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范文

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公路设计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村公路设计标准

第1篇

一、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是指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由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其技术标准无法达到等级公路的技术标准,因此,交通部、省交通厅及市交通局根据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进行了调查,即对技术要求进行了降低。

(一)路基工程 (1)路基宽度:单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4.5m(村道),双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6.5 m(乡道),村道工程特别艰巨地段报交通局同意后路基宽度可采用3.5 m。

(2)错车道:村道建设中单车道路基必须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长度不小于10 m,错车道处路基宽度不小于6.5 m,可结合地形(哪个设得起就在那儿设),交通大小(交通量大的错车道设密一些,小的设稀一些),通视条件的(双方来车能否及时反应)综合考虑设置。

(3)水沟:水沟按“五五八”(即沟底50cm宽,沟高50cm,沟顶高80cm)土水沟。

(4)涵洞:分两类:一类分为排水涵洞,根据地形和路基排水状态设置;一类为灌溉涵洞,充分考虑农田灌溉需要设置。涵洞要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设置齐全,因为水泥砼施工完成后无法再增设。

(5) 防护工程:针对路基不稳,路基宽度不够等地段,可考虑采用挡土墙(即堡坎)、护坡等防护措施,防护工程顶宽应不小于60 cm,背坡按1/4放坡。

(二)路面工程

(1)总体要求:路面结构必须有基层和面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

(2) 村道通达工程修建泥结碎石路面,同时必须设置基层,基层可采用片拳石基层,基层厚度不得低于15 cm,泥结碎石面层厚度不得低于8 cm;通乡公路和村道通畅工程可选择修建水泥砼路面或沥青表处路面,同时必须设底基层和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片拳石结构,厚度不得低于15 cm,基层可采用二灰碎石结构,厚度不得低于10 cm,水泥砼面层厚度不得低于20cm,沥青表处面层厚度不得低于2 cm。有重载车辆通行的乡村道路建设结构层必须报交通局审定同意。

(3)路面横坡:路面横坡统一采用2%,路肩横坡统一采用4%的横坡。

〖HTK〗(三)路线〖HTSS〗

最小曲线半径不小于10米,最大纵坡不大于11%。

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关键环节 质量是农村公路的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虽然公路施工现场的工序繁多,质量管理难于面面俱到,但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控制好关键部位的施工,对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的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严把几个关口,就能最大限度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1、严把原材料关。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原材料质量好,工程质量才会有保证。因此,要对外购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严格把关,水泥必须有出厂证明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片碎石尽量采用石灰石,如自然条件限制必须采用砂岩的必须实验检测其强度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入工地,已经进场的要坚决清除出去,彻底消除来自原材料的质量隐患。

2、严把配合比关。配合比就是施工时间单位体积的集料中各种材料所占的比重(一般采用重量比),例如拌和一罐混凝土需要多少水泥、多少碎石、多少砂的重量之比。

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因此:(1)在铺筑基层和水泥混凝土面层前,必须把配合比明确公布在拌和机旁,让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清楚;

(2)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以水泥砼施工为例,砼搅拌前采用磅秤准确称量各组成材料,并在斗车上做好标记,每次装料按照标记装料并将表面铲平。3、监督人员必须到位,每个施工时段必须严格称重,并随时监督上料情况。

第2篇

【摘 要】通过对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与施工技术指南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农村公路线形标准与路面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指南,使所修建的公路同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筑路材料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减少路面提前破坏,节约工程造价,降低养护维修费用。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施工技术;指南

Construction of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Jia Jian-wen

(Luquan Local Highway Management Station Luquan Hebei 050200)

【Abstract】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guidance study, proposed for the region's rural highway alignm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guidelines pavement structure, so that the road construction area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oad construction materi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rural road pavement structure safe, reliable,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to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road ahead, save construction costs, lower maintenance cost.

【Key words】Rural roads;Construction standards;Construction technology;Guide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己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公路运输网络是综合运输网络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搞好公路网的规划与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公路又是我国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线公路的延伸和物资集散通道,又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对保证全国公路网建设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全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实施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是公路交通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加强县际和农村公路建设,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1. 概况

针对河北省气候、地形、土壤地质条件和材料来源情况,总结历年来积累的农村公路实际工程经验,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农村公路线形标准与路面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指南,使所修建的公路同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筑路材料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减少路面提前破坏,节约工程造价,降低养护维修费用。该项目计划的实施,能解决农村路网规划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改进现有的道路技术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2. 研究开发内容

2.1 国内外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调查对国内外农村公路建设控制要素、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村镇道路等方面的标准展开调查,为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2.2 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条件研究。(1)农村公路交通状况分析;(2)农村公路建设的自然条件;(3)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条件;(4)农村公路建设常用的筑路材料。

2.3 河北省农村公路的控制要素和线形标准。(1)农村公路的分类分级;(2)农村公路的控制要素;(3)农村公路等级的确定;(4)农村公路的平面线形标准;(5)农村公路的纵断面标准;(6)农村公路的横断面标准。

2.4 农村公路路基技术标准。(1)农村公路路基标高与宽度标准;(2)农村公路路基压实标准;(3)利用老路路基处理标准。

2.5 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组合。根据对河北省不同地区交通量、土基等级、筑路材料和经济条件,利用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借鉴国内外路面结构设计原则,结合个地区现有沥青、水泥路面实际设计和使用经验,对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进行分析,最终提出适合当地的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

2.6 农村公路排水设施标准。对农村公路来说,排水工程还基本属于空白,一般都采用路拱横坡的路面排水方式以及边沟的路基排水设施,并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现借鉴国内外农村公路排水现状,结合河北现有农村公路排水方式,制定河北省农村公路排水设施标准。

2.7 农村公路质量控制标准。(1)农村公路质量控制指标;(2)农村公路质量检测方法;(3)农村公路质量控制标准。

2.8 农村公路建设施工技术指南。在系统研究农村公路路面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对造价较低的农村公路路面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路面施工和养护要点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写“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施工技术指南”,以便于指导我省农村公路路面施工。

3. 技术路线研究

该论文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与一般调查总结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

3.1 理论为指导。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时,以理论为指导,并通过工程应用给出研究成果及对理论分析的验证。

3.2 理论分析和一般调查相结合。在进行大量的室内试验基础上,进行现场试验,考虑室内试验成果的实用性,从而对室内试验成果的工程应用进行检验、修正和扩充。

3.3 室内试验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在开始试验测试、总结材料组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经验和问题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检索,分析借鉴国外现有成熟的设计方法、施工经验及使用状况。

第3篇

主题词:农村公路,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rural highway managemen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o local government is leading, through 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the construction unit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multi-level management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grasp source, the good bidd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quality, strengthen the test work,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ocial supervision, can ensure that rural highway quality management the quality of work, eventually make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Keywords: rural highway,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公路直接惠及亿万农民群众,要把好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能急功近利,忽视工程质量,要把质量当作农村公路的生命看待,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创优质工程、建放心工程,决不能把“民心工程”变成“伤心工程”。因此,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农村公路项目分散、涉及面广、规模小、投资少的特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质量管理机制,健全多层次质量保证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1确立当地政府在质量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农村公路直接服务于农民,是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与当地政府息息相关,必须要依靠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交通部2006年推出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提出“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政府负责”,也就是说由当地政府担当项目法人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优势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统筹规划,便于筹措资金,同时也更有利于农村公路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现有的县级、乡镇、行政村三级行政组织模式直接参与质量管理,管理跨度合理,命令统一,指挥到位,管理力度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公路项目分散,规模小(一般2~3公里,有的只有几百米),项目多(平均每乡镇约有7~8个项目),靠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部门)担当项目法人来管理工程质量,明显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所以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应当坚持以当地政府为主导,是符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的,也是新时期农村公路质量管理的需要。但同时要求交通主管部门加强培训和指导工作,做好政府的参谋。

2抓好设计质量

提高农村公路设计质量是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确保工程质量首先要确保设计质量。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低,交通量不大,选择设计标准要合理,不必过分追求路面的宽度和平纵指标,同时也不宜搞统一标准、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要以路面结构层设计为重点控制指标,在设计时要掌握以下要点:一是结构层的类型的选择要本着能够就地取材、工艺简单、易于施工、同时又易于控制工程质量的原则;二是由于农村公路大多为改建工程,因此路面结构层厚度的确定首先要调查原有道路的弯沉、弹性模量等重要指标,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科学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三是在农村公路设计还要根据农村公路项目的重要性采取不同的标准,如对于通往行政村的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可适当降低,对连接乡镇、连接多个行政村的农村公路以及乡镇企业较集中区域的农村公路可根据实际适当增加路面宽度和结构层厚度,相应地提高设计标准;四是农村公路项目多设计任务重,设计周期短,但勘测工作不能马虎,一定要细致,以防由于设计质量不高,给施工和质量管理带来不便;五是决不能因为农村公路资金紧张而盲目地降低设计标准,降低工程质量,降低使用性能,减少使用寿命。

