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育教学交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涂上生活的本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
2.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
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
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1、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兴趣培养 游戏教学 学习习惯
幼儿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入手,很多孩子听课质量不好,对老师讲的内容漠不关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孩子们的兴趣。老师讲课时要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我们讲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虽然同是幼儿园的孩子,小班和中班的孩子学习接受能力大不一样。我们讲课时应注意语速,语速要慢一些,以适合孩子们的听课表现变化。讲课时要尽量使用学生比较容易听懂的语言讲课。幼儿的依赖性比较强,他们通常会把老师当做除了父母外最亲近的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我们的信赖,对于学生各方面的事情都要关心。
幼儿园课程应该具有互动性强和游戏性强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像小学教师那样,在讲桌上长时间一个人说,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接触,讲课时应该从孩子们身边的事情说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课堂有兴趣。幼儿园孩子常常会表现出爱哭爱笑,他们的情绪波动会很大,教师要关心他们的情绪,和他们分享喜悦消除悲伤。对于刚刚入园的学生一般都会哭闹一会,老师要尽快和孩子交流以取得信任感,让学生在学校有相信的人,然后我们要给学生安排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对于学生的悲伤,老师要有耐心听他们的哭诉,其实往往学生把自己的不高兴事情说出来就没事。
教师应该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学会一些重要的做人道理。首先应该让孩子们懂得分享,幼儿园的孩子每天都有零食,在安排学生吃零食时,我们应该刻意告诉学生分享的道理,让学生分组自己拿零食,看看哪个组能把零食分得最均。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多问一些问题,当然我们问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喜欢回答、有能力回答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还要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很多孩子好动,不能独立思考的很大原因是专注力不强,锻炼专注力的方法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是走线,我们每天都让学生走线,走线不但能锻炼学生的专注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力。教学中要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幼儿每做一件事,一开始往往是比较好奇的,但是这种好奇并不能保持很长时间,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善始善终,如有些学生一开始学简笔画时兴趣很浓,看到高年级孩子学也想学,等到真给他买了蜡笔和纸张时,往往不喜欢学。学生学习任何一般新知识时都会有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分清学生是不愿意学还是累了。有些学生其实可能就是累了,老师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克服苦难。我们要让学生保持科学的作息,幼儿园的学生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我们要在学生快累之前让学生休息,从而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渴望。幼儿在幼儿阶段还要学会谦让,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玩具可以让同学玩会,营造和谐的环境。刚入学时告诉学生要和睦相处,大家都是好朋友,不应该打架,幼儿往往都比较听老师的话,所以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和谐考虑在先、预防在先。
今天这个会议,是我市多年来针对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召开的第一次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我市教育教学工作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分析问题,找准症结,明确努力方向,落实工作措施,齐心协力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感触很深。我们知道,抓教育,就是抓百年大计;办学校,始终以育人为本。没有质量作保证,育人就会丧失根基、迷失方向,学校就将无法生存、无力发展,教育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存在的价值。值得欣慰的是,我市基础教育战线特别是历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同志们,长期以来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始终坚持教学质量中心地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会上几位同志的发言,在确保教学质量方面其实有一个共同点,我简单总结了一下,那就是“三个好”。第一个“好”是有一个好班子。不管是教育行政机关,还是学校,不管是高中,还是初中,都有一个团结协作、坚强有力、思路清晰、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工理直气壮抓管理,真抓实干求质量。第二个“好”是有一套好制度。这些好的制度,既包罗各项工作内容,又锁定各个工作环节,既体现约束力,又彰显激励性,既体现竞争力,又兼顾公平性,并且已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体现着鲜明的特色。第三个“好”是有一支好队伍。这些学校的教师群体,不仅学有所专,而且教有所长,不仅有敬业的品质,而且有创业的精神,不仅勇于探索,而且善于协作,这是办学能够保质量、出成绩的关键之所在。当然,这三个“好”不可能反映我们工作的全貌,基层学校和教师已经或正在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还有很多,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好”,才支撑起了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成就了我们的教育事业。
在去年11月份召开的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总结表彰会上,我曾经提到,就全市整体而言,教学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教学质量还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其一,教学质量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个别学校教学工作还非常落后。其二,学校综合竞争力不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导致部分生源流失。以高考为例,我市一本、二本进线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应届生一本上线率最高的宝丰一高和叶县高中也只有7%。其三,教科研气氛不够浓厚。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尚未得到及时有效推广,教育教学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力度不大,教育改革和教学探索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创新氛围尚未形成。其四,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同时存在,教师的梯队建设和专业成长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大面积提高,阻碍了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严重影响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于此,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实际,开启思路,一心一意把教育教学工作抓好,千方百计把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上去,努力满足群众“上好学”的愿望,全力带动基础教育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他们的心灵承受着巨大压力,肩上承载着太多太多的重托和期待,延续着前辈太多太多的未曾实现的理想和梦想,而最终手段只有一个:读书、读书、再读书考试拿高分。
他们浸泡在祖辈、父辈、师长的多重关爱中,却被赋予那么多的不信任,生活在说教代替着教育、管教代替着管理、灌输代替着启发的氛围之中。
简简短短的几句话就已基本概括了生活在现在家庭中的孩子所面临的现状。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面对渴求优质教育的现代家庭,面对现代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日益独立和智慧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呢?我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商榷。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自身的素养;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学生所需的修养。
新一代的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社会认知水平、个人胆识、交往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已经迥异从前。这就赋予了现代教育所迫切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趣幽默的老师。又有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满的。教师给学生的水还必须是高品质的,是教师将优秀文化传统加工、浓缩、精华的“可口可乐”。还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从以上的话语中,不难得知,高素质高能力的要求也迫使教师一专多能,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做到“博专结合、博中求专”。为此,具有渊博的知识已成为教师的首要条件。
