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流动资产的评估范文

流动资产的评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流动资产的评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流动资产的评估

第1篇

关键词:实物 评估 关键

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机构的自身声誉和经济责任,流动资产扣减流动负债是公司的营运资金,它对公司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均会影响公司整体评估价值。因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至关重要,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几个关键点。

一、选准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日

由于实物类流动资产属生产流通环节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数量和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不可能停止运转,而评估价值则是某一时点的价值,因此,选准评估基准日尤其重要。为与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相适应,基准日应选在月末、季末,这样可避免或减少重复登记或漏记。使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二、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现场清查

因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大部分工作量需要在现场完成,所以现场工作十分重要。而许多评估机构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工作不重视,派一些业务能力不足的助理人员在现场清点数量,不注意资产整体性概念和权属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对权属不清的资产进行评估,必将产生风险,应该引起重视。因此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以此统一评估人员、资产占有方管理人员的思想,避免评估当事双方在评估过程中因思路和清查方法不同,产生矛盾,以降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风险,提高评估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评估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做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关注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权属

实物类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既有性质类似于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分为在用、在库),又有产权不易确定的产成品(已经开票但未提货、存放地点不在企业内部、委托销售产品等),又有形态不确定和数量不宜计量的在产品(有实物形态、无实物形态),还有规格繁多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这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带来不少困难。所以应着重抓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向资产占有方详细了解企业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填报方案。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填报不能就事论事,不关注权属,仅按照仓库实有数或财务数据填写和清查,因为财务的实物类流动资产核算以金额为主,数量为辅或不将数量作为控制对象,仓库主要以数量为主,仓库实物类流动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以出入库为界线。实物类流动资产能否合理准确的评估关键在于合理的填报,只有合理的填报,才能获得便于评估人员作业的相对准确基础数据。

四、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数量确定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始

只有抓住生产流程,才能清楚知道实物类流动资产在各生产环节的形态和约当量,从管理制度着手可以了解企业的进货、领用、入库和出厂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了解实际库存和实际库存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调整的方法。对于管理水平较高、制度执行正常的企业,应以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为主,在确定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的前提下,以仓库实际数量与仓库账面数量来检验申报数量的正确性,但若财务帐与仓库帐和仓库实盘数有较大差距时。就要考虑与应收款、应付款、历史对帐盘点结论等结合,采用排除法逐一将已经售出或尚未入帐的部分剔除,才能保证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准确性。虽然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但是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评估风险。对于管理水平较低,制度执行不好的企业,进行实物类流动资产全面清点核查时,应该贯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想,做到程序到位,手续齐备,记录详尽。对所有能见到的全部清点并记录,不能根据陪同人员简单解释是否列入范围而轻易放过,保证双方有异义时证明材料或修正的依据的有效,而不必重新再复查。

五、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评估目的,采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资产特点及不同的评估目的,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可以采用的价值标准有重置成本标准、现行市价标准、收益现值标准和清算价格标准,但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上,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应区分不同的情况,正确选用。一般来说,以实物类流动资产变现为目的评估,应采用现行市价法;以补偿为目的评估,则应采用重置成本法。二者的差异表现在是否适销和适销程度上。具体评估时可区别以下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 外购实物类流动资产

1.刚购进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因库存时间短,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其账面值与市场价值基本接近,评估时可采用历史成本做为评估值,其发生的较大数额的运杂费应一并计入评估值中。

2.购进批次不同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应视不同的情况,采用购置日期最接近评估基准日的材料的历史成本价或直接采用市场价作为评估值。

3.可以取得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直接按购入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发票价格确定评估值。

4.没有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可以采用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采用物价指数进行价格修正。

(二)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

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应根据评估的具体目的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适用的评估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企业在承包、租赁、联营等资产业务中不发生产权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产成品成本为基础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企业在以兼并、拍卖、出售资产等产权转让活动为目的资产业务中,应采用市价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中还应注意区分不同的转让目的,正确处理市价中待实现的利润和税金。

参考文献:

[1]姜楠,对流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认识,国有资产管理1995年12期.

第2篇

摘要: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关键点,首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清查布置,然后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和评估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关键词:实物评估关键

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机构的自身声誉和经济责任,流动资产扣减流动负债是公司的营运资金,它对公司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均会影响公司整体评估价值。因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至关重要,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几个关键点。

一、选准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日

由于实物类流动资产属生产流通环节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数量和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不可能停止运转,而评估价值则是某一时点的价值,因此,选准评估基准日尤其重要。为与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相适应,基准日应选在月末、季末,这样可避免或减少重复登记或漏记。使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二、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现场清查

因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大部分工作量需要在现场完成,所以现场工作十分重要。而许多评估机构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工作不重视,派一些业务能力不足的助理人员在现场清点数量,不注意资产整体性概念和权属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对权属不清的资产进行评估,必将产生风险,应该引起重视。因此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以此统一评估人员、资产占有方管理人员的思想,避免评估当事双方在评估过程中因思路和清查方法不同,产生矛盾,以降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风险,提高评估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评估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做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关注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权属

实物类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既有性质类似于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分为在用、在库),又有产权不易确定的产成品(已经开票但未提货、存放地点不在企业内部、委托销售产品等),又有形态不确定和数量不宜计量的在产品(有实物形态、无实物形态),还有规格繁多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这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带来不少困难。所以应着重抓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向资产占有方详细了解企业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填报方案。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填报不能就事论事,不关注权属,仅按照仓库实有数或财务数据填写和清查,因为财务的实物类流动资产核算以金额为主,数量为辅或不将数量作为控制对象,仓库主要以数量为主,仓库实物类流动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以出入库为界线。实物类流动资产能否合理准确的评估关键在于合理的填报,只有合理的填报,才能获得便于评估人员作业的相对准确基础数据。

四、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数量确定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始

只有抓住生产流程,才能清楚知道实物类流动资产在各生产环节的形态和约当量,从管理制度着手可以了解企业的进货、领用、入库和出厂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了解实际库存和实际库存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调整的方法。对于管理水平较高、制度执行正常的企业,应以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为主,在确定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的前提下,以仓库实际数量与仓库账面数量来检验申报数量的正确性,但若财务帐与仓库帐和仓库实盘数有较大差距时。就要考虑与应收款、应付款、历史对帐盘点结论等结合,采用排除法逐一将已经售出或尚未入帐的部分剔除,才能保证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准确性。虽然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但是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评估风险。对于管理水平较低,制度执行不好的企业,进行实物类流动资产全面清点核查时,应该贯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想,做到程序到位,手续齐备,记录详尽。对所有能见到的全部清点并记录,不能根据陪同人员简单解释是否列入范围而轻易放过,保证双方有异义时证明材料或修正的依据的有效,而不必重新再复查。

五、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评估目的,采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资产特点及不同的评估目的,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可以采用的价值标准有重置成本标准、现行市价标准、收益现值标准和清算价格标准,但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上,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应区分不同的情况,正确选用。一般来说,以实物类流动资产变现为目的评估,应采用现行市价法;以补偿为目的评估,则应采用重置成本法。二者的差异表现在是否适销和适销程度上。具体评估时可区别以下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外购实物类流动资产

1.刚购进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因库存时间短,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其账面值与市场价值基本接近,评估时可采用历史成本做为评估值,其发生的较大数额的运杂费应一并计入评估值中。

2.购进批次不同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应视不同的情况,采用购置日期最接近评估基准日的材料的历史成本价或直接采用市场价作为评估值。

3.可以取得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直接按购入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发票价格确定评估值。

4.没有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可以采用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采用物价指数进行价格修正。

(二)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

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应根据评估的具体目的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适用的评估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企业在承包、租赁、联营等资产业务中不发生产权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产成品成本为基础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企业在以兼并、拍卖、出售资产等产权转让活动为目的资产业务中,应采用市价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中还应注意区分不同的转让目的,正确处理市价中待实现的利润和税金。

参考文献:

[1]姜楠,对流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认识,国有资产管理1995年12期.

第3篇

摘要: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关键点,首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清查布置,然后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和评估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关键词:实物评估关键

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机构的自身声誉和经济责任,流动资产扣减流动负债是公司的营运资金,它对公司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均会影响公司整体评估价值。因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至关重要,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几个关键点。

一、选准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日

由于实物类流动资产属生产流通环节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数量和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不可能停止运转,而评估价值则是某一时点的价值,因此,选准评估基准日尤其重要。为与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相适应,基准日应选在月末、季末,这样可避免或减少重复登记或漏记。使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二、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现场清查

因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大部分工作量需要在现场完成,所以现场工作十分重要。而许多评估机构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工作不重视,派一些业务能力不足的助理人员在现场清点数量,不注意资产整体性概念和权属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对权属不清的资产进行评估,必将产生风险,应该引起重视。因此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以此统一评估人员、资产占有方管理人员的思想,避免评估当事双方在评估过程中因思路和清查方法不同,产生矛盾,以降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风险,提高评估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评估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做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关注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权属

实物类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既有性质类似于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分为在用、在库),又有产权不易确定的产成品(已经开票但未提货、存放地点不在企业内部、委托销售产品等),又有形态不确定和数量不宜计量的在产品(有实物形态、无实物形态),还有规格繁多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这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带来不少困难。所以应着重抓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向资产占有方详细了解企业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填报方案。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填报不能就事论事,不关注权属,仅按照仓库实有数或财务数据填写和清查,因为财务的实物类流动资产核算以金额为主,数量为辅或不将数量作为控制对象,仓库主要以数量为主,仓库实物类流动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以出入库为界线。实物类流动资产能否合理准确的评估关键在于合理的填报,只有合理的填报,才能获得便于评估人员作业的相对准确基础数据。

