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体育教学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本文主要就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中,怎样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作出了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行文的主旨是通过改革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来充分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不拘一格,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方能更加投入身心去学习,去创造。因此,教师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入手,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们不要受局限地展开教学设计,而是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地去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进来。首先教师们就应该懂得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逐步进入自己所预设好的环节来展开教学。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各类学校教学活动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手段。它在文字、图像、影音等方面的结合,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这种教学手段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不适合带到体育的教学中来,其实不然。比如,在体育运动中的某些体育项目中,有些工作要领是要教师向学生展示的,如果这时能够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去再现给学生,笔者认为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又如,体育教师在向学生讲述篮球方面的知识时,如果仅仅只是用口头表达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可以借助多媒体,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篮球运动中各动作的要领、各种经典的战术体系,或者各种犯规工作,笔者认为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更能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
三、多元化的教学思路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的体育课教学,不仅可以进行室内教学,还可以进行室外教学,这是它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优势。同时,两种教学环境的交替,也可以为多元化的教学思路,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个天然的教学优势,有的知识可以进行室内教学,有的活动可以进行室外教学,而有的项目则可以结合室内外来开展,这样多变的设计,一定会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室内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一场小型的体育知识竞答比赛,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欲望。在室外,教师又可以组织各种小游戏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接力跑、追击跑等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更加有力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针对性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一、对初中《 体育课程标准 》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解读
1.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刚进入初中的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项目了解较少,掌握的体育技能有限,喜欢从事的体育项目不多,导致他们运动兴趣不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要让他们在体育课中发挥出主体作用不是件易事。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意识,要努力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去学习体育技能。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才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 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阶段是人的青春期,也是身体、心理及各种能力快速发展、形成的时期。初中《 体育与健康 》课程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技能的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初中学生生长发育存在不均衡性,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而一些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完成又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体育教师要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学生参与体育课内容的选择、器材的制作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初中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体育课教学设计阶段可以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广泛了解体育项目及相关的知识,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使体育课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带有娱乐性的体育项目,还可以叫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比赛方法及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下进行比赛,收获别样的快乐。一些可以自制的简单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可安排给学生动手制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也是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
2.让学生参与体育游戏设计
初中体育教师多用游戏内容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一些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游戏运动是学生特别乐于参加的,对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设计体育游戏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体育游戏的选择、设计中来。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创造的空间、实践的空间,让他们完成体育课游戏内容的设计,在游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体育实践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
体育实践是体育课的主体部分,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又要体现体育课多元化的功能。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这部分设计时要思考的问题。
设立不同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体验成功的动力。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身体素质、技能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体验到体育技能学习的快乐,而且能增加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有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就可根据与自己相应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学习评价,这既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也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诠释。
教学方法的设计。体育教学方法包含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1] 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 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避免自己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要促使学生在进行讨论、探究下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体育课中能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依据之一。
