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益活动推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鬼屋经电视和报纸报道后,人气快速飙升,门票甚至要提前1周预定,许多人来上海旅游,也特地去鬼屋赶热闹。
鬼屋的创办者在中国开创了“成人惊悚娱乐”这一全新的娱乐服务品类,并在生意的推广初期制造了一轮成功的公关营销,充分利用了新闻机构与媒体的权威性,无论他是主动包装还是被动“曝光”,事实上已经制造了广泛的影响力与新闻焦点。
我们现在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如果没有这一轮的媒体曝光,出于扩大业务的目的,他们直接在媒体上投放广告,甚至是打折促销广告,情况会如何?
你可以认真地先问问你自己,看到这样的广告,你会去吗?答案基本上是“不!”,因为你会在心里想,这会好玩吗?你可能会和10年前上海锦江乐园里的儿童小火车鬼屋联想在一起,你没有把握,更不太可能为了验证这一可能性,驱车数小时去尝试一次,甚至更多的人会直接忽略这个广告,因为有太多的广告从眼前飘过。当然还是会有少部分人会被广告“说服”,这种命中率会低的让你窒息,很有可能一轮30万以上发行量的主流报纸的电话咨询量不过是二三十个,而这部分少数派就是所谓的“先锋人群”,他们往往对新产品、新项目都抱有极大的热情,你当然也希望他们来体验,而他们也是你产品的“口碑”传播的初始种子人群,关键的问题是:传播成本实在太高了,你非常有可能上百万的直接广告投入仅仅换回一二百名“敢吃螃蟹”的体验者,甚至这个人群还达不到形成正向传播的初始量以抵消传播过程中的必然损耗,无法形成第二轮的复制,最后向阻尼振荡一样完全失去力量。
其实“成人鬼屋”模式并非他们首创,早在2006年10月,上海普陀区文化馆八楼,就有过一家名为“灵异空间”的恐怖主题游戏馆悄然开张,不过显然没有进行有效的公关与传播,每天只有几十名来客,连维持运营都有压力,最后不得不关门歇业,与现在这家的生意天壤之别。
可见对于新品的推广,公关活动不但必不可缺,而且力量巨大,不同时期的公关活动皆有不同功能,焦点也有明显的差别。
我们在市场上也常常能发现这种情况,许多初创者和发明人苦心经营却默默无闻,反倒是后来者成功启动了市场,最后成为了领导品牌。其实发现一个蓝海市场并不等于你能获得这个市场,关键是你的品牌代表的这一蓝海定位能否有效让客户认知,并抢占主流市场客户的心智,让他们认为你是这个品类中的首选。
新品初期的两个极端
初创者往往出现两个极端,从而失去了市场机会:
一种情况,创业资金极度缺乏,无法进行最必要的市场公关与传播,在没有启动市场的主力购买人群前,就经营不下去了。启动市场很像引爆一个核弹,需要必要的起爆量,才能形成持续的“连锁反应”,正向连锁没有启动之前,传播成本将远大于销售利润,很多人撑不过冬天就消失了,最后成了市场的“忍者”。
另一种情况是急于求成,在新品投入市场初期就开始大量投入广告,而换回的仅仅是少量的“先锋人群”,核心主力人群依然没有被启动,结果提前把宝贵的资金消耗光了,更可怕的是,许多新品在最初定义、渠道的建设上尚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是致命的缺点,就如同没有经历临床实验的预防针,在前期没有做充分的市场导入实验就开始大肆推广,等发现问题已经无法补救与调整,最后成了教育市场的“先驱”。
其实品牌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就像一棵小树最后长成大树,特别在新品类的创建、新品牌的导入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过早的大量施肥不仅会大量浪费资源,还会伤害品牌,夭折腹中。我们见过了太多在电视上昙花一现的品牌或者广告铺天盖地消费者却无动于衷的产品,从早年的的秦池、爱多vcd、到近几年的“联想CDMA”、“宝洁的清扬”、“茶研工坊”都是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新品推广公关活动必不可缺
新品推广初期,由于对产品或服务尚缺乏信任,直接的广告宣传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所以,初期公关的最主要目的有二个:建立信任、培养初始口碑人群。
如何建立客户对产品的信任?
