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范文

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87-2

0 引言

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各国都处于十分重视的位置。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有美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林业覆盖面积大,这是其相比于其他国家的优势,而且美国政府对林业的保护上做了相当多的努力,从美国深入人心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识就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宣传工作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对于林场,每个州政府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定期的排查和汇报等工作,美国在这方面是其他国家的模范。

1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1.1 局部区域环境恶化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国家,再加上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都以环境破坏作为代价。“世界工厂”的头名听起来不错,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正是因为我国重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随着全球环境地恶化,联合国开始加强对各国环境保护的监察,近10年来我国每年在环境恶化方面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每年还是有30万立方千米的水土流失,以及全国沙漠化的面积已经突破了15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6,这是十分可怕的。

1.2 严重的大气污染

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必然是环境的破坏,重工业的发展对于大气带来的污染是尤为严重的。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空气污染的治理,但是全国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的空气质量频频出现报警的现象。尤其是中西部的一些城市,全年天气良好的天数不到一个月。近些年沿海的经济发展区空气质量也是令人诟病,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显得非常地严峻。

1.3 频发的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严重,很多自然灾害在我国都处于频发的状况。就在最近,四川雅安又发生了7级大地震,已经造成了超过200人的伤亡。每年我国因为自然灾害带来的农作物受害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千米,因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量保守估计在200亿千克以上,如果不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下大气力,这将是未来继续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问题。

2 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环境现状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森林覆盖面积的急剧下降。森林能够为人类起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改善环境等多方面的好处。目前分析,造成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砍伐过度

我国处于一个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对于木材的需求量逐年上涨,过度砍伐是造成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过度的砍伐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于植树造林工程的不够重视,在后期能够存活的树木很少,森林面积的负增长在所难免。其次还有一个砍伐过度的原因在于我国对于粮食的依赖性很强,中原部分地区砍伐森林作为耕地的现象在上世纪很严重。虽然近些年来各地政府都在强调退耕还林,但是漏洞很难补缺。

2.2 林木存活率低

我国出台过一系列的植树造林计划,但是在实施的初期还比较重视,而在树木生长的后期就弃之不管,再加上管理人员和资金不足导致很多幼林缺乏有效的抚育。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植树造林树木平均生长率在2%左右,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林木生长率都在3%以上,跟欧美发达国家地区的林木平均生长率之间的差距就更大了。

2.3 资源消耗巨大

虽然我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于林木的资源消耗也需要根据林木的自然规律以及这类可再生资源的特点来使用。但实际中我们并非如此,大多数地区都只在木材的出产量上非常重视,而作为“后勤”保障的生态维护上所作的工作很少。加上我国木材加工的技术比较落后,很多木材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带来了巨大的浪费,造成了现在林业资源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森林的生产能力,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控制。

2.4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对于林业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在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但是人口基数大带来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来看,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农业发展和林业发展的巨大矛盾,致使很多地区人口向森林边缘地区不断迁徙,伐木种地,每年都在蚕食大量的森林资源。

3 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面对我国严峻的林业生态环境现状,我国提出过很多解决的措施。基于我国人口数量大以及各种资源短缺,再加上长期以来对于林业保护的不够重视,目前仍然面临着林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形式。同时,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其他方面发展的因素,也是我国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3.1 采取保护性建设和经营

林木作为一类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做好可持续的经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不易的。我们提倡的现代自然保护是在各个地区原有的生态资源基础之上,依照生态平衡的原则,更好地维护和调节人类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及其自然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做到合理地利用。过去我们对林业资源的经营只是单向性的,简单的土壤利用、森林的经营、水资源保护等等,没有形成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全面系统的经营和保护方式。在对林木的保护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3.1.1 抚育间植 在森林的再造中,各地政府一定要按照自身的承诺,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林木的后期抚育工作,通过不断地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更好地促进林木的生长。

