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动画发展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从中国传统元素的视角看中国动画电影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动画电影,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视觉与听觉的语言形式,动画电影很多故事情节,比如:场景、故事信息以及人物性格特点等都要通过视觉向观众传递。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当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了风格各异、形式多变以及辉煌灿烂的动画电影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包括艺术形态的独立性,比如:我国传统的书法篆刻、剪纸、图形纹样、绘画、服饰搭配、建筑样式以及民间绘画等,其中为大众所喜欢的皮影、脸谱以及刺绣等各种元素也都在这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形式内。[2]这些丰厚的底蕴我国各地域及民族传承下来的历史积淀及智慧结晶,现代的中国,多样化的艺术形态还在不断的发展和演绎者。在我国传统视觉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继承,从20世纪中叶开始,我国的动漫领域就已经前后制作出了《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以及《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大量为大众所喜爱的国产动漫电影,同时,这也在对动画电影中国化的探索上取得了丰富的动画制作经验,对中国动画电影的进步与发展有非常重大的影响。[3]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水墨画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中国动漫研究人员就已经将现代的动画电影艺术与传统的水墨画进行了完美结合,从而制作出了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动画。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国产动画《山水情》《鹿铃》《小蝌蚪找妈妈》以及《牧笛》等优秀作品,这些水墨动画电影也为我国特色动画电影创造了一种新动画形态,即:水墨动画。我国的第一部水墨类型的动画电影就是《小蝌蚪找妈妈》,其具体表现形式为中国水墨画,这种动画电影将动画片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墨艺术进行了完美的柔和,中国水墨画中独具特色的笔墨惟妙惟肖地在电影屏幕上展现出来。[4]此外在《小蝌蚪找妈妈》的绘画表现形式上,对齐白石的作品《十里蛙声出清泉》艺术形式进行了借鉴,对小蝌蚪的描绘以浓墨开始,以淡墨收尾,虽然对青蛙的描绘只有寥寥几只,但是整体表现却非常生动,动画中的毛绒小鸡是通过变化着的墨色绘制出来,此外,灵动晶莹可爱的小虾,也似乎带观众进入了一个具有灵气的水墨世界。
要说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主要是对水墨花鸟形式进行的采写,那么,动画电影《山水情》就是从中国具有写意特点的山水人物绘画中脱离了出来,这些标志着我国的水墨动画电影达到了顶峰。[5]《山水情》的动画电影中,主要讲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钢琴家在回家的路上病倒,又得益于一位少年的帮扶,最后是老钢琴家在养病的过程中对少年赠琴和教琴的动画故事。这部动画电影中所出现的瀑布和清泉等景物都是对浓墨湿笔的巧妙运用,浓淡变化的水墨颜色是对不同影像的完美营造,云雾缭绕的山峦,烟雨蒙蒙的江水、清秀雅新的竹梅以及展翅翱翔的雄鹰。这些似梦似幻的景物不仅有大山大水的韵味,而且还有进入仙境般的高贵与优雅,使观看影片的观众为独具艺术魅力的水墨动画电影所陶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水墨语言在传统水墨动画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升华,同时又用电脑合成的三维影像演绎了一种新的动画电影形式。[6]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运用环球数码进行制作的、具有三维形式的动画电影作品《夏》,被全球最高级的SIGGRAPH赛事所入选。这部电影是通过对电脑软件的合理利用,在淡雅清新的传统水墨基础上,对其动画的转场效果和动画的立体感等动画影片的语言及画面效果进行了强调,在三维动画电影中,对浓墨重彩的虚拟的水墨世界表现更为丰富,同时也开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全新水墨动画样式。
