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范文

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87-2

0 引言

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各国都处于十分重视的位置。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有美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林业覆盖面积大,这是其相比于其他国家的优势,而且美国政府对林业的保护上做了相当多的努力,从美国深入人心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识就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宣传工作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对于林场,每个州政府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定期的排查和汇报等工作,美国在这方面是其他国家的模范。

1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1.1 局部区域环境恶化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国家,再加上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都以环境破坏作为代价。“世界工厂”的头名听起来不错,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正是因为我国重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随着全球环境地恶化,联合国开始加强对各国环境保护的监察,近10年来我国每年在环境恶化方面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每年还是有30万立方千米的水土流失,以及全国沙漠化的面积已经突破了15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6,这是十分可怕的。

1.2 严重的大气污染

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必然是环境的破坏,重工业的发展对于大气带来的污染是尤为严重的。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空气污染的治理,但是全国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的空气质量频频出现报警的现象。尤其是中西部的一些城市,全年天气良好的天数不到一个月。近些年沿海的经济发展区空气质量也是令人诟病,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显得非常地严峻。

1.3 频发的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严重,很多自然灾害在我国都处于频发的状况。就在最近,四川雅安又发生了7级大地震,已经造成了超过200人的伤亡。每年我国因为自然灾害带来的农作物受害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千米,因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量保守估计在200亿千克以上,如果不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下大气力,这将是未来继续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问题。

2 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环境现状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森林覆盖面积的急剧下降。森林能够为人类起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改善环境等多方面的好处。目前分析,造成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砍伐过度

我国处于一个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对于木材的需求量逐年上涨,过度砍伐是造成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过度的砍伐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于植树造林工程的不够重视,在后期能够存活的树木很少,森林面积的负增长在所难免。其次还有一个砍伐过度的原因在于我国对于粮食的依赖性很强,中原部分地区砍伐森林作为耕地的现象在上世纪很严重。虽然近些年来各地政府都在强调退耕还林,但是漏洞很难补缺。

2.2 林木存活率低

我国出台过一系列的植树造林计划,但是在实施的初期还比较重视,而在树木生长的后期就弃之不管,再加上管理人员和资金不足导致很多幼林缺乏有效的抚育。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植树造林树木平均生长率在2%左右,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林木生长率都在3%以上,跟欧美发达国家地区的林木平均生长率之间的差距就更大了。

2.3 资源消耗巨大

虽然我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于林木的资源消耗也需要根据林木的自然规律以及这类可再生资源的特点来使用。但实际中我们并非如此,大多数地区都只在木材的出产量上非常重视,而作为“后勤”保障的生态维护上所作的工作很少。加上我国木材加工的技术比较落后,很多木材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带来了巨大的浪费,造成了现在林业资源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森林的生产能力,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控制。

2.4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对于林业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在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但是人口基数大带来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来看,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农业发展和林业发展的巨大矛盾,致使很多地区人口向森林边缘地区不断迁徙,伐木种地,每年都在蚕食大量的森林资源。

3 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面对我国严峻的林业生态环境现状,我国提出过很多解决的措施。基于我国人口数量大以及各种资源短缺,再加上长期以来对于林业保护的不够重视,目前仍然面临着林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形式。同时,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其他方面发展的因素,也是我国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3.1 采取保护性建设和经营

林木作为一类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做好可持续的经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不易的。我们提倡的现代自然保护是在各个地区原有的生态资源基础之上,依照生态平衡的原则,更好地维护和调节人类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及其自然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做到合理地利用。过去我们对林业资源的经营只是单向性的,简单的土壤利用、森林的经营、水资源保护等等,没有形成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全面系统的经营和保护方式。在对林木的保护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3.1.1 抚育间植 在森林的再造中,各地政府一定要按照自身的承诺,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林木的后期抚育工作,通过不断地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更好地促进林木的生长。

3.1.2 封林措施 在一些森林重点保护地区,政府需要做好封林的工作,尤其是在造林之后,在重点防护林的保护中做好地区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林业保护的意识。为了更好地达到护林的效果,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小组,甚至承包到户,让保护林木以及特定时期的封林措施深入人心。

3.1.3 因地制宜 对于林木的选择上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及其他条件种植适合当地的林木品种,这样才能做好森林的再造工作。

3.2 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在保护森林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达成共识的大环境面前,尽快地提高我国森林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是迫在眉睫的。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已经接近1600处,其中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以及有170多处。整个森林保护区1.2亿平方米。在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规则等都初见成效,但是在防止人为破坏以及改变保护林经营方向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漏洞,各地区林业部门应该予以加强。

3.3 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森林资源的保护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做到良性循环,让森林的成长速度大于砍伐速度才能维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补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对保护森林的人群予以相应奖励的方式来增强人们对林业环境保护的重视。但是从长远来看,需要让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成为每一个人自觉遵守的规则,这样才能做到长远的保护。

4 结语

总而言之,不论是大到国家,还是小到我们每一位百姓,都需要认识到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以及子孙后展的重要问题。概括来看,所有造成林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都是人为因素,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徐国祯.论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建设之路[J].林业经济,2009(02):10-11.

[2] 杜艳.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内蒙古农业科学,2010(01):20-21.

