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慧教育发展现状范文

智慧教育发展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慧教育发展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智慧教育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高职;会展英语;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58-02

十多年来,被誉为“今后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行业之一”的会展业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既懂会展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会展人才的需求日趋加大。因此,会展业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的高职院校为满足会展行业的迫切需求,开设了会展英语这门行业英语课程。那么,在高职院校开展会展英语教学过程中,其教材开发是否配套?现有的会展英语教材能否满足教学需要?此中存在什么问题?该提出怎样的相应对策呢?

会展英语的特点

会展英语,顾名思义,是针对会展行业所开设的一门应用英语课程。从课程性质而言,仍是一门英语课程,其教学必须符合外语教学的一般规律,但又有独特的特点。会展英语包括会展活动和贸易洽谈两方面,实践性、综合性强,涉及展前、展中、展后服务,具体为推广展会(包括展会介绍、展会咨询)、安排参展(包括展品运输、展位预定、保险)、展台接待、展后联络、商务洽谈、签合同、投诉处理以及商务信函等内容。因此,会展英语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之上,并要求掌握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以必要的会展专业知识和文化意识为背景,最终培养学生真正利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适应该行业的专业需求和国际化需求。

高职会展英语教材开发现状

教材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先导和焦点,教材编写得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编写的侧重点不同,也会影响课程学习的培养目标和重点。从目前发行的会展英语教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会展英语教材开发数量少 比起铺天盖地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材,目前国内会展英语教材数量少,选择性非常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影响了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绝大部分的会展英语教材是面向本科层次的,对于高职而言,可选择的教材少之又少。

教材编写起步时间较晚 在国内,市场上流行最早的会展英语教材出现在2004年,有2004年1月出版、杨翠萍主编的《会展英语》,2004年2月出版、朱立文和胡竟扬主编的《会展英语文萃选读》,2004年4月出版、吴云所著的《会展交际英语》。此后,每年所编的会展英语教材都比较有限,2011年稍多一些。

多数教材的编排体系不明朗,内容多样化,难度参差不齐 语言和素材的侧重点“百花齐放”。有的围绕着一个博览会论坛主题;有的偏重会展知识阅读;有的追求听、说、读、写、译面面俱到,但专业性不突出;有的偏重会展情景对话或会展口语技能练习。有些早期教材其实为会展管理英语;有的则大量列举会展翻译例句和翻译基础知识,这对于学过翻译基础知识的学生而言是内容重复;有的分为会议英语和展览英语两部分。总之,问题就是导向不明确,对专业术语及会展知识的讲解不够全面透彻,没有兼顾语言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近年来出版的几本教材在体系和导向方面做得不错,有的是任务导向为主,有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教材。

配套的立体化教材少 一是普遍缺乏教学辅助材料,稍好点的配了辅导用书和音频资料;二是根本没有模拟工作场景的情景视频资料,不能使学生对会展行业有直观的认识,不能淡化语言学习中的枯燥感、单调感。

总之,现有的高职会展英语教材开发存在内容陈旧、与会展行业脱节、不够实用、难度难以把握的现象,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多元化的需求,也难以适应高职“面向应用、面向能力、面向实践” 的教学目标要求。

会展英语教材开发对策

为了培养适应会展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和复合型英语人才,会展英语教材编写必须体现会展英语的特点。笔者对目前高职会展英语教材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教材的知识编排应体系化,定位应明确 从内容形式的编排来说,不能只满足于提供一些文章及习题,否则无异于英语精读课。应该有一条明朗的线索贯穿于全教材,如设计一个贯穿式的工作项目,按照模块化进行教材结构的编排。

教材内容难度应拿捏准确,适用性强 高职教育并不刻意强调学生语言学习的全面性,而重视语言习得的实用性和够用性。所以,高职行业英语教材的编写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内容编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语言的难度要适宜。

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体现专业性、实用性、时代性等特征 高职会展英语教材在内容上应结合会展行业专业人士的意见,深入调查了解会展行业的需求,内容应贴近会展实际活动,涉及会展的任务流程,并增加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同时将语言技能的培养贯穿于会展流程,体现培养会展行业英语人才的目标,使学生通过模拟实训会展实务流程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此外,内容应选具有时代性、有可操作性的会展英语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授课的可操作性。否则,教师会感到很难教,学生也会感觉内容过时、枯燥,造成教材使用寿命短。当然,最佳的选择是校企联合共同编写会展英语教材,结合教师深谙英语教学规律和会展专业人士了解会展行业的两大优势,使教材更加专业、实用。

增加科技含量,构建会展英语立体化教材 会展英语教材应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纸质教材,而应多层次、多方位地投入经费和技术,开发会展工作情景录像光盘、多媒体课件、网上助学课件、实训教材等,让会展英语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工学结合,辅助提高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结语

高职会展英语教材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摆在每位会展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必须继续保持会展英语教材的优点,进行动态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编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实用教材,从而推动高职会展英语教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衡祁,李欣,白静.会展英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王铮.会展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卢思源.会展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4]蔡龙文,黄冬梅.会展实务英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5]吴云.会展交际英语[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6]李红英.会展英语实用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7]黎秀英.以就业为导向,开发会展英语校本教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91-93.

[8]矫萍.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展英语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64-65.

第2篇

关键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问题;治理路径

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在招生数量、办学规模、政策支持等方面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安徽省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建设职教大省,促进安徽崛起居于重要地位。但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将面临诸多问题,如教育观念陈旧、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师资力量缺乏以及机制创新不足等,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意义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33.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4.9万人;200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3.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8万人;预计到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40万人左右,在校生规模达100万人以上。总体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处于良好稳定的发展势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对中职教育的认知、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师资力量较弱以及机制创新不足等。

(二)发展意义

目前,安徽省正在积极实施合芜蚌自主创新配套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无疑为此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在建设职业教育大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趋利避害积极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适应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治理路径探析

(一)观念问题及治理路径探析

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西与安徽省同属内地,人口是安徽的66.6%,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却是安徽的91.2%,相对规模比我们大得多;我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去年招生2.8万人,而江西省是9.7万人。在谈及原因时程厅长指出:思想意识上,传统的人才观念还根深蒂固,重视传统学历教育,轻视甚至鄙薄职业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具体应做好以下两点:

1.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介广泛宣传中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

2.加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如完善并落实投资优惠政策,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办学,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

(二)经费问题及治理路径探析

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安徽职业教育投入多年在全国排名居后。生均经费严重不足,投资模式单一,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表现突出。由于教育经费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保证,要谋求教育的发展,必须有充裕的经费予以支持。因此,为应对以上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加大生均经费投入力度。生均经费是反应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教育经费提供的程度,也可以通过它观察教育经费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过程。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东、中、西部职业教育预算内生均经费差异较大,东部、西部地区普遍高于中部,而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省位于后列,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应加快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依照标准足额拨付经费,保证生均经费稳定增长,为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建立多元筹资模式。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及学生学费收入,社会捐集资收入用于职业教育较少,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学生负担加重。为解决以上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政府继续承担作为职业教育主要投资方的责任。(2)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融资能力。(3)积极出台一些法令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经费保障机制。

