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政治哲学相关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确定高等教育学与其相关学科亲疏关系的实质是“学科间性分析”,而引文分析法是“学科间性分析”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论著等各种文献的引用或被引用现象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本文的引文分析是对高等教育学权威期刊论文的引文按照学科分类进行统计,根据引用频度(比例)确定相关学科与高等教育学的亲疏程度。本文的学科分类是以现有的学科门类为基础,结合高等教育学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分为4类13个学科。即教育科学类3个: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类3个: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科学类5个: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类1个,理工农医等所有自然科学归为1个学科;其他学科1个,未纳入上述学科类别的其他文献。本文的主要数据源为华中科大主办的《高等教育研究》杂志。该刊是国内第一批高等教育研究专业刊物,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权威刊物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其论文能代表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状态与水平。为了解相关学科引用高等教育学文献的情况,我们还选择了6个相关学科的权威刊物,对其2010-2012年的论文引文进行了统计。6个学科及其刊物分别是:经济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政治学———《政治学研究》,文学———《文学评论》,历史学———《历史研究》,哲学———《哲学研究》。前三个属于社会学科,后三个属于人文学科。此外,为探讨高等教育学对整个教育科学的贡献,我们还对《教育研究》2010-2012年论文的引文进行了统计。
二、主要数据及初步分析
(一)《高等教育研究》论文引文量
从1980年至2012年,《高等教育研究》共刊载论文4517篇(不包括短讯、动态、通知等),引文35302条,篇平均引文量7.82。从表1可以看到,无论是引文数量还是篇均引文量,30年来总体都呈显著增长趋势,这表明高等教育学吸收已有知识的能力在逐步提高。
(二)《高等教育研究》论文引文的学科分布
从表2看,高等教育学自引率达到45.61%,普通教育学排名第二,为23.56%。作为教育学的两个“同门兄弟”,普通教育学在高等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担当高等教育学第一相关学科,理所当然。社会学和哲学的比例相对较大,分别达到7.36%和6.74%。社会学是一门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上与多门人文社会学科有交叉性。从宏观社会学角度来讲,高等教育系统属于整个社会体系的一个分支,现代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社会问题,已经趋于成熟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往往能为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重要帮助。而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的最普遍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高等教育学也不例外。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比例在2%到3%之间,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历史学对高等教育学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高教理论一般说来是从高教历史中总结出来的”,两者关系可表述为“论从史出”[5]。文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和法学低于2%,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相对疏远。文学不被重视与高等教育学长期以来对“科学化”的执着追求密切相关,自然科学比例低的原因是两类学科鸿沟巨大,法学比例垫底是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和研究长期滞后的必然反映。最令人遗憾的是心理学比例竟排在倒数第三,我们认为,这绝非合理现象。众所周知,普通教育学从创建开始,就把研究重心放在人才培养上,自觉地利用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得心理学一直成为与普通教育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而高等教育学从一开始就把研究视野拓展到社会这个更宏观的层面,关注更多的是体制、结构、制度等宏观问题,对人才培养的研究相对忽视,造成高等教育学不怎么研究“教育”的情形。于是,心理学备受冷落就不足为奇了。高等教育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疏离,直接导致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研究的难以深入。
(三)《高等教育研究》论文引文的学科结构变化
一般而言,一个新学科在创建初期,由于学科知识和理论尚在形成中,学科自引率是比较低的,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成熟,自引率往往会呈现上升趋势。从表3看,30年来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轨迹可以印证这种现象。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关系的变化耐人寻味。高等教育学创立初期主要借鉴了普通教育学框架、理论及概念,因此20世纪80年代普通教育学对高等教育学影响巨大,《高等教育研究》引文中有近1/3(32.75%)来自普通教育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构建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摆脱普通教育学的影响,高等教育学引文中普通教育学的比例随之逐步下降。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之外其他相关学科(简称“其他学科”)的关系也有令人费解之处。从我们的经验判断,30年来,其他学科对高等教育学的影响日益扩大。特别是21世纪后,多学科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受到了不少高等教育学者的青睐,但我们的统计显示,其他学科引文的比例相比90年代并没有明显增长。
(四)部分相关学科引用高等教育学文献的情况
2010-2012年,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6学科引用高等教育学文献的数量为102条,仅占6学科全部参考文献数(70700条)的0.14%,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同一时间,高等教育学论文引用6学科文献2229条,达到高等教育学参考文献数(10323条)的21.6%。“衡量一门学科地位的标尺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了其他学科。”[6]0.14%的数据反映了高等教育学的薄弱现状,更是它在学科之林中卑微地位的真实写照。有学者最近提出:“高等教育学在引进知识的同时也对外输出知识”,如“通过实践哲学命题进而反哺哲学”,“向社会学提供了特殊社会关系的内容养分”[7]。可惜,我们的研究还不能证明这一观点。
(五)教育学论文引用高等教育学文献的情况
由于难以选择最能代表目前普通教育学研究状况和水平的刊物,所以本文没有统计普通教育学引用高等教育学文献的情况。我们对综合性权威教育刊物《教育研究》2010-2012年的825篇论文8445个引文进行了统计,发现教育学论文引用高等教育学文献的比例为17.25%。这表明,年轻的高等教育学已经成为教育学(教育科学)重要的知识来源。
三、主要结论