3.1.2 封林措施 在一些森林重点保护地区,政府需要做好封林的工作,尤其是在造林之后,在重点防护林的保护中做好地区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林业保护的意识。为了更好地达到护林的效果,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小组,甚至承包到户,让保护林木以及特定时期的封林措施深入人心。

3.1.3 因地制宜 对于林木的选择上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及其他条件种植适合当地的林木品种,这样才能做好森林的再造工作。

3.2 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在保护森林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达成共识的大环境面前,尽快地提高我国森林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是迫在眉睫的。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已经接近1600处,其中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以及有170多处。整个森林保护区1.2亿平方米。在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规则等都初见成效,但是在防止人为破坏以及改变保护林经营方向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漏洞,各地区林业部门应该予以加强。

3.3 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森林资源的保护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做到良性循环,让森林的成长速度大于砍伐速度才能维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补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对保护森林的人群予以相应奖励的方式来增强人们对林业环境保护的重视。但是从长远来看,需要让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成为每一个人自觉遵守的规则,这样才能做到长远的保护。

4 结语

总而言之,不论是大到国家,还是小到我们每一位百姓,都需要认识到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以及子孙后展的重要问题。概括来看,所有造成林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都是人为因素,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徐国祯.论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建设之路[J].林业经济,2009(02):10-11.

[2] 杜艳.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内蒙古农业科学,2010(01):20-21.

第2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研究;思考;分析

1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1环境恶化情况严重

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生产活动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从现实来看,“世界工厂”这一称号虽然响亮,但却增加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失去了高度的重视[1]。调查发现,我国局部地区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如果还未在整治措施的研究上下足功夫,那么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将变得更加不可控,人类长久生存愿望将难以实现。

1.2大气污染加剧

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对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了空气污染,并且近年来的污染程度还在加剧。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空气污染的治理方法,但仍有城市频繁出现空气质量报警的现象。例如:中西部地区某些城市全年空气质量高、天气良好的天数不到30天,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过快的城市空气质量更不好。

1.3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我国的自然灾害处于频发状态,例如:2018年4月初华北西北黄淮等地低温冻害;2018年7月上旬江西暴雨洪涝灾害;2018年9月8日云南墨江5.9级地震;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等,直接的经济损失数百亿元,造成人员伤亡更是不计其数。洪涝、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都有不可控性,现阶段,也只能在预防工作、环境治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争取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2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2.1林木砍伐过度

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木材需求量明显上涨,因此,过度砍伐是造成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过度砍伐的同时,由于有关部门对林业生态环保不重视、植树造林不积极、组织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能够存活的树木不断减少,森林面积也呈现出了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粮食需求量很大,中原地区将森林变作耕地的现象较20世纪相比而言更严重了,虽然各地政府均有强调“退耕还林”的重要性,但实际管理起来困难重重、阻力重重。

2.2林木存活率低

曾经出台过的一系列植树造林计划真正的实施效果并不好,前期很受关注而后期缺乏管理也是常有的事情。加之管理人员不足、管理资金匮乏,就导致很多幼林抚育工作彻底失去了有效性。据统计,我国植树造林后林木的平均生长率仅为2%左右,而国外都在3%以上,与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林木生长差距更大。

2.3资源耗费量大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林木资源消耗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它们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再生长”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2]。理想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过程中负责“后勤”保障的生态维护工作组织不够到位,技术也很落后,一些木材既得不到充分利用还造成了巨大浪费。林业资源消耗量远远超出森林生产能力,整体来看,这一危险信号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

3现阶段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研究

鉴于我国严峻的生态形势,提出更多的林业环境保护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等特点,倘若对森林保护不够重视的话,那么,其他的环境问题也将变得越来越严重,持续恶化趋势难以抵抗,森林生态弊端现状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

