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

营销文化的含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营销文化的含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营销文化的含义

第1篇

体育电影中的武术文化内涵

(一)积极的励志精神

体育运动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汗水的肆意挥洒,更多的是体育运动给人带来的各种积极正面的感觉。体育本身自它诞生之初就拥有了很多正面的精神,而到了现代,体育更多地朝竞技方面发展,体育身上的励志精神就更加明显了。体育电影中的武术文化,则将这种励志正面的因素发挥到了极致。武术的练习者的武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很多武术的练习上,跟许多传统体育运动一样,不仅仅要付出很多汗水,还需要有积极的心态。体育运动,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体育是全球化的运动。中国的体育电影和体育运动,除了在保持自身的特色之外,还需要不断吸收外国体育文化的精髓。在现在的很多体育电影中,武术的踪迹和武术表演的成分越来越大,将武术与体育电影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体育电影焕发出新的光彩。而体育运动和武术身上所蕴含的深刻的积极的励志精神,更是让电影在内容和主题上有了更好的诠释,也让电影拥有了更高的文化价值。电影属于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如今的电影,具有了更多的商业性和娱乐性。社会在不断进步,电影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不得不说,无论这个社会怎么进步,体育电影展现出来的精神是亘古不变的。大多数的体育电影都是能带有励志成分,能够让人在逆境中找到一丝慰藉,带来无限的活力和生机,推动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体育电影中的武术文化也在社会的不断变革中逐渐发扬光大。在反映中国羽毛球的纪录电影《洁白的羽毛》上,体育电影中的武术文化内涵中的励志精神发挥地十分突出。众所周知,体育项目基本上都具有竞技这一特性,羽毛球运动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耐力。在这部纪录电影中,仍然可以感觉到武术文化的精髓。羽毛球队员每抛出一个球,每次的跃起,都有武术的技术和含义在里面。在全民都热爱体育运动的今天,体育中的武术文化也越来越突出。电影中明显的励志成分,不仅让电影中的主人公显现出极强的性格特征,也加深了人们对体育武术文化的理解。

(二)浓厚的文化语境

中国的体育文化和武术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语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形式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这或多或少影响了中国体育电影的主流价值观的走向。体育电影基本上都是通过个人或一个小集体的成长历程来反映出体育身上的正面精神。现在很多人都会将武术融合进体育运动中,这不仅是体育与武术运动的新形势,也让二者在电影中找到了合作的节点。在很多体育电影中,很多电影的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十分突出鲜明,这样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不会太遥远,会让人觉得很强烈的亲切感。体育电影呈现出一种团结共进,朝气蓬勃的氛围,展现出现代体育极高的职业操守。现在的导演将生活中的很多元素都融合进体育电影中,通过精巧的人物情节设计,让电影体现出更多的武术表演成分和浓厚的文化情结。在很多的电影中都会涉及体育和武术,武术和体育,有着不一样的缘分。很多导演都会将武术的元素融合进体育项目中。大多数人对周星驰电影的第一印象都是觉得十分无厘头,无厘头是周星驰电影的突出特色。在他的一部反映足球的电影里,更是将无厘头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部电影就是《少林足球》,电影中除了对体育项目———足球的诠释之外,在由赵薇饰演的角色上,我们就能发现武术的影子。赵薇饰演的角色是一个相貌丑陋非常自卑的女孩,但在平时做馒头时,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领。电影对赵薇饰演的角色做馒头这一过程有非常详尽的介绍。赵薇做馒头时,周星驰就将中国传统的民族武术巧妙地融合了进去。赵薇的一招一式,跟传统的武术动作十分地相似。虽然在电影中,周星驰对这种武术动作做了夸大的处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部体育电影中展现出的武术文化精华,是影片中非常大的亮点和精彩之处。将武术融合进体育电影中,是对电影的重新演绎。也展现出非常浓厚的文化语境。

(三)深刻的人文价值

第2篇

关键词:翻译 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一般认为包括社会系统(social system)、思想意识系统(ideational system)、技术经济系统(techno-economic system)和语言系统(linguistic system)四大部分。其中,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三个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但它与其他三个系统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其他三个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语言才能表达和存在。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反映文化的演变,又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故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它们之间不可有须臾的分割。而什么是翻译?纽马克认为:通常,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原作者所意想的方式移译入另一种文字;费道罗夫认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了的东西准确而完全的表达出来;茅盾认为: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以上几种翻译定义大同小异,都是对具体翻译行为的客观描述。但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甚至文化之间的交流更主要一些。译者事实上不是在翻译语言,而是在翻译文化。可见,文化因素是影响翻译正确性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我们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应有意识地关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英汉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环境差异

“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域内,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的自然面貌特征,因而在用自然景观或物体来作比喻时,语言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与发展。而人类的出现首先就是分地域的,而且互相隔绝,因此地域不同而导致文化差异。汉语中常见赞美“东风”的文句,英文中不乏歌颂“西风”的语句。汉诗多描绘“春天”之美,英诗多抒写“夏日”之丽。这些都与文化的地域性不无联系。

中国位于东半球,在全球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英国地处西半球,是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部分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也正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所以英国在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成语与海以及航海事业相关。例如:“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这使得两种语言在一些表达方式上受到了影响。比如:两种语言在比喻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方面,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

二、风俗习惯差异

在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上,中西方也存在着传统观念上的差异。例如,“龙”(dragon)被喻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龙”是吉祥动物,能带给人光明和希望,因而汉语中有着许多由“龙”组成的成语,例如:望子成龙、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然而在英国,“龙”指的是一种喷火的猛兽,因而在英语中,“dragon”常用于指残酷成性的人。《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如She is a real dragon,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又如“dog”(狗)在英国被视作人的伴侣和宠物,所以在英语成语中,“dog”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例如:lucky dog (幸运的人),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s faithful as a dog (像狗一样忠诚),top dog(重要的人)等。而在中国人却在心理上厌恶这种动物,因而在汉语中,“狗”常用来比喻坏人坏事,例如:狗急跳墙,狗崽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再比如称谓上,汉语中有:“伯伯”、“叔叔”、“姑父”、“姨夫”等称呼,英语中只有一个词“uncle”。求助于别人时,汉语中常用“师傅”、“同志”、“大姐”、“伙计”、“朋友”等词语称呼对方,英语中却不这样说,这种情况一般用“Excuse me”。中国人常用“哪儿去?”、“吃了吗?”等来打招呼,西方人常会谈论天气以此表示问候。中国人对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往往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往往用“哪里,哪里”;“不行,不行”之类的词来表示谦虚的品德,英美人则会大方地回答“Thank you”。中文书信称呼人常用“尊敬的”,“敬爱的”,英文书信则用“Dear”(亲爱的)等等。以上这些差异都是英汉两国语言因风俗习惯的不同在文化上的体现。

三、差异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意识等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宗教在民间社会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已渗透到人民的社会生活当中,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宗教文化方面,有些词汇虽然在汉语英语中都有相应的词汇,但由于它们所蕴涵的宗教文化信息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应值得注意。

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道教中的“玉帝”、佛教的“阎王”、神话中的“龙王”、“开天辟地”的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而这些概念在欧美文化中并不存在。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安排的。对于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翻译是应予以充分的考虑。

汉语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习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想译成英语并非易事。因为它源于中国的佛教,而英语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不同的宗教反映出的文化背景不同。英美人无法理解“和尚”一词的概念,也找不到对应的词来翻译,用现成的英语习语套译为: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are half a boy,three boys are no boys.意思虽差不多,却无任何文化信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views combined equal to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表面意思可以了,却反映不出这个典故的意义。西方文化中的“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形容人”非常穷”。若直译为“像教堂的老鼠一样穷”,中国人则看不懂,不理解“穷”与“教堂的老鼠”有什么关系。若译成“一贫如洗”,意思出来了,却失去了源语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由以上分析可见,在进行中英文互译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要注意这些词语中所蕴含的文化色彩,否则会严重损害原文的整体意义。翻译不仅是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相互沟通的方式,而且是不同文化沟通的理解方式;它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平等的对话,也是一种相互的理解和合作。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之所以要保持平衡,原因就在于翻译的使命:文化交流和借鉴。翻译是一种相遇、相知和共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冲突,有矛盾。正如哈马斯所言,在社会领域中只有通过平等交往,才能找到合理的存在方式。在翻译领域,也只有通过合理的碰撞和交融,才能找到合理的建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彼此的文化差异确实造成了很大的翻译障碍,翻译难就难在这儿,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翻译,翻译过程中我们应深刻认识文化差异的问题,主动寻求更好的翻译方法,减少和消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难,尽量使译文在文字意义和文化韵味上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入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开拓视野,促进语言文化交流,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宁.文化研究语境下的翻译研究[J].外语与翻译,1998,(2).

