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供应链信息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通过整合供应链信息管理,可以集中许多企业的生产力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增加客户忠诚度,提高销售量,更可以消除多余存货,节省仓储成本,同时降低市场风险和分散资产风险,增强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无论是营利性企业还是非营利性企业都重视绩效,绩效体现了一个系统的效率,故评价供应链信息管理水平的标准是其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供应链信息管理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手段,目的是使整个供需体系产生最大价值。供应链价值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紧密相关,企业盈利越高代表其供应链管理越成功。供应链中所有资金、商品等信息的流动都有成本,有效管理这些流动因素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其本质是通过管理各节点间信息流获得最大价值。供应链信息管理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相关,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优化企业业务创造价值。据调查,实施供应链信息管理可以使企业成本节约20%,中型企业交货准时率提高巧%,生产率提高10%以上,对于一般企业,其订单提前期缩短25%一35%;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其库存降低3%;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库存率降低巧%,资产运营率提高巧%一20%,现金流周转周期比一般企业少40一65天。企业供应链信息管理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节约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和物流运输成本,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些利益既包括订单履行、采购和库存控制,也包括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节约整个公司的成本。由于优化供应链需要各个公司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协作,故供应链信息管理成功的基础在于在公司之间实施。例如,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通过供应链信息管理,在两年时间内关闭了分布于全球各地的6个仓库,在新加坡成立中央配送中心向客户空运卫星集成电路,交货时间缩短47%,销售成本降低2万%,销售额增加3%。戴尔、联想在供应链信息管理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供应链信息管理不仅给企业带来效能上的变化,还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提升客户满意度的能力。
2优化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手段
优化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手段有: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重建业务流程与系统、提高条码的利用率、增强企业间的协作关系。
2.1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率,故强化管理非常重要。在供应链信息管理过程中,管理体制、管理信息要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成功。以强化管理、优化经营过程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的作用,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2重建业务流程与系统
重新构建业务流程与系统以便可以及时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优化供应链是提高对顾客反应能力的一种关键方法,是对传统品牌经营战略的一种挑战。根据顾客的选择,实行一对一的服务,按订单来制造商品并交货,充分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降低库存,提高生产率。通过简化业务流程来更快地了解顾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在顾客、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构建有效沟通渠道,进行长期合作,降低企业的宣传成本,同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3提高条码的利用率
在供应链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换信息,如果商品在供应链中流动时有统一的编码,将会对企业信息的交流和管理提供极大的方便。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就是制造商按照国家的标准在产品上打条码,零售商、批发商和分销商都可以利用,这样就减少了编码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人力和资金的耗费,有利于供应链中制造商、零售商、分销商交换商品的生产、销售和库存的信息。
2.4增强企业间的协作关系
由于信息链需要企业之间交流信息.因此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关系会优化信息链管理。各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协作。一方面是确定企业间数据共享程度。供应链中的制造商、零售商和分销商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数据共享程度。例如,信息应该由哪些部门或哪些企业共享,哪些信息应该共享,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是统一供应链的数据接口。在设计系统时要预留专门的数据接口,方便企业接收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发送的数据,实现系统的对接。使用的端口和文件协议或传递方式可以由各方共同确定。
3总结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管理创新
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状况
(一)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信息化水平较之前得到明显提升,但各个主体的信息化程度并不一致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支持,使得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大型农产品加工单位、农产品零售单位、农产品物流配送单位和部分专业化批发市场等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的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达到了组织化与规模化的标准。越来越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根据自身优势,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水平突飞猛进。然而,还有部分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规模不大,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例如,部分农业合作机构,因为其规模不大、人员受教育程度低,信息处理系统通常局限在几台电话、电脑和简单的信息管理设施。这部分供应链参与主体和规模比较大的供应链参与主体相比较,其信息化程度存在巨大差距,甚至可以说其根本就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当前,规模较大的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所占比重并不高,大多数参与主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综合信息管理水平较低。
(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搜集与信息加工效率取得明显进步,但信息集成度依然很低
信息搜集是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本单元,而信息加工被视为信息管理的核心单元。目前我国全部省级农业机构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大约有95%地级市农业单位、85%的县级农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与服务工作都实现了信息化,超出70%的乡镇地区设立信息站。据统计,乡村信息服务站点超过100万,农村信息员超过70万人。①这些部门与人员都会定时对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然后根据特定的模式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然而,尽管信息的采集与加工都形成了相应规模,但信息的集成度比较低。当前,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信息都是通过采集与加工的二次信息,这些二次信息的集成度有待提升。
(三)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传播机制
初具雏形,但信息利用率不高信息搜集、加工整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信息能以合适的形式传送出去。当前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已经出现了传统媒介和新型传播途径相整合的传播体制,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公布的日期、内容已经可以实时传播。②然而,信息的利用率比较低,特别是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源自供应链尾端回馈的需求信息不能及时被农产品生产者所采用。信息利用率不高有多方面原因。第一,信息通过采集加工以后,就会基于固定的信息传送途径进行传播,并没有结合信息应用对象的不同需求采用对应的传送途径,使得信息传送针对性不高,使用价值比较低。第二,信息的传送途径畅通性比较差,以农村地区为例,大部分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传统信息媒介,而传统信息媒介的传送速度比较慢,信息真实性有待提升,而来自新型传送途径的信息,往往需要农民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获取信息。第三,大多数信息接收用户忽视了信息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分散的、规模不大的供应链参与主体来讲,其缺少主动接收与应用信息的观念与思想。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间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即在市场交易行为环节,交易双方所了解的影响交易行为的信息有着明显差距。交易中,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成为受益方,而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利益受损。农产品供应链包括多个交易过程,在任何一个交易过程中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例如,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全部参与主体中,位于供应链上游的每个主体,因为有着距离农产品生产端比较近的优势,使得其对农产品供给信息掌握比较充分,而位于供应链下游的参与对象,对农产品需求信息与市场信息掌握比较多。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各个交易主体作为竞争对象,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驱使交易双方都期望掌握更多的交易信息,以保证自身决策的精准性。同时,交易双方又都希望对方掌握的信息少于自身。这种心理导致交易双方采用各种办法隐瞒敏感信息,使得本应该公开的信息变成保密信息。上述因素交叉在一起,使得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间产生信息不对称,使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畅性差、信息滞后明显,产生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现象,增加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二)农产品供应链出现信息失真与信息遗失现象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有许多信息失真,同时有部分重要的信息遗失。信息失真不仅仅出现了“牛鞭效应”,同时还出现了参与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蓄谋编造虚假信息。③因为信息不能有效分享,供应链中的参与主体在获取下游反馈的需求信息以后,会根据自身的运营状况对需求信息整理、加工,然后将整理加工的信息传送到上游的参与主体中,需求信息在这种从下到上的传送环节会出现各种歪曲,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牛鞭效应”。虚假信息是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蓄意伪造的。例如,农产品销售方为了及时把产品销售,往往会在农产品营养与成分弄虚作假,误导消费者,实现自身的目的。重要信息的遗失,从根本上来讲也是由于交易主体的“经济人”存心所为。所有交易主体都期望自身利益最大化,都会刻意隐藏对自身不利的信息,加上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自身监管体制不健全,导致农产品供应链信息遗失情况明显。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创新内容
在企业以创新供应链管理信息为前提来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供应链过程中,就能充分地管理供应链各个环节企业的协调性,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水平。此外,充分管理供应链的运行也被视为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之一。在供应链管理信息创新过程中,供应链的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基于供应链信息管理创新思想,农产品的供应从采购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到最后通过各种平台将产品销售到顾客手中,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在这个网链式结构中要凸显出核心单位的价值与各个节点单位之间的互利双赢关系。创新供应链管理最主要的特征是,基于高效信息平台,利用供应链整合功能,各个节点单位之间进行技术沟通、非竞争优势业务外包等,构建竞争的整体优势,进而降低农产品的库存量,保证客户对信息的反馈效率。假如将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组织环节视为一个整体,就会发觉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就是一个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过程:农产品种植户—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售地市场—零售商—购买者。基于供应链的视角来分析,农产品流通即农产品种植用户到农产品批发商,再到农产品加工用户与零售户的有序链条。通过对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分析可知,当前农产品效率低,是因为农产品的生产集中性比较差,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并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单位,同时该核心单位也没有充分体现出其核心地位,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协调性极差,各个环节的单位都是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缺少团结、统一的思想意识,无法与其他单位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笔者创新供应链信息管理的重点是建立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核心单位可以是该链条中一家或者若干家企业。通常来说,部分单位成为供应链核心单位后,很显然该供应链游戏规则的制定都是由该单位来负责,其被视为行业的佼佼者。笔者认为,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单位应该是批发市场。通过批发市场来组织、操作整个供应链。核心单位明确以后,就是上游与下游单位的选取与沟通。
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创新与应用的建议
(一)政府宏观政策引导
政府机构应该合理筹划,升级产业结构,以此保证市场运行向合理化、规范化等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供应链的优越性。④应该意识到创新与应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完善物流系统、企业系统和市场系统,推动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
(二)发挥行业主管和市场导向作用
把农业视为一个完整的基础产业和竞争行业来经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筹划管理并监管农业资金投入、农业土地要素投入与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制成品等,对农业市场进行规划,发现不法操作要及时纠错,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以市场为导向,以完成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对接为宗旨,实现大生产、大公司、大流通与大市场统一协调发展。
(三)充分发挥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作用
基于供应链信息管理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在产品加工环节,不仅要分析单位内部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要分析供应链对产品成本与服务的作用,将供应商、销售商与农业公司视为一体来分析。基于农产品生产的前提对供应链进行创新,大力发展作为核心单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优势,并与供应商、销售商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使得农业向信息化、集成化、企业化方向发展。
(四)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供应链 物流信息 价值链 集成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a】A
在整个市场都在进行质量提升、成本缩减、服务范围拓宽的改动时,顾客需求的内容与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要想市场供给量跟得上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就需要整个行业的企业链整体利用外界共享资源来实现资源整合下统一供应链的形式来提供具体服务。这使得我们可以推测出,若想进一步将利润的来源放在生产链中,貌似是不太容易的,而在整个物流运输的过程中,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等待我们去开拓。所以有些专业人士将物流问题看得极为重要,认为物流是未来发展道路中可以有效实现压缩成本、提升生产力的关键。其重点就在于如何将供应链物流信息的管理更加系统化,以实现物流成本的压缩。
