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实用主义美学范文

实用主义美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实用主义美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用主义美学

第1篇

关键词:杜威;实用主义美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01-01

1.对于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的评价

1.1 经验与生活。从思想渊源方面来看,杜威的经验论是对传统哲学经验理论尤其是近代英国经验主义经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杜威的经验论对前人的观点是有所借鉴,但杜威的经验理论有自身的特色。正是美国的特殊历程和国民的特殊性孕育了实用主义的产生。在杜威看来,经验不再是纯粹的静态的感官经验,而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杜威强调作为艺术的审美经验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完满形态,是一个完满经验的完成时。正如杜威所一再强调的那样: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都带有审美的特质,任何生活活动都可以成为艺术。那些修剪草坪、烧水做饭、观看体育运动等看来很平常的生活事情都可以成为艺术。杜威把艺术、经验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看似是一个很平常的概念,却是一个极具革命性质的发展。杜威的这一成就,在哲学美学领域无异于一场哥白尼式的革新,对现代哲学美学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1.2 艺术与人生。杜威实用主义美学中关于艺术的理论――艺术即经验,破除了艺术和审美的神秘性,认为艺术和审美并不是审美很神秘的所在,艺术和审美的根源不在于什么别的地方,而就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人与其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经验之中,是经验的完满,生活的完满状态既是艺术。

杜威用他那睿智的思想锋芒,剥开了艺术的神圣面纱,宣告了康德"审美不涉及利害"的破产。杜威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并不是那些高雅人士和社会经营所独享,普通民众也可以参与审美活动、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杜威的艺术论显示出了一种面向现实人生日常生活的宏大气魄与胸襟。杜威认为,只有当艺术与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发生密切联系之后,人类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美好的社会。

2.杜威实用主义美学的影响

2.1 杜威与美国艺术。杜威的《艺术即经验》1934年出版以来,在美国本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改变了很多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创造风格,促使很多美国艺术家放弃了那种"为艺术而艺术"的传统的、唯美的艺术创造,而努力创造一种"生活的艺术"。与杜威同时代的美国先锋派艺术就深受杜威美学的影响。

杜威反对把艺术作品放进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的做法以及对通俗艺术的褒扬,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传统观念,极大的刺激了美国人们全民参与艺术的意识,大大地促进了美国通俗艺术的发展。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杜威的倡导,通俗艺术在美国本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波普艺术、拉普艺术、乡村音乐成为二十世纪美国艺术发展的主流。美国在现代艺术领域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对美国社会和国民的深刻影响。

2.2 杜威与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一种学科,也就是从生态学方面来研究现代美学。生态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生态美学就是一种关于如何协调人与环境的人类生存论理论。

杜威的思想体系中环境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因为他的经验就是活的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产物。没有环境的存在,经验也就无法产生。他的《经验与自然》、《艺术即经验》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环境的精彩论述,尽管他的哲学美学思想中没有涉及到环境保护的话题。但是,在杜威的时代,环境问题,没有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而出现,绝大多数人关注环境问题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污染已经很严重的时期,而杜威比他们早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因此,杜威强调经验与自然连续性的理论对我们当今的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3.杜威的美学思想与日常生活

杜威哲学思想的核心"经验"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强调对人的日常生活过程的关注。在杜威的哲学思想中,艺术的概念非常宽泛,那些经常发生在身边的不登大雅之堂的生活琐事,也被杜威描写得细致有趣。如赵秀福先生所证明的那样,做饭也可以成为杜威所说的艺术,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经验。

以驾驶为例,它同样可以成为杜威哲学思想中的艺术。首先,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家庭拥有了私家车,开车上下班、自驾游等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其次,对于一个初学驾驶的人来说,由于没有掌握足够的有关于汽车的知识和驾驶的技巧,所以刚刚开始时会犯许多错误,这就使得开车的经验停留在粗浅的水平,离艺术的要求较远。要使开车这样一件与人密切相关的事情上升到艺术,要求驾驶者必须掌握足够的有关汽车的知识与驾驶的技巧,之后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在专家(即驾校教练)的指导下,不断使已有的经验得到圆满,得到完善,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达到良性循环,使开车拥有上升到艺术的可能。

