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康管理师的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我国的人口特征有三个特点。
1 人口老龄化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在2000年我国就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尽管比发达国家晚了50-100年.但人口老龄化速度惊人,老年人口总数占世界老年人的1/5。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及浙江都已成为老年型地区,而西北、西南内陆及边疆地区老年人比例多在7%以下。
3 人口老龄化超过经济发展的承受力。在经济尚不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偏低的现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犹如“穷人得了富贵病”,困难可想而知。
二、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城市和农村分别为85.3%和79.5%。2002年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表明:
1 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1991-2000年10年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患病人数增加了7000多万;
2 据统计,2002年我国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到了6.1%、3.7%和1.8%,估计全国有糖尿病患者约2500万左右,与1996年相比,仅仅6年时间,大城市人群患病率上升40%;
3 更不容乐观的是,2002年全国有近2亿人超重和肥胖,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
4 2002年,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人数达1.6亿,总患病率为18.6%:
5 目前全国约有3.5亿吸烟者.2002年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近10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
6 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
三、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老年化、疾病结构的改变,对卫生服务需求量明显增加。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人口老年化、疾病结构变化与医疗需求、医疗费用增加密切相关。同时,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延长生命和减少残疾的治疗技术。如起搏器、器官移植,人工脏器、搭桥手术、CCU、ICU、介入疗法、基因疗法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带来了医疗费用的数倍增加。巨额的医疗费用给个人、家庭、集体和政府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有关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的内涵及实际运作,存在着很多不清晰的认识。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需求迫切,但服务形式单一,手段落后。
2 理念先行,但学术理论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
3 专业人员乏。
4 概念先进,但运营不规范。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思考
作为一个理论严谨、管理科学、系统性较强的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备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和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将其引入到电力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传统安全管理的模式有明显改进。经过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一遍又一遍的经过计划和实施以及监测还有评审等方式,全面彻底的将安全系统工程的思想阐述,融合整理、协调运作、全面深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各种因素,使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各种独立以及相对分裂的各个管理环节调节关联到一起。特别注意被各个电建施工企业所认同的一点,是对于体系核心思想弊端的识别发现与预防控制,才能在实际运用与推广的时候得到显著的效果。安全管理行业内部危险源预控和危险点评价已经成为热议的问题,电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发展方向必然要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而且落实有效的实施与执行,乃大势所趋。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国家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到安全管理中实施之后,各个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较先前有显著的改善,而且各个电建施工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争取体系认证的问题上都很积极,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自身安全管理模式落实到文件、系统化、规范化的融合到一起并运用到施工生产中,让安全管理工作变成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参照,并且循序渐进、自觉执行。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行和实施的这几年时间里,针对各种不同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已然实现,但是还有几点问题和误区不同程度的存在于体系之中。
1.1 在开展前期,部分员工没有从认识上将现场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融合为一体,这是由于体系没有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甚至与原有安全管理存在冲突,无法紧密结合的状况,让一部分人从态度上产生质疑,错误的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当作一套新建立的体制,放弃了原本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出现这种问题。
1.2 没有能够理解建立和实行管理体系的意义,并且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思淡薄,这体现在施工生产管理中部分员工对于体系的管理,仍然在应付内审检查以及记录文件的准备等等。
1.3 实际操作人员无法准确的知晓真正的危险点,没有深入理解风险管理,无法落实控制措施,是因为对于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没有及时的更新结果,也没有随着施工现场的实际状态以及实际施工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工作,出现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工作重点没有把握,风险级别评价不准确的情况。
1.4 各职能部门原有的表格如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施工作业票等等和体系的记录文件存在冲突,使工作存在重复性,造成执行层的工作量的增加,影响到各个部门的正常工作。这是由于没有将企业原本的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记录文件有效的融合,也没有将管理记录模式整合统一。
1.5 职责界限没有明确规划,各个部门之间也没有足够的沟通,程序文件没有明确接口,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实施中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等情况,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会影响体系的运作。
1.6 在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以及完成时间和企业年度安措、反措计划相结合不能及时,足够的材料以及资金的投入无法保证,也就无法有效的进行跟踪以及定期检查、完成情况的评价和整体效果的验证。在风险识别及评估确定的严重负面因素问题的管理制定方案中,实施和落实很大程度上还不到位。
1.7 各个企业自身的体系内审成员组成存在问题,对体系实施时发生的突发事件和欠缺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总结,甚至有误导的现象,专业素质及理论水平都没有严格的培训考核,内审员自身的欠缺影响体系实施效果。
2 解决措施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构建企业适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使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运行的前提就是要构建好企业适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并且制作本企业自身容易操作执行的管理手册以及程序性文件,初步构建体系架构时要从实际出发,可以先简易,逐步再进行完善。
2.2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宣传以及贯彻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是施工企业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因为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企业中早已经实行多年,职工对一些实践中采取的有效的管理办法已经形成惯性思维,要想消除职工对于新体系的疑惑以及担心是很不容易的。必须使职工认识到目前提出的职工健康安全体系是和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不冲突的,两者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把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得到加强,更能有效得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2.3 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也就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和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其效果也要在基层得到检验。安全目标实现的关键就是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执行到位,因此要对一些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有的放矢,把握好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才能解决好体系执行过程的疑难点。
2.3.1 危险点的辨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要做好做实。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核心就是对危险点的辨识以及对风险的控制,因此,施工企业的安全工作规程必须要详细,要有安全性评价表以及安全检查表。安全事故的性质以及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施工企业对危险点的辨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做好做实。
2.3.2 加强基层班组在体系中的作用。基层班组能否严格执行各项控制措施,是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关键,基层班组的执行效力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行效果,是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危险点的辨识以及控制是在基层班组完成的一个环节,基层班组查找危险点,并且在具体工作中督促实施,以及记录跟踪,体系中的大量工作都是在基层班组得到执行的,因此班组长必须做好带头作用,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以及控制措施都交代清楚,然后进行确认签证,并且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使基层班组的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加强体系的运作效果。
2.3.3 要对企业目前的体系资源进行合理全面的整治。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施工企业都具备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企业的管理标准也就是这三个体系标准。记录控制,内审以及管理评审等等这些基本的管理程序具有了三个体系一体化的理论基础。这样把三个体系进行合并一体化,能够使资源得到统一的调配和使用,使文件以及记录得到共享,因此会减少许多管理环节,有效地使运行成本得到降低,减少了体系之间的许多矛盾,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管理
0 前言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1]
健康的四大基石分别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生活规律、心理平衡。
而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对于自身体质健康的认知过于乐观,从而忽视了健康管理的必要性,肆意挥霍青春,透支健康。有些大学生不能承受体育锻炼的辛苦,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怕受伤,没有锻炼场所等原因而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年轻,经常熬夜上网,晚睡晚起。有些大学生把身体是否有疾病作为衡量健康的标准,对体质健康的概念理解比较狭隘。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威海市所属的威海职业学院和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院校的三年制的6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95份,有效回收率99.2%。
2 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认为维护体质健康最重要的三个方法是:自身积极锻炼、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习惯。注意膳食平衡排在第四位。这正好与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生活规律和心理平衡一一对应。说明大学生都知道怎样去维护和管理自身的体质健康。
表1 学生对维护体质健康方法重要程度统计表
表2 健康维护和健康管理调查数据统计表
2.1 吸烟、酗酒
吸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损坏最大。从表2中大学生吸烟情况来看,有75%的学生从不吸烟;有11.4%的学生偶尔吸烟,这部分学生应该是开始尝试去吸烟;吸烟情况一般的学生有5.9%,这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染上烟瘾,但是在成瘾的边缘;有7.7%的学生经常或每天吸烟,这部分学生已经吸烟成瘾。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科学结论,但是除了从不吸烟的学生以外,还有1/3的学生有吸烟的情况,这应该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的重视,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酗酒对人体的心脑肝肾都有伤害。从表2中大学生酗酒情况来看,有65%的学生从来不酗酒,有26.6%的学生偶尔酗酒,有2%的学生经常酗酒。大学生经常会参加一些宴会,比如过生日、庆功、离别等等,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些场合少不了要喝酒,特别是男生,但是要注意饮酒要适量。
2.2 睡眠情况
熬夜会造成人体的生物钟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20.7%的学生从不熬夜,有54.8%的学生偶尔熬夜,有9.1%的学生经常或每天熬夜。学生熬夜一般都是玩手机和电脑。现在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在功能上和一台电脑差不多,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和迷恋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学生通宵玩游戏。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宿舍的管理,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熬夜的不良后果。
失眠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32.4%的学生从不失眠,有52.9%的学生偶尔失眠,有6.4%的学生经常或每天失眠。这说明,学生的睡眠状况还是比较好的。
2.3 饮食习惯