第3篇

中国古人皆重视人伦规范,所以孝的观念深入人心,无论从国家政治生活中“以孝治天下”来看,还是从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百善孝为先”或者个人教育启蒙中的“首孝悌,次见闻”的观念来看,孝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已渗透进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将之升华到国家政治的高度,并与“忠”产生联系,忠孝并提。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孝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被周边少数民族所民族化、地域化而加以利用乃久已有之。但是孝既是一种思想伦理意识,也是行为表现。这种意识和行为,作为孝文化的两个方面,如果要加以传播,并使之在社会产生作用,就不能用抽象的说教方式。所以,孝文化在传播中,出现了文学欣赏性很强的、以董永为主人公的传说故事,并通过翻译而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在相关少数民族中传播。

彝文文献中的《赛特阿育》,是对历史上董永行孝传说的翻译。彝族孝文化长诗《赛特阿育》,加上译者自序,从勤劳善良的赛特董哲安和釜史妮妮求子,到董伏安时来运转,一共有一十三个部分。在译者的自序中说:

彝家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但都成了过去。现在汉文化占了统治地位。我阁尼舒叔,虽然没有明说,心头总是在想。现将书上看到的一则故事,改编后用彝文写一下来,让后人,尤其是有知识的后辈,从中领悟作者的用心,发扬彝家的固有传统,把自家的父母孝敬好。

这里说的“改编”,其实就是翻译,只不过是这种翻译表现出一种民族化、地域化的“再创作”特色,是一种“文化”的翻译。这里所说的“一则故事”,就是董永行孝的传说。但是作为孝文化的载体,有关董永的传说版本较多,文体除诗体外,还有散文体的传奇,剧本等。《彝族传统孝文化载体研究》的作者,对流传于汉区的孝文化载体董永传说的各种文体、版本与彝文文献中的《赛特阿育》进行了比较研究后,锁定了文本源为评讲《大孝记》和宝卷《天仙配》。

彝汉两族的社会生活是有差异的,社会发展的进程也不同。《大孝记》和宝卷《天仙配》的创作,都是以汉区文化为基础的,反映的是汉区的社会生活,如果丝丝入扣地将它们直译介绍到彝区,就会因为文化基础的原因而达不到传播的目的,也没达到译者关于“从中领悟作者的用心,发扬彝家的固有传统,把自家的父母孝敬好”的翻译目的。所以,翻译者在将董永行孝传说的相关文本翻译成《赛特阿育》时,进行了相应的民族化,以便在彝区有效传播。《彝族传统孝文化载体研究》一书的作者,对译者为了董永行孝故事在彝区的有效传播的民族化手法进行了认真研究。首先在作品主人公的姓名上,就汉文文本中的《天仙配宝卷》而言,依次出现的人物有:1.董善,他是后来董永的父亲;2.冯氏,董善之妻,即董永的母亲;3.董永,乳名永生子,是董善夫妻之子;4. 教书先生尤文显,是董永仕途的重要人物;5.富豪尤华,是解决董永葬母费用的关键人物;6. 老妇人,尤华之妻;7.玉皇大帝,天上、人间的最高统治者;8.日月游神,其职责为受玉帝之命察看人间事象;9.因偷王母胭脂而等待发落的七神姑,即其他异文所说七仙女;10.王母,玉皇大帝之妻;11.尤家的老管家;12.尤大公子;13.赛金,尤华之女;14.尤二公子;15.邓天君,玉皇大帝的使臣;16.店主李梅及妻姚氏;17.宰相赵京善;18.赵金定,赵京善之女,董永之妻;19.御史;20.皇帝唐太宗;21.董仲书,董永与仙女之子;22.董仲义,董永与赛金之子;23.陶贵生,与董仲书一同读书的同学;24.袁天罡,算卦先生;25.五个冤魂;26.阎王。

在《赛特阿育》中,依次出场的是:1.赛特董哲安,他是董永的父亲;2.赛特懂哲安之妻釜史妮妮,她是董永的母亲。3.举祖,他是相当于玉皇大帝的最高统治者,在文本中表现出仁慈正义;4.天神微察鲁特汝、杜那沓、恒诺布,其中的微察鲁特汝为赛特阿育的投生者;5.赛特阿参,赛特董哲安和釜史妮妮的儿子,后来读书时老师更名为赛特阿育。6.教书先生,他是赛特阿育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人物。7.色特阿治,当地富豪,文本所述不是为富不仁者;8.仙女伦霓,她是天君举祖的爱女即七仙女;9.阿治汝额,赛特阿治的大儿子;10.天臣诺娄则;11.阿治嫩念,赛特阿治的爱女;12.阿治汝鸠,赛特阿治的二儿子;13.阿育董伏,董永和仙女之子;14.皇帝;15.武帖呷,与董伏一同读书的同学;16.鬼谷子,算卦先生;17.五个冤魂,皇帝错杀的五人;18.翁祖,管理阴间的最高权威即汉语中所说的阎王。

姓名虽然是一个符号,但这种符号是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的,是确认文化主体民族身份,从而决定自己是否和这些文化主体认同,进而是否认同这些文化主体所负载的文化。所以,译者将汉文文本中的相关人名彝化为彝族人姓名,其作用显而易见。

第4篇

[关键词] 会展文化 文化会展业 会展企业文化 会展文化营销 会展旅游文化

现代会展业自1851年诞生于欧洲至今,已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欧美为龙头,以亚太地区为强大新生力量的全球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会展活动也己成为一种主要的人类集体性物质文化交流方式,并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方式,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其中会展文化概念的提出无疑为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由于我国对会展文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会展文化本身的内涵尚待进一步明确,本文拟就会展文化的概念,以及与发展会展文化有关的几个概念做一简明剖析,以期为会展文化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一、会展文化

我国会展文化概念的广泛应用是从2005年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开始的。陈泽炎在该年《中国会展》第14期上对会展文化概念做了如下界定:一是“会展文化”是以会展活动为载体所直接展示、代表和反映出来的关于文化的内容;二是“会展文化”是指当把举办会展活动作为一种产业经济活动时,其总体上所表达、展现和凸显出来的会展产业在精神、理念、价值等方面的文化内涵。第三,“会展文化”是指在某一个具体会展活动项目的层面上,由于其作为一种经济的和社会的活动方式,其组织者就必然会在筹备和操办的全过程中对所依据、遵循的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东西有所体现,从而表示其文化的内质。按照这一界定,会展文化的概念是相当广泛的,它既可以是指直接或间接的对某种特定文化的展览,也可以是具有强烈消费文化特征的文化节形式的展览,甚至可以是对企业文化的展示。

笔者认为,上述概念尽管完整地表述了会展文化各个层面的含义,但在分析会展产业发展时也容易出现“文化泛化”现象,即:把所有的会展活动都和文化挂上钩,从而出现文化庸俗化倾向,这反而有悖于举办“会展文化节”,提升会展产业文化品位的宗旨。会展文化最简单的表述应当是指:在会展活动中总体上所表达的会展产业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就是上述三层含义中的第二层。

之所以如此界定会展文化,是与文化本身的概念有关。对于文化概念演变的研究由来已久,对文化的定义古今中外不下百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人们都承认: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征,是人类群体的精神财富,尽管由于时空的变迁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都被一部分群体所认可并具有相对稳定的传承性。鉴于此,基于会展产业的会展文化作为文化母概念中的一个子概念,应该是指人类通过会展活动所表现的具有会展产业特征的文化内容,包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意识方式和价值取向。而上述概念中的第一和第三层含义显然不具有这种特征。

二、文化会展业

和上述概念相关,在会展文化的名义下,文化会展业的发展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实际上,文化会展业是和会展文化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化会展业是指文化产业办会展,即各类文化机构借会展产业大发展的契机,通过举办各类艺术节、戏剧节、电影节、电视节、书展、影展、文物展、画展、教育展等等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年”活动中各类文化展尽管体现并提升了会展文化的内涵,但并不能说这就是会展文化。即上述三层含义中的第一层含义不应算做会展文化的内涵。

诚然,我国文化会展业的发展促进了会展文化的进步,而且也必将继续为会展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但两者毕竟不是同一概念。我们看到一些大型的国际会展中举办的各种文化性展览的确提升了会展的文化品位,但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为只要文化机构参与了会展活动,这个会展就变得“有文化品位”了,实际上有些所谓的“文化节”或“某某书画展”之类完全变成了文化产品大卖场,并无文化品位可言,这正是研究会展文化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会展企业文化

在会展文化概念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会展企业文化往往也被认为是会展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企业独家展示会活动”或“展会中的企业展台”。在一些专业的展览中,设置上述展台或举办类似宣传企业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会展文化内涵的体现,但毕竟这仅仅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展示,不能等同于会展文化本身。如果把会展活动中参展企业的企业文化展示理解为会展文化,那么只会将会展文化内涵狭隘化,最终把会展文化建设推向死胡同。

四、会展文化营销

和会展文化相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会展的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者运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由于会展活动的特殊性,会展的文化营销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营销活动,它包括会展公司、参展企业乃至参观者共同营造文化氛围从而达到成功举办会展的目的。会展的文化营销从最终结果上不一定会涉及市场交换,但从广义营销的角度看,正是文化营销理念在会展活动中的贯彻和体现丰富了会展文化的内涵。从另一角度看,会展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营销手段,而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展会活动更是文化营销的重要方式。故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节之类的会展营销活动是提升会展文化品质的主要手段。

五、会展旅游文化

会展业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往往会直接促进区域性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大型节事活动的开展,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功能就更加明显。会展和旅游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非常相似的功能,即都存在着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而会议旅游、节事旅游等专项旅游项目的开展也使得会展本身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起来;同时,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会展活动也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位,进而文化旅游的概念也随着旅游者素质的提高开始流行起来。在讨论会展文化问题中,会展旅游文化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

综上,在讨论会展文化发展问题上,应该充分理解这些概念间的差异和联系,把握会展文化的准确内涵,真正为会展文化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泽炎:会展文化概念辨析[J].中国会展,2005,(14):25~26

[2]林坚:文化概念演变及文化学研究历程[J].文化学刊2007,(04):5~16

第5篇

【关键词】跨文化 有效沟通 知识管理

“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中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它既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总趋势的需要,也是继续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经济的要求。实现“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要有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优质价廉的产品,和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营销理念。然而,无数国内外企业的经验证明,“跨文化”障碍将是实现“走出去”战略遇到的一个重要的矛盾和冲突。

