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影像病例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59-02
结节病以广泛发生的非干酪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特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系统疾病。肉芽发展到后期,可被转变或吸收为纤维组织,90%的患者累及到肺的改变[1]。严重者涉及到全身多个器官。部分患者病情可自行消退,但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治疗。典型的胸部结节病一般具有典型影像征象,即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或两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经胸片检查即可确诊。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另外加之本病常合并肺内病变,给确诊带来困难,现在一般以影像学表现作为诊断结节病的依据[2]。本文回顾性分析入住本院的8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胸部结节病的确诊做一个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80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43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35.7岁。常规体检显示眼部不适12例,多发性皮下小结节1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3例,肺门增大6例,腋下淋巴结肿大7例,腮腺肿大4例。临床表现:胸闷17例,咳嗽15例、乏力8例、呼吸困难14例。低热18例、无临床症状者14例,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症状者9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平扫扫描(西门子Sensation 16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下2~4cm。扫描参数设定:电流370mA,电压120kV,扫描速度0.3s/转,层厚8~10mm,薄层重建间隔1.5~2.5mm,其中19例加做增强扫描。对比剂选用优维显370(含碘370mg/mL)80~120mL,延时30s开始扫描,注射速度为(3~4)mL/s。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以P
1.3 诊断标准
①在体液和病理检查中未发现霉菌或细菌。②临床影像学表现明显。③非干酪性肉芽肿组织学证据明显。胸部淋巴结肿大诊断参照1996年修订的美国癌症联合会- 国际抗癌联盟胸部淋巴结分区法,以直径≥1.0cm为标准。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确诊68例,误诊和漏诊12例,确诊率达到85%。与同期的MRI统计数据(确诊率81.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2.2 具体参数
(1)肺部病变:肺内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呈多样化,本组80例患者共54例出现肺部异常改变(典型病变图片见图1)。具体表现为:①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3例,表现为肺门附近支气管血管串珠状,束条索状增粗。② 肺内结节12例,结节主要沿淋巴管及其周围分布,多为肺内间质改变,并有粟粒结节灶存在,表现为纤细或粗大网状纹理。③ 空气潴留8例,表现为局限性透亮区弥散性分布。④ 条索影7例,表现为边界清楚不规则的条索状影。⑤蜂窝状影5例,表现为蜂窝状阴影。⑥磨玻璃影9例,表现为薄磨玻璃样影。
(2)胸内淋巴结肿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分布广泛,大多呈对称性。增大的淋巴结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无相互融合现象。其中单纯右上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单纯右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肺门并纵隔淋巴结肿大47例,肺门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受压变形4例。两肺门淋巴结肿大13例,两侧肺门淋巴结钙化8例。
(3)胸膜病变:病变现象较为少见,本组80例患者共9例出现胸膜病变。具体表现为:胸腔积液5例。胸膜小结节2例,支气管壁增厚2例。
3 讨论
3.1 误诊分析
(1)纤维化肺分析:一般对称发生于肺泡结节病部位,多见于上中肺部,少见于累及底部。主要表现有弥漫线状影,支气管扭曲和周围部蜂窝状影像3种典型征象,与弥散分布的肺结核和间质肺炎不同,病变分布为从肺尖向外周放射走行的条索状影,临床表现均无明显间质肺炎症状,因此是可以辨别的[3]。
(2)阴影状肺分析:阴影肺为结节病在肺泡内浸润性病变,病变似肺水肿,呈弥漫状,易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但结节病肺内病变均为对称分布,与肺结核、肺炎分布明显不同,因此也是可以辨别的。
(3)肺部结节分析:结节病的一般病理特征为:非干酪性肉芽肿沿淋巴管或其周围分布,在肺门周围支气管血管束表现出结节现象。肺内肉芽肿结节改变,可自行吸收,也可进展形成纤维化[4]。由于结节在周围间质内分布相对较少,故小叶间隔增厚多不明显,因此容易导致误诊为血型转移瘤或癌性淋巴管炎。但这与血型转移瘤常分布于胸膜下不同,与癌性淋巴管炎明显累及周围间质引起的小叶间隔显著增厚也不同,因此也可以辨别。
3.2 相关对策
虽然从理论上可以分辨结节病与部分其他病症的临床特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复杂,难免会出现漏诊,误诊现象[5]。因此除了掌握丰富的临床知识外,还应该结合其他多种影像学资料,并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从多方面对结节病做出综合诊断,从而提高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潘纪戍.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11(27):761-765.
[2] 李铁. 胸部结节病影像诊断值得注意的问题[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4):299-302.
[3] 顾占军. 老年前期及老年人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3(22):143-145.
[4] 周令飞,朱杰. 高分辨CT在胸部结节病中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07,32(14):4409-4410.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影像学;文献
1967年,Chenet等建议将SCCH和三种皮肤病即严重痤疮(爆发性、聚合性),化脓性汗腺炎,头皮蜂窝织炎共同称为SAPHO综合征即滑膜炎-痤疮-脓疱疹-骨肥厚-骨炎综合征[1]主要症状包括掌跖脓疱病和骨病变;国内报道甚少,本文将我科近期诊断的1例SAPHO综合征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同道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前上胸部及腰部疼痛2月,加重一周,2012年12月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查体:双侧手掌、脚掌多发白色皮疹,突出皮面,米粒大小,局部有脱皮(见图1)。左侧胸锁关节处局部隆起,压痛明显,双肩关节活动受限,脊柱活动受限。自述症状持续数日后可自行缓解,但反复出现,先为手足掌的脓疱病,继而出现上胸部、背部和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脓疱病好转时疼痛减轻。辅助检查:ESR 23 mm/1 h,CRP正常,RF阴性,抗核抗体谱阴性,ENA多肽阴性和HLA-B27阴性,T-SPOT实验阴性。
2 影像资料
CT显示:左侧锁骨胸骨端肥厚、软组织增厚隆起;胸10椎体前缘骨破坏及硬化,周围软组织增厚;MRI显示病变信息更多:左侧锁骨胸骨端肥厚、隆起、信号异常;局部软组织肿胀;胸8右侧胸肋关节处信号异常;胸10椎体、右侧胸肋关节信号异常;腰2椎体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见图2~4。
3 讨论
SAPHO综合征包括骨关节症状和皮肤表现。关节病变以中轴为主,骨病变多表现为无菌性骨炎、无菌性骨髓炎和关节炎[2], 成人骨病变多见于胸锁关节区(65%~90%),特征为锁骨、上部肋骨前端和胸骨柄骨肥厚,及其间的软组织骨化,也可发生于脊柱(33%),长骨(30%)、骨盆(13%~52%)、下颌骨(
4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脊柱关节病、结核、骨转移等相鉴别。有人认为脊柱关节病虽与SAPHO综合征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应予区分,SAPHO综合征的表现为骨炎和硬化,而非真正的关节炎。骨结核多为肺结核或肠结核继发而来,本例未发现肺结核及肠结核;胸骨结核病变局限或广泛,常呈密度不均的空洞样骨质破坏,可呈多囊状、膨胀性骨破坏,亦可为偏心样破坏,伴有周围软组织内寒性脓肿;本例无结核中毒症状、T-SOPT实验阴性,可排除骨结核;骨转移瘤多呈成骨性或溶骨性破坏,伴有软组织肿块;有恶性肿瘤病史;本例经各项检查可排除恶性肿瘤,虽有软组织增厚、但未见肿块;并且增强扫描延迟强化;病变椎体边缘以肥厚及硬化为主要改变;可与转移瘤鉴别。
5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MRI较X线及CT检查更敏感:该患者X线胸椎片及腰椎检查无明显异常,CT检查发现左侧胸锁关节肥厚、隆起,胸10椎体前缘骨增生、软组织增厚;而MRI检查发现了更多骨改变:上述病变显示更加确切、又发现胸8右侧胸肋关节病变、腰2椎体异常;通过增强扫描病变性质更加明确。排除脊柱关节病、结核及肿瘤,在诊断上具有明显优势。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SAPHO综合征的诊断过程多比较曲折,容易被单纯诊断为皮肤或是骨骼的疾病,确诊往往经历数年;随着该病报道增多,影像科医生对于该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刻;在诊断时,需紧密结合临床,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参 考 文 献
[1] Brandsen RE.SAPHO syndrome. Dermatology,1993,186:176-180.
[2] 张卓莉,和芳,邹海平,等.SAPHO综合征六例.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952.