四、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数量确定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始

只有抓住生产流程,才能清楚知道实物类流动资产在各生产环节的形态和约当量,从管理制度着手可以了解企业的进货、领用、入库和出厂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了解实际库存和实际库存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调整的方法。对于管理水平较高、制度执行正常的企业,应以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为主,在确定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的前提下,以仓库实际数量与仓库账面数量来检验申报数量的正确性,但若财务帐与仓库帐和仓库实盘数有较大差距时。就要考虑与应收款、应付款、历史对帐盘点结论等结合,采用排除法逐一将已经售出或尚未入帐的部分剔除,才能保证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准确性。虽然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但是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评估风险。对于管理水平较低,制度执行不好的企业,进行实物类流动资产全面清点核查时,应该贯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想,做到程序到位,手续齐备,记录详尽。对所有能见到的全部清点并记录,不能根据陪同人员简单解释是否列入范围而轻易放过,保证双方有异义时证明材料或修正的依据的有效,而不必重新再复查。

五、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评估目的,采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资产特点及不同的评估目的,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可以采用的价值标准有重置成本标准、现行市价标准、收益现值标准和清算价格标准,但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上,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应区分不同的情况,正确选用。一般来说,以实物类流动资产变现为目的评估,应采用现行市价法;以补偿为目的评估,则应采用重置成本法。二者的差异表现在是否适销和适销程度上。具体评估时可区别以下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外购实物类流动资产

1.刚购进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因库存时间短,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其账面值与市场价值基本接近,评估时可采用历史成本做为评估值,其发生的较大数额的运杂费应一并计入评估值中。

2.购进批次不同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应视不同的情况,采用购置日期最接近评估基准日的材料的历史成本价或直接采用市场价作为评估值。

3.可以取得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直接按购入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发票价格确定评估值。

4.没有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可以采用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采用物价指数进行价格修正。

(二)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

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应根据评估的具体目的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适用的评估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企业在承包、租赁、联营等资产业务中不发生产权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产成品成本为基础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企业在以兼并、拍卖、出售资产等产权转让活动为目的资产业务中,应采用市价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中还应注意区分不同的转让目的,正确处理市价中待实现的利润和税金。

参考文献:

[1]姜楠,对流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认识,国有资产管理1995年12期.

第4篇

一、房地产行业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指标

(一)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缺陷。

常用的流动性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但如果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房地产行企业的流动性的话,存在以下缺陷:

1、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来衡量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不符合房地产行业特点。从流动性比率公式来看,流动资产的增加会使流动性比率增加。其中影响流动资产的因素有应收账款、存货。在流动负债给定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和存货越多,企业的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就越高。但房地产不同于一般企业,房地产企业将很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储建存量房,而存量房这类存货,在市场上很难很快变现。同时,房地产企业采用的是分期付款销售,这造成了房地产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而这些应收账款大部分都要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能完全收回。从实质上来看,房地产公司的流动性资产并不“流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高并不能说明房地产企业不存在流动性风险。

2、流动比率和速冻比率指标不能及时评估出企业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在流动比率中流动负债被看成是一个整体。企业的负债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按照配比原则, 企业投资的期限应该是与融资的期限相配比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循环往复使用的流动资金, 也应被视为长期性质的投资, 根据配比原则,这些流动资金也应该采用长期融资。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的定义虽然假设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存在配比关系, 但并没有认为流动资产有一些是循环往复使用的流动资金,是需要长期融资的。所以,它不能及时、敏感地评估出企业可能存在的流动性风险。

(二)基于房地产特点及配比原则的流动性风险指标---易变现率。

为了克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缺陷,根据房地产企业的特点,本文使用易变现率来衡量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易变现率={(股东权益+长期债务+经营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流动资产

易变现率是基于配比战略建立的。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是短期来源,另一部分是长期来源,后者是长期资金来源购买固定资产后的剩余部分。在分析企业的流动资产时,我们可以把流动资产分为两部份:一是永久性流动资产,指满足企业长期的最低需求的那部分流动资产;二是临时性流动资产,指企业随季节性需求而变化的流动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在有些方面特征与固定资产相似,因此,在利用配比战略分析流动资产时,永久性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融资都应依靠长期资金来源。易变现率高,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强,偿债压力小,企业的流动性强。

二、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分析

(一)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易变现率分析。

表1 对我国117家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的易变现率进行计算的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的易变现率,2008年最低,2009年开始有所提高,2009年略高于2010年水平。说明行业的偿债能力较2009年开始改善,企业对抗短期风险能力有所增强。从总体上来看房地产企业的易变现率都小于1,说明房地产行业整体上存在着用短期资金满足长期资金需求的情况。这与房地产行业的特征有关:房地产是一个投入大、价值高、经营周期长且资金周转较慢的行业,而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有限,利用自有资金完成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基本不可能。

(二)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性分析。

表2 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公司的资本结构

从表2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看到,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率虽然这三年都超过80%,但其中存货占了很大比重。资产负债率都比较高,三年平均值为0.6668,2008到2010年资产负债比逐年上升。从三年均值来看,流动负债扣除经营性流动负债,即必须在一年内付清的债务占总负债的40%;企业的长期债务仅占总负债的38.65%,而这些长期债务里80%以上为银行贷款,需要在1-3年内付清。不难看出,企业总负债的70%左右需要在 1-3年内付清,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周期至少为2-3年,大型项目需要5-10年,这对企业的资金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结构不合理。

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了主要地位,而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模式以及产品特点决定了它的应收账款和存货难变现这一特点。部分企业单纯追求土地储备和多建存量房而忽略了资金链的平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新文化报》报道,房地产已进入去库存时期,今年一季度136家上市房企存货达9865.14亿元,同比大增40%。其中招商、万科、金地、保利四家企业一季度存货分别为407.79亿元、1508.52亿元、522.45亿元和1270.61亿元。按2010年销售数据计算,要消化这些存量,四家公司分别需要35.51个月、35.69个月、32个月和42.48个月。目前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面临销售难、资金回收慢的困境,贷来的钱还未投入建设就被预征,资金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高。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有资金有限,融资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外源融资,且外源融资又以债务融资特别是银行信贷融资为主。因此,银行资金仍然决定着企业的存亡。根据2010年的年报数据,117家上市房地产企业中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有38家,占整个行业的32.47%,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8.35%以上,远高于50% ~ 60%的警戒标准,个别上市公司甚至高达100% ~ 300%。

四、我国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合理确定土地储备量。

我国房地产企业为了增加土地储备,经营性现金流历来负值居多,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风险。房产企业必须实时分析企业现有的资金状况, 未来融资和开发的能力,等各种可能影响现金流的因素, 统筹进行适度的土地储备, 降低资金成本与经营风险。在土地储备的数量和长短期结构上,要注意两大方面,一要注重分析市场状况,既要把握现时状况更要把握未来市场走势;二要衡量自身财务实力,盲目过度拿地,会造成巨大的现金流损失。

(二)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可以对工程物资全盘考虑,统一调度,并进行横向融通,这样既能确保工程顺利进展,又能减少物资积压,加速资金周转。企业为了加速资金的周转,尤其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3)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4)建立销售回款责任制。

(三)合理确定负债规模和比例,适度负债经营。

第5篇

一、财产清查的帐务处理

企业一旦被批准兼并,应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以及其它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编造财产清册,同时对各项资产损失以及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查实。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等,应当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1、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物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产成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盘盈的各种材料等,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原材料等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还应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2、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应转入清理,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收入和残料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区别情况处理: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阶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新旧程度估计的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重置完全价值减去估计折旧后的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损溢”科目。

3、按规定转销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物资时,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的数额,借记“其它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非常损失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一般经营损失部分,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规定转销盘盈的各种材料物资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4、按规定转销盘亏的固定资产时,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按规定转销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科目。

5、对于按规定确实无法收回的帐款等,经批准转销时,采用直接转销法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等科目;采用备抵法的,借记“坏帐准备”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坏帐准备不足核销的部分,还应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对于确实不能偿还的帐款等,按规定转销时,借记“应付帐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6、对尚未处理的潜亏、产成品清查损失和亏损挂帐,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批后,冲减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冲销实收资本,借记“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二、资产评估的帐务处理

企业一旦被批准兼并,按照规定由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财产进行资产评估,评估资产价值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确认后,进行如下处理:

1、企业应按批准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帐面价值,流动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与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2、对于固定资产,应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原价值与原帐面原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帐面净值之间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按照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结束旧帐的帐务处理

(一)被兼并方企业的帐务处理

丧失法人资格的企业结束旧帐时,借记所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余额,贷记所有资产科目的余额;保留法人资格的企业,仍可继续沿用原企业帐册,也可以结束旧帐,另立新帐。企业无论是继续沿用原企业帐册,还是另立新帐,均应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全部转入实收资本。

(二)兼并方企业的帐务处理

1、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情况下的处理:(1)采取有偿方式兼并的,按照各项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按照成交价高于评估确认的净资产的差额,借记“无形资产——商誉”科目,按照确认的各项负债数额,贷记所有负债科目,按时确定的成交价,贷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企业支付价款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2)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兼并的,应按各项资产、负债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贷记所有负债科目,两者之间如有差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第6篇