将驾驶这么一件非常普遍的活动上升为艺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人们常说"安全第一",交通安全是一件关乎人生死的大事。驾驶员开车技术的水平必定会对交通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人们在这个经验圆满的过程中培养珍爱生命的态度。如果每个驾驶员努力使开车这件生活中极其普遍的事情达到经验的圆满,成为艺术,那么交通秩序也必将会有很大改观,交通事故的频发现象也会得到抑制,人们的生命安全便有了保障,城市的景观也将是另一番模样。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也必定会产生除了个人利益以外的关乎整个社会、关乎大众的利益。

在杜威看来,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有发展为艺术的可能,艺术来源于人的经验,经验是人与环境的一种互动,所以如果能把这种互动的经验达到圆满,使之成为艺术,那么人类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到。

参考文献:

[1] 康德. 判断力批判[M] . 邓晓芒,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杜威. 艺术即经验[M] . 高建平,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 阿多诺. 美学理论[ M] . 王柯平, 译.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852390.

第2篇

[关键词]舒斯特曼;新一代实用主义美学;智能空间建筑;银河SOHO

新实用主义美学在壮大发展的过程中对人类的各项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影响很自然的渗透到了建筑领域。如同先前“崇高感”对于哥特式建筑的影响一样这一影响是十分深远并且广泛的。

一、舒斯特曼强调的身体自然主义对智能空间建筑美学的影响

智能空间建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最大限度的方便人们的居住和工作,最大限度的挖掘提高人类生活和工作效率和舒适指数的可能性,最大范围的满足人类各个层次各个范畴的需求。这便体现了舒斯特曼不断的强调的身体自然主义思想。舒斯特曼在《表演性身体美学》中他特别强调身体美学是以身体为中心的美学,认为艺术应该全方位地满足人的生命体,包括肉体层面的和精神层面的,显然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性是巨大的,这也体现到了现代智能空间建筑的设计理念中来。

简单的拿智能空间建筑中厕所设计来说,一般设计师会先分析建筑的功用性,从而分析出此居住空间的使用人群,在将人群进行分类对比,一般可分为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一般人群中可以划分出男女两个大类,充分考虑出人群比例以及各自功用性的需求之后进行厕所的位置定位、厕所的具体设计和通风管道设计、排布线设计、特殊功能性的设计。如银河SOHO项目中的根据四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划分出了不同的厕所面积比例。在对待特殊人群中,银河SOHO项目也给一些身体不便人士例如残疾人士开辟出了特殊的厕所分区。身体美学对研究和改善残疾人的状况也很有帮助。舒斯特曼特别指出一个误解:“人们常常以为身体美学是关于青春美貌的青年人的,实际上身体美学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身体经验、提高身体功能。越是年纪大、身体虚弱、疾病缠身的人,越是需要身体美学”。

二、舒斯特曼倡导生活艺术的观念思想对智能空间建筑美学的影响

舒斯特曼在《生活即审美》强调了“生活为艺术的中心”这一古老的命题,舒斯特曼因为在亚洲生活了近20年,受到了东方思想的影响认为生活就是艺术、生活就是审美,艺术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的,离开这些功能的纯粹艺术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存在的。艺术必须是有其功能性的。舒斯特曼强调要重新恢复古老的艺术观念,即以生活为中心的艺术观念。这也于智能空间建筑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原则不谋而合。

舒斯特曼认为“艺术应当是一切贴近人们生活的”。智能空间建筑也遵循着这一轨迹在不断的发展着,智能空间建筑近年越来越注重其交互性和可鉴赏性,智能空间建筑现在大多是智能大厦,现在的智能大厦已经脱离了以前简单的为了功能性而忽略其可鉴赏行的趋势,越来越多符合现代审美的建筑跃然眼前。银河SOHO项目,它抛弃了一般智能大厦的方正结构,以一种流畅的中庸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并且也符合舒斯特曼提出的符合人类生活的就是有美感的这一思想,银河SOHO不是简单的流水造型,而是以此为依托讲建筑划分为了四个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四个功能区,既有美感也极其符合其功能分区的需要。

