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呼吸道疾病防治范文

呼吸道疾病防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呼吸道疾病防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呼吸道疾病防治

第1篇

1.1环境原因 鸡舍建设不合理,建在交通要道附近,与生活区太近,鸡舍较密集。周围堆积粪便,死亡鸡只乱扔或喂狗,人员出入频繁,饲养、猪、鸭、鹅等畜禽,都会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

1.2饲养管理原因 鸡舍管理不善,易引起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淘汰鸡舍和病鸡处理不当或消毒不严格,残留的病原体会引起新进鸡发病;养鸡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用具有可能带有病原体,继而引起鸡只感染发病;饲料储存过久易引起某些维生素缺乏症,如VA、VE缺乏症,Ca、P比例失调等。

1.3疾病防治原因 有些病毒株不断变异造成免疫失效,病原毒力减弱,症状和病理变化出新的特点,如非典型ND、IB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对器官的侵袭力也不一样,目前出现肾型和腺胃型IB,常导致该病的免疫失效。耐药菌株的增多,降低了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抗菌药物在足够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可以破坏细菌的结构等而起到抗菌作用。当药物浓度或作用时间不够时,不但不能起到抗菌作用,还会使其产生抗药性,如大肠杆菌。

1.4中毒原因 冬季采用煤炭取暖,给育雏舍加温,若烟道阻塞、呛风倒烟,又不注意通风换气,就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鸡舍内粪便、垫料和饲料等含氮有机物都会分解产生氨气。如不及时清理,加之通风不畅,则空气中氨气浓度会升高而引起鸡中毒。鸡出现口流唾液泡沫,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喘气、呼吸困难的现象。

2.表现呼吸道症状的常见病

2.1细菌性疾病 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初打喷嚏、结膜炎和气囊炎,中期咳嗽、气管湿性啰音,后期眼睑肿胀,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出现肝周炎、心包炎;曲霉菌病病原为烟曲霉菌,多发生在雏鸡,感染后病程稍长时,可见呼吸困难,伸颈张口,气管啰音的现象。有时可发生曲霉菌性眼炎,眼睑肿大、突出,下眼睑有干酪样物,严重时可失明。

2.2病毒性疾病 ND:病鸡呼吸困难,气管啰音、喷嚏、甩鼻夜,鸡冠和肉髯发绀,排黄绿色稀便。气管环充血,腺胃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胰腺出血;AI:具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喷嚏、啰音。鸡冠和肉髯肿胀、发紫,有的脚鳞出血、发紫。剖检可见腺胃鲜红出血,气管充血出血,胰腺出血;IB:呼吸型的主要症状是喷嚏、咳嗽、张口喘气、啰音、眼睛湿润、流鼻涕。该病多是肾型病变。剖检可见肾肿大、苍白,呈花斑肾。气管内有黏液成干酪样渗出物,气囊浑浊、增厚。

3.防治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 鸡舍布局应合理,要建在干燥、远离交通要道处,降低饲养密度,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粪便、垃圾、垫料要及时清除,加强通风换气,防止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刺激;保证鸡舍内温度、湿度、光照相对稳定,防止忽高忽低;保证饲料、饮水充足卫生。不喂发霉变质饲料。

3.2卫生防疫制度要完善 进雏前对鸡舍要彻底消毒,工作人员进入鸡舍时,必须穿工作服,换上鞋帽,严禁人员乱串和外来人员参观。特别是邻近的鸡舍发病时,应严格封锁,坚持每日带鸡消毒一次,对鸡舍每周消毒2次。每天对用过的料盘、料桶、水桶、饮水器等工具用0.01%的百毒杀刷洗干净,晾干后使用。杜绝飞禽、老鼠、犬、猫等传染病源。粪便应远离鸡舍堆积发酵,作无害化妥善处理,病死鸡要焚烧或深埋。

3.3做好疫苗的预防接种 肉鸡饲养时间短,一般在45~56天,有的养鸡户忽略接种,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要做抗体监测,做到合理的免疫。注意在免疫接种前后3~5天,停用抗菌、抗病毒、磺胺类药物,在日粮中适量添加口服补液盐、VC、VE等抗应激剂。

第2篇

一、大肠杆菌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集约化养鸡场。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大量繁殖时致使家禽发病。

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1卵黄性腹膜炎。多见于产蛋中后期,输卵管伞部粘连,卵黄坠入腹腔发生该病。病鸡腹部坠胀,剖检时腹腔内可见大量卵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

1.2急性败血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大多数无临床表现突然死亡,个别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然后死亡,内部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

1.3卵黄囊和脐炎型。指幼鸡的卵黄囊和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的雏鸡,死亡率最高为40%。临床表现为蛋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和腹部下垂等症状。

1.4生殖器官感染及产蛋下降。患病母鸡卵泡充血,卵泡变形,局部或整个卵泡红褐色或黑褐色,有的硬变,有的卵黄变稀,有的卵泡破裂,输卵管发生充血、出血,内有渗出物。

2.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消毒工作,种蛋、孵化厅及鸡舍内外环境要搞好清洁卫生,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饮水中应加消毒剂,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剂;采用饮水器饮水,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灭鼠、驱虫。

2.2提高鸡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疫苗免疫可采用自家多价灭活佐剂苗。同时搞好其他常见病毒病的免疫,如ND、IB、IBD、MD、AI等。

二、非典型新城疫

该病常见于商品蛋鸡场和种鸡场。从病例实际情况来看,多在30、80、200日龄左右发病。

1.临床症状

产蛋鸡常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声;有些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蛋鸡在产蛋期发生该病后,产蛋下降,软壳蛋增多,嗉囊空虚,内含液体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种蛋孵化率降低。

商品肉鸡一般发生在2次免疫前后,30日龄左右。发病率最高可达85%,死亡率15%~80%,多呈散发,传播较慢。多数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音,打喷嚏,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程稍长者则出现歪头、扭头、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2.病理变化

多数病死鸡剖检时病理变化不明显,肉鸡常见喉头黏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多不见变化,腺胃出血也很少见到,肠道与盲肠扁桃体的变化不及典型新城疫明显。蛋鸡病变主要在喉头、气管充血、出血,黏液增多。

3.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新城疫或者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关键是做好免疫,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

3.1重视1日龄的免疫工作,使用正确的免疫方法。育雏阶段尽可能采用滴鼻、点眼的方法,在4周后采用喷雾的方法,好处在于更能增强黏膜的局部免疫力,并且范围更广。

3.2定期做好免疫监测工作,发现抗体水平偏低或参差不齐时,及时加强免疫。

3.3正确了解抗体的消长规律,以利于正确判断鸡群健康状况。

三、慢性呼吸道疾病

此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病。临床上见到的发病应激因素主要有:春、秋季,昼夜温差较大;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多种疾病发生,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当鸡龄过小时即便是正常的气雾免疫也容易激发该病发生。

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无其他疾病发生时,在鸡群中可以看到有些鸡眼睛流泪,甩鼻,颜面肿胀;眼睛流泪多为一侧性,也有双眼流泪的。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鸡食欲时好时坏,眼内有干酪样渗出物,有的如豆子大小,严重时可造成眼睛失明。少数鸡由于喉头阻塞窒息而死。该病发生后常继发大肠杆菌病,尤其是肉鸡更加明显,解剖后可见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有的还出现卵黄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

2.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诱因,因此预防显得十分重要。在预防工作中,首要任务是对各种病毒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精心管好鸡群,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做好防寒保暖。全年都要做好鸡舍的通风工作。该病一旦发生,应尽最大努力去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以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四、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该病由病毒引起。常继发或并发霉浆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导致死淘率增加,还常被漏诊、误诊。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1肾型传支。多发于20~40日龄雏鸡。有的早期可见呼吸道症状。病死鸡皮下干燥,肾脏肿大成花斑状,肾小管、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1.2腺胃型传支。多发于20~110日龄鸡只,病程为10~25 d。病鸡消瘦,有的有呼吸道症状,拉稀,陆续死亡。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溃疡。