在表2的统计中,有49.2%的学生每天坚持吃早餐,有21.7%的学生经常吃早餐,有8.2%的学生偶尔吃早餐,有5.2%的学生从不吃早餐。学生偶尔吃或者不吃早餐的占13.4%。而且学校要求一、二年级跑早操,如果没有早操的约束,不吃早餐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将会更大。
根据表2学生吃东西是否狼吞虎咽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常或每天吃东西狼吞虎咽的学生占12.3%,偶尔狼吞虎咽的占37.8%,从不狼吞虎咽的占19.3%。吃东西狼吞虎咽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影响身体健康。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这方面的饮食习惯还是比较好的。
2.4 心理健康情况
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要小于本科生,但同样也要面临各种考试的压力,先进的评选、奖助学金的评选等方面的压力,还有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等,学生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从而造成学生长期处于紧张中,心理失调。在表2中,有9.9%的学生经常或每天感觉学习压力大,从不或偶尔感觉学习压力大的占48.9%;有6.7%的学生经常或每天感觉紧张焦虑,63%的学生从不或偶尔感觉紧张焦虑;在生活的幸福感上,有57.2%的学生经常或每天感觉快乐、幸福,11.8%的学生从不或偶尔感觉快乐、幸福。从上面的统计分析,高职大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10%左右的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释放压力,丰富学习生活。
2.5 体育锻炼
表3 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统计
根据表3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统计显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8.2%,每周参加1-2次的学生占42.7%,每周参加2-3次的学生占26.1%,每周参加3-4次的学生占9.7%,每周参加5次以上的占13.3%。大学生每周参加1-2次的学生比较多,高职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远没有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综合上述,大部分学生能注意维护和管理自己(下转第307页)(上接第224页)的健康,不熬夜,饮食习惯较好,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有1/3的学生有吸烟的情况,这应该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的重视;在心理健康上,学校也应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引导学生正确的释放压力,丰富学习生活;在体育锻炼上大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也不高,学校应该加强学生运动技能的指导,并增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加体育活动。
健康管理培养模式需求一、健康管理概念及人才需求
综合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几种代表性定义,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我们在此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1.战略需要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中把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的情况,称为“老龄化社会”。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进程逐步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老龄化社会必然造成社会总劳动力下降,人口死亡比例增高、医保资金缺口加大等社会问题。从健康状况来说,老年人病种多,病程长,病度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高,生命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加重。参照国外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实施健康管理,能有效地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健康指导,帮助其提高生命质量和期望寿命。
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大会上发言指出:慢性病给民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不仅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更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担。目前中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癌症、心血管病等慢性病占到人群死因构成的85%,疾病负担的69%。但社会对慢性病的危害程度和蔓延的态度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慢性病的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参照国外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健康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减缓慢性疾病的发展速度,美国实施健康管理计划后,1978至1983年五年间,胆固醇水平下降2%,血压水平下降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16%。美国健康管理20多年研究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或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可见,健康管理能有效地节约卫生费用,缓解个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压力。
2.市场需要
可以用一组对比数据说明: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而中国13亿多人口,目前才只有一千多位健康管理师,五千余人从事健康管理相关工作,早在2007年,健康管理就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劳动部、卫生部公告中明确把健康管理师作为卫生特有行业,实行就业准入。当时全国预计人才缺口400万人,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国家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上班族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健康管理人才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要,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高校培养模式
1.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健康管理是门新兴学科,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有权威的健康管理概念。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健康管理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相对理论体系研究滞后于健康管理工作实践和应用,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急需建立。然而,社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却在迅速增长。健康管理师队伍良莠不齐。大多数人没听说过健康管理,“有病才上医院,没病不重预防”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浙江林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开设健康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2010年,我校也成功申报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专业,2011年9月正式全国招生,我校依托医学院校师资和医学专业的背景,从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更加符合健康管理人才的职业要求。
2.健康管理师职业标准
在我国,健康管理师是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四批正式的11个新职业之一。2007年4月,《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始施行。7月,国家第一次举行健康管理师资格认证考试(试点)。
根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要求,健康管理人才大多需要有医学背景,且要求最低学历是中专;如果不是学医的,则要求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连续从事健康管理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年以上。且应该掌握: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临床医学概论、全科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中医养生学等。此外,他们还掌握:营养与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概念,并了解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因为对健康管理师来说,他们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均属专业信息,他会妥善保存,涉及到病患隐私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健康管理专业高校培养模式
在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应严格参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他们的实际工作需要,开设相关健康管理课程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把健康管理师工作归纳为八个主要方面:(1)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2)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3)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4)制定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计划;(5)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维护;(6)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和推广;(7)进行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8)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下面以我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专业申报及建设情况进行探讨。
(1)专业概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健康管理应属于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方向,应区别于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最终确定专业名称为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标准学制为四年制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2)培养目标
参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及未来的职业工作内容,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健康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具备现代健康理念与健康管理特长,掌握健康服务技能,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体检机构、保险机构、商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咨询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养生保健中心、食品及保健产品生产销售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营销的健康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
(3)高校人才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
作为健康管理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须紧扣《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掌握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熟悉信息化时代健康管理的评估方法、管理体系和运作规律;掌握健康管理必备的理论和实践要点;掌握必备的健康管理技能,在毕业时达到健康管理师执证能力,胜任健康管理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工作。课程设置和课外实践都应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服务。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2)掌握健康管理、社会医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3)熟悉我国关于健康管理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国内外养生保健与健康促进前沿理论、发展趋势及实践的现状;(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技能;(2)掌握传统保健方面的理论和健康服务技能;(3)掌握旅游医学基本理论与服务技能;(4)掌握一定的食品营养、安全知识与饮食健康与心理健康服务技能;(5)掌握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6)具有运用健康管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7)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达到国家或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8)熟悉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通过学校规定的学位英语分数线,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4)注重人才专业特色培养
强调在医学基础上,心理学、旅游医学以及热带医学和养生保健知识和能力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培养应用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建立初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来获取健康管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主干课程的设置上应有涵盖管理学、心理学、医学。专业课程:管理学基础、基础医学综合、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统计学、健康经济学、中医学、健康管理学、健康心理学、健康教育学、健康保险学等共12门。在教学实践环节安排上给予一定的实习时间:第八学期安排12周。其中学生实习分为二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1~8周在健康产业相关单位,第二阶段:9~12周在卫生事业行政单位。
健康管理是我国健康产业的新生行业,自2001年国内成立第一家公司健康管理公司起,到现在健康管理相关机构6000多家,发展势头迅猛,是个极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白书忠曾指出:“解决13亿人民的健康,不能单靠‘药片和手术刀’,而应主要依靠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产业及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可见,健康管理将成为人们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的途径。因此,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尤其紧迫和必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可以预见,健康管理师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最有“钱途”的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30.