一、什么是供应链物流信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供应链的具体内容。供应链是一种价值增值链,是一种将现有材料供应方,以及整个产销链上的多个部分进行外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以企业为基本核心,将信息、资金等具体业务进行有效控制,以达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最大化。值得关注的是,供应链所涵盖的范围广阔,是一个良性联合的动态变化状态,将整体资源以市场为中心,增加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不仅能够保证企业内部可以抓紧自身的主要生产力和竞争手段,也可以通过业务外包达到双向甚至多向的可观发展。集成供应链以信息为基础保障,通过人文的集成和共享,促进信息整体向供应链的方向发展。这种顾客与供给商间的联系以企业为中心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其特点是基础较为扎实稳固,可以将市场需求与供给上升到一个战略层面,将供应链与开发商间的各种管理集中综合起来,实现更高效率的管理与发展。
设计出的价值链所具有的效率,以及整个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资源传递与共享的限度会影响物流作业的整体效率,使我们有效地发现一些现存问题,对一些漏洞进行完善与改动,增强核心服务功能。这同时要求价值链的每一个子成员都能够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的同时,注重整个价值链的整体发展,才能实现符合市场大众要求的结果。综上所述,对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的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企业指导意义。
二、关于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的探讨
供应链物流信息体系的形成,到发展成一定的成熟规模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向。一是在整个价值链下供应链的物流信息要求有一定的衔接与关联,各个环节复杂多元,使得不同的部分间需要相互调度,彼此权衡,充分考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使整体真正能够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另一方面,是对物流的全盘掌握程度,在将众多需求合理集合化成供应链的过程里,多个生产基地间的良好沟通可以合理规避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在不必要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费、降低成本。目前对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的研究可谓十分多样,不论出发点是原材料、生产供应商,还是需求方、物流运输,我们能看得出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对现代价值链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
三、供应链物流管理具体内容
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的涵盖范围很广泛,其中对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方面主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的资源与主要竞争力集成
企业组织内部资源与主要竞争力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同时也共存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资源作为主要竞争力的坚实后盾与基础,主要竞争力作为主要资源的发展完善方向,使得供应链资源的集成可以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包容整体现有以及外界资源,并成为导向与选择主线的角色,从而可以架构出适合整个企业或者市场的价值链。现有的社会经济环境大背景包含很多变动因素,比如对原材料的选择、对生产部门的技术、工艺,以及技术人员的必要控制、对后期运输选择的具体方式与运输水平等等。所以我们力求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不可学习、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与主要资源,实现供应链的有效调整与整合。
在整个供应链的主要竞争力发展中又有不同的形式存在。比如对相同或相似的资源与竞争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归类与集成就属于横向的手段。再比如我们沿着整个供应链的发展轨迹进行一定的资源整理与归纳,就属于纵向的集成手段。作为整个竞争核心能力的支持基础,资源可以左右一个供应链的具体实际参数。不论是在筹备的初期设计,还是后期的宏观集成整合,必须关注供应链中各个部分的目标统一,彼此协作,共同创造供应链的更高意义。
2.供应链市场交易集成
这个过程的重点就不在于对各个环节的关注与要求,而是着重与将整个市场交易的各个部分完美衔接,从生产商到供应过程,再到面向大众,我们从整体上来考虑如何压缩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可否认的是,整个供应链物流的各部分企业都是各自独立进行工作的,因而资源的集成有赖于市场的相应运作。目前来看,市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各个企业能够明确地对自己的本质进行定位,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使得整个价值链下供应链的利益最大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相互联系与普通的市场经济活动有一定的差别,因为它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协调的利润最优分化。
3.供应链计划与控制集成
对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的管理就是对所有物流信息进行控制与完善的过程,对现有情况的分析,再辅助以对下一步发展的具体规划,使得供应链可以比普通的经济活动高出极大的一个层次。因为它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使得整个市场及供应链内部的供给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了解的状态,使内部资源进行有效衔接与配合,既不会造成原材料的堆积及以生产方的产品过剩,也不会造成供给不能平衡,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状况。
4.供应链信息集成意义
这一部分的集合最能体现现代科技的合理应用,包括对数字网络的应用、对现代多元化信息的应用,将这些知识集合应用,可以实现对相应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具体应用,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物流信息内容的进一步整合与探究。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有效地ξ蠢词谐》⒄菇行预测,对过去的行情进行归纳总结,以得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实现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基于价值链的集成供应链
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的管理实现了将企业初级生产、项目研发、技术优化、对外销售、合理运输等过程有机整合与控制,做好事前分析、策划、调度、整合等单元性工作,使其各个部分之间能够有效形成联系与衔接,能够快速处理既有的资金活动与业务信息,安排各项流通渠道,使整个市场形成有效价值链,对经济市场起到可观控制与发展作用。
整体来讲,企业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应该顾全大局,从更高的层次和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单一地极端地追求经济成本、销售市场等方面的强化与提高,而以此为核心的理念就支持了价值链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诉求。当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与相互依赖,从而形成庞大的良性循环系统,每个环节间相互了解彼此需求,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共享。同时各个部分拥有自己独立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产品冗余堆积的情况得以减少并逐渐消失,并且生产力无法供给需求的情况不断下降,每一个环节的效率提高使得价值链中供应链的每个部分都可以在完善自我的同时,拥有多方共赢的状态。
深入地来分析,执行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能为企业达到以下目标。其一是实现精要筛选工作,对价值链下供应链的具体成分构造进行细致剖析,及时挖掘那些不再具有足够意义,或者说不再具有增值空间的部分单元环节进行剥离,对其进行一定的改动、完善,甚至是取缔。以防止出现产品冗余或堆积。再有就是对供应链过程作用的价值评定,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为每一个单元的具体贡献做出认定与评估,并且通过科学的手段与方法进行质量提高,促进供应方与需求方的协调,提高业务质量。再者,在对独立单元有所改善的同时,能够实现价值链对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的良好调试,提升整体价值。企业一般会以中心发展的产业主体为企业发展核心,但是无论在对其包围发展的本质,还是在与外界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企业都应该着重于整个供应链的全面利益,将重点放在供应链的末端反馈上,只有拥有可销售途径与对象,才能使得企业能够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综合来看,提出不再具有贡献的操作环节,坚决落实并发展有前景的发展途径,利用对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的有效管理,使价值链的理念成为驱动各个单元操作的整体动力,实现市场的多方共赢,才是我们对价值链下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应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在一种产品生产的供应链中,相关企业围绕同一终端产品或服务,相互达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了企业之间生产、销售的良性互动,减少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开支。物流是供应链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对于整个链条成本的缩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三方物流公司掌握了物流供需双方客户的信息资源,实现了物流信息的整合,对于物流供需双方的沟通交流和良好物流方案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客户信息的掌握和客户关系的处理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经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供应链;第三方物流;客户关系管理
0引言
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和劳动分工的深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发展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实现供需平衡,消除库存和产能过剩,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供应链的物流和信息平台能够为此发挥重要作用。
1供应链分类
供应链按其所服务的客户的物流特性不同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创新型供应链、快速反应型供应链和高效率型供应链。
1.1创新型供应链
也称为研发供应链,不同于快速反应供应链和高效率供应链,它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创新和功能研发上,要求能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力求通过最短时间开发新产品并迅速占领市场,与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相适应,强调运营的灵活性和柔性及产品设计更新的独创性;它要求企业要时刻不间断地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调查、把握市场的变动情况,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对企业内部相关产品设计进行及时地独创性开发,并迅速投入市场,实现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灵敏反应。
1.2快反型供应链
也称为生产供应链,顾名思义,是为了实现及时响应客户企业需求,如零部件特供等而做出的迅速供货的供应链运作体系。快速反应供应链的实施,要求产品提供企业要时刻紧跟客户的反馈意见,保持与客户的频繁联系,参与客户在产品使用中的每个具体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独立的生产线和运输团队,保证在产品缺货的第一时间接收客户的需要生产出相应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完成补货,做出及时的反应来应对突发状况。
1.3高效型供应链
也可称为销售型供应链。高效率供应链主要应用于门店的货品配送,实现对于门店供货(如连锁超市)的及时、准确,并优化相关配送路线和相关产品的原料采购、库存、包装、销售、退货等程序,实现成本最低,以期在产品销售额一定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其适用的企业对象具有的特征为产品相似度高、产品销售所获利润有限、同行业竞争激烈。上述三种供应链的搭配使用,能够强化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加强企业与客户的交流沟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2供应链的客户管理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获得经济利润,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会与客户之间进行交易往来,这种由于经济目的而展开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某些联系称为客户关系。这种关系因企业与客户的交际内容不同而不同,有的是属于单纯的交易,有的是相互之间的信息往来,也有的是为了单次的接触或是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买卖合同或战略合作联盟。在客户管理当中,企业战略制定的好坏从关键客户的管理可以看出。关键客户的管理表现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动态匹配的好坏,影响企业战略资源的获取,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关系着企业的资金周转和今后的市场定位。在B2B市场中,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构建、维护是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影响因素。客户管理就是实现企业与顾客之间在战略、文化、组织、人员和运营等方面的动态匹配,进而增进客户与企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企业盈利和客户满意达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围绕相同终端产品的企业之间达成一定的合作联盟,通过相互合作,提供客户所满意的产品,组成一种特定的从产品设计生产、流通到最终客户的链式的供应合作伙伴关系,即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在目前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通过供应链形式的联盟来参与市场竞争,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单一或少数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深化的环境下,形成了企业产品供应链条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共担风险,彼此之间联系紧密,以供应链整体利润最优为目标。一方面而言,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供应链中的企业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其战略发展目标要与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挂钩,相关组织机构的调整和资源分配也对供应链的优化产生了重要作用。
3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消除在经济活动中充斥的信息不完全性、不完美性和不对称性。第三方物流可以作为供应链管理实现这个作用的实施平台。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作为供应链的物流平台,而且也是客户管理平台,更重要可以作为供应链的信息平台。物流作为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供应链的集约化、高效化及成本的最优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现,极大地整合了物流中的信息资源和客户资源,有效地加深了物流供应方和需求方的联系和沟通,减轻了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物流相关环节的错位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物流信息的共享和相关物流环节的衔接及不同决策层次的沟通。第三方物流公司掌握有丰富的物流供需双方客户信息资源,能够为客户企业提供的优质物流服务方案。处理好客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维护老客户、拓展新客户,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积累物流服务经验、整合物流资源、提供优化的物流方案及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产能过剩使得供应大大超过需求时,市场销售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经济活动发生停滞,企业大量倒闭,员工大量失业,经济活动中的供需不平衡导致经济发生急剧波动,最终导致发生经济危机。在供应链管理理论中,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作用就是通过消除经济信息的不完全、不完美和不对称来最大限度地保持经济活动的供需平衡。基于供应链客户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第三方物流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具体操作实现供应链管理关键作用,能够准确及时掌握经济活动中的供需信息,进而实现经济活动的供需平衡。2013年5月成立,以阿里巴巴主导的菜鸟物流作为淘宝供应链的第三方物流智能主干平台,利用淘宝的商流信息和自身的物流信息,能够使得商品和物流的供需达到平衡。
4小结
第三方物流不仅作为供应链的客户管理平台,而且也是供应链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更是供应链中交易的商品货物供应和需求的信息管理平台,进而成为供应链的风险控制平台。第三方物流不仅是发挥物流作用,更能发挥保持供应链中交易的商品货物的供需平衡的作用,并基于其外部效应,将供需均衡扩展到整个经济活动中,消除库存和产能过剩,最终实现经济波动的微波化。
作者:朱国俊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卓.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5(27):61-62.