1.3呼吸型传支。雏鸡多发,发病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有的呈张嘴呼吸,鼻腔有分泌物,常常甩头。病鸡精神、食欲很差。病后1~2 d鸡只开始死亡,并且死亡呈直线上升,约1周后死亡率开始下降。成年鸡发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是产蛋明显下降,产出畸形蛋,蛋壳粗糙,蛋的质量差,蛋黄与蛋清分离,蛋清稀薄如水。10 d后产蛋逐渐恢复。

第3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讲座;社区;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体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in the role of community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Methods For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in the community (main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bronchial asthma ) patients on a regular basis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observation period of 12 months.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 popularize lung function for 12 months, for all of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swot analysis of disease,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can improve the number of hospital compared with before (P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lectures;Community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随着工业社会化进程,大气污染逐年加重,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人群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以社区为平台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势在必行。本研究对所在辖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观察12个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慢阻肺、哮喘患者49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所有对象均为辖区内居民,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治标准[1]以及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哮喘防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纯慢阻肺患者28例,单纯哮喘13例,慢阻肺合并哮喘8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71.5岁;男性29例,女性20例。

1.2方法 将每位入组患者建立社区管理健康档案,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每周定期电话回访,每个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次,讲座内容主要涉及慢性呼吸道疾病预防、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何正确吸氧、常用吸入药物的正确用法、何时复查及复诊以及免费监测肺功能检查等等,并对其近期不适及时记录健康档案中,同时对上述不适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参会率100%,观察期为12个月。

1.3 健康教育讲座干预效果评价 干预期为12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每位入组患者的肺功能,所用肺功能机器为德国耶格MasterScreen Diffusion肺功能仪;评价标准为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于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前后进行评估,根据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问卷主要有以下内容:①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药物、注意事项、家庭护理要点等;②治疗依从性:包括戒烟情况、坚持吸入药物、长期家庭氧疗、是否定期呼吸专科门诊随访或治疗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49例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本研究,1年后给入组患者及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共计49份,回收4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1健康教育前后肺功能比较,见表1。

2.2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结果比较,见表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疾病(chronic disease,chronic condition)”定义为需要数年或数十年治疗的健康问题,包括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脏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肿瘤、艾滋病等[3]。慢性疾病是一个广义的健康问题,相对于我们过去重点关注的急性病、传染病和发作性疾病而言,这些“慢性疾病”对疾病防治体系(医疗体系)、医疗机构、患者个人及其家庭提出了新的并且相似的需求,值得进一步研究,需要建立慢性疾病的一体化防治体系势在必行,而自我管理教育项目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 一[4]。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慢性疾病正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和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耗所在[5]。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大气污染、工业化进程、吸烟等理化、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不容忽视,尤其是慢阻肺和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国际上定期更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和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但是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生活质量仍不乐观,本研究组织入组患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同时普及肺功能检查,讲座内容为与慢阻肺、哮喘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干预期为12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于健康教育前后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FEV1、FEV1/FVC(%)较入组前明显改善(见表1),统计其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次数较前有所减少(见表2),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健康教育讲座是一种开放性的健康教育手段,与会者之间、与会者和授课者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习、互动,甚至现身说法,引起集体共鸣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以往,患者出院便意味着患者与医院的关系结束,患者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才能得到相关的康复信息,患者的需求有时很难得到及时满足[6]。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是让医患之间再次沟通的一个桥梁,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所患的疾病有所了解,同时可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慢阻肺、哮喘这两个呼吸道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只能控制症状、延缓肺功能,所以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是建立慢性病防治体系不可缺少的,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医疗体系存在的不足:①疾病防治主要或基本依靠医务工作者,②患者是完全被动接受治疗,③忽视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和地位,④未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⑤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期随访治疗机制和保障。本研究在辖区内通过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加强患者对慢阻肺、哮喘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定期电话随访,随时解答患者问题,使其树立健康行为方式、坚持规范化治疗。开展讲座的同时,在医患之间开展娱乐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医患之间、患者患者之间沟通交流,干预期12个月,干预前后比较,入组患者活动耐量均较前增加(见表2),生活质量随之得到提高。以人群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讲座,真正的做到了医疗卫生系统-患者及其家庭一体化、预防-治疗-随访-监控一体化综合防治体系[7]。

据统计,所有慢性疾病所致死亡人数的72%在低至中等收入的国家,因此慢性疾病的主要影响在发展中国家[8]。全球40%的医疗资源用于慢性非感染性疾病[9],对于常见的社区呼吸道慢性病慢阻肺、哮喘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据报道,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10],哮喘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中国约有3000万人罹患哮喘[11]。这两者也正成为或即将成为我国医疗负担最主要的消耗者,因此它们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慢性病”一体化防治的重点。

健康教育作为综合性质量手段之一逐步得到医学界的重视,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但是针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还有很大差距,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临床、科研、教学等诸多方面,需要医患共同努力。

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刻不容缓,建立适合社区慢性呼吸道疾病一体化综合防治体系势在必行。健康教育讲座对设立防治体系是必要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减少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85.

[3]WH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novative care for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J].Rev Pannam Salud Publica,2002,12(1):71-74.

[4]刘鹏飞,汪涛,王宜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4-356.

[5]ATKINS R C.The changing paRern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the need to develop stzategi for prevention relevant to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J].Kidney Int Suppl,2005,(98):83-85.

[6]李善玲,刘清华,黄萍.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3):74-75.

[7]邹和群,建立慢性病一体化防治体系[J].现代医院,2008,8(5):99-100.

[8]ACH D.Towards a long term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eading chronic diseases[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

[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Heath Report 2004:ChangifIg History[S].Gent8,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

第4篇

一、发病原因

1.空气流通不畅

首先,为避免禽舍内温度过低,保证家禽发挥正常的生产性能,养殖户往往把禽舍密闭太严。家禽在有限的空间内吸人的氧气越来越少,呼出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家禽呼吸道粘膜的刺激越来越厉害,很易引发各种疫病。即使禽舍天窗敞开,由于无法形成空气对流,大部分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仍滞留在禽舍中。

其次,个别养殖户禽舍内的取暖条件较差,只用几个煤球炉升温,且没有排烟管道。煤球升温的效果本来就很差,加之燃烧消耗有限的氧气,并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直接排到禽舍中,使禽舍中空气质量愈来愈差,也易引发各类呼吸道病。

2.温度控制不当

首先,禽舍较高的温度需要用煤来维持,燃煤的成本高低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养殖盈利与否,例如:冬季每只雏鸡取暖费用一般在0.5~1元左右,很多时候基本上等于养鸡的利润,个别养鸡户为降低成本紧缩取暖用煤,雏鸡舍内育雏温度仅在30℃左右,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雏鸡的成活率,同时提高了料肉比。其次,温度高低不定,这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白天人有精神,升温较容易,育雏舍温度往往在40℃左右,一到晚上尤其下半夜2-3点钟,气温下降,人们也很难有精力提高舍内的温度,使温度降到25-26℃,气温的巨大反差,增加了家禽的应激反应,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3.湿度重视不够

首先,冬春季养殖多数人都能考虑到通风和保温,但很少有人去考虑湿度,认为那是可有可无的事,禽舍内温度一高,必然带来湿度下降,刚刚出壳的雏禽很难适应干燥的环境,饮欲增加很易造成脱水,同时由于温度高使饮水量大大超过水料比的界限,也很容易使人们误解,如果按常规的饮水量投药,极易导致少数家禽发生中毒的现象。其次,人们为保持较高的温度频繁地添加煤碳,由于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大量的煤灰粉末在空气中长时间飘浮,这样一来雏禽很易吸入气管,长时间吸人就会造成雏禽的气管堵塞,窒息死亡。这也往往是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诱因。

二、控制措施

1.在雏禽半月以后应以通风为主,较低的禽舍,可在天窗上加高烟囱,最大限度加大空气流通,以此减少病原的浓度。尤其有雾的天气更应注意,由于外部气压低,禽舍内有害气体很难排除,应尽快用排风扇等将有害气体及时排除,减少有害气体对家禽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增加禽舍内的氧气含量,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几率。

