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艺术设计教育范文

艺术设计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艺术设计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艺术设计教育

第1篇

首先,包装艺术设计主要服务于销售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消费者目前已经从温饱型逐渐转向小康型和享受型,要求具有更加舒适、美观和方便的商品包装造型和艺术结构。这样就要求不断创新包装艺术设计理念,以便满足时展要求。其次,艺术设计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创作,同时还要超越生活。只有这样,艺术设计产品才能成为艺术品,才能出现商品的美化,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次,包装艺术设计在知识经济时代事实上属于一种经济行为,设计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如何才能促使包装设计的作品成功转变为促销的艺术品?第一就是对设计实行准确定位。在定位包装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对艺术表达实行准确定位,还要积极定位符合现代化消费者的美感。最后,伴随着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各种流派与设计理念的演变包装艺术设计也不断发展变化。能够看出,流行于世界的设计理念必定是与时展要求相符合的设计理念。设计流派的发展规律与结果也顺应时展方向积极设计调整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壮大与发展,反之则会滞后甚至消失。

2包装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建议

(1)与时展相符。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包装艺术设计必定与时展要求相符。如何才能促使包装艺术设计与时展要求相符呢?迫切需要在包装艺术设计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才的重要来源便是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所以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与时代的发展必须同步。高科技的发展首先成为时展的重要体现。很明显,包装艺术设计学科在知识经济时代中逐渐提升了技术含量,普遍开始将电脑作为辅助设计。也就是说,在艺术与技术世界不断进行磨合的边缘位置出现了包装艺术设计学科。在包装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高含量的技术知识,一些创新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的艺术设计知识。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着重凸显了两个字创新。包装艺术设计教育需要着重凸显创新特点,在培养包装艺术设计人才过程中构建一个创新模式。把创新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教学手段中。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培养出兼具创新理念与发明创造能力的包装设计艺术人才,才能在世界包装艺术设计中使中国具有巨大的竞争能力。

(2)注重社会效益。所有工作都需要注重效益,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也对社会效益非常重视,这也是时展的要求。包装艺术设计重视社会效益,是指怎样对包装设计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设计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高素质产品。需要在教育管理、人才以及市场方面产生效益,将人才市场作为重要方向,把社会需求作为重要目标,以创新的方法技术作为措施,找准改革重点,积极完善培养方法,建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只有如此,最终才能培养出具备一定素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促使包装艺术教育获得丰厚的社会效益。

(3)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包装艺术设计的主体是产品的包装,是一种对人类精神与物质需求积极满足的艺术综合创作。如此一来,包装艺术设计行业实践工作的中心便是为了达到商业目标而产生的具有艺术创造性的劳动,终极目的就是获得经济利润。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是将授业解惑作为基础,积极培养与市场要求相吻合的包装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的艺术劳动,终极目的就是获得社会效益。经过培养的人才主要工作是包装艺术设计,假如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利益,那么就是成功的包装艺术设计,有效提高了社会效益,同时也就表示我们获得了成功的教育。联系实际情况分析,包装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必须是市场需求,联系设计服务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第一,设置课程应当将艺术作为重要基础,只有拥有扎实的艺术基础,才能获得良好的风格创意。第二,设置课程需要利用创新技术。例如,电脑设计。学生获得市场的认可与学校重视电脑设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诚然不能仅仅是学习电脑设计,进而忽视其他课程。还要设置一些音乐、文学等课程,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对学生情操进行培养,启发设计思维,也有利于创意设计。第三,要联系实践。积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更加关键的是可以获得书本上没有的重要知识。设计原本就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例如设计需要紧密结合印刷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印刷工艺进行考虑,思考设计作品是否能够利用目前的印刷工艺制作成成品。这些知识的积累必须利用实践活动。当然,应当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必须将学习作为主要内容,实践作为辅助内容,特别是年级较低的学生,不能较早进行设计服务,而是要巩固基础,丰富知识面,为更好的实施设计服务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4)重视教学策略。包装艺术设计教育应当对学生的智力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才智进行启迪,积极培养创造思维。只有开发了智力,才能够产生更多的设计构想。智力开发的重要方式就是利用生动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策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束语

第2篇

1.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交流能力。

2.良好的审美品味,扎实的专业素养。

3.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源选拨体制来适应这一要求。

但目前,我国的生源的选拨体制还无法适应未来设计教育的需要。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前教育还完全没有展开。因此,在生源的选拔上更多的还是套用了美术人才的选拔模式。不可否认,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视觉艺术的特征。但是,视觉艺术是艺术家的一种自由观念的表达。而艺术设计则是一种科学的创新活动。它们有在视觉审美上的共同点,但在工作方法和目的上则有根本的区别。好的美术基本功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却不是设计师的核心素质所在。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更为重要。目前我们的专业考试,充其量只能反映学生的美术功底。在文化素质方面,艺术考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只有文化考生的一半左右。这本来是国家对艺术考生的一种照顾性政策。但却被很多以升学为目的的老师和学生看做是进入大学的一种捷径。这种荒唐的现状,是和我们对设计人才文化素质的高要求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提高设计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革目前的设计教育生源选拔体制。如1921年要报考包豪斯设计学院,必须交申请人的作品集,健康与财产担保证明,以往学校的成绩记录单、个人履历等文件,申请书必须得到格罗佩斯和其他三名教授的批准才能入学。入学后要经过6个月的试读期,如果合格才转入正是学习阶段,否则劝退!从上不难看出,在学生的评判标准上,包豪斯并不是看一次的成绩,而是关注学生长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评价学生时,起关键作用的是本专业的资深教授。当然,用百年前包豪斯的考核办法来套当今中国的现实情况肯定是不明智的。但是,其某些选拔人才的思路却是有着现实意义的。鉴于包豪斯和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生源选拔上的经验,笔者对我国教育的生源选拔体制改革有如下一些思考。