“德者,师之帅也。”任何一个教师要想在学生中建立崇高的威信,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正直、诚恳、公正的人。真心待人,诚心帮人,公平待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亲切关怀。因为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教师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良好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但树立了自身的威信,更为学生做出了表率,履行了教师“道德引路人,品行示范者”的责任。
王蒙说:“一个事无巨细都操心的人不会有成绩;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不会有所作为;一个热衷关系学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建树;一个拼命做表面文章的人不会有深度。”而一个善于反思、勤于笔耕的人,却可以不断得到提高。教育家波斯纳斯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知识,”进而总结了教师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能自觉反省和客观评价自己的昨天,明确今天的现状和任务,科学地规划明天。通过不断地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记下成功的经验,记下自己的感悟,记下失败的教训,记下典型的教育案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做出文章来了,将来一定能小有成就,从中一定能找到幸福的感觉。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老师都是敬畏与惧怕的,他们有话不敢与老师讲,也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那么作为老师就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揣度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成功时,用目光送上欣赏与鞭策,做一个慈祥的父亲;当学生生病时,用目光送上轻轻的问候,履行母亲的职责;当学生失败时,用目光送上安慰与鼓励,让自己成为知心姐姐;当学生失意时,用目光送上热情的询问,体验一次心理医生的快乐;当学生犯错时,用目光送上严厉的警示,履行教师的义务。因为老师那多情的眼睛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更动人,更具有魅力——那是一种谦虚的修养,一种不必言表的从容;那是一种心的安慰,一种爱的表达;那是一种精神的典范,一种道德的象征。老师一道友好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亲切的呼唤、一句热情的赞扬,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
这样一来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头脑聪明却不善于自控的学生,多看他们几眼,多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多给他们一份坚定的信心,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有个惊喜——裹着污泥的沙子竟是一粒金沙。
现代社会的家庭大都以独生子女为主,老少几口人都只关注一个孩子,他们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孩子更多的爱,这也让孩子们形成了注重自我价值,缺少传统美德的约束力,生理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其心理的发展,他们对情感要求强烈,希望被关注,却不善于关注别人的情感需求,责任意识淡薄,重金钱,重物质的时代特点。再加上家长忽视子女的心理需要,人为造成了子女的心理负担。因此这样的孩子很脆弱,十分注重自己的自尊,有时会为了一点点小事而产生偏差,甚至于出现自杀的念头。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要精心策划,帮助孩子们设计维护自尊的环境,以呵护他们的自尊,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现在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我们的说教,我们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还需要弯下身子和他们做朋友,用他们的语言和方式和他们沟通。当你走进孩子的心灵,当你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就会用童心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在爱的呵护下成长。另一方面学生也会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赖,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就会很自然地把你当作朋友或知己,向你倾诉他们的心里话。那时我们给予孩子的不仅是一个智慧的头脑,还给孩子塑造了一个美丽的心灵。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如果每位教师能从情感上打开心扉,在和学生的交往中用心去感受学生,寓情于理,以情动人,学生们也会更加热爱你,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新课程里所要求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真诚相待、水融的师生关系。
而现代家庭中的孩子,他们对情感的感受能力低于以往,对情感的需求和敏锐程度却更高,他们从小受到家长的关注,来到
小学语文教材,约有五分之四的课文是记叙文和诗歌,大都含有积极思想内容。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认字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为今后的品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讲解《小灰兔和小白兔》一文,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就非常好。课文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同时进行课文表演,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诚实的孩子》时,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敢于承认错误的教育,在讲述这篇课文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有没有不诚实的行为,并说今后应做什么样的孩子,这样把学生日常生活的事融入到了教学中,提高了学生思想认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想结合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首先应培养一批有上进心,能勤学苦练,惩恶扬善,有文明礼貌,又有健康活泼的干部来影响带动全班同学,再通过集体的健康活动,感染班上的每一个同学,促进他们按校规和班风的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我们班开展了一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宝镜、金泉》为主题的班会。目的是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来进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班会之前,由学生自己找材料,编节目,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在班会过程中,同学们的表演认真感人,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这次班会来检验自己的行为。通过这次班会加深了学生对《小学生日常规范》的内容理解和消化。有位同学说的好:“班会中演的小品,就像班会题目所说的宝镜那样,照出了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应该的行为,使我们深深地明白了做一名小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以为经常搞些这样的集体活动,对整个班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使学生达到自我激活,自我教育,逐步走向规范行为的动能。以此提高整个集体的德育素质。
在加深集体教育的同时,还要有计划,有意识的进行个别教育,通过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带动,影响促进个别后进生的转变,发挥相互推动的共振作用。我们班有一位降级生,刚到班级时,他不爱与同学一起玩,对同学有敌对情绪,有时还对同学发火。于是我找他谈心,还安排优秀学生来接近他,在学习上多帮助他。同时教育全班同学来团结他,关心他。对于他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进行表扬,以红花进行鼓励。使他逐渐适应了这个新的集体,并且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队生活和学习。通过这名学生转变,我告诉同学们:“每个人生活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做为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够伸出友爱之手,来时刻关心他、帮助他,发挥集体的力量。那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只有这样的集体,才是一个让人无比羡慕的集体”。
三、热爱、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以深厚的情感,尊重、热爱、信任去关怀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这条宗旨,去对待每个学生,找他们谈心,就是要发现学生还有什么不懂和要求,倾听他们的想法和看法来补充我的教学方法上的不足,尽快达到学生和老师的统一。有的孩子因有病没能来上学,我便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给他补课,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同时还要用爱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来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对学习生活环境不好的学生,特别是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和父爱的孩子,就要更多付出教师的爱。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爱的基础上还要严格的要求学生。但要求要有度,提出一些事项必须要求合理,具体明白,使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如:在教育学生爱护班级环境中,有许多同学不知维护班级的卫生环境,几堂课下来,班级的地上就会出现很多废纸。就此事,我要求学生首先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地方最干净;再比一比哪一组最干净。由劳动委员下课进行检查,给各组打分。一天下来,给扣分最少的小组中的每个组员,进行卡花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和管理,同学们都能自觉的维护起班级的卫生环境,地上的杂物都能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使学生增强了维护集体的意识。
四、正面教育,纪律约束
