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低碳生活新概念范文

低碳生活新概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低碳生活新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低碳生活新概念

第1篇

有人曾把家装和时装联系起来,因为一直以来许多家装企业通过不断一些潮流趋势、推出新概念来“忽悠”消费者,其更新频率可与时装界媲美。业内人士不禁要问,这次轻舟装饰提出的“低碳简易生活”是否也是凭借新概念拉拢消费者的老梗?轻舟装饰的董事长陈耕接受了《广告主》记者的采访,他坚定地表示,轻舟在低碳方而是非常务实的,不仅仅是走走过场,喊几句口号而已。

低碳家居组合拳

轻舟装饰推低碳家居,其实是有备而来,因为在此之前已经默默做了几年环保科技产品的研发。趁着整个社会对低碳环保的关注明显升温,轻舟蓄势而发,这次以其实际行动打出了一系列低碳家居的组合拳。

首先,推出六种低碳家居产品。轻舟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发出魔术暖气、智能夹层、空气清新液、生物工程腻子、节能门窗、360度全向太阳能等产品。这些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或是从美观角度出发,或是能够消除污染,实现健康家居,或是节能省钱,更加经济实惠。陈耕表示,这些产品都是有自主专利的,公司在研发上下了很大精力,像魔术暖气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了,而光空气清新液一个产品就有两项专利。

其次,建成全国首个低碳科技家居的样板工程――“低碳人家”。家居产品若能够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和感受,比企业大肆广告宣传要强得多。为了让消费者能亲身体验到低碳家居带来的好处,轻舟改造了一间老式二手房,在设计上以低碳和适老为中心定位,在施工中应用了近百项环保低碳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目前,轻舟正努力打造一个真正的低碳体验中心,让消费者以后有机会能在里面试住。

第三,正式成立低碳科技公司。为了拓宽科技创新之路,轻舟在2009年底专门成立了轻舟低碳科技公司,作为产品研发基地。轻舟也为低碳科技公司设计了一个商业模式:首先是成立一个生产低碳产品的企业联盟,接着通过论坛、展会、网络等宣传联盟的企业,吸引消费者、低碳产品应用企业到这个平台来选购产品。陈耕的梦想是这个公司盈利后,能够以低碳中心联盟的名义成立一个研究院或者低碳工业园,再做一些更广泛的研究。

让低碳家装走进百姓家

有些人认为,简单的装修会比奢华的复式装修要低碳,因此低碳家装就是希望人们回归较为原始的生活,减少使用装修材料。陈耕认为这种认识并不全面,轻舟倡导的“低碳简易生活”并不会降低生活的品质,而是通过速生和可回收材料的运用反而让消费者感受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

为了让普通百姓接受先进的低碳理念,让低碳科技真正进入百姓家庭,轻舟装饰开展了“低碳科技进万家”的系列活动。轻舟先是请来了一些家装工程师,在部分社区中广泛开展了低碳理念宣讲教育活动,同时邀请了社区居民参观轻舟“低碳人家”的施工现场。在终端销信时,轻舟通过让利打折手段,使低碳产品能够惠及普通百姓。

在媒介策略上,轻舟主要选择在纸媒的家居版和一些主流家居网站上投放广告和公关软文。陈耕透露,轻舟正准备携手相关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生活理念的征集和汇编?舌动,最终编撰完成一本《低碳生活手册》。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输低碳理念,从而有意识引导和教育大家从自我做起广泛开展低碳家居活动;另一方面,轻舟也能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确定下一步的低碳技术或环保产品的研发课题。

两条腿走路

现代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装修的过程中也会有意选择低碳环保的产品,但是低碳家装产品的价格较高使得不少人放弃了这个念头。陈耕坦言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低碳产品比起普通的家装产品,多了研发和再生材料的成本,价格必然要高。轻舟低碳产品目前主要是面向对环保较为关注、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但是轻舟并不是想做一个只有中高端人群才能享受的东西,这样的话市场就会很小。有很多环保科技企业生存艰难,就因为产品价格太高、市场太小,成本无法回收来继续搞研发。轻舟的解决方案是一定要让这些科技产品惠及于民,把价格降到大众能够接受的程度。于是,轻舟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模式。