[3] 刘记存,高静,王臻.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二例.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239.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风寒劳累,肝肾亏虚,痰湿阻络,气血亏损,气滞血瘀致头目眩晕,筋骨失养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颈椎病中医分型可分为风寒湿型、痰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等五型。现将笔者按上述标准纳入的100例颈椎病人的X线、CT、MRI特征相关性进行对比、总结,以求对颈椎病中医辨证论治提出更多的影像学依据,为临床选择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选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0岁,40岁以下22例,41~50岁37例,50岁以上的41例。
1.2 检查设备:X线检查:菲利普双板DR靶焦距180cm,进行颈椎正侧、双斜位摄片。CT检查:菲利普单排螺旋CT(AURA型),层厚1mm,常规轴位扫描。MRI检查:日立AIRIS II 0.3T SE-Sag/T1WI、T2WI,SE-Cor/T1 WI,SE-Trs/T2WI,以及椎动脉2D-TOF-MRA检查。
1.3 中医分型: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颈椎病中医分型[1]:风寒湿型(A型):临床上具有头晕头重、恶风畏寒、身体重坠、舌苔白腻、脉沉缓等症状,颈椎间盘、椎间小关节退变,此型患者年龄较轻;痰湿阻络型(B型):临床上有颈项板滞疼痛、头重头晕、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舌苔腻厚、脉滑濡;气滞血瘀型(C型):临床上有颈项强滞及胸肋、胃脘疼痛,其痛有窜痛移动状,不固定于某一处,举肩痛甚;肝肾不足型(D型):临床常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皮温下降、畏寒、自汗;气血亏虚型(E型):临床常见头晕,面色不华、心悸、心慌、气短、动则乏力、失眠、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
2 结果
中医临床证型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见表1。风寒湿型多见生理曲度改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项韧带钙化,钩椎关节增生,后两项分别占本组病例75%和80%;痰湿阻络型主要为椎管狭窄,本组病例占95%,其次为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等;气滞血瘀型主要为神经根受压,椎间孔狭窄,占本组病例80%,其次为椎体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肝肾不足型主要是横突孔狭窄,占本组病例70%,椎动脉变细、扭曲,椎动脉供血不足,占本组病例60%;气血亏虚型主要是生理曲度的改变,本组病例占50%,椎体滑移,排列不稳,本组病例占70%。
3 讨论
通过对不同分型的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笔者认为,风寒湿型影像学以钩椎关节增生,韧带钙化为主要表现,检查手段可以CT为首选,其次为X线平片。痰湿阻络型的影像学表现中,椎间盘突出、椎间隙陕窄,椎间盘变性较多见,故首选检查方法可为MRI。影像学检查来看,此型相继发生骨关节增生,韧带骨化,椎间隙、椎管狭窄[2]。 气滞血瘀型出现椎间盘变性突出,椎间孔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等情况较多。
此型病例气滞血瘀,筋骨懈惰,致小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压迫神经根[3],其首选检查方法可为MRI,其次可选择CT。肝肾不足型的X线无特征性表现,CT、MRI扫描出现横突孔变窄,左右不对称,椎动脉受压扭曲狭窄,其椎间孔变窄、椎动脉受压扭曲狭窄为本型特征性表现,两侧横突孔不对称,相对狭窄,椎动脉受压扭曲狭窄,而致供血不足,首选检查方法可为MRI。气血亏虚型的特征性表现为椎体排列不稳,椎体滑移。椎体排列不稳,使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而致头晕,面色不华,心悸心慌等症,临床首选检查方法可选择X线平片。颈椎病的中医分型都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来辨证分型的,但通过本文对影像学表现的分析来看,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辨证分型存在着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
4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鞠作金,袁文,贾连顺,等.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结果的MRI研究[J].颈腰痛杂志,1999,20(4):254-255.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老年冠心病;焦虑;抑郁;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79
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冠心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疾病[1]。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 期间发生过急性心血管事件, 能够造成患者出现恐惧等负面情绪, 进一步加重了疾病的进展。本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延续性护理,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研究组男29例, 女16例, 年龄60~83岁, 平均年龄(67.5±9.5)岁, 病程6~32年, 平均病程(15.6±10.5)年;对照组男28例, 女17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67.1±9.2)岁, 病程4~30年, 平均病程(15.3±1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延续性护理, 具体如下:①出院前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 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②统计、建立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档案, 对患者的日常治疗以及相关护理情况进行记录;③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 每周至少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 随访的时间不短于6个月;④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复诊, 如不适立即就诊。
1. 3 观察指标 ①采用SAS以及SDS评分观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SAS、SDS得分越低, 说明心理状态越好;②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的左室短轴缩短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 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左室短轴缩短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护理前, 研究组左室短轴缩短率为(20.25±2.70)%、左室射血分数为(40.55±3.59)%, 护理后为(28.44±1.43)%、(48.96± 2.39)%;对照组护理前左室短轴缩短率为(20.36±2.51)%、左室射血分数为(40.60±3.55)%, 护理后为(22.45±1.71)%、(43.74± 2.99)%。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 研究组患者各项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 患者虽然急性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若不纠正错误的生活、饮食习惯, 出院后患者还是会再次发生相关的疾病问题[1]。21世纪初, 美国老年协会提出了延续性护理, 并将其定义为通过合理的护理工作, 保证患者在不同的健康护理场所或同一健康护理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以及连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 其包含了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随着数年的发展, 延续性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护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国外曾有文献报道,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并发抑郁的几率为17.9%。国内已有学者临床证明, 在既往有心血管病的患者, 如果发生心肌梗死等突发性心血管事件后, 1周以内有近20%的患者出现不同的抑郁症状。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定期随访, 及时了解患者目前状态及病情, 及时进行药物调整;②延续性护理使得患者住院期间与1名或多名医护人员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 使患者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 延续性护理能够较大程度上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能够有效延缓病情的进一步进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栾海丽, 孙国珍, 邵筱敏, 等.延续性护理对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11):2595-259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2776);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八批自主选题(Z0291);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联合创新研究项目(ZZ070817)
[通信作者]*谢雁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评价,Tel:(010)64014411-3302,E-mail:
[作者简介]姜俊杰,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Tel:(010)64014411-2802,E-mail:
[摘要]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疏血通注射液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疏血通的数据,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对比使用疏血通后,发生过敏反应患者与未发生过敏反应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病情、过敏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基于现有数据,表明疏血通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可能是入院病情、单次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结论:提示临床上使用疏血通时,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谨慎用药,并注意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的选择。该研究的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过敏反应;真实世界;巢式病例对照
疏血通注射液(以下简称“疏血通”)由水蛭、地龙的提取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1]。既往多次疏血通临床安全性试验证实:疏血通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数为过敏反应[2-4]。为了解真实世界中疏血通发生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疏血通的数据,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NCCS)的设计方法,分析疏血通发生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并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丰富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内涵[5]。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HIS中使用疏血通的数据为研究对象。HIS中,每条数据由患者的一般记录、诊断记录、医嘱记录、理化指标检查记录等构成。
1.2病例筛选与分组
采用回顾性NCCS的设计方法,根据开始至停止使用疏血通后是否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具体如下,病例组:开始使用疏血通至停止使用的时间范围在0~24 h,期间仅使用1次。停止使用后的24 h内使用了地塞米松注射液,且使用疏血通前与使用中均未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者。对照组:开始至停止使用疏血通时间>7 d,且用药期间未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常用抗过敏药物者。
1.3统计方法与软件
根据数据特点,本研究分别采用四格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Wilcoxon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统计方法。四格表χ2检验是当每个格子期望频数>5时使用。如果观察资料的期望频数T
2结果
2.1分组
按照1.2的方法进行匹配,结果病例组208例。对照组以年龄±5岁,性别相同作为配比条件,采用随机抽样法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按照1∶4进行配比[6],结果共832例。
2.2匹配效果分析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观察匹配效果,见表1,2。2组的年龄字段中,病例组缺失67例,对照组缺失99例,最终病例组纳入141人,对照组733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无差异,匹配效果良好。2组的性别字段无缺失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组间无差异,匹配效果良好。
2.3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现有的HIS数据库信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考虑可能成为过敏反应影响因素的有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合并用药。故根据数据的不同,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进行上述过敏反应影响因素的筛选,结果如下。
2.3.1入院病情HIS数据中,入院病情分为一般、危急。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入院病情比较情况见表3。经卡方检验统计,P1,95%置信区间均>1,因此,从统计学的角度说明:入院病情为疏血通可疑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而,从2组的入院病情所占百分比可知,病例组的入院病情危急患者较对照组多,说明病情危急的患者与病情一般的患者比较,发生过敏反应的倾向更大。
2.3.2过敏史2组的过敏史分布情况见表4。经卡方检验统计,无显著性差异,且OR与95%置信区间均
2.3.3单次给药剂量2组的单次给药剂量分布情况见表5。给药剂量属于等级资料,将单次给药剂量分为如下等级,6~12, >12 mL,再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数据。结果显示,P
2.3.4合并用药采用logistic回归建模分析,逐步选择法筛选变量,根据合并用药的频数纳入分析,对何种药物与疏血通联合使用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可疑危险因素)或不容易发生过敏反应(非可疑危险因素)的程度作出判断,见表6~7。
由表6可知,以上药物的OR均
由表7可知,以上药物的OR均>1,且95%置信区间包含1,即与疏血通同时使用以上药物者过敏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称之为可疑危险因素。且OR越大,风险越大。
3讨论
基于现有数据,表明疏血通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可能是入院病情、单次给药剂量、合并用药首先,入院病情危重的患者较病情一般的发生过敏反应倾向更大,原因可能为病情危重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相对较低,因而容易发生药物蓄积而引发过敏反应,提示临床上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使用疏血通时,应谨慎对待。第二,本研究结果显示,单次给药剂量相对较大的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提示临床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疏血通,但仍不能说明剂量是发生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第三,联合用药是药物相互作用的基础,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将单一药物的疗效变成多个药物的综合疗效,而不良反应的出现则是药物相互作用不良效应的体现[7]。因此,联合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本研究结果显示,疏血通与腺苷钴胺、阿司匹林、前列地尔合用后,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提示临床上将疏血通与上述3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应谨慎。
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导致疏血通发生过敏反应的可疑因素,方法学上是可行的[8-9],但局限性在于HIS提供的是回顾性数据,且本研究的数据是根据患者是否使用抗过敏药物推测获得,因此,本研究得出的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仅做参考,进一步的验证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药理学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姜俊杰,李霖,谢雁鸣,等.真实世界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80.
[2]李百强,鲁仲平,方洪壮,等.疏血通注射液大样本临床使用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10):592.
[3]刘静,刘芳,李培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药房,2011,22(7):646.
[4]孔飞飞,谭兴起,郭良君,等.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1):1046.
[5]Xie Y, Tian F. 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urgently for re-evaluation on post-marketing medicines in China[J]. Chin J Integr Med, 2013, 19(7): 483.
[6]肖颖,赵玉斌,谢雁鸣.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96.
[7]于星,张惠霞.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道不可忽略药物相互作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6):298.
