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食品安全调查范文

食品安全调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食品安全调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食品安全调查

第1篇

1.1食品流通许可情况被调查的56家客房配备食品的旅店业经营单位均未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食品流通许可证。

1.2食品的储存情况56家客房配备食品的旅店业经营单位均未设置专门的食品存放仓库,采购的食品存放在布草仓库内,与布草、洗化用品等非食品物品混放,未设置专用食品存放架,部分经营单位食品就地堆放。

1.3食品的采购56家经营单位均未建立食品采购查验制度,未设专人负责食品的采购和验收,采购人员均未参加岗前培训,48家经营单位能从固定供货商处采购食品,但仅有3家单位与供货商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协议,协议内容粗略,对应提供的保证食品安全质量的企业许可、产品检验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未加限定。供货商许可证索证率仅为42%,食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明索证率36%,食品相应批次检测报告索证率为9%。

1.4食品周转情况桶装饮用水周转期平均13~15d,方便食品平均周转期22~25d,火腿肠平均周转期27~30d,饮料平均周转期22~24d。

1.5超保质期情况抽查272份食品,共发现超过保质期食品32份,超期率11.76%,桶装饮用水超期率最高,火腿肠超期率最低,四种食品超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数意义(χ2=28.39,P<0.005)。(表1)。

1.6抽检合格情况抽检食品样品266份,合格242份,合格率90.98%,其桶装饮用水合格率最低,火腿肠合格率最高,四种食品抽检合格率差异有显著统计数意义(X2=22.51,P<0.005)。

2讨论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实行以部门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督管理模式,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目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由于客房配备食品供客人消费的形式属于新的营销方式,加之经营过程的隐秘性,其经营行为往往不被人们关注。目前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仍未将其纳入管理范畴,造成该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空白,食品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经营行为不规范等,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此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亟待解决。

2.1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总结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借鉴其他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不交叉、不重复、不漏管、协调一致、高效有力,既独立分工,又相互合作的监管体系。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的食品安全议事机制、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机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合作机制等综合协调机制及配套法规,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卫生行政部门在旅店业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此类问题,应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报相关情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对旅店业经营单位客房配备食品的经营行为加强管理,严格该领域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发放,对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单位予以行政处罚。

2.2规范客房配备食品安全等经营行为规范旅店业经营单位客房配备食品的经营行为,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强化经营单位负责人、采购人员、卫生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督促其掌握有关索证管理规定,提升“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和“主动索证索票”意识。满足采、供、消三方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降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利益相关者的“道德风险”,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规范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真实反映食品来源渠道,为不合格食品溯源创造良好条件。

2.3督促旅店业经营单位设立食品专用存放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食品陈列货架,食品做到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建立健全食品检查验收制度,严把食品入库查验关,食品尽可能做到计划采购,先进先用,缩短食品在库房和客房的周转周期,确保食品经营过程中不超保质期限。本次调查显示,旅店业经营的四种常见食品中,尽管桶装饮用纯净水平均周转期最短,但由于其本身保质期限较短,超过保质期使用现象仍最为严重,抽检合格率最低,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督促旅店业经营单位尽可能采用小容量包装的桶装饮用水,提高其周转率,缩短开封后的周转时间是降低微生物污染污染的关键。

第2篇

一、食品安全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食品数量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根据侯俞老师的观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差距及建议》),食品数量安全,是指从数量上反映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能力,它以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特征,强调食品安全是人类基本生存权利。食品质量安全,是指一个单位范畴(国家、地区或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安全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要求。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原料、加工制造、市场流通和食品监管四个环节上。

1.食品原料环节存在问题

食品原料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源头的污染。种植、养殖环节的无人能问题较为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施用量最大的国家。氮肥年使用量2500多万t,农药超过130万t,两者单位面积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二是环境的污染。由于重金属污染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很容易导致健康损害。三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目前,由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小、散、乱,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食品生产过程中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等现象。四是动植物中毒素和过敏污染,如水生生物中河豚鱼等含天然有害物质。五是转基因食品原料的负面反应。302医院传染病专家、医学博士刘士敬提醒人们,传统的“天然”饮食观念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合时宜。食品原料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称谓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品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新技术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2.加工制造环节存在问题

