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阅读教学教育叙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叙事性文学作品主要通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因素为载体,生动具体的写实为表现手法来叙述事情的功能,与其他写作文体不同的是叙事性文学作品比较抽象,侧重于反应客观世界的虚拟事物为题材内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部分文章都是叙事性文章,由于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效果,成为教学重点。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的文学素养。
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构建多元模式的课堂
结合当前阅读教学工作现状,小学语文课本中叙事性作品的比例较大,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有限,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单一。老师因材施教根据文章的不同文体展开教学,树立正确文体意识,理解文本,明确教学方法和目标;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而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按照科学规律的教学策略和流程,通过渗透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构建多元模式的教学课堂来,营造情景和氛围,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阅读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正确把握叙事性文章的六要素,提高感知,概括核心
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叙事性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脉络,概括重点。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取叙事文章六个基本要素概括总结;或者通过填写文章六个基本要素内容来概括,同时注意语言表达与组织,对于文章主要情节要稍重点概括。
2.引导正确阅读能力,提升鉴赏和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课本中叙事性文章通常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摆在重点,通过对事情的描述和场景的刻画来烘托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谨记叙事文章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通?^文章的细节来感悟理解人物的表现特点。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将相和》这篇叙事作品,通过细节描述了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方式。具体细节描写如:“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廉颇与蔺相如争位次,比高下,一再挡道;“远远看见”和“他赶紧叫……往回赶”通过具体的人物语言表达和动作等细节描写,直观表现出蔺相如不与廉颇斤斤计较,以大局为重的高贵品格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阅读教学中通过对人物和事情的细节研读,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模拟感受人物的形象和当时的心理,不但提高阅读理解力还启迪智慧和精神的熏陶。
3.通过阅读学会写作,提升灵活应用能力
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老师应教授给学生如何读懂文章的技能,理解和领会后在文章写作是灵活运用学习中的名词佳句。只有掌握阅读才能写作,叙事性作文写作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阶段重点。老师在教授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同时,还应导入作文写作方法,点拨学生借鉴优秀的课文如何把叙事性文章写的生动具体。为此,叙事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理会文章思想的基础同时,还应让学生学会叙事性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
(1)叙事性文章段落结构形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2)叙事性文章的记叙顺序:顺叙,如:巴金的《鸟的天堂》、倒叙,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插叙,如:契科夫的《凡卡》、地点变换,如:《金色的脚印》等叙述方式。
(3)文章内容主次、审题和拟提: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结尾点明主旨等。
(4)细节描写:人物语言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
这些叙事性文章写作规律和常识也应让学生掌握,在作文写作中灵活运用。
4.科学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考、理解和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个性化的行为。只有自读和自悟才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也是学好阅读的基础。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正确科学的引导学生阅读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感知,加深对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和理解,感受情感熏陶,思想启迪,积累优美文学语言,提升文学作品审美观念。课堂阅读中尊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法,不用自己的分析判断去左右学生的阅读时间和体会。形成课堂教学老师、学生和文本良好互动融合,老师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语境感知体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话,营造文章的语境和氛围,从学生角度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独立思考,对疑难点勇于提问、对于创造性的部分要敢于联想,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对叙事性文章中精彩的名词和佳句,通过背诵和抄写形式进行积累,理解后形成自己的文学根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阅读 体验
伴随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给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生活节奏加快了,“快餐文化”更加流行,潜下心来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人们变得更加浮躁。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阅读率为81.4%,其中9~13岁少年儿童的阅读率为93.5%,虽远远高于49.3%的书阅读率,但有关调查显示,8~12岁儿童中有近一半的人主要阅读漫画书,很少阅读名著以及儿童文学作品。更有大部分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甚至沉迷于电脑游戏。大孩子读图不读文,喜欢看电视、玩游戏,不喜欢看书,长此以往将导致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力的缺乏,思维与想象空间会越来越窄,久而久之会变成语言贫乏、不善思考的人。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力及独立阅读能力,我在班级里开展了“新阅读体验――换书读活动”。
我班的学生要升入二年级的暑期,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任务:在假期中,每位同学都要到书店选购至少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开学时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互相交换阅读。
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精心挑选的书带到了学校。在换书读活动开始前,我先让同学们讨论了一下如何进行换书活动及在活动中要注意什么。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既然是换书,就要保护好别人的书,不能把别人的书弄丢、弄坏。”有的说:“不能上课时偷偷地看,要在课间和午休时看,课后看。”同学们热情地讨论后,我欣慰地宣布:换书读活动开始!