【摘要】 目的 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拟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损伤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和bcl2表达的影响,分析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建立拟AD大鼠模型。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于拟AD模型制作前30 min,腹腔注射异丙酚100 mg/kg。然后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Bielschowsky染色观察NFT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域出现大量NFT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免疫组化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CA1区NFT明显减少或消失,免疫组化bcl2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 拟AD模型建立前30 min异丙酚预处理能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能降低NFT的表达,增高bcl2表达,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异丙酚;冈田酸;学习记忆;神经原纤维缠结;bcl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ropofol pretreatment on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and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 and bcl2 of hippocampus tissues in Alzheimer’s diseaselike model rats,and to analyz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pofol on brain. Methods Okadaic acid (OA) was injected into hippocampal CA1 region of rats in model group and pretreatment group to establish Alzheimer’s diseaselike model. Rats in the pretreatment group were abdominally injected with propofol (100mg/kg) before making ADlike model.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of rats were assessed through Morris water maze behavioral test. NFT were the characteristic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AD,examined by Bielschowsky stain of hippocampus,and the expressions of bcl2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hippocampus CA1 region of the ra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rats, the abilities of learning and memory decreased. Many NFTs were observed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The expression of bcl2 in the CA1 region decreased (P<0.05). Compared with model rats,the abilities of learning and memory of propofol group rats improved. NFT was reduced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The expressions of bcl2 in the CA1 region increased(P<0.05).Conclusion Treated with propofol at 30 minutes before injecting OA can ameliorate the neurobehavioral score of rat with hippocampus injury,reduce the level of NFT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bcl2 in brain tissues of rats with OA injury,which has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s on brain.
【Key words】 Alzheimer’s disease,propofol,Okadaic acid,learning and memory, neurofibrillary tangles,bcl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首先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继而表现为持续性智能衰退、失语、判断推理能力丧失以及运动功能障碍。脑药物预处理是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自身内源性保护物质而呈现的脑保护作用,药物性预处理具有相对安全、方便、易于控制剂量等优点。异丙酚(propofol)为目前最为常用的静脉全麻药物,因其苯环上的结构与天然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相似,因而具有了一定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1],一些在体动物实验证实了异丙酚具有脑保护效应[2~5]。本实验利用拟AD大鼠模型,观察了用异丙酚预处理海马组织中NFT及bcl2含量的变化,并结合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3~5个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250 g,均购自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拟AD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异丙酚预处理组(简称异丙酚组),每组12只,自然条件下饲养,自由饮食,光线湿度适中。
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实验试剂:Okadaic acid(OA)粉剂购自美国sigma公司,临用前溶解于10%二甲亚砜(DMSO),配制成0.4 mmol/L溶液;抗bcl2抗体、DAB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静安(异丙酚),北京尤费森尤斯卡比制药有限公司分装(批号UI 152,进口编号H20060427)。主要仪器:研究用生物显微镜(带摄像装置及图像分析系统)为德国Leica公司产品;全自动Morris水迷宫,上海吉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脑立体定位仪DYTⅠ,中国天津生产。
1.3 实验方法和步骤
1.3.1 拟AD模型制作:模型组、异丙酚组大鼠称重,选择右侧海马为注射靶区,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300 mg/kg)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颅顶皮肤常规消毒,剪去头皮,充分显露颅骨,参照George等[6]的《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于前囟后(A)3.6 mm,中线右侧(R)旁开2.4 mm处用直径1 mm的颅骨钻钻一小孔,垂直插入自行设计的十字形管,牙科水泥固定。通过十字形管用微量注射器进行海马CA1区微量注射(深度2.7 mm),模型组、银杏内酯组、联合组大鼠均经纵管缓慢注射0.4 mmol/L的OA 0.5 μl,5 min注射完毕,留针10 min。每隔2 d按同样方法剂量注射1次,共5次。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入等体积的对照液10% DMSO。术后大鼠肌注青霉素10万单位预防感染,连续5d。
1.3.2 异丙酚腹腔注射: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于拟AD模型制作前30 min,腹腔注射异丙酚100 mg/kg,对照组、拟AD模型组用同样方法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1.3.3 大鼠行为学检测: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place navigation test)和空间探索实验(spatial probe test),Morris水迷宫由周围水池和自动录像、记录系统两部分组成。Morris水迷宫水池直径160 cm,深50 cm,摄像镜头安放于水池中心上方2 m高度。将各象限水池壁中点标为入水点,标记4个象限。站台直径12 cm,高30 cm,固定于第3象限,水池中水面高出站台平面1 cm。水中加入适量黑色素,以肉眼看不见站台为宜,保持水温(25±1)℃。周围环境安静,恒定光源。实验开始前1 d将每只大鼠单独放入未放站台的水池中2 min,使其适应水迷宫环境及学习游泳。实验时将大鼠分别从4个象限的固定入水点放入水池,自动录像系统记录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和游泳路径。水迷宫实验于海马CA1区首次注射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共7 d。第1~6天进行定向航行试验:每日将大鼠按顺序ⅣⅢⅡⅠ象限从各入水点靠池壁放入水中(鼠头朝向池壁,鼠尾没入水中),记录60 s内大鼠从入水到爬上站台所需时间即逃避潜伏期(以在站台上停留达到或超过10 s为上台,不足10 s不作为上台)。每只大鼠每天训练4次,上下午各2次,每只每次间隔时间15 min,中午间隔2 h。训练过程中,若大鼠60 s内找到站台,让其在站台上停留10 s,若未找到站台,引导大鼠上站台,并停留10 s,潜伏期记为60 s;第7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撤去站台,将大鼠从第1象限入水点放入水池,记录120 s内大鼠在各象限的游泳时间和穿越站台次数,作为评价大鼠学习成绩的指标。
1.3.4 灌注取材:水迷宫试验结束后,将各组大鼠经10%水合氯醛(按体重450 mg/kg,腹腔注射)深麻后,快速灌入生理盐水150 ml,然后改用10%中性缓冲甲醛(4℃)150 ml灌注,断头取脑,置10%中性缓冲甲醛中浸泡固定7 d。取海马注射点前后约3 mm厚标本,经脱水、透明、浸蜡及石蜡包埋后行大鼠海马冠状位切片,片厚4 μm。同时观察每只大鼠标本海马注射轨迹,注射深度或位置未达要求者不纳入统计处理。
1.3.5 Bielschowsky染色:切片脱蜡至水化,用2 %硝酸银水溶液避光浸染于37℃水浴箱内孵育30 min;10%福尔马林液还原数秒钟至切片呈现黄色为止;用氨银溶液滴染20~40 s,倾去染液,直接用10%福尔马林液再次还原1~2 min,使切片呈棕黄色;用0.2 %氯化金溶液调色2~5 min;5 %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固定3~5 min;然后脱水、透明,中性塑胶封固。
1.3.6 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切片常规脱蜡至水;滴加3%H2O2,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热修复抗原:将切片浸入0.01 mol/L枸橼酸盐缓冲液(TBS,pH 6.0)中,微波炉“高火”加热至沸腾3 min,后改为“保温”10 min。冷却后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2~7.6)洗涤2次;滴加适当稀释的一抗(兔IgG), 37℃恒温水浴箱孵育30 min,PBS洗涤2 min×2次;滴加通用型IgG抗体(Fab段)HRP多聚体,37℃恒温水浴箱孵育20 min ,PBS洗涤2 min×2次;DAB溶液显色:使用DAB显色试剂盒,取1 ml蒸馏水,加试剂盒中A、B、C试剂各1滴,混匀后加至切片;室温显色,镜下控制反应时间,一般5~30 min;蒸馏水洗涤;苏木素轻度复染,脱水,透明,封片。
1.3.7 显微镜观察 采用Leica摄像显微镜观察并照像。NFT可在海马CA1区形成并在轴突和胞体处染色较深并呈拖尾形状,bcl2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在光镜下可见胞质、胞膜和突起呈棕黄色或棕色。计数每张切片4个随机高倍视野中阳性细胞数后取平均值作为计数结果,每组10张切片计数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数据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之间差异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以x±s表示。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共有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接受实验,顺利接受麻醉、异丙酚预处理、拟AD模型建立、神经行为学评分和海马损伤NFT、bcl2测定的有33只。在接受海马CA1区OA注射和异丙酚预处理时,有2只大鼠死亡、1只出现偏瘫无法进行余下实验,这可能与动物的个体差异不能耐受实验有关。随机取30只作为实验样本,每组10只。海马注射深度或位置未达要求者不纳入统计处理,故剔除不合标准的,在测定海马组织损伤表达的时候,每组选取8只大鼠作为实验样本。
2.2 大鼠行为学检测 各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定向航行实验结果见表1。对照组及异丙酚预处理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渐缩短,从第1天开始,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异丙酚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撤去站台后,以在原站台象限(第3象限)的活动时间和穿越站台次数为指标,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第3象限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越站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异丙酚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第3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穿越站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见表2)。在第7天撤去平台之后,对照组、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以绕平台游泳和穿梭游泳方式为主,有少量环池游泳;模型组以穿梭游泳和环池游泳为主,有少量绕平台游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行为模式发生了改变,异丙酚预处理组的行为模式更接近于对照组。表1 各实验组大鼠定向航行实验中每日平均逃避潜伏期表2 各实验组大鼠空间探索实验第3象限活动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2.3 海马CA1区NFT表达 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未见明显改变(图1A);拟A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细胞神经原纤维增粗、粗细不等、排列紊乱,有的密集成团块状,呈编织状遍布细胞质并深入到细胞突起,形成NFT(图1B)。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NFT明显增多(P<0.05);异丙酚预处理组同模型组比较,NFT明显减少(P<0.05)(见表3,图1C)。 表3 各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区NFT神经元计数
2.4 海马CA1区bcl2的表达 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阳性细胞表达较多,可见胞质、胞膜和突起呈棕黄色或棕色(图2A);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图2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丙酚预处理组表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图2C)。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转贴于 3 讨论