[2]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结果.
[3]陈晓峰.健康管理在中国―健康管理的历时、现状和挑战[J].中华医护杂志,2007,(4).
[4]马丽斌,马爱霞.对发展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探讨[J].上海医药,2007,(1).
健康管理理念和实践最早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兴起,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积极效仿和实施健康管理。美国开展健康管理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有7700万人在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人成为优先选择提供者组织(preferredproviderorganizations,PPO)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5]。美国以多元化的方式,围绕健康计划、改善及指导的范畴来进行职业的培养及认证[6]。迄今为止,国外还没有将“健康管理师”作为一门职业来进行认证,中国是第一个将健康管理师列为国家职业,并有专门机构认证的国家。据报道,自2005年国家设立健康管理师职业以来,截至2010年底,国内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已发展到5000家以上,从事健康管理的相关服务人员达到数十万人。但由于健康管理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学科理论体系与相关技术方法不够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创新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尚未健全,缺乏系统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7]。虽然,2011年杭州师范大学已成立了国内首家健康管理学院,但目前从事健康管理师职业的人员主要还是来自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机构、体检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师,还有一些临床护士和社区医生,经过一些健康管理培训机构短期培训和考核,获得健康管理师职业证书[8]。行业内对健康管理师的从业能力尚未形成规范,再加上各种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从而造成健康管理的从业人员在知识结构、职业素养与个人潜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开展健康管理师胜任力本位评价,研究、构建胜任力模型,对于建立职业发展路径是非常实用的。
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以健康管理师为主体的核心胜任力的研究甚少,但对卫生领域其他职业,如:医生、护士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胜任力的研究较为广泛。如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和美国医学专科学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确定了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后需要具备的6项核心胜任力,包括:医学知识,患者诊治,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基于卫生大系统的实践[9]。Palsson等[10]提出欧洲内科医生的6项核心胜任力:患者护理,医学知识,沟通技巧,敬业精神、伦理和法律问题,组织策划与服务管理技能,教育与研究。学术与公共卫生实践联系委员会在2010年提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分析、评估技能,政策发展、方案规划能力,沟通技巧,文化能力,实践技能,公共卫生科学技能,财务规划和管理技能,领导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8个方面的核心能力。Leung[11]经过20年的研究确定了8项护士执业的核心胜任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近年,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展了初级临床医师胜任力模型与测量框架研究,提出我国初级临床医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结构由问题解决能力、专业态度、有效沟通、关爱品质、操作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6个维度构成[12]。健康管理师是一门新兴的职业,仅我国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对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1]。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这些评价手段均侧重于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没有明确提出“核心胜任力”的概念,更没有从内隐和外显两个方面来陈述健康管理师的核心胜任力。行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对健康管理师的核心胜任力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我国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的初级架构探讨
本文以McClelland的“冰山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师职业标准》中健康管理师的能力要求,回顾国内外文献对医疗卫生行业人员核心胜任力的研究现状[1,11-15],提炼出健康管理师的核心胜任力由以下6个维度构成。
3.1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冰山胜任力模型”中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动机,以及社会角色等内隐特征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是在职业教育中逐步形成、在实践中逐步发展的,是健康管理师从业的前提条件和内驱力。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产业,职业的要求和专业的发展需要健康管理师拥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高昂的工作热情,敬业主动、认真负责、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职业态度。
3.2人际交往能力
健康管理师工作的对象是广泛的人群,其工作性质本身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分析,而且包含了诸多与人交流的环节,要求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以及社区动员组织协调能力,它是健康管理师开展医疗实践活动的基础。健康管理师需要利用良好的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媒体、博客等多种途径传播健康信息,定期跟踪和回访,提供健康咨询指导;健康管理师需要灵活运用沟通交流的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有价值的健康信息,细心解释诊疗结果,清晰描述干预措施,尽可能地让服务对象参与决策过程,并为他们提供合理选择,以达到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行为实施干预,促进健康的目的[10];同时,健康管理师需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及部门协调合作,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互补互助,资源共享,以达到最优工作效率。
3.3知识综合能力
健康管理体制是一种综合的服务模式,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提供的是一种临床预防服务,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健康管理师是知识型技能人才,需要具有广阔的知识基础,掌握学科所涉及的系统知识体系是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健康管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卫生保健、流行病学,以及医学统计学、健康教育学、中医养生学等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心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医学伦理学、医学信息学、健康保险和相关法律法规等[1]。
3.4专业实践能力
健康管理实践主要是围绕这3个基本步骤来开展活动:(1)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评价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周而复始,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7]。具体的操作技能主要体现在:健康调查表的设计,信息的检索、分类、查询和更新,健康档案的建立,信息分析报告的撰写,健康和疾病史采集方案的制订,体检方案和动态健康指标监测方案的制订,重要的或可优先改善的健康危险因素的鉴别,个体或群体健康风险程度的评估、分析、解释,流行病学方法的运用,行为干预及健康管理效果评估等方面[7,13]。
3.5专业发展能力
主要表现在自我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几个方面。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专业理论的发展,技术和方法的创新,都需要每一位健康管理师主动获取、领会和理解外界信息,了解有关医疗卫生系统的新动态,积极寻求和把握个人及专业发展的学习机会以提升个人能力,并利用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和创新。同时,健康管理师需具备对低年资或下级健康管理师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和理论技术培训的能力,以保证健康管理师队伍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3.6管理能力
管理贯穿在健康管理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健康管理师需学会应用管理的知识实现对人、财、物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控,了解医疗卫生的成本-效益分析,进行高效的运作,加强领导团队建设,充分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4结论
“别把一辈子的积蓄和大部分医疗费,花在你生命的最后阶段!”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枫教授的一句话,成了许多健康管理师毕业时共同的誓言。
记者随刘小姐一同来到北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一进门就听到一段悠扬的音乐。干净整洁的环境和窗边的绿色植物都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紧张的气氛。出来接待刘小姐的是一位先生,他就是我们要说的健康管理师严先生。严先生首先和刘小姐进行一对一沟通,通过愉快的交流收集刘小姐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她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此外还进行了一些体格检查,如测量身高、体温、血压等。有了这些健康信息,严先生就可以根据刘小姐的话语和现状进行健康评价了,也称疾病预测,是健康管理的核心部分。严先生告诉记者,健康评价是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可能性。经过他的专业分析得出刘小姐目前的问题属于心理方面的,于是他把刘小姐转给专业的心理分析师来帮助她解决问题。这个程序叫做健康改善,由专业人员进行个体指导,并追踪效果。严先生告诉记者:“完整地说,我们的工作包括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档案、健康处方和健康跟踪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谈医说道,以理服人,传授科学的生活方式。”
2005年10月25日国家公布的第四批新职业,健康管理师排在首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刚开始的健康管理师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不会低于医生”。专业从事健康管理的公司,提供的专家“面对面”咨询服务费用每次在300至500元,上门服务费不低于500元,而就诊预约、专家讲座、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全天候健康管理等服务所收取年费将近万元。
行业点评作为健康管理师,女性比较有优势。因为要对人群或个人的健康与疾病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对其健康行维护和促进之职。除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耐心和细心。报考健康管理师不一定具备医学背景,但一定要有营养、运动、心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学历则至少要在大专以上,年龄没有限制,比较适合于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人员的职业转型。
关键词:健康管理专业;健康管理学;人才培养
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健康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目前我国拥有的健康管理人才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加快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是当前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的重中之重。
1国内外健康管理学科发展概况
1.1国外发展情况
健康管理理念源自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保险行业提出的概念(ManageCare),其初衷是为了控制客户的患病风险、降低健康医疗费用支出的可能性。1969年美国政府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并开始出现区别于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系统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迄今为止,健康管理学已经形成涉及医学、心理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公共政策和法律等多个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在欧洲很多国家,健康管理早已经发展成为完整、系统、规范化的学科体系。美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健康管理专业,多数在设立在公共卫生学院、公共政策/事务学院下,健康管理专业也多以卫生政策与管理或健康管理与政策的名称出现。学位从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4种,学时也分别从2年到5年不等。但无论哪个层次的人才都是专业的医疗管理人员,都必须遵从严格的从业标准方能执证上岗。与美国不同,英国的健康管理的生源则相对较广,拥有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等教育背景的人也同样可以学习健康管理专业。日本在亚洲国家中健康管理发展较快。其本身很重视居民的健康教育,在每一级别的卫生保健服务组织中都有健康管理人员的身影。其服务内容也比较广泛,诸如目前正在实施“健康日本21”的健康行动计划,服务内容大到诸如规划、指导和协调医疗卫生服务、医疗设备区域管理,小到为个人提供健康评估服务、制定健康计划、提供专业的疾病管理服务等。相对而言,欧洲国家健康管理就业岗位也很多,有医疗保健管理、医疗保健操作监督、医疗行政(如医疗保健经理等)不同岗位。