[2]张明立,罗暖,王伟.关系利益对顾客持续承诺的影响机制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5(04):53-60.
[3]潘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才智,2012(28):8-9.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s also the adaption of "Interne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theory of moder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framework of integrat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信息;集成;效率
Key words: supply chain;logistics information;integration;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86-02
0 引言
为了满足工业4.0以及商贸流通体系变革的需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必然是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物流系统原来依靠储存、搬运、包装以及运输的物流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高度信息化、适应自动化的需求特点,尤其是在制造业不断升级,商贸、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 现代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集成的基本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供应商、制造商、仓储以及配送中心等之间的有机组合让整个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的管理方式。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传统的物流管理只是简单地被划分为某个职能部门管理,物流信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中,主要是依赖于相邻的供应链上下游环节进行交流,从而造成信息共享不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 “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物流企业要积极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
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①物流服务需求方。供应链存在的根本是客户的需求,只有积极构建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才能在物流市场中获得生存的空间。②物流服务供给方。供给方主要是为需求方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或者组织部门,主要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③物流节点。物流节点是产品在生产、中转以及储运的活动场所,该环节对优化整合物流网络具有重要的作用。④物流计划。物流计划也就是信息资源的处理,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来实现信息共享。
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基础上,而信息集成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因此在现代物流技术发展的驱动下,构建信息共享的供链物流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物流信息共享更多是依赖于上下游的信息资源共享,这种模式一旦某个环节的信息出现失真将会造成整条供应链需求信息的畸变,从而引起供应链效益的降低,因此需要积极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体系,一方面要增加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之间要建立合作信任机制,来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实现上述要求的前提就是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供应链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综合管控(见图1)。
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设计的目标
随着现代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设计需要满足以下目标:
2.1 对供应链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现代物流体系包含多个环节,配送中心、采购中心、供应商以及物流中心等等,任何环节的信息都会影响到物流信息共享的质量。由于长期以来供应链中物流服务累积的海量业务数据信息由于存储在大量分散的管理系统中而不能直接应用于物流服务决策,导致信息孤岛现象越发严重,因此建立供应链信息管理模型和集成平台,整合供应链内相关数据,包括产、供、销、价格、成本、库存、性能指标、需求预测等数据,搭建信息交换、共享、集成平台,集成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
2.2 提高供应链物流的运作效率,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以物流服务为例,在现代物流服务中包括采购、运输、包装、搬运以及信息管理等,想要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念融入进去,就必然要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将整个信息系统延伸到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利用线性、非线性、遗传算法以及神经网络等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对整个物流信息进行优化配置。最初优化的是物流配送计划,从而将不合理的物流环节或者流程进行调整,以此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成本支出,压缩订货周期,提高现金流动效率。以配送车辆路径规划为例,现代物流的运输成本在物流企业中占到很大的比例,而车辆路线的规划则是实现低成本支出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对运输车辆路径的网络配置,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3 实现对物流服务的绩效评估与风险管理 运用信息集成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据处理,强化对物流供应链全过程的监管覆盖,实现对各个环节的评价。以农产品物流为例,通过信息集成系统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监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在对物流供应链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监控时,能够及时消除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可以在风险发生前发出预警信息,实现物流服务的连续性,减低了风险损失。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设计信息集成平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背景下,客户对于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不再仅仅以运输产品为主,而是需要物流企业拓展深层次的增值服务,实现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例如通过信息集成系统可以实现对产品销售的跟踪,从而为生产企业提供市场需求预测,同时通过物流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实现对商品仓储的监控,根据库存结构来调整生产,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框架设计
物流服务供应链集成商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使用三层体系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三层体系分别为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见图2)。
3.1 系统数源
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的基本载体是数据源,同时数据源也是数据仓库的加载来源。图2所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集成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思想是元数据驱动,它的数据源包括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伙伴的业务数据、手工录入的数据、相关行业数据以及外部宏观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在形式多是文本文件或者关系型数据库,因此能够很容易对这些数据源进行清洗,数据格式和数据粒度也能够很容易得到满足。
3.2 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
由于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每个参与成员的决策需求不尽相同,应从不同粒度、不同维度对数据仓库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从而在数据仓库中得到不同业务领域内的数据集市,比如采购、运输、仓储、配送、风险管理、物流绩效评估、客户关系管理等,以这些较细粒度的数据集市为基础可以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决策和方案制定提供格式标准一致的数据支持。
3.3 用户访问
当相关人员通过该系统进行管理决策时,可以基于Web页面进行相关操作向服务器端提交服务请求,这些请求可以是多维分析、数据挖掘、报表的统计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服务器接到请求后进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Web页面返回给用户,服务器中的相关模型和算法担负着对用户请求参数进行处理,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访问底层的数据仓库。
从我国物流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要想使物流信息系统真正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强有力工具,应该采取以下策略来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一是要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过程重新设计。二是要注重集成化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的应用。三是要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例如江苏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与交易平台就是基于满足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需求,融合了物流信息交易、车货匹配、物流过程可视化、物流金融和公共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还可通过跟踪交易结果、用户投诉等动态信息,为每个用户甚至每部货车建立诚信报告。
总之,本文探讨研究了供应链运作环境下物流服务集成商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问题,结合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流服务集成商的业务需求等构建了系统的框架结构,旨在帮助物流服务集成商提高对物流服务供应链海量业务数据的利用水平,以辅助相关经营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王长明,范志.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架构[J].信息技术,2012(05).
Abstra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 of animal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work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of animal products, food safety of animal products and each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necessity of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 of animal products, then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animal produ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net chain based on trade association of animal products as main information center, at la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to building monitoring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of animal products.