2.冬春季取暖最好的办法是用暖气、火墙或火坑取暖,尽量减少燃煤对禽舍内氧气的消耗,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在舍内取暖也一定安装烟囱,并及时检查。保持通风流畅,避免将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排在舍内,造成禽舍内空气污染。

3.尽量保持育雏舍内温度的恒定.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减少对雏禽的应激。这就要求育雏人员要有较高的责任心,当然也可用温度调控装置保持禽舍内温度正常。

第5篇

1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

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具有一些特点,在鸡的养殖过程当中应当对其有所把握。例如,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和冬季均为发病高峰,明显的气候变化加之细菌、病毒、微生物的活动,非常容易使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发病后的鸡多会出现张口呼吸、喘咳、打喷嚏以及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部分还会伴有眼部充血、肿胀、眶下窦肿胀,这些都提示鸡发生了呼吸道疾病。如果不及时的医治,鸡呼吸道疾病会逐渐加重,进一步出现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以及全身感染等症状,这个时候雏鸡的生长发育会明显减缓,成年鸡的产蛋量会明显下降,再到后期鸡可能会直接死亡。

2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改善饲养条件和鸡场环境:(1)要做到定时清洁、消毒鸡场,现代养鸡非常密集,因此鸡粪便及其他的垃圾、污染物产生速度快,而且非常集中,这极易导致病源的出现和传播,只有对鸡场进行定时的清洁和消毒,使其保持清洁、干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以及细菌、病毒、微生物,才能预防发病。饲料日常的贮藏、保存必须要干燥、清洁、无菌,不能靠近可能存在或产生病源的物体、环境,随时为鸡提供清洁、充足的饮用水,过长时间的水或是受到污染的水,要及时撤换。(2)增强鸡场的防疫能力和效率近期对鸡舍进行全面的病原体净化,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在鸡呼吸道疾病出现、流行的前后,同样要各进行一次病原体净化。在进行病原体净化的过程中,不能放松了孵化期和育雏期的生物安全工作,要积极预防病原体感染。药物防治方面,可以选择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黄芪多糖,这些药物均可以对鸡呼吸道疾病起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疫苗的注射选择方面,应当按规定和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只要疫苗使用得当,则可以相当有效的预防鸡呼吸道疾病发生。(3)强化对鸡场监测和管理在对鸡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中,要加强对鸡场和鸡舍的日常监测和管理,进而及时地发现鸡感染和出现呼吸道疾病,进行及时处理。在监测鸡场时,要通过对鸡场和鸡舍进行定时的检查,记录鸡的状态以及活动情况,进而为以后的监测提供资料。一旦发现某些鸡出现呼吸道疾病的症状,要及时处置,防止疾病扩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此外,在监测鸡舍和鸡场中,要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平和责任感,通过技术培训和责任教育,进而提高其监测质量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远程监测鸡场和鸡舍,进而提高检测的效率和水平,减轻人的劳动投入,降低人力劳动成本;另外,在对鸡场和鸡舍的监测中,要改善和管理鸡舍和鸡场的环境。

3结语

鸡的呼吸道疾病会对鸡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要积极的做好相关防治工作,切实有效的预防鸡呼吸道疾病发生,从而确保鸡的健康、安全,保障好鸡的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翠玲.秋冬季节鸡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7,21(02):41-42.

第6篇

[关键词] 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游地段,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霜期短,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这些自然条件给我市鸡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带来了一个不利的环境,特别是从1995年开始,我市的鸡养殖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投资100万元的养鸡企业就有10多家。随着鸡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的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有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秋冬寒冷季节,呼吸道疾病频频肆虐,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养殖效益的一类重要疾病,可导致蛋鸡、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各日龄鸡伴随不同程度的死亡,尤其是肉鸡面临着较高的死亡率,部分养殖户损失巨大。为此本人就我市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等情况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非典型新城疫

主要见于一些山地养鸡的专业户,他们一般养殖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接种过鸡新城疫疫苗但抗体水平不高或不均衡,雏鸡有新城疫母源抗体以及饲养管理水平较差。其发病数约占我市鸡呼吸道疾病发病数的45%左右。

从病例的实际情况看,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日龄多在30日龄、80日龄或200日龄左右。商品肉鸡一般发生在第2次免疫前后。发病率有时会最高可达85%,死亡率15%~80%,多呈散发,传播较慢。

1.临床症状

常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发出“咕噜”声;部分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部分病程长的鸡表现出歪头、扭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鸡群精神状况不佳,生长发育迟滞。

2.病理变化

多数病死鸡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肉鸡常见喉头粘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部分病鸡腺胃和十二脂肠粘膜有出血点;也有部分病鸡肾脏有尿酸盐沉积,脑膜和脑组织充血。蛋鸡病变主要为喉头、气管充血、出血,且粘液增多;少量病鸡腺胃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斑。

3.预防与防治措施

3.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合格疫苗,规范操作:将灭活苗和活苗免疫有效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雏鸡和开产前。雏鸡由于有母源抗体的存在,对活苗免疫可能产生干扰,而母源抗体对灭活苗的干扰不是很严重,此时要选用灭活苗点眼滴鼻等黏膜免疫,做好基础免疫。开产后可用活苗免疫,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免疫间隔。按照疫苗使用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在免疫前后最好添加抗应激药物。并要严格控制其他疾病,尤其是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

3.2做好环境和鸡舍的消毒和卫生:要制定一套消毒制度,鸡舍一般一周带鸡消毒一次,鸡舍环境一般一月消毒一次,并要严格执行。并做好防鸟措施。

3.3选好鸡群

选择优质的鸡苗,减少垂直传播的机会,并且母源抗体水平均匀,便于建立好的基础免疫。选择好的饲料,提供全价营养,提高抵抗力,并可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和免疫水平均匀度。适当的进行鸡群保健,在鸡群应激强时可以使用多维等抗应激药物拌料。

3.4治疗

发生非典型新城疫之后,首先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一般使用IV或者clone-30饮水免疫,并使用抗应激药物,提高鸡体抵抗力。然后要适当的投一些抗生素,防治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病等继发病的发生。对于一些曾经感染过法氏囊的鸡群,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可以考虑使用卵黄抗体治疗。对于死亡病例要采取无害化处理,不能随处乱扔。并要加强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粒子浓度。

二、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都可发病,但以雏鸡最为严重,有时中鸡和产蛋鸡也可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此外鸡群拥挤、通风不良、缺乏营养等因素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

1.症状

常见于40日龄以内的小鸡。鸡群突然发病,出现张口呼吸、咳嗽、食欲逐渐减少、羽毛松乱、怕冷、常打堆。

2.病理变化

鼻腔有黏稠分泌物、气管出血、气管内有粘液或黄白色干酪样阻塞物,肺水肿或出血。

3.预防与治疗措施

3.1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由于冠状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媒介物的传播作用也不重要。故鸡场的消毒、鸡舍的合理间隔、防止感染鸡进入鸡群、采用“全进全出”和批量空置场舍的饲养制度,对预防本病有效。

3.2免疫接种:一般可在4~10日龄用H120疫苗滴鼻免疫。25~30日龄用H52疫苗滴鼻或饮水,以后每2~3个月用H52疫苗饮水1次。蛋鸡开产前肌注呼吸道型、肾病变型二联油乳剂灭活苗。在使用活的弱毒疫苗时,为了避免传支病毒疫苗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干扰,应先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至少隔7天再进行本病疫苗免疫。

3.1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但提高育雏室温度,防止受寒,降低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注意通风,添加抗菌药物及增加维生素用量,在饮水中添加4%的红糖或0.75%的柠檬酸钾,可降低病死率。

对于肾型传支发病鸡群,使用肾型传支疫苗紧急接种,配合使用肾脏解毒药,添加抗菌药物,可降低死亡率,并能阻止疾病的流行。

三、传染性喉气管炎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导致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侵害成年鸡、传播迅速。目前在全国都有发生,其存在较明显的地区流行性。

