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输配电线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0kv的架空线路常发生接地、短路,有些是因为人为的破坏、乱丢垃圾掉在线路上亦或是鸟害造成,这些都会产生变电站10kV开关保护动作掉闸的情况。(2)夏天,由于温度湿度适宜,各种树木快速生长,导致树枝和架空电线之间的距离过近,风雨过后大树的枝杈很容易断落搭在电线上,造成线路故障。(3)10kV配电线路的电杆还会由于车辆的碰撞发生歪斜甚至被撞断,导致事故产生。(4)在城郊偏僻地方多会有挖沙、放开山炮等施工,此处的高架线路极易发生杆倒线断的意外。(5)有些犯罪分子偷窃配电器材,造成线路故障。线路施工质量与技术方而存在问题杆塔的根基不牢,电杆的拉线也未能拉紧亦或是从未有过拉线,只要外力稍加干扰就可能发生土质变松,杆基沉陷,电杆歪斜进而引发电路事故。在进行线路施工过程中,若是引线,刀闸或是线夹的衔接处不牢,运作时间长了会导致线路烧损,发生故障。在1OkV配电线路里增设具有保护功能的柱上油开关会发生与实际荷载同保护调试不相符,造成油开关保护误动或柱上油开关保护整定值与变电站出线开关定值没有级差,造成同时或越级跳闸。运行维护经验少,巡视检查没有落实到位一些从业者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经验匮乏,便会在平常的巡查养护工作中把握不住重点环节,无法及时察觉到隐患,从而耽误了检修的最佳时间,导致事故的产生。
2.1做好自然天气的应对措施
要提前对不同季节风力大小和方向的发生规律做充分准备,总结规律,方能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杆塔根基沉陷、土质松软的状况,务必及时尽早堆土夯实,在农村,杆塔的作用对于电网是十分重要,定期做根基维护可防止雨水冲刷。雷雨季节来临前,对避雷设施需做逐个检查,一旦发现不合要求的避雷器应当立即更换。耐压等级高的绝缘子要进行及时更换、安装,对于受害严重的线路可适度使用20kV电压等级的绝缘子,以便增加其抗雷击能力。
2.2防外力破坏措施
杆塔设置在交通道路中,则需涂有明显的反光油漆做警示,拉线需要包裹上红白反光的标识管,以便驾驶人员可及时发现,避免过路车辆撞到杆塔。积极宣传,让周边群众有充分的意识,不能在高压线的附近放风筝或进行违法操作施工,否则存在危机生命的危险。对于故意损毁高压线路网器材设施的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定期巡视检查维修1OkV线路设备。完善埋地电缆标志,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警示牌,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
3.施工及运行维护管理措施
架线施工时,有关负责人员务必重视质量把关,不合格的工程一定要重新进行,确保质量,消除线路接触不良等问题。线路运行时,实时监控线路的负荷,如遇不合理的负荷要及时做好调整措施,超载运行的情况务必杜绝。在配变运行中,一定不能发生超负荷运行的状况,有关监管单位需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维护计划,对线路进行定期检修,如此能尽量减少电路安全隐患。为确保企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需对检修工作人员做技能方面的定期培训,使他们在理论及实践方面都可以不断进步。
4.结束语
在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期间,如果因为施工质量或者是施工问题,导致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正常运作受到影响,那么就必须实施切实可行的检修技术,以对整个工程进行筛查,继而提供更为全面、详细的信息给检修人员,从而更好的开展检修工作。在检修期间,应做好如下工作:
(1)在对导地线进行重新连接之前,需预先做好准备工作,预先连接好基本的原件,且对机电整体设备实施性能检测,在保证原件的安装满足相关标准的情况下,正式开始工程检修工作。如果导线横截面并不大,那么可采取耐张线夹予以连接处理。根据线路的施工状况,在确保耐压理论满足施工强度标准的基础之上,对拉断力进行准确的计算。
(2)在进行停电检修时,必须做好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开展接地检验,对电路进行检查等等。就杆塔作业而言,在停电之后实施绝缘体清除作业时,将接地线接在验电线路的一段上,然后相关作业人员对临时接地线展开检查,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结束线路检修之后,将临时安装的接地线予以拆除,以确保架空线路的正常运作。
(3)若在检修时必须进行带电操作,需在旁安排专门的人员监护,从而确保工程检修的安全。通常情况下,专门的监护人员所负责的工作范围不单单只是一个部分,而应当是保证整个检修过程的安全。特别是在检修一些较为复杂的架空线路时,应当多安排几名监护人员以保安全。此外,在进行带电检修时,检修人员需和带电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检修人员应当做好各个方面的应对及反馈工作。
2强化防雷处理
因为配网架空线路一直暴露在外,所以在雷雨气候环境下,极易受到雷电的影响,并且该类线路一般都会经过山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架空线路遭受雷击的机会,与此同时,这也是导致配网架空线路施工常常发生故障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情况,需进行相应的防雷处理。
(1)绝缘体:提升架空线路中绝缘体的性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架空输电线路受到雷电的袭击。在实际中,一些电力工程中的高压输电线路采用的是大跨越高杆塔,这就加大了杆塔落雷的可能性,且在落雷期间因为塔顶有比较高的电位,所以必须实施电路绝缘处理。一般情况下是在高杆塔上增加大量的绝缘子串片数,拉长地线、导线之间的距离,提升架空线路的绝缘效果。
(2)避雷线:为了避免遭受雷电的袭击,在配网架空线路中经常采用避雷线进行避雷,且有较好的效果。在配网架空线路中应用避雷线,其主要作用体现在能够防止雷电对导线的直接影响,同时还可对雷电流予以有效的分解,如此一来就可较好的控制通过杆塔的雷电流,经由控制各个地线路绝缘子的电压来达到防雷的效果;此外,避雷线的安装简单、便捷,是一种较为实用且有效的防雷手段。
(3)消雷器:近些年来,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电力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愈来愈多的防雷技术或装置被推出,防雷器就是其中之一,是一种新型的直击雷防护装置。通过实际应用发现,将该装置应用于配网架空线路上,能够获得较好的防雷效果,其不但可以防止架空线路受到雷电的袭击,同时还可为配网架空线路的施工营造较好的条件,特别是在预防线路故障上,有一定的优势。
(4)降阻剂:在配网架空线路上采用接地降阻剂,其目的在于控制电阻值;有关资料显示:在应用降阻剂之后,伴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接地电阻也将渐渐变小。降阻剂的应用,结合了诸多学科的知识,如化学、物理,同时该物质本身的PH值基本上在7.2~8.2之间,偏碱性、中性的特点,可将接地体钝化,继而提升架空线路的抗腐蚀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3敷设电缆与接地工程
在电力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会审,详细掌握施工工程的特征与设计想法,且严格按照图纸展开施工;在图纸会审时,一旦发生问题,需第一时间提出来,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以免对工程进度带来影响。在施工期间,需严格审查施工原材料,其中电缆为重点审查对象,必须对其内部层间、阻值加以检查,只有这样,方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方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在电缆敷设方面,电缆预埋深度一般在70cm以上,电缆弯曲半径必须是电缆本体的十五倍,机械施工电缆的牵引作业,必须对其施工行驶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通常是15m/min,长度大约为50m以下;在此过程中,不可出现外皮损坏的状况,且牵引不可过度。热力管道和电缆两者间需保持1m以上,且在电缆沟内整齐排放,且对支架进行捆绑与固定处理。在对电缆上部与下部进行掩埋时,要求沙层厚度或者是软土厚度需在100mm以上,且在两边覆盖50mm,之后再作上层保护层,其所选材料可以是盖板,亦或者是红砖;在进行回填的过程中,回填物不能使用硬质杂物或石块。另外,应当在施工现场进场处、接头处以及转角处等位置,作方位标识,对电缆进行回填前,需实施一次绝缘测试。在进行电缆头制作,又或是电缆剥削作业时,应确保持续性,以最大限度的缩短绝缘暴露的时间,在剥切电缆的过程中,不可损伤线芯与绝缘层,且彻底清理所需的装配件。在安装接地体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有关规定的尺寸来展开,且在安装期间,假使发现地表异物,必须将其移除。在结束接地体的焊接工作之后,必须对焊接部分予以防腐处理,如此一来,即可防止接地体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意外事件。在开展接地施工时,需对接地电阻值予以有效的控制,且在结束真空断路器之后,对电阻状况加以限制。
4结束语
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⑴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手段,优化各种能源的配合使用,进而有效降低综合能源成本;⑵综合应用自动化技术手段、自动化管理手段,有效降低供配电运行中的能源消耗;⑶有效改善电能的消耗方式,促进节能降耗;⑷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保障了供配电的连续性与稳定性;⑸通过主动性、防御性、先进性的维护及服务,保证能源使用的高效、平稳;⑹大幅度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率,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⑺利用先进、高效的智能化诊断工具,可准确分析系统运行故障的发生原因,及早维修,以缩短故障的停电时间;⑻自动化系统还能及时监视和分析电能质量存在的问题,从而降低故障风险[1]。
2配电线路自动化功能
配电线路自动化可以实现对馈电线路的进行快速的故障定位、故障隔离、非故障区域供电恢复,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因电网运行故障引起的停电范围,有效缩短了故障恢复时间。同时,配电线路自动化还实现了对10kV架空线环网配电网正常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监控。而实现10kV架空线环网配电线路自动化功能,需要具备如下几点要求:⑴在分支线或用户出门处设置用户分界开关,达到自动切除故障的目的,从而缩小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⑵越靠近电源侧的开关,在跳闸后所引起的停电范围便也越大,因此,应该尽量减少靠近电源侧的开关动作次数;⑶馈线出线开关跳闸会影响整条馈线的全部供电区域,应该通过增设分段开关的措施,尽可能在出线开关跳闸之前隔离故障区域,以减少出线开关动作次数;⑷馈线开关控制器应该根据需求,合理、灵活地配置多种通信模块,在开关动作后,控制器便可将预警信号上传至后台,从而缩短检查人员对故障的查找时间;⑸馈线出线开关可依靠自动化开关自动切除永久性故障区域,提高变电站出线开关重合闸成功率。
3配电线路故障处理及恢复供电模式
10kV架空线环网配电线路中,因馈线问题引起的停电问题比较普遍,一旦发生故障,必须尽快处理,才能保证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配电线路自动化,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故障的定位、隔离以及恢复供电。⑴利用故障指示器处理线路故障。于架空线配电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便可通过故障指示器及时查找到故障区段,然后再利用开关设备,对故障区段进行人工隔离,恢复正常区段的供电。该处理方式虽然简单、有效,但通过长期实践也发现,利用故障指示器处理线路故障时,造成的停电时间较长、供电的恢复也比较慢。⑵利用智能开关处理线路故障。基于故障指标器处理线路故障时存在的限制,遵循自动化处理的理念,又研制开发出了智能化开关设备,例如智能化分段器、重合器等。将智能化开关设备安装于10kV架空线环网配电线路上时,通过智能化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便可在线路发生故障后进行就地自动隔离,进而及时恢复供电,见图1所示:⑶利用远程遥控处理线路故障。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发展后,很多电力企业目前已加入了遥测、遥控、遥信的远程通信管理方式,该方式是指开关设备与馈线终端单元(FTU)集成,使之成为一个集传输、采集、控制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型装置。将此装置与计算机控制中心相连接,便可进行实时通信,以远程遥控方式进行集中控制,当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远程监控,可以一次性完成对故障的定位、隔离、恢复供电,以此来规避短路时电流对配电线路及其设备的冲击。
