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目前真实经济形势范文

目前真实经济形势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目前真实经济形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目前真实经济形势

第1篇

新名词或概念掩饰了全局性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最大问题,并非是经济增长过热,不仅是投资过热、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及物价指数上涨过快等,而是大家没有意识到现实经济生活的问题与困难。为什么这样?就在于一些人一直在不断地制造一些新名词与新概念,用这些新名词或概念来解释或掩饰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股市中的结构性泡沫、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流动性的结构性过剩等。也就是说,按照这些新概念及名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仅是个别的、部分的而不是整体的,因此,这样的问题出现也就不事关大局。比如,10月份CPI涨幅达到6.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6%,贡献CPI为5个多百分点,猪肉价格甚至上涨55%,因此,有职能部门出来解释,说这种物价上涨是结构性,而不是全面性。如果能够对这种结构性的物价上涨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国内就不会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

但是,实际上,结构是什么?如果某一事件或一个物体出现结构性问题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问题是不明确的。正如笔者一向所指出的那样,结构就是存在着的事件或事物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内在的、稳定的相互关系。它不是单个构成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按一定规律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因此,事件或事物之间的结构不同,必然会引起事件或事物的性质及功能的变化。比如,住房及桥梁的建筑结构,其结构不同,它们的功能性及质量是不一样的。如果结构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事件及事物也必然会面对着巨大的困难,甚至于结构性问题会导致事件或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在这意义上说,当前中国的经济生活的问题或存在的风险,并非是事件本身出现什么问题,而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甚至于用一些新概念及新名词来混淆视听、误导社会。比如,什么股市的结构性泡沫、物价的结构性上涨。而这种所谓的股市结构性泡沫及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概念,不仅弱化人们对这些事件及问题的认识,降低了对事件风险的评估,也让市场主体(企业、政府及个人等)错过市场的最佳调整机会。

比如说,2007年上半年,国内股市价格快速的上涨,从而使得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在股市出现严重的泡沫之时,有人制造出了所谓的股市结构性泡沫,认为股市出现的泡沫只是结构性的,并无碍大势。在这样股市结构性泡沫观念下,国内股市泡沫也就越吹越大,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可以说,目前股市由6100点下跌到5000点以下,下跌了1000多点,就是这种结构性泡沫严重误导的结果。如果早些时候投资者对国内股市泡沫多有警惕,投资者也就不会在股市泡沫很大的情况下仍然奋勇当先,纷纷进入市场。投资者对市场预期降低,股市的泡沫也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吹大,股市投资者面对的风险也就会减少,股市的震荡也就降低。但是股市结构性泡沫则反之。

同样,对于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接连几个月上涨到6%以上。按照这样的一个上涨幅度,国内物价上涨已经是很高。因为,无论是从国内的情况来说,还是从全球市场的情况来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以上都是很高的。但是,又有人制造了一个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概念,认为目前国内物价上涨,尽管很高,但是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结构。而且在这些人看来,如果以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国内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并不高,它基本上是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增长水平上。因此,中国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也不需要出台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但这种解释不仅差强人意,而且是与现实的经济生活相背离的。

因为,不要说中国没有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有整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央行200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结论)。就是如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食品类消费品所占比重过高,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如果把权重比较高的食品类消费剔除出来,这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根本就无法反映真实的居民消费价格变化情况。即使在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创立的美国,其通货膨胀率不仅要考虑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整体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考虑资产价格的变化。可以说,目前一些人人为地制造居民消费价格的“结构性上涨”这样概念,既没有理论上的依据,也不存在经济上的逻辑。结果只能是误导市场,影响政府、企业、个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因此,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未来走势的判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清除这些误导性的概念,以便让整个市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过热的经济增长积难重重

对于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整个经济快速增长是不争之事实。去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但这只是中央公布的数据,而从地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远过高于这种增长速度。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3.2%。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中西部地区增长更是达到40%以上。还有,10月份M2增长达18%多,不仅高于全年设定的目标,也高于2006年末的同比增长速度。而M2快速增长也说明了银行信贷增长快速。比如,1-10月份银行信贷增长达到35000亿元,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高7000亿元以上。还有10月份的居民消费指数达到6.5%。加上股市与楼市两大泡沫,整个中国经济处于一片快速增长甚至于过热的状况下。

