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范文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学科活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84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相较于初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加偏向于对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日常语文常识的应用和普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借助课堂教学活动达到课文基础知识传授的教学目的,学生们在参与语文活动的过程中,也会从各个方面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文基础修养,深化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课堂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普及。小学语文教师通常还可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和资源,让小学生充分享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视听感受,加强对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期待,从而将小学语文教育向着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内容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学生们在课堂的学习中往往会因为内容的难度和触及的知识面之广,造成理解速度的缓慢和理解程度轻重的差别。因此,为了简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丰富课本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学活动的形式激化学生的课堂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教材内容的教学时,往往可以采用师生教学互动、学生课堂测验、学生课堂发问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继而在语文思考与练习中了解到自身的语文盲点,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改善。例如,在师生教学互动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学生在与教师的活动中也能够进一步密切同老师的关系,在积极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学习语文新知识。在学生课堂测验方面,考虑到活动的即时性,因此小学生往往在活动中会表现出极大的张力,以此牢固对课文文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在学生课堂发问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其实是对课文文本进行深度消化,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课本教材以外知识的教授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通常也表现出极强的多样性特征。学生们在此教学阶段往往会学习到更加多样的文化常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延展了课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充实和扩展了小学生的语文文化视野,进而激化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索精神,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中,积极思考,努力发现课文以外的文学知识。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需要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课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精选和延伸出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极大的专业性和探究性。

二、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还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对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借鉴与总结。根据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选择出适合本班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其中,对于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语文教师需要依托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分类,以期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首先,在传统语文教学领域内,语文教师需要明确了解常见的语文教学形式,在认真分析各个教学形式的优缺点之后,进行多样性的研究与总结,继而选择出最佳的传统教学形式。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应该意识到传统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推动作用。小学生由于对教师的课本教学往往有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感受。

其次,在现代多媒体教学领域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通常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反应态度。考虑到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接受性和活动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梳理,帮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互动中真正体会和感受课本教学内容所要传授的思想感情、人生价值观以及科学文化领域的综合知识。小学生们在多媒体的教学氛围中,一方面可以见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表达范围,另一方面也会在教师的教导下不断深入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和学习到更加广阔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活动中各科知识多维性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以外,从深层次上来说,还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多维性渗透中。因此,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是综合锻炼和培养学生学科学习应用能力的体现。

首先,语文学科的课堂活动通常是具有强烈的人文知识交流互动的特点,因此学生们在此类教学互动中,一方面可以应用到所学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够不断感受到其他人文性学科知识的渗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教学活动人文性的延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综合性的同时,也能够激励他们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主动性的探究与学习。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

课外活动作为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有益补充,是提高学生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一直处于被忽视地位,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外活动倍受重视。在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性活动,为学生开创一个更为宽广的展现与提高平台,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好奇心强、情感丰富、活泼开朗的生命个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需要将语文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拓展课外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难以完成的活动在课外有效展开,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选择课外活动内容

1.结合教学进度安排。课外活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因此在设计课外活动时要着眼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结合教学进度来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学到更多课堂教学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如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间学生难以正确而牢固的掌握,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依靠重复书写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枯燥无味,学生参与热情不高。为此教师就可以开展识字竞赛、书写大赛、寻找错误字等课外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从而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汉字的听说读写中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2.结合内容理解需求。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其学习的空间更为广泛,开辟宽广的学习空间,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等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但这些往往是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所难以满足的。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开展专题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丰富的心理与情感需求,有着不同的喜好,可以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与提升的平台,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我们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来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开展不同的课外活动,如朗读训练小组、文学创作小组、角色表演小组等,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有效组织课外活动策略

1.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开展课外活动时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课外活动不能只成为一种形式,只是让学生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被动参与其中,而是要真正体现出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主体性,使得整个课外活动是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下动态展开的。当然在突出学生课外活动主体性的同时也能不忽视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作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主动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与自主参与的空间。教师在设计课外活动时就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现实基础与长远发展来设计教学活动,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而是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与期待、更多选择的权利与空间,让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个性来开展活动,这样的课外活动才能富有生命的活力,才能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个体性。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学生之间在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正是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在开展课外活动时,不能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单一的活动形式与类型,而是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富有个性化的课外活动。