根据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配电线路自动化运行的可行性、经济性要求分析可见,利用故障指示器处理线路故障时,虽然具有简单、有效等优点,但其所造成的停电时间较长、供电恢复比较慢,经济性要求难以满足,不建议选择。利用智能开关处理线路故障在目前供电企业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其能实现故障就地隔离、缩小停电范围,也无需使用其他通信手段,只通过重合器的多次重合及保护动作时间的配合,便能对线路故障进行自动定位、隔离,进而恢复供电,完全达到了按照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要求,实现了“快、稳、准”的自动化目的,此种方式比较合理、经济的,可以推广应用。而第三阶段利用远程遥控处理线路故障属于智能化技术,其虽然比自动化技术更先进,但由于其要依靠通信才能运行,且装置结构较复杂,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该研究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遥控装置,才能保证远程遥控的应用效果[2]。
4架空线路集中智能模式分析
4.1线路故障处理方式在10kV架空线环网配电线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下,对于线路故障的处理方式主要有集中控制方式与单元控制方式两种,最为常用的是集中控制方式。集中控制方式是指现场的FTU(馈线终端装置),将监测到的线路故障信息传达给主站,主站再根据配电网的实时拓扑结构,利用相应的算法对故障进行定位,再将命令下达到FTU,使开关跳闸,以此来隔离故障[3]。
4.2迅速恢复供电的设计文章就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在架空线路集中智能模式下迅速恢复供电的设计:⑴可靠性预测模型。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后,事件的模拟顺序为:①故障。发生故障,开关跳开,隔离故障;②上游恢复供电。将故障的上游分段打开;③下游恢复供电。因上开关断开,其他部分仍然失电,便可通过关合联络开关为下游恢复供电;④检修。排除故障,将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⑵两级恢复供电。如图2所示,当故障发生后,馈线开关断开,馈线上所有用户被停电,若将上游第1个手动开关打开,A段和B段便能恢复供电,但要使A、B段同时恢复供电,便需要较长的时间。基于上述因素的制约,便可选择两级恢复供电方案:将上游第1个自动开关开断,让A段快速恢复供电,此时B段仍是停电状态,等待手动开关断开后,再合上自动开关,便可使B段恢复供电。这种方案中,A段恢复供电快速,B段恢复供电较慢,但两段都实现了在故障排除前恢复供电,同样的原理,在下游线路中也可使用两级恢复供电方案。
5结束语
现今社会,电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之需,而对于电力部门来说,输配电线路的防雷是保证居民正常用电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电力生产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在电网事故中,输配电线路故障是大部分原因,而配电线路绝缘水平低,直击雷及雷电感应过电压导致的雷击线路事故率很高,所以雷击跳闸占的比重较大。在包头地区农村配电线路,因为气候、地理、环境的制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配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比方说点多、面广、线长、地区开阔,走径复杂,而配电线路又直接与客户端连接,致使供用电情况非常复杂,造成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下面以包头市固阳县为例试析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一、10KV配电线路的雷击故障分析
1、雷击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24次,占跳闸总数的57.1%。
2、鸟害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4次,占跳闸总数的9.5%。
3、外力破坏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1次,占跳闸总数的2.4%。
4、用户自管设备检查维护不到位造成的跳闸9次, 占跳闸总数的21.4%。
5、其他原因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4次,占跳闸总数的9.5%。
针对这些事故我们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引发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因素,输配电线路设备的防雷害、大风等自然灾害措施不够坚强有力,雷区的确定不够准确、范围小,防雷设备投入少、量不够。根据上述问题进行了预防整改措施,有效的提高了线路、设备运行维护水平,防范事故于未然,进一步保证农电配网供电可靠性。
二、雷过电压的影响
通过对上面的输配电线路遭雷击造成的跳闸进行分析,发现同样是被雷击,可是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在雷击过程中破坏性最大的是过电压,它不仅造成设备中敏感电子器件损坏,同时引起线路保护、线路监控系统误动作,甚至会造成停机的严重后果。可是,雷电引起的过电压也是有分别的。具体有以下两种:
1、感应雷过电压:雷闪击中电气设备附近地面,在放电过程中由于空间电磁场的急剧变化而使未直接遭受雷击的电气设备上感应出的过电压。感应雷可由静电感应产生,也可由电磁感应产生,形成感应雷电压的机率很高,对输配电线路威胁巨大,这也是输配电线路的防雷工作重点。
2、直击雷过电压:雷直接击中地线或绕击到导线上,雷电流在接地电阻上或导线的阻抗上的电压降叫直击雷过电压,其值可达几百万伏以上。直击雷一般通过避雷针将雷电安全导入大地中去。
三、过电压保护措施
从2003年国家加大对农村电网的投资以来,包头地区电网发展迅速,截止2007年已达到户户通电。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显露出配电线路管理上的不足,特别农村配电线路,受地理位置影响,地区开阔,时常发生雷击跳闸事故,事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农村配网线路的安全运行。为保证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农网安全运行的重点正慢慢转移到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上来。
1、配电线路加装硅胶绝缘子
在配电线路中瓷绝缘子更换成硅胶绝缘横担是全面提高线路绝缘水平的重点。只有加强线路绝缘、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使雷击后不发生闪络,雷电也因爬距加大而无法建弧,有效的提高了线路的绝缘水平。
优点:不用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提高配电线路的缘绝水平。
缺点:造价高,在防止绝缘导线断线方面效果不明显。
2、保护间隙
它是一种最简单的灭弧装置,在雷击过程中将电弧拉长,使电网电压不能维持电弧燃烧。
缺点:必须借助于自动重合闸配合来切断电弧;间隙电压扰动将影响电能质量;间隙放电可能导致线圈形式的设备陡波击穿。
3、防雷金具和悬垂线夹闪络保护器
它们在原理上是相同的:防雷金具绝缘导线固定处剥离绝缘层,加装特殊设计的金属线夹,避免烧伤绝缘子和熔断绝缘导线。
采用悬垂线夹和其它装置作为闪络保护器。
缺点:防雷金具的绝缘导线影响机械拉伸性能,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有所降低。悬垂线夹抗震性能较差,尤其包头地区风沙大,在大风天气里常发生故障,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有所降低。
4、增长闪络路径
只要绝缘路径足够长,就可以阻止工频续流建弧并切断工频续流。
优点:投资成本较低,免维护。
缺点:在保待距离方面很难解决,间隙电压影响电能质量。
5、限流消弧角
将放电线夹穿透绝缘导线的绝缘层,当线路出现雷电过电压时,间隙首先放电,其次限流元件截断工频续流,防止了绝缘线路在雷击时断线的事故发生。
6、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农村地域广阔,很适合使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安装时,一定要在配网设备的柱上开关、配变、电缆头等处须安装。
缺点:保护范围较小;长期承受运行电压加速了电阻片的劣化而损坏;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如果发生避雷器击穿,将会造成接地。
7、自动重合闸。
一般线路缘绝都会有自我恢复性能,大多数配电线路在雷击后造成的绝缘闪络在线路跳闸后都能够自行消除,因此一定要配置智能开关。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的设置开关的动作电流。这样不仅减少了瞬间冲击电流影响跳闸的次数,还避免了不同位置上的开关同时动作的同情发生,大大缩小停电的范围。
四、取得效果
1、鸟害造成的跳闸2次,占跳闸总数的11.8%,与2008年同期相比减少2次。
2、挂异物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5次,占跳闸总数的29.4%,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5次。
3、电缆击穿造成的跳闸2次,占跳闸总数的11.8%,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2次。
4、用户设备原因造成的跳闸4次,占跳闸总数的23.5%,与2008年同期相比减少5次。
5、其他原因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4次,占跳闸总数的23.5%,与2008年同期相比持平。
通过有计划的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生产现场到岗到位规定》。加强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严格执行《生产设备责任化管理制度》,将线路、设备、台区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对出现的责任性故障严格考核。组织一次线路、设备接地电阻的测量工作,对个别时间较长的接地网进行开挖检查,不合格的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加大配电线路防雷设备的投入力度,在划定的雷害区安装间隙避雷针240组,避雷器80组,以此减少因雷害造成配电线路的频繁跳闸。在线路初设时,按照气象条件、地形、划定的雷害区加装防雷设施。雷击跳闸事故明显降低,说明上述措施还是有效可行的。
五、结束语
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重要环节,它的运行环境比较复杂,运行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为提高配电线路的运行水平,我局生产部门不断的摸索、学习,对配电线路的防雷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位全面地考虑问题。现在,面对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行维护水平,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这是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配网的管理,因地制宜,制定良好的防雷保护措施,使之有效地防止雷害事故的发生,加强供电能力,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数文献:
[1] 齐文高,2011.基于供配电系统的研究.科技信息.
