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经济股票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婆婆早在1995年就进入股市,每天9点钟去等待集合竞价,顺便还要看证券报纸,分析股市行情。婆婆退休前是一家国企的会计,对于金融投资的风险心知肚明,去炒股也是为了解闷,在股市里还能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婆婆很少购买股评家推荐的股票,喜欢那些配股和分红的股票。她只看盘面和强势股的形态,就能决定跟进还是抛出,喜欢炒作上海的老牌股,比如上海汽车等。
我工作平时比较忙,在寒暑假却很悠闲。婆婆建议我去股市看看,利用假期炒股。开始我并没太在意,但听一个同事说她炒“山西汾酒”盈利2000元后,就有些心动了。于是请教婆婆如何开户,怎么买卖股票作交易等,就这样加入炒股大军。当时初涉股市不太明白什么样的股票有灵性,盘子大还是盘子小,每股收益和中报年报的效益是否影响股票的涨幅,只知道买证券报看股评买股票。
我买的第一只股票是路桥建设,建仓5000股,因为它是奥运概念股,加之几个投资机构极力推崇它的K线图走势漂亮,一亿两千万的盘底,在当时的股市还算是小巧玲珑。炒小盘股是短线炒股者必先研究的炒股经,概念股是抓住黑马的灵魂。有一天婆婆打来电话,说是下午一开盘路桥建设的涨幅超过7%,已经排在涨幅榜的首位了,问我抛不抛出。我立即跑到证券公司,一看果然是这样。但有一点感觉不算太好,它始终没有涨停,这说明庄家在有意吸货或想要抛售,否则会直接拉上涨停板,第二天还会有一波行情。这些经验完全是我在看了多本炒股的书籍得来的,实战还是第一次派上用场。基于此,我把股票高挂了0.2元,半小时后全部卖出,最终收益是5500元。波段操作中获利
2007年的股市牛气冲天,一片红火景象,4000点的冲关景观,让股民激情满怀。那时我刚买夏新电子就赶上股市调整。立即就被套牢,几天之内账户里的数字就缩水了近1万元。我基本是用软件炒股,看KDJ是否成金叉和盘口成交量的变化。之后经几次补仓,做了几手短线,才把亏损弥补回来,大盘越过6000点时,已小有盈余,心中除了欣喜还有点飘飘然。2008年的股市操作有喜有忧。面对下滑的指数,婆婆建议我仓位不要太满,而我却因贪多求胜,没有在高点卖出,时输时赢胜负参半。股民情绪很跳跃,手里的股票涨了,高兴喜悦-股票跌了,伤心难过,牢骚满腹。股票就是数字游戏。捂股的结果就是遗憾。
高科技、网络股的调整可以看成是阶段性的必然,但就新经济而言,怀疑它,或许只能证明我们自己对时代的无知和麻木。无论如何,网络经济是大势所趋。 基于产业调整与发展的基本面,未来的市场一定会在融入现实的网络股与信息产业基础的高科技股带领下,走向前途光明的未来。不过,网络股的大起大落,引起的反思又明确地告诉人们,网络公司作为一个商业活动的实体,重要的不仅仅是创造概念,而是必须寻找到盈利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因特网在全球迅猛发展,网络股逐渐成为美国股市的新贵。网络股创造一夜暴富的奇迹始于1995年。这一年,开发因特网浏览器软件的网景公司上市。这家投资17000万美元、成立16个月未盈利一分钱的公司,一夜之间变成市场价值20亿美元的巨人,创造了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神话。紧接着综合门户网站美国在线和搜索引擎网站雅虎先后掀起热潮。雅虎股票在上市一年多后开始狂涨,股票价格一度达到450美元。
网络股突然间成了点石成金的魔杖。1997年5月,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上市。1998年电子商务热疯一时,人们突然发现亚马逊的模式就是虚拟市场战胜现实市场的最佳范例。到1998年11月30日,亚马逊股票涨了23倍,三个月后再涨4倍,规模达到400亿美元。同样,1995年美国在线想与网景合作,当时美国在线的市场价值仅为网景的1/10,然而1998年底,美国在线在购并其他公司后的价值已是网景的10倍。新世纪伊始,美国在线并购时代华纳,再一次向人们展现了互联网的无限扩张力和美好前景。
网络股的持续走红启动了美国的网络经济。经济学家通常把网络经济看作是知识经济的一个侧面、一种表象。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1999年因特网给美国经济增加了5070亿美元的产值,增加了230万个就业机会。网络经济已经超过了电信(3000亿美元)和民航(3550亿美元)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并在追赶出版业(7500亿美元)和保健产业(1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它还在以68%的年增长率飞速发展。
网络经济无疑是一种最具传奇色彩的经济形态。这一方面得益于它兴起的速度,另一方面是它极大地缩短了通往百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的路程。