强迫性地要求孩子们不许看电视、玩游戏,硬要求他们按照成年人的意志去读书、学习,如此不仅达不到读书的目的,还会令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而换书读活动恰恰抓住了孩子们爱自我表现的个性特点,很自然地把他们的兴趣吸引进了阅读的圣殿。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中“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俨然使我们班成为了一座流动的小小图书馆。
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新阅读体验――换书读活动”的开展,既满足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更改善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提升了他们的精神修养。
一、丰富了知识
一方面,通过换书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热情。很多以前不爱读书的学生,其兴趣也被“别人的书”吸引过去了;以前下课后就“疯淘”的学生,现在下课都不舍得出去了,静静地读自己换来的书。
另一方面,通过换书读活动,扩大了阅读量,拓宽了知识面。我们班53名学生,在换书读的活动中,每学期每人读书达到10~20本,在此活动前是无法达到的。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大大拓宽了知识面。
再一方面,通过换书读活动,学会了写读书笔记。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能认真地把自己在不同的书中看到的好词、好句、好的描写、好的写作方法等分类整理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我还带领同学们每周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善了行为习惯
一方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多家长反映说,自从换书读活动后,孩子回家后不再赖在电视机前不动了,而是在完成作业后,就静静地读自己换来的书。以前家长们也给孩子买过书,不喜欢读,还闹了不少矛盾。家长们都认为换书读活动非常好。
另一方面,学生们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小学生识字量较少,有些书的生字很多,许多学生经常拿书来问我。我提醒他们说:“字典可比老师认的字还多。”渐渐地,来问生字的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
再一方面,学生们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无论换到了自己多么喜欢的书,都不允许上课看,这也是换书读活动的基本要求。同学们都能自觉遵守,良好的自律习惯得到了培养。
在换书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养成了爱护书的好习惯。大家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换来的书。
三、提升了精神修养
通过换书读活动,同学们学会了为别人着想。孩子们在挑书的过程中,不仅要挑选自己喜欢的书,还要想着其他同学是否喜欢自己的书。现在,班级同学都能自觉地为他人做事。比如,在休息日时,住宿的同学不用老师组织,就能自觉地互相帮着抬送大的行李。特别是那些个头大的同学,总是主动帮助个头小、力气小的同学。
通过换书读活动,培养了孩子们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在换书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借来的东西要爱护,要按时归还,损坏要赔偿。原来借笔都不还的现象没有了,借书不还的更没有了,大家都能够自觉地守信。
通过换书读活动,同学们更加团结、友爱。换书读活动增强了同学间的友好交往,同学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相互打骂的没有了,说脏话的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我来帮你”等礼貌用语。
换书读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有了大的收获,我个人也有很多体会。作为班主任,不能以强迫的形式要求孩子们去做事,要多用心,用心设计一些孩子们喜欢、可行性好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和心境中健康成长。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 ,如应用题 ,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在计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当他们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 “傻眼”了,难 以应对。如低年级学生读 “直接计算 2和3两个数的和”时,他们会准确无误地完成,而把它们放在文字题或应用题中时如 “2和 3的和是多少?或 “树上 原来有 2只小 鸟,3只大鸟,树上有 鸟多少只?”,他们就不知道怎样去完成。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的文字说明都不能准确的理解。如在四年级出了这样的一道题 :“甲车间生产了三天,每天生产 15台电视,乙车间前两天各生产了 16台,请问第三天至少要生产多少台才能超过甲车间?”好多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 “至少……才能超过”,“前两天各生产天生产了……”而出现了错误。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1 提高阅读认识 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由之路,要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使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可以经常对学生讲一些关于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的故事,树立读书的榜样;也可以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材料 ,对学生进行阅读刺激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摘录展示等活动,这样既可检测阅读情况又可激励学生 。
2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提供阅读机会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训练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演示题一般都是老师自行朗读,边朗读边列式或计算,其实这是训练学生自行阅读的最好机会。于是我们就将老师的演示题改为学生读,一人读,二人读…….一直到读正确为止。这时的读,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这种机会也很多,几乎每节课都有 ,若把这些机会让给学生了。学生读的机会也就多了,读的训练自然也就得到了落实。"
3 进行学法指导 教给阅读方法
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科学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书要眼到、心到、手到,根据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学会粗读,细读,精读与研读 ,读书指导要有步骤地进行。比如:低年级学生可提供教师编写的提纲向学生进行阅读的示范。如阅读应用题,怎么抓重点词怎样停顿,读文字题时怎样读准数字和处理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都要一一准确示范,让学生从 中悟出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质量。对于高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归纳整理阅读要点,并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评价 ,交流与对话,可以写一些阅读心得。
4 重视课本阅读 把握阅读重点
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征、知识基础与接受水平、在教育的原理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具有较高阅读价值。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课本的阅读一般有课前、课中课后阅读。课前阅读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疑点,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课中阅读要把读、思、练结合起来。对于定义、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的阅读 ,要有耐心 ,要在学生 自主探究其产生过程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让学生反复读 ,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内容 ,体会出数学的思想、观念、方法。读书还要与讨论,质疑结合起来,使读书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行为;课后阅读要进行整理归纳,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要让学生逐步养成不读懂学习内容,就不动笔计算的好习惯。
5 增加阅读考查 指导学生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景创设 艺术性 实效性
一、小学阅读教学情景创设的意义
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工作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利用情景创设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比较常见的方法,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讲,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似的情境,能够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的拓展,通过教师设定的情境结合阅读文章的文字内容,能够让小学生对晦涩的文字内容产生感性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从教学兴趣角度来看,单纯的文字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显得冗长复杂,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面对长篇的阅读文章容易对文章产生厌烦的情绪,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根据阅读的文章内容设定相应的情境,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小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反感情绪,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兴趣的鼓舞下,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学情境艺术性和时效性创设的途经分析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得发展过程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奠定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阅读教学缺乏利用多种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单一,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提升情境教学的艺术性和时效性,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做好情境设计
阅读教学情景设计的一个最重要途径,就是利用好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情境创设。小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比较低,他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面对一些社会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通过设定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叙事类文章阅读,这类文章通常需要学生发挥比较强的感性思维去理解事件中的人物思想,或者通过发散思维来对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往往这类叙事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深度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作为教师,对于这类叙事文章的情境设定的把握方面,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人物情节等等给学生进行情境的设定,可以列举一些学生身边比较常见的人物,事件等案例,选择与阅读文章事件内容具有接近性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身边的案例来更好的理解阅读文章中的事件,人物等等。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艺术思维,在充分理解阅读文章内容思想的基础上,更好的对文章有深度的理解,同时,需要教师有生活经验,注重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事件等给学生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帮助教学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中,需要小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培养阅读兴趣,但是,相比于传统的书本内容,小学生对于一些文字知识以外的内容更感兴趣。通过书本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并不是一个最有利的教学方法,还是需要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培养自身的兴趣进行学习。