一是层次划分。即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认知基础与理解水平划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在同层次之间开展课外活动。这样活动中学生实力均衡,更加利于活动的公平展开,更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从而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角逐。如朗读大赛,可以将学生按照朗读水平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层次,在同一层次学生之间展开比赛,这样每个层次都有优胜者,避免了以往优秀者被班级里的优秀生独占的现象。

二是兴趣划分。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更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展现,潜能的挖掘,要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活动时不要只顾及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考虑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与爱好等来开展不同的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能够尽情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来发现爱好,形成特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成长与全面化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开辟第二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性情的陶冶、情操的提升、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要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带领学生参加更为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长足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汪波.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策略.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2]罗维勇.浅谈怎样搞好小学语文课外活动.速读(下旬),2015,(08).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教学活动;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65-02

一、前言

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笼罩下,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坚固的“重课堂,轻课外”教育观念,在此传统教育观念的驱使下,教师通常都会将整节课堂时间用于开展教学活动,而对课堂之外的延伸教育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无法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由此可见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各方面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充分应用教学资源,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环境中所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从而使课本内容生动化、灵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一)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当下教学大纲的定制逐渐向贴近学生真实诉求靠拢。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注意力分散时期,因此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难以达到深入认知和牢固掌握,然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好感与亲密度,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主动探索语文知识,并能够随着课外活动的累积,逐渐建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爱好,使学生在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快速吸收教师所传达的知识信息,加强语文教学效果,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人们逐渐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真实诉求,同时也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充分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效集中注意力,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来,并通过灵活化、多元化的途径学习语文知识,打破传统教育中语文知识学习框架,使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延伸到课堂之外,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学习主动性逐渐被弱化,在此影响下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也在慢慢流失。针对此情况,只有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并在生活细节中去体会语文知识,吸收语文知识,同时能够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枷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去了解教材之外的语文知识,初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体会世界。另外,在课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有效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其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积极起来,与教师、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及交流,反映到真实的教学课堂之上就是积极主动地发表自我见解,充分发挥和锻炼其思想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意识及其临场应变能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教育行业开始实施大面积的创新、改革措施,这也为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此教育环境下学生视野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课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又充实,长此以往知识累积和独立阅读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够充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语文学科,并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三、全面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根据教材大纲内容以及教学需要积极开展课外主题活动

若要从根本上优化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大纲及教材内容设计和开展课外主题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呼应。综上所述,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在课外活动中有效渗透语文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加强语文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充分重视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同时还需要充分呼应课堂教学内容、科学设定活动主题,并能够设计出一套系统的活动流程。比如:在进行《我爱你,汉字》的学习过程中,若要强化学生对中国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认知、感悟,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介绍汉字的形成、发展以及整个变化历程,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热爱汉字,从而更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并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正确的学习风气。不仅如此,在进行《坐井观天》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等形式,为学生演示教材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充分借助现代化技术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深化语文教学效果。

(二)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要充分实现优化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就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进度科学设计课外教学活动,并在进行课外教学活动之前落实好教学材料与教学设备等各方面问题,为课外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有效优化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与认知。在开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提升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使课外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竞赛活动,比如:写作比赛、古诗词背诵、课文生字默写、成语默写、课文朗读竞赛等,通过以上多种竞赛形式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并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从细节方面入手,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针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错别字和错误读音较多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下,设计识字游戏、默写竞赛以及听写竞赛等各方面教学活动,通过轻松、愉悦、紧张、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发音和错误读写方式,并顺利朗读、背诵和默写教材生字及词组,更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和记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有效延伸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促使其能够及时巩固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并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在进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改善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语文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与好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针对学生在朗读教材过程中出现缺乏感情以及唱读等情况,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在课堂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朗读习惯并进行及时的纠正,全面普及朗读技巧,强化学生朗读能力。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开展诗歌朗读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在朗读方面的训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朗读意识和朗读规范,使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感受朗读的魅力,掌握正确朗读的技巧,从而有效加强其语文学习能力。最后,针对部分在课堂中的畏难及惧场等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即兴作文、口头作文等课外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游戏氛围中大胆抒发内心真实情感,提高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兴趣及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效果。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科目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内容是作文写作。通过加强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的锻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生字及词组的应用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然而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会采取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指导,长以此往,学生逐渐对作文写作形成一定的抗拒心理,作文写作水平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另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状态,因此缺乏生活方面的累积和感悟,写作素材局限性较大,因而在实际作文写作过程中普遍会出现缺乏感情、下笔困难和东拼西凑等情况。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具体来讲也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观察、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加深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全面累积作文写作素材,使学生能够书写出文笔流畅、感情真挚的作文。比如: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帮助父母完成一些家务琐事,如打扫、洗衣、买菜等,通过完成各种家务琐事能够充分体会父母的辛苦,从而能够进一步孝敬和尊重父母,用实际行动用功学习去回馈父母的养育,与此同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累积生活感悟与生活经验,使学生收获成长,并为作文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全面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更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本质作用。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要利用更科学更丰富的课外活动,充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玉梅.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8).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提升方式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小学语文的学习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需结合生活实践和经验。为此,教师要适当地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大多数教师均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忽略课外活动的作用。为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我们必须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建学习兴趣小组