最有效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新闻媒体的权威性,用第三方权威新闻媒体来建立信任,这里指的是报道,或者是软文等。当客户自身无法判断是否可以信任时,他会非常依赖他人对这个产品的评价。利用媒体的权威标签是最佳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社会行为学的权威服从特性与社会认同特性会同时发挥巨大的力量。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现场互动体验的方式,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超市中那些可以试吃、试用、有样品成列可以直接触摸的到的商品的销量往往是不提供体验的同类产品的数倍,这也是为什么汽车商如此重视车展和试乘试驾。
客户初期对产品或服务的信任就是通过实际体验产生直接的经验,形成信赖。而我们的目标也不是需要让每一个客户都有体验的机会,这既不经济,也不现实,我们做现场公关主要目的是培养初始口碑传播人群,他们说一句好,抵得过厂商说一百句,另外,口碑人群传播还有传播相似性的特点,可以帮你自动锁定焦点人群。
真正的主体广告投入应该放在前期的公关活动铺垫2-3个月之后。这时候,初始口碑人群加上衍生人群已经对产品有了认知与信任,广告才能直接拉动销量。
起爆量
初始口碑人群需要有必要的起爆量,前面也提到过类似核爆原理,因为传播过程中必然有传播阻尼消耗损失传播的力量,一般直接体验者的口碑传播力量是最强的,接受传播的第二波人群中仅有少部分会去主动体验,并成为新的口碑传播者,那些没有体验的受传播人群一般不会再次传播,即使有则传播的力量也会大大锐减,第三波以后将基本失去传播的力量。过少的基数还会导致传播周期过长,需要几代口碑的传播,才能影响较远区域或更多的人群。我们一般建议单个中心城市起码需要有5万左右的起爆人群,假设每个人有效传播5人,就能形成25万的基础人群,可以支撑品牌的起始销量。
微笑曲线
最合理的做法就是在新品的导入期先做一轮针对初始口碑人群的公关活动,产品销量接下来会进入如缓慢增长阶段,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1年。这段期间,产品会被越来越多的第一批初始体验者购买和使用,不过初始期客户对产品的依赖度不强,或者喜好和信任感尚没有完全建立,反复购买度不高,尚没有进入惯性购买阶段,你可能看不到的销量的增长或增长不快。其实这背后不是同一批客户反复购买的结果,而是口碑效应形成的连续的不同新客户的尝试性体验结果,如同酒窖里慢慢发酵的美酒。很多品牌等不及就开始出手大量广告,急于开瓶,却发现广告拉动的销量有限,其实拉动的大部分就是前期受到口碑影响的人群,而如果充分“发酵”透,可拉动的人群还会更多。
市场导入期的尾声时,市场销量会突然明显放大,回头客大大增加,这时才应该是直接广告的推动期,结合适当的促销方案和现场促销型的公关活动,可以把前期“发酵”过的人群的购买力充分的调动起来。
所以公关活动对新品推广而言就像一个微笑者的销量曲线,前期的公关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初始口碑人群,广告投入期的公关活动才是为了放大销量。
强调创意
创意在公关活动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其作用不仅仅是强烈刺激受传播者的记忆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制造新闻题材,使得现场公关活动可以顺利的制造第三方的媒体报道,大大延伸了公关的力度。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社会信用环境建设,进一步融洽政银企关系,增强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金融生态建设和社会征信的重要性认识,营造全社会恪守信用、远离非法集资、全力维护金融稳定的局面,打造“诚信”,争创“金融信用区”,保持辖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二、宣传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主题为“诚信和谐金融”。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普及金融知识,让社会公众都来了解金融、关注金融事业、支持金融工作,学会运用现代金融知识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并为全区经济金融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宣传内容
(一)金融生态建设知识。介绍金融生态的概念、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介绍信用农户、信用村队、信用街道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内容等。
(二)征信知识。介绍个人征信知识的相关内容,包括征信的概念、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如何拥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报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等问题。
(三)打击非法集资知识。介绍非法集资活动的牲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性,介绍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引导公众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
(四)国债知识。介绍国债发行种类、认购方式、到期实物国库券的兑付网点、方式、政策等。
(五)人民币反假知识。介绍假币识别技术、货币真伪鉴别知识,开展反假货币法律法规、爱护人民币宣传等。
(六)利率知识。介绍利率水平、计息规则,我国利率市场化情况等。
(七)结算工具知识。介绍银行卡基本知识、安全用卡常识,常用支付结算工具(支票、汇票、本票、电子支付、电话银行)种类、特点,如何正确使用各类支付结算工具(包括社会公众跨行汇款可用的途径、价格及到账时间)。
