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课程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建立医学英语写作多媒体资源库
各高等医学院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既包括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包括经常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专业教师以及经验丰富的学报编辑,甚至计算机教师,共同创建医学英语写作多媒体资源库。资源库里的文字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内容既要避免过于深奥,也要避免过于科普,要充分顾及到学生的专业需求和接受程度,合理取舍。目前国内一些医学英语论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或是过于注重语言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或是过于强调内容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这种片面性无法给学生以全面的指导。所以,课程设计者可以在充分借鉴这些教材中有关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专业知识的同时,从Nature、Scienc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国外优秀学术期刊网站上下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论文进行实例分析。
资源库里不仅要有大量医学英语论文的文字材料,还应该包含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和影像等材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课程设计者可以利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教学幻灯片,把论文的篇章结构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插入声音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医学论文的固有格式———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IMRAD格式)以及国外学术期刊上医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课程设计者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对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的词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医学论文写作中举一反三,熟练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利用电视录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在医学英语写作课上,教师在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可以链接一些国外大学医学部的生物医学课堂视频,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台、美国杨百翰大学BYU电视、美国普渡大学等。这些在线课堂内容在网络上极易获取,笔者本人就经常在线观看,里面不乏医学论文的相关内容。这不仅可以补充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国外大学课堂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
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到学习平台进行医学英语写作的学习。首先,学生必须要下载并安装“学生客户端”软件。然后,利用自己的学号登录自主学习平台,填写个人信息以作为学生在该课程结束后的课程统计信息。
虽然网络学习平台具有开放性、辅和交互性的特点,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但是,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应该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而不能完全替代课堂学习。[2]所以,教师可以将与医学英语写作相关的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相关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学习。课程设计者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创建一些有助于提高医学英语写作水平的权威网站的链接,如AmericanMedicalWritersAssociation、TheMedi-calEditor、AmericanJournalExperts等,这些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医学英语写作方面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医学英语写作与国际接轨。在学习平台上,学生既可以浏览教师的视频讲解,做学习笔记,进行提问和讨论;也可以进行内容测试和写作练习,还可以下载相关学习资料。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学习进展情况表,实时传送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对情况表进行汇总分析,对学生在医学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集中辅导。
网络学习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主动地发现、思考和解决医学英语写作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医学英语写作是一个跨课程、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很多问题是单一课程无法解释或解决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寻求相关领域教师的帮助。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英语老师寻求语言方面的帮助,或是向医学教师寻求专业方面的解释,甚至可以向资深编辑就论文格式和写作风格寻求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二、结语
论文摘要:近年来,网络学习(e-leanring)这一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培训方式,逐渐成为企业培训的热点。伴随着网络学习的热潮,如何在企业培训领域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引起了广大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探讨企业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开发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时代,知识和技能的半衰期越来越短,调查显示,员工50%的知识和技能会在3—5年内过期。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扩张,传统的面对面的以讲授为中心的学习和培训方式,由于耗费资源,需要人员集中和脱产,内容更新缓慢,缺乏针对性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
企业培训的时效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将最新的理念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员工,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创造、保持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动力的必备手段。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善,网络培训这一能够突破时空的全新的培训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又一选择。而企业进行网络培训必须开发有效的网络课程,所谓网络课程,它不是培训课程的简单移植,而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一培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培训活动组织实施过程的总和。相比传统的培训方式,网络课程培训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它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培训讲师为主导的的培训方式。然而,目前大多企业的网络课程仍仅仅是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学习情境的设计,使得学习者的主动性难以发挥。而且,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学习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资源。这都不利于网络课程的有效开展,从而最终降低企业培训的预期效果。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与培训的网络环境大致相同,使得笔者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企业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相结合起来,针对上述网络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特征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
1.情境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联系着的,是对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
2.多样性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现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即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由于个人的经验是丰富多样的并有差异的,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和建构也是多样化的,这是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学习者不是被动地而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
3.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学习不是被动接收接受和储存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界输入的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并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仅仅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可以说,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4.合作性
建构主义还认为,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建构的认识因人而异,有的较全面,有的较片面,有的非常正确,有的则完全错误。这就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与他人交流看法,通过交流,个体可以知道自己与他人的认识是否一致或兼容。可以看到他人如何处理同类问题,就是说个体必须在社会环境中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使之更符合客观规律。由此可知,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合作学习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流派纷呈,但这些派别之间有着共同之处,即认为个体应以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开发的启示
进入2O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表现出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也成为网络培训的重要理论基础。
1.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知识的网络情境。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学习者阅读一份内容复杂的书面培训资料时可理解70%的内容,但当从计算机屏幕上阅读同样的一份资料时,仅能理解25%。这就要求培训课程的设计能够结合网络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课程。企业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可针对性地将学习活动放置到相应的职业环境中,并从多重角度和视角提供学生建构的机会。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课程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课程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另外网络培训课程设计也可以通过使用模拟来增加这种机会。
2.调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企业员工大多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因而,如何充分调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通过对其经验的重构和改组来使得学习者在培训中获益,是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中非常有必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学习资源采用超文本,媒体链接的形式进行组织。它具有非线性、跳跃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这种资源组织方式比较符合人的思维规律,非常有利用人的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又利用丰富想象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习者的思维得到激活,并进而调动和激发起已有的丰富经验。另外,我们也可以设计出一系列问题,以及一套对学生可能作出的各种回答进行评估的程序,来调动学习者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3.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由于网络培训课程一般都是采用的自主学习模式,所以这对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挑战。由于企业中的学习者大多更注重针对性的学习,所以在课程开发中应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尽可能模拟直接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或围绕学习内容向学生布置可供选择的问题。从而使得员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得培训效果更显著。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明确中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致性,同时也要体现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差别。在终生教育的理念下设计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参考国家职业资格的五个级别和企业岗位级别的设置,将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作为每个阶段的能力测试。中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应知应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主进行组合。具体描述为:能适应地域专业发展要求,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人才。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动态,熟悉计算机的组成、能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能从事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熟悉广域网的常用技术和网络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高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岗位的发展能力,以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现行的应用技术为进行组合。具体描述为:能适应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集成、网络管理和应用、网站建设的理论和技术,具有网络设计、设备调试、综合布线、网络管理、小型企业网站开发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衔接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要根据实际教学任务明确中高职各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1.中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基本的公民道德、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文明礼貌的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基本的人文知识、科学素质、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正确的就业观念,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意识;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2)知识要求。①具备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备的数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②具备一定的美工基础知识;掌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媒体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③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原理基本知识;④具备一定的网络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⑤掌握网页的制作基本知识,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⑥具备一定的编程理论,了解程序设计的开发工具;⑦掌握网站服务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⑧具备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知识,了解WEB应用程序设计;⑨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网络的管理和维护;⑩具有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策略。(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强的媒体制作和处理能力;②具有数据库应用和维护的能力;③具有局域网布线、管理和维护的能力;④具有网络服务器暗转、使用、维护的能力;⑤具有一定的网站规划、设计、管理、维护的能力;⑥具有基本的英语翻译和日常交流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的能力;⑧具有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的能力。2.高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一定的人文、科学素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产品竞争意识和工程意识;奉献意识和创业意识;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2)知识要求。①具备高等技术人才必备的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②具备美工知识;掌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媒体处理技术的相关知识;③具备数据库的理论知识;④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⑤掌握网站、网页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开发工具;⑥具备一定的编程理论知识和项目化程序开发知识;⑦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相关知识;⑧掌握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⑨具备网络安全的知识和相关维护策略。(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强的媒体制作和处理能力;②具有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编写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程序的能力;③具有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编写WEB程序的能力;④具有数据库规划、设计、应用和维护的能力;⑤具有局域网规划、设计、规划和组建的能力;⑥具有网站和网页设计、规划、管理和维护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英语翻译、会话能力和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⑧具有自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⑨具有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的能力;⑩具有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学制的衔接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中高职学生都有半年至一年的定岗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实行2+1的模式,高职普遍实行2.5+0.5的模式。其中,中职教育的第三年定岗实习时间长、学生流动性大,是中高职衔接中的重要阻碍。因此在参考多方建议和中高职升学考试现行机制的前提下,提出中职教育实行1+0.5+1+0.5的学制,第一个“0.5”为第三学期,按照教育部规定实行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工学结合,完成工学结合科目的教学任务。第二个“0.5”为第六学期(最后一个学期),按照学生毕业意向调整:欲就业学生实行工学结合、欲考大专学生实行高职预科。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又能为欲升学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四)课程开发
[关键词]网络课程;远程开放学习;调查分析;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79(2002)06-0013-04
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课程问题。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当前网络课程的现状作一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课程之角度对远程开放学习做一反思。
本课题调查与分析的对象,涵盖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涉及网院的母体学校包括,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学科包括理论力学、日语初级教程、刑事诉讼法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机械原理、针灸学、财政学、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动物生物化学等等。
一、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课题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下: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其他学科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归纳如下:
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
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十教师的电子讲稿(PPT)
5.网络课程基本栏目包括:导航、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有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更活泼、更有效。
7.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其四,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
二、具体指标项的分析
1.关于导航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在被调查的网络课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导航,而提供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课程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规范的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有53%的课程使用了路径导航。
我们认为,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导航应简洁明了,但必要的导航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教学/学习目标调查显示,67%的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13%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设置的)。
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分离的,而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在网络课程中应该通过相关栏目体现出来。远程学习者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对于教学/学习目标的了解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远程学习者不但要清楚整个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也要明晰各章节,各知识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原则,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实现从课程目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即,从共性目标转化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高效个性化学习目标;从教师制定的抽象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的,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目标的转化——一门网络课程不但要有教师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有小组的学习目标及个人的学习目标。总之,要注重学习者目标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习者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调查显示,有47%的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40%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0%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7%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而仅有27%的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校园进行学习而求其次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远程开放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它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不仅高且还特殊;而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是基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的。对于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感到孤立无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
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调查显示,有73%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甚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调查发现,除了一门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8.关于流媒体视频的运用调查发现,有33%的课程使用了流媒体视频,但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有对实验及操作过程的演示。
9.关于课程评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只有一门课程在导航中列出了“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栏目标题,但内容却是空的)。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前,我国大部分网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依赖于传统的集中式的一次性书面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大多数的网院都通过光盘、教学点(学习中心)的集中听课、面授辅导、印刷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民主化,则是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调查显示,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上的协作学习如何设计与实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还是属于平台的功能?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1.关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互调查显示,大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并不清楚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如何操作与实施,哪类交互是网络课程本身能够实现的?哪类交互则需借助平台的功能?