哲学学科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科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等具体门类和分支;哲学学科所研究的问题也较为复杂,有的是一般的哲学问题,有的是各哲学门类或分支的特有问题,还有的是哲学不同分支之间以及哲学与其他学科门类因交叉而出现的问题。因此,通过cssci收录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通过分类处理、具体分析来考察学科研究的热点,是一个较为客观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2005-2006年度cssci哲学论文关键词标引数据,对2005-2006年的哲学热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哲学门类;哲学基本问题;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希望通过这样的分类处理,既把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热点和研究趋势,也能够说明各哲学门类和分支的具体热点与趋势。
2005-2006年cssci共收录哲学论文8278篇,这些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有16000多个,其中被标引15次以上的有160个左右。下面分类对这些标引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加以分析,了解2005-2006年哲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一、哲学门类关键词分析
根据我们对哲学研究成果的观察和了解,哲学论文中如果直接标引哲学或哲学各门类的名称为关键词,则所研究和分析的内容大多与学科或各门类的自我描述、反思或建设有关,即便是具体人物、流派或问题的研究,也与上述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如表1中被标引的哲学(60次)、哲学研究(22次)、哲学观(18次),显然都是学科相关问题的标示。
分析表1中的关键词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间的哲学研究中。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哲学是哲学研究的重心。
如果合并哲学(324次)、(133次)、马克思(132次)、马克思哲学(87次)、西方(33次)等高度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量,可以看到,在2005-2006年间哲学研究中,与哲学有关的关键词标引数达到577次。因此,哲学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如果合并中国哲学(112次)、中国哲学史(33次)和中国古代哲学(15次),与中国哲学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达到了160次,排名第二,但与哲学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由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的规模决定的。但就中国哲学自身来说,学科的自我反思和建设显然也有较高的热度。如果将科学哲学(83次)、技术哲学(54次)和工程哲学(20)这些通常视为科学技术哲学的关键词相加,其标引数为157次。与西方哲学相关的关键词标引数,如西方哲学(61次)和西方哲学史(15次),共76次。这表明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学科反思和建设也有一定的热度。
分析表1还可以看到,一些具体分支和方向是2005-2006年的研究热点,如政治哲学、实践哲学、道德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等。特别是政治哲学、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通过关键词的标引数来看,2006年比2005年有大幅度提升,增热趋势明显。
二、哲学基本问题关键词分析
哲学作为一个形态较为成熟的人文学科,学科研究所围绕的核心问题通常包括一些历久弥新的“老问题”。同时,哲学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致思于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往往是在新的理论和实践境遇中出现的,需要展开新的探索。
表2给出了2005-2006年哲学论文中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标引关键词。
通过分析表2可以看到。一些哲学学科中的基本问题,如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辩证法、方法论、自由、存在论等,仍是哲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一定是专门进行的,往往更多地是在具体研究中加以涉及。另外一方面,一些现当代哲学研究中所凸现的“新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如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生活世界、人类中心主义、真理、主体间性等,作为关键词的标引数排列较前,且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成为哲学研究所关注的对象。特别是现代性、后现代问题的讨论,显然成为热点。
三、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3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3,有关哲学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注意到,一些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理论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荣辱观也成为重点的关键词或标引数上升幅度较快的关键词。在经典作家的研究中,除马克思之外,关于恩格斯的研究也有增强。在哲学问题的研究中,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也是重点。此外,西方、后也获得了持续关注。
四、中国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4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中国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4,有关中国哲学学科的自我描述、反思和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哲学学派的研究看,先秦儒道哲学、周易哲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等仍是研究的重点。从研究的重点人物看。先秦的孔子、老子、孟子、荀子,汉代的董仲舒,宋明理学家中的朱熹,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以及现代新儒家中的冯友兰、牟宗三等,是研究所关注的对象。就哲学问题而言,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人生境界等中国哲学所蕴含的独特问题,仍有广泛的理论效应。此外,关于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思考,也成为中国哲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五、西方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5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西方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5,在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是研究的重点。此外,西方哲学中的语言哲学、分析哲学等研究热度有较大上升。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黑格尔,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胡塞尔、德里达等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本文由收集整理
六、科学技术哲学关键词分析
表6给出了2005-2006年cssci哲学论文所标引的科学技术哲学关键词的统计情况。
根据表6,有关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描述与思考,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虽然相关描述
与思考更多地通过具体问题的研究而展开。就问题而言,对科学的反思以及技术哲学领域中的技术创新、技术理性等,是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对象,与这些问题相关的关键词的标引数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升。
七、道德哲学关键词分析