1.临床症状

病禽呼吸困难,常呈现头颈上伸的张口呼吸姿势,呼吸时有罗音,咳嗽,严重者会咳出血性黏液。

2.病理变化

剖检、症状轻者,可见喉头、气管黏膜水肿、微红;严重者,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坏死,上面覆有纤维性干酪样假膜,气管内有血性渗出物。

3.预防与防治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严格病鸡隔离、鸡舍带鸡消毒等措施是预防本病的流行的有效方法。

3.2新购进鸡群可放入少数易感鸡混合饲养,观察2周认为易感鸡不发病,此时方可与原来鸡合群。药物仅是对症疗法,可使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

3.3免疫接种: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对30日龄的鸡按1头份剂量进行滴眼或滴鼻。

3.4治疗:用倍宁(300斤水/瓶)饮水,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同时用氨茶碱集中饮水或喷雾,防止窒息死亡。同时用肠炎110(300斤水/瓶)防止继发感染。

第7篇

1、支原体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混合感染

这种感染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支原体与传染性的支气管炎病毒一旦混合,就会严重影响到鸡的呼吸道,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出现气囊炎的症状,同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迅速的传播,此时鸡也就不能正常的进行采食,体质也就因此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通常如果用泰乐菌素类和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能够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是无法得到有效的根治,并且也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症状,因此,对于这类的混合污染,可以采用的治疗方式是使用抗病毒类的药物,与中药制剂混合在一起使用,常用的中制剂有麻黄冲剂等,不同药物的组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鸡患病的具体病症进行治疗,以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事实证明,这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2、 传染性支气管炎

在养鸡的过程中,呼吸道疾病的出现对鸡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发生这类疾病的根源是比较复杂的,并且种类也比较多,其中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比较普遍。这类疾病的发病特点是对6周以下的鸡造成侵害,一旦发病,造成鸡无法正常的呼吸,它们会伸长颈,显得呼吸十分困难,并且显得无精打采,羽毛呈现出散乱的特点,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中度过,雏鸡发生这类疾病的现象较多,甚至会引发肾病变的发生。在短时间内就得到快速的传播,并且上述的这些症状很快就会发作,对于现阶段的治疗中,并没有有效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主要是以控制为主,因此加强预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防治的技术,主要采用的是接种疫苗的方式,有两种疫苗可供选择,一种是H120,一种是H52,一周龄时用H120,免疫后1~2月龄须用H52加强免疫。H52疫苗专供1月龄后的鸡用,出壳鸡不用,使用时,将疫苗稀释10倍,一只鸡滴鼻一滴。治疗早期可用5%红糖水,每千克水加入柠檬酸钾15克,供饮水,效果很好。中草药用夏枯草、白花蛇舌草、贯众、二花、连翘、黄芩、半夏等研成粗粉,冲沸水焖半小时,取上清液,加适当水饮用,药渣拌料饲喂,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克生药。

3、鸡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在发病的过程中,主要是因为鸡嗜血杆菌所引起的,这种病菌会对鸡的鼻腔产生严重的入侵,并且对鼻窦粘膜以及眼结膜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随着病情的恶化,对于支气管以及肺部也会造成感染,这种类型的呼吸道疾病会在所有年龄段的鸡上发生,并且对产蛋鸡以及育成鸡的影响是最为厉害的。本病在寒冷季节容易发生。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几天内就可涉及全群。在一个鸡场中的适龄鸡群无一幸免。患鸡初期鼻腔发炎,流稀薄鼻液,眼结膜潮红。中后期鼻分泌物变稠,可嗅到难闻的臭味。鼻孔周围凝结成痂,由于鼻腔蓄脓,肿胀并蔓延到面部,常见病鸡半边脸肿胀。当眼结膜发炎时,一侧眼眶周围组织肿胀,严重者失明。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咕噜”声,有的不时咳嗽。

发病后,可以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因为副鸡嗜血杆菌为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服药后可明显改善鸡只状况,缩短病程,有利于鸡群的恢复。特别是在发病初期,鸡的食欲还没有下降时,是投药的极好机会。但是使用磺胺药物不要超过5天。此外,为了防止继发症,可以投与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氟哌酸、蒽诺沙星等,都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所在地区本病经常发生,可考虑使用油苗在鸡开产前免疫,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4、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冬季;猪;呼吸道传染病;病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21-02

冬季气温较低,是猪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若防治不及时、有效,可能造成猪场极大的损失,猪的健康无法保障[1-3]。因而分析冬季猪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弄清其发病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治,才能保证猪场内猪的安全[4-6]。笔者抽样选取某猪场1 000头猪进行发病原因分析,并与采取防治措施后的1 000头猪发病情况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村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某大型猪场2014年冬季饲养的1 000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5年冬季继续选取该猪场的1 000头猪进行对比研究,所有猪在体重、饲养时间、饲养方式等方面无差异。

1.2 方法

对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发病原因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群防治,对2015年冬季的1 000头猪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同样进行记录,与2014年的发病情况进行对比。

1.3 发病主要症状表现

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量下降或者无食欲、结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生产缓慢及消瘦、不同程度溃疡等[7,8]。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分析数据,数据采用t检验,P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中发病18例,发病率为1.80%,高于2015年(0.10%)(P

3 小结与讨论

猪呼吸道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总称,该病是由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环境应激及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引发,其涉及多种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包括原发性感染疾病与继发性感染疾病[9,10]。由于该病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及病原体多样化,一旦猪场猪发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而需积极防治猪呼吸道传染病[11,12]。

本研究发现,冬季猪较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原因分为两类,一为非传染性致病因素,二为传染性致病因素,其中非传染性致病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等;传染性致病因素包括i蓝耳病、猪流感、猪Ⅱ型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等。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冬季的1 000头猪中发病18例,3例环境因素、2例管理因素、1例饲料因素、2例生物安全因素、2例猪流感、2例猪蓝耳病、2例猪Ⅱ型圆环病毒病、3例猪喘气病,1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2015年冬季仅1例猪流感。发病因素分析如下:①环境因素。猪场昼夜温差较大,猪舍内湿度大加上空气不流通、空气质量较差,圈舍设计不合理,环境较差。②管理因素。猪场管理不当,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情况猪群及不同来源猪群混养,且未严格实施饲养制度;断奶猪严重应激或有的疫苗注射后应激反应强烈,猪群密度较大等。③饲养因素。猪在饲养过程中缺乏营养,缺少维生素A、E等,猪抵抗力较差;猪喂养过程中饲料霉变未发现或者饲料被污染,使得猪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导致猪发病。④生物安全因素。猪饲养过程中消毒不够彻底,免疫程度不合理或者效果不佳,生病有感染猪未及早隔离,未按照计划定期驱虫等。⑤猪蓝耳病。猪蓝耳病病毒使得猪细菌性肺炎感染性增强,可能继发链球菌病、胸膜肺炎等。⑥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引起,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常见。⑦猪Ⅱ型圆环病毒病。其为引起多种疾病的新病毒,多发病于6~14周龄小猪,可感染肺泡巨噬细胞造成猪免疫抑制,引发间质性肺炎。⑧猪喘气病。其为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导致猪干咳、低热、生长缓慢,该病发病率较高。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引起猪出血性坏死性胸膜肺炎,可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发病。

猪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因针对性防治措施如下:①改善猪场环境。冬季温度较低,需保证猪场内温度,有必备的保暖措施,例如火炉、暖气等,还需要有局部保暖设备,例如保温灯、加热板等;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做好消毒工作,保证空气质量;搞好猪场卫生,舍内保持干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与粉尘密度。②加强管理。加强猪场内猪的管理工作,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状况猪群及不同来源猪群分开饲养,降低猪密度,以保证猪安全。③加强饲养安全。需保证猪饲料营养充足,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E等,饲料需安全、无发霉及污染。④做好猪免疫接种工作。冬季之前,做好猪免疫接种工作,例如链球菌病、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的预防接种,并做好驱虫工作。⑤药物预防。采取药物预防猪疾病及感染,哺乳仔猪3、7、21日龄分别注射一次长效米先,预防呼吸道疾病。母猪分娩前后一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仔猪断奶后一周,加入强力霉素。生长猪2~3周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强力霉素、支原净、泰乐菌素等。种猪群与后备群每月预防投药一次,每次2 d。⑥药物治疗。每日密切留意猪的变化,一旦发现猪出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保证猪安全。2014年猪的发病率为1.80%,而通过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后2015年发病率仅为0.10%,表明针对猪呼吸道传染病病因进行有效防治可显著降低猪的发病率,其措施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猪蓝耳病、猪流感、猪Ⅱ型圆环病毒病、猪喘气病、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针对猪发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可显著降低发病率,保证猪场内猪的安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之前.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J].大科技,2016, 7(11):182,183.