企业一旦被批准兼并,应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以及其它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编造财产清册,同时对各项资产损失以及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查实。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等,应当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1、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物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产成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盘盈的各种材料等,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原材料等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还应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2、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应转入清理,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收入和残料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区别情况处理: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阶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新旧程度估计的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 科目,按重置完全价值减去估计折旧后的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损溢”科目。

3、按规定转销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物资时,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的数额,借记“其它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非常损失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一般经营损失部分,借记 “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规定转销盘盈的各种材料物资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4、按规定转销盘亏的固定资产时,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按规定转销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科目。

5、对于按规定确实无法收回的帐款等,经批准转销时,采用直接转销法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等科目;采用备抵法的,借记“坏帐准备”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坏帐准备不足核销的部分,还应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对于确实不能偿还的帐款等,按规定转销时,借记“应付帐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6、对尚未处理的潜亏、产成品清查损失和亏损挂帐,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批后,冲减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冲销实收资本,借记“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二、资产评估的帐务处理

企业一旦被批准兼并,按照规定由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财产进行资产评估,评估资产价值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确认后,进行如下处理:

1、企业应按批准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帐面价值,流动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与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2、对于固定资产,应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原价值与原帐面原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帐面净值之间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按照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结束旧帐的帐务处理

(一)被兼并方企业的帐务处理丧失法人资格的企业结束旧帐时,借记所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余额,贷记所有资产科目的余额;保留法人资格的企业,仍可继续沿用原企业帐册,也可以结束旧帐,另立新帐。企业无论是继续沿用原企业帐册,还是另立新帐,均应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全部转入实收资本。

(二)兼并方企业的帐务处理1、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情况下的处理:

(1)采取有偿方式兼并的,按照各项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按照成交价高于评估确认的净资产的差额,借记“无形资产-商誉”科目,按照确认的各项负债数额,贷记所有负债科目,按时确定的成交价,贷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企业支付价款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兼并的,应按各项资产、负债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贷记所有负债科目,两者之间如有差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2、被兼并企业仍保留法人资格情况下的处理。

(1)企业有偿兼并其他企业,作为投资处理,按支付的价款,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企业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取得被兼并企业资产的,按划转净资产,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3、兼并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帐务处理。

(1)“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兼并困难国有企业的,按照规定享受免息、停息的优惠政策,依据“关于优势国有企业兼并困难国有工业生产企业后的有关银行贷款利息会计处理的通知”的规定处理。

第7篇

关键词:电力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营运资本融资政策;企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9日

一、引言

自建国初期以来,电力行业就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因为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与宏观经济保持着较高的相关性,在经济上行的过程中,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均大于1;而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均小于1。在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国有控股水平较高,具有相对的垄断性,但电力资本市场在国家规划的大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完善。就在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出强调:要推动民营资本顺利进入金融、能源等领域。可见,伴着国民经济的深化改革,电力行业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目前,西方国家的营运资本管理体系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力求通过内部资本和外部融资的紧密协调,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和健康良好的财务状况。国内许多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更多是凭经验行事,没有清晰的营运资本政策,往往仅追求满足短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保证资金的暂时性安全。可见,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都亟待高度重视和深度探索。企业的价值提升和蓬勃发展对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合理制定和顺利实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拟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发现电力这一特殊行业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期对电力行业的营运资本管理和企业价值提升有所帮助。

二、理论分析

(一)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理论。作为营运资本管理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投资政策与融资政策相互影响。营运资本投资政策会对融资结构产生影响,流动负债的融资策略又会对流动资产的投资规模产生制约。一个企业所采用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与融资政策相结合,就构成了整体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具体又可分为中庸型、激进型、保守型三大类。(表1)

一些学者通过比较流动资产比率与流动负债比率的差值来界定企业整体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类型: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负债比例|

(二)企业价值理论。企业价值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特定的资产综合体,在现实市场条件下的交换价值,其价值大小由企业获利能力来决定,是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获利能力价值和潜在获利机会价值的总和。纵观以往文献,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营运资本管理、企业资本结构、企业财务功能的转变、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企业的资产重组、垄断能力、品牌价值等。

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实体价值法、贴现现金流量法、相对价值评估法以及期权定价法等。综合考虑企业的评估方法与评估指标,本文在改进实体价值法的基础上采用托宾Q值作为因变量企业价值的衡量指标。

(三)营运资本管理、供-产-销和企业价值。营运资本管理和企业价值创造密切相关,营运资本以价值流的形式贯穿于企业供-产-销的各个环节,而企业价值的实现来源于各个环节价值增值的凝结。只有营运资本在产-供-销各环节上实现有效的运动和循环,才能保证企业价值创造的实现。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用流动资产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依次衡量营运资本的投、融资政策。

假设1: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激进度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流动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越小,说明企业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长期资本相对较多,企业获得较高盈利水平的可能性就较大。此外,过多的流动资产占用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即流动资产比例越低,表明企业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越激进,企业的盈利水平就越高,也越能提升企业的价值。

假设2: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激进度与企业价值负相关

对电力公司而言,若失信于供应商、员工甚至银行,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此外,短期银行借款比例较大,还会受到利率波动的风险,可能会出现不断续借短期借款支付的利息高于长期负债利息成本的情况。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沪深证券交易所2009~2013年我国连续上市的电力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进行实证研究。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在进行适当筛选后,最终选取了49家电力上市公司在2009~2013年间的财务数据。本章财务数据大部分搜集于新浪财经数据库和中国证券市场数据库(CCER),并借助EXCEL进行整理。

(三)变量选取。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本文用流动资产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依次衡量营运资本的投、融资政策,使用基于市场价值的托宾Q值(TQ)作为企业价值的评价指标。另外,由于企业价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引入企业规模和资产负债率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表2)

(四)模型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三种模型,本文结合选取的样本数据情况选定如下模型:

Yit=β0+β1CATit+β2CLTit+β3LNTit+β4LEVit+ui+εit

其中,Yit为第i家企业在第t年的TQ值;

CAT为流动资产比率;

CLT为流动负债比率;

LNT为企业规模;

LEV为资产负债率;

β0为截距项,i=1,2,3…N;t=1,2,3…T;

ui为随个体变化而变化的虚拟变量;

εit是其他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归入随机扰动项。

(五)相关性分析。在研究分析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时,考虑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有必要先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得到样本公司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表3)

由表3可知,企业价值的变量TQ与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指标流动资产比率(CAT)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与预期相符;TQ与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的指标流动负债比率(CLT)正相关,尽管是在5%的水平下显著,与预期不符;企业价值与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均呈正相关关系,但与财务杠杆的显著性不强。但以上关系只是初步的判断,为了避免潜在多重共线的问题,还需要结合多元回归结果进行判断。

(六)多元回归分析。根据表4的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决定系数(R2)为0.629072,而调整的决定系数(Adjusted R2)为0.531676,表明回归模型总体对数据拟合程度较高,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性较强,模型整体效果较好。(表4)

电力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比率(CAT)与企业价值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流动负债比率(CLT)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但关系不显著。这表明对于电力行业来说,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越激进,公司价值越大,即在不影响企业日常运营的情况下,采用激进的投资政策,压缩对流动资产的投资,相应增加企业长期项目的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营运资本融资政策越激进,企业价值越大,这可能由于政策导向使得那些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短期负债的电力企业可以更好地安排日常经营活动,加快运作,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此外,企业规模(LNT)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即企业规模越大,企业价值反而越小,这是因为电力行业虽然处于一种规模经济状态,但并没有显示出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的扩张反而造成边际效益的降低,不考虑外界需求而扩张企业是不能提高企业价值的。另一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LEV)与企业价值显示正相关关系,证实了MM理论:债务融资相对权益融资来说具有税收抵税效应,企业价值随财务杠杆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四、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结合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率的总体样本均值为20.16%,远低于房地产行业的67.31%和建筑业的52.41%,采用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也较为激进,不可否认,这种低比例的流动资产比率与电力行业的特性有关,电力工业属于重工业,资本规模大,长期投资比重较高,营运资金需求量较小。根据实证结果,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越激进,企业价值越大,与预期一致。

2、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比率均值为53.48%,相对于我国六大行业65.71%的流动负债比率均值,营运资本融资政策较为适中,但融资结构仍有待完善。根据回归结果,营运资本筹资政策与企业价值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性。对此的解释是: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无论是“十二五”规划还是市场经济改革,都被国家高度重视,更易获得银行贷款与商业信用,而短期负债的筹资成本低,可以在不影响资金周转的情况下力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此外,若过度使用企业自发性负债或短借长用,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企业的声誉也随之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3、尽管国家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也会通过国有控股比例来影响企业的发展,但许杨、周启清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电力企业价值创造力的高低与控股股权是否国有无直接关系,资本运营才是效率改善的关键。所以,科学、合理地进行营运资本管理,实现供-产-销各环节的协调与高效,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汪芳.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

[2]张家伦.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类及其利弊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学报,2007.4.

[3]王治安,吴娜.营运资本管理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财会月刊,2007.1.