1.改变目前一刀切的生源选拔模式,加大高校在招生中的自利。各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建立起符合艺术设计教学规律和自身教学要求的生源选拔体制。在考试方法和内容上应当更加灵活且多元化。

2.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察。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考试,几乎不能反映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其实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非只能靠图面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国外的艺术设计学院,通过看学生的作品以及了解作品的理念,专家就能评判这个学生的思维能力。

3.提高艺术设计考生的文化成绩要求。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文化成绩不仅反映着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又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目前,我国艺术设计考生的文化素质大部分较差,这样的文化素质严重制约着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近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连起码的几何函数知识都不具备,极端缺乏数理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知识恰恰是艺术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同样,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个问题目前显得尤为突出。不具备起码的外语阅读与交流能力,国际视野从何谈起呢?因此笔者以为,艺术设计的生源选拨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象目前这样两三百分就能进大学学习设计是肯定不行的。

第3篇

(一)结合当地办学优势在艺术教育教学的设置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办学优势,这是实现创新艺术设计的途径之一。结合当地的办学特色就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学生边学习边进行艺术创作,先创作和设计一些符合本地地方特色的东西;在课程的组织上,就是在组织课堂上突出本地的文化,在办学的理念上也定位在文化本源,在教育的定位上,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有独特文化气质的人才,在毕业生的就业上,也会有相当的优势,在学科的教育上,以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的重点。也就是说把创新放在本土,要把教育与当地的特色结合起来。

(二)深入挖掘区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创新有着很大的困难,区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区域文化在教育创新上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从区域文化进行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这样既可以彰显艺术特色就可以为创新做很大的贡献。

二、探索跨学科的培养模式

(一)综合纳入边缘学科综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帮助艺术设计教育的学生拓展思路,设计教育出更多更新颖的作品。艺术设计教育是一门很广的学科,覆盖了很多的领域,与其他的学科有很大的交叉性,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拓展其他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们得到综合的发展,这对于艺术创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学生思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的思路,社会实践也是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灵感来源于实践,取材来源于实践,创作也在实践当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了学生的创新创作的积极性。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开阔的思路,在实践中是最容易找到灵感,当然也是发现问题最多的,在实践中,就能通过自己实践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加强整体师资队伍建设

(一)完善教师招聘制度在现代设计教育中,教师的水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师资力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在课程设置,课程完成的目标上都略高于一般水平的教师,因此,学校要对创新能力方面的教师进行严格的教师聘请制度,在教师的聘用上进行严格的考核。与此同时,对教师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制度,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教师拒之门外,使教师时刻保持警惕,不断的完善自我。另外,在薪资的待遇上也有所侧重,对于表现好的教师要有学术上和艺术创新的奖励。

第4篇

1.忽视设计专业的差异性。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经过大概30多年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也有一些传统思想在制约着艺术设置专业的发展。比如,“重理论基础、轻实践应用”思想,许多艺术设计专业都将绘画课程设置成了公共课,但这就忽视了不同艺术设计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教学与本专业之间脱轨,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都不明确。

2.重理论,轻实践。

刚才在第一点中也提到了“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危害性,其实危害性还不止于此。目前,大部分的艺术设计教育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表现,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这使得学生毕业后与就业岗位不能成功对接,部分学生毕业后就业时感到恐慌和无所适从。

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中,艺术类考生专业课加试达到一定的分数之后,相对的文化课分数要低一些,其结果是艺术类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或多或少存在难度。

二、艺术设计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相对于“图案”和“工艺美术”来说,艺术设计是个新生词汇,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与词汇的变化相同,艺术设计教育也出现在图案教育和工艺美术教育之后。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在现阶段的艺术设计专业实施创新教育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艺术设计实施创新教育的举措分析

1.以校园艺术为载体实施创新教育。

现阶段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再是一门单纯学科,它与人文、自然、社会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依托校园文化,有助于全面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在校园中可以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比如可以定期举办艺术沙龙、艺术研讨等不同活动,也可以邀请知名的艺术设计专家举办艺术相关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开阔学生们的眼界。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使学生们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在校园内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作品展览与作品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中公开招标的设计项目,比如企事业单位标志的设计,使学生与一线接轨,保证艺术实践的效果。再次,鼓励学生在校内建立艺术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社团活动主题可以为虚拟设计,也可以通过竞标各种商业设计而成为实体设计,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们的组织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创新型教师推动创新教育。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每隔一段时期,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标准就会出现,与此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做合格的创新型教师。其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适应学生群体的变化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充实自己,进行教学创新性探索,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创新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非凡的创造力和设计激情,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3.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创新应用能力。

