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疗风险管控措施范文

医疗风险管控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风险管控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疗风险管控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 管控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医疗卫生机构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医院面临的内外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在这种大背景下,医院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医院在日常管理经营中要不断重视财务风险管控,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积极有效应对内外环境中不断变化的财务风险,及时规避各种不确定因素,才能够保证医院生产经营的健康有序进行,促进医院财务目标的实现。

一、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作为会计主体的医院为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实施相关财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造成医院的财务工作未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财务目标进行,进而导致可能发生损失,导致医院经济利益受损的可能性。

一般来讲,风险是具有两方面的,它不仅仅意味着可能发生的损失,也有可能表示潜在的收益。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不能简单地将风险定义为损失。比如医院管理层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地增加负债来扩展医院的资金渠道,缓解医院资金矛盾,这一方面需要管理层增强风险意识,同时也能提升其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医院在某环节中出现偏差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并进而致使医院债务增加,偿债能力下降,增加医院运营成本。

总的来讲,医院在日常生产运营中有以下几种财务风险需要管控:一是筹资风险,指的是医院在筹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一般跟管理层的决策以及市场因素直接关联,使得医院筹资活动难以实现预定目标;二是投资风险,是指医院的投资回报率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财务风险;三是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医院在资金回收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导致资金回收的时间和金额难以按照预期实现;四是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医院在收益分配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分配而对医院未来经营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首先,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在这方面,医院主要存在着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是过度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误区。医院作为社会经济主体,既有盈利性质,同时又承担着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医院应当在保证社会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低提高医院的盈利能力。同时也不能错误地将医院的盈利同社会效益简单地方在对立立场上,这都很容易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发生偏差,进而导致医院发生财务风险。

其次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医院通过运用集成化、系统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数据的高度集中和网络化传输,以此提高数据收集、传输、交换以及处理效率,缩短经营管理的中间环节,进而提高整个单位的科学管理水平。但是也需要看到一点,医院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存在风险,计算机系统极易受到外来攻击。而且,数据存取及处理风险电子数据信息的存取一般都是利用磁性介质工具来完成,这些磁性介质的使用给数据存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数据存取存在风险。它们往往都无法对数据进行追溯,一旦数据遭到篡改,通常难以找回原始数据。因此,假使日常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不小心修改了数据,就很难发现并追回原始数据,这给会计工作造成困扰,增加工作量。而且,不全面的数据信息被计算机接受并处理后,会衍生出错误的后续数据,最终导致会计报表信息不准确,出现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另外,磁场介质常会被磁场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致使数据出现紊乱。

再次,内部控制欠缺,导致财务风险无法及时有效管控。企业集团面临的环境多变,风险较多,但较多的企业集团对风险防范与管控不够有效,缺乏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与之相对应,也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和部门去控制风险,这都成为企业集团失控的潜在因素。

三、医院强化财务风险管控的措施

首先,科学定位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医院承担着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同时又是经济主体。医院在制定目标时不应当仅仅将盈利作为其财务目标,还应当兼顾其公共属性。在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要实现自身的保值增值。明确其经济价值最大化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有机结合,追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合理科学地指定医院的财务目标,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其次,提高医院管理层风险管控意识和水平。医院发生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院管理层缺乏风险管控意识,没有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医院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要不断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理念教育,培养其财务风险意识,并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水平,增强财务人员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能力,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尤小佳是解决。并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职责分工,将财务风险管控工作逐级逐项落实,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再次,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医院管理层只有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改善医院内部管理,才能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提升发展空间,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只有建立健全以风险方法和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深化医院改革发展,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唯有通过强化风险管控、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预防和抵御财务风险,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医院的主体地位,实现其健康有效运行,从而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财务内部控制

近年来,医疗行业竟争不断加剧,医患矛盾集中爆发,医院已经变成高风险行业,医生已经变成高风险职业,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中坚力量,必须正确认识和面对医疗环境的内外部变化,应时而变,因势而谋,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构建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和推动新医改政策,确保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公立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过程中财务资金周转、实际运营收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具体类型包括财务预算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成本费用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投资业务风险、融资筹资活动风险、编制与披露财务报告的风险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就是分析医院的财务报表和经营资料数据,采用对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监督、控制医院的实际财务状况,深入分析医院财务运营体系中所潜藏的各种问题、医院发生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及时向医院管理者反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一般地说,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变性、相关性、依存性、损失性的特征。

二、当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诱因

从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来看,新医改政策和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国家调整了卫生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价使医院收入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医保支付延迟导致资金链紧张,医院规模盲目扩张和传统“大收大支”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衔接不连贯,医院财务信息系统并没有得到全面、及时的更新,很多医院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从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来看,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及时完善和有效执行,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费用核算不规范,预算管理不力,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风险控制能力不够,忽略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分析,对往来款项未进行及时清理。例如,到2010年底,天津各三甲医院超过10亿元医疗应收款中,超过50%已确定无法收回,对医院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三、新时期公立医院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途径

(一)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科学设定财务风险指标,以便财务人员及时识别款项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账管理等风险点,发现财务数据中的异常信号,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和规章制度。例如,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医院的流动资产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必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估报告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落实钱、账、物分管,同时把全面预算管理融入医院经营管理之中,达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闭合管理。

(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公立医院内部必须理解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充分完善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使风险控制深入到医院的每个环节,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医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中来。医院要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岗前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道德素养培训等,要明确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结果要与绩效考核挂钩,使财务人员掌握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改变以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同时管理层要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三)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建立审计监督机制,加强财务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发现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降低内部控制风险。首先财务人员要发挥内部会计监督作用,对医院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会计资料的完善性、真实性以及医院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对投资、筹资业务加强风险管控。其次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夯实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基础,扮演好“经济警察”、“经济卫士”的角色。医院应继续加强审计师的培训,增强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测试,以及时解决隐患问题,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运行。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公立医院要全面认识财务风险管控,从被动处理财务风险转为主动识别、控制财务风险,把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能够优化医院成本模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是现代医院的制胜之道。

参考文献:

[1]尹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研究[J].财会研究,2014(01)

[2]兰娜.浅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4(5)

第3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医院;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0引言

医疗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且管理复杂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信息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手段,医院信息化是多种网络硬件与庞大的医疗业务管理应用模块所构成的技术综合体,任何一个细小的软硬件故障或细微的安全疏忽都可能造成全院临床业务和医疗服务的中断。为此,在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多花费一些时间来思考信息安全、多花费一些投入去保障信息安全则是一件十分必要且富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1医院网络安全及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识别

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实际上已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的安全。其中的硬件即常说的网络安全,其中的软件是指满足管理要求的软件应用模块、系统、平台以及实现安全指标的各类硬件设备中所固化的程序指令代码。在学术界,一般只用信息安全这一概念,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混淆这两个名称,口语化常用网络安全代指硬件安全,信息安全代指软件安全,均属于信息安全的学术范畴。

1.1信息安全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院信息化是多种网络硬件与庞大的医疗业务管理应用模块所构成的高技术综合体,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涉及临床管理、药耗品与物资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绩效管理等众多应用管理。近年来,远程医疗、自助服务、医保结算等网上医疗或云医疗服务的不断延伸,网络的健壮性与安全性需求已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任何一个细小的软硬件故障或细微的安全疏忽都可能造成全院临床业务和医疗服务的中断,这就涉及财务风险和医疗服务纠纷风险。医疗信息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涉及公民隐私保护的法律风险,因此医疗信息必须采取多重安全措施、备份措施。这三大风险是一家医院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务必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予以防范。

1.2信息安全是推动医疗行业向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区域医疗资源的大整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以及全国医保跨区结算体系的建立,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已不再是一家医院自己内部的事情了,所有的信息必须走出医院、走出地市、走向全国,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这是一个大趋势,所以,在信息安全方面达不到相应安全等级保护(等保)的医院,则没有资格接入这一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医疗信息网络,不跨过这一门槛,医院的发展以及向现代化医院推进的理想就只能是一朵浮云。

2医院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疗信息数据、财务信息数据等内容众多,运用病毒查杀软件、建立防火墙等网络技术,加强软硬件双重管理,保证内部业务交流、数据信心安全以及对入侵监测的管理,强化用户的层级管理,对用户的认证与业务处理范围进行管控,强化内部管控的提升,从容应对外部黑客、病毒等问题对系统及网络的攻击,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可靠运行,促进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1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及安全检测策略