1.2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的健康管理思想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素问》中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点。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的发生是古人对健康管理最朴素的理解。但健康管理一词在国内出现才10余年的时间。健康管理行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于2001年。迄今为止,国内已设立了6家国家级的健康管理协会或学会。2007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同年《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创刊。《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也在同年颁布,“健康管理师”成为被政府部门认可的新兴职业。2009年中国健康管理专家达成《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2016年,“健康中国2030”以及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也对发展健康产业提出了更确切的要求,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及健康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体系框架日益清晰。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所谓的健康管理服务尚未形成全面的服务体系,服务机构中常见的健康管理公司也多是涉及产业链的一小部分,比如健康体检、健康养生等,多是偏重健康管理的某个环节。在服务和产品设计覆盖了健康管理整个环节的服务机构少之又少。
2我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2.1专业挂靠院系
国内高等院校对于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尚属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高校健康管理是作为一个方向挂靠在公共管理或是公共卫生专业下。杭州师范大学设立有我国首个健康管理学院,2011年由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更名而来。除此之外,我国高校中的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多以健康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方向,挂靠在公共卫生专业、医药/卫生管理专业、临床医学、社会工作专业、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家政服务专业等专业下面[5]。如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的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健康管理方向)、重庆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健康管理方向)、安徽医科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健康管理方向)、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食品安全与健康管理方向)、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健康管理方向)、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家政服务专业(健康管理方向)等。目前,也有休闲体育专业在探讨开设健康管理方向的可行性,安徽宿州卫生学校也在尝试开设“健康管理”专业课程。
2.2学历教育层次
与美国高校的健康管理专业多为硕士学位不同的是,我国的健康管理专业则以职业教育和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居多,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较少,毕业后一般授予管理学学位。健康管理的职业教育一般学制3年,重点是培养其岗位胜任能力。如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开设有健康管理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015年开设健康管理大专班。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则都是将健康管理作为专业方向。截止到2016年初,国内有5所院校(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成都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成立健康管理专业。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是全国首个健康管理学院,并拥有健康管理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资格。浙江农林大学是全国第一所开设健康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与2007至2013年招生健康管理专业本科生。2009年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在全国医学院校招收临床医学(健康管理方向)学生。海南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等医科院校也充分利用医学教育的资源优势,在公共事业管理下开设健康管理方向。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开始招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健康管理方向)本科生。
2.3专业课程设置
各校对健康管理的内容及其外延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所以专业课程设置上差异较大。目前,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高校的课程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人文社科类课程、专业基础类和专业核心课程。相对来说,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差异较小,基本都是围绕如管理文秘、人际关系等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于各院校的特色和教学优势不同,差异较大。专业基础课程多以公共管理类和基础医学类课程构成,前者包括社会工作理论、组织行为学;后者则包括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中医学概论、医疗保险、卫生经济、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则主要围绕健康管理类展开,如健康管理概论、健康教育、健康法规、健康信息管理等。另外每个学校还会开设一些特色课程体现自身院校特点的职业性,如社会工作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社区、老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社会工作实务);家政服务类(护理、信息、保健);食品监管类(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监督检验);旅游管理类(如旅游健康、休闲养生保健、旅游信息学);或者是休闲养生类(中医养生、运动健康管理、针灸和推拿学等)。
2.4毕业去向
健康管理产业涉及医药、保健养生、疾病预防、健康保险等多个方面,所以毕业生就业岗位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类岗位。第一类是健康产品生产及监管机构,包括医药/器械生产及经营企业、药品监督部门等,从事药物检测/检验、医疗器械生产、化妆及保健品生产经营、医药及企业营销、新药研究和开发、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等工作。第二类是医疗卫生服务及行政管理机构,如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预防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体检机构、计生部门、医药监管部门等,从事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指导咨询、健康状况调查、健康标本采样和卫生事务管理。第三类是健康服务业,如在健康会所、养老院、休闲/饮食中心、护理中心等机构从事健康保健服务、健康咨询、健康指导指导、私人健康维护、健康信息管理、食品安全监管、员工健康档案馆和健康状况监测等。最后还有健康保险企业或管理机构,从事健康损害保险理赔,健康救助、社会健康保证服务等。
3我国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思考
3.1鼓励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设立健康管理专业
从目前的培养院校看,我国的健康管理专业尚未形成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健康管理人才必须通过建专业、立学科的规范教育培养体系以保障合格的人才的培养。应在坚持学历、职业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培养基础上,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医学院校拥有医学、公共卫生、健康保险等相关教育资,在设立健康管理专业上更具优势和责任。“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要推动医疗、养老、旅游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以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随着健康管理的外延不断扩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营养保健、护理康复、疾病预防、健康保险、卫生管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应成为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本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其在健康保险、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服务和产品生产、康复保健、养老护理领域的岗位胜任力,以提供医、养、护为一体的健康服务。
3.2规范化课程置,完善学科体系
相对国外,我国健康管理专业的设立院校层次偏低,缺乏研究生及其以上的高等教育模式,即使本专科的教育模式也尚不成熟,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未达到系统化和规范化,促使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参差不齐。目前学者对健康管理学的共识是该学科应该集医学、管理学与信息科学为一体,所以在核心课程中这几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总体上相应的课程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设置,首先是人文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第二类是医学类,如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中医学、护理学、康复医学、食品卫生和营养、行为心理学等课程。第三类是管理类课程,对以后从事相关健康产业的管理方面工作有积极意义,具体课程可以包括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健康法规、卫生监督、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卫生经济、医药营销等。第四类健康管理类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健康测量与评价方法、健康风险检测技术、健康评估技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途径等内容。开设院校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师资情况对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调整,在保留基础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提出自身学术特色。
3.3强化教材建设,促进专业人才细分由于我国健康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工作实践和应用,专业的教育师资与教材体系也比较缺乏。虽然不同院校的培养在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的同时突出专业特色,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健康管理教育缺乏统一的理论和教材体系。健康管理相关专业众多、知识面全而散,一本教材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所以根据专业特色细分教材,培养专项人才是大势所趋,如专业营养健康师,儿童健康师、医疗行政助理等。相应地教材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健康管理师就业岗位编写更具专业性的教材。在目前笔者接触到的教材中,郭清主编的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及王培玉主编的《健康管理学》,可供卫生管理及相关专业使用。对于没有相关医学背景知识学生参考使用的黄建始和陈君石主编的“健康管理师”。另外还可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选择使用武留信主编的“健康管理师社区管理分册”,以及王陇德主编的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教程用书。
3.4开拓示范基地,强化实践教学
如今的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应倡导健康管理的学院理论教学和基地实践教学的结合统一,注重学历教育和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健康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保险行业的风险控制,还包括疾病的预防、健康保健、疾病防控等内容。可与居民社区、大型企业、职业场所、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等不同类型机构开展合作、设立教学基地,完善健康管理职业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的发展。依托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以期形成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清.“新医改”应致力于公众健康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9):885-888.