(三)师资问题及治理路径探析

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教师队伍结构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不协调。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缺乏,严重影响着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对此,应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合作机制。一方面,建立职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使中等职业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技术攻关,真正做到使中等职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生产之中。另一方面,引进大量高技能型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等。同时,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进修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完善学校长期教师轮训计划,进行校企合作,制定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培养教师能力。

(四)运行机制问题及治理路径探析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等职业教育得以运行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多元主体,各自为政,难以寻找到各自利益的契合点,这就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实际上应是利益上的合作,是“利益双赢”的市场行为。那应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即“官校企行”四方联动机制,使多元要素协调发展。

“官校企行”四个字代表了现代高职教育在开放性的运行体系当中的四个相关体。官,即“政府”;校,即“学校”;企,即“企业”;行,即“行业”。所谓“联动机制”,就是“官校企行”四方力量在发展高职教育的行动上达成了一致性。同样,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应遵循此运行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政府和学校之间应建立一种“缓冲机制”,即政府应从宏观角度来指导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行为,使学校能够真正实现自主办学和开放办学。(2)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互利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节约研发资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也要积极地增加对学校的资本投入和科研经费,以优化学科建设。(3)行业和学校之间应建立一种“保障机制”。行业协会通过制定、指导、实施行业标准、规范来避免企业的短视行为,使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可见,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这四个重要的相关体,在四方联动机制之下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运行网络。

从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关键;增加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力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保证;积极构建“官校企行”四方联动机制是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活力的源泉。这四个方面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为安徽省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艺.推进职业与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在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安徽月刊,2006,(6):15.

第3篇

关键词: 会展专业 英语教学现状 改革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民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的渴望,基层单位、生产第一线、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迫切要求,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必将不断增设高新技术岗位。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会展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截止到2007年,展会数量超过4000个;主营展览公司3800家左右,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展览会的直接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各大城市纷纷将会展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

会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而会展经济又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程度密切相连的。如天津滨海新区,一个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迅猛前进的经济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陆路通道的节点,也是华北、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的节点。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战略功能。此外,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一直把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作为增强城市载体功能的重要措施,在全市大力推进会展经济发展。近年来天津成功地举办了天交会、中国天津啤酒节、PECC博览会、全国建材会、房地产交易会、天津汽车展、北方自行车展、环渤海区域中日韩经济合作发展论坛暨国际零部件配套经贸洽谈会等84项国际性、全国性和全市性的大型会展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对内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这些展会适应市场需要,为买卖双方及时搭建了交易平台,显示了极好的发展前景。

在行业高速发展与专业人才奇缺的背景下,我院于2007年开设了会展专业,大力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为了适应时代的迅速发展,我院还为会展专业专门开设了会展英语课程,以将学生打造成为一名综合素质的高级会展人才。

一、我院会展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概述

以2007级为例,我院共招收会展专业学生人数93人,开设英语课程共4门,其中包括:实用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会展英语。

1.会展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会展专业的学生为秋季招生,学生多为高中毕业,因此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生源地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哑巴英语”的状态,不敢说,说不出。然而,作为一名具备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会展人才,英语的听、说、译在日常的商务交际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学校经研究特开设了实用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会展英语等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2.会展专业英语教学所用教材

其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系列教材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和教学改革的成果编写而成,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本书每册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听说、读写和实用技能训练三大板块的内容。听说部分围绕每单元的主题,并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生活和毕业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听力与口语方面的专门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进行日常教学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知识的吸收率,由原来的“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通过大一一学年的深入学习,学生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如打电话、问候、看病、旅游、购物等。

对于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我院专门开设了英语听说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此课程应用《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上海外国语出版社出版。本书每册内有十六个单元,每单元由四部分组成。

会展英语是专门为会展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所用教材为我院教师主编的“English f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讲义。“English f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分为“读”和“说”两部分。本讲义的编写宗旨是在学生掌握英语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使用英语进行会展管理与服务的交际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会展业各部门、各环节以及整个流程中的策划、管理、营销、接待等实施人员应具备的英语沟通能力;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综合文化知识和国际会展业的背景知识;介绍欧美有关会展业的先进理念。针对实际工作需求,按照国家会展流程,通过大量练习,帮助会展专业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好地开展国际会展业务。

“English f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内容涉及会展业和世博会概况、会展策划、会展融资、营销、谈判、公关服务、展台设计、搭建、物流、安保、财务、会展信息管理、会展文案及会展后期评估等领域,同时为读者提供了相关知识。

3.会展专业的英语教学目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到自己合适的社会定位,英语对于一名专业会展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在大学三年的时间内,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能够独立进行日常生活对话,处理商务交际、谈判、合作等专业领域的英语交流。会展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术语的广泛理解和掌握也是进行流利英语交际的基础,因此,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专业知识也是会展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

二、会展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1.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展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也有很高的要求。任课教师不仅需要有良好坚实的英语基础,更要有一定的会展专业知识,才能将英语与会展相结合,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然而,很多学校教授会展英语的教师是英语专业的教师,没有任何会展方面的知识,甚至以往没有与展会有过任何接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也仅限于“教授”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因此,学校应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型教师。

2.教育理念需要整改

很多教师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把知识教给学生的过程。这种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摒弃。教学,是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并且如何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会展专业的英语教学应该侧重于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大量的模拟场景练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4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智慧教育的概述和特征

1.智慧教育的概念

智慧教育是我国信息化教育逐渐成熟后的必然走向,智慧教育思想最终是由哲学家提出的,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并发展智慧的过程。我国著名学者靖国平则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是为了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并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育指的是通过在智慧环境下的智慧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型学习达到期望培养值的教学方式。

2.智慧教育的特征

智慧教育是实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经之途,与现阶段的信息化教育方式相比较,智慧教育有着其独特的教育特征。首先,智慧化教育是在信息化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智慧化教育包含技术与教学、技术与科研以及技术与管理之间的相互融合,其中,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相结合是实现智慧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智慧教育下的各种移动终端都将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见载体,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将学习重心从科学技术转移到学习本身,这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特征。

其次,智慧教育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新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仅是需要培养出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公民,为了达到智慧地球的目标,智慧教育是需要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实现的。近年来,在世界各个大学的努力下,OER(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运动和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ees)运动席卷全球,将优质的交易资源通过网络共享传播到全世界[1]。智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无缝整合共享,使得全世界的学生和社会媒体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适合自身的教学资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现教育管理的绿色高效这是智慧教育的指导理念也是其最重要的教育特征之一,也是实现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化的全球发展为实现智慧教育以及绿色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经费以及学校分布等提供了数据支持,为教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推动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智慧教育在实际应用方面提的比较多,国内外的许多IT行业率先采取了智慧教育的解决方案,例如方正、华为以及IBM等。我国从2011年起对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智慧教育发展进行研究,其中,尹恩德、祝智庭等学者从不同的教育对智慧教育做出了阐述。祝智庭教授构建了理解智慧教育的基本图式,描述了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教育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认为智慧教育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2]。

目前,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们对于智慧教育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对推动智慧教育的云平台建设以及普及智慧教育的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智慧教育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除了建设智慧教育的云平台以及普及智慧教育理念之外,更需要的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健全的智慧教育体系,为智慧教育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

