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学的培训范文

医学的培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的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学的培训

第1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循证医学教学培训情况,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参加培训的两批学员反馈的意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6.7%,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培训对他们的临床和科研有帮助,并有意愿在将来继续学习循证医学,以及进行循证医学的研究、推广和教学工作。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最多的循证医学知识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统计、检索、查新等)、相关数据库和医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建议主要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循征医学,增加循征医学实践机会以及加强后续跟踪指导。结论:今后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实践机会,加强后续跟踪指导。

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足。由此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尽管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川。

循证医学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的规范化模式,其核心是所有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必须建立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之上,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将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培训引人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希望能与传统的医学教学互补,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医学生适应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独立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始终以全球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指导自己的实践,使他们在打牢“三基”的基础上,再添自主知识更新的“翅膀”,不断成长为创新型医学人才。

培训在7月初学生进人通科实习、临床轮及科研课题时开始.分为三个阶段.时间约2年。第一阶段:约3个月,进行循证医学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培训。第二阶段:约9个月,进行循证医学相关课题的实践。第三阶段:约12个月,撰写论文。

预期效果是:通过培训的学员具有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医院初步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利用该模式初步培养一批具有循证医学理念的科研人才储备队伍。

为了解培训成效,总结培训经验,完善培训质量,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主要对循证医学的知晓度、运用循证医学的能力、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评价川。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将反馈意见整理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南京市鼓楼医院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该培训选择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学习的七年制本硕连读医学生及三年制的临床医学硕士生、博士生,采取自愿报名、随机录取的方法,选择两批共60人进行循证医学教学培训,每批培训时间为两年,分别为2005至200年,2006至2008年。

(二)方法

为总结引人循证医学教学的经验和成效,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在培训班开课前发给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结束后在学员完成研究生论文答辩后收回。重点收集学员在培训前后对循证医学的认识、培训对临床、科研的帮助、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应用、对培训的意见反馈等情况,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两批问卷回收率为86.7%,学员绝大多数认为该培训对他们的临床和科研课题有帮助。

(一)学员个人基本情况

学员中七年制本硕连读的占46.2%,三年制硕士占46.2%,三年制博士占7.7%;培训开始时处于实习期间的占57.7%,处于临床轮训期间的占11.5%,处于课题研究期间的占10%。

(二)培训前对循证医学的认识

培训前学员100%知道循证医学的存在,其中通过老师授课时提及知道的占53.8%,通过学校或医院的相关讲座或培训知道的占34.6%,通过查阅文献或资料时涉及知道的占23.1 %;培训前其所在院校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占19.2%,接受过循证医学知识培训的占26.9%,自学过循证医学知识的占38.5%,在医学学习过程中有老师应用过循证医学教学的占61.5%。

(三)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认识

培训后100%的学员认为有必要将循证医学引人医学教育。经过培训,学员在临床实践方面得到的最大帮助在于指导医疗(88.5% ),在课题研究方面得到的最大帮助在于数据分析(72% )。学员认为比较恰当的培训时机为课题研究阶段和临床课程阶段(均为46.2% )(表1)。

(四)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应用

通过培训,61.5%的学员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过循证医学知识,72.0%的学员在课题研究中应用过循证医学知识;76.9%的学员认为该培训对其毕业课题有帮助。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较多的循证医学内容依次为基本方法和技能(如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查新等)(72% )、循证医学相关数据和医学资源的应用(64%);在课题研究中应用较多的循证医学内容依次为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64% )、循证医学相关数据和医学资源的应用(60% )。在毕业课题中应用循证医学较多的阶段为综述及论文撰写阶段(69.6%)和实验室或临床研究阶段(47.8% ) 。

所有学员均有意愿在将来继续学习循证医学,96.2%的学员愿意在将来进行循证医学研究、推广以及教学工作。

(五)反馈意见

学员对培训的教学内容和条件满意率均在50%以上,不满意率较高的有社会实践安排(42.3 % )、实践课程设置(34.6% )、师资队伍建设( 26.9% )(表2)。

对培训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42.3%的学员认为其毕业课题中能应用循证医学的科研项目太少,34.6%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不够全面.15.4%的学员认为培训与科研、工作之间会出现矛盾如时间安排冲突等,7.7%的学员认为师资队伍不够强。

学员的建议有以下方面:①针对不同阶段的学员规划不同的培训重点;②一些基本理论已经学习过,希望减少理论课程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分组实践教学;③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循征医学,增加循征医学实践机会;④在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阶段最好能有老师的跟踪指导。

三、讨论

循证医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政府的卫生决策和医学教育,指导医师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在医学教学阶段即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研方法,当他们进人临床学习后才能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应用于医疗实践。这对于培养创新型、研究型医学人才,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培训试图建立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培训与临床学习相结合。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最多的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统计、检索、查新等)、相关数据库和医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说明这些内容是培训的优势,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未来培训应保持优势并不断完善。

由于医院的临床医师精通循证医学应用的人员不多,能够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的医师更少,培训的师资队伍一部分是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聘请,一部分是从医院中招聘,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员对目前的实践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安排不太满意,原因可能在于医院能指导循证医学实践的老师较少,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普外科、心脏内科、血液内科、妇产科等科室,导致选其他专业的学员得到的实践指导较少。同时临床医师平时工作较忙,不能对学员的实践作耐心细致的辅导。

第2篇

杨辉教授是一个学者,我经常会叫杨老师,因为杨老师感觉更为亲近。师者,授业解惑。师者,学术殿堂里的台阶,让学生踩着他的肩膀前进、探索,无私的分享着他的知识、见解、经历,让他的学生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

我们共同致力于民众健康,我们在探索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让我们的全科医生进步,让我们的全科服务更完善、更贴近民众的需求、解决民众的疾患,让更多的民众受益。说得好像很"高大上",但是我们全科医生的确每天都是在这样的工作和服务着。发病率最高的"感冒"我们看着,患病率最高的"高血压、糖尿病"我们管着,妇女、儿童、老人的健康我们也管理着,我们是应该为自己自豪的。虽然超负荷的工作,经常需要苦中作乐。

全科医学是什么?全科医生是怎样的?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也许我们是"5+3"规陪模式出来的全科医生,但是培训地点是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生是专科医生,培训结束后,我们下到社区,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澳大利亚有着全世界最完善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他们的全科医生是怎样的?他们的全科诊疗是怎样的呢?杨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第一课——《全科服务质量和评价》。

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也是需要培训和需要考试的。他们是为期三年,在社区诊所中"以师带徒"进行培训。培训有关医学知识、医患关系、职业发展、社区医学服务等内容,有明确的培训提纲、内容,有独立的评审机构对全科医学服务进行评审。在澳大利亚的全科诊疗中有三步——建立关系、疾病诊治、疾病管理,为病人提供病人能够理解的知识、易获得的连续性的服务。

深圳的全科诊疗重在"疾病诊治".病人来看病,我们看到了"小人"和""大病",我们更关注于疾病的本身,没有做到"以人为中心".我们忽略了病人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关系、没有保护患者的隐私等。

我们是否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全科医生的考评体系,培训我们的师资力量,让新生的全科医生能以更合理的方式获得全科证。谁来当全科医学生的老师、学生应该学习什么知识技能,具备什么样的沟通方式。这是我们必须探索的,我们可以模仿澳大利亚,取长补短,建立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标准。

我们最贴近民众,忙忙碌碌于每天的诊疗工作,回头一想,好像也没有做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科研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科研就在我们的身边,杨老师的第二课——《基本医疗服务的研究设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选择最感兴趣的课题或是工作中最困扰的问题来进行研究。以"PICOS"的模式进行设计。P——明确的研究对象、人群、群体,I——明确要干预什么或问题是什么,C——清晰的表述对照组、对照人群,O——明确预期的研究结果或预期的干预结果,S——明确研究的时间范围。困扰我们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服务、家庭病床发展方向,都可以作为课题,每个社区的居民不同,社区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都是不一样的,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人群进行研究、进行干预。完全随机、双盲、三盲的实验在社区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可以进行性别的比较、不同年龄段的比较、病人自身的比较,甚至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病人进行访谈。兴趣是让研究坚持下去的动力,让社区民众获益是研究的根本目的。

有了《基本医疗服务的研究设计》作为基础,针对全科医生黄俏光介绍他的《糖尿病的社区健康教育和中医药防治的效果评价》、全科医生陈章《罗湖区户籍老人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进行讨论,全科医生们对课题的设计、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和课题的设计者讨论怎样做会更好,杨老师最后总结,对每个课题提出比较可行的研究方向。每一次机会都是珍贵的,人的交集每一次也都不一样的。我们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是国家政府制定政策的人,需要解决的是我们居民的问题,实际的切身问题。

开创新模式或是做创新性的研究总是会碰到种种困难的。可以研究某一个点、某一种方法、某一个方剂、某一个健康教育方式,研究方法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可重复性。对于这一课,我的印象不深。还是要让感兴趣的人参加,讨论的氛围才会好。

邱珊娇医生的《社区合并抑郁障碍的2型糖尿老人个性化干预及效果评价》,自己不做评价。但是受启发的是,老年糖尿病病人往往不能管理好自己,有抑郁障碍的老人更是丧失了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他已经驾驭不了管理糖尿病的"五架马车",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人,需要一个和他关系亲密的人和他一起管理疾病。我们可以让亲近的人获得知识,帮助、监督病人,共同管理饮食、运动、按时服药等。社区研究不一定要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可以试试用定性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用访谈的形式进行记录。生活质量的评估非常重要,疾病的改善不一定非常快,但是生活质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改善。

科研设计最受益的是科研设计的那个人!参与非常重要,参与进去了,就是独一无二。杨老师为其量身定做了很多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当参与者自己准备越多,就会发现越多的问题,就会想解决这些问题,查文献,能文献解决的文献解决。文献解决不了的,咨询阅历丰富的杨老师,总是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因为当我们为一个科研课题阅读了10篇文献时,杨老师读的可能是20、30篇!