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过程任何一点出问题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大企业都会有所疏漏,更何况目前我国上百万家的食品生产企业中,70%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卫生条件差,隐蔽性强、无证生产现象十分严重,诚信更难保证。最著名的恐怕是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问题,以及最近河南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大品牌也变得不可信耐,身为中国人不得不感慨中国居民悲哀。加工制造带来的担忧,恐怕是食品从生产到最后消费的重中之重,也是问题最频发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是滥用、使用禁止添加剂,出现加工制造过程的二次污染;三是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四是微生物污染;五是假冒伪劣食品。

3.市场流通环节存在问题

在目前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很不规范,是个薄弱环节,各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市场流通的污染主要体现在:首先,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其次,食品流通过程中受到污染;再次,商品以次充好。比如食品过期、腐烂、变质,但仍正常销售,这类的案件比比皆是。

4.食品监管环节存在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来完成。尽管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日益增高,但是很多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还很淡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还不密切,还存在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都导致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笔者以为最严重的是多部门监管导致效率低下,责任不清。对比外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他们采取链条式监管制度,从生产到销售,一环扣一环。一旦发生问题,追溯而上,肯定可以找到失责方,并且容易根治问题。而中国监管制度,多部门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一旦发生问题,各方推卸责任,且难以追踪问题根源所在。

二、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1.多部门分环节监管,各自为战,职责不清,监管效率不高

在国家现行食品监管体制下,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到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粮食、畜牧、水利等8个监管部门。如,生产企业划归质监部门监管;而食品进入流通领域后由工商部门监管;餐饮服务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督管;农产品生产及部分销售行为则归农业部门监管;公共场所卫生由卫生部门监管等等。职能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源头治理上,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比较严重,初级农产品未实行市场准入。二是加工环节上,条件落后,基础较差,相当部分企业未办齐证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流通环节上,城乡农贸市场食品经营条件较差、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进货渠道不规范等现象比较突出,甚至极个别业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有毒有害食品,有的不讲诚信,逃避监管。四是消费环节上,中小餐饮单位、街面食品摊点和学校周边小食店数量多、卫生条件较差,监管难度较大。城区饮食流动摊点管理上,按职能划分属城管,但城管又没有相应行政监管职权,卫生局因不发证则不监管,造成监管脱节。

这种监管体系,使得有些环节交叉管,有些环节又出现“真空”,无人管。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明显属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哪个具体环节,每个部门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的范围而不去监管,就会出现监管空白。农业、卫生、质监、工商、食药等十几个部门涉及到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一旦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力,整个行业就会出问题,犹如木桶的一块短去一截,不管其他部门多么“卖力”,整个木桶仍会不断漏水。同时,这种交叉管理也容易导致部门管理资源的浪费,使得相关部门的监管疲于奔命但收效甚微。有人戏称,多头监管犹如“九龙治水”,越治越乱。打个比方,一个既现场制作零售,又批量外卖的蛋糕店,就会有归工商部门和质检部门管理的争议。

2.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

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反映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问题。

3.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卫生、质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而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主要用于研究单位,基层监管部门,检测装备稀缺、检测技术落后。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并且,目前某些地方监管职能部门中只有农业、质监、卫生、粮食、水利有检测机构,其中只有市质监、卫生、粮食部门少数检测机构获得资格认证,有的部门有检测设备但无专业技术人员,有的部门无检测设备,有的部门的部分检测设备已老化,部门监管人员在监管过程中仅靠肉眼凭经验检测,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未经检测就上市,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较大。大多数部门缺乏检测经费,致使检验检测手段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需要。

4.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5.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经营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食品生产一般不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投资小、见效快,使得食品行业竞争激烈;同时,由于我国食品违法成本相对低,消费者维权不愿较真等原因,使得从业者逾越社会道德底线,盲目追逐利润,无证无照非法生产、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违法使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使我国的食品问题面临巨大的安全挑战。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6.食品经营单位众多,监管不堪重负

食品经营单位涉及种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部门,数量众多。除较正规的持证经营的企业、工商户外,还有大量的“五小”业户,这些业户或无证经营,或流动性大,在农村市场以及城乡结合部,监管力量不足,加上城乡接合部的消费者维权意识低,监管难度较大。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应努力创新监管体系和机制建设,全面提高监管效能。重视完善行政层面的综合协调机制:首先进一步协调细化部门职责,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制度和协调机制,解决职责不清和交叉空白问题,做好各部门、各环节监管制度、措施的衔接;其次是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协调通报,实现信息共享;使各部门、各环节的监管实现全面无缝隙对接,消除监管盲区。