要采用正面教育,必须采取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解决思想问题,培养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讲道德行为的习惯,启发他们认识每一个良好行为的道德价值,明辨是非,有些学生犯了错误,要坚持说理教育,同时可以树立榜样,进行对照比较,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具有先天性缺陷,走路时腿有毛病。有几位同学很淘气学他走路的样子,使班级同学大笑,给这个学生造成心里一定压力,对此我严肃地批评他们。同时还表扬平时对这个同学有帮助的学生。并出题目《假如我也是这样,心里会怎样想》的讨论会,叫同学自己找出问题,找出错误的根源,通过这次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嘲笑一位同学的不足,这种行为是多么的让人羞愧。此事过后班级出现了不少帮助别人的好人好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风。
为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走“科研兴校”之路,以“校本”为依托,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能力开始。我校开展了“草根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此项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做一简单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思路: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素质专业发展(个体整体)校本培训提高能力解决问题提出问题。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每个校长首要关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个学校的核心工作,它是一个庞大、科学的系统工程,也是办学的立足之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教师的素质不断提升,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尤为重要。藉于此,我们从提升个体专业素质,从而提升整体素质着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培养教师课题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发展教师,发展学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教师课题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教师读书习惯,提高理论水平。
(四)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
(五)培养善于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六)培养善于尝试、敢于创新的能力。
由于每个教师个性不同、兴趣不同、学识差异,从而导致教师的个体差异性。这一点,任何学校都不可避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问题意识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不了问题。有的存在问题的模糊性,也就是提炼、整合不出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通过小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所从事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质量。同样,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课题意识,更谈不上“课题”的能力。由于我校几年来虽然承担了省级课题“小班化教学研究”及市级课题“激励教育”的研究,但参与的教师还是一小部分,大多数教师没有课题研究的阅历、实践及经验。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每个教师的课题意识,培养教师课题的研究方法、流程,为今后承担大型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难免教师要寻求“理论”的支撑,来破解“问题”和困惑,这样教师就会阅读书籍,查阅文献,上网征集材料,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教师的读书习惯,也学会了怎样去读书。另外,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梳理、记录、报告、撰写成果展示,这些都要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从一个侧面也就提高了教师反思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为真正落实好“草根课题”的实施工作,学校从积极引导、全员参与、简洁实效、评价多元、资源共享五个方面进行。
(一)积极引导
为保证“草根课题”的实施,学校积极引导,制定了《石家园街小学草根课题三年规划》、《石家园街小学草根课题实施方案》、《石家园街小学草根课题评价方案》。同时,为了教师更方便进行研究,为每位教师印制了《草根小课题研究手册》,使教师有的放矢。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评价小组,前期进行了专题培训,使每个教师提高认识、掌握方法。进行组内研究,对过程进行分析、判断、矫正。同时,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书籍、影像资料及研究过程中所需资金,为“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全员参与
在“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创新就是发展、成长就是成果”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针对所教年级、所教学科,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个人兴趣与个性特点进行选题,进行研究,但必须有“可能性”。全员参与,各个尝试。
(三)简洁实效
“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是教师自我研究,其目的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此,学校在教师实施过程中,提出“宽立项、强过程、重发展”的思路。
1.宽立项。即选题就立项,但刚性要求就是“可能性”和“实效性”。要求每个教师都从个人实际出发,罗列问题、筛选问题、确定问题。立项内容来源三个方面:(1)失意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困惑和不足之处确立选题,如:周君老师的《如何应对小学生英语两极分化》、裴艳荣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李玲老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习惯指导的培养》、王淑敏老师的《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等,都是从困惑、挫折中提炼、确定的。(2)得意选题。就是教师在自己做的最好的方面寻求新的增长点从而选题,如李莎莎老师的《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赵金英老师的《数学日记对数学教学的推动性》、吕凤荣老师的《开放阅读,自由写作的实践》等。这种实践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效果好,成效高,但没有形成成果,从而延伸出“课题”,来形成经验和理论。(3)创新选题,就是在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大胆提炼,如贾艳清老师的《提高纠错本的有效性研究》、梁艳新老师的《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等。他们凭借自身优势,以及在对教育教学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创新教法,形成理论和成果。
2.强过程。每个教师在组织实施和研究过程中,都能立足于个人,着眼于解决问题,以行为为研究的核心,采用有效方法和途径,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
修正。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时填写《研究手册》,撰写叙事、随笔、反思等,并科学、及时地反哺到教育教学中去。
3.重发展。“小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而推进学生的发展。经过一年半多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小课题研究改善了教师的工作习惯,使教师学会了读书,学会反思工作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__老师通过《古诗教学中进行有效性创设的探究》,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代表我区参加市举行的古诗文研讨情境课,深受好评。__x老师“纠错本有效性研究”和__x的“数学日记研究”,使两位教师教学成绩大幅提高。__老师经过“大量阅读、自由写作”的研究,一年来,有39名学生的作品在《__晚报》、《__电视报》发表,有43篇作品在《读写指南》刊登。另外,每个教师在各自小课题领域都有突破,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四)评价多元
“草根课题研究”因为其自身特点,不是为了构建理论,也不是要打破某种模式,而是为了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来发展自己、发展学生。因此,在对评价上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坚持“放低”评价标准,采用激励评价为主,“全程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态度评价”相结合。具体实行有两种:一种是按精神需求,教师互评,相互促进、互相提高。一种是按考核要求,学校进行评价。按研究的综合情况进行打分,分优、良、中,以3:5:2的比例,分别记5、3、2分,计入教师学期末的考核成绩。
(五)资源共享
“草根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教师个人的发展,每个人的课题都有一定的成果,专业水平都有提高,真正目的是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我们采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办法,将每学年近50个课题的成果收集,以《××小课题研究的收获与反思》命名,编辑成册,要求明确研究的成功之处、运作方式及方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老师们人手一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有直接拿来使用的,有借鉴的使用。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题成果相互借鉴,把现成的经验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四、不足
(一)对于小课题研究,缺乏专业性指导,对成果的鉴定及推广力度不足,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体系性欠缺,没有形成独特的“草根课题”文化。
(二)对于小课题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完善,成果展示单薄、不丰富,没有立体感。
(三)《研究手册》设计有“束缚”之感,应进一步改进、丰富。
(四)小课题研究要想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真正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还要下大力气,做科学分析,深挖掘,大投入。