未来在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在书本文字内容阅读教学之外,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对于一些涉及到古典名著的阅读理解,其中包含的一些文字内容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通过一些影视作品等展现古典名著的内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影视作品的理解更好的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这样,也能够从保障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强化课堂活动带来的阅读理解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更加重视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发挥课堂活动给阅读理解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未来,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扮演等,对于一些情景内容比较突出的文章,通过不同的情景的设计和渲染,引领学生进入到这个活动内容中来,通过亲身的感受来具体实践课堂阅读理解活动情况,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课堂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关键点来设置具体的活动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工作中多和学生接触,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只有这样,才能够选择更加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策划组织活动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对活动有一个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更加全面的对活动进行策划和补充,保障整体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关注,并且吸引学生加入到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来。
三、结论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对阅读文章教学的整体把控,同时,也能够利用情景创设,将小学生带进一个更加有吸引力的环境中,提升小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小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想象能力;多元解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在母语教育中发起到着奠基作用。关于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充裕的阅读时空,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以引发思想碰撞,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创设阅读时空,激发阅读兴趣
在心理学中,“兴趣”被定义为个体因与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名言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阅读活动也需要兴趣的伴随与支持。关于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语文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学生的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以及得出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与否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呢?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在一定的年龄时期对一些句式简洁、韵律感强的韵文和富有一定情节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因此,《标准》将“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和“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列入第一学段的阅读内容,而“叙事性作品”则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点。譬如,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学段选编了《快乐的节日》、《雨后》、《蜗牛的奖杯》等富有童趣的儿歌、儿童诗、寓言故事等;第二学段选编了《哪吒闹海》、《第八次》、《》等叙事性作品。
阅读这些课文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笔者,在执教第一、二学段的课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运用合适的方式来呈现课文,以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学习课文时,尤其注重朗读兴趣的激发。首先是示范朗读,笔者善于通过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此外,欣赏课文录音、有师生或生生参与的分角色朗读,都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总之,阅读课上应该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进入课文情境。如果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熟,教师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授、分析,然后让学生记住相关段落的一些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觉得索然无味,进而丧失对阅读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笔者还结合单元主题进行适当的拓展,将一些名家的诗歌、美文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诵读。每一次朗读,学生总是兴味盎然。其实朗读诗歌、美文,不仅会把儿童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纯美的境界,而且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实践证明,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学生就不会把阅读看成一项负担,而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久而久之,这种快乐就转化为促进学生持续阅读的内驱力——这是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的首要条件。
二、鼓励多元解读,引发思想碰撞
关于阅读,《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此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元解读的思想导向。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作出某种评价或价值判断的过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文学作品总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再加上学生的个体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及认知水平的差别,导致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也必然存在着异同。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观、课程观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譬如,笔者执教童话故事《三袋麦子》(苏教版第六册第9课),围绕小猪、小牛、小猴处理三袋麦子的不同做法,引导学生展开了议论。学生畅所欲言,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赞成小猴的做法,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把一口袋麦子变成了更多的麦子,这样他自己就能吃很长时间,还能回报土地爷爷。”“我也觉得小猴的方法好。小猪嘴馋、贪吃,把麦子做成馒头和烙饼,很快就吃完了;小牛呢,也吃下了半袋麦子;只有小猴,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因为他有智慧、很勤劳。”“我赞成小牛的做法。因为他做事很有计划,他是先把草料和杂粮吃完,再品尝好吃的麦子,还不怕累,经常把麦子搬到外面去晒太阳。”“我喜欢憨厚可爱的小猪。小猪把麦子做成了好吃的食品,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有什么不好的?我们家过年的时候,妈妈都要买许多好吃的东西。” 事实上,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三个角色对待一袋麦子的不同处理办法,土地爷爷都是赞同的,这从文中土爷爷的态度可以看出来:“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老人点点头”,“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这也是教师尊重和鼓励学生多元解读的依据。
在《三袋麦子》的教学中,笔者没有向学生生硬地灌输一些道理,而是引导学生畅谈感受,进行交流、讨论。教学中,笔者能够用心倾听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验,鼓励学生消除疑虑,把自己真实的感悟与想法说出来跟同伴分享,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引发思想碰撞,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能力;技巧;方法;兴趣
阅读是小学生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具备了很强的阅读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是有利的。本文就来谈一谈在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阅读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实,实际的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上要用充满爱的眼神和微笑来传授知识,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来进行阅读的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对学生说一句:“你真棒!”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是在不断地进步的,经常让学生听到老师的赞扬声,让学生始终徜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从而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感受阅读的魅力,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渐渐提高,较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二、使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动,对什么事情都有好奇心,并且喜欢有趣的事情。因此,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好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将游戏的模式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在授课中穿插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在学会了知识的同时又玩了游戏,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其实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阅读也不例外,它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阅读知识的存在,阅读和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因此,我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善于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这样会使学生觉得其实阅读离我们也没有那么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例如,我在教授叙事方面的阅读知识的时候,就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报纸、小说等,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相互交换阅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在玩玩乐乐的同时也学会了叙事方面的知识,也会不断提升阅读能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使用教学方法,要借鉴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在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意R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我的教学体会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是比较关键的,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思维和能力。
五、应用探究法进行教学
在阅读课堂中应用探究法能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课堂中应用探究法指的就是: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探究阅读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进行思考、探寻深层次的知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地被培养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应用多媒体教学