第8篇

现代企业价值观认为企业价值可以分为实体价值和股权价值、持续经营价值和清算价值、少数股权价值和控股权价值等,其中最受大家关注的是企业实体价值的评估,因为企业实体价值=股权价值+债务价值,在求得企业实体价值后就可以很轻松的获得企业股权价值,而企业股权价值正是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准确反映一个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和定位股票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指标和标准体系

三、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资产、权益评估,是对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的过程。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三大类。

1.成本法是在目标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从而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理论基础在于任何一个理性人对某项资产的支付价格将不会高于重置或者购买相同用途替代品的价格。主要方法为重置成本法。

2.收益法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至某特定日期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原理中的贴现理论,即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利用它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其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该项资产并获得收益的风险的回报率。收益法的主要方法包括现金流量折现法(DCF)、内部收益率法(IRR)、CAPM模型和EVA估价法等。

3.市场法是将评估对象与可参考企业或者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对比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其应用前提是假设在一个完全市场上相似的资产一定会有相似的价格。市场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并购案例比较法和市盈率法。

企业价值评估的核心方法就是现金流量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简称DCF法),下面着重介绍企业价值评估中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分析与应用。

四、现金流量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

1.现金流量概述

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资本资产的估价,如果某证券的内在价值高于其发行价格或交易价格,说明这项投资符合投资人的利益要求,相反则说明市场高估了该项证券的价值。就股票来说,股票的价值等于其未来股利收入的现值,即:

这是股票评价的一般模式,实际操作中依据现金流量种类的不同,可以将对应的价值评估模型分为:股利现金流量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模型以及实体现金流量模型,其中:如果企业把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全部用于发放股利,则股权现金流量模型与股利现金流量模型相同,而股权价值=实体价值-债务价值,因此股权价值模型可以根据实体价值模型推出,实体现金流量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实体价值=∑实体现金流量t/(1+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企业实体价值的时候,对应的贴现率应该用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而不能简单用股权资本成本或其他贴现率,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公式如下: Rm――股票市场的平均必要报酬率。

综上所述,定下贴现率之后,实体现金流量模型的关键就是如何确定公式中实体现金流量的金额。

2.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价值评估模式

简单地说,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生产活动后可以用来满足偿还本息及支付股利的现金流量,即企业的息税前赢余扣除所得税与净投资后的现金流量。其计算公式可概括为:

实体现金流量=息前税后营业利润-净投资=息税前营业利润*(1-所得税率)-净投资=EBIT*(1-T)-(总投资-折旧与摊销)

=EBIT*(1-T)-(资本支出+营业流动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

公式中,营业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无息流动负债,即投资人包括股东与债权人投入企业的流动资本数额;资本支出就是企业购置各种长期资产的支出减去无息长期负债的增加额,即投资人投入企业的长期资产数额,因为购置长期资产的一部分资金可以通过无息长期负债来提供而不全是投资者的资金,因此企业长期资产增加额再减去这部分支出就是企业的资本支出。

假设该公司财务费用均为借款利息,所得税税率为30%,现计算20x8年该公司实体现金流量。

08年息税前营业利润EBIT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660-385-150 =125万元

利用平均税率法计算息前税后营业利润=息税前营业利润EBIT *(1-所得税率)=125*(1-30%)=87.5万元

该年公司资本支出即为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330-300=30万元,

营业流动资产增加=流动资产增加-无息流动负债增加=(8+12+40-14)-(10+10)=26万元

本年折旧与摊销=10万元

把以上数据代入实体现金流量计算公式中可得:

第9篇

【摘要】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医院负债及偿债能力的指标,是在医院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就资产负债率与资产和负债,资产负债率与清产核资,资产负债率与现代医院资本运营,资产负债率与筹资组合效益指标分析,资产负债率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负债;医院财务;经营管理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想快速发展,医院管理者就应有负债经营意识。负债经营就要考虑资产负债率的大小,因为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一所医院负债及偿债能力的指标。医院资产负债率大小的评估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现就评估分析医院资产负债率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1 资产负债率与资产和负债

资产负债率是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医院的偿债能力。军队资产是指军队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军队医院资产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军队医院资产是指军队医院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由军队经费投入及其收益、接受捐赠等形成的各种形态的资产。(2)军队医院资产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医院设施、设备和在用物资、土地和房屋建筑物、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3)军队医院资产的分类:按存在的形态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2 资产负债率与清产核资

资产负债率临界点的理论数据为50%,明显低于50%风险就小、利用外部资金就少,医院发展相对就慢;接近或高于50%危险系数就大,但利用外部资金多,发展相对就快。因此,即使医院的资金雄厚也应适当负债经营,即使医院的资金缺口再大,借入资金也要适量,要考虑到医院的偿债能力和特殊性质。分析医院的偿债能力就需要弄清医院的总资产,要准确掌握医院的总资产就要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的主要任务是要把军队医院占用的各项财产进行清查、界定产权、价值确认和核实资产占用量。财产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土地的清查 参加过全军土地详查的按记录结果登记;未进行土地详查的,按全军土地详查的要求戡查后登记。

2.2 固定资产的清查 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专用设备500元,一般设备200元以上),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物资形态的资产,也作为固定资产。军队固定资产划分为12类:(1)房屋及建筑物。房屋包括办公用房、集体宿舍、家属宿舍、专业用房、公共用房和其他建筑设施。(2)一般设备。指各种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摄像照相设备、电视机、空调机等办公设备、家具用具及工具、器具等。(3)文体设备。是指各种音响设备、乐器、影像设备、体育设备等。(4)运输设备。指单位在编和非编制内的各种通用车辆及油料设备等。(5)通信设备。指各种有(无)线通信设备及电话、手机、对讲机等。(6)医疗设备。指各种临床医疗器材、仪器等。(7)科研教学设备。指各种科研和教学使用的设备、仪器等。(8)施工及修理设备。指各种施工及修理等使用的机器、器械和设备等。(9)特种设备。指除武器、弹药和以上各类设备以外的军事装备。(10)文件及陈列品。包括军队各级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文化馆等馆藏或展览的文物和陈列品。 (11)图书及音像制品。图书是指图书(资料)馆(室)的各种藏书和各种业务图书、技术资料等;音像制品指电影拷贝、激光唱盘和录像制品等。(12)其他固定资产。指不包括在以上各类,但又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其他各项资产。

2.3 库存物资清查 库存物资分为军械物资、军需物资、卫生物资、营房物资、运输物资(含油料物资)、训练器材、通讯器材、文体器材、办公用品、其他物资10类。

2.4 无形资产清查 是指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商誉等。

2.5 货币资金清查 包括以下三项:一是库存现金。按清查时间点现金日记账面余额汇总登记。二是银行存款。按清查时间点各种存款账面余额汇总登记。三是有价证券。包括各种债券、国库券等有价证券,按清查时间点的实有数进行登记。

2.6 其他经费清查 包括各项预算经费、预算外经费、代管经费、党团费、专项资金、专用基金、历年经费结余、往来款项等,按清查时间点会计账面余额登记。清产核资工作完成后,若工作需要还要进行资产评估,以确定医院资产的真实价值。

3 资产负债率与现代医院资本运营

经济理论认为,资产是物,资本不是物,资本是能够在未来带来收益的价值。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不仅可以表现为有形资产,还可以表现为无形资产。资本运营的目的是资本增值最大化。一家医院的灵魂是资本,它最宝贵的东西不是硬件和物质资产,而是反映医院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增加经营和发展战略的软件。即一个高瞻远瞩的医院发展规划和项目创意;一套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和一批有医院经营能力及拥有医学知识和本领的员工,由此形成的医院名气和品牌,这些软件和资本是最宝贵的,也是资本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因此,对医院资产的评估,也必须考虑到医院资本运营的状况。因为,医院资本的真实经济价值不等于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财务账面价值,从理论上讲,资本真实价值是3个自变量的函数,即资本真实价值=AB/C。A 是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账面财务价值,B是资本账面价值的盈利率,C是市场借贷利息率。从资本真实价值的函数关系看,只有提高资本账面价值的盈利率,才能不断增加资本的真实价值(因为财务价值和利息率在特定时间段是不好改变的),才能在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使有限的资本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能。

4 资产负债率与筹资组合

4.1 筹资组合 主要包括正常的筹资组合、冒险的筹资组合和保守的筹资组合三种形式。

4.1.1 正常的筹资组合 正常的筹资组合遵循的是短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长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这里短期资产是流动资产,长期资产主要是指固定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正常的筹资组合,见图1。

4.1.2 冒险的筹资组合 将部分长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即用长期性资金来融通部分长期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用短期资金g来融通另外一部分长期性流动资产和全部短期流动资产,这便属于冒险的筹资组合。冒险的筹资组合,见图2。

4.1.3 保守的筹资组合 将部分短期资产用长期资金来融通,这便属于保守型筹资组合。保守型筹资组合,见图3。

4.2 不同筹资组合的报酬和风险 不同的筹资组合可以影响医院的报酬和风险。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资金增加可导致报酬的增加。也就是说,由于较多地使用了成本较低的短期资金,医院的效益将会增加。但此时如果流动资产的水准保持不变,则流动负债将会增加,流动负债增加将使流动资金比例下降,短期偿债能力减弱,财务风险加大。从筹资组合几种方式可得出结论:负债增加,资产负债率加大,风险同时加大;负债减少,资产负债率减小,医院收益下降。负债经营一定要考虑到筹资组合的比例结构,并对其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 资产负债率与医院经济效益分析