第3篇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一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1]。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保健体系的中坚骨干力量,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负责式管理,其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 积极发展全科医学培训和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的培训网络

2000年1月国家卫生部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卫生部计划用10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以毕业后教育为核心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包括社区护士等其他卫技人员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几年来,与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配套,全科医学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到2000年,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在大中城市积极开展以在职人员转型培训为重点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开展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试点工作。到2005年,初步建立起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在大中城市基本完成在职人员全科医师岗位培训,逐步推广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适应卫生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大中城市,甚至小城市,都已开展了以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为主的各种类型全科医学教育工作。

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或培训中心,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级培训中心为龙头,省级培训中心为骨干,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全科医师培训网络。国家级培训中心主要负责培训各省骨干师资和管理人员,省级培训中心负责全省的培训工作。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级甲等或县级及以上的医院,社区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级预防保健机构。制定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设置标准,加强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提高效益。全国全科医师培训网络已建立,各省、市、自治区均已成立了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负责各地全科医学培训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2 高等医学院校的支持是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基石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科医学发展关键问题。自1998年卫生部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培养全科医师的政策后,各省、市都在高等医学院校按成人教育模式进行全科医师培养的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在卫生行政需求下的成人教育往往和高等医学院校整合培养有一定距离[2]。成人教育培养的全科医师有时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密切结合方面出现空挡,可以看出,高等医学院校在当前的全科医师培养中应该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其原因在于:①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成立全科医学教学机构或研究机构,有专门的机构才能营造学科氛围;②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有专门的全科医学师资从事全科医学理论和技能的教学;③高等医学院校可以编写一系列的全科医学教学参考书,有教材才能提升品质。

在培养层面上,高等医学院校对于在职非学历的教育,主要包括地方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人员,可以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培养方式,具体课程包括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现代社区医学等。对于在职学历的教育,主要培养对象是具有中专学历较年轻的在职医生,采取结合临床实习与社区调查研究实践的方法,使其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并授予相应的学历。具体课程包括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技巧、现代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现代社区医学等;主要目的是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了解全科医学的理论和思想,具有较好的全科医学技能。

在实践层面,总的原则是:临床技能通科化,社区技能社会化,在职非学历教育的方式,应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时间,实践时间由各地具体制定,但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技能。在职学历教育的方式要严格实践学习的时间,一般要有1年左右的时间在社区和一定级别的医院实践,临床实习要以大科室为主线,辅以小专业。在社区方面,要加大实习力度,预防机构、科研机构、城市社区等都要作为实习机构,实践内容应包括家庭病床、远程会诊、社区卫生服务、医院内感染、信息管理、社区调研和妇幼保健等基本知识。高等医学院校的学历培养在实践方面会更加重视。

3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培训

全科医学培训是建立我国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有关专家呼吁目前应尽快开展对全科医学师资的资格认证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尽快建立师资培训的管理制度,明确师资培训的目标,规范师资来源、培训内容、继续教育等,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高素质,保证全科医学的培训质量。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师资的培养应严格遵循全科医学“三个阶段”的教育规律:①学校教育;②毕业后教育;③继续医学教育[3]。因为要想让医学界接受全科医学的学术思想,必须在本科阶段就向学生灌输该学科的学术思想和理念,但全科医学培训的重点应是毕业后教育。

建立培训机构:专门的全科医学培训机构,是全科医学师资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们发展专业技能的平台和依托。机构是“梧桐树”,师资是“凤凰”,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比较完善的培训机构最好由大学的培训中心、大型临床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部分组成,三者环环相扣,才能为培养全科医学师资提供广袤的沃土。如果不具备建设独立、完备的三层次机构时,应充分利用其他资源,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横向联合。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分为现实计划和长远计划,或分为基本培训和深化培训两部分。现实计划中基本概念是必需的培训,其他则应本着“急用先学”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长远计划即深化培训,计划应该是个体化的,一个计划不应该适用所有的教师,计划还应该是循序渐进式的,并需要不断修改。

制定培训时间和安排培训课程:(1)理论课教师:基本培训应不少于600学时,包括理论课400学时,临床轮转200学时。理论课的课程包括:全科医学基本概念、临床预防与健康促进、人际交流与沟通、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卫生改革与发展、医学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方法、科研方法等。临床轮转的原则:根据个人的专业情况确定轮转科室深化培训应贯穿整个职业生涯。课程包括:临床教学技巧、门诊案例分析、临床课程评价、接转诊的程序、临床思维与推理、临床教学计划制定、医患关系(包括伦理、法规)等,临床轮转随时进行。(2)社区师资:同“双师型”专职教师的基本培训,即总学时不少于600学时,理论课400学时,临床轮转200学时,课程内容重点:①诊治病人的基本技能;②评价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技术;③社区诊断技能(包括人口学知识、社区结构与功能等);④干预技巧(健康咨询、健康促进与病人教育等);⑤现场调查技术;⑥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3)临床师资:原则上应完成基本培训的理论课400学时,至少应完成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培训50学时。

转贴于

4 综合性医院设置全科医学专科至关重要

全科医疗的大多数临床知识和技术是从临床专科处获得。综合性医院汇集了内、外、妇、儿等众多临床医学专科和检验科、放射科等多个临床辅助科室,是解决从常见疾病问题到疑难危重病症的医学中心,具有较高的临床诊疗技术水平,是全科医疗的知识源泉和技术后盾。如今随着包括基础医学、循证医学等在内的医学科学迅速发展,临床疾病诊疗的观念和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在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专科可使全科医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和熟悉临床医学的最新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并有可能因地制宜地把这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保证了全科医学所提供的医疗保健是全面的和不断发展的。

按照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全科医学应当承担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在内的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则需要一个工作团队。全科医师毫无疑问是这个工作团队的主体,同时也必定需要包括专科医师在内的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参与和指导。因此,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有利于专科医师加入这一团队,促进团队的建立和工作人员的相互合作,也有助于医学中心介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

另外,综合性医院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在这些医院设立全科医学专科可以吸引具有良好医学教育背景的医学生和年轻医师,他们接受过规范化的全科医师培训(包括医院内和社区内的培训),有与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医师相互学习的机会,可以成为有较强的全科医学理念和临床医疗能力,同时又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经验的高质量的全科医师。综合性医院还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些研究所,如中山医院的肝癌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等设立于综合医院内,使综合性医院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4]。综合性医院的全科医师总体素质较高,部分全科医师拥有医学硕士学位,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可以为全科医学的各项科学研究,包括临床医疗和全科医学教育等提供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

5 专科助全科,加快培养全科医师

全科医师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师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服务的连续性,全科医师要处理人的生命历程中不同时间段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而其他专科医师可能只要处理其中某一类健康问题),其专业范围比任何专科都要广泛,但其工作环境比许多专科的要简单得多,没有众多高精尖的辅助检查设备,依靠的是更广泛的知识和特有的临床思维及服务模式。从这一角度来看,培养全科医师比培养其他专科医师更富有挑战性;既需要在大型综合医院形成处理健康问题的技能,又需要在基层训练特有的临床思维并建立特有的服务模式。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使一大批基层医院(街道医院、中小型厂矿企业医院等)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订了全科医学职称系列,确立了以主治医师为起点的全科专科资格考试制度,但能够与其他专科对等、能与国际接轨、能够为群众认同的全科医师寥寥无几。在全科医师专业队伍真正建立之前,采取“专科助全科”的借船出海的方式是较好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已经取得成效,问题就是在“借船出海打到鱼”之后,应该不失时机地培养自身的“造船能力”,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 郭爱民,解江林,迟必必,等.全国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调查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4-16.

[2] 禹学海,朱东喜,王兵.关于建立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5):21-23.

[3] 周宗藩.浅谈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J].全科医生,1999,8(3):111-112.

[4] 贾明艳,蒋保季.北京市开展“全科医学培训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2,5(2):119-122.