艺术设计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商业设计、校内设计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得到实现。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实践环节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比如可以向学生下发教学实践任务书、实践日志等教学材料,并且还要做好各阶段的检查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督促和评价。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掌握从设计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4.以创新教育模式带动创新教育。

前面就已经提到过,我国的艺术设计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所以在教育模式上存在一定差距,实施创新型教育模式在现阶段很有必要。创新型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具备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带动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此外,还要注重艺术设计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课程,完成传统教育向创新型教育的转变,可以利用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手段落实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

四、结语

第5篇

1.招生人数增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除了专业的艺术院校之外已有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及理工类大学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约占高等院校总数的80%。高校的扩招也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增长,其专业规模逐渐扩大。

2.部分高校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大众化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性应用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过分追求艺术设计的形式表现,忽略了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及相关社会实践,艺术设计与建筑学、经济学、工学及市场营销等学科间缺乏交叉,最终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与市场脱节,而脱离实践与技术支撑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称为真正的人才。部分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导致这一现状的最主要原因还是部分学校对实践教育的忽视,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训。

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对策研究

1.合理招生

高校的发展应当以科学发展为前提,合理设置专业学科,招生人数应当与自身办学条件相符,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只会适得其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民素质提高的前提使高等教育教学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保障。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与培养方向目标等方面都不同于纯美术教学,在高考招生阶段应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和文化素质的考核,如考查考生的设计思维、图案设计能力以及设计方案新颖性等。此外,由于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知识,因此在高考录取时也不能忽略学生文化课成绩。

2.转变艺术设计教育理念

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过分追求艺术设计的形式表现,忽略了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及相关社会实践,因此应当首先及时转变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高校应当建立高质量的教学实习基地,联系相关企业帮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如何运用知识、需要什么知识,转变学习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还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上应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自身优势,有所侧重,使其成为风格独特的特色专业。如意大利一些高校在特色办学上专门开设玻璃、皮具、珠宝等专业,并取得不俗成绩,这值得国内高校借鉴。笔者认为,可以将彩信编制、美甲、形象包装等设为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

三、结语

第6篇

(1)与时展相符。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包装艺术设计必定与时展要求相符。如何才能促使包装艺术设计与时展要求相符呢?迫切需要在包装艺术设计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才的重要来源便是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所以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与时代的发展必须同步。高科技的发展首先成为时展的重要体现。很明显,包装艺术设计学科在知识经济时代中逐渐提升了技术含量,普遍开始将电脑作为辅助设计。也就是说,在艺术与技术世界不断进行磨合的边缘位置出现了包装艺术设计学科。在包装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高含量的技术知识,一些创新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的艺术设计知识。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着重凸显了两个字创新。包装艺术设计教育需要着重凸显创新特点,在培养包装艺术设计人才过程中构建一个创新模式。把创新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教学手段中。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培养出兼具创新理念与发明创造能力的包装设计艺术人才,才能在世界包装艺术设计中使中国具有巨大的竞争能力。

(2)注重社会效益。所有工作都需要注重效益,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也对社会效益非常重视,这也是时展的要求。包装艺术设计重视社会效益,是指怎样对包装设计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设计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高素质产品。需要在教育管理、人才以及市场方面产生效益,将人才市场作为重要方向,把社会需求作为重要目标,以创新的方法技术作为措施,找准改革重点,积极完善培养方法,建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只有如此,最终才能培养出具备一定素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促使包装艺术教育获得丰厚的社会效益。

(3)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包装艺术设计的主体是产品的包装,是一种对人类精神与物质需求积极满足的艺术综合创作。如此一来,包装艺术设计行业实践工作的中心便是为了达到商业目标而产生的具有艺术创造性的劳动,终极目的就是获得经济利润。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是将授业解惑作为基础,积极培养与市场要求相吻合的包装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的艺术劳动,终极目的就是获得社会效益。经过培养的人才主要工作是包装艺术设计,假如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利益,那么就是成功的包装艺术设计,有效提高了社会效益,同时也就表示我们获得了成功的教育。联系实际情况分析,包装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必须是市场需求,联系设计服务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第一,设置课程应当将艺术作为重要基础,只有拥有扎实的艺术基础,才能获得良好的风格创意。第二,设置课程需要利用创新技术。例如,电脑设计。学生获得市场的认可与学校重视电脑设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诚然不能仅仅是学习电脑设计,进而忽视其他课程。还要设置一些音乐、文学等课程,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对学生情操进行培养,启发设计思维,也有利于创意设计。第三,要联系实践。积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更加关键的是可以获得书本上没有的重要知识。设计原本就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例如设计需要紧密结合印刷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印刷工艺进行考虑,思考设计作品是否能够利用目前的印刷工艺制作成成品。这些知识的积累必须利用实践活动。当然,应当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必须将学习作为主要内容,实践作为辅助内容,特别是年级较低的学生,不能较早进行设计服务,而是要巩固基础,丰富知识面,为更好的实施设计服务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4)重视教学策略。包装艺术设计教育应当对学生的智力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才智进行启迪,积极培养创造思维。只有开发了智力,才能够产生更多的设计构想。智力开发的重要方式就是利用生动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策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第8篇