5.1 医院的资产净结余率(结余能力) 医院的资产净结余率是经济效益考核的第一指标,医院的净结余越多说明医院经营的越好。

5.2 医院收入结构 医院收入结构的比例中,医疗收入率越高,反映医院筹资能力越强且收入质量也高。

5.3 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 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越低,越能体现医院的竞争能力。

5.4 综合指标分析 总收入增长率、总支出增长率和结余增长率、门诊、急诊人次增长率、病床使用率、人均业务收入和支出、万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万元专用设备医疗收入、平均每住院天费用、平均每门诊人次费用等是分析综合指标的依据。

5.5 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指标 主要包括:医院资产负债率、医院流动比率和医院速动比率指标。

5.5.1 医院资产负债率指标 医院资产负债率指标就是运用医院的资产负债水平和资产结构,评估医院的经营状况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这个揭示医院经营状况的指标,它不仅反映了医院利用债权人资金的规模,也反映着医院的风险程度。当医院的资产负债率接近100%时,就达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一旦超过100%,医院就进入了破产的境地。

5.5.2 医院流动比率指标 医院流动比率指标就是对衡量医院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能力情况的考核。其计算公式如下: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流动比率过高,意味着医院过多的资金停留在流动资产上。虽然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强于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但其获利能力弱于固定资产,从而流动比率过高会影响医院获利能力。反之,流动比率过低,说明医院偿债能力较差。

5.5.3 医院速动比率指标 医院速动比率指标就是对衡量医院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流动债务能力情况进行考核,其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 流动负债)×100%。

对医院经营者来说,速动比率也不能过高。因为速动比率过高,意味着医院的资金过多地停留在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变现能力较强,但获利能力较差的速动资产上,从而影响医院的获利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1中小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1.1有效的资产管理是中小企业生存的基础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因管理能力和经验的缺乏,无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灵活应对来自各方的风险。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课题,决定了企业能否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有效的资产管理能合理配置中小企业的有限资源,帮助初创期的企业防范基本的资金风险和意外风险,是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1.2高效的资产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

相较体量较大的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往往面临更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高效的资产管理一方面有助于中小企业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以更加灵活的姿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逐步提升自身的资产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寻求发展时期,能以较小的资金成本迅速扩大资产规模,从而在行业站稳脚跟。

2中小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流动资产管理指标应用时缺乏灵活性

一方面,在流动资产管理指标使用上,大部分中小企业依托自身使用的财务软件预设指标进行分析,即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几项常用周转率指标。该组指标虽适用性较广,但在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的影响下,可能不具备适用性。如在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使用上,赊销率较低的零售行业和赊销率较高的商贸企业均选用营业收入报表数作为分子,分母直接采用应收账款年初年末平均数;在存货周转率的使用上,部分中小企业存在原材料用于投资、抵债等情况时未对存货周转率进行调整,而存货周转率较高的企业评价存货管理时容易忽视存货减值的影响等;在流动资产周转率的使用上,一些建筑类中小企业在合同履约成本进行对资产流动性分类时也经常存在界定不够清晰的情况,影响周转率指标的准确性等。另一方面,波动性流动资产配置指标的使用较为缺乏。大部分中小企业因财务管理水平有限,在周转率指标数据分析中未考虑季节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且较少引入波动性资产配置指标进行分析,导致对波动性流动资产和稳定性流动资产配置存在不足,影响了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益,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2非流动资产仅注重采购管理

作为企业的长期资产配置,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非流动资产管理上存在基本的管理制度,但主要侧重事前控制,即采购管理。然而,部分企业在采购决策过程中仍存在可行性分析不足的问题,比如许多企业存在未将后续维护成本、处置成本等因素纳入分析数据的情况。尤其对于技术服务类中小企业而言,成立初期需采购较多无形资产并投入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一些企业因使用不当或系统缺陷,产生了较高的后续维护成本。而这类企业如果在采购之前因可行性分析不足,未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权责,有可能因此造成整体成本过高,且影响了公司正常运营,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流程控制和资产处置环节,中小企业普遍对非流动资产管理存在制度缺失和财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如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固定资产需要修理时,车间工人不看说明书直接维护,导致设备损坏;对车间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以盈利性指标为主,未将设备维护情况纳入考核;处置设备时无基本权责分离,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等。在无形资产管理上,经常存在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界定不明确,财务人员未对更新较快的技术调整会计估计,以及未及时对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做减值测试等问题。

2.3忽视表外资产管理

部分中小企业虽处于行业发展初期,规模不大,但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来源于该类企业对行业核心资源的掌控。此类核心资源可能是企业的组织资源、企业品牌和商誉、客户资源、人力资源等,因属于表外资产,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一些技术和人员集中的行业,很可能在没有任何管理制度控制下,因一两名关键技术人员流失,导致核心资源外流,从而丧失竞争优势,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2.4整体资产配置与战略规划不一致

在整体资产配置上,一些中小企业存在资产配置与战略规划不一致的情况。常见的如一些商贸企业或小型制造企业在创立初期将资金配置在非流动资产上,而对存货面临的减值风险未采取基本的财产保险措施。与此同时,一些成长迅速的企业在急需融资扩张时却因资产规模不够遇到瓶颈等。

3完善中小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对流动资产管理指标进行个性化调整

一方面,在周转率指标的使用上,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首先是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率较高的企业应当选用赊销收入作为分子,考虑现金折扣后的影响,保证口径一致;生产性企业和周期性明显的企业计算该指标时,分子应该考虑季节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从而体现营运期间真实的回款效率。其次是存货周转率。应当考虑用材料投资或抵债等特殊业务对指标的影响作出调整;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进行交叉分析,有条件的话通过存货平均占用期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存货减值的影响等。最后是流动资产周转率。深入分析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准确匹配资产类别,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财务人员需提升专业水平,多学习最新的准则和管理会计知识,优化企业财务分析指标,将流动资产和企业经营周期充分匹配,提高流动资产营运效率。

3.2完善非流动资产流程管理及绩效管理

对非流动资产建立预算管理,并将充足的可行性分析作为决策的前置要求,建立对比方案后进行采购。改进非流动资产流程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充足的岗前培训后方可操作设备,维修时优先选择专门的售后人员进行维修,无条件时由培训后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不定期检查。财务人员一方面加强账实核对监管,注重资产清查,并对差异及时监督并落实;另一方面提升资产保全意识,关注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情况及财产保险是否在保,防止意外风险。技术类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还需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法务知识和财务知识学习,有利于企业资产的确认和保全。对于闲置的非流动资产,资产使用部门应与财务部门联合评估、分析后,考虑是否采用处置方案,通过转售增加资金周转。资产处置应经过多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保证处置信息透明。将非流动资产管理纳入绩效管理。采购资产的价格、质量,以及合同条款是否合理,纳入采购部门绩效考评中,确保责任落实。设备使用情况纳入车间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绩效考评指标。

3.3对表外资产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对自身竞争力作出评估,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对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分级管理。建议可以将优势资源分成核心资源、重要资源和一般资源三级。其中属于核心资源的,应建立具体的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如核心资源为组织资源、客户资源、关键技术的,应确定保密层级,与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并明确违约责任等;如核心资源为人力资源或关键技术人员的,可以考虑通过签订服务期协议、竞业限制条款或者期权方式保障人员稳定性;属于重要资源的,可通过第三方担保或保险等方式转移风险;属于一般资源的,可通过普通的内控机制,如建立权责分离等手段进行风险防范。

3.4根据战略规划及时调整资产管理制度

大部分中小企业虽然不具备战略制定部门,但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总体战略仍有一些大致规划。在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执行的过程中,应保持和总体战略规划相匹配。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战略规划一般以发展为主。中小企业投入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资产管理制度应以抗风险为主要目的。此时相较于采购非流动资产,选择租赁方式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弹性。同时还应对重要资产采用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如仓库注意通风防火防盗、确保财产保险有效性等。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战略规划一般以发展为主,同时会为迅速占领市场,需要扩大企业规模。此时,企业可以随着融资的增加逐步配置一些非流动资产,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在提升规模效应的同时,能为后续筹措资金快速扩大规模奠定良好基础。一些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中小企业,战略规划一般以保留市场份额和提升利润率为主。资产管理制度应侧重保障资产利用效率,采购管理应考察资产性价比,流程管理应强调资产运营效率,注重盘活闲置资产和做好处置流程监管。

第1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风险种类,根据银监会有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或其他支付义务、满足资产增长或其他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可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其中,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因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确定性、来源广泛等特点,加大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挑战,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成为了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流动性风险不是银行特有的风险,但银行吸收存款与其他资金来源,提供贷款与其他融资的经营模式,使得流动性风险管理对银行而言尤为重要。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后来引发的全球流动性危机,更加深刻地暴露了全球银行流动性管理实践及各国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中的一些弊端,也说明了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监管更利于维持银行持续经营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应该充分了解流动性风险,并对其管理及监管措施进行反省和调整。