关键词: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信息网链
Key words: animal products;supply chain;inform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net chain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15-02
0引言
2008年9月份,三鹿奶粉被检测出“三聚氰胺”,并导致大量儿童出现结石现象。“问题奶粉”的出现,让人再次回忆起过去曾经发生的“多宝鱼”、“红心鸭蛋”、“口蹄疫”及“注水猪肉”等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的频频发生一方面极度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大大影响了我国食品的国际地位和出口。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研究食品供应链的管理。供应链信息是供应链的神经网络,是激活供应链上其它资源的重要前提,所以供应链管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供应链中信息的管理。本文针对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使畜产品供应链更加协调,实现各节点单位间信息的有效流动和高度共享,提高供应链的绩效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并且有利于建立基于畜产品供应链有效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从源头跟踪和追溯畜产品质量问题,实现供应链各节点单位利益共享,保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
1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畜产品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作用,经过动物养殖、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形成的由各级养殖场、畜产品加工企业、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构成的功能网链。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单位为了降低畜产品管理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目前, 在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国家,供应链管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这种畜产品供应链管理可以从源头跟踪和追溯畜产品质量问题,能够快速和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就目前而言,由于中国畜产品供应链上游存在众多分散的养殖农户,致使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结构较其他行业更加复杂,信息网络体系也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信息管理不完善造成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很难及时获得信息并进行有效地供应链的信息的纵向整合,造成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目标就难以实现,影响整个畜产品供应链的绩效和竞争力。政府监督部门也因为信息缺乏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极大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危害消费者的利益。信息管理不完善主要影响有:
1.1 造成畜产品生产经营者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影响畜产品质量的安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倾向。当交易双方的一方对于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比另一方知道的信息更多时,便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当交易双方的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的情形下,后者实施了有损前者的隐蔽行为时,便会出现道德风险问题[3]。在畜产品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一己之私有可能增加或是放任不安全因素,极大的影响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
1.2 信息管理不完善使得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单位的各项管理成本的增加,降低供应链工作效率和各节点企业市场竞争力。
1.3 信息管理不完善使得畜产品供应链上更容易产生“牛鞭效应”因为畜产品供应链较长,信息管理更加困难,使得信息在供应链的传输过程中失真严重,需求信息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传递过程中发生了扭曲、放大和延迟,这样就产生了“牛鞭效应”,严重影响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致使最终消费者的利益也受到损害。所以,应该加大对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研究的力度。
2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方法研究
2.1 构建畜产品行业协会为主体信息中心的信息网链结构模型
伴随着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供应链各节点成员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需求,生产、屠宰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沿着畜产品的供应链在政府监管部门、各节点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之间流动并形成一个畜产品信息网链。信息网链上的信息不但在纵向(上下级之间)传递和共享,在横向(跨组织间)也发生传递和共享,信息网链和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畜产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相关企业、政府监管部门、行业组织等)所产生的产品信息及安全信息等进入信息网链,形成共享信息流。基于这样的一个信息共享与传递平台的意义在于:①在信息网链中,上游及平行单位产生的畜产品各种信息可以被下游单位根据需要进行检索,从而下游单位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畜产食品信息,用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正确决策能力。②信息网链上既可以实现上下游的各个单位之间信息的沟通,也可以实现跨组织(单位)之间的沟通,这就使得跨组织间的协调具备了一个较好的平台。③信息网链拥有强大的产品信息库,一旦有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政府监管部门可以立即追溯源头及消费者,从而可以及时控制事件蔓延,把损失降到最低。
考虑到目前我国处于畜产品供应链上游的很多养殖户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较小、数量多且较为分散,供应链网络结构较复杂,信息在各节点单位间很难进行有效传递。为使信息在供应链中畅通流动,形成信息和利益共享机制,陈超、罗英姿在构建新型猪肉供应链模型时加入了信息的概念,指出信息应具有信息沟通作用和协调平衡供应链各环节利益关系的功能,主要由农户、加工企业和销售商组成[7]。但并没有提出信息的组织形式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治理机制来行使其协调职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信息网链中构建以畜产品行业协会为信息中心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行使畜产品供应链信息交换、行业协调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等方面的职能,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畜产品行业协会是在一定的制度、技术、资金的支持下,以主导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为基础,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其它组织或公民个人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连接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桥梁和纽带。其主要职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信息的协调职能。信息协调职能是畜产品行业合作协会信息服务的重要表现,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要求供应链个各节点单位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协调。畜产品行业合作协会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进行协调:首先是生产环节与加工流通环节的信息协调。生产和流通是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环节,养殖户和企业的生产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因此要求协会为养殖场和户和企业提供相应的市场需求信息。然后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库存信息的协调。供应链节点之间物流与库存信息不能有效共享,致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变成“信息孤岛”。而协会可以收集各节点企业提供的库存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然后再提供给每个节点企业,达到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最后是流通与消费环节的信息协调。流通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同时供应链的核心思想是要对最终顾客需求变化产生快速反应,因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协会掌握供应链各企业足够的产品信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方面信息,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协会为供应链各节点单位提供准确的消费者需求信息,有利于各企业制定合适的决策计划。从而促进企业销售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②信息的搜集供给职能。畜产品行业协会由于其自身非营利性并与供应链各节点单位的无利益冲突,因此有利用其进行信息搜集。协会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整理,形成系统的信息资源,按照各自需求配置给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需求主体。系统的信息资源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产品质量信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畜产品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组织的介入有利于信息的管理,使信息在畜产品供应链上顺畅流通,减少供应链信息传递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
2.2 构建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监控平台随信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构建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监控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持。该信息管理平台利用各种技术将畜产品养殖单位、屠宰加工单位、物流环节、中间批发商、零售商,政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建立统一的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实现从养殖到最终消费环节的集成化的、无缝的畜产品生产,并建立畜产品安全控制、预警和追溯机制。该平台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提供给公共用户的终端信息查询服务,主要是面向公共用户的畜产品信息查询,此类信息包括畜产品的养殖单位、屠宰加工单位、物流单位、销售单位等信息;一是面向畜产品供应链各类型节点单位(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等)的终端应用服务,主要为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数据应用与分析服务;第三是平台数据库,用来存储畜产品各条供应链所有信息,包括各供应链中所有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产品质量信息等。此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根据节点单位的性质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加以控制。
3总结
为了完善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就要充分发挥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体信息中心的作用,需要重点关注行业协会在制度、技术、资金和组织方面建设,这是今后信息管理研究方面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可借鉴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发展我国新型的畜产品行业协会,重点加强行业协会对供应链信息的分析加工、处理和配置,使其信息协调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关于构建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监控平台作了一个初步构想,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雅燕,涂少煜.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探讨[J].农业经济,2007,(4):72-74.
[2]施先亮,张文杰,卓海静.供应链信息资源配置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7).
[3]王可山.中国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8.
[4]李晓玲.基于供应链的畜产品安全监控信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45-47.
[5]邓俊淼,戴蓬军.行业协会发展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J].农村经济,2006,(5):38-41.
[6] LEEHL,PADMANABHANV,WHANGS.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The Bull-whip Effect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7, 43(4).
供应链模式/企业/采购管理/特点/策略
一、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是采购方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要理解这种新模式和传统采购模式的区别,就需要弄清楚在这种模式下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合作关系的变化,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是一种充分融合了现代化管理思想的管理方式,其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该模式下,生产制造商和供应商及零售商之间的业务流程被进一步整合优化[1]。该模式极大提高了供应链下所有参与企业的效率,能够对整个采购供应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统一的计划和组织,从而能够保证所需的采购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数量和最佳成本进行生产销售。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是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的集成合作。这种供应链模式下,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频繁,供应商可以快速响应采购方,可以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事前把关,能够实时控制产品质量,弥补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缺陷;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目标更明确。传统采购模式中,采购师围绕库存进行的,当库存出现短缺时,就进行采购达到及时补充库存的目的。这种采购方式缺乏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往往是企业根据库存所做出的单方面采购决策。而供应链模式下,采购活动是围绕订单进行的,当确定了用户需求订单之后,生产企业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制造订单,继而确定采购数量;供应链下采购管理中供应商和采购方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较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供需双方可以共享信息,能够避免需求信息失真,可以让采购更科学合理。
由于供应链模式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该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信息化管理。它能够实现对所有与采购有关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可以清晰看到各环节的信息,能够提高采购效率,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跟踪。
二、供应链模式下采购管理信息化策略
(一)实现采购资金信息和订单信息数字化
在供应链模式下企业物资采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的实现。包括资金信息的数字化、供应商信息的数字化、订单信息的数字化。资金信息化指的是采购方对采购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对物资采购环节所占用的资金进行分析,降低一些不必要物资采购消耗,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降低资金占用率[2]。资金的信息化管理能够确保及时观察资金的流向,确定资金该如何合理使用。供应商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对供应商的报价和资信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录入,方便及时查看,从而选择长期合作伙伴。订单信息的数字化主要将订单上物资的数量、价格和质量要求等进行数字化录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和更改订单信息等,提高采购的准确性,确保采购的及时性。
(二)建立采购货物管理信息化模块
该信息化模块包括采购管理模块、货物入库模块、在库管理模块等。采购管理模块是整个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该采购管理模块包括各种功能。首先,采购申请功能。根据采购信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进行采购申请,然后制定具体的采购计划,将采购计划放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等待采购审批和回复,然后在网上进行议价比价,寻找并确定最优供应商,在信息化平台上生成采购单。该模块还包括对采购单的修改的功能,能够随时根据情况修改采购单,并能及时查询采购单当前的执行状态。货物入库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登录货物信息系统,对当前库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做好新入库物品的按计划入库,能够提高入库速度。要利用这个模块进行存贮确认和货物数据更新,并生成最新的货物信息。在库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在库信息管理平台,对货品数量、入库日和货物的保管位置进行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在库货物信息,还可以对在库货物进行有效管理。
(三)建立采购物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
建立一个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要具备对库存进行动态盘点的功能,利用该功能进行盘点时要保证不影响库房的其他出库、入库和退库等业务的处理。在该数据库中,可以将企业的供应商信息、库单信息等进行组合,可以将所有供应商按照信用等级、物资质量等级、交货准时率、交易价格等进行详细记录,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管。建立物资跟踪管理数据库,能够随时对物资进行库存、单据和合同查询,及时掌握物资信息,避免生产中断[3]。
(四)采用多种先进的采购方式
供应链模式下企业物资采购方式也有很多种,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的采购平台了解产品的采购信息,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采购,这样通过数量上的优势可以获取一定的折扣优惠,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也可以组成采购联盟,实现物资采购、配送和运输等的规模化,这样能够极大的降低采购成本,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供应链模式下的信息化平台也为这种采购联盟创造了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模式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其让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日趋科学化、合理化,给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搭建了一个信息化的平台。在该模式下,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将实现集成管理,企业物资采购将更加透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会更紧密,更有利于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性价比高的供应商。
参考文献:
[1]闫洪林.基于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策略[J].经济师,2010,12(08):54-55.
Abstract: Firstly it analyzed the concept of the supply chain,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mbining the curr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iscuss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curr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n it develop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B/S mode.