三、舒斯特曼的审美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对智能空间建筑美学的影响

舒斯特曼认为艺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应该通过艺术品的动态的展现过程来感知艺术品的美。智能空间建筑也正是运用这一观点,在对建筑的设计上强调一种动态的美。智能空间建筑充分的考虑的各种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先进的电脑智能系统、人机互动系统、机械力学、动力学、通讯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建筑心理学等等先进科技成果,使建筑这个静态的空间变成了动态的空间。这样,智能空间建筑就向人的大脑一样可以感知建筑内系统间和建筑内外各个系统之间的关联,还能为人们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最为舒适的空间和富有创造性的功能,能够映射出用户所需要的通讯、办公以及建筑自动化的需求。智能空间就是以这样一种动态的方式体现了它独特的魅力和美。

银河SOHO使用了多项绿色建筑的先进技术,比如高性能的幕墙系统、日光采集、百分之百的地下停车、污水循环利用、高效率的采暖与空调系统、以及优质的建筑自动化体系。这使得这一项目内部能够有机并高效的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重要的是,其非常注重建筑与建筑外部各个系统之间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各项资源使得建筑不单只是一个建筑本身,而成为一个流动的、动态的统一体。

四、舒斯特曼倡导连续性、联系性的思想对智能空间建筑的影响

同样我们以银河SOHO项目为例来分析舒斯特曼的新一代实用主义对智能空间建筑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策略上,银河SOHO项目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世界,没有角落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源自自然的启迪,建筑的外观展示了的也是连续流动的深空间。银河SOHO它是一个多级系统,是一个有序的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各个系统内部之间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均可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流,构成有生命的建筑。

银河SOHO的设计理念是旨在建造一个“中国庭院式”的建筑,中国的庭院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四合院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银河SOHO以此为起点建造出的是一个充满流动性、深空感而又不缺乏联系的建筑,以此项目的中间水景庭院为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水景和周围建筑的颜色和流动的外形相得益彰,也借此水景将四个功能分区分离开来,但是这种分离不是割裂,而是达到了即统一又区别开来的分离方法。

参考文献:

[1]理查撼.舒斯特里:《实用主义美学》,彭锋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张公忠等编著.现代智能建筑技术. 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应用;注意事项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接受。确实,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占用学生思考时间等不利因素,从而降低教学效果。下面就笔者对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把握好课堂节奏,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很多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疑惑:使用多媒体教学感觉空出了很多时间。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环节并没有多大改变,“多”出来的时间从哪儿来的呢?而且教学效果往往也不如传统模式。因此一些教师就开始弃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认为华而不实。

笔者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经过几节课课堂实录分析(对每个教学环节均记录下所用时间)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才发现这实际是一个很简单但确实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板书时学生在看题并同时在思考,教师板书结束后还会留小会时间给学生思考。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原有的板书被PPT代替,教师只需轻轻一点,原来需要一定时间的板书内容一下就出现了,教师还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思维,PPT上出现了教学内容后,与传统教学模式一样留相同时间给学生思考。造成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被剥夺,缺少了应有的思维训练。结果学生思考时间不足,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佳。课堂的空余时间也多了出来。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多做几次教学实录分析,把握好课堂节奏,把原来板书所用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过多的课件展示、教师解说留给学生自己表演。

二、要注意数学教学的本质,不要上成表演课,华而不实

一堂数学课首先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辅助教学的课堂形式,它的使用必须围绕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有的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钻研不深,没有体会数学的美感,总认为数学课死板,学生不容易产生兴趣,从而产生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认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后,一些教师不在整合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上下工夫,喜欢将课件制作得很花哨,在一些与教学任务无关的小动漫上下工夫,喜欢将教学内容完全用动漫演示。课堂热闹了、学生兴趣高了。可是学生关注的往往是与教学任务无关的小动漫,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从而忽视了学习目标。同时,教学内容的动漫化也使学生的阅读问题能力降低。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明确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要围绕数学教学的本质展开,明确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而形式和手段必须服从教学内容。

当然,我们反对多媒体过于繁复花哨,不等于说越简单越好。过于简单、文字化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没有区别了,不能起到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了。我们反对多媒体的繁复花哨,并不反对围绕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延伸。

三、明确多媒体只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做主

多媒体教学应用数学教学中,必须把握以下“有利于”原则: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和拥有数学经验;有利于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提升学习质量;有利于构建有效的数学资源环境和空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数学现实之中,给学生一个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

