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第1篇

摘 要: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结合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就农村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学案;历史学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新n程改革的教学当中,教师既是一个引导者,也是一个设计者。传统的历史教学弊端在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借鉴其他教学模式探索出来的一种符合现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生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新课改落实以后,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精心安排,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而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避免学生盲目预习,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教师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对于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应带到课堂中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逐渐掌握学习技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播。其次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共有的疑点进行讲解,抓住要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还应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予以表扬,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李白曾写诗赞扬秦始皇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秦始皇“刻薄寡思,心如狼虎”“为人刚愎暴戾,自以为是”,喜欢采用刑法杀戮来确定自己的威严。民间流传“孟姜女哭长城”也发生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而对其统治的王朝的命运做出相应的分析。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历史学科博大精深,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时,教师在制订教案的时候,不应只看到一节课的历史内容,更应该重视历史的纵横及相互交错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编写的教案充分体现教学深度,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精深博大的专业知识。

4.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很多教师对于历史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对于历史课程不够了解,教师采用的导学案教学大多为网上下载的内容直接使用,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提升空间受到限制。

二、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导学案的设计流程

1.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相关要求以后,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的内容确定重点讲解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

2.师生互动,合作共享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重点讲解相关内容和研究课题,进而合作探究,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教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提问。

3.自我检讨,巩固提高

自我检测和提高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从而暴露出遇到的问题和教学重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情境,促使学生进入情境当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晨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预设与生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素质教育

一、精心准备打造高效课堂

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有精心的课前准备,即备课要高效。历史教学高效的备课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科的知识教学改变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从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为"因材施教",把课程的标准、教材、参考书目等资料作为教学的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另外,还应该了解学生情况,发展学生个性,突出主体优势,只有学生主动进步和学习,才能开展高效的课堂教育。

第一、加强教学目标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倾向性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的低效率主要是因为教育者对教材的认识和学习研究不足造成的,这就影响了教育者对课堂的掌控,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打造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做有效的备课,要求教育者先进行教学目标的研究,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分析研究教材内容。

举例来说,中国古代史中提到的"政权分立与民主融合"的主题,要求以下三项标准:1)要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背景;2)要能够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如何促进了江南的开发这一史实条件;3)能够概括叙述出北魏孝文帝为了促进民族融合所采取的措施。以第一条为例,"了解"这个词语就表示了这是属于最低层次的"识记层次",而第三条则要能够"概括论述",说明这一条是属于理解层次,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第二、要加强学习情况的研究,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主

高效教学要求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教育者的教学方法要转变为如何带领学生弄清楚"如何学""怎么学"这个问题,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和讲授,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三、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别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帮助所有学生成功,只有人人都能够获得进步和上升才能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的优势。教学目标的高低和难易,对一节课程的成败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能够拥有适当的教学目标,更是表现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二、有效的课堂过程能成功构建高效课堂

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书中,把教育者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参与的行为归划为课堂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课堂教学行为分为主要和辅助教学行为,前者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后者则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场景。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是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

第一、课堂上的提问要有思维上的灵活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打造高效课堂必须重视对课堂上提问的研究。教育者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其价值性、启发性,同时必须是学生们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准则。如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提问:一、有了皇帝的同意,同时一部分读书人支持,变法活动是否会成功?二、为什么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支持的变法会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样两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渐形成了逐层深入的探索精神。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李炳婷在《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中提到"高效课堂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学生学习得有效率,能够反映出我们教育工作者教授得很有效率。

历史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预习与阅读、背知识点、做习题的方式来进行教授学习,学生也习惯于遵循教材,跟着老师走,而忽略了自主学习、自我思考、主动探究的培养。怎样使学生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自主学习是最关键的一环。因此,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具体事件的引领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三、加强课堂活动的管理,控制好课堂节奏

历史教学的课堂活动比较多,但活动的时间与课堂的时间仍然相互矛盾,活动时间长了,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时间断了,担心会影响效果。而活动能否成功关键是能否运用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用合理的事件引领师生互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自身。

第四、教育者要懂得如何"放手",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一堂历史课结束,通常会听到教师抱怨,"学生都不配合"、"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等。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敢放开手脚,对学生不放心,总是在用自己是教师这个身份来代替学生进行学术研究,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总结