第2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研究;思考;分析

1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1环境恶化情况严重

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生产活动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从现实来看,“世界工厂”这一称号虽然响亮,但却增加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失去了高度的重视[1]。调查发现,我国局部地区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如果还未在整治措施的研究上下足功夫,那么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将变得更加不可控,人类长久生存愿望将难以实现。

1.2大气污染加剧

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对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了空气污染,并且近年来的污染程度还在加剧。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空气污染的治理方法,但仍有城市频繁出现空气质量报警的现象。例如:中西部地区某些城市全年空气质量高、天气良好的天数不到30天,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过快的城市空气质量更不好。

1.3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我国的自然灾害处于频发状态,例如:2018年4月初华北西北黄淮等地低温冻害;2018年7月上旬江西暴雨洪涝灾害;2018年9月8日云南墨江5.9级地震;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等,直接的经济损失数百亿元,造成人员伤亡更是不计其数。洪涝、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都有不可控性,现阶段,也只能在预防工作、环境治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争取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2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2.1林木砍伐过度

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木材需求量明显上涨,因此,过度砍伐是造成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过度砍伐的同时,由于有关部门对林业生态环保不重视、植树造林不积极、组织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能够存活的树木不断减少,森林面积也呈现出了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粮食需求量很大,中原地区将森林变作耕地的现象较20世纪相比而言更严重了,虽然各地政府均有强调“退耕还林”的重要性,但实际管理起来困难重重、阻力重重。

2.2林木存活率低

曾经出台过的一系列植树造林计划真正的实施效果并不好,前期很受关注而后期缺乏管理也是常有的事情。加之管理人员不足、管理资金匮乏,就导致很多幼林抚育工作彻底失去了有效性。据统计,我国植树造林后林木的平均生长率仅为2%左右,而国外都在3%以上,与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林木生长差距更大。

2.3资源耗费量大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林木资源消耗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它们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再生长”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2]。理想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过程中负责“后勤”保障的生态维护工作组织不够到位,技术也很落后,一些木材既得不到充分利用还造成了巨大浪费。林业资源消耗量远远超出森林生产能力,整体来看,这一危险信号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

3现阶段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研究

鉴于我国严峻的生态形势,提出更多的林业环境保护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等特点,倘若对森林保护不够重视的话,那么,其他的环境问题也将变得越来越严重,持续恶化趋势难以抵抗,森林生态弊端现状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

3.1经营管理、保护建设

经营管理、保护性建设林木是极为关键的,更是十分不易的。现阶段,我国提倡用现代化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各种生态资源的保护,同时依照着“生态平衡”基本原则,维护好、调节好人类与林业发展的关系,能够利用林木资源组织生产活动,做到合理平衡,林业生态环境问题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一直以来,林业资源的单向经营特征都是比较突出的,简单利用土壤、水资源等,保护工作没有形成规律。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改变这种认识,重新确立目标,先对林业生态保护进行全面经营、建设计划的制定,然后不断研究保护方式,思考各种行为是否合适,最终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首先,完成抚育间植。森林再造中政府应该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前期协调、后期管理等,并且通过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寻找封林措施。要求是在重点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做好封林工作,造林之后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森林保护的重视程度,在其逐渐形成环保意识后,主动参与到护林活动中。最后,体现因地制宜。在林木的选择上体现因地制宜,并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及其他条件等,选择最合适的林木品种开展森林再造。

3.2构建良性循环机制

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相关人员最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做到“良性循环”,才能让林木生长速度与砍伐工作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并且更好地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补偿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给予森林保护人员相应的奖励,增强他们宣传林业保护、自觉规范行为的积极性[3]。长远来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非常多,仅靠政府的单独努力远远不够,唯有集中了民众力量,人人自觉遵守相关规则,长远保护计划的实施才有意义,保护工作才可能高效、顺利地推进下去。

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村镇建设;环境保护;有效措施

1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缺陷

1.1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

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环节,相关人员要正确把握环境和法律政策变化的新动向,认真落实各项要求,有效推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全面进步。详细一点来讲,面对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时,应该将循环经济作为我们发展的重点内容,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实处,为村镇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般情况下,村镇煤电行业的技术含量高,并且技术要求很大,在村镇中,无论是煤、电还是油产业都属于高耗能和高排放产业。就目前而言,我国村镇循环经济发展和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都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大背景下,必须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让节能和环保责任制度得到不断地强化、节能,环境保护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工作可以以稳定的状态全面推进,村镇企业的各种能耗量将会有所降低,节能和村镇环境保护水平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村镇建设的综合效益需要不断增强。

1.2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在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最为常见的是污染严重问题。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然而,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在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还是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除此之外,农药、化肥等的不当使用同样可以给村镇生态环境带来比较大的破坏。

2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1将村镇建设中的生态和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

生态节能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我们在村镇建设中必须树立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若仅仅从设计环节树立生态节能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人员在建设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村镇中的房屋建设、采光、供水等工作认真落实到实处,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另一方面还能够达到生态节能的目的。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法非常多,这方法是可以直接影响村镇建设的最终效果的,在村镇建设中,一定要将生态和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全面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2.2对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能源和环境政策方面的新变化和新动向,我们想要有效提升村镇建设的节能和环保工作,还需要不断努力。比如,为了更好地给创建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村镇提供技术支撑。推行村镇企业负责人环境保护制度,乡镇煤矿企业、电厂粉煤灰以及产业延伸环节中废弃物,应该采取循环与综合利用等技术,除此之外,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推动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脆弱性比之前更加明显,之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大不如以前,这也成为现在导致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全面调查显示,近些年的村镇建设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也在不断提升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出现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和农业技术并没有比较快的增长,所以导致出现供求不对称的问题,许多地方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都受到明显制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工作。

