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合规经营文化范文

合规经营文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合规经营文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合规经营文化

第1篇

一、明确合规文化建设的目标,蛟河市农发行从合规意识入手,制定符合业务特色、针对性更强的合规文化建设方案,形成符合农发行业务经营特点,从业人员认同的合规文化理念。

二、蛟河农发行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讲合规、倡合规,营造合规文化氛围,各业务部门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加强宣传,将合规文化建设目标和合规经营理念普及到每位员工的心中。

三、强化合规文化是建设合规经营的制度基础。蛟河市支行在各项业务开展中培育健康的合规文化与合规经营,以制度为保障,用制度引导行为,通过制度约束,防范道德风险。

四、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蛟河市农发行合规文化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保持每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个人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为蛟河农发行各项业务有效发展和合规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粮油信贷管理工作

蒋博宇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发行分支行行长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粮油信贷管理,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客户一处2013[4]号文件《关于开展粮油信贷管理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我行实际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报告如下:

诚信积分管理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系统中定义的针对企业的扣分项相对较少且分值分布不均,可以将一些问题细化并分摊扣分分值,避免因问题的轻重程度不同而产生同样的扣分结果。

粮油库存网络监控方面

粮油库存网络监控,从我行实际情况看,面临“三个难题”。一是收购期间,难于核对监管入库粮油。二是对购销企业粮油库存的动态控制缺乏有效手段。三是技术上,如果普及该方法需要相对较大的资金需求,且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量也较大。

粮油库存第三方监管方面

由于县支行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的模式,由监管公司来完成库存监管任务。但通过调查,企业对第三方监管公司反映出的态度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

粮油库存质押方面

由于我行信用敞口较大,对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的风险也相对较大,通过库存质押能够有效的将库存监管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在法律上对我行信贷资金提供更强的保障。

农发行磐石市支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延忠民

磐石市农发行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上级行的安排部署的基础上,继续着力强化信贷支农,突出加强基础管理,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支持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全行自身经营也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截止到2013年10月份累计发放收购贷款73367万元,贷款余额186834万元,确保国家调控和惠农政策的落实;累计发放非经营性贷款(政府融资平台)78000万元,有效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截止到今年10月份该行在农业服务业发展方面进行的比较顺利。今后该行将继续按照国家政策性银行的相关要求重点扶持粮食收购企业,并加大对中储粮的信贷支持;继续支持农村基础设施中的路网建设和土地收储项目,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支持力度。

农发行磐石市支行

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初显成效

第2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特色文化建设

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管理必须是贯穿金融业经营发展的主线,处于金融业重要位置的商业银行更应是如此。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业务种类不断增多,其日常经营在包括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国家、声誉、法律以及战略等方面面临诸多风险。同时,近20年来金融市场危机频发,例如:1995年英国历史悠久的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倒闭;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商业银行决策者十分重视防范风险、内控合规在当前银行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并视为第一核心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6号)公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经营目标,商业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其外延包括内部控制的目标、范畴及原则。

内部控制有四大目标:(一)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三)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内部控制的范畴既包括显形的各种规章制度,又包括看不见的银行内控文化和内控理念。

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具体体现在:(一)商业银行的任何业务过程、操作环节、所有部门及岗位均要存在内部控制,各项决策或操作也应有案可查;(二)防范风险、审慎经营是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都以“内控优先”为要求;(三)内部控制要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都要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同时应当及时反馈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四)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应相互独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价部门有直接向管理高层汇报的渠道。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自《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施行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家商业银行都依照《指引》,成立独立内控部门,制定相关内部稽核检查制度,培养内控管理人才队伍,加快完善自身内控体系。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结合多年在内控管理实践的积累经验,在新形势下以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基础,构建起由内控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业务规章制度与措施、合规性监督检查、独立的内部审计和信息沟通交流六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管理方面,工行在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三个层次都设立了内控管理委员会和内控合规部门,负责统筹部署和承担具体内控、合规管理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工行在各层级工作单位推广应用《业务操作指南》,周期性组织各部门员工培训学习《员工行为规范》,对个金、对公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资源投入方面,工行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搭建创新性内控评价信息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开发覆盖全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实施数据治理工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其他商业银行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各自开展内控合规建设。