第4篇

【关键词】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61-02

长期以来,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就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以后的能力和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条件,严重影响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地方恢复了住院培训的试点工作。经10余年的实践,一套较为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制度和模式已经得到了确定和完善。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适应临床的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开展,以往的超声医学教学方式是否能够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目前探讨的热点问题。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目的:通过3年在有资质的培训基地(三甲医院)进行正规化培训,要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思维,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接触大量的临床病例,包括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打下扎实的诊断基础。主要采取在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整个过程着重强调了医师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尤其是知识全面性的培养。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超声医学以往教学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上级医师对典型病例进行临床示教。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对医师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实习医师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可供实习医师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

基于以上问题,首先,超声医学专业要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采用系统高效满负荷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6个月)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安排非指定科室,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在内、外科的轮转时间。第二阶段(7~21个月),在影像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第三阶段(22~33个月),住院医师在选定的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组内进行培训。主要分为医学影像诊断、超声和核医学三个执业方向。这种培养模式不再局限于医师的专业限制,注重各专业结合,全面扩展医师其他各相关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拓展医师临床思维。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教学中也应配合医师的轮转时间,调整培养模式,注重提高医师的学习效率,在本科室轮转期间,尽量让轮转医师多接触临床病例,多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让其应用之前在临床科室轮转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独立思考,建立正确的全面的诊断思维模式[3]。笔者科室专门指派多名超声专业上级医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轮转医师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轮转医师每天需完成一定多数量的病例操作及诊断,并整理典型病例,随时可以进行病例讨论,训练诊断思维。在第三阶段培训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接诊病例-实践操作-结合临床-思考诊断-提出问题-解疑答惑-总结经验”的思维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系统的无缝衔接。

在规培期间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第5篇

[关键词]卫勤分队;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培训

灾害是指对于人员及经济的损害超出地方资源范畴危机应对的危险性事件[1]。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全球气候变暖、社会矛盾加剧,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发生日益频繁[2],灾害救援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议题。灾害医学救援既不同于单纯的院前急救,也不同于院内急诊和ICU,灾害现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及时高效的应对行动,科学有序地开展批量伤员的检伤分类,进行紧急救治和早期处理,才能防止和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为患者后续的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内外的灾害医学救援体系中,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可利用军队医疗单位和特种救灾队的医疗资源积极投入救援[3]。和平时期,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任务明显增多,而卫勤分队具有医疗、防疫和心理干预等职能,参加各种灾害医学救援是检验卫勤分队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4]。作为灾害医学救援的突击队伍,卫勤分队掌握院外现代医学救援的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然而,我国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灾害医学教育,缺乏必要的灾害救援专业技能训练,特别是急救技能专项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尤显不足[5],这必然会影响救援效果。另外,我国灾害医学虽然进入院校教育,针对在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在普遍开展,但大多注重灾害危急重症救治理论讲授,缺乏救援组织和救援能力系统训练的专业规范以及实战化的培训课程体系。本研究拟构建突出灾害医学救援特点的、注重卫勤分队灾害救援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的培训模块,以提高应对迫切救援任务时的救援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课题组根据研究目的,遵循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以及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选取20名专家进行访谈和咨询。专家基本情况:①年龄:<40岁3人(15.0%),40~50岁11人(55.0%),>50岁6人(30.0%);②学历:博士13人(65.0%),硕士5人(25.0%),本科2人(10.0%);③职称:正高级11人(55.0%),副高级7人(35.0%),中级2人(10.0%);④工作年限:10~20年5人(25.0%),21~30年15人(75.0%);⑤专业领域:临床医学8人(40.0%),军事学5人(25.0%),医学教育4人(20.0%),管理学3人(15.0%)。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的筛选

运用文献回顾、专家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初步拟定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培训模块草案。①文献回顾:通过数据库检索10余年来国内外灾害医学救援发展现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②专家访谈:选择关注灾害医学救援研究并参加过汶川地震医学救援、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等任务的专家,就卫勤分队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培训模块构建进行访谈;③比较研究:通过前期收集整理的资料,对各院校、培训机构的灾害救援培训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讨论,拟定卫勤分队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培训模块草案,包括培训形式、专题设置、具体内容三大板块,同时对各项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2.2培训模块的确定

在前期形成的培训模块草案基础上,结合本院野战医疗所现行灾害救援能力培训教学计划形成咨询问卷。通过邮寄、E-mail、亲自发放问卷等方式邀请上述20位专家对模块设置进行评价及建议,并设有修改意见栏和需补充项目栏,专家可对各条目指标进行修改、补充和删减。采用Excle2010、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三大培训模块。

2研究结果

通过系统研究,课题组构建完善包括专题理论培训模块、仿真技能训练模块、综合实践评估模块三位一体的卫勤分队灾害医学救援实战化培训体系。

2.1专题理论培训模块

包括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与管理、国际灾害医学救援的启示、灾害医学救援中批量伤员救治、个人防护、灾害现场急救基本技术、批量伤员伤情评估与检伤分类、各部位创伤早期规范化救治、多发伤的救治、烧(创)伤患者早期规范化救治、中毒急救这10个培训项目。

2.2仿真技能训练模块

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现场救援技能模拟培训,包括现场搜救、自救、互救模拟培训,伤员分类救治模拟仿真培训、多场景仿真模拟转运培训;二是后方综合救治,包括烧(创)伤手术救治虚拟仿真培训、重症监护救治技能虚拟仿真实验。

2.2.1灾害医学现场救援模拟培训

2.2.1.1现场搜救、自救、互救模拟培训

在灾难现场或战场背景条件下,伤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搜寻、急救、后送是训练中必须解决的问题[6]。结合本院参与的“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贵州冰冻雪灾、西非抗击埃博拉等实战灾害现场作为背景模拟灾害救援现场环节,现场搜救、自救、互救培训通过声、光、电等营造弱光、狭窄空间等真实救援氛围,同时大量使用医学模型,并通过伤情化妆技巧等专业技术,模拟伤员的特殊和不同伤情等,通过对灾难现场仿真“伤员”的救治,突出实景化现场[7]。

2.2.1.2伤员分类救治模拟仿真培训

通过环境设定、模拟人等,并根据不同实验项目进行预编程,建立伤情数据库,或训练时临时改变高端模拟人“病理生理”指标参数。通过伤情多样性来创设伤员群流,分类“真实”场景,包括模拟信息不全、演示伤员到达分类场混乱等,仿真模拟突发伤情如气道梗阻、心跳聚停、药物中毒、生化毒剂和遭遇核事故(如核辐射、热灼伤)的医疗小组现场急救等案例,以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实践,团队成员轮流扮演指挥者、实施者、记录者等角色对“伤者”进行救治。

2.2.1.3多场景仿真模拟转运

在常规的灾害医学救援中,伤员转运尽可能通过水、陆、空等多种交通工具实施立体后送[8]。培训时采取环形三维立体屏幕动态模拟海、陆、空自然环境的变换,采用计算机编程控制的六自由度救治舱的颠簸、晃动[7]等动态环境,高度模拟实现海、陆、空不同转运救治平台的搭建,可训练参训队员在动态环境下的烧(创)伤实战技能,并能有效提高参训人员应急反应和心理素质。

2.2.2灾害医学后方综合救治

2.2.2.1创伤手术救治技能虚拟仿真实训

围绕灾害现场挤压伤、外伤合并感染、胸腹联合伤、骨折伤等手术救治,建立虚拟仿真创伤手术训练模块。主要应用能够模拟20多种人体生命参数的SIMMAN高端综合模拟人,结合相应伤情的软件编程和自主研发的创伤手术组件,通过时间参数、执行项目正确率、错误次数等参数,全面考查外科救治小组的创伤救治手术决策、手术技能、手术并发症处置、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2.2.2.2重症监护救治技能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设置主要针对野战状态下的后方救护医院的创伤高级生命支持(ATLS)救治技能的训练,通过应用SIMMAN综合模拟人技术,模拟20种人体生命体征变化,并且具有多种医学救援操作的感应反应,可供队员以小组形式开展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100余项高级生命支持操作技能训练。

2.3综合实践评估模块

构建理论量化考核和技能复盘式考核体系。培训后,采用通用的试题库管理软件,通过建立涵盖气道与呼吸、心脏骤停、核武器伤、化学武器伤、生物武器伤等病例的题库进行理论培训效果评估。实践评估通过计算机虚拟场景的变化,及学员采用综合处置的方式评估学习效果。如对转运培训成效的评估,通过网络化随机指令并以出题的方式,建立“魔方”式转运救治训练场景,能够仿真模拟不同工具进行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高度模拟灾难“现场”的多样性和伤情的复杂性,评估受训者的应变处置能力。在重症救治方面,在高端模拟人的标准化伤情软件库中建立40余种常见烧(创)伤急重症案例,通过改变模拟人的生命参数设置,仿真模拟常见非典型情况,实现灾难急救医学训练的多元素、多要素的环境和伤情变化,评估参训人员处置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反应能力。除了虚拟仿真,还通过卫勤演练,形成灾害救援完整救治链,建立技能考核体系,在实践中检验评估培训效果。

3讨论

3.1遵循“人类健康”这一明确的救援核心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应急事务的助理总干事BruceAylward博士提出:“近期和持续的灾害———从菲律宾的台风海燕到西非的埃博拉危机,突出表明人类健康是我们通过各部门减少灾害风险方面共同目标的核心。”培训模块的设置结合人类健康这个核心,突出国际化的救援理念、科学的救援流程,注重专业的救援技能、科学的自我防护等知识,同时提倡有效管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在灾害来临时,救援人员能够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现场紧急救助,伤者在“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得到有效救治,从而挽救更多生命,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9]。例如院前心脏骤停后,重要脏器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时间极其有限(大脑4~6分钟),因此有效的现场急救至关重要。如果能够得到恰当有效的处置,则大多数患者可以抢救成功[10]。

3.2依托灾害医学救援平台确保培训实战化

本院紧跟当今医学教育发展前沿,以高质量的规范化培训课程为核心,建立整合高仿真急救模拟培训的实战化研训中心。依托实战化研训中心这一平台,通过仿真模拟突出灾害大规模伤害特点,参训的卫勤队员能够在灾害现场的模拟环境下,了解和掌握救援基本技能,利于参训队员从多方位熟练掌握救治技能,并能极大地增强心理适应性,同时也可提高队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卫勤演练中,体现三个重要环节:灾害一线的伤员分类和早期处理、医疗后送及持续的医疗保障、后方的接诊与处置,这三个环节必须紧密衔接,互相联系[8]。这不仅培养和训练综合性专业救援人员,而且也检验设备装备标准化以及药品和物资的供应保障效能,同时增进救治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训练抢救小组的技术技能和团队决策、实时管理、监测、沟通与交接等非技术技能。

