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信息资源整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面对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出师不利,人们不得不反省这种整合思路的合理性。
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信息共享,共享的目的是创造效益。效益是信息系统生存的基础,缺少有效的成本核算是资源整合低效益的重要原因。整合工作需要成本,用户使用信息资源也需要成本,如果共享的效益不足以抵消整合与共享的成本,那么资源整合就会因亏本而难以持续。
从经济学考虑,提高资源整合效益可从两方面给力:
一方面选择整合目标,提高整合的价值。只有整合有高效益应用的部分信息资源,而不是整合所有资源,才会得到较高的整合效益。目前,有些信息整合任务布置与最终效益考量是脱节的,因为整合作为目标自有投资来源,资源整合者也不需考虑总成本。这种投资体制就很难考虑整体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整合可学习企业的订单生产模式,剔除价值低的资源整合项目,总效益自会提高。
提高效益的另一方面工作是降低整合成本。资源整合最大成本不在技术而在行政。有些工作人员总想将数据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认为只有物理上集中才能实现资源整合;总想以行政手段排除整合障碍,结果反而使整合变得更不可行。数据强行集中会带来维护更新的困难,数据质量下降会导致整合失败。实际上在检索技术高度完善的今天,资料的物理集中已不再是资源整合的关键,谷歌、百度没有行政力量,不靠数据集中,仅靠检索能力已取得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巨大成功。
利用检索技术能够绕过行政障碍实现低成本的资源整合。例如法人库与企业信用库建设,将各政府部门收集的企业数据集中到一个部门的行政成本太高而难以实现;如果改换思路,数据还是由原主管部门向外提供,面对用户的信息查询可以通过检索软件遍访各部门的数据库,再将各部门的查询结果整合向用户提供,其效果与先集中数据是一样的。新模式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数据质量。
1 整合基本要素的差异
整合是一种活动,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涉及整合活动的要素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整合的内部结构(整合主体和整合客体)和整合的外部结构(整合活动的环境)。
1.1 整合活动的主体
整合活动的主体即整合活动的实施者,是实施整合方案的具体的人。整合活动的主体是联结决策者与整合客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整合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者的实施效率[2]。在面向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整合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指整合系统的策划人及其设计人员,而在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活动中,用户与系统策划人及设计人员一样是整合活动主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到整合系统的界面设计、需求分析及系统评估等系统设计的全过程中。
1.2 整合活动的客体
整合活动的客体是指整合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任何整合都必须有客体,否则就无法整合。整合客体是整合活动的必要条件。整合客体由于具有人的参与性和动态的系统性,因此,在整合过程中,整合主体既要注意结构的变动性,又要注意变动的规律性,要从全面分析中抓住关键,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使整合向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对于面向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来说,整合活动的客体主要是信息资源。为了保证信息组织的可拓展性,自然应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做好信息规划的标准化工作,但对于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来说,整合活动的客体除了信息资源外,还要着重做好用户需求信息的整合,即在设计整合系统之前,先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一个用户系统,并提供一个用户工具箱,让用户真正参与到系统的设计中来,最大限度地促进系统设计人员与用户的交流[3]。如微软公司的“Designing for Usability”系统,就是根据用户的类型、项目的本质特征来选择或定制的,该系统主要由整个公司的设计标准化体系和用户交流系统构成,并且贯穿于公司各个项目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各个项目的基础设计平台。
1.3 整合活动的环境
整合活动的环境是整合活动的外部条件。整合环境也是整合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与周围的联系而孤立存在和发展。整合环境如何,对于整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它要求整合实施人员及其决策人员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及特点来进行整合,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握机遇。不仅要考虑用什么方法、手段来进行整合,而且要考虑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方法、手段进行整合。对于面向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而言,整合活动的环境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人员因素(包括人员的结构、技术素质)、技术因素(包括技术的经济因素、维护成本等)、政策法规因素等;而在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这些环境因素,还要更深层次地分析用户的认知能力、情感状态、心理变化等因素。文献[4]中Nahl的研究表明,用户的认知能力、情感状态、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用户使用系统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系统设计中,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与面向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都是由整合活动的主体、客体及其环境等基本元素构成的,但是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以人为本,提高系统可用性、易用性为目的”的原则指导下,要求更为严格。
2 整合设计原则的差异
整合的基本原则,就是整合一般规律的概括和归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1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它要求整合活动决策者从整合客体、主体和环境的客观实际出发考虑问题,如客体的特点、性质、构成要素、结构层次、活动规律、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等;整合主体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专业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健康状况等以及整合环境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2.2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整合活动必须遵循系统运行规律,作全局性整体性安排。系统性原则要求把整个整合活动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把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最佳整体功能,使整合系统成为一个优化的动态系统。在信息资源整合中,还要特别注意系统信息资源建设的一致性,包括信息标识的一致性、界面设计的一致性以及功能设计的一致性等。
2.3 能动性原则
能动性原则是指整合活动的决策者在遵循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自觉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灵活地思考租处理问题。
2.4 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整合活动中,必须考虑如何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任何整合活动都应该以获得较好的效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当然,这里所说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整合活动中,一定要事先分清两者孰轻孰重,各占多少比例。
2.5 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指在整合活动中,必须把握好时机,重视整体效果,尤其是处理好时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图书馆整合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图书馆应当对馆内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对图书馆的要求。
1图书馆肩负着服务社会的信息职能,具备深刻的社会属性,只有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才能提升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图书馆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大潮,不能对现有资源进行认真的整合,图书馆将会失去固定用户群,进而缺乏生存的空间。图书馆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这样才能避免网络成为信息传递的唯一载体。
2图书馆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注重对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工具的研究开发,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选择图书馆而不是网络作为信息检索的依托。网络资源具备数量大、种类多、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图书馆应当针对网络的这些特点,积极提升自身的资源整合的功能,以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与价值。
3图书馆对资源进行整合还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网络作对然也具有海量的信息,但是网络资源具有良莠不齐、信息分布不均的缺点,因此图书馆需要对馆内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优化,这样才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创新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
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原则与策略
在进行资源整合中,图书馆需要进行全面整合,兼具专业性需求以及人文关怀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图书馆不仅要提升工作人员素质、提升个性化服务质量,还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作为支持。
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文献进行全面整合,还要体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图书馆具备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职能,应当以人为中心,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属性。此外,图书馆还应当进行专业化的信息资源整合,馆内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与业务能力,在对待用户上以专业精神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最后,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整合时,还需要体现人文关怀的原则。只有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获取资源、利用资源的效率,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关键词] 旅游企业 信息 整合 方法
一、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整合就是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将已有信息集合在一起,生成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新的信息集合体,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价值增值。所以,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不是对已有信息资源的废弃重建,而是对各种已有的物理分散的结构化数据信息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进行逻辑集中、无缝集成和应用提升。
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将旅游企业中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分散的多样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模式,发挥各种旅游信息资源的价值,形成更加高效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二、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和意义
1.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
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企业内分散的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其最大价值,满足本企业及社会对旅游信息的需求。
2.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满足旅游信息需求者的多元化需求,解决信息不对称状况
当今,旅游企业信息与日俱增,同时信息又分散在各个部门,如何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已成为影响并制约旅游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可以解决信息资源分散与信息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使用户在海量的旅游信息资源中迅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2)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信息的价值增殖
旅游企业不断产生大量信息,这些分散的旅游信息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益,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在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 还可使用信息技术挖掘其中潜在的有用信息,产生新的决策信息,使旅游信息的价值得以增殖。
(3)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资源共享
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是从信息需求者的角度出发,突破信息资源的时空限制,建立集成的、统一的、全面的、准确的、有序的旅游信息资源体系,从而解决信息资源分散与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旅游企业信息资源在不同层面的共享。
(4)有效促进信息资源的有序化
旅游企业各部门产生的信息分散、甚至杂乱无序,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可以专题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就某一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从而有效促进信息资源的有序化,极大方便信息需求者获取相关信息。
三、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方法
