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美术与设计的区别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美术与设计的区别

第1篇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 现代设计 区别 共性

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自身的工艺技术对各种不同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所创造出来的人工造物的统称。传统工艺是我国民族造型艺术史上重要一部分,不仅具有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还向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鲜明特色。工艺美术在形式和内涵上始终保持着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于一身,其高超的工艺技术、鲜明的特色风格、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谱写了灿烂的徽章。

现代设计是指工业革命以后,具有审美性和功能性的设计活动。现代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设计出审美性与功能性于一身的设计作品。人类史上的设计发展可以追溯到制造出的第一件产品。但是现代设计真正开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新文化、新思想的出现,推动着现代设计的蓬勃发展。荷兰风格派运动、构成主义运动以及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设计运动等,都是推动现代设计产生的有利源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共性。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与精髓。而现代设计的产生更多地受到工业革命以后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带动,体现的是新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现代设计离不开传统工艺文化,传统工艺文化业需要现代设计理论支撑。本文主要从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区别与共性

从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区别来看,首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注重的是功能美,而现代设计则注重技艺美;传统工艺美术主要针对的是手工艺制品,现代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工艺产品;传统工艺美术体现的事人文思想,现代艺术设计体现的设计理念。如果说传统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那么现代设计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其次,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囊括了服装、染织、装潢、陶艺等工艺,而现代设计囊括了工业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等。再次,传统工艺美术针对的是一些手工艺制品,而现代设计生产的是工业产品。前者传达的是人文思想,后者传达的是现代设计理念。

从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共性来看,首先,无论是传统工艺美术还是现代设计,二者在平面构成上有一致的形式法则。例如对比、夸张、象征等,这些都是二者平面构成上的基本理念。其次,二者在色彩构成方面也有着很大的相似,都遵循色调、透明度、纯度、色彩混合、色彩冷暖等用色规律进行,内容的研究和作品的用色都保持一致。再次,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技艺手法与现代设计中的立体构成设计手法,都是在研究三维空间中如何进行立体造型的。二者都是按照一定的造型原则赋予立体形态的美感,都是将一个形体分割成组合形体抑或将组合形体分割成单个形体。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物质形态都可以还原到点、线、面。相反,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体。

二、如何处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是相互存在、相互促进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共性,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发扬传统工艺美术以及当代设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代设计发展要立足于现代设计基础之上,同时更要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应将悠久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方式、审美观念融合起来,推陈出新、贯穿古今。传统的工艺美术史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能够提高我们的修养开阔我们的视野,同时也为现代设计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源泉。

现代设计是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带有浓厚的西方观念思想,这往往会对传统的工艺美术带来一种冲击。有人认为艺术设计就应该需要脱离传统的工艺美术,这是一种偏颇的观点和看法。现代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受到人为的思想和情感的影响,需要设计者运用一定的思维创造能力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将自身的设计理念和内心的情感驾驭到设计作品之上,体现现代设计的发展走向。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并不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否定,而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思想也不会因为现代设计的产生而消亡。相反,二者正在逐渐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张道一先生就曾说过:“有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对立起来,评定是非,我看是不必的。”当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后,我们自然而然就不会将二者进行对立,评定它们之间的是非,而是应该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合理的融合起来。传统工艺美术需要现代设计带动,现代设计则需要吸收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科学、合理的认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于共性,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扬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现代设计。

结语

纵观所述,传统工艺美术需要现代设计理念的支撑,而现代设计业需要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熏陶。当代设计应该充分体会到传统工艺美术以人为本的内涵,吸收5000多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文化中的功能美和装饰美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使我们的设计作品更加能够突出文化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1]陈熠.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3(5).

[2]刘淑伟.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

[3]毛旭林.论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异同[J].装饰,2006(10).

[4]李旭,黄蜜.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文化特征与现代设计的发展[J].包装工程,2010(10).

第2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绘画;表达;区别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58-01

在美术中,人们通常把它归类为两大分支,分别是设计和绘画。设计下又分为平面设计、室内(环艺)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广告等专业。绘画中也有分成油画、版画、雕塑等专业。二者虽同属美术中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作为一名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平面设计的了解会多一些,它又可以被称为视觉传达,简而言之就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平面设计最终的目的就是向人们传递信息。

这样的目的就促使它较绘画而言更加理性,说到底,设计是服务于客户和大众的,不能像绘画一样随性。美术和任何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而设计则是为他人服务的活动,一个是为本人,一个是为他人、为社会和为市场。设计是作为商品存在于市场服务中,它必须具备价值和使用价值,并且要得到用户的认可和满意,最后还要实现他设计的价值,也就是说设计师必须去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猜测用户的心理以使自己的设计方案能通过要求,这一点艺术家们却不需要去考虑。平面设计服务的主体就变成了别人,这种服务也是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达成的。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说到“观察一位艺术家如此努力地追求合适的平衡是件引人入胜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要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那样改,他也许无法回答。他并不墨守任何成规,只是摸索道路前进。在某些时期,确实有一些艺术家或批评家曾经想方设法总结他们的艺术法则;然而关于那些法则,事实总是证明,低手庸才试图循规蹈矩却一无所获,而艺术家大师离经叛道却能获得一种前所未闻的新的和谐。”

事实上绘画没有办法去规定规则,每个人完成的都是自己,一个人永远不能预先知道艺术家可能要达到什么效果。绘画是表达自己,而设计是表达别人,需要表达的思想的主体不同,我认为这是设计和绘画本质上的区别,也是最主要的区别。

再从其他方面说。

绘画和设计都是需要美术功底作为基础的,就像我们上大学之前都是需要进行绘画的学习,在经历的专业考试以及高考之后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学科进行学习。绘画是奠基石,但是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绘画较设计更加需要扎实的功底。绘画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随意性很强,完全根据画家的想要表达事物和思想的需要来确定,但是他表达的内容完全是天马行空的,可能根本不需要别人理解。每个人对绘画作品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无论是抽象的具体的,大家都在尝试着用各种不一样的方法去表现绘画,用钉子构成,用烟熏,甚至用脸、用胸部去画画。只要好看,有神韵,有那些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视觉享受就可以了。而设计,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方法来表达,甚至更多。但是,他所要表达的东西就必须要被客户和大众接受,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思想内容上,都需要被别人理解,它不仅要给人看,还要能够清晰准确的传递信息。如果一个设计作品只有设计师自己能够感受和使用,即使他有再多的美感或者说别的附加价值,那都不能说它是一件好的设计作品。所以说,设计更偏重于实用性,而绘画,则更偏重于观赏性。

这是表达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是基于表达主体的不同的延伸。

其次是设计和绘画的表达方式的不同,绘画是以图的形态传达着信息,绘画作为单独的艺术作品,它的画面并不一定需要文字说明;而设计是作为专门独立的艺术,还是特地为某种产品服务的,必须有文字说明。只有通过文字形态的存在,它的自身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而平面设计和绘画的实现方式也不尽相同,绘画注重的是肌理特点,而平面设计大部分是以机器印刷的方式来实现,它从未脱离大机器生产而独立存在。

这些都是绘画和设计本身的区别。单从历史上来看,绘画比设计的起源要早很多,现已知最古老的绘画可以追溯到32000年前的位于法国的肖维岩洞,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能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而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要从工业革命之后才算开始,这也是设计能够批量生产的根本原因。

虽然平面设计与绘画有着诸多差异,但是都是基于美术基础的。热爱设计的人都是对绘画一直或曾经有过执着的追求,而专研绘画的人对设计也有一定的感触。二者不能单纯的被分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一直都在学习和接触设计和绘画,但仍然觉得自己对这些的了解甚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甚多,所以文章只是粗浅的从几个方面谈了谈我对二者区别的理解和看法。

第3篇

一、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区别

(一)概念与时间的不同之处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无论是概念上还是发展时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前者的目的是把人们生活用品与环境大力进行改善,以此将物质生产与美这二者更好的融合,充分发挥创造作用。并且其拥有独特的审美特性,经历了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后者可以说是前者的延续,其发展也是在前者基础上对美进行更好的融合发展。工艺美术更多是在装饰领域不断进行改变,这也是为了满足在视觉方面人们对美提出的要求,所以也就使得造型与装饰领域的发展较快。但是由于部分装饰与造型的实用性不强,使得设计需要不断改善,以此达到视觉方面对美的要求。现代设计主要被划分两种,其一为大批量生产工艺品,其二也对审美具有较高要求,实际使用过程中装饰性效果也较强。现代设计对实用性这方面的要求一直比较高,对人们生活与社会发展都起着不小的作用。想要使得工艺美术得到有效发展,科学合理的变革必不可少,以此才能让工艺美术的特点得以更好的延续。

