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信息化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39-02
1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对于农民而言,其需要价格低、信息及时、质量有保障,具体包括农业科技信息如农资信息、农产品栽培、畜牧养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资及农产品买卖信息如产品价格信息、就业信息等。政府和涉农企业也希望通过农业信息化增强时效、降低成本。
2 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农村信息化平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以“农信通”、“农科在线”、“信息田园”平台为依托,开展综合农业信息服务,已实现一定收入规模。
其中,“农信通”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信息化服务,其业务基于手机移动终端,通过短信、彩信、语音、手机上网、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化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农务畅通、方便了解民生信息,从而解决农村“数字鸿沟”,推进农村信息化。图1是肇庆特色的政府主导、企业助推、媒体宣传、渠道互动四合一的信息化田园运作模式。
以肇庆移动公司为例,其12316非值守无线专家系统,该热线提供人工以及自助语音服务,内容包括:三农政策咨询、接受投诉以及处理、专家咨询、农产品市场行情、病虫害预报与防治、种养技术等。其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
尽管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但是其服务水平和层次还难以充分满足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需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对深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新技术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中国三大运营商有自己的云平台,中国移动“大云”、中国联通“沃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运营商可在自己云平台上建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对于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而言通过按需使用,运营商通过虚拟化、云调度等一系列技术的运用,从而减少减少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并惠及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挖掘、地图搜索、视频会议、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更高层次的服务。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物联网技术可通过3G手机或电脑对农业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进行远程监控;也可对自然灾害、农业运输车辆等定位和视频监控;用户可通过3G手机和电脑实时对粮库进行温湿度监控,还可对农产品加工阶段,对绿色食品的加工监控、乳品的溯源、出口农产品的溯源及交易跟踪等。未来的农业在以移动通信为承载网络的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将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4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于运营商深化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前景展望。未来三大运营商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钟蔚.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运营商发展思路建议[J].信息通信技术,2012(5):18-21.
[2] 胡文岭,张荣梅.浅议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76-78.
[3] 崔文顺.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农业工程,2012,2(1):40-43.
关键词:大数据;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
0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类数据潜在的价值已具备充分挖掘的可能,通过搜索、分析、总结等过程,数据产生的价值将不可估量。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包括农业机械行业的各个领域,但我国农机水平起步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应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大数据背景下农机行业该如何发展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相关部委都对我国发展智慧农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对农业机械的研发、购买等进行补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和能源、材料等共同成为驱动国家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各个传统行业发展的驱动剂。如,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环节的漏洞,可以及时发现哪些农业机械不按时年检、逃检等问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让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具备定位、测量、计算、管理、自动调度等功能,使得农业机械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2大数据在农机方面的应用前景
2.1开展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控制
我们可以开发专门的系统,利用遥感、传感等技术手段,采集农业地理、土壤、气候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归类、分析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再将这些数据作为农业机械操作的决策依据,帮助实现精准的农业种植和养殖。如,可以根据土地的肥力等因素,进行变量播种、变量施肥、变量喷灌等,大大减少了农业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也可以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农业机械的操作提供决策。以收割作业为例,运用信息技术,不需要人工对作业的场地进行测量,只需通过GPS的定位就可以得出农业机械的运动轨迹,把经纬度进行计算,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对参与收割作业的机械的行驶速度、割台、脱粒等零部件的参数进行动态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收割物的掉籽率、机械故障率。还可以对收割作业的仓库进行监控测量,不仅可以精确计算出收割地的产量,还可以有效评估农业机械操作员的效率。
2.2对大规模机械作业提供调度决策
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定位、导航和联动调度,大大提升了农业机械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系统作业时,如果没有借助信息技术,管理者很难对作业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很容易造成农业机械的闲置或冲突,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协同效率。如果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各个农业机械的工作情况,通过专门的软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作业场景的模板给出决策数据,帮助管理员对参与作业的机械进行合理的调配。另外,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管理,可以对各个参与作业的机械进行评估,为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空驶率提供帮助。
3加快农业机械信息化应用的建议
3.1为农业机械信息化制定行业标准
为了加快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为行业量身定做产业链标准,如统一数据格式、编写数据接口规范等。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农业机械的作业信息与农业地理信息、气候信息、土壤信息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还要开发一个便捷、直观、数据可管理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系统,并引入虚拟管理技术,让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化、网络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实施集中化管理。
3.2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建设必须将农业机械化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必须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大科研院所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力度,多给一下政策性引导。大力发展农业高等院校中农业信息类和农业机械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高层次人才的的培养,要支持和鼓励产学研联合技术研发,从实际生产中的难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突破瓶颈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加强现有农业机械化设备操作人员的水平,安排一些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加大对农业机械智能化产品研发的政策支持
要重视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加快国内信息化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和相关农业化机械产品的供给能力。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多引导和鼓励相关行业国内外龙头企业入驻,对产业链中的电子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器、数据传感器、B/S平台、3S技术(GPS、CIS、RS)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行业的技术革新。同时,也要加大对农业企业购买智能化农业机械和大型、高端农业机械化装备的补贴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忠富.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6):63-71.