4展望

无论是“9•11”恐怖袭击还是“5•12”汶川大地震,都以血的教训告诉民众:人类社会正不断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磨难[2],世界正面临着一个更为宽泛的灾害谱。本院野战医疗所作为承担国家和军队机动卫勤任务的一支重要救援力量,多次经受灾害或应急医疗救援等重大任务的历练,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本院从重大灾害抢险实战出发,设计建设并获批国家级灾害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施救环境完全按灾害现场设计,同时“超现实”地将非战争军事行动、抢险救灾等多种战术需求融会贯通,以任务牵引、问题倒逼的形式最大力度地激发受训者的想象力和应变力[11],突出以规范化的课程为核心、以骨干师资培训为重点、以课程的环节质控及评估为持续改进的依据,在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卫勤分队的功能模块组成、人员分工、信息化建设等基础上,逐步评估和改进灾害医学培训课程体系,推动我国灾害医学教育开展,培训军队卫勤分队专业化的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培养提高灾害医学研究的优秀人才,使得灾害医学的学科建设和基础性研究工作逐步适应我国应对灾害事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保龙.公民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24-25.

[2]董谢平,沈录峰.国内外灾害医学救援现状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4):207-209.

[3]杨国忠,贺晶.关于我国灾害医疗救援体系的几点思考[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0):9-12,133.

[4]张刚,曾艳,李开荣.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建设新型机动卫勤分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5):318-319.

[5]张勘.上海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前瞻[J].实用全科医学,2008,6(5):441-442.

[6]张雁灵.地震灾害批量伤员医学救援的组织与实施[J].医学杂志,2012,37(1):1-5.

[7]彭雪,王丽华,马炬.“三位一体”卫勤组训室构建[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1):1050,1087.

[8]姬军生.地震批量伤员空运后送体系的构建[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0):906-907.

[9]黄辉权.重大车祸伤院前急救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4):5-6,8.

[10]王娟,郭海涛,刘刚,等.社区医师急救技能培训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4,43(29):3980-3981.

[11]孙东,张泽华,许建中,等.基于模拟人系统的室内人工合成训练环境在机动卫勤分队训练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5,22(8):770-772.

第6篇

关键词:循证检验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96-03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的David 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定义,即“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1]将循证医学的原则应用到检验医学中,即为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 ratory medicine,EBLM),它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概念,通过临床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更紧密的沟通,从而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检验医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现代化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它是涉及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许多检验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都来源于基础医学的理论,循证检验医学是临床检验医学发展的结果。[3,4]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传统检验医学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忽略了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检验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适应循证检验医学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实用性、可塑性和富有创新性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循证检验医学环节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始了循证检验医学教学的探索,还没有正式开设循证检验医学这门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明显缺乏循证检验医学相关课程群,缺少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内容的融入。

2.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医学院校往往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实习检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言语粗俗,行为失范,缺乏一名检验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根据历年实习检查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我们了解到实习生在学校时虽然机械地掌握了一些医学检验基本知识,但思辨能力低下,缺乏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临床实践中碰到的实验现象,他们缺乏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只会按照带教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

二、教育改革措施

1.深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循证检验医学发展需要,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我校至今已有五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分布在省内各大医院检验科,他们是根据前几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而成的。在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时,除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之外,还可以广泛征求历届毕业生的意见。他们对教学计划最有发言权,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意见。在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和尝试。

(1)注重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将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共包含了五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这些课程群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了科学规范、井然有序的课程群体系框架。以五年制医学检验为例,可以分三个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阶段,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和优质选修课课程学习阶段,历时五个学期。此阶段的培养过程中,重点发挥我校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管、理、工、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第二阶段: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即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学习阶段,历时三个学期。此阶段充分发挥我校临床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学生临床检验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创新思维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为主,把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的内容融入此阶段,以适应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70-01

临床教学是临床能力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至关重要的一部,如何把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尤其是把中医的望闻问切能力体现在临床实践中,是我们目前中医临床教学培训中需要密切关注的。

1 背景

目前国内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向国际接轨,而目前医疗体制的完善跟不上医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尤其近几年来医患矛盾层出不穷,在这一背景下,目前国内临床教学实践也面临诸多困难。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的文化层次与医疗需求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很多患者不愿意给实习生操作的机会;再者目前的医疗法律法规极大限制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同时教学资源毕竟有限,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临床教学实践的质量。

2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机密结合临床实践,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其教学单位一般由8-10名学生和1名导师组成,以具体案例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充当导演角色,而学生是演员。教师起到的作用是主持、引导、点评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嘉宾和主角。通过场景模拟,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1]。

PBL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内容的精髓,还需要兼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同时,PBL教学的成功开展,同样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上课前要准备大量资料,根据问题查阅国内外文献,课程中也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挖掘出问题的最佳结论。但是单纯PBL教学方式在相当一部分临床学生中较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从教师方面分析,目前大多有经验的临床教师缺乏对目前主流教学模式的认知,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而能赶上潮流的年轻带教医师又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从学生方面分析,PBL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一定的知识基础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T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将一个大班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团队,以团队为基础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练习与讨论,以促进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的一种教学方法。TBL教学思路的基本理念是:教师课前设计教学课程、设计评分方案,学生分组并形成团队,学生自学、课堂测验,团队讨论、跨团队讨论、各团队回应(组内、组间、各组同时),教师点评、精讲,组内、间互评。其考核是通过每次课堂表现、随堂测试成绩、团队内个人表现而进行综合性的形成性评价[2]。

这种教学模式优点是形式多种多样,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有经验的师资团队仍较为匮乏,完善的课程很难去有效安排师资力量,而且课时有限,教师课上所能传授知识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虽能积极发言,但很难形成对问题深入理解,难以真正将课堂上的知识点铭记于心;同时TBL课程无法做到对知识点系统化教授,而中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培训,所以无法作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

4 联合教学模式在中医临床培训的尝试

根据前期中医模块培训学生反馈及考核效果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内科常见病症的中医临床思辨能力较为欠缺,欠缺一定的临床诊治能力,同时对于常规体检、中医查体操作的手势不标准,缺乏对阳性意义体征的认识。既往中医经典模块培训采取讲座形式,共6次课,6个病症,每次课2小时左右,讲课老师都是我院的知名中医骨干力量,普遍具有专家或特需门诊经历,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位老师讲课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讲课内容丰富多彩,较为贴近临床。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但是这种形式仅仅是作为一种“点的深入”,而没办法做到“面的覆盖”;更多学生直接接触大师级别的讲座无法做到深刻理解。

针对如上情况,我们对于我院临床医学院07七年制、09五年制的学生的中医临床培训模块进行了改革,采用PBL、TBL等联合教学模式:两次PBL课程(咳嗽、水肿)、两次TBL课程(胸痹、血证)、两次讲座。学生控制在20人左右,TBL课程一般将学生分为4组,配备1名高级职称指导老师,设计形式如下:提前1周布置好研究案例;问题准备(包括正反辩论题:如胸痹痹的病理因素中痰重要还是瘀重要,查找相关经典文献支持说明);学生演讲(包括学生制作PPT,主要目的大致理清胸痹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辩论;教师总结(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胸痹的临床研究等)。PBL课程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配备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设计形式如下:临床教学案例准备;谈论题准备;案例问诊-诊断-治疗启发式进程;教师总结(学生表现评价以及临床案例的分析)。两次讲座设计如下:1次以学生自主演讲为主(提前1周布置演讲题目,学生自由组队,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临床案例,制作PPT);1次演讲主要邀请我院优秀中医人才培训对象进行个人临床经验的分享。

5 结果与展望

通过1年时间中医临床模块培训实践,经历了4轮不同学生的联合教学模式培训形式,针对于学生的出科考成绩与中医思辨成绩与其他培训模块进行同期对照,发现中医临床模块培训学生在出科考成绩上与其他模块并无明显差异性,但在学生的中医思辨考试成绩中能够体现出优势,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

通过6次不同形式的课程,学生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引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其次,小班小组化的教学形式,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通过课堂上的辩论,促使学生们加强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集体荣誉感。第三,联合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枯燥的教学形式,目前多数学生还是有极强的个人表现欲望,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表达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制作课件能力等等),因为每堂课上不同特点学生的思想碰撞往往能擦出绚丽的火花,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3个月的课程结束后通过课堂测试、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收集学生对中医临床培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得出结论: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使中医知识寓教于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提升了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理解。

我们在中医临床培训的探索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将积极进行完善。首先是课程评价体系需要进行健全,包括学生个人能力评价以及团队的整体评价;其次就是PBL与TBL课程的教案需要进行进一步更新与完善,保证每一轮培训学生都能对新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避免教学案例重复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士;专业能力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83-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ICU病房拥有专科护士成为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必要。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落后,ICU病房的建立起步较晚[1],尤其是地级市或基层医院经济、人力诸多局限,不能保证大部分护士同时进入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参加培训获取执业资质,我科尝试利用专科护士加业务尖子进行护士专业能力培训,强化培训半年时间,最终全科护士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培训对象