[2] 亓慧娟,刘 伟,王春燕,等.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82-4383.

[3] 李二民.猪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25.

[4] 袁艳龙,丁秀丹.猪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13(12):136.

[5] 杨 旭.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其流行情况分析[J].现代畜牧科技,2016(6):156.

[6] 黄风平.一例猪流感与猪肺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农家科技,2015(9):34.

[7] 洪志良.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5(3):48.

[8] 徐新林.冬季猪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J].兽医导刊,2015(16):105.

[9] 博永刚,蒋守钊,纵丰学,等.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J].业,2013,8(1):49-50.

[10] 杨政学,董仲生,何土开,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J].畜牧与兽医,2014,46(11):133-134.

第9篇

[关键词] 猪呼吸道疾病 特点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97-01

猪的呼吸道疾病,是养猪场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症为猪发病后呼吸道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目前,导致猪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感、猪蓝耳病等。由于引发病变的病原体较多,采用打疫苗的防控方法会导致成本过大、影响发育、增加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因此,养猪场应针对猪呼吸道疾病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定期投喂药物,以用来起到预防的效果。

一、流行特点与病变特点

首先,猪呼吸道疾病多在养猪场流行,发病猪多为6~10周龄保育猪以及13~20周龄育成猪。此外,18周龄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集中发病阶段,其死亡率能够达到20~80%,死亡率与猪龄成反比。其次,猪呼吸道疾病的特点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例如,6~10周龄猪主要表现为肺出血、橡皮肺的症状;13~20周龄猪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喉头出血等症状。此外,还有一部分的发病猪耳尖,且在其四肢末端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紫斑。

二、症状特点与发病原因

感染猪呼吸道疾病的猪主要有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眼屎增多等症状特点。此外,急性猪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发病猪突然死亡或者发热明显,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猪,则会出现生长缓慢、食欲不振的症状。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大约两周后,会出现咳嗽,若在此期间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那么咳嗽的症状可持续2~3个月。

在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发性疾病中,有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而猪呼吸道疾病容易激发的疾病有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除上述之外,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还有不良条件和气候。例如,昼夜温差大、断奶日龄不一样、不全进全出饲养、营养不平均等都是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由于这些原因会使猪呼吸道疾病传播流行,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应注意随时观察。此外,猪肺炎引起的蓝耳病、气喘病、会加重猪呼吸道疾病的病情。

三、预防措施

由于呼吸道疾病很复杂,一般治愈后还会有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在购买新猪时要谨慎检查,保持猪仔健康无病。如果是购入商品猪,应隔离观察15天,经检疫无病方可混群饲养。饲养期间,要提供合理营养,增强猪的免疫力与抵抗力。避免对猪喂养发霉、变质、受污染的饲料,因为饲料中的霉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系统。同时,还应注意猪舍内的卫生问题,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减少氨气味道,在保证空气通畅的情况下也要进行适当的保温。

此外,还应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由于能繁母猪、猪仔是发病率比较高的群体,因此,母猪分娩前要按照免疫程序对母猪进行伪狂犬、猪瘟等疫苗免疫,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由此能够使出生的猪仔也带有较高的免疫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病疫的目的。在猪仔1~3周龄时可以注射支原体灭活苗2毫升,用来防止感染疫病,提高体内免疫力。在猪仔成长至6周龄时,可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以此降低猪仔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疫病的损失。

四、治疗措施

由于猪呼吸道疾病非常复杂,并且愈合后的复发率比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并且及时治疗是药物治疗成功的主要基础。若及早诊断并在初期发病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那么将能够有效的减少死亡的几率,若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则会导致由呼吸道造成损伤逐渐转变为慢性病,从而增加了治愈难度。对于能够正常采食的患猪可以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使猪在食用饲料的过程中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对于不能正常采食的患猪,可以采取皮下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加以治疗。若是条件较好的猪场,可以定期对猪进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针对敏感性猪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进行治疗。遇到猪仔、育肥猪发病状况时,可以选择在每50千克饲料中添加0.15千克纯土霉素碱、100克复方庆大霉素与安乃近,连续喂养5~7天,全群预防,以减少病发几率。

此外,对于猪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应以控制及对症治疗为主,支持疗法为辅,这种治疗原则能够有效的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其自身免疫力。目前,比较流行的治疗药物一般为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先锋4号等;若用于止咳平喘则强力喘康、麻黄碱等;地塞米松注射液等可以加强猪的免疫能力;樟脑磺酸钠注射液、林格尔氏液则能够达到强心的功能。

五、结语

由于各种猪群均可发病,且猪呼吸道疾病多为几种病原先后同时感染,所以治愈的难度较大。感染猪呼吸道疾病的猪往往病情复杂。面对这种情况,应及时将经济价值相对较小的猪进行隔离或者宰杀,如此一方面能够切断传染源,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经济损失。猪的呼吸道疾病多在秋冬呈现爆发趋势,规模大的专业户应在此时重点防范,并及时注射疫苗以提高猪的免疫力。此外,猪呼吸道疾病非常复杂,所以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购买新猪时也应做到仔细检查,确认新猪无病后再购入。只有对每个环节加强注意,及时检查,才能彻底降低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几率。

参考文献

[1] 兰宁恒.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控[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08) .

[2] 张爱勤. 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控[J]. 农技服务. 2011(06) .

[3] 陈晓英. 猪呼吸道疾病病理分析和防制[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06) .

第10篇

关键词:牛;呼吸道疾病;综合治疗;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55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养殖业遇到了牛群频繁地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情况,导致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肉牛养殖业的稳步与健康发展。这主要是由肉牛养殖户频繁地引进外地牛犊造成的,再加上处置外地牛犊的方法不正确,使本地牛群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导致了互相传染的严重后果。如果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治疗与预防,其导致的后果将十分严重。

1 综合治疗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牛的呼吸道疾病会发生在奶牛、牛犊与肉牛身上,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就必须及时地就医,切记乱使用药物,因为在一天的时间内,如果对多种药物的连续使用会使药物无法满足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的浓度和剂量,进而导致治疗的效果不佳,而且还会错失治疗的最佳时间段,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使用几种药物对牛的呼吸道疾病进行同时的治疗,会使病牛承受较大的身体负担,因为病牛生病时的身体是十分虚弱的,这样的药物使用会造成巨大的身体伤害,使其身体机能受到的损害更加严重,就算治愈之后,其身体机能也很难恢复或者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对肉牛的质量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必须及时地就医,或者对病牛注射相应的抗生素,使病情得到相应的控制。在治疗的时候,兽医要对其进行早期的采样,因为早期的病情检测起来比较容易,保留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到其日后综合治疗方法的研究。在病毒感染确诊以后,应该注射相应的抗生素来治疗,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高。饲养的环境较差或者长途运输等都会引发牛犊的呼吸道疾病,这些病毒的交互感染会导致疾病的蔓延更加肆意。因此,全面地检测外地购买的牛犊十分重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牛犊的各类疫苗接种,以及牛舍的清洁消毒和通风、光照同样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对牛饲喂的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确保其生存环境的良好。