网络及其相关产业就像一个神话,不断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推出一个个像比尔·盖茨、杨致远、戴尔这样的亿万富翁。如果说福特(汽车)、洛克菲勒(石油)堪称昨日美国财富与繁荣的象征,那么微软、雅虎、思科似乎就代表了全球财富潮流的新方向。连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在感叹:互联网是获取财富的关键!
那么,网络股崛起的内在逻辑是什么?网络股的崛起究竟是经济发展潮流在资本市场的生动体现还是潮流中的泡沫呢?
事实上推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概念股持续倍增的内在动力,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它所导致的生产与服务成本的下降和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信息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实质性影响,可以通过“摩尔定律”、“梅特卡夫法则”和“雅虎法则”进行描述,人们称之为网络时代的新规则。
20世纪60年代以后,半导体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与些同时,半导体的价格却以6次级数在下降;半导体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的局面已经持续30多年,估计还将持续20年。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揭示了半导体和计算机工业作为信息产业内部的发动机,以指数形式实现持续变革的作用。
与之惊人相似的是,90年代以来,互联网络不仅呈现了这种超乎寻常的指数增长趋势,而且爆炸性地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和扩张。计算机网络的数目越多,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就越大。换句话说就是,计算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结点数目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梅特卡夫法则。梅特卡夫法则揭示了互联网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而呈算术级数增长或二次方程式的增长的规则。
摩尔定律为实践所证明,梅特卡夫法则有精确的理论证明。继摩尔定律、梅特卡夫法则之后,新经济中又冒出了“雅虎法则”。“雅虎法则”是指:“只要雅虎继续控制着挑战所有历史先例和逻辑的价格/收入比,互联网将继续是投放金钱的巨大场所。”雅虎法则提示了金钱(财富流量)与信息名义价格和货币收入之比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连串的数字让人感到internet的爆炸性增长:截止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2亿,而据预测,未来5年内,这个数字会一路攀升,突破10亿大关;1999年,在线交易已达312亿美元,而有人预测2001年这个数字会狂涨到3000亿美元,呈现近乎10倍的增长。
互联网络这种疯狂般的增长震惊了世界,以至于许多专家断言人类新的文明时代已经到来。尽管还不能够像半导体技术一样,大致估计出互联网络的倍增极限和倍增周期。但是,无论是工业、流通业、金融业还是媒体传播业,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事业机构,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这场围绕半导体和互联网络的出现所发生的变革。第三次浪潮掀起的信息化革命,有力地支撑了网络经济的高速增长。
对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是否会以现在的增长势头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网络经济是否会实现持续增长,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作出了精确的分析和预测:15年以后半导体和光通信的应用最终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将达到高峰期,人类真正进入信息化社会。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大大下降,信息技术产业压倒一切传统工业而成为21世纪经济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和就业的主要机会来源于信息技术产业。