三十多年来,《甘肃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甘肃教育服务、为全省广大教师服务的办刊理念,全面深入地记录了甘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艰苦历程,及时宣传和报道了甘肃教育改革的新进展、新成就,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人物,及时反映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搭建教育科研交流平台,指导、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潮流,成为教学研究、科研交流的主阵地,也成为甘肃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省教育宣传和教育科研工作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阶段。《甘肃教育》要继续发挥教育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开拓创新,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围绕党的十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把教育宣传和全省教育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政策指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甘肃教育》作为我省教育宣传的主阵地和全省教育系统的一本龙头性刊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全省教育发展与改革大局服务,坚定树立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的办刊方向,开展多样化、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典型、新做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亮点,主动回应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力度,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
二是把期刊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引领教育发展潮流。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快速改变着传统的阅读、写作、出版、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同时也给教育期刊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教育活动是教育期刊发展的源泉和广阔天地。《甘肃教育》要主动改革,找准发力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紧密围绕全省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局,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和高中课程实验汇聚经验、宣传亮点、分析问题,为广大教师答疑解惑,为他们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导航,为广大教师搭建好交流经验的平台,做全省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引领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层变革和创新。
三是把服务读者与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贴近行业,服务行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践行的活动,《甘肃教育》不但要搭好宣传台,而且要唱好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准确把握全省教育发展实际,深入到基层一线,深入到全省火热的教育工作中和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中,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教育前景,提高刊物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要更加贴近读者、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以师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师生,多利用师生身边的事例,多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四是把品牌建设和提高期刊质量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质量是期刊生存发展的命脉,不注重质量的期刊,其自身影响力就无从谈起。教育期刊质量的提高,关键看教育期刊是否抓住了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否满足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因此,要不断加大策划力度,注重系列化、专题化、板块化策划相结合,做到刊物期期有亮点;要有“出精品文章、创名牌栏目、办一流期刊”的品牌意识,调整优化刊物的版式、栏目和内容,增强吸引力,努力扩大读者群和作者群,力求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完美统一;创新办刊思路,提高办刊质量,改进文风,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进一步提高《甘肃教育》的理论性、指导性、权威性;要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增强自身的品牌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关键词:教师交流;效率;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电视和电脑网络基本普及,师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了,娱乐的方式也多样化了,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多数教师在课余喜欢“宅”在屋里,以前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情景几乎不见了,这是非常不利于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就是要加强互相交流学习,现在大家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来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一、教师间相互交流的益处
加强交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同教师间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率。
(一)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
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可以对相同问题展开探讨,领悟教材编排目的,学要求,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新课程的教材编排与旧课程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新课程概念性、结论性的东西少了,有不少问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探讨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就会出现自己也不确定、把握不住的感觉。比如估算,怎样确定学生进行的估算是否正确,是要往大处估还是往小处估,再比如计算用一张钢板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盒子,怎样做才是最大的这种实践探索问题等等,这些没有唯一答案和唯一解题方法的问题,教材编排是为了给学生应用、探索的空间,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要求势必造成不同的结论。这时同级教师间的交流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讨论,我们可以明确教学观点,学要求,得到较为一致的评定依据,可以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对公平的评判。
(二)不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
不同年级教师间的交流可以让教师全面了解教材的编排,适应新课程教学。由于师资配备和教师流动、教学分班等种种原因,不少乡村学校的教师至今还没能把1~6年级的教材教完一轮,他们对新课程的认识是片面的,对自己所教的年级比较熟悉但对其他年级就比较陌生,缺乏对整个教材的了解,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往往局限于本学段,教学也就相对片面,对学生整体发展规划不足。这时不同年级间的教师如果能够加强交流,相互介绍一下本阶段教学感悟,对上一年级段的教学提出期望,对下一年级段的教学提出展望,无疑会对他人的教学产生触动,听到的人也会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客观,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
(三)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
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有利于年轻教师成长,老教师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作为老教师,他们教学时间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年轻教师缺的正是教学经验;老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在老化,教学技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思维渐渐僵化,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年轻教师刚好相反,思维敏捷,知识丰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熟练。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互补性非常强,二者如果能够经常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借鉴那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相反,如果相互看不起,各干各的甚至相互拆台的话,二者的教学质量都将不尽人意。
(四)不同学校间的教师交流
不同学校间的教师交流可以让老师了解、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地方的学生情况,打开视野。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同学校间的教学是不同的,只知道自己的教学,不去了解别人的教学活动,那么我们就会逐渐变成井底之蛙。
二、教师间交流的具体做法
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了解新时期学生思想变化规律,获得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间的交流可以互学技艺,增加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间的交流活动好处多多。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活动呢?
