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目的 探讨功能独立性评测(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对脑卒中康复病人功能状态评测的有效性,同时探讨FIM对护理工作量的预测作用。方法 根据FIM制定的考察项目在病人入院后72h内和出院前1周进行打分,根据FIM的项目将护理工作分为6类,记录24h内各种护理工作的时间。结果 随着FIM对病人运动和认知功能评分的升高,病人-护士接触时间少;给药、提供治疗、宣教所用的时间与FIM评分显著相关。结论 护理工作量和FIM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表明了FIM的有效性,通过FIM评分可以预测护理工作需要量。
【关键词】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康复 脑卒中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in estimating the function state of the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after cerebral stroke and the value of FIM in predicting nursing workload.Methods Score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testing items of FIM 72 hours after the admission of the patients and 1 week before the discharge;nursing work was classified into 6 types and the time of various nursing work within 24 hours was recorded. Results The contacting time between patients and nurses became les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IM scores of motor func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the time of drug administration,treat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IM scores.Conclusion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ursing workload and FIM scores proves the efficacy of FIM,and the FIM score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needed nursing workload.
KEYWORDS index of illness severity
rehabilitation
cerebral stroke
nursing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人,死亡80~100万人,存活者中致残率70%~80%,5年内复发率高达40%,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及日本[1]。因此,有关康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运用科学的护理观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功能独立性评测(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是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于1983年制定的“医疗康复统一数据”的核心部分,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康复机构,用于确定病人入院、出院和随访时的功能状态。然而,还未有关于FIM与脑卒中住院康复病人所需的护理工作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此类研究不仅能提供对脑卒中病人伤残程度的有效评估方法,而且能预测护理工作的需要量,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神经科脑卒中康复病人149例,其中男性101列,女性48例,平均年龄47.2岁,平均住院时间45.7d。
1.2 方法 FIM内容包括6大类,共18项,每一项又根据病人的依赖程度分为7个等级,即完全独立、有条件的独立、监护或准备、少量帮助、中等量帮助、大量帮助、完全依赖,由高到低分别计7~1分。FIM设定主的要考察内容:自我照料、括约肌功能、转移、行走、交流和社会认知,其中,前4项为运动类,后2项为认知类。在病人入院的72h内进行评分[2]。在病人入院后的72h内和出院前一星期内各选取24h的时间段,以计时器按分钟和秒记录病人-护士接触时间。根据FIM制定的考察项目,相应地将护理工作分为以下6项:给药(准备和各种途径的给药)、提供治疗(生理参数的监测、导管护理、人工气道管理、喂食、心理护理干预监测、保障安全等)、宣教、社会活动(指不涉及宣教内容的谈话)、非引导性活动(指病人和/或家属不在时任何有利于病人的活动,如制定护理计划、病人资料整理)、其他(非治疗性的生活照料)。这些时间反映了病人康复所需的护理工作量。
1.3 统计学分析 为避免概率分布不对称,统计计算时接触时间均以其自然对数形式加以转换。统计学方法包括:成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2 结果
2.1 入院后、出院前的护理接触时间 见表1。 入院后和出院前的记录均可见:宣教为6项护理工作中用时最长的1项,以下依次为:提供治疗、非引导性活动、给药、社会活动和其他。出院前和入院后相比较,给药、提供治疗、宣教、非引导性活动和其他这5项的时间均有显著缩短,仅社会活动时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入院后出院前的护理接触时间(略)
2.2 护理接触时间和FIM评估间的相关性 见表2。入院后和出院前,运动类和认知类的评估与给药、提供治疗和宣教所需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唯一呈正相关的是出院前运动类评估和社会活动时间。
表2 护理接触时间与FIM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略)
3 讨论
3.1 FIM是近年来一种对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的新兴发展起来的工作方法,是指导护理人员谨慎明智准确地运用现代科研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为病人实施有效最佳的康复护理。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脑卒中,已成为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致死、致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用于脑卒中后治疗,护理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也日见增加。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同时又能取得满意的治疗、康复结果,是人们渴望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护士对护理操作缺乏整体护理和全人意识,缺乏对问题的评估和对结果的评价,重症病人评估积分与护理干预积分比例失衡,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一般来说,医院内各科室的护理工作量是简单地由护理常规结合本科室特点决定的,这不能满足每个病人的实际需要的不同[3]。因此,在过去的10余年中,护理界开始寻找更系统、更准确的评估不同病人护理需要的方法,以求最合理地使用护理资源。由于病人的功能状态在决定医疗资源消耗和护理工作量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能有效、动态地反映病人功能状态变化的FIM,越来越多的受到护理界的关注和采用,尤其是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2 本次研究测试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接触时间和病人在出入院时的FIM。随着病人运动类和认知类功能的改善,接触时间随之降低。出入院时所测得的接触时间由多至少依次为宣教、提供治疗、非引导性活动、给药、社会活动和其他。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除社会活动这项外,其他各项均显著减少。我们的实验证实了FIM的有效性,并且与Disler[4]、Hamilton[5]和Granger[6]的发现相一致:FIM与特定伤残的康复病人所需的护理需要相关。研究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对伤残康复和护理工作间关系的理解:较低的运动和认知水平的病人康复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然而这种功能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因此,在制定护理计划时,不能简单地成比例的增加对伤残程度较重的病人的护理时间。而是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高质量的护理。
