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低碳生活新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有人曾把家装和时装联系起来,因为一直以来许多家装企业通过不断一些潮流趋势、推出新概念来“忽悠”消费者,其更新频率可与时装界媲美。业内人士不禁要问,这次轻舟装饰提出的“低碳简易生活”是否也是凭借新概念拉拢消费者的老梗?轻舟装饰的董事长陈耕接受了《广告主》记者的采访,他坚定地表示,轻舟在低碳方而是非常务实的,不仅仅是走走过场,喊几句口号而已。
低碳家居组合拳
轻舟装饰推低碳家居,其实是有备而来,因为在此之前已经默默做了几年环保科技产品的研发。趁着整个社会对低碳环保的关注明显升温,轻舟蓄势而发,这次以其实际行动打出了一系列低碳家居的组合拳。
首先,推出六种低碳家居产品。轻舟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发出魔术暖气、智能夹层、空气清新液、生物工程腻子、节能门窗、360度全向太阳能等产品。这些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或是从美观角度出发,或是能够消除污染,实现健康家居,或是节能省钱,更加经济实惠。陈耕表示,这些产品都是有自主专利的,公司在研发上下了很大精力,像魔术暖气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了,而光空气清新液一个产品就有两项专利。
其次,建成全国首个低碳科技家居的样板工程――“低碳人家”。家居产品若能够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和感受,比企业大肆广告宣传要强得多。为了让消费者能亲身体验到低碳家居带来的好处,轻舟改造了一间老式二手房,在设计上以低碳和适老为中心定位,在施工中应用了近百项环保低碳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目前,轻舟正努力打造一个真正的低碳体验中心,让消费者以后有机会能在里面试住。
第三,正式成立低碳科技公司。为了拓宽科技创新之路,轻舟在2009年底专门成立了轻舟低碳科技公司,作为产品研发基地。轻舟也为低碳科技公司设计了一个商业模式:首先是成立一个生产低碳产品的企业联盟,接着通过论坛、展会、网络等宣传联盟的企业,吸引消费者、低碳产品应用企业到这个平台来选购产品。陈耕的梦想是这个公司盈利后,能够以低碳中心联盟的名义成立一个研究院或者低碳工业园,再做一些更广泛的研究。
让低碳家装走进百姓家
有些人认为,简单的装修会比奢华的复式装修要低碳,因此低碳家装就是希望人们回归较为原始的生活,减少使用装修材料。陈耕认为这种认识并不全面,轻舟倡导的“低碳简易生活”并不会降低生活的品质,而是通过速生和可回收材料的运用反而让消费者感受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
为了让普通百姓接受先进的低碳理念,让低碳科技真正进入百姓家庭,轻舟装饰开展了“低碳科技进万家”的系列活动。轻舟先是请来了一些家装工程师,在部分社区中广泛开展了低碳理念宣讲教育活动,同时邀请了社区居民参观轻舟“低碳人家”的施工现场。在终端销信时,轻舟通过让利打折手段,使低碳产品能够惠及普通百姓。
在媒介策略上,轻舟主要选择在纸媒的家居版和一些主流家居网站上投放广告和公关软文。陈耕透露,轻舟正准备携手相关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生活理念的征集和汇编?舌动,最终编撰完成一本《低碳生活手册》。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输低碳理念,从而有意识引导和教育大家从自我做起广泛开展低碳家居活动;另一方面,轻舟也能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确定下一步的低碳技术或环保产品的研发课题。
两条腿走路
现代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装修的过程中也会有意选择低碳环保的产品,但是低碳家装产品的价格较高使得不少人放弃了这个念头。陈耕坦言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低碳产品比起普通的家装产品,多了研发和再生材料的成本,价格必然要高。轻舟低碳产品目前主要是面向对环保较为关注、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但是轻舟并不是想做一个只有中高端人群才能享受的东西,这样的话市场就会很小。有很多环保科技企业生存艰难,就因为产品价格太高、市场太小,成本无法回收来继续搞研发。轻舟的解决方案是一定要让这些科技产品惠及于民,把价格降到大众能够接受的程度。于是,轻舟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模式。
邹城一中 高二、31班 韩天舒
两年前的北京,“绿色奥运”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人全新的发展理念,而现在的“低碳世博”,更是这一理念的延续。低碳世博,让上海解答了当今经济发展下的城市化隐忧,也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树立了新的标准。
“低碳”自2003年被首次提出以来,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这一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困扰多年的老问题——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使人类越发产生对未来的担忧,“低碳”的提出,不仅意味着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转变。
首次提出“低碳”概念的上海世博,已俨然成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大舞台。从“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的“低碳未来”,到日本馆的特殊映像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从园区的零碳交通,到千姿百态的低碳建筑,都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缜密原则和追求更好的永恒理想。低碳世博,无处不在。世博园区交通实现了“零排放”;观光车全部采用化学电源;生活器具,用品全部采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新材料;瑞士馆的太阳能板外墙,西班牙馆的环保藤条材料,丹麦馆的纳米纤维自行车;还有世界上最大单体面积的太阳能屋面,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低碳”已经将上海世博园装扮得美轮美奂,让游客在举手投足间感受到低碳的奇大魅力。
“低碳”可谓是上海世博的最大亮点,成为了上海最为华丽的代言。低碳世博不仅为世博会留下了经认证的绿色财富,更让人们开始憧憬低碳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奔向低碳新生活。
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后世博时代”,我们更要让“低碳”投身于实践中,让“低碳世博”成为人类永恒的物质精神财富。
低碳世博,告诉我们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让我们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低碳达人”。
低碳世博,告诉我们低碳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每个人都要倡导并积极实践低碳生活,注意随手的一次关灯,关水龙头,少用一次一次性筷子,少开一次私家车……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低碳世博,告诉我们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就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份责任,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代表着对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对低成本,低代价生活方式的追求,它需要每个人去恪守,去坚持。
……
当前,关于世博会的各种报道充斥着全国上下,展品的恢弘与特色、场馆的创意与形式、参展各国的文化与风光等等。作为建筑师,我一直跟随本次盛会的主题进行着关注与思考,原本想谈一点关于城市及城市文化的内容,然而临近截稿时,却突然由160多年的历届世博会联想到了前不久的北京车展、巴塞尔钟表展,以及巴黎的时装展等国际专业展会,联想到世博会与我们现实生活。工作之间的关联。人们应如何看待世博会?特别是建筑界,在观看了一场盛况空前的表演后,从中真正要得到什么收获?