为什么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会得出这样的判断?本文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目前通货膨胀率已经很高,而不是有人所说的中国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对于这点,笔者一直严重质疑目前职能部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解释。因为,就目前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说,早就与快速变化的市场相差很远。它不仅表现在这种指数的权重与类别基数与居民实际生活相差较大,而且表现在与国际通行惯例也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体系当然面临的困境很多。比如说,为什么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有在食品上涨之后表现出通货膨胀率上升,如果不是食品的价格上涨,其他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则对这种指数的影响很小。比如居住类的价格,随着这几年房价快速上涨,一直处于持续上涨态势下,但是,由于居住类的权重低及基数低,即使居住类价格在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整体地影响也不大。

假定我们在认可既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体系是在合理的条件下,那么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水平最有决定性的因素当然是食品类。因为,从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来看,价格上涨往往与权力远近有关,越是靠近权力的产品,其上涨时间就越早,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比如,这一轮的价格上涨就是从房价开始,就是从政府完全垄断的产品开始。当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最后传导到食品类消费品时,这种与权力最远、市场最为弱势的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意味着中国的全面通货膨胀开始。因为,最后食品类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不仅在于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成本性推动,有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传导,也有市场最弱势者市场信息反馈、强化及整个市场预期的改变的影响。同时,当食品类价格全面上涨后又会出现新一轮的信息反馈传导到上游产品上,出现中国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因此,从这些现象来看,尽管目前国内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是由食品推动的,表面上是相对价格的调整,实际上是整个市场价格普遍上涨。中国通货膨胀已经处于一个较为明显的水平上。

特别是,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要素价格内在化),公务服务价格行政性上调,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方面都造成国内消费品价格快速上涨压力,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更是不可小觑,更是不可以物价的结构性上涨一叶障目。

二是近五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建立在国内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如果说,房地产市场不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特别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改变,那么国内的固定资产增长过快、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居民消费价格攀升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问题,2007年政府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特别是房价快速上涨所吹的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政府更是有所认识。因此,2007年下半年以来,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政策。比如说,24号文件、359号文件、39号令、64号文件。这些文件尽管角度不同,针对问题不同,但是根本点就是在改变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就是要让国内房地产市场成了一个解决民生问题的市场,解决与改善绝大多数居民居住条件的市场。可以说,如果政府对这个目标进一步强化及具体化,那么政府就会围绕这一目标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未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出现大变化不是没有可能。而且,从最近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市场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上述政策的效应正在显现。如果2008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会顺此大势,整个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格局也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如何来落实这些政策。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大调整,那么中国经济形势出现大逆转不是没有可能。

第2篇

【关键词】经济信息;共享

1.平台概述

经济监测预警是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基础。对经济形势、经济环境、经济要素、运行态势的准确把握,是经济运行调节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基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就是要提高经济监测预警的前瞻性、及时性、科学性,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宏观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建设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是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决策能力的需要。项目建设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全省宏观经济监测预测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资源、方法、研究成果进行集中管理和展示。这将有助于发改委及有关厅局及时了解全省经济以及各区域层面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有助于省委省政府准确、全面、及时把握经济运行状态以及发生的新问题、新特点,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1 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

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横向联结省直相关部门、纵向联结省市县发展改革系统的业务平台,有效整合已有资源,汇聚各类经济运行数据,形成集经济运行调查、监测预警、预测分析、区域经济分析、重大领域和行业分析、政策模拟等功能为一体的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整合各有关部门经济运行数据资源,及时汇集共享经济运行数据,实现数据报送的制度化、网络化和常态化,为经济形势分析、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2 平台建设的主要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省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总的来讲,我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力和宏观调控的难度都在加大。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加强全省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库,及时、快捷、如实地掌握第一手经济运行信息,对于省委、省政府科学判断全省经济形势,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更好发挥省发改委的牵头作用。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三是有利于企业表达需求和了解宏观经济形势。