防火墙技术和安全策略是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可靠保障,通过多层安全策略的保护机制,为医院医疗数据及资源、财务相关数据提供有效保证,并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谐医患关系,保证业务流程的顺利,实现医疗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康运行。(1)防火墙能够将内网与外网进行有效分隔,建立可靠的网络互联关卡,提升网络用户的访问、认证及有效数据过滤,防范外来数据的攻击,是安全的重要边界,同时也是保护敏感的可靠数据服务应用。尤其针对外来入侵及病毒的监测,加强地址、及身份认证进行深化管理。重视将内外网络的监控及隔离,医院的数据库内含有大量病患资料、研究资料及财务数据等众多内容,众多的信息及数据资源访问及流通,需要具有深入拦截及管控能力的防火墙,对关键、敏感及热点访问连接进行多层设置,防止因出现网络安全出现攻击等问题对全局造成停止影响。对内外部连接区域的数据交换尤为重要,加强运行保障,提升安全区域的等级划分,实施网络访问等级划分,对不同业务的需求进行权限管理,对内部人员进一步进行管理,运用过滤技术的防火墙,为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2)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控第二个关键门卡是入侵检测,对防火墙薄弱的内部攻击及未知攻击进行防范,加强网络的监测力度,建立共同的系统网络防范有效措施,对系统管理员员监控、识别等响应能力进行关注,提升安全管理的能力。运用入侵检测对系统内网络、用户活动情况进行关注,对不同网段的传感器、日志、流量及文件和软件的非正常改变进行控制,信息与程序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对比,迅速分析,合理运用检测引擎对各项信息及数据进行检测,对出现网络入侵情况及系统非正常变化进行匹配模式分析,关注重点及热点区域文件数据信息是否完整,对统计对象的属性阙值进行统计分析,加强入侵监测设备的参数定义,及时进行内部权限多层管理模式,可采用二到七层分级管理方式,保障信息的有效性及可控性,为不同权限人员提供不同的系统服务。

2.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综合管控

医院对信息通建设具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加大信息安全等保投入,提升网络安全的管理及建设标准,强化用户的日志及权限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运行是24小时无停息,重视对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多重管控,提升整体管控意识,合理进行多终端系统管理,实现操作运行的规范及标准性,运用杀毒软件、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等多个防范措施进行防范,还可以利用黑盾等软件接入认证,提升主机通信加密管理,防范地址欺骗,实现信息网络的管理安全,保证医院系统平稳运行。注重软硬件共同的安全管理,强化软件管控及技术提升,注重硬件使用的审批手续及可靠管理,满足系统安全管理整体管控需求。

2.3加强无线网络安全管理管控

随着近年来无线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医院信息系统中无线应用迅速普及,提供日常检查、咨询及反馈等多种信息交流,重视对网络秘钥的管控,对非法访问或黑客入侵从源头上进行把握,防止因SSID广播的应用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与安全管控问题,强化病患隐私与医疗数据的管理,提升用户信息处理能力,分层级进行身份验证,对局域网内人员行为进行可靠的约束,加强巡视及比对,对出现非法越权及数据波动加大用户进行管控,实现无线网络的安全管控。

2.4提升信息系统网络硬件的安全等级

网络安全及医院信息系统需要大量的硬件,且医院科室众多并与都医患信息、财务信息相联系,加强多终端硬件的管理,对外来U盘、移动硬盘等硬件应用需要加强,防止从内部侵害网络安全,健全规章管理制度及审批手续,完善硬件设备、文件利用及机房环境、线路连接等管控,并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尤其是医疗文件、财务文件的读取与拷贝,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在拷贝过程中要进行监督及检查,对外来硬件进行查杀、筛选后进行应用,从源头进行安全管理,实行可靠运行,为信息系统软件与硬件管理形成可靠保障。

3结语

医院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管理是医院业务运行的重要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为医院营造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降低重复、枯燥的工作,提升医院服务效率,满足患者不同需求。加强医院内外网的管控,强化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等环节的能力及水平,防范黑客、病毒等多方面的攻击,强化无线网络的服务与管理,提升安全性,妥善保障医院内部信息,为更多患者提供个,促进我国网络系统安全运行与维护能力提升,推动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珍,贺滢,马婧等.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风险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7.

[2]郑西川,张汉雄,胡燕峰等.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架构及实施策略[J].中国医疗设备,2006.

第4篇

一、工作目标

全面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持续加强院感防控,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坚决做到院内“零感染”。

二、成立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巡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全面开展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筛查大培训

(一)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排查

1、查感控专职队伍的建设。500张床位以下的机构至少配备3名感控管理人员。

2、查预检分诊制度的落实。查预检分诊设置是否规范,患者筛查、发热患者登记和引导就诊等工作是否及时、完整、规范。

3、查发热病人全封闭管理制度的落实。院内通道设置是否规范,查发热门诊是否独立设置CT、检验、药房、挂号收费等设备设施,查发热患者就诊信息是否及时上报,查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是否充足并实行单人单间管理。

4、查集中过渡病房设置。查集中过渡病房是否单人单间设置。查医疗机构患者入院前是否在集中过渡病房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5、查陪护探视管理制度的落实。查住院患者陪护是否每天报告个人健康状况,查陪护、探视记录是否完整、及时。

6、查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的落实。院内环境和设备消毒是否规范,查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是否规范及时。

(二)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筛查

1、立即对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并常规每周一次核酸检测,做好记录。

2、开展全院环境重点部位监测。根据人员接触、流动情况,适度扩大监测区域和密度。

3、加大医院环境中的监测频次,重点部位每周至少监测一次。

4、医疗机构每日进行院感巡查,发现问题,台帐管理,及时整改,及时销号。

(三)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培训

1、线上培训。充分运用远程会诊平台、互联网等平台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防控内容培训。

2、院内培训。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岗位特点,制定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不断强化进行穿脱防护服实操演练,制定考题全员过关。不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医院内暴发技术演练,全面提高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控和处置水平。

3、骨干培训。加强对科室感控督查员等骨干人员的培训力度,并充分发挥其感控督导作用,带动科室的院感防控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医疗机构整体感染防控能力。

4、现场培训指导。对门诊部、诊所等分散小型医疗机构采取实地检查指导和现场培训的方式开展感控培训。

四、工作计划及职责分工

1、医政医管与体制改革科、中医药管理科负责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同康医院、康和护理院每月进行巡查。

2、基层卫生和妇幼科负责对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每月进行巡查。

3、职业健康与综合监督科会同卫生监督所负责对个体诊所每月进行巡查。

五、工作要求

(一)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务必高度重视院感防控工作,指定专人负责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筛查大培训工作,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工作时间表,认真组织实施。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要切实担起院感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务必高度重视此次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开展自查、筛查和学习,确保工作组织周密细致,工作开展有力有序。

第5篇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措施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能够对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进行更好的调节,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不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使得医院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背景下,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是需要医院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推行,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

(一)积极影响

一是改变财务管理目标。在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后,医院的财务统筹以及会计预算有了完善的理论指导,能够实现财务管理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对于医院的财务报表,新制度给出了具体的准则,为财务部门披露相关财务信息提供了便利;二是改变财务核算方式。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前提,改变了传统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行的局面,增加了金融工具计量、确认等环节,推动了医院财务核算的健全和完善;三是统一财务报表。现阶段,许多医院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上,存在着缺失或者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会计报表必须统一编制,实现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彻底改变,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二)存在问题

1、预算管理体系缺失

一直以来,受制度等因素的束缚,多数医院并没有完善的内部预算机制,使得医院对于政府财政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削弱了市场竞争意识,导致管理能力的弱化。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财政预算的热情,无法对医院的财政预算状况进行整体把握,降低了财务预算水平。

2、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人员缺乏严格的要求,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者普遍存在着业务素质偏低的问题,无法满足预期的要求。具体来讲,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医院人事管控中往往会忽视财务人员的感受,将其划分到后勤部门,使得财务人员关注财务账目的处理而没有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强化,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缺乏风险管控意识

当前,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没有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合理使用资金,就能够完全规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实际上,这种思想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将会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影响医院的稳定发展。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强化措施

(一)转变思想认识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得到有效强化,首先需要得到领导阶层的重视,转变其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对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全面贯彻和落实,采用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其次,应该在医院内部加强财务管理的宣传,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得全体职工都能够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然后,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从医院发展的实际出发,对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贯彻和落实。同时,应该立足当前医院的运营情况,对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工作的走向进行明确,对相关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和处理,统一到财务核算中。应该构建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的会计核算以及资金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全面化和统一化,确保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能够处于可控范围内。

(二)完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医院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凸显医院的技术质量和医疗水平,展现医院自身的竞争实力,应该得到医院管理层的重视。通常情况下,医院在开展相应的医疗卫生以及科教等活动时,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也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医院的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应该加强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分析和控制,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手段和措施,对相关内容进行关联性剖析,如成本参数、成本核算、目标完成度等,将其与最近几年的信息进行对比,在明确医院当前发展状况的同时,对医院自身的发展潜力进行深入发掘,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三)健全风险管控

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运作的全过程中,在许多环节都有所体现,引发医院财务风险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包括了医院的内部控制能力、医疗卫生水平以及资金状况,后者则是相应的医疗政策等。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风险预防体系,立足医院实际,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适应新的财务会计规范的要求;二是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应该结合相关政策与规范,对会计处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将财务风险管控落实到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同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力度,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高,增强其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判断力,提升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抵抗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许多环节都做出了一定的修改,推动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加快了医院内控制度改革的步伐。医院应该重视起来,对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贯彻和落实,推动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基于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28