百年过去了,从表面上看,我国现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欣欣向荣,但却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目前,一些学者把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归于起步晚。而实际上,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并不晚,即使起步晚也有30年的历史了。笔者认为: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落后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和对艺术设计的认识上出现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不能走出设计教育的误区,再过50年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是落后的。

一、教育现状

我国目前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虽然推崇包豪斯教育观念,但始终是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艺术设计教育与纯美术教育被混为一谈。对包豪斯教育观念的“引进”没有真正植入到制造产业、教育体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中,只是悬浮于形式模仿的表层形态上和理论探讨上,以至于每年我们培养出大批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后劲不足的所谓“艺术设计人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我认为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招生

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和学生毕业所得到的学位都是纯艺术类的。入学考试加考的科目基本上是美术基础,即素描和速写;入学标准是以美术分数为主(绝大多数学校);生源以所谓的文科生占绝大多数,并且成绩较差;学生毕业得到的学位是艺术学学位。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学艺术的,认为自己将来就是艺术家,认为能画素描、速写,再学点构成等课程,掌握一些表现技法,学会几个常用的应用软件的操作就可以从事设计工作了(当然这与学生入学后,教师的引导也有很大关系),就是设计师了。由于入学的学生基本上是以所谓的文科学生为主,文化成绩较低,因此接受能力较差,特别是接受逻辑思维和接受自然科学的能力差。学生不重视科学方面、人文方面课程的学习,不重视理论知识和对设计、创意产生着重要影响的有关思维训练方面的学习。而向美国、英国,甚至是香港地区对艺术设计类的考生在写作、口头表达以及创意和科学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入学考试不是考美术基础,而是考创意、写作,并对考生在数学、物理等方面所具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2)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基本上与美术基础课无二。课程计划中有关人文、自然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学等方面的内容非常少,甚至没有。例如:学习玩具设计的学生不了解机械、玩具构造、电子等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在所谓的造型上,如:雕塑、色彩、素描、速写等方面;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强调所谓的视觉冲击;工业设计也把重点放在所谓的造型上,求怪、追求所谓的“变”。

(3)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所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但这些所谓的案例,就是把别人的作品拿来,展示给学生,或略加对作品的表象进行一些介绍,缺少对作品设计背景、设计思路的产生、设计过程等方面的分析和说明,从而达不到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培养的只是模仿能力。关于学生作业,教师留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去做,但不去要求学生按设计过程的要求,规范地把创作过程等写出来,期末创作也只是要求学生拿出一件作品(绝大多数是一张绘画创作)来即可,这基本上就是在培养美术人才。

(4)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对设计教育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从教师(部分)到学生都存在学设计主要就是学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操作,就是掌握软件的表现技巧的错误观,致使很多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以计算机软件操作内容为主。

另外,盲目崇洋,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重要的原因。为此,可以说,中国的设计教育,已经造成中国设计教育在21世纪的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师资与教育观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是通过教师得以实现的,但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水平存在问题,怎么可能培养出人才。这里举两个具有典型性的例子,以示反思。

有一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骨干教师兼设计师,为客户设计路牌广告。客户要求设计的广告是一个需要架在一根10米左右高的钢柱上的宽大致8米、高大致3米的广告牌。设计者承担了从设计到施工整个项目。由于设计者在建筑等方面知识欠缺,又担心广告出现安全问题,为此,多次爬到钢柱顶部用自己的身体来测试风力,用身体来感受将来广告牌能否承受风力。在广告竖起来的最初几个月里,这位设计师,几乎天天守在广告牌下,生怕广告牌倒下。随后,设计师又开始担心使用的材料出问题,总感觉所使用的材料有问题,同时发现广告整体风格、表现手法与环境等非常不相称。然而,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却没有考虑这些问题,考虑了也不知道采取什么方式来解决,并心存侥幸心理。这位教师、设计师,在教学中强调的最多的就是:“我们是手艺人”,强调最多的就是“视觉冲击力”;强调最多的就是所谓的“头脑风暴”。但对设计师来说,头脑空空,灵感如何产生,头脑怎么风暴。这个例子中所反映出来的既是观念问题,又是知识深度和广度问题。向这样的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能为社会提供满意的设计吗?

另一个例子是:一所211学校环境艺术专业的一个大本学生设计(毕业设计)了一个处于70米海底的庞大的海底娱乐中心。我仔细看了这个项目的设计报告,内容仅包括:一个色彩绚丽的和非常“漂亮”的外观造型模型图,说明了色彩的意义,外观的设计“想法”,以及对娱乐中心内部空间功能分割图和有关功能说明。然而,设计不是幻想,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设计要有可行性,要有科学依据。这个项目设计,没有考虑材料问题,最基本的经济分析没有涉及,从技术上没有触及项目的可行性,为什么要建在海底也没有说明。本人认为这根本就谈不上是设计,许多三、四岁的儿童都有大量类似的想法。然而,使我感到不解的是:教师给了此设计作品99分(满分为100分)的高分。我曾经有幸就有关问题请教了项目设计的指导教师,教师的观点是:这只是一个概念设计;模型的外观非常漂亮;模型外观的色彩有视觉冲击力;娱乐设施考虑的很全面;在海底建造娱乐中心的想法很有创意,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但问题是:绚丽的外观,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对一个深处海底70米的建筑来说有什么意义?概念设计是不是就是幻想?在70米海底建庞大的海底娱乐中心是不是创新,这属于一种什么创新?