世博会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一种展览会的形式,只不过展览的内容更广泛、规模更宏大、参展方是各个国家、展出持续时间更长而已。它具备了展会或博览会与生俱来的所有特点,如:明显的广告宣传与营销推广意图、强调展出的创意、营造夸张的视觉效果、前卫及超前的新概念、场景或场馆的临时性等等,这些都无一不对观展者产生强烈的引导。对于专业观展者,一定不会仅仅是兴趣盎然的游览一番而已,而是要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收获。在前面所提及的汽车、钟表等国际专业展会上,各个参展者都会在新概念与成品中营造平衡,专业观展者在与各种新概念发生碰撞,展望与预见未来变革的同时,会将较大的精力与时间分配给观赏成品的展览上,以达到专业上的观展收效。站在专业的建筑或建筑学角度来看世博会,我认为同样应该如此。
中国人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人云亦云的情况比比皆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迷失自我,甚至会热血沸腾地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因此,我们在感受迥异的各国文化、多姿的各地风情、尖端的各领域科技之后,要冷静地思考世博会的建筑。
世博会建筑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商业展览建筑,我们的确应从中学量的创意与新概念,这将会拓展我们的设计思维,冲击我们固有的设计定式,但是切不可将其等同于建筑模板,或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某某国家的建筑形式;更不可仅将某个场馆建筑的形式视为当今所有建筑应遵循的设计与建造方向,甚至当做与之毫不相干的建筑类型的学习范例。这一点对于当今形式泛滥的中国建筑界尤为重要,应提高专业的甄别能力。
关键词:科学观、建筑观、低碳建筑
一、科学的现代建筑观
建筑作为一门学科和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管是从形态还是在构建上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的都市风貌日新月异,形形的建筑形象也在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然而在当今世界,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人口激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破坏,几乎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中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人口、环境、生产是当今人类生存的基本制约,与之对应,社会文化、生态资源、经济发展就成了众所周知的三大难题。重要的是,随着问题的加剧,人们已开始体会到,这三大难题不仅仅是相互制约、跨越地域国界,而且是超越代际、左右后辈的。将这三大难题综合平衡,并以全球的范围和几代人的生存兴衰为夹杂尺度,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的建筑发展观。[1]
就建筑来说,他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一个时代的建筑形态会随着一个时期文化、科技的变化而变化。就建筑个体来讲,一个建筑的产生是和建筑设计师的理念、意识分不开的。现代的建筑发展观也就更加的注重和体现了建筑师的意识。
人本意识:建筑师的服务对象是人。建筑设计,首先要充分掌握使用对象的切实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 ,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不断地向社会做调查。因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将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物化的过程,需要建筑者去体验生活、体验空间、体验环境。建筑设计的结果是要能够与人对话 ,讲究人的尺度,有人情味。
特色意识:掌握清楚工程现场的原有地形、地貌和地物,加以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对策,发掘灵感,然后把这些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为构思的泉源。
精品意识 :并非指豪华和高贵,而是追求高品位、高效率、高 质量。出精品,需要建筑者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统筹以上观点, 精益求精,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和设计水平。出精品,不仅要求 在整体上协调、有创意、有特色,而且在宏观、中观、微观的各层次 上全面优质,提高建筑品位。
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是个广义的概念,在建筑领域里,它不仅表现在太阳能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新的建筑类型中,同时也表现在广泛的建筑设计中,它已逐步成为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设计原则。
二、低碳建筑的意义
所谓 "低碳建筑(Lowcarbonbullding),主要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2] 主要是指在建筑物使用的年限内,通过从建筑的材料、设备、施工建造方面采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生态材料等方式,在合理的开发强度下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建筑低碳化" 。
中国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是以牺牲环境与能源为代价换来大的。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方式最终导致了高能耗、高成本和低效率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建筑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来说,在贡献出高的GDP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消耗大,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多个问题。如何降低建筑业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建筑物作为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建筑物的建设、使用运营全过程,不难发现,在我国现行的建设模式下,形成建筑产品需要消耗大量的钢筋、水泥、木材等材料,施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水、电等能源来进行建设活动,使用过程需要依赖暖通、空调、燃气供应、电梯等设备来维持建筑的正常功能。这种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建设模式严重阻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3]
二、低碳时代,建筑的绿色
在国际金融危机风暴和本哈根气候峰会之后 ,一场新能源革命和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绿色风暴又开始席卷全球。全世界人民对于绿色可持续生活环境进行探索,走低碳道路, 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衡量国家、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和内容,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和具体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新概念,而生态文明和建筑有着密切联系。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 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因此,发展建筑行业的低碳经济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4]
低碳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 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至从2010年低碳经济备受关注以来,低碳住宅也就成了房地产发展的方向和热点 ,所以建筑行业塑造生态住宅和低碳经济的意义很重大。
从环保意义上来说,随着城市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重,能有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家,住得舒适的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同时,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让城市的天空更蓝 也是减少现代文明的大工业化对人们的负面冲击。虽然说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时,一次性投入肯定要比目前非低碳住宅的投资量要大得多,但这是百年大计,在今后用户使用 的时候,就大大节省开支了。从长远利益出发,有利于我们改变过度依赖石油等能源的弊端,不仅省钱而且还利于环保节省能源。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低碳房和生态住宅将是今后房地产的方向,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也是推向市场的卖点。没有达到这类标准,今后所开发的住宅产品和商业楼宇将很难受市场欢迎。 生态住宅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将建筑与自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生态住宅有几个特征:在材料选择方面,要做到无毒、无害、无污染;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尽量按照地块的自然条件来打造产品,节省能源 ,能够循环利用。随着现代生活的提高,高科技要与小区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无论是生态住宅还是低碳经济,都是一种节省的理念 ,以最小的成本达到舒适而又不至于破坏自然的目的。总之,健康、舒心、便利与美观是低碳住宅的基本要素。 随着低碳概念和生态住宅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这种念就有了市场优势 .以后将成为住宅产品升级换代的方向。业内总是要以满足消费者的住宅和低碳概念将成为房地产开发的常态 .未来低碳住宅将是房地产开发的大势所趋。 国家也在积极倡导这种观念,也是以后的房地产行业必须要达到的标准。因为如果我们达不到这类标准,主管部门将要向企业征收相关税费。国际低碳关税战争愈演愈烈,也迫使我们建造低碳的住宅。因为以后低碳将成为国际的一项标准。低碳发展将成为各个行业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低碳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只有深刻的研究建筑的效益构成,深刻认识和挖掘建筑的潜在效益,才能实现建筑的低碳化,甚至实现建筑的零碳排放。加强低碳建筑潜在效益的研究,有利于开发低碳建筑,减少建筑的外部性,改变购买者的观念,从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来考虑建筑的价值,从而选择低碳性能比较好、潜在效益比较高的建筑,进而拓展低碳建筑的市场,激励开发商开发更加低碳的建筑"。
结语
在某种程度上,建筑不仅仅是人造的庇护所,同时也是一个科学的有机运行的体系。建筑设计应该更全面地考虑周边环境,整合自然资源,探索建筑的整体化设计策略:它主张采用国际先进的建筑模拟技术对建筑整体或重点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积极响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量(风能及太阳能等)替代部分日趋贫乏的可用自然资源,防止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在建筑建成后才被认识,从而增强建设信心,减少盲目投资。[5]它排斥人工的、机械的建造方式 ,对空调设备营造的人工环境带来的社会能源大量消耗及由此而带来的对人们 健康的潜在危害提出质疑,主张建筑与城市发展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对话关系,通过自然的介入来提高环境品质,降低能耗。总而言之,建筑的整体化设计策略可以从投资人的角度审视开发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层面上力求减少所有不必要的甚至是浪费的投资同时也探索在建筑中引入自然因素,提高环境品质减低能源消耗的方法,创造一个真正低碳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李献伟.浅谈绿色生态建筑[J].山西建筑,2008,34(7):83-84.
[2] 王森 . 中国低碳建筑潜在效益分析及发展对策[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7.
[3] 李姗姗 我国低碳建筑供应链实现路径探索[D].重庆:重庆大学,2012,12.
关键词:光伏建筑一体化 节能
Abstract: At present, low-carbon lifestyle is advocated. And low-carbon buildings is the a considerable element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which must be the mainstream of world architecture of 21st century. How to inject the low-carbon concept into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 long-term task before architects. While the low-carbon buildings is rich in content, with different standards of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the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use of clean energy, especially the solar energy must b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low-carbon buildings. In the long decades of using, reducing its carbon emissions, lowing the use of cost, contributing to energy saving are theimportant part of the low carbon buildings.