阅读属于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包括的知识很多且复杂,学生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往往感到阅读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科目,尤其是小学生,更是让他们感觉学习是没有意思的。而我在阅读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的优势是能够提供精美的图片、丰富的音频和视频等等,这样把所要讲解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学生就会被吸引,觉得阅读是很有趣的,从而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阅读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阅读教育中,老师要应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因此而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当前,大部分研究者从“语文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革趋向出发,重新对待并思考外国文学阅读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意义[1]。人们珍视优秀外国作品,其彰显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展示了人类的精神轨迹,并给以美的视角[2]。阅读教学即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3]。彭伦认为经典阅读要得当要有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4]。因此,外国文学作品才会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随着人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实践与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一、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世界文化的互相交流与融合,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施教学的任务显得格外重要,这关系到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广博的人文精神,是否具有世界公民的多元文化理念。世界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批判地汲取优秀的养分,是一个民族文学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5]。从一代文学大师鲁迅、茅盾、巴金,到当今文坛的俊杰,他们都从世界文学中吸取了丰厚的精神资源。小学生具有审美和基本的阅读水平,而加强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研究,并且对学生加以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髓、道德理论,提高文化审美能力,亦可以培养阅读个性,提升文学素养。同时,丰富小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文化积淀,唤起阅读兴趣。
二、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外国文学作品的概况与特点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有55篇,约占1至6年级共12本教材总课文数量的26.19%。这个数据中显示着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占有一定比重的。这55篇外国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编者的中心思想: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弘扬优秀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适当适量安排。在数量上说,总共有55篇,这些文章都是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很经典的一部分。55篇外国文学作品约占12本教材总课文数量的26.19%。从这个数字中可以看出外国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作品体裁上讲,可以分为主要的六个类别:寓言、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叙事性散文、小说。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不同类别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且了解各样作品的风采。在这其中,记叙文为主要类别,通过讲述人物、风景等线索展现中心思想。其次,小说、叙事性散文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童话、剧本等所占的比重较少。
三、小学语文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与外界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阅读可以陶冶性情,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进行内心的交流。任何人都应该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汲取营养,从而丰富内心世界,增强感受力。因而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对知识与能力这一方面在实践中十分重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的完成也有显著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该目标有些细节仍应该被重视,比如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教师认知偏差。在小学语文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以及教师的认知结构中,传统观念仍然占据了教师的主要思想。教师认为基础知识是一个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因而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生字词、做练习卷纸这样的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不重视外国文学作品,将本土的文学作品看作主流教学内容。并且认为本土文学作品教学起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母文化。无论从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视程度上还是在阅读教学的内容结构时间分配上,教师的教学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2.淡化“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来说,小学语文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效果不是那么臻美。在外国阅读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人对于方法的掌握,因此对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个维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第一个维度效果好。现阶段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仍然是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思维,完全没有任何个性思维的发展。教学方法也是单一化,主要是学生单一化地阅读教材、寻找有关的教辅材料去理解作品背景知识。在僵硬化思维模式中,其教学效果远远不及预期效果,学生只学会将知识学死,死记硬背把卷面的题学会,从而使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走向一种偏颇的模式,缺乏灵活性和阅读的主体性。3.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这是三个维度中要求最高的目标,同时,这个目标也是一种隐性目标,因为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不能够直接地展现出来,它需要时间的验证,从而得以体现。这一目标没有直接的量化或精确化的比较,其本身的完成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较难以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忽视对教材的情感内涵挖掘,更多以态度说教或者直接灌输学生一种价值观和情感观为主,学生的积极性更是调动不起来。如此一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实施起来更是呆滞木讷,触及不到学生内心真挚的感受,更回归不到学生生活的本质。因而语文的人文性就无从体现,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力,亦不能使学生领悟作品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等。所以在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四、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有智慧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添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从学生需要出发,适当地选择并且运用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学习模式,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研究。1.提高专业素养,改变传统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掌握能力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但是在现实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专业素养并不够。在大学期间仅仅学了一学期的知识,而且在其他的时间并没有继续学习深造。因此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多阅读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到不同外国文学作品内涵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把课讲明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深刻明白外国文学作品的内涵。使学生真正学好外国文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主角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单纯的讲解改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课本剧、续写故事、情景展现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并且亲身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情怀。相对应的,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对教学有一定的掌控能力而且还要对现场教学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由原来单一的讲解模式转变为导演模式,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厘清中西方文化与背景的差异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心灵历史。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人教版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中,有几篇是科普类文章。如法布尔所写的《蜜蜂》《蟋蟀的住宅》,法布尔从身边的自然界出发,探寻身边的小动物是以怎样的状态去生存,寻求这个世界其他的生命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而这正体现了西方人的一种理性的思维。而《小英雄雨来》《》等文章,体现中国人的感性思维,重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以及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价值。通过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人偏向感性思维,更重视对生命的思考;而西方人偏向理性思维,去探索身边的事物并且求证问题的本源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搜索有关的外国文学作品,增加阅读量,提高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力。3.正确把握教材,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而言,对课文的把握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学形象,品读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艺术的表现力。教师应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情况进行恰当的教学把握。例如,对于剧本或散文类型课文的讲解应该采用整体把握的方式。整体把握是指对课文文本的大体掌握,不是指把整片的文章从字到词,从每一处细节都掌握得非常透彻。六年级的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抒情性散文。这样的课文就非常适合整体感知,把握“这片土地为何那么神圣?”“这片土地指的是什么?”点到为止,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设情境、理解文章。每个人的经历与理解不同,自然对课文的欣赏角度也会有所不同。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理解,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寓言和一些有寓意的叙事性文章却不适合于整体把握,需要细细品读,挖掘课文的深层次含义:这篇寓言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学生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要详略得当进行点拨。4.开发与外国文学相关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6]。叶圣陶先生认为习惯必须通过语文教材而有所养成。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只有55篇,对于提高小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必须衍生出更多的教本。一本好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校本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要展现更多国家的优秀作品,其宗旨就是吸纳人类多样文化精华。课文题材包括人物传记、科技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间冷暖都要有所涉及。体裁方面也要丰富多样化,要有散文、寓言、小说、诗歌等,注重拓展和运用。所以,编好一本校本教材,就必须对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排体系要深入了解,要做到对教材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总之,教师要深入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现状,并且对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排体系深入了解,要做到对教材的全面认识,这样才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参考文献
[1]赵笙丞.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朱维之,赵澧,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5.
[3]陈光基.怎样上好语文阅读课[J].吉林教育,2010(31).
[4]彭伦.经典阅读当随时代[J].云南教育,2003(31).