(一)教研组交流
学校教研组可以作为一个交流活动的平台,教研组可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交流。这种交流不必要墨守成规地开展,以免流于形式。教研组开展此类活动可事先确定一个主题,比如“两位数的竖式加法教学讨论”“学生不完成作业情况交流与应对”“数码展台的应用技巧”等等。通过确定一个主题,让不同年龄教师、不同年级段教师都有话可说,都有疑问可提出。
教研组通过组织教学技术交流活动,可以让年轻教师展示自己的技能,讲述使用经验,老教师(不熟悉教学技术的教师)可以在交流活动中向年轻教师(掌握技术的教师)请教,手把手地学习操作。
(二)教师间非正式交流
教师间可利用休息、闲谈的机会进行非正式交流。非正式的交流可以让教师更轻松、随性地表达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也能更客观地将自己的经验和发现介绍给同事。这是一种闲谈,大家作为饭后谈资,谈论可以很随便,不用担心说错了话、讲错了理论,交流可以很深入,对相互之间起到一个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校际间交流
学校间可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促进教师间的互访活动。通过学校与学校的关系,为教师间提供相互认识的机会,创造交流的氛围。通过学校间多次往来交流,教师间的交流就能够变得轻松可行。
(四)利用QQ流
(一)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教学水平与国际一流高校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缺少合适的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及其课程设置。高等农业院校针对留学生开设的汉语言课程明显不够,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讲授不够深入,留学生普遍感觉虽然与教师交流没有障碍,但进行课程学习的难度很大。很多留学生反映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教师讲的是什么,因而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高水平的国际性课程相对匮乏。受教师英语水平的制约,有些课程不能实现全英文教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教师倾向于开设自己熟悉的、能够轻松驾驭的课程,对于那些留学生培养中需要的必修课程,很多时候教师选择避重就轻。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学时、学分分布的欠科学导致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前沿性,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要,更不适合留学生的学习特点,严重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了留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有些教师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多媒体课件质量低,只是简单地将教材章节、标题进行罗列。一些口语表达水平比较差的教师习惯将知识重点和难点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缺少必要的教学解释。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很少,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二、教师教学发展的必要性
(一)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农业院校师资短缺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由于老教师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对留学生的教学工作任务自然地转移到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身上。这些青年教师尽管英语水平较高,但学术基础相对薄弱,在知识传授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想保障留学生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深入钻研,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问题始终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谁拥有一流的教师,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留学生教育的最大支撑点是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教师只有充满工作热情,潜心投入教学,将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能力提升和个人素质提高,才能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引领学生学习前沿的知识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三)从教师自身需要的角度来看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传道、授业、解惑被视为教师职业要求的代名词。当传承社会文明被定位为大学的首要职能时,人们对教师素养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精湛的教学技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地汲取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关注专业研究领域,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才能使自己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教师教学发展模式
(一)项目培训模式
教师教学发展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环境和平台。由于留学生教育存在特殊性,对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每学年初,学校应按照教师培养计划设置培训项目,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同时,学校应通过派遣国内访问学者的形式鼓励教师到水平更高的学校研修学习,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对从事留学生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交流水平。
(二)专题研讨模式
学校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存在的困难设立专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教学工作坊、午茶会、主题沙龙等形式将教师聚集在一起,选定1~2名教师做主题发言,其他教师针对主题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讨论。学校可以为教师搭建在线学习交流的平台,设置讨论区,根据课程对教学的要求,结合研讨内容,引导教师自觉地通过“提出问题—积极研讨—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方式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疑难,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改指导模式
教改指导是教师教学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合作、反思等学习方式,对教改内容进行深入研讨。教改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有利于教师间形成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团队提升合力,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个人快速成长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提高。教改指导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要结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提高教学研究技能。
四、结语
带教老师使用SEGUE量表对口腔实习医师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的表现,针对准备工作、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等5个方面进行评分,最后得到医患沟通技能总成绩。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对SEGUE量表得分进行组间比较;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评结果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通过医患沟通教育,医学生的沟通技能成绩总分由原先的16.066±3.308提高至21.867±2.456,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医学生在准备工作、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中的得分,在医患沟通教育前后,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
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评表。经过医患沟通教育,除“获取患者就诊的原因和目的”与“向患者解释治疗计划”2个项目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几项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医患沟通教育,75.41%的学生认为能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83.61%的学生能提前告诉患者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可选的应对方案,80.32%的学生在诊治过程中认同患者所付出的努力。
口腔实习医师必须具备系统的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并掌握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具备诊疗口腔疾病的能力;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属达到更好的合作。因此,对于进入临床实习的口腔科实习医师,培养其医患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3]。美国、英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从医学生入学就开设《与患者沟通》、《患者》、《医患沟通的艺术》等系列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4]。近年来,我国不少医学院校逐渐开始重视对医学生的临床沟通技能培养[5]。2003年,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中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临床医学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能达到具有有效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准确获取病史所有方面信息的能力(包括社会经济状况)[6]。200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组织全国5家著名医药院校专家编写的全国第一部医患沟通方面的统编教材《医患沟通学》,并开设了36学时的医患沟通课程[7]。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正式提出了医学生“应具有有效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8]。
本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对口腔实习医师进行医患沟通教育,提高了医学生对医患沟通、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医学生之间互相角色扮演,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有的放矢地针对如何接诊患者、如何做好准备工作、如何进行信息收集、如何给予患者诊疗信息、治疗过程中如何理解患者和如何结束问诊等5个方面,进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使医学生掌握如何与患者交流。同时,在口腔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将医患沟通理论知识与医患沟通技巧相结合,以服务于患者。本研究采用的SEGUE量表包括5个维度、25个子项目,SEGUE是5个维度的首字母,即准备(setthestage)、采集信息(elicitinformation)、提供信息(giveinformation)、理解患者(understandthepatient’sperspective)、结束问诊(endtheencounter);25个子项目的排列顺序与临床实践过程基本一致,评分标准简单、便于实施,是近年来北美地区进行沟通技能培训和评价的最常用的指标体系。本研究显示,经过医患沟通教育,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总成绩由16.066±3.308提高至21.867±2.456(P<0.05)。在SEGUE量表评价的5个方面,准备工作、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医学生的得分均显著提高。卫生部为规范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活动的管理,保护患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并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9]。