对旅游企业已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源,要真正体现其价值,需根据所服务的对象不同,通过建设数据中心,搭建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和旅游企业公共信息平台来实现旅游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其中,数据中心建设是旅游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是为旅游企业自身的信息需求服务,而旅游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主要是为社会公众、行业及宏观区域的旅游活动所需信息提供服务。
1.数据中心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旅游企业缺乏对企业内各种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和规划,致使信息资源分散、利用率低、价值难以体现。而且,无序的管理造成大量宝贵数据的丢失,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旅游企业建设集中的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对企业内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同时还为数据挖掘打下良好的基础。
2.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搭建
旅游企业内各部门或分支机构在业务操作时需要一定的信息资源为其提供支撑,这些信息资源一方面由企业内部专门从事信息资源收集的部门提供,另一方面来源于各项旅游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即各业务操作人员完成各自的业务操作后,按照公司提供的标准格式,将相关数据提交到数据库中,生成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由于旅游企业业务过程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业务操作人员需随时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企业内所有信息资源随时处于各操作人员可获得的状态,即要求所有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成为可流动的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就是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搭建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就是将整个企业的所有信息资源全部置于企业信息网络中,以实现所有信息资源在旅游企业内部的完全共享。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的搭建将为旅游企业内各部门或分支机构的业务操作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支撑,便于有效完成各项业务操作,实现企业目标。
对于已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旅游企业,可通过对现有系统的集成来搭建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即在对现有系统进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集成规范,对既有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造来实现对现有系统的集成。当需新建应用系统时,则只需按照规范进行建设,即可实现企业内所有应用系统的松散式集成。
3.旅游企业公共信息平台搭建
由于旅游是服务性较强的行业,所以旅游企业在搭建了内部信息平台,实现了企业内信息资源共享后,还需搭建社会需求的公共信息平台,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旅游企业信息资源的需求。由于旅游企业门户网站是旅游企业与外部信息交换的平台,所以旅游企业公共信息平台搭建可通过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的建设来实现,此时,旅游企业门户网站的建设需以“为社会公众和其他旅游企业服务”为根本宗旨,同时还需建设一站式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四、结束语
在我国,旅游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还只是刚刚开始,其理论和方法都还不十分成熟,所以整合道路还很漫长。各旅游企业在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去解决。同时,各旅游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本单位的信息资源整合之路。
参考文献:
[1]Hong-gang Xu, Ji-gang Bao and Chang-chun Zhou.Effectiveness of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Volume 16, Number 2 / 2006年6月
[2]Franz P/hretmair and Wolfram W. XML-Based Integration of GIS and Heterogeneous Tourism Information. Advanced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Volume 2068/2001
[3]Tao Hu, Weicai Du and Linfeng Dong. A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XML and Web Servic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ssue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Volume 205/2006
[4]唐振宇 陈凤岩 冯玉强:基于XML的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5]邹嘉麟 陈家训:Web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模型和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4年12期
[6]王 平 姜爱蓉: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管理系统的对比研究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
[7]成 瑶: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区域经济中的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6期
一、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积极作用
1.优化有序的手段。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档案信息的数量不断扩大、内容日渐繁复,使其极易处于分散、无序状态,难以有效地满足社会利用“专题化”、“集成化”的要求。为此,对其进行资源整合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与最佳途径。通过资源整合,将零散无序的档案信息转化为优化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整体,一方面可促使档案管理活动向更加科学有效的目标推进,最大限度地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促使档案信息资源获得“增值”平台,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从关注形式组织转至关注内容组织、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从而扩大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覆盖领域,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用需求。
2.信息共享的前提。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与真实性,成为信息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而档案记录社会活动的广泛性,激发了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强烈利用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方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成为一种必然要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作为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改变了档案信息资源存在方式,突破了载体形式的限制与保存地域的束缚,使其传播途径得到极大扩展,信息量也由有限变为无限,信息状态由静态变为动态,从而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3.满足需求的基础。档案信息资源内容丰富,载体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内容,又因原始性与真实性特点而使其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资源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管理手段得到提升、服务渠道得到拓展,成为满足社会各方面不同利用需求的综合应用平台,为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者开展科学研究、指导工作、履行职能提供主要依据和参考,为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服务。
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有待加强。长期以来,关注档案的形成与管理、适当提供利用服务成为档案部门的责任与任务。这种“自扫门前雪”的认识阻碍了资源整合。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扩大档案信息覆盖领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但对于不同的档案部门来说,档案信息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与合作,“各自为政”,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就会成为空谈。由此,加强档案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理应成为我们的关注点。
2.数字化建设有待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缺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地影响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在数字化过程中通常只是简单地进行转化档案载体形式与档案信息整序,而未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集中与整理;同时,也由于网络服务手段尚不够完善,利用者还无法通过简便易行的方式获得相应的信息服务支持。可见,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滞后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3.相关的法规制度还有待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信息整合过程中,需要强化规范管理。但目前与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相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进程。如资源整合过程中,对档案收集、鉴定等环节缺乏严格的规范与监督;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虽然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也出现了网络侵权等问题,导致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易处于归属不明的混乱状态,制约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进展。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1.加强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要从根本上改变档案部门“单打独斗”的现状,就必须加强档案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各级档案部门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馆藏特点、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注意同其他档案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掌握本地区或本系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整体情况。然后,根据交流与沟通后掌握的实际情况,寻找出自身的不足与弱点,进行改善与调整,重新确立今后的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同时,各级档案部门也应注意吸收借鉴其他部门的合作方式,建立有档案部门特色的合作系统,使分布于不同地域却属于同一领域的档案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改变档案信息条块分割、彼此隔离的状态,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达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资源 整合
一、信息资源整合的内涵
整合(integration)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热议的新名词。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大谈整合,它几乎成了改革、整顿、发展的代名词,它适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整合即整理、汇合、聚合、融合的意思,一般理解为将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东西整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结果,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对于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解释,狭义的理解为将某一范围内的,原本离散、多元化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逻辑的或物理的方式组织为一个整体,使之有利于管理 、利用和服务。还可广义地理解为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使用户方便查找信息和使用,它包含了信息采集、组织、加工以及服务等过程[1]。
二、信息资源整合的必然性
互联网的飞猛发展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日益膨胀、泛滥,信息资源的种类越来越多,数据库和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也品种繁多,检索方式和检索手段各式各样这就造成了数据冗余、各数据库之间相互关联程度低,同时用户的检索负担也日益加重,想要直接得到有用的信息也变得有些费劲。因此,急需要有一种把这些信息从分散于成千上万的网页和网站里集中、整序、关联起来的手段,把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也集成起来,使用户知道登录什么网站怎么检索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信息资源整合。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 解决信息资源的分散性与用户需求的矛盾
现代网络日趋强大,各大形形的网站多得数不胜数,只要检索相关信息各种对我们有用的没用的信息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内,出现了信息泛滥,而且是分散在成千上万的网页和网站中,大量的信息使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想要从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而且想从已经找到的信息中整理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将这些琳琅满目的信息分门别类地提供给需要的用户。
2.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使得全球在网的每一位用户都享有公平的使用信息资源的权力,使有限的资源被无限的用户使用,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内容
信息资源整合不仅仅是把分散的资源组织在一起,它是根据不同的用户的需求通过各种技术把不同来源、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格式、不同语义和不同通信协议的信息体系完全整合,使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信息资源实现无缝连接。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系统,具有集成检索功能,是一种跨平台、跨数据库、跨内容的新型信息资源体系[2]。