据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的观点,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1989)。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认为,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三、困惑与反思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诸多困惑与反思:
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追寻媒体用于教学的历史,曾经出现过“广播课程”、“电视课程”等说法,今天的“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延续?是否有质的不同?从教材到课程,从课件到课程,其根本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所谓网络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网络课程”还是属于“网络教材”?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媒体+课程”的组合?
2.在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参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对于“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学者认为其“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解释与界定。但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时,对于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仍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已提供的功能,实现与教学平台的挂接”。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支撑平台,因此如何做到网络课程开发时既基于平台,同时又独立于平台,这是我们在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时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我们认为,在依托教学平台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程的责任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平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对远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同时,我们建议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时,将其分为核心模块与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依托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扩展与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测验、实践操作等环节,一门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的。
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如何解决某些特定课程中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
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5.当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关键字】WebWWW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一、对目前网络课程实践的调查
进入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开设网络课程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大学甚至一些信息技术公司纷纷设计网络课程来进行教学或培训,它们开发出各种网络课程数据库来管理教学,开发出各种工具来组织教学活动。
目前已开发的网络课程种类繁多,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从网络课程的应用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课堂的教学,网络课程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方式;另一种是网络课程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
但是,从当前实践来看:当前网络课程的开展,许多活动的展开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许多学校都正在积极地开设网上课程,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浓厚的远程学习的气候;从教学模式上来看,网络课程是相对于教室课堂教学而提出的,远程教学和基于校园的课程在教学法上以及对学生与教师的要求等方面是不同的,当前的远程教学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混合的模式,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远程教学和基于校园的课堂教学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来越模糊了;从网络技术的应用来看,目前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课程内容的上,网络只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体,而没有当作一种通讯平台来使用,尽管某些课程充分考虑了网络更高层次的应用,但基本上处于尝试阶段。
二、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
众所周知,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对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作重点设计,二者缺一不可。由于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也应按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素来设计。作者认为,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网上课程基本功能结构模块
网络是一种通讯工具,处于异地的师生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同步的或异步的交流。如Email,异步的基于文本的计算机视频会议(包括LotusNotes系统,FirstClass或者基于Internet的系统包括Usenet新闻组,基于Web的会议),同步的基于文本的系统(包括Internet延时聊天,MOOs等,基于Internet的视频会议、音频会议)。
学生通过网络可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自学、讨论、实践活动、作业提交、考试等;还可进行网上资源搜索、资料查询等活动。另一方面,网络可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学习记录,从而对学习起到一个督促和自我管理的作用。
另外,网络各个数据库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料库、FAQ库、素材库、文献库的建设应是开放的,动态的,各个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学生上交的作业或者电子作品可以收集进入资料库中,以供交流和共享。
一般来说,进入网上课程的学习,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学习界面。网上学习活动和课程内容都在这个界面里有所体现。只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进入个性化的学习界面,这个界面可为特定层次、特定阶段的学习者特制的,也可为一个小组或班级成员而共用的,它提供许多学习工具,使学生能更加自由地学习。若有疑问,可以发Email给老师,也可以向在线的学伴或专家咨询,亦或查看FAQ等等。下面使用一个界面作为示例。
所示界面是肯特州立大学提供的一个网上课程的浏览样本,从界面上看,主要有三大功能区,一个是确定身份模块;二是学习活动模块,有大纲、资源、讲座、作业、考试、实验室等栏目;三是为了通讯交流而设置的一些交流、咨询和搜索工具,其中有课程的常见问题回答(FAQ)、Email,聊天(主题相关或主题无关)以及搜索项。可以说,肯特州立大学的这个网上课程的样本是典型的网络课程的样本。
肯特州立大学网上课程的样例
三、网络课程的分析和设计
网络课程在内容呈现、学习交互方式以及信息资源,教学方法上明显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教学。下面从课程内容、师生角色、在线资源以及教学活动组织方面来分析:
(1)课程内容的呈现
从目前来看,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在Web上以文本的方式表现出来,具体包括课程的大纲,讲座,笔记,在线资源,活动内容以及学生与教师交互的内容(FAQ、讨论内容等)。从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形式多样,可以有文本、图像、表格、Email、Listserv、FTP、MOO/MUD、Internet视频会议以及一些远程呈现软件。考虑到带宽的原因,较大的视频文件放置到网上是不太合适的,解决方法是通过下载的方式,让学习者下载到本地机上再进行播放。
(2)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网络学习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除了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能之外,还要吸收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不断地学会应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从而在开展网络教学时不至于无从下手,还可以对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快速的解决;另一方面,网络学习对于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应当只停留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上,应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和通讯手段,吸收和共享各种资源和服务。此外,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之迅速,教师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往往没有学生那么迅速,此时学生就充当了教师的角色。
(3)在线资源、在线资料的建设
网上资源的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习者要使用检索、查询等,少不了资源库、资料库的建设。随着网络课程在学科教学中地位的提高,在线资源、在线资料的作用也相应地提高了。网络资源库、资料库在内容上丰富多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部分地代替单一的传统教学形式。
(4)教学活动的组织