[2]祝丽华.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营销,2014,(12):32-33

第6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风险控制;审计监督

基于我国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背景下,医疗机构数量逐渐增加,众多民营医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医疗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给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而医疗服务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医院财务风险加剧。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主要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导致,如取消药品加成、医保结算方式变更等外部政策调控风险,以及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预算执行力不足、缺乏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不到位带来的风险。基于此,公立医院需要结合相关规定,践行配套的规章制度,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做好医院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工作,规避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优化财务内控机制,获得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充分体现医院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益。

一、公立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

1.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风险随着新医疗体制的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医药分开属于新型医疗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最核心的就是避免出现以药养医的情况。基于新医改推进的背景下,药品加成取消,更加适应新时期环境发展趋势,规范化使用临床用药。随着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医保全覆盖,居民更加关注身体健康情况,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增加医疗支出成本的情况下,取消药品加成,不仅减少了医院的收入,也对医院收入结构提出了改进的要求。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得不到有效的补偿机制,医院往往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取消药品加成以后,会对公立医院的收支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医院面临经营风险。2.医保结算对医院资金链的影响在实施全民医保以后,来自医保收入的占比逐渐增加。医保支付不是实时支付,有一定的周期,会导致公立医院的现金流困难,可能引发医院现金流风险。公立医院与医保中心对接的过程中,若出现断档的情况,会导致医院资金方面临较大的压力,增加财务风险。医保结算方式的改变也会使公立医院产生财务风险,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医保结算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按比例报销改为DRGs付费。传统的医保付费方式,医疗费用的风险主要由医保机构和患者承担,DRGs付费方式下,医保结算机构将费用风险转嫁至公立医院,超出医保预付费的医疗费用,医院无法从医保基金中取得补偿。3.信息化建设对资金流动环节监控不足医院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环节中,存在资金流动环节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公立医院没有落实统一的财务数据标准、信息源、信息编码也存在缺乏规范性的情况,使得医院内部缺乏配套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利于提升财务数据使用效率。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数据监督平台,无法对财务收支环节进行把控与动态化监督,若发生风险问题无法及时预警,还可能存在疏漏,无法对内部资金进行合理化的分配与使用,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财务风险。4.成本控制风险公立医院的领导层大多来自临床一线,更加关注提升医疗服务,存在对财务管理重视度不足的情况,甚至忽视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存在对成本核算认知有误区的情况,无法保证整体工作效率,对成本管控风险评估不到位。虽然医院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许多公立医院都没有根据规章制度办事,对于成本消耗管控不力,成本控制效果比较差。在开展成本分析工作的过程中,有些成本项目记录不完整,导致成本分析结果不准确、不全面,不能形成有效的参考价值。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基本成因

1.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外部原因主要来自政策风险,就是地方与国家政策改革而引发的风险问题。在医疗体制改革深入的条件下,政策变化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风险问题。政策风险具有强制性特点、不可预测性。政府在出台全新物价政策之98财务管理前,如果有疏漏的部分,就可能出现较为恶劣的事故。一旦形成了规定就需要遵守,需要根据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否则会打乱医院原有的规划,甚至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补偿机制主要是提升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但是缺口仍然较大,公立医院仍然需要承担大部分损失。医保付费方式的改变,可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总控,医保结算机构按照DRGs付费,超出定额部分将由医院承担,减少了医保结算机构的付费风险,但是加大了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医疗费用的回收不确定性增强,超出DRGs付费标准的医疗费用也将会形成医院的损失,因此新的医保结算方式对医院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内部原因(1)资金流动环节的安全性。公立医院的实际收入主要来源于住院和门诊,资金流入环节的管控,关键就是门诊收费、住院收费管控。现阶段,移动支付方式相对来说较为方便,逐渐被医院广泛利用。引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HIS进行数据交换,可以保证财务收费结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但由于网络传输、系统不完善等问题,HIS收入报表阶段金额、移动支付平台、银行流水额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移动平台存在交易到账不及时、特殊原因退费等因素,会导致财务对账面临较大的困难。(2)信息化条件下财务控制主体变化。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后,财务控制模式产生一定的变化,财务控制主体也从财务人员,转变为计算机系统。而软件自身设计缺陷,系统与会计核算相互脱节,则会导致医院面临财务隐患问题。此外,会计人员没有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技术与知识,直接会对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使用的监督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利用信息化加强控制力度,也是财务控制的难点。(3)公立医院对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从公立医院的实际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其中日常公用支出的占比较大。在医院的改革发展阶段,管理层对这类费用支出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对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也没有引入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融合,也没有贯彻精细化的成本控制理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立医院获得的效益。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及控制思路

1.优化医院收入结构以应对政策变更风险医疗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更改医保支付方式等,医改的目的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减轻患者负担。面对政策的变更,公立医院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以应对。对大型检查项目收入进行控制,适当提升手术、治疗等临床服务费的收入都是有效手段。公立医院还应当对药品采购进行全局性监控,对支付政策进行调整,并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化用药。公立医院要根据诊疗规范指南、医疗服务价格基本标准,对医院的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减少不合规、不合理的医疗收费。重点对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收入进行观察,并对检查收入进行把控,适当地减少药品收入、卫生材料实际占比。另外,适当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实现项目拓展目标,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水平,优化医院的实际收入结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公立医院的运营发展阶段,要想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发生,要立足于医院的基本情况,做好财务信息的收集以及分析工作。在设置科学化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同时,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监督体系。公立医院的流动资产大多包括货币资金、药品器材等,所以在财务风险预警的环节中,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促进流动资产的顺利周转,并有效提升资产实际使用效率。第二,合理化利用医院信用、流动性负债等,直观体现负债财务杠杆效应,从多元化渠道补充流动资金。第三,相关人员要利用长期负债,优化医院医疗设备,确保医院可以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稳固地位。财务人员要尽早了解财务风险蕴藏的风险因素,还需要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以及监督管控工作,保证财务改革环节监督控制到位。结合公立医院的基本情况,提出配套的科学化风险防范预案,从根源上规避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问题发生。3.保证资金流动环节安全,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要想确保资金流动环节的安全性,医院就需要促进内控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活动,还需要从财务数据处理、收款数据监测、服务窗口、体系安全等方面,开展全局性的监督控制工作。若发生了问题,系统则可以进行及时预警,相关人员会提出配套的管控策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另外,对于各项支出来说,需要根据预算审批金额顺利执行。在面临财务风险问题的时候,需要提出科学化的风险规避方法,领导层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形成良好风险意识,促进公立医院的长效稳定发展,并对外部风险进行预测与总结。现阶段,公立医院最主要的风险就是经济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国家政策等,需要对其进行探究,对医院管理策略、局部规划进行调整,需要适当增加医院的资金储备,切实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4.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做好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并且协调各个科室对产生的医疗欠费进行及时催收,对医疗欠费的回收与科室收入进行考核。第二,定期做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卫生材料的盘点以及清查工作,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财务管控环节中的薄弱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第三,从财务部门、医院管理层角度入手,促进专业水平与服务质量互相融合,从多元化方面做好医务人员的管理工作。第四,在实际管理环节中,物资管理部门需要对固定资产设备、资产进行抽查,并保证账实相符。对于价值比较高的医疗设备来说,应当安排专门人员做好维护工作,还需要建立基本责任追究制,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降低医院的经济损耗。5.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公立医院在实际运营发展阶段,要以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关键的突破口,以提升使用效率作为核心目标,确保医院收支平衡性,发挥出内部资源的实际使用效益。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引入合理化的管控手段,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财务人员结合医院的近几年运营发展情况,全面分析收入增减原因,对下一年度收入支出做出预判,再加上医院各科室的配合,共同制定出下年度资金预算,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当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市场调查。对于预算编制阶段来说,需要开展合理化、科学化的预算编制工作,以此有效地满足多项支出的需求,落实预算管理目标。6.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公立医院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阶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内控管理效率与质量。第一,公立医院需要建设配套的内控平台,还要保证关键数据信息能整合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中,并做好全面的财务分析把控工作,避免因为人为核算错误带来经济损失。财务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公立医院基本情况,建立安全性较高的信息管理系统。第二,定期维护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硬件设施,还要促进系统的稳定运行。第三,开展医院财务人员的电子化操作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顺利开展,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7.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公立医院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需要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角度入手,并促进专项审计流程、常规审计流程的紧密融合。对于内部监督工作进行分析,促进审计部门参与公立医院项目审计工作中,确保核查与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内部审计刚性与独立性,由公立医院领导层直接管控。外部监督工作,主要就是审计部门、税收部门、第三方审计机构等做好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监督工作,避免产生的风险问题。采用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融合的方式,开展全面审计工作,使得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内控体制。在内部审计的环节中,如果医院运营存在风险问题,就需要明确基本责任,并从根源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公立医院战略发展目标。

四、结语

在公立医院的持续改革与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多层面的风险问题与挑战。要想实现稳定长效发展目标,就要做好内外风险管控的工作,避免不可控风险问题发生。基于此,医院需要将财务管理模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还需要做好事前的预防与事后的处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做好各个环节的把控工作,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运营损失。公立医院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还需要提出已发生风险的补救工作,保证医院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建设到位,将先进信息化系统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进而实现不利影响最小化的目标,保证风险控制到位,为公立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圳林,陈玥,曾耀有,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8).