cssci在哲学特别是道德哲学的考察中,将伦理学的内容也纳入其中,因此设计了表7,对2005-2006年哲学论文中道德哲学方向(包括伦理学)标引关键词加以统计并作分析。
根据表7可以看到,与道德哲学自我描述相关的关键词道德(60次)、道德哲学(38次)有较高的标引频次,说明相关问题是讨论的热点。在道德哲学的理论方面,如价值观、道德规范、道德价值、人性、人性论、德性等,这些问题是道德哲学研究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此外,在有关道德的具体实践领域,也有相应的理论思考,如道德建设、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关键词标引出现于2006年,并达到27次。显然这与由国家所主导的道德建设活动密切相关。
根据表7,“伦理学”作为关键词标引频次达到71次,说明伦理学领域的自我描述是一个重点。伦理学领域的热点还体现在具体的伦理学方向和分支的研究。在中国学者这里,除了传统的儒家伦理受到重视之外,当代的生态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等,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
八、结语
本文就哲学研究的自我描述、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对哲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有了客观的了解和把握。下面通过关键词标引频次的升降趋势对相关问题加以总结和说明。
笔者注意到,有些关键词的标引频次有显著增长,说明相关的研究处于上升态势,学者较为关注,研究正在加强。如哲学的自我反思和描述。是目前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可以从哲学的标引频次的显著上升得到印证。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作为关键词的标引频次也有迅速上升。语言哲学在2005年被标引8次,2006年则被标引30次;分析哲学在2005年被标引5次,2006年则被标引21次。这说明。在2005-2006年间,以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为中心的研究显著增强。
在哲学问题的研究领域中,除了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等传统问题受到关注外,一些与当论发展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新问题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其增长的趋势明显。如现代性与后现代问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问题。
就哲学各学科门类自身来看,哲学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西方研究,中国哲学领域中的天人关系研究以及孟子研究,西方哲学中与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相关的学派和问题研究,科学技术哲学领域中的技术哲学(如技术创新和技术理性)研究,道德哲学领域中的生态伦理和经济伦理研究等,增长趋势明显。
关键词:选择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任何一门考试都有规律可循,政治也不例外,政治在整个文综考试中占100分,其难度相对于那两门来说,难度较小,政治取得一个高分并不难,也会为整个文综考试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打下好的基础。文综政治分的选择题,也就是客观题,共12个题48分,占整个文综选择题的34.29%,下面我们就重点常用的九种破题分析一下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一 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政治高考选择题中,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例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
体”的正确理解是( )
A. 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中必须占支配地位
B. 在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 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v
破题:该题A、C项题制肢设置,命题者通过增加修饰、限制的词----“各个”,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就运用了“添枝加叶”的干扰方式。正确答案:D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关键词,一定要仔细推销、慎重选择。
二 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在政治高考选择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陷阱题肢。
例二.节约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侧提出了借鉴悖论,认为节约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
A. 个人应该坚持节约,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
C. 金融危机要求我们大力扩大内需,增加消费
D. 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破题:部分考生肯能会选A或B,犯了“似是而非”的毛病。A项是对“借鉴悖论”认同,不符合题意的主旨。B错误,生产决定了消费,消费对生产起到反作用,但不能决定生产。故排除A、B。C项与题干无关。只能选择D 。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主旨,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三 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在政治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例三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 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事统一的
D 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破题:根据题意,考生对C不选应该没有异议。但对于其他三项,则要费些思量。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其侧重点不同。由于歌德小诗说明的是人生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故正确选择D。A、B说法虽然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纯属答非所问,故不选。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直接联系的题肢,即使其本身的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
四 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在政治选择题中,往往以相关或相近、易混的知识做干扰,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或审题不仔细,很难发现其错误之处而误选。
例四 “几十年的经验是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破题:题干的主旨强调的是哲学的价值。A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错误,哲学研究对象不是某一具体领域。C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能选D。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必须对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要尽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乱不清。
五正逆颠倒
逆向选择,也是高考政治常见的一种题型。论文写作,解题思路。论文写作,解题思路。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入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论文写作,解题思路。论文写作,解题思路。