总之,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必须把功夫用在课前,组织用在课程中。备课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案,而且必须备好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设计好教学课堂中的活动。另外,在目标检查上还应设计好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在高效课堂的探究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在教学课改的道路上,高效课堂教育体现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任的态度。高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我们历史教育者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困难,只要能够冷静地思考、善于总结和勇敢地实践,一定会不断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成功打造有效、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炳婷.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

2.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之下,尤其是新课改的深入,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历史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微课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逐步提升教学效率。

一、微课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的微课是指在教学设计思想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针对性、高质量的讲解,并将这些讲解的内容录制成音频或者视频的过程。在教育领域,微课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的特点在于讲授内容的碎片化,因此,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对题型的讲解、考点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于教材的解读,还可以是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学经验的展示,等等;除此以外,微课的教学内容还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这是遵循着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而产生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效地促进了移动式学习的出现以及发展,同时,微课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以其自身的优势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微课也是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微课的出现以及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成熟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逐步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这一模式是大势所趋,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引导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使得学生的记忆以及理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堂教学的优势,并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挖掘相关的微课资料,科学合理地划分微课的类型,通过在线微课信息,建立丰富多样的微课资源视频库,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与进度,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积极开展自主预习活动。但是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的过程当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注重微课内容的选取,确保所选取的内容符合教育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

(二)课堂引导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倡导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此外,若一个章节的重难点知识较多,教师可以将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拆分为若干个微视频,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然后让各小组的代表向其他小组讲解知识点,这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例如,在讲解《》这一章节之时,教师可以在微视频当中向学生提问抗战胜利之后,我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以及的打算等,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发生的背景,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教材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后引导

每一个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各不相同,他们的学习水平与能力也千差万别,“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养成,微课堂教学通过微课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课的暂停与播放按钮,反复地观看教学视频,合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更多相关的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迫切需要改变现状,而微课的出现及应用,能够贯穿课程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引导,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阮长红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长沟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16):95.

[2]苑玲燕.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散文百家(下),2015(7):274.

第4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策略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历史学科在中国教育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古语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初中生学好这门学科不管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改变历史学科现在所处的地位,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也是我国教育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历史学科一直被当作“副科”,是一种仅为了升学的非主要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有些学校就不重视专业历史教师的配备,甚至有些历史教师半路出家,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改变历史学科的地位必须要加强学校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

2.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不足

初中历史是一门文科课程,具有较多繁杂的知识点,因此许多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重视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学生就没有了主观能动性,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3.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大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不停地记笔记,周而复始,学生会对历史学科产生怠倦的情绪,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影响下,认为学历史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因此不会产生创造性思维,难以培养对历史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1.改变教育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端正教学目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历史学科的重要作用,定期组织历史教师进行专业学习,让他们在相互切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现代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因此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历史纪录片,采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在观看完记录片后,鼓励学生发表一下对于纪录片的感想,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学科的最好方法。由于初中生处于注意力不稳定,意志薄弱的特殊时期,为此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的课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历史学科的尴尬地位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学生要培养对于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初中历史教学才能发生明显改变。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学科;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65-01

在任何教学行为当中,正确的学习策略都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历史教育体系当中的基础教育内容,其学习策略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这既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也是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水平进步的一次机遇。

一、正确学习策略对初中历史教育的作用

1、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在任何教学行为当中,学习策略是否得当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初中历史学科亦是如此。尽管历史学科是初中开设的课程,但在为接受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时,绝大部分都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其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为历史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植七步诗等,有些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还读过《四大名著》等史书,所以学生对历史是有一定兴趣的。但当历史成为一个学科,其表现形式就会与学生所认知的历史存在差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取正确的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接纳历史学科,从而将对历史的兴趣保持下去,为学生更好的学生历史知识提供支持。

2、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虽然初中历史是初中阶段才开设的学科,但其重要性并没有办法与小学就已经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提并论,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初中历史考试模式而引起的。在当前的“唯分论”教育模式下,历史学科的地位被学校、家长片面的降低,历史学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坚决捍卫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保持良好的兴趣,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打下基础保障。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自己教学行为能够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可以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良好的吸收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学习历史支持,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基本历史素养

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华,其是记载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料,初中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其必须要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给与自己正确的定位,为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做出贡献,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始终保持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当学生对初中历史学科产生了足够的主动性,那么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必然能够有所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也会因为学习效果的进步而有所提升,为学生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历史打下基础。