对于网络经济特别是网络概念股是否有泡沫成分,雅虎法则提出的“价格/收入比”无疑是一个现成的分析框架。从传统的工业货币价值观看,收入是指物质资产的实际收益,而股票价格应是前者的名义形式,但它代表的不是“物质资产”,而是“物质资产+信息资产”,信息资产包括品牌、预期市场占有率、用户信息与规模、未来市场需求控制等无形资产。事实上,后者更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过渡的进程中,网络经济的新规则是:财富货币转移方向,将是在信息资产支配物质资产中形成的名义价格对传统财务收入保持较高比率的地方。
利用这样一个新规则,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互联网股票会在增长过程中几倍地超过其财务收入。在互联网股票价格中,不仅包含了工业财会标准衡量的物质资产的作用,更包含着信息资产的贡献。显然,这里的财务收入,只是一个工业价值的概念,是工业性质的财富,它并不能对应整个财富。这一点从雅虎的市场能力与收入之间高达40倍数比就可以看出来。人们看好雅虎股票,不光是看好它的工业市场能力,更是在肯定它的信息市场能力,这种能力已通过1.15亿/日的页面访问率得到证明。许多人都不能确知靠信息力量到底怎么能实现财富的转移,雅虎的案例提供了证据。
另外,从巴菲特与盖茨这两个代表工业经济与网络经济的人物中也可以证实这一结论。巴菲特先生是世界股票大王,但是声称从不关心股票的盖茨凭微软股票,轻松摘走巴菲特多年世界首富的桂冠,令一生兢兢业业研究股票的巴菲特黯然失色。可以认为,巴菲特和盖茨实际上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正在转型之中的两种经济规则。一个代表汽车、钢铁的传统工业股,遵循货币法则。另一个代表互联网高科技股,遵循信息法则。今天,互联网公司股票搅乱了整个华尔街的传统秩序,也就是说信息法则正在取代货币法则。结果,经过一百多年工业社会财富积累的资本家,正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财富转移给信息社会的新宠儿们。工业资本家惊恐这个无法控制的财富转移,但是对新规则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8月下旬,A股大盘不断跳水走低,引起证券投资人对股票新一轮评估预测。其实,广告效果优化与证券投资一定方面不谋而合,尤其是最近备受热捧的RTB实时竞价技术。
与证券市场相似,对投资回报的追求是不断打开RTB市场的动力,而它亦有一些交易规则与前提。如同投资人对一只股票进行估值,RTB方式需要足够的信息对各个广告位进行“估值”。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通过所有可得信息对股票估值,在RTB市场中,广告主可以根据广告位历史效果数据,对当前浏览用户的属性进行“估值”,以决定出价。但是这些数据并不像股票市场数据一样公开易得,因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成本需要广告主考虑。
与“估值”同样重要的是“投资策略”。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Benjamin Graham and DavidDodd)提出并受到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推崇的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概念,即专门寻找价格低估的证券,就是一种投资策略。在互联网受众愈加分散的今天,人们通过对浏览多种来源获取信息,导致大量被低估的长尾广告位产生,而通过类似谷歌DoubleClick广告交换平台对它们进行整合,便可拥有巨大优化空间。
不过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主流及长尾广告位,广告主希望更好的理解如何分配广告预算。好比购买一只规模庞大的基金,需要专门的管理者来达到收益目标。广告主需要通过自动竞价平台来获得并处理这些大量的数据与决策,通过机器学习来维持对一个广告位的合理“估值”。
其次,广告投放也适用“边际效用递减”(DiminishingMarginal Utilities)的经济学规律:投放的广告位越多净回报却不一定越多。因而要实现效果最大化,需要制定一个全局投放策略。既适用于构建投资组合又适用于跨媒介广告效果优化的组合优化(Portfolio Theory),其核心通过调整组合中证券种类及持有比例,来实现预算限制内的最大收益,而广告效果组合优化思路也是如此:针对广告主具体需求,通过RTB在投资规模、投资成本、投放效果上寻找最优组合,在不断动态调整中,透过效果优化与增加预算的交替过程,让效果螺旋上升。它所关注的是整个投资组合的花费与效果,而非单一广告位或渠道。
那么,在RTB市场,我们要想买股票那样买广告吗?这仅是简化问题的一个角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