(二)目的性与科学性

在实用性这方面,现代美术与工艺美术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不少人都把工艺美术当作是复古的代表,把现代设计当做是拥有时代特色的存在。这样的观念也是对两者的一种区分。只是设计并非能完全反应时尚,但想要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可避免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引入时尚,以此也才能设计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物品。现代设计是为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是为了反作用于社会发展,拥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其不仅是现代人们审美的一种体现,也是装饰方面的一种表现。工艺美术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不同时期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如今已经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时代的表征,只是实用性相对而言较差。

(三)角度与词性

现代设计比起工艺美术,实用性更强,但欣赏性更弱一些,这也是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只是两者所占角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使得将其融合在一起也有很大的必要性,以此才能更好的符合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现代设计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科,综合性比较强,因此包含的设计内容就比较丰富。需要对其词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分析其内容。

二、现代设计与工艺美术之间存在的联系

(一)现代设计去伪存真,汲取民族文化精华

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就会使得这些民族之间的思维模式、审美性、语言等方面存在差别。也正是因为这些民族不同的特征造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构造、表现形式。从而可见民族艺术风格多样性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但是为了使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发展与推广,设计师需要在民族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创造新的设计元素。这样才能让各民族文化得以不断传承与发展,让设计元素不断丰富,使设计师的思维愈发活跃。而且作为现代设计师,也需要思考并理解民族文化对现代设计的运用与影响,还需要思考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与偶然性。从而设计师才能建立起独特的设计思维与观念,创造出民族特性独特的作品。

(二)现代设计建立在工艺美术基础上

现代设计可以说是工艺美术的一种延续,换而言之,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根”。工艺美术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素材与题材。因其民族、地区不一样,也就使得各自的工艺美术功能有所差异。也正是因为这样,就为现代设计带来了充实的内容,并为其提供了灵感源泉。与此同时,也使得工业美术个性化产品得以不断丰富,满足了现代人们对文化的多样化追求。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运用与发展

(一)充分发挥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潜移默化的作用

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更替,才逐渐发展为各个领域的工艺美术,其对现代设计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为了让现代设计更好的传承工美艺术,只有将其不断运用到商业方面,不然很有可能会使得其在现代设计中逐渐淡化。就如中国画一样,尽管其中蕴藏着几千年的文化,写实与写意方面均出现了无数人才。但其许多珍贵的文化思想作品仅保存在博物馆内,使得广大民众无法接触,而国画艺术又并未在商业领域得到应用与开发,从而使得其在现代设计中逐渐淡化,更甚至被抛弃。

(二)塑造工艺美术自身造型功能

工艺美术是一种造型文化的实践,体现了不同地区、民族的审美观念、文化风俗等。比如说剪纸与刺绣、雕刻之类的工艺美术,就同其地区的审美观念、风俗、信仰等有着很强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工美艺术与当今社会之间已经逐渐出现了冲突。比如说族群文化的工艺美术就与跨民族的人对这方面提出的需求就出现了冲突。又比如说工艺美术与现代人们审美观念、实用性要求、投资需求等方面出现的冲突。而也正是因为这些冲突的出现使得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要加强力度塑造工艺美术自身的造型功能,让其与现代设计更好的融合,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物品。

四、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园林美术;建筑色彩

20世纪末,我国园林在高速发展以及扩容的过程之中,存在规划失控、不重视建筑色彩以及审美文化修养缺乏等问题,这就使得“摆阔、攀比”的文化或庸俗的美学趣味在园林建设中传播起来,把很多的园林涂成了“大花脸”,失去了园林应有的鲜明的个性,切断了历史文脉,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多的园林设计人员开始关注园林美术中的建筑色彩。现代园林美术中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对色彩进行对比和调和,把园林美术中的建筑等物质载体进行设计,以得到最优的色彩配置方案。虽然,园林美术中的色彩设计很难把握,但其目的在于使园林的整体的色彩具有协调性和统一性,实现视觉美感,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园林美术中的色彩设计

1.1园林美术中色彩的搭配

现代园林美术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目的是使园林的色调相一致,具有协调性和统一性。在园林美术的色彩搭配中,色彩具有主次之分,所以园林美术必须考虑主色与次色的搭配。次色有支配作用,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次色的色相、彩度和明度。例如在广场、公园等场所,整体上都是以不同深浅的绿色做次色的,其它景观色彩通常作为点缀的色彩穿插其中。但绿色作为次色也不是固定的,在某些场合,绿色也可以做点缀和背景。所以,在不同场景哪种颜色做次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主色和次色搭配合理,那么这种色彩搭配是合理的。

1.2园林美术中景观色彩的组合

不管是主色还是次色,在进行组合时,都应尽量考虑大面积以及大单元。比如,当一块场地的基调色是绿色时,应优先考虑中间的道路的颜色,使其和基调色调和,然后再逐步考虑其它景观的色彩进行对比和调和。此外还要考虑深浅不同的绿色之间是否有对比,园林的整体色彩是否和谐,是否需要花卉颜色,铺地的色彩是不是丰富,园林整体是否有冷暖色的搭配,色彩的彩度和明度是否合适。总之,无论园林美术的色彩设计追求的风格如何,都要始终贯彻对比调和原则,要满足人眼的视觉平衡要求。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还要考虑光线、气候、材质、生理、心理、文化等因素的作用。

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如果发现色彩过于单调或对比太过强烈,可适当地加入其他颜色,使整体色彩更协调。一般,加入黑色、灰色、白色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1.3现代园林美术中的色彩的协调

在园林美术中,我们可以对色彩的造型能力进行利用,使得一些景观或者建筑成为园林标识或视线焦点,但是无论这样的装饰色彩如何优美,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装饰色彩必须要和周围的环境色彩相协调。但是经过观察发现,从整体色彩的调和来看这种装饰的色彩,通常都存在装饰过度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地对装饰色彩进行选择,既要在单体上得到协调的色彩效果,而且要与周围环境的色彩相协调。

1.4现代园林美术中不同空间色彩的融合

通常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空间,空间之间又具有不同的层次,需要有过渡。因此,在做色彩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不同的空间色彩之间的过渡,不仅要将将不同的空间色彩之间自然地联系起来,而且要园林美术色彩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具有对比、差异和层次感。园林美术中的点、线、面已然使园林中不同的物体表现出了空间的质感,色彩却能使得空间景物具有动与静、强与弱、刚与柔等不同姿态的对比。这使得园林色彩在色相、彩度、明度上有所区别,组合成有节奏、有韵律的色彩空间,这样就能够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2.园林美术中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建筑色彩是园林美术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据的观点,色彩是最大众化的一种美感形式。色彩也是园林美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心理学的观点,色彩对人类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极为重要,而建筑色彩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在很多案例中得到了证实。之前,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色彩骚动”,很多的市民面对高彩度的、艳丽的出租车、公交车,以及色彩斑斓的广告、刺眼的玻璃幕墙、色彩迷幻的霓虹灯,感到心绪烦躁、头晕目眩,为此,当地居民提出了严厉批评,这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对色彩的偏差进行纠正,以消除市民的不安情绪和烦躁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色彩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建筑的色彩是园林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的建筑色彩是园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比如北京皇城的屋顶采用金黄色,与普通百姓的屋顶的颜色进行对比,这就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至上的历史文化的写照;有的是园林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比如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灰瓦白墙就是园林传统的色彩。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的搭配,不仅是不同的民族的审美趣味的结晶,同时也形成了不同民族间的不同文化传统。因此,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我们要把园林特色当做文化遗产一样来进行保护,以此来对其历史文脉进行延续。