Key words: BIPV; 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提出了”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即通过建筑物与光伏发电集成起来,使建筑物自身利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资源产生电力。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其独有的优势必将成为低碳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基本概念,光伏建筑的优势以及光伏与建筑如何实现一体化这三个方面对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基本概念
太阳能光伏建筑发电是新世纪的一种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同时又是高科技在建筑中的创新应用。作为一名建筑师,大家应该了解它,熟悉它和运用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所有的传统能源(如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化石燃料)有诸多缺点。首先,他会对环境产生极其严重的污染;其次,温室效应也对环境有难以估量的影响;第三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传统能源可能会消失殆尽。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必须研究和发展无穷无尽的自然界清洁能源--太阳能。要想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给人们使用,必须通过产生光伏效应的装置-太阳能电池来实现太阳能的光电装换。在这里,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光伏
光伏就是光转变成电即光生伏特的意思。在光照条件下,光伏材料吸收光能后,在材料吸收光能后,在材料两端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光伏效应。人们很早就已经发现了光伏效应这种物理现象,但光伏的实际应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为使光伏获得广泛地应用,各国的科学家们仍在努力探索与提高。
1.2 光伏元件 、光伏板、光伏材料以及半导体是怎么分类的
太阳能电池本质上就是一个二级管,这种二级管具有光伏效应,能把光能直接转变成电能,因此,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光伏元件;一个太阳能电池就是一个小型发电机。为了增大功率输出,要把许多个太阳能电池连接起来,装配成一大块的太阳能电池板,简称光伏板;有一种材料,在低温下是绝缘体,但这种材质加入杂质得到能量或是加热时就变成导体,这种材料叫做半导体。现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都是由半导体组成的;用于太阳能的半导体材料有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三种形式。单晶体:整块晶片只有一个晶粒,晶粒内的原子有序的排列着,不存在晶粒边界,单晶体要求严格的精致技术。多晶体:多晶体的制备不要求那么严格的精致技术,一块晶片含有许多晶粒,晶粒之间存在边界,由于晶粒之间存在很大的电阻,晶粒边界会阻止电流流动。非晶体:原子结构没有长序,材料含有未饱和的或悬浮的键。非晶体材料不能用扩散的方法改变材料导电类型。但加入氢原子会使非晶体中一部分悬浮键饱和,改善材料的质量。
1.3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从材料分,有硅太阳电池,砷化镓太阳电池,铟镓磷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和碲化镉电池。从内部材料体型分,有大块晶片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从材料的晶体结构来分,有单晶太阳能电池,多晶太阳能电池和非晶太阳能电池。从内部和外部结构来分,有普通太阳能电池,聚光型太阳能电池和级联太阳能电池。
1.4 关于光伏一体化的建筑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阵列与建筑的维护结构相结合,并提供电力的建筑新形势。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目前在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一些发达国家正将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广。近年来,国外推行在用电密集的城镇建筑物上安装光伏系统,并采用与公共电网并网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已经占据了整个太阳能发电量的最大比例。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优势
光伏并网发电和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是个标志性的进步。意味着光伏发电将由边远地区向城市过度,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度。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作为最具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能源技术进入能源体系,其比例将越来越大并成为能源主体。
从建筑学,光伏技术和经济效应几方面看来,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节地:能有效利用建筑的屋顶,墙面,甚至雨棚,遮阳板,大大的解决了土地资源,这点在人口密集,土地昂贵的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2)节能:光伏系统不仅能提供电力,还能降低墙面与屋顶的内表面温度,从而降低了建筑物本身的能耗。
3)节约投资:建筑物光伏板既可以发电,又可以用作建筑的护材料,起了双重作用,因而减少了光伏系统成本的回收期。原地发电,原地用电,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可节省电站送电网的投资。对于连网户用系统,光伏阵列所发电力即可供给本建筑使用,也可送入电网。
4)美观:建筑物光伏板可以提供创新方式改善建筑外观。采用光伏板作为建筑外立面的构成元素,展现建筑的高科技的美。
关键词: 环境艺术; 低碳设计; 困惑; 建议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2)04-0064-0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一概念的出现, 一时间“低碳”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键词。据IPCC的报告确认, 全球气候变暖90%的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迅速发展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低碳时代, “低碳”的概念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并得到普遍欢迎和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 设计的任务也不只是解决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而是更好地把绿色的生活态度传达给人们,引导大众走向正确的生活理念。这种生活方式进而塑造出新的审美观与审美趋势,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一种低碳的设计美学。那么, 如何界定环境艺术低碳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者们应该怎么做?困难又在哪里?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涵盖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绿化、室内设计等, 是城市建设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控制行业能耗的重要源头。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 设计师们应以符合低碳设计的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设计产品来应对能源危机。[1]
当今威胁人类可持续性生存的情况很多: 严重污染、全球变暖、沙尘暴、水土流失等异常现象,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国和第一大碳排放国, 低碳设计已经迫在眉睫。我国政府报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 大力开发低碳技术, 推广高效节能技术, 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不难看出, 环境艺术低碳设计代表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带来的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时代来到, 低碳设计的概念和核心则成为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标准和价值体现方式。21世纪是崇尚和谐与创新发展的新世纪, 只有具备生态素养的设计师, 以追求低碳的设计理念, 才是符合时代特色的需要。
环境艺术低碳设计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低碳”虽然是个新概念, 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不构成损害的发展, 包含的意思很多, 概括起来主要包含: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健康舒适、灵活长效等几个方面的含义。“低碳”主要是针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专业性、领域性非常强的具体概念, 是“可持续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涉及到了其中的: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两个方面。都是以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节能减排只是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的一个方面, 除此之外,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设计师去解决, 例如基本的使用问题。室内的物理环境品质、美学要求、其他的精神追求。其实低碳除了减排二氧化碳, 还包括应该减排其他有害气体, 例如甲烷、臭氧、氧化亚氮等。因此, 可持续是一种平衡, 绿色低碳并不是不允许人们追求舒适和先进, 而是在检讨我们追求舒适的时候, 是否影响了子孙后代对于舒适的追求?严格来说, 零排放是不存在的, 只要人活着就要消耗能源, 因此, 实事求是的低碳观, 就是尽可能地少消耗资源、更反对过度消耗资源, 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上, 就是少用材、少废能。
环境艺术低碳设计, 就是基于土地与环境, 基于可持续理论和生态学的美学, 旨在倡导一种新的生活。其所采用的设计与营造方法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组成、细部元素以及日常使用直至最终消亡等方面, 对环境的影响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明智处理。降低能耗、杜绝铺张浪费, 从而达到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保护地球环境的目的, 人们在能够维持生态基本环境的条件下尽快发展, 尽量还原地球原生态。
能不能正确阐释低碳设计, 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 而且还与行业能否严格执行、设计者能否遵守符合道德的设计、公众能不能正确地认识联系在一起。这就对环境艺术低碳设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促进公众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视也是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职责。
二、环境艺术低碳设计面临的困惑
我们不无担忧地看见: 大手笔的城市美化运动、奢华高尔夫风、欧陆风广场、景观大道、原生大树连根拔起, 取而代之的非本土的异域树种和庞大的草坪, 为了维持这种高昂的景观, 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西北一些严重缺水的干旱城市, 建造了大尺度的水景, 有计划地使商品用毕即弃、过度包装等。这些形式主义的设计就是非低碳设计的结果, 不仅排放了大量的碳, 而且也加剧了环境的退化。作为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环境艺术设计, 必须多向公众展示低碳设计的作品, 不仅能够引导公众了解低碳设计的专业知识, 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对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的认识, 又能引导公众的审美趣味, 使物质主义消费模式向生态型转变。[2]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推行低碳设计仍然面临诸多困惑和难以实施的困难。在这种大环境下, 宣扬低碳设计尚有一定难度, 其发展前景和作用有待时间的检验。
关键词:新兴经济市场;产品设计;经营理念;行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27-01
低碳经济时代来临,已有商业模式开始转变。新能源的利用与相关产品的设计成为低碳经济背景下,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作为酒店业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设计原则是创造企业自身价值,重新定位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理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创造企业价值是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之一。运用价值链理论,在原材料生产到消费者最终消费的每一个环节,运用合理的低碳理念设计产品和设计营销理念是酒店长远发展的指导思路。酒店基于低碳经济的酒店价值链的重构指的是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酒店从采购到消费者最终消费所有环节的战略选择重构,这里所阐述的重构指的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重构。酒店的外部环境分为顺势重构和逆势重构。外部环境的延伸指的是同行业酒店的合作和业务沟通、经验交流和网络预订系统的合作开发。内部环境的延伸指的是酒店内部经营模式、财务管理模式、盈利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内化过程,原有企业文化融入低碳酒店文化形成新的酒店企业文化、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和品牌文化。品牌的塑造依赖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内部环境的延伸还包括业务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以及品牌建设人员的选拔与培训。重构离不开内外环境的延伸。
基于低碳经济酒店以消费者认可的顾客价值为经营基础,面对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高消耗成为酒店经营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低碳产业的过渡和转型是酒店面临的外在环境变化的趋势。在酒店进行设计、生产、营销及服务等环节运用价值链原理进行重构。创造酒店产品的增值服务价值。通过企业文化价值和企业售后服务价值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酒店低碳产品开发、资金投入及管理方式革新是企业增值价值产生的不同环节。专业人员售后服务的完善是增加服务附加值的有效途径。设计新产品、新概念的运用、管理团队和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拔都是实现酒店产品革新的有效途径。单纯降低成本减少了企业增加附加值的机会。单纯引进低碳概念不进行符合酒店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塑造,新产品将不能盈利。
一、低碳经济酒店价值链重构的途径
对于酒店经营思想,走低碳道路是经济酒店价值链重构的经营指导思想,是酒店行业规范的践行途径。
(一)酒店经营理念的设计
基于价值链重构理论,低碳酒店建设满足顾客价值需求,是酒店文化融合现有低碳践行企业文化和原有企业文化的体现。符合新的低碳经济原则的产品才是设计低碳理念的消费形式和体验方式的准则和标准。倡导和宣传低碳理念,提醒游客购买低能耗的产品,同时,低碳理念不断融入酒店经营环境中,提高消费档次。酒店服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低碳节能意识,新的企业文化带动了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酒店经营者要有长远的战略意识,将低碳原则加入到企业决策与战略中,在产品设计与经营策略中加入低碳经营理念。从而增加酒店增值服务价值,形成具有内部环境重构的产品设计创新。
(二)开发符合酒店企业文化的低碳产品
运用资金的再投入,开发新能源,既减少排量,又节约了成本,减少污染产品及消费品的运用。一次性用品减少运用,循环运用的产品实行低碳标准进行设计及运用,清洁及卫生用品按照新标准进行设计和投入使用。入住空间及环境的改造。
(三)酒店低碳营销策略
开展相关的低碳营销手段和策略,培养相关营销策划人员,根据酒店的营销策略培训、开展营销活动,塑造营销团队,定期向具有成功经验的酒店学习。进一步实现酒店低碳管理的目标。
(四)借鉴成功经验
借鉴成功的经营理念和设计理念。有利于塑造有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增加其他企业与其合作的机会。成功的经营经验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经营策略、资金运行及财务管理机制内外环境重构过程中的变革与创新,是现有企业借鉴成功企业获得经营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酒店扩大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离不开酒店价值链的重构,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内外环境的重构提高了酒店的知名度。向内重构指的是产品设计创新和销售渠道的创新。其中,还包括内部管理机制的精简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产品的设计需要新的人员和团队协作进行,内部机制的完善需要企业寻找合适的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监督机制需要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与完善。总的来看,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原有的基础非常重要。原有企业文化融入现有企业文化形成新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酒店品牌的树立,需要低碳理念融入酒店价值链重构过程中的内外环境变革中,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责任感和企业内涵的酒店企业形象。在设计产品、销售、营销、服务等环节,提高效益,减少浪费。