3.3 成功地预测病人-护士接触时间根据脑卒中病人伤残程度制定有效、合理的护理计划成为可能,虽然FIM没有测定护士的工作,但它通过评价病人的功能状态决定康复中所需的护理的程度。早期的研究发现[4,6],FIM原始评分若提高1分,可以预测3.4~4.1min的护理时间减少。尽管FIM可以用来预测为完成自我照料、括约肌控制、转移、交流和社会认知所需的协助,但它并没有包括护理工作的所有方面,也没有评价病人在引导他人对其生活进行照料和避免各种并发症中的自身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康复期的费用和病人生活质量可能都有重要的影响。Granger[6]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护理负担和病人的生活满意度是关键的标准,因此各种用于功能评价的方法必须同时能评价伤残的功能性结局和社会性结局。
3.4 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时缺乏整体护理理念,我们对每项操作设立操作程序规范,制定适合临床实际的工作程序和结果标准,使护士自觉地与结果标准进行比较,将护理服务的落实情况融入操作体系,真正将护理质量管理落到实处,既降低了护理风险,也提高了护士的应急和预见能力,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 小结
本次研究的缺陷在于仅在出入院时评价病人的功能状态和护理接触时间,因此无法观测到在整个住院期间病人-护士接触时间的变化,这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加以改进。总之,FIM的有效性通过伤残程度和护理接触时间之间的相关性而得到证实,同时这些相关性在预测护理资源的合理应用和病人康复结局方面,是十分有效的,对脑卒中患者的有效康复和普及社会健康教育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张 华,胡永善,等.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3,8(2):5~8.
[2] Buffalo Guide for the uniform data set for medical rehabilitatin[S].Version4.0,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1993.2.
[3] Lehmkuhl LD,Hall KM,Mann N,et al.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sts and length of stay of person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acute and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J].J Head Traum Rehabil,1993,8:88~100.
[4] Disler PB,Roy CW,Smith BP.Predicting hours of care needed[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3,74:139~143.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目前,降低脑卒中患者发生残疾和死亡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干预[1]。本次研究特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对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以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脑卒中,意识处于清醒状态。经患者同意,将患者纳入研究病例中。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2~81岁,平均(69.37±5.94)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3~82岁,平均(69.49±6.02)岁。两组就临床资料进行对比,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施行康复护理,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并使用脑卒中影响量表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估。
康复效果评价[2]: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低于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高幅度超过18%。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脑卒中影响量表(SIS)[3]主要包括肌力、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移动能力、沟通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情绪状态等8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值为0~100分,总分为800分。分值越高,说明康复效果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康复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脑卒中功能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脑卒中影响量表总分为(486.56±93.58)分,观察组患者的总分为(597.82±92.34)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就算患者有幸存活下来,也有较大的概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4]。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必要性。
本次研究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康复护理,采取5E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5]:①教育: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病情、以及健康需求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为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脑卒中的发生原因、用药方法、注意事项、饮食控制要点、康复训练方法以及自我护理方法等。在讲解的同时,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发放健康宣教的手册,并为患者进行操作示范。在日常工作环节中,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掌握程度低的患者进行再教育,直至患者熟练掌握为止。②鼓励: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内心的需求,聆听患者的倾诉,引用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正面鼓励,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③工作:患者可尝试自己完成一些基本动作,如洗手、洗脸、刷牙、摇动轮椅等,家属应积极鼓励患者参与日常生活工作,使患者对自身价值进行肯定,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④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主要包括正确姿势和的摆放、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⑤评估: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如患者康复效果不佳,应对康复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施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7-189.