2 预防的措施

2.1 控制引进外地牛犊的数量

在进行肉牛养殖的时候,要控制引进外地牛犊的数量,尽可能地购买本地繁殖的牛犊,以降低外地牛犊带来的疾病威胁,降低其安全隐患。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引进外地牛犊的话,就必须做好牛犊引进之前的各种防御措施,如在引购前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引购动物申报审批手续,经批准后再行引购,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做好其疫苗接种工作等,同时还要全面地调查引进牛犊所在的养殖场,对其真实情况进行良好的了解与把握,在确保其产地疫情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之后再对牛犊进行引进。对牛犊进行运输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牛犊的照顾工作,使它们的疾病感染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引购回场后要做好隔离观察和应急处理等工作,对其进行单独圈养,数月之后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地观察,确认其健康后迁入牛舍。

2.2 及时地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

如果发现了一些与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切记乱使用药物,必须及时到当地兽医站或者诊所就医,通过专业兽医的检测与治疗来对病牛的病情进行确诊与控制。在对病牛进行医治的时候,通常使用到的药物主要有林可霉素与恩诺沙星等,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病牛注射相应的抗生素,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对呼吸道疾病病牛的共同治疗。在注射相应抗生素的时候,其注射用量必须严格地按照抗生素的剂量标准来进行。兽医站应该确保其具有充足的药物,避免由药物不够造成的无法及时医治的情况。

2.3 对治疗无效的病牛进行正确的处理

牛群的呼吸道疾病属于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有的病牛就算能够及时就医也不一定完全被治好。如果出现了病牛因治疗失败而死亡的情况,牛养殖户应该对其尸体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良好的保存,并且及时地向当地兽医部门上报这些情况,在他们的正确指导下,做好牛尸体周围环境的清理与消毒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呼吸道疾病的二次传播,千万不能对病牛尸体进行擅自处理,要对其进行火化或者是将其深埋等。

3 结束语

对于牛的呼吸道疾病,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做好其预防工作与综合治疗工作,此外,还要根据疫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经济损失的降低,使养牛业可以保持稳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增荣,滕文明,彭金桥,等.浅述肉牛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J].新农村(黑龙江),2016(28):89.

[2]何扬举.浅谈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194.

第11篇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病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64-1

猪的呼吸道疾病一年都可发生,冬季发病率明显升高。冬季天气寒冷,猪舍环境的温度低,引起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使局部营养障碍,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在猪舍保温的同时,常造成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和灰尘增多,引起呼吸道炎症,降低气管内纤毛的摆动能力,不能有效消除呼吸道内的病原,携带病原的灰尘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增加了空气中病原的浓度,促进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 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因

猪场发生了钥匙性病原感染,猪的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增多,霉菌毒素慢性中毒,寄生虫感染,早晚温差大,贼风侵袭,这些原因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不同来源的猪混养,使病原谱复杂化,病原在猪群中水平传播,打乱了呼吸道微生物与机体的平衡状态,病原大量繁殖,当超过机体的抵抗力时,引起发病。

2 防治

坚持自繁、自养、自育的原则。确实要引种的,引种来源要单一,杜绝从不同的场同时引进种猪,引种后要隔离饲养至少45天,进行病原训化,然后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携带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病毒、支原体的种猪坚持淘汰,猪瘟、伪狂犬、蓝耳病抗体水平合格,根据本场情况检测其他疾病,保证无疾病风险后方可混群饲养。防止水平传播,做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同一栋猪舍内的猪日龄相差不要超过2周,转群时要转入的猪舍必须进行冲洗消毒,然后进行熏蒸消毒,空舍10天左右才可转入猪只,防止上批猪的疾病传给新转入的猪,饲养人员禁止串舍、串栋借用工具,减轻病原在场内的传播。

加强带猪消毒,选择对呼吸道、皮肤、粘膜刺激性小,对病原杀灭力强的消毒药,每3天左右消毒一次,消毒时可选择温度相对高的中午进行,药液的浓度不能过高,药液的温度不能低于25℃,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和消毒带来的应激。也可用中药烟熏消毒剂带猪熏蒸,一方面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增加呼吸道粘液中IgA的含量,提高粘膜的防御机能。

3 加强饲养管理

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尤其是早晨、喂食,运动时看猪有无咳嗽,气喘等现象,一旦发现及时转入隔离舍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猪及时淘汰,妥善处理死猪。

注意保温和通风,可采用火炉、暖风炉、地暖等方式供暖,加强通风,防止贼风,最好采用负压通风,及时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补弃新鲜的空气,降低有害气体和灰尘浓度,改善舍内的空气质量,避免早晚的温差过大,防止猪感冒,保证抵抗力;及时清除粪尿、污水、污物、给猪创造一个温暖、干净的舒适环境。

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抑制病原菌和条件性致病菌,刺激肠道表皮细胞产生抗体,提高猪群抗体水平,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同时稳定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平衡,抑制病原菌,改善养殖环境。

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广泛吸附多种毒素,把毒与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证免疫机能,不要在饲料中随意添加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也可杀灭有益菌,长期添加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和肝肾损伤,有的抗生素本来就是霉菌的代谢产物,其对机体的损害类似霉菌毒素对机体的危害。

定期驱虫,选用广谱、毒性小、安全的驱虫药,新引进的猪在隔离检疫期间,后备猪在配种前20天,妊娠母猪在产前20天,仔猪在断奶后7-10天,育肥猪转群后都要及时驱虫。每吨饲料中加虫力黑0.5kg连喂7天,驱除身内、外寄生虫。

4 免疫和防治

在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钥匙病原中,流感没有疫苗;圆环病疫苗的价格昂贵,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蓝耳病的免疫原理不太清楚,加之其高度变异的特性,免疫效果有限。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萎缩性鼻炎,支原体肺炎和伪狂犬的免疫,加固呼吸道的三道防线。

母猪产前3周免疫萎缩性鼻炎,产前35天免疫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或每年普防3-4次),保证猪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

母猪产前10天至产后10天用爱乐新50ppm+阿莫西林300ppm(或强力霉素200ppm)拌料,净化生殖道,呼吸道、消化道的病原,减少 泌乳期间支原体、蓝耳病等病原的携带传染。

仔猪在出生后第9天用进口支原体灭活苗和国产弱菌苗免疫支原体病,刺激抗体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和局部粘膜免疫能力,有效控制支原体感染,42天免疫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蓝耳病的免疫可选择与本场血清型相近的疫苗株在15天进行免疫,有一定效果。选留的后备猪在30日龄免疫萎缩性鼻炎疫苗做好药物的预防,在小猪出生当天、3天,、断奶时,用得米先(或赛福欣)进行4针防治,断奶后,保育猪转至育肥舍前后以及天气突变时用爱乐新50ppm+强力霉200ppm+70%黄芪多糖200g(或扶本康500g/T)连用5天。

已发病的猪群可用爱乐新75ppm+强力霉250ppm+黄芪多糖200PPM+中药止咳散连用7天,临床症状明显的可选用阿奇霉、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核苷肽、二羟丙茶碱注射治疗,或选用药敏试验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当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时,同圈的猪都要大剂量敏感药物注射治疗。

治疗期间舍内温度提高2-3℃,每天用低浓度的消毒药带猪消毒,严禁提高消毒液的浓度,以防消毒药对呼吸道造成损伤.