从学生的组织来看,网络教学的虚拟性使得学生的组织形式多样化,既可以针对具体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教学,还可以在小组间进行一些协作式活动。从具体的教学活动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教学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教师和学生之间异步交流,既方便了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也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课程意见的统计和评价;
开展电子论坛:教师在网上开展同步讨论,指导各种课程的相关活动,确定新的学习任务,进行教学指导;
进行多用户对话(MUD):网上教学活动中文本的交互为学习者之间提供了实时对话的环境,多用户对话创建了一种动态的环境,学生在其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学习;
计算机视频会议:计算机视频会议可使学习小组对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在学科教师的参与下,进行有组织的讨论活动;
对话聊天的记录:记录和来自于电子论坛或者视频会议的基于文本的对话,可以为以后的浏览和分析提供基础;
网页制作: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制作集成过程,允许学生建立自己的网站,参与信息、教学主题的开设,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广泛,更为全面。
四、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教学,按不同的维度来分有许多种。如果按照学习者的组织形式来看,可以有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按照通讯角度来讲,有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按照课程材料媒体种类来看,有多种媒体(录像带、录音带)参与的混合或者仅利用web媒体的单一形式。
应用Web来进行教学的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这里列举6种:
(1)信息传递式:信息传递式是指利用Web教学信息,Web只用于呈现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或者讲座笔记,作业细节和百科全书,加上在线信息资源的超链接,学生可以在没有和教师或者同伴交流下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模式是目前网络课程最普遍和最有限的方式。
(2)辅助学习式:这种课程模式的特点是辅助学习者的学习,它提供指导、讨论等服务;采用Email、电子论坛或计算机视频会议来实现电子对话;辅助学习模式还可以确定参数来建立多用户对话环境。
(3)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它通过创设支持式环境,使得班级学生成员之间可进行提问、解答和资源共享等合作活动;Email、电子论坛、计算机视频会议或多用户对话环境作为辅助方式来支持合作交流活动。
(4)学徒角色(专家指导):指学习者充当某一知识领域的学徒,通过Email、电子论坛、计算机视频会议等多种渠道接受外部专家的指导。这种模式要求学习者有足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通过Web来寻求外部支援和帮助,从而学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5)内容生成式:内容生成式指的是学生自主寻找、建立、组织或重组具体知识领域的内容,实现信息资源的同化、交互和综合。具体的活动是学生设计开发网页,通过网络资源和链接按照学生自己的方式将信息内容再现。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信息资源内容的重要来源。
(6)模拟角色扮演式:这种课程模式是通过多用户对话环境(MUD)来方便教师确定中心主题、角色个性和人员因素,在电子化的环境中模仿相关的示例;或者在MUSE或MUD这样的环境中提供交互式的指导;也可以在网上交互式的任务或事例提供完成行为模仿或者角色扮演的要求等等。这种模式中学习者在具体创设的情境中通过模仿和模拟来习得知识,获得技能。
五、网络课程的发展趋势
网络课程以其灵活的、开放的、基于资源的特点使得它在继续教育、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方面都将有很大的优势。虽然有人对网络教育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认为网络课程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去学习,但是不断增长的学生需求和网络所提供的开放的学习机会是网络课程的优势所在。我认为基于Web的网络课程在将来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资源渐趋丰富,服务形式更多样
据统计,美国目前已有450多所大学建立了网上虚拟学校,开设了200多个专业,学生数量达10多万人。将来的网上课程门类齐全,有自主学习课程、成人教育课程、学位/非学位课程、学科教育课程;提供的服务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学生可以网上快速地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节目信息或学习资料。
第二,以内容为中心的设计转向以学习环境和活动为中心的设计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课程强调课程的内容设计,而以Web为基础的教学不应是传统课程内容的照搬。今后网络课程的设计应结合Web的具体特点(资源共享、交流通讯的特点),是以Email答疑、电子论坛、计算机视频会议等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设计。
第三,以Web的低级应用设计转向Web高级应用的设计
随着Web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开发必将从信息传播的低级应用阶段转向Web高级应用。目前出现的一些网络课程工具平台(如WebCT),这种平台的设计开发为基于Web的课程在制作、管理和应用上都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是Web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BrenaBannan-RitlandandWilliamD.Miheim.(1996).ExistingWBICoursesandtheirDesign;
2、ManalEl-Tigi,RobertMaribe.(1997).Designingforinteraction,LearningControlandfeedbackDuringWeb-basedLearning,EducationalTenology/May-June1997;
3、《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和我国的发展对策》,《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Title:thefunctionalstructureofwebcoursesanditsglimpseofinstructionalmodels
Name:xuyingshi
Address:Depart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onTechnologyi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Tel:(021)62223742
E-mail:xuyingshi@
KeyWords:Web,WWW,webcourses,instructionalmodels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networktechnology,ithasbeenputintoeducationfieldsprogressivelysince1990s.Ithasbecomeaglobaltendencytodevelopwebcourses.Basedonobservingthepresentsituationofwebcourses,theauthorgeneralizesthebasicfunctionalconstruction;describestheelementsofcontents,rolesoftheteacherandstudent,online
resourcesandwaysofinstructionalactivities,putsforwardsixmodelsofcurrentwebcourses.Finally,thepapertakesaglanceintothefutureofwebcourses.
1.Snapshotofcurrentpractice.
Developingwebcoursesisakindofglobaltrend.Inproportiontoclassroom-basedcourses,WebcoursesrefertoinstructionbyWWW.Someinstitutionsaredevotingtoexploitingonlinecoursespresently.Butonthewhole,theseinstitutionsdidnothaveastrongdistancelearningprofile.Intermsoftechnologyapplication,ithasntmadegooduseofwebtechnology,e.g.Webisusedjustasoneofinformationdeliverymediaratherthancommunicationplatformorlearningenvironments.
2.Functionalstructureofwebcourses
Asweallknown,webcoursesdevelopmentshouldbeinaccordancewiththelearningtheoryofconstructivism,becauseitquitedependsonstudentsself-management.Alllearningactivitiesthatstudentprocessedbasedonwebinclude:studyingindependently,discussing,practicing,doingassignment,andtakingtests.Sotheauthorthinkweshouldregardlearningactivitiesdesigningandlearningresourceasimportant.ThispartIdescribethebasicfunctionalstructureofwebcoursescomponents,especiallyinbuildingkindsofdatabases.Furthermore,anexampleofKentStateuniversityonlinecoursehasbeenusedtoillustrategeneralwebcourseform.
3.Theanalysisanddesignofwebcourses
Webcoursesaredifferentfromclassroom-basedcoursesonseveralaspectssuchascontentsdisplaying,theteacherandstudentinteracting,informationresourcespresenting,learningmethods.Forexample,studentscandesignwebpagesthemselvesaccordingtospecificlearningcontents,whichmakestudentsidentifythemselveswithstudying,collectingmorecomprehensiverecoursesfromWWW.Therefore,therearealotofactivitieswecouldexploit.
4.Theinstructionalmodelsofwebcourses
Therearemanyclassificationsofwebcoursesfromdifferentdimensions,e.g.individualstudyingandgroup-basedstudying.Also,wecanclassifywebcoursesintosynchronicandasynchronicinstruction.Thissectionlistssixtypesofinstructionalmodelsofwebcoursesmainlyfromtheviewofstudentparticipation,whichare:information-deliveringmodel,studying-assistingmodel,collaboratelearningmodel,apprenticerolemodelandcontentproducemodel.Inthepapereverymodeliselaboratedrespectively.