众所周知,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期记忆回路的重要结构,是学习记忆的重要解剖基础和神经中枢,在学习、记忆、情绪反应及植物神经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更因其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序化板层构筑和神经元相对独立分布等特点而成为最理想的学习记忆的研究模型[8]。许多研究表明,海马与机体衰老、阿尔茨海默病及癫痫发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海马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尽相同,其中CA1和CA3区在学习、记忆中担负重要作用[9]。海马CA1区发育最晚,但是最早出现老化的部分。故本实验将注射部位定位于海马CA1区。我们评价学习记忆的设备是带摄像装置及分析软件的Morris水迷宫,实验数据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更为客观、真实。本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在注射OA结束后的水迷宫行为学实验从第1天起就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模型组海马CA1区GFAP免疫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多,银染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CA1区出现较多的NFT,这与AD的主要病理变化相吻合。
我们通过改进的Bielschowsky染色发现,OA可导致大鼠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内产生大量的NFT。异丙酚预处理组海马内NFT数量减少,与拟AD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NFT是导致神经元纤维退化的主要原因[10],目前认为NFT的形成与AD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呈明显的正相关。NFT主要成分是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和少量微管蛋白。正常tau蛋白是可溶性的,可将营养物质从胞体输送到突触末端,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则是不溶解的,扭曲变形的微管蛋白不能正常输送营养物质,导致神经元末端的树突和轴突发生营养不良性萎缩。我们推测异丙酚可能影响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减少NFT的形成,从而保证轴浆的正常运输。异丙酚组海马CA1区bcl2阳性细胞表达数量明显增加,表明bcl2在拟AD大鼠学习记忆改善过程中发挥作用。目前研究认为bcl2基因及其蛋白bcl2可以抑制或阻断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凋亡,并认为bcl2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与bcl2能抑制Caspase的基因表达 [11],并具有稳定线粒体外膜,调节线粒体功能,阻止细胞色素C的释放[12],降低钙离子从内质网的释放[13],以及抑制自由基产生,抗氧化等作用有关。
近年来,静脉麻醉维持和诱导药物异丙酚的脑保护效应尤为引人注目,大量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都发现异丙酚具有脑保护效应,它有良好的对抗应激性血糖升高作用,同时能保证脑氧供需平衡,通过阻滞或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改善脑创伤后的神经功能而产生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机制可能是:①钙通道阻滞药作用:研究表明,异丙酚可其直接或间接地抑制Ca2+经NMDA受体耦联Ca2+通道和电压依赖性Ca2+通道进入胞内,减少自由基的产生[14],通过解除缺血区脑微循环灌注,减少线粒体和内质网钙离子活化产生的细胞损伤。②自由基清除剂作用:异丙酚的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和已知的氧自由基清除剂丁羟基甲苯和维生素E一样具有酚羟基结构[1],可有效地防止甲基(酰)门冬氨酸积聚,与氧自由基反应生成酚基氧自由基,从而抵抗氧自由基的作用。③激活γ氨基丁酸A受体:异丙酚可以增强氟硝基安定与中枢苯二氮艹卓类受体的结合,从而增加开启Cl通道的频率,增强γ氨基丁酸的效应;还可以下调NMDA受体拮抗剂所诱导的cfos基因和HSP70基因在后扣带皮质回的表达,从而阻断NMDA受体拮抗剂所致的神经毒性,减轻后扣带皮质回神经元的组织病理损害[15]。
本实验结果,异丙酚预处理的拟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CA1区少见或未见NFT,bcl2表达增高。表明拟AD模型建立前30 min异丙酚预处理能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NFT的表达,增高bcl2表达,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Murphy PG,Myers PS,Davise MJ,et al.The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propofol (2,6-diiosoproopylphenol)[J].Br J Ansesth,1992,68(6):613618. [2] 杨静,李天佐,张炳熙,等. 异丙酚对谷氨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12):917918.
[3] Kodaka M,Mori T,Tanaka K,et al. Depressive effects of propofol on apoptotic injury and delayed neuronal death after forebrain ischemia in the ratcomparison with nitrous oxideoxygenisoflurane[J]. Masui,2000,49:130138.
[4] 甘国胜,姜立,陈利民,等.异丙酚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和神经行为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7981.
[5] 陈婷婷,王刚,周琪,等.异丙酚和异氟烷在瓣膜置换术中对脑保护作用的比较[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7,5(2):9193.
[6] George P,Charles W.The Rat Brain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M].Fifth Edition.San Diego:Elsevier Academic Press,2004:98116.
[7] 罗焕敏.海马结构从形态、功能到可塑性、衰老性变化[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6,12(2):177184.
[8] 姚志彬.海马——研究神经科学的理想模型[J].广东解剖学通讯,1989,11(1):1721.
[9] Kins SM,Zinnerman M,Garner C,et al.Modulation of tau phosphorylation and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by cellular stress[J].Biochem J,2000,345:264.
[10] 吕心瑞,潘娅,李清春,等.神经生长因子对拟AD大鼠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3):211215.
[11] Gagliardini V,Fernandez PA,Lee RK,et al.Prevention of Vertebrate neuronal death by the crma gene[J].Science,1994,263:826828.
[12] Golstein P.Controlling cell death[J].Science,1997,275:10811082.
[13] Lam M,Dubyak G,Chen L,et al. Evidence that Bcl2 represses optosis by regulat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associated[J]. Calcium luxes,1994,91:65696573.
[14] 秦晓辉,米卫东,张宏,等.异丙酚对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9):10241027.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教学方法 思考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是属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医学学科。在医学领域中,医学影像学应属于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之一,它所涵盖的内容从以往传统的、单一的X线技术发展至今天,已经是多种检查、治疗技术的总和,即是集高科技技术为一体的MRI、CT、DSA、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等的总和。显然既往所使用的传统影像学教学方法,已然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需要,影像学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较为棘手的,这些问题包括把握医学发展潮流中的热点趋势,拓展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范畴,开发临床实习生临床思维等等,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
本文就我校临床医学院在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简单分析以及讨论,以期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水平,使越来越多的临床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1. 结合现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医学的发展非常之快,速度惊人。既往单纯只是对患者进行影像诊断的时代,已然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它现在已经深入至活体的功能研究,可以反映活体分子生物学改变及生化代谢等领域,分子影像学已经悄然兴起。虽然教材在不断的更新,但依然不能紧跟学科的发展,那么,需要教师们献计献策,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学习新技术、开发新项目,并且及时删除过时内容和补充学术界公认的重要内容。
2. 明确现行教学模式弊端
(1)目前现行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授各个学科基本特点的同时,缺乏学科间对比,使得学生不能明确建立整体影像学认识。(2)对学生的传授目前仍多采用“灌输制”。用“桥梁学科”来定义医学影像学,是非常贴切的,它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对于本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讲述,那么致使学生得到的只是干涩的图像特点,在脑海中没有对疾病产生系统的认识,真正在面对影像图像时,他们就不会根据病例图像特点进行判断、分析、最终诊断,那么这种教学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形式。(3)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授课的方式,教师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包括引导学生通过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去拓宽和加深知识领域。
3. 改进现有教学方法
过去常常是教师带着典型的影像图片,重复讲解理论课的主要内容,长此以往,实际上学生仅仅是回顾了理论课中疾病典型表现,不能够补充理论课无法传授的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但是现代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影像设备的性能,如果能在见习、实习课时,带领学生在设备机房现场讲授医学影像图像的产生原理、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这样对于影像图像的形成,尤其是对图像中的部分伪影形成,也就是由于人为因素或者机器因素所造成的图像特点,使得学生产生直观印象,容易理解。
4. 有效、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在现有学制下,如果仅仅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思维方式简单,遏制了其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势必会影响基础理论以及相关临床知识的学习。而现代医学影像学除了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内容,当然对于扎实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数学、物理,更甚计算机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以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临床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如此看来,有效合理地安排基础理论、影像专业知识、临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需要了解、熟悉、掌握的内容,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所以笔者所在教研室尝试面向学生定时开放PACS机房,安排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巡回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弥补基础理论知识的欠缺,多加关注临床实际病例,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单纯局限于教科书中所讲述的典型病例。
5. 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医学影像教学改革,离不开学科建设的强化建设,硬件设备的提高容易完成,软件提升离不开师资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强化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校教研室进行了一系列新措施的尝试:(1)首先打破以“检查设备”来进行的医师专业划组的框框,采取各专业组定期轮转,强化教师全面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手段下的诊断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定期举行科室小讲课。检查每月定期举办3―4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轮流进行的小讲课,由主持教师自拟题目,可以是介绍某一疾病包括少见疾病,通过进一步查阅文献,详细讲述,结合国内外对该疾病的相关认识,使得全教研室所有教师知识不落伍。(3)疑难病例讨论会。每天利用早交班的时间,进行疑难病例讨论,讨论手术病理证实的疑难病、少见病,通过网络查看医师的诊断报告,了解诊断是否吻合,再次回顾性分析病例,这样可以加强对于疾病的认识,避免出现误诊、漏诊,也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重点,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并且同时要求教师定期在国内外相关专业杂志上,如此一来,不仅加强了学科的建设,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素质。
6.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推广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即PBL教学模式, 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寻求解决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见习、实习课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探讨,主要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对病例所有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诊断,带教教师可以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最终评判,活跃课堂的气氛,起到引导和最终判断的作用。
除去上述内容,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进一步多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方法的操作技术规程以及图像特点,真正地对各种影像学图像的特点有深度的了解,如此才能真正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帆,张雪林,郭文明等.论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47-249.
[2]刘文亚,赵圆,邢艳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作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4):492-493.
