政策对清洁生产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清洁生产对于油气田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而言,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易于观察,实施激励政策的效果很显著。这种情况下,政府应采用根据企业清洁生产成果确定激励支付的政策措施比较有效。但是对于环境效益来说,由于不确定性程度较高,不易观察,激励效果是不明显的。因此,应采用固定支付合同的方式来奖励企业。比如,政府可以采用固定补贴或税收减免的方式来鼓励企业主动采取措施提高环境效益;建立税收差异或优惠政策,对企业开展利用清洁能源、污染或少污染的清洁工艺、高效设备、清洁产品,政府给予一定期限内的减免税收政策,加大政策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力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本文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油田绿色生态发展过程与调控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R2009HQ0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光军、徐松等:《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政策激励机制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第3期。

[2]舜友、丁祖荣、李娟:《清洁生产中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第1期。

[3]吴伟:《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0期。

第15篇

[摘要]:本文在时尚类杂志整顿的背景中,综合考量目前国内时尚杂志的经营状况,提出时尚类杂志 发展 深受受众、竞争、技术这三个变化因素的影响。从受众角度 总结 了其消费意识和文化意识上的五点特征;从竞争角度,运用原型理论,阐述塑造个性品牌,开辟全新市场的竞争策略;从技术角度,引入了国外的伙伴营销。最后综合提出,摆脱目前经营困局的关键在于恢复和寻求与其目标受众的联系,提供契合目标受众的内容,依据受众需求塑造个性化品牌,在此基础上,利用技术的力量,建立与读者的伙伴关系,深化与其他品牌的同盟关系,扩大市场影响力。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fashion magazine regul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usiness condition of fashion magazine, and propos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ashion magazin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as follows: audience, competition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 of audienc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ing and culture consciousness are pointed out; from the aspect of competition, theories of archetype is used to explain the building of brand with personality and the exploiting of new market; from the aspect of technology, partnership marketing is introduce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e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business of fashion magazine is to communicate with audience, provide content and brand personal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target audience, and deepen the partnership with audience and other brands with the power of technology.

key words: fashion magazin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tereotype

进入21世纪,随着 经济 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进一步成熟,时尚杂志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然而,竞争的加剧却并没有带来全行业的健康发展,与此相反,同质化、恶性竞争、虚报发行量等现象层出不穷,众多时尚类杂志面临广告收入增速放缓、盈利下降的问题。时尚类杂志经营陷入困局。2005年7月及2006年7月,四部委先后通知要求整顿期刊市场,尤其关注了时尚类杂志。政府力量的干涉可以说是对时尚类杂志发展存在困境的一种佐证。纵观 历史 过程及国外现状,本文认为,当前时尚类杂志发展深受受众、竞争、技术这三个变化因素的影响。文章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时尚类杂志生产与经营中的弊病,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 沟通的前提:消费者洞察

作为一种形式精美、内容丰厚、专业性强、发行周期较长等鲜明特征的媒介形态,杂志与其受众之间的关系素来深刻,其中尤以时尚杂志为甚。楼福拜(gustave planbert)曾在《包法利夫人》中叙述女主角爱玛虽然身居偏远的卢昂,但对于流行服饰和名品店的所在地一清二楚,因为她所订阅的《花篮》和《沙龙仙女》杂志上会报道这些消息。不过这些女性杂志隐隐然刺激着她的消费欲望,以致她债台高筑,最后走上绝路。[1] 这恐怕是近代时尚杂志对于消费者吸引力与影响力的较早表述。阅读时尚杂志在如今依然是一种亲密投入的体验和个性化的享受和满足;而时尚杂志则通过契合消费者的信息搜索、视觉享受、社会认知、身份认同等需求而拥有立足市场的基础。然而,目前在我国期刊市场上种种迹象表明,时尚杂志正与其受众渐行渐远,两者之间的沟通是不完全的,这最终导致时尚类杂志在经营上的失败。