[2]熊伟平,余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健康管理方向的可行性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86.
[3]于建琳.美国高校健康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探析与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6(5):56-59.
[4]苏连久,邹世清,靳鸣.我国医学院校健康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4(11):94-96.
[5]朱晓卓,米岚,赵凌波,等.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2):141-143.
[6]余刚,夏云建.休闲体育专业开设健康管理方向的可行性分析[J].运动,2013(20):124-125.
[7]邓斌菊.卫生职业学校“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8]应宇辰.我国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并与台湾义守大学比较)[Z].杭州: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学术年会,2014.5.
【关键词】 目标成本法; 健康管理; 成本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98
所谓目标成本法,是指从新产品基本构想、设计到生产开始阶段,为降低成本和实现利润而开展的各种管理活动[1]。目标成本法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业创立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以调研得出的竞争价格为基础决定产品生产成本,以保证实现管理者预期的利润,即首先确定客户能够接受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范围,然后再回过头来设计能够产生预期利润的产品或者服务。为了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以及实现整个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企业或者服务机构应该从实现预期利润角度出发,设计并进行成本管理,使成本管理能够充分控制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全过程合理分配整体资源,使整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产生了这种依据企业目标进行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法。
1 目标成本法的优势
1.1 注重通过市场调研来设计产品或者服务 目标成本法通过市场调研来了解产品需求者对产品的可接受价格即目标售价,然后通过分析基于销售回报率的长期利润得出的目标边际利润从而计算目标成本,即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边际利润[2]。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在产品成本的确定过程中更加依据生产链条中的各个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作为参照,从而产生客户收入也就是最终售价,客户收入=成本价格+平均利润贡献[3]。通过这种由加法到减法的转变,使管理者的管理参照标准转移到客户的需求上,从而减少了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2 注重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仅仅局限于控制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阶段,而忽略了产品的销售或者售后服务等相关过程。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即从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产中、产后、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分析与设计使得产品购买者将在产品的有效周期内成本最小化。目标成本法在控制成本过程中不仅考虑最初的购买成本,还要考虑产品的运行、维护和处置成本,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4]。
1.3 竞争优势的转变 传统成本管理主要以生产过程为中心,没有有效结合社会对产品的需求,不足以适应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并且容易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不认可。目标成本法是以消费者接受的价格、认同的功能以及需求量等因素为出发点,起始于对产品价格的估算,对并且产品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都有约束力。其价格综合了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使得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上更加具备竞争力,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5]。
2 目标成本法应用于健康管理
2.1 目标成本法应用于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可行性 医疗卫生行业在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企业的管理与运作方式对医院管理的可借鉴性日益增强。健康管理产业从2002年发展至今已经日趋成熟,为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并避免出现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健康管理行业中应用已日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的目标成本法管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1 健康管理服务的地位逐步提升,人们的健康管理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管理产业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后社会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将逐渐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倾斜,更多的医疗资源将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各国的经验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得到有效防治[6]。因此,社区不仅应该成为健康教育中心和慢性病防治中心,还应该成为健康管理的平台。健康管理机构在建立健康档案、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发现与控制、健康教育、健康信息共享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社区更方便的开展疾病防治工作[7]。
2.1.2 在健康管理服务推广过程中,如何有效分解整个健康管理过程,合理设计成本消耗,制定合理价格显得尤为重要。目标成本法具备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特点,依据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可接受价格制定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过程,并且在服务的销售以及售后等过程也具备其他管理方法不具有的优势,所以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应用目标成本法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最大化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
2.1.3 现阶段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十分薄弱,人们医疗知识普遍缺乏,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往往处于医疗信息劣势地位[8]。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从整体上把握医疗资源分布,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从而不再使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能够对医疗活动的疗效有合理的期望,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模式,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同时,提高了健康管理机构服务水平与规范其执业标准,达到健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共同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健康管理组织可以患者实行其医疗监督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医生的行为,促使医生认真对待患者,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进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
2.2 应用方式 目前,目标成本法主要应用于医院病种成本管理中。随着医院“按病种收费”和医疗保险部门“按病种付费”范围的扩大,目标成本法在病种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健康管理过程是一种通过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调查、评估以及干预的过程,因此,通过借鉴单病种成本控制模式能使健康管理机构的服务更加有效、更加规范。
当前健康管理机构主要采取的健康管理方法分为4个部分:(1)健康信息收集与调查,收集人群的基本健康资料与信息;(2)健康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个体健康信息对其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与分析;(3)健康干预,针对个体不同的危险因素,制订合理的健康改善计划,从而达到控制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目的;(4)健康跟踪,由专人对每个客户是否按照管理师的要求执行改善计划进行了解和督促[9]。通过这4个部分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干预个体患病几率,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成本就可以减少卫生资源的投入与降低健康管理成本,大幅度推广健康管理这一健康因素干预方式。在健康管理中应用目标成本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健康管理成本约束健康管理师行为,以减少被管理者的投入[10]。
健康管理成本=健康管理路径成本+健康管理基本成本;健康管理路径成本=健康调查成本+健康评价成本+健康干预成本+健康跟踪成本+其他健康管理项目成本;健康管理基本成本=[健康管理师劳务费+福利费+管理材料费+其他用品或成员费用(由全体被管理者分摊)]×管理次数。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被管理者对健康管理服务的期望价格,并结合健康管理路径与管理机构的目标边际利润,从而确定整个健康管理路径下各部分的成本,有效减少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以及由管理机构和健康管理师强加在被管理者身上的供给诱导需求,从而实现管理费用的合理使用,避免高收费、乱收费状况。
2.3 目标成本法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2.3.1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确保整体过程得到实施 在整个健康管理过程中,由于改变了一定的部门间的工作职能,并且涉及到多个部门以及多个成员,因此在整个服务生产的过程中,确保整个成本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每一个生产者的理解与实施是高层管理者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只有领导者的支持、重视与参与,才能保证整个过程有效的实施。
2.3.2 建立多个时期的审查制度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完成。首先,在产品生产的初期设计得出后,各部门要对整个流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同时,达成共识后在初期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没有预计到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后要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及时的修正;最后,随着服务的不断推广,要根据服务人群的需求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适应市场的变化。
2.3.3 明确责任体制 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不仅仅是对设计部门的方案提出意见,还应该明确自身部门如何实施计划,将整个机构的目标分解,确定自身的细化目标,实现责任制,否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与原有职能部门的功能交叉,对开展下一步工作十分不利。
目标成本管理技术虽然在企业中的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与体系,但在医院管理领域以及健康管理领域发展尚不成熟,尤其是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部分地区及医院正在实施。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卫生机构逐步走向市场的今天,研究、尝试、推广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对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以及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仅是一个方法实施的设想,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莫锡强.目标成本法应用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9(22):48-50.