1.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中引入国外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精简广告学理论课程学时根据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广告学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不应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重点讲授学生进行广告实践时必备的核心理论知识,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及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编写适合应用型广告学专业
学生的广告学理论与实务教材在编写广告学教材时,应打破以往广告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要以广告活动的发生顺序安排章节内容,以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策略为重点章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与广告活动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
3.建设广告学网络课程
改革广告学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方法,以广告学课程为试点,改革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推进广告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在网络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国外的优秀获奖广告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第一,建设广告学网络课程,在网上相关教学资源。将广告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案例、习题等教学资源在广告学网络课程上进行,供学生阅读及学习使用。第二,向学生讲明广告学课程学习与广告学网络课程使用方法。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即通过网络课程向学生通知,告知学生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课前预习、课件与案例、课后延伸三个文件夹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阅读相关资料,带着想法走入课堂,多讨论、多发言、多动手、多实践,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对网络课程中已经展示过的案例不做重复的播放与讲解,直接请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课后要求学生利用案例延伸文件夹进行课后复习,进一步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三,完善并充实广告学网络课程内容,引入大量中外优秀的广告案例。根据广告学课程的特点与教学需要,运用微信媒体建设广告Style订阅号,并开设微博与之进行绑定,即使将中外广告行业经典与行业前沿最新案例通过订阅号向同学展示,使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用手机或是电脑收看广告案例,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及时掌握国外广告行业最新的创意理念与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意水平,使学生更加热爱广告专业。第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与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果。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学生讨论及教师答疑模块进行互动与交流,将自己收集的案例与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使学生在讨论中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并掌握学生使用网络课程的情况,针对网络课程与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为了进一步加强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广告学专业定期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告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广告学网络课程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及时聆听学生对广告学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的相关看法及使用体会,撰写调研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建设网络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与依据。
二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作用
通过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授课时间的局限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充分开发及利用了广告学网络课程的功能,提高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认识,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学习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及时将中外广告行业前沿最新案例引入广告学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使网络课程真正成为课堂的延伸,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思考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将表面看似不同的案例与所学理论知识相互关联,找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共同方法,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并且通过网络课程培养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好地理解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依然能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不断学习中外广告行业最新的知识,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及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
Moodle是指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开源的、免费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2]Moodle是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Dougiamas博士开发的,它的指导思想的社会建构主义,并且具有理念先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等特点,是构建网络课程理想的开发工具。因此,在国内外教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1.1Moodle的主要功能模块
(1)课程管理模块教师通过课程管理模块可以对课程的设置进行管理,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课程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维护等,还可以将课程打包导出备用。(2)资源模块教师可以将文档、PDF、Flash、视频、声音等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上传到服务器,也可以通过链接得到Web上的外部资源。(3)作业模块教师通过作业模块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服务器,教师再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进行打分,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分数和评语,查找自身的不足,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4)互动评价模块互动评价模块是Moodle中一个专门用于评价的活动模块,其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出勤率、知识点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5)测试模块由教师自定义题库,题目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多种类型,并分门别类的存放于题库中,可以在课程中重复使用,也可以供其他课程使用。测试完成后,系统会自动评分。(6)论坛模块论坛是重要的课程活动模块,交流和讨论的活动都将在这里进行。论坛通常包括教师论坛、学生论坛、公众论坛等。(7)投票模块通过投票模块可以对某件事情进行投票表决,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并给出多个答案,激起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或者从学生的投票中得到一些关于教学的反馈意见,从而促进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8)聊天模块聊天模块的功能与聊天室类似,允许教师和学生进行实时的讨论,对课程相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探讨,打破师生间交流的时空限制。
1.2Moodle在网络课程中的优势
(1)Moodle网络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和掌握运用。(2)Moodle网络课程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行开发和修改各个模块,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交互模块跟踪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及时交流探讨、答疑解惑,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促进网络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3)Moodle网络课程的环境操作简便,易学易用,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就能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并对精品课程进行维护和管理,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由此可见,如果将Moodle网络课程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一个低成本、高利用率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减轻了教师在课程管理上的负担,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要通过IE浏览器就能方便的进行学习。
2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
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构建一个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平台。根据需求分析和Moodle平台的特点,将网络课程平台分为管理平台、教学平台、学习平台和交互平台四大部分。
2.1工作环境设置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Linux+Apache+MySQL+PHP体系构建的,用PHP脚本语言编写的动态网站程序。[3]本系统需要将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PHP语言与WindowsXP结合起来,即完成工作环境的设置要求。
2.2系统的安装
首先需要安装好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语言,再将Moodle文件安装到EasyPHP文件目录下的WWW文件夹中,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按照Moodle安装页面上的提示安装即可,然后再根据提示配置MySQL数据库,最终完成系统的安装调试。
2.3Moodle网络课程的构建
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强调资源共享,注重交流互动的设计原则。(1)课程设置教师以网站管理员的身份登录,进入课程设置模块创建课程,在课程的编辑模式下,每个主题对应一个下拉列表,课程的内容以文档、幻灯片、Flash、声音、视频、网页等形式由教师上传到服务器上,完成课程的设置。(2)交互设置Moodle平台是交互是网络课程的核心要素,教师同样可以在课程编辑模式下,进入评价、测试、讨论、投票和反馈等模块,实现交互的设置。(3)用户注册在Moodle网络课程平台注册账号,提交个人信息,可以注册的账号类型有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种类型,注册完成后即可进入网络课程进行管理和学习。
3结语
1.1微课程的定义
现在普遍热议的微课程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的。国外对微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特殊教育、在线课程和微型课程著作方面。而国内对微课程的探索研究则由鄂尔多斯市李玉平教授首创,他认为: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将微课程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与完善,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推广微课理念,促进互联网教学的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已经举办了两届“中国微课大赛”,以推动全国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各学者对微课程的阐述,笔者的理解是:所谓微课程,是一种由一些软件制作而成,由文字、图像、讲解或音乐组成的,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微型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心设计的不长于10分钟的视频课程。
1.2微课程的特点
第一,播放时间短。相对于传统网络课程50分钟左右的视频时间,微课程要短得多,一般不超过10分钟/每节。这有利于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第二,内容精。微课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的学与教的活动。由于播放每节微课程的时间较短,决定了它的课程内容必须少而精。第三,便于传播和学习。微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传输的流媒体格式。学习者利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的普适性和现代学习的泛在性。第四,容量小。由于微课程播放时间短,存贮容量相对小,传输时间快,更适合数字时代的网络化个性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中,大部分网络学习者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用于集中连续的学习,因此对网络资源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要求比较高,能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是他们所需要的。而微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主题集中的微型学习资源,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正好可以满足学习者的这种学习需求。因此,作为网络教育机构,为了提高学员学习效果、提升教育质量,有必要将微课程引入网络教育的教学中,推广微课程教学改革,建设能满足学习者实际需求的网络教育资源。
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思路
2.1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2.1.1学习者中心原则网络微课程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集中,以供学习者集中精力学习;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配之动画、音乐、图像等,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深刻的记忆。网络教育机构可以对原有的网络课程进行整改或重新设计,以获得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微课程资源。
2.1.2微型化原则微型化原则指的是微课的设计要充分突出微型课程短而精的特点。大部分网络学员都是在职学习的成人,时间宝贵,因此微课程的设计要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地学习。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微课程要做到短小精悍,这样做的依据是:学习者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微课程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具体时间的长短应由不同的教学目标与需要确定。短而精的微课程,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学习”将不再成为问题。
2.1.3完整性原则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虽然短小,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保证资源的高效,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一样要内容结构完整。