关键词: 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网络化;信息系统
Key words: technology of modern information;supply chain management;B/S mode;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15-02
1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含义是随企业业务管理范畴的不断扩大与延伸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供应链概念与采购和供应管理相关联,到供应链概念发展到今天,我们得到的供应链定义是[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的,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络。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它是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公司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合并在一起,从一个统一的视角展示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把企业活动与合作伙伴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严密的有机体,提高供应链网络整体竞争能力[2]。
2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制造企业在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能够使从采购、生产、包装、仓储、运输一直到配送等各环节的管理达到一体化与网络化的供应链系统并不是很成熟 [3]。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2.1我国企业供应链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供应链信息不畅通。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一方面是公司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招揽客户,另一方面客户通过各个途径寻找能够为自己服务的企业。
2.1.2 企业的订单管理和客户管理混乱,对订单的轻重缓急不能区别对待,对紧急订单不能够快速响应,不能及时提供货源,不能及时安排生产。影响了企业信誉和声誉,使得重要客户流失。
2.1.3 不易查询订单完成情况。
2.1.4 企业生产与市场脱节。产品不能及时的更新,不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的发展。
2.1.5 在区分客户的类型功能上还不完善,企业服务缺乏针对性,使部分重要客户流失。
2.2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发展的有利方面
2.2.1 技术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计算机硬件方面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国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相对比较有利。
2.2.2 经过30年的改革开发,我们从国外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2.2.3 随着信息化得深入人心,企业管理层已经意识到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这也有利于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发展。
2.2.4 外部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巨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使得企业不得不重视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
3系统功能模块的组成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化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包含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模块,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还包括以下工作模块:物流中心、客户、仓库、系统管理等。
3.1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管理和配置。如图1为系统管理模块图。
包括了以下几个功能:部门设置,员工资料及操作权限和登陆密码设置,权限设置,修改密码,编码设置,数据分析等。
3.2 查询管理模块
综合查询管理模块能够对所有业务信息进行查询,包括出库存信息、订单信息、付款信息等的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功能。另外,能够对供订单交货和付款状态进行监控,能够对库存存货数量资金占用进行统计分析;图2为查询管理模块,图3为统计信息页面。
3.3 客户关系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订单管理、客户管理、货物管理;其中订单管理和货物管理的对象间接或直接的指向客户,所以归为客户管理模块中,所以在供应链信息系统中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在于以客户反馈和监控服务质量。它通过对客户资料的全面的管理,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实现多方位的信息共享和收益及风险共享,实现跨企业界限的信息整合。通过该系统,挖掘客户信息和市场潜力,为市场开发人员发现新客户,为企业的市场开拓提供支持,并保证客户的要求得到及时的响应和执行,提高管理水平、市场销售水平和服务水平。图4为客户关系管理功能示意图。
3.4 物流中心管理模块该模块有仓库管理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组成。(如图5为配送子系统界面,图6所示为功能模块示意图。)其中仓储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对各种仓库,包括异地库和借用库的实时管理;该系统还可通过对储位信息、库存信息和货品信息的综合分析,实现货物库存合理分布。该系统还能对货物进行条形码管理,实现对货物的状态和仓库的库存实时监控。
仓库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库位自动筛选管理、仓库基本信息管理、再加工信息管理、盘点管理、入库作业管理、出库作业管理、交接作业管理等。
另一个子系统为配送管理子系统:其功能实现高速配送,低成本配送。该系统包括配载优化管理、固定配送管理、应急配送管理、一般配送管理。如图5。
配货优化管理:实现配送前的合理配载,合理用车,实现低成本配送,高速配送。
固定配送管理:是对固定的配送数量、车辆、路径、地点和时间配送的统一管理。
应急配送管理:用来管理特殊配送活动动态信息的记录,对类似事件的分析。
一般配送管理:对公司常规的配送业务进行管理。
3.5运输管理模块
其目的降低运输成本。模块构成有司机信息管理、车辆信息管理、现场管理、动态监控管理、线路优化管理等功能。图7为运输管理模块。
司机管理:对驾驶员信息进行管理,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动态监控管理:是针对运输过程中的中转、短距离配送和异地库间共用同辆车运输问题提出的,实现了对运输途中的车辆进行动态监控、调度、查询,降低运输管理成本。
线路管理:用于优化行车路线,降低运输成本。
4系统开发工具和构建的关键技术
该系统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基于.NET框架(Framework)的开发平台,其前端开发工具选用(简称)集成开发环境,结合和技术进行开发。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8i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
为了实现信息的集成和自动化管理,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物料进行了统一编码,在生产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中,选择了在工业自动化管理中广泛应用的39码系统的条码技术,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采集和数据录入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网络化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适应了当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协调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作成本,从而使企业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利。
参考文献:
[1]梁兢,张洪波.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研究[J].价值工程,2007,(10).
[2]褚阳.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5).
物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销售协会在1935年提出,欧洲在20世纪末期将其定义为系统内部对于物品或是人员的运输、安排,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过程,显然欧洲的研究成果是将物流作为了一个系统,因此关于物流的集成问题也随之出现。我国在2001年综合了国际上对于物流的研究成果,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物品从供货地发向接收地的过程中,根据接收地的实际需求,把运输、搬运、存贮、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行为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期达到用户要求的具体过程。该概念不同行为的结合也是物流集成系统工作的体现,将整个物流系统的功能和行为进行放大和细致化的处理。
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工业生产中的直接劳动力消耗成本占总消耗成本的10%以内,其中物流的成本在财务账面的数据显示中占有40%以上的比重,可以说我国企业在物流环节消耗的成本在整个商品的生产资金总额上占有很大比重。在商品的原料采购、系统生产以及线上线下的销售过程中使用的资金仅为1/10,物流上消费的资金却在90%以上,2015年我国的GDP数据为68.91万亿元,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元,物流费用占GDP比重高达15.67%。而物流总费用中,管理费用达到了1.4万亿,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2.96%,且同比增长了5.0%。也就是说物流费用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就能为社会节约将近1 000亿元的支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的服务成本占总GDP数额的15%以上,该占比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2倍,若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在GDP的占比,将为全社会节约大量的资源。在我国的“十三五”计划纲要中,十八次提及了“物流”一词,也提到了“供应链”“物流链创新”等词语,说明了物流业是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血脉。纲要也从国民经济发展各个层面规划了发展的重点及要点。
2 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设计目标
2.1 提高资源整合效率
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包含着众多的环节和程序,其中采购部门、配送部门、供应商以及物流中心等方面的信息变化都会影响到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的质量和效率。我国长期以来都处于物流信息的散乱积累结构,因此对于物流信息集中管理的过程十分无力,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和物流决策失效的情况,因此需要企业将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发挥出来,形成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信息集成以及资源整合,让供应链和物流系统内的相关数据都得到集成和分享的效果,为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落实降本增效的政策
现代物流服务中包括采购、运输、搬运、包装以及信息管理等过程,企业将供应链理论融入到物流系统中必须要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信息的交流作用在正确的领域中。大数据技术、线性和非线性技术、遗传算法或者是神经网络等数据模型和挖掘技术的使用,可以将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并且将物流过程中的资源和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实现其最佳效果的配置和分享。在供应链管理上最需要优化的物流环节是配送计划的设定,相关物流节点需要将不合理的物流流程加以调整,降低不作为的节点和环节所消耗的人力和资金成本,最大限度地压缩产品运输过程的订货周期,提高企业的现金流动效率。以物流过程中车辆配备的情况为例,运输成本在现代化物流中的占比很大,因此对车辆行进的路经进行科学的规划,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中运输环节所用的成本,提高车辆运输的效率,实现物流信息集成系统降本增效的加强。
2.3 绩效评估和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
科学使用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可以对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数据处理的优化,同时实现物流供应链全周期監控的强化,并且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基本的评估。用农产品物流运输的过程为例,物流信息集成系统能够对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控,对于农产品的主体和运输质量有着明显的提升效果。在进行商品供应链全过程的监控时,相关部门可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并且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出及时的预警和报告,实现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系统的连续性,同时为降低企业物流风险做出了贡献。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可以通过设计平台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企业也就能在了解客户的需求之下为服务对象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在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客户对于物流的要求也不在以单纯的运输功能为主,需要物流公司提供更深层次的增值服务项目满足其产业链的价值最大化。
2.4 物流信息集成系统框架的设计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框架设计有三层不同的体系需要处理,分别业务层、表示层以及数据层。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系统数据源、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用户访问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系统数据源也是数据仓库的加载来源之一,图1中显示的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其设计思想为元数据的驱动形式,因此,对数据源进行清理之后,其他数据的存在形式也能得到基本的满足。由于系统平台的访问者不尽相同,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仓库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才能完成数据集市的匹配。
3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集成可以使供应链的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而供应链的管理又是目前所有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涉及到企业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使用集成了供应链各节点信息的科学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将对企业资源整合和流程进行更优的控制以及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基本的优化,实现物流系统成本的稳定和降低,对于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有着明确的贡献,也可以为提高企业在行业经济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管理上的支持。
1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管理发展趋势
1.1 企业内部采购管理的集中化与职能化 企业随着自身发展规模的扩大,逐渐通过集中全公司和集团的采购力,对整个供应市场产生影响,使企业在采购环节中处于有利地位;为了便于企业对自身主体资源的优化,完善对供应商的管理,采购的集中化趋势也成为必然。
过去,很多企业的采购部门是隶属于生产部门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采购部门从生产部门中独立出来,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满足供应、降低库存、节约资金、质量管理等也逐步作为了采购管理的目标。同时采购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依靠全面的需求分析、采购计划、资金占用计划,形成采购供应战略,管理好战略供应资源和供应商资源。采购已逐渐成为供应链管理中强有力的一环,使得生产计划、物料计划、采购、仓储、运输集成一个总成本最低、反应迅速、物流最快、响应市场要求的灵敏链条。企业要战胜对手,过去强调技术、产品,现在要依靠市场宣传、国际化和结盟,企业自身的单打独斗是难以成功的。只有通过联合供应链上每个成员的力量,形成一条成本低、服务好、柔性高的价值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长久的胜利。这样,采购部门自然就成为了企业与链条上其他企业连接的纽带,也成为了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1.2 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关系的转变 企业采购管理遵循质量、成本、交付、服务并重的原则,其中供应商开发和管理是企业采购管理的核心。企业采购管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从普通的买卖关系向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转变。
传统模式中采购管理集中体现为交易管理,供需之间是临时、短期的合作关系,甚至是竞争关系,重视价格、交货日期等条件,企业围绕采购订单与供应商进行讨价还价;随着对大量订单的经验总结,加之管理技能的提高,管理人员逐步意识到集中采购的必要性以及对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供应商开始充当合格供货商的角色,企业开始通过与供应商签订一定时间的采购合同,建立较为长期的竞争合作关系;在供应链理念得到发展后,企业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库存管理(JMI)等方式分享库存数据,有效降低库存成本,共同为降低库存积压成本而作出努力。并且企业开始逐步重视供货商的先期参与并尝试运用供货商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来共同设计开发新产品,达到降低成本和加速产品上市时间的目的。与此同时企业为了在风云莫测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逐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采取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方式,与供应商实现战略联盟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双方在互信交易的基础上营造无障碍的沟通环境,建立长远、双赢的供需伙伴关系。
1.3 订单驱动企业采购 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代替传统采购活动中为了及时补充库存而采购,来自下游消费者的订单成为了企业采购活动的驱动力,采购部门也通过了解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进度来制定采购计划。即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进而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订单驱动式采购是企业保证准时生产(JIT)顺利进行的基础,将使得采购原材料跳过采购部门、仓储部门直接抵达制造部门,通过减少非增值活动从而减少采购成本费用与库存积压。同时采取全面质量管理严格保证采购品质量。