然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的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一)内控制度体系还需继续完善。因银行业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不同经营层级制度衔接不充分,导致控制不到位或控制重复;(二)内控制度在实际监督中牵制不足。多数银行内部监督力量无法达到应占比重,内控人员素质与内控合规职能的高标准相背离;(三)内控合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分行“合规”让位于“发展”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人特别是基层网点工作人员“重业绩、轻内控”的思想比较严重。

三、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对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内控合规文化是商业银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灵魂。针对自身经营发展特点,建立一整套有特色的内控合规文化,是充实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那么,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对银行经营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具体来说:

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有利于防范操作风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银行大部分业务操作复杂、流程繁琐、涉及大批资金往来,若员工内控合规意识观念不强,在一味追求效率的情况下却忽视了对操作风险的规避,这将给客户和银行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通过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向员工灌输“控制风险、合规操作”的工作思想,提醒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可能会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点,可以引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规范操作,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有利于提高内控管理水平。由于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控合规团队多为审计序列改编而组建,而不是吸收专攻内控合规的新鲜血液,组成人员在内控合规工作领域还不能称得上是“高素质、高起点、业务精通”。加大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力度,对员工不断地进行培训和专业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前台业务人员的内控合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内控合规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之能更好地胜任内控合规管理工作。同时,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可以增强全行上下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为内控体制全局建设提供思想指导,促进整个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有利于增强业务创新能力。归根结底,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所有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获取最大收益为目标。增强业务创新、服务创新能力是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可以使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坚持以“内控优先”为基本原则,建立相应创新型内控合规管理制度,全面评估新技能、新产品、新业务、新服务存在的潜在风险,让员工熟悉和了解当中的规范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精髓,为商业银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加快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统揽全局、总体规划,加强内控合规文化顶层设计

建设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是商业银行形成内部控制完整体系的关键。因此,做好特色内控合规文化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战略、有步骤地构建适用于各个专业、各项业务、各种人群的内控合规核心价值文化,是关系到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商业银行总行级别企业文化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总结各分行、支行内控合规的实践经验,制定出通行于全行的内控合规文化,并纳入自身企业文化范畴;其次,各分行、支行都要成立专门负责部门,具体进行内控合规文化宣传推广事宜;再次,搭建“总行-分行”、“分行-支行”、“支行-网点”及同级别工作单位间的内控合规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沟通和及时反馈内控合规文化的践行情况。

(二)建立健全内控合规文化宣传推广长效机制

通过各种载体、媒介、方式,周期化有组织地宣传推广内控合规文化,形成内控合规文化宣传推广长效机制。具体来说:运用讲座、培训、会议、考试等载体,定期开展内控合规文化教育学习;借助银行内部网讯、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介,向员工和客户传播银行内控合规文化,公布内控合规成绩;让员工把内控合规文化铭于心、践于行,各分行、支行应适时灵活组织以汇报演出、演讲比赛、有奖征文等为形式的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亲切友好的内控合规文化氛围。

(三)施行科学有效的内控合规奖惩办法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及商业银行内部关于内控合规方面的各项政策规定,对内控合规管理人员的权、责、利进行清晰界定,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提高内控合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形成制度化的内控合规奖惩办法,鼓励对每个考核期间评选出的优秀内控合规员工、领导、部门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不合格的人员、部门要进行罚款和问责。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城乡发展;规划管理;体系改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有了规划的思想。而21世纪的城乡规划工作直接关乎着城乡建设的未来,且规划实施工作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一旦规划付诸实施,就很难实现逆转,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城乡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困境,探讨一下城乡规划所面临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城乡规划的背景及意义

城乡规划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以及村庄规划,城乡规划工作具有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共同发展,城市人口规模及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也不断增强,城乡差距进一步增大,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难题。在新时期下,城乡规划无疑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现阶段城乡规划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各地区条件不同造成的限制,原有的城乡规划体系暴露出很多与各地区实际发展不符合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问题

由于制度问题,造成了部分地区城乡规划工作部仅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分割。长时期以来实施的城乡规划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城乡规划的几个内容之间由于不同的行政单位组织编制问题,缺乏必要的衔接性,使城乡规划一直被动的处在城乡分治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建设用地较为紧张,突破了城市规划所限,违规征用大量土地,造成了城乡建设用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2.村镇规划水平低,机构不健全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乡镇规划工作相对较为落后,除了工作队伍编制问题,还存在着村镇规划机构不健全等问题,规划管理水平较为落后,致使规划专业人才的缺乏,规划管理观念具有相对的滞后性。