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其中角色的设计,这也是创作电影的主要组成部分。[7]影片中对角色的设计,必须用简练鲜明的形式对其人物形象及特点进行描绘和表现,这种艺术形式同我国的民间艺术造型形成了完美的契合,我国一系列的动画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对民间绘画视觉艺术要素进行了借鉴。其中有以视觉上的艺术形式作为影片的形象特征,还有的是通过民间绘画的视觉艺术对某一细节上予以采用。比如:国产动画电影《南郭先生》《猪八戒吃西瓜》以及《渔童》等,在对这些角色进行设定的过程中都是对民间剪纸中所塑造的造型特点得设计。动画电影《骄傲的将军》的人物形象设定中,则是运用我国民间年画元素,对将军的角色进行了完美融合,在民间的年画中,其门神造型比较威武与夸张,其娃娃则比较憨态可掬,而且体型比较浑圆,《骄傲的将军》中,将这两种年画造型进行适当的结合,使得将军角色既有将士的威猛,同时又有动画角色的憨厚与可爱。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上,最经典的一部动画作品就是《大闹天宫》,对这部动画电影中孙悟空形象的设计可谓是我国动画电影的形象标志,这部动画电影中所有的艺术元素及角色造型都由我国民间美术起源,在设计这部电影的角色造型时,所采用的都是一线钩形,以色辅形的艺术形式,影片中各个角色在造型上都是对民间戏曲脸谱及年画艺术精华的直接吸取,带给观众强烈的感染力。[8]比如:孙悟空的三瓣嘴、桃子脸、灵动的黑眼圈;玉帝的柳叶眉等,这些形态美和人物的特点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二、国际动画电影在中国传统元素上的借鉴
目前,随着我国不断加大的动画影片市场潜力,再加上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中国动画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国际上的动画电影所借鉴,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逐渐成为全球动画电影想要开发的珍贵资源,通过对中国元素的借助以使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得以扩大。[9]在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中国动画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动画电影《花木兰》,它是以文学著作《木兰辞》作为创作背景,此外还有《功夫熊猫》,这部动画电影进行了多种中国绘画元素的大融汇。
动画电影《花木兰》中,主要讲的是一个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的女儿代父从军的故事,其中可以发现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动画人对我国传统绘画文化的大胆尝试和借鉴,在整个动画电影背景中,对大场景的设计主要运用画面点散透视效果,对局部的设计主要运用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表现,而对服装的设计则是对我国南北朝服饰的还原,但是在影片场景及角色的造型设计上,则是对好莱坞式特点的沿用。
要说动画电影《花木兰》属于一部裹着中国外衣、讲着美国故事的电影,那么,后来拍摄的《功夫熊猫》,从画面细节到表现手段等各个方面都是对中国传统的视觉绘画元素的完美融合。[10]整部动画电影在进行背景及画面的制作过程中,是对我国水墨语言的巧妙贯穿,比如,世外桃源的落英缤纷,山林间的群山缭绕,云海间的笔走蛇龙等。又如:各种各样的书法艺术、建筑形式以及传统的图纹等等,每一个道具及每一个细微的角落都进行了细化。在这部动画电影中,在为观众所赞赏的,就是对电影情节的切换,其方式耐人寻味,在电影的开头中,主要用我国民间剪纸的艺术姿态来对电影的背景进行叙述,随着故事情节不断的向前发展,到影片中阿宝追忆时,进行了水墨形式的巧妙运用,影片将电影情节的转换同我国视觉文化元素特征进行了完美结合,不得不让观众感叹其表现手法的灵动及我国视觉元素的神奇及魅力。[11]
[关键词] 漫画 影视动画 漫画的改编 原创性
在政府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影视动画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影视动画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影视动画行业密切的漫画行业却很少有人提及,但是再回头看看银幕,我们发现银幕上有很多经典的形象都来自漫画。漫画行业可以说为影视动画提供了很多优秀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来源,促进了影视动画行业的发展。重视漫画对影视动画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影视动画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的影视动画制作水平。
一、影视动画与漫画的共同特征