二、常用的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策略

1、传统课堂学习模式

传统课堂学习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来进行初中历史知识教学的。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直饱受争议,但从我国当前的学生数量、素质、历史知识结构以及思维能力角度分析,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仍是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可以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有效提炼,来让初中历史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帮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接受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和知识传授者,其必须要做好自己教学角色的把握,避免过度凸显自己的教学角色而弱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也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学习模式,此种学习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以教学辅导来帮助学生完整自学,最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从理论上讲,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其也忽略了包括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结构、理解力等学生本身的影响因素,所以其并不完全适用于初中历史课堂。从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互穿插使用,但教师要做好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保证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完成对自主学习内容的学习和效果,避免因为知识理解困难而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为学生的初中历史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3、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也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与自主学习模式在形式上有共通点,但在学习主体上以几个学生为小组的形式而进行。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都不尽相同,所以相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而言,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必须要做好对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对学生的科学分组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模式下,有效的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在提升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科学而又正确的初中历史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初中历史学习任务,同时还能够为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提供支持,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开展对正确教学策略的探究。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113

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以史为鉴,认清现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人文修养,可见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农村初中的历史教育现状令人堪忧,改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育现状分析

1.受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初中历史学科地位一直不高。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初中历史是副科,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初一初二的上课时间被主科占用,初三中考也只有50分。特别是前几年的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不算总分,地位不比语数外大科,所以学校、家长、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语数外上,而且他们认为历史简单,只要能“背”知识点就行。正是由于受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的历史知识面相当狭窄,以致升入高中后由于初中历史知识匮乏又得从头开始学起。

2.历史教师资源匮乏

历史教师资源匮乏是当前历史教育现状的特征之一。据调查,农村初中历史教师50%左右不是专业历史教师,而是由语文或者政治老师兼职教学。他们上课就是流于形式,根据参考书给学生读读画画,考前让学生背背,正因为这样,历史学科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形成学科小组、集体备课、遇到问题集体讨论。历史教师只能孤军奋战,遇到问题只能通过上网找资料解决,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同时由于历史的学科地位较低,教师评优晋级经常处于劣势,这影响着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进取心,一些专业的历史教师都通过重新考试来获得其他科目的教学资格,改教其他科目。

3.单一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采用填鸭式的教法向学生灌输知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和厌倦。同时非专业的历史教师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上课时无法把历史知识贯穿起来进行讲解,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知半解,就更加不喜欢历史课了。

二、改善农村初中历史教育现状的对策

1.深刻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转变错误思想观念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史实记录的载体,更是人文精神传承的载体。历史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唐太宗认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学习历史,可以从古人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要想家长和学生重视历史学科,首先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历史学科的教学,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宣传,改变他们的错误思想观念。

2.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建设专业的历史教师团队是改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部门应该鼓励城市初中的优秀历史教师和历史专业大学毕业生前往农村初中任教,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制度,调动历史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积极性。同时有关部门要经常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旨在提高历史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上出精彩的历史课。

3.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摆正师生位置,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模式,比如问题探究模式、情境体验模式等,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发现和见解给予鼓励,并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结合生活现实、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以多种有效途径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体现历史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以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文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界,2012(14).

第7篇

关键词: 开卷考试 初中历史 教学误区 有效对策

近年来,针对初中历史考查事项,全国各地都相继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初中历史考查方式以开卷考试为主。在新形势下,学生的知识记忆负担相对减轻,但实际上,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有效避免误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不仅在开卷考试中游刃有余,还切实提高历史人文素养。

一、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式和考查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其中初中历史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形式,淡化知识的记忆性,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当前新形势下,对于初中历史的实践教学提出挑战。在此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此为基础探讨相应的优化对策。

1.忽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属于非主科课程科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程度较低。再加上当前开卷考试的考察形式,直接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很好地重视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价值,常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将课本知识的学习后延至考场上,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影响学生人文历史素养的提高。

2.忽视历史知识的实际掌握

自当前初中历史课程考查形式改为开卷考试以来,学生过于依赖教材课本的书面资料,认为所有知识均可以在书本上查找到,忽视历史知识的实际理解和掌握,也缺乏自身思辨性的思考。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只关注开卷查找答案,忽略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是基础,思辨性的理解是延伸。过于依赖开卷查找,会直接导致学生在考场上连基本的常识性历史知识也需要查阅书面材料,耗费大量考试时间。这与开卷考试实行的初衷相违背,也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3.忽视对时事新闻的关注