小学生由于心志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事物的喜好具有较强的偏向性。教师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必须积极培养其兴趣。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在班级中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并组织安排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其各项优势均在学习中有所体现,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可在学校中设立记者站,让学生学着做记者;学校也可组织教授和专业人士到校内为学生开展相应的讲座,并让学生自主组织采访和写稿等,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小学生写作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在活动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完善自我。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组建板报小组、作文小组和书法小组等。板报小组主要的工作任务为完成板报设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安排岗位,如可分为版面设计、写稿和组稿等,并由教师确定板报的主题。待完成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和展示。该方式的应用,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可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书法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但能够实现我国文化的传承,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教师可让在书法方面造诣较深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课外活动提供条件

新课改之后,我国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教师在课程安排中要专门安排两个课时完成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将自身的体会写成读后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最后交由教师检查。这样教师能掌握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情况和阅读效果。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阅读偏好,为学生介绍相应的书籍,让其带回家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安排,为学生选取合适的文章,且安排好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完成阅读。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且通过接触多彩的世界,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安排竞赛活动

课外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此,教师要确保所组织的活动与课堂教学进度相符合,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基于小学生爱玩的天性,组织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可有效增强教学效果。与语文学科相符合的竞赛活动包括作文竞赛、写字竞赛和朗读竞赛等。例如,若是学生当中普遍存在错别字多和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象,教师可在结束各单元的学习之后,组织学生默写竞赛,让学生将本单元生字和生词写出来。在此过程中加入竞赛元素,可有效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反复写和读来记忆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针对学生在朗读中普遍存在的“唱读”现象,教师可举办朗读比赛的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划分为各小组,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学习,对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提高具有较大的益处。

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加入实践活动

因为生活阅历的局限性,小学生在作文练习中,通常存在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现象,所以教师预先设置好写作主题,再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如可组织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一般根据学校举办的相应活动进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入自身的理解。可布置“最让我感动的平凡人”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变身为小记者,结合学生生活的小圈子采访身边的老党员、老等,让学生听他们讲过去的老故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感受改革开放之前的艰苦岁月,感恩今天的生活。另外,还可让学生采访医生、护士和科学家等,了解其职业,解读其奉献精神,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并不断完善自我。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外活动的拓展,不但能够为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够丰富其学习生活,最终促进课堂实际效果的增强。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情,采取科学的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淑梅.打造小学语文创新课堂[J].新课程(上),2014(3).

[2]李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刘春林.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系列谈[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11).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课;方法探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210-02

1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内涵

小学语文活动课即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以往只是强调注重课堂质量,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课的辅导与实施。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应体现在努力创设和营造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内容,采用议、演、画、唱等形式,以活动为核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与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进行交流与探究。

2 活动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活动课的核心。学生始终是知识、能力、情操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在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落实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上下功夫,必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激励学生主动开拓的精神。动机是行为的诱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活动课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语文问题人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语言警察巡逻、相声表演会、绘画日记展、语文联谊会、信息擂台赛、新书介绍会、十分钟演讲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适时地开展。