实施此规定后,口腔实习医师必须首先声明自己的实习医师身份,并在老师的协助下取得患者的同意,才能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由于口腔医师面对的是意识清醒并具有行为能力的患者,因此,规定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口腔实习医师的临床诊治和医患沟通带来了影响[10]。有调查显示,47.83%的患者在实习医师诊治时存在各种担心,仅有28.26%的患者没有顾虑[11]。也有调查显示,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的矛盾,使得医学生与患者交流时难以取得成功[12]。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患沟通教育前,只有37.71%的学生认为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我国以往的高等医学教育只注重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服务理念与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13]。大多数医学生对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健康”定义的新认识,低估了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只重视患者的病情,而忽视了患者心理与情感的需求[14]。这种只关心病不关心人的现象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在与患者接触时,有的医学生忽视了与患者的诊前沟通,询问病史时语言生硬、缺乏亲和力,加之刚进入临床,操作技能不熟练,而使患者产生恐惧或抗拒感。有的医学生与患者讨论不恰当的话题,导致沟通过程不愉快,无法得到预期的沟通效果,从而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 教育流程 节点质量 问题审视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教育教学质量存在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且都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业内人员对培养出的大多数学生质量存在不确定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有“踏空”之感,进而不断地反思我们现有的各层次学校中教育教学的目的意义、价值所在、培养思想、实现路径、评价制度、终极目标等。因此,为了考察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对教育教学的全流程进行审视,并分析各逻辑节点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二、教育教学全流程审视
不论是传统教育模式还是现代教育模式,教育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没有根本性变化的,只有形式与内容的演进不同。如果流程下各逻辑节点质量不好,教育教学的结果也不会理想。教育教学的基本流程主要遵循如下逻辑展开。
1.确立教育教学条件
(1)资质条件。涉及教育单位办学层次条件资质、招生规模渠道资质、财务收入支出资质、人力资源体制制度资质、社会联合办学资质、教育证书授予资质、教科研社会服务资质等条件。资质的获得与资源的获得具有高度相关性,任何一所学校资质条件的突破都可以带来较大的资源利益,对教育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巨大。
(2)办学条件。涉及教育单位办学软硬件条件。从硬件条件看主要有校园选址、面积及功能区规划、办公教学楼宇面积、实践教学设施、基地等;从软件条件看主要有背景条件(地域、行业、层次、历史)、管理条件(体制、制度、规划、组织、执行等)、资源条件(师资、生源、资本、技术、思想、人脉与资源开发条件)等。
(3)招生条件。涉及生源的数量及质量,从结构看有招生地域结构、性别结构、素质结构、形象结构、特长结构、兴趣结构、身心结构、渠道结构、批次结构等条件。目前看,在各层次教育单位办学规模不变情况下,随着生源的逐年减少及教育途径的多样化选择,一些教育单位招生条件有日益恶化的趋势,这已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的忧虑和关切,如果应对不当,对相关学校都是致命的打击。
(4)师资条件。师资队伍素质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是办学水平的保证。从结构条件看,有师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经历结构、专业结构、双师结构、团队结构、素质能力结构、师表形象结构等条件。现实表象师资结构有趋同化表现,但内涵结构正逐渐走向差异化,各教育单位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以生为本”、“以师为本”已达成共识,但如何造就“人”的特色,尤其是被社会高度认同的师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明确教育教学依据
(1)需求依据。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才,因此生源市场与社会需要的供求变化直接影响教育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基于此,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生源市场供求与社会需要情况,学生培养方案定期调整也是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当前对教育单位最突出的挑战是生源市场的供求失衡,这与社会对人的高要求形成矛盾冲突。
(2)方案依据。各层次学校的学生培养方案是依据国家需求及生源情况,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规律指导下,通过权变管理,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规划方案,是教育教学的逻辑起点。培养方案必须体现学科设置与实际需求、课程内容与现实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三对接”要求。焦点是核心能力、素质实现方案。
(3)课标依据。课程标准是在一定课程体系设计安排下规定的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性质是指该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主要说明该课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等;课程目标是指该课要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什么水平,主要说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等;内容标准是指该课各章节单元应有的知识、要点与逻辑,主要说明该课程的应知应会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建议是课程标准制定人对执行本课标的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实施要求。课程标准是专业教学质量检验的重要依据。
(4)计划依据。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授课讲义教案等是教学管理活动、教师授课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教学管理综合性指导文件之一;授课计划是对某一课程教学用书、教学周数、次数、内容、进度、学时等的预先协调安排,是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制定的相应计划。授课讲义教案是教师所做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3.落实教育教学组织
(1)时空组织。涉及教育教学时间与地点的组织。教育教学时间组织要受学制时间、学期时间、课程时间、课堂时间等约束;教育教学空间组织要受校内外地点空间、教室与情境地点空间、实验(训)与实习地点空间等约束。顺次、平行、交叉是时空组织技术的主要方法。
(2)形式组织。涉及教育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织。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组织主要以合班授课制、单班授课制、个体授课制等为主;教育教学实践教学组织主要以分班授课制、分组授课制、分段授课制、分点授课制、交叉轮训授课制等为主。
情感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感染和动力作用。教师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和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从而使许多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出现障碍,抑制他们英语学习的信心。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和个性,培养他们适时地运用情感策略是英语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要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进行情感渗透。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以情动人,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每节课的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对课堂气氛起着决定性因素。首先,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面对学生,随时保持与学生的目光交流,用真情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能把教学以外的烦心事带到课堂上;其次,在上课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不要急于去批评,要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最后,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尽量生动,幽默,抑扬顿挫,教师在课堂上的幽默语言不仅能够敲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调节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
二、重视师生交流,建立真诚、友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是一些期待着教师把他们当作“大人”的青少年,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是“小孩”,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他们,学生的期待就得不到满足。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条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谈,并经常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排忧解难。例如:学生思想上出现障碍,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关注和体谅学生的情感,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建立真诚、友好的师生关系。
三、把情感渗透在作业批改中
以市、区教育局及进修学校、学校的新学期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狠抓常规,规范发展,提高质量”为工作思路,继续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人生起点”的办学理念,本着“实在、实干、实效、争先创优”的原则,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落实教育教学中心地位。狠抓常规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开展好教学教研工作,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教学工作:
(一)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重务实、重实效。
1、组织教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并及时检查反馈,对计划的实施定期检查、指导、总结,反馈,做好计划的归档工作。