3.园林美术中建筑色彩的原则

3.1突出园林中自然美、人类美的原则

人类色彩美感来自于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于人来说,自然原生色是最美的。因此,园林的色彩永远不敌大自然的美,因此在园林美术中要尽量保护和突出自然美。苏州园林的人行道,使用黄褐色的原木进行架构,这既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又能使园林色彩很好地溶于自然色彩之中,是极为成功的案例。

3.2延续园林历史文脉的原则

建筑的色彩是园林文化的载体,表现了园林的历史文化。因此,为了延续园林文脉,在园林美术中应尽量保持园林的传统色调,以表现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在园林的原有的风貌已经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应使历史建筑或文化古迹周边建筑的色彩与古建筑的色调相协调、相统一。

3.3服从园林功能区分原则

就像人的服饰要跟人的身份相符合一样,建筑的色彩也要跟园林的功能相符合。这里园林的功能有两个层次的功能:其一指的是园林整体功能,另一层指的是园林的分区功能。商业园林与文化园林以及旅游园林的色彩理所当然地应该有所区别,大小不同的园林,其色彩也应有所区别。建筑的色彩首先要和自然环境的色彩相统一、相协调,地处绿色森林中的园林或被蓝色海洋包围的园林,它的色彩自然要跟内陆园林有所区别。如果一座小城被绿色所环绕,那么它的色彩运用大胆一点,也不会对环境色彩的和谐造成破坏。一座被海洋拥抱的园林,如果其色彩过于素淡,就会使园林失去生机。因此,威尼斯虽然以暖红为主色调,给人的感觉却不是色彩嘈杂而是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结束语:

目前,园林美术中的建筑色彩越来越受到重视,必须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反对建筑色彩的商业性倾向;一是尽量使建筑色彩延续园林原有的历史文化文脉。

参考文献:

[1]于坤.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分析[J].大舞台,2010(3):101.

第5篇

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上讲,该学科在根本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哈尔冰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红松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设计师:“好的设计师往往都是杂家,因为他要拥有画家的表现力、律师的判断力、音乐家的感染力、科学家的严谨力、诗人的诗意、哲学家的思维力。”诚然,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或室内设计师必须掌握设计学、心理学、建筑学、美术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掌握如此复杂的综合能力。从教育背景层面上讲,案例教学具备了以往教育方法不具备的优势。以往的教育方式是说教以及枯燥的举例说明。案例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以及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的特点。

二、案例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契合性

从实践应用方向分析,案例教学具有真实感和互动感。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通过剖析环境艺术设计实例,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更加本质地了解课程的精髓。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使用工业时代的教学方法外,还能使用大量的视频、图片、模型等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能很好地弥补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案例教学的优势是能够无缝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打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禁锢,正所谓不破不立,能让学生拥有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符合国际和国内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育潮流,与我国教育政策和国际教育潮流接轨,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中应用案例教学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案例教学,以及与以往教学模式的区别。其次要突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这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其一,要区别对待不同设计方向的教学方式,如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教学中,要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教学;其二是案例教学在运用上的区别对待,如徒手表现、计算机制图、文案表现等的区别教学。最后,综合分析各种案例的区别,从中找到其文化内涵重点,并将其总结、提炼。

四、案例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中的应用价值和长远意义

第6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内涵;区别;关系

一、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内涵

(一)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这一概念的提出可回到封建时代。在封建时期,工匠利用美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理念制作大量手工制品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时的市场,然而这些制品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不仅促使工匠不断追求精湛的技艺水平,和用色的华丽,从而促使了工艺美术发展的实创性不断提高,其根本是在依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艺术设计

由于十九世纪欧洲工业化的繁衍,给当时的市场带来了负面效应使得造价低廉且质量粗糙的工业产品滥竽充数,一部分精益求精的艺术家看到这一现象折射出这是设计方面存在的严重弊端,并开始探寻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艺术家们的行动影响便是促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发生。随之,“工艺美术”由英国转向欧洲,在欧洲其发展的形式为“新艺术”运动,从而又发展成为“装饰艺术”运动。直到20世纪初期,“现代设计”出现在世人面前,使得“艺术设计”这一观点才开始得以确立。

二、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区别

(一)服务对象有别

在旧石器时代,器物文化的发展是漫长的。有的器物在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后才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普遍利用。每种器物的发展有着本身的发展模式。相比较而言,在当时处于比较闭塞形态的封建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因为商业活动发展程度低下,因此工艺美术的针对领域对受到局限,从而生产出来的手工艺美术作品,多数是供给宫廷使用。而艺术设计是工业革命与商品经济结合的产物。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产品的功用性不断要求强大,从产品的设计方面看,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更加趋向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显而易见,其面向的是市场和大众。

(二)美学价值不同

工艺美术结合了科学与艺术的优势之处,艺术设计的特点主要是人性化、时代性与集成性,并且学科之间交流频繁。而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萌芽期,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还是有的。有位著名艺术家曾说:懂艺术美学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艺术美学。而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至今依然以画室为主。

(三)研究的范围存在差异

在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范围不外是器、织、雕、染、塑、绘这些方面。从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的三大类型能看出,其涉及的领域要比工艺美术更为广泛。从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来看,艺术设计的发展不仅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因此,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艺术设计最根本的社会功能是审美功能,其他社会功能只有在审美功能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来,审美功能是一切设计作品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至于其他功用,则要视具体作品而定。一件作品或许只具审美功用而无其他功能,如许多工业设计产品、建筑、服装等,可它确是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

三、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一)传统工艺美术相对于当代艺术设计

本质就是手工技术的装饰美与机械技术的功能美相对比。手工技术的美常带有私人情趣,贯穿着个人的思想,保持着经验、感性的特征,以装饰为美。而机械技术的功能美是建立在流水线基础之上,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反映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和谐、统一和理性的技术美特征。功能美与技术美是当今艺术设计美学中的主要内容。

(二)工艺美术学让艺术设计的实体体现提供了评价的标准

产品只有接受社会的检验才是最好的例证,但如果是失败了,那就晚了;因此应该设立一套民主且有原则的科学评价体系。或者说,设计应该能满足人们各种需求,让其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若让最终的消费者来评判,那么对此次设计来说就是定论了,它能做的工作只有推出改良产品或新的型号,与此同时一个设计要满足每个使用者的需求和评判标准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因此好设计就是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

(三)设计工具也是工艺美术学研究对象之一

设计工具不是完成某一个设计项目所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大量系统方法信息分类、搜索和分析的技术工具,甚至可以简单理解为为实现对复杂信息的把握和分解所制定的工具方法,这些需要凭借具体的技术设备和软件来完成。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都属于设计工具。它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艺美术学与艺术设计,两者之前同源异派。因此人们常论美术包含设计,而工艺美术又包含在美术中。展现出工艺美术和艺术之间的联系。两者之间还有着传统与现代的联系系,它们表现出的是一种艺术形式在时代变迁中的不断演变,能够影响着人类的常规生活,满足人类的生活发展需要,推动人类文明的进呈。从历史的发展水平来看,工艺美术转向艺术设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何伟民.浅谈方法论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3).

第7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和艺术院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研究高等美术院校专业教师(以下简称“专业教师”)的职业行为特征,是对高等美术院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的规律的一种个性化提炼,将促进高等美术院校进一步完善其管理激励机制,有较为重要的基础意义。

本研究以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三所知名美术院校的专业教师为研究样本,对调查和访谈(共295人)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

二、行为过程特征

1.强烈的示范性

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决定了其专业教师比其他一般高校教师的示范性要强得多:画画时的调色、作画的技巧、运笔的方法、方向、构图等等都必须由教师示范,在教学方式上与其他高校教师的教学形式有很大区别。

2.独特的创造性

专业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作和设计的独特表达,需要特殊的艺术灵感,创作的任何作品都是唯一的。一方面每一个专业教师都不一样,另一方面,其思想、观念是用艺术语言表达的。

(2)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更多体现在小班制、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与其他高校“上大课”有很大区别。

3.工作对象个性突出

专业教师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由于学艺术的学生大多家境比较殷实,高等美术院校的学生追求自我,注重个性,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强,追求新奇和怪异,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

4.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对艺术教育及艺术创作的责任感是给专业教师带来工作压力的最主要因素,占60.8%;其次是生活压力,占31.3%;再次是学生、规定、领导,分别占22.3%、18.9%、18.5%。