2.1.4非统一性原则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微课程,教学策略是不一样的,不应该以一种标准的格式来设计规划。比如语文类课程的设计可能需要较多的情境引入做铺垫,制作生动活泼、媒体表现形式多样的微课程较为适宜;而计算机类的课程在设计时,更多的是直接切入主题,教学过程更注重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媒体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2.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流程网络教育中微课程可以以类似于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在线交互以及评价等教学支持服务。在设计时,可以在遵循上述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微课程的学习者是哪些群体,明确其学习需求;然后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接着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软件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完整的微课程的设计还应包括相应的其他教学支持资源,具体见图1。
3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案例
3.1需求分析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的学习对象大多数都属于成人。所以微课程设计在做需求分析时要考虑到成人的认知过程与个性特征。成人由于集中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对于连续长时间大而全的视频讲座的学习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便携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能够得到适合碎片化、随时随地的微课程学习资源是他们所需要的。
3.2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3.2.1明确教学目标将微课程引入到网络教育中,旨在能够开发出更加符合学习者无缝化、可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是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具体到每节微课时,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微型化的原则为宗旨,首先要依照课程教学大纲,先从课程教学目标中分解出单元教学目标,再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每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可形成一节微课程,然后对每一节微课程设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每门课程按微课程进行设计时,细分的知识点很多,专门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会显得过于凌乱,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一个大的知识模块下集中列示该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具体每一个小知识点的目标由每节微课程视频里予以说明。本文以笔者在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参与的整改后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说明。图2为函数部分一节微课程的进入画面,直接以文字和解说的形式给出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视频总用时7分钟,符合微型化原则。
3.2.2明确了微课程的需求分析和教学目标后,就需要在非统一性原则下为每节微课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确定内容。结合网络教育中网络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层次要求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任务和个性等,将某门课程的内容框架确定下来,相当于课程目录导航。若是对原有网络课程的整改,则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细分阶段。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个教学内容也就是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如图3所示。第二,细化内容。结合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知识点构成一节微课程。
3.3选择相应的媒体,进行微课程的开发
3.3.1根据微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类别的知识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
将选择好的微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以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为依据,遵循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微课程的微型化设计原则,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创设相关度较高的学习情境。在制作微课程时常用到下列素材:脚本旁白—用以确定课程主题,赋予课程内涵;图形动画—微课程内容的高效视觉呈现;音乐音效—调节微课程的氛围。因此,在选择媒体时,要以知识点为依据,综合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进行动态或静态的组合,各种媒体的选择和整合方式要以学习内容的有效呈现为依据。微课程在开发时,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所用到的媒体肯定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媒体选择上还要考虑目前网络技术及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环境和实现的条件。
3.3.2微课程的开发
基于网络教育中的微课程开发,和一般课堂辅的微课程也是不尽相同的。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细分设计后,就可以借助一定的软件进行开发了。对于立足于网络教育机构的微课程,开发工具方面都比较完备,借助于原有网络课程的开发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微课程的开发需要。除此之外,微课程常用到的开发工具还有PPT、Flash、绘声绘影、光影魔术手、格式工厂,还有字体库等,这些工具对基于电脑的开发比较好。虽然大多基于电脑开发的微课程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也可以运行,但近年来出现的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微课程开发工具,如FlashLite、Lam、亘天炫彩等,更有它独特的优势。基于手机开发微课程将会是微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开发用到了dreamweaver、vegas等软件,部分截图如图4所示。
3.4其他教学支持
每个微课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来看,还应辅以其他教学支持服务,这也是微课程设计完整性原则的体现,否则单独的微课程视频很难发挥它的优势。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规章里要求:微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内容。因为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与一般课堂中所用的微课程有所区别,“微”的内容太多,为防止学习资源太过零碎,故应有关相应的课件、练习题等可集中放在相应的章节知识模块里。教学支持服务应该包括课程导航、学习路径、大纲、练习、进度报告、论坛及相关的学习资源(见图5)。此外,微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网站支撑,这点网络教育机构原有的平台配置就可以满足,在此不再强调。图5微课程部分教学支持资源
4结论
1实践教学内容总体教学设计
网络安全协议这门课程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网络安全协议的基本概念、TCP/IP协议簇的安全隐患、在不同协议层次上的安全协议的原理和实现、不同层次安全协议之间的比较、无线网络安全协议的原理和实现、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基本方法等。网络安全协议无论从教学设计、验证,还是如何有效地应用来看都非常复杂。即使所采用的密码算法很强大,协议依然有可能受到攻击。网络上的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能够绕过对密码算法的攻击,非常难以防范,此外,攻击者还有可能利用安全协议的消息格式进行“类型缺陷(typeflaw)”攻击。由于网络安全协议的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只是由老师空洞的进行讲解,大多数学生往往很难跟上讲课的进度,进而失去对此门课程的兴趣。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协议包括PPTP/L2TP、IPSec、SSL/TSL、HTTPS、SSH、SNMPv3、S/MIME、、PGP、Kerberos、PKI、无线网安全协议(IEEE802.11i,WTLS)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理解并掌握安全协议的理论及应用,并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4个阶段,认知阶段、体验阶段、应用阶段及总结提高阶段。通过这4个阶段,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学到用、由用到创,全面掌握各主要协议的原理、应用及教学设计;同时,通过对4个阶段的划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学得更深、更透,用的更顺、更广,其创新思路也更易被激发和实现。
2SSL协议的实践教学实施
2.1认知阶段
本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是通过利用Wireshark抓包分析工具软件,获取SSL/TSL协议通信流量,直观地观看SSL/TSL协议的结构、分析SSL/TSL协议的建立过程。在访问222.249.130.131时,采用Wireshark抓取的部分通信流量,如图1所示。第7~9条消息,完成TCP的连接。客户端首先在某端口向服务器端的443端口发出连接请求,完成三次握手。第10~12条消息,客户端首先发送Client-Hello等消息,请求建立SSL/TSL会话连接;然后,服务器端发送Server-Hello、证书等消息;接着客户端发送ClientKeyExchange、ChangeCipherSpec等消息。第13~15条消息,服务器端发出的响应和ChangeCipherSpec消息,以及客户端发出应答响应消息。至此表明连接已准备好,可以进行应用数据的传输。第16条消息是由客户端发出的与另外一个服务器端的连接请求消息,与所讨论内容无关。这种情形,在抓包分析时,经常会遇到,不必受此干扰。第17~18条消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关闭连接。以后再进行SSL/TSL连接时,不必产生新的会话ID,也不必交换证书、预主密钥、密码规格(cipher-spec)等会话参数。每一条消息都可以进一步打开,观看更细节的内容。ClientHello消息的内容是对相应的二进制的内容的一个分析解释,如图2所示。其他消息的格式和内容也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对SSL/TSL流量的抓取分析,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掌握如下知识点:(1)SSL/TLS协议是建立在TCP连接之上的安全协议。(2)SSL/TSL连接和会话的概念,以及连接和会话的建立过程。(3)握手协议的执行过程,各消息的先后次序,及消息的格式和内容。(4)重要的消息参数及其作用,如sessionID、数字证书、加密组件(Ciphersuite)、加密预主密钥(Premaster)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没有涉及客户端发送的证书消息,只能通过证书完成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认证,没有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认证。事实上,SSL/TSL是可以通过数字证书进行双向认证的。
2.2体验阶段
经过认知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后,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SSL协议应用在哪里?如何应用?可以有效防范哪些安全威胁?本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配置IIS服务器中的SSL/TSL,为Web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通信通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SSL在Web的应用中的配置和作用,从而对SSL协议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完成IIS服务器中的SSL/TLS配置,首先需要完成CA的安装与配置[3],用于数字证书的生成、发放和管理;然后,分别为IIS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申请、安装证书;最后在服务器上配置SSL,使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SSL/TSL连接,如图3所示。该阶段的实践教学,除加深学生对SSL/TSL的理解,还使他们学会了如何进行CA服务器的图3建立https协议的访问配置、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证书的申请,以及CA服务器对证书的颁发、安装管理等。
2.3应用阶段
通过前2个阶段的实验教学,很好地配合了SSL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SSL/TSL协议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本阶段的实验教学内容,将通过利用OpenSSL,实现一个简单的SSL服务器端和客户端[4],使学生具备利用SSL/TLS协议进行通信的编程能力。OpenSSL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SSL协议实现,具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函数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密码算法库、SSL协议库和OpenSSL应用程序。OpenSSL提供了一系列的封装函数,可以方便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的SSL通信。该阶段的工作量较大,通常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组自行完成。(1)OpenSSL的编译安装。这一步骤涉及下载和安装多个软件,版本也各不相同。包括不同版本的Openssl、Perl、VC++等。一般建议学生采用自己熟悉的系统和开发平台,安装新版的OpenSSL。(2)VC++编译环境的设置。目前的参考资料大都基于VC++6.0,我们采用的是VisualC++2010开发环境。网上有许多现成的源代码,但一般很难编译、调试或执行通过。我们建议学生可以参考已有的源代码,但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编译、调试、改正,得到满意的运行结果。(3)生成服务器和客户端数字证书。SSL可以通过数字证书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双向或单向认证。我们建议学生利用OpenSSL的证书生成命令行工具,自行完成一遍。这一步骤若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以后程序的顺利执行。(4)SSL/TLS编程。首先建议学生采用OpenSSL的BIO连接库,建立一个简单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仅能完成简单的TCP握手连接和通讯;然后,再加入SSL握手功能,实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简单的SSL服务器和客户端。SSL/TLS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运行结果,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该阶段的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如何利用OpenSSL工具编程,实现基于SSL的安全通信;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OpenSSL在安全方面的广泛应用,最终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和未来工作中,有足够的能力提出和实现应用安全方面的解决方案。
2.4总结
提高阶段通过前3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再结合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生对SSL/TSL协议的原理、实现和应用都有了较深的认识。由于有许多研究和实践活动受各种条件所限,不可能全部列入教学实践的内容,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他人对SSL/TSL协议的研究和应用,了解SSL/TSL协议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具备通过别人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一个看似成熟的协议,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协议本身存在的,有些是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我们通过提出3方面问题,让学生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进行总结。①SSL/TSL协议的存在哪些不足?②将SSL/TSL协议与应用层和网络层的安会协议进行比较,有哪些优劣?③通过一个实际的SSL/TSL协议的应用案例,说明SSL/TSL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哪些局限,应如何进行解决?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参考文献[5-6]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查询更多有价值的文献。在此阶段,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交流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业内新出现的热点问题,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例如2014曝出的Heartbleed漏洞,涉及OpenSSL的开源软件包,而该软件包被网银、在线支付、电商网站、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等重要网站广泛使用,所以漏洞影响范围广大。学生们对此漏洞非常有兴趣,作为教师要尽快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此漏洞的产生的原因、有何危害、如何补救等。此漏洞虽然是OpenSSL的开源软件包程度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与SSL/TSL协议本身无关,但是该漏洞的出现,提醒我们即使协议本身是安全的,在实现协议的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不安全的因素,导致安全漏洞的产生。