2、教导处积极深入课堂参与教师的听评课,并适时反馈指导,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3、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月查制度。突出教学管理中的“五抓”:①抓备课––注重考核备课的质量与教学中使用程度;②抓上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③抓作业––学生作业达到适量、规范、工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准确、规范,不出差错;作业不要流于形式,做到有批有改,并进行二次批改。将学生作业定期在展板上展示;④抓反馈––教师认真做好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总结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的跟踪、检测、评价、反馈工作;⑤抓好竞赛活动––继续组织好师生教学竞赛活动。开展读寓言书籍、讲寓言故事、学科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组织在校学生进行考核,定期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以便查缺补漏,按照上级部署,认真、合理安排考务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组织年组教师互换流水批卷,学生成绩真实可信,及时上报成绩统计,深入年组科学实效地做好质量分析和抓差经验交流,能做好下一步的教学调整,教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5、狠抓六年毕业生工作,定期出题考试,五、六年部前三十名学生滚动式参加由书记和教学校长亲自辅导的优生班,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组织教师成功地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并由教学校长做以《xxxxx》为主题的教学讲座x次,与教师共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师对有效教学的深入理解;进一步促进研究小学课堂的教与学的方法,探求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有学科针对性的有效教学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了教师的进步,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
7、狠抓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做好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透析出各年级学生基础知识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提醒教师明确辅导的侧重点,既调动了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大了中下等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二)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业务学习,订阅报刊、杂志共计x元,每人阅读教育专著两本以上,学校开展大型读书交流活动x次,针对学科教学工作写出教学心得并适时交流,共同提高,汇编成册。学期学习笔记人均达x字以上,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2、重视集体教研活动,各年组坚持周二、周四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三统一(学目标、统一重难点、学进度),汇课中能够注重案例研究和学情分析,加强对课改认识,提高教研实效性。
3、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演练活动,严格按照区进修下发的关于教师备课和上课的基本要求进行上课、备课,积极开展评优课活动,为教师创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评出校级优秀课并进行表奖,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获奖教师有:杜丽杰、陈晶、郭晶、刘曙燕、孙铎鑫,将考核结果记录档案。教学指挥系统人员对课堂教学常抓不懈,增加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的次数,推门听课,结果记录到期末教师考核档案中。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不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树立“用时少,质量高”的教师典型。抓好课堂调控,课后讲评工作。
4、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坚持经常化、制度化、个性化、形式多样化,重点进行备课、听课、评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研讨活动,教导处对活动将进行详实的记载。所有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深入研究教材,进行备课,在组内进行集体交流,改进,达成共识,捕捉在教学中遇到的热点,困惑及共性问题,不断发现问题,研讨对策,总结经验,推广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注重课题运作的规范性,重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做好阶段总结,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体系。加强业务培训的指导,通过业务讲座、集中学、自学等多种形式使我校的教研活动向纵深程度发展。
5、组织教师将各项活动的材料进行整理,教师上交的材料有:教学设计、评课材料、说课材料、教后反思等,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分数之一,并编辑了“教案”集和“教学反思”集。
6、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材辅导,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xxx赴沈阳学习,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做了经验交流,做好了取经、传经工作。
7、增强教师读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校领导的读书报告会为引领,大力营造教师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并开展以“感悟经典,品评书香”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使教师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8、创建以“寓言故事”为主题校园文化。结合我校的厅廊文化建设,以读寓言、讲寓言、创编寓言小故事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书香伴成长,智慧享一生”校园读书活动,开展寓言故事童话大赛,创建校园文化富有特色的新思路。
9、组织教师认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按时按质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颁发了“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10、继续开展好《xx区“名师、骨干教师”成长培养策略及评定方法》的研究课题。提高骨干教师素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全力培养名师,推出名师,大力宣传校内名师,积极推动名师效应,拉动全体教师业务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对我校任课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实施“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工程。做到培养有层次、努力有方向。我校的郭晶、孙铎鑫被评为区优秀培养教师,xx被评为区合格培养教师,xx被评为区课题先进个人,xx被评为区优秀主持人,学校被评为区优秀实验点校。
依据XX区进修学校的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XX区“名师、骨干教师”的推荐工作,推荐xx为区名师、xxx为骨干教师,参加区级评选。
三、开展好学生社会实践及校园生活活动
1、学校长年坚持开展二课活动,组织
四、其它工作:
1、严肃转入学手续。做好学籍电子化管理,做好学籍核查。
2、下发教师教材,教学用书及各种计划用表。
3、定期核实学生数。
4、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使辍学率为0。
5、认真编排课程表,开全学科,开足课时。
6、认真做好“双高普九”迎检工作,科学规范档案材料,受到领导的好评。
7、做好六年毕业生小升初工作,召开六年毕业生家长会,在会上,由x校长对家长做了升学指导工作。
关键词: 情感交流 大学英语 教学管理
一、引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深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包含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在语言教学中尤为重要。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行使职业权力的同时,还要注意树立自己的非职业权力,即个人的威望,以此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他们朝着学习效率最大化的方向努力。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借助上述两种权力对学生进行奖惩,但要控制好频度、强度、时机、场合和态度等。“学生不是物品,而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知识、有能力的主体。因此,为了极大地提高教育效果,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了解其兴趣、爱好,通过启发诱导等方式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创造性地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成为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1]。实践证明,如果师生双方具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学生就会思维敏捷,记忆牢固,发言踊跃;教师则会情绪饱满,思路清晰,心情愉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情感交流在教学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情感交流对英语教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甚至有个别教师教了一学期的课,最后还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教学中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够的,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好学的情感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理解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感受,不要把学生看作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要充分利用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进行情感交流和激励引导。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加强情感交流的策略
既然情感交流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加以运用呢?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2]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为有效实施各种教学手段准备了条件。束定芳认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3]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从而使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只有畏惧,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是不会有兴趣,也不会有热情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也就是说教师要向朋友一样对待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既是优秀的引导者,又是耐心的听众。
(二)教师要注意衣着服饰和内在修养。