1.3 数据量估算

根据本项目“三库五大系统”的建设内容进行经验估算,系统数据基础总量约200GB,每年更新数据量约25GB,月更新量约2-3GB,上下浮动范围10-15%。

2.项目实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2.1 社会效益

建立一套能够快速、准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具有分析预测及政策模拟等功能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有助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宏观经济信息,提高经济监测预警的前瞻性、及时性、科学性,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宏观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和依据,更好地转变和发挥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公共职能,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发挥更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省委、省政府应对各项挑战,促进全省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的实现,社会效益巨大。

2.2 经济效益

建立江西省宏观经济预测监测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大大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和信息传递速度,使各地区、各部门能够随时随地地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动态情况及问题建议迅速反映到决策中枢,并通过利用计算机先进技术和手段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和分析,通过宏观经济预测监测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使决策者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真实情况,极大地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水平,降低决策成本,减少失误。

3.影响平台信息共享的主要因素

3.1 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我省统计、金融、财政、税务、工商、海关等不同系统机构已形成本系统的经济信息系统。由于没有统一协调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及项目建设仍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政府资金投入分散,信息资源及配套设备相互重叠。特别是近年以来,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借助政府信息化浪潮,以拥有经济信息的规模和数量体现实力,争资金争项目更加明显,无法协调,在客观上给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2 信息来源问题

由于经济信息资源相关各级各部门目前自身的信息来源、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更新周期方面存在不少差异,市场化运作的经济信息提供商的数据来源则更加复杂,建立经济信息省级监测预警和数据共享平台不可避免会遭遇信息来源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冲突的情况。此外,为保障数据提供商利益,所有的商业数据都涉及到版权问题,因而难以实现跨系统跨行业跨领域的经济信息资源共享。

3.3 数据库规范化问题

根据目前现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经济信息资源大多源于各职能部门自行开发建设的系统,这部分数据具有我省特色,价值很高。此外,我国也有专业数据提供商提供有关经济信息数据库。然而由于各类数据库都是不同时期,根据本部门业务需要而建设,并没有完全采用统一的规范性语言和标准,造成了经济信息整合共享平台转化的困难。

4.平台建设措施与对策

4.1 建立管理协调机制和机构

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经济信息资源主管部门,要联合各成员单位,制定平台建设规划和计划以及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布局设计;协调相关部门加入平台信息资源共享;组织有关经济信息服务机构具体操作和实施;理顺和健全经济信息管理体制,建立分工明确合作高效的经济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按照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学科管理办法,对各实施单位承担的任务进行监督和管理。

4.2 加快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的建设

由于全省经济信息共享平台的成员单位隶属关系不同,其数据格式均不相同。特别是自建特色数据库,都是根据本系统需要而建,缺乏规范统一的制作标准,为数据库在平台上整合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建议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在对历史已形成的数据库尽可能改进和完善,使其尽可能一致统一的基础上,采用ISO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我国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协议,研究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统一、规范、科学的信息资源标准体系,实现经济信息资源的统一加工、检索、存储服务。

4.3 建立和完善共享服务机制

科学的共建共享机制是推动平台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各成员单位共建的基础支撑就是建立和完善共享服务利益机制。在管理协调成员单位利益分配中坚持的原则是:谁服务谁受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各成员单位的信息资源利用率,保障成员单位的利益,不论信息资源在何单位,谁向用户提供直接服务,所获得的服务收益和补贴向谁倾斜。其次,统一服务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制定统一服务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各成员单位严格执行。只有建立和完善共享服务利益机制,才能调动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愿意把自己的信息资源放在平台上整合共享,推进全省经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5.项目总体建设方案探索

考虑到项目相关各单位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不一,部分单位运行维护力量薄弱的现状,项目可采取“省级集中、联合协同、统一软件、分级使用”的建设模式,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所有系统软硬件全部部署在省信息中心应用机房,以节约建设投资,提高管理效率。

