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妊娠期护理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52-02
妊娠是妇女的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部分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正确认识,在临产前常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以至对孕妇和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怀孕时间的增加,孕妇自身荷尔蒙含量的变化,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孕妇的情绪。为了解妊娠期孕妇心理特点并通过有效护理减少母婴危险,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孕妇培训班学习的1000例妊娠期孕妇,年龄23~35岁,平均(27.1±3.2)岁,妊娠5~35周,平均(20.3±2.6)周,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发放问卷。
1.2 调查方法
采用SCL-90以及自编的问卷进行调查[1],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孕周、孕次、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妊娠期情绪波动、心理状态、对自身变化的反应、对新生儿的期望、社会及家庭方面压力等相关的50个问题,采用量化考评机制。回答评分标准:不太在意1分,有些在意3分,很在意5分。分值越高说明担心的程度越严重,对单项积分较高的前5个问题进行方差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及运算,计数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调查统计
有效答卷1000份,其中初产妇953例,占95.3%;经产妇47例,占4.7%。调查对象包括农民、工人、干部、商人、医疗等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在统计的问题中单项积分较高的5个:(1)担心婴儿异常和安全;(2)担心分娩时自己的安全;(3)害怕分娩时的疼痛;(4)来自家庭成员的期望和压力;(5)担心产后体态的变化。
2.2 按年龄分组,统计比较
将1000例妊娠期孕妇按照年龄梯度分为两组,结果表明:按α=0.05水平,年龄23~29岁组对于婴儿异常方面的担心、对于分娩安全的担心程度与另一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由本次调查统计的50个问题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妊娠期孕妇均存在焦虑及担忧心理,其中对新生儿异常和安全的担心占据首位,其次就是对分娩时自己安全的担忧,这一点年轻的妊娠期孕妇更为明显,平均得分达到(3.96±0.49)分。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1)精神紧张。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初产妇占绝大多数,其中大部分人对于生育保健知识不甚了解,再加上妊娠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很容易对分娩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有的产妇在妊娠期间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特殊照顾,成了“重点保护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她们小心谨慎、过分依赖的心理,因此,当她离开亲属,单独进入产房时,就会感到孤独、紧张。这也是会有孕妇过度担心分娩安全的原因之一。(2)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压力。比如说,由于受到中国人自古以来“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家中的老人都希望能有一个男孩,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妊娠期的孕妇增加了心理压力[2],调查也显示,43%的孕妇希望自己能产下男婴,28%的孕妇希望产下女婴,另有29%的孕妇认为男女都行。孕妇对胎儿的关心是母爱的体现,能够缓解妊娠期的不安情绪,但过度担心胎儿性别、健康情况等则是于母于子都不利的。(3)对自己产后生活的不了解。受调查的孕妇平均年龄在29岁,大部分孕妇都担心自己产后的体型变化,担心产后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其中年轻孕妇和知识女性尤为突出,这是孕妇不自信的表现,应当对其加强教育。
3.2 护理措施
要针对不同妊娠期的孕妇分别向其宣传优生优育及有关妊娠、分娩和产前定期检查等各项科普知识,使她们了解孕期可能出现的现象,学会自我保健和监护胎儿情况[3]。对于那些过分担心产后形体变化和对婴儿情况有过多担心的孕妇,一方面应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使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摒除错误封建思想;另一方面应指导孕妇进行产后恢复性训练,使其尽早恢复身材并保持健康[4]。高龄孕妇较之年轻的孕妇更为担心胎儿会出现异常(P>0.05),针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应当正确引导宣教,让年龄较大的孕妇放下心理包袱;同时,对于该类孕妇需要强调产前检查的重要性,确保优生优育。在妊娠中晚期,由于体重明显增加,生理反应更加强烈,例如厌食,暴食,眩晕,呕吐,尿频尿急,足部出现严重水肿静脉曲张等反应,此期间孕妇情绪极其不稳定,易于激动,变得敏感多疑[5],此期间,护理人员及家人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针对恶心呕吐,孕妇应当避免空腹少食多餐,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避免油炸辛辣食物;尿频尿急可能是由于压迫原因引起,如未见感染征象,只需要进行耐心解释,不必做其他特殊处理;下肢或脚部水肿如果休息后可以消除,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水肿经久不褪,应当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孕妇,应当提醒她们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注意时常抬高下肢,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孕妇在妊娠期心理变化明显,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要尽职尽责,加强对孕妇的心理辅导和情绪干预,在生活起居上联合家属对妊娠期孕妇进行悉心照顾,多用积极的思想引导孕妇,定期陪同孕妇进行产前检查,随时掌握胎儿的动态以消除忧虑[6]。同时应该鼓励孕妇参加社区或医院组织的与孕妇相关的活动,多接触其他“准妈妈们”,互相交流怀孕时的心得体会及身体变化,帮助孕妇树立信心,增加分娩勇气。
[参考文献]
[1] 吴辉.46例癫痫患者SCL90量表测试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39):95-96.
[2] 王夕芬,王清媛,孙宝香.女性妊娠期的心理特点及预防保健[J].中国健康月刊,2011(7):140-141.
[3] 朱仲香.妊娠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8-99.
[4]肖丽婵.妊娠期护理应注意问题的探讨[J].临床护理,2010(48):64-65.