二、结论
低能减排、新能源的开发、低碳消耗是酒店价值链重构过程中,酒店战略经营理念的新构想,资金投入、新产品的研制,过程符合国际潮流的创新能源产品,为酒店的新发展提供了基础。转型后的商业模式也要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行业成为排头兵进行从采购、设计、经营、销售、消费等不同环节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转变。促进酒店发展的同时,形成新的影响顾客价值的企业文化,再根据顾客价值形成酒店核心产品和品牌文化。从而完成产品-确定、价值链优化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转型阶段。根据行业规范观点,将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逐渐融合到酒店推广中,这样的推广逐渐变为一种联盟宣传、统一标准的契约模式,这样的契约模式可以降低成本。形成本行业的行业规范。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作者简介:罗晨(1976- ),男,汉族,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高级营销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黄婧.概念大于实际,低碳酒店发展提升空间巨大[N].中国联合商报 2010-9-20(D02)
[2]秦晶.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酒店绿色营销[J].经营管理者,2010,16.
[关键词]低碳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厦门科技创新园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从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 UK, 2003)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尤其是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从概念带向现实[1]。关于低碳城市及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对于低碳城市的内涵尚无统一界定,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设想,但大多停留在宏观目标层上,缺乏有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为了将低碳生态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避免停留在炒作理念和新概念阶段,就必须通过深入研究和建设实践探索,建立一套可操作、可监管、可推广的规划编制方法,并融入到法定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之中,才能有效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
1、低碳规划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1.1 国外研究与实践
1.1.1 理论研究
当前,国外有关低碳城市与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较为深入。方伟坚(Fong,2007)等认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结构存在着一定关系,提倡紧凑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3];格莱泽和卡恩(Glaeser,Kahn,2008)研究了碳排放量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认为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约束越严格,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水平越低,例如高密度中心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要比低密度郊区的少[4];克劳福德和弗伦奇(Crawford,French,2008)探讨了英国空间规划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是转变规划管理人员和规划师的观念,在空间规划中重视低碳城市理念和加强低碳技术的运用[5]。
1.1.2 实践情况
国际上一些城市在低碳发展的一些领域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伦敦制定了包括碳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目标,建立伦敦气候变化管理局、设施分布能源管理供给部门等;东京逐渐普及建筑节能,进行天然气发电,同时充分进行余热利用等;柏林建立了完善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同时发展微型发电等;哥本哈根则建立了广阔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等;巴塞罗那则规定所有新的开发建设都需安装太阳能集热器[6]。
1.2 国内研究与实践
1.2.1 理论研究
国内对低碳城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且以战略层面为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其《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设想,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层面,初步提出了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6]。付允等学者(2008)则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探讨了能源、经济、社会、技术的内在关系框架[7]。同时,部分国际组织也积极展开对中国的研究。2008年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正式推出“城市低碳领导力”项目,旨在推动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低碳技术应用,构建低碳领导力体系,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亚洲协会美中关系研究中心推出了《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制定了优先合作领域如采用低排放煤炭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措施、推广可再生能源等[6]。
1.2.2 实践情况
目前,国内也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例如,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保定市,于2006年提出“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产业群。上海市崇明东滩生态城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区域。据规划,生态城的电力热力能源全部由当地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获得,步行、自行车和燃料电池公交车将作为主要出行方式,建筑屋顶将使用草坪和植物的天然隔热层,同时城区80%的固体废物实现循环利用。深圳的光明新区结合“绿色新城”建设,在《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之新城规划》中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理念,通过着力培育低碳城市机能、加快推进经济的低碳转型、建立公交主导的交通系统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等措施,2008年3月,光明新区被建设部列为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低碳城市建设实践探索。《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和《唐山曹妃甸生态城规划》也分别提出了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规划措施,其中《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提出了促进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明确单位GDP碳排放量不超过150吨-C/百万美元的控制目标,《唐山曹妃甸生态城规划》提出了促进低消耗、低排放的空间结构,并制定了能源管理措施[6]。
2、厦门科技创新园的规划背景
为加快推进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步伐,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壮大,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及“十二五”发展需求,规划在环东海域建设厦门科技创新园,总用地面积约为4.88平方公里,将作为厦门三个低碳生态示范基地之一。园区东南侧为同安湾,西北侧为天马山和美人山,西北距厦门北站以及沈海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空间直线距离约为6.5公里,南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的空间直线距离约为8公里,自然、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将着力打造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研发、办公功能为主,生活、休闲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融产、学、研、居、游、购等于一体的具有低碳生态示范意义的国内领先的第三代创新产业园。
3、低碳生态规划的技术路径
目前,学术界关于低碳生态规划的评判标准尚无定论,本文根据园区所处区域的特点,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落实低碳生态理念:土地与交通、水资源、综合物理环境、能源利用、绿色建筑以及地块开发生态控制指标指引①。其中,前五个方面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园区生态低碳建设的基本要素;而地块开发生态控制指引则将这五个专题的研究结论进行整合、提炼为可量化、可控制的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指导园区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和历史责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变革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此考量下,深入分析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异同,对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绿色经济的“绿色”,并非人们感观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绿色经济则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境保护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在其发展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经济破坏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能源与资源的弊端,代之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和人类健康的平衡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缘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绿色发展思想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向人们发出警示:人口和工业的无序增长终会遭遇地球资源耗竭与生态环境破坏的限制。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等在其著作《绿色经济的蓝图》中,首次使用了绿色经济一词,并指出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之后所产生的诸如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等概念,也均属于绿色经济的范畴。绿色经济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作用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中不损害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使高科技绿色的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另一方面,又要在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按照属于人类的生活或生存方式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初。这段时期,随着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的公开出版,在世界较大范围内环保运动开始兴起,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绿色革命。“循环经济”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其含义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以资源的低消耗、高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生产)。“再利用”(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后继续使用,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的成为垃圾,从而节约各种资源的投入)。“再循环”(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化害为利,实现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为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循环经济思想的产生及其实践的发展摒弃了传统经济
转贴于
“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缓解了日益尖锐的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和压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一个与气候变化相联系的范畴,由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其概念一般界定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人们生产生活中煤碳、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其产生背景是由于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大量燃烧煤碳、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然料,使大气中co2含是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上升,自然灾害频发,威胁人类生存。因此,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降低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人为碳通量”,通过减排co2,减少碳源,增加碳汇、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成为推行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都是缘于人类在经历了传统工业发展和生活方式之后的反思,是可持续发展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们具有相同的系统观、发展观、生产观、消费观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因此,在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致性。但具体到每一个方面,三者又有一些区别,各有侧重点。
绿色经济主要是侧重于对环境损害最小的经济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高效有序地利用资源,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充分做到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减少资源系统进入物质流。其核心目标是加强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减量化。
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保护我们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采访张子琴之前,我们还了解到,就在2009年国庆节前,张子琴还代表中国物流行业参加了祖国六十周年全国海外华人在白宫前的升国旗仪式,还在两月前的同一天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振兴物流的宣言”,提出以“爱心物流、绿色物流、数字物流”为理念,发起创建“中国供应链合作联盟”,并于2009年11月21日启动“绿色物流低碳万里行”活动。我们看到张子琴除了热心公益,还将其个人事业和绿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话题即从此开始。
《中关村》:我们注意到你们在国庆节前美国白宫前的升国旗仪式中,除了打出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也附带打出了一面表达绿色、环保、健康的小旗,而且你在物流业中也推行“绿色物流”,请问您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环保和低碳经济的?