[5]陆喜培.全球化与民族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广西民族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关键词: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散文阅读教学是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散文优美的语句和精巧的结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散文阅读教学受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研究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深刻意义。
1.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高段的散文文本语言形象而优美,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小学阶段所选用的散文文本普遍使用积极向上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思想。另外,小学散文阅读篇章较短,散文内容通常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文章的语言表达十分欧美,结构精巧,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1.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散文的构思十分精巧,而且语言文字十分优美,通过散文阅读能够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欲望,使学生在接触散文美的基础上发现文章中的美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散文会运用大量的修辞,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散文所描绘的画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感悟力。
1.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的散文阅读篇章大多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适合学生阅读。而学生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会通过反复阅读来弄清楚这篇文章所讲的内容,进而发现文章的脉络以及文章的结构。而学生对文章的自主分析是学生进行阅读所必备的能力。学生在进行散文阅读的时候,也会思考阅读题目,在阅读题目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2.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1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的成就
首先,注重学生的阅读基础。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也具有了一定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而小学高段的散文篇幅不断增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错别字、无法理解的句子和段落等。对于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十分重视学生的生字词积累,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其次,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会引导学生使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散文阅读。例如,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运用带感情朗读、默读、略读、速读、带问题读等阅读方法来进行散文阅读,加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最后,重视学生的思考。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十分重视学生的思考。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思考文章中蕴含的作者感情、散文的主题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
2.2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问题。当前,大多数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文章的分析。但是,散文需要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发现美、感受美,一味分析文章会导致学生忽视散文的美感,严重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其次,文本处理问题。部分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喜欢用大作家的散文篇目,但是,这些散文寓意比较深刻,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有困难。文本处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再次,方法指导问题。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散文句子赏析讲解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甚至有些教师按照参考答案来直接给学生讲解,而忽视了对赏析方法的总结和探索,方法指导不到位。
3.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3.1细分散文文体
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应对散文文体进行细分,了解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不同散文文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叙事散文教学应注重把握文章的线索和结构,了解人物关系,抓住人物感情,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把握整篇文章;其次,写景抒情散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文章中风景之美,重点讲解景物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情景关系。同时,也要注重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最后,哲理散文教学应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深刻治理,在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3.2采取三段式教学
首先,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应合理设置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语文教师应熟悉教材,备好课,找出教学重难点;其次,语文教师应采取分组学习,组织学生订正导学案中的知识,整理出不会的难题,然后根据这些难题开展小组讨论,集中学生智慧,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教师要对学生的探讨进行评价,总结教学重点;最后,语文教师应应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散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3合理处理阅读文本
首先,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引导学生对佳词丽句进行反复朗读与赏析;其次,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体验,进而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应重视文本的拓展,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写作方法,向学生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散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启发思维
小学阅读教学主要是更好地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主旨思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教学引导又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四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比较简短的文字阅读,才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文本感悟和知识积累。教师应该将新课改的理念渗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评价、积累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感悟,从感悟中积累,从而有效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兴趣是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但是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其不可能具有太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靠教师教授和自主阅读。语文阅读教学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埋下伏笔,夯实基础;(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更深一步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我们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儿童或青少年)的角度去看待语文阅读教学,在此阶段的教学要强调趣味性,而非只是单纯地解读文学知识。枯燥、晦涩的文学常识只会让小学生望而却步,在接触语文阅读的开端,就感觉难度很大,这对以后的深入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启发思维,增强阅读感悟效果
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加强语文阅读的思维训练。但是由于语文阅读思维的情境性带入,导致语文的思维训练和其他学科会有所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并不重视语言本身,而只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通过对各学科本身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来实现,而相较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其学科思维训练更加直接、集中地通过文本语言本身的解读来实现。以语言去讲解和教授语言,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和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言不仅是进行知识讲解和传授的媒介和凭借,更是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的特定形式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讲解,必须将情境的渲染带到课堂中,激励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增强阅读感悟效果。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普罗米修斯盗火》的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其思维,将课堂交给学生,做好教学引导工作,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情节等画面感极强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宽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不能进行分析、归纳等大量抽象性思维的训练,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失去其感性思维的培养,而要切实注重对学生在审美方面的针对性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就“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出文本的中心主旨,反映普罗米修斯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思想。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的形式去启发学生思维,使其产生阅读的思维趣味和成就感,主动、自觉地对知识进行搜寻、获取,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更强的情感感知,强调不仅是“读”,更重要的是要有所“悟”,在“读”中有所“悟”。
三、点滴积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包罗万象,因而语文的题材和内容也是不胜枚举、无法量化的。任何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流露都可以算作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题和内容。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实践过程中更加侧重对相关内容的积累。语文学习本身就是积累和表达的过程,积累为表达提供素材,表达为积累展现结果。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环节,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然后借助其他形式进一步要求,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功能,在现阶段的语文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要求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时要牢固树立和深刻体会新课改中的相关精神和理念,将其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不断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切实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6).