3把好招投标关

产品的质量是在产品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我们常说“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产出来的”,这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优劣。因此我们要把好招投标关,从源头上抓好质量管理工作,优选出业绩好、信誉好以适应于农村公路建设的企业,投入农村公路建设,是搞好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农村公路招标适合以乡镇为单元若干项目“打捆”进行,由于乡镇政府对这项工作比较陌生,为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可委托招投标机构或在交通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鉴于农村公路规模小、项目分散、技术含量不高的特点,不适应于大型企业机械化施工,因此,在招标过程中,企业资质等级要求不必过高,达到公路工程三级以上专业承包资质即可,但对企业修建类似工程业绩经验要认真核实,特别要对拟投入项目建设关键岗位的人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进行详细的审查,因为这些关键岗位人员素质决定着整个项目建设的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最终决定着工程质量,因此招标过程中对个人的资质、资历核实应作为一个重点;此外,还要科学核算项目建设成本,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投标报价的上限与下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防止串标哄抬标价,增加投资,同时也可以预防低价中标,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为以后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麻烦。

4强化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

交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督在各级质量保证体系龙头作用,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结合农村公路的实际,合理整合有限资源,把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抓好、做实。首先,省、市、县三级质监机构(组织)要按分级管理原则,对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建议实行“省级质量监督机构指导、市级质量监督机构管理、县级质量组织监督”的模式,明确责任,各负其责;二是由于县级质监组织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这就要求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县级质监组织建设,配齐职能人员,配备好必要的装备,并要求各乡镇分别抽出一名专人配合质监工作,把县级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网络迅速建立、健全起来;三是对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要求采取巡回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不留死角”;

5 加强农村公路试验检测工作

加强农村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用数据客观反映工程质量水平,科学地指导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经费紧张、资源紧张,特别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数量非常有限,因此要合理整合、科学使用现有资源,推行一县一农村公路中心试验室、每一标段一简易工地试验室,健全农村公路试验检测网络;二是由于农村公路试验检测水平相对较低,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实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由市级质监机构负责组织,逐县举办农村公路试验检测培训班,对一些常规试验进行现场示范,及时指导,充分发挥质监机构的指导与服务作用;三是农村公路试验检测要及时,根据施工进度科学安排,在保证试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试验周期,避免试验与生产脱节,试验数据滞后,不能及时指导生产,甚至给工程造成损失;四是农村公路试验检测数据一定要真实,要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工程的质量情况,严禁假资料、假数据现象,杜绝工程质量隐患,以免降低产品的安全及使用性能。

6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是搞好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有效手段。首先加强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或宣传单的形式向社会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等,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情况,以提高社会反映质量问题的实效和水平;在建设项目的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公布建设项目设计标准、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和主要材料的数量,以及建设各方及监督单位的名称和联系电话,以便社会各界及时反映工程质量问题,自觉地接受社会的监督;对人民群众反映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尽快地反馈给举报者,对举报属实,给农村公路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要给予奖励,激发广大人民群体参与质量监督的积极性。

以上是本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短浅认识,希望能够给广大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为农村公路建设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交通部2005年第4号令)

[2]《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交通部文件交质监发[2004]370号)

第4篇

关键词:山西;农村公路;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费用

1山西省农村公路的基本特点

山西省公路交通从“十一五”以来,公路里程总数大幅增加,道路结构也不断优化,农村公路变化尤为明显。到2014年底,三、四级公路总里程已达10万km,占山西省公路总里程的80%左右,基本实现了乡镇通油路,街道硬化的“全覆盖”。因此,山西省公路基本覆盖全省、通达四邻、安全畅通、高效便捷,其公路事业的发展可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基本保障。但是随着农村特色旅游公路的快速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道路的服务水平不高、施工质量较差、工程造价相对较高等,亟待提高。

2全寿命周期费用基本理论全寿命周期费用

[1]由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于1983年7月正式提出,其主要满足工程项目可靠性的基础上,找出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最低要求。基于价值体系内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主要从项目的可研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合同管理阶段、交竣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报废阶段进行综合考虑,在整个流程中追求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其阶段分类如图1所示,一般以LCC(LifeCycleCost)来表示,20世纪70年代之后,全寿命周期费用概念在已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普及。1987年,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了LCC专业委员会首次引进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应用于设备采购,其相关研究成果可推进LCC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长期以来,全寿命周期费用主要体现在设计阶段,而且在建筑工程应用较广,在农村公路方面应用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相关理论,既考虑在工程项目中使得全寿命周期费用在设计阶段投入达到最低值,又要考虑工程后期施工和运营的费用,在综合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最终的建设费用,如图2所示。

3全寿命周期理论在农村公路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1)改善建设农村公路招投标程序。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2]、《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投标资格预审文件》(交公路发[2009]221号)[3]等相关文件、条例,结合山西省农村公路的相关技术特点,将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真正纳入到招投标过程中,并通过实施招投标程序,选择业绩显著、实践能力强、信誉良好企业进行工程进行施工,从而降低工程造价的费用。2)树立设计人员相关全寿命周期费用意识。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树立全寿命周期费用意识,积极参加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理论培训,并在农村公路设计过程中[4-5],逐步考虑建设工程的全寿命费用设计,既要考虑工程项目的总体投资,又要摒弃传统设计保守、资源浪费的情况,在设计阶段需全盘进行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并考虑工程交付使用后的日常养护维修费用,还要考虑农村公路在运营期满后报废拆除等费用。3)适度提高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技术标准。通过现场调研可知,山西省农村公路路面早期破损情况较为严重,基本涵盖大部分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很多农村路段的实测弯沉值、压实度和弯拉强度等指标超过规范设计允许值,日常使用性能和服务水平属于中等偏下,从而影响道路的安全[6]。例如,由于现有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较低,道路路面设计宽度一般取4.5m,甚至部分进村路段,由于现场条件有限,部分路段未能达到4.5m,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车辆的轴距和车辆尺寸逐步增大,当双向车辆在农村道路会车时,由于道路宽度相对较窄,车辆外侧轮胎极易压到道路外缘,从而造成路面啃边等病害,使路面边缘发生早期破坏。因此,要改善农村公路的使用情况和道路状况,建议适度提高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技术标准,如增大路面的设计宽度,提高道路设计材料特性。4)结合山西省资源,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7]。如何结合山西省当地资源,在材料性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提倡就地取材,同时应考虑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施工和工人施工的便捷性,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综合比对后,进行确定材料使用。5)落实监理对全寿命周期费用监管力度,保障工程造价费用最低。从以往工程而言,农村公路监理工作主要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介入,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6]。因此,监理的监督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逐步提高监理人员对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认知,同时增大费用控制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应用力度,通过“理论学习———阶段探索———效果反馈”的模式,提高工程效率,从而节约成本,反馈结果可以使得设计单位改善设计标准,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工程建设水平。6)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增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和相关实践经验,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应体现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理论[9],同时应加强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的培训,应通过充分调研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降低工程造价。7)施工阶段的动态控制与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实施时间跨度较大,资金费用较高,同时由于许多地质情况变化较大,很多未知因素干扰工程费用,因此,设计人员应熟练应用相关文件,确定工程量清单和计量的关键环节,实行多次计价,实现动态跟踪管理[10]。8)提高养护人员的养护费用管理意识。在道路交付使用后,养护人员对于农村道路的运营管理费用为全寿命周期费用主要方面,提高养护人员的道路养护管理意识,提升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降低道路养护的成本,同时应引用养护和维修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机械,最终提高山西省农村道路养护的综合水平[9]。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徐州;农村;公路桥梁;安全

1 概述

农村公路桥梁是农村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公路交通的贯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显著增加,公路等级逐年提高,路面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目前我市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好路率达到76.2%。但是由于我市大多数农村公路桥梁始建于六、七十年代,桥梁的设计承载力较低,随着目前作为农村公路组成部分的桥梁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交通量相对较少但重载车辆绕行通过农村公路等原因造成农村公路桥梁的损坏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农村公路交通的中断,对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出行、货物运输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等。本文以徐州市下属四县二市一区(铜山县、睢宁县、丰县、沛县、邳州市、新沂市、贾汪区)农村公路桥梁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保障和提高农村公路桥梁安全可靠度的措施。

2 徐州市农村公路桥梁调查统计分析

桥梁的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依据定期检查结果,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分为一至五类:

一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完好或良好状态,仅需对桥梁进行保养维护。

二类桥:技术状况处于良好或较好状态,仅需对桥梁进行小修或保养。

三类桥:技术状况处于较差状态,个别重要构件有轻微缺损或部分次要构件有较严重缺损,但桥梁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四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差的状态,部分重要构件有较严重缺损或部分次要构件有严重缺损,桥梁正常使用功能明显降低,桥梁承载能力降低但尚未直接危及桥梁安全。

五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危险状态,部分重要构件出现严重缺损,桥梁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并直接危及桥梁安全。

徐州市现有县、乡道农村公路桥梁 1 916 座。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其中有县道公路桥梁540座、乡道公路桥梁 1 376 座;大桥55座、中桥511座和小桥 1 350 座;梁桥918座,双曲拱桥249座,其他类桥梁750座。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同时按照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徐州市现有农村公路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分布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所示,这五类桥梁的分布比例均是比较接近的,各占20%左右。但是,存在较为明显安全隐患需要人们加强防范注意或者立即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四类桥和五类桥的比例占到桥梁总数目的约40%,其中大桥31座,占大桥总数的56%;中桥203座,占39.7%;小桥515座,占小桥总数的38%。这说明了当前农村公路桥梁改造的重要性。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村公路桥梁已经严重损坏或垮塌,根本无法通行,典型的桥梁破坏照片如图2所示:

在此次的调查中,同时还发现徐州市的农村公路桥梁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宽路窄桥、栏杆缺失现象普遍,四级路上的农用桥一般仅3~5米宽,大多只设护轮带不设栏杆系,有的虽设栏杆系但撞坏较多或无有存留而桥面(如图3所示),行人行车都不安全。

二是县、乡道桥梁管养存在差异。县道公路上的桥梁养护正常,对于四、五类危桥增设了险桥、限载等安全标志,损坏的桥梁栏杆、石砌锥坡、桥头地点等修复及时;但是由于经济较差,部分镇重视程度不够、资金等问题,乡道上安全标志部分缺失,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农村公路标准提高后,有一些桥梁的桥面或者大梁出现轻微损坏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补,使桥梁的技术状况日益恶化,虽设置了必要交通标志,存在安全隐患。

3 农村公路桥梁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根据对以上农村公路桥梁所产生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公路桥梁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设计标准偏低,承载能力不足。

由于大部分乡道公路桥梁基本为过去水利部门所修建的农用桥,设计标准普遍偏低,工程设计处于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工农业产品流通量不大,只能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设计,桥梁路面荷载设计值较低,造成桥梁的设计承载能力偏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需要。原来的农村公路桥梁设计标准普遍为汽―15或以下等级,2003年全市农村公路启动以前,路况较差,通行率低,重车难于通过,农村公路桥梁的损毁情况较轻,但是随着农村公路改造以后,路况得到彻底改善,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并且超限运输车辆较多,从而对桥梁结构性破坏较为严重,毁损现象大幅度上升。

3.2 超负荷使用

随着苏北地区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汽车的保有数目也在急剧上升,从而造成农村公路桥梁的汽车通行数量大幅上升。原来预计一般桥梁日车流量最多不超过50辆(次),载荷不超过5―10―20吨,而现在的车流量和载重量均超过了原有的5~6倍,导致目前农村公路桥梁大部分被压坏。加之一些运输矿料的严重超载车辆,为躲避检查和逃避收费站收费,违规绕行县、乡、村公路,造成农村公路上的各类桥梁不堪重负,桥梁出现桥面损毁、坍塌等现象屡屡发生,危桥数量持续攀升。

3.3 桥梁自身质量和耐久性老化

目前徐州市农村公路桥梁中的桥型比较落后,拱桥较多,占总量70%的拱形桥梁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双曲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度较大,含筋量极低,承载力不高,安全隐患较大。在当时的工程建设时期,正处于国家建筑材料极度贫乏阶段,钢筋水泥都很紧张,材料质和量均不能达标,施工大量靠的是人力,缺乏现代施工设备,因此,桥梁建筑质量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退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早期公路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而现有农村公路桥梁绝大部分都有40年历史,使用寿命已接近极限。混凝土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被碳化,从而对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失去保护作用,进而混凝土内的钢筋产生锈蚀,引起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剥落,而混凝土保护层的开裂与剥落又会加剧钢筋的继续锈蚀,从而导致钢筋混凝土桥梁承载力的大幅度下降。

3.4 桥梁管理维护不能及时到位

由于维护资金的缺乏,当桥梁出现病害和损伤时,所做的处理和修复往往也不及时,从而造成病害和损伤的不断积累,使得桥梁的毁损日趋严重。

4 提高农村公路桥梁安全可靠度的措施

4.1 明确标识,限制超载车辆通行

政府应责成主体和管养单位立即对四、五类桥梁处进行进一步检查,设立明显危桥、限载、限宽标志,必要时应封闭交通,必须限制行人、车辆通行措施,对损坏特别严重四、五类桥梁立即进行维修加固,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加大超载车辆的打击力度,消除超载和私人改装车辆对桥梁的危害。

4.2 提高新建桥梁设计安全储备系数

对新建桥梁要按照新的设计规范,对未来桥梁周边交通的运营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适当提高安全储备系数。在设计中还要提高桥梁抵抗灾害的设计等级,对于主干道路、国道的桥梁和桥下通航的桥梁要充分考虑通航的要求,在设计中适当的提高设计等级,特别考虑超载因素的影响。

4.3 加强维护与管理

根据现阶段公路管养体系的现状,认真贯彻《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加强培训,建立和完善各级管理部门的管养职责制度,经常性检查到位,对三、四类桥梁加大定期频率,对不能确定等级的桥梁请专门权威部门进行技术检查。执行好《公路桥梁养护规范》,加强对制度执行的检查和考核。做出科学合理分工,明确其管养职责,才能使桥梁管养工作落到实处。

4.4 加强宣传推进文明行车

通过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营造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行车风气,减少桥梁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农村公路桥梁长效管理机制和超载、超限车辆的稽查和治理工作,真正做到桥梁检查与保养的日常化、制度化。

4.5 积极争取危桥改造计划。

应加大对农村公路桥梁改造资金投入,加大改造计划。对于当前和未来交通量不大且为非主要路段的板梁式危桥,在桥梁下部基础没有大的根本性破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下部构造维修、上部构件重新更换的方法进行改造。对于交通量比较大,地位比较重要的危桥采取拆除重建的方法。对于桥闸一体类型的危桥,由于管辖权和使用权分离,维修改造涉及面比较广,应由当地政府牵头,交通、水利等部门紧密配合,采取分工负责的办法完成改造任务。

5 结语

已经不能行驶,但也未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封闭,增加了事故隐患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养护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能否安全和畅通。只有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公路桥梁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维护、维修、加固和改造处理等,才能真正保障农村公路桥梁的安全,才能真正为农村服务,让农村的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姚玲森.桥梁工程(适用于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JTG H1l一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S].

[3]JTGF71-2007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S].

[4]JTGB01-2003公路工程程技术标准[S].

[5]张印阁.桥梁现场检测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大出版社,1998.

第6篇

关键词:桥梁;公路;养护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imed at the county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highway bridge maintenance problem and situ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ighway Bridges in maintenanc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focuses on the highway bridge daily nursing the necessity and improving maintenanc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free flow of traffic.

Keywords: bridge; Highway;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4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更可谓突飞猛进,大批古老的公路桥梁,在日趋增大的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技术状况快速下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桥梁垮塌事件也时有发生。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农村公路里程迅速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快速、便捷的农村公路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桥梁是广大农村地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农村公路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面准确了解辽宁省农村公路桥梁的基本特征和当前的技术状况,确保其建设安全和使用安全,对辽宁省农村公路桥梁的基本特征和技术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农村公路桥梁养护和维修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如何养护管理好现有桥梁,保持桥梁的完好工作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桥梁的行车安全,这一新的课题已摆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面前。

1. 桥梁和公路养护面临的问题

1.1 建设时间早,设计标准低

辽宁省县乡公路桥梁大部分是在 60、70 年代以前建设的,这些桥梁建设时间较早,设计标准低,承载能力较差,而且已使用了 40 年以上,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设计使用年限。虽说乡村公路桥梁的超重车、集装箱车、大吨位车的出现较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桥梁的负荷,致使原本设计标准较低的许多公路、桥梁刚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路面损坏、桥面板断裂等现象,加速了桥梁的损坏。超限车辆通行后,桥梁结构部分发生变形、裂缝、甚至沉陷、断裂等。