2.3保护好村镇的景观特色

各个村镇地区的乡村景观是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的,工作人员在设计景观时,一定要保护好村镇的这些特色景观,并且还要对其进行继承和全面发扬。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对于他们的民族特色景观和风土人情,在村镇建设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应该对其进行全面应用,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和村镇景观全面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开展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时,需要适当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并且不能忽视当地居民的心理接受和认同感,避免对当地的特色乡土文化造成破坏,一方面要保护好村镇景观建设,另一方面要创造出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村镇景观,与此同时将更加有利于对当地的环境形成保护。

2.4不断提升村镇建设的艺术化设计水平

在村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运用人性化的设计方法,不断加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工作,达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对人性化方法的运用,能够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一种新型的方法和模式,能够促进村镇景观生态化和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变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关注国家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的变化发展情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科研工作,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断推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要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要尽最大努力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蒋世昌.现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13(7)22.

第4篇

随着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绿色环保运动逐渐席卷全球。为了实现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利用、节约自然资源等目标,世界各国均采取必要的环境贸易措施,强调保护环境要从治理源头开始,实行“污染者自付”的原则。

全球贸易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这也使得降低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危害的任务变得更加迫切。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WTO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上。环境贸易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少消费品在生产、运输、消费等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在消费品的消费过程中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环境贸易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外贸事业的发展及大型跨国企业的选址与竞争优势、国际分工等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目前国际上的环境贸易措施对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也给生产商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管理负担。

近期美国采取的环境贸易措施

消费品的环保性能

为了达到提高公众对各种消费品和其生产设施的环保性能的认识、帮助消费者了解消费品生产商在改善其产品和生产设施的环保性能方面所做的工作、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消费品、改善消费品的环保性能等目的,美国环境保护局最近成立了“消费品环保伙伴工作小组(Consumer Products Environmental Partnerships Working Group)”,负责规划及制定政府与商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方式,包括产品标签、消费者教育计划、环境资讯网站、产品监督计划及生产商认可计划等,该小组将针对个人护理产品、家居清洁剂、汽车修理用化学品、非农业用杀虫剂、非工业用胶黏剂和密封剂、气雾型喷漆、建筑用涂层等各种各样消费品进行工作。

新进口税

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都正在草拟有关气候转变的法案,法案可能提出征收新进口税来促使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参议院提出的法案是S.2191,该法案规定进口商需支付国际储备补贴(International Reserve Allowances),用来处理产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假若进口商不支付该项补贴,有关产品将禁止进入美国境内。

货物运输

美国环保局于今年3月宣布了一项名为“可持续发展港口的远景、使命及策略”的新计划,目的是为了减少货物进出美国港口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该计划围绕洁净空气及廉价能源、清洁和安全的水、健全的社区和生态系统、全球环境、港口运输及具体实施,要点概述如下。

建立供应链模式以帮助付货人和运输公司于2008年12月或以前评估货运对环境的影响,制定企业的排放目标;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合作,找出及处理违规货物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为美国的主要港口制定一系列减排目标,着眼于港口营运和扩展及多式联运船队革新等方面;进一步准确计算全球各地航运产生的空气污染排放量,协助主要外国港口制定排放清单;在2008至2012年间,每年推行至少3项新技术示范计划,示范港口设备或港口运输设备的崭新减排科技,包括航运及多式联运运输模式;与美国贸易代表和其他部门合作,磋商及制定贸易政策和协议,以尽量降低国际贸易增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美国环境贸易措施是一把双刃剑,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才是我们的出路

尽管美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全部是强制执行的,也有是自愿执行的,但是这些措施已经对在美国从事产品贸易的业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既要认识到环境贸易措施的合理性,也要防止环境贸易措施被滥用

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外贸事业等均有积极意义。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全部反映产品在生产、运输、储藏、消费等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这将给产品的出口国带来潜在的损失,影响国民经济和贸易事业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关注以保护环境为理由的贸易保护行为,对于违反世贸组织原则进而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壁垒的环境贸易措施,我们应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寻求解决方法。

我国应继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环保产品

从长远看,产品成本中考虑环境成本是历史的必然。所以,积极塑造我国企业的环境竞争力、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摆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显得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政府要对环保企业在税收、信贷、出口、技术支撑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设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生态保护的投资;努力推进环境技术标准的研发,不断提高环境检测技术;逐步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开发和发展绿色技术和产业;加大对环保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从全球来看,发展国际贸易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各国的环境贸易措施不断升级,由此引起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也日益增多。所以,要了解和研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分歧,加强与联合国环境署及其他国际环境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种关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双边和多边谈判,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

一方面,国际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各国的自然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促进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良好的环境反过来又促进了贸易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在国际贸易中环保技术、环保产品的扩散速度加快,各种先进的环保技术被世界各国所分享,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节约大量的研发费用、降低其国内的污染排放指数、改善其环境状况,也有利于全球共同保护环境、革新环保技术,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

加强保护国内环境

在积极遵守国际上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资源及人民、动植物的安全与健康,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为此,需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贸易措施体系。要研究支撑国外绿色技术壁垒的基础研究的情况及最新动态,合理规划我国的环境发展。要关注其他国家在我国以投资的方式转移的污染企业、废物作为资源进口等问题,并要提高我国进口产品的检测标准,认真对我国的贸易政策进行环境评估,进一步完善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处理好保护环境和促进贸易发展的关系。