张子琴:我关注低碳经济由来已久。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留学的几年期间,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另外,作为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所长助理,以及由于自己学习成为资源产业经济学博士生等关系,我很自然地会关心地球的生态状况以及我国的环境问题。我注意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如此下去,地球的生态环境将不堪设想,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她的生态遭到破坏,我们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我觉得我有必要为她的健康和发展尽一份力。
《中关村》:说实话,地球的“健康”是个太大的话题,要让我们共同的“母亲”恢复健康并继续发展,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能从哪里做起呢?
张子琴:其实,很多人已经在行动,而且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件事的紧迫性,所以才有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产生。哥本哈根会议尽管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达成一致的协议,但如何降低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围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减排指标的争论可能还会持续,但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不难,改变我们固有的生活习惯,人人都可以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我们有些朋友已经发起设立“世界低碳日”的倡议。
《中关村》:“世界低碳日”,这个提议比较有开创性,现在全世界各种纪念日很多,而对于地球生态和“低碳生活”这样迫在眉睫的事情,似乎还缺乏一个特殊的日子加以提醒。问题是哪一个日期较为合适?
张子琴:这个我们也在探讨中。联合国B/UN特聘专家陈放提出可以将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冰熊融化的12月17日作为全球低碳日,以此呼吁地球村子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普及低碳知识、制订低碳标准、达成国际低碳协定,发展低碳经济,开展各种各样的低碳行动。而世界宗亲会副会长张省会和多伦铁马电子科技电动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治平认为每年农历9月9日可以作为人类地球低碳日,它是中国老人的“登高日”,登高意味着长寿,要长寿就需要全人类的低碳生活。
我则主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十八届会议召开的日子―2010年5月3日可以做为世界的第一个低碳日。因为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低碳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一天,我们将动员地球村普通居民,通过个体和群体行动,参与创建国家及全球层面解决气候变化等紧迫问题的方案,并在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低碳生活”活动的具体构想。
而且我觉得,中关村地处中国的首都,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高科技的代表,全球瞩目,理当引领人类新一代的经济形态、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引领全新的技术革命。我觉得你们《中关村》杂志适合担当“世界低碳日”系列活动的平台。据我所知,你们杂志一直有这方面的专栏报道,2007年还举办过绿色环保论坛和相关评选,也是低碳减排的践行者。“低碳”这个概念正是需要政府、企业、也包括你们这样的媒体等的长期宣传和推广,因为这是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现在的地球是我们的未来孩子们要继承的世界。我们现在所做的,是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生存空间。我真心希望让“世界低碳日”成为全人类改变生活的转折点。
《中关村》:听您这么说,“世界低碳日”的设立似乎已经是如箭在弦、不得不发的事情了。张总是否已经有具体的计划?
关键词:低碳产业集群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14-02
在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广泛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创新,走低碳化道路。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织形式,势必受到低碳经济的重要影响,低碳产业集群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一、低碳产业集群概念简述
低碳产业集群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为数不多的文献中,冯奎(2009)认为,低碳产业集群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实现清洁能源结构和高能源效率的产业集群。其中技术创新是指产业集群中被少数企业所试用或者被广泛采用的新型低碳技术;制度创新则可能包括一系列共性平台的使用或者约束机制和交易机制的建立,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①。吴晓波等(2010)认为,低碳产业集群是指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整合产业集群产品供应链,做到节能、减排、企业经济三方面兼顾,最终实现清洁能源结构和高能源效率的产业经济体系②。笔者认为,低碳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顺应经济形势和时代变迁的创新升级,以低碳理念为导向,发挥集群优势,促进低碳技术与政策的创新推广,实现集群内产业链中各节点企业的低碳化发展。
二、我国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低碳产业集群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发展模式的研究也还不甚成熟。已有的文献中,冯奎探索性地提出了低碳产业集群的四种发展模式:一是传统制造业集群升级为低碳产业集群,二是工业园区综合优化为低碳产业集群,三是生产业集群提升为低碳产业集群,四是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定位于低碳产业集群。
笔者在此基础上,将我国低碳产业集群归纳为两类:一是由传统产业集群升级优化形成的低碳产业集群,二是新型的低碳产业形成的集群。
1.传统产业集群升级优化形成的低碳产业集群。以浙江绍兴印染业为例。纺织印染行业是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为实现印染业集群低碳化发展,绍兴县100余家印染企业将逐步集聚到滨海绿色印染基地。
政府在低碳产业集群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计划用5年时间,出资30亿元使全县80%以上印染企业集聚提升到滨海新区。通过整合、减少用地和淘汰产能,目前90余家企业签订了集聚协议,集聚后他们将被整合为70余家,此举预计减少用地32%,淘汰产能30%;新落户企业均与园区签订节能减排协议,承诺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此外,政府充分重视政策的引导作用,围绕控量提质制定配套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舆论先导,为集聚升级营造良好氛围。
印染行业协会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行业调研,与政府参谋;加强行业管理,倡导节能减排,通过能源计量和行业信用评估,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做培训指导,加强企业交流,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等,力促印染业低碳化发展。
滨海新区是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确定的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有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和企业小循环,行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三张网络”,区内集中了全球最先进、最环保的气流染色缸和定型机,以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水回用设备,都有效保障了低排放的控制和能源效率的提高。
绍兴县印染业集群的低碳化转型发展中,政府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要素保障,为集群升级营造良好氛围;印染业协会也大力发挥了自身作用,当好政府参谋和企业引导角色;集群本身亦是充分重视技术设备的引进与推广。
但产业低碳化发展,技术创新是其核心力量。滨海新区刚刚投入使用,新迁入企业需尽快适应新环境,借助政府和协会的力量,发挥集群的创新优势,尽快形成集群自身的区域创新体系。且印染行业是上下游高度关联的一体化行业,绍兴印染业集群在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对原材料的获取和成品的运输环节疏于改进。印染业的主要生产原料是各种染料、助剂等高污染的化工原料,新迁入企业应加快更换传统染料的步伐,尽快采用并普及使用健康型环保型的绿色染料。成品的运输在低碳之路上也可大有作为,目前低碳物流已经成为趋势,绍兴印染业应加强与物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运输线路的合理布局与规划等措施,实现运输环节的节能减排。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被低碳”的空间,需要及时有效地抓住。
2.新型的低碳产业形成的集群。本文列举两类有代表性的新型低碳产业集群,一类是以保定高新区为代表的新能源型低碳产业集群,一类是以四川内江市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废旧资源回收型低碳产业集群。
(1)保定市新能源产业集群。保定高新区是中国近百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唯一的以新能源为主导产业的科技园区。园区以新能源与能源装备产业为特色,形成了光伏发电装备、风力发电装备、新型储能装备、高效节能装备、输变电和电力自动化装备等六大产业体系,拥有英利公司、中航惠腾公司等多个骨干龙头企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平台和产业聚集优势。
保定高新区发展的成功在于四个“强调”:
强调低碳理念引领。把低碳产业、低碳应用上升到管理层面,宣传低碳理念,转变居民生活方式。社区建设中,从低碳材料选择、低碳建筑规划上进行低碳把关,居民区实现一键式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太阳能路灯系统,太阳能信号灯,以天然气为主的公交车等等。注重低碳教育与研究,在小学开设低碳课程,在大学设置低碳课程,利用高校的优势建立低碳发展研究院。
强调特色产业支撑。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电池为主的光伏电池产业格局,在全国率先启动“国家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的建设;区内输变电与“电”字号产业优势突出,拥有多个领军企业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各类变压器制造、电力输送装备、变电设备等电站建设装备制造体系。
强调科技创新驱动。高新区在其建设过程中,根据新能源装备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扶植了一批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鼓励其自主研发,自创专利。英利公司自主研发科技成果500余项,有十多项专利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成套技术,硅片、电池盒组件生产线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风电企业中的惠腾公司、国电龙源电气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各有成果。
强调区域集群化发展。区内风电产业涵盖风电叶片、整机、控制等核心设备制造产业链条,相关企业20余家,产品广泛分布在国内16个省的90个陆上和海上风场,并成功出口美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强有力的带动引擎,2010年国家高新区评价中,保定高新区综合排名在54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列23,较以前有了大幅提高。
保定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早已在国内形成优势,保定的优势在于研发和创新,这也是其希望所在,但现在国内新能源产业已经进入狼烟四起的“战国”时代,目前光伏市场供求比例是2.5∶1,形势严峻。保定新能源技术在国内虽处于领先地位,但核心技术仍在国外,因此,保定高新区需要创造更宽松自由更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2)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四川内江市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是国内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城市矿产即可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资,开发城市矿产就是对废弃资源进行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再生利用的过程。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对“城市矿产”规范化的“园区式经营”,使得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成为新型“低碳产业”集群。