三、智慧教育的发展策略

1.智慧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也不喑鱿衷诮逃教学当中,根据教学设备在教学当中的应用情况,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教学阶段、电气化教学阶段、信息化教学阶段以及智慧教学阶段[3]。实施智慧教学,就是在智慧教学环境下,通过对现阶段的各种教学设备以及先进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展开教学活动。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目的,在智慧环境下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构建智慧型教学课堂。例如,利用智能电子设备备课,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同步教学互动,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等。

2.智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智慧学习是智慧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智慧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智慧环境下进行完全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习者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智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智慧教育的云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习者在智慧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清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3.智慧化评价,为智慧教育提出针对性建议

传统的教育评价较为单一,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率的衡量标准,评价标准显得片面、不真实。在智慧化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满足教学评价要求。因此,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智慧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等进行教育数据的采集,并通过计算机将教学档案数据进行云端存储,通过计算机建立全面、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四、结束语

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对我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用于探索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智慧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实行智慧化教育需要对我国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方式、学习制度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实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化发展,培养出大批的智慧型人才,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邱佳佳.教师情感智慧发展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第5篇

【关键词】幼师生 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01-02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学前教育的重任,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做了明确的定位,幼儿教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这充分体现出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其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专业新手到专家型的过程。本文结合纳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现状,谈谈如何促进幼师生的专业化发展。

一、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联系

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把教师获取知识的资源分为四类: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教育材料、教育学术研究与实践智慧。这四类资源中,前三类是外显性知识,即教师通过阅读等方式可以获取与接受。而实践智慧是内隐知识,教师需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才能获得。教师的实践智慧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第二,就教学方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教学机智,即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第三,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因此,“实践智慧”在幼师生的专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幼师生并不因掌握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就具备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还需将理论付诸实践。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积累实践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

可是如今,我校大部分幼师生认为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不如多学点钢琴、舞蹈等课程实用。其实这些问题源于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境,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导致幼儿园的生活与幼师生的生活相脱离,因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笔者认为,学校要加强与幼儿园的亲密联系,实施一种互赢模式。即:一方面学校为幼儿园在职教师提供其在职培训的机会,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输入幼儿园,提升在职幼师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幼儿园向幼师生开放,提供给幼师生见习的机会,实行徒弟制模式,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带领四五个幼师生,传授他们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提供幼师生实践的机会,帮助幼师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幼师生可以在具体的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教育情境中体验学前教育世界现象,构建学前教育的意义,从而在具体的教育教育活动中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提倡全程化的实践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边学边做的理念。这里的教、学、做是有机整合为一体的,做是出发点,也是终点。其实就是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做中学也是幼师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教法要以学法为基础,教学要以实践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要实行“六大解放”,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审视当前我校幼师生的实践教学,其形式单一,时间短而且安排集中,多是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分别到广州深圳等地实习,而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外面环境等原因选择留在当地实习,有一些学生则是因为要复习教师招聘考试而随便应付实习,这样实践教学就表现出重知识而轻实践的特点。学生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只是局限于备课、试讲,没有深入到幼儿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实践教学是其专业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是其验证、巩固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培养自身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体现学生的模拟训练、每周定期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习、集中实习要重过程,重体验,重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学前教育学生专业化的成长。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

博耶尔认为,学校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校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每一个共同体,都有自己的愿景或者目标,这是一个充满协商与对话的平台,每个共同体成员都有平等的话语权,都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利,有着主体的身份,这正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们学校幼师生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学生信息闭塞,学习效率低。笔者认为,构建幼师生学习共同体迫在眉睫。

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加强成员间的凝聚力,增强成员间共同合作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责任感,丰富成员的实践体检,这个过程中,成员的实践智慧就会不断提升。

学习共同体是幼师生的一个信息源。幼师生之间的对话可以使他们在与别人的交互活动中同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比较,从而更新自己的认识,并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

没有反思,就没有真正的成长。幼师生的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学习共同体恰恰能够担起重任,学习共同体中的共享资源可以开阔幼师生的视野,提供其反思的依据,为培养幼师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我们要意识到幼师生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开展全程化的实践教学、构建学习共同体以促进学生资源的共享,以此来提升幼师生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占兰.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 (11).

第6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55-02

1 专业建设背景

1.1 行业发展状况

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规模、互联网普及率均超^全球平均水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移动网络速率大幅提高,特别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随着公共区域无线Wi-Fi的开放,城市居民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接入无线网络的比例高达91.8%,在线教育已成多数家庭的选择,网络医疗、智能交通在很多城市得到普遍应用,互联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民生改善。2015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多种新型服务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应用和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宜昌市信息化产业发展现状

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2015宜昌市互联网发展报告》所公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宜昌光纤接入用户达到93万户,8M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30%,3G、4G基站已接近1万个,其中4G基站超过2000个,用户达到了约134万。

作为宜昌市十大千亿产业之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宜昌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宜昌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5.15亿元,同比增长11.2。

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宜昌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13年,宜昌市经住建部批准成为第二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2104年1月2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智慧宜昌”的决定》,提出通过3至5年把宜昌建设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的智慧之都。

在《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2015年12月15日,全市“智慧宜昌”建设工作会议在城区召开,部署“十三五”期间的宜昌智慧城市建设行动,将依托在宜高校、园区和企业,在智能网络,云服务、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体系四大工程上取得突破。

目前,宜昌居于互联网的智慧应用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住建部、科技部、中央党校把宜昌确定为全国首批6个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1.2 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2015年12月,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到我院进行就业工作专题调研和创业就业指导,指出宜昌市目前对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电子政务的大力发展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二是企业电子商务需求量猛增。根据宜昌市人社局提供的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资料,结合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对宜昌市2015年网络专业人才需求如下表:

2 专业建设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要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突出职业教育应用型、职业性等特点,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双主体”合作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项目化课程、生产性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1)形成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合、虚拟仿真教学与实境教学融合、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的“三融合”教学模式。

一是将课程标准与企业认证、行业标准相融合。采用与知名网络企业合作,采取课程置换的办法,将思科、华为等多个认证的课程全方位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时将企业技术更新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使整个课程体系能保持先进性和代表性,学生学完相应课程后直接参加企业认证。

二是虚拟仿真教学与实境教学的融合。在教学中引入思科、H3C、微软的仿真系统,实现实践教学先仿真、后实境,线上仿真线下实操,提高课堂效率和实践教学效果。

三是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的融合。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主动将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在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改革,实现以赛促学、以赛助教。

2)建设一支学历结构、年龄层次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达到教师队伍的结构合理性,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同时对现有教师也要采取到高校进修学习、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大力培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3)进行“双主体”合作办学机制探索,实现校企协作育人

深化校企合作,从传统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方式深化为订单班、企中校、校中厂等多种联合办法方式。构建“双主体”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4)积极融入、对接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一方面成立企业专家主导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使企业专家为专业建设把握方向。按照这些企业在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人才需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满足岗位要求、体现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正确考核和评价学生,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专业老师也通过企业平台积极参与到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中,在项目规划、技术研发、项目实施中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工作,为宜昌智慧城市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正逐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项目化教学

应全面推行“做中学、做中教”,探索并实施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造并实施,创建在线课堂。