第5篇

关键词:环境 公众 保护 制度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变的日益恶劣,同时也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的热点话题。我们急迫需要解决环境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参与的途径和渠道还不完善,这也制约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我国应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制度,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断的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便更好的保护环境。由于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还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因此,笔者在此对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措施做出简单的阐述。

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

所谓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就是指在环境保护方面,公众有权利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当然,关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定义的概念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人都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都有平等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的权利。还有的学者认为,公众都有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各级的政府部门和环境保护单位应该听取公众的意见,同时倡导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总之,不论哪一种说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就是根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公众都有平等的权利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1]。

二、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也设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成熟的公众参与制度,还比较抽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公众参与。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参与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这使得信息并不能充分的分布到人们的视野中,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使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很了解,而问卷调查这种方法太局限,公众只是通过单一的问题形式来进行回答,并不能真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直接影响了公众和政府的双向交流[2]。

2.立法缺乏可实施性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着抽象性,缺乏可操作性,不能使公众参与其中。例如:美国的环境法律规定,美国公众有了解环境决策、内容的权利,政府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向人们展示,使公众能够得到全面的了解,并且规定了详细的参与方式和内容,真正的实现了公开性。而我国不论是在组织活动方面,还是宣传力度方面基本上都是空白,虽然相关法律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根本无法实行,这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不能完善的根本原因。

3.非政府组织力量薄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地方越加重要,他们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组织者和监督者,他们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非政府组织,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力量还很薄弱,无法发挥他应起到的作用,其根本上还受到政府的操控,无法实现自己的独立性。在环境保护中,主要还是由政府进行主导,致使非政府组织在实际操控中受到约束,而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而无法获得公众的知名度和关注度,这样也不会起到影响作用。

三、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面对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我们迫切的需要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下几点完善建议:

1.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首先,要充分的利用新闻媒体的渠道进行宣传,使公众的视野中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氛围。其次,政府应该增设一些公共演讲,对保护环境的活动和法律要及时的进行宣传,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宣传,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有效的宣传。另外,要充分的利用活动纪念日的价值,在环境纪念日期间举行关于保护环境的活动,让人们的生活中一直充斥着保护环境,以便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最后,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青少年作为我国未来的接班人,只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才能增强我国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应该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课程,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习惯。总之,保护环境需要整个社会行动起来,为改善环境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3]。

2.保证环境信息的公开性

每一个公民都有获得环境信息的知情权,这是法律赋予每一个人的权利,同时也是赋予每一个人的义务。如果公众无法获得这一权利,那更无从谈及环境保护的参与。因此,国家应该完善相关的制度,确保环境信息的公开性,要求相关的部门要履行职责,确保环境信息能够及时的传播给公众,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履行职责,那么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3.保证非政府组织的相对独立性

首先要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相关制度,赋予非政府组织相对独立的权利,使其在政府不干涉的情况下进行,这也是实现公众参与最有效的途径。同时,政府应该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大力的宣传,以增加其社会的知名度,使其逐渐的渗透到公众的视野之中。另外,政府还要给予非政府组织大力的帮助,增加其开展活动的经费,促进其快速的发展,使非政府组织真正的成为辅助国家保护环境的机构,以便更好的动员全民的参与。

总之,保护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是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制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这是实现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4]。

结论: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还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缺乏实际的操作性,这严重的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所以,我国必须要尽快的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整性,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保证环境信息的公开性和流通性,这是实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喜燕.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 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09, 1032-1037.

[2]周 莹.浅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J]. 法律经纬,2008, 85-86.

第6篇

1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治理并重

在全新的形式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避免严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止新污染”的指导原则。在城市改建或者新建项目中,需要提高技术起点,全面配套环境保护设施;清洁工艺的选择,尽可能的选择污染物排放量少、能耗低、以及具有可治理方案的工艺。在审批项目过程中,城市环保局必须严格把关,紧紧围绕“三同时”的规定以及环境影响制度等内容展开工作,推进环境污染的集中控制,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改建或者扩建老企业时,可以采取“以新带老”的理念,加强高新技术的运用,保持增产的同时降低污染物,避免产生新的污染物,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尽量选择高新、尖端的技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2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环保措施

当今时期,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确保此宏伟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各地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体系,比如说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公民参与制度等等。并且在相关经济政策的激励下,使人们能够珍惜资源,节省使用,切实保护环境。只有上下一起行动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问题联动处理机制,完善循环经济模式,才能够正确处理存在环境问题的区域或者企业,避免让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获取利益。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也日趋激烈。解决环境问题,并非是单纯的问题,属于系统性问题,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所以,各地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充分落实保护环境的政策,切实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加强污染事故和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环境污染物逐渐增加,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现阶段,尽管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升,但是依旧存在个别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环境保护,也不喜欢花费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有一些企业,无法同时使用治污设施;有的企业尽管存在治污设施,但是只是存在表面形式,存在偷排偷放的情况。所以,在全新的形式下,有必要完善和落实污染事故与灾害预警工作。城市环保局有必要对各企业做好登记工作,明确企业生产规模、污染物排放情况;同时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治理。

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不仅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兴亡,同时也是保护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普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以此使人们全面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人们提升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够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行为。城市环保局可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鼓励社会大众敢于揭发破坏环境的个人或者企业,以此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此外,环保局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或者法律培训的方式,提升各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同时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展开相关联的环境保护教学活动。