中国企业和营销管理人员遇到的国际性的交流与沟通,将越来越重要而频繁。交流、传播与沟通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教育、价值观念、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因而,在“跨文化”营销沟通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理解与融合的障碍。显然,跨文化营销沟通(crosscultural marketing communication)成为中国企业不可忽视,必须注重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 文化因素对营销沟通的影响

荷兰著名文化学专家霍夫斯坦特教授认为:“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特鲁克也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所以不同的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文化,跨文化营销沟通便可能出现沟通的障碍。

沟通是人们进行意见或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人们通过共同的符号系统(口头的和非口头的)互通意思的过程(Gail.E.Myer,1973)。沟通的过程通常由八个部分组成,即信息发出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编码变为信息,经过一定的途径(人员的和非人员的)或媒介传递给信息接收者,后者经过解码使信息变为可理解的意思,接收者收到信息后将做出反应,最后,接收者的部分反应将反馈给信息发出者。因为意思要转换为某种符号,经编码后才成为信息,因此信息要经过一定的描述才能被解码,接收者才会理解。这个描述过程随着语境(人、文化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Borden,Borden,1991)。而一切信息的编码只有合乎(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化规范才能被正确理解。因此,国际营销专家(Jeanne和Hennessey)提出国际营销经理除懂得自己本民族语言系统外,还要懂得自己所处的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对其言行的制约。营销管理人员之所以能比较顺利地与同一个社会文化集团内的顾客、中间商和各类公众沟通,是因为他们共享其母语的语言系统、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然而,跨文化营销沟通的困难,在于沟通双方属于不同的社会文化集团,他们可以使用同一种语言媒介,但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和价值观,符合了不同的行为规范。沟通一方传达的信息意思,而另一方收到的信息却与原意大相径庭。例如,美英两国代表就某项业务进行谈判,同一句话,“tablingaproposal”,美国代表的意见是他们“要推迟决定”,而英国代表的理解是他们“将马上采取行动”。又如,美国营销经理在谈判成功时,做了一个表示OK的手势,而法国南部的谈判对手确理解为“此交易微不足道”。再如,我国出口产品金鸡牌饼干和山羊牌羊毛衫,英文译名为“cock”和“goat”,而这两个英文单词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色鬼”。由于译名不当,使英语国家的顾客产生文化误读,望而生畏,使出口注定失败。以上例子说明一个单词、一个手势、一句话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难怪美国市场营销权威Philip Kotler说:“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问题不是要不要沟通,而是说什么,对谁说和如何说”。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国际营销人员只掌握跨文化语言,而不懂制约语言的环境、赋予语言特定的文化内涵,实际上并没有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要减少对跨文化语言的误解实现有效地沟通,作为跨文化的营销者,既要对他文化深层内涵的学习和理解,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又要让他文化的顾客、中间商和形形的公众了解自己的文化。不仅要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而且要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在跨文化营销沟通中有意识地选择对方容易理解的编码方式,选择适合对方口味的传播媒介,“用顾客的语言表达和理解”(盛田昭

夫),培养恰当表达和理解话语(口头语和非口头语)的能力和技能。

二、跨文化营销的沟通障碍

文化由语言、传统和价值观念、教育、行为态度、美感、人工的物质要素和社会组织等要素构成(Zinkota和Rondainer,1993),而价值观念则是文化内涵的核心。如果不能充分理解文化丰富的内涵,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更无法真正理解各种文化行为和消费者行为。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来规范其多数人的行为和态度(Boeden,1991)。跨文化的价值观念差异产生人们认识上的差异,价值观念又通过激发动机间接影响认识系统。不同的价值观念有不同的期待、欲望和需要,这便决定了不同的营销文化,对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会有不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当文化价值系统发挥作用时,它便产生激发力,影响着人们的感觉、态度、行为举止和选择标准。因此,相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产生类似的行为态度,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态度。

例如Tse,Wong和Tan1988年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五种亚洲文化价值观念对同一商品属性重要程度的评价就不一致,日本人、台湾人和香港人认为衣服的美学属性最重要,而新加坡和韩国人则认为其功能属性最重要。又如,同一个词“成熟”(maturity),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其含义是能表述真实的自我,能摆脱他人的影响和限制,以及能独立面对他人和现实,因为这体现了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但在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中,“成熟”的含义则是一个人已趋向于与家庭、社会以及工作单位的协调一致,体现了中国人集体主义、重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同样,不同的价值观念对颜色、式样、表情、行为等会有不同的评价和理解。价值取向的异同决定了评价标准异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社会成员只要其价值取向相同,他们对同一品牌、同一产品形象的评价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即价值取向相同的文化对产品品牌有相同的评价标准,这就为国际市场细分和营销沟通组合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好的、有价值的、得体的或被期待的,营销人员就会期待自己习以为常的文化规范得到对方的认同。直到在跨文化沟通中发现一句客气的话竟使对方不快(如问西方人的收入、年龄等隐私);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竟引起对方反感。如我国某医疗机械厂厂长与美国老板商谈引进“大输液管”的合作生产意向,并已约定第二天签约。签约前,热心的厂长邀请美国老板到车间看看。该厂车间整洁有序,美国老板边看边赞许地点头。然而,因为厂长将一口痰吐到了墙角并用脚去擦一擦,就是这一举动使得美国老板拒绝签约。中国厂长提了一个关心的问题,而美国老板避而不答,并且不辞而别,中国厂长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的确,问题就出在文化上的差异意识,无意中破坏了对方认为得体的行为规范。上例就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厂长与美国厂长在文明行为上的文化差异,中方厂长认为随地吐痰习以为常小事一桩,而美国老板则认为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综上所述,跨文化营销的沟通障碍主要表现为文化上的障碍,即语言文化内涵、语言环境和传统习俗等因素形成的沟通障碍。因此,营销管理人员在跨文化沟通中,不能只以本文化规范作为解释他文化的出发点,以及作为引导行为的标准和进行判断的根据,必须站在他文化消费者立场,充分理解他文化的深刻内涵、语言环境及其评价标准。

三、跨文化营销有效沟通的建议

跨文化营销沟通障碍是客观存在,然而并非是不可逾越。有效的跨文化营销沟通与文化融合,取决于国际营销企业及其管理人员对跨文化真正的理解,以及有效的参与、沟通与和融合。

1、深刻理解跨文化的含义

没有对跨文化的真正理解,也就不会有跨文化营销成功的沟通。美国管理学家戴维・A・利克斯曾说过“大凡跨国经营的失败,几乎都是仅仅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基本的或微妙的理解和体会所招致的结果。”通常,跨文化理解包含了以下两个最基本的含义:

(1)要理解他文化,必须理解本土文化。跨文化沟通人员必须先理解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模式、文化背景、文化精华和糟粕演变的理解,从而树立动态的和关联的文化观。这种文化的自我意识使得在跨文化沟通中,意识到本土文化与他文化之间存在文化异同参照系统。同时,还要努力消除“本文化中心主义”,即不能认为自己的文化优于他文化,用本土文化的范畴和价值观念去判断评价他文化,对他文化存在偏见和歧视。

(2)必须基于“文化适应”。文化适应要求人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摆脱本土文化的约束,调整、适应他文化,从他文化反映原文化。但对他文化既要“入乡随俗”,又要“处之超然”,否则就会盲目落入另一种文化的框框之中。这是国际营销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促进营销人员的跨文化理解,形成高效的跨文化沟通,需要有意识建立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有形和无形的跨文化传播组织与渠道;建立营销调研组织对文化的主体--顾客、中间商和公众以及他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同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如文化同化法、敏感性训练法和实地经验法对营销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的技能。

2、建立和完善融合的文化沟通模式

国际营销沟通的跨文化参与及融合,是指通过跨文化理解,达到跨文化的和谐,建立一种具有东道国特色的营销沟通模式。“它应该使自己的跨文化成为一种长处,在各个管理职能、结构和政策完全超越国家和文化的界限并不可能,也不可取。真正需要的是在相互影响的各种需求中求得动态的平衡”。

这种平衡过程的展开就是跨文化参与和融合的沟通过程,有许多成功的跨国经营企业,就具有在这方面的成功尝试和经验。例如,美国迪斯尼乐园总部在建日本东京迪斯尼乐园的营销沟通过程中,他们同时注意了美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既考虑到日本游客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同时也看到了他文化价值观的变化。特别是注意到东京迪斯尼乐园的目标顾客大多是战后出生的中青年人,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较大,甚至对美国文化有一种狂热。在营销沟通中就着意宣传东京迪斯尼是地道的美国文化,一切标识是英文书写;食品是原汁原味的美国风味;设备全从美国进口;所有旅游景点与美国迪斯尼乐园毫无二致。结果,因促销符合日本游客的价值观,沟通效果十分显著。所以,国际营销企业不仅要通过对跨文化的理解,跨文化参与及融合的“文化适应”过程,而且应当建立适合跨文化营销的沟通模式。