参考文献:

第7篇

2014年5月10日上午,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主办的南京市3D打印技术与科技创新教育展演活动在南京市马府街小学面向全市中小学开放,国内10家具有代表性的3D打印技术厂家参与了本次展演活动。与此同时,南京市中小学首届3D打印技术教师研修班也举行了开班仪式。

本次展演活动采用企业技术报告微论坛和教师自由参观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师除了可以了解国内外市场上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还可以亲身观摩和体验。

开幕式上,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作了题为“3D打印技术助力科技创新教育”的讲座。南京市马府街小学信息中心主任丁炎老师分享了《3D打印技术教学实践应用的经验》。南京市教育装备办公室技术科科长宋涛向与会教师作了《释放·融合·迭代——拥抱技术改变课堂教学的新时代》的主题讲座。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举办的智慧校园建设系列专题展演活动之一,旨在帮助各级教育装备主管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学校主管领导和一线教师全面系统地了解3D打印技术以及应用于校园科技创新教育的各种结合点,拓展区级装备部门和学校师生的视野,为即将举办的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董秀敏)

第8篇

关键词:云南;旅游;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59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23002

1引言

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以更加及时、准确、智能的方式为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化应用和服务,以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们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根本目标,所形成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1]。

云南省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大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1980年以来,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29.90%,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4.3%,2010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约为7%,初步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产业体系,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2]。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云南省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它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云南省的经济收入,加强了对内对外的交流,增加了云南省的国内外知名度等。但是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因为地处偏远地区,其交通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牵制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云南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2011年昆明市园林局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智慧公园”项目中的特色应用:“风景在线”功能在翠湖公园进行了试点,使得翠湖公园成为国内首个智慧型公园。

2011年8月,全国唯一以移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政府管理部门、旅游服务企业和个人提供旅游文化综合信息服务的平台“香格里拉旅游文化移动电子商务综合信息平台”在香格里拉启动。

2011年12月,云南省旅游局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加强旅游信息服务能力、扩大旅游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加强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和智慧化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信息化建设[3]。

2012年9月,西华公园开始建立示范“智慧公园”。随后,昆明市各大公园为实现“风景在线”功能都已安装“电子眼”。而云南省旅游局与中国移动双方合作“三步走”的战略中,第三步正是通过手机客户端、手机导游、景区实时视频监控等方案,全面加强云南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和智慧化[3]。

2012年11月份,云南省旅游局与纵横壹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智慧旅游”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云南省智慧旅游信息查询平台项目正式启动[4]。

可以看出云南省智慧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刚刚开始进行,因此智慧旅游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其智慧旅游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云南省作为国内旅游大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加之目前自助游、背包客的盛行,游客对个性化旅游的追求,更加促进了云南省智慧旅游的发展。

3云南省智慧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

3.1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根据2009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调查显示,云南、内蒙古、宁夏、贵州等13个省或自治区网络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云南等省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和通信基础设施是比较滞后的[5]。由于发展智慧旅游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造成数据的传输能力和预期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从而成为制约智慧旅游发展的瓶颈。

3.2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

云南大部分旅游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大部分企业对旅游信息化和智慧旅游建设的意识不强,使得对于网站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设都不愿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3.3网络营销与服务的水平比较低

在网络营销方面网上交易的支付平台没有普遍建立,网络交易的法制法规不完善,导致网络支付不安全,目前在线交易大多还采用的是“网上交易,网下支付”模式。另外云南省对于旅游信息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参与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从而造成旅游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3.4缺乏既熟悉信息化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智慧旅游的发展涉及到旅游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智慧旅游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能力、电子商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扎实的旅游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文化美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但目前大部分从业人员能力比较单一,或者是计算机专业或者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两者合并的综合型人才,对智慧旅游的迅速发展造成困难。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要大力推动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支撑产业快速发展。首先要增加宽带网络覆盖率,使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覆盖各个城镇和乡村;其次提高物联网设施建设水平,建设覆盖城市的身份识别感知网络、位置感知网络、视频监控网络和环境感知网络,实现城市动态实时监控;最后还要加强旅游门户网站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得信息化成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和支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6]。

4.2增强智慧旅游发展建设意识

云南政府和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应大力宣传智慧旅游及其带来的各方面效益,使旅游企业及单位意识到智慧旅游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加大其建设力度。

4.3提高网络营销与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各种方式,快速构建畅通的立体化网络营销渠道,提高旅游网络营销能力。同时建立覆盖全省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的教育培训,从而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4.4重视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要大力培养既熟悉计算机操作,又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将这两方面综合运用的人才。同时大力引进该方面人才,并将其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7]。

5结语

面对智慧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云南省要根据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找到智慧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要实现云南省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必须紧密结合该省的实际情况,全面建设云南旅游信息化,以增强云南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涛,徐晓林.智慧旅游——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旅游业发展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7~19.

[2]陈庆勇.云南数字旅游产品开发与发展对策[D].云南:云南大学,2011.

[3]辉.智慧旅游正当其时——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无线城市”建设应用之旅游篇[N].人民邮电报,2012-12-19.

[4]陶园园.云南省启动“智慧旅游”项目[N].昆明日报,2012-11-25.

[5]牟从华,黄齐朴.云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1,7(28):86~87.

第9篇

(一)城市关系的转变

城市是人类生活、工作的载体,其核心内容是人。传统城市人与城市的关系是对立与分离的。智慧城市打破了这种关系,在信息技术渗透下从智能化向智能思维化过渡,以虚拟化形式进入到人类日常生活工作中,使主客体关系从“单一性”转变成为“多元性”。智慧城市中主客体以虚拟形式存在于信息世界,其最终目的是人性化服务,实现实时互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打破了传统主客体与“沉浸性”、“依寓性”、“一体性”的关系。在智慧城市中每一个人或每一项城市设施都可以作为一个单元附着特定的智能特征。在这种智能化特征的引领下,人与城市设施之间逐渐融为一体,同时使城市不再是被动改造对象,而是具备反馈、调节、智能反应、感知等人工智能性质,实现虚拟世界主客体互动关系,改变人类的活动模式。

(二)城市构建的提升

智慧城市有着明显的人工生命化追求痕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可分为感知层、神经层、智慧层。感知层处于智慧系统终端,是城市感觉器官,通过感觉设备实现城市感知。神经层是智慧城市传输网络由物联网、互联网组成。智慧层是智慧城市大脑,实现数据分析、处理的最终决策。不同城市在其特定环境与资源因素下会选择某一种或多种模式组合方式完成智慧城市建设。从建设目标来看可分为民生建设模式、城市功能建设模式;从建设动力来看可分为投资拉动型建设模式、创新驱动型建设模式;从建设过程来看可分为由下而上模式和由上而下模式;从建设方式的角度来看可分为重点突破模式、全面推进模式;从资源配置来看可分为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从建设先导性来看可分为产业先导型、技术先导型。

(三)城市功能的升级

第一,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加入了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城市建设后,固有城市物理空间开始变化,城市传统物理空间模式转变为全新的信息空间模式;第二,城市空间发展成为物质空间与虚拟空间交互依存的复合体;第三,信息虚拟化空间与城市物理空间通过网络实现压缩和重叠,城市生活逐渐从物理空间走向虚拟空间,完成城市对地域性超越;第四,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出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实现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第五,城市公共服务方式由传统物理模式向网络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技术型服务模式转变。