5完善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在当今时期的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调配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可替代。因此,需要完善和调整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队伍的建立,强化监督和管理。现阶段,城市环保局必须紧跟形势发展,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调整环境保护理念,基于经济建设中心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实施工作人员分工职责制度,将环境保护内容与个人绩效考核进行关联,以此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同时展开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促进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管理手段的提升。只有广大职工干部思想觉悟提升上去,管理监督手段丰富起来,才能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工作成效。

总而言之,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国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无法实现健康发展,必将影响我国发展目标的达成。只有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制度,才能够一边发展经济,一边促进环境的健康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作者:马婷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绿色税收  税收制度  完善

 

     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一些具有环保特点的经济概念,诸如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会计、绿色营销、绿色税收等相继出现。这些“绿色”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纳入经济范畴,从而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其中绿色税收的概念最早主要是基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即对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特别税种,使外部成本内在化,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拓展和深化后,绿色税收概念被赋予更新、更广阔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绿色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从狭义上看它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如xej-~油征收的消费税);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世界银行与环境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恢复,并且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息息相关。如何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遏止人类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环境税(包括废气税、水污染税、固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xej-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我国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更好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也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也对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

1.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3.现行税制中为了环保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现行税制未形成绿色税收制度,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另外,在征收方式上不规范,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想。

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

根据我国资源现状和特点,应促进企业按物耗少、占地少、能耗小、运输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原则发展,加强对能耗大、用水多、占地多、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管理。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扩大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税种体系,明确征收范围。开征新的环境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应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严格减免措施,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意识。

2.完善税制要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在税基选择上,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一方面刺激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另一方面也不会妨碍企业自由选择防治污染方法。采用弹性税率,根据环境整治的边际成本变化,合理调整税率,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在征收管理方面宜作地方税,地方政府应将征收上来的税款进行专门保管,专门用于环保建设事业。

3.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首先,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4.改革消费税制度。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进行改进。(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第8篇

【论文摘要】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面对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已是迫在眉睫,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如何建立绿色税收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一些具有环保特点的经济概念,诸如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会计、绿色营销、绿色税收等相继出现。这些“绿色”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纳入经济范畴,从而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其中绿色税收的概念最早主要是基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即对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特别税种,使外部成本内在化,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拓展和深化后,绿色税收概念被赋予更新、更广阔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绿色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从狭义上看它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如xej-~油征收的消费税);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世界银行与环境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恢复,并且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息息相关。如何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遏止人类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环境税(包括废气税、水污染税、固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xej-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我国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更好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也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也对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

1.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3.现行税制中为了环保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现行税制未形成绿色税收制度,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另外,在征收方式上不规范,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想。

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

根据我国资源现状和特点,应促进企业按物耗少、占地少、能耗小、运输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原则发展,加强对能耗大、用水多、占地多、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管理。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扩大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税种体系,明确征收范围。开征新的环境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应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严格减免措施,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意识。

2.完善税制要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在税基选择上,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一方面刺激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另一方面也不会妨碍企业自由选择防治污染方法。采用弹性税率,根据环境整治的边际成本变化,合理调整税率,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在征收管理方面宜作地方税,地方政府应将征收上来的税款进行专门保管,专门用于环保建设事业。

3.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首先,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4.改革消费税制度。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进行改进。(1)适

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第9篇

【论文摘要】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面对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已是迫在眉睫,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如何建立绿色税收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一些具有环保特点的经济概念,诸如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会计、绿色营销、绿色税收等相继出现。这些“绿色”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纳入经济范畴,从而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其中绿色税收的概念最早主要是基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即对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特别税种,使外部成本内在化,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拓展和深化后,绿色税收概念被赋予更新、更广阔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绿色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从狭义上看它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如xej-~油征收的消费税);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世界银行与环境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恢复,并且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息息相关。如何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遏止人类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环境税(包括废气税、水污染税、固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xej-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我国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更好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也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也对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

1.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3.现行税制中为了环保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现行税制未形成绿色税收制度,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另外,在征收方式上不规范,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想。

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

根据我国资源现状和特点,应促进企业按物耗少、占地少、能耗小、运输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原则发展,加强对能耗大、用水多、占地多、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管理。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扩大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税种体系,明确征收范围。开征新的环境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应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严格减免措施,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意识。

2.完善税制要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在税基选择上,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一方面刺激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另一方面也不会妨碍企业自由选择防治污染方法。采用弹性税率,根据环境整治的边际成本变化,合理调整税率,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在征收管理方面宜作地方税,地方政府应将征收上来的税款进行专门保管,专门用于环保建设事业。

3.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首先,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4.改革消费税制度。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进行改进。(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第10篇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保护;污染问题;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只注重利益,而忽略了企业污染所带来的影响,污染问题严重,酸雨、雾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污染越来越重视,政府加大管理力度,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被建立,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标语,环境监测在我国环境保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仅监督环境的污染来源而且为现在的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合理的对其进行保护。因此保证环境检测的质量在环境保护中是非常有必要的[1]。

1环境检测的概述

环境监测部门是我国政府管理机构,根据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好坏进行评估,流程一般如下:首先接到上级任务或举报,然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样品采集并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数据。环境质量的监测具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科学性、系统综合型,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系统综合的处理各项问题,二、是持续性,环境处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必须保持长久的工作以及监督,才能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

2环境监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2.1对环境的标准制定

在我国环境保护的大趋势下,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因素,监测相应的环境指标,以及污染状况,得出相应的数据,从而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2],以及制定环境的标准,为该地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整改环境的合理方向,并提供合理有据的环境标准,使其对该地区具有指导意义,让该地区能够科学治理,维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建和谐美好、绿色新家园。