5.艺术灵感的主要来源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观察和思考是专业教师艺术灵感的最主要来源,占76.6%;其次是不断的学习,占51.3%;再次是休闲娱乐,占24.5%;工作和人际交往也是来源的主要因素之一,分别占23.4%和18.5%。值得一提的是,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也是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教师艺术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与其他高校教师的工作创造性有较大的区别。当然,其灵感是受多因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并非某一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

三、行为个性特征

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发现,专业教师都具有独特的专业素质,在社会群体中具有较强的精英意识,他们有着和普通生产者不同的个性特征:

1.较强的自主意识

与其他高校教师的自主意识相比,专业教师更加注重自我引导,不愿意受制度和环境的制约。正是因为他们鲜明的自主意识,才造就了他们在创作设计中不因循守旧,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人格,而这正是艺术活动最需要的。

2.独立的价值观

与其他高校教师相比,专业教师更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他们非常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工作不仅是为挣钱,更在意作品艺术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热衷于创作和设计,因此,形成他们的价值观也是独特的。

3.蔑视权威

与其他高校教师相比,专业教师由于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自主意识,使他们并不崇尚任何权威,不认同并不追求对行政级别和行政职务。如果将“官本位”和“行政”权威和管理理念应用到专业教师的管理中,将会对专业教师的创作科研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影响,或者,以行政级别和职务晋升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也是不可行的。

4.对行政工作很淡漠

有以下几点体现:

(1)对“参与决策且建议得到采纳”的需要程度是所有需要因素中最弱的。

(2)对担任行政职务冷漠。很多人认为担任行政职务后行政事务太多,浪费时间,影响其创作和设计。现实中会有少数人担任行政职务后不久便会辞去行政职务或者很少参与行政管理事务;

(3)若非晋升职称等原因,其往往不会主动去了解有关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有关行政程序。

四、行为成果特征

1.个性化的教学成果

专业教师的教学成果,是与他们同行的个性突出的艺术人才。这些艺术家师从于他们,但在艺术思想及表现、价值及艺术追求上又与他们不同,往往成为推动艺术向前发展的新生力量,而不是机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重复劳动者。学生的创作作品在世界上唯一性,成为其他高校学生工作成果最大的区别。

2.个性化创作科研成果

一是成果形式个性化,其创作科研成果是将思想、语言、技巧等融为一体的视觉形式,并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二是成果价值弹性大,其创作、设计的作品难以用客观的标准评价,主观性强,价值一时间难以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与他高校教师的研究成果有着很大不同;三是成果转化渠道特殊,可以直接投入到个人、社会所需的应用当中。

五、结语

高等美术院校专业教师的职业有很多特征,其中一部分同其他高校教师相同,一部分呈现出其独特的个性话特征。这些个性化特征决定了其工作的特色,也决定了高等美术院校管理激励机制的特色。要充分展现这些特色,高等美术院校及有关政府部门,在管理与激励机制的设计和运行中,必须尊重这些个性化特征和其本身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王军.基于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激励机制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6(6):15-18.

[2]赖琳.当代艺术市场对高校绘画教学的影响透视[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9,19(4):116

第8篇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设计探索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准确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材提供的内容,制订出切实、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并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根据中职学校艺术类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自控力较弱、学习较为被动等特点,对课堂教学设计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高职与中职的区别和联系

高职与中职是国家教育层次上的区别,中职属于国家基础教育,高职属于国家高等教育。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一般只需要具备把握技术操作层面或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的能力。而高职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人才除须具备高等教育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外,“高”在知识、能力素质和“高”在高职教育的毕业生不仅能够熟练应用岗位工作技能、技术,还要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简言之,中职是培养技能人才,而高职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所以,高职和中职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便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中职学校,面对着一群对社会和工作没有一点概念的没长大的孩子,如何开展教学?起初,学生饶有兴趣的听我讲课,对知识显示出了极大的求知欲和兴趣度,但是真正开始实践作业期间,他们的表现让我非常不解甚至于失望。以虎头蛇尾结束我的课程。经过反思,他们年龄太小,思想不成熟,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开始琢磨,适合中职生的美术教育方式是什么呢?

二、中职美术教育的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即培养具有初级劳动技能的学历教育。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进入新世纪,传统的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国家已决定通过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它们走向融合,统一规范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

而美术教育,很早之前就开始了,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中国美术设计行业也被带动,,美术设计的相关行业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市场需求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全国高考呈现出美术报考热。各个中职学校也纷纷开设美术设计专业,一夜之间,似乎美术教育已经四处开花。但现在中职美术教育又是什么现状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

第一从学校来看,课程安排死板,教学模式固定,过度重视电脑软件课程的安排,忽视美术基础的掌握和基本审美,正犹如“打了膨胀剂的西瓜”。

在全国的中职美术教育中,有很多的中职学校美术课程安排固定化,素描、色彩、构成、电脑软件等等,多年来一成不变。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能熟练运用电脑设计软件是中职学生直接去就业的主要手段。但绝非是最重要的手段。而且教师在教电脑课时没有具体课题,学生也没实例可做,与毕业后的工作没有根本联系,几年学下来一走上工作岗位又是一无所知,从零学起。更何况,对于这群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面对枯燥的电脑操作工具实例,他们真正踏实认真的完成的很少。所以,在工作后,那些学到的少之又少的知识基本都还给了学校。

第二从教师来看,目前开设美术专业的中职学校很多,但中职学校的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完整的美术设计教育,好一点的教师是纯艺术或者工艺美术出身,还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大部分的教师却是“半路出家的和尚”,充当学校的“救急者”,哪个岗位缺老师就去哪个岗位,所以说,在中职美术教育的起步阶段,他们中很多都是依靠自学或各种培训来了解美术设计的。除了很少一部分拥有从事设计工作的实战经验外,绝大部分教师在美术相关的实践上显得有些苍白的。他们中少数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是对于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同样掌握不足。那些“救急者”就更不用说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又当如何走入工作岗位呢?

第三从学生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在14—17岁左右,大多是成绩较差考不到大学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导致的问题学生(网瘾学生、打架学生、极度孤僻学生、残疾学生等)。这些学生群体不要提美术基础,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可能都很匮乏。但是好的是,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能主动大胆的与老师交流,发出提问,如果教师再加以引导,无疑更好的完成了教学,更有可能迸发出新的火花,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了!

三、给学生一个个成功的机会

职校学生意志较弱,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技巧的介绍上要切合实际,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给学生设计一个成功的台阶,让学生在积极的尝试中积累经验,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在一次色彩讲评课的听课活动中,我给每个同学都发一张小纸条,纸条上是有关色彩画的几个评价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学生可以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这张小纸条就像一个小台阶,它提醒学生站起来后从哪里开始讲。借助这个平台,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9篇

到2003年,中国美院“综合绘画系”改为“综合艺术系”,“综合绘画”只是其中一个工作室,延续了上述教学路数。各校的实验艺术专业,不管名字是叫新媒体、数字媒体、现代艺术、实验艺术还是综合艺术,事实上都面对一个更开阔的创作实践。新媒体设置数字影像专业的毕业创作,也有只是装置,不怎么涉及高新技术的;综合艺术专业的毕业创作,也有涉及动画、互动机械等的;各自有所偏重,但是基础课程如何设置,从前面十几年的“综合绘画”的实践中并不能直接得到助益。于是各自在探索怎么来教基础课。也就是,怎么把学生们从考前班和基础部所训导出来的、并没有真正过关的、但也已经基本成形了的写实绘画的思维方式中带出来,带到适合实验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中。

而目前的美术高考考生的实际水平和过去相比甚至存在着质量上的退步。由于学校本身扩招,考生人数太多,很多学校在招生考试的时候,甚至连写生项目都取消。顺便省下租用模特儿和购买石膏像、静物等写生道具的经费。上千考生在考场中默写。这种招生考试的模式,在美术高考的考前阶段诱发出死记硬背的模式化学习。所以虽然现在出版发达,但考生的实际造型能力和对美术史的理解力(学生的写生能力和对艺术史的理解力成正比)普遍比不上以前。

