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范文

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第1篇

关键词:髋关节骨折;术后护理;康复训练;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93-01

髋部是老年性骨折患者好发的部位,由于髋部是人体的负重大关节,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且活动迟钝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受累的最主要的部位。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血运差,康复较慢,特别是股骨颈骨折多发生股骨头坏死,目前对于髋部骨折,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老年患者多不能耐受手术疼痛,导致患者不愿意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且老年患者髋部血运较差,若不注意术后的康复及护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及以后的生活质量,为探讨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性,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选取我院2007年-2011年间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72例,其中股骨颈头下型骨折58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14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8-77岁,平均年龄(72±3.5)岁;行全髋置术换56例,单股骨头置换术16例。

1.2术后护理:

1.2.1一般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护,尽量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术后处于全麻状态,呼吸功能多受麻醉影响受到抑制,且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多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病,因此须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纠正缺氧状态。

1.2.2伤口护理:护理工作者对患者伤口护理时,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密切观察伤口及引流管的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引流量,若引流液的量过多须考虑止血不彻底。

1.2.3心理护理:髋关节手术创伤较大,老年患者对手术及创伤的耐受较小,术后患者多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多因恐惧心理影响病情康复,护理人员须及时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讲解病情、治疗方案以及相关的康复知识。

1.2.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a、预防感染:伤口换药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教导患者进行保护性咳嗽,以防坠积性肺炎及褥疮。b、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长期制动导致患者下肢静脉血液运行不畅,且患者术后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可诱发肺栓塞,且可影响下肢血供,导致骨折康复延缓。c、预防假体脱落:手术完成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转运患者过程,须注意避免时患肢过度活动,以防假体脱落。

1.3康复训练: 术后当日:术中充气止血时间过长或手术操作过大是导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之一,且手术中创伤过大可诱发神经血管危象,因此术中操作须要尽量避免过度创伤。手术完成后当日须嘱咐患者尽量活动患肢大拇指,尽量活动下肢肌肉,促进下肢淤滞的静脉血回流,避免血液淤滞形成血栓。

术后1-3日: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早期功能锻炼是恢复患肢活动度及避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关键,护理工作者需引导患者及时进行与病情相关的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须控制功能锻炼的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延缓康复[2]。 术后4-7日:此时患者可根据患者康复具体情况,开始下床活动,特别须注意步态训练,避免步态训练不完善,导致日后行走畸形,患者可在平行杠的辅助下面对镜子进行步态训练,医护人员在一旁予以纠正。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须加大康复力度以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耐受能力[3]。

1.4康复评价:康复标准: 优:下肢无疼痛,能正常行走无跛行,髋关节屈曲120°-130°,内收15°-20°,外展20°-30°,后伸8°-10°,内旋30°-40° 良:下肢疼痛消失,能行走,但有间歇性跛行髋关节屈曲80°-100°,内收10°-15°,外展15°-20°,后伸6°-8°,内旋20°-30°。 可:下肢间断性疼痛,明显跛行,髋关节屈曲30°-60°,内收5°-10°,外展、外旋至10°,后伸2°-4°。

2结果

本讨论72例髋关节手术患者中70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内对72例患者进行随访,按上述康复标准进行评价发现,康复优者53例占75.7%,良者16例占22.9%,可者2例占2.8%,具体情况见表1。

3结论

髋关节骨折创伤较大,为了促进患者进食康复实施优质护理并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极为重要,术后康复训练可迅速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情康复,回顾本讨论中72例患者临床资料发现,护理康复能极大促进在髋关节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国胜,牛东生,白志刚.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0,32(4):344-346

第2篇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5.47 6.58岁。致伤原因:跪、跌伤29例,交通事故致伤7例,全部为单侧髌骨骨折。闭合型骨折32例,开放型骨折4例,全部为新鲜骨折。横型骨折24例,粉碎性骨折12例。

2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因关节损伤疼痛而产生恐惧感。术后对于早期功能锻炼有诸多顾虑。作为医护人员首先,要向患者讲解清楚术后的注意事项、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其意义,甚至关节长期不活动极易导致的不良后果。还可列举相似病例以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其次,还应认真分清患者锻炼过程中的疼痛原因,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缓解其疼痛,好让患者持之以恒坚持锻炼。此外,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监督和积极配合患者坚持锻炼。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2早期功能锻炼

2.2.1髌骨推挤按摩:术后轻柔地推挤按摩髌骨,每4h一次,以防止髌骨粘连。

2.2.2术后抬高患肢,保持中立位,膝关节屈曲10-15°。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踝趾关节的趾屈、背伸锻炼,每日5-6回,每回10次左右。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行患肢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趾屈背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且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侧肢体可自主活动,以舒适为宜。所有练习应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限度。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前告知病人康复训练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2.3直腿抬高练习与弯腿练习: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用力伸直膝关节,并使踝关节背屈,用力抬高患肢,即屈髋超过80。时鼓励患者自行稳定肢体员10s左右,然后放平患肢。嘱患者坐起,首先可在床上进行,两手置于膝关节两侧,协助膝关节缓慢屈伸,逐渐增加强度。适应后再嘱患者坐在床边,小腿凭借重力作用垂到床下,达到90。然后将健肢放在患肢前方,患肢向后压,即可增加屈膝角度。适应后可扶床下蹲、站起等活动。