3、创建学习型企业强化跨文化知识管理

文化源远流长,他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同时跨文化营销沟通也会表现在跨文化知识的方方面面,以文化形态容纳更多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与生态环境信息等等,寓于跨文化交流、传播与沟通之中。因而,本文化与他文化的冲突,常常会表现具有:文化冲突会出现在心理、情感、思想观念以及生活习俗之中,使矛盾和冲突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甚至要在较长的时间才表露和显现;不同质的他文化隐含着非线性错综复杂的状态;其矛盾和冲突的核心集中表现为价值观上的差异等方面的特征。因此,跨文化营销的传播与沟通,是一个使不同质文化和谐与交融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创建学习型企业强化知识管理,是当代企业发展的总趋势。然而对于跨国经营企业,还必须将“跨文化”纳入和作为企业学习和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跨文化知识学习与管理的任务,根据企业推出产品、服务与国际市场的文化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他文化相关的知识体系,在于从不同的文化中寻求能够体现他文化的精髓,形成有效的跨文化知识学习与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加强对跨文化营销知识的调查与研究,组织跨文化营销知识培训,培养和造就大量的跨文化高级人才,形成强有力的跨文化营销的团队,增强企业与全体职工对他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进行跨文化营销沟通创新,为推行全员跨文化知识营销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深厚的跨文化融合的底蕴和功底,促进企业在跨文化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总之,实行跨国经营、全球营销型企业,面临的是具有文化差异复杂变化的经营环境,必须加强企业跨文化管理。一般地说,跨国经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中,文化因素对企业运行来说,其影响力是全方位的、全系统、全过程的。在跨文化管理中,要以充分理解跨文化的丰富的内涵,承认本土文化与他文化差异的事实,是保证跨文化营销有效沟通的前提。同时发扬中国跨文化营销的光辉传统,采取符合跨文化营销市场环境的经营策略,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的跨文化营销因素。中国历来主张“以和为贵”和“和而不同”,是指导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发扬和研究本文化与他文化和谐兼容,在当代企业跨文化管理中的应用,是发扬光大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日本的著名管理学家伊藤肇认为“日本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败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复兴,中国经典的影响力,功应居首。”另外,采取正确的跨文化营销策略,是创造跨文化营销有效传播与沟通和谐氛围的重要保证。一般可供选择的策略有;如本土化策略、文化创新策略、文化相容策略、文化规避策略、文化渗遗策略、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等。本文所探讨的是跨文化营销的有效沟通问题,而沟通的背景确是一个复杂的跨文化知识学习与管理的问题。因此强化企业跨文化综合管理,是跨文化营销的有效沟通,以跨文化营销制胜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美)桑德拉・黑贝尔斯、李业昆译:《有效沟通》,华夏出版社,2005年。

[2] (美)马尔科姆・沃特、郝继涛翻译:《跨文化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3] 蔡建生:《跨文化生存》,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

第6篇

商务英语一般是指在进行国际贸易中用到的英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可能用到的英语,还包括在国际交流和交往中经常使用的英语,因此,商务英语的含义应该包括国际贸易和对外交流两部分。商务英语不同于一般英语,学习商务英语课程,不仅要求学院提高英文水平和交流能力,更多的是向学员传授西方经济贸易相关的知识,如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和工作方式,以便学员可以掌握如何正确合适的与外国人打交道,促成经济合作或经济贸易。商务英语所坚持的文化理念都源自于国际贸易,因此商务英语是在一般英语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贸易的特点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商务英语要求英语基础知识扎实、口语能力强等。

1.2商务英语的特点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外延,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首先,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很强。商务英语用到的场合很多,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营销、经济等领域,甚至包括与国际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体系等。因此,商务英语需要用专业术语和专业语法将复杂的贸易活动和对外交流表达清楚。这同时也该外行业理解商务英语带来了困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或语法,在商务英语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如“drug”的日常含义是“品”,但是在商务英语中是指“滞销品”的含义,这是因为品不能在市场上公开出售。又如“country”的本义是指“城市、农场”等,在商务英语中,取其外延含义用来形容距离的遥远;其次,商务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全球化的交流常遇到的困难就是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交流困难,有时甚至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冲突或矛盾。如“dragon”一词,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我们都是龙的子孙,龙被认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代表吉祥幸福的神物,而在西方国家中的意思却恰恰相反“,dragon”一词含有恶魔、邪恶的意思;再次,商务英语语言简单易懂,且语言多缩略。对此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是发过语言学家马丁内的语言经济原则,该原则认为:经济原则的前提条件是保证语言交际功能的顺利完成,同时人们对语言活动中的能量耗散要符合经济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进行经济活动中,人们所使用的语言要简介凝练,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工作时间和精力,提高生产效率,符合经济活动的要求。典型的例子是:外汇一般用“forex”代替完整的表达“foreignexchange”;最后,商务英语一般语言规范且正式,这与经济活动的严肃、谨慎特点密切相关,经济活动一般涉及交易双方的利益,这些经济活动要求用于严谨规范、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使用容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词语,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经济损失。所以,商务英语中一般少口语性词语,如表达“买”的意思时会用“purchase”而不是“buy”。

2、如何在国际营销过程中正确使用商务英语

基于商务英语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国际营销中要合理正确的使用商务英语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即背景知识、交际技巧、语言决策。

2.1背景知识

使用商务英语时要充分考虑商务英语所使用的背景知识,贸易双方的工作人员要对自己及对方的文化知识和环境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在国际营销中使用商务英语。在了解对方的背景知识时,要了解对方的、忌讳或避讳的习俗或习惯、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揣摩对方的心理特点,尽量避开双方都敏感的话题,避免交易的失败。针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这样才能更加顺利的完成交易。

2.2交际技巧

在适当场合运用合理的交际技巧,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际营销中,除了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背景知识,做出正确的语言决策外,还要善于运用合适的交际技巧,灵活展现语言的艺术和魅力,调节现场尴尬的气氛从而促进双方愉快的交流。因此,在使用商务英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用合理的措辞,当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时,要在第一时间根据其背景知识对其思维习惯、心理特点等作出判断,然后运用合适的交流技巧,提升自我的交际能力。

第7篇

1.1商务英语的含义

商务英语一般是指在进行国际贸易中用到的英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可能用到的英语,还包括在国际交流和交往中经常使用的英语,因此,商务英语的含义应该包括国际贸易和对外交流两部分。商务英语不同于一般英语,学习商务英语课程,不仅要求学院提高英文水平和交流能力,更多的是向学员传授西方经济贸易相关的知识,如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和工作方式,以便学员可以掌握如何正确合适的与外国人打交道,促成经济合作或经济贸易。商务英语所坚持的文化理念都源自于国际贸易,因此商务英语是在一般英语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贸易的特点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商务英语要求英语基础知识扎实、口语能力强等。

1.2商务英语的特点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外延,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首先,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很强。商务英语用到的场合很多,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营销、经济等领域,甚至包括与国际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体系等。因此,商务英语需要用专业术语和专业语法将复杂的贸易活动和对外交流表达清楚。这同时也该外行业理解商务英语带来了困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或语法,在商务英语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如“drug”的日常含义是“品”,但是在商务英语中是指“滞销品”的含义,这是因为品不能在市场上公开出售。又如“country”的本义是指“城市、农场”等,在商务英语中,取其外延含义用来形容距离的遥远;其次,商务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全球化的交流常遇到的困难就是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交流困难,有时甚至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冲突或矛盾。如“dragon”一词,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我们都是龙的子孙,龙被认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代表吉祥幸福的神物,而在西方国家中的意思却恰恰相反“,dragon”一词含有恶魔、邪恶的意思;再次,商务英语语言简单易懂,且语言多缩略。对此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是发过语言学家马丁内的语言经济原则,该原则认为:经济原则的前提条件是保证语言交际功能的顺利完成,同时人们对语言活动中的能量耗散要符合经济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进行经济活动中,人们所使用的语言要简介凝练,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工作时间和精力,提高生产效率,符合经济活动的要求。典型的例子是:外汇一般用“forex”代替完整的表达“foreignexchange”;最后,商务英语一般语言规范且正式,这与经济活动的严肃、谨慎特点密切相关,经济活动一般涉及交易双方的利益,这些经济活动要求用于严谨规范、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使用容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词语,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经济损失。所以,商务英语中一般少口语性词语,如表达“买”的意思时会用“purchase”而不是“buy”。

2、如何在国际营销过程中正确使用商务英语

基于商务英语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国际营销中要合理正确的使用商务英语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即背景知识、交际技巧、语言决策。

2.1背景知识

使用商务英语时要充分考虑商务英语所使用的背景知识,贸易双方的工作人员要对自己及对方的文化知识和环境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在国际营销中使用商务英语。在了解对方的背景知识时,要了解对方的、忌讳或避讳的习俗或习惯、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揣摩对方的心理特点,尽量避开双方都敏感的话题,避免交易的失败。针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这样才能更加顺利的完成交易。

2.2交际技巧

在适当场合运用合理的交际技巧,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际营销中,除了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背景知识,做出正确的语言决策外,还要善于运用合适的交际技巧,灵活展现语言的艺术和魅力,调节现场尴尬的气氛从而促进双方愉快的交流。因此,在使用商务英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用合理的措辞,当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时,要在第一时间根据其背景知识对其思维习惯、心理特点等作出判断,然后运用合适的交流技巧,提升自我的交际能力。

2.3语言决策

对商务英语进行正确的决策,才能促进双方的交易活动顺利进行。商务英语在国际营销的应用中,背景知识是基础、语言决策是内容,交际技巧是手段和工具,只有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三者,才能更好的发挥商务英语在国际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3、商务英语在国际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商务英语以其独特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文化理念区别与一般英语,又以其较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国际营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商务英语是进行国际营销的前提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的经济贸易不断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进行,进展方向的正确性以及企业财产的安全性。

3.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哪怕是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去执行和把关的,企业财务控制系统的主体是人,其也是控制内部财务的客体,所以,决定工作质量的因素就是人员素质,同时也是落实财务控制制度的条件,对人员进行控制的核心。企业在对用人进行选择时,应当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业务水平以及交流沟通水平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的企业责任。企业应当合理的对奖励激励机制进行设置,对财务人员学习专业会计知识的积极性进行鼓励,对人员的培训和进修进行组织,对行业知识进行更新,尽可能的对操作技能以及爱岗敬业的心理素质进行提高。