园区通过“回收网点――园区分拣中心――产品精深加工”路线初步实现对废旧物资的“园区式经营”;通过规范化运作“城市矿产”实现规模壮大,规范化运作“城市矿产”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规范化运作,防止二次污染;二是坚持规模化经营,实现规模效应。
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园区在废塑料精深加工、危险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加工等精深加工项目提高其再生资源处理能力。园区现欲申请成为全省报废汽车定点拆解中心,与市内汽车零部件基地对接,进行汽车零部件的再造,在精深加工基础上,将初级加工向工业成品制造转化,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转型,构建“低碳产业”集群。
再生资源也有“高科技含量”的可观效益。一个形象的举例“简单切割碎化一个塑料瓶,与成功再造一个塑料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目前园区与韩国SK、德国格诺斯、美国爱瑞等大型利废集团的接洽旨在利用韩国SK集团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的渠道效应。
内江市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模式、规划建设思路还是现实可行的,政府也是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内江也要有前瞻意识,园区尚处起步阶段,回收体系尚未实现网络化,产业链条也需要再延伸再合理化,技术装备目前是大力引进、消化、吸收,没有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基础设施也都处于建设阶段。要注意设施的共享,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公共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平台的组织搭建。另外,园区在管理上要进一步规范化,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指标考核体系,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组织结构,实现行业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切实解决单个企业“小、散、乱”的问题。
三、对我国发展低碳产业集群的展望
通过以上对三个代表性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的了解,本文认为,未来中国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加强政策调节,利用各种政策手段支持产业集群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的政策工具是低碳产业集群建设的根本保障。集群内的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国家低碳经济的法规政策体系指导下,根据本集群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扶持性财税政策和要素保障政策,支持新型低碳项目和产品;同时,也要出台一些限制性政策来制约“高碳”行为,健全奖罚政策,强化激励和约束共同作用。
第二,重视低碳关键技术的研发。主要包括低碳产品创新和低碳工艺创新:(1)低碳产品创新,即开发可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新产品,使用后易于回收再生的产品。(2)低碳工艺创新,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等技术。
第三,发挥集群优势,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与推广。集群特殊的结构和网络有着自己独特的自主创新优势。横向上,企业地理临近,可通过模仿或通过共享知识,产生协同效应,激发创新潜能,促使低碳技术的快速创新。纵向上,低碳技术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传递和推广,由此产生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促进技术创新;网络关系中,集群内部企业网络联系复杂,在其交流互动中容易激发技术知识的累积和交互扩散,由此形成区域创新体系,提升集群整个网络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注释:
①冯奎.中国发展低碳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J].2009(10)
②吴晓波,赵文华.论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8)
参考文献:
1.潘家华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88-101
2.庄贵阳等.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学动态,2011(1):132-136
3.冯奎.中国发展低碳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9(10):9-12
4.吴小波,赵文华.论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8):15-19
5.绍兴县印染行业协会:发挥协会作用,全力推进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EB/OL],,2011.5.31
7.保定高新区:打造“中国电谷”[EB/OL],,2011.7.1
8.商棠.保定新能源,如何保持国内领先?河北经济日报,2011.6.24
9.张明海.内江开发“城市矿产”构建“低碳产业”集群[N].四川日报,2011.7.7
10.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意义和任务[J].中国科技投资,2010(12):22-23
11.陆小成.技术预见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作用及其路径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2):61-65
12.孙秀梅,周敏.集群对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创导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39-42
低碳,指较低或者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即是一定意义上通过减少碳排放为途径的环保。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口规模、社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此背景下,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景观等一系列新概念也相应的兴起,为解决全球危机问题带来了一线希望。由此,“低碳”作为极富社会价值的观念,成为了全球主流的意识形态,也为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契机。
2.低碳理念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2.1以自然为本的设计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高效的自我修复系统,尊重自然,尽量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开启自然的自我恢复功能成为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最佳策略之一。而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许多设计方案打着“低碳”的标签,事实上并不低碳。例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一股城市绿化“草坪热”在全国许多城市兴起,为了跟随潮流,许多城市砍掉原有枝繁茂密的大树,用大面积的草坪取而代之。在西北一些严重干旱的城市,设计师为了达到奢华的视觉景观效果,不惜建大面积的水景设施。这些形式作品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加剧了碳的排放和自然修复功能的退化。
2.2人性化的设计
当代城市景观其本质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是使用的艺术,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其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以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当代低碳型城市景观。我国的山水画论中言“心无水则不活”,可见在整个自然景观要素中,水景设计的重要。在低碳语境下,水景设计除了考虑效果上的营造,还应该因地制宜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在地址的选择上,就应该依据地势特色、水源环境来设计水景,创造出符合市民需求的优雅的景观环境。
2.3生态型的设计
西蒙兹说“人类需要从城市中获得灵感、激励、身心放松、优美及愉快的源泉。”城市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建立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这就要求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必须以生态为核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掘现有的绿地资源生态效应,利用生态维护和再生的设计方法,使城市景观设计为人类提供无尽的生态型服务,使城市真正走向低碳化。
3.当代低碳型城市景观设计的营造要则
3.1自然优先
人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当代低碳型城市景观设计创建的首要原则就是以自然优先。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文条件等,使设计适合原有基地环境,达到城市景观建设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达到最低程度。例如,在园林水闸的选择时,就应顺应自然水流自上而下,由高到低的自然原理,将闸口正对水流地处,这样既能使水流顺畅的通过水闸,又能防止水流不均匀的对水闸基地的冲刷。结合土地本身的自有净化修复功能,大量使用乡土植物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措施,以降低景观后期的维护成本,延长景观的使用寿命。尽量保持原有河流的自然形态,水景植物的配置上模仿自然生物群落,保持植物多样性原则等。
3.2适度设计
城市绿化系统是实现低碳的关键所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加大城市绿化,提高植物覆盖率。通过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科学的布局绿地的分布结构来提高城市景观的公共绿地效果。例如,在现代化城市中,多采用标准化的市政雨水管道来处理雨水。一方面雨水失去了与地表接触的机会,割断了自然界雨水的循环,另一方面在暴雨天气管线排水不顺时容易导致路面局部积水现象。基于国际一些经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在城市街道的局部地段建设一个雨水园恢复雨水与地表的接触,既简单快捷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绿化率又节约了后期维护成本。
我国作为纺织服装大国,服装从其原料生产、加工制作到运输、使用、废弃全过程都一直在排放二氧化碳,低碳也开始成为时尚界追逐的元素。纺织服装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做到低碳、环保,加速推动低碳发展进程。同时,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的觉醒要求纺织服装企业在营销理念、营销策略上发生相应的转变,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低碳经济带来商机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是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态度。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可以说,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商机。
低碳营销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低碳营销应运而生。低碳营销的概念正是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状况和低碳经济逐渐形成的驱动下产生的。目前,低碳营销虽然没有形成统一和严格的定义,但多数研究认为低碳营销与绿色营销有密切的关系。绿色营销是一种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的综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碳营销可以看作是绿色营销的具体化。