《 体育课程标准 》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要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大胆地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要创造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他们完成。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体育课全面育人的功能。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558000)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应用科学,是教育技术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中的要求,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教学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等作为其理论基础,以系统方法作为其基本方法与技术。由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历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在众多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中,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又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基于此,我试图通过教学设计的五个要素对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加以梳理与分析。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内容,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计划过程,它运用系统方法研究教学系统中诸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媒体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设计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使各要素有机结合,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在系统计划过程中,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理论与方法作为科学依据,从而使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教学问题的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设计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层次,即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用于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一般情况下,一个较完整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大致包括: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设计、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等几个环节。教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上面的每一个内容都认真分析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设计至少包括如下步骤:第一,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第二,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第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教学预期目标)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第四,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并提供学习指导;第五,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即平时所说的练习设计);第六,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三、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与方法
(一)教学设计理念选择要依据新课程,实现“教师如何教”到“学生如何学”
一般的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师会比较注重“教”这一部分的设计,而对学生如何学的设计比较少。例如,我以前在进行篮球三步上篮教学时,在课堂中会让学生先看示范动作,然后原地模仿,最后让拿球进行练习。在整堂课中学生出功不出力,只是应付老师,对篮球没有兴趣。后来,我进行了认真思考,认为必须要转变观念,教学设计重点要放在学生学的角度上,改变以往传统上的“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理念。同样还是篮球三步上篮,我在课堂中先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篮球3分钟比赛。在比赛后,我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你在比赛中为什么传球不到位,上篮走步,防守不知道如何去防,有机会投篮投不进呢?”当学生都不出声、低着头时,我就问:“你们想不想改变这些不足的地方?”这时学生都大声说:“想!”我就紧接着说:“那好!你们必须从头开始,静下心来一步步地学习!”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篮球练习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通过两次设计的对比,我深深感觉到“学生怎么学,可以怎么学,会怎么学,最好怎么学”的设计理念才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设计理念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教学内容选择要接近最近发展区,实现“学习受挫”到“学习收获成功”
按照维果茨基的解释,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假设我们把“真实水平”与“潜在水平”分别称为最近发展区的前端水平与后端水平,那么,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对前端水平的把握。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太强调教师的教,而没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的前端水平的发展,即便是有预习,也常常因为不了解预习的具体情况而不知道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这样,教师所预设的前端水平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比,不是拖后,就是超前,使得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这一层面来讲,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的新颖度与难易度以及深浅度的安排做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的“最近发展区”)。这是激发与培养学生课堂参与兴趣的前提之一。实践证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只有那些新颖、难度适中的知识、技能内容才会使学生产生兴趣。所以,我认为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上必须要坚持以适宜培养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最终实现以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信心。如今,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其对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没有进行硬性规定,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选择原则和选择依据。我认为最为合适的原则和依据应该是根据教材大纲、学生实际情况、学校器材场地及地域文化特点等加以实施。
1.选择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目标统领教材是新课程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为此,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时就必须要依据这个理念进行设计,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加以丰富、修正。例如投掷类内容的选择,为了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正确地掌握好投掷动作中的挥臂动作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就可以选择掷纸飞机;为了实现提高学生投掷中出手的速度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甩绳内容;为了实现增强学生臂力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单、双手抛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2.选择要利于实效性的实现
教学内容的选择目的是为了教学能顺利实现课程目标,而在实现的过程中实效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也是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比如,在课的准备部分,体育教师往往都会选择游戏化的准备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个内容更应注意其实效性原则的贯彻,因为不坚持这个原则就会导致课堂为了游戏而游戏。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游戏内容选择上应该坚持有效性的原则,要能够为主教材做好铺垫服务,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曾经观摩过一节技巧课,上课教师的设计就非常有实效性。课堂内容是前滚翻教学,执教者设计了“看天”与“看谁坐得快”两个不同的游戏。可以说,最初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其游戏的选择很普通,可是随着教学的推进,我发现这两个游戏恰到好处的为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做了铺垫性的准备。透析两个游戏,我们会发现两个游戏当中将“低头与团身”这个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巧妙地渗透到游戏内容中,这样不仅通过游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效地为接下去的教学做了铺垫。所以,我认为两个游戏的选择与设计体现了其实效性。
3.选择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人,是一个时刻都在变化的活体。恰恰就是这个特点,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水平阶段、生理以及心理特点进行选择。实践证明,同一水平阶段上的学生往往也会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以及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前要深入到教学对象中去认真、仔细地考察和甄别,通过了解学生体育上的兴趣、爱好、态度以及心理特征等,提高教学设计质量。
(三)教法选择要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实现从“学生学会学习”到“学生会学习”
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而这主要是教学方法的不科学所致。因此,为了扭转这个现象,教师就要避免为教而教,而应充分去考虑学生的兴趣,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学习,积极参练。我们应将兴趣作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切入点,从是否有利于学生“乐学”“乐练”为出发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等,最终达成人人喜欢体育课且愿意上体育课的目标。通过教学实践以及相关文献的整理,我认为下面三个方面值得体育教师认真思考践行。
1.留足空间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预设对于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教师在备课中对课堂程序、师生活动、器材、队型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都应有预设。对于上述的内容,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足空间。这个空间包括了思考的空间、尝试的空间等。空间预设的实现需要教师对预设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加以把握。同时,在教学的切入点选择、重点把握以及教学难点确定方面,教师都要考虑如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例如,耐久跑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跑的方式:定时跑,比一比谁在规定时间内跑步的距离远;定距跑,规定同一个距离,看谁用的时间少;领先跑,小组集体出发,由学生轮流领先。不仅如此,我还依据学生年龄段特点预设了几个问题:“你最喜欢的跑步方式是什么?”“你有自己跑步锻炼的更理想的方法吗?”因此,课堂出现了主动参与、大胆展示的生动局面。学生在积极参与练习的前提下,还自创了各种不同的耐久跑形式,以及运球跑(边运篮球边保持一定速度的跑步)和携手跑(两人或三人一组,手拉手共同跑)。