3.3建立严密的控制制度

对财务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完善的基础是要有一套完整的财务控制制度,它是标准、是依据。在对国家财富进行创造的过程中,企业是执行者,所以,国家就制定了许多有关的法律条文,故而,企业在建立财务控制制度时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章。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下,企业根据建立内控制度要点、目标以及原则的要求对本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完备的进行建立。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具体包括下面七个基本的控制财务会计的制度:适用适时的监督考核制;定期资产盘点的制度;合理科学的预算制;合理的会计程序以及会计政策;严格的核对制;完整的簿记制;可靠基本的凭证制。企业应当按照财务内控制度的体系框架进一步的对相关的内控制度进行加强和健全,让各个企业的职员对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明白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以及做了之后应该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3.4对规范控制程度更好的进行提升

第8篇

第一章 绪论

1.市场定义。深刻理解市场的含义。

2.市场营销定义。深刻理解市场营销含义。理解市场营销相关概念。

3.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4.市场营销学研究方法。理解市场营销学的各种研究方法。

5.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演进。深刻理解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等观念。

第二章 市场营销环境

1.市场营销环境概念。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其构成,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2. 微观环境。 理解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3. 宏观环境因素。深刻理解各宏观环境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4. 环境的分析与营销对策。了解环境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 消费者市场及购买行为分析

1.消费者市场。理解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及其特点。

2.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

3.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外在因素。深刻理解文化、相关群体、家庭等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4.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深刻理解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经济等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5.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理解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深刻理解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

第四章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1. 市场细分。理解市场细分的概念及理论依据。深刻理解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2.市场选择。理解目标市场的概念和市场覆盖模式。深刻理解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类型及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

3.市场定位战略。 理解市场定位的含义。深刻理解市场定位的方式和定位的步骤。了解市场定位战略类型。

第五章 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

1.竞争者分析。了解竞争者与竞争者识别。理解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2.市场主导者战略 。理解扩大市场总量、保持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占有率战略。

3.市场挑战者战略。了解挑战战略类型。

4.市场跟随者战略。了解紧密跟随、距离跟随、选择跟随等战略。

5.市场补缺者。理解补缺基点的含义与特征,理解市场补缺者竞争战略选择。

第六章 产品策略

1.产品整体概念。深刻理解产品及产品整体概念。了解消费品的分类。

2.产品组合。深刻理解产品组合及其相关概念。理解产品组合决策。

3.产品生命周期。理解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各阶段特征。深刻理解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营销策略。

4.新产品开发。理解新产品的概念及种类。深刻理解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第七章 品牌与包装策略

1.品牌的基本概念。理解品牌的含义和作用。理解品牌与商标的区别。

2.品牌策略。深刻理解品牌设计原则。深刻理解品牌组合及其策略。

3.包装的基本概念。理解包装的含义、种类。

4. 包装策略。了解包装设计原则。深刻理解包装的几种策略。

第八章 价格策略

1.影响定价主要因素。深刻理解企业定价目标。理解影响企业定价的主要因素。

2.定价的一般方法。深刻理解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

3.定价的基本策略。深刻理解折扣策略、地区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和组合定价策略。

第九章 分销策略

1.分销渠道的职能和类。理解分销渠道的含义与类型。了解分销渠道职能。

2.分销渠道策略。深刻理解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理解分销渠道的设计。

3.批发商与零售商。理解批发商的含义与类型。了解零售商店的类型。

第十章 促销策略

1.促销与促销组合。理解促销与促销组合的含义,深刻理解制定促销策略时应考虑的因素。了解促销的作用。

2.人员推销策略。理解人员推销的概念及特点。了解人员推销的形式、对象与策略

3.广告策略。理解广告的概念与种类。深刻理解广告媒体及其选择。理解广告的设计原则。

4.公共关系策略。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和工作程序。

5.营业推广(销售促进)策略 。理解销售促进(营业推广)的特点。深刻理解销售促进(营业推广)的方式。

二、考试题型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满分150分。

三、参阅教材

第9篇

论文摘要:文化营销是六维营销的其中一个部分,作为竖立产品个性,赋予产品灵魂的方式,文化营销在现今时代显得更为重要。中国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国家,中国的消费者经受着传统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面影响,如何满足这样的消费者,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为企业寻求有利的角度来解决文化背景下的营销课题。

一、文化营销和消费社会的含义

(1)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构建企业的个性价值观并寻求与消费者的个性价值观匹配的营销活动。文化营销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企业须借助于或者是英语不用特色的环境文化开展营销活动;二是文化因素必须渗透到市场营销组合中,营销者必须综合地运用文化因素,制定出有文化特色的市场营销组合;三是企业应充分利用CI战略(企业形象战略)与cs战略(顾客满意战略)全面构筑企业文化。(2)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特征主要有三点:消费社会商品十分丰盛;消费主义是消费社会的核心观念,“消费主义”观念认为,人活着,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消费;不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而是为了显示能够消费什么;消费社会的人被物所支配。

二、中国消费文化的现状

1.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第一,中庸之道。大理学家朱熹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种价值观反映在消费者行为中,有四方面影响:一是含蓄的审美情趣,如喜欢淡雅的布艺等;二是强调“共性”,例如跟风购买等;三是反对超前消费;四是在做购买决策时,重视模糊思维。第二,注重人伦。人伦即是人类社会中以维系到的秩序的人际关系,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华文化强调以家庭为本伦,消费者在作出购买行为的时候,会从家庭,集体角度出发考虑,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偏好。第三,面子主义。中国人爱“露脸”,厌恶“丢脸”。反映在消费行为上,许多消费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而是为了别人的评价,或者是社会的评价。

2.西方消费文化的入侵及影响。西方消费文化主要是以“消费主义”为主的一种文化,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消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共同影响下,中西方消费文化的融合的产物——消费社会下的消费时尚心理诞生。消费时尚心理在现代中国消费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它的大前提是消费社会,也就是中国消费市场已经在逐步转型。消费时尚一般遵循着这样几个原则:循环原则——时尚可以卷土重来:从众原则——追逐品牌;求新原则——标新立异;价值原则——珍贵等同于有价值;常态曲线原则——发展兴起衰败;样式差异原则——地区、群体差异。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式: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种定式对于营销者,或者是产品的生产者来说,都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三、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启示

首先,企业需要学会分类。作为一个大企业,需要掌握不同的群体的消费心理,各个击破;对于一个小企业,更好的做法就是有的放矢,专注于一个群体。其次,企业需要学会心理学在营销中的应用。(1)阿西实验——从众的利用。阿西实验证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也可以间接推算出中国人在消费时共同的“需要外界正面评价”的心态。这在中华消费文化中的体现就是对于品牌,时尚以及高精尖的追求,很多商家利用了这一点,不惜重金打造自己的品牌,请明星代言,树立品牌价值。在企业的大型决策之下,单一的营销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促销是最能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能智能一个由吸引力的促销手段,销售额必然会有很大的增长。(2)消费阈值——产品,价格的制定。每个消费者心中都存在有阈值。由于群体不同,阈值也就不同。年轻的或者是沿海、对于西方消费比较认可的消费者,可能对于产品范围的阈限比其他消费者更具宽容性,更易接受比较标新立异的产品。企业在制定销售品价格的时候,必须注意到顾客的阈限,在阈限内,便是营销者可以控制的价格,可以方便做许许多多的调整和策略。(3)营销者做主——新时代的营销心理。2002年,布欧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回家卡尼曼教授在其“前景理论”中,对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基本假设进行了反驳。其理论有三个结论: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人在心中为金钱建立了不同的心理账户:损失的痛苦大于获得的快乐,输赢取决于参照点,人们最终追求的幸福,而不是金钱。营销心理学必须强调,心理与行为是可以引导和控制。营销者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感知。最后,企业加强对于消费者的关注,是企业关注消费文化的基础。任何一个好的企业,都应尽心尽力去做销售。

参考文献:

[1]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前言》,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

[2]王建国.《销售与市场》,2009-03-17

[3]弗兰克莫特.《消费文化》.余宁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10篇

关键词:文化营销 竞争力 误区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及特征

(一)文化营销的含义

文化营销是企业在进行有形产品或服务营销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创造和传播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和目标市场消费者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来达成榭立企业形象,实现产品或服务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

在文化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企业通过传达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引起消费者的价值观共鸣,提升其心理满意度,进而激发消费者正面的行为反馈,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二)文化营销的特征

1.文化营销的系统性:企业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念或文化理念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中,以企业文化、消费文化为根本,运用企业创新能力构制的一个复合体。

2.文化营销的层次性:依据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的渠道,文化营销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初级层次,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各环节添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或某种文化理念,实质是企业价值观物化于产品实体:品牌文化营销是产品文化营销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价值观凝结在品牌中,品牌成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或文化理念的展示通道,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选择,实质是在选择自己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或文化;企业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更高一级层次,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能为消费者选择、接受的企业价值观信条,实现消费者对整个企业的认同。

3.文化营销的互动性:文化营销实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文化交流,目的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沟通消费者,降低二者文化冲突,达到价值观共识。价值观的共识,是文化信号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不断被解读、反馈的循环中实现的。企业在传递某种价值观念影响消费者的同时,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行为也会影响企业文化营销的策划,即企业与消费者在文化层面上相互作用。