多媒体技术并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手段,原有的教学优势手段在现行教学中的某些地方还存在很大的教学价值,多媒体教学在现阶段还是一种辅助功能。现在一些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已程序化,好象没有多媒体的全面介入,就不是一节好课。 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诚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能使课堂内容由单一的灌输变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动态传播,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但教师连把分析、推理的过程都程序化了,这实际是不利于学生推理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程序化的内容缺乏人性、灵性和突发性等特征,也是不符合数学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规律。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能提高学生的兴奋度,但长时间连续兴奋会导致脑神经疲乏。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整堂课都在用,从头到尾没有什么时间性限制,信息量过大,节奏也过快,这样就会让大部分学生很难以接受。另外,部分的信息也没有主次性,不少课件往往在色彩上用得过于鲜艳夺目,用了不该用得动态效果,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了喧宾夺主的场面,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凡是皆有度,适度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过度则会适得而反。多媒体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必制成复杂的演示,那只会将课堂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所以,“多媒体”介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度”,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从多方面的实践来看,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运行的时间应控制在12-15分钟之内,不然会造成学生的脑神经疲乏。这就是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的度。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实用主义;经验;审美经验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064-02

实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一个重要的人本主义研究哲学思潮,倡导超越传统的二元论哲学,努力发展一种关注行动的新哲学。这种哲学要讨论生活和行动的意义,从而对人们的幸福生活给予有益的指导。

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他对审美的研究是追根溯源式的研究。杜威认为,美学学科的逐渐独立也是审美作为一种意识形式逐渐形成的过程。在莎夫茨伯里、鲍姆嘉通和康德那里,审美经验意味着一种无功利、无目的、无概念地对待事物的审美态度,这种审美态度使它从日常的功利性的语境中独立出来,与大众生活与日常经验完全脱离开来。但是,事实上,审美并不仅局限于私人的审美意识之中,它是与人的生存、人的经验息息相关的。更重要的是,审美意识的产生是西方传统二元论哲学的产物,正是这种二元论的哲学导致了人类文化的一系列分裂,美与非审美的分裂、艺术与生活的分裂只不过是这些全部的分裂中的一部分而已。杜威通过建立经验的统一性,即日常经验与审美经验的统一为哲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审美中蕴涵着杜威实用主义的价值理想,是实用主义哲学重建生活意义的完整表达,同时也标志着实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流派的全面成熟。

一、杜威的经验观

传统的经验论主要是指英国的经验主义,他们以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作为经验的基础。杜威认为,传统经验论的问题在于忽视了经验本身的无限丰富性,把经验局限于认识论的领域。传统经验论只能从主观的、静态的角度去理解经验。事实上,经验是与生活、自然、历史具有同样意义的概念,必须从生活本身出发去领会经验的内涵。

(一)“经验”向生活的拓展

杜威认为,传统哲学的二元论的模式是人类一定历史文化的产物,因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所有哲学的前提接受下来。事实上,“经验”的内涵要比认识活动宽广得多,它涵盖了整个的生活和历史。“‘经验’是一个詹姆士所谓具有两套意义的字眼。好像它的同类语生活和历史一样,它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响的,他们怎样操作和遭遇,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简言之,能经验的过程。”杜威的经验概念强调经验的原初状态。我们是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这是我们有机体的第一前提。我们并不是先认识对象,而是先占有、享受对象的。经验首先是占有、享受并与对象彼此不可分,它一开始是相对模糊的、混沌未开的。同时,经验本身也包含着生活的一切内容,经验就是人类生活本身。在杜威看来,经验是作为人的生活的历程展现其自身的形态的:经验使人的认识、情感、道德和审美成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环节。在传统的经验论那里,经验只是思维中的一系列图像,而在杜威看来,经验是我们在具体环境下的生存活动,或者说就是生活本身。杜威通过对经验的改造,使人们不再运用经验解释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可能性。相反,要用经验揭示主客体未分裂之前人的生存所具有的样态,经验所涉及的范围延展至整个生活领域,整体上涵盖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融通、相互吸取、彼此作用的生长历程。