一、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

(一)期限错配的风险。从负债方的客户存款看,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吸取经验教训,力争提高在危机中比较稳定的客户存款在银行资金来源的占比。稳定的客户存款是银行缓解期限错配的重要工具。但国内银行目前的经营与竞争环境,令人重新思考客户存款在缓解期限错配风险所能发挥的作用。一方面,零售存款客户把理财产品看成类似存款、但收益较高的替代品,认为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都由银行进行风险兜底。因此,客户存款在各银行的理财产品间转移以追求高收益,甚至向银行体系外的网络金融转移。这令银行难以评估存款的行为模式及其稳定性。另一方面,理财与存款业务混合经营,甚至理财产品的到期日设计是为了月末冲存款的监管指标,更人为加剧了期限错配。香港的迷你债券风波和全球金融危机中的AAA级证券化资产的低风险假象等前车之鉴显示,一旦投资者了解真正的风险,该类产品与业务的市场规模与流动性会出现急转直下的危机,并很快对银行的流动性与经营模式造成冲击。

从资产方的贷款资产看,国内银行的贷款期限与国际同业相比,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偏高。另外,有些贷款实际上是到期必须续借,或借新还旧,否则会引发违约风险,其实际贷款期限远长于合同期限。

从资产方的同业业务看,当短期融资的同业业务变相成为银行规避监管(资本、非标资产、拨备与贷款投向等),进行信贷和非标资产的工具时,同业业务对银行流动性可能造成的冲击不仅是对不稳定融资来源的过度依赖与期限错配,还可能扭曲信贷与同业资产的管理,加剧信用、声誉与系统性风险。

(二)或有负债与突发的流动性风险。出于规避监管或提高收益的对传统资产负债表科目,以及传统的贷款、存款、理财与同业业务的“创新”,实际上都加剧了银行所面临的或有负债、信用风险、声誉风险、系统性风险,最终都将体现为对银行流动性的冲击,即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特点在于银行表内外经营业务中任何风险点都可能引发、体现在对流动性的冲击。而且,任何规避监管、粉饰报表的经营手法一旦落实到现金流就打回原形。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监管指标

根据银监会有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的主要监管指标有:

(一)流动性比例(LR)。LR是简单、为银行熟悉的正常情况下的一个月内的流动性风险轮廓指标;但与基于现金流的监测方法相比,其主要局限是风险敏感度不够、未能提供真实、准确的风险轮廓。LR未对客户存款做详细分类,并评估各类别层面的现金流假设与进行涵盖资产负债表内外主要科目的现金流预测。例如,两家银行的LR相同,但一家以储蓄存款为主,另一家以公司存款为主,其客户行为模式与风险轮廓的明显区别未能体现在LR上。即使是公司存款,小企业与中大型企业的存款行为模式也很不同。另外,由于客户的活期存款占不少银行流动性负债的很大比例,分子流动性资产的变化(例如贷款到期日、授信的使用率、还款计划等的不合理分布)与该分母相比,不易体现在LR的变化上。

LR的流动性资产不等于一个月内的现金流入。如“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可能要求续借。流动性覆盖率(以下简称LCR)下假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有50%会得到续期(金融机构客户除外)。没有确定到期日的表外科目,如透支与其他可循环使用贷款,可能在任何期限内提取未使用的款项或归还部分使用的款项。同时,LR的流动性负债不等于一个月内的现金流出,例如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有一部分早于到期日流出,有另一部分到期后续存,其现金流都有很大一部分与其合约的期限不同。

LR的流动性资产与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以下简称计量标准)的LCR下的优质流动资产(以下简称HQLA)不同,不是真正考虑当银行遇到压力情景时,这类资产是否能在危机初期提供银行一定的“喘息期间”。LR的流动资产包括了一些现金流入科目,例如“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到期的合格贷款”等,这些科目实际上不是流动资产。另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在LR下获得认可,但在LCR下不被认可。

此外,LR是银行正常经营情况(即非压力情景下)的监测指标,但其部分假设比LCR下的严峻压力情景下的现金流假设还要严格。例如LCR下,假设活期储蓄存款在30天内的流失率是5-10%,而LR下假设所有非核心的活期存款都列入流动性负债。由于银行的内部风险限额往往是基于LR或其它监管指标,监管要求的改变不仅影响银行的监管报表填报,还影响其内部管理方法。如,若银行内部的两个风险限额分别基于LR与LCR,银行需要核对基于LR的限额如果以LCR的角度去计量,是否与基于LCR的限额同样严谨与一致。

(二)存贷比。存贷比是传统的监控非银行客户的存款与贷款比例的指标,由于客户存款是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存贷比对银行维持一定比例的稳定资金来源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存贷比指标未能更详细地区分稳定与不稳定的存款类别,例如某银行拥有当地大部分零售存款,与其它主要持有波动性很大的企业存款的银行相比,不能以存贷比进行简单比较。此外,与国际同业相比,国内银行的贷款组合普遍存在期限长、在某类产品或行业如项目贷款、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比较高的情况,这些风险在存贷比未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三)流动性覆盖率(LCR)。LCR是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与计量标准(2010年发出)下的一个主要监管指标(另一个为净稳定资金比例,简称NSFR),预计将于2015年开始实施。银行在执行新要求时,应留意管理原则与LCR的主要区别,及其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管理原则与流动性覆盖率的异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LCR下有关现金流的分类与假设是全球划一的,并且不允许银行根据自身的历史数据加以修订。这类似新资本协议下第一支柱风险的标准法,而银行在管理原则下所建立的LRM框架类似更具风险敏感度、更能反映银行自身风险轮廓的内部评级法。另外,两者的前提假设也不同。LCR是指定的严峻压力情景下的一个月内的现金流预测,不包括银行在正常情景下的各期限(包括次日、2-7日、8-15日、16-30日、1-3个月…1年)以及其它压力情景(例如银行自身危机的情景)下的各期限的现金流预测。与信贷、市场等风险相比,流动性风险是因银行而异的风险。由于同一个客户的行为模式可能因不同银行的市场地位、业务优势、服务网点及其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等而不同。因此,划一的现金流分类与假设更不适用于流动性风险管理。

其次,LCR下的现金流分类与假设可供银行参考,但全球划一的标准未必适用于各银行,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更恰当的现金流分类、假设与预测。国内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因此,在LCR下个人与非金融类小企业客户的活期存款以及剩余期限在一个月内的定期存款都不能纳入稳定存款的现金流分类。但银行可考虑按照客户所提供的资金总额进行现金流分类。资金总额规模比较小、客户数目比较多的现金流类别,其存款流失率往往比较低,这是符合风险分散规律的。若数据足够,银行可进一步考虑更详细的分类,例如是否有理财产品账户、工资账户、住房贷款等。此外,LCR下不允许银行评估定期存款的实际期限,但银行的自身历史数据分析显示合同期限到期的定期存款有颇高的比率到期续存,因此,各类客户、货币与存款产品的实际期限是有用的现金流预测与分析的资料。同时,LCR下对表内贷款组合没有详细的分类,假设所有履约的一个月内到期的非金融机构客户贷款,50%会获得续期。银行内部可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例如“包括住房贷款在内的分期贷款”(少有续期,但可能提早还款)、“定期放款”(有部分要求续期/再融资,银行应根据自身数据分析恰当的续期假设)、不可无条件随时取消的承诺(其现金流取决于其用款率的情况,以及到期的授信有多少获得续期)等。

再次,银行应持有多少HQLA,取决于其在所有压力情景(包括LCR情景)下的最大净现金流出金额。LCR要求银行必须持有不少于所指定压力情景与现金流假设下的一个月净现金流出金额的HQLA。但银行究竟需要持有多少HQLA取决于银行在所有压力情景下的最大净现金流出金额及银行愿意接受的最低生存期间(不短于相关的监管要求)。例如在银行自身危机的压力情景下,由于现金流假设更为严峻,银行可能需要更多的HQLA才能支持其既定最低生存期间下的净现金流出金额。从分析LCR与管理原则的异同点来看,LCR下只要求人民币等值的HQLA,而在管理原则下,HQLA的币种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要与净现金流出的相匹配;LCR未考虑其它风险轮廓转差,如信用风险转差对流动性的影响,银行内部的压力测试要包括其它风险对流动性的第二轮影响。