二、文化营销的作用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化营销是企业寻求个性,取得差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寻求个性是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它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通,或者是对原有价值链的再造和拓展,将不同价值链加以整合的结果。文化营销正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将文化因素渗透、融合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使本企业在行业中独树一帜、寻求个性化的发展。

(二)文化营销可以建立企业与目标消费者之间共享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一个特定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愿或景象,不仅企业内部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共同愿景,而且企业还可以将其内部的文化向扩散,建立为企业内部成员与外部消费者分享的共同愿景,通过其导向、沟通、凝聚与反馈功能作用的发挥,使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上一层楼。

(三)文化营销有助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企业有无能力建立其核心竞争力。寻找、创造和积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营销的核心概念在于借助于塑造一种全体企业人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或价值观念群来推动企业营销的成功,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所在。

(四)文化营销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遇到一些“临界点”,能否成功超过这些“临界点”,使企业跃上一个更新的台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一个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核心专长,以致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而文化营销可以为这个过程提供动力支撑与导向。随着企业对文化营销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文化营销,更多的文化成分被以各种方式融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去,使得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营销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企业实施文化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一)全员参与。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形成企业内部伦理和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识的理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宣传、实践企业文化,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

(二)因地制宜。企业文化的形成,不仅受社会文化、消费文化、市场环境的影响,而且与企业自身条件息息相关。每个企业基本条件不同,企业文化也应各具特色。所以,企业在进行文化营销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迷失自我,东施效颦,背离了企业实施文化营销的初衷。

第11篇

论文摘要:旅游旅游营销营销策略

论文摘要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本文主要从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含义、特征、新问题及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旅游市场营销的含义

传统旅游中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是“物”起决定。而现代旅游业则以营销、管理、知识、智力为主,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策划、组织、创新、反馈、控制,以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推广高效运营,使游客满足,心情愉悦,使企业获利,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营销非常注重管理和协调,非凡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和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和协调,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协调。

2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特征

2.1旅游营销理念的变革

随着市场营销从早期的生产观念阶段发展到今天的社会营销观念阶段,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注重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协调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和全社会、全人类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旅游营销理念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绿色营销观念、生态环境观念、品牌服务观念已经开始成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念。

2.2营销职能的演变

旅游营销的产品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就和传统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更强调旅游营销的管理和协调,非凡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和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和协调、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协调。

2.3营销组合策略及营销模式的延伸

随着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趋向越来越明显的,传统4Ps策略已滞后于旅游营销功能及理念的演变,因此美国闻名市场学家菲利浦·科特勒于1984年提出的“大市场营销”理论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指导意义得以逐渐体现。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人员要去影响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而不应单纯地顺从和适应环境。营销组合还应融入权力和公共关系两大要素,非凡是将公共关系的手法运用到营销组合中,运用以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为基础的新的营销传播模式,进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纽带、培养旅游品牌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3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目前状况分析及存在新问题

3.1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摘要: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国内旅游业迄今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新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国内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四是旅游产品的参和性不强,给游客带来的体验比较少。五是旅游产品开发无序,喜欢盲目从众跟风,一哄而上,投入产出水平低下。

3.2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收入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还有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具体的旅游综合资讯服务和市场猜测性信息,非凡是和目的地旅游相关的交通、饮食住宿、旅游客流等信息的传递速度滞后,使旅游客流的区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剧了旅游非凡是节假日旅游无序性的产生,并间接影响到热点线路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3信息传递科技含量低,营销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具有高效、快捷、信息量大的特征,欧美许多大旅游企业在八、九十年代就广泛将网络技术用于市场营销。但到目前,我国大多数旅行社还是利用电话、传真进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向。这和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和世界各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差距。

4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4.1完善旅游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理念、文化及品牌的竞争、是忠诚顾客的竞争,在旅游营销中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计划,处理好市场短期效益和长远发

展的关系,确立顾客服务的理念体系并将其视为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改进营销组合,彻底改变现有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将绿色营销、

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及知识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现有的旅游营销体制中,将这一理念加以有组织的系统化,使之渗透到所有员工意识领域并成为所有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4.2组建高素质的旅游营销队伍

旅游企业要重视旅游营销队伍的建设,把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作为企业员工建设的主要工作,选择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热爱旅游事业有开拓精神的人作为营销人员。企业要完善用人机制,把好录用关,提高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水平,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层次;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环境,把人才的流失速度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第12篇

一、品牌名称让消费者产生关键的联想

品牌名称是品牌的核心要素,它往往简洁地反映了产品的中心内容,使消费者产生关键的联想。理想的品牌名称应该做到记忆方便,对产品类别及特质、优点等具有准确的定位性说明;有趣味,富有创造力,易于向更广泛的产品种类和地域背景转换;含义持久,在法律和竞争上都能获得强有力的保护。根据这些要求,品牌命名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品牌名称应简明朴实、易读易写。品牌的易读性是便于人们口头相传的关键,而口头相传的方式对于建立某种记忆联系是十分有价值的。比如“太太”口服液这个名称就比较符合这样的要求,它满足了许多中国已婚女性潜在的心理需要――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雍容华贵的太太,并且在发音上也朗朗上口,易于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和传播;还有“方太”厨具满足了中国家庭贤妻良母的形象需要;“爱妻”号洗衣机适合了中国男性羞于表白但又需要表白的心理需求。这些品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每个人都有“趋易避难”的心理,毕竟在大庭广众之下读错了字还是有点过不去的,所以消费者往往不太愿意去读一个生僻难读的名称,更不要说去记住这个名称了。比如国内有一款轿车命名为“麒麟”,虽然麒麟在中国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代表了这款轿车的不同凡响,但这个命名却欠缺深思熟虑――知道它的含义的人会觉得名字太大了,这样一款车配不上;不知道它含义的人会觉得什么名字不好,非得找两个不认识的字挂在上面。

其次,品牌名称应亲切熟悉并且富有含义。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消费者总会很容易地记住并很随意地传播出去。为什么每年的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台词总是那么快地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就是因为他所表演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他的经典“语录”本身就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在这个方面,“娃哈哈”是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这个名称既通俗易懂,又雅俗共赏,消费者一眼就明白它代表了儿童需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快乐无忧的年少时光,也隐含了作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的心愿,这些因素为其在国内的成功传播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当然在品牌名称中也可以加入一些抽象的信息。比如联想电脑、雕牌洗衣粉等等,这些品牌名称与产品的功能性毫不相干,但都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其实反观这些品牌名称,不难发现,这些名称都是消费者所熟悉的事物或者经常用到的词汇,并且这些名称也都符合简洁明了的命名原则。在品牌命名中也可以利用数字,用它来突出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比如诺基亚73、78、95、96系列,宝马的3、5和7系列等等。

二、标识与图标 胜过千言万语

品牌标识和图标属于品牌视觉要素,选择一个恰当的品牌标识、符号或者字符对于品牌的推广与传播具有重大作用。正如西方有句谚语所说:“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标识有几种形式,一种是文字标识,即采用独特的文字形式书写的标识,比如可口可乐的标识、联想的品牌标识、美的的品牌标识等,都采用这种形式;还有一种是抽象的标识,这种标识可能与公司的名称或公司所从事的活动毫无联系,比如梅赛德斯的星星、劳力士的皇冠、奥运会的圆环、海尔的海尔兄弟标识等等,这些没有文字的标识通常被称为图标。许多标识介于这二者之间。标识往往被设计成图标,以便以某种方式强调和修饰品牌含义。

一项调查研究证实,在公司仅有名称和标识这两种情况下,消费者对公司的形象存在着差异,标识具有的含义和联想,可以改变消费者对公司的感知和理解。标识可以通过其内在含义和支持它的营销计划来激发人们的联想,即使较为抽象的标识,也能随着形状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评价。抽象的标识有利有弊,标识抽象一些显得独特,进而也容易被识别,但抽象的标识也可能缺乏一个具体的标识所拥有的内在含义。所以,如果没有发起一场营销宣传来解释它的含义,消费者可能很难理解标识想要表达什么。海尔集团就曾采用动画片的形式来推广其海尔兄弟的品牌标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对于品牌名称而言,标识和图标有三个优点。一是容易识别,这是由于标识和图标具有可视的性质所决定的,是表明产品的有效方式;二是在于它的多样性,这是由其非语言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也使得标识能够比较顺利地跨文化进行传播;三是易于修改,标识可以在运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适当的修正,加入一些时尚性因素,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而品牌名称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三、形象代表让消费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形象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在一定的知觉情境下,采用一定的知觉方式对客体的感知。从心理学角度讲,形象是人们反映客体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图式。肯尼思・博尔丁在他的著作《形象》里提出,一个象征性形象“是各种规则和结构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粗略概括或标志”。形象代表是品牌图标的一个特殊类型,往往取材于人类本身或现实生活。形象代表通常通过广告推出,在广告和包装设计中,形象代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品牌形象代表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可以是某种动画人物(比如海尔兄弟、北京奥运会的福娃系列卡通形象等),也可以是活生生的人物(比如万宝路牛仔、麦当劳叔叔、肯德基上校、康师傅等),也可以是某种动物(如七匹狼、雕牌、标致的雄狮形象等)。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由于它们往往色彩丰富、充满想象力、容易抓住人们的兴趣,所以品牌形象在建立品牌认知方面非常有用。品牌形象代表一般隐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品牌形象的有形内容,代表着“品牌的功能性”利益,即与品牌产品或服务相联系的特征。从消费和用户角度讲,“品牌的功能性”是指品牌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其功能性需求的能力。例如,洗衣机具有减轻家庭负担的能力;照相机具有留住人们美好瞬间的能力等。品牌形象的这一有形内容是最基本的,是生成形象的基础。品牌形象的有形内容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功能性满足与品牌形象紧紧联系起来,使人们一接触品牌,便可以马上将其功能性特征与品牌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感性的认识,这是促成消费者偏好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是品牌形象的无形内容,主要指品牌的独特魅力,是营销者赋予品牌的,并为消费者所感知和接受的个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极大丰富,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的要求不仅包括了商品本身的功能等有形表现,也把要求转向商品带来的无形感受和精神寄托。在这里品牌形象的无形内容主要反映了人们的情感,显示了人们的身份、地位、心理等个性化要求。比如七匹狼品牌所传递出的强势的狼性文化,在现代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中很容易被大部分有理想、有抱负、有野心的男性所接受,其一系列男性服饰受到消费者的极大青睐,取得了良好市场业绩。