从上述两个典型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为什么整体上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落后,培养不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所设计出的产品华而不实,达不到用户的期望,所设计的产品不能给人以实用、大气、现代、有科技感、高档、耐看、不俗气等感觉,是由于在总体上目前我们教师的能力、水平和观念存在很大问题。所以,要提高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要提高教师对什么是艺术设计的认识、对什么是设计师、设计师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具有什么素养等问题的认识。从上述实例中,也给人们在为什么要提倡艺术设计系统化、工程化和科学化,为什么要求设计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为什么建立在美术教育基础上的设计教育不适应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等问题上有所启示。

三、设计师的能力及其培养

现代设计要求设计师设计出的产品要符合机器化大生产的要求,要科学、合理,并能够付诸实施。系统化、工程化和科学化是现代设计的基本要求,而建立在美术教育基础上的设计教育具有单纯注重表面装饰和设计者个人自由化、随意化等艺术倾向,所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系统化、工程化思想,不具有科学的理性思维和设计所需的科学知识,因此不能适应现代设计的要求。

设计师是设计的重要力量,设计师到底属于哪类人才,应该具有那些素质和能力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现代设计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现代设计要求设计师应必须拥有广泛的知识和比其他专业更为丰厚的修养。对设计师来说,不一定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不一定必须具备某学科纵向深入探讨研究的能力,但设计师必须是能够运用一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在横向的多学科联系及融合中实现综合价值的通才。因此说,设计师不是工程师,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市场专家,设计师是集工程师、艺术家和市场专家等于一身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特殊人才。对设计师来说,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身体素质等决定了设计师的客观条件和可塑性程度。而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总结和归纳能力、表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能力、管理能力、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是一个人是否胜任设计工作的主观条件,这些能力对于基本素质的发挥,对于体现设计师的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

另外,作为设计师应该有表述的能力。表述能力包括书写能力和谈判、说服客户、推销自己的能力。要做到这点,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有科学的思想、逻辑性非常强,就要求设计师有良好的修养。例如与客户进行谈判,设计师的自身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优雅的仪表与炫耀和显示是完全不同的。有涵养,有良好修养的设计师,与刻意炫耀和显示自己的设计师,在与客户沟通中都会给客户留深刻的印象,但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在与客户进行谈判时,只靠优雅的仪表是不够的,要说服客户,要真正得到客户的认同还需要有理有例。这就需要设计师有广泛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设计师有高水平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表述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并且语言精炼、到位、明确、充分。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没有从设计师能力和要求的角度从事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非常窄,有关科学方面的知识,人文方面的知识知道和了解的甚少,特别是科学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没有科学思想。另外,所培养出的学生写作能力、口述能力也都非常差,可以说是缺少设计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

四、结语

第9篇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综合化、系统化的艺术设计专业性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

1.重视设计专业基础课,它是设计之本设计专业基础课是为现代设计奠定基础的课程。比如基础课中点、线、面这三种造型元素的训练,就是学生通过对画面基本造型元素的学习,研究艺术造型的发生发展规律,挖掘、整理其造型规律,理解设计造型的根本,对设计具有非常深广的意义。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深入研究了点、线、面这些最为基础的视觉语言的功能和特性,用点、线、面表达设计领域里不同的需求和丰富的内涵;抽象主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几乎一生都在画着三原色的各种方块。他们为艺术设计的深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这些基本构成法则的学习与应用,注重直观思维与逻辑思维交织碰撞,抽象与具象、主观与客观、真实与虚幻的融汇,才能新颖、独特、结合实际需要地体现设计主题。西班牙大师毕加索对“牛”的一系列形象的探索,就是在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对其构造的探索中进一步创作,一系列牛的形象展示了创作者的思维从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点、线、面的多种变体。可见设计基础课非常重要,它是设计之根本,应该在教学中引起足够重视。

2.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设计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彻始终。这种创新总是由设计者的个体主观因素决定的。举个大家熟知的例子,从古到今,画竹子的画家有许多,而郑板桥之竹最有自己的“独创性”。这不仅因为他诗、书、画皆工,堪称“三绝”,更重要的是他总能通过绘画传达自我之精神。他画的是自己的“胸中之竹”,他的竹子“乱中求正,密中见疏,或潇洒,或憔悴,或挺拔,或清瘦,千姿百态、各具精神”。学习设计也是一样,在积累了足够的基础后,就要学习设计理念的创新、视觉语言的创新、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等。学生只有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学习、勤钻研,才能彻底地为艺术设计、为自己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3.增设实习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实际的设计项目,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要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广泛开展实践调研。从专业基础课、设计技能课到实习实践课,这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基础扎实、学术严谨、勇于创新,以完成实际设计项目课题。这样的一条龙设计教育模式可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设计人的角色。教学的重点必须落实在实践环节和学生实际创作能力的提高上,通过这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实践,学生更容易找出不足、发展长处,学习更多的技能技巧,真正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精于专业,更好地面向市场。