1.2 养护管理缺乏监管不到位

由于受传统养护观念的影响较深,各级养护部门特别是一线养护部门对于桥梁养护还引不起足够重视,不能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在日常养护中得不到及时修补。政府拨款的经费方式以及实施过程中不严格,很多管理机构的养护维修工程,缺少科学的规划和决策,

应建立并健全与公路桥梁养护工作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成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切实负责的具体工作。

1.3 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

大自然风霜雨雪的侵蚀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造成桥梁自身老化破损,洪水对桥梁的破坏很大,特别是山区,由于暴雨雷雨的袭击,往往造成洪水冲毁桥梁。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墩台基础埋置深度不够,沙砾河床被冲空,影响桥梁的自身安全,一旦洪水加剧,冲刷加剧,极易造成冲毁桥梁事故,中断交通,严重的甚至使整座桥梁被冲毁。再加上公路沿线的群众护路爱桥的思想观念淡薄,很多桥梁的栏杆被破坏严重,破坏了桥梁的美观和安全。个别群众在桥下捞去河沙,赢取经济利益,对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和负担,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桥梁结构产生各种病害或出现缺陷,使用寿命大为缩短。

2 桥梁和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措施

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提高对桥梁养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养护机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好管辖范围内的农村公路桥梁的检查、维修、加固和改建等工作。

2.1 加强桥梁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目前农村公路桥梁管养专业技术人员力量薄弱、专业知识欠缺的现状,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助教方法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丰富人员的理论知识,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处理桥梁病害的能力。桥梁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较复杂的建筑物,由于目前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在桥梁养护方面技术工人的专业技术匮乏和欠缺;另一方面,对于过去的桥梁发生的灾害没有加强总结和学习,严重阻碍了桥梁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有必要对养护的工作人员加强这方面的培训,针对桥梁养护管理的认知,掌握桥梁检查、检测维修及加固的一些基本方法。

2.2 制定农村危桥改造计划

《规划》深入分析“十二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向,公路养护管理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和农村公路护管理亟需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确定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养护优先、依法治路、科技支撑、体制创新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基本原则,并制定了全市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目标以及主要发展指标:农村公路中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 45% 以上,消除县乡公路中的断头路、等外路,相邻县市公路技术等级基本匹配;县、乡公路平均运行速度达到40 公里/小时;基本完成县乡公路中桥及以上现有危桥改造任务。确保安全畅通,拆除废桥、危桥。

2.3 建立健全桥梁管理体制和避免桥梁过度使用

建立健全桥梁管养机构,使工作人员明确规程,熟知检查内容,做好桥梁经常的定期检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对桥梁病害能及时发现并能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桥梁检查、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病险桥梁运行状况监测,随时掌握病害发展和安全运营情况。

2.4 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县级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维修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也是一个牵涉因素很多的工作,必须加大法制建设,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法律填补漏洞,完善现有的法律;各个地区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法法律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规章程,这样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公路桥梁养护与维修的顺利进行,并且严格惩治破坏公路桥梁的犯罪行为。

实践证明,发展桥梁预防性养护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桥梁养护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按计划科学有序地进行。确保公路交通安全,必须高度重视桥梁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桥梁预防性养护和信息化管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国内外养护先进技术,坚持做好桥梁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谢锦升. 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08

[2] 王雅红. 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管理[J]. 科技与经济, 2007

[3] 施万满. 农村公路桥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设计,一般原则,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U41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善农村道路条件,对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主要探讨农村公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 总体设计要点。

商品粮基地公路和通乡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执行。农村公路设计一般应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铺设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完善排水设施,增强通行能力。通乡(镇)通建制村公路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各地资金落实情况及交通量发展前景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技术标准,一条农村公路可视情况分段休用不同技术等级,但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设计时速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容易判断路况变化的地形处或路线交叉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二、 设计原则

农村公路建设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应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筹兼顾,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意安全”的原则,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坚持原路线线形基本不变的总原则,更要按照满足功能,充分利用旧路要求,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对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三、 路线设计内容

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采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条件许可的,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在进行路线设计过程中,应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并注意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应尽量少破坏自然景观,注意与当地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四、 公路断面应达到设计要求

(一) 公路纵断面设计应达到路线纵坡设计和竖曲线的要求。最大纵坡不超过7%,在穿越村镇或人畜力车特别集中的地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5%,对长路堑及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连续3km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二) 公路平面设计深度应达到满足平曲线设计要求,平面最小半径不小于15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坡度不应超过6%,如以行驶拖拉机、农业机械为主,车速较慢,可不设超高。当超高横坡的计算值小于路拱披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60m时,应在曲线内侧加宽,当平曲线需设置超高和乾地加宽时,应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缓和段,其长度不应小于10m,行车道的超高和加宽均应在缓和段起点开始设置,并在缓合段内渐变完成。

(三) 错车道。对于特殊山区的四级公路路基采用4.5m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的车辆,错车道路段地路基宽度不小于6.5m,有较长度不小于20m,错车道间隔一般为500m。错车道路面有条件的可采用与路面同结构,也可采用当地粒料改善路面通行情况。

(四) 单车道平面设计,单车道路面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乾地综合考虑,可设在中间,也可设在一侧,便于后期加宽。

(五) 各级农村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离的要求,会车视距的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通乡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六) 连续的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行车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五、 农村公路设计要求

(一) 农村公路设计应秉着等级不在高而在实用,路不在宽而在适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重实用,重排水,重防护的做法,既降低了造价,又避免了大填大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占用有限耕地资源,通乡公路中,预测交通量较大的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标准,一般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实施,工程艰巨,难度较大的路段,个别技术标准可采用四级公路下限指标,但必须满足行车安全要求通行政村公路,有条件的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受条件限制路段,个别指标可适当降低 ,但应满足行政村内主要机动车辆的通行要求。

(二) 路面结构型式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当地建筑材料,水文气候条件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通行政村公路推荐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是我省水泥,砂石资源分布广,产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成资源,同时还可节省材料的运输费用,二是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便于更多的建筑施工队伍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缓解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导致施工队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三是技术标准便于控制,把握好路基牢固,水泥达标,砂石级配合理,路面尺寸到位,就能达到较好的监控目的。四是便于养护;五是拉动当地经济更有力,增加农民收入更直接,采用高级或次高级路面存在困难时,可结合当地既有工程实践,采用能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的路面结构。

(三) 考虑到农村公路建设经费的不足,在路基排水设计中,首先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在老路段尽量利用老的边沟,护坡,挡墙,对改线段,排水沟渠应选择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通过,以减少加固工程的投资,只在排水困难和不良地质路段进行特殊加固设计,其次要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来进行排水构造物的设计。在防护工程设计中,尽量采用自然的土质形式,尽量少用或不用浆砌石质形式。

(四) 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在旧桥涵的利用上,要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在农村公路改造中,对一些病害桥涵进行拆除重建是必然的,但对那些虽然病害但结构尚好,尚有利用价值的桥梁如果一律拆除重建,则不但增加造价,而且耽误工期。桥涵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确定利用旧桥涵之前,对旧路上的桥梁,涵洞,要逐一进行充分的调查,检测,计算,对有利用价值的桥涵,要反复进行强度检算,采用可靠的加固措施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能力,直到其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符合技术要求。

(五)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通要求的情况下,可选用中,低值。农村公路应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满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农村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 应将以地公路沿线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农村公路由于其所处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交通量不大,老路很多是自然形成或通过民工建勤方式建成,其路基填土不高,人为破坏自然的情况不多,因此,在改造是,就要继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通村公路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为四级公路,各项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比较低,但有的设计部门脱离客观实际,追求高标准,四级公路设计,最短坡长可采用60M,路线纵向坡度可以控制在9%,而设计部门设计把四级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要求设计,设计最短坡长200m,设计纵坡控制到5%,这样造成路基的大填大挖,破坏老路资源,增加很大工程量,占用大面积耕地和林地,加大资金投入,结果旧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人为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 路面宽度过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四级公路路面宽为3.5m,很窄,对一些地区来说,很难适应这个规定,非常不利于会车,两台载重农用四轮车会车是不可能的,路基宽度6m也过窄,遇到拉秸杆的四轮车,别的车就很难通过。

(三) 由于配套工程资金欠缺,指路标志的设置成本比设置告,禁令标志高出许多,同时,部分人员管理理念存在偏差,认为农村公路主要是本乡本土的村民在使用,不需要指路标志,致使在设计中对标志标线的设计过于简单,使有些外地司机要花很多时间打听方向,或者由于对路况不熟悉而发生交通事故,这就不利于保证人车安全并有碍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 解决方法

(一) 路线纵断面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满足公路勤务员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公路资源,尽最大努力贴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所要求的设计标准,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尽最大努力减少路基挖方,可以节省大量砂石材料,可以减少人力,运力,机械设备,财力的浪费。