[2] 张利庭,2008.雷电对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及防范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关键词:架空输配电线路 防雷 电网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并输送和分配到用户的系统。输电网和配电网统称为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直接与用户相连并向用户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由架空线或电缆配电线路、配电所或配电变压器、断路器、补偿电容、各种开关、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和计量仪表以及通信和控制设备等组成,除因电网结构薄弱、停电检修、拉闸限电等因素会导致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下降外,雷击也是造成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漳州常山架空输配电线路路防雷水平的判断
判断线路防雷性能优劣,主要以雷击跳闸率和耐雷水平来衡量,前者是指每100km年均雷击跳闸的次数,后者是指雷击线路绝缘而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的幅值。前者越低,后者越高,都表示防雷的性能好。引起线路的跳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雷电流幅值大于或等于线路的耐雷水平,引起绝缘发生工频闪络;第二当工频闪络变为稳定工频电弧;输电线路上所出现的大气过电压一般包括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从通常的运行经验分析,后者对电力系统的危害比前者要严重得多。
1、感应雷过电压
当雷击发生于线路附近的大地时,由于雷电通道周围空间的电磁场的变化急剧,会在线路上产生一定的感应过电压。雷击放电的开始阶段,先导放电,线路处于先导通道和雷云的电场中,因为静电感应,沿导线方向的电场强度分量将导线两端与雷云异号的正电荷吸引到靠近先导通道的一段导线上变为束缚电荷,导线上成为束缚电荷,导线上的负电荷则由于电场强度分量的排斥作用而向两端运动,经线路的泄漏电导和系统中性点流入大地。
2、直击雷过电压
输配电线路遭受直击雷雷击的情况一般分为以下3种:雷击避雷线或挡距中央,雷击杆塔塔顶,雷击导线或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现以中性线直接接地系统有避雷线输电线路为例进行分析。雷击塔顶前,雷电通道负电荷在架空地线上和杆塔上感应正电荷;雷击时,雷电通道负电荷和架空地线上、杆塔上正电荷快速中和随机形成雷电流。雷击将造成杆塔横担高度处、塔顶处、线路绝缘子处电位升高。导线、地线的电压升高。当线路绝缘子电压没有超过线路绝缘水平时,杆塔与导线之间不会出现闪络;如果雷击杆塔时雷电流超过线路的耐雷水平,就会发生线路闪络,即“反击”。
二、漳州常山架空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优化与提高
1、线路型避雷器的应用
无串联间隙型避雷器直接与导线连接,利用避雷器电阻的非线性特性保护绝缘子串,与带串联间隙型相比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延时的优点。同时,为防止避雷器本身故障时影响线路正常运行,无间隙避雷器一般装有故障脱落装置,即带脱离装置的无间隙型避雷器。带脱离装置的无间隙型避雷器通过脱离器与导线相连。脱离装置由脱离器、绝缘间隔棒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通过雷电流和操作过电压电流,脱离器均不动作;在异常情况下,当避雷器发生故障损坏时,工频电流通过脱离器,脱离装置能可靠动作,使损坏的避雷器自动与导线脱离,保证正常供电,绝缘间隔棒保持导线与避雷器之间有足够的绝缘距离。
2、采用带间隙的线路避雷器保护进线段终端杆
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间隙击穿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正常时避雷器处于休息状态,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只在一定幅值的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串联间隙动作后避雷器本体才处于上作状态,因此具有电阻片的荷电率较高,雷电冲击残压降低,可靠性较高,运行寿命较长等特点。因串联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部分(即装有电阻片的部分)基本上不承担系统运行电压,可以不考虑长期运行电压下的电老化问题,且本体部分的故障不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隐患。
3、其他防雷措施
(1)保护间隙。保护间隙即为在绝缘子串旁并联的一对金属球电极,并依据相关绝缘子50%雷电冲击试验值确定其间隙距离,使其间隙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放电电压,当线路处于正常运行状况时,保护间隙处于工频电场之中,但电场强度较低无法将空气间隙击穿,其对线路正常运行无影响;当导线发生雷击时,在导线与地之间(即绝缘子串两端)出现较高的雷电过电压,此时由于间隙的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放电电压,雷电过电压通过间隙放电,工频持续电流在间隙间燃烧受到电弧电动力和风的作用逐渐熄灭,使得绝缘子串得到保护而免于损坏;若导线为绝缘导线时,间隙防雷装置可有效保护绝缘导线避免发生雷击断线事故。由于空气绝缘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间隙放电属于瞬时性事故,从而提高了重合闸的成功率。但是,加装保护间隙之后会造成线路耐雷水平降低,增大了跳闸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在10kV配电线路中允许一定跳闸率的情况下,可采用加装可调间隙防雷装置,从而保护绝缘子因雷击闪络而损坏、炸裂导致线路落于横担上或因雷击绝缘导线而导致绝缘导线断线事故的发生。(2)降低接地电阻。降低接地电阻可大幅降低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由于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主要由感应雷引起,因此降低接地电阻在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当中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是降低接地电阻有利于雷电流冲击波的泄放以免设备遭受雷电冲击波的损坏。此外,降低10kV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可降低雷击大地时杆塔的电位,防止了雷电波通过地面反击到配电线路。
三、结语
对于配电线路的防雷,其防雷应用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了配电网传输电网的经济效益,为此必须要对配电线路防雷措施进行优化应用研究,本论文所探讨的配电线路防雷措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应用措施,更多具体的配电线路防雷措施应用有待于广大技术同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晓霞.关于配电线路防雷与接地应对措施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03:140.
[2]罗创涛.简析配电线路防雷与接地应对措施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7:153.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本文主要针对配电线路的自身质量问题、人为因素及环境因素来进行分析输配电线路的故障,由于各种不同因素会导致短路故障和断线事故,因此本文进行合理地分析、提出增强线路的防护措施及采用有效措施来降低输配电线路的故障出现,对输配电线路的保护措施设备的确切情况进行完善。输配电线路故障成因复杂,线路故障率较高,预防输配电线路故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应通过理论、实践不断总结、发展、不断提高。
一、配电线路故障所产生的危害
(一)对配电设备的危害。发生配电线路接地等故障后,可能将部分配电变压器受到损坏,导致线路上的避雷器、熔断器绝缘烧毁、击穿,从而导致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并且还有可能会有间歇性弧光接地发生,从而致使线路上的绝缘子击穿,导致一些巨大的短路事故发生。
(二)对变电设备的危害。如果配电线路发生接地等不能正常工作时,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就会检测到电压互感器为零序电流,且励磁电流增加,铁芯饱和,如果这时其工作的时间比较长,那么就会发生烧毁电压互感器的现象。在实际进行操作时,若变电站电压互感器被毁坏的现象一旦发生,那么将会致使许多地区设备被损坏、停电的情况发生。并且,如果接地发生故障那么就可能会发生谐振过电压的现象,几倍于正常电压的谐振过电压,危及变电设备的绝缘,严重时使变电设备绝缘击穿,致使许多大事故的发生。
(三)对人畜危害。针对于导线落地这类接地事故的发生,若是配电线路还没有停止运行,那么对于线路巡视人员与行人,就极易发生牲畜电击伤亡事故和跨步电压引起的人身电击事故。
(四)对供电质量的影响。出现接地等事故后,因为要消除与查找故障,因此必须要将故障线路停止运行,所以将会导致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现象,根据我国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因为配电线路发生的事故,将少供电十几万千瓦时,影响供电企业的供电量指标和经济效益。
二、做好输配电安全运行维护工作
配电线路的运行巡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经常掌握输配电线路设备运行的健康状况。线路保护区状况以及环境变化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隐患,并为配电线路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提供依据,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一)严格执行线路巡视定人、定段、定时制度
(1)调整运行、检修班班组职责,实行运行、检修合一的班组管理模式。调整后的班组管理职责按照中低压运行管理规定执行。按照调整后的管理职责、各班负责线路的运行、检修管理工作。大型检修、抢修按照部署实施。(2)班组应根据每条线路情况划分责任段,严格按照专人巡视、专责段监察性巡视管理方式组织思路的巡视。专责段监察性巡视应按不定期抽查巡视,通过抽查对比巡视记录、反馈意见情况,促进线路巡视质量的提高。(3)各班组共同参加新建运行线路的移交验收工作,移交后的新线路应及时划分到各个班组中的责任人,按照以上规定进行责任段划分管理。
(二)规范线路巡视记录与巡视内容
(1)巡视记录应执行广东电网公司生产班组一体化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2)各班将巡视作业指导内容录入配网生产系统移动作业PDA,逐步向无纸化巡视过渡。还没有配备巡视器的,可将缺陷内容记录在巡视作业表单中。(3)巡视内容除记录设备本体缺陷外,还应记录线路防护区内的变化情况。在发现可能出现下列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缺陷和隐患时,还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做好必要的宣传工作。
三、输配电线路的故障原因
(1)输配电线路自身质量劣质。因为有的企业在生产中会出现一些非标准的规格尺寸、劣质的制作材料、粗糙的生产工艺等,而这些都是致使输配电线路故障的隐藏因素。并且还由于线路设备自身的不良故障,一些线路设备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所以通常就会发生输配电线路之间接触不良、连接导线短路断路、引线路的短路等故障。
(2)人为因素的制约。一些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平过低,通常导致输配电线路出现故障的许多原因都有可能使输配电线路发生问题。例如,带电插拔设备插接的方式不合理、输配电线路的设备、参数设置的不准确等。
(3)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会面临炎热及极寒、干燥及潮湿的环境,就极易致使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导致社会及国家的发展受到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发展前进的步伐,并且还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稳定生活与生命安全。
(4)因为在雷雨天中,变压器低压总表与线路高压计量箱被损坏且发生着火的现象,致使负荷电流过大,线路相间短路跳闸。工矿企业大机床、大设备在启动的过程中,冲击电流过高从而致使线路老线路跳闸等问题的出现。并且因为线径过细,负荷增长过快,使线路长时间处于不经济运行状态,时间长了,就会导线严重发热的现象,在薄弱环节打火烧断导线、跳线或熔丝熔断,引起短路,产生短路电流,导致线路事故跳闸。线路接地,刮风时树枝碰线绝缘子破裂,使导线接地或绝缘子脏污在雾雨天闪络、放电、绝缘电阻降低;相线烧断搭到铁担上。导线烧断落到地上导致接地。避雷器击穿等。