2011年3-9月,对科室的41名护士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本组护士工作年限为1-30年;学历:本科9名,大专28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17名,轮转见习护士2名;其中专科护士5名。

2 培训内容

以贵州省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重症医学科的护士素质要求制定培训目标。培训重点为ICU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知识和三基知识强化、各种职责、应急预案、制度等。专科理论包括危重病人的氧疗、气道管理、酸碱及电解质失衡、院感控制、专科疾病的重症监护等。我们将理论培训教材:王丽华主编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材》[2],邱海波、黄英姿主编的《ICU监测与治疗技术》[3]中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结合我科常见病、已开展的诊疗项目、科内的护理经验进行节选、综合的理论汇总。实践安排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的规范性操作,重症医学科护士的常用专科操作、急救仪器使用、抢救技术、病人选择性的临床观察等,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

3 培训方式

3.1 培训师资 由科室现有的五名专科护士及两名业务尖子成立培训组,专科护士均在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基地受训并取得资质。组长为专科护士,副护士长,培训组成员在26-29岁之间。培训小组讨论树立“专业、道德”的护士作为培养目标,据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优势安排具体负责范围,理论授课主要由专科护士承担,业务尖子主要负责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小组长负责操作及理论授课时间的统筹安排,并根据每项技术过关进度动态调整培训时间。

3.2 培训时间安排及考核方法 运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4],每周二、三、四下午为理论授课和指导操作演练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晨为操作考核时间。操作考核的项目有:新版CPR技术、电除颤技术、呼吸机管路连接及使用、呼吸囊使用等等。每月底进行一次综合理论考试。理论及技能考核由师资和学员从“未知、了解、部分掌握、掌握”四个等级的双重评判进行综合判断,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由培训组员按照“完全不能应变、能处理简单问题的简单应变、能处理常规问题的普通应变及具备综合处理能力的灵活应变”四级构成。

3.3 具体培训方法

3.3.1 每周理论培训时间结束后采取提问的方式当场巩固学习效果,提问又分抢答、集体补充回答、个人作答式。

3.3.2 操作培训项目分组交替进行,分为有病患实践的操作和模型操作,在病患身上的操作控制要点为按需进行,不给其增加额外的伤害,如吸痰操作时护士未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培训老师立即制止指出错误更换病人重新考核。于培训一周内考核,周考后作为日常抽查项目。

3.3.3 理论考核的出题范围为“三基”基础理论、当月操作及日常理论授课涉及的所有理论性内容。

3.3.4 训练发散式思维,预见性护理问题,提高护士综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5]。锻炼发散式思维能使护士从更多层面考虑病人的病情,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提前提出护理干预。我们通过5-8人小组式、选择性病人护理小查房锻炼护士该项能力。

3.3.5 强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注重沟通能力培养。此项培训由小组成员搜集整理资料,结合本院收治病患多为县、乡级病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再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找到适合病人的一般沟通方式和程序。

4 结果

本组护士培训后,理论、技能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表1为41名护士培训前后对比:

5 结论

重症医学科利用现有资源自我培训可以提高科内护士的综合素质。

6 讨论

目前重症医学科护士最佳的培训方式是在专科护士基地经受专业培训,由此具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6]。但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普遍较晚,护士对重症医学的理论及技能知晓度低,大多缺乏综合抢救病人的应变能力,而科室在运行中分次派遣护士进入专科培训基地接受培训,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在护士基本素质普遍不能满足科室需要、规范化培训条件又受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资源对科内护士进行理论、技能、实践应用的综合培训,并引入发散式思维拓展护士单一的思维局限,能够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但培训效果与领导层面的支持和师生基本素质密切相关:本组培训中由科室副护士长担任组长,具有带领作用和授权专科护士、全员培训观,使得专科护士有展示能力的培训舞台。当然,培训的前提也必须是科室具有一部分合格的专科护士。此外,在高低年资搭配的本组受训护士中,低年资护士体现接受能力快而高年资护士在综合处理病人上占优势的特点,她们的不足刚好可以进行互通,为下一阶段人才梯队的有序形成,规范化培养打下基础。但在本次培训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科内专科护士及业务尖子普遍年龄偏轻,存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培训他人的机会几乎也可以当做对自己的自身培训;由于本科未很好开展护理科研,培训上也成为我们的空缺;团队协作方面,还有赖于通过加强护士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因为属于探索中的培训方向,尚缺乏更客观的统计学指标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何琼,江智霞,等.贵州省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10-12.

[2] 王丽华,李庆印,主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8.

[3] 邱海波,黄英姿,主编.ICU监测与治疗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

[4] 李萍,肖江琴,江静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9-830.

第9篇

 

随着骨科专业迅速发展,骨科已升级为二级学科,在骨科系统中,涉及面广,包括脊柱骨盆、关节、四肢创伤、骨病肿瘤、足踝外科、运动医学、血管神经、手外科、儿童骨科及软组织创伤等,专业性较强,疑难问题多。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工作量大,如何应用有限的时间做好规培医师教学,现将我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四肢关节外科任职教学秘书一年关于四肢关节外科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医德医风培养

 

各行各业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工作人的重要前提,医学是生命相托,健康所系的高尚职业。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规培医师的职业素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尊重生命,甘心吃苦,勇于奉献,精医尚德、爱患如亲、恪守医道[1]。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室领导。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医务工作者。

 

二、理论知识的培养

 

经过医学院校3年半的系统理论学习和1年的临床实践,规培医师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对于临床医师来讲,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自我学习,除了再巩固和熟练掌握本科教材《外科学》总论和骨科学章节外,还应阅读骨科相关的专业书籍,比如《实用骨科学》,《骨关节损伤》等一些专业的骨科书籍。其次,科室授课,组织科室的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授课。内容包括人工关节,四肢骨折,运动医学,骨病肿瘤和足踝专业,除掌握系统知识以外,还应该掌握各亚专业知识[2]。再次,教学查房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教授查房讲解骨科领域的前缘新知识以外,还将学到知识难点、临床工作的陷阱和失误等重要的宝贵知识,同时通过对规培医师采取提问的方式,检验自我学习的结果和深度。

 

三、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每一位临床医师都必须能较好的胜任临床工作的能力,也是每位临床医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规培医师在高年资具备执业资质带教老师带领和指导下参与一线临床值班,亲自收治新病人,询问病史,根据医院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对我科常见病查体、诊断及依据、鉴别诊断和诊疗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3],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下达医嘱进行诊疗。充分认识每种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提出处理意见是每位医师必须最先、最需掌握的本领,“五年手术,十年适应症”,说明认识疾病是一个最艰难的过程。带教老师对该病的难点、注意事项、可能的并发症和最新进展进行深入剖析讲解。规培医师还应随时观察病人病情,比如骨科常见的肢端感觉血运活动情况,比如出现感觉、血运和活动出现异常,提示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如合并不能忍受的疼痛加剧提示骨筋膜室的早期,如出现呼吸困难和意识丧失警惕脂肪栓塞综合征,长期久卧和术后肢体肿胀明显应怀疑静脉血栓的形成,发现后应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轻者做简单处理,重者需紧急手术和先关科室会诊。每日查看病人化验单和检查结果,异常者应先考虑什么原因,向上老师汇报,请示处理意见,参与处理。参与专家门诊,协助完成病历书写,开具门诊处方,熟悉各种检查开单,熟悉门诊病人诊治流程。门诊病人病种复杂多样,一般经验的医师不能胜任,门诊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

 

作为规范化培训的一名外科医师,不仅需要对疾病能做出准确的诊断,还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规培医师应做助手参与择期手术,掌握刷手、穿无菌手术衣、消毒铺单,掌握该手术的入路、术中手术技巧、注意事项,避免损伤重要组织,配合术者完成手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缝合皮肤等基本操作。值班参与急诊手术,熟悉掌握急症清创的流程,清创术既是初学者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好机会,但同时也是相对较难把握的,只有通过做助手多参与观察,掌握技巧和注意事项,边学边做才能提升自己。规培医师必须掌握各科基本操作,骨骼牵引、石膏夹板固定术、手法复位术、关节腔穿刺术等,这些操作作为出科考核的必考项目。除临床操作以外,还应布置规培医生自购少量手术器械,业余自我培训切开缝合猪皮训练,培训外科医师手感。

 

五、培养教学科研的能力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人才高度密集的的领域,8小时之外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高风险性,不容一丝疏忽。作为即将一名合格优秀的外科医师,应该培养规培医师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带领规培医师参与医学文献的查询,获取需要的文献。定期安排规培医师查阅某方面的最新进展,制作PPT汇报,既培养其查阅文献获取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交流授课的能力,医学行业是科学性和传承性极强的领域,必须要求规培医师掌握授课教学的能力,医学的发展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在临床工作中让其参与本科生临床实习和见习的教学。临床工作中,教会规培医师怎样收集临床资料和撰写论文,参与本科室研究生的试验、读书报告和实验设计。学会收集临床资料、撰写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申请书是一名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本领。

 

六、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

 

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是一个有责任心、良好工作习惯的的医师。考勤方面应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要求规培医师提前半小时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人病情变化,做好查房准备。要求早晚查房、周末查房巡视病人。多巡视病人,多与病人沟通,目前医疗环境复杂,所有医务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规培医师成为细心的观察患者、耐心的倾听者及机敏的交谈者,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提高他们的共同能力非常重要[4]。勤恳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谐愉快的沟通,能够给予病人安全感和满意感。工作上尽管我们努力了,但也会存在不足,只要我们实实在在为病人工作,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些不足也会得到病人的理解。