例五下列关于商业保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商业保险一般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B 商业保险是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项措施
C 商业保险是参与保险者个人及单位意志体现
D 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破题:本体考查对商业保险的认识。论文写作,解题思路。由于商业保险是参保个人意愿的体现,故C项错误。其余正确。由于本题为逆向选择,故正确选择C。
启示: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注意题干的选择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
六舍本求末
“舍本求末”原意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直接问题上下功夫。在政治选择题中。这类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例六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恩本原因在于,它们( )
A 是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的
B 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 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 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破题:政府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通过影响市场主体经济利益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故正确选择B。A错误,经济手段不具有强制力。C、D属于作用,非根本原因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求末,导致失误
七主次颠倒
这类题目常常将相关知识的主次关系颠倒,设问方式通常为“主要目的”、“主要作用”等。如果不明确相关知识的地位,盲目选择就会出现错误。
例七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没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成员国希望发展中成员国在非农产品出口实行巨额补贴的政策。欧美成员国不对等的谈判方案引起了发展中成员国的强烈不满,谈判由此陷入僵局。论文写作,解题思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作用是( )
A 取消成员国进口关税
B 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C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D 平衡成员国国际贸易逆差
破题:A错误,削减关税不等于取消关税。B、C、D三项从不同程度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故正确选C。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对应知识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
八因果倒置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备和透彻的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间固有的因果关系。
例八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200毫升),折合约2000元/吨。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调质原因是( )
A. 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 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更少
C. 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有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破题: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是导致矿泉水比较贵的原因,答案D,许多考生在答该题时误选A项。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要看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是看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果是因果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与题干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
九 偷梁换柱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例九某市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进行解读”。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这一措施()
A 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B 体现了政府审慎用权、民主及、民主决策的工作态度
C 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D 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破题:强调解读文件“要使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是为了便于人民群众的监督、正确选择D。A错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由法律规定的。B不体现。C错误,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民主决策,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而不能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解题方法只是一种技巧,其前提是基础知识很扎实,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想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以扎实充足的知识为基础。一方面,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力求全面而有序,使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另一方面,对重点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记忆之上,一定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理解,尤其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相关知识的异同,力求融会贯通,既能在理解中加深记忆,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第二,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的习惯和好的做题习惯。好的思维是锻炼出来的,凡事要多思考勤动脑,同时,有必要建立错题集,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不断总结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选择题的具体形式还有很多,高考试卷中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命题者常在一道试题中同时采用几种“迷惑”方式,同学们除了遵循上述方法外,在平时的练习中还要细心观察,反复体会,熟练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努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总之一句话“表述有错者不选,肢干不符者不选,肢干双重者不选,因果相悖者不选,正误相混者不选,间接联系者不选,范围不符者不选,反向选择者不正选,第一选择不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