3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实践教学方案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和有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该实践教学方案是在多年教学基础上不断总结而教学设计的,并已在2013和2014年度的网络安全协议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实施。我们根据学生的反馈、表现以及实际教学效果,对方案的内容、难度以及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对所布置的作业认真检查,关注并统计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努力,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改善,学生完成的情况、学生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从对各项指标的统计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该实践教学方案比较认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有几位学生还在毕业设计中选择了相关的毕测试。上述文档将整个测试过程显性化,实现了对缺陷解决过程的监控,有助于学生明确缺陷状态,评估所报缺陷的准确性,完善现有图式,促成自我反思与实践反馈。测试所涉及的文档和源码都将编号归档,统一存放于配置管理服务器,归档的文档被冻结,不允许修改。这些文件记录了缺陷的整个解决过程,为后期分析问题、完善解决方案、改进工作流程、反思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4结语
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通过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的分析,不难看出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很艰巨的。每位教师都担任多个班的授课教师,一个班级里面还有数量相当多的学生,教师真的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去用心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发、拓展网络广告策划教材内容;现有网络广告策划教材中所设置的内容看上去有弹性,但是大多数教师认为网络广告策划教材既不具体,也不明确,不能够很好的操作,导致在教学中因教材含糊不清而在教学上随意应付,这显然不能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网络广告策划学习内容的拓展和补充,如果仅靠教师通过阅读课外书或一些其他的途径来获得,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网络广告策划教学会停滞不前甚至陷入另一个误区。学生也变得越来越被动,不仅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创新能力也很可能会丧失。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网络广告策划的学习兴趣,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2、目前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方案较为复杂,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
教师的每一次对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专业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改革途径初探文/龚祯程。所以要提高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这一环。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进行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通过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通过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有一个农夫得到了一种特别优异的稻谷的种子,大家都来向他讨要,可是农夫拒绝了大家的请求。到了收割的季节,农夫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稻谷居然跟邻居的一样。原来,风把好稻子和普通稻子的花粉混在了一起,所以村子里的稻子变成一样了。后来,这个农夫把自己的优异种子分给了邻居,这样,大家都收获了丰收。学生们很容易从故事中悟出,良好环境中的个人进步是最大的,而这种良好的环境是由分享、互助造就的。
2.2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教师有时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网络广告文案写作的课程特点,不能很好地发挥实践作用。随着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原有的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要想更好的满足需求,就应该解决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的教学模式正处在大变革的时期,迫切需要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来推动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的改革步伐。而目前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只是单纯的负责“进”和“出”,使得教学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和作用凸显不出来,这对于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长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目前,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的改革多着眼于实证层面的研究,关注课程教学管理领域的事实问题,而鲜于对制度之上的伦理、文化等问题的探讨。其实,在任何的制度框架和行为范本之下,必然都有形而上的价值理念。
3、新时期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3.1结合情境创设,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增加课堂师生互动
在网络广告策划课程中加入情境教学模式有助于巩固感性认识的坚实基础,调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参与,也有着学生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的快乐与满足,它调动与调节学生左右脑同时投入学习,激发学生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此推动学生认真学习,顺利开展认知活动。除此之外,结合情境创设,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增加课堂师生互动。此过程需要大量的在课程中进行各种交流等。创设情境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向现实情景中去捕捉网络广告策划的信息,能整理概括信息,发现并提出网络广告策划以及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是模拟解决现实问题的整个过程,是以过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结合情境创设符合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和他们的认知特点,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非常有利。学生的广告策划课程教学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广告策划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广告策划课程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学生平时参与的各种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活动可以表现出自己潜在的能力、学习广告策划课程的兴趣。因此,情境教学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进行网络广告策划活动拓展
在网络广告策划教学中,老师做一些丰富有内涵的活动来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到网络广告策划教科书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制定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一些竞赛以树立他们的竞争意识。网络广告策划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用网络广告策划知识在生活中做事的能力,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能力。在网络广告策划教学中,通常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录音机、VCD机、广播、电视、网络等所有的电子设备和高级技术,来为学生们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除此之外,网络广告策划应该采用在实践中和教学活动相类似的方式进行年度考察,通过观察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表现和学生在生活中的交流等方式来评价学生,发现他们的自身优点,发挥网络广告策划中的特长。在网络广告策划教材设计鲜明生动,思想新颖灵动,画面生动有趣,这样通过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起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作用。网络广告策划的教材中提出了对技能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技能,所以网络广告策划的教学进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进行有效地调节,要始终本着“把激发学生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的原则,一步步耐心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3创造性灵活用运
除了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之外,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删减,因为没有绝对完美的教材,教师可以适当的删减补充,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网络广告策划。拓展和利用网络广告策划阅读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们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教学改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同学带来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习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自信心。适当的替换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换一种学生更易接受的授课方式,集教育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更能够激发学生对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材是一种完美的教学,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整合教材,要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高度的责任心,不仅仅要考虑到网络广告策划课程自身带有的特点,更要抓住学生学习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心理,注重观察学生,从他们的生活规律中总结经验,对教材进行合理、适当的替换、削减、拓展、补充,从而将教学内容变成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探索习惯的教材。
3.4拓展课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程按照一贯的专题教学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生不积极主动学习,形成厌学的恶性循环。围绕网络广告策划课程课本中的知识拓展课外的内容,具体用以下方法来拓展:(1)可以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来进行拓展,在每学完一个话题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将情景写下来,这样既锻炼他们的思维又可以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2)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类的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给他们创造一个拓展的平台。(3)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一些课外资料,可以进入一些学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的网站进行学习或查一些与网络广告策划课程相关的资料。
4、未来展望
这种单调的表现形式容易使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也难以体会教师教学的魅力。课堂授课氛围差,欠缺艺术性。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网络视频课程制作要借鉴影视制作的模式,打造开发优秀的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平台,以学习者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满足学习者的多方面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视频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2影视制作对网络视频课程制作的启示
由于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都是以视频形式来呈现的,在许多方面具有相通性,二者关系见表1。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形成影像在基本原理、艺术表现、制作过程、传播手段几个方面具有相通性。但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在创作目的和功能上存在本质差异。网络视频课程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艺术理论恰当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去,从而准确体现教学内容、符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由此看出,网络视频课程与影视剧从制作原理、过程到实际发生效用的途径都具有相通性,具备相互学习借鉴的可能。
3基于影视制作视角的网络视频课程制作与开发
高质量的网络视频课程开发应以高效严谨的制作方法、制作流程为基础,影视创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创作经验为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的制作提供了重要启示。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前期策划、组建专业制作团队、脚本设计、拍摄、后期制作几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都应配有专业的人员及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3.1选题策划
和影视创作之初的策划一样,网络视频课程制作初期也应先做好选题策划。笔者引入剧本的理念。网络视频课程剧本统领着网络视频课程的建设和质量。网络视频课程剧本设计应以学习者需要为核心,主要是进行课程的总体构思,包括制定教育、教学目标,然后选择、确定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学习活动,甚至细化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全部过程。在剧本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学习者为主导的理念,按照人本主义的课程观,从学习者学习需要出发完成课程设计;内容的编排可以借鉴影视剧中的剧情设计,引入情境设计,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活动设计中。同时,应借鉴影视表现中的美学理论将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搭配,使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学习者提供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情景。