(二) 路面窄的问题。是客观事实,国家也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是如果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路面作成宽4-4.5m,这样会车可能就方便多了。

(三) 科学合理地设置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公路资源,改善通行条件,提高公路通行能力与安全性,有效维护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公路交通标志的合理设置还可以美化路容路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8篇

至年底市农村公路10818公里,公路密度11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81公里/百平方公里。县乡油路水泥路1394公里,村油路水泥路124公里,通乡油路除盘县普古、水城龙场、营盘三个乡正在进行通乡油路工程收尾外,已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122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20户以上的村寨80%以上以通车,26%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根据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主体,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具体承担县乡道改造和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通村公路一般由乡镇组织实施,县交通运输局作计划管理和技术指导;县公路管理所主要承担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具体负责县乡油路养护、管理、大中修工程、水毁预防控制恢复工程;县乡泥路及村公路一般由乡镇组织养护管理,县交通运输局及公路管理所负责计划管理及技术指导。管理养护资金,省级按县道7000元/公里、乡道3500元/公里、村道1000元/公里、全年约2300万元切块下达,主要用于县乡油路大中修、水毁、安保工程补助;市财政承担县乡油路9000—10000元/年公里的小修保养费,年850万元,费用随里程增加而增加,并配套10万元/公里的县乡油路大修工程费,每年约400万元;县财政承担县乡泥路,村公路小修保养费,县乡泥路3000—6000元/年公里,村公路600元/年公里(村公路小修保养费省从切块资金中补助500元/年公里)。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公路建设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加大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专业建设人才极为紧缺,有经验、懂技术从事农村公路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就更少,加之征地拆迁,炸药等重要物资的协调力度困难加大,项目建设机制体制的制约,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公路建设进度慢、投资超概,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的现象,使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不能有效控制,其问题的根源是:

1、投资。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是国家补助引导、市县政府配套建设,受国家政策投向的制约,在一个省内补助标准是一致的,以和黔东南为例,由于是能源原材料城市,很多公路要承担运煤功能,相应投资就高,而黔东南的公路主要是满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基本没有重载车辆通行,投资就低。国家补助标准为通乡油路40万元/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35万元/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投资数量大,地方配套困难,主要靠贷款解决,建设资金需求与地方配套不足的矛盾突出。为了适应国家的投资政策,争取国家资金补助,在地方配套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低标准建设,对于以运煤为主的原材料重载运输线路,效果十分有限,很多有运煤功能的通乡油路由于地方配套不能到位,不能按重载标准建设,不能达到应有的投资效益。

2、招投标。按招投标法等相关规定,工程投资超200万元,施工单位必须通过招投标进行选择,通乡油路一般每公里造价在70万元以上,即超过三公里的通乡油路项目必须进行工程招投标。从通乡油路实施以来,由于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多、施工条件较好、利润较高,资质等级高、有信用的施工单位特别是省内的专业施工企业不愿承担农村公路的施工任务,而通过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选择进场的大部分为没有专业技术管理和组织能力,借用资质投标,临时组织农民施工的施工队伍,形成“一流队伍投标、二流队伍进场、农民组织施工”的现状,使本来单价就低的工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浪费。公路施工,看似简单,“挖高填低压实”,其实对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施工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很多挂靠投标的施工队伍其设备和资金实力可能不是主要问题,而高水平、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是工程成败的决定因素,挂靠的施工队伍难于具备这个条件,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很难履行合同义务。

3、质量保证体系。公路项目实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首先是企业自检,施工企业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其次是社会监理,农村公路现场监理条件相对较差,高水平、有能力的监理人员不会到农村公路实施现场监理,农村公路现场监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能履行监理职责。第三是业主管理,针对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施工组织不合理的情况下,对业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相应地提高了要求,而业主管理工作由于任务重,人员少,且大量的精力用于征地拆迁、炸药使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因此在业主管理方面也有不到位的问题。第四是政府监督,质量监督机构主要监督方式:项目前期工作参与论证,实施过程中的巡查,完工后的检测验收。由于项目多,涉及面广,不可能面面俱到,实施有效监督。

4、建设环境。农村公路主要服务乡镇和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要求的公益设施,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征地拆迁政策的不完善,社会对公路施工企业利润高的认识误区以及相关部门服务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服务环境不能很好地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征地拆迁困难,料场、供电、炸材审批程序复杂,使用成本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成为制约工期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业主未满足施工合同条件,违约的主要表现。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1、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重与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矛盾。乡镇机构改革前,各乡镇基本设有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县乡公路的协调管理工作,责任落实相对到位,机构改革后,交管站取消,有的乡镇明确专人管理养护农村公路,有的乡镇是兼职管理人员。农村公路养护未纳入目标考核,认识不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属“应付式”养护,只有路断才有人管,有限的养护资金不能完全用于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形成“小坑不补,大坑无钱补”的恶性循环。

2、养护资金。按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规定,市级财政承担县、乡油路养护资金9000—10000元/年公里,约900万元/年,全部到位,县级财政承担县乡泥路及村公路养护资金,县泥路6000元/年公里,乡泥路3000元/年公里,村油路5000元/年公里,村泥路配套600元/年公里(省补助500元/年公里),按照标准,六枝290万元/年,盘县756万元/年,水城480万元/年,钟山50万元/年,部分县区不能完全到位。

3、公路管理。主要是维护路产路权的路政巡查和超限运输治理执法活动,保障公路避免侵占及正常使用,路政巡查中,路政人员少,主要对重要县乡道路进行巡查,巡查的频率和巡查面小,且有执法权,没有有效的执法手段,执法效益低,乡村公路基本无力顾及,主要由乡镇来管理,随意侵占公路,乱搭乱建,利用公路堆放物品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危及公路的安全畅通。在超限运输治理执法活动中,车主受利益驱使,抵制执法,按交通运输部规定,55吨以上车辆严禁上路行驶,而运煤车辆多在60—80吨,农村公路的设计标准只能承受40吨的荷载标准,设计标准与实际荷载存在很大的差距,使设计正常使用年限6—8年的油路只能使用3—4年就需大修,大修的造价约60—70万元,超载产生的运输效益远远低于公路建设投入的成本效益,同时公路建设需占用钢材、水泥、沥青等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超载直接导致投资效益低和社会资源浪费。

三、对策建议

(一)农村公路建设

1、努力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单价投资高,资金总量需求大,单靠地方财力投入,很难保证建设需求,必须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补助范围,按要求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尽量减少地方自主项目的建设,减少地方筹资压力。

2、以项目规划为基础,确保工程质量。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项目规划,市级做好县道、县级做好乡道、乡镇做好村道的规划,尤其是村道的规划,在乡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村公路未进行全面规划,由于国家下达计划规模较大,很多乡镇临时拼凑项目,难免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投资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应按照“质量+进度=效益”的建设原则,一手抓加快速度、一手抓质量求效益;全面落实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责任人责任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探索乡村“义务监督员”制度的成功经验;发挥业主管理关键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业主的奖惩力度;对项目资金,技术质量要求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关工程。做到农村公路建设一条,达标一条,确保合格率,提高优良率。

3、创新农村公路建设机制,保证投资效益。结合农村公路的实际,可利用公路专业部门的技术管理力量、施工组织经验、机械设备等优势组织当地农民进行施工,在发改、财政、交通等部门对质量、进度、投资、安全责任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让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效益,同时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公路部门为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也有义务完成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质量意识较强,能确保发挥投资效益。

4、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认真解决好农村公路建设中涉及的征地拆迁,爆炸物品使用等问题;制定标准适当、统一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维护补偿标准的严肃性,保证补偿公平合理。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坚持建、管、养并重,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的科学理念,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1、明确乡镇职责、机构。乡镇负责辖区内乡道泥路和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协助县公路管理部门开展路政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筹集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乡镇应通过内部编制调剂,设立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和建设。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 存在问题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E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94-01

1 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

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农村公路也相应成为公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路是路网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的发展,不仅能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促进农村发展、扩大农村就业、促进农村生活富裕,促进乡风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带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参政意识,促进民主管理,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发展。

2 农村公路建设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调整了公路建设重点和投资方向,逐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各地方政府也把农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和目标,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里程有了大幅度提高,路况有了极大改善。自2003年以来,辽宁省陆续开展农村乡村公路网建设、村村通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村屯一事一议建设,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公路网。但是由此也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

(1)资金不充足

我国修建的农村公路数量纵多,所需投入的基数较大;同时已建成的公路又需要管理和养护,所需金额也不少。农村所需要的资金完全靠国家补助是远远不够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是国家财政补贴,一部分是农村经济组织自筹。我国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大多外出务工,劳动力和资金筹集有较大困难。农村公路修建和管护资金仍面临巨大压力。