[2]李到亮.物联网与智慧农业[J].农业工程,2012,2(1):1-6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农业经济管理
引言:现如今,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交易渠道的增多,农产品线上交易趋势逐渐明显,许多农产品都不再担心销路的问题,农民的收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另外,农业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许多科技元素被吸纳了进来,例如: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可以极大限度增强农业信息的交流,帮助农民接收到更多先进知识,助力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业经济管理属于一项系统且全面的工作,是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主要是指借助科学的管理学知识以及经济学原理实现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管控与分配。农业经济管理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促使农业得以健康、平稳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随着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农业经济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农业经济管理的要求也变得相对严格。通过调查发现,农业经济管理急需推行和落实信息化建设,虽然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但是依然存在薄弱的地方,需要继续完善。
二、农业经济管理在电子商务时代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针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来说,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趋向理想化的目标,但是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化的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应用的范围相对较窄。即使部分农民收益得到了大幅度的上涨,但是依旧存在可以上升的空间。目前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农民缺少信息化的意识,对市场信息不能够充分合理利用,把控不到位,响应不及时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弊端,建设不够全面,需要采用合理措施尽快解决,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一)培养信息化意识
从前文的介绍中,我们大体可以了解到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解决目前农业生产信息化意识淡薄的问题,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培养信息化意识,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注重信息化宣传,强化全民的信息化意识,将信息化的重要性推广出去,让民众可以有初步的认识和大体的了解,了解到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意义,转变大众思想,为后续工作的推广与落实奠定基础[1]。当农民群体具备了相关的意识和基础知识之外,就需要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专项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更加全面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效果,还可以结合现有条件对农民朋友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让大家熟悉网络和灵活运用,彻底解决信息化能力低的问题,促使信息化建设平稳推进和顺利发展。
(二)健全基础设施
想要完全实现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还需要配套基础设施,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这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保障。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需要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确保网络使用环境的安全性。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网络覆盖面积少的问题,为农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三)完善结构体系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要想办法完善结构体系,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只有确保体系结构的完善,才能持续推广信息化管理技术,将其和农业经济管理不断融合,确保良好的使用效果,追求理想的状态。信息化管理想要实现大跨度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需要整合现有的资源和结合社会环境背景,打造良好的服务系统,服务系统的完善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效应,彻底解决信息滞后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问题,实现市场需求与生产之间的协调,缓解两者间的矛盾[2]。除此之外,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政府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把握住正确的经济发展方向,确保服务体系构建和信息化建设的平稳进行,及时对市场信息进行更新,发挥政府监管的最大职能效应。另外,网络体系的健全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加网络覆盖率的方法来解决。站在信息传播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结合现实情况,采用多种传播技术和手段,实现网络与传统媒介的有效融合,提升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四)培养专业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