四、广告语 形成空前的品牌影响力

广告语是用来传递有关品牌的描述性或说服性信息的短语。广告语一般出现在广告中,但在产品包装和营销方案的其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告语是品牌宣传的有力方式,因为它能帮助消费者抓住品牌的含义,了解该品牌是什么,有哪些特别之处,迅速有效地建立品牌资产。比如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期间,统一油抓住中央电视台所进行的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直播报道的机会,迅速出击,推出“多一些,少一些摩擦”的经典广告,形成了空前的品牌影响力,也为统一油带来了优秀的销售业绩。

广告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组合来进行表达。有的广告语说的比较含蓄委婉,比如飞亚达手表的广告词“一旦拥有,别无所求”;有的比较坦白直接,比如脑白金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有的广告语则联系品牌名称来加强认知,比如才子男装的广告“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有的广告语则直接把一个品类和品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果冻布丁,喜之郎”这句经典广告;有的广告语则和特定的动作表情联系在一起,比如农夫果园的广告“喝前摇一摇”;有的则和某种特殊的感情联系起来,比如“水晶之恋,一生不变”的果冻广告,等等。

广告语是品牌要素中最容易在运用一段时间后进行修改变动的,所以在现实操作中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但过于频繁的变动或者一成不变都是不可取的。在修改广告语时特别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分析广告语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加强品牌认知和提升品牌形象的,这种方式是否依然有效;其次,确定在多大程度上还要加强此种认知;最后,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广告语中尚有价值的成分,同时注入所需要的新含义,从另外的方面加强品牌的认知。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现行广告语进行适当的修改可能比引入一个全新的广告语更为有效。

五、包装融汇品牌的品位和文化的感性信息

包装涉及产品容器或包裹物的外观设计。“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对产品的包装设计由来已久,而在现代社会中,包装对于品牌资产的创建具有更加重要的优势,因为包装的外表是消费者最强有力的联想之一。从公司和消费者两个角度看,包装必须达到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目标:首先应标明品牌名称,其次应传递描述性和说服性信息,接着应考虑便于产品的运输、保护和储存,最后要有助于产品的消费。为了达到营销目标,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品牌包装除了满足上述功能性的要求之外,还应该满足美学要求,这主要是指包装的尺寸、形状、材料、颜色、文字和图案等各方面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要具有时代气息,给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第13篇

1、整合、提炼胥城大厦企业文化理念,编制胥城大厦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为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打下理念基础和框架。

2、采用文化营销的思路和手法,结合、利用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苏州召开的契机,策划和体现“情满胥城迎‘世遗’”的主题,密切胥城大厦和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关系,在“情满胥城迎‘世遗’”的主线(或红线)上,系统性地策划系列活动,以进一步有效提升胥城大厦的社会影响力、良好形象和知名度,促进胥城大厦的营销业绩的提升。

二、主题含义:

1、隐含性、对应性、延伸性地体现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土人情:

“小桥”——连接、沟通的功能,这里用“迎接”的“迎”来对应体现;

“流水”——流动的水,对应“多”情流露,即这里的“情满”;

“人家”——是地方的含义,在这里对应“胥城”和“世遗”。

2、“情”将体现:

(1)风土人情——“苏帮菜”、“湘菜”等美食节,给客人赠送法式点心——天使的味道,给重点、重要客户赠送“世遗展”的参观券;

(2)亲情和柔情——庆祝“五一”的优秀员工“群英会”;欢庆“六一”赠职工儿童“好伦哥”;

(3)友情和亲情——缅怀英雄蒋勇,祭扫英雄墓;慰问与胥城大厦相关的母亲;

(4)激情——纪念参加金钥匙联盟一周年活动,体现“客人的满意和惊喜一定是来源我们对自己工作和胥城顾客的热情和激情”;

3、“满”将体现:

带有多“情”的主题活动,表明胥城人满腔热情、以情感人的服务理念。

4、“情满”一词体现情感的气氛充满于胥城里。

5、“胥城”表明地方,一语双关,既是胥城大厦,又是苏州的代名词。

6、“世遗”——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盛会,成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地方。

7、用“情”为红线系上“金钥匙”,把胥城大厦的“多情”和“满意+惊喜”理念贯穿于系列活动中,似“流水”流过4月---7月,似“流水”流进胥城大厦顾客的心里,流进参加“世遗”盛会的代表心里、并通过他们流到“世遗”的地方和申报“世遗”的地方。

三、系列活动:

1、4月4日——28日:

举办美食节,策划和体现“食全食美在胥城”的主题,对美食节期间来消费的客户送一个“浪漫和惊喜”的赠品或礼品,“天使的味道”点心和参观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参观券。具体执行部门为市场营销部、餐饮部,配合部门为总办。

2、4月14日:

庆祝胥城大厦加入金钥匙联盟一周年活动,举办“让‘金钥匙’在胥城每个角落闪闪发光”的文化论坛活动,请“金钥匙”联盟中国部的领导来培训,组织“金钥匙”员工和各部门员工在论坛上交流,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和体现金钥匙的理念。具体执行部门为总办和人事培训部,配合部门为各部门。

3、5月1日-5月4日:版权所有

欢庆劳动节、青年节,策划带有“红色”概念的主题活动和事件,体现劳动光荣、岗位立功、奉献精神等,“胥城群英会,欢庆五一节”的活动,以创元集团和胥城大厦对获得苏州十佳蓝领的员工嘉奖为主题,召开优秀员工的聚会。具体执行部门为总办、人事培训部、工会,配合部门为各部门。

4、5月9日:

庆祝母亲节的活动,向英雄蒋勇的母亲赠送节日礼品的活动,胥城大厦的领导到蒋勇家慰问;向每位住店的母亲客户赠送小礼品;向每位做母亲的胥城职工赠送礼品。具体执行部门为总办、人事培训部。

5、6月1日:

策划和组织胥城大厦为胥城大厦职工儿童送礼品——“好伦哥”的活动——“胥城儿童乐呵呵,个个喜获好伦哥”,体现胥城大厦的人文特点,同时提升“好伦哥”的知名度。具体执行部门为总办、人事培训部、工会。

6、6月1日——7月7日:

对下榻胥城的长期客户和提过意见的客户送一份惊喜的礼品,由胥城大厦提供参观世界遗产展览的参观券,具体执行部门为房务部、市场营销部。

7、4月4日——7月14日

与交通合举办活动“胥城人迎世遗,好伦哥谢的哥”有奖竞答活动,把苏州的流动出租车变成流动的宣传车,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都能接受胥城大厦有关的信息,以胥城大厦的美食节和“世遗盛会”为背景,设立与胥城大厦基本情况、美食节、胥称大厦企业文化及其主题活动、世界文化遗产、苏州世界文化遗产等有关的题目,出租车司机竞答,答对的获得一份由胥城大厦好伦哥提供的食用奖品。

四、新闻宣传:

第14篇

体育作为企业营销的一种媒介和载体,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体育活动、体育项目本身作为一种产品进行营销;另一种含义是不是以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作为产品进行营销,而是某一企业以体育赛事为媒介进行的企业自身的推介和品牌宣传活动。后者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营销活动,常见的有冠名、赞助、合作伙伴、指定产品等形式。其中冠名、赞助和合作伙伴通常是国际知名品牌、资金雄厚企业的首选,而广告与体育明星代言已经成为体育营销的普遍形式。从营销理念上来讲,只要是借助体育平台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品牌的营销活动都应当算是体育营销。营销起步较早,经验丰富的经济发达国家证明,体育营销蕴含巨大的魅力和投资价值,它是树立和打造企业品牌的一件法宝。然而,任何营销手段的优与劣不在于市场的评价和有多少成功经验,而在于营销手段对企业的实用性,在于企业的把握。而在现实体育营销选择、实施的决策中,很多企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一般投入营销的成本很高,但营销的效果却差距较大,所以体育营销这种投资存在很大的效用风险。这是因为很多企业在营销决策与选择中存在误区所致。应当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体育营销常见误区的分析与防范。一般来说,常见的体育营销误区有:

其一,企业缺乏与体育特质的联系的评估。成功的体育营销活动,是企业抓住了自身与体育特种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或存在某种价值上的相似或趋同。也就是说应当借助企业及其产品与体育相关内容为载体,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体系。常见的汽车与足球体现出的“快捷、高速”的相同联系,使得汽车企业常常以足球赛事作为营销媒介。而有些企业没有明白这一点,不事先对自身企业和体育活动的特质是否有密切联系和价值趋同进行深入的分析,不对眼前的体育活动进行可行性评估就盲目的投资,这必然导致营销的失败或效果不佳。