6.项目风险和风险管理

6.1 风险识别和分析

一是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业务建模和大部分需求分析、少部分设计,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资金保障不到位,组织管理力度较弱,项目目标不清晰,项目范围不明确,项目使用单位相关人员参与不够或者沟通太少,需求沟通不充分,工程项目管理事权的梳理和分析缺乏支持。二是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详细设计以及为了验证设计而进行的少部分实施工作,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需求变化,业务整合风险,对工作量估计比较乐观从而导致进度风险等。三是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大部分实际施工和测试工作,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人员能力的风险,项目范围改变的风险,项目进度改变风险,人员变动的风险,项目组内部沟通协调风险等。四是收尾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部署和调试。可能的风险事件包括:质量不满足要求,部署问题较多。对于一些信息化水平比较弱的单位,项目实施难以推进,实施后期,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在线用户增多,系统反应速度下降,用户满意度低等。

项目中宏观经济指标数据的采集报送是否及时、准确和全面是本项目建成后能否发挥效益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分析、监测结果,对政府宏观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数据资源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为领导宏观决策和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发挥积极作用。

6.2 风险对策和管理

项目中的风险不能全部消除,只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规避,或者缓解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识别各种风险,并分析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消除这些原因来规避一些特定风险的发生。本项目的风险集中在组织管理、需求明确以及资金保障方面,因此相对应的,需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项目组构成并细分职责;由经验丰富的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交流,在业务建模阶段让用户积极参与,从而了解并确定真正的需求;目标系统的模型或DEMO要反复演示和获取反馈,直至用户和设计人员都达成共识为止,要有认可的验收方案和验收标准,做好变更控制和配置管理。此外,还需要加强资金保障,本项目架构大,建设阶段多,必须保证资金到位以推动工程按计划实施。

针对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事件,开发风险管理表,表中列明各种风险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就实施应对措施。过程可以参照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特别是在数据报送方面加大协调力度,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2)落实经费保障,在项目建设、运维等方面给予各相关方经费上的支持;

(3)进行调研,确定流动原因,在项目开始前,把缓解这些流动原因的工作列入风险管理计划。

(4)项目开始时,做好计划一旦人员离开时便可执行,以确保人员离开后项目仍能继续进行。

(5)制定文档标准,并建立一种机制,保证文档及时产生,对所有工作进行细微详审,使更多人能够按计划进度完成自己的工作。

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执行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的地位日益突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必须在管理上作出努力。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的今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我国原有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1.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1.1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的分配管理。企业管理是在国家财经法规制度下,根据财务管理的原则,管理企业的投融资和资金运营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管理共同组成了企业管理,但是,不同的管理由于其工作内容的不同,又有其各自的特点。一是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三是企业财务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事,需要企业各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通力的合作。四是加强财务管理能够促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降低经营风险。第五,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金筹措、资本运作、投资决策、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开发等方方面面,都起着重大的作用。财务管理渗透于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

1.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目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内部控制是随着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完善,其具体是指为了改善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和措施的总和。

2.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2.1总体目标。总体上,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通过管理、监督和控制降低经营风险。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2管理结构。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段式管理结构,该结构将二者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

具体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的三段式管理结构主要包括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的管理和投资管理、内部控制的三段式控制结构主要包括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事后的监督。其中内部控制的事前防范阶段已经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三个阶段的工作做好了法律政策和组织规划,能够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而事中的控制阶段主要体现在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资金的安全控制,其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可以说内部控制这一阶段的工作与财务控制的工作是一致的,这也是二者联系最为紧密的地方所在;事后监督阶段的内容与企业财务管理后续工作的内容是重合的,在这一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已经综合为内部财务管理控制。

内容上:将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二者重合的程度也增加到了最大,这也是企业将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混淆的主要原因所在。

3.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并在这个新的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推行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也逐步实行。但笔者认为,目前企业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在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问题。一是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二是财务管理观念滞后。三是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4.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管理既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因此,财会人员应当努力学习,提高素质,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职业道德。二是强化财会法规观念。三是加强业务培训,鼓励财会人员自学和职称资格考试。四是财务人员要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