随着CT、MRI、DSA及PET-CT等各种先进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各种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的影像技术问世,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中新兴的、飞速发展的学科,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影像学教育的需要。如何使学医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把握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形成新的理论。医学影像学由X线透视、摄影等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演变成涵盖了普通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甚至包括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医学影像学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不仅能提供二维的传统图像,还可以提供三维、甚至四维的影像资料,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器官的功能改变。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不再单纯通过形态学表现做出影像诊断,已能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器官的功能变化,甚至能反映分子、生物化学水平的变化;影像学也进一步从单纯的疾病影像诊断向诊断及介入治疗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诊断能力的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医生已经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离不开影像科医生。医学影像学博大精深,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解剖学、病理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相关,这就对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知识。
二、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阻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大医院的放射科、超声科、CT室、核磁室、介入放射科都是独立的,业务上相互间的交流很少,导致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割裂开来,形成了以设备为单位的几个独立的分支,每个分支的课程教学由相应科室的老师分别承担。放射科的教师讲授普通X线部分,CT、核磁室的教师讲授CT、MRI部分,超声科的教师讲授超声诊断学部分,介入放射科的教师讲授介入放射学部分。每位教师授课均按照概述、病理与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进行,造成教师间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重复多,各种影像学表现之间没有联系。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弱化,而新技术需要不断地被普及、推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同时,又有很多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需要各种检查方法、技术及各个学科之间交流、协作才能解决,如胃肠造影和胃部CT、MRI影像互为补充,相互间的影像信息补充能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因此,旧的、传统的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已经不适应学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目前国内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都是老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表述不详或过于简单。实习课仍然是带教老师带着一大堆典型的X线片、CT片或MRI片采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一份一份病例进行讲授,讲每一个病例的影像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显示以二维图像为主,没有立体感,学生通过死看片子来了解、认识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包括心脏多普勒)检查,X线胃肠造影、全身血管造影等动态影像资料大多以静态的形式展示,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医学影像学课程,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来。
3.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考试仍是很多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唯一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课,忽视实习课,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忽视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
1.建立“大影像”,按解剖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综合授课首先应打破以设备划分学科的做法,医学影像科应作为统一的“大影像”实行亚专业分组,学可根据系统分为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等几大亚专业组,每个亚专业组都有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以该领域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从临床、教学到科研均突出亚专业优势,从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师队伍及教学内容。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全面化、专业化,广泛学习、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诊断技能。最后教学实行按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授课,各学组的教师分别负责最擅长的章节进行授课,每一位教师讲述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后分别讲述该病的X线、CT表现及MRI表现、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各系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学会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一些逐渐被淘汰、落后的检查技术、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简单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影像学的优势检查技术要作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述,使学生能掌握这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来;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教师也应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与时俱进,紧跟影像学的发展潮流。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动画及一些高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动态效果、声像结合这些教学手段,学生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影像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临床实习等环节,建立设备先进的网络教室,使影像学实习课教学逐步由胶片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更贴近临床工作。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激动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产生疑问,引发探索,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每个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提供几个临床典型的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如读片会,先提供这些病例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再展示所有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代表对每个病例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医学影像课程;改革探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85-02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是当前教师面临的棘手难题,也是当前教师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为了迎合教学制度的改革,南京医科大学影像专业教研室对医学影像相关课程进行了教学方式改革的尝试,利用PBL模式进行教学,病例教学的试讲课程,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与精心准备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1]。
一、PBL教学法的概念
PBL教学法,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而PBL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为主。PBL教学模式的整体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作为导向,而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具有优势,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压抑感,因此,PBL教学法是值得在教学中广泛推广和使用的一种科学教学方法。
二、研究对象及试讲之前的准备工作
研究对象为本院11级七年制医学影像班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此次教学方式改革,11级七年制医学影像班是首个尝试试讲的班级,学生们对试讲都非常有信心。在试讲课程开始的前几天,刘希胜和赵宇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且以抓阄的形式把病例资料下发到了学生的手中,让学生进行试讲的准备。学生们对教师组织的试讲课程非常感兴趣,对试讲课程充满了信心,因此,学生们对试讲的内容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此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加入了学校学科建设的医学影像学交流QQ群,和学校Elearning课程平台对此次试讲的课题和准备工作进行讨论,学生们有的带着病例资料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有的则是在网上进行百度搜集资料来解决病例资料中的问题。总之,学生们都对本次要试讲的病例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和分析,并且,有大部分学生在准备病例试讲内容的时候,还为相关的病例知识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使得试讲效果更完美。
三、学生试讲的规则和过程
2014年2月26日,星期三,11级七年制影像班的学生在医学影像实验教室里,开始了首次由学生主讲的病例教学试讲课程。这是首次师生互换角色进行试讲的病例教学试讲课程,学生们都信心满满。担任这门课程教研室主任的刘希胜老师,在这次课程的试讲中,把讲台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占据了主导地位。整个的试讲过程中,教师不参与讲课,而是以学生和观众的身份坐在教室听学生讲课。学生纷纷按照之前安排好的试讲顺序依次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对自己手上拿到的病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并且对病因的诊断给出了确切结果,对病因的鉴别,提出了有效的方法,讲解非常到位,也非常成功。学生在对病例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还相应地播放了与之相对应的幻灯片,让人眼前一亮,给人视觉上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提高学生对病例的诊断,加强学生对病例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有效地学好医学影像课程,增加学生对病例知识的了解,扩宽学生知识面。病例教学的试讲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促进了学生的试讲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试讲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问题和不足,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对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对学生在试讲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以及对学生试讲过程中的知识遗漏点进行了完整的补充,从而加强学生对病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对相关病例知识的辨识更加明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2]。
四、教师对学生的试讲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病例教学试讲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评价。在整个试讲的过程中,有讲得好的学生,也有讲得不是很好的学生。那么,教师可以分别挑选出一位同学进行评价,比如,在病例教学的试讲过程中,有位叫王欣的学生,对试讲的内容非常熟悉,条理清晰,对知识点的讲解能够有效地切中要点,语言简洁明了,对相应的病例知识点还配备了对应的图片,制作的幻灯片十分精美,并且还备注了参考文献,对其依据来源做了具体的分析和概括。教师对表现突出的王欣同学提出表扬,那么,对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出病例教学试讲过程中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断总结,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全班学生,都能够不断努力,在今后的试讲课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对学生病例教学试讲的表现,给出相应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的试讲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增强学生试讲的自信心,消除课堂氛围的压抑感,促进学生对试讲课程的积极性,帮助试讲课程顺利进行[3]。
五、病例教学试讲课程的效果反应
南京医科大学影像专业教研室对医学影像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尝试,主要是利用了PBL模式来进行教学的。试讲结果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切实可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从试讲的过程,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对病例知识点的试讲分析,即就是学生对此病例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且能够明确地看出学生在病例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学生的试讲表现,就是对教师病例教学的最好反馈之一。利用试讲病例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课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这样的方式教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病例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影像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加强学生对影像知识点的记忆,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师生互换角色,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避免了课堂提问的环节,很多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在试讲之前都进行了查找和解决,节省了学生的听课时间,从而也使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在试讲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并且,学生们对教学的改革方式非常赞同,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习好医学影像课程有很大帮助,因此,学生都极力地希望教师能够多用这样的方式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教师对试讲课程进行总结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医学影像学习成绩,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学好病例课程知识,医学影像教师应该经常在班级中开展这样的试讲活动,让学生在活跃舒适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帮助学生轻松提高学习成绩。在试讲课程结束以后,教师除了对学生的试讲表现做出客观评价,以及对整个病例试讲的过程作出点评以外,还应该写出相应的总结报告。教师要认真地反思,努力找出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找出该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上的可行性,和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地找出试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在试讲方面会面临的问题,然后进行钻研和探索,努力查找书籍或者进行网上搜集资料,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让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显著的效果[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实证明,结合PBL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医学影像课程进行教学,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形式可以满足医学院培养学生的需求,能够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医学学习积极性,能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够锻炼学生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为自身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对学习更有信心,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医学学习成绩。在医学教学方面,国家应该大力倡导各大高校在学校利用PBL模式进行教学,师生互换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陈旧感,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在教学方式上带给学生别样的视觉感受,教师们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在医学影像教学方法方面,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努力摸索更适合学生医学影像课程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师的教学效率[5]。
参考文献:
[1]刘忠秀.基于PBL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张立颖.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09.