1.4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流程增值 为了降低采购风险,传统的采购管理工作流程通常需要多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共同完成。这种繁杂的工作流程存在着两个方面的明显不足:一是不同部门间的本位主义、信息不能顺畅流动导致内耗增加,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经营成本提高;二是采购审批环节过多引起采购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渐成熟,管理审批流程的速度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采购效率并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可以借助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上游供应商提高原材料质量、改善成本结构、提高供货效率,从而缩短交货周期。
2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策略
2.1 采购的职能优化 在供应链条件下,采购职能需要转变过去单纯的购买行为得到全面的拓展和优化。具体措施可以体现在科学合理地设置采购结构,完善采购准则和流程,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①科学合理地设置采购结构。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发展和行业特点的需要,打破传统观念中“大而全”的采购局面,设置科学合理的采购组织结构。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完成采购活动,实施采购低成本策略,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②确立基本的采购准则。采购准则的设立是企业规范采购行为的基础。没有完善的采购准则,必然导致企业内部采购活动的混乱。企业需要日常采购中吸取经验,逐步将采购过程中的权责落实到位,做到每一项采购工作都责任到人,采购流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检查与监督。③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优秀的采购人员,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作支撑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分析、沟通、协调、决策层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企业要建立跨职能的采购团队,一批高素质的采购人员是采购组织中必不可少的。因而企业需重视对采购人员入职前的选择和入职后的持续培训。④采取先进的采购模式和管理理念。先进的采购管理模式能否在 企业实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者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思想的突破和企业的创新精神,先进的采购模式很难在企业实施。21世纪作为电子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采购的一种基本工具。企业可利用电子载体,实现与供应商、客户之间信息的传递,保证采购活动顺利执行。其中电子采购正是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契机兴起的,通过B2B电子的应用,抛开过去传统的采购流程,增加有价值的电子化沟通,通过电子化采购流程的应用,优化供应链重要环节,实现成本的降低及效率的大幅提高。
2.2 改善供应商管理
2.2.1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在供应链条件下,供需双方不再是为了单方面的获利,而是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供应链风险的重要环节。特别对核心部件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的保证有着重要意义。因而为提高采购品整体质量的同时降低采购总成本,企业首先需要根据采购物资的价值和重要性程度对采购物资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完成供应商的细分。针对战略型物资要求供应商能够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因而企业最好选择战略性供应商;对于一般型物资则只需要选择普通的合格供应商。企业可以通过了解供应企业的管理情况、质量保证体系、生产经营状况、财务信用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初步考察;进而组建评选小组对供应商的经营状况、技术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在设定评审项目权重的基础上完成供应商评定,以此作为供应商选择的参考依据。
2.2.2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①供应商的分层次管理。为进一步实施供应联盟采购打基础,企业可以运用ABC发对现有的供应商实施分等级管理,以此激励供应商不断增强实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企业可以将所有供应商按照采购金额从大到小的顺利排列,亦或是按照采购品重要性排列,通过对采购品的分析归类,实现对供应商的分层管理。采购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A类供应商上。重点关注其交货能力、质量水平价格水平、技术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并定期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考虑更换不合要求的供应商。②供应商管理信息化。供应链中合作伙伴间的信息分享情况决定了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基于供应链的信息管理是为了压缩流程时间,协调合作伙伴间的关系,促进关键信息的同步共享。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企业实施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的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汇集、整理、传输与反馈,采用EDI、Internet等手段实现供应链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实现采购订单、库存控制等重要信息的共享,增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动,提高采购的柔性。③供应商激励。供应商激励是企业为维持长期、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需采取的必要措施。根据企业在供应商选择时所设立的主要指标,企业对供应商的合作效果及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通过给予其技术指导、价格折扣以及柔性合同等方式进行激励,由此促使供应商体会到双赢机制好处的同时不断地进行改进。
2.3 建立与完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涉及采购、运输、库存管理等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整个过程,随着环节的增加,企业对于整个链条的管理就变得更加复杂,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就成为了供应链成功运行的保证,完善的采购信息系统也是供应链高效运转的关键支撑条件。对于大型的制造企业来说,其可以通过完善各制造厂及上游供应商的基本数据,在库存点或物流中心建立数据库,并建立信息管理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构建起企业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使得系统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供应商的经营情况并反映企业原材料的供需状况,并把下游的消费者需求及时反映给采购及生产部门。
3 结论
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源头,也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了解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企业采购管理,不仅可以稳步提高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增加企业利润,更保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嘉贤.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J].市场周刊,2007,8.
[2]陈启杰,齐菲.供应商选择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5.
内容摘要:供应链管理优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以数据为主的信息管理的有效性,而信息又有着其自身的产生与消亡的生命周期,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企业在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本文以实施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的惠普为例,说明加速信息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带给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并提供相应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供应链管理 优化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信息管理模型,认为信息有一个从产生、保护、读取、更改、迁移、存档、回收的周期、再次激活以及退出的生命周期,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的管理需要相应的策略和技术实现手段。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在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在信息不同的生命阶段实施的不同管理方法则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实施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
(一)企业中信息数据流动的过程
一笔业务信息从客户订单下达开始,就诞生了,此时的信息拥有的价值较高,许多相关部门的人员都要对信息进行存取和处理,当一个订单完成以后,该笔信息的价值开始逐渐下降,此时将它转存到低成本的存储介质中可以节约成本。而当该笔业务发生后续服务问题,此时企业又需要该条信息的内容,把它重新激活,提取到高效设备中。随着质量保证期期满,这一信息的价值又重新下降,直到一定期限以后,退出它的生命周期(见图1)。
(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内容
企业每天都面临着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再将知识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挑战。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再是如何保存信息,而是如何让信息发挥效力,尤其要面临一些具体的数据处理问题,ILM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保持长期数据访问的连续性。业务和法规要求使企业必需潜在地花费很长时间来提供数据访问。因此,这就必须要求具备经济高效的针对数据保护、存档和记录管理以及业务连续性的解决方案。
2.如何满足不断变化的存储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有效性在不断降低,需要不同级别的存储。第一次创建数据时,属于运营阶段,并且可以定期访问。然后进入过渡阶段,该阶段无法像前一阶段频繁地访问数据。最后,数据到达存档阶段,此阶段中数据很少被访问。用户在这些阶段对信息的需求在改变,因此管理信息的方式也应随之改变。
3.如何控制存储成本。存储需求根据数据类型而各异,因此需要具有灵活性,以改变企业的存储系统,从而确保特定数据集的存储和管理水平与信息为企业带来的价值相一致。
4.如何符合法律和法规的遵从性。企业需要遵守控制电子记录管理的各种法规,如电子邮件、即时信息和患者病历。如果企业涉及任何一种形式的诉讼,则能够访问已保存的电子信息同样至关重要。
5.如何控制和管理数据量。当今数据量迅速增加,其速度超过原始存储成本降低的速度。为需要保持服务级别目标,同时控制管理成本的IT经理们造成了严竣挑战。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在满足一定客户服务水平条件下,为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信息流的畅通与及时是实现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一)信息技术优势是确保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前提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众多目标不同的企业,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确保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问题。其中首先需要的就是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技术是促成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在于应该传递什么数据?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利用?Internet的影响是什么?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什么?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能否作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工具?
(二)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管理的载体
供应链管理的载体有两个,其中之一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它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企业内部网,也称局域网(ntranet)。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营销、库存等所有的业务环节进行管理。其二是建立企业外部网,一般使用Internet,以便与上下游企业快速沟通,快速解决问题。包括订单体系、管理体系、库存查询等,通过公共游览器可以游览所有公共信息,满足信息的逆向流动。
(三)信息流的通畅与及时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
供应链管理中涉及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更多是来自企业外部,包括上、下游供应商、客户、渠道等等各种实体,能保证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是现代竞争的主要支撑。供应链管理采用现代科技方法,以最优流通渠道使信息迅速、准确地传递,在供应链内部的各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
(四)信息处理的准确、有效是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要形成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从而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应该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
ILM实施的成功案例分析
作为一家以突破性技术进步为本的巨人公司,惠普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专有技术工具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盈利。该公司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技术文化,能在供应链中取得领导地位,技术是其强大的后盾,HP将其归功于信息管理的成功。2006年,惠普推出了一系列ILM新产品与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了ILM的应用范围,同时升级了原有的产品线,满足客户在ILM领域里的新需求。惠普全面利用当今经过验证、可靠以及灵活的方案与架构,提供完整的、以应用为核心的ILM方案,并保证方案能够随时间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而扩展,为用户提供最大化的投资保护。从信息创建、管理、恢复、交付到删除的全生命周期内,惠普公司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无缝,完成所有的工作。企业用户在采用了惠普的ILM解决方案之后,一方面实现了简化管理,另一方面在控制领域也不会有任何牺牲。
惠普的ILM解决方案包括管理应用、存储、业务记录以及其它内容,以支持智能高效的成长企业。它提供全面的ILM解决方案组合,从而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捕获、管理、保存和提供信息。它的解决方案涵盖信息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并由它全面的服务提供强大支持,使得整个供应链管理实现优化,具体方案有以下几点。
(一)采购竞争优势
在惠普,“采购竞争优势”负责全公司范围内的系统部署,并且实现了一个系统只有一个主数据库。其中信息处理的电子采购(e-sourcing)启用最久,电子采购以网络为基础,提供实时交互的采购解决方案。该系统提供投标、开放式拍卖、反向竞拍、私密拍卖等功能,也可以处理报价申请或密封式投标。过去,惠普已通过电子采购系统支出了300多亿美元,甚至有些部门有超过80%的采购是通过它完成的。
(二)电子拍卖(e-auction)
惠普在全公司着重推广使用电子拍卖。可以在直接、间接以及服务采购领域,已经进行了800场次的拍卖或电子采购活动。
这些举措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工作中需借助电子表格和电子邮件的环节。休梅克说:“这样效率更高,也更安全。”接着,惠普要求公司的采购经理都使用加密信用卡,通过因特网进行采购。所有电子采购工具共享一个数据库,同受安全和审计保护。惠普认为这样可保证网上采购的实施。
(三)电子优选(e-optimization)
惠普在其电子采购方案中加入了更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电子优选,这是HP率先应用的专家级采购工具。以生产记忆存储产品的某厂商为例,其产品由几百个部件组成。当供应商报价时,系统通常会有几百个报价作为参考。最后,它要针对供应商确定采购额分配。所需部件种类繁多,系统如何才能优化采购配额?这对信息管理是个极大的挑战。运用电子优选这一新工具,这一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和容易操作。
电子采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供应商不仅可以竞价,还能向买家展示其他具有战略意义的要素。惠普的采购部门寻求最合理的价格,但是还需要了解其全球技术元件供应商是否能够达到惠普对质量、交货、技术标准的严格要求,能够确定价钱之外的关键参数让采购部门能更全面地把握形势。
(四)精密的成本控制
针对特定市场和产品,惠普采用了精密的成本模型。模型可以为计划工程师提供欲采购部件的具体“应该花费”(should cost)信息。这让惠普得以去关注那些关键的成本动因,把握总成本对自身产品产生的影响。有了合适的工具,采购部门可以更少地依赖谈判,而更多地借助信息,从最合适的供应商处拿到最合适的部件。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有效运行实施
企业实施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IT基础构架,首先要做好信息分类、整合和保护等方面工作。然后是整合,整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提高业务连续性。第二阶段是针对应用的ILM,实现对文档、图像、单据等固定内容的管理。第三阶段是跨应用的ILM,对复杂的信息管理进行简化,实现自动化的管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信息在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不同的管理策略,从而降低成本,提升信息价值的目的。其中分类和策略服务是实施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信息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服务等级,将不同的信息存放在不同的地方;业务连续性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实施业务连续性方案时,应针对不同的信息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进行分门别类地分析。同时,备份和恢复这两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每天定期做数据备份,但对于数据可不可以恢复,多长时间可以恢复,通常考虑得比较少,这需要进行详细的划分和分类进行设计。
目前针对技术方面的整合,业界已经形成共识,即通过虚拟化技术形成一个存储池,当出现应用需要存储空间的时候,就为其分配一部分资源。此外,信息价值在不同生命阶段也是不同的。如何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存储策略,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这是整合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杜国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研究概况