二、结语

第10篇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出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在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而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最早出现在英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真实工作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进入职业生涯,并使今后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都针对高校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出行了相关的鼓励政策,甚至对相关学校进行财政资助,加大对这一模式的发展力度。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这一教学模式的鼓励与肯定。我国的工学教育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工学结合则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切入点而被引入。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为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的桥梁。对于学生,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前增加项目工作经历、提高项目实践经验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企业“真实项目”工作中,实践从接收任务单、与客户沟通到提交成品的完整的工作流程。学生在“工作”中,体验与企业交流、拟定工作计划书和项目文本、修改与完善设计方案的过程;体验设计方案被企业采用的成功;并学会在项目设计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逐步达到就业岗位的基本标准,成为符合企业、行业入门“门槛”的“职业人”,完成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就业的过渡,并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而企业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既得到更多新鲜的创意,也行使了企业指导教师的职责。而且还能为企业招聘到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项目指导过程中能充分了解企业当前应用的新技术、新知识和企业对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从而回馈于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企业、教师和学校多方的共赢。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构建实施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1)开放的课堂。工学结合要求学生走出去,参加真实的社会实践,这是封闭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要有开放的课堂。循规蹈矩、闭门造车的传统教学模式终将与时代脱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开放的课堂,不仅要求有“开放的”教学环境,合理安排学生课程的教学场所和教学目标,还要有“开放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丰富全面,知识与时俱进。(2)网络信息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化成为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可以确保知识、信息的高速高效流通,将信息化引入教育研究和教学过程,可以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更加有效,并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极大地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此外,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中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科学、规范地管理,创新性地整合和集成,可以达到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进一步综合集成各种互相联系的管理功能,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实施策略(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校企合作注重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校企合作大致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将企业引进学校,即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引入校园,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定岗实训,将产学研相结合;第二种模式是工学交替。即讲学习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上课,另一部分是进入企业实训,可以按学期轮换;第三种模式是校企互动。这种模式指的是在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的基础是上进行校企双方互聘,由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校也为企业员工专派教师培训,双方互动互赢;第四种,则是“订单”式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对口招生或培训,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如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艺术系动画专业在2013年与洛阳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签订的合作教学和对口培养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其采用的是几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对于学生学习阶段来说,施行工学交替模式,即从大三开始,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审核通过后可按正常上班对待;在课堂学习方面,公司派出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而在教学内容上,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与公司保持阶段性的“订单”式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扩大了学生的就业率。(2)以赛促学。以赛促学,是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而构建的一项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目前每年国际国内的各项设计奖项数不胜数,其主要宗旨就是选拔各行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其中设置了很多学生专栏,这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磨练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且在这些大赛课题中,不乏很多真实企业项目,这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也是个非常宝贵的实践机会。同时,通过参阅历年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设计行业的较高水平,学习优秀的设计手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水平。以赛促学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以竞争的心态参与学习,大大的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第11篇

以美国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为例,大多数职业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就与社区大学、本地企业有良好的协作关系,其实质就是给学生制造更多实践机会。美国政府所倡导的协作教育实现了1+1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企业内实践学习。反观我国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没有摸索一条成熟的实践教学之路,大多数实践教学都是依托于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实践基地,而没有综合利用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在校企合作以及社会协作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法国某职业艺术院校为例,其在对艺术设计学生的管理中摸索出许多值得我国高职院校学习的地方。例如对于本校学生的档案追踪制度不仅为有利于其实习和就业,同时也加强了往届、应届毕业生之间的交流。在学校内设置有就业咨询中心以及宣传机构来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就业机会。而在摸索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协作方面,西方国家也走在了前列。例如国外许多职业教学机构都会与本地服装企业、服装店合作来为艺术设计学生提供专门的展示平台、空间,这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过渡平台。而反观我国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还远远没有做到人性化。

目前世界逐步朝全球化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尤其是针对艺术设计这样一个专业,固定的艺术理念、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社会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提出的高要求。以美国艺术设计教学为例,综合类高校、社区大学与职业教育机构的艺术设计专业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教学特色来为不同的市场需求培养出不同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但我国开设艺术设计的高校、高职院校在打造自身特色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高职类院校在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时多侧重于技能训练,由此形成的优势就是艺术设计基本功较为扎实,可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忽视了艺术思维教学和创新性教学。对于设计师来说其不仅仅需要掌握绘图能力、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最为核心的无疑是创新性思维。尤其是在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打造文化软实力强国的背景之下,更加需要在重视专业技能基础上加强艺术思维、艺术设计创新性的培养。

以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工作室为学习范本构建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工作室制度模式,是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包豪斯学员是全世界第一所为现代艺术设计而建设的院校,其在1860年建立的工作室教学体制对促进西方艺术设计教学水平提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工作室教学体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按照艺术设计的不同专业方向来建立各个不同的专业工作室,然后根据项目、课题来设计教学体系从而形成一个互相独立各有特色但同时有紧密联系的教学平台,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以及渗透性。第二就是工作室教学模式依托于学分制度,工作室的主持人根据学生学习设计作业来划定考核分数,可以让学生更为明确其自身优势和就业方向。第三就是工作室教学模式采用的项目制教学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来说更具灵活性,也更加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与工作室实现共建来进行合作教学,从而摆脱目前校企合作由学校出面总领的局面。最后,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转变为师徒关系,或者是同事关系,更加有利于师生互动。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采用工作室制度对硬件、软件提出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达不到。所以笔者认为首先从高年级学生入手实行工作室制度更加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情况,也更加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在工作室中找到自身优势,为就业打下基础。