1. 数据库系统的整合
从系统这一视角,就是要解决不同系统之间不兼容的矛盾, 解决不同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转换、互操作与共享;将分散在不同网站和网页的、不同结构的数据库信息按照其特点、内涵、功能、目标等方面进行分解和重组,使其在逻辑上形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
2. 技术整合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数据和信息不仅分布于不同的系统,而且因为数据和信息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格式、不同的语义,因而信息整合就是要解决数据信息一致性和信息语义问题。技术整合中涉及多种技术,数据的组织技术,将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数据如何组织在一起;数据格式转换技术,如,MARC、DOC、PDF、CAJ、NH、KDH、TXT等不同格式的文件的格式分析和转换;数据交换或转换技术、数据的去重技术等;此外还包括数据的封装技术,如,XML技术;信息自动化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可视化展示与个性化服务,多媒体技术的处理与应用,整合与检索等。
3. 检索方式的整合
经过整合后的检索服务平台将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检索,如,全文检索、同义词检索、主题词检索、关键词检索、排除检索、扩检与缩检等,支持多种检索运算符和组合检索,使用户更准确地定位信息。
4. 通信协议标准的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标准、协议,如元数据标准,数据转换标准及检索协议,如Z39.50等;在新一代网络环境下的资源整合技术,如GGG或语义网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此外,还包括动态信息技术、分布式软件体系、网络安全控制技术等[3]。
四、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信息整合是依据信息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组织的领导下,实现对信息资源序洁化、共享化、调化,进而实现信息资源配置最优化、拓宽信息资源应用领域和最大化挖掘信息价值的管理过程。如何使信息资源整合做到最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整合过程中遵循(一)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对整合资源进行全面、科学合理规划;(二)层次性原则,考察多方面的层次性:一是整合数据的层次性;二是数字资源本身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三是检索操作的层次性;(三)最优化原则,即将看似并不紧密关联的信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信息资源达到最优。
总之,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信息整合目的就是要实现分布式环境中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将正确的信息传送给正确的用户。
【参考文献】
[1]金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现代情报,2007(7).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 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服务; 信息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8-76-02
Service-orient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Fangfang, He Xiaobo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fice,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ampu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systems and relying on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ct the campus information o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torage and use them,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However,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cattered. Facing with the vast amounts of information,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often confused, and can not get the effective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actual distribution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 integration strategy for university information resources, which can make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data layer forming the subject, is put forward. This strategy can better integrate all kinds of scattered informat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ndetermin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information m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digital campu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information mining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教育信息化使得高校能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信息资源,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促进高校技术的升级、知识面的拓展以及教学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创新,因此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已进入信息资源整合阶段[1-2]。面对海量的校园信息,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为师生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服务,是高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提出了将数据层信息按主题进行分类的高校信息资源整合策略,并在实际建设中得以应用。
1 高校信息资源分布现状及高校信息资源整合
1.1 高校信息资源分布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IT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信息化应用推进阶段以及信息化服务优化阶段[3]。在信息化应用推进阶段,高校建立了多个业务系统并且相互独立,相应地,各业务系统堆积了师生大量信息。业务系统的运行,较好地满足了业务部门的管理需求,然而对师生群体而言,这些信息资源的分散存储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因此,将这些信息整合并以个性化的展示(如填表服务)服务于师生,才能体现出信息的价值。
此外,高校为教学科研等提供了较多的信息服务,如图书馆电子资源、网络课堂、在线选课等服务。丰富的校园信息资源较好地满足了师生的需求,虽然师生普遍表示教学科研服务可以接受,但仍存在教学科研信息资源提供了但实际使用的却较少、有些需要的资源反而找不到,以及对所需要的资源不能明确的问题。
1.2 高校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根据系统论的原则,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中数据的对象、功能结构及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系统[4]。信息资源整合将分布式环境中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将正确的信息传送给正确的使用者。其主要的两种技术手段为:一是采用国际通用的数据标引和描述标准,对异构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加工,实现信息资源在格式、内容上的整合;二是借助软件工具和网络传输技术,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的集成检索。
高校中,师生个人信息资源、图书馆电子资源、教学科研等信息资源分散存储在人事系统、学工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科研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中,这些业务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采用的数据库系统不统一,软件开发技术不统一,导致各个系统信息资源无法整合并服务于师生。
信息资源的整合方法、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数据层(又称资源层),即把有关信息资源集中为一体;其二是操作层(又称服务层或中间层),即通过软件或平台对有关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利用;其三是系统层(又称应用层),即包含数据内容、软件系统以及基础设置的全面整合[5]。高校信息资源存在分散存储的情况,对数据层信息进行整合的方法,将不相关联的、不同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按一定主题、一定的任务进行智能化整合,融合成一个能够科学地揭示信息内容、完整地维护信息形态、充分地展现信息价值的有序信息整合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2 高校信息资源的数据层整合规划
2.1 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架构
为提高高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以师生为核心,并为其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务,设计出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架构,见图1。
[主题数据库] [OLAP数据库][共享数据库] [数据交换库] [数据抽取] [数据抽取] [人事数据库] [学生数据库] [教务数据库] [一卡通数据库] [科研数据库][……] [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
图1 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架构
从图1可以看出,在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共享数据库)规划中,包含主题数据库和OLAP数据库。
2.2 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构成
2.2.1 主题数据库规划
主题数据库是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库,它是面向某一业务主题的。高校主题数据库的建立前提是必须对校园内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梳理、分类和归纳,将具有一定关联度的若干数据类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主题数据库。
在主题数据库规划中,主要包含师生个人主题数据库、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主题库。
师生个人主题数据库规划中,以教师为例,在建设一个以教师为主题的数据库时,由于包含教师信息的业务系统很多,因此需要将各个业务系统中与教师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主题库。如:在教务系统中涉及教师的信息有教学计划、课程安排、考试管理及成绩管理等;在科研系统里有科研计划、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等信息,而在财务系统里有教师的工资信息、一卡通信息及相关的缴费信息等。同理,在其他系统中与教师相关的信息也很多,因此,可以通过教师主题,将相关信息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师主题库。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师生个人基本信息服务、个人资产服务及填表服务等多种服务。师生个人主题数据库的规划将分散在业务系统的信息整合,并提供个性化的师生服务,如教师填表服务、学生个人简历服务等。
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主题数据库规划中,整合了校内的电子图书信息、视频、网上授课等与教学科研相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强教学科研资源的推荐服务、图书馆功能扩展服务、视频服务及网上授课等服务。师生可在整合的教学科研资源库中定制自己所需的具体教学科研资料,能较好地解决师生资源找不到、资源不明确的问题。
2.2.2 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仓库的规划。
高校各业务部门的历史数据资源按主题进行归纳整合,存入OLAP数据库中。OLAP是共享多维信息的快速分析,它是跨部门、面向主题的,其基本特点是快速性、可分析性、多维性、信息性和共享性[6-7]。OLAP能及时获得信息和管理大容量的信息,它处理与应用有关的任何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能提供多维数据分析的多维视图。高校OLAP数据库的规划能够为校级决策者提供查询分析服务,以易于理解的图表等表现形式提供给决策者。
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由师生个人主题数据库、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主题数据库等主题数据库及OLAP数据仓库共同构成。数据层的整合规划能够较好地为师生提供校内信息资源,且随着服务需求的变化,可以灵活建立多个主题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
3 校园信息挖掘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8-9]。数据挖掘可以理解为,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寻找有价值的隐藏事件,并利用人工智能、统计、预测的科学技术,将其数据进行科学有价值的提取和深入分析,找到其中的知识,并根据企业发展中的需求问题建立不同的挖掘模型,以此作为提供企业进行决策分析的参考依据。
整合的高校信息资源数据层存储着大量的教务、科研、一卡通、图书借阅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具有不完全性、有噪声、信息模糊和随机分布等特点,通过不同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建模可以产生多个应用,提供多个科学决策依据。比如在师资建设方面可以发现哪些专业需要加强师资;对教学建设方面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图书借阅的分析,可以发现哪些图书流动性较小,哪些图书比较受欢迎;对一卡通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消费情况,为决策者判断是否贫困及发放补助提供支持。
4 结束语
校园信息资源的整合将分散的信息按一定的主题、一定的任务进行优化整合,能充分展现信息的价值,服务于师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校园信息挖掘,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重庆医科大学在信息化建设中,重视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成功建设了师生个人主题数据库。下一步,将建立服务于师生的其他主题库及OLAP数据库,建设更多基于这些主题数据库的服务,并在校园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校园信息挖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业阳.高校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28(3):
88-89
[2] 顾瑞,李爱英,卢加元.高校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教育
信息化,2010.3:7-8
[3] 张凯,吴庆杰,陈翼等.从业务服务向数据服务转型[J].中国教育网络,
2013.8:39-40
[4] 朱胜坚.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6.15(2):22-24