2.尽快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大约有食品卫生标准500项,这只是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卫生标准数量的1/8。我国对允许使用的136种农药制定了相应食品中的残留量标准,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和欧盟制定的相关标准分别为395、489和1176个。如能在当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中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标准,通过参照遵循这些标准,将国内食品标准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节省大量财力。

3.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行为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对维护稳定的错误认识,以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指标等原因,对食品安全事件不能及时严肃查处,对违法犯罪行为不能有力打击,个别监管部门和人员甚至,致使有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有机可乘并铤而走险,肆意制售不安全食品并流向市场。因此,笔者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4.加大投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良好的人力和技术支持

首先应增加财政投入,保障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加大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的投入,保证各级食安办在宣传、专项整治等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加大对部门执法经费投入,增加执法装备和业务培训、培训经费,提高执法水平。三是加大检验检测经费的投入,增加部门设备和检测经费。四是加大基层投入,乡、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无工作经费,无补助,不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建议政府把乡镇食品安全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其次要加强专业执法队伍建设。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把工作落到实处。为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监管,要加大投入,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建立一支或者若干支专业的、监管执法队伍,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再者是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为适应新形势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6.加大队伍建设,确保监管工作到位

一是增加执法人员。农业局、水利局、商务局、卫生局等监管部门市、县两级行政执法人员都较少,建议增加部门执法编制,确何监管到位;二是增加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农业、粮食等部门虽有检测设备,但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检测无法开展,建议市政府增加编制,充实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三是落实乡镇人员、机构,现在乡镇无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食品安全,建议乡镇机改后,进一步充实人员抓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监管到位;四是由于各地新增城市综合执法局,原由卫生管理的流动饮食摊点改由执法局管理,建议新增城市综合执法局为食安委会成员单位,确保工作协调监管到位。

7.鼓励中介机构介入

食品的生产、销售乃至消费的知识越来越复杂,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终端受众,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鉴别食品的安全性,最便捷的方法是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知识,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消费。应着手改变政府包办、包管食品安全的现状,鼓励中介机构介入,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

8.落实领导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3篇

西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__年11月至12月上旬,我局组织人员对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就食品安全问题听取了有关职能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部分现场,在对我县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的同时,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一、基本情况

西充县位于四川省盆地中北部,东南郊南充,西接盐亭、射洪,西南连蓬溪,北靠南部,东西长44.7公里,南北宽42.4公里,幅员面积1106.59平方公里,辖32乡、15镇、607个村委会、10个社区,全县总人口65万人。

二、食品安全现状

(一)、农牧渔业

1、农产品:全县蔬菜、水果种植户3150户,获省农业厅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约7500亩,有获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

2、畜禽产品:全县家禽家畜养殖户15000家,获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基地1个。20__年全县出拦肉猪65.13万头,出栏家禽900万只,出拦肉兔100万只,出拦山羊11万只,出拦肉牛1万头,禽蛋2.1万吨,牛奶7.1万吨,全年实现牧业总产值7.43亿元。全县生猪定点屠宰场41个,牛、羊定点宰场1个,分布在全县41个乡镇,20__宰杀生猪(牛、羊)32万头;销毁病死猪肉1600公斤。

3、水产品:全县水产品养殖户2100家,年产值8100吨8650万元。

(二)、食品生产

全县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17家,其中,白酒36家(根据质监局建立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进行的统计),葡萄露酒5家;获取生产许可证情况:截至20__年12月底全县已获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72家;未获证的食品生产企业45家;自检设备情况:有自检设备的食品生产企业61家,无自检设备的56家;认证情况: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5家,占总数的2.7。

(三)、食品经营

全县食品经营户789户。县工商部门配有食品安全检测箱3套,并对副食品批发市场和各农贸市场经营的食品质量,推行了“四制两查”的监管模式,即督促并指导经营者普遍建立并执行《商品准入制度》、《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重要商品备案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执行面达到96;落实《商品质量日常监督检查登记制度》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登记制度》,推进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20__年该局开展了对儿童食品、奶粉、高介酸菜油、含“吊白块”的米粉面条等重点品种和校园周边环境、农副土特产品市场等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行动。