国内时尚杂志经营的短期行为中,以随刊附送赠品最为突出。这种短期行为的后果之一就是受众群的短期性。有调查表明,时尚杂志80%的读者买杂志出于被礼品打动。[2] 这意味着时尚杂志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极低,在决定购买行为的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判断的标准是赠品价值的高低和满足程度,而不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之中的杂志本身的品牌特质,受众对时尚杂志本身的依赖感荡然无存。在时尚杂志市场“赠品大战”中,每一个竞争参与者所“收纳”的消费群都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这对时尚杂志的长远发展相当不利。

这种“舍本逐末”的经营行为令杂志丧失了与受众的沟通和情感联系。以著名时尚杂志《elle世界时装之苑》为例,在其2005年实施的几次大的赠品馈赠活动,引起消费者疯狂抢购,不法的终端的售货商乘机哄抬价格或者捆绑出售,而一些拥护elle的消费者或者通过邮订的忠实消费者反而没有买到杂志或是收到赠品。在此例中,赠品策略为杂志赢得了高度流动性的消费群,却挫伤高忠诚度消费者与杂志品牌的联系。然而恰恰是稳定的、高忠诚度的受众群是一份时尚杂志赖以生存的根本。

与大部分媒介产品一样,时尚杂志的利润实现通过二种途径,一部分是将内容售卖给受众,另一部分是将受众售卖给广告商。一般来说,时尚杂志的收入由发行和广告两部分组成。在全球范围内,时尚杂志的收入都主要源自广告。然而中外杂志经营者对待发行的态度却不尽相同。在美国,杂志极其重视订户的开掘和维持,不少杂志为争取订户,给予订户的折扣相当于杂志定价的20%左右。美国杂志将读者名单看做是及其重要的财富,订户的数据是获得广告的最有利凭据,同时还通过出租这部分数据获得收入。在这方面,我国时尚杂志运营还有重大差距,实际上是消费者导向意识淡薄的表现。

与受众的沟通的内容不仅包括在发行上建立长期联系,还体现在对其心理诉求的把握。强调对消费者的不断关注和深入研究是消费行为学的长期主张,但在目前时尚杂志的经营中被广泛忽视。

时尚杂志必须首先了解自身受众的需求,而受众的需求往往又是复杂而深藏不露的受社会、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特定的时期有特定的表现。时尚杂志普遍将目标读者锁定于目前 中国 刚刚崛起的中产阶层,本文通过综合考量,认为这部分受众群在消费意识和文化意识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具体如下:

(一)理性的享受性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由于收入的相对丰厚,衣食无忧后就有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要求,对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的消费状况的调查发现“享受性消费的增加势态”。[3] 享受性消费包括娱乐消费、休闲消费,也包括高水准的住房、家用轿车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中产阶层的享受性消费更凸现理性。一方面出于发展中国家的背景;另外一方面也在于目前这个阶层的构成显示其受 教育 水平是较高的,因此对于纯粹的物质享受、“炫耀性”消费有一定的清醒认识;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从历史角度看的,这一阶层是刚刚成长起来的,一般比较年轻,而他们的长辈相对则正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中成熟老去的,上一代的生活理念和生存空间或多或少会对年轻一代产生影响和限制,所以当今中国的中产阶层的家庭身份决定了其享受性消费又是有节制的。

(二)有所牵制的时尚性

齐美尔在《时尚的 哲学 》中深入透析了时尚的形成和变化,并指出了中产阶层对时尚的推动作用。“相比于最低阶层有意识地维护惯例,中产阶层就特别显得与生俱来地易变、不安份,对于当某种因素一占上风就要衰败的生活形式来说,它总体上处于合适的位置。要求不断变化的阶级与个人――因为他们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比别人更进步――在时尚中发现可以使他们跟随自己内在冲动的东西。” [4]中国的中产阶层追求时尚的消费表现符合齐美尔的理论。关于消费观念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中产阶层消费观念有激进、积极、富有激情的一面。这往往就与时尚、趣味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中产阶层实际上是时尚的积极维护者和实践者,并在时尚的生灭中见证着自我。然而这种时尚性又不是彻底的,是缺乏独立性的,是有所牵制的。