二、亚洲智慧城市建设实践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相对较晚,加之建设初期没有统一规划,缺乏核心技术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发展,所以研究国外智慧城市发展定位和策略对我国建设发展智慧城市很有必要。

(一)日本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1.国家计划与建设现状

日本是亚洲建设智慧城市较早的国家之一,其智慧城市建设既是对建设未来先进舒适城市的一种思考和探索,又是在新形势下解决环境与能源等问题,提出的一种新方法。2001年,日本实施e-japan战略,主要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技术的研发,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4年,日本实施u-japan战略,通过创造新商业模式及新服务,开发区域咨询平台,强化电子政务服务,以及建立促进用户使用网络的软条件,为日本创造了良好的上网条件。2009年,日本实施i-japan战略,主要是3大领域(电子政府和电子自治体、医疗保健、教育人才)建设,其目的在于构建人性化、智能化的城市,将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革新,最终实现自主创新。日本从e-japan到u-japan再到i-japan实现三级跳,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的建设中,从而带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日本智慧城市主要采用完全由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模式进行建设,政府干预较少,仅提供有限的基础设施或政策支持,主要由运营商负责建设实施和运营管理,以此充分调动运营商的积极性。日本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主要扮演推动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2.特点浅析

一是制定通信建设、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一系列城市发展战略,确立智慧城市建设核心地位,为智慧城市基础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从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明确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政府以协调者、推动者的身份,支持和鼓励企业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并强调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和经济优势。三是采用“样本试点到全面推广”发展模式,避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偏离方向的问题。四是强调“民生重点”核心建设思想,重视市民参与,以及市民利益最大化方针,保障了智慧城市建设民愿支持的力度。

(二)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1.国家计划及发展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就意识到了国家未来发展竞争劣势。为此,新加坡政府开始寻找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点,最终将国家未来发展点确定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并制定了一系列长远规划,开始了长达30年的“智慧国家”建设。新加坡智慧国家建设共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1992年“IT200-智慧岛计划”、2000年“信息通信21世纪计划”、2006年“智慧国家2015计划”、2014年“智慧国家2025计划”。其智慧城市主要依托“智慧国家2015计划”,其中有四个关键内容: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包括建设超高速且具有普适性的有线和无线两种宽带网络;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开发精通资讯通信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人力资源;开拓主要经济领域、政府和社会的产业改造。

2.特点浅析

一是前瞻性与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是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目前成就的关键因素,宏观政策面的指导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构建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保证智慧国家建设的顺利实施。三是经济支持保障了智慧国家系列计划的顺利实施。四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实现全国信息化消除了数字鸿沟。五是增强通信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力度,保障智慧城市建设人才需求。

(三)韩国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1.国家计划及发展现状

早在2004年,韩国政府就推出了u-Korea战略,加快韩国信息化进程,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智能技术刺激可持续发展力和竞争力。在u-Korea战略中,u-City是一个重要单元。它以市民为中心,将环境与技术集成,从而组建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目前,韩国u-City建设已涉及22个城市,包括首尔、釜山、仁川等重要职能城市。韩国的u-City包含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New City+ubiquitous,即新城市建设,主要针对新城市进行智慧化建设;另一种是Old City+ubiquitous,主要针对既有城市的特征,加入各项智慧应用元素与应用。

2.特点浅析

一是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以先进的数据技术为基础整合资源,发挥既有的IT产业优势;二是以人为本,从国民角度出发,根据民众生活需求,侧重规划城市发展线路;三是积极建设多样数据分析库,夯实“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四是扩大电子政府影响力,推进政府组织间交流。

(四)亚洲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与特点

从宏观类型上看,亚洲智慧城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日本为主的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目标的智慧城市;第二类是以韩国等国家以中央层面信息化战略为依托,在城市中重点部署智慧的城市应用,解决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三类是新加坡这种国家层面的战略,除了智慧应用外,还以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人才发展为重点。从智慧城市建设类型上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城市型智慧城市,例如“智慧东京”、“智慧首尔”。该类型是亚洲智慧城市的常见类型,具有普遍借鉴意义;二是泛城市型智慧城市,例如马来西亚的“多媒体超级走廊”、韩国的“智慧松岛”。该种类型较少,但具有代表意义;三是城市区域型智慧城市,例如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市中心智慧建设”等;四是国家型智慧城市建设,例如新加坡的“智慧国家”、日本的“i-japan”,该类型对建设背景有一定要求。从运营模式看可分为五类: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维护。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拥有较强的自,多用于非营利、公益性公共服务或市政服务;二是政府投资、运营商委托运营,是政府与企业协作关系的一种模式;三是政府与运营商共同投资,借助运营商信息、网络等产品和技术优势,在减少政府投资的同时促进企业发展;四是由政府牵头、运营商投资建设与运营,这种模式多用于营利性部分的建设与运营;五是政府提供基础设施,运营商独立投资建设并运营。这种模式完全体现了市场发展规律,政府不承担投资与风险。

三、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实践

北京不仅是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的决策中心,更是我国对外展示国际化大都市风采的窗口,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水平。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北京的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产业结构、卫生安全等诸多领域的问题渐渐凸显,“数字北京”已无法满足北京的发展需求,因此急需转变城市发展方向。

(一)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建设意义不仅仅体现在高新技术的应用、改善城市环境等,还可以帮助城市转变发展模式,使城市发展更趋于科学、合理,实现经济与科技的相互促进发展。

1.“智慧城市”建设是北京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智慧北京建设的核心与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数字化产业等,因此以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为依托的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北京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同时会产生强大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促进各行发展创新,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衍生新的产业形态,进而保证北京的国际化大都市发展。

2.“智慧城市”建设是北京产业结构的“转换器”

在智慧北京建设中,智慧技术运用将改变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转换器”。智慧北京建设将使大量智慧技术融入到城市建设中,不仅会提升城市自身的创新能力,更能增加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从而带动产业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将再次推动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3.“智慧城市”更符合“十”城市建设理念,是北京发展的“助推器”

智慧北京建设更符合“十”城市建设号召理念,是北京市未来发展的“助推器”。智慧北京建设是以数字北京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应用的城市建设。智慧技术应用不仅会带动经济增长,更会促进北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有利于重新规划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而形成符合“十”城市建设号召理念的绿色生产与生态发展有利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经济与科技互相促进方式,为北京市未来发展助力。

(二)智慧北京建设现状

1.政策方面

2012年,国家《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从政策上明确了智慧北京建设的方向。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及北京市不断推出智慧北京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智慧北京建设,从政策层面鼓励北京引进重大项目,支持企业投资并参与智慧北京建设。