(八)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知识。介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单位、个人)的种类及功能,如何正确开立各类银行结算账户,使用银行结算账户应注意的问题等。
(九)民间金融知识。介绍有关民间金融及其风险防范知识,引导合理的民间借贷和投资行为,提高对非法金融活动识别的意识和能力。
(十)外汇管理知识。介绍个人外汇相关知识,包括个人结汇和购汇的管理、个人对外贸易外汇资金管理、个人外汇投资管理、个人外汇账户及外币现钞管理等相关规定。
(十一)保险知识。介绍个人保险相关知识,如何读懂保险合同,个人如何投保与理赔及退保与风险防范等知识。
(十二)证券知识。介绍证券知识,介绍各种证券产品的特点与风险,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证券产品。
(十三)家庭理财知识。介绍个人理财的基本知识,认识各种理财工具,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十四)反洗钱知识。介绍洗钱犯罪行为特征及其危害性,宣传《反洗钱法》涉及公民权利与义务方面的内容,提高社会公众的反洗钱意识。
四、宣传形式
(一)集中式广场宣传。2012年6月份,在武商量贩广场摆摊设点、悬挂标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周集中活动。要求全区所辖金融机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金融生态环境各成员单位参加。各街道同步在各自辖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二)阵地式网点宣传。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网点开展广泛宣传。各金融机构要在其营业网点采取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电子滚动屏幕显示、设置展板和宣传栏、散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形成金融生态宣传的常规态势。
(三)阵地式网站宣传。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开辟金融生态建设专栏,建设为常年宣传的窗口。
(四)阵地式电视宣传。适时在电视台设置专题活动,加强对金融知识和金融生态建设的宣传。
(五)流动式基层宣传。农商行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农村,要丰富宣传形式,深入各街道、重点村队开展巡回宣传。
五、组织领导
区金融生态建设宣传活动由区金融办和人行蔡甸支行组织实施;区金融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金融机构、各街道要创新方式方法,大造宣传之势。
关键词:阅读推广;仪式;仪式感;读者服务
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的一种服务,与图书馆的其他传统服务的形态具有较大差异。范并思教授认为,这种差异可归纳为服务活动化和服务碎片化[1]。服务活动化指的是阅读推广这项服务需要采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来开展。在组织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中,笔者观察到,人们会自觉地进行仪式化的流程安排,组织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内容,仪式在图书馆举办的各类展演类、交流类、竞赛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广泛存在。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仪式”在现代社会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到国家的政治仪式、外交礼节、节日庆典,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婚丧嫁娶、餐桌礼仪,包括各类文艺表演、体育赛事、电视节目、纪念仪式等,都是仪式价值的广泛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仪式的相关学术理论及其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的影响,考察仪式对阅读推广活动的价值和效用,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构建组织阅读推广活动。
1从阅读推广活动的角度看待“仪式”相关理论
“仪式”(Ritual)这种行为方式和实践活动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个专门性的词语最早出现在19世纪,迄今在学术领域已经被各国学者研究了一百余年。早在1912年,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涂尔干就提出:仪式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2]。百年来“仪式”概念聚讼纷纭,很难界定。对此,我国人类学家彭兆荣用描述其特点的方式给“仪式”赋予了一个定义域:“(1)仪式具有表达性质却不限于表达;(2)仪式具有形式特征却不仅仅是一种形式;(3)仪式的效力体现于仪式性场合,却远不止于该场合;(4)仪式具有展演性质却不只是一种展演;(5)仪式展演的角色是个性化的,但却完全超出了某一个个体;(6)仪式可以贮存“社会记忆”却具有明显的话语色彩;(7)仪式具有凝聚功能,但却真切地展示着社会变迁;(8)仪式具有非凡的叙事能力,但又带有策略上的主导作用”[3]。以上特点较为清晰准确地表明,仪式是社会活动中引导和塑造人们精神信仰的工具,这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宗旨可以说不谋而合。阅读推广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社会教育事业,我们应当着重对“仪式”在传播学及教育学领域的应用有所了解。