西方学者在社会学研究中强调“惯习”,简单地说,就是由于西方中产阶层早已成熟,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时尚风格,可以说其时尚性具有更多的自主性。而相对而言,中国的中产阶层由于是一个新兴的群体,还未来得及摆脱传统文化资本的断层,在时尚文化的传承上总是无力从“自给自足”,而被全球化的时尚风暴轻易地征服。消费热潮总是有跟风欧美或日韩的嫌疑。

(三)低调而深刻的个性化

追求时尚并不意味着抹杀个性。在商品选择中,中产阶层相对于非中产具备更宽广的消费内容和消费空间,从而,消费在满足需求以外,还有满足消费者自我认同的功能。同时,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使得中产阶层具备充分的自信,他们比前人更关注自我、肯定自我,并乐于将之表达。个性意味着“区别”,这种区别存在于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间,也存在于本阶层内部。这两种区别的意义是不同的,前者是建立在中产阶层作为群体的归属感的寻求上的,后者往往是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包含着彼此差异又彼此欣赏、认同的意味。相对于少男少女校园一族奇装异服的“个性”张扬,中产阶层的个性化要内敛许多,也深刻许多,他们相信真正的个性不是靠刺激感官显露的,而是从生活方式、行为,如消费选择中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必须坚持的个人风格。总之,在中产阶层中,消费带有深刻个性化的烙印。

(四)符号化

“符号化生存”已成为当今中国中产的普遍“觉悟”。在《中国中产阶层调查》中,通过个案访谈揭示“对品牌的要求已经成为城市中产阶层购物的基本诉求”。品牌本身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表征。品牌在其实用性的符号意义外,更是一种传递着品位和格调的符号。中产阶层尤其善于利用消费和商品中的符号意义来展现自身价值,包括职业、身份以及文化方面的优越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前的中产阶层在符号消费同时密切关注商品“物”方面的实用性。于是对品牌的偏好具备双重性,品牌消费在追求符号价值的基础上更多了份“性价比”的理性。大型商场奢侈品专柜酬宾活动时的火爆景象则是这一特性的现实表现。

(五)适度的超前性

“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这振聋发聩的口号可谓中产一大鲜明的消费宣言。这是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观念超前性的体现。数据调查显示,对于“超前消费是很有必要的”的命题,中产阶层中选择符合与较符合的占43.0%,“这表明中产阶层对于超前消费持基本肯定态度。”(周晓虹,2005,p73)

具备如上特征的受众群是在时尚杂志的广告主所要影响的对象,而时尚杂志通过超值赠品所拢聚的消费群与之并不完全符合。在目前时尚杂志消费群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以赠品取代内容的做法不但无益于了解受众,还会摧毁建立中的读者群对杂志的消费习惯及选择标准。

二、 原型塑造品牌个性

据统计,2005年

根据原型理论打造时尚杂志品牌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原型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品牌能够持续地抓住消费者的心灵,是因为其契合了某一原型。原型可以引发消费者内心的共鸣,可以凸现生命的意义,而这就是品牌的意义创造的根本。在《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话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一书中,作者继承了心 理学 关于人类内心原型系统的研究,并透视各大世界知名品牌,提炼出十二种原型:创造者、照顾者、统治者、弄臣、凡夫俗子、情人、英雄、亡命之徒、魔术师、天真者、探险家、智者。(玛格丽特·马克、卡罗·s·皮尔森,2003)这十二种原型分别联系了不同的商品特质和顾客动机。消费者洞察帮助我们得出其在购买这类商品时的动机和诉求。对于一本图文并茂,承载了各方位时尚资讯的时尚杂志,其典型消费者在上面倾注的诉求和动机何在?本文结合消费者洞察结果将其展示如下表: 表1

由表1可见,购买动机主要包含三方面:归属与享受、独立与实现、稳定与控制。从这两个动机出发,我们可以寻到三种原型来满足,分别是情人、智者、创造者。

(一)情人原型品牌

情人渴望获得亲密感,感官享乐,以与所爱的人、工作、经验和环境维系关系为目标,以在身体、心灵与其它方面变得更具吸引力为策略。暗示能带来美丽和性感吸引力的品牌,就是情人品牌 [6]。情人原型品牌的特点可能包括:能帮助人们找到真爱或友情;能增加美貌、沟通或人际间的亲密,或者和及爱情有关;价格偏中上;生产或销售的公司有亲密、高雅的公司文化,和大型统治者阶级不一样;需要以正面的方法,和低价品牌进行区隔。采用情人原型的时尚杂志品牌应强调视觉感官享受,善于制造渲染梦幻氛围,并通过读者俱乐部等形式塑造并强化读者与杂志品牌的默契。