2.2遏制环境的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中小型企业为谋求利益,铤而走险,将污染气体、污水未见、处理排放出来,严重污染人类所居住的生活环境,污染严重的大气、土地、水资源,使得人民的身体健康遭到严重损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检测利用科学手段,针对某地区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地区,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治,并对该地区进行维护,从而控制环境污染扩大化的现象发生,并对环境污染源,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向中小企业进行监督,对违法相关条例的企业进行警告并处罚,从源头杜绝了环境污染[3]的问题,从而预防环境的破坏。

2.3环境污染处理的作用

环境检测通过对该地区环境质量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未获得结论,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长期施行,整治该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处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某些违法相关环境条例的企业,严格实行监督的权利,如果出现乱排乱放的行为,果断处理,给予严重的警告并处罚,若不知悔改应查封企业,从而控制污染排放的来源,维护生态环境。

3提高检测质量的措施

3.1加强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数据的参考非常重要,他是改善环境问题的科学依据,也是在整改过程中的处理标准,也是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环境检测中提高监测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度而且还要提高数据分析的深度,格局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污染源,以及不同的污染来源规律,进行合理分析,做出正确的结论,发现污染严重的地区,应及时汇报、处理,为环境改善和处理提供准确帮助[4]。

3.2加强数据的质量

数据分析关系到数据质量,以及最终结果,而数据质量则是关系整个环境的处理工作。数据的出错将会直接影响以后针对环境的工作,因此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加强管理措施,加强数据的准确性,防治数据的丢失,以及数据失误,对数据进行合理备份,若发现情况的发生数据的丢失,应及时弥补错误,挽回损失。与此同时也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按时采集样本,进行分析,掌握环境的污染变化情况,如果在治理过程中有所改善,应保持相应措施,如果环境仍然未发现好转或者更加严重,应及时提供合理建议,该换思路,从而解决环境问题。

3.3提高对环境监测的认识

目前一些部门无法理解环境检测的目的意义,通过宣传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让他们理解环境检测。让人们知道环境监测在实际环境治理、监管中的重要性,也让公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为改善环境提供相应的帮助。加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为现代环境整治、保护提供合理依据,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实现环境监测的真正目的。

4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乎人们生活质量,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到严重的损害,环境监测在治理环境,保护环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保护环境的力度,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质量,加强环境保护。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依然严重,如何彻底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的困扰,已是阻碍我国建设新社会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努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菊芳,张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6,(33):65-66.

[2]王惠.环境监测质量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应措施探析[J].中国市场,2016,(47):165+173.

[3]田萍萍,郭芝光.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7):89.

第11篇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大量环境保护信息,对环境污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3.利用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习题中加入环保知识是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一个十分有效地方法。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化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化学习题时应该注意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知识习题的练习,而这些习题中通常有大量环保相关介绍知识,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认识,学会大量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计算含烃类物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的习题,可以介绍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全球温度上升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如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节约化学药品,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药品,其中有不少药品含有毒性或者价格昂贵,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尽量使用最少的试剂药品做出最佳的实验效果,防止浪费化学药品资源、减少产生的废弃物,将污染环境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避免有毒药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在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中,由于钠是比较贵的金属,而且如果取量过多还容易剧烈反应而烫伤人,因此必须较少用量。再如浓硝酸、浓盐酸等经常在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极易挥发污染环境,刺激人体呼吸道,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节约化学药品的意识。

    2.引导废品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化学工业中废气、废液、有毒化学品等的排放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未经处理的化学品能够污染水源、土壤、大气等等,极有可能伤害人体、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都因工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废弃物处理教育,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破坏环境。例如在实验室设置废液回收罐,收集废弃试剂集中处理;有毒化学品不能随意排放,必须要回收处理。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自觉保护环境。

第12篇

关键词 发展;环境治理;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032-01

0 引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近几年已经连连取得突破,人均GDP水平正在稳步上升。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破坏,各种环境污染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而且目前国内的污染情况比想象的要严重的多,许多地方的水资源污染已经影响到人们的饮水和生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基本国策,为促进国内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有效治理环境问题,仍是现下需要研究的重点。

1 导致国内环境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

导致国内环境问题严重的根源是人类的生存活动,分析导致国内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需要从人入手。

首先,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发展观已经走入了误区,政府单纯的认为经济发展就等同于社会发展,只有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才能够解决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问题,才能够追赶发达工业国家的脚步。这种思想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单纯的经济发展缺乏成熟的政治文明做后盾,导致社会发展失去协调性,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目前仍旧有人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先发展再治理,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路径[1]。但是这一观点并未从中国的实际资源情况深入分析。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各种资源相对紧张,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很可能在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效前蜂拥而至,导致经济发展难以承受环境压力。因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长久利益的远大战略,也是必然要求。

其次,国内目前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现有的法律规范结构也不合理。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就不能够有效的实现环境的保护。目前国内的许多法律法规的侧重点是如何防治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但是却很少提到保护生态环境,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漏洞[2]。而且,许多法律规范仅仅对如何治理环境问题的根源做出了相关对顶,忽视了由根源引发的区域性污染的治理规定。总体来说对于污染后的治理进行了规定,但是忽视了最根本的环境保护规定。

最后,环境污染也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污染性较为严重的物品被发明和使用,虽然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为环境的发展制造了沉重的压力。空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都与科技发展有紧密联系,也是当前需要大力整治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2 提高环境治理新途径