3.2组建专业制作团队
网络视频课程制作可以借鉴影视剧创作模式组建专业团队,需要组织一个效率高、懂高等教育、懂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开发队伍,形成一支包括学科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内的高水平的建设、应用、管理和维护队伍。分组确定分工职责,各业务组可以设置如下。领导组:制定相关方案政策,负责视频课程的管理,设计剧组内分工协调运行模式。统筹指挥教学视频制作的筹备和投产,决定导演和主讲教师的人选等。导演组:视频课程制作的组织者,负责视频课程的全程制作。应与主讲教师充分地沟通、研究,共同策划教学视频的设计制作方案。编剧组:由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创作剧本,拟制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等。主讲教师:参与剧本创作,课堂讲授。主讲教师是视频教学片中的主角。通常由知名专家、学者来授课,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学科基础比较扎实、屏幕形象良好、普通话标准、富有表现力、讲课时富有激情的人员来讲授。摄像组:负责分镜头设计,摄像、导控、音效、灯光、剪辑、合成等后期制作。技术组:主要负责策划视频课程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效果以及制作,需要熟练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美工设计软件,具备很强的软件编程和开发能力。
3.3拍摄
将优秀课程的教学进行实况摄制并精心制作,是网络视频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的有效保证。在录制过程中,主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态,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学态,互动性要强。在录制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应注意借鉴影视剧拍摄技术中光线和景别的运用,做好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拍摄,以及师生交互的过程中镜头的切换、场面调度、现场布光、声音的采集等。
3.4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就是将拍摄的视频课程的课堂录像素材进行选择、取舍和剪接,最终制作成一部连贯流畅、主题明确并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教学录像片,包括片头设计、字幕制作、画面剪辑处理、文件生成与网络传播等。片头设计一般应包含学校信息、课程信息、教学内容信息等,字幕包括章节字幕和知识结构的提示字幕。在文字设计上,注重字样造型设计和摆放位置,使其富有美感,既能体现出教学视频内容的严谨、严肃性,也要体现视频作品的艺术性,引人入胜,便于学习者记忆。画面剪辑处理是指借助影视制作艺术将那些繁琐、拖沓、重复、口误等内容加以精简。整个视频素材编辑完毕后,预览整体效果,经专家组审查后,按需要格式对录像片输出,最终生成视频文件格式,便于上传、下载以及在线观看。
4结束语
1.网络课程利用不充分广告学课程虽已开设了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简介、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网络课程的辅导答疑、交流讨论等交互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
2.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没有充分配合广告学课程尽管已在课堂上明确提出对学生使用网络课程的要求并进行了方法指导,但没有对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进行有效的考核,缺少对于网络课程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没有充分使网络课程有效的配合课堂教学,缺少运用网络课程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研究。
3.学生对网络课程认识不足由于缺少有效的考核,因此网络课程没有被充分利用,与课堂教学配合不够紧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功能缺少认识,缺乏运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兴趣,能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学生仅占班级学生的10%,没有达到网络课程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广告学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
为了解决课堂授课时间的局限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应充分开发及利用广告学网络课程的功能,提高学生对于网络课程的认识,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学习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增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使网络课程真正成为课堂的延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使学生充分利用广告学网络课程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我测验、课后交流等活动,使网络课程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其次,运用广告学网络课程为学生拓展课堂45分钟以外的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精选最新行业前沿资讯及专业优秀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岛屿法、穿透力法、关联法进行行业资讯与优秀案例学习,即使学生自选阅读大量优秀广告案例(岛屿法),并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思考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穿透力法),同时将表面看似不同的案例与所学理论知识相互关联,找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共同方法(关联法),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再次,在前两步骤完成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课程培养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好地理解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不断学习行业最新的知识,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1.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第一,根据广告学课程特点及教师教学需要,由授课教师自主决定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及比例,并于开课之初告知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使用网络课程的相关要求。第二,对广告学网络课程及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使网络课程有效地配合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更加丰富典型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由教师根据广告学课程特点及教学需要决定运用多少比例的平时成绩要求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即将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要求及学习状态测评纳入到平时成绩考核中,用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督促学生更加充分地运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
2.网络课程模块及内容改革第一,根据广告学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模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效果。第二,提高广告学网络课程与行业前沿结合的紧密性,提升学生运用网络课程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视野。第三,加强广告学网络课程课程讨论、辅导答疑模块的建设及应用,提高学生交流互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研讨中提升自己对行业及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网络课程使用方式改革加强广告学网络课程技术改进,丰富网络课程的容量和功能,使学生能够用自己习惯运用的网络终端,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轻松、快速地浏览网络课程内容,并且能用平板电脑、手机等工具留言、讨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4.网络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改革第一,将广告学网络课程教学纳入到学评教、教评学体系中,定期考核网络课程教学效果。第二,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定期了解学生对于广告学网络课程教学的看法,不断改进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提升网络课程教学效果。
四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特色与创新点
1.1主体设计思路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色彩的选择应清晰、明快、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以便在画质上,应要求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影像播放流畅、具有真实感。图形图像应有足够的清晰度。
1.2设计的基本内容
网络课程设计功能设计和知识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方便。知识结构设计应以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体系并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此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对学习环境进行认真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网络课程设计的方式是主要目的是自主学习板块的设计,教师处于辅导和服务的地位,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和能方便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环境是一个较关键的要素。本学习平台将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系统设计包括如下子系统:系统管理和维护支持模块;学习引导模块;学习工具模块;网上答疑模块;评价模块;资源库等。环境是一个较关键的要素。本学习平台将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系统设计包括如下子系统:系统管理和维护支持模块;学习引导模块;学习工具模块;网上答疑模块;评价模块;资源库等。根据相关课程的特点和自主学习特征,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资料、重点难点、图片资料、公告中心等栏目,重点对支持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进行了设计,由学习资源、调查表、下载系统、在线测试、在线留言、答疑系统、常见问题(FAQ)搜索引擎构成。
2教学信息处理网络课程的详细设计
2.1主页设计与制作
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要本着友好性、灵活性、明确性和可靠性的原则,使人机交互简单快捷,形成较好的教学反馈。画面结构布局要合理,教学内容应能突出而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的面前。结合设计的内容、方式等,设计的《教育信息处理》的网络课程的首页界面。
2.2导航栏设计
由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个别化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探索者,而且网络课程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过程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易发生迷航。因此,设计导航尤其重要,要综合考虑用户对象、学科特点及软件类型等多方面问题。为实现网络课件的系统性和交互性,网页采用导航方式,课程内容的组织以有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使学习者易于定位学习内容;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组织方法,以模块为具体划分依据,同时在设计中要结合网络课程内容。
2.3数据库设计
本设计主要采用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Access2003作为关系数据库开发具备了许多优点,可以在一个数据包中同时拥有桌面数据库的便利和关系数据库的强大功能,足以满足网络的数据管理及处理需要。数据库的设计动态网站设计的重要环节,下面介绍对几个重要模块的设计。
2.1.1教学资料模块、重点难点模块和公告中心模块设计与制作。学习资料,重点难点和图片资料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材料。主要是靠老师通过数据库到网站,而且设计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重视知识任务之间的联系,遵循“循序渐进”。设计中给出知识任务的联系,这样就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这三个板块也是网站设计中静态设计用得比较多的地方,设计比较容易。教学资料包括课程简介、实验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从各方面介绍了教育信息处理课程的内容和实际课堂学习的步骤。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教科书的直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1.2下载中心模块设计。下载中心主要是将课件和各种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下载,方便学习者利用余时间对客商所讲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自学。(1)上传系统的设计。上传系统可以同时上传几个文件,文件也标明了大小,既可以节省上传时间,也方便了同学对文件的下载。(2)下载系统的设计。在主页和下载模块中都可以选择对资源的下载。
2.4在线留言模块设计与制作学习资料和重点难点里也有同样的在线留言。在学习资料和重点难点后面都加了留言板。学习者学习后也可以对这材料提出看法或者补充内容,或者评论等。这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与同学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渠道。
2.5答疑系统、常见问题和搜索引擎模块的设计与制作
2.5.1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面对面地解释和演绎,它要求学习者从听众变为探索者,进行深刻的思考。但到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的答疑和帮助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问题时可以在里面提问,教师登录后进行答疑。对于网上自主学习,答疑是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和内容。这样,教师和学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学生遇到问题得到解决,消除学习过程中许多障碍。
2.5.2常见问题的设计与制作。常见问题,是集中了在该门课程中学生常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候,把这些问题添加到这栏目中。这样,当学习者遇到类似问题时候可以从中获得快速的解答,消除学习中的障碍;也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量,缩短学生获得解答的时间。
2.5.3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制作。搜索引擎,是在该课程中提供关键词来搜索知识点、概念、任务等。是一种网上学习的必备常用的工具。学习者在“关键词”后搜索栏里输入相应的关键词,按“搜索”按钮,就能实现搜索功能。其中在常见问题中,搜索结合了教育信息处理的课程,分为“数据结构”、“数据库”、“SQL”的三类搜索。在搜索引擎中,同样也分了许多类别,主要是结合这个搜索是按关键词搜索的,所以是按照关键词的首字母分类,分为“A---D”、“E---H”、“I---L”、“M---P”、“R---U”、“V---Z”。2.6调查表模块的设计与制作问卷调查统计系统可以提供最细节的第一手资料。创建问卷后,您可以查看柱状方式统计结果表进一步查看每个问题的回答详情,掌握最全面的调查分析资料。
3结束语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网络教学;现代化教育