 

七、规培医师考试制度

 

尽管考试不是检验学习成绩的最好手段,但是唯一的手段,规培医师培训也应该通过考试的手段以考促学,以考试检验学习效果。设置方式以出科考试为主,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考试以《外科学》总论和骨科学章节内容为主,内容偏重执业医师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热点、难点和常考点为主;操作考试内容涉及骨科基本操作,骨骼牵引术、石膏夹板固定术、简单整复术、关节腔穿刺术,手术消毒铺单,穿无菌手术衣和手套考试。考试涉及内容涉及执业医师资质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为主,出科考试相当于两大考试的平时演练,刺激规培医师学习,避免学习枯燥。还应参入小部分亚专业知识,提高小量难度,体现不同规培医师的能力层次。

 

综上所述,规培医师有别于本科临床实习医师,不只是学会临床简单换药、书写病历,而是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正确的道德观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系统理论知识和骨科亚专科知识,通过规范化培训基本能胜任临床值班,熟悉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化医师培训势在必行,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因材施教,理论结合临床才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规培医师。

第10篇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园本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措施,为了使我园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11月25日,英才幼儿园特别邀请无锡亿童音乐培训师宋老师来园进行了第二期课程培训及探讨。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小、中班音乐课程内容,分别探究适合这两个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老师们积极研讨,认真地做着笔记,同时还踊跃参与音乐游戏互动,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向老师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伴随着优美、欢快的音乐,老师们按“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等专题,探究了先进、有趣的音乐教学方法。

本次园本培训及研讨,开拓了教师们的视野,掌握了前沿的幼教资讯和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法。让老师们对音乐教育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大家纷纷表示:园本课程培训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很有帮助。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结束了为期五天的亿童培训,亿童老师给我们的印象深刻,依次学习了阅读,蒙数,英语等。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全面提出日常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大家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是我们常说的话,但我们如何真正地运用起来,那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在课堂的设计上还是游戏的规划中,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照顾到每个孩子。总之,英语教学必须遵循幼儿学习英语的规律,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环境熏陶,开展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英语教学活动,既可以控制学生亢奋的情绪又可以保证幼儿的正常学习,这将是我下一步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让幼儿真正地参与到活泼、生动的英语学习中来,体会学习的快乐!

亿童英语是以游戏和TPR表演形式来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语感和初步使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亿童讲师首先讲的是如何营造一个幼儿轻松学习的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发现一种吸引自己的物品时,他的接受能力和感受力是最快的。再次也讲到了突显个体幼儿和重视集体幼儿,如何以表演的形式让个体幼儿施展自己,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集体幼儿的展示。

培训中,培训老师围绕“亿童幼儿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题,结合英语教学流程,从热身活动,内容呈现,活动操练,创造巩固四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以课为例,当场展示了一节英语活动课,从活动总体设计与组织、活动流程、课堂组织、教学方法与技巧、亿童英语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对老师们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此外,老师还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与老师们互动,增强了幼儿英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本次培训“寓教于乐”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对于教师开阔教学思路,丰富课堂内容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这次学习收获颇丰,我会把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也很感谢园长给了我学习的机会。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为了提高教师们对新教材的授课能力,有效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质量,3月31日上午,幼教中心主配班教师对《我的身体会唱歌》音乐教材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此次培训邀请亿童教育机构刘老师进行讲解,刘老师首先讲解了音乐活动的四个类型:《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其次又每一个题材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之后又对教学活动的总流程(四个流程:预备导入、感知体验、音乐表现、结束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刘老师将理论知识和现场体验相结合,是我们对该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对音乐课的培训学习,我回顾原来的教授方法,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的理解了在唱歌音乐活动中,不仅要教会幼儿唱歌,还要教会孩子们歌唱的技巧,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并从中获得快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丰富精彩的讲座内容、先进领先的学科理念、令人震撼的音乐动画和互动式的氛围……给大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今后一定将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逐步地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为了提高全园教师们对《我的身体会唱歌》教材的授课能力,有效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质量,8月23日下午,武汉亿童音乐培训中心的王老师到我们幼教中心对《我的身体会唱歌》音乐教材进行了培训,此次培训活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王老师首先讲解了在音乐活动中作为教师应关注哪些重难点,又针对教材中音乐活动的四个类型:歌唱歌谣、韵律游戏、玩奏乐器、音乐欣赏,其次又每一个题材中对重、难点的把握,之后又对教学活动的总流程(四个流程:预备导入、感知体验、音乐表现、结束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讲解,王老师将理论知识和现场体验相结合,使我们对该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对《我的身体会唱歌》教材的培训学习,我回顾原来的授课方法,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的理解了在唱歌音乐活动中,不仅要教会幼儿唱歌,还要教会孩子们歌唱的技巧,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并从中获得快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一个下午精彩的学习活动,先进领先的教学理念、互动式的氛围……给大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今后一定将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逐步地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4月31日上午,亿童教材培训中心的刘老师给我们幼儿园的全体主配班老师进行了音乐教学《我的身体会唱歌》的培训。培训老师用她特有的艺术风格,给一线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穿插着有趣的互动游戏,不仅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还愉悦了身心。老师们聆听着,学习着,思考着…… 都沉醉其中。

刘老师从玩奏乐器、歌唱歌谣、音乐欣赏、律动游戏四个内容的易难点进行的细致的分享。随后现场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展示课《眼镜蛇与老鹰》,一直以来都没有见过音乐课能上的这么轻松自如,感觉像玩一样,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也让全体参训老师和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艺术性的快乐。这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对我们自身的教学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刘老师的示范课使我们老师体会到《我的身体会唱歌》真正能做到将音乐与身体乐器相结合,此次培训活动,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提升了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教师掌握了更实际的教学技能,相信此次培训一定会让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全新的提高。

亿童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20xx年3月2日,亿童培训中心的音乐教师徐秋老师来到天山实验幼儿园为老师们做音乐教学的培训。

首先,徐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节示范课玩奏乐器《快乐的波尔卡》。我们班的孩子有幸参加这节活动。整个活动徐老师完全是平常的问题、简单的游戏,如“小朋友下午好”“你平时和爸爸妈妈说话吗?用身体的哪里说话?”“我们的身体除了嘴巴能说话,还可以用哪里说话?”孩子们拍手、跺脚的边说边做。徐老师带着孩子们“慢慢的说、快快的说”这边做,那边合。朴实中带着真诚,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快乐,更愿意听从徐老师的指令。平时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总是想尽办法的编织情景和游戏,却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徐老师这样做恰恰是以幼儿为本出发,才收获孩子的积极参与。一个简单的节奏X X|X ~~|徐老师用身体语言、模仿动物的叫声、乐器的声音,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正是《指南》解读中的“尊重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许卓娅老师的“玩音乐”的教学理论。活动在徐老师的歌唱发声练习中结束,老师唱“小朋友再见!”孩子们虽然是“老师再见!”但音准却相差很远。这让我反思日常的

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依赖音乐音频,而忽视钢琴对幼儿音准的引领。

第11篇

1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1.1 提高带教老师业务水平,定期进行带教教师培训 临床实践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操作能力转化的过程,这期间要训练学生兼备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故要求带教老师在技能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两方面都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我院选择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专业思想牢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医师担任带教工作,规培办公室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由高年资主任医师授课,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医德医风等方面对进行培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1.2 联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传统的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主要有:研究生管理部门对新入院的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导师和带教老师对研究生进行面对面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指导;临床科室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小讲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医疗管理系统、医学学习软件逐渐渗透在研究生的学习中。美国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多采用计算机模拟系统,学生自主支配、动手的时间多。如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发明了计算机模拟病人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此病人的临床问题,然后进行干预治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病例,辅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非常逼真地再现严重病情以及富有挑战性的医学场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临床技能和思维的培训。由中华医学会与BMJ集团合作推出的BMJ Best Practice 中文版BMJ最佳临床实践网页版正在我院试运行,该学习平台板块包括在线自学课程、网络视频课程和面授课,涉及评估、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课程以数字化线上课程为主,专家面授线下课程为辅,参照国家《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挑选核心学习模块,配合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系统化测评,以弥补传统课程的不足,完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我院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正在使用该平台进行学习,导师和带教老师的作用由传统教学的讲授者转换为新式教学过程中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进行规培的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国内外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在平台上获取国内外最新文献,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新思路。

1.3 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做好合一的解释工作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现有规培人员共133人,其中社会学员68人,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65人,导师共有43人,随着导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在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15年,我院开始进行合一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对于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开展,研究生管理部门及时召集医院导师,将学校传达的《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方案实施细则(讨论稿)》分发给导师进行阅读,并由规培办工作人员将规培实施细则向导师进行解释说明。规培轮转细则与以往研究生轮转要求大致相同,但在三级学科轮转方面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安排,有了前期的铺垫,提高了导师们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接受度。

2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资源不足,轮转科室安排困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中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轮转参加各主要科室的临床医疗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且轮转时间不得少于33个月。我院因处于发展阶段,南湖院区临床科室分配较紧凑,如某些楼层包含三个专业,加之医生办公室面积较小,目前轮转的研究生较多,很容易出现轮转研究生扎堆的现象。