2.技术方面

2012年3月,北京市召开“智慧北京”动员和工作会议,并正式对外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标志着智慧北京建设全面进行。政府针对“智慧北京”明确了三项基本特征:宽带泛在基础设施、智能融合和信息应用、创新可持续发展环境,以及行动计划。截止到目前,智慧北京城市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宽带城市与无线城市建设方面,2012年底实现了20M有线宽带全覆盖,2015年初3G+WLAN基本实现全面覆盖,4G无线网络覆盖建设同时启动。目前已实现WLAN接入点10.5万个,3G基站2.2万个,7个重点区域为市民提供3年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在政务物联网建设方面,四环内超过95%的范围实现了政务物联专网覆盖,四环以外根据需求实现了区域覆盖,远郊区县实现了行政中心区覆盖。2014年底,北京市建立了完善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在统筹管理、信息共享、智慧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支撑。建立政务云服务体系。按照“市区两级、覆盖全市;物理分散、逻辑衔接”的框架,构建“1+N+16”政务云体系结构。

四、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对“智慧北京”建设的启示

综合智慧北京发展现状以及亚洲智慧城市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速智慧北京的建设步伐:第一,宏观政策领域:将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纳入到法律法规及行动标准中,以法律手段保障建设计划。加强资金统筹,引导多方参与智慧北京建设,积极吸纳企业参与,合理利用企业的技术与市场资源优势,推广智慧北京品牌,形成智慧产业与智慧企业对接,通过智慧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引导社会、企业、政府与工程技术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建立信息共享与科研联合机制。第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全市统一的传感终端网络、政务物联数据网、无线宽带专网及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高速信息网络,实现“无线城市”建设蓝图,构建全覆盖的高速无线网络;积极争取电商及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资源支持,自主研发并推广带有智慧北京特色的现代信息技术产品。

第10篇

与往年的讲理论、谈布局不同,在今年的解决方案展上,NEC展出了其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的实施案例。

据了解,为了应对地震、泥石流、火灾、台风和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NEC开发了综合防灾应急系统,目前已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林业局红花尔基林场部署了森林火灾监控自动报警系统,保护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樟子松天然林。此外,在养老领域,NEC推出了智慧养老概念,并已在北京昌平区汇晨老年公寓部署的智慧养老系统启动。据介绍,老年公寓管理系统采用了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增值服务。

而在绿色节能方面,NEC的智能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也得到了应用,该方案基于国际标准IEEE1888,将不同规格的设备通信转换成相同规格的通信方式,达到统一监控的效果,其监控对象包括办公楼宇的空调、照明等能耗设备,通过云上的综合管理,部署一套智能楼宇能源管理系统可对3000个能源节点进行同时管理,降低建筑能耗。除此之外,涉及农业的智慧大棚、教育的“睿课堂”、下一代网络技术SDN等也都在此次展览中登台。

可以看出,NEC此次应用案例的展出,与其在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一直坚持的“统筹规划、绿色环保、协同开发”的建设理念相符合。首先,考虑到各个城市发展现状不一,NEC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架构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人文社会体系和经济产业规划,包括新兴智慧产业的选择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体系相互融合的建设方案,然后再分步实施。

其次,NEC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和睦相处,必须注重绿色环保。

最后,NEC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开放与协同性。要实现社会管理各要素间的整合转型,以信息集群为基础,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网络融合互通,体现城市反应的即时性和适时性,消除信息孤岛以及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活性和运营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数字校园 大数据 信息化 教育

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将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将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代接着一代保留下去。从古代的孔子教学、古希腊思想家传学到学堂、学校的出现扩展,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到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方式的融入。教育始终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跟随着时代一起进步与改革。数字校园,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并开始被广泛讨论与接受。

1 发展背景及现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催化教育的改革与飞跃

1.1 何谓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作为核心技术,将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作为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学习环境以及自主选择多种媒体匹配组合的学习资源,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应用和创造资源的能力。

数字校园具备当下数字互联网时代所呈现的交互、开放、融合等特性。

1.2 数字校园的诞生和发展

数字校园的发展历史源于上个世纪,起源于国外,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一位教授发起了一个项目,项目名为“信息化数字校园计划”的大型科研项目。数字校园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发展开来。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1994年正式接入因特网,成为互联网大家庭的一员,同时我国开始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我国的高校也是在此时期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大力提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开放的教育网络,促建终身学习体系。我国的高校数字校园在政策和时代的背景下高速发展着。

1.3 发展现状: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仍需构建

我国的高校早就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数字校园的建设之路,走在了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前列,以高校作为代表,形成了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数字校园建设发展之路。从诞生到发展,到进入校园进行实践与推广,我国的数字校园建设成果初现。

通过数字校园构建数字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优化社团管理、机构管理、学生服务等,并且通过网络教学进行知识共享、资源共用,并将数字校园容纳于服务中去,如现在高校基本都有的校园一卡通就是一个重要体现。

但我国的数字校园建设仍需继续推进,除了高校之外,要对中小学及特殊教育学校也进行数字校园的尝试与建设,将覆盖面推到更广,而不仅仅停留在高校层面。

2 内涵与特征:数字与智慧融合,带来教育新时代的全新体验

2.1 以技术为支撑,搭建信息平台

数字校园是要以技术为基础的,需将计算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统统融入到数字校园的搭建中来,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实现学校的综合管理,如现在高校的校园一卡通、图书馆识别、课堂多媒体都属于数字校园建设的体现。

因此数字校园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技术为支撑,搭建校园信息平台,进行综合管理。

2.2 以管理为核心,实现民主化

数字校园虽然以技术为支撑,但其终极核心仍然是管理,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学生、校园、社团的多方面管理,实现文化、生活、学习等多方位的服务,真正地通过数字校园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民主化进程的实现与推进。

2.3 以服务为宗旨,提升教育品质

数字校园的宗旨是服务学校、服务学校、服务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固化,改变传统教育意识的僵局,把教育与现代信息化进行联系,进行融合,为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更高品质的教育环境,从而真正推动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品质。

3 发展趋势:技术化、信息化、智慧化,打造全方位数字校园

3.1 提升技术,打造新一代智慧校园

新一代的数字校园要在传统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新一代信息基础支撑,进行全新的数字化改造,改造的方面包括基础设施、教育信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最大化地优化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他们的生活质量,打造一个更完善、更现代化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学校尤其是高校要积极建立如网络教学、数字图书馆等工程,确保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地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知识共享、资源再用。此外,要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平台的搭建,通过双向互动与多方联合来全面检测教学质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2 统筹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时代的全面来临,一方面考验了我们对于信息的检索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建立更完备的信息平台,以应对在海量化信息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有效便捷的信息。高校需要促进数字化的技术与学校相关的系统融合,将网络信息服务与学校相关的业务领域互通,实现信息的“四通八达”,加强学校各部门、各领域的联合与协作。

在着重服务信息以外,也要加强学习的信息化程度,贯通数字校园学习的两方面,即正式与非正式,满足广大学生及有关人员的各种学习需求。

3.3 多方面推进,扩大覆盖面

数字校园的发展,应该多向纵横,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覆盖面扩大,除了快速发展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培训学校等等多种形式样态的教育机构都应该着重搭建数字校园,将数字校园推广到更高、更大的层面。

(2)教育应自身进行改革以适应数字校园的发展,教学、课程、学校也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转型改革,以适应数字校园的发展,突破传统的教育固有模式,打造全新的数字智慧校园,让教育焕然一新。

(3)明确教育的目标与方向,培养全面的人才。无论数字校园如何发展,最终服务的仍然是教育,仍然要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因此在数字校园的发展中,切莫舍本逐利,忘却初心,单纯为了技术而技术,而忽略了人本。

4 结语

时代仍旧在发展,在进步,数字校园也依旧在建设,在成长,智慧的校园让大众有着期待也有着担忧,因此,需要各方进行协调,进行构建,为我们打造一个全新的教学成长环境,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余胜泉.突破与转型:数字校园及其智慧化发展趋势[J].中小学管理,2015(05).