2.平迪.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探究.中外企业家,2020(02).

3.周敏,章倩.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10).

4.梁晓红.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财会学习,2018(32).

第7篇

关键词:大病保险;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措施

2012年8月30日,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允许利用基本医保结余基金,招标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建立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共同分担大病风险的机制。该文件明确,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人。政府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由商业保险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同时国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承办好大病保险业务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健康保险产品。这种大病保险模式实质上是“社会保险的再保险模式”,即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以再保险的方式委托给商业人身险公司管理。

一、承办大病保险给商业保险公司带来的机遇

(一)提升企业形象和公信力

商业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确立了与社会保险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明确了政府医改政策的执行者身份。同时,商业保险公司借助政府惠民政策,搭乘基本医疗平台,服务城乡大众,将大大提高公众关注度、信任度,企业形象深入人心。由于深入而广泛地参与政府惠民项目,社会公信力会前所未有地提升。

(二)推动产品设计的进步

通过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与社保/新农合经办机构的合作,可以充分深入地获取承办地区的群众基础健康数据,帮助商业保险公司设计、丰富新的健康险产品及其他保险产品。从长期来看,健康险将成为具有高成长性的潜力险种。

(三)提高客户粘性,带动增量保费

通过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可获得庞大准客户群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大病理赔、量身定做地推销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阶层、不同保险需求的其他保险产品,极大地提高客户粘性,为销售商业保险公司的其他业务创造了准客户条件,推进整体业务的大发展。

(四)凸显风险管控的专业管理能力

商业保险公司通过承办大病保险,可在政府授权下通过深入病房的医疗巡查、事前事中事后的医疗核查,监督医院的医疗行为,抑制医院的过度医疗,从而逐步积累起对医院的约束力,提升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效果。

二、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的困难挑战

(一)政策风险

无论是城镇居民医保,还是新农合,其政策和运行受政府干预多,变数多。商业保险公司承办与之对应的大病保险业务也有很大的政策风险。承办的保险公司有可能要承担地方医保遗留问题的风险。

(二)支付风险

城乡居民医保的参合参保人员主要构成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基本医保补偿金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大病理赔金支付,由于支付对象的原因不得不以现金支付,且以受益人委托领取方式为主。存在因支付不到位等情况引发的现金风险和法律风险。

(三)基本医疗基础管理参差不齐影响大病保险服务品质

居民医保,特别是面向农民的新农合,基本以县区为管理核心。新农合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个别地方尚存在基本医疗补偿手工操作的情况。这就给与之密切关联的大病保险的高效运营带来障碍,进而影响服务品质、企业形象和政府信誉。

三、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要点

(一)不遗余力地推进“一站式”服务

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要加强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经办服务的衔接,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确保群众方便、及时享受大病保险待遇。

根据城乡居民患病就医的分类和基本医疗补偿方式,大病保险“一站式”服务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在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即参保城乡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结束后,只需结算自负医疗费部分,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承担部分的医疗费暂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保险公司定期与医院结算。这种情况适合基本医疗与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基本医疗已经实行即时结算的情况。第二个层级:在医保和农合办一次性受理大病理赔申请,审核后大病理赔金直接打入居民个人账户。参保人无需再到商业保险公司办理理赔申请手续。这种情况适于参保人没有在基本医疗已经联网的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基本医疗补偿需要到经办机构手工处理的情况。因大病保险以基本医疗已经补偿为基础,故需兼顾此类情况提供差异化的“一站式”服务。第三个层级: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自身网络优势,对跨省、跨市救治、必须回原籍管辖医保/新农合申请补偿的参保人,商业保险公司可在医保/新农合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网络优势,为参合参保患者提供异地结算、异地受理等“一站式”服务。

(二)发挥专业和行业优势,与基本医疗联动,强化医疗核查,加强风险管控

大病保险的理赔给付风险和医疗核点是医疗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合理性。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应发挥自身优势,与基本医疗联动,进行事中、事后的医疗核查。通过进入医院的医疗信息或医疗档案管理部门、走访主治医生等方式核实医疗档案的真实性:核对姓名、病种、医疗费用、住院ID号码、医疗费金额、医疗费发票号码等信息,查证提供核查的信息与医院保存的信息是否一致,核实定点医疗机构是否存在随意、私自添加药物、检查或诊疗服务项目,变换药物分类,放任患者挂床治疗同时收取各项费用等现象。

在具体医疗核查形式上,商业保险公司应区分两个方面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第一,对于在基本医保辖区内定点医疗单位救治的患者,应以借助医保核查平台为主。通过结合网上核查结果,对重点患者与医保稽查人员一道深入医院病房,开展事中走访、核查。第二,对于外转到医保辖区外救治的患者,医保的稽查鞭长莫及,商业保险公司应充分借助自身网络优势,协助医保/新农合完成核查工作,弥补基本医疗风险管控的短板。

(三)打造专业队伍,提高专业能力

凡事以人为本。尽管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大病保险参保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建立具有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服务人员队伍,提高业务的专业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是承保好大病保险的前提。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技术保障

商业保险公司应立足长远,加大信息资源的投入,立足基本医疗需求,改造和提升现有的基本医疗信息系统。协助政府搭建省级及其以上的技术支持平台。提高“一站式”服务中即时结算比例,探索异地结算网络建设,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合理、准确的大病保障服务。同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和不合理基金支出,把政府的医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周钦,臧文斌,刘国恩.医疗保障水平与中国家庭的医疗经济风险[J].保险研究,2013(7):95-107.

[2] 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号)[Z].

第8篇

[关键词] 风险管理;医疗纠纷;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58-02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科学管理,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无处不在,常导致纠纷和投诉的发生。2010年以来,本院通过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采取有效可行的督促检查机制,有效地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将防范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培训护理人员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具体方法如下:

1.1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1.1.1 完善相关安全制度 护理部根据护理安全工作需要,制定了符合本院护理工作的9项护理核心制度小手册,其内容为: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人手一册,组织学习、考试,要求人人牢记,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遵照执行。将核心制度的考核、落实情况纳入每月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将护士个人利益与医院的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护士在工作中都能有效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做到常备不懈。

1.1.2 危重患者床头交班制度 2011年1月本院建立了危重患者床头交班本,其内容为日期、班次、床号、姓名、诊断、交接内容(包括口头、书面、床旁),交接内容包括执行医嘱是否正确及时、卧位是否符合要求,患者是否舒适安全无坠床,口腔是否清洁无异味湿润,皮肤是否完整清洁,会阴是否清洁无异味,头发是否清洁胡须短,抢救药品是否齐全,导管是否通畅无外漏,敷料是否清洁无渗出,仪器监护性能是否良好无异常。接班时交接班人共同巡视病房,根据交班本上的内容逐一进行检查交接,当面交清并签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过时发现者,由接班者负责。这样督促各班仔细观察病情,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明确责任,有效地杜绝护理隐患。

1.1.3 护士长总值班(夜查房)制度 护理部主任及病区护士长轮流值班,每周两人共同查房,查房内容包括日期、填表人、科室、患者数、危重患者数、陪护人数、值班护士、病房秩序,危重患者治疗护理是否落实到位,岗位职责(在岗、仪表规范),毒麻药品管理是否规范,基础护理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调配人力。通过护士长查房,使病区环境安全,工作有序,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确保护理安全。

1.1.4 坚持每日的黄昏巡视 近几年来,本院多次派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参观学习,借鉴了他们的黄昏巡视制度[1]。每日下午下班前30 min由护士长主持,带领在班全体护士全程巡视病房,由主班护士汇报病房动态,责任护士介绍所管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治疗、护理以及存在的护理问题,护士长检查各项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了与患者的交流,体现了对患者的关爱,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1.5 查找护理隐患 以科室为单位,找出每个科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然后互相借鉴,根据科室特点,拟定出防范措施,作为科室的安全管理资料,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部发动每个护理人员,找出自己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书面的形式上交护理部,然后制定成小手册,人手一册,以方便随时学习。以上这些,提高了护士识别风险因素的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熟练掌握安全护理对策。