考生在通过美术高考后进入艺术学院,第一年主要还是基础学习。这是依据国家教委“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本科生前两年必须在基础部广泛涉猎各学科。各家美术学院通常都把基础部压缩为一年。但是美术学院的基础部并没有真正提供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事实上,基础的学习阶段基本上是一个“后考生阶段”。也许把画石膏像和人物头像升级成了画人体写生,把水粉静物写生升级成了风景写生。但教学要求和考前班没有区别,更别说和二年级进入各个专业之后的教学的对接。

比如,在实验艺术专业中,如果我们要在二年级的时候开设录像艺术课程,我们期待学生在一年级基础部已经完成世界电影史、摄影史、电脑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但是基础部没法提供这些教育。这样,基础部一年的时间对于实验艺术专业来说几乎是浪费。同时,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的比重又被放得过大,用掉了四年级整年的时间。学生实际上的专业学习时间只剩下二年级和三年级两年。这两年时间,还得腾出一部分来弥补基础部教育的不足。导致专业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因此,理想的模式,当然是实验艺术专业自己出考题招生。这必定影响到考前准备,出现新模式的考前班和高中、附中美术教育,为相关专业提供较理想的学生。如果这不能实现,那么新媒体、综合艺术等实验艺术专业应该拥有自己的基础部,设计一套和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教育对接程度较高的基础课程。而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应该压缩到只占用四年级下一个学期,把四上也腾出来进行正常教学。事实上,上述制度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实验艺术专业拥有了自己的基础部,自己出题招生也就理所当然了。

第10篇

【关键词】 标志 标识 辨析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模糊的概念,或概念与概念之间含混不清。如七年级义务教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和《校园环境标识》两篇课文中的“标志”与“标识”。

什么是标志?教材中如是描述:“标志是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它的特点是直观生动,易于识别和记忆。”什么是标识?教材没有定义。只说它的功能是用于提示和导向,是属于视觉识别系统

在现实生活中标志与标识有何区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传递上的区别

标识是属于视觉识别符号。它在信息传递上是非常直白的,没有隐晦的意思。如指示导向标识,它就告诉你目标的方位(如图一);识别标识,就告诉你这里是什么(如图二);警示标识,它就告诉你要怎么样或不要怎么样(如图三)。它是语言性的。它直接诉诸人的视觉,意思简单明了。它的意义具有单向指示性。因为理解是表象性的,所以读者一看就明白,不需要曲折的理解,具有确定性。而有好多标志具有丰富的内涵。读者需要借助于联想和想象才能理解。它的意义不是平白直言的,具有不明确性。对于具体的一个标志(如图四),如果没有创意说明,那么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理解会有偏差或不全面。

二、形式上的区别

标志多为平面设计,大多依附于平面载体。它可以转载于不同的报刊杂志等不同的媒体中(如图五)。它可以标在商品上,可以印在说明书上,也可以画在本企业建筑的墙面上等等。而标识却是安装在确定的地点,具有固定性。标识多为立体设计,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如图六)。

三、内容上的区别

标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商品标志。它在内容上多与产品和企业有关。商标成为辨别商品的一个依据。有很多的标志具有行业性。如运动会标志、社团标志、展览会标志等都有具体的内容。它们都有丰富的内涵,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包含一定的思想意识、文化传统等。有很多的内在的审美因素。因此,标志的内容具有多元性。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就有四个内容:①五环象征奥运会;②五星象征中国;③中国传统的“盘长”图案象征吉祥;太极拳动作人形象征中国传统体育。标识的内容,或指示导向,或帮助你识别,或对你予以警示 ,或美化环境,别无它意。内容具有单一性。

四、意义上的区别

标识就象是无声的语言。它与人们交流后,立即使人明白或觉悟,直接影响人们行为。它是实用性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如图七、图八)。而很多标志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含一定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情感价值或经济价值。如奥运会标志中,五环代表五大洲;五色象征不同肤色的不同民族,代表不同地域风貌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五环相扣,表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意味着全世界人民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再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其形如“中国结”,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它用粗线条的形式构成一个网络形状,象征中国联通可以把不同方位的信息都联系起来进行交流,显示了公司的作用和能力。而商品标志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商品的知名度越高,销售量越大,那么它的隐形价值就越高。所以商标一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就具有所有权,不能挪用。而标识服务于大众,即使有盗版或雷同,常无人计较。相同意义的标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也就是有意义的普遍性和形式的特殊性。

五、形象构成的区别

无论标志或标识构成的元素都是图形、文字、数字。在标志设计中要么以图形为主,要么图形加数字,要么图形加文字加数字。而图形是不可缺的。有些标志就是一个图形(如清韵家纺标志)。而在标识设计中,文字元素最重要。有很多标识就由文字依附于载体构成(如图九)。标识的图形以具象性居多,体现标识的直观和通俗。而标志的图形,有抽象,也有具象。 (图九)

六、设计和制作上的区别

标志多为平面设计。主要是图案设计。形式和内容都要优美。形象和意义要一致。设计好了就可应用(如图十)。而标识要设计,还要制作和安装。制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它讲究材料和工艺手段。放置室外或野外的标识,材料要经久牢固,经得起风吹雨打日晒冰冻。制作时需要系列工具和操作技术。标识的设计和制作也要和环境相协调。标识是根据环境需要来设计和制作的。所以主观要适应客观。相同意义的标识,无论在形式和材料上都可以不同,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给人以独特的印象。形式和内容都要符合实际的需要,具有实用性或装饰性。标识的设计和制作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结合。标识传递信息的形式和手段要科学;制作过程也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如图十一)。

七、审美上的区别

标志的设计要追求形式美,也要追求内在美。既要有优美的表象,也要有优美的内涵。如新华航空公司的标志。“白鸽象征着和平吉祥、美好向上,以示蒸蒸日上的航空事业;旭日表示生命、希望、温暖、热情,意为航空公司为公众服务的爱心。标志的圆形,有美满、圆满、周到的含义。手形体现服务,具有欢迎、再会之意。整个标志形象犹如一只白鸽迎着东升的旭日,搏击长空,象征航空公司的事业永远生机勃勃,健康向上。”而标识的审美侧重于外在形式。如造型的优美。制作的精致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要向学生辨析的是以下四点。

一、标志和标识都有识别作用。如运动会标志,它帮助人们认识本次集会的内容性质和意义;社团标志,帮助人们区别不同的团体或部门;商品标志帮助人们识别不同品牌的商品。一些公共标志帮助你认识行为的准则。而标识则帮助你识别方向、目标、场所,那些表示警示规则的标识可谓是帮助你识别行为的正误。

二、纯粹是属于视觉识别系统的或者表示警示规则的公共标志和标识,在本质意义上讲没什么区别。如标志“安全楼梯”、“电梯”,它们和餐厅标识、音乐室标识相比;如标识“禁止左转弯”和标志“禁止游泳”相比,从形式到本质意义都没有区别。

三、商品标志、社团标志、运动会标志、展览会标志等那些具有深刻内涵的标志是和标识有很大区别的。(本文已从七个方面作解析)。

第11篇

关键词: 美术教育 自觉学习 自觉发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倡导美术教育的新理念,适应美术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是众多美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教育以教育教学方法为手段,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给学生审美的愉悦。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根据设计的课程新内容确立学生本体发展的起点和目标,构建全方位、多途径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而在普通美术教育实践中,以具体实践的美术教学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从现行的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几方面来看,或多或少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吻合。作为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基础美术教育来说,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取向的美术教学活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现代社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强调人的本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为自觉活动,才能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表现。而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活动就是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本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本体能力和本体人格,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自身发展的教育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全面发展自身能力。作为美术教育发展方向,应制定与终身化学习、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美术教育目标,拓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手段,强调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注重艺术学科与德育及其它学科的渗透和关联,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使美术教材呈现全面化、多样化的特色。开展以学生为本体的美术活动,注重人文化指导和评估,给学生一种相对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进行相应的美术教育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学习本体。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构成综合开放的课堂,指导学生自觉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