[5] 苏新宁,章成志,卫平.论信息资源整合[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5.21(9):54-61
[6] 贺超波,陈启买,刘海.数据仓库与OLAP在高校教学决策中的应用
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6):93-95
[7] 周根贵,黄洪,陈朵玲等.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8] 陈燕.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化 标准化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在行业信息系统中积累的信息资源呈爆炸式的增长,但是在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大量按条线以部门为单位建设,由于在系统建设初期,缺乏统一规划,系统大都是分散、异构和封闭的,系统间缺乏有效的关联,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发挥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优势。为解决企业内部系统林立、资源无法共享、数据在多部门重复录入、企业利用数据效率低等问题,特别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今天,各企业内部纷纷通过整合资源提高数据共享,加强资源分析挖掘,让数据为企业提供更多帮助,因此资源整合在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多部门的资源整合中,只有制定严格的标准才能达到资源高效整合、有效利用。
二、资源整合中的标准化问题
(一)编码标准缺失导致资源含义识别困难
不同厂家开发的信息系统,对同一个枚举属性的描述会采取不同的代码进行标识,如最简单的对性别的描述,“男”这个属性在有的系统可能会用代码“1”标识,有的系统可能会用“M”标识;特别在对部门代码的表示上,通常各部门对企业整个的机构编码通常在各系统中均不一致,如对“采购部门”,可能会用“01”也可能用“05”表示,部门人员的所属关系也会在各系统中产生不一致,种种情况均会导致在资源整合后:一是无法准确统一识别代码所代表的含义;二是在进行数据关联分析和挖掘中,会极大的增加分析难度;三是在进行部门间业务协同过程中,会导致数据流转的不准确,致使业务出错。
(二)时间戳标准缺失导致资源一致性汇集困难
资源在进行整合中,通常会采用操作、维护较简单的ETL工具进行数据汇集,由于各系统间时间戳标准不一致如源系统无标记数据新增、修改、删除的单独时间戳,则会导致数据无法及时获取新增、修改、删除的数据,导致数据汇集后源端与目标端数据逐渐不一致。
(三)数据元标准缺失导致资源分析挖掘困难
数据元标准的建立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化部门来进行搜集、制定数据元,很难在企业内部开展数据元标准化工作,数据元标准的不一致,如对同一个数据项“身份证号”,在不同的系统中可能会出现“SFZH”(身份证号)、“ZGSFZH”(职工身份证号)、“GMSFZH”(公民身份证号)、“YHZH”(用户账号)等不同的表示方法,会导致在资源进行集中后,对数据项含义、关联关系的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极大增加分析工作量。
(四)时钟同步标准缺失导致资源可追溯性差
系统服务器的时间通常不会与标准时间相一致,在许多对时间精度要求高的企业,就必须要建立时钟同步机制,确保每条数据的变化历史可以追溯,这在对企业业务分析和人员问责管理上都非常重要,标准时钟的缺失,会导致在时间顺序上有关联的业务在运行过程中产生错误,企业对数据的精确分析、追溯数据运行的客观规律会产生误差。
(五)元数据标准缺失导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低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是当前信息化建设各类信息系统和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是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归档、查询不可缺少的工具,元数据的标准化将有效地促进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可大幅度降低信息化的成本。但是由于缺乏元数据标准,在对资源进行描述时,各部门站的角度不同,会侧重于资源的不同方面进行描述,描述的详细程度、描述的对象级别也会有所不同,导致资源在整合后,对资源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带来很大难度,需要重新制定统一标准的元数据框架。
三、资源整合中标准化建议
资源整合的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需要用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企业必须要从整体来提高标准规范意识,在全范围内加强标准化的宣传工作,提高各部门人员的认识,统一思想,切实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响应标准化建设,确保整个企业信息化环境的组成部分都能按标准规范进行建设。但是在当前, 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把信息化标准化仅仅看成是技术层面的内容, 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过于简单地、想当然地看待企业信息化标准化, 将其等同于标准文本的编写, 似乎组织专家突击制定一些标准就算完成了这项工作。事实上, 企业信息化标准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标准的形成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修改和完善, 需要由标准化部门牵头、信息系统管理、开发和应用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来完成。
(二)成立标准化部门,领导挂帅,统筹推动标准化工作
要在企业内部推动各部门的标准化,必须成立公司高层参与牵头的专门的标准化部门,只有企业高层领导的亲自参与,才能有效推动各部门按要求执行标准,只有成立站在全局视角的专门的标准化部门,才能整合各方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标准规范,推动标准化工作的落地执行。
(三)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在企业的资源整合应用中,必定会产生诸多问题,以上已对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举例,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从全局角度建立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 包括数据元、元数据、信息分类及编码、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数据库、资源服务目录等, 加强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的规划、设计、建设、测评、管理。并根据现行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逐步按标准规范进行改造,逐步推进企业整体信息资源标准化工作。
(四)建立采标检测机制,配套奖惩措施
标准化的推进从问题发现、制定标准、执行标准、采标检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缺少任何一环,一个标准的产生执行都不可能完整,因此针对每一个标准的执行情况必须要有一个检测的手段来确保正确的执行,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证标准的执行力度。
1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的提出
1.1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
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指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其各种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使目前信息资源组织系统的公共用户界面变得简单、友好,并且使用户能利用同一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对各种数字化资源进行同步检索,实现同一主题信息资源的一步到位的检索与查询。同时,还可以根据某些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定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用户界面来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和信息服务。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系统的建立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完备的资源整合体系作后盾,无缝的、贴切的、高效的、主动的、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模式则是无法实现的。
个性化信息需求及服务要求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
由于目前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并没有将其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只是简单地将各种商用数据资源和非商用数据资源连接到机构网站上提供信息服务。所以,目前绝大多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给用户提供的用户界面是一个既相当复杂又不考虑不同用户信息需求差异的公共用户界面。用户使用不同的资源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并需要对路径及其它一些参数进行必要的设置,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用户检索和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麻烦。[1]
目前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各种数字化资源的非整体化状态,致使其用户界面复杂单一,检索方式迥然不同。即使专业检索人员要查检有关某一主题的信息资源,也是一件相当麻烦和复杂的事情,更何况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了解各种检索技术、各种数字化资源的结构特点,且信息需求各异。所以,把信息资源组织体系诸要素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使得一般用户在一个简单、友好的公共用户界面上,利用一个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能得到面向主题的“一步到位”的信息服务,是信息资源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信息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用户服务模式,是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满足信息用户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信息需求,改进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2]
1.2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种信息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内容、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
整合是连接现代信息资源组织与传统信息资源组织的桥梁。传统信息机构已建立起大量的电子化、网络化的书目数据库系统,指引读者使用图书馆馆藏。最著名的书目数据库是OCLC的WorldCat数据库[3],该数据库集合了全世界3万多个图书馆的4000万条书目记录。这些用MARC格式保存的书目记录自然应该成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化信息只是人类信息的一部分,传统方式组织的书目信息也将日益增长。所以要将数字化信息与非数字化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广泛的、有序的和完整的信息组织体系。由于传统书目信息和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在技术和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怎样建立起这两种信息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的课题。[4]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门户将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文档中的信息转变成可利用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送到用户面前。通过集成化的方法把原有应用系统通过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即应用服务器的服务之一)集成在一起,能够获取其他应用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和消息,所有独立的、分散的应用系统通过事件、消息和数据的相关性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由于分布、异构的信息系统将是数字信息环境的主流形态,因此整合检索和整合浏览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迫切要求。目前虽有多方面的探索,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互操作性又涉及系统的、语法的、结构的和语义的4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奢望已存信息系统以及即将建立的信息系统全部实现标准化。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接口标准化,实现跨主题信息网关检索,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服务。[5]
信息资源整合应立足于信息资源系统结构性优化整合。系统的结构性是指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关系,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相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时,系统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和效果。
信息资源系统的结构整合包括横向和纵向结构整合。横向结构指的是信息资源专业学科上的相互关联性,横向整合即对不同的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纵向结构指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性,纵向整合即是将不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具有多维立体网状结构的有机知识整体。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要发挥信息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合理地整合结构,构建有效发挥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结构。[6]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优势有:首先,能够整合多种渠道多种媒体的数字信息,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载体、不同介质的数字信息。其次,能够实现不同类型、不同级次(一次和二次)资源间的链接,建立其图书、期刊、会议、机构、人物等科学研究所需核心资源和相关资源间的整合与链接关系。第三,能够保持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通过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状化,沟通相互隔绝的学科领域,使之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发挥科学知识的整体功能。第四,能够形成具有新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资源系统。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集合和链接,而是剔除冗余、重复和劣质信息,形成一个获取便捷、利用率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7]
理想的信息资源整合把各种信息资源透明地、无缝地链接在一起,让用户十分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而感觉不到他的每一步操作所调用的可能是不同的资源。
在个性化知识组织门户中,经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用户的信息利用将会变得非常便利,这也是数字资源开发、组织和管理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2个性化知识门户中信息资源整合的构想
在个性化知识门户中,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系统组织形式有:建立开放资源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与动态重组。