第2篇

邹城一中 高二、31班 韩天舒

两年前的北京,“绿色奥运”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人全新的发展理念,而现在的“低碳世博”,更是这一理念的延续。低碳世博,让上海解答了当今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化隐忧,也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树立了新的标准。

“低碳”自2003年被首次提出以来,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这一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困扰多年的老问题——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使人类越发产生对未来的担忧,“低碳”的提出,不仅意味着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转变。

首次提出“低碳”概念的上海世博,已俨然成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大舞台。从“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的“低碳未来”,到日本馆的特殊映像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从园区的零碳交通,到千姿百态的低碳建筑,都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缜密原则和追求更好的永恒理想。低碳世博,无处不在。世博园区交通实现了“零排放”;观光车全部采用化学电源;生活器具,用品全部采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新材料;瑞士馆的太阳能板外墙,西班牙馆的环保藤条材料,丹麦馆的纳米纤维自行车;还有世界上最大单体面积的太阳能屋面,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低碳”已经将上海世博园装扮得美轮美奂,让游客在举手投足间感受到低碳的奇大魅力。

“低碳”可谓是上海世博的最大亮点,成为了上海最为华丽的代言。低碳世博不仅为世博会留下了经认证的绿色财富,更让人们开始憧憬低碳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奔向低碳新生活。

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后世博时代”,我们更要让“低碳”投身于实践中,让“低碳世博”成为人类永恒的物质精神财富。

低碳世博,告诉我们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让我们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低碳达人”。

低碳世博,告诉我们低碳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每个人都要倡导并积极实践低碳生活,注意随手的一次关灯,关水龙头,少用一次一次性筷子,少开一次私家车……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低碳世博,告诉我们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就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份责任,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代表着对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对低成本,低代价生活方式的追求,它需要每个人去恪守,去坚持。

……

第3篇

当前,关于世博会的各种报道充斥着全国上下,展品的恢弘与特色、场馆的创意与形式、参展各国的文化与风光等等。作为建筑师,我一直跟随本次盛会的主题进行着关注与思考,原本想谈一点关于城市及城市文化的内容,然而临近截稿时,却突然由160多年的历届世博会联想到了前不久的北京车展、巴塞尔钟表展,以及巴黎的时装展等国际专业展会,联想到世博会与我们现实生活。工作之间的关联。人们应如何看待世博会?特别是建筑界,在观看了一场盛况空前的表演后,从中真正要得到什么收获?

世博会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一种展览会的形式,只不过展览的内容更广泛、规模更宏大、参展方是各个国家、展出持续时间更长而已。它具备了展会或博览会与生俱来的所有特点,如:明显的广告宣传与营销推广意图、强调展出的创意、营造夸张的视觉效果、前卫及超前的新概念、场景或场馆的临时性等等,这些都无一不对观展者产生强烈的引导。对于专业观展者,一定不会仅仅是兴趣盎然的游览一番而已,而是要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收获。在前面所提及的汽车、钟表等国际专业展会上,各个参展者都会在新概念与成品中营造平衡,专业观展者在与各种新概念发生碰撞,展望与预见未来变革的同时,会将较大的精力与时间分配给观赏成品的展览上,以达到专业上的观展收效。站在专业的建筑或建筑学角度来看世博会,我认为同样应该如此。

中国人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人云亦云的情况比比皆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迷失自我,甚至会热血沸腾地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因此,我们在感受迥异的各国文化、多姿的各地风情、尖端的各领域科技之后,要冷静地思考世博会的建筑。

世博会建筑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商业展览建筑,我们的确应从中学量的创意与新概念,这将会拓展我们的设计思维,冲击我们固有的设计定式,但是切不可将其等同于建筑模板,或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某某国家的建筑形式;更不可仅将某个场馆建筑的形式视为当今所有建筑应遵循的设计与建造方向,甚至当做与之毫不相干的建筑类型的学习范例。这一点对于当今形式泛滥的中国建筑界尤为重要,应提高专业的甄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