3 结果

通过对36例髌骨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6个月19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6 12个月16例部分恢复,18个月后膝关节基本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动作和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满意。

4 讨论

第3篇

【关键词】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42-02

随着人口老化,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日趋增多,骨折后愈合速度慢甚至不愈合,故需行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病死病残率高,因此,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对120例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20例,为我科住院部收治的髋部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26±12.72)岁;平均病程(10.60±4.76)月。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83±14.13)岁;平均病程(9.84±5.62)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20°~30°,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严密观察伤口的渗血、肢端血运、感觉活动及术后肢体组织肿胀程度,如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在肠蠕动等恢复后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如果患者疼痛,给予镇痛药或者在术中安放止痛泵,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早期不介入康复护理,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介入传统护理,即根据医嘱执行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情,记录饮食和排出物的量,适度翻身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帮助病人更换、擦澡、洗头、剪指(趾)甲等,每隔1―2小时巡视患者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又帮助饮食起居,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在术后3周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对位线良好、关节置换无脱位现象,稳定,骨折线模糊,有少量的骨痂形成。

1.2.2 实验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20°~30°,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病情观察及饮食护理同对照组,但于术后1天即介入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2.2.1 心理护理[1] 由于治疗时间长,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患者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应以耐心、宽容的心态对待患者的言语和行为,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呵护患者,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主动的战胜疾病的良好理念,并且使其主观上积极地参与康复锻炼的活动,正确、愉快地配合各种康复计划,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将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做好系统的说明,使其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

1.2.2.2 主动锻炼 (1) 术后6小时在床上做简单的活动,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如进行上肢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练习3点支撑,即抬臀练习,具体方法为:弯曲健腿、健足与双肘,用3点支撑肢体,腰部稍用力将臀部抬起,以防止臀部长期受压形成压疮。(2) 术后1―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开始髋关节康复练习,练习强度以每次训练量不引起肌肉过度疲劳为宜。术后第2天开始做膝关节为主的屈伸活动,膝关节弯曲20°~30°,每天10次,每次15分钟,但以患者髋关节能耐受且不感觉疲劳为度,屈髋关节小于4 5°,以后逐渐增加度数,但避免大于90°。( 3 ) 术后1周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练习。坐位练习,即进行髋关节的屈伸练习,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行走练习,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腿离开床,屈髋

1.3 资料分析 2组治疗护理效果,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内比较用t值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 X2 )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最典型、最完善的杵臼形关节,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解剖结构特点有:髋臼窝深,股骨头深陷于髋臼之内,关节面接触紧密。关节囊厚,囊外有韧带加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作用。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弯曲角(颈干角、前倾角),与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结构,扩大了髋关节活动自由度。但是髋关节结构的进化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人体直立行走的需要,故髋关节容易被损伤、容易造成疾病。高龄髋关结骨折患者由于年龄大 、体质弱,术后生活不能自理,进食、排便等基本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加上环境改变导致睡眠紊乱,以及担心家庭、医疗费用及治疗效果等,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焦虑、抑郁,对锻炼不积极、缺乏信心等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患者健康恢复和生命安全。故加强患者术后的健康护理教育,对树立患者生活信心,坚持康复锻炼,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营养状况与手术的耐受力密切相关,由于老年患者代谢降低、蛋白合成减少,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下降,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缺钙等现象。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其神经系统、激素分泌与生化代谢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垂体―肾上腺素功能的改变,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生长激素等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增多,而胰岛素分泌减少进一步引起热量供应不足,加速蛋白质分解,使血浆蛋白下降,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组织的修复与免疫功能[3]。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营养支持,补充充足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正氮平衡和热量平衡,以维持机体蛋白质、免疫系统和组织修复的需要。肌肉运动是保持全身及各系统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刺激剂,持续制动及长期卧床导致肌肉活动严重丧失,必然引起不良的生理效应,并可损害免疫系统,影响康复、甚至会产生各种并发症[4] 。临床上应做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后成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因此,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对运动的补充,可弥补运动不足的影响,促进疾病痊愈或创伤愈合,且能预防和消除长期卧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活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新陈代谢,从而防止和减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或结石、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舒适感。肌肉舒缩练习可以在不影响内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对局部静脉起到按摩作用,促进静脉、淋巴液的良好回流,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比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在高龄髋关结骨折患者术后的重要性,对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迎晨,高志娴,刘玉风.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J ].职业与健康,2005,11:103―104

[2] 黄津芳,刘莹,杨春梅,等. 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 [ J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