[2]刘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摭谈[J].科技导刊,2011(2).
2.A君与南蛮姜亦炜
3.忘带钥匙崔亚博
4.踏雪谢凌志
5.我爱我"家"俞虹莺
6.挂吊针记杨世宏
7.让青春的翅膀随梦飞翔——学生工作侧记徐忠奎
8.才女好色魏晓婷
9.经典的生命力散文选刊(理论版) 崔海亮
10.元代文人生命之歌——散曲龚永标
11.余秋雨"从历史怀疑主义到历史参与主义"之评析沈韬
12.试论魏晋诗歌中彰显的侠义精神之嬗变蔺梅芳
13.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吴琳瑛
14.从跨文化视角看翻译语境及其移植赵敏
15.浅谈孔子之"仁"禹慧平
16.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左光华
17.爱国宣言曹希柱
18.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网吧市场现状与管理张宝珍
19.谈音乐表演艺术的情感体验张昌通
20.美术教学改革初探潘秀妹
21.浅谈中学班级管理艺术姬书明
22.浅析中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化廖德珍
23.浅议张叔良与近代苏州报业庞红舟
24.救救孩子——对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认识曹木
25.畅想大学生思想素质工作体系的提高刘孟荣,王亚
26.春风拂面杨柳青细雨润心桃李开——浅谈班主任的情感教育艺术姚长猛
2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新课程改革下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聂红
28.我国服装品牌发展与运作模式初探张朝阳
29.刍议交际用语牵手高考试题陈秀红
30.解读写作背景感悟文章主题陆斌
31.对等腰三角形分割问题的教学研究与反思高兴平
32.行动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初探窦俊霞
33.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丁红
34.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李小萍
35.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新课改赵爱红
36.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丁红
37.巧用留白艺术,昭显语文个性林建国
38.探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张冬梅
39.数学教学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刘献龙
40.巧析古诗词刘华
41.赏析创新示范课《乡愁》谭正坤
42.寻异路探古文胜景——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王瑞红
43.散文选刊(理论版) 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王秀琴
44.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白静
45.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马庆明
46.浅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张荧
47.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秦浩
48.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能力赵会霞
49.试论体育的智育功能陈长义
50.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崔文华
51.中考作文复习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探朱咏菊
52.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赵鑫源
53.整一块菜地,播下数学的种子于士春
54.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韩静
55.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思索黄学勤
56.新课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两种类型郑民生
57.浅谈语文课堂的素质训练尹娜娜
58.浅谈如何解决学生习作中的汉式英语郭凤娟
59.如何培养职专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刘玉红
60.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刘爱霞
61.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丽丽
62.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任广丰
63.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王会超
64.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设计孙造
6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育张志强
66.浅谈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刘复建
1.怎一个"情"字了得——说刘云散文仵从巨
2.走进三毛的真情博爱世界刘丽丽hHTTp://
3.自我沉沦的代价——论毕飞宇近作中女性的悲剧命运郭廷梅
4.爱的味道——比较阅读《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李雪
5.生命的赞歌——谈金波童话陈曦
6.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读后任敬伟
7.论文学创作中的作家创作陈曦
8.再读《风波》:叙事运动节奏中叙事意味的彰显王凤玲
9.悠长的忧,悠长的美——论《故乡》的美学风格张开翔,李亚欣
10.挪威的森林谢凌志,曾海
11.落后的世情韩松
12.我家宝贝初长成张荧
13.浅谈利用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李荣莉
14.评估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钟惠荣,韦武
15.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张帅,钟会菊,刘凌云
16.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互动合作张燕
17.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评价方法初探周恩莲
18.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改善途径曹宇,贾绍宁,史建伟
19.论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张慧
20.浅谈古文阅读教学王爱梅
21.作文教学中的"激情"散文选刊(理论版) 朱捧霞
22.引路,开门——语文教师要努力上好作文教学课赵桂芬
23.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刘小湖
24.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曹木
25.初中科学多媒体教学与思考贾爱云
26.谈作文教学中赏识方法的运用寇小敏
27.教会学生查字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李桂娥
28.朗读——阅读中的佼佼者罗瑾花
29.新时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王海朋
30.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尹功良
31.用数字资源辅助语文教学司园园
32.作文教学,我有话要说刘丽
33.如何提高政治教师自身信息素质李玲
34.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备考指南王建青
35.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潘俊彦
36.浅议中学英语"情境体验教学"刘向荣
37.怎样上好一堂英语阅读课刘骁
38.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郑金涛
39.浅谈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刘振文
40.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何伟杰
41.化学学习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裴红云
42.初中历史新课程活动应重视突破学生思维定势黄美君
43.浅谈初中英语口语训练宁银海
44.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探索吴伟静
45.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吴永雁
46.健美操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罗洪涛
47.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体验齐娜
48.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张安霞
49.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及其策略张素斌
50.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张晓英
51.高中阅读教学之我见王荣慧
52.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姬爱芝
5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石兰兰
54.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杨春华
55.职校班主任探索德育新思路董剑波
56.科学管理班级的几项建议陈建仁,孙淑怀
57.散文选刊(理论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漫谈刘浩永
58.初中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学应君飞
59.挑剔的"O"——拼音教学的一点启示刘新
60.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从兴趣开始任建荣,才智
61.谈谈中学班级管教张秀芳
一、什么是阅读教学的层次
张鸿苓先生早在1993年就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是教师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而编制的教学步骤,含有教学的进程、经过、推进的意思,并可以反映教学各个步骤之间有规律的、连贯的交替。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由上述各个不同层次组成的整体系统,这个系统既有明确的阶段性又有内在的连续性。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于(2)――(6)此五项过程都能有所关注,但是对于从小学到中学的阅读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并不是十分明确。
从小学到中学,阅读教学可以划分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即:以积累性阅读为主的阶段;以理解性阅读为主的阶段;以评价性阅读为主的阶段;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的阶段。
二、为什么阅读教学要有层次
我们说,阅读教学是有层次的。这是由学生阅读的心理和文本阅读的规律决定的。
1.学生阅读的心理决定了阅读教学要有层次
从阅读主体看,实现“自己能阅读”的目标约需十多年的努力。但形成技能不是一日之功,应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阶段目标是从阅读能力形成的时间来划分的。
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6岁的学龄前儿童掌握的口语词汇量达3600多个,小学生识字后,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作文模仿的成分逐渐减少。高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分析各类社会事件,掌握各类社会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衡量各种现象,作出较正确的道德判断。
2.文本阅读规律决定了阅读教学要有层次
阅读过程就是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的干预过程,这个过程是分层级的,章熊先生把这个层级过程分为:1.复述性理解(着眼于表层信息,侧重记忆);2.解释性理解(通过信息加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转化为自己的认识);3 .评价性理解(对文章价值作用评价);4.创造性理解(超越文本,探求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四个层级由低到高构建,前一层为后一层蓄势,后一层为前一层深化。
在古代,朱熹就明确提出了一条阅读原则(规律) ,即“循序渐进”。什么叫“循序渐进”? 朱熹解释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元代程端礼根据朱熹的论述,在他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不但按年安排了所读书的序列,而且详细制订了读书的日程表格,标举了每日功课及读经、读看史、读看文的程序,为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建立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训练序列。
可见,文本阅读的规律性决定了阅读教学要有层次。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立足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有层次的,那么从小学一年级起,到初中一年级,这个阶段以积累性阅读为主,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在这段时间里的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在少年时代记忆力极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大量识字,了解读物的中心词句、观点、表达方式的一般意义等,以扎实的功夫,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容量,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基本的语言的积累、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等。