[2] 狄为.目标成本法预测模型改进研究[J].财会通讯,2009,5(2):126.
[3] 马婧.目标成本法及应用[J].现代商业,2010,10(21):130-131.
[4] 李新,韩玉启,刘婷婷.基于供应链下的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价值工程和Kaizen成本法的整合框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5(12):23-24.
[5] 田忠清.目标成本管理初探[J].北方经贸,2005,5(3):94-95.
[6] 吴小明,李安明.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9(5):38-39.
[7] 杨迎春,巢健茜,王小雨,等.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01-4003.
[8]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18.
[9] 向月应,邹贵勉.健康管理模式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8,51(8):503-504.
目前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原国有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管理和维修部门的人员直接转化而来的,这类人员掌握房屋维修养护技术,但普遍年龄偏大,不熟悉现代物业管理模式;二是由学相关管理专业的改行而来的,这类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不熟悉物业管理业务;三是学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习了比较系统的物业管理理论,但缺乏工作经验及专业技能并且人数较少;四是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简单培训后进入物业管理行业,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物业管理行业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使命。然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长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小。许多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跨专业就业,不愿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甚至一些高校只有不到30%的毕业生愿意从事物业管理。跨专业就业的负面影响使高校毕业生学非所用,造成专业人才培养成本浪费,物业管理行业人才缺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物业管理行业方面的原因、物业服务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2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物业管理行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物业管理行业宏观层面方面的原因、物业服务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个人方面的原因。2.1物业管理行业宏观层面原因2.1.1薪酬待遇低使行业对人才吸引力不大目前,物业管理行业人才匮乏极为严重,许多企业的人才供给不能满足其快速发展需要而不得不放缓发展的步伐,薪酬待遇低是主要原因之一。物业管理行业的薪酬水平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没有优势。而薪酬待遇的原因是受行业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成本影响巨大。市场上绝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主要是物业服务费,而物业服务费仍沿用十几年前年的标准,例如:哈尔滨市一些老旧住宅小区实行十多年前制定的0.3元/(平方米·月),10年没有调整;北京仍在执行20世纪90年代末制定的经济适用房物业服务政府指导价0.55元/平方米标准。而物业服务成本急剧上涨,以广州为例,2010至2012年期间,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福利的政策性调升接近50%,这导致许多企业收不抵支,经营困难。有关资料显示:物业管理行业整体平均薪酬水平只相当于高科技企业的63%,汽车行业的60%。我国物业服务企业普遍小而分散,创利能力低下导致难以提供为从业员工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2.1.2社会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偏见外界普遍认为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其日常工作也就是简单的维修、清洁、绿化和保安,不需要经过大学的学习也可以从事该工作,因此不需要高素质人才。这种认识的局限,使高学历的人员都不愿意从事物业管理行业,导致物业行业对优秀人才吸引了不大。2.1.3物业管理行业社会地位低权威、规范的从业资格认证,不仅能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及职业自豪感,改善整个行业的公众形象,同时,也能够完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行业管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执业资格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金融分析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土地估价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师、注册投资咨询师、注册设备师等等。在物业管理行业,注册物业管理师制度起步较晚,2007年认证了一批,而面向广大普通从业人员的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于2010年开始,至今才举办了4次,注册物业管理师执业制度还没有全面推行,其作为行业专业人士的社会地位没有显现出来。2.2物业服务企业方面的原因2.2.1物业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目前,只有少数大型物业服务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比较规范、科学,而多数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建立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新模式。物业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忽视人力资源规划的价值,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对人才的招聘录用重视不够,没有科学的招聘管理系统;尚未真正理解培训的作用,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效的激励机制。2.2.2物业服务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物业管理企业的人才流失,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宣传不到位,忽视员工的想法,员工不能感觉的企业文化的存在,体会不到企业对自己的关爱。2.2.3物业服务企业对实习生关爱、指导不够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物业服务企业对合作院校的实习生关爱、指导不到够。有的公司只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和解决人力资源一时短缺的权宜之计。由于物业服务企业现有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没有能力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还有一些从业人员向学生传递许多行业消极负面信息,严重挫伤了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和从事物业管理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不认同物业管理行业。2.3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自身方面的原因(1)希望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年轻,年轻人渴望发展机会、希望从事挑战性大、发展空间大、锻炼人、收入高的行业,希望干一番不平凡的大事业,实现自我价值。而物业服务行业太累人,吃苦多,收入不多,不足以养家。(2)工作性质导致人员流失。物业服务企业的员工每天面对繁琐的日常工作,同时还承受来自业主(客户)和企业的多重压力。这与毕业生的期望的理想工作出入很大。(3)物业管理是服务性行业,院校毕业生都要从基础职位做起,而一些学生希望尽快走上主要管理层,担任主管、项目经理。如果在企业无法实现自己想法,就不安心工作。
3解决物业管理行业人才流失的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如何摆脱困境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由于资本不足,持续经营能力不强和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给企业的长期收益和发展带来了障碍。
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三是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中小企业贷款不够热心。
基础工作薄弱,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分,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欠佳,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其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有些企业没有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工作没有具体的制度可遵循,也没有任何的约束,容易使企业出现各种管理漏洞,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层与一般从业人员多具有一定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使得制度的约束力不强,执行起来非常困难。
财税公司现状
目前,国内财税公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行业低价恶性竞争,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素质偏低,财税企业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市场拓展上,无法投入更多人力、财力、物力来提升职员的专业技术,财税服务无法给中小企业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存在巨大财税风险隐患。
下面通过具体数据做进一步分析。例如,一家最小规模的财税公司,在V州或深圳市区要付出的成本如下:
房租(即便最小规模的财税公司,其办公室租金也在6000元左右,除非是自己提供职场)
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会计师3名(每月每人的社保费用在5000~10000元,除非企业的负责人有财税经验)
一般会计助理2~3人(每月每人社保费用通常在3000~5000元)
水电管理费(每月最少1000元)
电话网络费用(每月最少1000元)
其他杂费(每月至少1000元)
一番核算下来,要保证规范地营运,一个月需要4万元左右,才能从软件到硬件上保证客户的财税服务质量。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费用需要多少客户才能保证正常运转。
如果每个小规模企业一个月收取500元费,至少需要80家客户,才能保证公司不亏本,即使有90家客户,公司每月盈利也不到5000元,除掉税负,那么90家小规模客户,平均每个人要负责20家左右的业务沟通及账务的跟进处理,基本可以保证质量。
但是,如果每月小规模客户只收取300元甚至更低的费,那么就需要160家客户来维持运转,但每月盈利不到5000元。那么每个人的工作量几乎翻倍,服务质量就令人担忧了。还有很多公司恶性竞争,只收100?200元费,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可想而知。这里还没有核算企业人员流动带来的管理困扰和增加成本。
通过梳理这些数据,很多人会说90家客户1~2人就可以提供服务,不需要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那么给出这种说法的人到底给客户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一起来看看现状:
目前大部分财税公司,每个月服务内容就是整理客户提供的原始单据并通过财务软件做出报表,然后每月进行国地税申报,那些原始单据到底是否合理,是否真实有效尚且不知,有的财税公司为了节省人工成本,客户只需要把资料扫描或拍个照片发给他们,就可以做账务处理,根本没有看到真实单据,一个人做出来的账务不要说互相监督审核,更不要说还有精力就账务情况与客户沟通并帮企业规范财务状况了,完全是为了做账而做账,为了报税而报税,这样的服务怎么能帮企业做到把控财税风险呢?笔者想要表达的是: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一个医生看不到病人,仅仅拍个照片发给医生就可以诊断病情吗?真正专业的财税,应该拥有专业素质的财税服务团队,通过企业的实际营运业务,及时化解企业的财税风险,让企业针对财税风险随时调整经营业务,起到真正的税务筹划作用。