四、排除方法
(一)在技术的方面采取措施
对于接地故障保护的问题,可以使用配电线路设置的过电流保护作为接地故障保护的措施;这种保护方式是使控制的线路断路器,在不增设其他装置的前提下从而可以实现对接地故障保护功能,因此不但能与规范所要求的在发生故障时,断路器切断故障电流的允许时间相一致,并且还特别方便。
(二)测绝缘电阻排查故障法
该故障处理方法是配电线路故障处理中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故障处理方法只需要利用兆欧表对配电线路及其内部设备的绝缘电阻进行实际测量,这样哪个位置的绝缘电阻变化或者出现异常,就可以轻松的判断出故障位置。
(三)试送电排查法。
10k、以下配电线路上有若干个分支线,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可以直接通过变电站的电源端或者是配电线路断路器,用试送电合闸的方式来判断线路故障所在的位置。
(四)速断与过流排查法。
判断线路故障是速断故障还是过流故障的方法很简单,其主要是依据线路故障实际电流大小,在此基础上各级断路器时限整定有效配合下,很快就能够判断10k、以下配电线路是速断还是过流故障。在线路故障处理中查明故障位置及原因十分重要,只有明确这些因素,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故障措施,将配电线路中的故障因素彻底清除。
(五)在管理方面采取措施
在雷雨季节到来前,线路、开关及配电变压器要装避雷器,并定期进行绝缘电阻、工频放电电压试验,对不合格或有缺陷的避雷器要进行更换。做好护线宣传工作。成立义务护线组织,通过张贴标语、宣传公告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线路保护宣传工作,特别是在伐树、拆除建筑物时要采取安全措施,禁止在电力线路附近及其上空放风筝、抛掷铁丝、包装带、绳索等物,禁止在线路下方堆放柴草、垃圾及易燃易爆物品。加强用户设备管理工作,在大部分的配电障碍中,由用户设备引起的占60%以上。所以,要加强对用户的设备巡视,对用户设备的管理不能放松。对重大设备缺陷要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积极跟踪用户整改情况,改善设备的运行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类进程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突破。人类千百年来的不断地发展都是通过探索,对于发生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归纳,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寻求到事物的发展。今天我们提到的电力系统就是这样发展开来的,在漫长的发展之中有很多的问题,但是经过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也能够清晰地看到事物的发展的规律与进程。与此同时给我们指引了今后的发展的方向,今后围绕着我们研究的方向一路走下去,我相信在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由于无功补偿对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无功补偿是电力部门和用户共同关注的问题。合理选择无功补偿方案和补偿容量,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保证电网的电压质量,提高发输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有功网损和减少发电费用。本文按照电网无功补偿的基本原则是,重点介绍了输配电网中各种无功补偿的原理及方法,以达到改善功率因数、调整电压及补偿参数等作用。另介绍了电网电压调整的几种方法
前言
目前世界范围内掀起环境保护的热潮,电力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环境,在输配电网中出现的无功功率,是电网本身的运行规律所决定,但同时它给电网运行带来了许多麻烦。无功功率是一种既不能作有功,但又会在电网中引起损耗,而且又是不能缺少的一种功率,所以在电网中要加入无功功率补偿的装置,同时对电网电压进行调整,达到电网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输配电网的无功补偿
2.1输电网的无功补偿
电网无功补偿的基本原则是:按电压分层,按电网分区,就地平衡,避免无功功率的远距离输送,以免占用线路输送容量和增加有功损耗。输电网多数无直供负载,一般不为调压目的而设置无功补偿装置。参数补偿多用于较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具体补偿方法如下:
2.1.1电抗器补偿
电抗器是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常用补偿设备,用以补偿输电线路对地电容所产生的充电功率,以抑制工频过电压。电抗器的容量根据线路长度和过电压限制水平选择,其补偿度(电抗器容量与线路充电功率之比)国外统计大多为70-85,个别为65,一般不低于60。电抗器一般常设置在线路两湍,且不设断路器。
2.1.2串连电容补偿
串联电容用来补偿输电线路的感抗,起到缩短电气距离提高稳定性水平和线路的输电容量的作用。串联电容器组多为串、并联组合而成,并联支数由线路输送容量而定,串联个数则由所需的串联电容补偿度(串联电容的容抗与所补偿的线路感抗之比)而定。串联电容补偿一般在50以下,不宜过高,以免引起系统的次同步谐振。输电网中因阻抗不均而造成环流时,也可用串联电容来补偿。日本在110kV环网中就使用了串联电容补偿。
2.1.3中间同步或静止补偿
在远距离输电线路中间装设同步调相机或静止补偿装置,利用这些装置的无功调节能力,在线路轻载时吸收线路充电功率,限制电压升高;在线路重载时发出无功功率,以补偿线路的无功损耗,支持电压水平,从而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中间同步或静止补偿通常设在线路中点,若设在线路首末端,则调节作用消失。
输电网的电压支撑点与调压输电网与受电地区的低一级电压的电网相联的枢纽点,常设置有载调压变压器或有相当调节与控制能力的无功补偿装置,或者二者都有,以实现中枢点调压,使电网的运行不受或少受因潮流变化或其他原因形成的电压波动的影响,在电网发生事故时起支撑电压的作用,防止因电网电压剧烈波动而扩大事故。
电压支撑能力的强弱,除与补偿方法和补偿容量大小有关外,更与补偿装置的调节控制能力和响应速度有关。并联电容器虽是常用而价廉的补偿设备,但其无功出力在电压下降时将按电压的平方值下降,不利于支撑电压。大量装设并联补偿电容器反而有事故发生助长电网电压崩溃的可能性。采用同步调相机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辅以适当的调节控制,是比较理想的支撑电压的无功补偿设备。近年来,国内外均注重静止补偿装置的应用。
2.2配电网的无功补偿
配电网的无功补偿主要以相位补偿和保证用户用电电压质量为主。具体方法为相位补偿。
2.2.1相位补偿(亦称功率因数补偿)
用电电器多为电磁结构,需要大量的励磁功率,致使用户的功率因数均为滞相且较低,一般约为0.7左右。励磁功率——滞相的无功功率在配电网中流动,不仅占用配电网容量,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而且导致用户电压降低。相位补偿是以进相的无功补偿设备(如并联电容器)就近供给用户或配电网所需要的滞相无功功率,减少在配电网中流动的无功功率,降低网损,改善电压质量。中国对大电力用户要求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三、电网电压调整
为保证用电电器有良好的工作电压,避免受到配电网电压波动影响而损坏用电设备,配电电网需要进行电压调整。电网的电压调整方法有:中心调压、调压变压器调压和无功补偿调压。
3.1利用地区发电厂或枢纽变电所进行中心调压
这种措施简单而经济方便,但它只能改变整个供电地区的电压水平,不能改善电压分布。当供电地区的地域比较广阔、供电距离长短悬殊时,中心调压措施往往不能兼顾全区,有顾此失彼的缺点。
3.2调压变压器调压
可弥补中心调压方式的不足,进行局部调压。调压变压器有有载调压变压器、串联升压器和感应调压器三种。有载调压变压器与感应调压器一般用于特定负荷点,串联升压器则用于供电线路。
调压变压器的调压作用是靠改变电力网的无功潮流来实现的。它本身不仅不产生无功功率,而且还因本身励磁的需要而消耗无功功率。当电网的无功电源不足时,调压变压器的调压效果不显著。相反地,若调压变压器装设过多,将加重配电网的无功功率消耗,拉低全网电压水平,增大网损,降低并联电容器的无功出力,严重时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的趋向。
3.3无功补偿调压
由于增加了电力网的无功电源,能起到改善电网电压的作用。装设于变电所内的无功补偿装置,还可采用分组投切的办法,对供电地区实行中心调压。
【关键词】电力规划 规划设计 设计技术 规划技术 电力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电力能源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能源基础,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系统规划主要是由电力负荷预测、电源规划及电网规划组成,电网规划是建立在电源规划和负荷规划基础之上的,要求在保证输电能力的前提下,将输电费用降至最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在根据原始资料和系统资料,对负荷和电量平衡作出分析,利用规划方法,结合优化规划的原则,从拟定的多种方案中,选择技术可行,运行经济,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以此确定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
二.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程序是电力系统中进行负荷预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它通过计算程序自动采集、分析历史数据, 通过精密计算得到预测数据和曲线, 能够使负荷预测准确度有大幅度提高。但是, 在程序中提供了多种预测方法中, 选取最准确、最恰当的方法是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对负荷实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做细致的分析。
1.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定量预测方法, 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变量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 并根据对规划期内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来推算未来的负荷。优点: 预测精度较高, 适用于在中、短期预测使用。缺点:
( 1)规划水平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很难详细统计; ( 2)回归分析法只能测算出综合用电负荷的发展水平, 无法测算出各供电区的负荷发展水平, 也就无法进行具体的电网建设规划。
2.单耗法。
单耗法是预测有单耗指标的工业和部分农业用电量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优点:方法简单, 对短期负荷预测效果较好。缺点: 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近期预测效果较佳。
3.灰色系统法。
灰色预测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灰色预测技术,可在数据不多的情况下找出某个时期内起作用的规律,建立负荷预测的模型。灰色模型法适用于短期负荷预测。优点: 要求负荷数据少、不考虑分布规律、不考虑变化趋势、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易于检验。缺点: ( 1)当数据离散程度越大, 即数据灰度越大, 预测精度越差; ( 2)不太适合于后推若干年的预测。
4.趋势分析法。
常用的趋势模型有线性趋势模型、多项式趋势模型、对数趋势模型、幂函数趋势模型、指数趋势模型等, 这种方法本身是一种确定的外推, 在处理历史资料、拟合曲线, 得到模拟曲线的过程, 都不考虑随机误差。使用的关键是根据地区发展情况, 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荷密度。
负荷密度一般以kW/km2表示。一般并不直接预测整个城市的负荷密度, 而是按城市区域或功能分区。不同地区、不同功能的区域, 负荷密度是不同的。
三. 电力系统的电源规划。
电源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在规划限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对电力负载增长的预测,确定在何时、何地,建设什么类型、多大容量的一批发电厂,以期既能满足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负荷增长需求,同时又最为经济合理。
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是,随着电力系统改革的深入,电厂与电网已经彻底分离,分别形成了发电公司与电网公司。虽然二者都处于垄断地位,且以服务国民生产和生活为第一目标,但是作为相互独立的经济实体,二者同时也都要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主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会引起一些协调的问题。