3 活动课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课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4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两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中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矛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在活动过程中放任自流。而是要求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鼓励与培养。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既有直接明示。又有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和疑问时。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活动课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又与教师“导演”和指导密切联系。不过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

5 语文活动课的方式需要丰富多彩

中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口头表达及语言描述类活动。如“课本剧场”,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课外的一些读物中也有适合学生表演的作品,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表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培养了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再如“故事会”,在学生自由或有组织地阅读他们喜爱的故事的基础上,先鼓励学生把故事讲给家人、同学、朋友听,再安排有这个方面特长的学生在班级或学校故事会上去讲述。另外还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开展朗读比赛,首先要根据学生朗读水平与特点,帮助学生选取不同体裁的朗读内容,然后先给一定的时间去自我练习,教师可以指导。最后再参加比赛。

6 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要有连续性

第6篇

关键词:课外活动;信息;自主;创新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种手段,什么是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就是小学语文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它对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对于课堂和课外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外活动,因为这类活动真正是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特点,学生学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大千世界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当然会学得更好,记得更牢,并会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可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通过各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广泛地影响着、教育着每一个学生。而且,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信息传播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有报刊、电脑、电视、电影、课外书等,小学生可运用这些传播工具汲取知识,还开阔了视野,学生不仅要从课堂上接受信息,还要获得课外的最新信息,这样才让学生了解国家乃至世界的最新动态,

才能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还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三、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其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本人的兴趣和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这样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做活动的主人。其间,学生得以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自由创造。在独立操作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水平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的各种素质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性决定了它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长、发展其个性。从而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既全面发展又具有特殊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会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在独立操作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水平会得到迅速发展,学生的各种素质也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于举行小学语文微格课赛课活动的方案

各科室、校点:

根据万教研发【2019】7号文件《万源市中小学教研室关于举行小学语文优质赛课活动的通知》,结合学校实际,决定于4月开展学校小学语文微格课赛课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课堂展示——课后评议—— 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解读教材、研究教材、理解教材、超越教材,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优化思路方法,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发挥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9年4月3日(星期三)

地点:万源市蜂桶乡让水小学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根据学校初赛结果,推荐1名优胜者参加旧院学区竞赛。

四、具体要求:

1、上课内容:

语文:内容不限,选手自定。

2、 2019年4月3日上午8点30到前让水小学报到抽签。

3、上课安排:每堂微格课10—15分钟,第一堂从上午9点开始。

4、参赛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年8月31日后出生)的任教语文学科的老师全部参加,不在区间内的教师可自愿参加。各参赛教师于4月2号传参赛教师信息(姓名、性别、电话)及教案到教导处。

五、活动程序:

1、8时30分召开筹备会。

2、9时参赛教师上课。赛课顺序在赛前抽签决定。

3、12时30分午餐。

4、下午14时评课。

5、评课结束后颁奖。

6、活动结束后,进行教学“六认真”检查(主要检查备课、作业批改和班主任工作)。

六、评奖:

1、评委:张加军、谢菲、廖青冬、邓益熊、余中亮、熊世凯、吴海毅。

2、计分:冉跃

2、设奖:一等奖一名,其余为二等奖。

七、其他事项:

1、生活:让水小学负责午餐、晚餐,标准:每餐25元/人。

2、参会人员报道地点:让水小学。

第8篇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学习语文不仅需要正常的课堂教学,而且还需要各种形式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作为补充。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等特点,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小学语文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就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二渠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吸收课堂上得不到的大量语文信息,涉猎丰富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使知识、生活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特长,有助于培育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参与意识。课外活动的伸缩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强,给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可以发展部分学生的语好和特长,培养语文特长生,为文坛输送人才。许多有成就的作家和文学家、评论家都念念不忘小学时代语文课外活动对他们走上文学道路的深刻影响。

(三)加强基础训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课外活动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独立性,开展各项语文课外活动,必然会加强更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的听、说、读、写训练,培养独立的、更为实用的操作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思想鉴别能力,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语文课外活动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阵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生多接触一些古今中外文化精品,就可以使他们吸收到丰富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营养,从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做法

(一)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写日记

每接一届学生,进入三年级后,我都要鼓励他们坚持写日记。开始时,要求人人写日记,并在每5人中设一个日记检查组长,每个星期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这项活动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可以使学生记下自己的过去,记住自己的经历与教训,有利于改变自己。坚持写日记,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和写作水平等。所以,写日记有着多功能的作用。