[2]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08).

第12篇

>> 基于智能手机招聘信息App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智能手机APP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用研究 负空间在智能手机APP图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智能手机APP应用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微型学习应用研究 基于智能手机的土地测绘系统开发应用研究 智能手机在英语读写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基于智能手机与平板APP的移动医疗发展与应用 智能手机APP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手机APP界面设计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App在定制旅游中的应用研究 APP致手机频死机,智能手机APP应用乱象不断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安卓智能手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手机UI设计中体现中国式交流的应用研究 DSSA在智能手机Message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8]李宗恒,李俭伟.主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移动通信,2010,(Z1):115-118.

[9]王计平,王航宇.基于智慧旅游的智能手机应用研究[J].服务经济,2014.

Tourism Application of Smart Phone APP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Tourism

WANG Shan,LI Xiang-yun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00,China)

第13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物联网;调研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31-3

1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调研掌握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掌握职业群对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科学定位技工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层次,为北京市技工院校开办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提供重要依据。

2 调研分析

2.1 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2.1.1 物联网全球发展状况

1999年物联网概念一经提出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提出基于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的物联网发展规划,如美国的“智慧地球”、欧盟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等,都将物联网视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复苏和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发动机”,物联网产业成为继计算机与互联网后席卷全球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将会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1.2 我国物联网行业的现状

在我国,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那时我们将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图1)

2011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在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期,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900亿元;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2012年已经超过3650亿元,年增速接近40%。2013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近5000亿元,是2010年1900亿元的2.59倍; 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级。而未来3~5年物联网核心细分产业将会维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图2)

2.2 物联网行业发展目标

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世界名列前茅,在参与国际分工上占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我国在发展物联网产业不管是在市场规模还是在产业化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物联中国”强调,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有三方面:

①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③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2.3 物联网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情况

2.3.1 我国职业教育中物联网专业发展状况

从物联网产业发展整体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

①纵观全国,本科及高职院校在几年前就开始对物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全国招收物联网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0多所,其中北京有9所。并且已经实施人才培养,现在部分学校已经培养出从事物联网产业设计开发人员。

②据不完全统计,开设有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职高专学校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20多所学校,其中北京只有2所,天津6所,河北7所,京津冀三地总和也不过15所。

③北京市与此相关的中等职业教育则刚刚起步。目前,北京只有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两所学校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招生。两所学校每年各招收一个班,每班约30人。随着北京市新功能定位及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深化发展。在这一地区物联网产业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维修、维护等技能人才。然而,在2013年修订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还没能见到与 “物联网”专业有关信息。因此,作为技工院校应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通过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为地区技能人才建设做出贡献。

2.3.2 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

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不仅是两化的粘和剂也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而且前景非常好,对国家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但是我国较发达国家的物联网技术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主要一方面就是技术人才的缺失。

从以上数据来看,物联网产业发展与行业应用催生出了许多新的工作岗位,并对原有岗位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其中有许多岗位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实施、维护与管理,比如基于设备、系统和平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各类用户服务等。

物联网各主要领域上下游企业均急需大量人才,据工信部统计,以下领域未来5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量预估为:

智能家居:100万人;

智慧交通:50万人;

现代物流:20万人;

智能电网:100万人;

智能医疗:100万人;

智慧农业:1000万人。

还有大量急需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领域不在统计之列。

2.3.3 京津冀地区相关单位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

为了解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区物联网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物联网专业课题组前往北京市相关部门及所属市、区企事业和物联网产业联盟单位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需求展开调研,掌握北京物联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并对京津翼进行人才预测,从而为各大院校提供可靠的数据。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北京作为智慧型城市,对物联网的人才需求更是巨大,“智慧北京”的建设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将会产生出巨大的岗位需要和人才缺口。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物联网应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高度关注云计算的发展,把该中心建成国内最大的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天津的港口物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占比很大,各个工作环节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所以港口物流行业也成了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而且廊坊市在近5年的发展中对物联网行业人才也在增长。

目前北京市场正加速实施物联网技术应用,调研发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已大于研发人才。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人才结构需求分析如图5所示:

2015年9月,在智联招聘搜索北京物联网招聘信息新增相关职位763个,职位覆盖物联网产品集成、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等。在前程无忧招聘搜索北京物联网招聘信息新增相关职位459个,职位覆盖物联网产品集成、技术支持、应用和推广等。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大权威的网站信息可以看出,物联网专业面向产品的初中级研发、产品集成、推广、销售和技术支持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2.4 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技工院校教育以培养工作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可适合于具体以下几类岗位:感知层终端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系统终端设备维护、网络线路设备维护、系统信道测试维护等。

2.4.1 相关专业实训条件优越便于专业转型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是学校长远规划重点发展专业,近年来不断增加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现有教学实训设备总值800多万元。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传感器检测与应用实训室、物联网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室、典型物联网系统项目综合训练室。学校利用以上条件开发实训项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4.2 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紧缺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相应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以智慧城市中涉及的智能家居、智能物业为例进行人才需求分析,智能楼宇管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宁波等大中城市,目前全国从业人员约70万人,其未来5年人才市场需求将达到近100万人。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作为庞大基础支撑的物联网将面临大规模的建设,与此相关的各种岗位上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作为发展智能化城市的北京,更加迫切需求物联网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短缺。在物联网应用型人才需求中,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尤为短缺。高职及本科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以设计、开发为人才培养目标。技工院校应以物联网设备安装、维护、项目实施、售后服务与维保、项目与产品营销等多种工作岗位的中坚力量。因此技工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职及本科院校所不能替代的。

目前北京市开设此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较少,而技工院校更是还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学校。我们对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进行了分析:各中职院校逐渐开始设置物联网方向专业,由于物联网为新型行业,因此,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所开设的专业有限,招生较少,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4.3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通过本专业的培养能够了解并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方法还有技能。并掌握高级工程师的各方面的专业技术跟操作技能。据统计,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是互联网的20倍以上,物联网领域的需求非常大,每年都需要百万的专业人士,但是我国物联网的人才很少,所以物联网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阔。

3 调研结论

3.1 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

3.1.1 人才培养定位

具初步调研,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要考虑技校学生的特点及技工院校的办学层次,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经过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定位。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确定在应用层面上,培养物联网企业所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

3.1.2 培养目标

中级技工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①了解并掌握科学文化基层知识;

②爱岗敬业,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③掌握本专业所以的知识和技能.