财税管理师成职场新宠
组建全科服务团队1支,由11名医务人员组成(其中全科医生3名、全科护士3名、公卫医生3名、乡村医生2名)。实行网格化户籍制家庭保健管理,推行团队长责任制、全科医生负责制管理模式。覆盖全辖区1万户籍人口,1.8万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管理。依据地域现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利用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上级医院构建绿色通道。充分利用二级医院技术优势,建立专家门诊、健康宣讲团,使社区居民能就近享受到优质、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2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实行院科二级考核机制,推动团队绩效考核。切实将社区卫生服务数量、质量、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中来,实现团队成绩与奖金切实挂钩,以提高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提升团队人员素质。服务站将人才的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积极鼓励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职称教育、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以及健康管理师培训。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全科服务团队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3实行高血压细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对各个管理细节进行完善,通过设立健康管理专员岗位、加强医生培训、患者自我管理、引入家庭支持、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加强双向转诊等方法,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质量、效率、效果。设立健康管理专员3名,主要职责是促进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协助团队医生为患者制订和执行个人健康方案,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水平,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主要以饮食、控烟、规律服药、运动、老年高龄、自我效能为主。评估血压控制效果(患者知晓率、服药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血压水平、高血压危象、并发症),服务的满意度,服务成本效益。
一、强化培训中心职能,搭建教学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加强行业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我市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岗位技能与素质,树立诚信、专业、优质的行业形像,协会将强化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建立系统化和综合性的培训机制,搭建合理化的教学服务平台,采用"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模式,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一是注重物业管理政策法规、道德礼仪等素质教育培训;二是定期举办物业管理专业技能培训班,根据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细化培训内容;三是根据国家人事部、建设部颁发的《物业管理师制度暂行规定》、《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开展物业管理师的考前辅导培训工作;四是根据工作实际,通过外聘专家、合作培训、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开展"物业管理部门经理培训"、"物业管理员岗位培训"、"物业管理案例探讨"等主题培训,进一步扩展培训内容,深化培训层次,为行业、企业、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培训服务。
二、举办"第三届南宁市物业管理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
3月初,将联合劳动部门及"八桂物业管理行业联盟"成员城市协会举办"第三届南宁市物业管理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为会员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规范、有效的交流平台,帮助政府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及再就业问题。
三、继续协助主管部门草拟相关法律文件及开展评先创优活动
根据主管部门委托,认真完成交办事项。一方面,继续协助主管部门草拟、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根据自治区建设厅和南宁市房产管理局的工作部署和委托,继续协助组织开展"2009年度南宁市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评选活动和2009年度"全区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评选活动,树立物业服务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规模经营意识,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知名度。
四、重视舆论宣传工作,扩大行业正面宣传
(一)充分发挥《南宁物业管理》期刊和"南宁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网"及"南宁市物业管理沙龙"QQ群的行业宣传作用,关注行业政策和舆论导向,关注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加大行业宣传、报道的力度与深度。
(二)深化与媒体宣传,特别是电视台、电台的合作。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专栏或专题节目,客观报道行业发展对改善人们居住生活环境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物业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为规范、有序发展物业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与城区指导部门及社区的联系,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为行业协会与相关指导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五、组织举办各类行业活动,促进企业交流,增强凝聚力
(一)做好东道主,办好"2010年第三届中国西部物业管理论坛暨2010年西南地区物业管理联谊会"
根据"2009年第二届中国西部物业管理论坛"和"2009年西南地区物业管理联谊会"会议决定,8月底9月初"2010年第三届中国西部物业管理论坛暨2010年西南地区物业管理联谊会"在南宁举行。承办西部物业管理论坛和西南地区物业管理联谊会,既给南宁市物业行业管理人带来了一次向外省兄弟城市学习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广西物业管理人的精神风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东道主,办好"2010年第三届中国西部物业管理论坛暨2010年西南地区物业管理联谊会"将是明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仅要求我们把服务工作做好,论坛主题的确定及论文收集将是办好这次活动的关键。
(二)举办南宁物业管理行业红歌比赛
12月初,举办南宁物业管理行业红歌比赛。通过举办红歌比赛,激发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的爱国热情,增强广大员工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同时在行业间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行业氛围,促进行业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组织会员单位赴外地学习考察交流
1、结合培训中心工作,定期组织会员单位外出培训考察学习,学习其他省市先进的物业管理经验与做法。
2、组织会员参加八桂物业管理行业联盟的各种活动,加强广西区内各城市协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和合作,积极推动我区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进一步搞好协会自身建设,增强协会服务功能
1、扩大深入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活动"
完善"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制度。开展定期走访调研活动,建立长期有效的调研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协会的联系和协调,促进调研内容和程序的规范化。通过对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书面征询调查及深入基层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会员单位对协会工作、服务等的意见和要求,调整思路,开拓务实,为物业服务企业做一些具体的服务工作。
2、进一步提高《南宁物业管理》编制水平,以增加会员信息、贴近企业需要,展示企业形像,彰显行业风采为主攻方向,加强与会员的沟通互动。
3、加强协会网站及物业管理QQ群的建设和使用。及时为会员单位提供各地最新的物业管理动态,为会员单位提供人才资源、经验交流、业务培训及企业宣传等信息。
4、继续做好"法律顾问咨询服务",通过热线电话及律师定期坐班的方式,为会员单位提供法律咨询。
5、进一步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指导企业实行相关等级服务标准。
6、继续吸纳资信良好的物业服务企业入会,不断壮大协会队伍,让更多的物业服务企业融入协会这个大家庭,共商行业大计,共倡行业自律,共谋行业发展。
健康管理,通过健康档案管理、个体指导、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健康管理,有效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了艾滋病患者的失访率。向患者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病情发展与预后情况,同时发放疾病相关资料,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19]。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为传染源温馨追踪、依法管理、监测及检测知情同意、检测结果告知本人、保护HIV/AIDS病人隐私、家庭随访、关怀救助、建立HIV/AIDS病人的医疗救治体系[20]。一面加强对HIV/AIDS病人及其配偶和亲友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强化教育,消除恐惧,避免艾滋病的传播;一面定期对其进行相关体检和CD4(+)T检测,随时掌握他们的病情进展,避免错过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21]。
2积极自我管理模式
积极自我管理(Positiveselfmanagement,PMS)理论,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患者教育研究中心针对HIV/AIDS病人研发的,旨在增强HIV/AIDS病人面对疾病的信心,提高健康维护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会积极面对生活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22]。实践证明,积极自我管理能够提升HIV/AIDS病人的能力,符合患者需求,这一综合服务新模式可有效突破目前病人综合管理的瓶颈[23]。个人对维护自己的健康负有直接的责任,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人是行为的主体,完全有评价和管理能力,个人完全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24]。通过自我效能训练,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选择示范对象,强化学习方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25]。经过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建立个人网络和交流社区的患者,其药物依从性和锻炼依从性都明显提高[26]。
3个案管理模式
3.1个案管理的概念