[3]周璐.PBL教学法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PACS-RIS教学系统;医学影像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09-02
随着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医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疗机构对影像医学人才的需求亦进一步增加。如何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成为高校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医学影像学内容抽象,涉及学科广泛,检查方法多,疾病表现多种多样,学生理解和记忆困难。因此,探索出适应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尤为重要了。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于2004年筹建了专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PACS实验室,2011年改造升级成PACS-RIS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强化学生在校期间临床工作环境模拟与技能水平的训练,形成了PACS数字化影像教学模式。
一、构建PACS-RIS教学系统的意义
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和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主要应用在医院的影像科,它以计算机设备存储式硬盘为基础,保存医院影像资料,通过DICOM、网络等多种接口将影像设备连接起来,以高速网络传输并显示影像设备产生的数字化图像[1]。传统的影像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讲解基本病变的原理、概念,通过附加图片、图像、文字说明等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但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图像存在分辨率低、窗宽/窗位不可调、单个病例图像数量少、图像畸变和无图像后处理功能等缺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院医学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等方面工作,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使本科毕业生在毕业时具备良好的医学影像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在就业以后很快能适应临床工作,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构建了PACS-RIS教学系统,并在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PACS-RIS进行影像学教学的优势
1.缩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都是学习教科书和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病例缺少系统的影像资料,学生很难具备系统知识,很多的知识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而现在的二级以上医院一般都具有局域网或各种类型的PACS系统,影像学诊断都是通过PACS系统阅读分析图像、书写报告,这就造成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具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开始实习或毕业工作之后,很长时间不能适应临床工作方式,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习[2,3]。PACS-RIS系统恰恰就是模拟临床工作模式,学生在实验课学习中就学习在系统中调取图像,可以进行图像的窗宽窗位的调节,可以进行病灶的测量和图像的后处理;学生能在电脑上模拟书写诊断报告,其程序和模式与临床工作一致,这样就可以体现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的目的,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通过模拟临床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他们开始实习或者毕业工作之后,很快就可以熟悉临床工作程序,尽快融入临床实际工作中,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的顺利转变。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从某种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去讲述,再附上疾病的几幅典型影像表现,内容都是这种疾病最典型、最普遍的东西,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很难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共性的认识。实验课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典型病例的胶片,学生分组轮换使用观片灯读片。这样的实验课,一是教师要反复讲解费时;二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片量少;三是环境差,学生容易相互干扰,影响实验课的质量。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其在校期间阅读分析病例的数量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要培养具有较高临床能力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阅读大量、系统的医学影像学图像,这样他们才能积累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工作后很快适应临床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课堂上学生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图像,课后为了避免胶片污损或丢失,一般都要求胶片入库,这样学生实际接触胶片的时间很少,很难把疾病的图像读懂读透。PACS-RIS系统的建立,所有的影像资料都储存于服务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多阅读图像,遇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带教教师,课后利用课余时间访问服务器,调阅图像反复阅读,更好的消化教师所授的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有关的解剖、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某种疾病从临床表现到影像诊断有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概念,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4,5]。
3.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由于某些疾病表现复杂,且存在“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现象,单纯使用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很难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这就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互相验证,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率。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检查图像上表现各异,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幻片灯教学,先由教师逐一讲解,学生再轮换读片,分组讨论,由于课时和胶片数量的限制,学生实际读片数少,且由于读片环境影响,使很多人不能看清图像,不能认识和完全理解图片,造成学生一知半解或糊涂,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学习质量不高,效率低下[6]。应用PACS-RIS系统之后,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病例发给学生,教师只需对典型病例稍加讲解,学生就可以在各自的终端电脑前进行阅片,还可以利用PACS系统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进行图像的处理,如调节窗宽/窗位、分辨率与对比度、缩放、旋转、测量、二维及三维重建等,学生可将图像调整至最佳状态,还可以分屏显示,亲自感受并书写诊断报告[7],并且输入一次检查号,该患者所做的所有影像学检查图像都可以显示出来。学生一方面可以比较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检查方法图像上的特点,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劣,从而有助于学生了解比较影像学。如果对图像理解不充分,可以查阅高年资医师审核后的诊断报告,包括图像描述和诊断结果,与自己书写的报告相对比,不仅能够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熟悉诊断报告的书写规律,提高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8]。利用PACS-RIS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疾病的异同点,也可以观察某种疾病的影像学动态变化,还可以了解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这样就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良好资源。在PACS-RIS系统建立之前,教师在讲课中所需要的图像资源都是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及时的积累所获得的,所以记录、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漫长而烦琐。而在应用PACS-RIS系统之后,教师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轻松检索到相关的病例资料,而且包括相关的病史、病理、各种影像检查的结果等。PACS-RIS系统图片存储量大、种类全且及时更新,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不但可以在PACS-RIS系统中直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演示影像图像,还可以把典型的图像进行编辑,输出到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中,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制作成优美的多媒体课件,供学生拷贝,让他们随时随地学习。
总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反复大量的阅读相关的病例图像,才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PACS-R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有助于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梅.PACS系统及构建医院PACS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271.
[2]田芳,祝乐群,鲍虹,等.基于RIS/PAC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85-86.
[3]张松,张镭,丁毅,等.PACS/RI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病案,2011,12(6):65-66.
[4]中宝忠,王可铮,赵东亮,等.PACS辅助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23-525.
[5]李浩,李睿,袁远.PACS系统在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4):697-698.
[6]龙金凤,蹇兆成,董鹏,等.基于PACS的PBL自主学习模式对影像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作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30-131.
关键字:医学影像技术 毕业考核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法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随着医学影像学科和新设备的快速发展而建立的利用医学影像设备获取、处理和分析医学影像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的新专业。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对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在内容、项目上各有千秋,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往传统的理论笔试存在很多弊端, 这种考试重知识轻能力,只能检验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无法检查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概念始于1975 年,由英国Dundee大学的Harden 博士倡导,目前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为应用[ 2] 。近年来,国内有部分医学院校采用了OSCE模式来评价医学生或护理专业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的能力[3,4]。自2010年开始, 我院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考核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理论考试形式, 采取了OSCE 模式的综合考核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我院2010~ 2014 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分别为2010 届48人;2011届30人;2012 届33人;2013届21人;2014 届36人。其中男生91名、女生77名;年龄21~ 24岁,平均( 22±0.8) 岁。所有学生都经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学习并取得合格的实习成绩,同时取得参加毕业考核资格。
2 考核方法
2.1考核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综合笔试(时间120min)
综合笔试由学校组织专家统一命题,采用100 分制,按40%纳入毕业考核总成绩。综合笔试含基本理论考核( 占60 分) 和病例分析( 占40 分) 两部分。
综合考试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基本理论考核主要由5 门主干基础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x线摄影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组成,病例分析由1 例骨科病例和选做1 例相关专业病例组成。
第二部分:临床实践考核
毕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时间一般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第2 周进行,采取三站式方法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按60%纳入毕业考核成绩。
第一站: X线片阅片( 时间10 min, 占30分):考试采用笔试,利用交互式阅片系统提供十个选择题,内容为x线诊断病例,每个病例提供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临床表现,体征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要求学生选择最可能的诊断。
第二站:CT、MR片阅片( 时间25 min, 占40分):考试采用现场胶片阅片,考生根据胶片所见书写诊断报告,提出可能诊断。
第三站:x线摄影摆放(时间5 min, 占30分):选择难易度相差不大的临床常用X线摄影操作40题 ,采用抽签制,每人抽选1 题。两人一组,互为模拟病人,要求考生边摆放边讲解,考官在考生进行操作时或操作后,提出相关问题。
2.2组织实施
每一站考核题目由教研室主任组织人员命题,实行考教分离。考官由各教研室选派,要求为讲师以上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人员,我院教学部负责审核。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第一站统一进行,第二、三站由学生抽选题目,每一站考核都安排2名考官,一名为主考官。学生则由教务干事及班干部组织,按抽签顺序参加考核。
2.3 成绩评定
临床技能学生每站考完后,考核教师当场给予打分。 X线片阅片满分30分,18 分以上为合格;CT、MR片阅片满分为40 分,24分以上为合格;x线摄影摆放满分30分,18 分以上为合格;每站考核分数低于相应合格线者,须进行该站的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须补实习1~2 周后再行补考。第二次补考不通过者不予以毕业。每站考核成绩之和便是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最终考核得分。
3 讨论
3.1促进了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经过连续五年实施多站式临床技能考核,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实习中更加重视临床实践操作,更加注重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3.2以“考”促“教”
通过分站考核,可以发现我们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如我们充分利用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临床技能模拟实验室,加强对见习、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能力;通过考核,我们发现学生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不足,说明我们的理论教学还有待加强。
3.3 解决“一元化”的问题,形成“多元化”的模式
多站式考核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决定最终毕业成绩的做法,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医学教育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做法。使学生由被动的应付考试,变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疾病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鉴别诊断及临床技能操作,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经过对多站式考核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我们将会建立一套符合专业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医学影像学专业的特点及基本规律,将教学目的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途径及考核原则等要素形成有机的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操作性强的结构系统。使其既符合国际医学教育组织要求,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影像技术多站式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白波, 李伟, 王家富. 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3) : 15- 17.
[2]景汇泉, 张训巍, 于晓松. 影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因素分析[ J] . 中国考试: 研究版, 2005, 7( 1) : 22-23.