第12篇

[关键词] 鸡呼吸道疾病 鉴别和防治 方法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32-01

引言

鸡呼吸道疾病是多发于家鸡群中的一种严重的疾病,而且具有高发性,复发性,而多次发作的鸡很容易导致生长减慢,而养殖户不得不采用药物治疗,也明显提升了养殖的成本,这需要提高对鸡病防治中各种问题的认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鸡病的发生,为养鸡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1 鸡呼吸道疾病的分类和鉴别

1.1 细菌性疾病的分类和鉴别

1.1.1沙门菌病:沙门菌病高发于雏鸡群中,主要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发,通常病鸡会表现出精神颓靡、羽毛松乱、喜欢呆立、呼吸急促且有伸颈动作,同时粪便为白色较为稀软,也叫“鸡白痢”,该病死亡率较高(在60%左右)。

1.1.2传染性鼻炎: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副鸡嗜血杆菌引发的鸡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有季节限制,即秋冬时节或者早春寒是高发期。发病症状主要为鸡眼睑出现红肿,如果进一步恶化很有可能导致鸡的眼睛出现肿大,然后伴随的呼吸困难、咳嗽(有音)且鼻孔出现红白色液体、鼻腔炎、鼻窦炎等卡拉性炎症,即干酪形状物处在鼻窦鼻腔中,虽然死亡率较低,但是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1.1.3禽霍乱:禽霍乱的发病主要是在成长期的家鸡群中,即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鸡在出现禽霍乱时,通常会呼吸短促同时伴随“咯咯”声,同时可以发现其口鼻腔有较多黏液存在,鼻窦会出现肿胀,而蛋鸡会终止生产,发病周期为1-3天,此后鸡会因为气管衰竭致死。根据相关资料解剖显示,病死的鸡肝脏都会有充血肿胀的问题,而且有灰白色的条纹状坏死病症,此外还有十二指肠处出现的出血问题,皮下呈现出多个出血点,其鉴定方法可以通过收集病亡鸡的肝部,无菌环境下以涂片瑞氏染色,然后通过镜检以发现两极有色的杆菌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确诊标准[1]。

1.1.4曲霉菌病:该病也是一种雏鸡高发病,病原体为烟曲以及黄曲两种霉菌,染病初呈现出急性和普遍性,随后就会渐渐转为慢性。病鸡的主要症状为:精神不振、呼吸障碍以及肉髯发绀,呼吸时出现音。而根据病亡鸡解剖结果:其病变位置为肺部气囊,即存在较多黄白或白色结节,而微生物的主要检测方法为干酪样结节无菌检测,镜检出现菌丝体以及孢子就可确诊。

1.1.5败血性支原体:该病为一种慢性病症,发病没有季节限制,而且极易传播,一般鸡发病时都会出现流涕症状,而且呼吸会张口同时伴随音。这种病症的形成主要是养殖环境卫生较差所致,例如养殖场通风效果不好,氨气浓度时常过高,饲料营养不均衡(维生素A、D缺乏),养殖数量过多等。不过该病存在单发性,而且发病周期长,传染度不高,病鸡症状也多为隐形症状,但是并发肠杆杆菌、新城疫等混合感染较多,资料解剖结果表明:病鸡肺部气囊存在浑浊以及白色絮状物,腹腔有泡沫产生,出血点则聚集在喉头位置[1]。

1.2 病毒性疾病的分类和鉴别

1.2.1传染性支气管炎:该病主要是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发,该病毒多见于病鸡呼吸道和分泌物,发病时通常鸡群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雏鸡症状最明显,然后出现整群染病,一般发病时,鸡会出现食欲不振、羽毛乱散、精神萎靡伴有喘息、音、喷嚏等症状,有干酪状物分布在气管以及支气管处,出现“花斑肾”(肾脏肿胀且具有色斑),蛋鸡卵泡呈现充血、出血等急性症状,卵黄留存在腹中[2]。

1.2.2传染性喉气管炎:该病病原体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于急性疾病,感染多为接触感染,一般成年鸡方较多,而且传播较快,死亡率高。一般症状为鼻腔出现分泌液,呼吸急促,病鸡出现低头缩颈、甩头现象,时常出现咳血,而死因多为血块阻塞喉部呼吸道引发窒息[3]。

1.2.3新城疫:新城疫的发病病原体为副黏病毒属新城疫病毒,发病没有限制,病症为咳嗽、呼吸障碍、神经问题以及下痢等,一般病鸡正常呼吸会出现“咯咯”喘息,粪便呈绿色稀状。如果蛋鸡出现呼吸道病症,首先需要诊断是否感染新城疫,即根据产蛋进行判断,如果出现软壳蛋或者滞产,则可确诊。新城疫剖检结果为咽喉有出血点,气管粘液多且黏膜过厚、小肠出血性溃疡以及输卵管或卵泡有充血问题等。

1.2.4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以禽流感病毒为病原体引发,具有急性和高接触性的特点,发病没有规律性,多发于蛋鸡群体病初为败血症以及呼吸道感染,时常呈现咳嗽、打喷嚏以及下痢,同时生产效率下降或者活动停止,病期较长。剖检结果显示:病鸡所有器官几乎都有出现现象(即出血点),病因与环境条件及气候变化有较大关联。

2 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对于鸡呼吸道防治可以通过四个方面进行:1、优化管理:即控制鸡群的规模,同时定期清洁和通风,如果在冬季可以配比硫磺粉 0.2kg/m3撒入,适当采用消毒灯照明消毒;2、饲料管理:提高饲料质量,同时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进行药物防治,例如阿奇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以及环丙沙星等等;3、免疫接种,特别是一些急性传染疾病的接种方面,要对鸡群定时进行疫苗接种,如果鸡群规模过大,则可以采用喷雾免疫的方式;4、药敏试验:据相关资料显示鸡呼吸道疾病多为混合感染,所以需要根据地区疾病的情况开展药敏试验,避免新城疫以及禽流感的误诊。

3 结语

呼吸道疾病是鸡群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病因多、病类多、高发性、高传染性的特点,而对于养殖户来说,防治的手段还是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免疫接种、优化管理以及饲料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如果针对已经出现的疫情,要及时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以便对症下药,及时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培飞,张晓晓,陈雪丽.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02(02):249.

第13篇

关键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病因;临床症状;综合防治

近年来,复杂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日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按目前疾病发展的形势估计,呼吸道疾病仍是影响养猪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就该病的病因和防治总结如下。

1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病因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是由病毒、细菌、环境应激和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1]。PRDC涉及几种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包括原发性感染疾病和继发性感染疾病。

1.1原发性感染疾病

包括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所致的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如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

1.2继发性感染疾病

继发感染疾病包括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副伤寒、猪副嗜血杆菌病等。在一个猪场中,如果发生和流行上述原发性感染疾病,同时又合并发生或继发感染,即可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造成极高的死亡率[2]。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猪群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的混群饲养,不良的饲养方式,不同季节温度的巨变和猪舍温度变化过大,猪群因营养和疾病造成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等,都可引起猪场或猪群PRDC的暴发和流行。

2临床症状和病变

该病多暴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称18周龄墙,发病率25%~60%,发病猪的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3]。急性发病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猪在药物的辅助下逐渐康复,死亡率较低。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肺出血、硬变和花斑样病变,个别肺有化脓灶,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猪有广泛多发性浆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部分猪出现末端紫色。1~3周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

在我国猪群中,与PRDC相关的疾病主要有猪蓝耳病、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萎缩性鼻炎。如果在猪场存在这些疾病,经常会继发猪肺疫、猪副伤寒、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所有原发性病原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肺炎支原体(M. Hyopneumoniae)是与PRDC相关的最常见的病原体,可以改变呼吸道免疫系统对它们以及其他病原体的反应能力,降低猪只的黏膜免疫抵抗力,从而增加猪群对其他与PRDC相关的许多病原体的易感性。

3防治对策

3.1建立以卫生消毒工作为核心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将卫生消毒(消毒用复合醛或复合碘)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必须废弃[4]。研究表明,肽制品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和生产性能,增强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可在饲料内添加0.2%生物活性肽,能有效地克服仔猪断奶应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原体的传入和猪场内病原体的传播,减少猪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机率。

3.2严格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建立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养在一起,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好产房和保育舍的保温、通风工作,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和用药进行控制,可使用长效土霉素,在仔猪出生后3、7、21日龄分别注射0.5 mL,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3.3疫苗注射

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等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阳性猪场切忌不要使用活疫苗。因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病原,可在仔猪1、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 mL,以提高猪群免疫力。采本场(在暴发该病时不发病)健康老母猪或健康商品猪血清,在仔猪断奶前1周腹腔注射3~5 mL/头有一定效果。

3.4药物的使用

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发生PRDC的猪场,药物治疗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因此建议使用药物预防,可采用母猪和仔猪饲料添加药物的方式。断奶仔猪可用支原净(5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 mg/kg),连续使用1个月,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使用支原净(100 mg/kg)+金霉素(400 mg/kg)。如果育肥猪存在PRDC,可在13、17周龄使用1周,对PRDC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但应避免使用产生盐酸克伦特罗假阳性的药品,如含氨茶碱的猪喘平等。

3.5猪只淘汰

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以防止疫病传播。

3.6做好驱虫工作

蛔虫和鞭虫等寄生虫可损害猪体免疫系统,使其抵抗力下降,蛔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都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症。因此,在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1周后,可饲喂拌有2 mg/kg有效成分的伊维菌素粉剂的饲料连喂1周,间隔7~10 d再喂1次。

4参考文献

[1] 陈桂香,郭其祯,银梅,等.猪呼吸道疾病(PRDC)的综合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16,6518.