一、美术教育的自觉发展问题

所谓美术教育的自觉发展,就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清醒自觉地掌握自身的学习发展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觉设计、自觉尝试、自觉反思总结、自觉调整完善等实践活动,实现全面的自我发展。美术自觉发展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更不是毫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理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新组合。把握美术教育自觉发展思想的实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美术自觉发展的核心是“自觉”,“自觉”是与“他觉”相对立矛盾的。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道德情操。学生是学习的本体,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引导者,作为“物化形式”的传递仍然体现美术“双基”的教学体系,将“理念体系”转化为“行为方式”使学生清醒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过程,自觉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发展过程和策略,而不是传递者替代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优化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美术教育是师生的教与学的情感交流活动,是师生心知的教育体验,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准备、进行学习交流、讨论探索而达到认识与实践体验的合理结合,从不同的侧面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产生兴趣,愉悦地接受美术教育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才会全面发挥出来。

2.学生本体的自觉作用应体现在限定性目标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从时间的角度把学习的目的、内容、程度等自觉地连贯成一个整体来看待。

3.学生的美术自觉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觉美术活动来实现的。美术自觉活动表现为自觉设计、自觉尝试、自觉感悟、自觉质疑、自觉反馈、自觉反思、自觉调整的完善教学环节。离开这些具体的环节,自觉发展就失去了凭借。教师必须坚持教学实践第一的观念,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趣味需要,产生自身的内驱力,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形成美术自觉意识与良好习惯,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锤炼悟性,培养反思能力和监控调整能力,富有灵性和独创精神。

4.美术自觉发展离不开教师积极的引导。没有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就没有学生的本体地位,谈不上学生的自觉学习,教师的引导作用必将成为“孤讲”和“独问”,而不是真正的引导。在自觉发展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在导趣、导向、导法、导思、导控、导境等多个方面。评价美术自觉发展的效果,既要看学生的学,又要看教师的引。学的方面,要看学得是否积极主动、自觉而高效,其中高效是指得法和科学,而引的方面要看引的方向、方法和力度。“美术自觉发展”不同于一般的“自觉学习”,它的内涵更为丰富,不但包括一般的美术自觉学习的含义,而且包括学生素质的积累、积极健康的人格构建等道德因素。

二、美术课堂的自觉发展问题

1.从学生的本体发展需要出发,指导学生确定美术自觉发展的立足点和目标。教与学的矛盾首先是教师引导要求和学生本体发展的矛盾。所谓引导要求,即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所形成的关于教学目标、要求的认识。所谓本体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实现最大限度的可能。找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点,是本体发展愿望的体现,要找到美术教材内容理解中的疑难点,还有学生表面懂了而实际不懂的认识模糊点、学生因能力问题而习惯发展的薄弱点。一定要弄清楚这四点内在的问题。同时,要坚持客观分析的原则。引导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本体发展需要是否与引导要求一致,其价值结果如何,这都要及时进行客观分析,坚持主动适应美术教学原则。及时主动地对引导要求作适当的调整,调整教学活动的方法和内容,坚持积极引导的原则。发现本体需要价值不大或毫无价值,更要大胆发挥引导作用,作出调整引导,并坚持促进转化原则。当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和目标不同步时,就要诱发需要激发欲望,这成为教学的关键。在引导转化过程中,要积极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促成学生尽快由文化一般需要向高层次的过渡。

2.探索美术课程的教学操作的新方式,指导学生自觉发展。指导学生高效地自觉发展,构建科学的美术教学操作新方法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具体的方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教学行为,确保学生的自觉发展权利和自觉发展效果。美术教学操作方式的新特点有几种倾向:突出自觉发展的主线;强化向学习方法的延伸和对学法优劣反思的延伸;优化课堂拓展和课后拓展;根据学生“学”和教师“引”的情况,产生大小循环式的周而复始地操作于整个课堂。运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观念转变要到位。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弄清美术自觉发展方式与灌注式、放任式、参与式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认识“引导学生怎么学”、“怎么引导学生自觉地学”的基础上,关键还要弄清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客观理性与主观盲从、科学高效与低效课堂之间的区别,教师本身要自觉地站准位置,扮演好角色。其二,主要教学环节要落实。自觉设计、自觉尝试、自觉质疑、自觉反思、自觉拓展、自觉应用是自觉发展的主要环节,应确保落实到位。在美术教学中应注意解脱传统思维,勇于实践;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实际,瞄准“发展点”;处理好美术教学进度和能力发展空间的关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自觉实践;弄清每个环节的重点、要求,准确把握时机,灵活运用,增强美术教学实效。

三、美术教学的自觉学习问题

提倡美术教学的自觉学习,是当今美术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自觉式学习与其它教育方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它的教学内容丰富,不会局限于某些内容,或一些生硬的术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譬如,在对学生认识冷暖色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彩色的笔摆一摆,挑一挑,看学生最喜欢哪几种色彩,设置一个窗户教具,打开它观察里面景物的颜色,天空中的红太阳、阳光下的橘色的门、白墙、粉红的花朵、金黄色的叶子,这些红色、橘色、黄色、粉色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我们称之为暖色。再打开看看那些令人感到凉爽、感到寒冷的颜色有哪些,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树林,这些蓝色、绿色等颜色都给人以清凉、冰冷的感觉,我们称之为冷色。同时,利用课堂内学生们穿戴的衣帽和服饰,进行冷暖色服装的讲解,冷色衣服和暖色衣服不同,中性色彩的衣服又是什么样的效果。这样的内容首先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因为冷暖色的知识不只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条的专业术语里,而是在教师的引导设计中,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尝试和感悟中实现自觉美术实践的活动过程。

第12篇

[关键词]艺术史论课程 实物教学 辅助教学

一、艺术史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心态的倾斜。艺术设计类学生往往有着重设计实践,轻文化理论的学习习惯。学生大多认为,作为公共选修或公共基础的艺术史论课程,与其今后的专业创作、技能掌握、就业工作关联不大,因此往往带有一种轻视此类课程的心态。

2,传统教学的不足。日常教学中,艺术史论课程又常常存在着内容庞杂,知识点繁多,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等特点。例如在讲到不同时代的瓷器特点等内容,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或用语言文字来解释定义,描述特点,学生的记忆点容易混乱,且单调的文字与空洞的想象,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疲倦等负面心理,教学效果不佳。

3,多媒体教学的不足。近十几年来,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应用,解决了工艺美术教学上关于器物欣赏与细节展示时的图片问题,并且辅助播放一些相关纪录片,丰富了专业相关知识的介绍和展示,但这类辅助效果往往只停留在视听阶段,有时,受限于网络资源的像素不高和播放设备的陈化,学生无法全方位多角度,清晰地观看和了解古代优秀工艺品,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注意力。

二、实物教学的优势

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实物教学如同实践教学一般,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致,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1、工艺美术史教学中,学生在结合书本内容与教师形象化的讲解时,如能直接接触、仔细观察与课堂内容有关联的工艺品时,更容易记忆与了解产品的特点与技艺。如讲到雕版年画时,让学生亲自尝试手工套色印刷的技巧与难度,从而更好理解传统年画的配色与构图原则。讲解青铜铸造工艺中的模范法与失蜡法产品的区别时,学生除了了解到两种工艺不同的流程外,如果能亲手触摸和观察,模范法青铜器上合范处的铸疣和失蜡法青铜器镂空穿插的细腻,对区分和感受两种工艺,以及今后自己设计产品时工艺的取舍更为形象与直观。

2、不同年代的同类器物在对比讲解时,不仅器物的装饰纹样与器形会发生变化,器物的质感与重量也同样是区别之一。如在讲到宋元明清的瓷器时,瓷器的造型、纹饰、釉层是我们判断不同时代最直接的依据,然而,当学生触摸到不同时代的瓷器或瓷器碎片时能感受到,宋元瓷器大多沉重于明清瓷器的手感,再结合当时的民族审美与制作工艺,对于这些器物的区分能有一点自己直觉的感受。

3、我们在感受一些器物时,不仅要用我们的眼睛,还要尝试利用手、耳与鼻子等多器官的感受。如区别瓷器与陶器的敲击声音,了解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由。轻嗅檀香木、沉香木等不同木材的味道,感受紫檀与楠木的不同触感温度,从而了解人们在制造使用时的选择依据。这些都会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的了解与记忆相关器物的风格与表现。

第13篇

关键词:现代中国平面设计民间美术元素

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历史文化艺术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审美精神以及民族创造力。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民间美术传承了我国原始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文化内涵深厚。民间美术源于自然融于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物质与精神完美契合的哲学思想。将民间美术元素合理融入平面设计,能够借鉴民间美术元素的特色提升平面设计的活力,丰富平面设计的语言,使平面设计拥有更为深刻的内涵,更具特色的审美形式,有利于推动平面设计发展、创新。