(二)坚持开展课外阅读

1.阅读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选择。例如,针对一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童话,让他们感受到文字和故事的优美。到了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全国发行的小学生报刊杂志。到了六年级,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经典的小说,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人生。

2.教给学生选择书籍的方法。现在市面上的书籍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在让学生阅读前,教师应教给他们选择书籍的方法,让他们阅读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书籍。一般低年级学生没有区别课外书好坏的能力,教师应具体推荐一部分图书。

3.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吸取精华,永远是课外阅读的主题。阅读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可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神韵

寒冷的冬天,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冬游;炎热的夏天,带学生到大自然里去放飞。我每年都会选择一定的时间,带学生到外面玩,让他们当自己的主人。在大自然面前,他们每个人都会认真地去观察、去体会,他们会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都详细记下来,认真整理一下,就写进了他们的作文里。这项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真谛,使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

(四)办黑板报

一般进入四年级后,我就会组织学生办黑板报,并在上面刊登自己的作文。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文章的机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具体的做法是:按班里人数分工,平均每个学生每学期能办上两次。黑板报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写人物的,有写事情的,有好人好事,也有学习方法的交流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爱上写作,爱上的语文,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编写优秀作文选

每到六年级,我都会把班级的优秀作文编制成册。一般我会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写得好的文章,然后用统一的稿纸抄写自己的作文,再装订起来。这项工作不用老师费多大的精力,指挥好学生就行。但效果非常好,出优秀学生作文集,对学生的吸引力特别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每一节作文课都成为他们的期待。

第9篇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3、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4、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第10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活动课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发展的信息时代,需要的是思维敏捷、高效高能的创造型人才。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尺。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着眼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的参与欲与表现欲强烈,生动活动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上好语文活动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并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活动课,不仅活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践能力。那么,怎样在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突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征

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是“活”的,即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语文活动课正是抓住“活”的特征,克服忽视学生活动的弊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语文活动课要抓住“活”字,要在“活”字上下工夫。“活”才能展示特色,才能创新。“活”才能体现趣味性、交际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学习观。

首先是活动课的内容要“活”。语文活动课的内容非常丰富:词汇知识、小抄报、故事演讲、诗歌、语文知识等,要求学生建立抄本剪贴本,从课内收集大量优美的描写,生动活泼的语言,课外在阅读中收集优美词句,在活动课上向同学展示。随着新时期教育综合性的发展,各学科知识交叉和渗透日益增强,语文活动课强调语文学科性,不拘于单一学科的栅篱之内,只要许可,涉及政、史、地、音、体、美乃至其他自然学科的知识也大可接收。如:关心时事热点、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观察自然生态、有关实验操作等,当学生通过深入生活,亲身调查体验,实践后,从而以语文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的活动内容才会“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小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好胜、好新鲜、好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才会被激发,创新能力才会获得提高。

其次是活动形式要“活”。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许多活动宜于课外实施,而有些活动更适合于课堂内进行。如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绕口令、相声等。就内容看,有的必须内外配合方可完善。如收集民间故事,动手抄报、小记者行动等,应课内安排设置、课外采集和制作,最后回归课内汇总展示。巧妙地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似短暂的三分钟,对于初次上台的学生来说却是巨大的挑战。学生既要克服胆怯心理,记住演讲内容,更要注意语音、语调、语态等方面的问题,台下学生也要注意观察、理解和思考,只要学生参与思考就会有收获。总之,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贴近生活,为不同的创新能力提供原材料,充分激发学生表现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次是活动的方法要“活”。在参与对象上可以群体活动或个体活动。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放开学生的手脚,依照各自的爱好和特长,让他们各自自由地活动起来。因为只有主动参与才是学生的智、能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创新是未来语文教学的灵魂,而“活”是创新的具体化。因此,要把语文活动课搞“活”,突出“活”字,在教学中就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敢于打破常规,肯定“个性”,肯定差异