美国新闻学家、教育家詹姆斯凯瑞认为:“传播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在一起的神圣仪式”[4]。他认为:“仪式”能够通过信息共享来达到对一个共同文化的维系。这种传播观念改变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更关注信息共享与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文化渗透和精神感染的目标。同时代的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同样注意到仪式在传播中的价值,提出互动仪式链理论,他认为:互动仪式是一种交流活动,其参与者得到了很强的关注,创造了一种共同的象征现实,他们在那个时刻,共同相信这一现实。其结果就是使他们带着一种再度充电后的社会团结感离开[5]。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是参与者同时在场、准入机制和身份认同、对事物或活动的共同关注、共通共享的情感体验,这四个要素。一场阅读推广活动想要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就应通过这4个要素的实现,让参与者更加投入,增加他们的文化认同,在活动中建立更好的互动关系和社会关系。同时,阅读推广是一项社会教育事业,仪式在教育活动中最主要的应用,通常指的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如升旗仪式、成人典礼、毕业仪式、宣誓活动等。教育学者认为:“由仪式所塑造或唤起的情感体验能够长期凝结在群体和个体的内心深处,让参与者回味和再体验,强化人的道德感和使命感”[6]。除了在大型和专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方面的仪式教育之外,仪式在普通教育场景中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教育的方式本身就带有仪式的特点,如讲台设计、教师授课中的展演效果和课堂的礼仪互动等形式[7-8]。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仪式设置,课堂建立了严肃认真的场合,形成传授知识的庄重氛围。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依托所属资源和场所提供的展示、演说、讲座、学术交流等继续教育活动,更是一种带有文化仪式性质的教育活动,也更需要仪式为社会人士带来受教育的道德感和文化的神圣感。
2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典型仪式现象分析
2.1展演类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仪式现象
图书馆日常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包含了大批的与阅读和书籍相关内容的展演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朗诵表演、话剧表演、书展、设计展、摄影展等形式。图书馆举办这些展演活动时,常常借助馆舍和书架形成宏大的文化背景,有时会辅之以仪式感强的古典音乐,给人以知识殿堂之感。另外,这类活动通常都需要在表演或展示的平台和内容上设计仪式环节,例如开场或者闭幕时由主持人讲述一个符号化的主题或者邀请嘉宾讲述活动的精神要义等。从传播学的仪式观点来看,这些仪式活动都在展演活动中充当着道德感、神圣感和文化感的提供者的角色,让参与者透过仪式中的展演内容看到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2.2游戏竞赛类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仪式现象
游戏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活动,它具有自由性、开放性、体验性,当代各类体育和教育领域的游戏竞赛是人们休闲娱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大学生以及少年儿童中,游戏竞赛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很多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针对读者的特点采用了游戏竞赛的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且非常有效。如同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样的现代社会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等一样,如果游戏竞赛类阅读推广活动不加入仪式,那么就会大大影响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图书馆组织的游戏竞赛内容主要是围绕书籍和知识开展,仪式能够在游戏提供的趣味性之外为这些活动带来对知识的重视,强调阅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竞争中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在组织这些游戏竞赛活动中,不会直接无秩序地开始游戏,常有前后多个环节,例如,主持人或领导发言、竞赛规则的选读、选手入场退场、颁奖典礼等仪式内容。可以说,游戏竞赛类阅读推广活动,用游戏竞赛的形式来体现阅读的趣味性、增加吸引力的同时,用仪式的编排来凸显阅读的意义。
2.3互动类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仪式现象