(2)设计技术标准较低

国家一直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但补助标准普遍偏低,地方政府自筹资金配套困难,导致农村公路设计标准也普遍较低,给公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隐患。以盘锦地区为例,乡道设计一般路面宽为3-5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厚度一般为15cm,沥青面层厚度为3cm。路面整体强度较低,抗弯拉应力弱,错车困难,在行车作用下易产生早期破坏。

(3)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足

农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受地形和资金的限制,路线不可避免的穿越农田、水地等软弱地段。如果处理不彻底,就会导致路基过度沉陷,早成路面早期破坏。

(4)超载较为严重

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不断进步,农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农民也逐步富裕起来,农村生产活动也放开脚步,部分农民在村里开始投资建厂,大量建筑材料、原材料以及各种产品开始流进和流出。但是部分车主为了实现更大的运输收益,使用大型运输车辆,远远超出了现有标准较低的农村公路的承载能力,使公路出现更早期的破坏,这是造成公路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5)施工原因

在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基层质量控制不好,如水泥稳定砂砾层水泥用量不足或不均匀,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压实度不够;面层沥青混合料级配不合理,出现离析;沥青用量不足,出现松散;机械配置不合理,面层碾压不密实;混合料温度过高,产生糊料;施工队伍片面追赶进度,盲目降低施工成本,导致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降低,造成农路公路早期破坏。

(6)养护管理不到位

近些年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公路里程大幅度上升,相关农村公路的管理部门将大部分力量和精力放到了公路建设中去,管理人员相人手对紧张缺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出现一些病害没有及时处理修复,造成公路破损进一步严重。

3 由各种原因造成农村公路的裂缝、松散、坑槽、沉陷等早期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公路工程质量,保证公路的安全、畅通,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美好的运输环境

(1)加大农村公路资金投资力度,可采取灵活的筹资渠道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公路的不断修建,资金越来越紧张,有些村镇政府为弥补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动员村民集资,甚至搞摊派,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这与国家想方设法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相违背。村镇政府应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可以采取灵活的筹资渠道,如积极联系收益厂企、养车大户、本地经商人士等捐献,出售公路冠名权、沿线广告权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让他们在公路建设中自愿投工投劳,对于较富裕的农民,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主动捐献,为农村公路建设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2)合理安排资金,因地制宜、优化设计

对农村公路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设计,对于穿越农田、水地等软弱地段,要有具体的处置方案和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公路路基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在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设计标准,以适应交通车辆快速发展的步伐。

(3)积极治理超限超载车辆

治理超限超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公路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正常发挥其功效,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治理超限超载一是要突出源头治理,工商、质量监督交通等部门集中开展整顿汽车改装厂、源头装载场、公路巡查的专项行动,根本上消除超限超载车辆的供应渠道和源头产地,同时出台相关部门工作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源头管理部门治超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强汽车制造产业的监督和调控,严禁生产与现阶段我国公路技术性能不相匹配的“变型”车辆,科学合理核定车辆安全经济运载吨位,引导多轴重型卡车和集装箱式卡车从事运营产业。三是制定对运输司机的教育、惩罚办法,对多次进行超限超载运输的司机进行教育培训,取消驾驶员资格,吊销运输执业资格证,形成超限超载车辆无人驾驶,司机不敢驾驶的局面。四是采取强制措施,在农村公路路口设置超高栏杆、超宽路墩,防止超标车辆通行,保证农村公路不被重车压坏。

(4)提高公路施工水平,保证公路工程质量

公路建设管理部门应规范农村公路的招投标程序,加强市场管理,选取施工管理水平高,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队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基层和沥青面层的质量控制;质量监督部门能够真正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利用各种监督检测手段,严格把好工程各道工序质量和竣工验收,把一个个优质、舒适、快捷、安全的公路交给农民朋友,让他们享受到出行的快乐。

(5)培养农民爱路护路意识,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

公路修好之后,部分农民意识不到位,乱堆乱放,挤占路面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安全通行。各级政府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制定一系列道路建设和养护的规章制度,在群众中逐步养成爱路护路的意识和好习惯,为农村公路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农桥;危桥;现状;原因;对策;江苏大丰;大中镇

中图分类号 U4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349-01

1 农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大中镇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镇现在引排干河3条、大沟33条、中沟472条,共配套建设中沟级以上农桥653座。这些桥梁为大中镇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影响经济发展,危及人们生命安全。近年来,大中镇农村河道、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农村河道、公路综合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农村公路上有路无桥、宽路窄桥、危桥等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

2010年初,根据农桥损坏程度,大中镇水利站进行了调查统计,全镇共有中沟级以上危桥4座,其中镇与镇分界处危桥3座,镇村交通要道或村界危桥6座,村内危桥261座。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部分农桥与农村道路不配套,标准低,视同危桥,据此,水利站2012年对农村桥梁重新进行了调查鉴定,统计结果表明,现有机耕桥危桥267座,位于农村水泥公路上危桥16座。

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全面建设农村公路的重大决策。大丰市大中镇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水泥路面面积不断增加。农村公路的建设一方面可改变农村面貌,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路况改善后行车更方便,而与之配套的农桥建设相对滞后,危桥改造建设没有相应跟上[1]。群众形容这些危桥是道路上的陷阱,是埋在道路上的地雷。危桥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大丰市曾出现过桥断车毁事故。目前消极应付的办法,只是在桥头树起“危桥”警示牌,或干脆将桥头封堵,严重阻碍了农村农副产品的流通,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危桥进行调查与改造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危桥产生原因

一是使用寿命已到。包括农桥在内的大部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建设的。这些农桥已运行30~40年,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露筋,承载力严重下降,已到报废期。二是设计标准偏低,当时大部分农桥都是按照人行桥和手拖桥标准设计的,当时的拖拉机载重不足1 t,而现在为3~4 t。60—70年代钢材紧张,所建农桥不少是砖拱结构,风化严重。而现在公路建设快速发展,逐步替代了中心河道的船只运输,农村运输主要靠手扶拖拉机,手拖上高桥时对桥面及桥头接线路面的破坏力极大。三是不适应现代农村交通运输的需要。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农副产品运输量越来越大,交通运输频繁,农桥常处于超频率运行。四是车辆超载行驶。农村大量农副产品靠卡车运输,并直接开到田头田间,行驶在农村道路和农桥上,并且大部分车辆超载,农桥超负荷运行,缩短了其使用寿命[2]。

3 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农村危桥改造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要通过多种途径,动用一切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搞好危桥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干群努力投身于危桥改造工程建设中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危桥改造建设,加快改造进程。农村危桥改造建设要列入程序化轨道,要定期对农桥进行鉴定检查,对列入危桥的项目要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造,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危桥改造实施办法,成立危桥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规划农桥设计标准和规模,委托有资质部门统一设计图纸,并通过招投标方式落实施工单位,狠抓工程施工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农桥档案[3]。

3.2 加强农村道路和桥梁管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

危桥改造要先对道路建设进行管理。农村道路和桥梁上要树立交通车辆等级,坚决杜绝超重、超标准车辆在农村公路和农桥上行驶,以延长农村道路和农桥的使用寿命[4]。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方面责任。对于市级下达的危桥改造任务,无论建设单位是谁,一旦任务明确,都必须筹资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建设进度督查,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3.3 广辟投资来源,制定新形势下农民出资投劳政策

危桥改造建设的关键是投入,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建设农村公路的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农桥改造建设政策,落实建设资金,考虑基层的难度,加大补助资金比例;建议水利厅建立农桥改造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危桥改造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投入也是弥补前几年财政投入的不足;根据“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筹集建设资金。

在各级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仍需农民出资投劳。按照中央、省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采取一事一议筹资办农村基地设施,但村内筹集的资金相对较少,而需要办的事情相对较多,能够用于危桥改造的资金更少。因此,需要研究出新形势下农民出资投劳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农村危桥改造的政策,切实解决农水、农桥建设投入的实际困难。

作为基层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巩固成果、完善设施、提高能力、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制度建设和科技创新为保障,以提高危桥改造工程质量、加强管养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全镇桥梁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郭晓魁.山区公路危桥调查及分析[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2] 陈文章.浅析地方危桥的成因及对策[J].广西交通科技,1998,23(1):13-14.

[3] 周昌云,陈永吉,田学工,等.农村危桥改建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水利,2002(7):21.

[4] 杨修志.加强危桥改造工程管理的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12(3):48-50.

[5] 蔡昭林.沿海地区公路危桥成因分析与对策[J].西部交通科技,2007(4):59-61.