2.1建立开放资源系统
从技术角度,个性化知识门户采用开放结构,开放地集成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动态构建满足各种用户群或业务流程需要的虚拟信息服务机制。
之所以采用开放体系,是因为用户面临的是一个分布的信息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现有和未来的、自建或引进或链接的、采用各种技术平台和数据模式的资源与服务系统,无论这些系统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了支持用户在分布环境中搜寻、获取和利用信息,个性化知识门户需要能够对分布和多样化的资源和服务系统进行搜寻、调用和集成,支持互操作和整合处理以及相应的集成管理,形成逻辑的集成服务。而这一切,又要在信息技术和用户需要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组织技术和体系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建立,因此必须在按照一个逻辑体系来构建相应的资源与服务体系的同时,争取适应新的技术与机制(包括新的资源与服务类型)的发展。[8]
开放资源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制定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系统的开放描述、开放数据接口和开放服务接口规范,建立对资源系统数据进行系统化定制加工和个性化组织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建立对服务系统功能与流程进行系统化集成和个性化重组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支持第三方(包括市场力量)按照规则开发、组织和提供个性化知识化特色服务。
2.2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
信息资源整合强调导航能力,因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提供的信息,不管是专业性的还是综合性的,如果不提供导航能力,用户就像是在大海中迷路的船只一样。导航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基于资源类型的导航,也有基于知识分类体系的导航,同时也可以按照字顺浏览等。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上,就按照资源的提供网站,向用户提供导航,让人一目了然。OhioLink提供了按主题浏览、资源类型、首字母来提供导航功能。[9]
笔者认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全面收集信息资源的相关信息,提供包含刊名、URL、数据库来源、ISSN、学科分类、主题词、资源类型、出版机构、使用权限、刊物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刊物通信地址、刊物简介等在内的导航服务十分必要。同时应重视对引进数据库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建立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机构联机电子资源检索平台,并提供各信息机构的虚拟馆藏信息,以便开展电子资源的文献传递服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为支持科研用户方便有效地搜寻、发现和选择利用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建立多个分布的学科信息门户网站,提供权威和可靠的学科信息导航,整合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系统,将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到用户桌面。[10]
2.3信息资源的链接与动态重组
在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资源分散组织的现状。如不同格式的电子文档、多媒体文件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和查询;基于关系数据库建立的业务系统无法高效地完成内容全文检索和主题检索;自建数据库和引进的数据库系统由于来源、所用管理系统的不一,各数据库信息资源之间无法实现统一维护管理,资源与资源之间缺乏按照知识主题的整合,各个分散的资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同信息资源无法实现集中、统一地上网并实现检索界面、检索方法的统一。
所谓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指在已建立的信息资源体系基础上,将有关信息内容链接起来形成新的信息链或信息集合,从而实现信息的重组。[11]这种链接重组重要不依靠作者事先建立的链接,而是专门建立相应的链接机制,有意识地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和信息内容内在关系来进行面向用户的信息组织,可以看成是用户界面层的信息组织机制。
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即通过统一界面方便快捷地检索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内的所有分布式异构资源,实现统一检索界面、统一检索平台、统一用户认证。
在系统内实现对这些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异构、分布式资源提供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和安全机制;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和检索;在统一管理和统一检索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使用MARC格式对网络学术数据库的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融于一体,建立基于OPAC的一站式检索,提供“一站式”(One-stopShopping)信息服务。
2.3.1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的形式
信息链接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如:
(1)知识性链接。主要是信息内容与相关的知识组织体系链接,包括与词汇表、叙词表、分类表等的链接,通过建立链接可解释有关信息内容、按知识组织体系显示及组合信息内容,或进一步支持利用知识组织体系的映射。
(2)参考文献链接。主要指文摘索引与它们所标引的文献之间的链接,
目前已成为各个文摘索引和全文期刊出版系统的标准功能之一,并逐步走向跨出版商跨系统的、可本地控制的开放式链接机制。
(3)引用网络链接。主要链接引用目标文献的文献、被目标文献引用的文献、同被引文献、引文耦合文献等。这类系统往往融合参考文献链接功能,但能进一步通过引文关系来链接相关文献,还可对引用链接实行动态更新,从而形成一个以文献为中心的不断更新的相关信息集合。[12]
(4)语义链接。主要是利用语义网络和概念集等,将信息内容与那些虽然没有直接语言关系或引文关系,但有一定逻辑联系的信息内容连接起来,例如关于某一疾病的文献与那些和该疾病有并发关系的其他疾病的文献链接起来。语义链接需要知识组织体系和推理的支持,往往体现为虚拟的动态的链接。
(5)重组性链接。其重点不在具体文献的检索,而是对一批信息内容按照特定体系重新组织,而这个体系可能是动态定义和个性化的,例如个性化资源系统,按不同分类体系或同一分类体系的不同层面组织资源体系,按主题分类组织检索结果。[13]
2.3.2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的模式
在个性化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链接与动态重组,其方式有浅入深依次为: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的整合、建立统一元数据库通过整合检索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
(1)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元数据融合达到统一检索的目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建立关联达到相互调用的目的。(2)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整合目的。它的实现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如上海地区图书馆所采用的“Webpac检索系统”的“多数据库检索”,可在统一检索界面上通过著者、题名、主题、关键词、标书号等途径,检索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OPAC书目信息,不需要在各个图书馆不同的OPAC界面间来回切换。二是利用数据商提供的MARC数据,根据图书馆制定的数字资源著录标准,将数字资源导入OPAC,形成实体和虚拟馆藏的书目整合检索系统。
(3)建立统一元数据库通过整合检索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通过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无缝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构建一个逻辑的集成信息服务机制,并按数字资源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立体网状、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系统。如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它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进行数字化建设及整合各类数字资源的基础平台,实现资源的深层标引和分布式资源库的跨库链接。
3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展望
信息资源整合与重组是个性化服务发展和信息资源多样性发展的产物。随着数字资源的迅猛发展和个性化服务的普遍实施,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层出不穷,资源整合与重组势在必行。但由于数据库集成开发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制作数据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数据库进行了种种限制,如对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一般人难以读懂和理解其数据格式;同时还存在版权问题,这给信息资源整合与重组带来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对资源整合与重组的探讨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领域。本文在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中初步探讨了其资源整合与重组问题,其实现还有待于信息资源组织领域和数据库开发商的共同努力。
1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状
1. 1国外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建立数据资源整合的实验项目.到目前为止,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成果比较显著,己经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同信息源之间的集成问题、互联互通问题、信息的共享利用问题,如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企业应用集成、云计算技术等都在探索这方面的问题.
国外机构及学者从整合概念、整合方法、整合模型与机制等多个方面对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不同的学者从整合内容、整合目的、整合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整合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新型的技术方法:利用新型技术进行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包括采用中间件技术整合集成各种异构的数据以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电子政务云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服务。整合模型的研究主要从不同的技术层面提出各种整合模型,如A. P. Theres。等提出了基于社会进程与技术的政府信息整合模型,M.K. Muham-mad等提出了一种基于企业应用集成(EAI)的整合模型.
1.2我国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情况
我国电子政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从数字化、网站和单一应用系统建设到以网络与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核心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阶段.开展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研究是新时期、新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实现电子政务从政府职能导向到一体化服务导向的转变,从部门信息公众服务到信息资源后台共享服务的转变,以及从部门业务服务到跨部门业务无缝集成和综合服务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提升社会管理服务的水平.
国内的学者主要从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模型与机制、整合集成平台等方面对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翟小静等提出了基于消息中件间的政务信息资源集成模型;牛力针对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提出了三维政务资源整合概念框架,以及政务信息资源的五个管理层次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整合平台着重解决跨平台整合的技术架构和理念,采用中间件技术解决具体的信息孤岛问题,如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联通省、市、县三级的数据整合平台枢纽.
我国的政务部门主要采用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政务数据中心、构建区域网格及政务云计算平台等方式来整合政务信息资源与服务。
基于门户网站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整合资源,尝试提供一站式行政服务,我国北京市的市民主页和上海市的市民邮箱系统,聚合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范围广泛的信息及服务.通过门户网站的方式来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对于政府外部的用户而言,是相对理想的一种方式,但其在处理政府内部的信息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基于政务数据中心的信息资源整合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整合至不同级别政务数据中心,如我国的信息化金字工程,通过各个部门与机构向数据中心提出数据交换需求,根据交换与传输准则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归类好的数据传输至所有需求端.数据中心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政府部门内部数据交换与外部数据共享的问题.但是这种整合方式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与后续的管理. 网格采取分布式的任务解决模式,将各种资源初步集中实现其优化与共享,以提供协作处理和服务,网格计算通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群来提升信息处理能力,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弥补了网格的这方面的不足,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市,先后建立了政务云计算平台,致力于整合各种政务信息资源与提供不同模式的服务.
2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福建省财政预算内投资建设的信息化项目的调研,以及对相关省份信息化的走访,发现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己经从简单的办公自动化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阶段,向政务协同办公、信息共享的资源整合阶段转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烟囱式建设.以往信息系统建设采取基于信息系统独立进行组织,即遇到新的业务功能需求,就新建设一套系统,包括单独的软硬件设备,如服务器、中间件、存储、数据库,再加上网络接入、网络安全和增加运维人员等.在这种建设模式下,建设服务器、存储、基础软件、应用均难以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而在绝大多数的时间,系统并不需要这么大的处理能力,因此大部份资源被浪费,从而造成了资源重复建设和利用率低的问题,也无形中增加了运维成本.