2.精于探究
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是教师精于探究,通过探究找到合适的途径与方法。体育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与交流,因此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所以,无论教师的预设多么好,多么具体,都不可能预见到课堂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将课时教案进行具体实施时,有可能你会被想不到的事情或意外所打断。预案设计仅仅是我们对教学流程的一个大致设计与判断,因此,其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课堂主体性体现强度的提高等,对体育课堂教学上的“意外”出现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在蹲距式起跑一课中,两组学生就蹲距式起跑与站立式起跑哪个起跑速度更快产生了争论。哪一种起跑技术能更快、更具有先进性体育教师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假如这时体育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就会打击学生探索研究的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我的做法是:一是组织学生对两种起跑的姿势分别进行尝试并基于对比性的比较,二是组织学生小组间采用不同的起跑姿势进行起跑比较。通过两次不同的探究形式,请学生观察起跑前几米哪种起跑姿势可以使运动员的速度更快。
3.预设与生成
全面发展是教学设计较高的要求,其不仅仅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包括了学生学习目标方面。这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得也是非常明显的。我认为仅仅辨证认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更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辨证关系。例如,在不同形式的传接篮球练习中,有的学生提出要求采用分组打比赛形式来进行传球练习。在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阶段,如果采用篮球教学比赛,学生往往注重抢断、运球、投篮等,传接球练习的机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比赛中只能通过传接球、原地运球和投篮等方式进攻或攻防转换,不能运球。在比赛中,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接球方式进行进攻,学习兴趣很高,有效地促进了传接球技术的掌握。师生互动,情景交融,学生在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出了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性,营造氛围,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造性。
(四)教学组织形式选择要强调有序性,实现从“规整性教学”到“灵活教学”
“有序性”是指教学组织要严密,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要简单、经济,以便于操作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要井然有序,一气呵成,不能有杂乱无章、停停绊绊,更不能出现教学中断的现象。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有目的,活有目标”。如发现有些非常内向,同时活动能力也比较差的学生,我就会帮助他们找到与他们关系比较要好的,也比较热情的学生那组,让他处在一个爱动、爱玩、热情的群体中,其同伴会热情地邀请,用友好的态度陪其一起玩,久而久之他就会产生运动的欲望与兴趣,自然而然就会融入其中。一线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动体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1.设置弹性标准,运用分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教师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身体素质有差异,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就要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水平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难易不同的四组练习方法:1组,有斜坡的前滚翻;2组,正常的前滚翻;3组,有宽度限制的前滚翻;4组,有远度限制的前滚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组织,生活活泼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大多比较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往往具有求新、求异的需要,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因此,我们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我们应杜绝单一无味的练习,而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些花样,如游戏性比赛、新颖的体操或舞蹈,也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这样更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完成练习。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及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3.创设竞争氛围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因此竞争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学生,教师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取再赛时胜利。
(五)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要注重激励性,实现“教师主体”过渡到“学生主体”
1.激励要讲究适时
我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至今还记忆犹新:校内实心球公开课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将实心球放到指定地点,所有学生争先恐后地跑到指定地点把球胡乱一扔就回来了,地上的实心球放得杂乱无章,有的还放在指定地点外。没想到学生李xx(平时爱欺侮同学且屡教不改的一个学生)最后一个过去,一声不响地把地上的实心球收拾得整整齐齐。我当时真的被感动了,马上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和听课老师都为他鼓掌。下课后,我又专门找到他进行了进一步的谈话,从此,他的体育锻炼更积极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第二学期被同学们推选为体育委员,成了我的好助手。可见,适时激励和表扬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能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时,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能让他重燃希望。
2.激励要讲究适度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度,过了就会起到反作用,评价也是如此。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把握好对学生表扬的分寸。表扬是对学生的正向肯定与及时鼓励,然而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反向评价。理想的评价与表扬应该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表扬会令受表扬者失望、泄气,过重的表扬会使被表扬者产生自满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激励性表扬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想好措辞、准确表述,控制好表扬的度。
3.激励要讲究策略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点拨导向性和解惑释疑以及激励表扬等功能,同时还能激活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具有一定的活力。教学对象是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其优秀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所以,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例如,当发现学生的不足时,教师有时需要通过委婉的形式加以评价,有时需要用幽默的措辞进行表达。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积极地、大胆地探索域实践,适时地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
4.激励要有促进性
差异是现实的,课堂上学生的动作也不可能每次都尽如人意,当学生的动作出现问题时,一些教师就急于换人来作该动作,他们以为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怕如实地评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教师应该考虑的是既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又巧妙地给予鼓励表扬和指点,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进步的动力。如跨越式跳高教学中,一个学生在起跳的时候,动作没做到位,摔倒了。其他同学都哈哈大笑,使他有些沮丧。见此景,我马上说到:“同学们不要笑,其实××同学并没有做错什么,仅仅是动作没有到位。同学们再仔细地想想刚才老师的示范动作。××同学,我们相信你可以的,对吧?同学们,我们一起给他鼓掌,加油!”这一番话加上掌声,促使××学生站起来,再次走到起跳点。第二次他终于做出了漂亮的过竿动作。可见,有效评价能给学生学好体育的动力,可让学生明白准确掌握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有所建构,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四、结语
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对症下药,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更好地掌握技能,促进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鹏.王书栋.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2.毛振明赖天德.论“现代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10(6).
3.吴健.新课程下的有效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1(7).
4.张加军.吴海鸥.论有效体育教学及其策略[J].四川体学,2008(12).
5.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