网络对于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要,网络教学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能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下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方式的变革,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学生社会文化与价值的层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叫生物工程,是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而成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同时也为当今世界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领域。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把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在药学中的应用相融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着重研究包括基因工程制药、抗体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在内前沿技术研制新药的原理、方法、技术路线及应用前景等。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技术新,而且更新速度快。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会成为高校教研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利用生物技术知识面广、更新快等特点,将生物技术制药课程进行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同时初步探讨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希望以此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一、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数据库及相关教学软件系统,为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学生只要在网络存在的环境,就可以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甚至考试。网络教学的整体功能支持以及资源环境是网络资源得以体现的前提和必要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其所构建的网络数据环境中顺利的进行学习及测试。构建优秀的网络教学可以消减老师及学生使用时的条件障碍,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学习过程中。对网络教学进行实用性、快捷性、功能性评估,可以发现其存在的某些障碍性问题,有利于界面及功能改进,同时改善师生的用户体验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目前,网络技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深入,在教育中更是的应用广泛。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教师和学生在空间上的距离,产生了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学习的效果并不好;新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所有的教学资源与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知识;但是,也不能抹杀教师的教导作用,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从网络获取正确的信息,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养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生物技术制药的特点
1.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经历的漫长的时间,从最早的发酵工程、酶工程到本世纪新兴学科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其覆盖面很广,应用更为广泛。生物技术制药通过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物理化学、药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成进行新型生物药物的制造,对于当代药学专业学生是必备课程。但是,各高校的药学专业开设时间较短,生物技术制药相关课程的设置上相对薄弱,以作者学校为例,仅开设了药学基因组学、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药物学等少数相关课程,还有很多相关学科课程则根本没有涉及。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阐述生物技术相关原理,更要强调制药学的相关内容。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分不清重点,同时因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而学习困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学习相关的基础学科,可以温习之前学过的相关学科,从而提高学习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2.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技术新,而且更新速度快由于生物制药技术的急速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教师应把最新的知识、技术等内容每年都要加入教学中。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在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技术制药》为教材的基础上,查阅文献便于扩展补充新知识。如在网络教学内容中补充了转基因动物制药、海洋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研发靶向药物、人类基因组学、代谢基因组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等专题。在网络教学中不断补充前沿知识,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1.做好网络课程课件和素材的充分准备。搞好课程网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优秀课件和素材的准备,因此,一方面,要购置一些研制好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优秀课件,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实际自行开发研制相关课件。要根据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内容特点研制、使用视频课件和素材课件。网络课程的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另外,网络课程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及其辅导队伍。鼓励和支持在校研究生从事本科教学和实验辅导工作。2.以分类指导的方式,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培训。一方面,对网络课程教师进行思想上的动员,帮助他们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研究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另一方面,组织有条件、有积极性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学习相关教学课件的制作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3.要合理安排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电脑资源,为准备学习生物技术相关内容的学生创造充足和便利的上网条件。4.建立网络教学评估考核体系,对生物技术制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够有效监控和评估。通过在线测试,以及考试结果来了解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掌握情况。5.加大生物技术制药网络课程数据库和网页资源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在学校网站主页的相关位置,设置网络连接,使学生只要有网络就可学习、测试,这样就不拘泥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在网络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学习,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概念大变,网络教学是立体多维的。
四、展望
1.1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1.1.1学习者中心原则网络微课程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集中,以供学习者集中精力学习;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配之动画、音乐、图像等,以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深刻的记忆。网络教育机构可以对原有的网络课程进行整改或重新设计,以获得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微课程资源。
1.1.2微型化原则微型化原则指的是微课的设计要充分突出微型课程短而精的特点。大部分网络学员都是在职学习的成人,时间宝贵,因此微课程的设计要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地学习。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微课程要做到短小精悍,这样做的依据是:学习者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根据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微课程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具体时间的长短应由不同的教学目标与需要确定。短而精的微课程,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学习”将不再成为问题。
1.1.3完整性原则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虽然短小,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保证资源的高效,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网络课程一样要内容结构完整。
1.1.4非统一性原则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微课程,教学策略是不一样的,不应该以一种标准的格式来设计规划。比如语文类课程的设计可能需要较多的情境引入做铺垫,制作生动活泼、媒体表现形式多样的微课程较为适宜;而计算机类的课程在设计时,更多的是直接切入主题,教学过程更注重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媒体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1.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流程网络教育中微课程可以以类似于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在线交互以及评价等教学支持服务。在设计时,可以在遵循上述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微课程的学习者是哪些群体,明确其学习需求;然后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接着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软件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完整的微课程的设计还应包括相应的其他教学支持资源,具体见图1。
2网络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案例
2.1需求分析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的学习对象大多数都属于成人。所以微课程设计在做需求分析时要考虑到成人的认知过程与个性特征。成人由于集中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对于连续长时间大而全的视频讲座的学习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便携智能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能够得到适合碎片化、随时随地的微课程学习资源是他们所需要的。
2.2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2.2.1明确教学目标将微课程引入到网络教育中,旨在能够开发出更加符合学习者无缝化、可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是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具体到每节微课时,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微型化的原则为宗旨,首先要依照课程教学大纲,先从课程教学目标中分解出单元教学目标,再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每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可形成一节微课程,然后对每一节微课程设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每门课程按微课程进行设计时,细分的知识点很多,专门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会显得过于凌乱,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一个大的知识模块下集中列示该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具体每一个小知识点的目标由每节微课程视频里予以说明。本文以笔者在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参与的整改后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说明。图2为函数部分一节微课程的进入画面,直接以文字和解说的形式给出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视频总用时7分钟,符合微型化原则。
2.2.2选择教学内容明确了微课程的需求分析和教学目标后,就需要在非统一性原则下为每节微课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确定内容。结合网络教育中网络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层次要求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任务和个性等,将某门课程的内容框架确定下来,相当于课程目录导航。若是对原有网络课程的整改,则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细分阶段。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个教学内容也就是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如图3所示。第二,细化内容。结合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知识点构成一节微课程。
2.3选择相应的媒体,进行微课程的开发
2.3.1根据微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类别的知识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将选择好的微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以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为依据,遵循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微课程的微型化设计原则,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创设相关度较高的学习情境。在制作微课程时常用到下列素材:脚本旁白—用以确定课程主题,赋予课程内涵;图形动画—微课程内容的高效视觉呈现;音乐音效—调节微课程的氛围。因此,在选择媒体时,要以知识点为依据,综合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进行动态或静态的组合,各种媒体的选择和整合方式要以学习内容的有效呈现为依据。微课程在开发时,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所用到的媒体肯定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媒体选择上还要考虑目前网络技术及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环境和实现的条件。
2.3.2微课程的开发基于网络教育中的微课程开发,和一般课堂辅的微课程也是不尽相同的。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细分设计后,就可以借助一定的软件进行开发了。对于立足于网络教育机构的微课程,开发工具方面都比较完备,借助于原有网络课程的开发软件完全可以满足微课程的开发需要。除此之外,微课程常用到的开发工具还有PPT、Flash、绘声绘影、光影魔术手、格式工厂,还有字体库等,这些工具对基于电脑的开发比较好。虽然大多基于电脑开发的微课程在手机等便携设备上也可以运行,但近年来出现的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微课程开发工具,如FlashLite、Lam、亘天炫彩等,更有它独特的优势。基于手机开发微课程将会是微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的开发用到了dreamweaver、vegas等软件,部分截图如图4所示。
2.4其他教学支持每个微课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来看,还应辅以其他教学支持服务,这也是微课程设计完整性原则的体现,否则单独的微课程视频很难发挥它的优势。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规章里要求:微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内容。因为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与一般课堂中所用的微课程有所区别,“微”的内容太多,为防止学习资源太过零碎,故应有关相应的课件、练习题等可集中放在相应的章节知识模块里。教学支持服务应该包括课程导航、学习路径、大纲、练习、进度报告、论坛及相关的学习资源(见图5)。此外,微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网站支撑,这点网络教育机构原有的平台配置就可以满足,在此不再强调。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