[6] 吴焕发.浅谈公路桥梁养护与危桥改造对策[J].城市建设:下旬,2011(3):103.

第11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农村道路建设、桥梁改造、河道疏浚、饮水安全、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年,全镇要确保建成40公里,力争完成60公里的水泥混凝土农村公路;新建改造桥梁12座;疏浚河道5万土方;启动千万投入、万亩水利设施改造工程和25000人饮水安全工程。

二、工程要求

(一)农村公路

1、技术要求:本次规划的农村公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标准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达不到标准不给予资金补助。年我镇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点如下:

⑴路基、路面宽度:路基顶宽5.5米以上,路面宽4米以上。

⑵路面厚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不小于18cm。

⑶路面强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不小于4MP。

⑷结构层设计:路基拓宽至6米,拓宽部分,底层石灰土比例为8%,压实后厚度为15㎝,做到与原路面平;二层统一采用12%石灰土,压实后厚度为15㎝,宽5.5米。面筑砼路面宽度为4.0m,厚度为18㎝的C30级砼。路拱2%。路肩采用素土压实,厚度为18㎝,两侧宽度各为75㎝。缩缝切割后与胀缝要及时用沥青填缝。

⑸桥涵改造。道路沿线危桥须与道路主体工程同步改造,新、改建桥涵与路基同宽。荷载标准达到公路Ⅱ级。

⑹美化绿化。设置必要的公路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每侧绿化宽度不少于1米,每侧至少栽植1行以上乔木。美化绿化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做好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做到沿线环境与公路建设相协调配套。

2、实行先成熟先实施的原则。由于区下达我镇的指标有限,今年各村居的农村道路建设,必须争主动,早启动,2009年度已招标在建的农村公路5条,长6.948公里,各施工单位3月中旬全面组织复工,确保在5月底前完成任务。其它拟建的农村公路,各村居要及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在3月下旬全面启动前40公里。镇农路办根据各村居前期准备工作情况,组织施工队成熟一条路,开工一条路,实施一条路,至区指标用完为止。剩余道路将不再列入年的农村公路实施计划。

3、实行首件认可制度。质量是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由于镇村农村公路绝大部分是水泥路面,一旦存在质量缺陷就很难修复。在年农村公路建设中,要严格执行首件认可制。对每个项目必须采取先施工100米左右的试验段,施工时,建设单位、区农路办、试验人员及现场监理全程参加,对施工机械、模板、施工工艺、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人员的配备进行现场检查,并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施工后,对试验路段的强度、厚度、宽度等进行实体工程质量检查,全部检查合格并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二)水利设施(桥梁、防渗渠、泵站等)

1、按设计标准要求组织施工。

2、规范施工程序。

3、做好开工前场地、通道、用电、用水等前期准备。

4、开工手续齐全,及时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三、管理措施

1、实行工程报告制度。镇村农村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履行工程报建和开工报告手续,工程报建表和开工报告由镇统一报区相关部门,经批准后方可招标和开工。施工过程中,各村(居)派专人按规定时间将完成情况报镇农业办公室。

2、实行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年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在区招标投标管理中心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特殊情况需采取其它方式招标的必须征得区招标投标管理中心同意。

3、建立工程监管机制。实行社会监理制度,镇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有资质的咨询监理单位,负责工程项目监管工作,每个工程和项目都有监理人员,各村居要建立质量监管小组并发动群众代表参与工程监管,构筑综合监管网络。镇相关工程建设领导组可随时随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以数据说话,对不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的要坚决返工,确保工程合格率95%以上,单位工程优良率85%以上,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4、实行竣工验收制度。对所有工程要按规定分别进行验收,只有竣工验收合格的工程方可得到全额补助。各村(居)对建成的通村公路、桥梁、小型水利设施以及疏浚好的河道要明确责任人,加强养护和管理。

5、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各村居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督,切实保护施工人员及周边群众生命安全。

四、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为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保质、保量、规范有序地实施相关工程,成立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导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检查组。

办公地点设在镇水利站内。具体负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汇总编制全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实施计划;主要负责工程设计、招标文件制定、开展招投标活动、建设管理、信息、质量验收等工作;负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等情况进行检查。

各村(居)由党总支书记负总责、并明确一人具体负责,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干部、村监督委员会成员、所建工程沿线的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及工程质量监督小组。

主要负责工程用地、拆迁、杆线管道(自来水)迁移、水系调整、除草清杂、提供土源、青苗补贴、调整土地、农村道路两边绿化、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及相关施工配套服务工作;负责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监督,主要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程序、用料、配比及其他质量方面是否符合要求,用电安全、施工安全、交通运输安全、封路安全措施是否到位;负责工程建设期间的矛盾协调等相关工作。

镇、村(居)干部要通力合作、精心组织实施,公安、国土、供电、广电、电信、水厂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必要时做到特事特办,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程的施工进度。

五、考核办法

1、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列入村居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第12篇

一、贫穷地区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来源

(一)农村公路资金来源

税费改革,导致我国众多交通规定费用如养路费等费用取消,由国家相关税务部门统一进行燃油税等税费的征收,作为财政资金纳入国库。政府对于公路的修建费用则多取于公路规费,而税费改革后交管部门则无权利对资金进行管理与应用,因此该项制度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我国地方政府对于配套资金的投入。

(二)贫困地区补助现状

现阶段,我国对于一般地区农村公路修建资助标准为20万元/公里,而贫困地区则为25万元/公里。但实际修建一公里路至少需要35万元,每公里差额为15万元。对于贫困地区,其财力状况只能满足于自身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公路建设,更不用说达到配套资金的标准。正是由于传统的一刀切政策,

对于拨款制度的规定需要在资金配套的情况下才可实施,因此该类现象的无限循环导致我国贫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问题凸显。

(三)面临困难

我国贫穷地区受自然因素、资源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多因素影响,财政收入水平低导致该地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完善,教育卫生体系等设置缺乏健全性。导致这一因素的原因多由于经济问题造成。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与养护也多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公路建设恶性循环,影响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贫困地区农村公路投资主体与问题探究

(一)农村公路投资主体

公路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设施之一,农村公路建设影响着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属社会公共产品范畴,我国相关部门对于公路建设投资主体已有严格规定。《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乡两级政府承担县乡级农村公路的建设、维护的主要任务。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社会环境等基础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因此对于贫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相关部门应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其具体情况之上实现对公路的高效建设。农村地区政府机构在对于配套资金的筹集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导致农村地区的公路修建较城市或其他地区较落后,城市与农村地区公路修建两极化问题严重,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打破“马太效应”,我国地方政府应获得我国中央政府财政倾斜,逐步打破两极问题,促进农村公路建设高效发展。

(二)农村公路问题研究

1.资金匮乏。我国农村公路在建设初期,由上级政府进行资金拨付,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采取“凡建即补”政策实施公路修建,然而,上级建设资金只有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才能实现拨付,但对于我国贫穷地区而言,资金配套问题突出,难以有效实现,因此阻碍农村公路建设,影响地方发展。

2.自然环境恶劣加大修路难度。我国贫穷地区多为山区、高原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因此该类复杂的自然环境导致贫穷地区的修路难度进一步增大,且加大投资成本。

3.农村公路难以满足发展需求。贫穷地区的公路多以土质结构为主,只有行政村达到了“村村通”标准,大多数自然村出行仍然是个问题。现有的农村公路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多部分地方因为路不通,造成农村多数农产品滞销,难以与外界达到良好信息交流,无法得到最新的发展信息,导致经济水平难以提升。

4.缺乏养护意识。农村公路建成后便面临公路养护问题,但由于贫穷地区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足够资金对公路进行高效养护,且公路建设人员养护意识淡薄,无法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养护,导致公路年久失修,路况逐渐较差,最终无法通车。5.公路等级低,无法抵御外界自然侵害

贫穷地区资金有限,多数公路在设计时与建设时期其强度仅满足一车通行,桥涵构造物及防护设施设计标准也无法满足通车较高需求,功能不完善和抵御自然灾害差等问题。

5.安全性问题严重。农村公路一般只通行政村,而居民应用公路多为土路基山路,不利于出行且安全无法保障。

三、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养资金解决办法

(一)拓宽补助范围,增强补助标准,提升支持力度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针对贫穷地区发展现状提升补助标准,对各区域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国家级贫困县可逐步减少直至免除贫困地区地方配套资金,差额部分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承担;同时地方政府机构也应建立完善的增长机制,提高配套标准,解决资金问题。