3.1经营管理、保护建设

经营管理、保护性建设林木是极为关键的,更是十分不易的。现阶段,我国提倡用现代化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各种生态资源的保护,同时依照着“生态平衡”基本原则,维护好、调节好人类与林业发展的关系,能够利用林木资源组织生产活动,做到合理平衡,林业生态环境问题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一直以来,林业资源的单向经营特征都是比较突出的,简单利用土壤、水资源等,保护工作没有形成规律。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改变这种认识,重新确立目标,先对林业生态保护进行全面经营、建设计划的制定,然后不断研究保护方式,思考各种行为是否合适,最终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首先,完成抚育间植。森林再造中政府应该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前期协调、后期管理等,并且通过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寻找封林措施。要求是在重点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做好封林工作,造林之后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森林保护的重视程度,在其逐渐形成环保意识后,主动参与到护林活动中。最后,体现因地制宜。在林木的选择上体现因地制宜,并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及其他条件等,选择最合适的林木品种开展森林再造。

3.2构建良性循环机制

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相关人员最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做到“良性循环”,才能让林木生长速度与砍伐工作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并且更好地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补偿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给予森林保护人员相应的奖励,增强他们宣传林业保护、自觉规范行为的积极性[3]。长远来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非常多,仅靠政府的单独努力远远不够,唯有集中了民众力量,人人自觉遵守相关规则,长远保护计划的实施才有意义,保护工作才可能高效、顺利地推进下去。

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村镇建设;环境保护;有效措施

1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缺陷

1.1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现状

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环节,相关人员要正确把握环境和法律政策变化的新动向,认真落实各项要求,有效推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全面进步。详细一点来讲,面对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时,应该将循环经济作为我们发展的重点内容,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实处,为村镇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般情况下,村镇煤电行业的技术含量高,并且技术要求很大,在村镇中,无论是煤、电还是油产业都属于高耗能和高排放产业。就目前而言,我国村镇循环经济发展和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都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大背景下,必须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让节能和环保责任制度得到不断地强化、节能,环境保护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工作可以以稳定的状态全面推进,村镇企业的各种能耗量将会有所降低,节能和村镇环境保护水平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村镇建设的综合效益需要不断增强。

1.2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在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最为常见的是污染严重问题。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然而,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在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还是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除此之外,农药、化肥等的不当使用同样可以给村镇生态环境带来比较大的破坏。

2新时期我国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1将村镇建设中的生态和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

生态节能是一项既系统又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我们在村镇建设中必须树立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若仅仅从设计环节树立生态节能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人员在建设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村镇中的房屋建设、采光、供水等工作认真落实到实处,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另一方面还能够达到生态节能的目的。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法非常多,这方法是可以直接影响村镇建设的最终效果的,在村镇建设中,一定要将生态和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全面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2.2对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能源和环境政策方面的新变化和新动向,我们想要有效提升村镇建设的节能和环保工作,还需要不断努力。比如,为了更好地给创建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村镇提供技术支撑。推行村镇企业负责人环境保护制度,乡镇煤矿企业、电厂粉煤灰以及产业延伸环节中废弃物,应该采取循环与综合利用等技术,除此之外,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推动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脆弱性比之前更加明显,之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大不如以前,这也成为现在导致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全面调查显示,近些年的村镇建设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也在不断提升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出现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和农业技术并没有比较快的增长,所以导致出现供求不对称的问题,许多地方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都受到明显制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工作。

2.3保护好村镇的景观特色

各个村镇地区的乡村景观是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的,工作人员在设计景观时,一定要保护好村镇的这些特色景观,并且还要对其进行继承和全面发扬。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对于他们的民族特色景观和风土人情,在村镇建设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应该对其进行全面应用,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和村镇景观全面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开展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时,需要适当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并且不能忽视当地居民的心理接受和认同感,避免对当地的特色乡土文化造成破坏,一方面要保护好村镇景观建设,另一方面要创造出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村镇景观,与此同时将更加有利于对当地的环境形成保护。

2.4不断提升村镇建设的艺术化设计水平

在村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运用人性化的设计方法,不断加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工作,达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对人性化方法的运用,能够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一种新型的方法和模式,能够促进村镇景观生态化和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变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关注国家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的变化发展情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科研工作,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断推动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要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要尽最大努力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蒋世昌.现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13(7)2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