在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占主要地位的训练项目是:读和背的训练,字词书写与积累的训练,掌握句、段、篇表达规律的训练,学习阅读基本方法的训练,同时,还包括思维方式的基础训练。
积累性阅读阶段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根据电子计算机的统计,可以确定为:掌握3000个常用汉字和3000个常用词。这样可以保证在阅读一般文章时,大约只有千分之一的字不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积累性阅读还包括,低年级的“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瞧,《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处处指向积累性阅读。
小学五、六年级还要进行初级的理解性阅读。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等。这些内容都是指向理解性阅读。
那么,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后,我们的教学不会错位、移位、越位,并能很好地做好每个年级、年段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曾祥芹主编《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2000.5 P409―P 410
[2]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 P 209、P 273、P 362、P 381
[3]王新惠《建构阅读教学过程的多层级结构》2000.4 《贵阳师专学报》
[4]张维坤《阅读规律与阅读教学》,2005.1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5]张鸿苓主编《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8 P192―P 193
一、前提:目标精准
在备课环节,明晰年段目标、把握文体目标、聚焦课时目标,整合单元目标,尤为重要。
1.明晰年段目标
在低年段,重识字、写字、言语积累等;中年级着力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质疑,体会关键词句,复述叙事作品等;而五、六年级则注重将体会词句的感彩和表达效果、领悟表达方法、揣摩表达顺序、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体会思想感情等作为训练重点。
2.弄清文体目标
叙事的文章,要关注情节的发展、文章的结构、主要人物以及详略的分配;写人的文章,则要关注细节,重点领悟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动作的刻画等;写景文章,要落在描写的顺序、优美的词句、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而诗词需关注意象、情感、韵律及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3.盯准课时目标
在课堂上,我们要依据年段目标、文体特点,合理调控,立足有效,切实聚焦,关注具体课时中的“核心目标”。要克服面面俱到的思维,努力实现“一课一得”。特别要避免将教学目标分类、分割,甚至固化地将某些目标放在某一课时完成的做法。
二、重点:内容精选
我们应当精选最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教学。精选教学内容,就要对文本进行理线、聚焦,也要重视课内外资源的关联。此外,教师要依据教学的核心目标甄选与处理文本内容,合理裁剪。
1.品析关键词句,体味文字的表情达意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理。”关键词句常常能引发相关话题,凸显课文内容,教学中可通过关键词句的教学,从字里行间读出“弦外音,味外味”。
如教学《慈母情深》中,我通过比较言语形式的差别,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或许学生会注意到这四个“立刻”,或许也会找几个近义词,但他们可能不会想到“立刻”竟藏着“慈母情深”。这一对照,学生不仅懂得写文章要注意锤炼词语,更体会到作者词语的选用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2.品味特殊标点,体悟表达的佳妙独到
标点符号,通常是作者表达时自然的停顿,或者基本意思与情感的表达,但有时作者也会通过某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来表达特殊的情感。在教学《春笋》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接着,再让学生读“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这样,两次比较读,他们一下子就比较出了不同。再次指导朗读时,学生自然就注意了逗号的停顿。我顺势问:“通过朗读,你们知道了什么?”一个孩子说:“我知道了竹笋是慢慢地,一节一节长高的,我好像看到它成长的过程。”另一个孩子说:“竹笋的生命力真是顽强,一节一节,直往上长,竟长成了高高的竹子。”
3.留心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李泽厚说,一切的发现都是发明。如我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读、品“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朝游峰洞之中”。学生发现,言语秘妙就在分句之间“三字―四字―五字”的特有语言规律中。
三、实施:板块精简
语文课堂教学要瘦身,还学于生。总体上讲,要立体设计教学流程,建构板块式结构,呈现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矛盾式结构,一般可设计2~3个板块。
1.以学定教,话题切入
课伊始,就可采用“话题切入”的方式,让学生或针对课题,或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来集体讨论,并在教学中适时突破其“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2.以教领学,习得方法
要基于语文学科性质、文本特点,把着眼点放在语文核心素养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引导学生习得“方法”,实现“授之以渔”。
3.加强积累,沉淀语言
在教学中提高言语形式感悟与习得的几率,中年段的文本解读是关注过的,高年段有机会时也不能轻易放过。当然,同主题的内容可依据相应年段的目标提出要求,从而在训练与积累、习得与运用的过程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吸收”与“吐纳”。
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关注语言形式,就是关注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之所在,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是一种价值无限的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价值;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阶段中的语文教学,作为发扬和传承我国传统优秀汉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加高效的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各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视意识,进而全面激发班级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此,笔者在文中对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当前阶段,民族地区小学由于受客观因素(家庭、校园)的影响,学生在进行实际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创建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问题主要表现小学生并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尤其是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管教和教学进而造成的。同时,民族地区小学应用的语文阅读材料的质量与数量不够丰富,另学生喜欢看的、想看的、可以看懂的书籍数量不是特别多等。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力还比较薄弱。为此,需要语文教师及时的进行提高自我的教学意识,并以此作为支撑,科学有效的进行应用主题阅读教学方法,进而使得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健康发展[1]。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价值
(一)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民族地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小学生,阅读的文章体裁大部分都是同类主题的体裁。班级中的学生可以依据自我的阅读喜好进行选择,并在不断选择过程中逐渐地发现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在此种文学涵养的积累活动中,学生也会自觉的扩宽自我的阅读视野。主题阅读教学,要求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少进行阅读五篇左右的文章,全新的不同类别的文字会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真正成为语文阅读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笔记式阅读
笔记式阅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主的进行记录阅读笔记,进而不断积累和掌握优美词句,同时记录自我的读后感。学生在进行实际记录阅读笔记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进而进行语文阅读内容与美术学科艺术内容的整合,让其在记录过程中不断进行添加特殊的标记来进行图文结合。此举非常有利于学生将精彩的阅读内容进行转换至图文并记忆,进而不断加深自我的学习印象[2]。
语文教师为了更加的突出笔记式阅读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师需要为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制定记录学习笔记的要求,同时需要对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及时的教学评价。不断进行明确阅读内容的中心主题,按照其中给出的文章主题进行阅读一部分相关的文章,并进行收集和记录相关的比较好的语句,做好阅读批注。通过班级中的学生自我,不断寻找文章内容的关键字词以及叙事手法、联系文章前后故事情节等,进而切实的记录下专属于自我的收获。
(二)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主要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标记记号,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留下自我的思维印记,还可以通过不断记录自我的读后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读、注、批”不仅是学生运用眼睛进行观察,还需要将心、脑、手进行完美的配合,记录自我的对文章内容的独特见解[3]。
学生在进行自我阅读过程中,将自我的真实情感全部填充至与文本相对应的空白处。可以有效的为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架起一座比较直观的对话。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批注阅读前,要求班级中的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批注方法。进而有效的让班级中的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自我提炼文章的阅读观点,并依据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表达自我的见解。
(三)互动式阅读
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为班级中的学生细致的进行讲解互动式阅读的各项流程。首先,阅读文章,用心的教育文中的字句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可选择一些必要的辅助阅读的工具。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文章隐含的中心内容。通过勾选出自己喜欢或者是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填充自我的真实情感。其次,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对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进行大力的举荐,并说出自我喜欢的原因。再次,运用辅助阅读工具,彻底的解决文章中的字、词的理解问题,然后运用略读的形式来进行简要的分析内容。最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通过集体的诵读、背诵、提出学习疑问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则需要在学生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进行实时的学习引导,以此来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中首先简要的分析了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发展现状,随即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用主题阅读的的具体价值,最后着重的分析了主题阅读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此来全面推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杨玮,1982年12月31日出生,男,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族:汉,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海量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4.