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马力•克里斯托夫认为,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全球化作用不断加深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力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要与企业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尽快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提出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由P•Gif和D•Thoma提出,他们认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加强与企业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JohnLangley认为供链协同管理不仅要合作企业进行协同和合作,同时要将顾客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国学者赵中平、黄福华等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在信息化背景下,供应链已经不单单物料的供应链,最重要的是知识的供应链,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企业性质多元化的出现,单凭物料的供应链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生存、竞争的需要。在促进企业供应链协同中,知识已经成为重要因素。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否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供应链协同管理要把市场情况以及客户需求作为管理要点,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有效的管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利益最大化,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建立管理机制方面,不仅要建立起企业之间的高度信任,而且要站在宏观角度,实现双赢。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要不断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力度,将其运用到每一个供应链环节中,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及控制。
2.供应链管理框架
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战略层、策略层以及技术层协同。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位于最高层的就是战略层,战略层的侧重点在于战略发展,利用概念模型,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渗透进去,对整个供应链是否协同,采用的分析方法为定量和定性,战略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策略层和技术层的范围以及程度进行确定。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处在中间位置的就是策略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始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策略层涉及的环节多而复杂,主要可以分为产品设计、生产、采购、需求、库存以及物流等协同策略。技术层的协同体现在技术在商务实现中的应用效果。技术层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确保各个环节联系顺畅,通过有效处理,使各个环节都能构想企业的知识及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中,技术层是实现前两者协同的必要手段。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互相渗透和支持,才能构成整个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二、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化
21世纪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了各个领域,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信息化背景下,供应链协同管理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在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使信息和知识实现了实时共享,并且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协同起来,对促进物流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就目前来看,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在一个企业中,信息传递是否畅通在很当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一旦信息传递受到阻碍,很有可能给企业内部管理造成紊乱,对供应链协同管理极其不利。信息分享的信息化保证了信息在分享过程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物流成本得以降低,如何使供应链中的各个要素实现一体化,主要还是取决于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分享到上下游企业,保证信息的使用率,从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其次,企业之间实现无缝沟通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无论是在信息上、还是在经营业务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企业之间的数据库也各有特点,互不相同。第三,信息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支撑,就目前来看,对整个管理系统的研究较多,对于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近年来,在网络购物的带动下,促进了物流管理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物流系统逐渐得到了完善,物流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对物流管理的不断重视,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供应链协同管理物流管理系统中。
三、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
1.信息化背景下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效应
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如何实现系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之处在于信息共享。系统物流信息化的质量对整个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能否实现信息共享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其质量,必须将信息化建设引入到供应链协同管理中,这样就能够将供应链中的不同企业有效连接到一起,为信息共享提供了保障。基于信息共享的大背景下,物流协同管理也会给整个供应链管理带来协同效应。所谓供应链协同效应指的就是供应链中的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效应。通常情况下,当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效应时,效应总和对整个系统带来的积极影响将超过各个系统分别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影响。我们在对供应链协同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前,需要先分析其产生的效应,只有如此,才能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平稳运行、利润最大化的重要保障,它不仅能够满足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利益追求,而且,位于供应链中的各上下游企业都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营造出互利共赢的局面。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供应链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各个企业的共同协作下,实现双赢,进而促进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信息化背景下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模式
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企业内部而言的协同物流管理,另一种是针对企业外部而言的协同物流管理。下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分析:(1)企业内部协同物流管理企业的物流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部门,企业中各个部门都有可能涉及物流,比如企业在选购材料之后需要物流部门进行运送,在企业将产品销售给下游企业时,也需要通过物流部门进行运送,可以说,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物流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物流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建立部门和部门之间有效的信息联系,使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完成物流管理的重要任务。站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看,ERP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物流协同能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2)企业外部协同物流管理企业外部协同物流管理主要出现在供应链上,是企业为了实现物流战略联盟,而产生的一种协同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外部协同物流管理成为保障企业稳定运行的重要部分。在信息化和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要求企业在必须将供应链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将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进行有效连接,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供应链信息共享全覆盖,通过信息共享这个媒介,将供应链企业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达成合作。
3.信息化背景下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架构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在工作方面,人们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企业都是在信息化技术上建立起来,一旦脱离信息化,企业将无法运行。虽然我国引入信息化技术的历史较短,但是取得了一些较为瞩目的成绩。就目前来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就是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架构的建立要严格按照“连接、沟通、协同、监控”的原则进行,充分发挥其价值。连接指的就是将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涉及的物流业务连接到一起,进行信息化管理;沟通指的是通过有效的网络手段,保证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实时沟通,也就是说,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指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手段,将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连接起来,共同协作,从而实现共同目标;监控就是对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行监控,从而有利于企业了解情况,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调整。关于架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因此,企业在进行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架构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从而设计出适合自身的管理系统。
四、结语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企业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供应链管理,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建立快速反应策略,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竞争激烈、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一. 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包括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以提高供应链性能的工具。
信息技术将供应链上的企业紧密地连接起来,解决供应链管理由于信息失真引起的长鞭效应,为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大大降低了供应链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信息技术在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1.条码技术
信息的收集和交换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条码技术作为自动化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而可靠地收集信息,实现入库、销售、仓储的自动化管理。
条码技术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条码技术包括条码的编码技术、条码标识符号的设计、快速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它是实现物流计算机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不可少的前端采集技术。
企业运用条码技术,并借助于先进的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技术,能够对产品实现跟踪,获得实时数据,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同时减少了不确定性,去除了缓冲库存,提高了服务水平。条码技术同时也是实现有效客户反应(ECR)、快速反应(QR)、连续补货(CR)等供应链管理策略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条码技术在零售、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射频技术
由于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都是处于运动或松散的状态,因此,信息和方向常常随实际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转移,结果影响了信息的可得性、实时性及精确性。射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克服了上述问题。
射频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
射频技术一般在配送中心和仓库内使用较为广泛。例如射频技术可以使得叉车驾驶员获得实时的指示,而不是在一段时间之前打印出来的书面指示,这样作业的灵活性增强,成本降低,服务的质量得到提升。
3. 卫星通信技术
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在供应链中起着重要作用。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在供应链中,GPS能够实现对车辆导航以及对货车的调度和货物的追踪管理。
目前零售业也在应用卫星通信技术,迅速把每天的销售量信息返回到总部,从而能够及时掌握销售动态,进行适当的库存补充。例如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将当时刚刚出现的卫星通信技术引入商业流通领域,建立了庞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加快对基础商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决策传达和信息反馈的速度。
4.GIS技术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施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现实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供应链管理中涉及到的诸多问题,如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配送网点的分布、配送路线的优选等都要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决策。GIS作为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应用的计算机系统平台,能够提供为供应链管理所用的多种空间和动态地理信息。
5.EDI技术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中,EDI将变成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的一种重要工具,一种在合作伙伴企业之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特别是在全球进行合作贸易时,它是在供应链中联接节点企业的商业应用系统的媒介。
物流EDI用户遍及零售商、供应商、生产商、货运公司、银行、物流中心等。不过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供应链信息活动提供了更为快速、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
6.Internet/Intranet技术
Internet即因特网,又叫国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Intranet即企业内部网,是一个使用与因特网同样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它通常建立在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内部并为其成员提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等服务。
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企业和用户之间提供新的供销渠道,使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民众。例如可以推动MRPII或者ERP系统经过Web技术改造以后的应用推广,可以实现企业及相关企业对产品和业务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等。
7.数据库、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是指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
随着数据量的剧增,数据挖掘技术将成为深化供应链管理的最有效方法,在解决选址、仓储和配送等供应链管理方面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三.结语
信息时代的来临,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要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已经被视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利用文中所述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快速获得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乃至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牛晓红. 浅谈条码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 电子商务,2010(8):54-55..
2. 董雷,刘凯. 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与实施研究[J]. 物流科技,2010,(1):58-60.
3. 姜方桃. 基于EDI的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3,(9):151-152.
4. 敖凤龙,何佩,余雅云,孙晓辉,方玲. 基于GPS/GIS的可视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 中国电子商务,2010,(9):96-96.