在低碳营销中,需要企业明确的是低碳营销理念。营销理念是指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营销观念是否客观、正确,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营销观念的核心问题是:以什么为中心、什么为导向来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低碳营销背景下,企业应围绕碳减排这个中心,树立低碳价值观念,在经营中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结合。
低碳营销理念就是指企业围绕碳减排和环境保护这个中心、以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企业生产经营观念。具体来说,纺织服装企业从社会公众的利益角度出发,以满足消费者低碳需求为出发点,自始至终地贯彻执行专业化的低碳研发、低碳生产、低碳营销,积极传播低碳营销模式,使消费者能深入了解与意识到低碳营销模式的独特之处,树立低碳、负责任的消费观念,更加自愿地选择低碳产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服装产品打上“低碳”标签
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纺织服装产品也当然被列入“低碳”列表。
低碳服装是一个宽泛的服装环保概念,一般指总碳排放量较低的服装。既包括采用环保面料制成的服装或者在流通、消费中体现低碳特征的服装等。
任何一件衣服,从它还是在地里生长的棉花、亚麻开始,就会消耗资源;再经过漂白、染色的工艺才能变成纱线、面料,经历成衣制作、物流和使用后,最终被焚烧、降解,每个生产加工环节都有碳排放发生。根据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000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这还不包括T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而化纤材质的服装的碳排放量更高。
纺织服装产品要低碳,需要低碳技术的强大支持,进行工艺革新,开发新型染料、助剂,面料等,不断强化企业内部节俭和低碳的流程控制。另外,将低碳节能的理念融入到在产品设计生产的各个环节,比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品采取天然环保面料,在产品包装上要精简节约等。
例如,ICICLE(织和)就是“低碳”服装品牌的领军和代表。ICICLE品牌采用各种一流天然面料,如棉、麻、真丝等应用在各季服装的设计当中,对面料的染料要求也一定要环保,倡导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机”生活方式。瑞典时装品牌H&M一直投入大量精力致力于有机棉服装的推广,其有机棉服装产品品类已涵盖男装、女装、青少年装、童装等各领域。正如H&M的首席设计师所认为:“一方面,由于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机棉服装由此受宠。另一方面,有机棉服装也应具备时尚的特点,这才是明智之举。”
另外,目前已经有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低碳产品认证,要求上市的产品上必须贴有“碳标签”,即标明产品在生产、包装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的沃尔玛、英国的TESCO、瑞典的宜家等世界知名零售企业均已要求各自的供应商完成碳足迹验证,在产品包装上贴上不同颜色的碳标签。所以,纺织服装产品打上了“低碳”的标签,将为进入国际市场增添一份“筹码”。这也意味着申请注册了低碳认证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将更有竞争力。
销售配送实现“低碳”目标
低碳营销是一个系统,低碳不但要提供符合标准的低碳产品,但仅仅是产品低碳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低碳,应该是产、供、销以及售后服务整个销售配送完整链条的低。
低碳的销售配送就是扁平、优化、合理、高效的分销渠道。例如,减少产品在分销渠道的流转时间、储运时间可以提供渠道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在产品流转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而且,低碳的渠道策略还可以通过实行地产地销,实行销地建厂,快速实现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而实现。
目前,许多服装公司改变传统的渠道销售方式,采取购物网站等虚拟形式,使传统的销售渠道变短,而这本身就是一种低消耗和低污染的低碳渠道模式。例如,“唤觉”则是一个倡导环保、植物消费的时尚品牌,寓意“唤起意识的觉醒”。品牌主导者以宣传环保为使命,不仅服装采用纯天然织物,连店面装修也完全采用环保材质。同样可以实现低碳的目标。另外,在销售门店采取旧衣回收的办法同样传达出低碳的理念,H&M、TopShop等品牌都已经开始在门店的显著位置摆放回收产品制成的衣物,李宁公司2010年在全国挑选50家店面实施回收再生计划,2011年将扩大到100家。
另外,纺织服装企业在渠道经营的终端同样可以通过节能灯作普通照明、安装节能设施、余热回收装置、关闭非高峰时期部分照明等措施节水节能,采用环保材料装饰装修,对旧衣回收改造等方式实现低碳目标。
“低碳”促销更给力
根据营销理论,促销一般包括广告、营业推广、人员促销和公共关系等。低碳理念使企业的促销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低碳促销的实施,需要从强调利益点和加强形象促销两个方面展开。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来看,服装低碳产品现正处于导入期,对于消费者来说,低碳是一个新概念,新名词。其促销策略主要是挖掘市场潜力,教育消费者,创造消费者认知。因此,在促销中要宣传购买低碳产品对消费者的利益点,以吸引消费者。例如告知消费者购买低碳服装在经济上能给让自己更省钱或者对自己健康的好处:同时告知消费者选择低碳服装对于保护地球环境能产生积极意义,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肩负社会责任的神圣使命。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的品牌在低碳服装卖点上的提炼、诉求、阐述和推广,最终让“低碳”真的成为能够推动品牌推广,促进产品销售的营销利器。
直接的促销可以创造销售额在短期内提高,企业可以利用活动营销、事件营销、体验营销等间接促销方式来传达低碳理念,树立低碳形象,达到促销的长远效果。例如,通过组织环保公益活动、资助环保公益事业、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方式来开展低碳形象促销,以此表达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道德上帮助企业塑造正面的品牌形象,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例如,2009年,“李宁”与环保机构“根与芽”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共同提出的创新环保概念“衣年轮”和“低碳装”,引起媒体广泛的关注,获得了大量消费者支持,从而为品牌未来的发展带来助力。
Abstract: Building is a major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live and work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 Low carbon buildings represent a more healthy, more natural, more secure, but also a low cost, low cost of living. Aspects from concepts and ideas for low carbon buildings are described. Through an empirical stud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issues, analyz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a low-carbon buildings.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 查看字典详细内容
可翻译 50 多种语言
さようなら
nazdar!
Vær så snill
Je ne sais pas !
La voiture
hello
आज मेरा जन्मदिन हैं.
Pardon ??
ओह यार!
국수
שמח
Je parle un petit peu français.
escargots
बन्दर
Buongiorno Principessa!
Wie gehts?
rouge
děti
Es ist sehr interessant!
hoje está ensolarado
มีสีสัน
haydi gidelim
¿Cómo estás?
χρησμός
Hjelp!
sư tử
miracoloso
Ich bin vierzig Jahre alt
سلحفاة
παραλία
Простите
أحب كرة القدم
กาแฟ
Wie heißen Sie?
Wie bitte?
mijn vriend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建筑 可持续性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Low carbon buildingsSustainability
引言
“低碳”概念来自于生活。二氧化碳增多地球变暖,因而低碳建筑应运而生。之前老百姓只是看见汽车、工厂的排放量,而建筑的碳排放却被忽略了。由此,低碳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如潮而至。面对渐行渐近的威胁,实现低碳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积极努力的齐心应对成为了地球人的共同选择。
如果每个人一天的碳排放量以数字纪录,可以得出一个人一天的碳足迹。记录碳足迹可以提醒自己亏欠了大自然,算是一种社会责任心的体现。作为建筑物,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它的碳排放是影响环境的主要来源,所以说“低碳建筑”是当前“绿色建筑”理念的前沿体现。
一、低碳建筑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1.1 低碳经济与低碳建筑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依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将低碳建筑概括为,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1.2 低碳建筑的技术要求
外墙节能技术: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
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
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
1.3 低碳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欧洲近年流行的“被动节能建筑”可以在几乎不利用人工能源的基础上,依然能够使室内能源供应达到人类正常生活需要。这在奥地利、德国等国家,已经成为现实。
在中国,低碳建筑思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写进国家的发展规划中。事实上,早在2007年我国提出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将使单位GDP能耗比2006年降低20%的目标。 当然,中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还需要有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可操作的标准,同时也应辅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二、案例研究
2.1普拉兹摩老人疗养院(位于巴瑞港,完成:2003年)
巴瑞港的普拉兹摩老人疗养院有一居室和两居室公寓38套(图1)。此建筑中应用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如下:一、全部使用节能灯具;二、利用生物燃料进行区域供暖;三、2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板发电;四、30平米的太阳能热水器来供给家用热水;五、太阳能集热器供给的热水的热能和光电板发电的电能与生物燃料供暖相结合的供暖系统;六、能源管理系统。
2.2 EMPA Eawag低碳办公楼(位于瑞士苏黎世,完成:2006年9月)
EMPA是一栋五层的办公楼,中间有一个通高的中厅,开放的楼梯设置其中(图2)。开放式楼梯的设置是鼓励人们尽量地使用楼梯而少用电梯。EMPA这栋办公楼的特点是既不采用传统供暖也不采用传统制冷系统。中厅的作用是个缓冲区,提供自然通风又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夏天的晚上,当室外凉爽下来的时候,建筑的窗户自动开启将冷空气抽入室内,进行空气交换后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因浮力上升,通过中厅天窗排出室外。暴露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用来储热和储冷,陶土和石膏墙体用来调节温度。夏天时,埋于地下的管道系统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来预冷室内新风。冬天时,这个系统用于预热供给室内的新风。竖向的漫射玻璃遮阳板可以调节角度,夏天时遮挡阳光,冬天时将太阳能引入室内。建筑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好。在大部分时间里办公室内人体产生的热量,办公设备、照明和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对于营造一个舒适的热环境已经很充足了。三分之一的屋面铺设太阳能光电板来发热为建筑提供热源。屋顶种植绿化,雨水被收集到花园的景观水池中,调节小气候并灌溉植物,利用中水冲马桶。
2.3 上海市博会伦敦零碳馆案例(位于世博园E区,开馆:2010年5月)