教师在授课时穿着既要显示个人魅力,又要端庄得体。教师的穿着虽然只是一个外表,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师生第一次见面。如果穿着得当,不但能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还能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和畏惧心理。教师健康热情、乐观向上的形象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一位冷若冰霜的教师,学生是不可能喜欢的。同样,一位整天把工作当做负担的教师对学生也不会有好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提高修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三)多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减少学生的焦虑。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说一些赞扬的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夸奖。若在课堂上发现了学生的错误或缺点,就应尽量避免直接批评,用委婉的方式告知,绝不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尽量减轻学生的焦虑,为此,教师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如果非要进行,就必须提前告知学生做好准备,尽量不搞突然袭击。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发言。
学生情感千差万别。“课堂上如果有20名学生就有20种情感,适应不同情感需求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充分重视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在学生发言时,不要打断学生,即使有错误也要等学生回答完毕再纠正。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立即做出评价,切忌对学生的发言不置可否。对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
(五)深入学生中间,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在实施情感交流时应该注意:交流的对象不要只局限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每堂课尽量做到给每个学生一次发言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教师在授课时不要总站在讲台上,而要时常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培养师生感情,要从细节出发。比如开学头两周尽快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提问时叫出他的名字。这会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自然拉近距离,也让他有一种学好英语的动力。
三、加强情感交流还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情感交流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课下时间教师也应积极与学生交流,并收集一些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一旦发现学生有思想波动,教师就应及时与他们多交流、多谈心,消除学生的思想负担;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电话、电子邮箱、QQ号码等告诉学生,也可以利用博客、微博等实现师生的连续交流。
(二)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实际困难仅仅依靠情感是不够的,教师还要依靠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循循善诱的教导能力。
除了要关心学生的功课外,还要为其讲解一些日后就业、考研等方面的信息,对他们的成长之路进行引导。在技能传授上要做到“授之以渔”。比如,总结传授一些学习经验和技巧,适当补充一些课外学习资料等。总之,教师不仅是良师,还应是益友,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一条龙式的帮助。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不是英语输出与输入的简单过程,而是师生合作、提高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又要通过赞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要从细节出发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情感交流犹如一条纽带,它将认知和情感统一起来,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只有抓住了这条纽带,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才可能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戴淑芬.管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卡尔·R·罗杰斯著.杨广学等译.个人形成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64.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20-01
当代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新事物的接收能力也较强,与此同时,小学生也开始面临升学压力和其他方面的学习压力,对此,为了适应学生的个人发展,就需要实施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素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语文教学方式,结合时展的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索知识的能力,这也是信息科技时代下的小学基础教育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身语文教学的经验,在此对小学语文教学发表一些个人经验和心得。
一、着力于语文基础教学
小学语文基础教学,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这些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也是重点。好比一个人要想学会跑步,必须先学会走路,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才能在此基础上熟练应用其语言能力,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开拓视野,在未来步入社会后能够运用所学技术和知识造福于社会。语言既是一门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对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现有教材进行重组,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正确的世界价值观。
二、着眼与小学生的未来个人发展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时,不能只一味的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除了教室,其他很多地方都可以是“语文课堂”。比如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夏令营或者春游等活动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山河之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运用手中的笔来描绘这些风景等等,这些教学手段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真正魅力。多方向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着眼于学生的培训
笔者对小学生的实训主要包括训练学生的动笔能力和动口能力。动笔能力主要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小学语文作文要发表自己独特真实感受,发挥想象、提倡言论自由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对文化的捕捉能力。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时,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第一是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习惯,比如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或者同学偶然间吐出的精彩语句,天气的阴晴变化,花草树木的长势等等;其次是培养写作技巧,包括各种写作手法的应用,比如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写作时注入个人情感,欲扬先抑的技巧等。
动口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每天的晨读中大声朗读文章,通过朗读体会文章中的描法和语言魅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举行辩论赛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动口能力。通过辩论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和临场反应能力等。在动口训练中,要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结合,最好能够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参加,同时也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
四、建立实时教学反馈机制
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中,需要收到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即学生的反馈评价,结合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在进行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中,要有效率,对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采取以下教学反馈机制:
1.逐步建立反馈系统
首先对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做出对应的课件。每一节语文课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但是总体上都是针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展开的。对此,应该采取逐步建立反馈系统的反馈机制,对于学生每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要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
2.促进信息的多方位交流
学习不是一个独立进行的行为,是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物的影响的。对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除了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外,还应着眼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組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加信息的交流范围,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更正能力。
3.建立实施评价机制
教学通过学生对自身的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学生的教学需要,以便做出改进。对此,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实时教学评价机制,比如制作一个留言板,定期让学生写下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自己希望教师在哪方面加强训练,通过实时教学评价,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通过交流及时做出改进。
五、结语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手段,也是一门艺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更是一个崇高的职业。笔者通过采取以上的教学措施,能够合理、科学、系统地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教学——研究——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语文教学水平,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为国家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徐利广.构建小学语文“导—探—拓—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