提高环境的治理,需要从环境污染的根源入手。因此,解决国内的环境问题还是要从人入手,落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够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总体来说,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是提高环境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政府为环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力量,政府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环境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影响程度。因此,政府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企业采取保护环境的生产模式,向大众宣传环境发展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营造整体保护环境的氛围[3]。加强政府的强制性只能也是保护环境的必然措施,对违反相关法规,污染环境造成影响的一律从重处罚,对各级执政单位的执政策略也要进行监督,发现以牺牲环境换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律严肃处理。政府部门作为社会的管理阶层,具备管理社会行为的权利和责任,只有正确意识到自身保护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保护环境的权利,才能够实现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其次,环境的保护不能够仅靠政府采取措施来完成,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行为的主体,当然更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环境污染行为的危害,正确进行经济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目前,许多国家都发起了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公益性活动,掀起了全球绿色发展的新热潮,国内也大力宣传低碳生活,提倡人们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极大的促进了国内环境保护的效果[4]。

最后,重视对企业行为的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工业化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元凶。严格审查企业的废气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对造成污染的企业进行从重处理,建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制度,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

总之,随着人们对环境破坏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整体角度治理和预防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新时期政府需要引导和大力支持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提高环境治理新路径的实施,完善现有的环境保护制度,为进一步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恩钱.环境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多中心环境治理[J].桂海论丛,2005(6).

[2]楼苏萍.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途径与机制[J].学术论坛,2012(3).

第13篇

【关键词】 绿色税收 建立 完善 绿色税收制度

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是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从绿色税收的内容看,不仅包括为环保而特定征收的各种税,还包括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因此,人们通常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形象地称为“绿色税收”。

随着绿色税收理论在我国的出现和应用,如何建立和完善绿色税收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已成为我国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和完善绿色税收制度,不但可以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筹集专项资金,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且能够通过对纳税人经济利益的调节,矫正其经济行为,使其从事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见,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是改善我国目前环境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

1. 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现状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等。此外,对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的税种还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值得肯定的是,上述税收政策与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我国的税制严重滞后环境保护的需要,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1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未形成规范的绿色税收制度。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在征收方式上也不规范,增加了征收阻力。另外,税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靠分散在某些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措施来得以实现,这样既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很难形成专门用于环保的税收收人。

1.2现行税制中为了环保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仅限于减税和免税,税收优惠项目较少,受益面比较窄,且不成体系。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影响了税收优惠的实施效果。此外,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内容十分缺乏。

1.3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各税种自成体系,对环境保护的调控力度不够。一方面税种多,计算复杂,给征纳双方带来许多麻烦;另一方面税制内外有别,不利于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现行的资源税也很不完善。

1.4收费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偏低.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之间收费标准不平衡,并且征收依据落后,征收阻力大,排污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等,都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主动治理污染。

2. 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措施

根据我国目前现状,建立和完善绿色税收制度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采用多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1取消排污费,开征环境保护税。

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税法》,开征新的环境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首先改排污收费为征税,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税。按污染物设置不同税目,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污染物不同,征收形式也不同,如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固体废物税、噪音税等,以对因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进行补偿。改征“排污费”为“排污税”以后,由地方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一方面,改变征收标准偏低、不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税负不合理的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征收成本,改变资金使用和管理方法,以切实保障我国对环保的投入。其次,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对环境污染破坏程度征收环境保护税。具体设计是:以排放“三废”和生产应税塑料包装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以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及塑料包装物为课税对象;对不同的应税项目采用不同的计税依据。对“三废”排放行为,以排放量为计税依据从量课征,对应税塑料包装物,则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人按比例税率课征;在税率的设定上不宜按全部成本定价,以防把税率定得过高,使得社会为环境保护付出太大的代价。此外,应将环境保护税确定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并且环保税收收入作为地方政府的专用基金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开支。

2.2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

应该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或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现有的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林业补偿费、林政保护费、育林基金、电力基金等并入资源税,并在现行资源税的基础上,把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如矿藏和非矿藏资源列入征收范围,以扩大资源的保护范围。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人资源税,使其税制更加规范、完善;调整计税依据。由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实际产量为计税依据,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并适当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征以重税,同时取消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2.3继续调整消费税,尽快开征燃油税。

进一步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铅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进程;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使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绿色”燃料的汽车用户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一次性木筷、饮料容器、一次性纸尿布、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应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大排量的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车、游艇应征收较高的消费税;对煤炭、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产品也应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同时针对目前机动车绝对量不大而污染严重的现象要尽早开征燃油税。可以对汽油、柴油、重油等在其销售环节从价计征,用以控制燃油的使用,既保护大气环境,又增加了税收收人。

2.4实施绿色关税制度。

绿色关税一般都包括出口税和进口税。按照“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一是对出口的消耗国内大量资源的原材料、初级产品、半成品征高税;二是对进口的那些对环境有严重污染和预期污染而又难以治理或治理成本较高的原材料、产品征收较高关税。比如,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治理污染设备、环境检测和研究仪器应免征或减征进口关税;在允许进口的情况下,要大幅提高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或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产品的进口关税;改善出口结构,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的出口,鼓励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等。

2.5在所得税中体现绿色税收精神。

对企业进行的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固定资产投资可采用加速折旧办法;企业购进的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允许一次性摊销;企业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开发费用允许据实列支;对单位及个人给予环保的投资、再投资、捐赠予以退税或所得税税前扣除等。

2.6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以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注重环境保护。

在现有的减税、免税的基础上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人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鼓励企业保护环境。

结束语:

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应坚持以调控为主,聚财为辅,本着“谁污染谁纳税” 原则,达到税收的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形成绿色税收调控体系,积极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参考文献:

[1]孟鸿玲,《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我国绿色税收制度》.