一、概述中国民间美术及现代平面设计

(一)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是一种以满足人们社会生活需要创造的造型艺术和实用美术的优秀的视觉形象艺术,被学者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母体。中国民间美术具备五大基本特征,分别是集审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面向人民社会,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具备传承属性。集审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指中国民间美术继承了人类文化的原始形态,为人类生活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具备了原始艺术的审美共性特征以及人类物质追求所需的物质文化形态。面向人民社会指中国民间美术源于人民生活,囊括了人们劳动、衣食、住行、民俗、禁忌等的方方面面,欣赏民间美术没有较高的门槛,社会中的任何一员都可以很好地欣赏民间美术这种优秀的艺术形式。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指中国民间美术饱含了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是民族精神的代表,是中华原始文化的哲学体系、审美体系融合而构建出的新的艺术形式。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指不同地域的中国民间美术因区域生活习俗、文化理念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有效地丰富了民间美术的形式以及内涵。具备传承属性指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发展、精神生活追求过程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艺术,延续和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饱含了中国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理念的延续和反思。

(二)现代平面设计

现代平面设计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平面设计随处可见,分布极广,最常见的包括各种标识、户外海报、广告、商品包装等。平面设计借助二维空间元素进行创作重组、布局设计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借助视觉冲击而实现的信息传达手段。平面设计可以借助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借助设计内容向观看者传达相关的资讯信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平面设计的内涵不断丰富,平面设计追求不断多元化,借助平面设计展现国家和区域文化形象、打造具备特色属性的平面设计是未来平面设计发展的新方向。为了使得平面设计“标新立异”,设计者必须努力打造出具备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要借鉴和吸收我国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如此才能够使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之林崭露头角。

(三)中国民间美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共通性

从艺术表现形式及创作理念看来,中国民间美术与现代平面设计具备共通性,即都延续并传承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众所周知,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其中包含了很多民族原始思维认识及文化形态,基于中国民间美术发展的艺术作品在造型和形态上往往富含丰富的原始艺术特色,包含了中国人愿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造物学理念。平面设计需要借助各种艺术元素,民间美术元素恰好能够为平面设计带来新的思路,融合了人性情感关怀和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能够使得我国的平面设计具备区别于其他国家平面设计的独特魅力,平面设计因此获得了新的思维方向,平面设计的空间得以扩展,有利于平面设计创新。

二、现代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这为艺术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中外艺术交往日益频繁,平面设计因此获得了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良好的社会背景之下,平面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进步。然而通过分析平面设计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平面设计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平面设计人员过分拘泥于西方的艺术概念,盲目模仿西方设计者的平面设计思想,导致平面设计陷入固有形式而缺乏中国元素,平面设计之中包含的内容有失平衡,不能与设计整体和谐共存,严重缺乏文化深度等。诸如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另一方面也使得优秀的、具有民族风格及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遭遇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三、现代中国平面设计中的民间美术元素实践

中国平面设计是一种借助形象化语言传递情感、信息的艺术形式,旨在借助视觉冲击加深观看者的印象,使观看者能够快速捕获相关信息。虽然从文化角度看来,中国平面设计与民间美术元素属于不同范畴,但这两者均属于艺术形式,都包含了色彩、造型等元素,具备十分稳定的融合立足点。因此,在现代中国平面设计中实践民间美术元素具备可行性,是现代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一)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实践

民间美术造型十分的灵活,美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可以不受事物外形束缚,能够在二维空间中对艺术作品的轮廓进行夸张、概括、延伸或是想象,此举能够有效升华艺术作品的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张力。例如,戈射收割图借助剪影概括拙朴之美、力度之美,利用情态、动势配合作品轮廓彰显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此同时,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还包括皮影、剪纸、年画等,上述艺术形式均于二维空间创作,不仅能够很好地表现事物特征,还能够赋予事物特殊的寓意,进而丰富艺术内涵。艺术内涵不够深刻是当前我国平面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民间美术造型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弥补上述不足。具体来说,现代平面艺术可以借鉴民间美术造型的高度概括能力以及典型的动态表现,使得平面设计作品具备强烈的视觉张力,并在其中融入特殊寓意,以丰富平面设计的内容和内涵。在平面设计中实践民间美术造型的成功案例较多,如“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公益海报”以剪纸为主要设计元素,将英语“China”与牛的形象有机融合,既表现了蓬勃发展的中国形象,也寄托了中华儿女对中国繁荣发展的向往。

(二)民间美术色彩方面的实践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构建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自己的宇宙观,即阴阳五行法则。人们对阴阳五行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也影响了美术的发展,进而诱发“五色观”出现。我国古代视五色(青、赤、黄、白、黑)为正色,将其他颜色称之为间色。正色之中青色是希望、是和平、是万物生长;赤是温暖、吉祥、热情;黄代表权力和地位;黑色是神秘、严肃和沉默;白色是朴素、淡雅。正色具备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以色彩为主体的民间美术也因此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及鲜明的色彩震撼力。平面设计不可能缺少色彩,而民间美术色彩恰可以被实践于平面设计过程,设计师可以借助正色提高平面设计的冲击力,将观看者的注意力有效集中于自身想要表达的信息所在处,以实现快速传递平面设计信息的目标。例如,在进行白酒包装设计时,设计师可以选择正色中的白色,并借助月下独斟的情境衬托白酒的颜色,帮助人感受白酒的品质和口感。再例如,可乐公司的新年广告素来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彰显吉祥、喜庆、财富、繁荣,广告设计中还融合了中国福娃,一方面契合了新年氛围,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喜庆心情,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三)民间美术图案方面的实践

由于民间美术设计比较灵活,美术图案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设计者可以在自身想象基础上设计图案,因而民间美术图案之中包含很多超自然的装饰性图案,具备极强的寓意和象征意味,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美形式的追求,表达了人们对超脱自然的渴望。例如,龙、凤、麒麟等都属于超自然的形态模式,是超自然的装饰性吉祥图案,可以与很多其他元素融洽共存,并构建新的艺术图案表达新的艺术内涵。平面设计过程中可以对诸如上述的美术图案加以运用,如靳棣强设计的“汉字”系列作品将民间美术拼接图案与云纹砚台的写意水墨纹组合起来,在对比之下,不仅形成了视觉冲击,体现了设计的平面、立体结合特色,还使得整个平面设计具备了极强的现代感及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再如靳棣强设计的太极图案招贴,将太极图案简化后融入平面设计,将水墨与蜡笔质感有机融合,红与黑的对比既表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对比,也借助太极动静阴阳凸显了中西文化交融互生的深刻哲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人们崇尚传统,人们期待在生活中复归传统,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关注度也随之不断增长。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民间美术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艺术沉淀,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将民间美术元素合理应用于中国平面设计,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弘扬,另一方面有利于平面设计丰富文化底蕴,丰富艺术内涵,并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平面设计相关人员需要重视对民间美术元素的挖掘,要探索其中包含的民族特色,要善用民间美术中包含的美术造型、美术图形以及美术色彩元素实践平面设计,促使平面设计与民间美术元素科学融合,以开拓平面设计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第14篇

谈到电视虚拟设计就必须先提到虚拟演播系统的功能,虚拟演播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和色键技术结合的产物。这几年随着虚拟演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逐渐成为电视美术设计制作的一种不可代替的表现手段,设计者们越来越感受到它的优点,使用虚拟演播室的美术设计突破了传统演播室美术设计的实景制作和现实场景设计的空间限制,从而达到能将真实人物与虚拟环境的自由组合,它能将现实实时视频与计算机三维图形所创造的虚拟场景经过键盘处理,使两者完美地结合为新的电视画面。

关键词:

电视;虚拟设计;虚拟演播技术;电视美术设计

像我们看过的影片《杀出恐龙谷》《猩球崛起》《汉江怪物》《侏罗纪公园》,还有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科幻、童话影片都是采用了一些虚拟景物与实拍的物象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了美妙动人的画面,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近几年来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运用在不少电视台及其它媒体成为新的热点。它的特点是设计制作周期短,时效性强,劳动耗能低,场景修改容易,投入少效率高,大大提高了演播室的使用率。尽管虚拟设计是从电视美术设计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也应该说虚拟技术的出现给电视制作、电视美术的环境设计带来一场新的革命,是节目的制作更具灵活性,能够让创作者更好地发挥,更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意图。当然虚拟设计也同样无法代替常规的现实的电视舞台环境设计,因为两者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虚拟的环境设计多用于电视新闻、专题报道、天气预报、金融信息、体育报道、股市分析、儿童娱乐、教育类节目,以及小型情景剧、MTV等。那么虚拟设计比起传统常规的电视美术设计有哪些特性呢?