(四)、餐饮食堂

餐饮食堂1547家,其中餐馆酒店1395家,食堂60家,其他92家。20__年卫生行政部门共检查餐馆酒店、食堂15730户次,受查处的有45户,其中:取缔无证5户,吊销许可证2户,停业整顿11户,责令整改27户,处罚没款3.5万元,销毁不合格食品7100公斤。

三、存在问题

1、农牧渔产品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施用控制难度大。由于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经营分散、品种混杂,加之农民质量安全意识差,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体系薄弱,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控制上仍有较大漏洞。一些地方在种养殖中滥用激素类药物以保收成,增加产量。如使用避孕药喂养甲鱼、黄鳝等水产品,在草莓、番茄、香蕉、西瓜等农产品中使用催熟剂、膨化剂等,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食品加工企业数量大、规模小、水平低。我县绝大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规模都很小,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绝大多数企业设备简陋,产品单一,管理差,产品标准和质量水平偏低。检测手段有限,缺乏自检能力,生产加工企业对原材料进厂,不能通过自检把好源头关。出厂产品也没有全部通过检验,质量状况很难保证。

4、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注水肉、水发菜甲醛含量超标的问题,部分熟食卫生指标不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一些水产品因饲料激素超标质量堪忧,活禽类产品批发销售分散、检疫难落实,家禽宰杀无定点。超市食品质量存在一些包装类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部分食品卫生指标不合格,有些食品成分含量不合要求,有的伪造生产日期、销售过期食品,索证不严致使一些不安全食品进入超市销售的问题。

5、餐饮业、学校学生食堂业主卫生意识差,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食品卫生安全,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漂白剂的现象较普遍。同时,多种因素导致小餐饮店、建筑工地食堂等普遍处于无序发展的状况。实行卫生许可证 管理制度后,增强了政府管理和调控能力,但要完全关闭大量无证经营的餐饮店,涉及到大量下岗人员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这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难度。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几乎都实行分散经营,产品种类繁多、品种杂乱,不利于推广标准化技术和统一产品质量;二是食品生产加工尚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运作,质量标准和管理水平低;三是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够完善,检测水平不高,尤其是广大农村缺乏应有的质量检测设备;四是监管资源分散,权责不符,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五是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执法主体缺失、监管效率低下,执法难、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六是部分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缺乏起码的诚信;七是信息不畅、反应不灵,预警、应急、日常监管等信息反馈不及时,被动处理的多,主动查处的少。

四、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强化监督,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1、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2、加强社会舆论和群众的监督。

3、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

(二)健全组织,建立制度,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

2、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定期通报制度,构建部门之间的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3、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依托药品监管网和供应网,构建城乡一体、三网互动的网络体系。

4、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和举报的威慑作用。

(三)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确保各环节食品安全

1、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

(1)加强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2)在土壤、水源、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域,禁止种植蔬菜。

(3)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推进产地环境污染监控工作,加快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定进程。

2、强化对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

(1)强化食品生产原料及添加剂的监管,坚决消除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2)进一步加强生猪、牛羊屠宰管理工作。严励打击私屠滥宰、严禁未经检验检疫和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品进入流通销售领域。

(3)对获取生产许可证暂时有困难的食品企业进行整合,利用资源互补,扩大生产规模,创造符合生产许可证要求的条件,做到合法生产加工。对确实不符合条件,也无法进行资源整合的食品加工点,坚决予以关闭,防止鱼目混珠,影响我县食品生产企业的形象。

3、强化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1)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关。对食品经营企业、个体户,要严格依法审查其主体资格,严格执行前置审批规定。

(2)加强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调味品、酒类、豆制品等食品的市场准入管理。

(3)建立和完善流通市场的监管网络。要加强城乡结合部、农村食品市场及学校周边食品摊点的巡查整治力度,取缔无照无证经营。

4、强化对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

(1)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准入要求。

(2)严格执行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进一步加大对集体食堂、宾馆饭店、建筑工地食堂,特别是“小饭桌”、小餐馆、个体饮食店、盒饭和馒头制售点的卫生检查力度,积极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认真落实卫生部《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对食品商场、超市销售散装食品执行规范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使其达到管理规范的要求。

(四)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建立“统一协调、权责明确、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2、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机制。

3、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