【关键词】信息共享;供应链;方式;问题
供应链主要涉及到如何实现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流通,争取使三方面的供应达到最大化。广义上的信息流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狭义的信息流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由于信息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对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需要信息来沟通和切合,它能够给供应链带来最大的利润;其次,这三个供应链的运作也离不开信息。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只有管理好信息,才可以为物流链和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和供需大小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数据来源,这样,才会实现供需链的目标最大化。
一、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作用
(1)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它们之间应该是很亲密的关系,但是因为它们彼此之间的用途和目标不同,这就导致它们的对信息的需求不一样,同时因为目的的差异,引起工作方式、组织形式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供应链出现了不稳定性。(2)缓解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指的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各个环节企业的增多,必然增加牛鞭效应。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牛鞭效应发挥作用的范围,对企业而言,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大范围上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减小牛鞭效应。(3)协调供应环节的目标纷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发生了目标的冲突,解决它们之间的纷争就需要有效地协调机制只有各个供应环节能够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并且能够准确、及时的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这样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在实现供应链三方利益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将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感降到最低,从而能够提升整条供应链的集体竞争力。
二、信息共享实现措施
(1)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我国信用缺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律不够健全。良好的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强大的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有力的法律环境也可以保障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经过很多年的法制建设,中国的法律制度已经发展完善,但是法制制度缺乏有效地制约机制,法律落后于市场,缺少权威性和强制性,因此,就需要加强法律制度见识,一方面不断强化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保证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犯法的经济行为和市场主体严惩不贷,重新构建良好的市场形象和信誉问题,确保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一是培养法律至上的观念,市场经济下要注重法律的自然和崇高的理性,既能体现市场经济下利益主体的利益,又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从而能够满足各个利益阶层的合理要求,这样可以提高法律的地位,也强化了法律的意识。这个过程中,政府要以身作则,崇尚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对违法行为的处置过程中,要加大惩罚力度,同时要合理的配置执法的资源,还要提高执法的透明度,确保公正无私,从而使得双方能够有一定的信息保密度,如果哪一方泄露信息就需要追究它的法律责任。(2)建立“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分享机制。供应链中有核心企业和一般企业,核心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应该根据下属企业提供的信息的多少以及成本的大小予以合理的奖励来鼓励它们参与正常的市场竞争中,自觉地参与信息共享活动,合理有序的竞争,避免恶性循环。但是,目前的供应链的各个企业主要参考的销售成本、市场竞争的一些因素,把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忽略的其他企业同行所提供的共享信息,这样一方面造成本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另一方面也使得信息提供者不能获得报酬,于是,就可能导致大量虚假信息或者企业不愿分享信息这样严重的后果。基于此,核心企业可以针对信息的价值,给予相应的价格待遇,既可以减少分享信息的成本开支,又可以对要分享的信息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利润水平保持在一定的限度。此外,还可以推行收购股权或者互换的方法,通过股权的互相操纵,确保供应链企业的利益一致性,从而提高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率,促进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和持续性。
参 考 文 献
(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准确性,及时性和透明度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越发的重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协调,而协调实现的基础在于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文章在对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据此提出了应对信息障碍的对策。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信息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1
收稿日期:2014-10-23
0 引言
全球化和经济化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大力推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等信息的整合,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目前来看大多数的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实现信息共享,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各种不协调的因素和现象依旧存在,链条上的信息流失甚至是失真的问题也极其严重: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追求各自的利益,信息传递受阻,发生像牛鞭效应的情况,真实的需求信息逐级向上被不断的放大,企业由此受损。基于大多数企业依旧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实现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信息的特点
1.1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早期人们更加偏重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待供应链,将其视为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为了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以美国史蒂芬斯(Stevens)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供应链始于供应,终于消费,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流向用户的用户。不难看出,人们对其认识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运行模式方面,由直线结构向网链结构发展;②功能作用方面,除了肯定了其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联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外,还进一步的强调了供应链作为增值链在这一过程中能给企业创造的价值。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样一个过程,商品或原材料等实物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到分销商到零售商直至最终顾客,与此同时信息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也随着实物一级一级传递。
1.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共享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和质量是各行各业极其关注的问题。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基于各成员间的协调,而协调的基础又依赖于信息共享,与传统的物流系统相比,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信息和商流信息表现为以下方面的特征:
(1)信息来源更广,信息量更大,动态性更强。一方面信息在上下级之间进行纵向的传递将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的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在横向上流动将不同部门之间的行为统一起来。既要协调供、产、销行为,还有兼顾人、财、力等复杂的关系。
(2)由于各企业的趋利动机,供应链流通的信息在透明度,及时性和准确度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2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010年度,我国物流供应链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18.12亿元,2009~2011年,我国物流供应链软件市场将以平均45%的速度增长,2011年国内市场整体规模将突破20亿元。此外,各行各业也专门开展各种活动就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以2014年在武汉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峰会为例,各界行业精英就就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难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在供应链协同的实现,信息透明度的提高等方面表达了各自的见解。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关键的突破口,依托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中国企业一直以来高居不下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改善企业绩效,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就迫切的需要供应链管理过程在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
3 信息共享的价值
3.1 “牛鞭效应”的解释
牛鞭效应简单来说, 就是一种顾客需求信息失真现象, 信息在供应链条上逐级传递的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地放大最终偏离真实情况。
3.2 信息共享的缓解效应
供应链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能够有效地遏制需求信息放大,从而缓解牛鞭效应。信息共享对于牛鞭效应的缓解主要表现在:
一是供应链管理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后,信息的传递路线不在是线性结构而呈网状结构传递,位于供应链上游的生产企业不仅可以通过逐级传递获得下游企业的订单信息,还可以直接从零售商那获得下游消费者的需求信息,由此及时了解下游企业的订单,销售以及库存情况。供应链各个节点实现信息的共通,对需求进行预测,避免由于多头预测引起的信息失真。
二是实现信息共享后,供应商能够进一步的掌握商品所处的状态,实施更快更有效的订货策略,避免库存积压或短缺的尴尬局面。
4 信息共享存在的障碍
4.1 信息共享程度受到成本的限制
信息的共享在发挥其积极效应如消除牛鞭效应的同时,其所伴随的成本也是巨大的。信息共享的有效实现需要几个方面的成本投入,一方面,企业在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方面需要对硬件设备投入大量的资金,初期的培训费用及其日常的设备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营运资金作支撑,另一方面,就算企业拥有了先进的技术作支撑,数据的收集整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容小视。以物流EDI(电子技术交换)为例,货主以及其他单位,通过该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有效地实现了数据资料的共享,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运营成本费用偏高,实施成本较高。决策中往往面临着信息共享的成本极其所带来的收益的权衡,信息共享程度受到成本费用的限制,共享程度越高,成本费用越大。
4.2 “囚徒困境”问题
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超市和供应商都会选择不合作。实际中,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或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都会面临上面的情形,由于供应商企业间信息的不透明导致错误的选择,例如企业之间不能正确地辨别供应商的能力而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还有供应商可能在签约之后采取欺骗的行为。行业中为追逐个人利益进行的激烈竞争都会成为信息共享的障碍,甚至导致信息的虚假(见表1)。
4.3 信息共享带来的风险问题
信息共享在为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随着信息透明度的增加,企业所面临的信息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例如企业出于对商业机密被泄露的担心,如包括企业核心优势、技术、财务状况等在内的信息,会谨慎考虑信息共享的程度,其中保守型的领导者表现的最为明显,其信息共享程度最低,由此,对风险的考虑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共享过程中的障碍。
4.4 从供应链各个节点看可能存在的信息共享障碍
(1)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就这两者之间存在的信息分享的问题而言,主要体现几个方面,①零售商如果不提供真实的市场销售情况,甚至是提供虚假的信息,可以据此获得一定的信息优势或者说是谈判的资本,如延期付款等;②零售商众多,零售商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使得供应商放弃长期的战略,只抓眼前的利益,这种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零售商对掌握在手中的信息的利用。
(2)不同供应商之间。供应商是供应链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企业,一般的情况往往是这样,多个供应商围绕着单个的企业开展活动,也就是说,供应商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的存在使得供应商之间信息流通不畅,有的供应商掌握比较全面的信息,例如真实的市场销售情况,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正确的进行采购,正确的指导生产活动;缺乏真实信息的供应商只能盲目的采购,导致产销脱节。
(3)零售商与最终客户之间。零售商往往需要收集最终消费者的相关信息,据此对下一季度的需求做出预测,其中最常采用的办法就是进行问卷调查,但实际情况是多数的消费者都不是很愿意配合,原因很多,可能觉得有的信息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可能问卷调查会耽误自己的事情等。无论如何,这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从最终消费者那获得的信息受限,没法对需求做出正确的预判。
5 激励企业信息共享的策略
5.1 价格激励
以供应商和制造商为例,制造商为了争取到优质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可以对意向供应商采取一定的价格优惠,使得供应商一定程度上愿意进行信息共享。这一措施一方面供应商在信息共享成本增加的同时获得了一定的补偿;另一方面,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原材料等的供应,制造商的交易费用和库存成本降低,提高了盈利水平。同样,在与零售商进行信息共享时,采取价格激励,同样可以带来积极的作用。
5.2 减少零售商的提前期
提前期的减少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弊在于制造商的库存费用和缺货成本会加大。但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整体的平均存货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减少;另一方面,零售商和零售商也从中受益,零售商据此构建更加稳定有效地订货模型,制造商也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做出生产决策。
5.3 制定标准
供应链各个环节如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之间都存在着种种竞争,这些竞争关系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为了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就必须制定一定的信息共享标准,位于下游的企业必须根据标准对上游企业提供一定范围的统一的信息,不能根据偏好,对私交较好的企业提供有效信息而对有的企业设置壁垒,信息共享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保证竞争的公平。信息共享标准的制定为信息透明度设置了最低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垄断企业对于消费者利益的侵害。
5.4 克服企业文化的差异
随着供应链的全球性发展,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都分布在全球各地,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对信息共享的阻碍作用日渐显露,各个节点企业由于长期文化观念的影响,不愿意与外国进行信息的沟通,从而使得供应链的整合步步受阻。由此,加强各国家之间的沟通,促使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从而更好地实现供应链的整合。
6 结语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协调,协调的基础在于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就目前而言供应链信息共享还存在各种障碍,包括成本的限制,管理者对信息风险的考虑,行业之间的竞争等,就此企业可以通过价格激励,减少零售商提前期,设置标准以及加强不同文化国之间的沟通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无论如何,信息共享存在的障碍包括客观和主观因素,从上述几个方面努力可以为企业实现供应链的有效整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修建,姚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十一五电子商务规划教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兰伯特,斯托克,埃拉姆.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徐琪.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 John Mangan, Chandra Lalwani, Tim Butcher.Global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Publisher: Wiley, June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