(二)“经验”与自然的连续性

在传统哲学看来,经验来源于个人的、主观的感觉。经验无助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甚至会遮蔽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因此,要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必须依靠超越经验之上的其他途径。在杜威看来,传统经验论的观点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的知识论基础之上,因而,淹没了经验丰富的内涵与深层价值。杜威认为,经验作为生命活动的历程,首先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交融。一方面,经验是关于自然的经验,不能把自然从经验中分离出去。如果从经验中抽出自然,把经验看作是纯粹主观之物,那就取消了经验。另一方面,经验对象经常受到人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人的,而是属人的自然。“经验既是关于自然的,也是发生在自然以内的(experience is of as well as in nature)。被经验到的并不是经验而是自然——岩石、树木、动物、疾病、健康、温度、电力等等。在一定的方式之下相互作用的许多事物就是经验;它们就是被经验的东西。当它以另一些方式和另一种自然对象——人的机体——相联系时,它们就又是事物如何被经验到的方式。因此,经验到达了自然的内部;它具有了深度。它也有宽度而且扩张到一个有无限伸缩性的范围。”因此,经验与自然具有天然的连续性,正是通过经验的开展,人们“透入”(penetrate)自然,并达到它的深处。这样一来,经验就不再是自然的遮蔽物,而是深入自然的途径,探索自然的有效手段。

二、完满的经验

在杜威看来,经验是一个自身具有生长力量的动态过程,因此,如果排除经验可能受到内在或外在的干扰因素,每一个经验都会伴随着自身的过程走向圆满,这样的经验既拥有实践的力量,又具有理智的引导,还包含审美的维度,这样的经验是“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一个经验”是理解审美经验的钥匙。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67―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外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寓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其在多种文化课教学中已显现出良好的作用。笔者通过几年的尝试和研究认为,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且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运用于体育教学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腾空、翻转的技术动作示范(特别是体操教学),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无法快速建立起完整的动作概念。而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的材料,留给他们的是生动、直观的印象,这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加有效,更易被学生接受。其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可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如,在上课伊始,教师可播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让他们在音乐中舒展身心,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活动;在学习或巩固某技术动作时,教师可播放该技术动作的课件让学生认真观看,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在放松活动过程中,可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在“轻歌曼舞”中放松肌肉和紧张心理。

3.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弥补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个技术动作教师都能够完成示范。在这种情况下,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动画、教学录像、DV的形式,把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清晰、缓慢地播放出来,让学生反复观看,其就会很容易学会动作。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时间,又弥补了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学中出现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体育教师。其中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因学生未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而产生的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合理运用多媒体,采用播放慢动作、停镜等手段,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则易让学生领会技术动作要领。教师在播放课件时既放正确的动作示范,也放错误的动作表现,正误对比,可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有利于减少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多媒体运用于体育教学的注意事项

第6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 注意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加大,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作为当今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在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媒体技术运用大量的声音、文字、图像、视频,形象、生动、具体地让学生感触新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从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的探索和从学生所反馈的情况来看,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存在着一些误区,有时不但发挥不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反思,我觉得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避免将英语课堂变成多媒体的展示课

我曾经听学校里的一位老师讲过一句话,“以前是不会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现在是离开了多媒体课件就不会上课了”。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和教师培训力度的加大,多媒体手段在各个学校已经有了广泛的使用,但现在有些教师上课却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从而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和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一节课下来要放几十张幻灯片,让学生看得目不暇接,非常疲劳。甚至有的老师现在一节课下来连课本都没打开过一次,将课本内容、课本上的练习等全部制成了PowerPoint。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在课堂上是引领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一个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更不能成为学生眼睛视力问题的“制造者”。在牛津英语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的图片、文字、练习,我们在上课时直接利用课本解决一些问题是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讲授每个单元的Reading时,你只需将文中提及的一些地点、风景、现象、人物、动作、事件或重点知识制成幻灯片,再对课文的内容或故事情节设计一些听力练习或针对训练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将课本上内容和习题打到幻灯片上,这样既保证了课件内容的生动性和针对性,又避免了造成学生眼睛的疲劳。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所用的多媒体课件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课堂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课件大部分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往往采取“拿来主义”,将人家的课件拿来即用,不考虑自身教学的实际需要,忽视了备课的作用。由于对课件的内容不熟悉,往往在课堂上会出现手忙脚乱或冷场的现象,从而使多媒体手段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无论什么时候,每一节课上课之前我们都要精心地准备,研究教材和学生,“备好课”是“上好课”“好上课”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开始就准备用课件上课的话,那在备课方面就要从这一点出发。在一节课的设计中首先必须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如何通过课件的演示去突出重点和难点,有所取舍,而不是看重形式,一味追求那种动感的效果。课件内容选材要得当,充分把握好教材重、难点,找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并注意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体现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创设出各种必需的交际情景突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和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其一,把教师置于学生的感知角度,体会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去感知教材和训练语言交际能力,以此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和重点;其二,把学生置于课件主人地位,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训练中理解并掌握教材,进而运用,达到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境界。