[2] 厉丽华,叶碎燕.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6,23(8):38.

第14篇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预防控制;易感人群;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7-02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病原体经过人体的咽腔、鼻腔、支气管、器官等器官侵入人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热传染性强、难以控制等特点,是对人类生活具有较大威胁的传染病类型。上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也在非典后做出相应的隔离防护标准,使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所成效,但是随着不同类型呼吸道疾病的逐渐发生和发展,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始终不能放弃。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传染特点,及其有效临床预防和控制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72岁,平均(5314±2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头痛、流涕、咳嗽、水痘、风疹等。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有效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系统研究[1]。主要针对患者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等进行,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特点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总结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13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表现为呼吸道传染病、阴性传染源、动物等,经临床对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31 感染源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十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表现为病毒、细菌和衣原体等,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病毒,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2]。呼吸道传染患者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水痘、麻疹、百日咳等不具备携带病原状态的传染病,携带病毒的患者是其主要传染源。其次,健康带菌人群和隐性感染也是传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感染源。此外,禽鸟类等动物也会携带较多病毒或细菌,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

32 传播途径 猩红热、麻疹、肺结核、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尘埃、飞沫、气溶胶等方式传播,其中飞沫传播方式只是在患者与传染源距离很近或接触时才能被传染,在无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只要与感染源之间的距离保持>2厘米就能绝对防治感染[3];此外,部分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经过间接接触传播。

3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儿童、婴幼儿、来年人等,其中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季和春季比较多发,主要原因表现为季节性的门窗进步,房屋内空气不流通,气候变化大等。

4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较为广泛,且不易治疗,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具体的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41 隔离 隔离带有感染病菌的患者是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传染病患者是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感染源,有效的将病毒携带者、传染病患者等隔离治疗可以从根本上减小健康群体感染传染病的几率。

42 追踪接触者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群会携带细菌、病毒等,根据消息的监测信息确定影响其影响人群和范围,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病例,并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

43 带菌患者用药治疗 对携带喜剧行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疫情发生时可以给予敏感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44 保护易感人群 季节交替是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冬春季节应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疫情爆发时要对老年人或儿童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进行急性接种或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4]。

45 环境处理 生活环境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传染病的感染源、污染范围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必要的环境处理,保证生活环境的清洁、空气流畅,并给予必要的消毒处理。

46 健康教育 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于发展与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关系密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将抗教育,使之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告知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小雁衢州市4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11,18(07):109-110

[2] 于亚军各地要做好冬春季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13(04):198-199

第15篇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护理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经严重地危及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人类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新发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力较低,极容易在人群密集处引起大范围的传播,不仅危害生命健康,更容易引起社会恐慌[1]。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及护理的调查分析,报告总结。

1临床资料

选取来我院治疗的3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5~45岁,平均年龄为31岁,住院时间为7~60d,确诊病例12例,疑似病例23例,其中发热35例,体温波动处于37.6~41℃,伴有咳嗽39例,呼吸急促11例,重症3例,有7例患者出现呕吐或者腹泻。各病例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确诊病例标准及疑似病例标准,并由市级、省级专家会诊,以确保确诊病历的准确性。

2结果

所有病患在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后均成功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5.71%,平均住院时间为(27.6±3.4)d。

3防治措施

3.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

3.1.1主动预防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对于像春秋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应当适当预防并可以适量服用一些OTC类抗病毒药物例如板蓝根等,用以提高自身抗病毒免疫力,可减少自身感染此类疾病的几率。也要定期按照疫苗接种要求去接种疫苗,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3.1.2确诊及疑似患者的防控 对于确诊及疑似患者要在第一时间将其隔离,避免其成为新的传染源,必须要外出的患者一定要戴口罩;患者所处的空间,所用的物品要及时消毒;保持患者所处的病房空气流通,让患者尽可能接触新鲜空气并避免使用空调(过度使用空调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患者的体育锻炼时间,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增强患者饮食的营养比重及饮水量。

3.2临床治疗

3.2.1严格实施隔离制度 确诊和疑似患者都具有成为新的传染源的可能,因此要确保将其隔离,避免病毒的大范围传播。传染病的传播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者,因此,切断传染病的传播就包括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人群。同时,要对患者周围环境及自身表面进行充分的化学和物理消毒,包括患者的排泄物、所接触过的医护人员的肢体、生活用具以及医用工具等,以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也能够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易感人群的保护可参见3.1.1进行自身预防。

3.2.2心理治疗 确诊及疑似患者往往在进行隔离治疗后,因为远离亲人和朋友,加上自身对疾病的恐惧因素,常常会产生恐惧、悲观或者焦虑难安的不良的、负面的心理情绪。这就要求不仅医生,护士也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评估,并积极向患者进行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健康教育[2],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3.2.3康复期的治疗 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自身生理状况来确定患者的康复期的治疗。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例如让患者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睡眠质量;饮食上要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高蛋白食物,并进行适当的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通风、更换被褥,打喷嚏等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等重要部位,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并将纸巾及时进行焚烧处理[3]。

3.2.4临床病情监测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及时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监测。并对患者的痰液、大小便及时进行检验,也要检测患者的唇色等体征,维持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稳定。重症患者要密切注意其呼吸状况,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易出痰的患者,要鼓励患者自主咳痰,自主咳痰不畅者,要及时对其进行吸痰。一旦出现呼吸衰竭要及时给予呼吸支持。并要注意呼吸机的压力大小,避免因呼吸机压力过大造成患者肺气肿或者纵隔气肿[3]。患者体温一旦达到或者超过38℃时,要及时进行冷敷或者用乙醇等药剂擦拭,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可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降温。

3.2.5新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由于新型病毒的新发性质,群众普遍缺乏免疫力。要认真贯彻并实行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策略,并确保隔离。患者必须时常佩戴口罩,不能随意外出,不设陪护,不准探视。饮食要按照个人体质进行配搭,适当服用抗病毒药物。

4医院感染控制

在2003年的"非典"病毒爆发中,很多医护人员因为防护不当而失去生命,医护人员应该在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工作。

4.1监控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了甲类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措施[4],我院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演练,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对传染病去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完善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4.2隔离措施:隔离区也要分为确诊患者区及疑似患者区。确诊患者可以一房住多人,同时进行治疗,但要保证床间距保持R1m,并分别设立患者和医护人员不同的专属通道。各病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设缓冲地带,有明确标识[5]。医疗器械要确保消毒后处理或再次使用。

4.3消毒措施 物品及医疗器械的消毒:重复使用的物品要及时消毒并用双层布袋封扎,并用500ml/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15min左右。防护眼镜、氧气湿化瓶以及面罩等要用500ml/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30min左右,清洁并干燥后以备再次使用。接触患者的精密型仪器要用医用酒精(75%)消毒擦拭2遍,并做到每人专用。污水处理要增加投放的投药量,,保证消毒后水中余氯含量大于6.5ml/L。

5结论

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的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与防护。并要认真贯彻并实行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策略。在掌握分析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及发病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在健全的制度与防护措施下,全身心投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治疗,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