2)信息孤岛.电子政务建设经历了由技术驱动转变为业务驱动的过程,电子政务建设由以技术为中心转变为以业务为核心搭建电子政务平台,而且往往每个业务拥有自己独立的电子政务平台,然而随着业务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各个电子政务平台之间互联造成难题.因为不同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业务和界面等往往单独构建,而且采用的开发技术和开发工具不同,所以造成不同平台间的数据格式、业务和界面等不能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给信息资源整合带来困难.
3)系统部署灵活性差.在原有系统架构下,新业务实现通常需要若干IT系统的协同配合,应用开发与协调配合工作繁重.原有系统在不能满足业务处理能力需求时,需进行扩容,如果原有设备还有可扩容的余地,一般会增加CPU、内存等;如果己经是满配,则需要新增设备,原来的业务系统则需要迁移,存在一定的业务风险.同时,原有系统下线时,系统设备不能快速地部署运用在其他系统,这些问题对于信息资源整合的部署灵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4)系统安全存在各方面的风险.在管理与使用政务信息资源过程中,特别是运行搭建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平台上的各种应用系统时,存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应用安全、管理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3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云计算解决之道
从技术的发展和演进角度来看,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网络上分布的计算、存储、服务构件、网络化软件等IT软、硬件进行聚集和共享,并通过开放、统一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按需配用服务的一种技术.云计算将大量计算资源集中组成资源池,采用虚拟化、自动化技术,动态创建虚拟化的资源,通过网络以服务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云计算具有按需服务、资源利用率高、扩展性强、标准化、可管理的特点.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中引入云计算技术,能够充分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管理,从而有效解决资源利用率不高、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信息孤岛、信息重复采集、系统互联互通不畅、运维成本高、安全性低等一系列难题.
1)云计算提高了政府设备资源的利用率.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可有效地管理软硬件资源,使软件、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充分地融合和共享,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并可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业务的动态迁移.对新建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按需分配软硬件资源,大大提高了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中的设备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降低运维成本.
2)云计算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通过云计算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数据和业务系统整合形成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基础设施,实现分布式、异构的业务系统的快速集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服务,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
3)云计算提高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系统部署灵活性.由于云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对每类系统制作一个模板,在部署新的应用时,可以选择相应的模板快速部署系统,仅需很短时间就可以部署一台新的服务器,并且包含特定的补丁包、系统安全设置和安装必备的系统软件等,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中安装部署应用系统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关键词] 物流 资源整合 信息服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商品流量急速增长。为了加速商品周转,降低成本,物流逐渐得到了重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物流的价值逐渐被大家认可,物流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浙江省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商品大进大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市场发育具有较大潜力。目前浙江的物流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省内已形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铁路、内河等运输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模、技术等水平居国内前列。现代物流发展已经起步,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始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加快转型提升,工商企业开始注重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无水港、配送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设施正在快速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有助于推动浙江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助于改善发展环境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现集约式发展,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但是浙江省发展现代物流也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和障碍。例如现代物流理念有待提高,物流服务不成体系,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企业物流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还不高,物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不小差距,条块分割、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正因为上述的问题的存在,所以物流的成本并没有从本质意义上降下来,虽然前期已经有了不小的投资,但是并没有发挥整体经济效益,这有点像一个人的五官如果单独拿出来看都还是蛮不错的,但是放到一起就变了味道了。所以我认为目前浙江省物流发展所遇到的瓶颈主要就在于资源的整合上。
要做资源整合的工作内容很多,但是如果要找到一个性价比高、并且能够落到实处的解决方案,恐怕还得从信息化入手。正所谓“四两拨千斤”,信息化既是现实业务的体现,也是促进现实业务发展的动力。纵观国外发达的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是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更是管理思想的体现。所以我认为浙江省要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就一定要从信息资源整合入手,那么从何入手呢?
一、信息划分
首先对物流信息资源划分,在浙江省物流的信息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比较杂乱的:有政府的管理信息,也有企业的业务信息;有需求的信息,也有服务的信息;有公共的信息,也有私有的信息;有仓储信的息,有运输的信息,有基地的信息,也有港口的信息等等。所以对于信息资源的划分非常重要,而且应当从多维角度去深入剖析这些信息的来源和性质,只有信息“门当户对”了,才能够“婚姻美满”。
二、标准建立
其次对于物流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没有标准化的信息是没用的信息,因为能够对其解读的范围是有限的,所以价值也是有限的。信息标准的建立需要考虑几个方面:
1.数据标准,因为在物流行业中所涉及的数据是非常丰富的,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定义呢?当然不是,上面一节我们提到过,信息是有公共和私有之分的,而信息的交换也主要是针对公共信息这一部分,所以数据标准可以定为在公共这个层面上。当然公共也是相对的,所以当进一步划分信息的层面的时候就会发现需要制定数据标准的范围是变化的。但总体来说应该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分解模式。
2.交换标准,信息是用来交换的,没有交换的信息是没有用处的,所以建立一个通用的交换标准非常关键,交换标准一般可涉及数据包、数据包单元和数据文件。数据包是数据交换中具有完整业务含义的信息资源集合单位;数据包单元是特定结构的数据集合,数据包单元由描述信息和数据包组成;数据文件是数据包单元中封装交换数据包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封装的结果就是将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以文件的方式表示。
3.安全标准,因为物流信息可能在一个广泛的领域传输,所以安全性是一个必要的条件,需要从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上予以保证。
三、统一平台
由于浙江省物流信息分布广泛,形式各异,如果做点对点的互联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建设成本也非常的高,不利于统一管理和使用,所以建设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从企业间交易、企业和客户间交易、企业间合作、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沟通以及企业希望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充分挖掘和提炼。公共平台需求分析至少应考虑以下需求内容:
1.企业之间进行业务交易与合作中需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的业务信息。
2.围绕提升企业、协同企业的服务信息。
3.围绕上述业务管理须提供的管理信息。如行业管理信息、会员管理信息和信用管理信息等。
4.有助于提升物流的知识信息。
5.电子交易信息。
公共信息平台不仅能够提供与企业平台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接口、企业平台之间内部信息交换的通道。而且能够与港口、火车站、机场货运系统的交互,甚至与外省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交互。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整个物流资源整合的基础,其模块大致可划分为通用模块和个性化业务模块两大类,功能模块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动态插拔、组合。对于各类资源终端来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既是一个信息平台,也是一个业务平台;既是一个商务平台;也是一个管理平台;既是一个公共平台,也是一个能适应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平台;既可以与已有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也可以提供企业的业务托管服务。
四、由点及面
浙江省物流行业的现状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具备了鲜明的市场化特色,政策的引导相对比较薄弱,所以要实现全面的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是非常困难的,正所谓“罗马帝国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要办成这件事还得有一个总体规划和执行思路。
我认为首先应当抓骨干,抓典型,把大型的港口、物流基地和干线运输整合起来,形成浙江物流的信息框架,并且政府的参与是必须的,虽然是市场化的行为,但是也必须考虑到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其次以浙江物流信息框架为基础构建结点物流圈,形成区域的互联互通,通过典型覆盖区域,使得中等物流企业的信息资源能够整合到框架之中来,这就有了血脉。
然后以区域物流为基础全面覆盖浙江全省的物流信息资源,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这就有了灵气),然后以此为基础向长三角乃至全国进行扩展。
总的来说,要把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面对现代化的物流竞争,没有信息的支撑是毫无取胜可言的,而且一盘散沙的状态也很难形成浙江物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推动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爆发,企业更需要挖掘物流这个第三方利润之源来提高生存的能力,物流和信息流已经全然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信息已成为了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浙江省是一个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受到此次金融风暴冲击尤其严重,尤其是对物流行业的打击十分明显,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一次机遇,如果能够抓紧机会修身养息,改善以往小、散、乱的局面,练好内功,那么就可能改变我们在供应链最底层的尴尬局面,从而走向一个新的纪元。面对此次金融风暴,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可以看到政府将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向了交通建设,而物流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建设热点。
浙江省委省政府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建设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的发展目标。其中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只有统一化的发展才能展现浙江物流的优势,放眼长三角乃至整个中国,物流信息的集约化将是一条必由之路。信息是物流之本,只有把信息资源整合的事情做好了,浙江省的物流才会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崔志军 王利军: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模式探讨.交通标准化[J]. 2006-10
[2]刘 燕:物流行业:统一通信平台助力信息整合. 电脑商情报[J]. 2008-12
[3]2009物流信息化:整合现商机 [EB/OL] .
