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康管理师的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我国的人口特征有三个特点。
1 人口老龄化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在2000年我国就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尽管比发达国家晚了50-100年.但人口老龄化速度惊人,老年人口总数占世界老年人的1/5。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及浙江都已成为老年型地区,而西北、西南内陆及边疆地区老年人比例多在7%以下。
3 人口老龄化超过经济发展的承受力。在经济尚不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偏低的现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犹如“穷人得了富贵病”,困难可想而知。
二、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城市和农村分别为85.3%和79.5%。2002年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表明:
1 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1991-2000年10年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患病人数增加了7000多万;
2 据统计,2002年我国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到了6.1%、3.7%和1.8%,估计全国有糖尿病患者约2500万左右,与1996年相比,仅仅6年时间,大城市人群患病率上升40%;
3 更不容乐观的是,2002年全国有近2亿人超重和肥胖,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
4 2002年,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人数达1.6亿,总患病率为18.6%:
5 目前全国约有3.5亿吸烟者.2002年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近10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
6 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
三、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老年化、疾病结构的改变,对卫生服务需求量明显增加。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人口老年化、疾病结构变化与医疗需求、医疗费用增加密切相关。同时,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延长生命和减少残疾的治疗技术。如起搏器、器官移植,人工脏器、搭桥手术、CCU、ICU、介入疗法、基因疗法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带来了医疗费用的数倍增加。巨额的医疗费用给个人、家庭、集体和政府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有关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的内涵及实际运作,存在着很多不清晰的认识。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需求迫切,但服务形式单一,手段落后。
2 理念先行,但学术理论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
3 专业人员乏。
4 概念先进,但运营不规范。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思考
作为一个理论严谨、管理科学、系统性较强的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备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和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将其引入到电力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传统安全管理的模式有明显改进。经过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一遍又一遍的经过计划和实施以及监测还有评审等方式,全面彻底的将安全系统工程的思想阐述,融合整理、协调运作、全面深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各种因素,使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各种独立以及相对分裂的各个管理环节调节关联到一起。特别注意被各个电建施工企业所认同的一点,是对于体系核心思想弊端的识别发现与预防控制,才能在实际运用与推广的时候得到显著的效果。安全管理行业内部危险源预控和危险点评价已经成为热议的问题,电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发展方向必然要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而且落实有效的实施与执行,乃大势所趋。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国家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到安全管理中实施之后,各个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较先前有显著的改善,而且各个电建施工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争取体系认证的问题上都很积极,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自身安全管理模式落实到文件、系统化、规范化的融合到一起并运用到施工生产中,让安全管理工作变成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参照,并且循序渐进、自觉执行。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行和实施的这几年时间里,针对各种不同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已然实现,但是还有几点问题和误区不同程度的存在于体系之中。
1.1 在开展前期,部分员工没有从认识上将现场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融合为一体,这是由于体系没有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甚至与原有安全管理存在冲突,无法紧密结合的状况,让一部分人从态度上产生质疑,错误的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当作一套新建立的体制,放弃了原本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出现这种问题。
1.2 没有能够理解建立和实行管理体系的意义,并且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思淡薄,这体现在施工生产管理中部分员工对于体系的管理,仍然在应付内审检查以及记录文件的准备等等。
1.3 实际操作人员无法准确的知晓真正的危险点,没有深入理解风险管理,无法落实控制措施,是因为对于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没有及时的更新结果,也没有随着施工现场的实际状态以及实际施工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工作,出现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工作重点没有把握,风险级别评价不准确的情况。
1.4 各职能部门原有的表格如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施工作业票等等和体系的记录文件存在冲突,使工作存在重复性,造成执行层的工作量的增加,影响到各个部门的正常工作。这是由于没有将企业原本的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记录文件有效的融合,也没有将管理记录模式整合统一。
1.5 职责界限没有明确规划,各个部门之间也没有足够的沟通,程序文件没有明确接口,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实施中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等情况,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会影响体系的运作。
1.6 在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以及完成时间和企业年度安措、反措计划相结合不能及时,足够的材料以及资金的投入无法保证,也就无法有效的进行跟踪以及定期检查、完成情况的评价和整体效果的验证。在风险识别及评估确定的严重负面因素问题的管理制定方案中,实施和落实很大程度上还不到位。
1.7 各个企业自身的体系内审成员组成存在问题,对体系实施时发生的突发事件和欠缺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总结,甚至有误导的现象,专业素质及理论水平都没有严格的培训考核,内审员自身的欠缺影响体系实施效果。
2 解决措施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构建企业适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使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运行的前提就是要构建好企业适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并且制作本企业自身容易操作执行的管理手册以及程序性文件,初步构建体系架构时要从实际出发,可以先简易,逐步再进行完善。