影视动画和漫画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其中的一部分,动画和影视作品在制作过程,艺术形态等方面也有很多差别,但总体的看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很多人把动画和漫画看是一种艺术,其实漫画和动画有很多方面的不同。概括的说,漫画是空间的艺术,动画是时间的艺术。而动画的部分属性是电影,动画片不能涵盖动画的全部,“动画”属于由技术与艺术元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漫画和动画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漫画和动画在造型原理和形式基础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其艺术的创作思维也是一致的。影视动画和漫画制作的前期工作相同。不管是电影,还是动画、漫画,创作的第一步都是脚本,脚本创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作品的好坏。人物造型和背景的设定在影视动画和漫画的正式制作之前也是十分重要的。影视动画和漫画的造型原理、造型基础是相同的。造型要能够衬托出作品的故事魅力,并令人印象深刻。影视作品的造型主要演员的选择、服饰、发型等。动画和漫画的造型则完全依靠艺术家的创作,漫画角色造型和角色造型动画更夸张、更有艺术特点。影视动画和漫画的创作都需要影视知识,美术基础和文学修养。日本的漫画《铁臂阿童木》超过同时代的其他漫画作品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日本的动漫大师家治虫在漫画中加入了电影元素,将电影的变焦、广角、俯视等拍摄手法应用到漫画故事的叙述中。影视动画的导演和漫画的创作者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善于表达,还需要了解观众和读者的需求。
二、漫画的发展和漫画的改编
漫画是影视动画的改编、创作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漫画可以说是先于电影和动画产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近代意义上的漫画开始于18世纪中期政治幽默讽刺漫画,19世纪法国漫画家杜米埃融写实性与寓意性风格为一体,奠定了近代漫画人物造型的基础。随后的19世纪西方社会的漫画出现繁荣,开始从政治题材转向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20世纪以后,欧美漫画进入了成熟期,超级英雄成为漫画的主角。这一时期同样也出现了众多的漫画明星如埃尔热的《丁丁》、西格的《大力水手》、迪斯尼《米老鼠》和《唐老鸭》。美国的英雄主义漫画从《超人》诞生起到现在一直是美国漫画的主流。其众多的漫画角色已经全球知名,如超人、蝙蝠侠等不但是漫画明星,还是电影明星。日本动漫的制作体制就是由漫画创作开始,在取得社会反响之后改编成动画播出,《铁臂阿童木》和《森林大帝》都是有漫画迅速发展成为动画的例子,这种独特的动漫创作和商业运作模式到今天仍值得借鉴。而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的漫画形象则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如《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都取得很好的票房。最近上映的好莱坞电影《钢铁侠》(Iron Man)则更是美国漫画公司马维尔(Marvel)直接利用手中故事资源进入电影制作领域,《钢铁侠》疑又是一个电影改编漫画而取得商业成功的例子。在国内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我国漫画大师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就曾改编成电影,并且在我国的电影的发展史中有重要地位。港台的电影也有取材于漫画,如武侠电影《风云》。台湾的偶像剧更是喜爱改编日本漫画作品,偶像剧《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等在青少年中间取得巨大影响,剧中的角色造型卡通化,偶像化满足了青少年内心自我崇拜和化身理想的愿望,使他们内心偶像化的愿望自我升华。漫画所提供的偶像化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正是偶像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偶像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真人秀的漫画。
三、漫画作为影视动画改编创作来源重要方面的原因
很多影视动画取材于漫画是与漫画的自身艺术特点是分不开的。漫画制作不象电影、动画制作那样复杂,主要是独立化和个体化的制作模式,投入比较低。漫画的创作更自由,更灵活,容易产生一些优秀的作品。影视动画取材都是一些成功的漫画,这些漫画经过市场的检验,也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市场容易接受。漫画易于把握社会流行文化,前卫的造型、新潮的服饰和炫酷的外表等一些流行文化因素常常最先出现在漫画中。漫画由于其平面化,在表现故事情节、人物心理没有影视动画直观,所以漫画就在人物的造型、心里描写、故事情节上下功夫,通过炫酷的外形、细腻的心理描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漫画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影视动画由于高投入,大制作,投资风险大,一些试验性质的尝试很难在影视动画中使用,所以影视动画常取材于一些已经成功的漫画作品。影视故事资源缺乏也是漫画被改编成影视动画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影视动画不得不采用古典题材,如中国的《花木兰》就被迪斯尼搬上了银屏。