1.2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对护理安全实施监控

本院护理部结合护理工作特点,成立了7个护理质控组,即:基础护理质控考核组,危重、一级护理质量考核组,护理病历质量考核组,急救物品质量考核组,健康宣教质量考核组,病房管理质量考核组,消毒隔离质量考核组。质量考核成员由各临床科室的护士长负责,按照各个质量考核组职责,每月对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交叉检查,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上报护理部,同时告知所在科室护士长及时整改;护理部每月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对各质控组检查结果进行通报讨论,让大家找出整改措施,然后科室组织学习,以杜绝类问题再发生。各科临床科室成立与医院护理部相对应的质控检查组,由有经验、高年资的护士担任检查组长,随时按要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室护理质控会议,传达全院护理质控会议精神,并将科室发现的护理问题提出讨论,拟定整改措施。通过两级质控监督检查,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2-3]。

第9篇

关键词:支付革命;结算业务;闭环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27-0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重庆市影响力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实力最强,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一体的重点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集团(医联体)。作为重庆市首家医院集团(医联体)的核心医院,该院病员结算业务量大,“三长一短”现象严重,病员进院车辆经常性阻塞院区附近的交通。随着“互联网+”时代掀起的“支付+”革命,新型支付渠道、支付方式、支付场景的不断涌现,该院在解决“三长一短”问题中,不断引入多种新型的财务结算方式,同时引入PDCA质量环模型对新结算模式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plan)、风险管控(do)、效果确认(check)和持续改进(act),形成一体化的闭环式风险管理,在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财务结算风险,提高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内控控制水平。

一、新结算方式的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致力于解决医院长期以来的“三长一短”问题,不断从内到外挖掘潜力,采用了增设结算窗口、分楼层结算收费、增投人力、电话预约、自动机预约及结算、预存卡、床旁结算等传统结算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掀起的“支付+”革命,该院开启了第三方支付结算(支付宝、微信)、掌上医院在医疗服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随着病员使用率的上升,极大改进了病人的就医体验,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公平性。

随着结算模式的多样化、复杂化、云端化,加之医疗管理上对结算信息管理的日益精细和安全上的要求,财务质量控制小组邀请财务、信息网络、审计、医疗方面的质控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全面梳理了结算业务流程,明确了各业务环节,认识到风险控制的范围已不仅限于医院内部,涉及的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系统风险、欺诈风险、法律风险等[1],需从内到外开展风险管控,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主要为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等。

二、风险管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充分利用现在基本成熟的HRP平台,结合结算风险管理需要,通过信息手段设计监控关键环节,实现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初步探索。

(一)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控制

通过HRP与HIS的接口,业务数据授权专人通过程序命令自动生成财务系统的会计凭证,收入数据在系统接口流程设计中,各流程根据费用状态进行判断,参照费用明细,在保障项目准确执行的同时,避免了系统性漏洞,有效控制了漏费风险。结算管理科会计按日在HIS系统提取收费员结算汇总表,交由出纳核对各收费员的缴款。收费员当班完毕提取收费员日报表,按报表明细缴存银行。计、出纳、收费员三数核对一致。网络中心按月提供不同核对口径的报表,与财务、绩效管理部门及科室进行对账,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

对于窗口以外的业务如预付费、自助机、支付宝、微信,开发自动结算功能进行结算。通过每日结算、核对应收实收情况,将复杂的财务核对分隔成以天为单位的小单元,双方统一结算时点为每日的24点,发现财务问题时及时纠正,及时查清各方未达账产生的原因,便于处理改进对账系统,统一结算时点是重中之重,也是把控账务对账准确的前提。

(二)在途资金风险控制

控制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微信)在途资金风险。第三方支付采用非交易担保型账户模式。该模式下无须信用担保,支付平台扮演纯粹的转账账户作用,遵照买方的付款信息将钱款从买方账户直接划转到卖方账户。目前每24小时提现一次,随着第三方支付量的增大,在途资金规模逐渐增长,风险会转高,需要为在途资金开设专户,除划拨至医院外的其他任何流向,都要得到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医院的双重授权方可进行操作[1],要求第三方支付为该资金购买保险防范信用风险。

(三)票据印章风险控制

从医院层面建立起票据印章管理制度,加强对票据和印章的管控。票据实行专人、专账、专柜管理,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加强票据使用管理,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不得开具虚假发票。在系统接口流程设计中,各流程根据费用状态进行判断,参照费用明细,在保障项目准确执行的同时,避免了系统性漏洞,有效控制了漏费风险。同时,为了防止收费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不录、少录或使用非正规发票,以期达到隐瞒实际收入情况的发生,信息系统做了严格限制,规范了发票使用[2]。借助日结报表详细记录操作员的结算账款及发票使用情况,便于财务核查人员核查监督及时发现异常。此外,该院专门建立了票据核销系统,收费员每日上报票据使用情况,审核员通过提交的数据与HIS中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察,有效控制了财务风险的发生[3,4]。

(四)退费控制

针对医院普遍存在的信用卡和社保卡套现问题,设计了完善的机制,做到退费原路退回,防止套现[5]。为加强退费流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门诊结算系统对退费条件进行了严格判断。除对发票、交易流水号、支付凭证等进行严格校验外,与各执行系统进行关联,判断项目执行状态,状态无误方可退费[6]。医院原有退费制度不涉及第三方支付退费,需要增加新结算模式下的退费流程及手续。第三方支付退费涉及挂号缴费退费、诊间支付退费、医保负担部分退费以及网络等技术问题引起的退费[7]。

病员只在网上挂号,未到医院就诊的,我们设计为第三方支付有条件的自助挂号退费,病员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助退号退费。诊间支付的费用包括检查费、药费、治疗费、化验费等,类似费用退费需要由医生在检查或治疗申请单上说明退费理由并签章,交由病员或病员家属连同就诊卡或缴费发票在收费窗口进行人工退费。医保病员需进行费用分解,将个人负担和医保负担的部分分别退还。网络等技术问题引起的退费设计为信息平台智能解决,或者延后通过人工查明事实来解决,退费环节中应把控退费的真实性、准确性,退费应设计有复核制度,复核与退费职责分离。退费通道应是原路退还,即银行卡支付的应退还原银行卡,防止洗钱套现风险[8]。

(五)医保结算控制

全民医保下医保政策对医院经济有非常大的影响,医保中心对医保患者的报销比例、范围等均有明确要求。医保系统中对违规开药或申请单并结算的,医保基金却拒绝支付,目前很多医院都是由医院、科室和开单医生按比例承担。医保政策及规则繁多,变化大,科室、医生及结算人员三方只凭借经验或记忆不能完全把握,极易导致医保拒付,因此,该院医保办、网络中心、结算管理科联合对HIS系统进行了改造。在系统划价时对申请科室、诊断、适应症、药品剂量、频率、用药天数等信息进行校验,对不符合医保结算政策的系统将予以提示并限制其使用医保结算,采用信息化控制规避医保拒付风险。

(六)操作风险控制

针对不同操作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报批后方可授权修改。对已经成功处理的数据按日进行备份。采用物理隔离、严格控制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登录系统密码加密、细化用户访问权限等方式进行网络安全防护,以服务器虚拟化、建设多套SAN架构存储网络、核心交换虚拟化集群等措施防范网络风险,医院、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数据交互可使用特设、加密的数据接口,以防患者信息泄露[1]。按需进行全院职工网络信息知识及操作培训,全面拓展“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效果确认

为保证结算风险信息化控制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各种意外因素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该院设计了检测机制,以期得到合理的效果确认,及时修正控制措施。

(一)报表统计工具检测

多源报表交叉比对。在HIS后台,医院内部已开发了100多种统计报表,这些报表运用于HRP的商业智能与决策系统(BI),支持财务、预算、成本、物资、绩效、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科研综合分析,支持管理人员对资金流向、银行对账、大额资金、往来款项进行随时监控等。结算管理科负责前后台报表的比对和多张报表的交叉核对,设计比对公式通过汇总的多源后台报表与分类统计的后台报表叠加核对,保证了结算数据的安全、准确。

(二)预交金检测

通过账户日志,建立数据库快照,每天抓取每个账户的余额写入数据库中。编写数据库函数自动计算各个账户每日实际余额。设计检测工具,自动比对每个账户的理论余额和计算得出的实际余额,确认单个账户安全,形成“病员费用一日清单”,每日发放给患者,获得个人账户的日常检测。

(三)对账系统检测

通过第三方支付交易会涉及包括患者、医院、支付宝/微信、银行在内的四方面的参与者,为防止交易过程中产生差错及可能存在的舞弊等行为,必须要完善内部报表体系,做好信息数据的多方核对工作[9]。设计实用的对账程序,将每日客户端的交易明细、HIS系统结算明细以及银行入账明细进行三方核对,采取与银行存款未达账的调整模式,列示三方各自的差异明细,每日查找未达原因,保证账务清晰明了,及时清理未达账项[8]。

四、持续改进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使用新功能、新系统带来的便捷改善服务,同时,也要不断更新管理手段以评估和应对风险,启动问题分析,充分借助信息化工具,从DO、CHECK、ACT对新问题进行不断完善。

五、体会

风险引导内部控制的方向,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借助PDCA质量环模型对新结算模式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plan)、风险管控(do)、效果确认(check)和持续改进(act),形成一体化的闭环式内控管理,有效降低了财务结算风险。以质量控制小组形式借助信息化手段设计和监控医院运营业务的关键环节,可实现更加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光,王晓峰.第三方支付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8):55-57.