个案管理(Casemanagement),由美国个案管理学会(CasemanagementsocietyAmerica,CMSA)提出:个案管理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包括评估、计划、执行、协调、监督和评价所选择的医疗服务,通过沟通交流,合理选择可用资源,以满足患者全面的健康需求,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成本效益[27]。其结合各医疗专业领域,系统性地提供照护服务的管理。它针对个案的疾病特点、个性需求,通过沟通、协调以及资源的分配,提供整合性的照护服务,是确保医疗管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及维持相当程度的医疗品质的管理工具。美国的个案管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完善,并不断发展成为既能确保达到医院质量管理标准,又能节约资源的标准化管理模式[28]。然而在HIV治疗的所有阶段都具有很大的挑战,包括HIV诊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转介,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和维持,以及长期治疗耐药性产生。就需要改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转变角色,创新有效的管理方案,平衡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全民医疗保障[29]。由于医疗保健成本的增加,医疗信息技术专业化和个案化是医学家认可的一种对HIV/AIDS病人更有效的医疗保健模式。研究显示,独立开发的医院模型,为HIV/AIDS病人提供初级、全面、专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使病人管理效果更好[30]。目前,HIV/AIDS病人个案管理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已经普遍使用。其主要模式有两种,一种为护理个案管理模式。该模式起源新英格兰,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的一种拓展和延伸,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医疗护理过程。第二种模式起源于亚利桑那的社区个案管理模式。个案管理者伴随患者从诊断为HIV感染者,一直到长期的社区卫生服务,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的,从而实现连续性护理[31]。
3.2个案管理的实施
HIV/AIDS病人个案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个体化护理、领导统筹、人际协调。个体化护理过程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和反馈五个步骤。①评估:是尽可能收集和综合分析HIV/AIDS病人的信息,例如身体机能、心理、认知等现状,确认患者的现实需求和现有资源,为下一步计划做准备。②计划:将评估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并结合患者的实际和预期的目标,与患者、患者家属等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患者的个案管理计划。③实施:将为HIV/AIDS病人量身定做的计划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证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④评价:制定测量指标,监测病程向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个案管理过程的进展情况。⑤反馈:及时反馈患者的管理现况,及时与患者家属及社会支持部门沟通[32]。领导统筹个案管理师要具备品质控制和促进的知识技能,及时收集、分析个案管理计划实施情况的资料,并将结果提供给个案管理小组成员与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参考。人际协调个案管理师应认知影响沟通障碍的因素,协调与激励个案管理小组的成员,善于倾听,接受批评。以成功地照护患者为目标,尽己所能完成个案管理的实施。协助临床医生完成患者治疗计划书,提供患者所需的护理[33]。
3.3个案管理效益
潘苗伟头顶多个头衔:中华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委员,长江商学院健康俱乐部特约营养讲师,浙大营养发现健康管理顾问。与此同时,他在业界成绩斐然。2008年以来,应邀任中国人民第117医院、上海第455医院、上海市计生所等多家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顾问。并参与完成了浙江省妇保医院、浙江省儿保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糖尿病、脂肪肝、不孕不育等相关课题研究。2015年,共同参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肥胖与营养医学课题研究。
在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潘苗伟还参与了《中国肥胖流行的现状与趋势》、《个体化健康管理对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等营养与肥胖的课题研究。潘苗伟的营养饮食方式和减脂方法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帮助上万名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慢性病患者降低指标,使其逐步减药直至停药。国内一些知名演员都曾得到过他的营养健康帮助和指导。
“如果我老了有机会写回忆录,我会自豪于现在的选择。在稳定工作十余年之后大胆选择创业,认识志同道合的人,同时也帮助很多人实现了健康的梦想。总而言之,我未留遗憾。”对于自己的首次创业,潘苗伟自信满满。
少年时期,潘苗伟家境贫寒,一场亲身经历的车祸让不仅他与死神擦肩而过,更让他意识到生命的珍贵,随后他坚定了学医的信念。接触的病患越多潘苗伟越是发现,很多病人由于贫穷和无知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在潘苗伟眼里,最直接的健康管理方式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给人最直接的帮助。这一初衷让潘苗伟将潜藏在心底多年的创业冲动发掘出来。他从专注多年的营养医学工作中汲取验,开创了雅态营养优化体系,用自己最擅长的肥胖、三高、痛风、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营养支持、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及营养治疗助力中国国民的健康。
众所周知,肥胖、三高、脂肪肝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困扰。近日,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称,中国在方方面面赶超美国的同时,肥胖人口比例也早已超过美国。某些外媒甚至觉得中国的“肥胖时代”已经开启。“但是国民对营养医学认识向来都是很匮乏的,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均衡地摄入自己身体所需的营养。其实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这个健康包括身体器官的健康,同时也包括体型的美。” 潘苗伟说,“而这也是我创建团队的初衷。”
潘苗伟在2015年初成立了浙江雅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一只全部由国家高级营养师、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对减脂客户进行一对一服务。在潘苗伟的带领下,公司已为十万多名客户成功减脂,年销售额达到上亿元。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指导 做人培养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正如数学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对于个人来说,不是一时一事之功,而是一生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在面临结束学习生涯,进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十分重要。
一、了解学生就业愿望和心态
目前高职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主要表现为:单位福利待遇好,工作5天有双休,不加班,最好能够包吃包住等;有的对就业具有忧虑和恐惧,有的又消极自卑、缺乏自信心;有的害怕艰不苦,盲目追求享受;有的盲目攀比、随波逐流,缺乏个人主见;有的又过分依赖学校、父母等。总之,看重了待遇而忽视了成长环境。
二、针对学生实情,积极加以引导
针对高职毕业生对待就业的愿望和心态,任课老师利用《就业指导》课加以积极的引导。
首先,给毕业生讲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分析今年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毕业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当然在给学生介绍今年就业形势时,也不能把这个“难度”过度放大,避免给毕业生传递一种压力感和焦虑感。
其次,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结合起来,采用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的方式,将“先就业,再择业”的首次就业思路传递给学生。
最后,引导毕业生处理好首次就业中个人愿望、兴趣爱好、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放弃和选择,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利用《就业指导》课重视对毕业生的做人培养
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为了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帮助毕业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使其能够顺利就业,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就业指导,就是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成长成才。因此,我将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对毕业生进行做人培养教育上。
(一)、帮助毕业生提高认识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
为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上老师教会学生运用比较法、自评法、他评法、心理测验法等,回答下面5个问题:
1、我是谁?
目的是发现自身优势 ,正视自身不足;
2、我想干什么?
目的是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克服盲目和迷茫。建议学生将思绪拉回到孩童时代,把自己童年最纯真的理想以及随着年龄增长想干的事,一件一件地记录下来,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找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3、我能干什么?
把确实能证明自己能力和可以开发的潜能一一列举出来,比如:自律能力;学习能力;自立自强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并按能力大小进行排序。
4、环境允许什么?
分析自己有可能借助的家庭、学校、单位、本市和国家环境。弄清自己可能获得的支持或存在的困难,并按重要性进行排序。
5、我将是什么样子?
把自己向往的职业生活和职业目标列举出来,并按实现的阶段性进行排序。
(二)、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理
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案例分析、心理调适等方法,针对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的现状,引导毕业生学会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如何选择,避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在就业岗位的选择时,应该怎样分析主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如何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顺利地走向社会。
(三)、帮助毕业生规划职业生涯
现在的毕业生已经知道在求职中简历、求职信、各种证书的重要性,将主要精力放在准备精美的就业资料上,忽略了自我推销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就业单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比如在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分别为:新进员工――技术员――维修员/指导员――助理(工程师/管理师)――工程师/管理师――高级(工程师/管理师)等;新进员工――分组长――资深分组长――组长――副课长分组长――课长――主任等。帮助学生分析自己适合在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发展,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构建发展阶梯,到了单位会为之奋斗。
(四)、帮助毕业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