[5] 陈素华.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236-23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妇产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妊娠期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2―40岁间,平均年龄在30.1±2.7岁,孕周为28~40周,平均孕周为32.5±3.2周;初产妇为39例,经产妇为41例;心功能分级用的是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1928年提出的一项分级方案【3】:Ⅰ级65例,Ⅱ级115例,Ⅲ级34例,Ⅳ级6例;风湿性心脏病为87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为36例,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为53例,妊娠期合并其他心脏病为4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及发绀、肺充血、右心衰竭等临床表现,均符合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肝、肾等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观察
患者入院后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协助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卧位,不能自行坐位的患者提给予被及高枕等靠物,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每天吸氧三次,每次1h,Ⅲ-Ⅳ级的患者给予间歇低流量吸氧;加强巡视,15-30min一次,及时发现患者的生活所需并给予解决。
1.2.2 心理护理
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常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影响到胎儿的安全,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我们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缓解其焦虑心理,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妊娠期合并心脏病的知识宣教,使其正确的对待疾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耐心的解答她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减轻孕妇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2.3 第一产程护理
这一产程,患者应保证休息和营养,吸氧,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取左侧卧位或半卧位,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一般体格检查和产科检查,了解宫缩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强度、胎位、胎方位、胎心音及胎头入盆的程度【5】,充分利用产程图进行产程的监护及母儿情况监测,临产初期间隔4h查一次宫颈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于宫缩间歇时间每隔1-2h听胎心一次。
1.2.4 第二产程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心脏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心衰的先兆症状,助产士、护士应陪伴在旁,给予待产妇安慰和支持、缓解,此产程宫缩频而强,胎儿易产生缺氧,必要时可以进行胎儿监护,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宫缩时先深吸一口气,配合宫缩,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休息,再次宫缩时反复上述动作,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腹部放置沙袋,持续24h,静脉或肌内注射缩宫素(禁用麦角新碱)【6】,遵医嘱输血、输液,仔细调整滴速,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用吸痰器吸出口、鼻腔内的粘液及羊水,进行新生儿评分 Apgar评分,然后给予脐带结扎,用无菌纱布覆盖。
1.2.5 第三产程护理
首先协助胎盘娩出,然后将胎盘铺平,用纱布轻轻擦去母体面血块,检查胎盘小叶有无缺损,然后将胎盘提起,检查胎膜是否完整,胎儿面边缘有无血管断裂,及时发现副胎盘,仔细检查会阴小内侧有无裂伤,产妇全部结束分娩后,要留在产房观察,注意子宫收缩、出血量情况,妊娠期心脏病产妇要密切注意产后血压,待观察证明无异常,2h后方可送出产房。
1.2.6 饮食护理
指导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患者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等,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在6g以上,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取可减低血管对升压物质的敏感性,防止血管收缩痉孪,减少因血管壁水肿而引起的管腔缩小等,减轻心脏负担;还要预防便秘,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尽量避免食用含动物性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油脂、蛋黄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严禁吸烟、饮酒。
1.2.7 健康教育
怀孕一开始就应进行产前检查,检查次数和间隔时间应听从医生安排,怀孕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动,每日至少睡眠10h,中午最少也要休息半个小时以上,孕中期应注意营养摄入,例如新鲜蔬菜、新鲜水果、蛋白质以及维生素A、D、B1、B2、C、E和和铁、叶酸等都要适量摄取,在怀孕过程中,如果出现面色发青,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或痰中带有血丝,应马上到医院进行治疗。
2 结果
对我妇产科收治的220例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第一产程护理、第二产程护理、第三产程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孕产期,无1例母婴发生死亡。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妊娠结局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72-0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除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外,必须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疾病及预后。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66例妊高征患者,现将护理经验与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66例妊高征患者,既往无高血压,除外肾炎及糖尿病患者。患者年龄20-40岁,孕周34-39周。妊娠高血压疾病轻度20例,中度40例,重度6例。6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硫酸镁解痉,酚妥拉明和硝苯地平降压、镇静、输氧,必要时扩容和利尿。对孕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精心的心理护理、子痫的护理、分娩期的护理、产后的护理。
1.3.1 常规护理 患者置于空气流通好、安静的病房,温度适宜。绝对卧床休息,护理操作要轻柔,注意宫缩、胎动及胎儿发育情况。监测患者的血压和体重,同时间断吸氧,双鼻导管氧气吸入,氧流量3L/min,每次30min,每日2次。询问孕妇是否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如出现血压继续升高,及时向医生报告。
1.3.2 心理护理 产妇对自身出现的头痛、头晕、水肿等临床症状具有恐惧、紧张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和她们交流、谈心,关心和体贴患者,给予耐心的解释、安慰,解除她们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1.3.3 子痫的护理 详细记录病情发展的经过,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让产妇取头低侧卧位,暂禁食,及时吸出口鼻内的分泌物和痰液。做好口腔、皮肤和外的护理。根据医嘱行留置导尿,应用解痉、镇静、降压、利尿药物,子痫控制2h后,可考虑终止妊娠。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每日监测血压4次,并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0d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
2 结 果
干预组的血压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浮肿、蛋白尿,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视网膜血管痉挛和脉络膜血管梗死以及心、肾功能衰竭。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这一变化导致机体各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对孕产妇及围产儿危害极大。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深入地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特点,必须积极进行治疗和周密的护理对改善预后十分有效。本研究干预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示,干预组的血压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