[2] 高虹.加强医院财务收费处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7):92.

[3] 梁红梅.如何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完善票据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9):42-43.

[4] 周栩.医院门诊收费处的内控管理[J].首都医药,2011,(12):11-12.

[5] 孟贤涛,徐建,杨九龙.医院门诊“先诊疗后结算”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1,(8):45-46.

[6] 沈o华.浅析信息化条件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J].现代商业,2012,(27):143.

[7] 刘昆.从财务角度探讨支付宝移动支付业务对医院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10):77-78.

[8] 傅玉,王友俊,赖科夫,等.以服务科学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流程重建与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6,29(6):274-276.

[9] 周珠芳,王艳.门诊预存款模式下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设计[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0):91-92.

第10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管控策略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进行各项经济业务中,会因为事中、事后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医院在财务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以相应的管控策略可以了解风险的来源及其特征,预测、测量财务风险,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规避财务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本文主要从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医院财务风险的管控策略。

一、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医院管理层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医院的管理层领导对医院的运行起着宏观指导作用,其意识和眼光决定着医院在未来期间的发展状况,领导对财务风险的意识较为淡薄,会导致医院的整体财务管理系统得不到重视,这会加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财务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许多医院的会计人员往往片面的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管理好医院的资金,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而医院的财务风险不仅体现在资金周转上,还会在药品和医用材料的购买、库存中有所体现的。

(二)缺乏财务管理整体策略

当前,医患矛盾纠纷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为解决此类问题医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而忽略了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缺乏财务管理整体策略,会导致财务资源分配不均匀,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明显下降。医院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中缺少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尚未建立一套健全、合理、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三)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医院往往只注重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但是不否认财务报表会出现虚假的财务信息,这会影响到医院的未来发展的计划,其根本原因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财务会计人员会钻医院财务管理空子,来伪造、编造会计信息,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医院的财务监管工作没有落实,财务监督部门没有完全独立,难以开展监督工作。

(四)筹资方法不合理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施行,掀起了农民工进城的热浪,医院的门诊量和看病人员急剧上升,看病难现象突出。政府拨付的资金不足,医院内部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医院是需要生存和发展的,所以大多数医院会采用向银行贷款来满足自身资金使用短缺困境,这会致使一些医院在财务上承受太大的压力,过多的债务还会致使医院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筹资的风险较大。

(五)缺乏成本管理体系

众所周知,医院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医用设施和药品两大类,所以对于它们的管理是节约成本的关键。医院在对库存药品进行盘算时往往忽略了存储成本、缺货成本和管理成本,只在意降低药品和医用耗费的进价来控制药品的重置成本,这往往会导致部分药品和医用耗材大量积压,而部分紧俏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会出现短缺的状况,医院资金使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从而导致了医院内部资金周转困难。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管控策略

(一)应提高管理层领导的财务风险意识

医院领导层的意识水平和决策水平对医院有着重要影响。医院的领导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本职还要提高重视医院的财务风险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对医院的财务风险,领导要做好管控工作,在医院的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上积极设立财务风险预测系统,及时检测出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做好应对措施,降低医院的经济利益流出。领导重视医院的财务风险,其部下也就会重视,环环相扣,整体的财务管理系统就会更加稳固。

(二)提升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的素质

医院的财务工作质量是由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所决定的,而医院的财务状况又决定着医院的发展前景。所以身为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工作之外,还需要在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对于在职的财务会计人员,加强其专业素质学习,提高处理财务专业水平和面临财务风险应变能力。注重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这是对财务工作质量的保障。同时要定期开展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在工作中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了解国家对医院的财务处理规范、税务和统计需注意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预测是对未来需求的估计,正确合理的财务预测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可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事先预知医院发生的经济事项的变化来制定相关财务上的对策,有效的降低了医院的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利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医院的管理层领导可以及时知道存在的财务风险信号,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监理医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有效衡量医院财务风险预测的一种方法,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医院的相关经济业务的发生逾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及时有效的制定相关防范措施,为企业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持续的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医院开展一项经济活动前,要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监管系统内部,形成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对预算进行有效的分配,对相关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组织和协调,完成医院整体的预算目标,使得医院各项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完善。

(四)加强成本核算管理

信息化的建设为医院提供快捷、安全的成本核算系统。在医院的财务成本核算系统中,医院的管理费用率,资金成本使用效率和药品及医用耗材使用效率都能够被成本核算所采集,从而对这些效率进行评估,找出不足,及时改善。医院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医用成本,若采取成本核算,保证成本可控就能够降低其经营成本,提高成本效益,让更多的资金都投入到医疗设备和服务中。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能够准确的反映医院的成本,与医护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薪酬相结合,提高其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节省医院的营运成本,为医院提供良好的竞争优势。

(五)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医院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的程度,保证医院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组织、会计基础工作、资产、资金制度等。当医院财务状况面临风险时,其财务管理制度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财物安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医院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转移风险;2.针对不能转移的风险,医院要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保障其资金分配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医院的经济业务真实的反映于社会,对医院的业务起着监督和管理功能,确保医院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六)加强全面预算的控制

全面预算在医院中施行能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水平。预算能够有效的控制医院的财务状况,编制预算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医院要根据经营成果和往年季度在药品使用编制适合医院的预算报表,领导在审批过程中要持严谨的态度,做到步步把关。通过预算管理,医院可以增强收集经济业务信息、分析和反馈能力。医院能够有根据、有计划的编制预算,在预算实行的过程中能够对其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结语

加强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改善医院财务现状的有效措施。医院的管理者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规避或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为医院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有效预测医院的财务风险,可以对未发生的财务风险制定出相关防范措施从而规避或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从而推动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冯静 单位:南京天伦医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魏素梅.论医院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5(31)

第11篇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X安发【2020】X号)、XX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安委发【2020】X号)和XX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X安委发【2020】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卫生健康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整体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达到以下目标: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有力。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有效发挥作用。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

——消防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更加规范;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联合检查与监督约谈机制更加完善;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重点安全风险取得显著成效。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等安全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更加健全,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安全防范水平全面提升,确保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更加完善,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健康XX打下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法治教育,提高全员守法自觉性,建立自我更新、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建立单位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

全区医疗单位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落实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

三是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科室和一线医务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全区医疗单位要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及时向监管部门和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严格落实治理措施,按照有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2021年6月份前,建立起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2年底前,医疗机构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

(二)消防安全管理

一是深化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全系统逐步建立健全火灾风险自知、消防安全自查、隐患问题自改、消防责任自负以及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提升的工作机制。2020年,争创全区卫生健康行业标杆示范单位;2021年,全面推广典型经验做法;2022年,有效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二是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进一步明确全区各医疗机构职责定位,强化部门联动,研究重大事项,通报火灾情况,建立联合检查与监督约谈机制,形成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多种措施,确保督促整改到位,坚决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会同消防部门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甚至渎职失职的严肃问责,同时实行责任倒查,对事故当事人和监管部门都要追责。确保本行业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

三是推进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设。

逐步推进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建设,积极应用物联传感、温度传感、火灾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火灾监控、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加强消防安全智能化、信息化预警监测,实现消防数据物联感知、智能感知,提升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到2022年底前,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四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

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科学制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方案和内容,加强消防普法与消防知识宣传,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运用。各地、各单位要通过线上、线下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消防职能部门和重点部位员工、安保人员、工程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各单位要开展常态化全员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全面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教能力。2022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培训,全区医疗机构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明显提升。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单位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规范检查内容,严格执法程序,完善检查标准。要建立聘请专家指导服务制度,每年定期安排检查;可邀请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专业评估,提高检查的专业性、精准性、有效性,提升安全监管效率效果。完善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逐步形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信息共享、上下贯通。2022年底前完成医疗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四)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一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交接登记和集中处理各环节相关制度和流程,完善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是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监督管理。

依照行业标准设置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和集中暂存场所,完善存储、消毒、防蝇防鼠的设施配备。强化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对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并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配备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督促医疗机构做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五)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按照《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办医发〔2013〕28号)、《关于印发做好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综合处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X卫发〔2017〕X号)、《关于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等十四部门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综合处置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平安医院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督促、指导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安全防范体系,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应急报警装置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网情况和安检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强化警医联动,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共享、处置和反馈机制,加大医疗风险防范力度,推进全区医责险实施和医调委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涉医违法犯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开展安全防范培训。