2.2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宣传以及贯彻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是施工企业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因为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企业中早已经实行多年,职工对一些实践中采取的有效的管理办法已经形成惯性思维,要想消除职工对于新体系的疑惑以及担心是很不容易的。必须使职工认识到目前提出的职工健康安全体系是和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不冲突的,两者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把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得到加强,更能有效得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2.3 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也就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和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其效果也要在基层得到检验。安全目标实现的关键就是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执行到位,因此要对一些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有的放矢,把握好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才能解决好体系执行过程的疑难点。
2.3.1 危险点的辨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要做好做实。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核心就是对危险点的辨识以及对风险的控制,因此,施工企业的安全工作规程必须要详细,要有安全性评价表以及安全检查表。安全事故的性质以及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施工企业对危险点的辨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做好做实。
2.3.2 加强基层班组在体系中的作用。基层班组能否严格执行各项控制措施,是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关键,基层班组的执行效力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行效果,是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危险点的辨识以及控制是在基层班组完成的一个环节,基层班组查找危险点,并且在具体工作中督促实施,以及记录跟踪,体系中的大量工作都是在基层班组得到执行的,因此班组长必须做好带头作用,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以及控制措施都交代清楚,然后进行确认签证,并且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使基层班组的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加强体系的运作效果。
2.3.3 要对企业目前的体系资源进行合理全面的整治。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施工企业都具备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企业的管理标准也就是这三个体系标准。记录控制,内审以及管理评审等等这些基本的管理程序具有了三个体系一体化的理论基础。这样把三个体系进行合并一体化,能够使资源得到统一的调配和使用,使文件以及记录得到共享,因此会减少许多管理环节,有效地使运行成本得到降低,减少了体系之间的许多矛盾,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管理
0 前言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1]
健康的四大基石分别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生活规律、心理平衡。
而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对于自身体质健康的认知过于乐观,从而忽视了健康管理的必要性,肆意挥霍青春,透支健康。有些大学生不能承受体育锻炼的辛苦,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怕受伤,没有锻炼场所等原因而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年轻,经常熬夜上网,晚睡晚起。有些大学生把身体是否有疾病作为衡量健康的标准,对体质健康的概念理解比较狭隘。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威海市所属的威海职业学院和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院校的三年制的6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95份,有效回收率99.2%。
2 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认为维护体质健康最重要的三个方法是:自身积极锻炼、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习惯。注意膳食平衡排在第四位。这正好与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生活规律和心理平衡一一对应。说明大学生都知道怎样去维护和管理自身的体质健康。
表1 学生对维护体质健康方法重要程度统计表
表2 健康维护和健康管理调查数据统计表
2.1 吸烟、酗酒
吸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损坏最大。从表2中大学生吸烟情况来看,有75%的学生从不吸烟;有11.4%的学生偶尔吸烟,这部分学生应该是开始尝试去吸烟;吸烟情况一般的学生有5.9%,这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染上烟瘾,但是在成瘾的边缘;有7.7%的学生经常或每天吸烟,这部分学生已经吸烟成瘾。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科学结论,但是除了从不吸烟的学生以外,还有1/3的学生有吸烟的情况,这应该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的重视,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酗酒对人体的心脑肝肾都有伤害。从表2中大学生酗酒情况来看,有65%的学生从来不酗酒,有26.6%的学生偶尔酗酒,有2%的学生经常酗酒。大学生经常会参加一些宴会,比如过生日、庆功、离别等等,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些场合少不了要喝酒,特别是男生,但是要注意饮酒要适量。
2.2 睡眠情况
熬夜会造成人体的生物钟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20.7%的学生从不熬夜,有54.8%的学生偶尔熬夜,有9.1%的学生经常或每天熬夜。学生熬夜一般都是玩手机和电脑。现在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在功能上和一台电脑差不多,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和迷恋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学生通宵玩游戏。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宿舍的管理,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熬夜的不良后果。
失眠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32.4%的学生从不失眠,有52.9%的学生偶尔失眠,有6.4%的学生经常或每天失眠。这说明,学生的睡眠状况还是比较好的。
2.3 饮食习惯
在表2的统计中,有49.2%的学生每天坚持吃早餐,有21.7%的学生经常吃早餐,有8.2%的学生偶尔吃早餐,有5.2%的学生从不吃早餐。学生偶尔吃或者不吃早餐的占13.4%。而且学校要求一、二年级跑早操,如果没有早操的约束,不吃早餐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将会更大。
根据表2学生吃东西是否狼吞虎咽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常或每天吃东西狼吞虎咽的学生占12.3%,偶尔狼吞虎咽的占37.8%,从不狼吞虎咽的占19.3%。吃东西狼吞虎咽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影响身体健康。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这方面的饮食习惯还是比较好的。
2.4 心理健康情况
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要小于本科生,但同样也要面临各种考试的压力,先进的评选、奖助学金的评选等方面的压力,还有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等,学生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从而造成学生长期处于紧张中,心理失调。在表2中,有9.9%的学生经常或每天感觉学习压力大,从不或偶尔感觉学习压力大的占48.9%;有6.7%的学生经常或每天感觉紧张焦虑,63%的学生从不或偶尔感觉紧张焦虑;在生活的幸福感上,有57.2%的学生经常或每天感觉快乐、幸福,11.8%的学生从不或偶尔感觉快乐、幸福。从上面的统计分析,高职大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10%左右的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释放压力,丰富学习生活。
2.5 体育锻炼
表3 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统计
根据表3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统计显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8.2%,每周参加1-2次的学生占42.7%,每周参加2-3次的学生占26.1%,每周参加3-4次的学生占9.7%,每周参加5次以上的占13.3%。大学生每周参加1-2次的学生比较多,高职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远没有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综合上述,大部分学生能注意维护和管理自己(下转第307页)(上接第224页)的健康,不熬夜,饮食习惯较好,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有1/3的学生有吸烟的情况,这应该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的重视;在心理健康上,学校也应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引导学生正确的释放压力,丰富学习生活;在体育锻炼上大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也不高,学校应该加强学生运动技能的指导,并增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加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