【关键词】资源;整合;集成
1、概述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水平得以提高,不断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竞争力的过程,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搞信息系统建设以后,发现信息系统总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很多信息系统建成以后都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运转,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上,解决具体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问题,很少进行经营决策信息系统和战略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近几年、在数据集成、系统集成、工作流程、非格式化信息管理、信息利用与个性化等方面出现了很多解决方案,如:
(1)部分已建信息系统,全面实施ERP。一些软件企业提出了全套ERP解决方案,即利用同一开发商的软件产品同时大规模实施ERP,由开发商解决各功能系统间的集成问题。但是,这种方案投资巨大,需要废弃已建成的应用系统,造成资金浪费,而且在近几年实施ERP的企业中,只有少数获得成功。
(2)开发中间件,实现应用系统协同。还有一些企业采用开发中间件的方法,在信息系统间利用中间件传递信息,实现应用系统集成,但每增加一个应用系统就要开发与原有的每个应用系统的中间件,使得应用系统集成的成本越来越高。
(3)建设企业数据仓库,实现商业智能。为了实现信息系统对企业决策过程的支持,有一种“数据仓库”的解决方案。如果用户有大量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比较稳定,需要长期的、系统的保存,并且有明确的使用目的,这时数据仓库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数据仓库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的维护成本较高,对实施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如何有行之有效的解决企业信息整合问题?信息整合是对于分散异构信息资源体系,在兼顾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况的条件下,实现无缝集成,在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上,开发新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它是将异构分散的非结构化数据、异构的结构化数据管理利用,集成不同应用系统(SCM、ERP、CRM等),为所有者提供更高的资源管理、挖掘、展现手段的过程和方法,信息整合的目标是消灭信息孤岛,信息整合将提供内容管理、内容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流程整合等功能。
2、信息整合方案
整合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在不改变原有信息系统的条件下实现信息集成,原有信息系统仍然可以按固有方式运行,建设一个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整合企业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价值。
企业应用系统整合平台逻辑结构如图:
2.1 企业门户平台
企业门户平台是指在Internet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通用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简单的说,门户平台为特定的用户用高度个性化的方式,交互访问相关信息、应用软件、以及商业流程的软件平台。
在资源整合平台中,通过企业门户组织、展现各种结构化、非结构化的信息内容和应用系统页面,为最终用户提供了统一的信息访问渠道。
2.2 数据整合平台
数据整合就是对分散异构的多数据源实现统一的访问,实时地、智能地将有价值的数据传递给分析系统或其他应用系统进行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数据平台从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结构提取数据源,并完成在线转换和分析。
数据平台整合企业收集的各种外部信息数据库和内部应用系统数据库,可综合利用企业的数据资源,提供灵活的数据展现方式。数据平台与门户紧密集成,可以实现全面、统一的权限管理和灵活的报表调用。对于一些需要编辑的报表,可以输出到内容管理系统进行编辑、审核、授权、。
2.3 内容管理平台
内容管理平台提供对非结构化信息和部分结构化信息的管理功能。数据平台定期报表等结构化信息进入内容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对各类信息进行编、审、校等步骤,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并控制信息的与访问权限。信息在栏目中展现,将栏目封装后到门户平台。
2.4 应用集成平台EAI
应用集成平台EAI为不同的应用系统互通提供了基于工作流引擎(Workflow Engine)的统一可靠的实时消息通信平台,突破了横贯于异构不兼容应用或数据库之间的障碍。支持Web Service,XML/HTTP,EJB,RMI,JMS,IMB MQ等接口,实现应用系统在统一工作流下的协同工作。
企业应用集成平台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通信模式如/订阅、请求/应答等等,实现同步/异步的消息传送,以及多种消息传送质量的保证如可靠传送,确保消息传送等等。
3、集成应用对企业的意义
(1)使企业的零散信息成为企业资源。进行信息整合以后,企业内分散的文件、技术资料、工程图纸、设备图片、新闻素材、音像资料、日常宣传资料、规章制度等信息资源都被有效的管理起来,经过不断的积累将成为企业资源,供企业员工方便的查询。
(2)提升现有信息系统的综合效能。企业通过信息整合,使企业对有用信息资源实施了有效管理;实现员工协同工作、应用系统协同工作;综合、统一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提高数据使用率;为每个员工提供个性化信息平台管理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在不增加应用系统的前提下,提高信息系统的综合效能。
(3)规避风险、保护投资。由于使用了整合技术,企业不必担心不同应用系统、异构数据库间的集成问题,可以分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此进程中逐渐提高企业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而增加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操控能力,避免一次性大量投资给企业带来损失。
利用信息整合技术可以将企业已经建成的应用系统与新建成的应用系统集成到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不必因其软件技术落后而淘汰他们,不必因更换应用软件而再进行培训,保护原有投资。
(4)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利用信息整合技术,可以将企业的信息资源有效管理和综合利用,例如为企业领导提供定制信息、提供综合经营报表、提供多种数据展现方式,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中央1号文件连续6年明确要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国务院提出了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城乡统筹的新任务。在这个重要发展时期,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不仅是经济转型和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而且对建立和谐社会,提高农业竞争力,解决好“三农”问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中国农村信息化的技术特点
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呈现出以下技术特点:一是“三网融合”技术逐渐走进农村。“三网融合”能够突破部门网络资源分割的体制障碍,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二是无线互联技术正在日益受到农村市场追捧。随着农民意识变化和农村网民规模的不断壮大,农村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在提升,农村市场将是无线互联技术大展身手的下一站。有关专家认为:对于三网融合的实际应用,一种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三屏融合,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融合。
2 云计算及资源整合服务云平台简介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概念提出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在学术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通过启动Cluster Exploratory(CluE)和POMI 2020研究计划,支持研究机构对数据密集型计算及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应用支撑技术开展研究,2010年NASA启动了OpenStack计划,研发云计算基础设施与平台服务。欧盟在FP7中资助了Vision Cloud、4CAAST等20多项针对云计算的系列研究项目,覆盖云数据资源存储、管理,虚拟化计算、互操作框架、安全服务等诸多方面。在产业界,也出现一系列的典型云计算系统,如Google Cloud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IBM Blue Cloud、Amazon EC2、Microsoft Azure。云计算发展已经呈现出系统规模日益增大,应用和服务形态越来越多样化,更加注重低耗高效等特点。云计算是当前计算架构发展的主流方向,基于云计算架构的信息服务是信息技术服务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二五信息科学发展战略规划”中确定的优先发展领域。
3 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技术
构建农村信息服务云平台可以帮助实现农村信息化从设施建设、资源整合、技术应用、体系构建到环境优化的全面提升。在利用现有信息网络和资源基础上,采用和集成前沿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多源数据分析技术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等,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农村和乡镇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资金、情报、人才、市场、咨询、数据分析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以提高农村和乡镇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由于涉农信息系统繁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各系统通常是面向不同的领域并构建于不同的平台之上。需要对现有系统的集成支持和服务扩展是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任务。
3.1 基于云端融合的应用集成技术
对于涉农各个信息化系统,以SOA(面向服务的结构)框架为集成标准规范,采用ESB(企业服务总线)技术进行重构和整合。研究SaaS模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技术对复杂应用服务建模并有效组合,解决信息服务平台面临的多行业、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问题,提供封装后的服务接口及应用开发模式,实现现有应用的快速开发部署和贯通应用。
3.2 异构终端接入的云环境构建
面向多类型异构终端(如PC,Netbook,Notebook,Tablet,mart phone等)提供普适接入服务的需求,研制异构终端云接入服务系统,突破传统网络服务对终端资源受限、客户端定制困难、交互过程复杂等问题,提高服务接入的适应能力,增强用户体验。研究面向异构客户端的云服务部署及任务迁移技术,实现不同应用模式的服务按需加载,确保任务迁移的连续性。研究异构终端与云服务远程交互控制协议及服务管理技术,降低网络传输数据量和客户端计算压力,减少客户端的能量消耗。
3.3 应用服务管理优化技术
研究企业应用大规模并发问题。在业务层以ESB(企业服务总线)技术为基础,研究开源ESB架构,对其并发服务处理模块进行配置和扩展,在业务处理层面部分解决大规模并发带来的计算、资源系统压力;在云基础服务平台层,采用虚拟化资源调度技术,动态扩展云平台计算资源服务能力,解决大规模并发问题,提供系统可用性保证。
摘要:介绍了农业信息资源的涵义和现状,阐述了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并提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资源 整合 农业信息化
多年来。经过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遍地开花,出现了不少亮点。但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网站和数据库。农民因条件限制而难以获取。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单位与工作人员。虽有良好的网络设施。但依然面临信息匮乏的问题,从而难以开展处理、加工、提供和咨询等信息增值服务。此外。由于农业信息化工作一直是多部门推进。使得信息应用出现了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等现象。因此。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涵义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就是依据不同层次农业信息用户的需求,将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分析、评价、筛选、类聚、标引、著录、排序、建库、存储、链接等一系列逻辑和物理的优化整合,最终形成一个有序、效能更高的信息资源体系,从而体现出农业领域知识的整体联系,利用一个统一的共享平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实现一站式服务。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可有效解决当前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各自为政、分散管理所造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农业知识的割裂现象。使分散在各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农业信息资源跨部门应用。特别是为广大农村所共享。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除信息内容本身的整合,还应包括记录信息的载体、信息的表达方式、信息组织的结构以及信息传播的手段等各要素的全面整合。通过整合。使各类现实和虚拟信息资源实现无缝连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创造一个整体互动的资源共享环境。为此。必须抓住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这两个核心问题。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实现网络化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在资源整合和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是资源整合的基础,整合后的资源是提供服务的保障,提供主动、全面、系统的高质量服务则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