第12篇

论文摘要:高子艺术设计教育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视觉艺术感受力及表现能力。强调设计文化的重要性,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最新设计动态,把握装演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树立为市场服务、为商业服务的意识;明确培养方向,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加强实践,不断提高。欧美等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在很多方面对于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及教育体制与国际化进一步接机,都具有很好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装演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懂理论能实践的同仁来说体会更深。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装演专业,是培养包装设计人才,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敏锐的视觉感受和开拓市场的能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练习。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商家及消费者对包装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就可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学生面对面竞争,如果不按国际性人才标准来培养学生,不具备国际文化视野,又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底,将成为竞争的弱势群体被淘汰出局。

我在高等艺术院校搞教学工作,从学生时期就与广告、装演、印刷设计等行业密切接触,课余时间一直为当地一些知名企业服务,深谙包装、设计、印刷的各个环节与操作流程,加之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摸索了一点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有关装满设计的许多方面更新特快,往往我们刚接触到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制作方法、或新材料、新工艺等,却同时已经被更发达更超前的国家或地区淘汰或视为落伍,因此,我们更应该多交流经验,多沟通信息,为提高我们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共同努力。以下是我对装演设计教学的一点感受和探索,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谈。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

据悉,国家经贸委批准在我国筹建亚洲包装中心,加强国内外包装企业的合资与合作,促进中国包装业加快整合,增强竞争力,为我国包装业走向国际市场,获得国际信息,参与国际竞争,融人世界经济搭建平台。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我们的装演设计教学也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突出专业技术特色、提高应用能力、加强设计文化的积累。教师首先有明确的培养方向,才能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装演设计行业可为我国商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装演设计贡献一份力量。设计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一个令人自豪、让人羡慕的行业,充满了挑战性和创造性。包装设计已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和舒适。那些贴近消费者和市场的优秀设计,为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为了提高我们的装演设计整体实力,为赶超发达国家的包装设计水平而学习,为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而设计,创造新的消费概念,引导社会消费方向,提高大众的消费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之一。

通过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和肩负的重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创意的灵感会不断涌现。有了远大的目标、再给予科学的指导,教学目的能够达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目前,国内设计院校装演专业所设置的课程,都能结合实践进行学习,许多优秀设计作品都是由最基础的构成演变而成。基础课结合实案例扎扎实实系统学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充分展示优秀作品,分析画面设计构成、解剖包装结构、研究印刷工艺和制作方法,进行量化生产的效率如何?包装材料的选择搭配、再生材料的使用率、对环保的影响、消费者接受程度、销售的目标对象,以及包装、宣传所能达到的效果等,都要综合考虑以培养学生整合优势资源的能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尝试传统包装材料在新领域的应用,明确绿色环保设计、健康设计及人性化设计的概念,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加强原创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良好的职业习惯也不容忽视,克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自由、散漫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与当地企业接触,发动学生积极主动与周边企业联系,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服务意识,热情、真诚地与客户合作,不怕退稿、改稿、不要斤斤计较,亲身参与到商业之中,在服务商业和市场的过程中学习、提高,了解专业性质特点及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强化动手能力,感受商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当有些学生的设计作品被商家采纳、被媒体公开发表,会对其他学生很大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提高学院的社会声誉,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教学、研究阶段,甚至对商业性太强的设计作品持否定态度。许多没有深人生活的作品,设计者自己感觉非常满意,投放市场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被客户否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了解市场,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产品的性能,关注商业发展的状况,掌握市场潮流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其实,多数学生也想与深人生活参与项目设计,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市场链接的成功与否。为此,我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很多开展业务的细节问题,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理论与实践自然结合起来。真实、生动、有趣,让学生体验从寻找信息、联系谈判、市场调研、创意构思、确定设计方案、发排打样、印刷加工全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讨回自己的劳动所得,以免掉进不规范的市场陷阱等等。以专业的工作模式规范学生,发现不足及时调整。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快速提高,自信心倍增。平时强调除专业能力外,高度的责任心、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诚实礼貌、吃苦耐劳等等,都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只有经过实践才切身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几本教科书无法给学生提供全面、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要带给学生经过市场检验的、被商家认可的、受消费者喜爱的好设计。在德、英、美、日等高等设计教育发达的国家,设计院校专业老师必须有二年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很多教师长年为企业、机构组织服务,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深受学生爱戴、甚至长期追随。早在1919年德国包豪斯就已经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中强调,它之所以能影响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就因为他们不脱离社会,并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双轨制教学,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艺术素养,又有科学技术和实用头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成长。欧美等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参照和借鉴。新晨

3与时俱进,做学生真正的导师

第13篇

1.结合实际,改进教学内容

针对当前中职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单一、滞后的情况,教学单位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社会审美倾向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编写,进一步提高该方向职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2.寓教于乐,体脑结合

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多让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的举例,应有实用性、代表性或趣味性。教师应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寻求更切实际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既传授书本知识,又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教学分级,因材施教