最后,合理的流动性溢价(LP)与流动性成本、收益的分配应建立在更适合银行自身情况、更能反映其风险轮廓的现金流分类与假设基础上。如上所述,LCR是监管机构指定的压力情景下、在划一的现金流分类与假设下的一个月内的现金流情况,而合理的LP框架需要考虑银行自身历史数据所显示的现金流分类与假设。随着新监管要求的实施与对以往危机的经验教训总结,全球银行都在考虑如何加强资金结构并重检其经营模式。这将令银行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大其增加稳定资金来源、控制资金成本的难度,而合理的LP机制是令银行内部相关部门能自觉、有效执行融资战略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合理的LP框架是有效鼓励银行内部相关部门吸收更多稳定资金、扭转将流动性视为免费资源的经营模式的重要基础,是实施更为整合的业务、风险与融资战略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可由稳定的资金来源、压力测试与相应的流动资产、流动性应急计划三道相辅相成的防线,加上日常与压力情景下的现金流预测,相应的治理架构、政策、制度,以及对内外的管理信息报告等组成。稳定的资金来源主要支持银行日常的资金需求;压力测试与相应的流动资产可以保证银行度过危机初期的一段期间(可称之为“最低生存期间”或“喘息期间”);妥善的流动性应急计划能够保证银行应对流动性危机。下面针对这三道防线,进一步分析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一)稳定的资金来源。银行在内部管理中,要能够识别与区分稳定与非稳定资金来源,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拓展稳定资金来源,而那些尚未能识别与区分稳定与非稳定资金来源的银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将处于不利地位。识别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重检与调整银行资金策略与各类资金来源的目标占比的重要前提,要想有效地识别与区分稳定与非稳定资金来源,就要能准确评估不同类型资金的行为模式,而对资金进行详细分类是准确评估不同类型资金行为模式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先根据常见的资金分类标准对资金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客户数目是否足够和资金金额占比是否足够将影响评估资金行为模式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因此,应注重考虑在每一类别下的这两个因素。如果在行为模式评估过程中发现两个类别的资金表现出类似的行为模式,则可合并在一个类别下。银行对资金进行详细分类和评估行为模式,使银行更有效地分析与监控其资金结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二)压力测试与相应的流动资产。压力测试时,银行考虑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要注重评估与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客户/交易对手的信用、银行的外部信贷评级以及市场利率等其他因素。如当经济与融资环境转差时,将出现客户往往更多地提取未使用的信贷承诺;业务增长率将放慢、坏账率将增加等问题。再如,一旦银行的外部信用评级被调低,将影响存款客户与交易对手的信心造成存款流失率上升,核心存款占比减少;银行难以获得无抵押融资;银行需要接受更高的成本与大幅的折扣以获取有抵押融资;因银行外部信用评级被降级而触动的条款所造成的现金流出或可用的资产/抵押品减少等问题。同时,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都面临着相应的风险因素,银行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压力测试。另外,银行应积极将压力测试结果应用到银行日常管理中,用于识别银行的经营模式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用于重检银行内部的风险限额是否全面与恰当;用于评估其他类别的风险对银行流动性的交叉影响;用于支持流动性应急计划的制定与具体执行等。

压力测试要与相应的资产相匹配,即银行要具备优质流动资产储备及融资能力,但什么才是优质流动资产的适当水平?本文认为应该是以下两个评估结果的较高者。一是在流动性覆盖率的压力情景和监管机构给定的现金流假设下,可支持30天最低生存期间的优质流动资产水平;二是银行内部的各种类别的严重压力情景下,可支持银行既定的最低生存期间内的现金需求的优质流动资产水平。哪些因素会影响银行所需的优质流动资产的水平?从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三道防线来看,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中,稳定资金的占比,可减少压力测试下,由于不稳定资金的流失率大幅增加而引起的现金流缺口大增,加大流动性覆盖率合规的难度(第一道防线);妥善、可行的流动性应急计划,可补足银行在日常情况下不会持有巨额的优质流动资产以应对性质、持续期间与严重程度不确定的流动性危机(第三道防线)。因此,银行要综合各种因素,采用相应的压力测试和相应的流动资产。

(三)流动性应急计划(CFP)。我们不能预测下一次危机的性质、持续期间与严峻程度。一方面,银行不可能在日常情况下持有巨额的优质流动资产以足以应付任何性质、持续期间的严峻的危机,这将在危机来临之前拖垮银行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银行必须准备好应付足以致命的流动性危机。因此,我们需要妥善的应急计划,包括有效的早期预警机制、阀值;及时的应急计划的启动机制以及详细、可行的行动方案。

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嵌入银行整体经营战略中

流动性将作为银行整体战略规划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下面本文从风险战略和业务战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风险战略。银行现行的风险战略主要考虑各类实质性风险对其资本充足率与盈利的影响,较少考虑到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这将是未来银行重检与调整其风险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来看,银行单靠资本充足率无法支持银行安然度过流动性危机,而增加稳定资金来源在融资组合的占比、通过压力测试来评估经营模式中的风险点、相应的HQLA以及应急融资方案才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点。银行有必要开始在压力测试与逆压力测试下考虑各类实质性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之间的交叉感染,及其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与冲击;并将压力测试结果纳入其经营模式与风险战略的重检与调整。

(二)业务战略。银行在考虑各类业务战略时应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并对银行的经营模式与部分业务战略进行重检。一是评估各类业务与经营模式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尤其当某些业务已偏离传统的性质,有不同的风险特征。这是主动、有前瞻性地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若银行在制定业务战略时未充分考虑其对流动性的影响,流动性风险管理只能是被动的。这将造成银行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不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流动性风险可能来源于银行各类业务,尤其是回报偏高、增速偏快的业务。主动的流动性风险旨在找出这类业务与流动性风险轮廓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其影响模式,并制定相关的监控指标。三是流动性很可能比资本更能限制业务增长。在年度预算与未来数年的业务规划过程中,银行不仅要考虑其对资本的占用,还要考虑其对流动性的占用,并视需要作出调整。银行在年度预算过程中,考虑各项业务战略时主要考虑其对资本的占用与风险调节后的资本回报率。但较少前瞻性地全面考虑其流动性与现有的融资战略是否能够支持其未来数年的业务战略。银行在评估各项业务的风险调节后的收益与资本回报率时若未充分考虑其所占用的资金的流动性溢价,将导致银行过度拓展长期贷款;不重视承诺性授信的使用率情况;贷款的再融资比率与还款计划等对流动性的影响。这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与流动性风险管理,也高估了业务的回报率。

参考文献

[1]杜朝运.商业银行流动性测量探析[J].国际商务,2004,(4):21-23。

[2]李坚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市场流动性风险测量[J].金融经济,2009,(14):12-15。

[3]鲁政委,张.用新指标为银行“防守”[J].现代商业银行,2010,(3):12-15。

[4]薛宏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与挑战[J].中国农村金融,2011,(3):13-18。

[5]赵慧玲.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商,2014,(4):152。

Liquidity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Its Development

YU Yong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Beijing 100800)

第12篇

广西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从事工程机械研发、生产、销售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发展,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市场领导品牌地位,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广西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即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近期内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变现能力,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也越强。因此,短期偿债能力通常使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即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1)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部分,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营运资本作为缓冲垫,以预防流动负债“穿透”流动资产。

从财务报表可知,本年公司营运资本为7,707,052,379.7 元,2012年营运资本为6,274,740,718.1 元,营运资本增加1,432,311,661.60 元,表明长期资本的数额大于长期资产,超出部分被用于流动资产,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稳定。从相对数看,本年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为52.55%,流动负债提供流动资产所需资金的47.45%,即1元流动资产需要偿还0.4745元的流动负债;上年营运资本配置比率为43.06%,流动负债提供流动资产所需资金的56.94%,即1元流动资产需要偿还0.5694元的流动负债,说明本年比上年短期偿债能力增强了。

(2)流动比率

从财务报表可知,本年公司流动比率为2.11,上年流动比率为1.76,流动比率有所提高,且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但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本年公司流动比率提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本年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有较大比重,且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本年比上年增长较快,表明公司闲置资金比较多,资金占用大,资金利用效果差,公司应加强资金管理,具体应结合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深入分析。

(3)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比较强的项目,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各种应收、预付款项等,可以在短期内变现,称之为速动资产。本期公司的速动比率为1.14,上期为0.78,速动比率有所提高,且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具体应考察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4)现金比率

速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可直接用于偿债的资产称为现金资产。本年现金比率为0.61,上年现金比率为0.43,本年现金比率比上年增加0.18,说明企业为每1元流动负债提供的现金资产保障增加了0.18元,短期偿债能力提高了。

通过对公司本年流动比率指标: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比去年提高了。

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

公司本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7.76%,上年末为58.69%,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这是由于企业本年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大幅度减少和应付票据及长期借款增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本年总负债金额比去年降低3.35%,资产金额比去年降低1.79%,负债降低幅度大于资产降低幅度;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障,举债越安全,但本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7.76%,虽然比去年有所降低,但是超过50%,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公司应合理安排资金结构,控制负债规模。

(2)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

公司本年的产权比率1.37,去年为1.42,本年权益乘数2.37,去年为2.42,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都有所降低,表明公司降低了财务杠杆,公司的负债程度降低了,公司财务风险减少了。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的变动方向与资产负债率的变动方向保持一致,下降的原因与资产负债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3)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表明1元债务利息有多少倍的息税前收益做保障,它可以反映债务政策的风险大小。公司本年利息保障倍数比上年有所增长,主要是由于本年公司营业成本大幅度减少,营业利润有所增长所致,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增强了。

(二)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管理资产的能力。一般用周转率或周转速度来表示。常见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由表2可以看出,本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上年有所下降,是由于本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所致,公司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存货周转率本年有所提高,是由于本年存货大幅度减少,超过了本年比上年营业收入减少额所致,公司应继续加强存货的管理。流动资产在公司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有必要分析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本年较上年略有降低。从表中可以看出,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其本年比上年有所上升;总资产周转率本年比上年略有提高,说明总资产的使用效率上升,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对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获取利润收益的能力。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等。

从表3可看出,公司2013年销售利润率及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本年比上年有所增强,股东的回报率增加了。但是,公司本年比上年在营业收入有所减少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公司应加强预算及内控管理,合理降低费用,并加强资产管理,降低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有大幅度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所致,公司应加强非流动资产管理,采取合理措施降低损失。

(四)财务能力分析综合分析

通过对广西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报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全面分析,可以发现公司利润总额有所上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均较上年有所增强,整体绩效较好。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年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降低,公司应努力扩大销售规模,开拓市场;由于应收账款本年比上年增长较快,而营业收入有所降低,导致企业本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也较上年有所下降;而存货管理较好,本年较上年存货周转率有所提高。透过2013年年报,公司的前景应当比较看好,整体业绩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分析结论表明,公司基本面运行稳定并呈良性发展趋势,而且随着中央政府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的预期目标,针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制定,将促使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公司立足自主创新,以主营产品的领先地位和战略性业务的快速崛起为战略重点,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形象将大大强化。