对于开卷考试常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考试知识点均能在书本上查找到,无需进行延伸创新。其实不然,开卷考试的初衷在于减轻学生记忆知识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开卷考试的题目设置的难易比例一般约是5:3:2,中等和较难题目比例约一半比例,同时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时事新闻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容易低估开卷考试的难度,忽视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这便是当前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

二、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对策

1.从意识层面重视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价值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了解掌握历史发展的轨迹脉络及深层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的发展,迎接时代未来的挑战。初中历史课程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于历史知识及发展规律的学习增强思辨能力,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因此,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对策,首先需要从意识层面上重视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在课时安排、课程设置及考查周期上严格按照新课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执行,不删减历史课程教学的数量,不任意挪用。另外,历史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强化历史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不再将历史学习作为枯燥的知识点背诵记忆过程。首先,教师要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的课程时间里高效掌握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日常点滴积累中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也能游刃有余,尽在掌握。其次,教师要应用科学的历史教学方法,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理解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历史发展的脉络线索及基本规律为记忆连接点,由点及面,为学生建立起历史学习的知识体系框架。在理解记忆过程中,可以采用富有趣味性的记忆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教学中的丰富内涵,而非枯燥的死记硬背。在此基础上优化历史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能适应开卷考试的考查形式,而且能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能力水平。

3.重视历史知识与当前形势的有效融合

近年来,各省中考历史命题更注重时代性的题目设置原则,强调历史知识与当前形势及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面的历史文化知识,更需要学生将习得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以史为鉴辨古今。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教师应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书面知识,忽略知识本身的应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规律的运用能力,关注家事、国事和天下事,将理论化的历史知识规律运用至当今时事的分析思考之中,从历史思辨角度出发,了解当前重要时事发展的起因脉络,把握时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开卷考试的考查形式之下,初中历史学科的考查难度相对降低,但同时题目设置愈加灵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规避教学误区,立足教学目标和课程考纲,以课本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切实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沈云亮.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108-109.

第8篇

【摘要】如今,学科发展已越来越被我们所关注。这就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复习前课环节对于一堂课来说,虽然用时较短,但却处于最开始阶段,因此依然值得我们关注。而作为初中历史学科,目前普遍采取默写的方式并不能适应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局面。而如果我们以开卷形式替代默写形式,辅以竞争和奖励机制,就可以消除这些弊端,促进历史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复习环节;默写形式;开卷形式;奖励机制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复习的意义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界所大力提倡的。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积极地实践,大胆地创新。对于教师来讲,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基于每个学科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各个学科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合自身的复习环节。复习环节可能只占用课堂的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处于一堂课的初始阶段,如果设计不当,很可能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对于我们初中历史学科,在讲授新课前,大多数教师都会花一段时间对前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当然,我认为这样的复习环节的设置,也是由我们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复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我所处的地区来看,大多数历史教师采取的是默写的方式。但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应确定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如果我们的教学要求远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那么这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初中阶段,就学科特点来说,默写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超出了对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能力要求。如果我们布置背诵的任务的话,那么学生不仅要花一定的时间完成笔上作业,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背诵所学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点,这对于后进生,无疑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

第二、随着对有效课堂的不断研究,就有专家指出“针对性教学才是有效课堂的灵魂。”而从初中历史的考试方式来看,默写的复习方式针对性不强,提高成绩的效果也并不明显。我们知道中考历史是以开卷考试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如何利用好教材才是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而默写则是一种脱离课本来考察学生的复习方式,它对于闭卷考试来说是相当必要的,但对于开卷考试的科目,它的针对性则值得商榷了。

第三、当今学习理论的主流——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别强调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默写的这种方式较为机械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容易造成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厌恶感。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复习环节的有效策略

综上所述,将默写作为历史学科的复习环节并非行之有效。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能适应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又有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最终能显著提高学生成绩的复习环节。为了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我开始广泛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其中一个学生的真心话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他告诉我:“其实我们不管什么科目的默写,都会有很多的学生采取各种各样的作弊手段,而且是屡禁不止,防不胜防……”这段话给我的内心以极大的震撼!心情平复之后,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现:既然默写不得人心,作弊又难以根除,作为开卷考试的历史学科,何不直接采取开卷的形式进行复习呢?拿定主意后,我就开始着手对课堂复习环节进行改革。具体方法是:先由教师在课前准备几道与上一课所学知识点相关的题目,学生采取开卷的方式,依照课本中的笔记找出答案,但过程中不准与他人交流。这里教师所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明确我们设计题目的目的,不能仅仅是对教材知识点的考察,关键在于要体现对学生所做笔记的考察。我认为这种复习方法的转变,优势在于:

首先,这种方式更加适应了历史学科的特点,也更加符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从而起到了减负的效果。采用开卷的复习方法,历史学科所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将大为减少,复习考察的难度相比默写也大为降低。学生只需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在理解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就可以轻松应对这项任务,让中等生和后进生也能感受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学好历史,这就更有利于重塑他们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其次,这种方式对开卷考试更有针对性,可以起到更好的提高成绩的效果。采用开卷的方式作为复习方法,目的就在于通过让学生在书上找答案来检查学生做笔记的情况,使那些没有完整规范笔记的同学感受到做好笔记的重要性。在反馈环节,我们就可以通过批改了解哪些同学的课堂笔记有问题,这样就更加便于我们去在课后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

除此之外,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还应是学生的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士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开卷的复习方法虽然改变了原有的复习方式,但在过程环节上仍然显得单调机械。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我在这一环节引入了“小组竞争”的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行这一机制后,我发现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空前的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下,班级整体的复习情况也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第9篇

随着教学现状不断地发展、改革和创新,初中历史学科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可是,最近几年的初中历史成绩在中考比例中总是变化无常,作为历史老师,我们不得不努力地去适应现行的教学现状。以下是我个人对初中历史学科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和分析,希望对广大同仁的教学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历史教学的现状

1.初中历史教学不断变化与改革。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初中历史课程在我州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先是把历史作为会考科目,初一、初二历史老师匆匆忙忙地给学生上完课程就等待初三会考,那时候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应付心理,反正会考及格就行了,大部分都是临时抱佛脚。后来又在初中阶段取消会考,把历史改为县统考科目,而且把历史老师的教学成绩放在全县排名,但只是教到初二就结束了,初一学习中国古代史,初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这种状况持续不久,历史又恢复了县统考,历史老师和学生又开始回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经过这些反反复复的变化,我觉得无论是哪一个科目只有通过考试,老师和学生才会认真对待。

2.在初中,历史教学得不到重视。有很多老师和学生主观上把所学科目分为了主科和副科,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打心底排斥副科,重视主科。学生们把学习时间大都花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科上。正是觉得初中历史属于副科,在安排课程上时间也较少,有的学校每周甚至才有两节历史课。课时量少且不说,而且几乎都是把历史课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节,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这两节课教学效果很不好。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考试成绩就会不太理想,渐渐地,部分学生就放弃历史学科。老师们应该能够意识到,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是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各个学校、各位老师要高度重视它,改变历史是“副科”这样的不正常定位。

3.不懂历史的老师在教初中历史。非专业历史老师因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知识连贯不起,掌握的史实不多,知识讲解不到位,很多时候连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在教学中只是念完课本一遍,然后就让学生自学。这种教学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可是,即使学生乏味了,不喜欢历史,这部分老师还总是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他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不想给自己充电。再说,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历史专业,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了,学校应该让这些具有历史思想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胜任初中历史教学。因为学生所学的科目与科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历史学得好对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都有很大帮助。

4.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滞后。当前,特别是农村初中仍广泛沿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那些专业素养较差、工作态度不认真的教师就是按照先划重难点、然后背诵的教学方式,很少真正根据教学内容传道、授业和解惑。

二、高效历史教学的策略

首先,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科对每个学生都有直接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历史知识人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学好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明白学习历史不但能增加自己的知识,还能壮志,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优化

初中生的心理与性格正处在发展时期,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一般处在表层,很难进入深层次,当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时,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效。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他们对历史的距离感,根据教学实际安排符合自己教学现状的模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

一、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都喜欢新鲜事物,教师要满足他们的新鲜感,尽可能的变换教学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验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侧重于传授知识点,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压抑了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应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整改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1)在学习有关“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措施”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依据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方言,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学生对这些新奇,陌生的语言一窍不通,教师让学生尝试进行翻译后,再将方言所表达的内容公布出来,学生们在对比“各式各样”的“翻译”后,哄堂大笑,不仅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

(2)在学习“不怕远征难”后,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并在活动开始前讲明“游戏的规则”:①了解并掌握导游的基本常识;②每个学习小组都针对某一路上的重要地点撰写导游词和安排旅游路线;③每个小组的表现时间在5~8分钟左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此项游戏,不仅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在活动中建立了合作的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学生不仅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会和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艰难曲折的认知。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为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让学生在主体意识中完成历史学习

