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信息资源整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信息资源整合

第1篇

面对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出师不利,人们不得不反省这种整合思路的合理性。

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信息共享,共享的目的是创造效益。效益是信息系统生存的基础,缺少有效的成本核算是资源整合低效益的重要原因。整合工作需要成本,用户使用信息资源也需要成本,如果共享的效益不足以抵消整合与共享的成本,那么资源整合就会因亏本而难以持续。

从经济学考虑,提高资源整合效益可从两方面给力:

一方面选择整合目标,提高整合的价值。只有整合有高效益应用的部分信息资源,而不是整合所有资源,才会得到较高的整合效益。目前,有些信息整合任务布置与最终效益考量是脱节的,因为整合作为目标自有投资来源,资源整合者也不需考虑总成本。这种投资体制就很难考虑整体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整合可学习企业的订单生产模式,剔除价值低的资源整合项目,总效益自会提高。

提高效益的另一方面工作是降低整合成本。资源整合最大成本不在技术而在行政。有些工作人员总想将数据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认为只有物理上集中才能实现资源整合;总想以行政手段排除整合障碍,结果反而使整合变得更不可行。数据强行集中会带来维护更新的困难,数据质量下降会导致整合失败。实际上在检索技术高度完善的今天,资料的物理集中已不再是资源整合的关键,谷歌、百度没有行政力量,不靠数据集中,仅靠检索能力已取得了信息资源整合的巨大成功。

利用检索技术能够绕过行政障碍实现低成本的资源整合。例如法人库与企业信用库建设,将各政府部门收集的企业数据集中到一个部门的行政成本太高而难以实现;如果改换思路,数据还是由原主管部门向外提供,面对用户的信息查询可以通过检索软件遍访各部门的数据库,再将各部门的查询结果整合向用户提供,其效果与先集中数据是一样的。新模式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数据质量。

第2篇

1 整合基本要素的差异

整合是一种活动,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涉及整合活动的要素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整合的内部结构(整合主体和整合客体)和整合的外部结构(整合活动的环境)。

1.1 整合活动的主体

整合活动的主体即整合活动的实施者,是实施整合方案的具体的人。整合活动的主体是联结决策者与整合客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整合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者的实施效率[2]。在面向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整合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指整合系统的策划人及其设计人员,而在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活动中,用户与系统策划人及设计人员一样是整合活动主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到整合系统的界面设计、需求分析及系统评估等系统设计的全过程中。

1.2 整合活动的客体

整合活动的客体是指整合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任何整合都必须有客体,否则就无法整合。整合客体是整合活动的必要条件。整合客体由于具有人的参与性和动态的系统性,因此,在整合过程中,整合主体既要注意结构的变动性,又要注意变动的规律性,要从全面分析中抓住关键,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使整合向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对于面向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来说,整合活动的客体主要是信息资源。为了保证信息组织的可拓展性,自然应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做好信息规划的标准化工作,但对于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来说,整合活动的客体除了信息资源外,还要着重做好用户需求信息的整合,即在设计整合系统之前,先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一个用户系统,并提供一个用户工具箱,让用户真正参与到系统的设计中来,最大限度地促进系统设计人员与用户的交流[3]。如微软公司的“Designing for Usability”系统,就是根据用户的类型、项目的本质特征来选择或定制的,该系统主要由整个公司的设计标准化体系和用户交流系统构成,并且贯穿于公司各个项目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各个项目的基础设计平台。

1.3 整合活动的环境

整合活动的环境是整合活动的外部条件。整合环境也是整合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与周围的联系而孤立存在和发展。整合环境如何,对于整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它要求整合实施人员及其决策人员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及特点来进行整合,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握机遇。不仅要考虑用什么方法、手段来进行整合,而且要考虑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方法、手段进行整合。对于面向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而言,整合活动的环境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人员因素(包括人员的结构、技术素质)、技术因素(包括技术的经济因素、维护成本等)、政策法规因素等;而在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这些环境因素,还要更深层次地分析用户的认知能力、情感状态、心理变化等因素。文献[4]中Nahl的研究表明,用户的认知能力、情感状态、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用户使用系统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系统设计中,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与面向资源的信息资源整合都是由整合活动的主体、客体及其环境等基本元素构成的,但是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以人为本,提高系统可用性、易用性为目的”的原则指导下,要求更为严格。

2 整合设计原则的差异

整合的基本原则,就是整合一般规律的概括和归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1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它要求整合活动决策者从整合客体、主体和环境的客观实际出发考虑问题,如客体的特点、性质、构成要素、结构层次、活动规律、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等;整合主体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专业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健康状况等以及整合环境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2.2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整合活动必须遵循系统运行规律,作全局性整体性安排。系统性原则要求把整个整合活动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把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最佳整体功能,使整合系统成为一个优化的动态系统。在信息资源整合中,还要特别注意系统信息资源建设的一致性,包括信息标识的一致性、界面设计的一致性以及功能设计的一致性等。

2.3 能动性原则

能动性原则是指整合活动的决策者在遵循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自觉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灵活地思考租处理问题。

2.4 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整合活动中,必须考虑如何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任何整合活动都应该以获得较好的效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当然,这里所说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整合活动中,一定要事先分清两者孰轻孰重,各占多少比例。

2.5 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指在整合活动中,必须把握好时机,重视整体效果,尤其是处理好时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第3篇

图书馆整合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图书馆应当对馆内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对图书馆的要求。

1图书馆肩负着服务社会的信息职能,具备深刻的社会属性,只有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才能提升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图书馆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大潮,不能对现有资源进行认真的整合,图书馆将会失去固定用户群,进而缺乏生存的空间。图书馆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这样才能避免网络成为信息传递的唯一载体。

2图书馆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注重对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工具的研究开发,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选择图书馆而不是网络作为信息检索的依托。网络资源具备数量大、种类多、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图书馆应当针对网络的这些特点,积极提升自身的资源整合的功能,以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与价值。

3图书馆对资源进行整合还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网络作对然也具有海量的信息,但是网络资源具有良莠不齐、信息分布不均的缺点,因此图书馆需要对馆内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优化,这样才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创新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

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原则与策略

在进行资源整合中,图书馆需要进行全面整合,兼具专业性需求以及人文关怀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图书馆不仅要提升工作人员素质、提升个性化服务质量,还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作为支持。

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文献进行全面整合,还要体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图书馆具备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职能,应当以人为中心,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属性。此外,图书馆还应当进行专业化的信息资源整合,馆内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与业务能力,在对待用户上以专业精神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最后,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整合时,还需要体现人文关怀的原则。只有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获取资源、利用资源的效率,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