电源规划属于发电企业的工作,而输配电线网络的规划则是电网企业的工作,作为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端,二者的相互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即,电源规划要以输配电线路的规划为基础,电源负荷不能超出输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而输配电线路的规划则要充分考虑中长期的电源规划以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能出现电源供应中心输配电线路负载能力不足的情况。
另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海南岛,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首先,跨海输电可靠性差,且不经济,海南电网需要在岛内建设相对独立的电源系统,但因其本身的经济结构,电力消费较少,电力系统规模不大,自身可靠性较差,所以需要有连接外部电网的备用线路。同时电力系统本身的规模也限制了大容量电机的使用,经济性不够最优。
四.电网规划。
电网规划是根据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结果,研究未来合理的电网建设方案。
1. 规划目标
构建安全、稳定、合理的电力保障体系,保证各项电力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地进行,电网建设适度超前城市建设发展,满足辖区内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确保电网在国民经济发展功能的发挥。结合地方现存电网特点,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指导,满足地方供电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成供电可靠性、收益平稳的,完全满足全社会用电需要,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电力网。
2. 规划目标。
(1)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地方电网应满足西部新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辖区内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2)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远近结合、适度超前。
电网建设应与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电网建设与负荷发展协调,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度超前于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经济高效。
地方电网以满足国家规定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标准、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电能为宗旨,把建立布局合理、结构坚强、运行安全放在第一位。
3.规划类型。
按照时间划分,电网规划可分为远景规划、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
远景电网规划:一般相对于一个较长的水平年,通过对未来各种发展情形的分析,研究电网骨干网架的远景结构,如电压等级、输电方式等。
短期电网规划:研究制度1~5年内电网的扩展决策,确定详细的网络方案。
长期电网规划:介于两者之间,研究电网的长期发展或演变。一方面通过长期电网规划对远景规划进行修正;同时又指导短电网规划,使短期电网规划同长期电网发展一致。
五.电力系统的优化规划。
电力系统的优化规划基本任务是要研究和提出规划期内的负荷水平(负荷预测):规划期每年最大负荷Pmax,年电量需求Qmax,负荷特性曲线以及负荷分布;研究能源资源和运输条件,确定能源布点、水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研究和提出大型电站的合理供电范围;研究和提出电源合理布局及发展规模,确定电源规划方案;研究电网发展方案,包括输电和配电主干网络布局及电压等级选择、变电所布局及容量选择等等。
六.结束语。
电力规划设计要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选择较为优先的设计方案,通过深入分析,从网络电能损耗、最大电压损耗、线路和变电站的投资及每年电力网的运行费用等方面,作出详细的分析,并确定最优秀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朱源源 Zhu Yuanyuan 对于我国电力规划设计技术的探讨 [期刊论文] 《科学之友》 -2010年18期
[2]李喜来 董建尧 段松涛 特高压输电线路钢管塔设计关键技术与试验研究 [期刊论文] 《特种结构》 ISTIC -2012年4期
[3]冯宁 基于我国电力规划设计技术的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6期
[4]史传卿 朱爱钧 龚尊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主要特点和重点内容 [会议论文]2008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可靠性专委会、城市供电专委会2008年学术年会
关键词:电力工程;线路;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而其中的成本投入则是重要一项。成本确定之前需要形成关于路径方案方面的选择,并有效控制线路经济效果,由此,可以改善条件满足区域设计方面的需要,这也是电力工程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一、电力工程线路的优化选择
1.线路路径选择
在对电力工程相关操作路径的确认方面应当坚持可以直接关联输电路基距离为原则,并应当考虑线路实际运行中的成本。同时也应当加强对电力工程实际造价等方面的问题分析。设计人员方面则应当在确定路径距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应当在不追加成本基础上绕开弯曲路段。结合相关数据显示,应当选择几何中心线路完成相关线路的铺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缩短不同用户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有效避让植被以及水源地等,降低破坏范围。针对线路之中地形差异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障碍,也需要对多方面的条件实施关系平衡。
2.导地线选择
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导地线所产生的成本内容包括几个方面:线路型号、分裂数以及长度等。导线质量受到输配电等相关质量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质量。气候条件同样也会对线路产生一定的作用。线路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导线型号的问题。根据导线实际型号才能够确定工程成本,并完成整条线索的预算编制。线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并基于当前基础进一步对导线负荷等情况进行预测与充分评估。充分结合现阶段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对负荷进行有效预留,以此可以更好的降低线路出现修缮与重建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导线建设同样也会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地形同样也会十分复杂,造成电力线路在进行设计与要求方面也需要提高标准。对此,在电力线路工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河流、丘陵、植被及人口密度等的影响,尽量避开高低起伏不平的地形,为工程的施工提高便利。考虑到北方地区冬季严寒的气候,如果线路结冰,不仅会影响其强度,还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线路故障。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采用架空复合地线光缆,铺设相应的地线,确保地线与导线的有机结合,以保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3.气象因素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向和南北向跨度较大,不同的地区气候变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东北地区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南方地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在电力线路工程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区域的气候特征,对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控制。例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电力工程设计方案可行性和可靠性的最大危害,就是夏秋季节的台风和暴雨,基本上,每年出现的台风都会给电力线路造成巨大的影响和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西北和东北地区,由于冬季气候寒冷且持续时间长,对于电力线路工程危害最大的因素是覆冰灾害,冰凌在线路上的持续积累,会导致线路的负担加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预防和清理,则可能会导致线路断裂,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成本控制与设计
在电力工程线路设计中,成本控制与设计是重要环节,对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影响。基于电力工程线路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应用价格最优化、合理的线路,实现成本最低的工程线路建设;在对电力工程线路中应用的导线、杆塔、绝缘设施等要进行最优成本搭配,即通过合理设计降低工程总成本支出;在工程线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线路具体长度、施工具体时间等进行预期设计与控制,进而降低线路的运行成本等。材料的选择过程中为提高成本控制效率,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即保证使用质量达标,材料使用安全,在工程线路设计方案完成后根据施工实际需要的工程材料数量进行选择,并避免出现选择型号错误,出现浪费材料的情况。在制定材料选择方案后要对其进行校对和检验,要保证每一阶段的材料供应及时,杜绝因材料供应不足而使用不和标准的材料,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例如,在对工程线路施工中应用到的绝缘子来看,杜绝采用蝶式绝缘子应采用耐张串型绝缘子,保证材料使用标准,保证使用安全。
三、改善自然人文条件
在落实到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自然人文条件进行加强。这是因为电力线路的施工势必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例如植被、交通等环境的破坏等。因此,需要加强设计,兼顾沿线条件中的自然及人文条件等的改善。工程施工阶段需要确保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采取有效手段集中处理相关问题。针对可能会产生的事故情况,应当形成应对策略,避免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对电力工程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真正意义上确保电力线路能够得到稳定与安全运行。这也是本研究中的最终目标。结束语综上所述,结合当前阶段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需要加强对电力方面的功能与需求的增加。促使电力工程建设质量能够越加提升。电力工程之中的线路方面的设计问题同样也是其中的关键点。因此,应当基于质量、成本以及进度等方面给予加强,选择最优方案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向前发展。
作者:蔡文沛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捍民.地方电力工程设计院、所输配电线路设计质量、效率的提高与CAD软件的开发[A].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9:1.
[2]张晓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电力线路设计[A].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测绘学会2004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5:7.