[2]张英艳.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11-12.
[3]王兰英,满都拉.床边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16-4317.
[4]杨志宏,王彦丽,刘海萍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0):1594-1595.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神经内科
doi:10.14033/ki.cfmr.2017.7.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80-02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变,病情发展快速,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等风险,在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后遗症,对患者的预后较为不利,故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1]。临床有报道指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实施时机对康复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2],本次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2016年
8月共8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对其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以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6年8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头颅CT或MRI检查被证实为脑卒中,经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但在恢复期遗留有一定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并排除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患者。此次研究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状态下取得其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0~85岁,平均(68.04±12.51)岁;包括脑梗死28例,脑出血12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1~86岁,平均(68.96±13.42)岁;包括脑梗死26例,脑出血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开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从患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开始实施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知识,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并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指А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办理住院手续,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详细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并嘱咐患者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感,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2)功能锻炼。自患者入院后第3天开始,先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锻炼,以关节被动活动为主,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2周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行走练习,从下床直立、单腿扶拐行走到独立行走,再进行上下楼练习,循序渐进。(3)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自患者入院后即可开始进行,先指导患者进行嘴唇开合和伸缩、舌伸缩和上举训练,可对镜练习;引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先元音,再辅音,最后辅音、元音结合,反复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吹纸、吹乒乓球、吹蜡烛练习,以提高患者对气流的引导能力和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在房间内张贴语言训练卡片,嘱咐患者家属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练习,并对患者出现偏差的发音进行矫正。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护理措施实施第1天)、干预后(出院前
1 d),对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其中,语言功能评估工具为汉语失语检查量表,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语言功能越良好[3];肢体功能评估工具为FMA肢体功能量表,主要是对上肢活动功能、下肢活动功能进行测评,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肢体功能越好[4];Barthel指数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的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5];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总分为0~100分,得分达到60分表示满意,60~79分表示一般满意,80~100分表示十分满意,不足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明显增高,且与干预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患者脑血管阻塞或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脑组织血流灌注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脑组织受损,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约占脑卒中的70%,而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相对较高[6]。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病变,具有突发性,发病后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致残风险、致死风险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日常生活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是决定脑卒中预后的关键,当前,临床上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模式尚未形成统一化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在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的护理措施,该护理模式中的护理措施实施时间较晚,不利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肢体、语言能力的康复,且护理措施不够全面,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肢体康复训练指导,以期望能够达到改善语言、肢体等功能的目的,康复效果并不确切,无法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7]。
有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关键在于把握康复护理干预实施的正确时机,越早越好[8]。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即开始进行的康复护理干预,其干预时间相对较早,可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进行及早的干预,尽早规避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从而切实提高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是从患者入院后在健康教育、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循序渐进,且贯彻患者的整个住院治疗阶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影响患者康复效果的因素进行规避,使患者尽早接受康复护理,早日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评分提高幅度均更加显著,充分说明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康托Ч。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说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还可加强护患交流互动,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何东松.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4-85.
[2]邓颖.超早期康复护理对68例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8):88-90.
[3]李建芳,吴生蕊,郑建清,等.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98-100.
[4]王蕊,苗春艳.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31-132.
[5]王之庆,王荣.脑卒中恢复期躯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与护理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79-80.
[6]周杰,王秀峰.58例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96-97.
[7]李红霞.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调查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