四、重视原创性漫画的创作有利于影视动画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动画艺术构成
中图分类号:J906 文献标识码:A
动画一词源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当时用线条绘画的漫画叫做“动画”。二战以后,用木偶、线绘等形式制作的影片统称为“动画”。动画的英文单词“animation”来自于拉丁语,有呼吸,灵魂之意。(1.给人以精神,鼓舞……的勇气;2.赋予…的生命,使的…活起来。)本文从这两点来探讨中国的历史上有没有动画的足迹。
动画电影在当今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代替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娱乐性,动画是可以带给人们无限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它通过形、色、气氛、喜悲的视觉,和听觉的效果,刺激人类的感觉,视觉器官,使人们在情感上得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中国独具特色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一点点的小蝌蚪的意象化的动作,传递出小蝌蚪的心理的变化,动画片的节奏,时快时慢,扣人心,展现出了它的娱乐性。
动画的最大特点:(1)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2)赋予生命,使其活起来。从这两方面来说,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不难发现动画的足迹,那些画面,场景,在当时未被称作“动画”,但是某些优秀的绘画,雕刻作品的严谨性,却是和动画的含义是相同的,一致性的。在我国青海发现的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舞蹈彩绘纹盆所描绘的三组手拉手的做舞蹈的人形中,每一组的两个人物形象,其手臂膀上画了两根线条,还有人物的发式向右边一致排齐,动作的走向也非常一致,这是先民们试图表现连续运动最朴拙的方式。还有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呈“T”字型的帛画中,这副帛画的构图为三层,在最上的一层的表现的是陵墓主人在天堂的景象,中间的是主人先前的生活场景,下面一层展现的是地狱的景象,从全面的构图上来看,画面分为三个部分,但是它又非常的连贯,给人以在视觉上一目了然的感觉,使人不得不感受到它的气势和带给人的一种震慑感,而墓主人的绘画工匠,它的设计是独具有特色的,墓主人希望灵魂的升天,上面的天堂是一种幻想似的,梦离似的景象,而这恰恰是动画的意义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超越现实,大胆的想象,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给人一种挑战现实生活的勇气。
1从汉代画像石的取材上探讨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的绘画题材非常的广泛,包括军事,生活,神话,但是不管怎样,这些的场景的画面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然后经过提炼,或者夸张,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它们刻在石上,砖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第一,从画面上来看,它十分符合动画的构成形式法则,讲究连续性,排列的对称感和秩序感,在山东嘉禅式宅出土的武氏祠的水陆攻占的画像砖上,从造型上来,马描绘得十分到位,饱满,夸张,而且每匹马的造型,神态上都不一样,有变化,四肢的向上,向下,或者嗷叫,或悲鸣,再看鸟的造型十分的硕大,明显的超越现实的生活,人物的动作设计,也十分的简练,概括,灵活自如。第二,从构图上来说,分三层。第一层是陆战。第二层是在桥上的人马混战。第三层是水战。从整体上来看,画面统一,而又不失变化,综合了人、物、景的绘画表现手法,而这些手段极其类似于动画的表现手法,集合于人、物、景的三者的结合,并且以连续性,秩序感构成了镜头分画面的设计。
2从汉代画像石的线条上来探讨
在古代的绘画史上,线条是十分的讲究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的人物设计就十分的注重概括简洁的美,无论从人物、动物的动态设计上,给人的感觉十分的有度,有张度,紧张而又不失松弛,形态夸张,多用曲线来表现动态线的设计,而当今的动画造型设计,有些动画片的造型就是缺乏这种表现手法,它们呆板、木纳、没有情趣感,而从汉画像石砖上你会发现人物、车、马、动物的造型设计也十分的典雅,是一种庄重均衡的美,从而带给人一种鼓舞,有力量感。
3从汉代画像石的绘画场景上来探讨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