>> 药事管理学教学案例库的建立与应用 《犯罪心理学》教学案例库建立的探讨 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之课程解析 基于岗位业务流程构建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 基于视频案例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设计与应用模式构建 医学案例库管理及知识发现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 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研究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网络案例库建设研究 浅谈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开发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综述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构建 重视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培养管理型人才 面向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的建设 铁路高职院校生产企业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探讨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医护专业化学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产品库&案例库 产品库 案例库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比较影像学案例库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比较影像学案例库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利用广泛应用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建立基于比较影像学整理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案例库,用于各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师备课、自主学习等。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比较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案例库
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包括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类以X线、CT、MRI、核医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等多种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临床资料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综合学科,是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学科。
比较影像学是指对疾病的影像诊断采用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诊断的方法 [1]。其目的一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疾病,二是为了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目前在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中应用较多,其强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专业教学中其内涵侧重点不同,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均十分重视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案例是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继续教育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源,为了满足各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了比较影像学教学案例库,用于日常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
1、比较影像学案例库的内容
该案例库按照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白人驹、张雪林主编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版)教材目录大纲收集各系统各检查技术常见疾病的影像案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图像,影像报告和病理结果。
2、比较影像学案例的来源
2.1、由影像专职教师、各影像医师于教学和临床影像诊断工作之际精心挑选病例,病例挑选原则如下:正常案例、典型病例、不典型病例、易漏诊误诊病例,有病理结果的优先;以JPG格式由PACS导出,注意选择消除患者信息的格式保存,以保护患者隐私;确保在窗宽窗位最合适的情况下保存,部分案例需要调节成多个窗的图像并一一保存;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影像报告和病理结果(如果有),影像图像要求至少包括同一病人同一病理时期X线、CT、MRI或其他检查技术中的至少两种影像检查图像,或者同一病人检查技术不同病理时期的影像图像。该途径来源稳定,资料齐全,图像质优,日常工作中可按系统积累大量影像资料,是主要的来源。
2.2、依托外院兄弟单位和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按上述方法收集优质影像案例,该途径是优质案例的补充手段之一。
2.3、收集网络免费散在影像资料,包括各大影像论坛,微博,微信等。该途径可获取大量优质少见病例。
3、创建案例
将收集的每一例患者的资料按以下资料顺序用Microsoft Office PPT做成一个独立文档:
3.1、 PPT封面:系统+疾病名称+编号;
3.2、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3、患者影像资料:按检查顺序,一般是X线―CT―MRI,或平扫―增强,或治疗前―治疗后;或同一检查方法不同检查时间顺序,每一张图片使用一页PPT页面显示,以最大程度保留信息细节。
3.4、患者影像报告:包括影像描述和影像意见,每一个独立的检查后附完整检查报告。
3.5、病理结果:包括病理描述和结果。
4、建立网络学习空间案例库
将收集制作的PPT格式的比较影像学案例,使用绿色软件pfDesktop制作成swf格式文档,按《医学影像诊断学》目录顺序按系统上传网络学习空间,并按专业以课堂魔方的形式呈现予学生和老师。建议将PPT文档转换为97-2003格式以保证成功转换。
5、案例库建设平台
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为所有在校师生创建了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学习平台账号,构建了全院范围的学习平台,也是师生教与学的交流平台,该平台可上传大量文档、图片、视频资源,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组建后呈现于师生,如多维课件,课堂魔方等,并可布置和批改作业,通过留言讨论区可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笔者网络空间链接:http:///SpaceShow/Index.aspx?uid=655775)
6、比较影像学案例库的应用
6.1、理论授课: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医学影像学》等影像诊断类课程的理论教学,我校理论授课的多媒体教室配置的计算机均可在线浏览网页,理论课授课时可登录网络空间使用该案例库里的案例实施案例式教学和比较教学法。
6.2、实践授课: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医学影像学》等影像诊断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我校配备了两间交互式阅片实验室,配置了50套交互式阅片系统,并连接上了网络,实践课期间可打开网络空间在线浏览指定的案例,以分小组讨论,小老师讲课等形式进行实践课的授课。该实验室属于开放实验室,学生课余可自由使用自主学习。
6.3、教师备课:教师可利用里面丰富优质的病例备课,制作成精致美观的PPT课件或形式新颖的微课视频用于课堂授课,还可根据案例库灵活设计练习题和试题。
6.4、学生自学:丰富的案例资源可满足学生自学的需求,同时提高学生主动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学生自学的需求更甚于在校期间,案例库作为在线资源库,可恒久反复使用。
6.5、影像医师自我提高:少见案例、易漏诊误诊案例和不典型案例可帮助影像医师接触和学习临床工作中没见过或少见的案例,吸取漏诊误诊的教训,认识不典型案例的表现,从而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7、讨论
目前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已广泛使用多媒体教
学,实践教学作为该类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院校均十分重视,采取多样化模式,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也有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基于 PACS 的影像教学系统[2]。虽然PACS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运用其开展影像学实验教学已成必然,但由于经费紧张,医学专业学生数目众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院校建立了可以基本满足医学专业学生需求的PACS教学实验室[3]。我们结合自身特色,仍采用胶片教学和电子图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校建立了覆盖全校三个校区的数字校园网,医学实验实训中心配备了可真正实现师生双边互动的交互式阅片系统。校园网和阅片系统的建设,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迫在眉睫。
我们工作之余收集了各类满足要求的比较影像学案例,质量优良,制作相对容易,教学价值极大,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数字化平台和现有先进的交互式阅片系统,简化了教师备课程序,改进了教师上课的模式,使得各种教学方法得以顺利实施,学生可免费在校学量优质正常和典型影像案例,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进行自主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空间的留言讨论区便于师生交流互动,影像医师学习易漏诊误诊案例及少见病例可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尝试进一步构建试题库、微课库等其他新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库,更好地服务师生和临床。
参考资料:
【1】侯先存.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中应用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62-2063.
【2】马奎元,张会如,董睿,等.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45-46,92.
【3】 吴少平,白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影像学》教学状况调查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2):147-148.
*通讯作者:胡芳,女,讲师,1982.03年出生,邮箱:;
【关键词】医学影像临床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教学效果
作为以图像形象化为主的学科,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实践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多媒体教学以及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技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ystem,PACS)的广泛应用,教学方法也不断变[1]。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创立的自主学习模式,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合作、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2-3]。本研究通过对两组学生的试卷成绩分析及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分析PBL教学方法和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选取本2009级临床影像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班学生共126名,平均年龄(21.2±2.6)岁,所有学生高考成绩、认知水平、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126名学生根据学号随机分成2组:PBL教学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组学生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实践教学课中,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给出病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6个阶段。首先,将每组学生再分为若干小组,由教师提出未知病例让学生讨论,此病例与所授课程相关,但学生课前不知道具体诊断及需要注意的影像学细节。第2阶段学生初步查看影像及临床资料后提出问题,主要对临床及影像特点及疑问进行分析。第3阶段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假说,确定自己的诊断,并为该诊断提供依据。第4阶段在课外完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行组内讨论。第5阶段,再次进行组间讨论及辩论,对出现的其他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要点,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对各组发言进行评估。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即教师为授课主体,教师在实习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标本等进行课堂讲授,之后由学生观看教师所制多媒体医学影像图片教学库,全程由教师进行授课并总结。
1.3 教学评价
临床教学授课内容结束后,当堂进行课堂阅片测验,要求每个学生对临床病例的影像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并诊断,两组均采用同样病例。由一位老师进行考卷评分,评分采用盲法进行。学期末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进行测试,考试以试卷形式进行,测试结束后也是由一位教师盲法阅卷评分;临床实践教学课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PBL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的反馈意见。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AS19.0软件进行,对课堂阅片测验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课堂阅片及理论测试成绩对照组、实验组行两组间的t 检验,两组间对教学方法的反馈评价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
临床实践授课内容结束后进行课堂阅片测验,以实际病例要求学生进行影像描述、分析及诊断,按要点给分。学期末对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进行考试。实验组学生读片考试成绩(16.9±5.1)分、理论成绩(84.4±14.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读片成绩(10.2±6.1)分和理论成绩(72.5±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读片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
组别 阅片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
实验组 16.9±5.1 84.4±14.8
对照组 10.2±6.1 72.5±9.7
t 3.56 3.63
p 0.000 0.000
两组间阅片成绩及考试成绩进行组间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BL教学法教学成绩好于传统教学法。
2.2 问卷调查
两组学生对教学内容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L教学比传统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交流能力、加强学生分析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均占优势(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结果比较(%)
评价内容 实验组(n=63) 对照组(n=63) χ2 P
对于学科兴趣 54(85.7) 43(68.2) 3.894
活跃课堂气氛 52(82.5) 41(65.1) 4.396
主动学习能力 55(87.3) 38(60.3) 6.782
知识掌握的深度 57(90.5) 37(58.7) 6.884
知识掌握的广度 52(82.5) 40(63.5) 4.653
临床思维能力 51(80.9) 39(62.0) 5.324
文献查阅能力 50(79.4) 37(58.7) 7.897
综合分析能力 49(77.8) 35(55.6) 7.347
交流能力培养 51(80.9) 37(58.7) 5.324
3 讨论
医学影像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医学桥梁学科,影像教学最大特点是以大量X线片、CT片及MRI片等进行教学[4-5]。传统医学影像教学以灌输知识为目的,基本以教师讲解为主,虽然通过课件、多媒体、标本、挂图等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通过大量阅片学到影像知识,但对临床思维的培养帮助不大。因此在影像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影像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已成为影像专业临床实践授课中关注的热点问题[6-7]。
PBL教学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8-9],此种授课模式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合作、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将PBL引用于医学影像学实习教育,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本研究结果发现将PBL法应用于影像临床授课中,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对病史及影像的综合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研究中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自我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研究报道,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10-11]。在本研究中,授课内容结束后进行课堂阅片测验,以实际病例要求学生进行影像描述、分析及诊断,并在学期末对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进行考试,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读片考试成绩、期末理论成绩分别为(16.9±5.1)分和(84.4±14.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读片成绩(10.2±6.1)分和理论成绩(72.5±9.7)分,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使用PBL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理论水平。
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教学方法效果评估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PBL教学法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普遍持赞成态度。大部分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此种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分析资料、查阅文献、整理思路、得出结论,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学习者。其次PBL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因为在PBL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病例都是临床上实际的例子,学生对病人的分析处理不仅需要医学影像学知识,同时把基础医学的解剖、病理、生理以及临床的内外科联系起来。这种纵向构建的知识网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把学生所学的知识糅合,提高其临床分析及基础知识运用的能力。在研究中我们发现PBL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组内讨论时即要表达自己所想,同时对别人的分析要予评议、吸收,最后小组内达成一致意见,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PBL教学模式能在诸多方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但是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PBL教学受限于时间及课程形式,仅能就数个病例展开讨论,不能对学科要求的大纲内容面面俱到,同时PBL教学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基础及内外科的相关知识,对于事前无准备的部分学生,难以融入讨论中来,因此在PBL教学中我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改变其作为“知识容器、考试机器”的现状,同时对于部分配合度不够的学生,可以尽其所长,安排文献查阅或其他工作,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加个体,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Zhang ZQ,Ma SY.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imaging[J].Joum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2011,27(5):85-86.
[2] Thurleya P,Dennickb R.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radiology[J]. Clinical Radiology,2008,63(5):623-628.
[3]Cui XY,Li Y,Liao H,et al. The application and problems ofPBL in China's medical education[J]. 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2010,19(4):439-442.
[4]吴华伟,程杰军,许建荣,等.提高医学生影像读片技能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1401-1402.
[5]Lu Q,Jin JY.Divers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medical imagingteaching[J].Modern Medical Imagelogy,2008,17(4):216-217.
[6]杨明,刘斌,杨小庆,等. 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4l0-42.
[7] 易露茜,程伯基,赵士斌,等.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研究与改革趋势田[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641-643.
[8]祝鸿程,刘浩,王迎伟,等.基础医学课程PBL教学应用的新思路[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2):1410-1412.