教学中一定培养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众所周知,历史课程严谨枯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生在教师的“填鸭式”教育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受到限制,即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课堂教学效果也见效甚微。新课程明确指出: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更新教学思维,积极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开展“中华文明的起源”中的“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中的描述,自行编排出有关“原始农耕”的小品或话剧并在班级中按序表演。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突出了其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对教材内容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刻地理解。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起色。

三、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的具体措施

初中历史优化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根据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出教师、学生“双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历史课摆脱困境,达到三维教学的目标。

1.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教育具有的本质,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不但向学生传授基础历史知识,也要促进初中学生生成智慧、生成完美感情,更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观、价值观以及历史在现实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分析、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生成健全的人格。

2.初中要系统建设起历史学科体系

在目前初中教育中,转变历史课以升学为目标以及衡量学科作用的传统观念,要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历史教学观,对历史学科进行完善、系统的建设,除了建设资源环境外部条件外,更要加强评价体系建设等内部建设。由于传统评价体系严重影响着现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不改变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积极性难以在本质上得到发挥。另外为了提高历史教学具有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能力,积极的和语文、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知识面,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将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到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国情教育体系中。

3.发挥出教师、学生“双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全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关键。

1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自由与快乐的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历史知识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历史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当代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更新个人教学行为。第一,教师要更新个人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反复讲解历史知识,学生则在课桌前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要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教师要全面更新个人教学思想,努力去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变个人教学方法,营造出自由与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在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要更新个人学生观。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们的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同伴与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与学生民主对话,共同探究出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方法。第三,教师要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初中学生不喜欢历史学科,认为历史属于过去,现在学习历史知识没有丝毫意义。学习历史只有死记硬背一种方法,消磨了个人大量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去陈旧的学习理念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更好地规范自己现在的行为,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与分析,在历史课堂中成长为更为优秀的人才。

2更新教学内容,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是认为历史学科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教师积极更新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中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具有必要的生活经验,也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越密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越强,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因此,教师要积极开拓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分析课本知识点,找到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之处。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课本中的生活知识。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教学内容完全来自于生活。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成为教师丰富课堂、生动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认识到分析教材内容的重要性,让历史知识的生活特性显示出来,提高历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两汉经济的发展》知识之时,教师可以结合两汉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当代经济的特点,将历史知识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是两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教师可以将两汉时期的丝织技术与现代的丝织技术进行对比,用原始的冶炼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现代冶炼技术的先进之处。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教师不只要做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创造者与引入者,还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历史学习内容出发,用历史角度欣赏现代生活,体会到现代生活的先进,促进学生幸福感的提升。

3更新教学过程,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创新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历史学习的动力。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历史教学过程变得轻松与快乐。教师可以选择游戏作为历史教学课堂活动之一,初中学生好动、爱玩,这是学生的天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切入点。在历史课堂中设计一些与历史学习任务相关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化,以此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对外友好往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历史情景剧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来。让学生搜集有关于古代使者友好往来的趣事,像“晏子使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分享有关于友好往来的趣味故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喜欢的历史故事,编排一个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境,能够简化历史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快速理解历史知识。又如在讲解《“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设计游行标语与口号的游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调用自己的文采,评选最佳历史流行标语与口语。这样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进步。

4小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能够改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讲究课堂教学的技术,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构建高效课堂,才能让历史教育跟上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园地。

参考文献

[1]柳玉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

[2]高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 历史 记忆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碰到了学生记忆方面的困扰,"背过就忘"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瓶颈。此时就需要教师花费心思,运用不同的记忆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趣味性,让复杂庞大的历史知识体系变得简单易记。

一、 初中历史进行记忆策略的必要性

在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多人都遇到了记忆的难关,死记硬背很难将庞大复杂的历史知识串联在一起,往往背过就忘。那么为什么学生对于初中历史会背过就忘呢?