二、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农业网站种类多且信息内容分散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业网站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涉农网站已达8000多个。上至农业部,下至区县、乡镇,各级农业部门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农业信息网站。一些涉农企业以及农业协会也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农业专业网站。这些网站布局分散。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网站之间没有数据交换机制。各自为政。特色信息无法共享。给农业信息查询带来诸多不便。
2、信息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在形式上是多元化建设主体共存。但在信息资源建设上没有明确的分32,侧重点也不分明。不能形成互补。许多同类农业机构之间的数字资源开发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遵循标准。而是各干各的。缺乏全局观念和共享意识。导致信息开发分散、重复现象严重。就农业类网站而言,除了一些有影响的国家级和省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不高。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栏目的设置也相差无几。从信息内容看。反映产中生产信息多,产前预测、产中加工与流通信息少;从信息的层次来看,动态性、表面性的多,深层次、综合分析、预测性的少,难以满足生产者、经营者与管理者的信息需求。
3、信息形式多元化
信息社会的来临使农业信息资源的形式和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传统的实体资源以外数字资源大量涌现多类型、多介质、多格式的数字信息并存发展。主要包括:反映实体农业信息资源的目录数据库;引进的国内外农业网络数据库、联机检索数据库;反映地域特色、专业特色的自建数据库;各种农业光盘数据库;网络资源等。
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系统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数据格式和表达方式。不同数据库的界面和检索方式不同,因此各系统中的信息无法相互交流和沟通。直接影响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
三、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就目前来说。农民无法获得所需的信息。一般有3方面原因:①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必要的通讯和网络设施;②农民文化水平有限,操作能力与接受能力不强。造成设备闲置;③缺乏相应的信息资源。或加工方法不正确。或表述方式不符合农民特点。导致信息利用率不高。因此。在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应针对信息资源本身进行整合抓好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等工作。信息资源在不断更新,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建成的数据库质量不高。检索不方便。就会加大农民有效查询和利用信息的难度。从而影响有效利用信息的程度。只有精心筛选和整合各类型、各种载体的农业信息。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能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满足农民对各类知识信息的需求。
2、有利于保证信息质量
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包括网络和电视广告等,杂乱无章,农民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无法获取有用的内容,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各地区的农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同一种农作物的种植会有不同的要求和处理方式。网站简单的复制、粘贴信息会给农民以误导。产生不良影响。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对现有信息进行梳理和再加工,才可以成为农民可用、会用的信息。
四、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路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对农民而言,有用才是根本。只有了解农民关心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从农民需要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才能满足其千变万化的要求。农民对信息有着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信息除了要方便、快捷之外,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因此,在整合信息时。需深入调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座谈等形式。明确农民的要求然后再进行信息加工和。同时,还需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形成信息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为广大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农村市场调查中不难发现。农民最关心的是种养殖生产、市场价格、供求动态等信息,他们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和支持。因此。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单位与人员。在拓宽信息渠道的同时。还应注重信息本身的建设。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信息整合。
1、改变出发点,重组信息整合流程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完全是以农户的需求为导向。为农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农业信息是资源整合的目标。
2、基于农户需求的信息提供
信息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海量化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用户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资源必须满足用户交换、及时、精准、特殊化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还要考虑信息用户的需求问题。
3、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资源整合
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其的日益依赖,我国的电子政务平台日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也就是说政府办公走向了网络,这给人们了解政府相关信息,提高各项制度实施的透明性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据数据显示早在2001年我国政府网的覆盖范围已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可见电子政务近年来已经成为政府办公的主流。而且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更使其办公自动化和透明化上了一个层次,通过完善的平台建设可以将众多的信息资源惊醒整合,不断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也使得市民对政府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从而减少各项政策在上传下达过程中存在的误差,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同时也加强了政府部门的舆论监督工作,这对于社会大众来讲都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主要论述目前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现状及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的问题所在,并给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供有关人士参考查阅。
一、浅议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跟国家本身在其上面的经济投入和对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尽管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我国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仍旧处于原始阶段,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一)定位不明
我国很多单位设置的信息服务平台过于简单,认为服务平台只要能够提供在线办事就可以,错误的认为信息化是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目的,因此所提供的对外服务仅仅是按照传统的行政职能而划分的,仅仅是改变了一种传递方式,由纸质转变为电子而已,服务平台的定位不十分明确。像是在企业注册过程中审核手续比较繁琐,必须要走工商、税务及国税等部门递交材料进行申请,这种电子政务没有实现简化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对于简化工作流程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且因为服务内容的过于简单很难解决市民们的各种问题。所以说这样的电子政务平台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及社会大众来讲没有实质的意义。
(二)信息孤立封锁严重,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人们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用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上也是很有必要的。但现行的电子政务平台却因为在系统的简历上缺乏规划而造成很多信息被封锁和孤立,加之数据格式也不一致,使得很多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导致相同的数据在各个不同的系统中重复出现,且并不一致。本该协同一致的业务流程由于传统方式而被人为地分割,使得业务环节之间无法形成写作,造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很多信息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信息“黑洞”不受重视
纷繁复杂的需求使得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即使存在80%的相似性,仍有20%的信息空白,形成所谓的“黑洞”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的需求发生快速的发展,IT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一直以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虽然一直都在重复修建,但其日益增加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和发展,不断的投入不仅不会满足业务需求,相反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二、如何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对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来说,整合构架是成功建设平台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我们必须通过现代成熟的互联网技术结合时下流行的智能操作技术,通过系统的研发和技术探讨来进行整个巩新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电子政务平台的根本作用,对于此项工作的具体事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据整合
数据整合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具体说来是改造原来各分离系统中的数据,使之可以用统一的方式进行访问。一般情况下,数据整合有两种方式,一是整合物理位置上分离数据,另一种是整合异构数据。数据整合在整个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也是关键,它要求我们必须建议一个统一的数据集成框架,而且要保证各种异构数据及个系统数据之间的信息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它主要采用数据聚合和数据复制相结合的策略,将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处理以满足整个电子政务平台的需要。
(二)应用整合
应用整合的目的主要是将原本分散于系统中的数据通过相应的操作进行整合,以便提供给相应的公众以体现其信息的价值。这种信息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系统间的操作将应用服务整合和访问界面整合这两项工作做到最好。
(三)流程整合
流程整合的主要作用是为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和高效化服务的,它是电子政务平台信息资源的汇总核心,它可以打破各部门的行政划分而独立存在,如此一来便可打破传统,对相应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通常在这一环节我们提倡统一管理,这样有利于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四)管理整合
管理整合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平台内部的统一管理,集成平台各组织间的应用及形成人机有效结合的机制,关于这点很多文章中都有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三、结束语
综合全文,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务平台信息资源整合的实践过程,完善论述其电子政务平台信息资源建设的步骤。为了提高我国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我国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唯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通过这种最大限度的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让我国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更好的为大家服务,也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走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显堂.英国政府信息增值开发及其启示――以知识产权制度为例.图书馆建设,2009(08).
[2]陶明华,王华,刘秋生.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商场现代化,2012(09).
[3]陈睿.电子政务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信息化建设,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