首先活动课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寻求崭新的知识、创新的见解。教师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生疑,造成困惑。教师不仅应该善于设疑,而且应该鼓励学生问难。因为学生脑子里有了疑问,才能产生渴望解决的欲望。而教师一般不应轻易地做出结论,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或课堂集体活动讨论,争辩、主动地解决问题,以至突破常规,破旧立新,获得崭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思考习惯,有利于创新能力提高。

其次要肯定“个性”,肯定差异,重视起步,鼓励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的人需要空气一样。”在紧张之余,相对比较轻松的活动课让学生不受拘束,放松情绪,使其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的教与学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师善于运用引导―启发―激励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树立信心,爱迪生一生上千件物品的发明创造与其从小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个性,让其能够充分表现自己,“达到某种完善的高度”,从而树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成为新时代有个性的人。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良好的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热情

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等,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所以我特意为学生选择了这些方面的书,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班里,我定时开展读书汇报活动,评选读书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我还不放弃课前搜集资料。课前鼓励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在《和时间赛跑》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间的珍贵,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时间的格言和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理解也容易了许多。这样在学生搜集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一些不知道的知识,而且也感受到了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1.目标阅读法

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

2.快速阅读法

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阅读时不出声,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简化,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阅读时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

3、写写画画法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强化阅读训练技能,提升文章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如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通过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的阅读,受到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受到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方法的训练,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认字是阅读感知的基础,学生必须正确认字,掌握一定的识字量。掌握字的音、义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才能顺利地看书、看报,感知文章内容。在这基础上训练学生初步理解词义,掌握句子、段落和整篇文章的大致意思,也就是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同时要训练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断积累感性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积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

然后训练学生理解各种语言构造的能力(句意、段意和文章中心)。要让学生懂得,理解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关键。理解了表达中心思想的重点句,能有助于对文章中心的领会;理解了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有助于对课文内容深刻理解;理解了感情浓厚的句子,能使读者受到感染,加深对文章的感受,理解了在文章结构上有重点作用的句子,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路。所以训练学生对句意的理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环节。

四、注重学生阅读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品读课文,结合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评价阅读的效果,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还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课标中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学习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我想首先应该是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潮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窗》2013年 第07期

第12篇

关键词:思维;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好:G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13-01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二、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小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三、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第13篇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效果 类型

教研活动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教研活动开展的最根本目的。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举办,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探讨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

同课异构,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不同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由于本身教师对所授内容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教学方法、人格魅力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同课异构不仅是对课程标准的反思、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与对文本的正确解读,还是对教学过程的异构,对课后评课的异构。同课异构的概念归结为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对同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并且进行互相的评听课,实现彼此间的互相学习,以助于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同课异构”的组织类型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根据组织的规模与参加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形式。

1.专家引领的“同课异构”,这种组织形式是指由有威信的本校本专业有威望的资深教师,或校外专家全程指导而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

2.学科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这是由组内学科的教研组长牵头发起的教研活动,直接是组内本学科教师之间的较量,选定同一教材内容,由多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然后在固定的时间上课,全组老师参与听评课过程,就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并就不同教师的不同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集思广益,形成典型案例。在活动结束后,再由上课的老师整理出教案,做出教学反思,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3.日常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其并不一定要在一些大场合开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其实天天在做,这种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更能够看出教师的优缺点,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年轻教师是更好的学习机会,由于实践教学经验比较浅,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班级的教学设计没有清晰的概念,可以通过观摩老教师的课程,了解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化为己用,并再教授相同内容的时候可以体现出老教师的成熟经验又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有好处。

三、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作用

“同课异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场所、提倡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集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它以同一教材或同一主题为媒介,使参与者比较不同教师在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材料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课堂生成的处理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与同,从而加深对有效课堂教学的领悟,有利于教师在比较中分析自身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产生思维的触动与碰撞,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诸多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知识体系的形成,包括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指能意识到并能够表述的知识,它可以在教师以前的学习中所获取,例如:语文中语法等,而缄默知识是指无法表达和无法意识到的知识,必须有过亲身的教学经历才可以获得,这种知识不能光通过言语来传授,但是它可以通过自我与他人的比较来获得,因此说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2.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过程的异同。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在一节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明确本课教学的知识点的重难点,这是教师的必做任务,但是教师之间的理解不同,使得重难点的确立也不同,可见,教师对于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之后,确立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都可以展现出来,每名教师的风采与魅力都不同,对于教学知识的把握与讲解方式也不同,那种方法更加适合学生,更加容易被接受,教学效果最好,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一目了然,对于教师分析自我的优缺点,完善自我大有裨益,如:在教学方法上,有的教师选择的是讲授法,有的教师选择发现法;在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内在的逻辑结构上,有的教师是按照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顺序,把教学划分为相互关联的阶段和步骤,有的则把教学划分为若干平行的单元;在师生活动方式上,有的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策略;有的则采用学生中心策略……总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优势,提高并锻炼自校的教师队伍。