阅读交流是阅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在领略了书籍内容后都会产生与其他读者交流、讨论的需要。对此,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包含了大量交流互动活动,如讲座、论坛、读书会、书友心得分享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绝大部分读者互相并不认识,对图书馆的组织者也有陌生感和距离感,想要直接聚拢读者,让其敞开胸怀、互相交流常常成为活动的一个难题。因此,主办方常常需要先组织一个为参与者建立人际关系的活动,例如,讲座前安排主持人进行演讲者的欢迎仪式、读者论坛的开幕仪式、读书会的成立仪式、读者轮流自我介绍活动等。这种仪式的作用就如同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婚丧嫁娶、学校和单位的迎新送故仪式等,都是为了让社会和组织中的人去建立人际关系、继续互动、深入了解,充当着建立人际关系时的介质和平台[9-10]。
3仪式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功能
3.1仪式有助于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弘扬时代精神
2019年4月23日,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服务全民阅读,共创美好生活———中国图书馆界4·23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倡议书发出五条倡议,其中第一条倡议就是“坚持思想引领,弘扬时代精神”。倡议书指出,在当今时代,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所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应该有意识地承担起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仪式能够贮存“社会记忆”并且带有话语色彩,也就是说仪式能在国家和社会文化活动中发挥引领和宣教的功能。宏大和神圣的仪式又能够大规模聚焦社会的共同关注点,将当前的时代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因此,要想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将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的使命融入进来,就应该看到仪式的价值,借助仪式的力量,才能拥有更好的宣传效果。
3.2仪式有利于体现经典阅读和深度阅读的重要意义
当今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手机移动端占据着人们的大量休闲时间。移动端阅读仿佛成为将来阅读行为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移动端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并不理想。一方面,有证据表明目前纸质书的阅读品质和体验仍然要超过电子书[11]。另一方面,互联网终端的信息是融合式和快餐式的,用户并不容易深入专注于一项内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只有15.9%的人会利用互联网进行深度阅读与学习。调查显示,人们在手机移动端更多地将时间投入到社交、娱乐与购物,这3项内容占据着移动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份额[12]。面对这种现状,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仍应该更多地注重经典阅读与深度阅读方面的考量。在组织经典阅读和深度阅读推广活动时,我们并不应仅仅聚焦于一部分书籍的宣传或者获取书籍手段的介绍,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固本培元的目标,即让读者深刻认识到经典阅读和深度阅读对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而仪式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就是传达崇尚阅读观念的重要手段。符号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认为:“仪式乃为一个‘符号的聚合体’,仪式行为是一个象征性的活动过程,人们可以透过仪式的符号表象去理解、领会那些‘隐藏’在仪式象征‘背后’的要义”[13]。也就是说,无论是国家仪式、社会仪式还是学校仪式,仪式都能更强有力地传达组织者的观念。所有阅读活动中的仪式都不是为了庆祝而庆祝,而是要通过有秩序聚集的人群、聚焦的活动编排、主题的重复展演、氛围的文化熏染等,传达“阅读是神圣的”“阅读关系民族未来”等符号和要义。
3.3仪式能为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更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阅读推广活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要想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宣传效果,就必须遵循“文化传播活动”这一社会行为的理论和规律。一方面,仪式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仪式场域,塑造仪式氛围这两方面,这两方面如果成功,那么一场阅读推广活动就能建立传播链条,达到传播效果。仪式场域“能够承载仪式传播过程,能为参与者营造特定仪式氛围,并表征社会关系现实的物理场景或心理情境”[14],仪式场域是一场精神文化活动的基础和背景,它奠定了一场活动的基调,直接影响了参与者社会关系的建构和心理情境的塑造。这种物质场域包括了讲台、舞美、观众席和背景布置等方面的设计,让参与者保持同样的心理情境,从而产生更投入、参与性更强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仪式化的文化氛围不足也是很大一部分阅读推广活动宣传效果差、影响力较小的原因。一场合格的仪式通常从其主持语言设计到环节编排以及背景仪式音乐都应该有统一和延续的活动氛围,以图在参与者心理上建立更持久的影响[15]。
3.4仪式可以帮助读者围绕阅读建立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