零碳馆运用了英国BedZED零能耗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实现节能环保,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建筑技术进行全面开发,提高了建筑对于能源的使用率。在零碳馆中,暖通需求由太阳能风力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风帽系统和江水源公共系统供给,电力则通过建筑附加的太阳能发电板和生物能热电联产生并满足建筑全年的能量需求,为参观者提供最低能耗的舒适体验(图3)。
在世博园区的零碳馆里,可以领略到零碳生活的各种独特方式,可以品尝到零碳美食,例如饭后的餐具可以吃掉的。从外面看上去,满眼翠绿的景天植被覆盖了整个零碳馆北向的屋顶。今天正好下雨天,也就是在下雨的时候屋顶的雨水收集系统开始工作,对屋顶植被自动灌溉,当然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绿色屋顶的植被还是中和碳排放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坡型的屋顶上,五颜六色的风帽,跟随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滴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空气排除,随时保持室内空气的纯净。所以这个零碳馆的整个建筑就像自然界的一个细胞。零碳馆可以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可以说不用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零碳馆从自然界收集阳光、空气、电力和水,并将废弃物处理成电力和热。今后我们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需要空调,不需要热水器,可以说是真正的低碳了。另外,在零碳馆里还会举办零碳家具设计节,零碳书报文化节,以比赛的方式,通过环保材料,设计出对人类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实现低碳建筑的四个要点
3.1 普及低碳建筑理念
普及低碳建筑理念要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并在建设和使用中加以贯彻,应从大众领域的普及教育和建筑领域的专业教育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低碳建筑的建设,由于前期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其建设成本高于传统建筑,要低碳建筑在高成本下得到使用者的认可,必须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大众媒体宣传、义务教育等方式,普及低碳理念,使低碳生活方式得到推广,使低碳建筑具有存在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在建筑领域内需要加强专业教育,应在高校建筑、土木、能源、管理等相关专业开设低碳建筑技术课程,为低碳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具有低碳理念,掌握低碳技术的专业人才。
3.2 低碳建筑设计充分体现建筑热工性能
建筑中的低碳设计并不是建筑整体设计的附加物。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物的屋顶、门窗和墙体是建筑室内外的热交换通道,减少围护结构的室内外传热,稳定室内温度,可以减少能量损失,进而减少采暖、空调等设备的能量消耗。
3.3 减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和可代替能源
降低能耗需求最有效的办法是“被动式设计”。根据太阳、风向和基地环境来调整建筑朝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以减少人工照明;利用自然通风来净化室内空气并降低建筑温度;利用具有热回收性能的机械通风装置。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根据环境条件和建筑的使用特点,选择合理的可再生资源类型。回收利用水资源,设计中水回收系统,将灌溉、冲厕等用水与饮用水系统分离。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减少污水过度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达到间接减排的目的。采用高效的建筑设备,通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能耗,采用智能中央控制系统,根据环境条件启动设备,避免过度负荷形成浪费。
3.4 充分评估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
低碳建筑并不意味是“奢华”的代名词。将低碳建筑的技术和理念整合进建筑的各阶段――设计、建造、使用、维修直至拆除。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生态建筑比起同等规模标准一般建筑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会降低。然而,人们往往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看作是个插件一个建筑中去。一旦一个建筑设计完成,在网上面增加技术,这势必带来费用的大幅度提高。在使用阶段,生态建筑往往更加简单易行,他不需要很高技,但很高效,因此使用和维护这个建筑并不复反而更加简单低廉。
四、结语
[关键词]低碳社区 房地产 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别无选择,只能实施低碳革命,发展低碳经济,营造低碳社区,建设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社会,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低碳社区的概念
关于社区的概念,定义多如牛毛。但无论何种社区,都是根植于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然而线性的发展方式,不断消耗着社区的自然资源(如纯净的水、空气、能源),累积了大量无法再用的废弃物。这不仅损害了社区自然健康的生命力,也使自然机能逐渐分化衰竭至瓦解,使人类的居家环境严重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
低碳社区(Low Carbon Community)的理念来源于低碳经济(Low c arbon[conom y)。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社区是指对建筑材料与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社区的碳排放量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通过社区的绿化中和达到碳的零排放量。
二、建设低碳社区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气候变暧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各国都在千方百计的谋求在降低碳排放下的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最早在政府文件出现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10月英国政府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而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房地产业,为了取得新的发展必须走低碳地产之路。
据资料统计,房地产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占40%左右,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中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2到3倍,新建筑中八成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作为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地产低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所以低碳社区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市的客观要求。当前的大多数社区存在规划建设不合理,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资源浪费,居民环境意识不够强等问题。低碳社区贯彻了环保的理念,其建设将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创建出绿色、和谐发展的生活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低碳社区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建设涉及新能源技术、节能建筑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应用,必将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目前中国有少数已建成的低碳社区,很多也已经在规划和建设中,如长辛店“低碳生态城”、湖南长沙“太阳星城”、上海崇明岛“低碳示范社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低碳社区是北京长辛店低碳生态规划区及湖南长沙太阳城。
三、低碳社区建设的途径
1 低碳社区要求社区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保持碳源小于碳汇(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是指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1)建造节能建筑
当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如更具绝缘和节能特性的供热系统的推出,使得现有的住宅建筑效率利用率更高,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低能耗、低环境冲击的设计,显示了未来的城市设计方式。为了减少建筑能耗,贝丁顿社区的设计者探索了一种零采暖的住宅模式,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采用了三层窗户,而且所有的房子都坐北朝南,以最大限度地储存热量;采用了自然通风系统来最小化通风能耗;经特殊设计的“风帽”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以利用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和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而“风帽”中的热交换模块则利用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根据实验,最多有70%的通风热损失可以在此热交换过程中挽回。
(2)利用新能源
中国现在的人均建筑能耗是美国的十几分之一,城市人均建筑能耗是美国的1/9,城市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是美国的40%,欧洲的60%。目前中国的各项指标和发达国家都处于较低水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对生物质能的积极利用,使得能源供应更多地脱离了传统化石燃料。同时,小型热电联产、太阳能、风能装置具有分散式能源的特点,综合供暖、供电,更具能源效率,且无污染性。
(3)采用环保材料
社区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建造材料的取得上,制定了“当地获取”的政策,以减少交通运输,并选用环保建筑材料,甚至使用了大量回收或是再生的建筑材料,木材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流建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制造钢筋、水泥等建材需耗费大量能源,而培育森林能耗则基本为零。此外,树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混凝土则做不到这一点。
(4)实行低碳物业
低碳社区不仅采用先进的住宅节能技术,其所采用的健康物管模式也填补了健康住宅设计要点和技术规范的相关空白。低碳物业从环境治理、噪音控制、环境美化、环保意识引导等方面继续延续健康绿色概念。如垃圾分类,除了清洁工定期上门分类收取垃圾之外,小区内的垃圾筒均设置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让业主自觉分类分放。
2 低碳社区要求社区居民形成一种低碳生活理念,保持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1)倡导绿色交通
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如开展“无车社区”活动:让社区的居民都步行出进。贝丁顿社区汽车俱乐部则让居民们共享轿车;建立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改善交通能耗。
(2)倡导居民低碳消费
在社区中定期举办居民低碳消费评比活动。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利用资源并节约资源。倡导居民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等等一措列的事情。
(3)倡导居民共同参与低碳社区的建设
低碳社区的建设与房地产商分不开,更离不开在此居住的居民,“居民参与”的落实,可以让大家得以凭借沟通协调的设计过程感受到社区发展中一直为人们所寻求的“归属感”与“亲切感”,让社区的每一分子都有可以打破藩篱、彼此教育、相互约束及相互鼓励的机会:全面自主性的决策过程,也让人为的决策风险彻底分摊,这样做让居民们真正学会了承担责任――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要对社区负责。
3 低碳社区要求政府以低碳社会为目标,将低碳社区政策化、制度化,为低碳社区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