目前,医学院校在进行医学影像学科的教学任务时,主要由两种教学方法,即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1]。本次研究选取当地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两个班级,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影像学课程的学习,利用阶段测试和问卷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两个班级,开展案例教学法进行影像学课程的学习,利用阶段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估。
1.2教学内容
选用第七版《医学影像学》中的呼吸系统作为本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1.3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有同一教师进行授课。实验组学生使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法。
1.4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影像学呼吸系统的授课时,先进行章节内容的讲解,随后提供学生一个相关案例,要求学生互相讨论,结合书本知识和理论基础,进行病例分析[2]。教师则通过主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依据大纲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具体案例:老年女患,64岁,喘憋胸痛一周,咳嗽咳痰三天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胸部听诊有双肺散在干??音和哮鸣音。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治疗后一周进行复查。针对以上病例给学生提供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临床查体等资料,可以给予患者何种初步诊断。(2)该诊断的依据是什么,说明疾病病因。(3)该疾病具有的X线征象,为何使用X线检查。(4)该疾病的病生学改变,以及该病同病理学间的联系(5)该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1.5教学评估
1.5.1阶段测试
具体可以分为理论和阅片两部分测试。理论测试包括名解、填空、选择、简答,共50分;阅片要求学生根据病例进行相关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共50分。
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读片成绩,两者相加为总成绩。对两组学生的总成绩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1.5.2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分析问题、思考、记忆归纳和联系临床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调查。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方面的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在医学影像学的课程教学中,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解决分析问题、思考、记忆归纳和联系临床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3讨论
The Value of PACS System Combined with Group Discussion Method in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ree of the Students”/ZHANG Gao-feng,LIU H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8):069-071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ACS network combined with panel discussion method in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ree of the students”.Method:The students of grade 2010 from Zunyi Medical College School of medicine and Scie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the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 group adopted the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After teaching,the teaching was evaluated by questionnaire test and students’ way.Result:Average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2.3±8.6),average score of control group was (72.6±7.3),92.3% of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new teaching mode was very interesting.Conclusion:PACS system combined with group discuss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three students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 words】 PACS; Discussion method; “Three of the students”; Medical imaging
First-author’s address: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unyi 56300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25
三本院校是本科的第三批次也称独立院校,是民办或应用技术类本科,是我国市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增加,现有国家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不能满足需求,政府增加巨额经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将导致公共教育财政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给予政策、技术支持,鼓励社会自发办学,近十年三本院校规模迅速扩大,在为社会提供大批急需人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多数三本院校是在其母体高校的基础建立起来的,建校时间较短,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多沿袭一、二本院校[1]。本校三层次学生医学影像学课程采用二本教学模式授课,学生普遍感到影像学既枯燥、又繁琐、抽象,不能真正理解影像变化的实质,教学效果明显不如二本学生。二本院校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三本学生的教育。应探讨适合三本学生教学模式,针对临床三本学生的医学影像学实验课程,本系采用PACS网络与小组讨论法结合教学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遵义医学院科技学院(三本)2012级临床专业两个班级本科生共计106人,高考录取分为同一个层次,年龄18~20岁,男:女为57:49,106位同学随机分为试验组56人和对照组50人。两组的医学影像学理论课教学完全相同,实验教学由同一位教师担任,采用同一教材和同一教学大纲。试验组教学方法:56人每4人1组分为16个小组,对照组不分组。两组学生在相同多媒体影像学实验室,实验器材包括:计算机、PACS网络系统。
1.2 实验方法 试验组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方法:根据课堂内容,从影像科PACS系统选取4个典型病例(有完整影像资料),每个病例设5~7个问题,分配给试验组每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PACS系统观察图像资料并相互讨论解决问题,中间有疑难问题或者讨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以请教试验老师,下课前10 min每个小组讨论结果由小组长交给老师,最后老师对病例问题正确答案进行讲评,并对每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比、排名。
对照组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课开始20 min老师把实验课件(重点、难点影像征象)简单讲解一遍,并给1~2个病例图像让学生书写实验报告,不安排讨论内容,大部分时间学生自己在电脑上学习实验课件,有问题请教老师,下课前10 min上交实验报告,老师点评。
1.3 考核办法 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考试成绩和问卷评价。试卷考试评价:由另一位不知情高年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命题,采用相同试卷、相同评分标准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内容进行考核。问卷评价:只针对试验组学生,内容包括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合作能力,新教学模式是否优于传统模式。考试成绩及问卷评价均采用百分制。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教学效果:试验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学习热情大,学生、师生互动交流多,新教学模式锻炼了自学能力,又培养了综合影像学基本病理学征象对某一疾病进行诊断的能力。对照组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之间的缺乏互动交流,有少数学生打瞌睡,授课效果不佳。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问卷评价:试验组考试成绩为(82.3±14.7)分,对照组为(72.6±1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P
3 讨论
3.1 传统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模式不适合三本学生学习 三本学生的特点:(1)缺乏学习积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多数三本学生经济环境优越,且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长宠爱、娇惯下长大,从小养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进入大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理解能力较一、二本学生差,三本学生考入院校普遍分数偏低,基础知识较差,进入大学后接受、理解新知识的能力较一、二本高校学生差,且大多数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不强[2],对自己学习要求不高,只求领会肤浅内容,而不能耐心的集中精力思考深层次问题。(3)缺乏专业兴趣,医学影像学是以图像为主课程,征象表现复杂,内容繁多,三本学生基础较差和对医学影像学认知不够以及对教学方法不满是导致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有56.4%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或厌恶,有71.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没有吸引力和启发性[3]。(4)三本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能力,善于言谈,喜欢交际,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4]。在活动中、同学交往中有展示自己的强烈意愿。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合三本学生培养,我国三本院校多是依托一、二本大学建立起来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与母体学校共享,教师忽视了三本学生自身特征,采用与一、二本学生无差别的授课模式,让三本学生感到更大的学习压力,学习过程中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于专业的学习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最终丧失学习积极性[5]。教学中发现三本学生成绩明显低于一、二本院校的学生,教师也抱怨、鄙视三本学生,对其失去信心。其次独立的“三本”院校师资队伍多数呈一老一少的“哑铃”形状,老教师因为年龄关系,思维几成定势,年轻教师因为教学经验的不足,圉于书本讲解,都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6]。总之,拷贝一、二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三本学生,忽视三本学生个性,不能激发三本,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情感厌倦,医学影像学教学中三本学生普遍反映影像学实验课累,看不懂病变影像学表现,搞不懂影像检查方法,久而久之,就会放之任之,抵触上实验课,学生厌烦情绪会影像辅导老师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造成教师不会,学生不懂或不愿学的尴尬局面。
3.2 医学三本院校教学改革必要性 三本院校产生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体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培养向大众化教育转转变,办校的目的满足社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三本院校是在一、二本母校基础建立起来的,由于惯性,教师会把精英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带到大众化教育中来,甚至用它来指导大众化教育,一、二本院校教师以教授的方式对教学内容高度浓缩和概括,目的是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缺忽视了三本学生与一、二本学生之间在理解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这必然对三本学生培养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我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发现二本教学模式不能保持三本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三本院校应进行教学改革,建立适合自己学生教学模式,而不是一味继承抄袭[7]。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深入了解三本学生学习的缺点和优点特点,努力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出适合三本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多的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取一切有效、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既能保证学到知识,又能保持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PACS网络与小组讨论法结合适合三本学生影像学教
学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工作的局域网络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把日常工作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图像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中,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具有一些疾病检索、诊断管理等辅助功能[8]。PACS系统病例图像清晰、影像资料齐全,内容丰富,适合小组讨论,PACS系统病例来源于临床病例,实践性更强,更具有挑战性,为以后在医院实习与工作打下基础[9]。PACS系统教学缩短教师备课时间,教师很便捷的在系统内检索、挑选典型病例,在平时工作中还可以添加典型教学病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学图片库,极大缩减了教师备课时间。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阅片效率,学生们可以直接在与PACS网络联接的电脑上学习,通过查询功能,直接调取、阅读典型病例教学片,甚至直接阅读病例报告,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教师工作量[10-11]。医学影像实验课以图像为主,内容形式客观,适合多人观察、讨论。小组讨论法迎合三本学生“爱说话”特性,把小组讨论法引进影像学实验课堂,学生以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学习中,让他们在交谈中、争论中轻松掌握影像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将医学影像学知识和自身掌握的临床医学多学科知识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自主解决新问题,培养独立思维能力。总之三本学生特点及影像学实验图像形式均适合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学。PACS网络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医学影像教学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3.4 PACS网络与小组讨论法结合在影像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医学影像学是以影像图像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过分依赖以理论的形式教学,学生感觉影像学枯燥、乏味,对影像学的认识较为抽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以观察图像、结合图像阐述理论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人类认识新事物规律,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前者,所以要重视影像学实验教学,增加实验课学时。PACS网络系统为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提供一个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平台,在方便老师收集病例、方便施教等同时,也利于学生识别影像征象、组织讨论,实验课学生以PACS系统提供病例为讨论内容,相互讨论中表达、校正自己观点和诊断思路,为以后临床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从中也能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持续保证。PACS网络与小组讨论法结合在影像实验中优点总结如下:(1)激发三本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教学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课老师围绕教学内容,以PACS系统为载体给学生提供典型图像、经典病例,学生小组结合病史进行影像分析,针对正常脏器和病变影像学表现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讨论,对有争论的影像征象运用PACS放大、对比、测量等功能解决,学生之间、小组间交流意见,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2-13],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让学生感觉学习影像很轻松、很有趣,渐渐对影像这门学科产生兴趣,针对教学主要内容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争论中为了个人自尊心、表现欲,他们会在乎发言的正确性,这种相互竞争促使他们自觉的去看书,认真去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2)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牢固掌握影像知识。传统实验教学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利于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理解和牢固记忆,小组讨论法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经过辩论,对影像知识认识加深、记忆更牢,讨论法还培养学生应用影像知识解决临床病变的能力,加深对疾病影像学知识理解深度,有利于培养临床三本学生的综合素质[14]。(3)培养学生乐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小组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感情,增加友谊,改变部分学生内心封闭的倾向,形成开放的胸襟和民主的态度,培养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PACS与小组讨论法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让他们掌握影像学基础知识和疾病诊断分析能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