(二)设立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

2009年至今,我国财政部及交通运输部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实施“切块下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以“凡建即补”为主,发达地区资金配套快因而导致公路修建速度也快,对于贫困地区而言缺乏公平性,根据上述情况,中央应当适当调整车购税比例,扩大交通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优先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将资金进行统一账户管理,应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三)转变责任主体,建立农村公路建养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修建现行原则为“谁受益、谁建设,谁受益”,该类修建原则并不适用于贫困地区公路建设,贫穷地区农村公路在建养时期责任主体应由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共同承担,尤其是中央政府,应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无法筹集状况下进行资金全额拨付。

(四)促进养护管理,建立稳定养护资金渠道

贫穷地区共存公路失养问题严重,因此对于这一问题,国家应将养护资金纳入转移支付范畴,设立专门的养护资金账户,中央及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养护资金进行拨放,地方政府进行统筹管理与应用。

设立专门的养护机构,安排专门的农村公路管理人员,负责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聘请专家对公路养护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技术与理论指导,实现高效养护。

(五)加强监督力度,严格实行监督考核

地方政府应将公路建养工作管理直接纳入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各级政府对公路养护的高度重视;同时明确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性。贫穷地区农村公路建养问题是现阶段国家应重视的重点民生问题,增加监管力度,不断促进农村公路使用效率及质量的增加。

第13篇

一、工作目标

通村公路路肩整修工作以已竣工的通村公路通畅工程为重点,通过路肩集中整修会战,在短时间内恢复公路路况,提高技术标准,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二、责任主体

通村公路路肩整修工作以各乡镇政府为主,各相关村屯具体负责辖区内通村公路路肩整修工作。

三、时间安排

通村公路路肩整修会战时间从8月26日开始,9月26日结束,县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统一验收。

四、技术要求

1、严格按照农村公路设计标准进行施工。通村公路路肩宽度要求不少于1.5米。原有老路路基较宽的,路肩培护要与老路路基同宽;原路肩宽度不足1.5米的要拓宽路基,达到规定要求。

2、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碎石土、风化料等本地资源材料,以硬化路肩为主,保证路肩整修标准。

3、加强路肩压实平整,保证回填后路肩密实度。密实后的路肩高度与路面一致,路肩边坡比不小于1:1.5,路肩横坡适度、边缘顺直。

五、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路肩培护工作不到位,将会使已完工的公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因路面与两侧路肩落差太大而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各乡镇政府要提高认识,将这项工作切实纳入议事日程,做好通村公路路肩整修工作,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二、明确责任,迅速落实。各乡镇政府、村委会是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通村公路路肩整修及日常养护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各乡镇政府要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确保尽快完成通村公路的路肩整修,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加强领导,严格督办。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确保此次专项工作平稳推进。县交通主管部门要指导和督办路肩整修工作,及时反馈工程进展情况。对路肩整修工作进度严重滞后的乡镇,县政府在验收时将予以通报批评。

第14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 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328-01

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沾益县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先后修建、改造了“倒播路”、“沾大路”、“松会路”、“沾潦路”和“马雄山旅游专线”等县乡路、乡村路和村村路,通乡公路全面实现油路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沾益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8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加之基础差、底子簿,农村公路建设造价高,路面老化严重、路况差,交通制约经济发展瓶颈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面对国家的投资以补助引导为主,沾益县农村公路建设困难重重。现就如何加快沾益县农村公路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沾益县公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4年底,全县拥有公路2609公里,其中:国道126公里,省道43公里,县道237公里,乡村道713公里,村村道1443公里,专用公路47公里,全县公路密度为92.8公里/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66.9公里。全县8个乡镇全都实现了油路化,117个农村行政村通了公路。全县1208个自然村,尚有34个不通公路。

从整体上看,沾益县农村公路有长足的发展,但交通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且建设速度缓慢,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的平面布局不合理,县域内经济干线网络尚未形成。沾益县虽有曲靖至胜境关(高速)、沾益至宣威(一级)、盘江至会泽、倒石岩―播乐、沾益―大坡、沾益―潦浒等主干道,但连接这些主干线的网络尚未真正形成,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还普遍存在,有60%左右的农村村落还没能感受到这些主干道所带来的幅射作用。

2.通达深度不够。除34个自然村尚未通公路外,近70%的行政村通达标准低,不能保证晴雨通车,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路、出行很不方便。

3.公路质量差,技术等级普遍偏低。沾益县农村公路的路面结构多以低级路面为主,大都是泥巴路、砂石路,这些路路况差,排水设施不健全,抗灾能力弱,加之近来大吨位车辆发展迅速,致使本身标准不高、基础薄弱的农村公路不堪重负,公路破损严重,使用周期缩短,运输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以达到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如1997年修建的沾益至大坡、倒石岩至播乐、2002年修建的盘江至会泽和2005年新建的沾益至潦浒(沾益段),由于大吨位车辆的通行,路基、路面破损严重,造成了通行不畅。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沾益县农村公路快速、健康的发展,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增收和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加快沾益县农村公路发展对策

加快沾益县农村公路的发展,总体上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1.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首先必须安排当地群众要求迫切,且有一定资源,急需改造和新建公路的项目;其次是交通量大,有路难行,通而不畅地段的公路进行优先改造;最后打通跨乡、跨村的断头路,不断完善路网建设,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沾益县公路建设“十三五”规划中环状网络县域经济干线(县城―大坡―德威―岩竹―棚云―菱角―白沙坡―小卡郎―棵松树―磨脚―青山―炎方―高山―沙石岭―沙高―大海―新村―勺达―中心―座棚―大德基―老母格―县城),规划科学合理,既幅射到了80%的山区村落,又与沾益县的著名旅游景点(海峰湿地、天坑、马雄山、九龙山)相连接,各级政府应该抓死不放,加快建设。

2.合理布局

沾益县公路网的发展应从生产力布局需要出发,以宣天公路、曲胜路、松会路、沾菱路为依托,在提高通乡油路,改善通村路的同时,尽快打通周边地区的断路,形成以环型县域经济干线、宣天路、曲胜路为骨架,县乡村公路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从现在起,就要在“通畅” 、“提高”上下功夫,积极改善和提高乡村公路的等级化、油路化、标准化。

3.标准适度

农村公路建设一般有两个目标,一为通,二为畅。通是要解决农民出行没有路的问题;畅是解决路面硬化的问题。当前,沾益县农村公路主要应在“通畅”上下功夫,无论是山区还是坝区,贫困地区还是富裕地区,均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搞“一刀切”。要视资金落实情况、地质情况、资源情况以及交通量发展前景综合考虑,在满足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确定铺筑沥青(水泥)路面,还是弹石(砖石)路面。

4.质量第一

质量是农村公路的生命。首先要从设计质量关入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计标准及结构类型;其次是要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从材料入场、路基压实、路面铺筑到工程验收等主要控制点上严格把关;再次是要加强质量监督。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新机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工程质量监督办法,采取设立公示牌、请当地老干部、老党员为义务监督员等办法,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大程度地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把农村公路建设好,让农民兄弟走上放心路。

5.巩固建设成果,落实养护责任

“三分建、七分养”是公路管理的经验总结,农村公路更不例外,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还要大胆探索体制创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养护办法。目前,农村公路的养护体制主要是实行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村村道。我们要探索一条农村公路养护体制的新经验。如沾益县大坡乡,他们把乡村道路包干到农户进行养护,效果很好。沾益县炎方乡,他们动员私营企业主捐资,由公路沿线的村委会组织村民养护卡居路,从而保证了该条道路的畅通。这些办法都不失为好经验,关键在于探索和实践。

6.形成全社会办交通的良好氛围

第15篇

按照市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要求,月中旬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了2012年度全市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2012年全市通村公路目标任务41公里,涉及8个镇26个行政村,截止到11月中旬,除镇村、镇村有关项目正在施工外,其它项目均已完工。

二、总体评价

2012年,各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工程监管手段,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规范工程质保资料,强化工程养管机制,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态势较好,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逐年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验收、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了通村公路建设仍存在一些个性和共性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足够重视和改进。

(一)技术标准执行不严格。少数项目不按设计施工,存在着不做路面基层、路面宽度不够等问题。从中不难看出,在通村公路技术标准执行方面,有的镇存在建设标准上重视不够,把关不严情况。

(二)路用砂石料不合格。普遍存在着石料级配达不到规范要求、砂过细现象,导致砼强度偏低。

(三)施工工艺不规范、不精细。一是少数项目还在沿袭用木条做横向缩缝的工艺,致使道路横向缩缝损坏严重、裂缝较多。二是施工过程中,模板制作不规范、线形不畅,致使这些项目在建成后路面外观较差。三是在浇筑水泥混凝土过程中,不少项目施工人员在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时未按规范要求操作,致使水泥砼振捣不密实,蜂窝较多且强度不高。

四、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