3.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效果的异同。教师在课堂设计时用尽多少教学手段,多少教学方法,但最终还是要看教学效果、学生的情况来判断来衡量,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他人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了解是否成功,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度、愉悦度与合作度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这些都可以清晰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为自己日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做铺垫。

总之,“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比较式的教研活动,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本专业同名课的观察、进行理性的教学反思,通过对课堂中的事件和情景进行比较,以此达到改进语文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同课异构已经成为各教师教学研究方式与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在知识的碰撞中,交流经验,比较教法,即激发了教师间的上进斗志,又促进了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康贻军.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7).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活动课 氛围 乐趣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的必要延伸和拓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录机”、“容器”、“观众”或是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的少、练得少、自主探究的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民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其次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的心理。

2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需要从活动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其一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开始时,教师可从活动的设计和内容上征求学生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其二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准备。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要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其三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显身手。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上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

3 活动形式要多样

由于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应采取多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动方式:①竞赛。歇后语对抗赛、成语接龙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猜谜语比赛、演讲比赛、读诗绘画比赛等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当这种方式与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时,就很快由个体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②尝试。这其实是一项很好的创新活动。我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顺应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发展特点上提高创造的能力。③表演。学生天性好动,喜爱表演。我有时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出生动的情节,有时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等。④游戏。我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

4 开展语文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

第15篇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 氛围 主体 乐趣

语文活动课,老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化所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增强才干。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录机”、“容器”、“观众”或是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的少、练得少、自主探究的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民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

例如,教学清代诗人袁枚《所见》一课时,我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在一节课中,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且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充分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的心理。在上活动课时,我总是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分组时,让每个小组都留一个空位,这是老师的座位。学生开始讨论,老师可以随意地坐下,用一两句幽默的话冰释学生心中对老师筑起的堤防,让他们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近,仿佛一位大朋友,这样活动起来就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了。在学生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老师要观察每个小组的动态,适时把握学生间互相传递的信息调控整个教学过程。

二、活动内容要广泛

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例如:我发现近来大街上虾很多,有小白虾、对虾、竹节虾、龙虾等,我就各选了两三个分别养在杯子里,带到教室里给学生上了堂生动有趣的观察活动课——《争做虾专家》。首先引导学生启动各种感官,对几种不同的虾进行全面、仔细、深入的观察、研究,找出它们的外形、颜色各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把手伸进杯子去触摸虾背论文格式的粗糙程度,感觉抓虾时虾的反弹程度有什么不同,甚至鼓励胆子大点的、勇敢点的学生故意让虾的钳子钳自己的手指(虾的钳子小,不会伤到手)感受一下谁的钳子大等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就会更生动、具体,思路也豁然开朗。而且,这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激发学生急于用语言表达的欲望,会争先恐后地运用课外接触到的词语来描述各种虾的形、色、力等。这既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又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形式要多样

由于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应采取多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动方式:1.竞赛。歇后语对抗赛、成语接龙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猜谜语比赛、演讲比赛、读诗绘画比赛等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当这种方式与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时,就很快由个体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2.尝试。这其实是一项很好的创新活动。我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顺应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发展特点上提高创造的能力。3.表演。学生天性好动,喜爱表演。我有时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出生动的情节,有时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等。4.游戏。我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

四、活动时间要充分

由于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完成一个活动过程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只有时间充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要领,才能出色完成活动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每次活动课,我向学生开放时间,不以40分钟为限,我竭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片自己的思维空间,静静思考,体验每一个活动细节,推敲每一个活动步骤。这样,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从而获取知识。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