其二,没有将体育营销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体育营销是针对某次体育赛事活动的营销活动,所以很多企业将大量的投入赛事期间的营销活动,并希冀获取立竿见影的效果。岂不知体育营销策略应当是企业发展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不但需要进行适应性评估,而且在营销措施上要做好长期的铺垫和准备,还要在赛事结束后进行相关的推介活动。再者,那种认为通过一两次的体育营销活动就可活动产品快速、大幅度销售量提升是一种臆想,是错误的认识,作为一种营销活动,尤其是作为体育营销活动,其效果是长期的、持续显现的,不是一挥而就的。

其三,在营销实施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与体育文化内涵的准确链接。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吸引人们的最大之处是体育文化的魅力,如果体育赛事所释放的体育文化内涵气息被浓烈的商业化气氛所冲淡,那么体育赛事就失去了看点和意义,就不会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不但体育赛事失去了活动的价值,而且体育营销活动更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很多商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不能巧妙地、隐含性地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渗透到体育赛事中,而采取直接宣传企业的方式,造成了赛事受众的心理排斥和情感厌烦,这种效果往往很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实现体育营销的效果必须走出体育文化与商业文化之间失衡的误区,采取间接性、持续性和公益性的营销方式,实现营销的目标。

企业不自觉地走进营销误区是可怕的,它不但造成营销投入的巨大损失,而且会带来由于营销效果不佳,而失去的市场竞争的有力机遇。因此,应当从防止走进误区,防范营销风险出发,有针对性的实施体育营销的选择、实施策略,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应明确以下三点:

一是进行营销投入前的可行性评估。企业应在决定是否实施体育营销前进行体育赛事和自身情况的深入分析,自己对比自己与体育赛事之间是否具有文化价值上的联系,或是否有特质上的趋同点和一致性,如果相关度和一致性越高,体育营销投资的价值也就越大。

二是进行体育营销模式的选择。体育营销模式的选择应当基于企业的服务群体,应着眼于产品的消费人群。在考虑自己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划分和消费者群体定位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明确的营销对象,并根据预期的营销或传播目标,采取不同的体育营销模式,实施相应的体育营销战略和战术。具体预期目标包括是提升品牌,还是单一的促销等;具体的营销战略战术,即营销的模式包括冠名、赞助或媒体、渠道和终端配合等系列手段。比如,如果以提升整体品牌为体育营销战略,把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核心力量与企业竞争力源泉的品牌价值提高到世界水平,就要在统一的品牌形象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全方位和各业务领域的策略,可以采取赞助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形势开展体育营销,以获得对消费者巨大的美誉度和亲和力,大幅度地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

第15篇

>> 星力百货:打造贵阳零售业旗舰 百货零售业员工流失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 关于发展百货零售业的新思考 关于百货零售业节日促销策略的思考 零售业的梅西百货启示 娃哈哈进军百货零售业之后…… 百货零售业未来发展之路 大型百货零售企业营销决策 中国百货零售业向买手模式过渡的路径探析 大中型百货零售业连锁经营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上海传统百货零售业困境 市场化激励机制或先行 融合电商模式对传统日用百货零售业的影响分析 安氏领信百货零售业 WLAN解决方案全面应用 实施O2O全渠道战略是百货零售业深度融合走出困境的重要步骤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百货零售业O2O商业模式研究 中国百货业进入零售轮转新的黄金起点 时空之争零售百货业该去哪儿? 百货零售企业形象构建及提升策略的研究 做好零售百货的体验 我国零售业态中百货商场的战略变革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是软性层面的东西。

营销,就以知道市场需求,抓住市场需求欲望,以最好的方案进行推广,扩充,营造需求氛围,并进行目标销售,达到广告效应,品牌效应,以树立品牌性,营销的另一个概念就是推广,提高曝光率(资料来源:兰晓华著《销售88定律》。

文化营销实质上是指充分运用文化力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即在市场调研、环境预测、选择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提供服务等营销活动流程中均应主动进行文化渗透,提高文化含量,以文化作媒介与顾客及社会公众构建全新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文化营销含义有四:其一为:企业须借助于或适应于不同特色的环境文化开展营销活动;其二为:企业在制订市场营销战略时,须综合运用文化因素实施文化营销战略;其三为:文化因素须渗透到市场营销组合中,制订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市场营销组合;其四为:企业应充分利用战略与战略全面构筑企业文化。(摘自http:///link?url=C4IanxeK2sl16JShlg1T4K7ozcD1QFxK0m7q3QSeWos3vDS6eFKn0PwRUT7grXOue_ITmW_RMBd0Dq15zb2xUa)。

显然,文化营销有别于传统百货零售业通常所举行的促销活动。以往的促销活动,商家关注的商品折扣、让利,商家在把握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预期后,把折扣做低,以此吸引消费者消费,把现有的商品卖出去,把业绩做上去,相对而言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文化营销通常是以某一特定的文化主题为基调,让消费者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进行体验引起共鸣从而来实现销售的达成,同时这种文化基调将在某一特定的消费人群中得到认可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体(通常所说的VIP),为零售业的销售业绩提供保障。因而它的关注点是通过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盈利,相对而言是一个企业的长期行为。因此说,文化营销比打折促销更有生命力。

广百北京路店是“广百股份”旗下的旗舰店,位于市中心传统商业区旺区――北京路步行街中央,占据无比优越的商业地理位置,年销售超20亿,多年雄踞广州地区百货零售业单间门店销售龙虎榜榜首。2012年广百北京路店作为回馈VIP白金、钻石级的客户举行了一场以“群星尊享荟,时尚广百夜”为主题的大型购物嘉年华,明星驾临、模特聚集、宾客云集一时轰动全城。活动在“芬狄诗”魔力先锋派对的倾情演绎下拉开序幕,各品牌在百花异彩、芬芳沁脾、曼曲妙韵的氛围下倾情演绎,以各种形式诉说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精彩纷呈:“歌力思”爵士乐队的“蓝调”流露着一如既往的异国风情,“菲尼迪”皮草鉴赏与专业模特的演绎传递着现代都市的足音,“BENEFIT”热情洋溢的“康康”舞宣泄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古谷惠”“色彩文化奢华荟”讲座分享传递了时尚色彩与生活质素的有机融合……在这种文化传递、商品体验、客商互动的浓烈氛围中,来宾领略了自己喜爱的品牌背后的深刻文化,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充满魅力与惊艳的时尚触觉,满足了体验与拥有的欲望。本次以“广百时尚购物节”为背景而打造的“广百之夜”是广州地区首个以百货公司为时尚舞台的华丽派对,它将文化、体验、互动元素融入促销,突破了以往仅仅依靠打折为手段的传统促销藩篱,创新了大型零售百货业文化营销活动的模式,也赢得了辉煌的销售业绩,当天客单价、商品交易单价双双创下了该店开业20年来促销活动交易的最高纪录,也刷新了该店开业以来星期五周末销售的历史新高。

广百中怡店是广百股份位于广州另一大商圈――天河商圈上的另一个大型主力门店。相对北京路店来说,其消费群体以商务客源居多,顾客受教育程度较高,文化层次需求要求较高,消费潜力也较大。为此,广百中怡店开展的文化营销活动也针对自己特定的顾客群体有的放矢。2013、2014连续两年利用“三八妇女节”为背景推出以白领女性为主要对象的实景体验、多元互动、深度折扣于一体的“广百之夜”文化营销活动。其中:2014年该门店“活色生香――广百之夜”时尚派对重点以鲜花营造氛围,各楼层根据经营品类的不同分别以向日葵、百合、郁金香、玫瑰、牡丹、康乃馨铺设装扮并赋予“寻迹花香调”、“蔻依芳菲”、“臻萃爱恒久”等不同的含义,在给来宾营造温馨浪漫气氛的同时,也给来宾带来更多的浪漫想象空间。纯色玫瑰打造的爱心花之路配合衬托商品品类,寓意年轻人“携手生活、开创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商家的良好祝愿,此外门店还以悦耳动听的名曲和花语故事作背景音乐,并紧扣主题打造“点赞花海美景”、“花草茶文化沙龙”、“花海景点微信拍立得”等的景点,竭力营造一个专属知性白领的时空。2013年活动当天销售同比上升272.77%,2014年以金饰、化妆品、女士服饰、家居用品等以女性消费为主导的商品销售达总销的70%。

2013年9月28日,被广百股份成功收购的广州市新大新百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新公司”)其主力店北京路店(以下简称“新北店”)藉店庆24周年之际举办“回眸百年、飞跃24载”文化营销活动。活动结合新大新公司的历史变迁,力求凸显其深厚的广府文化历史背景,以体现“广府文化”的代表“西关风情夜”为主线,以满洲窗、趟栊门、旗袍、粤曲、传统“粤式”茶点文化、“广式”传统制作工艺等点缀其中,通过浓缩了“粤味”文化场景演绎了本地文化的历史变迁,即使本地顾客重温了近代历史文化,又使“新广州人”领略当地文化而为他们更好地融合当地生活作了宣传。活动吸引了新老VIP的到来,在没有深幅打折促销的情况下,门店仍然取得了喜人的业绩,当天销售同比增长73%。

诚然,文化营销不是长生不老的仙丹,也不是解救濒危的“强心剂”,它是零售业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创新营销模式。因此在实践中还需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借鉴的文化内涵须与企业推崇的文化理念、文化传承有机结合,避免牵强附会。

2.切忌为了迎合社会某种庸俗低级趣味而媚俗。

3.需体现创新,如东施效颦,生搬硬套,则适得其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伴随着物质消费的文化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传统的单一的打折促销已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的需求,也难以成为撬动内需增长的利器,零售百货业只有敏锐把握市场机遇,善于捕捉市场消费热点,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取得胜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