首先,初中历史拥有庞大复杂而又琐碎的知识,要想记住而又不忘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更难,本身知识积累较匮乏,不能系统的串联各个知识点,只能通过艰苦的死记硬背。其次,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系统的传授记忆方法,很多偏远山区的老师专业知识水平欠缺,很少讲述记忆方法,主要依靠学生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

面对以上初中历史学生"背过就忘"的困扰,进行记忆策略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才能很好的顺利的进行教学工作。

二、 初中历史进行记忆策略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学科,掌握记忆策略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记忆是创作的基础,只有运用了恰当有效的记忆方法,才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历史概念的形成。其次,记忆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解决问题是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如果缺乏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就很难为今后其他问题的解决创造途径,历史的学习就毫无意义。

掌握了记忆策略,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让初中历史变得更具趣味性,提升初中历史学习的意义。

三、 初中历史主要的记忆策略

为了更好的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记忆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主要包括谐音顺口溜记忆法、图示记忆法、联系对比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四大记忆策略。

(一) 谐音顺口溜记忆法

初中历史知识十分琐碎,在记忆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采用谐音顺口溜的方法,提升学生记忆效率,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常用的记忆方法。如战国七雄使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口溜,能让学生很轻松记住七国名称及其方位;《》中五个同上口岸的记忆,可以采用"光(广州)下(厦门)弗(福州)能(宁波)上(上海)"的谐音顺口溜,由南向北巧妙的记住了这个五个地名。

(二) 图示记忆法

初中历史关于地图的知识点有很多,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图示的记忆方法了,不但形象直观,而且轻松易上手。如在记忆元朝疆域版图的时候,可以边看边画出其大致图形,并且逐渐丰富板块知识,变抽象为直观,让初中生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知识体系。

(三) 联系对比记忆法

历史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复杂,如果分割开每个知识点来记忆,无疑将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学会联系对比各个历史知识点,让知识自然的串联起来,减轻记忆负担。如在初中历史中不但涉及到中国历史,还有世界历史,这就需要在学习的时候,按照每个时间段,采用中西合璧式的记忆方法,串联起中外的历史知识。

(四) 浓缩记忆法

历史知识拥有很大的知识量,要想轻松的掌握这些知识,就必须变繁为简,浓缩繁杂的知识点,提高记忆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采用这个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抓住某个知识点的关键词,进而进行压缩记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一个大致框架,让学生自行填充丰富每个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依据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国近代史可以采用从一到十的数字浓缩记忆,如一种性质、七个不平等条约、十次战争等,让庞大的知识点收入这个框架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不同的知识点,要采用不同的记忆策略,关键需要学生灵活掌握各个记忆方法的精髓,继而开拓出自己特有的记忆方法,让接下来的历史学习更加顺风顺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积累新的记忆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记忆效率。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策略中,记忆策略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的记忆,是踏入历史学科门槛的第一步。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记忆策略,将会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不断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初中历史。

参考文献:

[1] 王晓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10)

[2] 林雪松.精致化策略改进学生历史记忆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8)

第1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学习 存在误区 纠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68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本人积攒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历史虽然是一门十分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历史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出历史学习的误区,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对目前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帮助学生走出误区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分析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导致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误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才能使学生更加顺利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本人首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误区一:历史学习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认为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历史不仅是一门包含着丰富知识点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科,因此,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历史学科学习理念,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目前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这就使学生对为何要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影响了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误区二:历史学习过程中单纯的死记硬背。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误区之二,就是学生存在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情况。传统教学中受应试考试的影响,学生只有对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进入新时期,不少学生依然认为只要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际上现代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如果学生依然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势必难以有效应对现代考试,也必然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结果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误区三:寄学好历史学科的希望于历史课堂教学。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这无疑对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受历史是“副科”这一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寄学好历史这门学科的希望于课堂,认为只要把握好课堂时间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即可,课余时间没必要再耗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投入的时间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不仅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影响了学生历史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误区四:难以将历史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学生只有能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之一,就是难以将历史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不少学生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应用,而没有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能够通过历史知识点的应用加以解决,这就使得学生的历史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二、引导初中学生走出历史学习误区的有效方法

上文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这些误区有很强的代表性,希望对初中历史教师有一定的启发,及时思考自己班级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这些误区。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本人提出如下几种引导学生走出误区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学科学习理念,认为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这一现象,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应对考试只是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之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也是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所在。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学科学习理念,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

(二)帮助学生改变死记硬背学习历史的现状

这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死记硬背的学习现象,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将历史学科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走出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误区,要求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死记硬背的危害,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应对考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影响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积极进行理解,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的掌握知识点。

(三)将课堂学习与课余时间的学习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寄学好历史学科的希望于课堂的情况,要求教师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历史是一门知识点十分丰富的学科,学生把握好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学好历史学科的途径之一,而课余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本人认为学生不仅要在课余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而且要能够有规律的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扎实的掌握知识点。