论文摘要 当架空输配电线路冰雪过多,线路导线、避雷线上出现严重覆冰时,首先是加重导线和杆塔的机械负荷,使导线弧垂过分增大,从而造成混线或断线;当导线、避雷线上的覆冰脱落时,又会使导线、避雷线发生跳跃现象,因而引起混线事故。此外,由于瓷瓶或横担上积聚冰雪过多,进而引起绝缘子的闪络事故。本文对输配电线路覆冰及其消除措施进行了研究。
由于架空线路分布很广,又长期处于露天之下运行,所以经常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大自然变化的影响,从而使架空线路在运行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据历年运行情况统计,在各种故障中多属于季节性故障。
1 架空线路覆冰的原因
架空线路的覆冰是在初冬和初春时节(气温在-5℃左右),或者是在降雪或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在架空线路的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等处均会有冰、霜和湿雪混合形成曲冰层。这是一层结实而又紧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层,形成冠冰层的原因,是由于在自然界物体上附着水滴,当气温下降时,这些水滴便凝结成冰,而且越结越厚。
有时,也会在导线表面上结上一层白霜,呈冰渣性质,其重量比坚实的覆冰轻得多,但其厚度却大得多。一般当空气中有大量水分且有微风时,最易形成笛。
在湿雪降落时,湿雷一方面粘在导线上,同时又会浸透正在结冰的木,使冰层越来越厚,最厚可达10cm以上。
当风向与线路平行时,覆冰的断面里椭圆形;当风向与线路垂直时,覆冰的断面呈扇形,即在导线的一个侧面;当无风时,覆冰则是均匀的一层。
此外,覆冰还与线路走向有关,在冷、热空气的交汇处经过的线路,覆冰就更严重。覆冰在导线或绝缘子上停留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达主要决定于气温的高低和风力的大小,短则几小时,长则达几天。
2 因覆冰而发生的事故
导线和避雷线的覆冰有时是很厚的,严重时会超过设计线路时所规定荷重。如果导线、避雷线发生覆冰时还伴着强风,其荷重更要增加,这可能引起导线或避雷线断线,使金具和绝缘子串破坏,甚至使杆塔损坏。尤其是扇形覆冰,它能使导线发生扭转,所以对金具和绝缘子串威胁最大。常见的线路覆冰事故有以下几种:
1)杆塔因覆冰而损坏
一般是由于直线杆塔某一例导线断线所造成的。此时,由于带覆冰的导线在该杆塔的另一侧形成较大的张力,使杆塔受到过大的荷重,故造成倒杆或倒塔事故;
2)导线覆冰事故
如果导线在杆塔上是垂直排列的,当导线和避雷线上的覆冰有局部脱落时,因各导线的荷重不均匀,会使导线发全跳跃现象,从而使导线发生碰撞,造成短路故障;
3)线路各档距覆冰不均引起事故
由于线路各档距内的覆冰不均等原因,会使各档距内的弧垂发生很大变化。有严重覆冰的档距内的导线荷重很大,特使导线严重下垂,以致有时使导线离地面距离减小到十分危险的程度,因而发生事故;
4)绝缘子串覆冰事故
虽然绝缘子上冰层厚度所增加的重量不大,但却降低了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会引起闪络接地事故,甚至烧坏绝缘子,其后果也很严重。
3 覆冰的防止和消除措施
为了防止覆冰所引起的故障,设计杆塔时,应考虑由于覆冰所形成的外加荷重。对经常发生严重覆冰的地区,架设耐覆冰式的线路,这种线路的杆塔较一般杆塔的机械强度大,档距较短,导线张力较小。为了避免碰线,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的布置方法并应适当地加大导线和避雷线之间的距离。
选择线路路径时,应注意避开冷、热空气的交汇处。但是在覆冰特别严重的地区,上述措施还是不够的,覆冰仍可引起破坏线路的事故。因此,在运行中必须观察导线上产生理冰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消除。消除导线上的覆冰,有电流熔解法和机械打落法。
3.1电流熔解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加大负荷电流或用短路电流来加热导线使覆冰熔解落地,达到除冰的目的。具体做法有以下3种:用改变电力网的运行方式来增大线路负荷电流;将线路与系统断开,并将线路的一端三相短路起来,另一端用特设的变压器或发电机来供给短路电流。
当采用增大线路负荷电流来加热导线的做法时,应在覆冰开始形成的初期即加大负荷电流,作为预防措施。但是这种办法会使线路的电压降低、增大电能损耗,所以不能长期使用。当用短路法来熔化覆冰时,则应根据线路长度,导线的截面和材料,淮备好必要的设备,其容量应事先计算好,使之能够满足熔冰的要求。
在进行熔冰以前,应注意检查长时间通过短路电流的系统结线和设备。用短路电流熔冰时最好不要使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接地网,而采用单独的接地装置,以免发生危险。用短路电流镕冰时,还应派人到线路上去观察覆冰的熔化过程,当覆冰已开始从导线上脱落时,应立即切断熔冰电流,否则时间一长,会使导线过热,特别应注意导线的连接处。在一般的设备条件下,电流熔冰法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除了在重冰区外,其实用价值不大。
3.2机械除冰法
机械除冰主要采用下列几种做法:
1)从地面上向导线或避雷线抛掷短木棍,打碎覆冰,使之脱落。也可以用木杆或竹竿进行放抓使覆冰脱落。如果线路停电困难也可用绝缘杆来敲打覆冰;
2)用木制套圈套在导线上,并用绳子顺着导线拉,便可消除覆冰;
3)用滑车式除冰器来除冰。
总之,机械除冰法是比较原始的,除冰器的样式各地区也都不相同,其种类很多。 机械除冰法主要缺点是,必须停电进行,费时、费力。采用机械除冰法时,必须保证导线和避雷线不发生任何机械损坏。
参考文献
[1]魏长喜.110kV线路覆冰防范措施及对策[J].四川电力技 术,2010(3):30-32.
[2]杨小桐.输电线路运行事故与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 品,2010(2):132-133.
关键词:母线槽,电气特性,电磁干扰
0 引言现代工程对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尤其体现在配电系统方面,要求配电设备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以适应日趋复杂的工程需要。作为工矿企业,能够拥有一套性能稳定、可靠的输配电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这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作为低压电力供电系统中的一部分——母线槽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现代工程的需要,其优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 系统走向灵活,可以交错布置;
- 节省安装空间;
- 方便工程临时更改,母线槽系统可以重新组装后再利用;
- 短路强度高,防护等级高,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1]
1母线槽的结构特点母线槽系统主要应用于变压器给低压配电系统的输配电。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各个单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系统与电缆相比更加灵活、方便,在为负载配电时,其插接点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现场需要预留插接口,使其在添加设备或设备更改时,可以重新进行插接以满足需求。
母线槽系统由以下几个单元组成:(一)馈电式母线或插接式母线直线段单元(二)变压器进线单元、配电柜进线单元或电缆进线单元(三)换向单元:L型单元、T型单元、Z型单元(四)插接单元。
对于所有的母线槽系统,安全性能尤为重要,参考国家标准GB7251.2我们能了解到温升、短路强度、母线干线系统电气性能这3项技术指标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谐波对系统设备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结合产品的技术规范和我们从事的具体检验对母线槽系统进行分析[1]。
2.母线槽的温升温升的关键点在于产品的额定电流,计算及选型在安排母线槽系统布局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 负载或配电系统的场所、数量和连接方式;
- 分散系数;
- 设定的短路等级;
- 与配电柜连接须提供:配电柜的型号、进线方式(顶端、底端或背面);
- 安装的地理位置和条件:空间尺寸、建筑物构造(针对悬挂和安装)、母线槽走向、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系统穿过的墙面;
- 与其他系统配套-比如与母线槽系统安装配套的部分为:供电线路的平面图、通风管道走向的位置、照明系统的平面图;
- 需提供插接单元的数量和具置。
母线槽系统严格按照上面提到的几点进行设计,借助以下公式计算额定电流。
Ie 额定电流(A);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安全;故障
1.前言
10KV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力输配电网的架构也不断完善。夯实电网安全基础、强化管理工作、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是每个供电企业都重视的工作。现阶段我国的供电企业多是朝着精细化管理、多方创造效益的方向发展。处于电网最末端的电力配电网络承担着向千家万户直接输送电能的任务,它是电力系统与用电客户之间的纽带与桥梁。10KV配电线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它的任务决定的。由于配电线路所用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且长期运行于露天环境中,难以保证安全运行;此外10KV配电线路是直接连接客户端的,因为居民用电情况较为复杂,因此难以维持线路安全运行。这样的因素导致供电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同时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生产用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乡建设的进程也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电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一旦10KV配电线路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2.配电线路可能故障分析
2.1 速断跳闸
速断跳闸是一种短路保护,这是保护设备的动作。接线简单、动作可靠、故障切除快是电流速断保护的特点,但是它无法保护线路全长,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对其保护范围有较大的影响。通常,发生速断跳闸有以下几个可能原因:其一是鸟类行为导致。一些配电线路密集的地方是鸟儿比较喜欢的筑巢位置,当鸟儿张开翅膀时,很容易导致短路,引发跳闸现象。其二是自然环境所致。由于雷击导致瓷瓶被击穿或者避雷器被急迫,从而引发火花导致跳闸。除此之外,暴雨、大风、覆冰等一些恶劣的天气也容易导致线路因剧烈震荡而断裂,从而引起配电线路故障。其三是外力破坏所致。当司机违规驾车引发车祸时,可能存在电线杆遭撞击倒杆的事故。伐木工人在采伐树木时,若所采取安全措施不到位也可能引发短路事故。其四是异物导致。在垃圾回收站或者街道附近的配电线路,可能由于大风等原因导致一些导体、半导体等挂在线路上,引起线路故障。其五是腐蚀气体所致。企业排放的腐蚀气体可能导致配电线路中的金具、杆塔等严重锈蚀,进而引发断电事故。
2.2 过流跳闸
当配电线路发生永久性相间短路时,就等同于两个电源直接短接,故障点、变电站连接的回路上会有很大的电流通过,与此同时变电所的继电保护装置会按照过流定值、速断启动保护,使配电线路跳闸断电。发生永久性相间短路故障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线路正常运行超过30s;线路中有100A以上的突变电流出现,或者有超过设定值的短路故障检测参数;加大电流出现时间在10s以内;10s后线路处于停电状态。
引起配电线路过流跳闸的原因主要有:1)负荷电流过大;2)线路老化;3)过流保护定值设置不合理,偏小。
2.3 线路接地
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接地故障是经常发生的故障,该故障严重影响着配电网、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单向接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线路正常运行多于30s;接地线路电压下降且超过所设定的接地故障检测参数;配电线路中有突然增大的放电电流,且超过设定的接地故障检测参数;接地线路仍为供电状态。
线路老化等原因导致线路绝缘层破裂;刮风天气导致线路摇晃,对杆塔放电;线路烧断后落于地面;树枝或者其他连接物遇到线路形成通路等原因都是引发线路接地的可能原因。
3.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措施
在实际生活中,10KV配电线路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故障,为了降低可能出现的故障发生几率,将线路缺陷、事故隐患从根源上清除,供电工作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线路事故发生的规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消除、预防线路故障,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保证配电电网安全、可靠的供电。
3.1 加强线路改造
加强线路改造是解决配电线路安全运行问题的根本方法。对于配电线路的设计、施工过程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及时更换不合格的导线,及时对设计、施工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返工;及时改造旧线路;严禁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3.2 完善专业管理
结合实际情况对运行机构进行调整。运行是检修的眼睛,只有以运行为前提才能做好检修工作。在配电生产管理中,运行管理占80%,它是配网管理的核心所在。应该始终将配电整顿的重点放在运行维护资料档案建设、设备整治工作上。要不断提高巡视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对运行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使他们在短期内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有考核的巡视制度。根据线路缺陷管理流程,对于配电线路故障进行分批次、分季度消除,同时建立缺陷跟踪制度,以确保短期内提高线路健康水平。对开关、变压器、变电亭、开闭所的档案资料等重新归档,并补漏,从而完善运行资料;清理线路档案资料,对于不准、不完善的设备进行核对、复查,重新绘制图表。强化运行管理工作,合理安排运行周期,加强变电所薄弱环节的巡视工作。
3.3 加强设备综合治理
近几年来,我国高、低压电网的改造力度加大,10KV配电线路大体完全绝缘化。生产人员应该摒弃错误的认识,通过对历年来线路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工作的不足。对设备通道进行治理,对设备杆号、标志、警告牌等进行添补工作,完善所属10KV配电线路的标志工作,保障职工安全作业。根据季节性要求,要对线路的防风、防寒、防过载、防汛、防污闪等都进行具体布置,确保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除此之外,要做好季节性设备预试工作。
3.4 抓好缺陷管理
线路完好率达100%,这是线路运行工作的目的。要达到运行管理的目的,需要消除配电线路缺陷,因此缺陷管理是做好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我国制定的《供电局安全生产承包合同》与《供电局安全生产检修质量的管理》中,从制度上将缺陷管理提上日程。严格按照缺陷类别对缺陷进行消除上账。对缺陷处理采取硬性一年不发生问题,若在一年周期内发生故障,要追究责任,并附加连带责任。
3.5 做好线路巡视工作
认真落实线路监察性巡视工作,督促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工作。落实线路监察性巡视工作是对运行工作的督促,通过监察性巡视才可以对每个运行人员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估,才可以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及时纠正错误,调整工作的重点。采用管理责任书制,追究故障原因不放弃、不彻底排除故障不放过,将配电线路跳闸停电时间、线路跳闸次数同责任人、责任单位的效益挂钩,进行考核。
3.6 加强用户设备管理工作
出现重大设备缺陷时,应当及时下发通知书阐述其危害,采取措施对用户电力设备运行水平进行改善,同时报送政府安全部门。
参考文献
[1]罗根强.谈谈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2]邓鹤鸣,欧相林.10kV配网带电作业安全评价方法[J].水电能源科学,2012(5).