三、进度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

各医疗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密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宣传发动和具体安排部署。

(二)排查整治(2020年7月至12月)。

各医疗单位严格落实本方案重点整治内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问题和风险隐患摸排梳理,落实各项安全整治主体责任,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

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专项攻坚、经验推广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强力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

认真分析存在的突出安全问题,深入查找深层次原因,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成果,推动各项治理工作规范、安全开展。

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报送区卫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12月,区卫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对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行全面总结上报区政府安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医疗单位要建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明确承担相关职责的工作机构,及时研究专项整治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听取整治情况汇报,加强重大问题协调,强化整治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二)强化部门协同。

各单位要明确内部工作分工,细化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并积极协调其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建立上下贯通、分工明确、共同负责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三)严格督促指导。

要及时收集、准确掌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加强工作交流,建立工作台账,强化跟踪督办,对重点难点问题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重点任务按期完成。

第12篇

财务风险预警是综合风险预警方法,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预警是指对单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经济活动进行提前的报警或提醒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分析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环境的潜在财务风险预测活动监控财务风险的工具,如果发现危机信号可以准确及时地做出预警和做出相应的措施,减轻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监控离不开财务指标,因此,财务人员应该结合公立医院的情况,建立财务监控指标,并实施监控,如发现财务指标超出财务风险警戒线,应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并报领导团队,以便领导团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决策,尽可能地减轻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在我国,一部分的公立医院已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一部分公立医院尚未建立。公立医院还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公立医院来说,面对千变万化的内外部环境,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就如同构建一道有力的防风墙。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关键的地方就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流程以及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因此,财务风险预警流程是否严谨、及时、有效,财务预警指标的是否可靠、相关、及时,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操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下面对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以及财务预警系统流程进行介绍。

(一)根据自身情况设置财务预警临界点指标。

财务预警指标能够反映公立医院当前的财务状况,体现公立医院当前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经济效益能力,这些指标都能够反映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的质量。而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就是公立医院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以及领导团队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将上述财务预警指标设定一个临界值,一旦实际的财务预警指标超过这个临界值,就意味着存在财务风险的情况,应当做出应对措施。

(二)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流程。

财务预警系统流程主要包括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的设定,财务预警指标超出临界值时的应对措施,以及时反馈以及进一步修订。

2如何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

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将逐步面对市场,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无疑增加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公立医院的全院上下都应当建立起财务风险意识,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损失。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强领导团队的风险意识

公立医院的领导团队应当掌握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时掌握行业的相关信息,熟悉公立医院的内部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增强财务风险的意识,把财务风险意识贯穿公立医院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做到主次分明,对容易给公立医院带来财务风险的科室和业务应当重点管理和监督。

(二)严格的预算控制系统

随着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确定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前进方向,就是关于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预算管理的严格控制。医院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的教育,使得预算管理从编制、执行、分析到考核有序的有效的进行。具体来说,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上,应该采用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项目,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将医院的近年来就诊患者人数变化趋势、医疗市场行情、医院整体建设、科室发展规划、医疗设备的建设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做出严谨评估。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控力度

每位职工和领导团队和财务管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每位职工管理好,那么内部管控力度控制好了。建议公立医院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加强医院的内部管控:首先,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将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以此为基础从而能更好地将财务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其次,逐步提高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的素质,通过引进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强的新员工,以及对现任的职工进行在岗培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再次,改善决策机制,改变传统的领导决定制的决策方法,在投资之前,认真调查与分析投资环境,科学研究和预测财务风险,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有效性。最后,在投资项目前,增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程序,对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并且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价,以降低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强化流动资产的管理

第13篇

关键词:医院 收入管理 问题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经营模式逐渐受到影响,医疗市场竞争的增强也促使医院重视内部财务管理与业务运营。收入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的收入大体有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及财政补贴这几方面,由于医院独特的社会服务性质,其收入的实现受到的约束比较多,医疗收入要符合国家的医疗价格政策规定,药品价格也是由国家医药管理部门规定,开展其他业务必须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而财政补贴则与其业务量相关,因此决定了医院不可能实现较高的利润,增收能力比较弱。由此,医院更有必要加强收入管理,不断提高收入核算的规范化水平,才能在当前环境下保持较好的经营绩效。

一、对医院收入管理中有关问题的分析

整体而言,医院的财务管理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财务环境条件也不断改善,但是随着医院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大,其财务管理内容相应的发生了变化,而财务管理体系未得到及时的更新,从而一些问题显现出来。

(一)体系化程度不高限制了收入管理水平的提高

规范化的收入管理体系是医院有效的开展收入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从医院的现状来看,收入管理系统表现的较为无序和模糊,具体来说,一是收入管理不具备必要的工作独立性,由于医院管理人员对收入管理的认识不够到位,常将其与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混合开展,体现不出收入管理对于医院经营效益的作用所在;二是收入管理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支撑,很多医院认为有了医院会计准则与财务管理制度就没必要再对收入管理设置制度框架了,这很容易导致医院人员对收入管理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降低管理水平;三是收入管理工作形式性较强,缺乏完整的计划管控,基于前面提到的两点问题,加之医院财务负责领导的业务能力素质限制,医院的收入管理体现出比较大的随意性,未科学的分析年度收入实现情况及预测未来收入的发生可能,因而常常做不到提前的收入规划管理,使得各部门科室在实际工作中无从确定收入实现与控制的目标。

(二)收入管理执行漏洞较多降低了管理效率

在医院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执行力不够、管理态度不严谨等导致了许多方面的效率损失。首先,各项收入信息的会计记录与核算工作较为分散,由各收费员记录负责的收入信息,再报告给总账会计,虽然这种形式可以减轻会计核算负担,一定程度上提高核算效率,但也使得收入核算过于分散,增加了人为操作的空间,若集中工作做不好,容易导致收入滞留在某些收费员手中,不利于收入回笼。其次,收入项目分类及收入确认存在不合理,大部分医院核算会计项目设置就是四大类,向下细分很少或不详细,很难为收入的项目分析提供必要的资料;再者收入确认时点问题也是医院收入核算的重要问题,当前的收付实现制与医院实际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不相符,比如住院收入,虽然病人在住院期始就支付了费用,但住院期间依然享受医院服务,经济关系并未终止,因此医院确认收入是不合理的,另外,在医疗保费的核算方面,由于国家医保费支付的计算方法涉及的统计量期间滞后于医院实际的业务量发生期间,所以将保费收入完全纳入某会计期间也是不合理的。第三,收入结算不及时。日清日结是基于分散的收费员收入管理而必需的结算方式,可以保证收入及时入账,但医院实际结算时,存在收费人员的每日结算报告项目不清、金额不符的情况,或者由于人员轮换使得收入资料之间出现断链,造成一些隐性损失。第四,票据凭证管理不规范。各种业务票据是医院每一笔收入实现的原始凭证和依据,因此票据管理是医院收入管控的关键环节。票据的不规范操作体现在几个方面:票据开具方面,业务内容与票据类别不符、时间不统一,票据更改方式不符合会计规范,字迹不清,票据收发及核销尚未实行专人专管,人员之间牵制性较差。

(三)收入管理过程的监控及风险防范体系未有效建立

医院收入管理涉及资金运动,因此必然也存在人为的及客观的风险,有效地监控则是防范风险产生的可行措施。总体来看,首先,医院收入管理的风险防控意识似乎并不高,虽然很少出现病人不付款就享受服务的情况,但即使外部无风险威胁,内部系统风险是存在的,比如员工占用公共收入、开具不合理票据、计算机核算系统出现问题等等,因而依然需要风险警觉,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识别。而风险意识的缺乏直接导致医院内部风险监控体系的完整建立及监控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使收入风险管理没有坚实的基础。其次,风险的监控能力较弱,总账会计对账监管执行不力,降低了直接人员对风险的实际把握能力,而稽核会计缺乏对医院收入风险的动态监控,则放松了收入管控的又一道必要防线。三是风险控制效果极差,由于前两方面的问题,医院收入风险应对就缺少必要的措施准备,在实际风险发生时容易自乱阵脚,从而可能既未降低风险,反而还扩大了效益损失。

(四)收入管理缺少严格的绩效考评控制

实际工作中,很多医院的收入管理更多的是作为财务会计工作的部分,在季度及年度的绩效考核中进行统一评价,并没有被当作管理的一项独立工作进行,因此在绩效考评中占得比重就相对较小,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就很小,从而易被忽视。另外,激励与惩罚制度不够严厉也相对弱化了人员对收入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关人员由于职责划分界限不明,或是相互隐瞒失误,使得医院很难确认谁该负主要责任,谁的贡献最大,惩罚执行不了,奖励无法明确对象,导致奖惩成为空中楼阁。

二、加强医院收入管理的措施

第14篇

【关键词】普外科 风险 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general surgical care and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methods; Methods: Risk factors of general surgical car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results: normalized Knapp surgical care more risk factors are catheter, infusion volume, extensive venous catheter application, the condition observed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iculty, etc.; Conclusions: General Surgery, risk management, and enhance the nurse’s risk awarenes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factors and reduce nursing errors incidence and care complaint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improve the general surgical care quality.