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成三个层次班级,分别设计第一年的基础课程教学进度,并争取第二年达到相同水平,以进一步开展专业重点课程教学。进行分层教学,其目的是打破原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单一格局,实现在不同基础上的培养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14篇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要以教育观念的新突破带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首先要树立一种整体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即:既要重视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对人的基本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要将各艺术门类视为一个整体,而且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相渗透融合,在整体观念中体现“通才教育”的思想。

二、重视办学特色

随着当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全国各高校都争先恐后地开办了艺术类设计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六百多所高校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但就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来看,有自己鲜明办学特色的屈指可数。如果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必将缺失应有的竞争力。

三、重视创新教育

中国的发展在于创新,教育的希望在于创新。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解放学生的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要重视将创新思维的开拓和训练,落实并贯穿到每一门课程和课题中,使每门课都成为他们开启创新思维、解放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过程。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教育

在以往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往往偏重于对学生所谓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忽略了一个人的成才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据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生成就至多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受其它非智力因素影响,例如:品德、意志力、自信心、心理素质、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奋斗精神、思考方法等。因此对在当下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并如何将做人的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是我们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重视教师素质教育

要培养高素质、创造性的综合性人才,就必须要有高素质、创造性、综合性的艺术设计教师。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教师现有的素质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调整与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以适应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迫切问题。

六、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国当下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忽视对中国人文精神、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教育,也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弊端之一。任何一种所谓的“国际化”艺术设计,都不可能摆脱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土壤和根基。“民族性”是艺术设计的心脏和灵魂,没有民族灵魂的设计作品最终是无法矗立于世界设计之林的。

七、重视构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体系

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在教学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体现教育观念、办学特色,实现教育目标的最直接途径。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畅流,应紧紧围绕全识型、素质型、创造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整体观念出发,从艺术设计学科特有的规律入手,坚持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超前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改革中还须重视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安排,努力创建各自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八、重视学科基础课程建设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其基础课扎实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下一步各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学科基础课是必修课,从某种程度上讲,艺术设计基础课改革与教学的成败,也就是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成败。

九、重视工作室建设

工作室制建设也应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心。其重点是把教室变成各种设计工作与实习制作场地,分成不同类别进行实验式教学。可以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艺术设计风格的角度设立工作室,既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色和优势,又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与天赋。

十、重视完全的学分制建立

学分制是以学分计算学生的学习量,学生修满由学校所规定数量的学分即可毕业。学分制的根本是选择,学生能通过学分制选择课程,选择专业和选择教师。学分制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活”上。它适应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课,从而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自由度。

第1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改革;问题;解决策略

引 言

高等院校作为主要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担。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面对新的经济形势,高等院校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如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实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正因为此,笔者主要分析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提出教育改革策略,以提高我国整体艺术设计教育水平。

一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在开展这类教育中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才能有所改善。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更新性,很多只是单纯的沿用程式化体系,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首先,课程设置停留在传统层面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第二,艺术相关课程的设置衔接性不强。很多高校只是开设艺术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但在教学中,两者一般处于独立教学状态,缺乏衔接性。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并没有渗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最后,艺术设计课程缺乏更新性。社会这个大环境每天都处于变化之中,但是很多高校并未抓住这一点,只是沿用以前的教材进行教学,并未考虑现代科技与课程相结合,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比较陈旧,应用性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1.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侧重理论教学,且教授的内容不符合现展实际状况。这与我国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相关联。此外,很多高校缺乏艺术设计骨干教师,很多教师也不懂得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进行教学,只是沿用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使整个艺术设计教育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必须加强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建设。

2. 忽视对学生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艺术设计领域。一些教师虽然采用多媒体进行艺术设计教学,但是很多只是呈现别人的作品,忽视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导致很多学生过分依赖电脑,认为电脑是设计的主要来源。此外,很多教师侧重课堂讲授,多数灌输纯理论知识,并未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

二 如何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针对上述中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高校实际状况提出改革策略,希望能切实提高艺术设计教育水平。

(一)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是艺术设计改革的重要环节。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必须把设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紧密联系,要求教师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性。此外,高校应该依据本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结合社会最新发展状况,把相关信息引用到教学中来,做到与时俱进,并增强课程内容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将来能学以致用。最后,恰当处理主修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关系,培养综合性人才,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只有不断依据本校艺术设计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进行优化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为国家输送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建设

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教学质量才会有所保证。针对我国艺术设计师资缺乏的现象,高校必须加强本校艺术设计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培训,强化教师理论知识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引导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此外,还可以展开电脑技术培训,引导一些缺乏电脑技术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艺术教学,尽快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最后,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骨干教师,选出学科带头人,引领艺术设计师资队伍不断前进,并储备相关艺术人才,以促进整体师资队伍的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本身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才会有所提高。此外,艺术设计讲究创新,其本质特点也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实践基地捕捉灵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尝试,给学生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艺术创作。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努力给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反复实践,学生才会深刻明白艺术设计专业与目前与设计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状态和趋势,以便学生调整自我提升目标和方向。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时,必须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此外,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涉及的问题比较多,高校还需要找出侧重点,明确改革方向,以加快教育改革进程。最后,高校还必须应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及时调整改革策略,努力寻找出一条符合高校自身发展实际的艺术设计改革教育道路,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