【关键词】电力输送,故障,维护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中国电力的大发展,也对中国的电力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电力输送故障维护的水平,保证电力输送设备常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是电力工程管理的根本责任。
二、电力输送过程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
电力输送涉及的环节很多,受到的干扰因素也不少。其中的故障,大部分都是属于“暂时性”的故障,如由于树枝等一些到点物体掉落在导线上引起短路;雷电而引起的绝缘子的表面闪络;大风所引起的短时碰线等等。电力输送中也会有“永久性故障”,如电线被毁坏和电路倒杆等,而这些故障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
1、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人为因素主要在是由于外力的破坏活动,两一方面便是相关设计人员的因素。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人为地破坏电力输送线路、偷窃行为、违章的施工活动、在农村的输电线路下面焚烧秸秆等,这些等都会导致电力输送故障的发生。当前,随着城市的建设,市政的建设大规模的展开,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电力输送线路的运行环境变得更加的恶劣。因此超高车挂断导线、电缆线路被挖断及车辆撞断电线杆的事情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放风筝或者是人为向空中抛洒一些杂物,这些杂物落在电线上也会导致线路的短路或者接地。对相关的设计人员来说,在运行管理维护的阶段也没有能够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在设计的阶段并没有准确的确定设计的指标,往往也是造成电力输送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
2、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对于认为因素来说,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加突出一些。在实践中我们讲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由一些自然的环境变化和动物的干扰而造成的电力输送故障,这类故障的偶然性较大,比较难以控制,同时造成的破坏力也比较强,因此对于这一类的故障,要特别的给予注意。
(一)、风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刮风的季节里面,很容易造成绝缘子的闪络从而将导线烧断,或是非绝缘导线之间的短路放电。当大风的强度超过了线路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机械强度,就容易导致杆塔的破坏。如果杆塔已经腐朽或者是锈蚀,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即使风力的强度没有达到那么高,依然会发生倒杆的事故。
(二)、冰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冬天,由于冰雪较多,就很容易导致导线松弛,当覆盖在线路上面的冰雪脱落时,就有可能会引起导线的跳动,从而引起线路的短路。与此同时,导线与避雷线覆冰的时候就会家中杆塔和导线的负荷,从而使得导线的对地安全距离不足。
(三)、雷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雷击是造成电力输送故障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之一,据有关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为雷击而引起的电力跳闸高达上百次,给电力输送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这过程中引起雷击的主要原因便是当地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在雷电发生比较频繁的区域,就容易出现雷击事故,同时如果当地的土壤电阻率很高,也会引起雷击现象的发生。
(四)、雨量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雨也是造成电力输送故障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之一,会造成输送线路的故障,即使是毛毛的细雨也会使得已经赃污的输电线发生闪络现象,从而引起停电事故,而倾盆的大雨就会造成冲到杆塔的事故。
三、电力输送运行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1、加强配电线路的日常巡查在配电线路试运行后正式投运前应建立健全的巡查机制,以确保在正式运行过程中对配电线路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测,及时发现缺陷或故障;对事故多发区段要加强日常的巡查、巡视,并对整条配电线路都要巡视到位,不留下任何的死点。运行中配电线路的巡视一般分为:按照工作要求,对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外观检查的定期巡视;在特殊天气状况、运行条件下,对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进行临时性的特殊巡视和某些特殊情况下,必要的登杆检查。巡视过程中要求加强对特殊环境下的配电线路的巡视,并对配电线路的所有电力设备以及辅设施进行巡视和相应的缺陷分类记录。
2、电缆线路管理与维护
做好电缆线路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电缆1m范围之内的区域。在该保护区域范围内,应避免任何车辆通行或者搭建临时建筑,以便后期维修的便捷性;同时注意在保护区域周围不得置放化学制剂或者易燃易爆品,以免发生火灾,对线路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在保护区域之内做好标志管理。例如,电缆通过的沟渠或者室内必须立好标志,尤其在节点、拐弯或者井渠位置,都应做好明显的标志;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将缺陷上报相关部门,做好预防性维修工作,确保供电的持续性,完成维修工作之后,也要做好登记,以便后期查看,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输配电线路应用到的电缆备用品,应该置放在交通便利、干燥、清洁的地方,在电缆盘中明确标记电缆的型号、规格等;同时强化输配电线路的技术管理与资料管理工作,妥善保管相关档案,尤其以电缆线路的铺设图最为重要,其中包括了电缆线路的长度以及精确坐标等参数;通过合理保管技术资料,将对后期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提供极大便捷性。
四、电力输送故障的维护措施
1、防冰措施
首先,在设计杆塔的时候就应该要充分的考虑到输电线路的覆冰负荷影响,要能够保障可以负荷一定的强度,另外在线路的布置上面也应该尽量的避免冷热反复比较厉害的地方,在材料的选择上面更应该尽可能的选择抗冰的材料。当输电线路上面覆盖有大量的冰雪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一般的除冰的措施有:机械破冰法或者热力融冰法等等。
2、防风措施
在防护风力的影响方面应该要结合各地的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首先就要充分的收集当地的地形气象的资料,从而优化输送电路自身的设计参数。一些具体的措施就是:在一些强风的地方,杆塔上面的校订或者其他的突出的物品应该避免安装在面向导线的一面,同时要尽可能的采用个“V”型串。
3、防雨措施
首先在建设杆塔的时候,要注意建设的稳定性,要保障可以抵抗一定强度的雨水的冲击,其次在杆塔的设置上面要注意避开低洼处,避免土质较为疏松的地方,这样可以增加防雨的等级。同时要对气象进行检测,当即将要出现微雨天气的之前,要派人去巡视一下,检查一下线路的安全问题,并且清理一下线路,保障线路的清洁,这样便可以避免发生闪络现象。
4、防雷措施
首先应该做好雷电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工作,找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确定雷电和当地的自然地理状况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综合经济效益以及防雷的有效程度来确定防雷的措施,一般来说防雷的措施包括:避雷线,避雷针,加装耦合地线,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加装杆塔拉线,安装线路避雷器,采用侧向避雷针等等等。
5、防污措施
在工况地区,或者是污染程度较高的地区,尘埃覆盖较密集的地方,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应当注意防污的问题,要注意加强清洁的工作,及时清理电力输送线路的污渍;同时要研究积污的规律,做好监测的工作,同时要尽可能的根据有关的数据建立一个预警的系统,这样可以更加便利的让工作人员对于输电线路的洁净问题进行即时的监控。
五、结束语
电力输送故障维护是一项长时间的过程,电力输送故障的缘由有多种,其维护办法也有许多,通过有效的输送设备以及维护方法和专业人员的修理,是保证了电力输送作业稳定性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湖毅.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分析与防治[J].高压电技术,2010
[2]孙罗新.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与实施[J].民营科技,2010
关键词:低压配电线损线损管理
配电网线损是电能在配电网的输送、分配过程中,直至用户电能表为止的所有电能的损耗。配电网的线损是电网生产经营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指标1,它不仅可以反映配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和合理性,而且表征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水平能力。
一、线损的定义和分类
电能在传输过程中要经过各个输变电元件,而这些元件都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抗,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电能在电磁交换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励磁功率也会形成损失;另外,还有计量设备误差和管理等因素造成的电能损失,以上均属于电能损耗,在电力系统中俗称线损。尤其是低压配电网,点多、面广、线长,这是损耗的主要部分。
线损电量=供电量-售电量
对应的线损率为:线损率=线损电量/供电量×100%
电能损失按性质分类可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大类。
A、技术线损,又称为理论线损。它是电网各元件电能损耗称,主要包括不变损耗和可变损耗。技术线损可通过理论计算来预测,通过采取技术措施达到降低的目的,本文主要讨论这一部分的电能损耗。
B、管理线损。由计量设备误差引起的线损以及由于管理不善和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线损。如窃电和抄表核算过程中漏错抄、错算等原因造成的线损。这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
二、线损降低的技术措施
输配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是电能损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低压配电线路的电能损失非常大,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是线损管理工作的基础,针对电网电能损失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能以少的投资取得最大节电效果,实现多供少损,提高电网经济效益。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涉及电网的各个方面:
1、电源应设在负荷中心
长距离的输电易造成首末端电压大幅下降,而且还大大增加了线损,电压调整也不容易实现。配电室偏离负荷中心,降低了供电质量。低压供电的电流大,电压波动(偏差)也大,由于配电室偏离负荷中心,导致线路加长,更易引起电压偏差加大,容易出现欠电压(用电高峰时)或过电压(夜间用电低谷时)的现象。尤其是过电压的危害更大,会严重缩短用电设备的寿命,甚至烧毁用电设备。
2、控制低压配电的距离
为缩短低压配电线路的长度,其措施之一是限制供电半径。通常所说的供电半径,应当正确理解其含义,所指的应该是输配电导线、电缆的长度(含室内、室外、水平、垂直线路的总长度),而不是从建筑平面图中量出来的直线距离。
缩短供电半径,避免近电远供和迂回供电。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15km,0.4kV 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0.5km。在小区规划和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应对低压220 / 380 V供电的最大半径(线路长度)进行宏观控制,建议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3.1条的规定2:当供电距离大于250 m,计算负荷大于100 kV・A 宜采用高压供电。此规定只是对供电半径的一个大概的粗略限制,不是硬性规定。与供电半径有关的因素较多,在确定某工程的供电半径时,应根据该工程的具体情况,按照电线、电缆允许的载流量及最大电压降的限制,结合当地的电源条件、初投资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技术、经济合理的供电方案。
3、合理选择导线截面、选择节能型配电变压器
增加导线截面会降低导线电阻,减少电能损耗和线路压降。导线截面积与电能损耗成反比关系,但增加导线截面会增加投资,在增加导线截面时,要综合考虑投入与降损的关系。配电变压器损耗在配电系统电能损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减少配电变压器损耗对降低综合损失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节能型变压器和提高配电变压器负荷率是减少配电变压器损失的方法之一。