2.2 导师更注重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忽略了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有了明确的要求,在病史采集、体检能力、医疗操作技能、手术操作技能等方面都将进行阶段性考核,如出科考核、年底考核、结业考核,只有通过各项技能考核和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若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根据学生意愿,可安排其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这使得导师担心研究生技能操作不过关继而影响硕士学位的申请,所以更加注重对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技能操作辅导上,而忽略了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2.3 多部门管理,职责不清 随着合一培养模式的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到教育部和卫计委,具体实施涉及到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学院、附属医院及其他培训医院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医务部、规培办、各临床科室等多部门。若未及时沟通协作,就会出现研究生轮转安排与社会人员规培轮转安排发生冲突,出现有些科室轮转人员较多,而有些科室则无人轮转的现象。

2.4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社会人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者,省级卫生厅会有相应的拨款,给予医院、带教医生和培训生相对充足的经费,以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而并轨的研究生参加规培时无此项经费的支持,他们只享受在校研究生的待遇,仅有学校和培训单位发放补助,同时,研究生家庭还承担着学费的压力,因此研究生与培训生在待遇问题上有明显的差距,导致研究生心理存在落差并产生不公平的心理。同时,带教研究生的老师因未能获得相应的补助,也影响其带教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 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1 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合理安排研究生临床轮转 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有较为成熟的培养方案,多年来为各卫生医疗单位输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接轨过程中,建议充分借鉴以往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结合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临床轮转时间。目前,我院七道湾院区的综合病房楼已投入使用,住院率稳步提升,且病房环境良好,每层楼临床科室分配专一,可将本院研究生按照南湖院区、七道湾院区的临床科室收住病人情况分配在两个院区进行轮转,来避免南湖院区轮转扎堆的现象。

3.2 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意识 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倾向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其毕业论文更偏向临床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学术型研究生更倾向于学术研究方面的培养,在今后可能更多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新一代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临床技能的培养上,同时也要加强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其中加强导师培训,提高导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定期举办导师培训会议,邀请学校研究生学院领导、医院援疆专家、各附属医院教授就临床医学的科研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行讲座,提高导师的科研意识,教导研究生能结合平日的临床工作建立一个清晰的科研思路,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密切联系。

3.3 建立导师团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贯穿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所以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关键作用。由于很多高水平导师普遍兼任行政职务,每日要花费大量时间忙于行政事务,诸多因素均造成导师对学生投入学术指导实践的数量和频度非常有限,建议国内可采取国外导师团队制度,暨在同一专业中可由两到三位导师共同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分为主导师和辅导师,主导师为研究生入学时报考的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指导毕业论文,副导师主要是辅助主导师的工作,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多方面的帮助。导师们根据自身科研能力、临床水平对研究生进行侧重不同的培养,通过整个团队的能力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也有利于研究生导师后备力量的培养。

3.4 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到培训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的多个科室,建议多协调沟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仔细,做到各部门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训质量。在进行同一工作内容时建议合并开展,比如岗前培训,可组织研究生、规培学员、实习生一并开展,做到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制定研究生、规培学员、实习生的轮转安排时,多个科室及时进行沟通商议,避免出现轮转学生扎堆或科室无轮转学生的现象。

第12篇

2018年7月27日~29日,润华集团组织学习了刘老师讲的“狼性精神”,石总讲的“干部心态和职业素养”,张阿浪老师讲的“商业人格”。短短三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狼性精神”。狼性精神可以理解为一种团结拼搏、不断创新、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一个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企业不断地向前迈进。润华集团提出了“二次创业”,使人人可以参与进来,为企业创新,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今年是润华集团成立十周年,风风雨雨的走过十年,是每一个润华人为之顽强拼搏,团结奋斗努力而来的结果。工作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同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二、“职业素养”。怎样做好一名员工,是我们大家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怎样培养出一名好员工,是领导们每天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里面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怎样把一件事做好!做好一件事的前提,你要先做好一个人,这是基础。然后你就需要踏踏实实的做,不要整天废话连篇,你以为领导都喜欢拍马屁的吗?领导请你过来是做事的,记好一个字是“做”,这才是根本,除非你是一个靠嘴吃饭的人。接着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一个可以把工作当成恋人的人,请问有什么是他做不好的?紧接着就是团结,工作讲究团队合作,1+1>2。你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做好,一个大家可以融入集体,融入团队的企业,是可以创造不可能的。

三、“商业人格”。张阿浪老师的培训,使我本来就狂躁的内心,重新燃起了火苗。在这个只看结果,不要理由的时代,你还按部就班,过一天是一天吗?交代给你的事,没有做好,或许是能力的事,但为这件事找理由,就是态度的问题!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企业需要发展,企业的员工同样也需要进步。学会为自己投资,让自己不断地学习,让自己谦虚起来,使自己不断摄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小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现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加强学习,这个社会进步太快了,我怕有一天自己跟不上脚步!借阿浪老师的一句话:“多读点书吧,我给你跪下了”!

七月,一年中最热的月份,但是我的热情更高。感谢润华集团给了我这一次的学习机会,学习使我快乐。在今后工作中,我要用“狼性精神”为引导,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衍生出“商业人格”,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为润华集团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说到并做到,才是好男儿,我要体现到我的工作之中:

1、组建润宇建设营销团队,以驻马店为中心向周围辐射;

2、明确工作职责,全力做好润宇建设对外的营销工作,努力完成集团下达的目标;

3、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少说多做,把每件事做好,做到极致;

4、有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大家一起协商解决;

第1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训练;潜意识;体育运动

从心理学视角去讲,潜意识不但是一种隐藏性意识,而且还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影响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在体育教学训练领域中,潜意识对挖掘体育运动员的情感自控能力与运动潜能等具有关键作用。截至目前,诸多教练都将培养潜意识纳入到体育教学训练的项目中,但如何应用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潜意识依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潜意识的基本内涵

潜意识主要指人们未达到一定意识状态或未发现的心理活动,也属于人们隐藏意识的一种。其中包括一系列不能被法律、道德以及社会所接纳的,被人类的正常意识排斥在外的本能望。从一定角度去看,本能主要指能够促使人体的反应更加兴奋以及能够反应人类机体情况的心理现象。所谓的本能不但可以满足人类机体的各项需求,而且能够消除人类机体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的兴奋或者紧张,因而本能是人们精神与心理活动的主要动力。[1]对于体育教学训练而言,开发学生本身隐藏的本能与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潜意识,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与整体成效。

二、体育教学训练中潜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一)潜意识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潜意识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显著功能。部分心理学家、教育研究者以及相关学者等开展过相关研究,其通过利用引导与暗示方法进行试验,对广大学生实施引导性暗示,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同时,通过不断挖掘与培养学生的潜意识,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潜意识在体育教学训练活动中的功能与作用。

(二)潜意识有助于控制自身生理功能

潜意识只有通过长期积累才能产生,其是由记忆逐渐形成的习惯,能够对人类的思维能力、情绪等一系列基本生理功能产生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证明,人类在睡眠状态常会在梦境中创造多种多样的场景,这就是受潜意识的影响。从体育教学训练层面去讲,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潜意识能够增强运动员控制自我基本生理功能的能力,并有效提升其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成效,推动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潜意识有助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推进,促使人们的思维意识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潜意识作为人类了解各种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都直接受大脑指挥,其作为人类储存信息与加工信息的中心,非常值得我们予以深入的研究、开发与利用。[2]对于体育教学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潜意识而言,通过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潜意识能力,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发挥大脑的指挥功能,帮助其快速处理与接收外界的各种信息,以此实现其对客观事物的了解与认知,进而准确迅速的解决问题。

三、体育教学训练中潜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听觉刺激

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当学生完成部分动作或者对比赛缺乏一定自信心时,往往会感到害怕、恐慌。对于这种状况,就需要教练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一些强针对性的方法,如放松高歌、大声呐喊或者听舒缓的音乐等,以此缓解机体或内心的压力,逐步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高效完成最后冲刺或者发力等。这种方法就是听觉刺激法,其可以为学生或比赛运动员的信念带来强大的“正能量”,使其将害怕或恐慌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振奋的心态,进而以最佳的状态面对训练或比赛。

(二)视觉刺激

体育教学训练中通过让学生反复观摩世界级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技战术纪录片,达到知己知彼的水平,并对高水平的技战术进行模仿与练习。[3]同时,体育教练员还可以在临近比赛时制造欢快的节目内容,让运动员迅速进入兴奋状态,进而使其更为精准的应用技战术,实现预计教学效果与比赛成绩。

(三)观想刺激

体育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比赛,而比赛本身又具有不可预知、瞬息万变的戏剧性特点,且通常过去的比赛经历会给体育运动员留下较强的记忆。体育教练在开展教学或训练时,就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这一系列特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反复观想与暗示能力,让学生在心中描绘自己所希望获得的成功,并想象自己赢得比赛胜利时的欢乐与喜悦场景,以此改变自我意象,牢固树立能够赢得成功的自信心,产生积极高效的心态,完成预定任务和目标。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标准与要求也相应提升。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潜意识培养,促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精神态度与乐观的心态进行体育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与积极性,提升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樊勇. 体育教学训练中潜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效果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04).