(四)将历史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

引 言

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更加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能够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但是就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也较为被动,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文就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历史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对于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远古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而从横向来看又可以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类,在内容维度上又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内容[2]。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学好初中历史学科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事实上学生只是提前将课本内容了解一下,因此学习效果依然无法提高。要正确掌握预习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有关材料和数据的查阅,并且对文章结构进行整合,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3];第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短期或者长期的学习计划,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监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要学会主动思考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要学会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知道对照课本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学生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养成良好地主动思考的习惯,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枯燥,趣味性较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4]。例如,在刚开始上课的五分钟内,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即让学生将本节课中想要提出的问题列出来,课堂即将结束时再进行自我回答。当然,为了避免学生给自己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并且充分语用自己的大脑思维进行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

三、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记忆技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其中包括年份的记忆、事项的以及各种条约内容的记忆等。要将这些内容完全背诵下来或者记忆下来是很困难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记忆技巧,以便提高忆的效果。记忆的基础是理解,只有当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时,学生才能够对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从知识的记忆策略来看,学生可以采用的记忆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等,如做笔记、列提纲、列图表等,这些对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均有着明显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提示,让学生在课堂可以做笔记或者进行理解式记忆,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好二级乙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时期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要求教师能够从自身方面着手,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个人魅力等进行合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外也需要进行相应地学习,不断实现自我专业素质的提高,学习并掌握多种教学技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在情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人才[5]。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还可以启发学生向历史人物学习,以便促进学生在价值观和思想观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科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较为薄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初中历史学习效率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出发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昌白.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求知导刊,2015,23:67-68.

[2]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6.

[3]毛良明.探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38.

第1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200

初中历史教师除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更应该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此来升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对学生思想与情感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初中历史在宏观视角下为学生展现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和寻找人生意义,并且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得到大范围的认可和重视,初中历史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初中历史教师也纷纷响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现突破与创新,这无疑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但是,在已取得的傲人成果面前,初中历史教师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鼓作气,继续突破初中历史教学的弊病,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的飞跃。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初中历史知识面广、有趣生动,却在学生中遭受冷落,学生普遍将初中历史视为记忆性的课程,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更偏向于语数外,或者思维性较强的物理、化学。不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仅仅对一些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简单地认为历史学习看看书,抽时间背一背、记一记即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初中历史没什么可学的。更有甚者,学生在历史课堂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而历史作业却存在抄袭、应付的现象。这一系列现状表明,学生尚未真正认识到初中历史的重要性,对初中历史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足。

(二)陈旧的教学方法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一方面与学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教师有着紧密的关系。初中历史教学令人堪忧的现状,也与教师有直接的联系,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甚至制约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少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素养较低,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陈旧,阻碍了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代替学生的思考,压制学生思维的发散;还有教师缺乏教学热情,为教学而教学,不善于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科设置不科学,教学资源^少

初中历史一直以来被不少教师和学生视为“副科”,在学科设置上,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历史课的课时量较少,而且在一些学校,不少历史课被用来上语文、数学或者英语等其他课程,尤其是在临近考试时,历史课被占用率极高。这反映出不科学的学科设置,导致初中历史课时量紧张。而教学资源较少,也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因素之一,一方面,不少学校的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较弱,一部分历史教师并非历史专业毕业,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另一方面,教科书和练习册既是仅有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教学资源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能为学生学习助力。初中历史在学科设置上处于弱势,教学资源也较贫乏,制约着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长足发展。

二、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改善措施

(一)转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净化学生的心灵具有积极作用。在思想层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纠正原有的错误观念,帮助学生较好地学习历史。比如,教师发现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做其他科的作业,不宜马上批评,而应该温和地提醒,在课后找学生了解情况,看学生是否是对历史缺乏学习兴趣,还是其他原因,再引导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要想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教师不妨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得学生逐渐喜欢上历史。比如,教师在课前几分钟讲历史趣味性的小故事,或者让学生来分享,以此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二)实现创新教学,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堂初中历史课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表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教师应该实践创新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的创新教学离不开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再结合教学实际做一些改善,使之满足于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应该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比如讲人教版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时,先观看老兵回忆抗日情景的视频,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情感上得到感染。接着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归纳,作几点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看,积极发言,能够感受到学生较好地融入了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三)联系相关学科,整合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密切,教师应该主动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合力,促进初中历史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同样是在上《中华民族的》时,笔者联系初中地理知识,通过地图来分析战争局势等。其实,不难发现初中历史与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主动运用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为初中历史所用,这样既能够弥补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深化学习,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