[2]金慧琴,《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第14篇

关键词:城市;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资源与环境压力日益袭来,给城市建设发展带来了很多阻碍,人们也逐步感受到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逐渐提倡并践行低碳生活模式。

一、城市节能减排的意义

(一)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当前国家建设发展的指导方向在于稳中求好。所谓好,即为更好的节约资源、更好的保护环境,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践行到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去。城市节能减排工作就是大力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与国家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张高度契合,也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城市建设对各项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不合理、不规范的使用造成资源损耗现象严重,很多资源相继出现枯竭、短缺问题,难以维持永续利用,资源的使用调度压力倍增。城市节能减排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环节资源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节能减排工作推行后,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得到极大的转变,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低碳环保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追求,这样人们就会对资源的分配使用更加精打细算,合理调度配置资源的使用,力求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优化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息息相关,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资源和环境保护也需要经济发展来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节能减排工作倡行的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经济发展要求,正是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在节能减排理念指导下,国家各级政府都积极响应,对资源耗费大、产能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相关单位进行环境整治、转变生产方式等综合治理,对资源和环境损耗破坏严重的严格取缔。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威慑了相关单位,促使整个社会都积极地参与到调整经济结构、更新生产经营理念和转变生产方式中去。

二、城市节能减排的现状

(一)对城市节能减排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上至地方政府、企业经营者,下至普通百姓和生产一线的工人都未能充分的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觉悟不高。政府和企业单位还在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对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甚至是十分薄弱。

(二)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管理监督缺位

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艰巨且长期都会存在的工作,政府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帮助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通过政府的有效举措帮助人们改变生活方式,践行到节能减排工作实际中去。但当前很多政府采取的是强制叫停、严格限制等只具有眼前效果的措施,不仅效果生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经济发展,再加上后续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节能减排工作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三)节能减排相关决策缺乏科学依据,不适用于长远发展

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科学的决策是指导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性策略,也是使节能减排工作事半功倍的保障,更是为地区长远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实际的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中,往往出现的是病急乱投医的现象,资源和环境问题到处都有,一旦要真正去践行节能减排工作,就会陷入盲目混乱状态。不考虑地方实际,不考虑长远发展方向的决策就失去了科学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不仅达不到节能减排要求,还会限制其长远发展,甚至造成资源和环境的二度浪费和破坏。

三、城市节能减排工作发展的趋势

(一)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通过电视、电台、新闻报刊等传统媒体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力度,录制播出节能减排的专题节目,设置相关新闻专栏。还要积极借用新兴媒体的力量,通过人们喜爱使用的微信、微博等客户端成立节能减排工作的官方微信和微博,在宣传相关节能减排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广征民意,汲取民智。媒体的宣传号召力不可小视,定期的进行节能减排相关知识的宣传,使人们从思想深深处感受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自发的树立节能减排意识,改变并逐步形成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生活方式。对践行节能减排工作的优秀事迹进行报道表扬,并宣传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方法。

(二)倡导人们乘坐公共交通设施,减少私家车使用

城市汽车尾气的过量排放一直都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汽车尾气造成大气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影响。鼓励人们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倡导人们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设施,提倡人们采取自行车、环保步行代替私家车的交通方式,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做到低碳环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增加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研发一批专业设备配合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资金用于科研队伍建设,科研队伍致力于技术开发,技术开发应用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四)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督

做好相关立法工作,使节能减排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要严格执法,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置,加大惩处力度,利用法律武器做好检查监督工作,增强执法力度,规范人们生活。

四、结语

城市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不仅可以取得现阶段的利益,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将来也极具深远意义,是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重要举措,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需共同努力,为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文文.隋志男.李健等.城市节能减排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

第15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财政税收税收政策实施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国家应加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建立划拨财政资金的途径,拟定关于细化节能的专项资金细则,真正接近绿色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同时把与循环经济发展有关的财政支出、资金支持视作常规的支出项目、补贴项目,为构建节约型社会提供稳定的、长效的预算支持[1]。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地方政府就必须明确绿色财政补贴范围、资金支出领域,针对滞后产能建立淘汰机制,促使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和生产厂家尽早退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行列;针对重点节能工程、绿色产品与技术开发、生产需要等提供财政支持;建立有关于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程度。

二、设置环境保护税种,完善绿色财税征管体制

为促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全面实施,应及时增设环境保护税种。针对当下国家税种范围较窄的问题,应专门根据环境保护现状增加相应的特种税,例如能源污染税种、固体废弃物污染税种等,促使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广泛覆盖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正确实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体制,这主要涉及设置税种、征收税负两个方面的体制。为加大征管力度,应出台更多健全的法律法规,尽量实现绿色财政税收的正规化、体系化,充分发挥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

三、大力实施科学绿色税收优惠及财政支持政策

尽管目前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中有较多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政策,但宣传力度不足、适用范围狭窄、形式太过单一,无法体现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因此,要坚持市场发展原则,结合环境状况提高执行科学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弱化各种阻力[2]。在其范围适用性方面也应适度拓展,对节约资源、回收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行为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不利的政策,形成多样化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还应构建绿色财政税收调控体系,适时适当调整耗费能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为节能减排提供财政税收法律依据以及政策支持,提高支持节能减排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使其更容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