一、虚拟设计在“虚幻”中创造多变的美

虚拟设计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有其独特的风格,那就是它的“虚幻”性,它是用虚拟的手段来体现真实的世界(物象),所以产生的视觉审美效果又有别于真实的东西,这也就是所谓的视觉升华,然而虚拟的写实再求真实也毕竟是“虚幻”的,他跟实景实物对人的视觉感应有着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是这种差异产生了新奇的美。当虚拟的景致跟现实的物象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它就是一幅“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因为它打破了自然的审美规律,所以虚拟设计的画面图像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意向创作出“虚”“实”景结合多变的超常规的美。

二、虚拟设计可以突破常规的时空概念

作为一般的电视场景设计要构建一个固定的场景模式和不光基调,因而缺乏机动性和应变性,然而对于虚拟设计来说就不同了,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它可以随意变换或组合不同时空的物象按照自己的意向任意拓宽场景的纵深空间或透视变化,甚至变更场景画面的焦点,也可以由一个场景的样式变为另一个样式。例如,物体可以不考虑重力的原理而悬浮在空间,物体可以从多个物体间穿插运动或上升,视频图像可以进行,二度创作,把不同的时空图像和情节融合在同一主题画面中。因此,虚拟设计能够构建一个以多维“情节”空间为一体的精彩的意象世界。

三、虚拟设计的动静结合使画面“活”起来

在常规的舞台设计中,首先要选择一个固定的舞台环境,用固定不变的景别来构组一个氛围,所展示的只能是一种静态的美,而易显得古板,同时,固定的场景也局限了视觉传达的信息量,无法尽情发挥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然而虚拟设计的场景则会随心所欲的将动态的美发挥到极致,比如说在静坐的主持人背景上空是白云浮动的蓝天,而主持人侧面周围是狂泻的瀑布,风声、水声、伴随着鸟鸣声时远时近,彩蝶时而从主持人面前飞过,又慢慢地消逝在远方,主持人脚踏的地面一会变成鹅卵石,一会又变成碧绿的草坪,时而小雨淅沥,时而风吹飘叶,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可见表现手法丰富多变,动静结合别有情致、韵味十足,使场景画面变得鲜活起来。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视美术设计领域(包括电视栏目包装、专题片头、片尾、片花以及电视广告推介等方面)对视觉听觉的再度创作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表现力、视觉感染力会更加丰富多彩,它跨越了现实时空物象表现的局限性,使创作思维的表现形式得到了完美体现,虚拟技术也必将在电视制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邹丰泰 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杨国建,王立峰,姜楠,张兴成.虚拟仿真技术在仿真模型设计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2005(5).

[2]陶然.试论动画片创作中场景设计动静态之美[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蒋英兰,王大镇,韩荣第.基于虚拟制造的复杂曲面NC程序验证仿真环境的建立[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2(2).

[4]邱晨鹰,邓军.虚拟演播室系统及其技术发展浅析[J].职教论坛,2005(26).

[5]朱学东,李勇.虚拟演播室系统设备的分析与比较[J].西部广播电视,2002(2).

[6]郭斌.虚拟演播室系统的选择、应用与发展[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1(9).

第15篇

关键词:现代设计;设计教育;价值引导

现代设计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之一,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之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设计界改变以往专为权贵服务的方向,转而提出要为民众服务的口号下的产物,是设计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现代设计的形成是基于社会的日益丰裕、中产阶级日益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日益向消费时代转化、科学技术日益膨胀等因素下,通过商业活动和文化发展得到表达和完成的一个进程。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同时又兼备各学科综合交叉的特点,所以才能随着人们的价值观的不断提升而开始凸显其独特的魅力。

现代设计教育与现代设计基本在同时开始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自己的体系,学科开始趋于完善,教学的方向也开始较为明确。其中就国内而言,专业的美术院校和综合院校下的分院及结构形式,正是现代设计教育大环境下的攻坚力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术高考热给逐渐升温的艺术设计生源带来强大的冲击,同时也对艺术院校的容量形成巨大的挑战。近10年来,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张膨胀,几乎所有的高校都纷纷开设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大专院校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院系(科)已经达到1400多所,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生数量约10多万。就在短短几年,艺术设计专业已开始成为继计算机专业后的中国第二热门专业。

正是在这种看似艺术设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这种膨胀性办学和扩大招生规模,一方面无疑为有志从事艺术设计行业和有着较高艺术天分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但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录取线较其他专业低,以至于很多考生都把参加艺术类考试作为高考捷径,就形成了一种高中阶段的文化成绩一旦处于劣势,就立即以“快餐式”和“填鸭式”的突击专业,已达到改学艺术类,进而达到升学目的的现象。以至于在今后的设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开始凸显出了“轻设计”“重表现”“无理论”等不利于现代设计未来发展的相关问题,究其源头,这种盲目的专业趋向无疑成为制约设计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也带来了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

正因为如此,正确的艺术设计核心价值导向开始成为解决“设计难”和“难设计”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一、要形成区别美术、工程设计和设计的本质区别引导

美术和任何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而设计则是为他人服务的活动。一个是为了本人,一个是为了他人、为社会和为市场,从这一点看,美术和设计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设计与工程设计的区别,其实也非常清楚;工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等)中的物与物之间关系问题的,比如汽车的汽缸与活塞之间的关系等,而设计则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比如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问题。设计是处理人与物、人与泛义的机器之间问题的最重要活动,没有设计,人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安全的、术士的、美观的工作于生存环境和空间,因此,设计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的重要活动。

明确这一点对于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专业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换句话说,在开始学习之前,先充分了解设计的特点,才能将设计中潜在的服务意识和独特魅力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从意识形态阶段就树立正确的“以设计特点为基础”的专业发展方向。

二、要形成严谨的设计价值核心引导

设计本身的社会服务性是设计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才使得设计得以通过社会的商业化发展来展现其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现代设计不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手段。

正是基于这样严谨的服务与交流特征,我们才会更深理解设计的文化内涵。这一点对于朝气蓬勃的学生而言,恰恰是指导他们开始理解设计新时展的新生萌芽,这样的价值核心将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设计技能培养和能力提升。

三、要形成完善的设计基础能力引导

设计本身由于其多学科的专业范畴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特征,必然形成自己强大的包容特点,这就意味着它本身需要多方面的专业能力支持。这种情况下,千变万化的设计范畴却有着共通的基础能力要求,这就为从这一方面集中解决后续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条件。

对于设计基础的培养恰恰是很难的,因为所有的基础课都是在学期初期进行,而这个时候学生却刚刚形成设计意识,最容易忽略基础的训练。正是由于这样的现状,强调基础与构成的硬性要求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手段。其实设计基础已经涵盖了设计的核心范畴,在这一阶段加以强化不但不会占用专业课的课时分配,反倒会在后续专业课的梯级式授课中敦实相关基础,使得专业课得以在坚实的基础能力平台上更好地进行。

四、要形成深入的设计理论贯通引导

良好的设计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这点对于任何学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国内设计理论相对薄弱,理论体系相对不完善,加之强调不足,导致学生根本不注重理论的指导意义,盲目随大流,对其长期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教师一方面要从源头着手,将概念解释清楚,对于所谓潮流的盲目追捧要形成适度的理解,以免造成设计的视野过短;另一方面要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设计理论体系,分层次、分阶段的将理论和实际专业课程相结合,以达到“理论贯穿始终”“理论指导实际”的良性引导方向,使得学生能在核心体系中始终得以稳固,并在这样的设计贯通理论的指导下,最大程度吸收新潮流、新思维、新概念,以期达到设计学习过程中的最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