第14篇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现状;应用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一、物联网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利用RFID等技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涵盖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物联网中物品能够彼此“交流”,借助RFID技术让物品“说话”,借助计算机互联网让物品信息实现互联和共享。在物联网时代,钢筋将与宽带共同构成基础设施,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将在这些基础设施上运转。

国际上美国等国家都极为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改变产业模式和结构的法宝,用来提高交互效率。欧盟在物联网研发和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工作,各国都企图在物联网发展上取得领先,获得突破。我国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并不落后,传感器和传感网已在许多省市获得应用,获得许多新的突破。

二、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1.智能环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升高,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也不断升高。为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环保部门可以利用物联网建设智能环保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信息采集网络对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对重点单位或是区段实现自动监测并实时传输监测到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环境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准确的向政府部门和社会环境质量资料或是概况信息。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智能环保系统中对大气、废弃物、水源、放射源以及噪声等进行感知和管理,提高智能环保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具体的设计方案需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环保信息采集系统和处理平台具备智能感知能力和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使环保监控体系掌握环保事件产生、发展的规律,辅助灾害预测等各项决策,形成环境监测、执法、数据交换、应急指挥、办公、教育展示等各个中心整合成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

2.智能物流

RFID技术不需要人工干预便可以识别目标并获取数据信息,操作快捷便利。利用RFID等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保证信息传递准确、便捷,提高运输、包装等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实现物流与资金、信息、商流的有效融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品生产到消费的整体效益,促进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品跟踪、目录管理、自动接收、自动装运、电子产品码等方面。

3.智能家电

最近几年,我国迎来物联网建设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智能家电的全新变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将在物物感知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应用,从传统的播放电视节目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电视可以根据用户(例如老人或是小孩)的特点自动选择播放内容,并通过语言合成功能向用户推荐电视内容。与此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可以解决控制孩子使用家电的问题,例如电视会在孩子离电视显示屏太近时自动黑屏、暂停播放,在孩子与电视距离合适之后再继续播放,或是家长通过3G网络等途径控制孩子上网或是看电视的时间,由电视在显示屏上滚动提示文字并进行语音提示。

4.金融领域

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持,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改善金融安防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金融体系由于涉及资金运作,一直是犯罪案件频发区,物联网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物物相连的优势,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安防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来访人员进行管理,实时跟踪并监控、记录来访人员的行为和信息,为侦破犯罪案件提供线索,还可以在现金柜等物品上和库房出入口等位置加装RFID标签或是设备,借助软件平台使资金可视化,并对ATM机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自动上报,以保障资金安全,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便利。

金融领域的业务繁多,除了上述应用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在支付业务和优化金融服务、保险业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例如基于物联网技术发明的芯片银行卡、金融业务各环节的可视跟踪、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对投保的汽车安装传感设备来监测、记录其运行状态等等。

5.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智慧校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记录学生学习的对象、学习行为,从而合理调整学习方式和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强化交互功能,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为植物粘贴相应标签,学生能用手机识别标签获得相应的扩展内容。在教育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人员考勤、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应用。例如对学生证、图书、设备等粘贴RFID标签,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行为、快捷的查找图书、跟踪设备的状态等等。在智慧校园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校内交通、车辆、校园安全、建筑、生活服务、师生健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借助光线传感器可以控制教室内光线强度,借助红外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校园安全状况等等。

6.农业领域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物联网技术能够在现代养殖业、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养殖业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项圈式等形式的应答器、个体标识等可以对牲畜、家禽等实现有效管理,减少误操作,提高管理水平。在农作物生长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土壤、灌溉、气候等情况,收集温湿度、大气、氮浓缩量等信息,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科技含量,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在农产品质量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种植、生长、收获、运输、存储等全过程进行监控,快速监测农产品质量并查出问题所在,例如借助RFID等技术建立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可以有效保障各种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总结

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地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物联网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尽管拥有美好的前景,但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标准、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困难,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在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业务应用上取得突破,以促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日梅.物联网概述[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1(01).

[2]李红艳,桂超.物联网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福建电脑,2010(09).

第15篇

一、我区数字化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各行业、各领域多点开花,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智能智造发展方面基本情况。

在智能智造方面,主要调研了吉通机械、金冠电气等2家企业,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吉通机械引进了5条自动化冲压生产线,6000平方米的厂房30人管理就可实现年产值6-10亿元,人均年产值达3000万元,并且实现了人员零安全事故。此外,还引进15条全球最先进的铝锻、铝铸锻智能生产线,生产出了质优价廉的国产化智能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金冠电气通过引进1条德国通快钣金柔性加工生产线,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产品质量,从而实现了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同时,引进了智能自动立体料库系统,实现所有生产数据由中心服务器管理,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控制,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二)数字政务方面基本情况。

在数字政务方面,“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服务审批平台现有入网审批事项714项,其中702项为“只跑一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8%。651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37项事项可跨地域受理,网上办事大厅可受理510项,手机办事大厅可受理204项。创建“政企互动平台”20个,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疑难问题,并通过平台转发惠企惠民政策30余项。实施“并联审批”和“N证联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90分钟,88项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全部完成对接、即将实现一网通办理。“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模式基本建立,区政务服务中心铺设审批网络专线45条,对接政务外网3个,办事企业和群众只需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申报,无需再到各部门进行审批。

(三)城市管理方面基本情况。

在城市管理方面,我区主要建设了智慧交警系统、智慧城管系统及智慧综治系统,智慧城市管理雏形基本形成。智慧交警系统通过网络监控平台、视频采集系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在线报警、在线定损、在线定责、在线报险等创新服务模式。智慧城管系统通过整合现有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重点加强市场商圈、南北出入口等重要区域的视觉管理,实现了从动态巡查到日常监管、从末端处罚到源头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范,着力让城市管理无死角、监管无盲区。智慧综治系统在前几年投入的基础上,2019年又投入1800万元,新增了600个视频监控点位,其中50个监控点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向城市感知智能化迈出了极具意义的第一步。

(四)民生福祉方面基本情况。

在民生福祉方面,基本实现了生活缴费、生活服务线上办理的智慧生活模式。从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水、电、气等方面入手,通过安装智能终端,利用物联网卡稳定传输,将用户相关数据实时回传,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时,开发了线上缴费接口,用户可以远程缴费,方便了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城市智能物联。此外,通过手机APP软件,实现社区信息采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调度等功能,重点实施“1+N”行动模式,即建设一个数据中心、N个服务模块,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社会救助、退休人员认证、农合办理等50多个模块。

二、我区数字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区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实施了多项举措,切实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贵州等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想要高质量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一是缺少规划引领。从我区数字化发展现状看,各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战”“烟囱林立”现象普遍,都在建设各自领域的数字化系统,数据还未真正实现共享、开放,“数据孤岛”现象明显,未能实现统筹全局、协调有序发展。二是发展资金不足。受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和企业综合实力制约,虽然有些数字化建设项目得以实施,但更多的项目缺少启动资金和金融扶持,仍处于设计调研阶段,进展较为缓慢。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化建设的基石。由于我区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加快数字建设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四是缺少专业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区乃至我省来说,都属新生事物,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而目前我区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解之题。

三、关于加强我区数字化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数字化发展是当前的时代命题,数字经济建设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结合我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顶层设计,确保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数字化建设任重道远,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高位统筹解决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聘请权威机构,结合区情实际,高标准编制《数字双阳2020-2025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我区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指明方向、提供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