3.地区性差异问题

城市规划工作中对地区间差异性的忽视是现阶段城市规划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虽然地区间实际建设用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建设部门制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没有考虑到地区间差异性的问题,缺乏因地制宜的具体细化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东西部地区在地形方面的差异,处于高原或沙漠周边的城市,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脆弱,规划指标不宜进行提高。相反的,针对平原城市的实际发展需要,可以适当的提高规划标准,扩大城市规模,减少用地紧张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些内容并没有被纳入到城市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之中。

4.区域动态发展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城市经济总体水平相对较低,除了省会城市、直辖市及沿海开放城市之外,剩余城市的城市化及工业化水平处于起步或发展阶段,剩余劳动力没有产生像现在阶段的大规模流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城市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的泛滥建设及城市用地规模的加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规划的权威性。规划工作缺乏符合实际标准的动态调整,没有从长远角度分析城乡发展新形式下所形成的用地需求。

5.城市之间缺乏相互联系

城市规划工作规划对象太偏重于单个城市的规划管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虽然在城乡规划用地标准方面已及涉及到了城市对外交通的用地需求,但是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城市发展并非是独立运行的,而是在同其他城市经济联系的过程之中实现功能及结构的调整,并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随之出现城市群或都市圈。

三、城乡规划问题的应对策略

1.整个规划体系,建立全面覆盖的地域规划系统

首先,规划体系的制定应严格坚持不同等级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改革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做到城乡之间的统筹规划发展。对于目前偏重于城市发展,忽略乡镇建设的规划弊端,积极记性规划制度上的创新,在统筹规划的安排下,尽快实现城乡规划及管理一体化。

其次,要将整个行政区域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地域系统,优化城乡资源各要素之间的综合配置及利用,对农用土地的利用作出规范化处理,从而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高效利用。与此同时,应对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的不同矛盾及尖锐问题,展开专项城乡统筹规划,集中力量解决区域内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

2.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对城乡规划的实时动态监管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浩大性及对土地资源的强烈需求性,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混乱的局面,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做好规划信息的处理及利用工作,将现代技术信息系统引入到城乡规划与城市建设之中,做到从服务社会到动态监管、从问题分析到规划决策都能在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下进行。并充分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系统加强对城乡规划的动态检测,对规划过程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人才培训,提升规划管理水平

目前阶段的国内城乡规划专业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且专业素质技能偏低,不能有效应对我国较为复杂的城乡规划管理问题及复杂现状。所以,应在加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培训,使之能跟上现代化城乡规划建设步伐的同时,提供优惠的政策及物质条件,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引入到乡镇规划建设部门,做到城乡规划建设的统筹发展。

四、城乡规划需重点处理的几个关系

1.城乡规划与城镇等级的关系

城市等级越高,在规划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越大,土地利用也相对较为集约。针对这一现状,在日后的城乡规划土地用地标准制定时,在遵循依法依规及集约用地的原则下,适当调整城乡规划内部土地利用结构,通过中心镇的建立,适当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及产业新城建设布局,实现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目的。

2.城乡规划与主体功能区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是离不开当地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因此,城乡规划发展应依据区域功能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标准,促使各地城乡规划发展能与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合。首先,地方政府编制城乡规划应以区域主体功能为切入点,寻求空间资源在城乡规划中的优化配置。其次,适当放宽或限制城乡建设用地使用规模,合理调整产业布局,通过合理的人口引导流动,促进城乡规划与区域主体功能的协调发展。

3.城乡规划与城镇化的关系

城乡规划的注重点是内配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用地规模扩张,新形式下的城乡规划应立足于城乡关系的协调建设。应做到将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用地调整与失地补偿充分联系起来,并根据区域内具体情况,计算出相适应的补偿标准,避免“圈地”现象带来的城乡矛盾问题。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建设应从统筹发展的大局出发,通过产业优化和人口空间的分布调整,分化城乡之间人口、资源及环境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

结语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要正确处理好规划管理权下放与统一的关系,城市与乡镇之间的等级关系、规划与区域主体功能之间的关系,认清现阶段城乡规划管理的问题,注重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建立城乡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