(二)智者品牌

智者原型有助于人们在 发展 中“寻找自我”。天真者在当下追寻圆满,探险家在旅途中追寻,而智者则告诉我们,幸福是 教育 的结果。生活在这个如此自由和富庶的世界,一个人需要具备高层次的意识状态和随之而来的选择能力。智者原型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这样的意识状态,以善加利用我们的自由和富足,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智者原型品牌常常提供资讯,并带有灵性、奥妙的色彩。采用智者原型的时尚杂志品牌应注重时尚信息、品牌背景、时尚名人故事等时尚传播,还可提供职场、健康、 旅游 、消费等指南,帮助读者提升品位,指导生活。

(三)创造者品牌

创造者强调自我表达,让愿景具体化,通过培养 艺术 控制和技巧,完成创造文化、表达自我愿景的任务。创造者原型品牌承诺帮助消费者重塑自我,帮助其美化人生;其产品功能往往鼓励自我表达,提供顾客各种选择,协助他们创新;创造者原型品牌常常在创意领域塑造,如行销、公关、艺术、科技创新等。采用创造者原型的时尚杂志品牌应强调参与度和个性,关注时尚前沿,提供多种视角和观点,培养读者的欣赏水平和创造能力。

三、新技术下的伙伴营销

新技术正日益改变着媒介,同样也改变着时尚杂志的竞争格局。在国外,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营销模式――伙伴营销正发展起来。伙伴营销(partnership marketing)意为当营销人员在向读者进行营销活动时,他们把与读者的关系看成是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往往通过e-mail来实现。对读者受众来说,伙伴营销简化了购买过程,同时帮助其从各种各样干扰生活的营销活动中解脱出来,自行选择与某个杂志品牌建立长久的关系,并享受优待。对杂志来说,新技术令杂志与读者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杂志可以随时通过读者反应选择并变换内容风格,提升沟通水平的同时节约了成本;同时,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订阅名单令杂志与其他行业因为相同的目标读者而结成同盟。

时尚杂志的自身特征为伙伴营销运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时尚杂志创造消费欲望,是各种品牌展示的窗口。通过伙伴营销,杂志可以与有合作关系的消费品品牌建立更稳固的同盟,通过e-mail向杂志订户发送消费品品牌的产品目录,同时通过消费品品牌的产品销售目录,杂志又可以发掘符合其定位的新订户。杂志读者则通过自我选择方便得获得所需的消费资讯。读者、杂志和消费品品牌各取所需,彼此受益。而作为三者沟通桥梁的时尚杂志更可以借此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我国,《elle世界时装之苑》和《vogue服饰与美容》均在各自的网站上提供通过e-mail订阅 电子 报的服务,与国外杂志伙伴营销的做法有些接近。但由于订户信息的不完备和变动性,尚不能达到伙伴营销的效果。

四、结语

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刻影响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媒介经营应时刻关注技术领域的变化。但技术的改变最终还是要通过对传播方式的某种程度的改变而对传媒业造成影响,因此,在变动的环境中把握与各个相关利益者的沟通与融合方是媒介经营的要义所在。

以时尚杂志为例,摆脱目前经营困局的关键在于,恢复和寻求与其目标受众的联系,提供契合目标受众的内容,依据受众需求塑造个性化的品牌,在此基础上,利用技术的力量,建立与读者的伙伴关系,深化与其他品牌的同盟关系,扩大市场影响力。

[注释]

[1] 辜振丰(2004)《布尔乔亚,欲望与消费的古典记忆》。长沙:岳麓书社。

[2] 张牧涵(2006) 国内时尚杂志路在何方。《市场报》,2006/9/22,12

[3] 周晓虹(2005)《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北京:社会 科学 文献 出版社。

[4] 齐美尔(2001)《时尚的 哲学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