三、进一步提升公司财务能力的建议

(一)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抓住关键领域,谋求重点突破,特别是要不断加强市场销售力度,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积极扩大企业市场份额;通过多种渠道增强掌握市场信息的主动性和及时性,并努力做好产品售后服务,解除客户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有助于迅速扩大市场,提升销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及资产管理

由于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比重较大,公司应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组织建立货币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每月初做好资金用款计划,合理安排资金用度,以便经济业务的顺利开展。对结余资金进行合理规划,进行投资管理,增强资金盈利能力;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创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这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证。加强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加大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监督控制的基础上,还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账目进行审计。另外,公司应加强非流动资产管理以减少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对销售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按照评估等级采取相应的信用政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制定运用合理的信用政策 ,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销售业务发生后,企业应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并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帐,及时记录客户应收账款余额的增减变动情况,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应收账款逾期催收制度,对逾期催收无效的应收账款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加强管理,查明原因,并报决策机构进行审批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销售客户建立定期对账制度,确定合理的催款方式。企业应定期与销售客户进行账务核对,进行应收账款函证,对账务不符的,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并做好相关债权债务资料的保管,保护企业的权益。

第13篇

一.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

2.来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持有现金的目的在于防范现金短缺现象。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尽量减少现金数额。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企业清算,否则,应收账款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

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有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毛利因素。

5.粉饰效应。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例如:对以赊购方式购买的货物,故意把接近年终要进的货推迟到下年初再购买;或年终加速进货,将计划下年初购进的货物提前至年内购进等等,都会人为地影响流动比率。

二、改进方法

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目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普遍存在,拖欠周期有些很长,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债很高,即使企业提取了坏账准备,有时也不足以冲抵实际的坏账数额。显然,这部分应收账款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动资产了。所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从而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第14篇

一.流动比率的局限性

1.无法评估未来资金流量。流动性代表企业运用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现金流出的能力。而流动比率各项要素都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指标,只能表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一切可用资源及需偿还债务的状态或存量,与未来资金流量并无因果关系。因此,流动比率无法用以评估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

2.来反映企业资金融通状况。在一个注重财务管理的企业中,持有现金的目的在于防范现金短缺现象。然而,现金属于非获利性或获利性极低的资产,一般企业均尽量减少现金数额。事实上,通常有许多企业在现金短缺时转向金融机构借款,此项资金融通的数额,未能在流动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应收账款的偏差性。应收账款额度的大小往往受销货条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具有循环性质,除非企业清算,否则,应收账款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额,因而不能将应收账款作为未来现金净流入的可靠指标。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如把应收账款的多寡视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标,而未考虑企业的销货条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关因素,则难免会发生偏差。

4.存货价值确定的不稳定性。经由存货而产生的未来短期现金流入量,常取决于销售毛利的大小。一般企业均以成本表示存货的价值,并据以计算流动比率。事实上,经由存货而发生的未来短期内现金流入量,除了销售成本外,还有销售毛利,然而流动比率未考虑毛利因素。

5.粉饰效应。企业管理者为了显示出良好的财务指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流动比率。例如:对以赊购方式购买的货物,故意把接近年终要进的货推迟到下年初再购买;或年终加速进货,将计划下年初购进的货物提前至年内购进等等,都会人为地影响流动比率。

二、改进方法

1.检验应收账款质量。目前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普遍存在,拖欠周期有些很长,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债很高,即使企业提取了坏账准备,有时也不足以冲抵实际的坏账数额。显然,这部分应收账款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动资产了。所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考虑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企业以前年度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比例和应收账款的账龄,运用较科学的账龄分析法,从而估计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

2.选择多种计价属性。即对流动资产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收回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但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中运用的仅仅是存货的历史成本。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存货的现行价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应把使用存货的历史成本与使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若在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下的流动比率比原来的流动比率大,即是有利差异,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了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削弱了。

第15篇

一、国有企业分离所属社会职能部门的会计业务事项的变化

1.会计主体的变化。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前提之一,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尽管许多国有企业对各个部门实行单独核算,并编制内部会计报表,其内部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但真正对外的会计主体仍只有一个,就是企业本身。从国有企业分离出去承担社会职能的部门将独立于原企业,实际上变成了多个真正的生产经营性的会计主体或承担其他社会职能的会计主体,有的还将变成另一会计主体的组成部分,如企业办的小医疗机构被大的受让等。

2.适用的会计制度的变化。过去在一个企业里,为了核算的统一,或者为了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需要,各个部门一般统一采用企业会计制度,或者至少要求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分离后,这些社会职能部门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性质重新确定自己适用的会计制度,如医院、学校只能适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会计的重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以上变化在客观上要求会计对其进行核算予以反映,所涉及的业务事项必然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二、国有企业分离所属社会职能部门的会计业务处理

现行国有企业所属社会职能部门有两种主要的模式:一种是国有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以下简称“非法人单位”);另一种是国有企业投资的法人单位(以下简称“法人单位”)。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兼顾这些因素。下面具体探讨国有企业分离所属社会职能部门时所涉及的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关于资产清查的会计处理

对资产的清查,首先要对所分离部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以及其他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编造财产清册,同时对各项资产损失以及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查实。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等,国有企业主体或国有企业直接、间接投资的法人单位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盘亏、毁损各种物资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物资”、“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盘盈各种物资时,借记“库存物资”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以上处理同时要结转物资成本差异和商品进销差价。

按规定转销盘亏、毁损的物资时,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库存物资”等科目,按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的数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按两者的合计数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规定转销盘盈的各种物资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2.盘亏固定资产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应转入清理,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反映该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固定资产清理后产生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区别情况处理:属于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盘盈固定资产时,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新旧程度估计的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重置完全价值减去估计折旧额后的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3.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账款,经批准转销时,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采用备抵法核算的,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对于确实无法偿还的账款,按规定转销时,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对于尚未处理的潜亏、产成品清查损失和亏损挂账,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批后,可以直接冲减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冲销实收资本,借记“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有一点要注意,国有企业投资的待分离法人单位在清查时,其会计处理按以上程序进行,国有企业主体无需进行会计处理。只有在待分离单位是直属的非法人单位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主体才做上述处理。

(二)关于资产评估的处理

经批准分离所属职能部门的国有,按照规定要聘请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财产进行资产评估,评估资产价值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确认后,进行如下处理:

1.所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非法人单位。国有企业应按批准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流动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有关资产类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原值与原账面原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照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账面净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按照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2.所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法人单位。国有企业或其他投资方依据资产评估报告,按投资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科目,被分离的法人单位也要相应调整有关资产类科目和“资本公积”科目。

另外,聘请中介机构所发生的审计、评估等费用,应由国有企业主体承担,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三)关于资产分离、转让的会计处理

国有企业分离所属社会职能部门,按照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002]267号文件)的精神——“要坚持多种形式、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可以采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会计处理:

1.直接移交给当地政府。这种形式与企业分立业务有点类似,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分离后的整个企业重新建账处理。但是,根据会计核算原则中的重要性原则,由于分离所属的社会职能部门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主体相比,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所占的比重上都很小,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不妨将其视同国有企业无偿将其所属的社会职能部门捐赠给当地政府,在不国有企业损益的前提下,进行如下处理:

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非法人单位的,由国有企业直接冲减其相应的资产、负债和资本公积;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法人单位的,国有企业按投资比例冲减其长期投资和资本公积。

2.整体出卖给其他法人或人。此时,应由国有企业与其他法人、自然人签订产(股)权转让协议,并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国有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的,由国有企业直接调整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并进行相关的损益处理。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国有企业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法人单位的,按转让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转让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调整相应的“资本公积”、“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和“投资收益”等科目。

3.单独或与有关部门投资合办,实行产业化经营,由福利型转为经营型,由无偿服务转为有偿服务。这主要是因当地政府接收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如)有困难而采取的方式,其实际并未脱离企业,只是由企业投资控股而已,因此按《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进行会计处理就可以了。至于出租,则是企业资产经营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仍应按企业会计业务中的其他业务收支处理规定处理。

(四)会计报表处理

国有企业在办理产权转让手续期间,应当按照以下规定编报会计报表,并分别报送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1.所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法人单位。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如子公司)开始清理财产时,应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清理财产工作完毕后,应向国有企业和其他投资方的管理部门移交资产负债清册。在评估结束并按评估确认的价值调整账面价值后,编制资产负债表。

2.所分离的社会职能部门为非法人单位。因其不是会计主体,因此无需单独编制会计报表,而由其母体企业按上述规定编制会计报表。

3.分离后的国有企业。因保留生产经营主体,会计核算前提——“持续经营”没有受到影响,因此仍应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在分离后,应编制资产分离日的资产负债表,并报送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

(五)过渡期的会计处理

1.待分离的是非法人单位。国有企业有必要在其他资产下增设“待分离资产”科目,在其他负债下增设“待分离负债”科目,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增设“待分离资产处置”和“待分离资产评估”明细科目,以便于国有企业单独核算和反映分离单位的活动。

2.待分离的是法人单位。国有企业只是投资方,不用专门处理,但可在年度报告中进行适当披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