影视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一方面要重视挖掘其文化内涵,以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其功能价值,择取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语文课程的特点来看,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影视资源在择取上必须与其基本精神保持一致,如选择一些具有特色的“风俗民情”、“文化遗产”,或者涉及当下比较敏感的话题,例如柴静最近所推出的公益片《穹顶之下》。所谓“发挥影视资源的功能价值”就是指将影视资源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以及文化塑造功能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使其功能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出发,选择与教学实际、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的影视资源。如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剧情简单、画面生动的动画片来辅助教学。
二.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涉及阅读、口语交际、写作以及综合实践等方方面面,影视资源的触角也深达其角角落落。我试从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两方面来探讨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影视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既是知识输入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影视资源凭借其形象性、艺术性与综合性等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用和影响力。
1.利用影视资源搭建阅读教学新平台
现代阅读突破了对纸质书本的依赖,以电脑、手机等为载体的电子书、影视资源深受学生欢迎。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对影片、视频进行二次加工,最大程度地挖掘影视资源解构教材的作用,以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平台,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如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导入阅读文本,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探索。例如在阅读《神笔马良》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将预先剪辑的1分钟的动画片《神笔马良》的片花进行播放,在刺激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注意力的基础上,趁势提出问题:马良是如何得到神笔的?马良具备怎样的品格?由视频到问题,使学生自主、主动地寻求阅读。
2.利用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相较于抽象、静态的文字,融声、像、图、文于一体的视频更容易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影视资源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仍以《神笔马良》一课为例,文中只用“家里穷,连一支笔也没有”来概括马良的家境,而动画片中对此却有相当多的展开。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穷”的定义是不同的,对于“穷”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影响了学生对马良高贵品质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进行剪辑,以供学生观赏,使学生身如其境地感受马良生穷而志不“穷”的高尚品格。
(二).影视资源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视资源的巧妙运用有效地改变了当下学生谈“文”色变的窘境,对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强化表达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
1.巧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小学生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尚未完善。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运用学科知识来完善学生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影视资源是写作的宝贵素材,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故事、生活画面,还可以以引发共鸣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抒感,搭建一个认识、讨论和写作平台,从而打破写作“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尴尬境地。如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穹顶之下》,其不仅向学生抛出了“关注雾霾、关注环保”的社会化命题,而且柴静作为一个记者,其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也叩问学生心灵。在教师的适当指导后,鼓励学生写出对此影片的看法,写下他们对其认知,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2.巧用影视资源,提高学生表达技巧
【关键词】绘本阅读 写作 策略
绘本之有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主要是以图言物和以图悦众。绘本中的图画本身就是语言,具有表达性,可以抒情和叙事。对于小学生来说,绘本阅读中所罕有的游戏性画面、悬念性画面和情感性画面等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的写作充满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绘本阅读在写作中的价值体现
1.绘本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写作需要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注意力,而绘本阅读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和画面感,可以帮助小学生审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增加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增长小学生的知识,丰富小学生的阅历。同时,绘本中的图画超越了文字的局限,可以给小学生呈现更接近生活事实的图像,帮助小学生进行间接体验。此外,绘本也可以帮助小小学生对图画中形象和真实生活进行对比,了解实物与名称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小学生观察能力。
2.绘本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小学生写作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最佳途径就是采用图片和影像为主的教学方式,绘本阅读正好满足了教师写作教学的需求和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需要。绘本中的图画常用的留白和空白表达手法,不仅表达了绘本中文字与图画延伸和拓展的叙事空间,而且留给小学生无限的想象余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绘本《当风吹来时》的里面,故事绘本前一页的最后一张图描绘的是老夫妇因为躲避原子弹而钻到桌子下,但是后面是连续两张空白页,仿佛此时一切都不存在,也许是强烈爆炸后的光芒,也许是死亡……这些都给小学生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3.绘本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文章需要以饱满的感情来感染读者、打动读者,而绘本正是以简单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传递人类的美德,让小学生在是非、丑恶的判断中习得情感智慧,从而实现精神的成长。例如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绘本《灰姑娘》而向往善良,厌弃丑恶;通过阅读绘本《木偶奇遇记》而了解说谎要接受惩罚,明白诚实品质的可贵……这些绘本可以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从而在写作中蕴含丰富的感情。
二、利用绘本阅读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1.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绘本和教学模式。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商人和作家受利益驱使,出版了一些低俗的书籍,绘本市场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选择经典的绘本书籍,真正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优秀的绘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图画的色彩运用自然流畅,情节构思巧妙,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叙述性,可以让小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感受阅读和写作的快乐。同时,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采用有趣的教学模式,使之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便于小学生以绘本阅读为基础,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完美契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2.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用递进式的阅读方式,引领小学生对绘本进行由浅到深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又可以使写作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多采用游戏式绘本阅读教材,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结束后将自己的所感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小学生体验到阅读和写作的快乐;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对话式绘本阅读教材,以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让小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小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情感的引导。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和写作方法的讲解,更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小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绘本阅读中,以绘本中所传递的情感来引起小学生的共鸣,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成长,帮助他们将情感体现和贯穿在其写作中,使文章做到以情动人。
总之,教师要利用绘本图画所具有的故事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充分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写作欲望,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自由的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