【Key words】general surgery 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企业、个人、家庭等)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与衡量,采用必要且可行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风险以处理,以一定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是对导管脱出、受压、堵塞、血管内气泡、血液凝集或肝素帽脱出等进行风险识别并采用可行性的、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的风险处理,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为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创造舒适就医环境,自2008年以来,我科开展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活动,现就普外科风险管理活动的一些体会进行总结。

一 识别和评估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存在的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普外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导管多的特点:如: T管、胃管、导尿管、腹腔引留管等置留病人较多,一旦护理不当,将会导致脱出、受压、堵塞等护理风险。输液量大的特点:由于病人禁食时间长补液需要输液量大。普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特点:为了减轻病人穿刺时带来的痛苦,保护其血管,并且及时地进行液体和营养的补充,临床上普遍使用留置针。但由于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因个人手法的不同,在穿刺、封管、冲管时极容易有气泡、血液凝集或肝素帽脱出产生出血病况。病情观察难度大的特点:在普外科,普通存在病种多、手术大、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一旦失误极易导致护理纠纷。

二 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一)加强培训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员

为了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普外科进行了相关的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等的学习。

在学习中采用口试、笔试等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学习强化了护士的安全意识,认识了护士的职责,为进一步深化护理风险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专业技术培训上有计划地组织进行业务上的讲座、护理查房及护理人员的培训的一系列活动,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在此基础上还不断鼓励护士提高个人文化水平,引导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护理部下发的有关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上普外科严格地进行落实,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质控成立了急救护理小组、护理安全质控小组、院感管理质控小组、护理书写质控小组等。并对各小组的活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调动了护理人员预防、监控护理纠纷的积极性,使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具备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了5项专科的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防特殊药物静脉外渗应急预案;防导管脱出、堵塞应急预案;预防压疮应急预案;预防烫伤、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交叉感染应急预案等。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都始终存在着护理风险,在简单的临床活动中也并无一列外。如: 专人陪送输液病人的检查;对节假日、霉菌季节及高温季节的输液进行预检等。要求护士对每一项操作做到谨慎和精心,预见性地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因素,以规避风险。

(二)普外侧重管理的几个方面

1、重点制度管理

护理制度中的三查七对制度。普外科的病人普遍病情变化快、更改医嘱现象频繁,即使制度严格每班认真查对医嘱但还是有医嘱执行出现差错的现象发生,在重新制定医嘱转录制度后,每班由电脑班查对后再进行一次总查对,实现了医嘱执行零差错。落实告知制度降低护理风险是通过告知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因素透明化,增加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治愈信心,进行医患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达到医患之间的共担风险。

2、重点病人管理

针对观察普外科病人病情存在一定难度的特点,对普外科急诊的、危重的、手术的、老年性的病人要进行重点管理。首先建立《护理巡视卡》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护理巡视卡》中的内容包括:生命体征、观察到的病情、基础的护理过程及其健康教育和护理的重点等等,制度要求严格每班交接时需提前15分钟办理交接手续,并严格核查床头交接班内容。对以往床头交班仓促,内容散乱、不全面,不突出重点的现象进行了整顿。

3、重点时段管理

护士易在节假、双休日时,中班、上午输液高峰时,晚班护理繁忙时间段产生不安定情绪,护士长强调精力集中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普外科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应急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要求弹性工作制,配合人力资源安排调配护理人员的工作。在重点时段管理上安排资深护士进行负责全面管理,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

4、重点人员管理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队伍普遍年轻化,对于实习生和新上岗的轮科护理人员我们由专人负责指导并且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护理常规、三基知识技能、专科护理、急救药品技术等几个方面。在人员搭配上进行合理安排,如资历高的护士与资历低的护士进行搭配,性格急躁与性格稳重的护士进行搭配,共同承担护理风险,把护理风险降至为零。经过一个时期的风险管理实施,激发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应对能力,人人从思想上自觉地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完善了自我约束机制,树立了规避护理纠纷理念,增强了护理责任心。使护士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应急处理的能力得到了实战训练。

三 结论

通过对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归纳普外科护理风险有:导管多,输液量大,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病情观察有一定难度。制定相对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规范管理,制定专科风险项目防范与应急预案;重视细节管理;侧重4个环节。在我科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制度,并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落实了风险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应急预案。人人增强了风险护理意识并且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地查找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以及寻找解决对策。我院自2008年以来,普外科患者满意率逐年提高,今年达到98%,护理风险降至2例(含一般差错),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降低了风险系数,提高了普外科护理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 考 文 献

[1]周伏平.企业风险管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第15篇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中的主阵地正伴随着新一轮的医改而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的改革成败直接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更直接对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基于风险导向思想下的医院内部审计主要是以风险的管理、过程的控制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并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适当性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评价。目前,公立医院的医改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关键环节,其内部审计必须及时调整方向,大力开展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帮助医院的管理层对医院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对风险的防范、应对、及控制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公立医院风险的特点

(一)医院风险具有多样性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风险管理涉猎的内容较广,主要包括专业技术风险、医疗设备风险、财务收支风险、社会环境变化风险、人员管理风险、信用等级风险、品牌风险等。例如: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大部分公立医院重视的是对医疗服务、医疗行为的管理,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公立医院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上至医院的领导、下至普通的医护人员都缺乏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医院的日常经营中,一般注重的是医院的未来发展,而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增长、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并不重视;由于风险意识差,很多公立医院还尚未形成科学的、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旦风险来临,医院的反应比较迟缓、滞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来放缓风险。

(二)医院风险表现具有隐藏性

医院的医疗服务对象比较特殊,是患病的病人、患者,这也就决定了医院的风险不同于企业的风险。因此,医院的风险更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风险和运营风险。医疗卫生行业不同于企业,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高风险性、高难度性的行业特点,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很多风险并不会马上显现出来,而是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如前所述,正是基于风险的特性,为了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医院在做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与重视。

三、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要求不融合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医院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监督,这与风险管理的要求大相径庭。医院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对影响医院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识别、评估,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影响降到医院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可见,医院风险的防范必须实现医院内部控制的动态化、系统化、主动、可持续的发展。而医院内部审计只对事后监督的方式显然是缺乏对风险防控点的把控、缺乏对内部审计关键点的控制、缺乏对过程的审计与监督。

(二)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设计缺乏完善性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并未在本医院内部建立整体的、完善的、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仅仅是随着业务的增加、开展而临时设定,内部审计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这对医院风险的防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医院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也是零星的、分散的、松散的,例如:在大部分公立医院中,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医院领导点头同意才能开展,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受到影响,这就导致医院的内部审计监督的时效性较差。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实施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前,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内部审计工作的滞后性明显,往往是某一项审计工作还在审批、授权中,而实际的经济事项已经发生了,即使知道存在着偏差,也回天乏力,无法再扭转局面了,只能等到类似的经济业务再次发生时才能修正。再例如,内部审计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而医院的管理层对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更是很难知晓。因此,经常是项目潜在的风险已经在各项目管理中消化了,事后再对其进行弥补比较难。

四、公立医院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的优化措施

(一)不断改进与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

公立医院的产权所有者是政府,因此,公立医院必须建立有效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并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管理工作做出科学的评估、判断、评价。内部审计的良好实施与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并定能够有效的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对于医院的管理层而言,应树立全新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风险点的识别,通过对医院各级各类职权、职务的深入分析与了解,对医院的认识决策权、财务管理权、项目招标采购权、同外界接触的关键性岗位等建立岗位相互牵制制度,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

(二)加强对医院关键风险点的控制

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认真梳理在风险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经过梳理后,将那些重大的人事任免、经济决策、合同签订、基础建设、科研经费管理、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等管理权统一视为医院监督与审计的重点范畴与把控点,对这些关键控制点进行动态的监控与管理。例如:医院可以针对广大患者和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列为管控的重点,如:医疗的规范性收费、临床医疗的合理用药、医院的重大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检查、医院耗材的使用、药品的统一管理等。在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动态化的指标信息反馈,避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出现、避免过渡性检查的发生等。在医疗运行系统中如果这些指标出现与相关指标背离的现象,那么这些数据会及时向监督人员提出警示和发出信号。

(三)加强对效益与绩效的挂钩

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除了用于人事部门的管理与经营效益的分配方面,还充分体现在医院内部审计的效益审计上。目前,大部分医院还未真正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但是绩效审计对于医院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评价、考核医院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监测与考核医院经济活动决策的科学性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医院内部开展效益审计不仅能够帮助医院从深层次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还能为医院在未来的经营决策中建立科学的防范措施、预警系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与绩效的挂钩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