第14篇

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形成,在感知中最直观的就是图形,通过对图形的感知辨别能力产生认知思维,并思考和更新脑体中存有的知识个体,人的认知思维都是从儿童时期形成的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深入,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提出:“儿童在自然特性下前提下,作为精神胚胎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反复观看图形或是影像环境造就对知识的吸收,从这个观点出发,在论证观点的实际意义的前提下并且将图形中弯,直,曲等搭建的二维三维印象就使得思维能力成空间状态,按照不同年龄段的思维的发展的规律,让儿童在自然的状态下通过图形来认知事物,“寓教于乐”就是儿童思维教育中教学观点达到自然教学观念,“天才宝贝”“乐睿儿”等儿童教育机构也开设相关早教思维拓展课程,让图形思维课程达到美学和教育结合,摒弃传统的儿童灌输知识,单一思维教学模式,用思维学习方法融入生活,并清楚的进行表述。

目前对于思维图形的描述有很多,我们怎样将出现的思维图形区分哪些是益于幼儿思维能力培养的图形,而哪些仅仅只是图形的一般表述。例如图示中动物和人物形象从最基本的开拓幼儿的认知能力,在空间的思维能力的设定上,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将最直观的带有立体的方向性的指标物做成玩具的事物,最好是布类制品如立体的纺织布面书本,将立体的公路直接做出来融汇到故事的情节当中,让幼儿感知性的去认识图形存在,这也是做到了我们图形的直接表述。通过这种表述,引申创意表达的方法。因为在创意表达的方法有很多种,区别于现有的图形应用,将儿童书籍更多的改为立体的书籍,将其中的一些指示的图形列出来用于只是具有行动思维的儿童,当在反复的行为动作时,慢慢有具象思维,可以将书籍中图案的模型图分解在书中并且配套立体贴纸或者图形贴纸,让孩子动起手来。或者是在表达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将图形直接附注在产品中,自身变为产品,还有应用在其他的材质上面,如一些儿童服装上也有的很明显的图形表达方式,应用在上衣上,学龄前的儿童刺绣吱唛上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小汽车,玩偶等形象图形。这些都在在首先吸引小朋友外一种新的思维启迪方式,例如我们做这样一项关于思维图形的参考设定和设计进行一组实验。在对于具体的图形参考,设定的很多关于思维能力的图形。例如很多正负形的思维方式,正负形在很多的时候也是可以称作为阴阳形,多重形式组成图案,思维联想图形,错位图形,分成很多空间的组合方式,二维到三维的构建平台等等,在这些图形对于现在成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带入思维到开发后的思维模式,很多的思维导图在对于成人的一个引导性之后更能够让成人的散发性思维拓展,更好的将很多问题想出来,并完成事情,这个方面的体现,在现代的设计师尤其需要这样的素质,找出自己的设计特性,那就是与别人设计出来不一样的图形,而这就需要思维方式的散发。其实人都是在最小的时候思维最敏捷,我们经常会说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因为没有受到外界事物发展规律影响,就是在无规律状态下的很多思维方式让儿童有着丰富想象力,例如生活环境的风格如参照的图形就是迷彩图形,将我们平时见到的多色迷彩图简化,并且减少曲线部分,合并部分小面积图形,这样孩子所看到的迷彩图形就是联系起来的并且使孩子产生联想。基本图可以想象成很多动物造型。但是在我们成人思维中基本就是定义为迷彩图形,就说道为什么人一旦成长很多想象思维能力就丧失了,其实这不难解释,因为在这个思维图形过程中,没有经过发散的思维训练,只是对一种事物有了解,之后因为环境的反复性使得思维就会停住在某个阶段,当然对于很多图形的认知就停留在原来的定位上,而缺失和这些图形的联系性。在联系的过程当中,我们从些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一成人思维图形为参考设定,通过哪几种方式进行转化,转换的方式通过基本的实验可以简单的总结了几点,首先就是图形的简单化,最好是块面和块面,由基本色块组合,当是几何物体的时候最好是用单线和实物的方块共同来解释引导,如是自然动植物个体简单的线描形式,也可采用国画画法来描述和转化本身对于老虎的形象的概念,也作为多种方面来解答,启发联想性,童趣的线条更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其次开始就是将各种思维的名作的原图带有简化的示意版本,例如研究图地转化关系的鲁宾(E.Rubin),他的著名的“Rubin之杯”图形表现的是在一个长方形画面中画着一只对称的黑色杯,如果仔细观察杯子的左右空白部位,则发现是相对着的两人侧面像。随着视觉的转换,杯和人的侧面像相互交替出现,形成特殊的画面,将这样的基本思维图形,变化为彩色版本,吸引孩子的视觉,引导孩子正负形的观察。最后一种分解方法就是将空间的图形和平面图形结合讲解转换,基本型的几何化如我们纹样上经典的图形的染织美术中的“千鸟纹”,在强调纹样本身是作为动物但是又是几何的空间的表达方式,图地反转变化的理论也强化和告诉孩子是和世界的共同存在,不是独立存在我们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中减少本身存在思维图形的简化,线条感,色彩化,儿童化就能基本做到到幼儿思维图形的转化过程。在市场上出现的各类关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图形充分的挖掘在各类的产品上,相关性的书籍课本,绘本书籍,故事书籍,各式的游戏也是极具动脑的,反映思维的灵敏度,还有就是在家访产品中的配套设计,罗莱Kids系列,阿兰贝尔儿童系列所开发的儿童床品中,吸引孩子最大的注意力就属床品上的图形,还有宜家家居的儿童系列更是注重孩子的一个思维模式的引导,只要相关出现儿童的图形,就会在很多其他的附属产品上重复出现,每个年龄的阶段的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图形,例如迷宫世界为例,就是作为一个立体思维的培养主要针对我们的男孩子,将关于汽车简化融入到生活中的物品当中,其实这也是一种图形的创意。孩子在玩耍的过程的反复记忆相同图形从而产生新的汽车想象思维,开发其形象思维能力。

当转化的思维的图形,怎样和现有的图形进行区别更能有针对性的针对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初步构想就像是在电脑程序的数据库一样,当我们需要哪些类别的图形元素可以很快的提取元素,有选择的基本图形,和散发性思维的图形,以及一个操作界面,如选择空间思维能力培养,马上在电脑界面出现空间魔方图形,马上跟随出来的就是一些名做思维导读,3D模式,由一个可爱的动画人物,开始讲解,之后还会有触摸视频,跟随思维隧道进入,最终进入幼儿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尝试的做个简单的数据模拟库:第一个是直觉行动思维图形数据库(1-3岁)简单的思维界面,图形为方形,三角形,圆形,并且图为动感图。第二个是具体形象思维数据库(3-5岁)开始出现具体形象,如简单动物图形,箭头,颜色,并可变动,可增减元素。第三个是基础抽象逻辑思维数据库(5-6岁)具象图像的拆卸版,将原有的多种事物图形用多个部分,重新组合多种事物。数据库这样具有明确目标性的建立,可以衍生很多的产品和新的思维能力的开拓图形。

通过这样一个引申思维形式带动思维能力提高的图形应用,总结图形和思维相互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难看出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图形的认知是占有多么大的位置,虽然近年来,我国儿童制品产业也越来越关注助于益智思维等具有一定功能性的产品设计,但在这些产品中的图形元素概念不是很清楚,尤其是经常提到的创意性思维锻炼,是根据哪些功能性思维开发图形,哪些不具有。然而所具有的思维性图形应该要更加受到重视和创意表达。能和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然状态。提升思维广度和缩短思维速度,能快速反应并且清楚的进行图形分析和合适的创意产品表达。

第15篇

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参加培训的学员绝大部分是来自全省各个供电企业,由于企业体制的陈旧,导致部分供电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深刻的认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形式主义和应付领导检查的表面文章。因此,忽视了对职工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服务质量以及社会责任、个人价值观等方面的有效贯彻,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进而忽视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2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首先,企业管理中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够。目前,很多的电力企业都是由人事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兼管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专门的负责机构,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社会履责脱节,更没有从提高人员素质,有效调动人员积极性的方面去开展工作。少部分企业设有专门的政工机构,但是因为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限而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相应的职能与作用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其次,管理机制有待健全。部分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的目标、责任不落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并且从事政治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对建立健全供电企业思想政治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构思。

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培训学员中良好的渗透

在市场经济狂潮下,人在社会中占据重要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要充分体现出“学员”的主体作用,学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都会想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要了解学员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在摸清学员们的思想现状的前提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受训学员因为思想政治层次不同,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根据每位学员的特点进行教育和培养,对于技术岗位的学员可以将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学员的职业规划教育上加强他们的职业理想,以便更加坚定学员们投身到各自工作岗位的决心。在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应用创新的教育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为了增强课堂实效性,需要结合课下时间对学员进行教育;为了更好的深入社会,需要将抽象教育与直观教育进行良好的结合;将理论教育与具体实践结合为一体。另外,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开设学术讲座和政治理论学习班等方式,提高学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为了防止思想政治工作只流于形式,必须要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及时对学员的思想信息的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总结,实时了解与学员有关的一切问题。综合每位学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鉴于目前电力企业普遍采用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全员竞聘和绩效考核制度。在这一大趋势的影响下,学员在进行岗位培训过程中必须做到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改革的正常进行的有效保证。在对学员的培训过程中若发现有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萌芽先应对其进行积极的开导教育,促使学员们鼓起进步的勇气,主动参与竞争。在培训考试时设定合理的门槛,达不到考核要求的学员不予颁发合格证书,这种形式有利于打破岗位培训中对职工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形式主义考核形式,可真正给学员以思想的触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