4、增加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A、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设备功率因数降低,在线路输送同样有功功率时,线路中就会流过更多的电流,使线路中的有功功率损耗增加。必须设法提高电力网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率因数,减少供电线路中的有功功率和电能损耗,并降低线路中的电压损失与电压波动,以达到节约电能和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对此我们国家是高度重视的,为了鼓励用电单位提高功率因数,国家规定了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方法。当客户月用电平均功率因数高于标准值时, 以减少电费的形式进行奖励,功率因数越高,奖励的比例越大。反之,将以增加电费的形式进行惩罚。
B、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地区电网为了使功率因数在高峰时段大0.95,低谷时段大于0.90 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变电所电容器集中补偿:220KV以下变电站可以按主变容量的10~30%确定无功补偿电容器;
2)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为了避免变压器的空载和轻载运行,一般变压器的负荷率在50%以上时比较经济;
3)应用其它补偿设备如移相电容器、同步电动机和同步调相机等;
4)在用电负荷端要求电力用户安装补偿电容器以减少吸收电网的无功。
5、平衡三相负荷
一般电网运行要求三相负荷的不平衡率不大于10%,因为不对称负荷引起供电线路损耗的增加与电流不对称度的平方成正比。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各相的负荷电流不相等,就在相间产生了不平衡电流,这些不平衡电流除了在相线上引起损耗外,还将在中性线上引起损耗,这就增加了总的线损。定期地进行三相负荷的测定和调整工作,使变压器三相电流接衡,这也是无需任何投资且十分有效的降损措施。这就要求负荷管理部门在电力设计、施工和增容过程中统筹平衡。
6、加强对电力线路的维护,提高检修质量
定期进行线路巡查,及时发现、处理线路泄漏和接头过热事故,可以减少因接头电阻过大而引起的损失。对电力线路沿线的树木应经常剪枝伐树,还应定期清扫变压器、断路器及绝缘瓷件。
三、结语
电网线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损电量的统计、线损的理论计算、线损指标、线损分析、降损措施、计量设备等诸方面,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基础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贯穿全局生产与经营的重要工作。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设计中、低压供配电系统,力争配电室位于负荷中心,二级低压配电室、电缆竖井应处于合理位置,限制供电半径,有效控制低压配电距离, 正确选用供配电设备的容量,尽量采用节能产品,缩短低压配电线路的长度。这些措施,涉及面广量大、简单易行但易于忽视。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精益管理,采取综合措施,努力降低损耗,不断提升低压线损管理水平。
总之,线损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强线路、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进一步开展实际的节能降损经济评估,挖掘潜力降低电能损耗,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线损工作是电力工作当务之急,我们要在今后不断采用新科技手段,利用配网自动化、数据无线远传等先进技术,提高配网降损管理水平,争创企业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GIS系统;电力;应用;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电网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电源与电网的关系日趋复杂,电网规划及设计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困难,传统电网规划和设计手段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电网生产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建设一个基于GIS系统对整个电网的规划设计将有很大的帮助,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行业应用的一个突破。合理利用GIS系统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网络分析的拓扑功能,来处理电网规划和设计的相关信息,不仅极大的方便规划、设计数据的管理,提高设计人员的效率和降低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规划和设计将更直观、更具有交互性,规划设计的电网将更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经济环保、节能降耗。
1.电力GIS的基本功能
建立输配电网的信息模型,将电网的地理位置信息、属性信息、拓扑连接关系综合到GIS系统中去,实现输配电网的综合管理、查询,再由此之上完成各项高级应用功能。为输配电管理部门及技术工人提供一个有利的分析工具。
1.1 在GIS下建立动态电网模型。采用配电网电力专家模型,在系统中建立数字化配电网,形成“数字化神经中枢”,及时获取电网的运行状态数据,为电网的调度、规划、检修、运行、大用户用电、客户服务以及生产经营服务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1.2 基于WEB GIS的供电企业应用整合:输电线路、配电线路、低压线路、线路实时巡检系统、GPS电力抢修车辆指挥调度系统、虚拟现实变电站系统在统一WEBGIS中开发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现有营销信息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等的图形化显示与查询。
1.3 高精度单点非差分GPS定位:目前民用GPS的水平精度为4~10米,不能满足配电网的要求,在GPS掌上电脑上实现高精度GPS单点定位,把GPS定位误差由10米提高到小于3米,满足密集的城区配电网的定位要求。
1.4 空间统计:对输配电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多种方式的空间统计打印。
1.5 对系统进行管理:包括运行方式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运行日志管理。
2. GIS 技术在供电局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2.1 及时更新和查询线路和设备的资料
在以往的配电系统中,电网关系错综复杂,如果线路或设备发生变动,技术人员为了保护电网的安全性,维护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负荷情况以及用电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线路的相关参数。而配网GIS 系统具有显示线路走向图、电气主接线图以及线路台账等功能,当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及时对配网GIS系统进行维护更新,就能实现对配网设备的动态控制和管理,可以为重要决策提供主要依据,还可以与电力企业其他部门实现数据
共享。
2.2实现设备分类统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将GIS 技术应用到配电系统中,能够缩短以往现场设备统计工作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配网GIS 系统与营销系统之间的接口,可以简单快速地解决优质服务的工作。比如在急修服务的过程中,配电系统通过用户名或者地址急修人员,及时将配电网信息综合到地图上,很快就可以查询到该用户所属公变、10kV 线路和变电站,提供环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使急修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当制定停电计划的时候,通过电网模型,配电系统分析计划停电影响的电网状态及计划停电影响的范围,从而制定出最佳的停电决策和负荷转移方案。
2.3 提供理论依据,规划配网工程设计
在电网的设计规划中,GIS 能够提供很多详实的地理位置信息,降低设计人员勘探的工作强度。在配网GIS 地理信息系统中,能够直观地显示各线路的走向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反映地理环境、线路范围、用户供电以及对配网分析图等不同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可以重叠或者分层显示和分析,还可以按照查询要求,对各线路供电半径和各线路的负荷情况自动进行统计,并且显示线路所属设备型号、投产日期,甚至是运行状况,对配网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为配网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在配网GIS 地理信息系统上,通过电网结构,对配网工程进行分析和设计。同时,GIS 系统还具备工程所需的基本设计图库和材料库等,确定配网工程量以及需要的设备材料,帮助设计人员快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概算。
2.4 地理背景配电系统的综合应用管理
在地理背景图层上,可以对变电站的设备台帐、配电房设备台帐、用户线路设备台帐、高压用户设备台帐等综合管理,另外还可以定位线路的走向、测量设备长度、搜索设备杆塔、设置配网设备、进行区域查询统计。对于地下管线、电缆、土建设施等配电电缆资源可以进行可视化管理和图形化管理,将电缆设施中的排布资料录入电缆,能够对地下管孔的资产进行管理,并且提供电缆通道的种类、断面类型等数据信息,显示电缆通道工井位置图形,从而建立属性数据以及图形数据。
3.GIS 技术在供电局配电系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数据采集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配网GIS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并进行高效管理和分析。实现管理功能的基础就是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和全面。因此,在实施配网GIS 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全面。基础数据的采集主要分为基础地理数据和设备台账数据,通过卫星地图以及矢量化的方式就可以采集到基础数据,而设备台账的数据采集需要变压器、配电屏等设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建立一套管理制度,保障配网GIS 的运行效果,并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由于台账数据责任不清,管理松散,可以制定台账专人负责制度,明确责任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当录入设备台账的时候,应该采取集中清理、分步录入的原则,保障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可用数据,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
3.2 对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配电系统还需要进行后期维护和管理,保证系统数据的及时更新非常重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地理信息变化巨大,因此,对于配网GIS 不能一直用老地图,应该及时更新地理信息,更新GIS 地图,一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半年更新一次。
3.3 GIS 配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配电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计划变更、项目拖期等问题,防止这些不良问题,必须制定一个好的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的时候,需要充分供电局的实际情况以及电网建设的具体要求,选择最优化处理方案,保证配电工程符合供需双方的具体情况。配网GIS 信息系统是一种业务管理手段和方式,它的使用效果取决于领导者的认识和态度。加强企业领导的重视,可以促进配网过程的有效实施。对于配电工程来说,最为困难的环节就是项目的执行,在执行项目工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项目计划以及管理方案严格进行操作,实时跟踪和控制,保证项目计划的有效性,保证计划变更的有效调整和完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加大电网建设的投入,电力部门对配电工程业务需求持续增加,市场需求也持续增长。GIS系统可以满足多源数据的统一管理,方便设计人员查询、浏览、共享、使用基础地理数据和电网数据,直接在该平台进行可研、初设、提高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可研初设的效率和深度,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玉峰.电力局电力GIS系统研究[D].硕士论文,2008,6.
[2]黄宵宁,张真良,杨志超.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电力应用 [J].江苏电机工程,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