三、重视课件内容的实用性,避免花架子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多媒体教学确实为扩大教学容量,充实教学内容提供了非常好的手段,它能运用图、形、声、色、像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传统教学手段中所不能展示的内容。但是,课件的内容必须与教材的内容紧密切合,并要区分重点与难点,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也应该紧紧围绕这一堂课的任务而展开,使重点难点内容最终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与探索中得到解决。然而有些教师总觉得一堂多媒体课如果没有几段电影剪辑,或者音乐片段,或几张甚至十几张精美的图片的演示,就有愧于“多媒体”这三个字。结果一整堂课将热情集中于这些形式的表现,而忘记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忘记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教师喜欢把课件做得很“花俏”,每一页幻灯片都有不同的背景,作为背景的图片又过于复杂,色彩太浓烈,使得重点内容无法突现。幻灯片之间的过渡太过于强调过渡效果,如百叶窗式、盘式、盒状式、梳理式、插入式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如果让过多的影片与图片冲淡了课堂主题,就必然会使学生上课后脑海中只有图片与影片,而这样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也肯定是有限的。

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传播活动,就是按照确定的目标,把相应的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媒体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视听、思考、操作、尝试和创造的过程来接受,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不应是填鸭者,要通过设计、主持、示范和评价履行主导教学的职责。

但是,在一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成了中心,使课堂近似先进技术的展示会,教师拿着鼠标一会儿找画面,一会儿找图像,一会又换投影,忙这忙那。这时的教师是不可能从容地引导学生学习,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的。学生成了最轻松的人。因为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像信息,学生的思考时间被占去,课堂上活动时间越来越少,想象空间被多彩的画面填满了,还谈什么训练提高呢?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多媒体的滥用结果必然是表面热闹,效果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A)―0018―01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与推广,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注入了活力。其适用性、直观性和易操作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 化静为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共存的特点,创建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化单一为丰富,加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统教学,通常是教师利用大量的讲解、板书来进行的。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单调,缺乏生气和乐趣,课堂容量也仅限于完成书本内容,几乎无力顾及教材内容的拓展,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化抽象为形象,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教学,教师除了用黑板进行简单的文字或图形表示外,大量采用口头讲解。尤其对抽象的概念,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极难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除了文字外,还可以运用非常形象的图像及动态变化过程来表示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具体步骤。

4. 大量的画面和文字,使书面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更广泛和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寻找素材、开拓思维、展示自我的平台。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的强大容量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和范文,这样有助于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闸门。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关系。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情况,有选择、有目的地安排板书,避免课件内容和板书重复或板书无点睛之感。因此,正确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教学时,教师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机地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和其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风格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显示出了它的无穷魅力。譬如,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用简明的图片将课文的大体概况作一解释,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将课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思考问题;问题的设计尽量贴近课文内容,具有可以同时训练学生听力和对课文理解力的双重功能。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认识不足,或使用不当,或盲目地认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越多效果会越好,一味滥用多媒体技术,便会适得其反。

一、课件风格要和教师教学风格相协调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适合自己的教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因而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如果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把原本简明的课堂变得更加复杂化,只能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避免把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

恰当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质的飞跃。但是,如果刻意追求现代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把语言交际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就成了“放映员”,结果自然适得其反。

(一)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主导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有很多优点,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所具有的主导作用是计算机不可取代的。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即便有很多优势,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而不能反客为主。教师为了教学而使用它,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并注意及时反馈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二)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环节和选用的软件要适时适量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让学生掌握。事实上,学生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使得学生获取的语言素材量十分有限,在课堂上缺少语言训练的机会。其实,教师应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与积极因素,由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到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进而转化为从事学习和创造活动所必需的“有意后注意”。所以,在引入或呈现(presentation)这几个环节可以多使用多媒体,其他环节少用。但不论在哪个环节,教师都应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是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语言点,“活化教材”,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

三、切合实际地选用媒体、课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他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一)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多媒体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简笔画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便不可忽视。所以,教师不应一味赶潮流,而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二)避免把投影屏幕当黑板

在英语课堂上,好的板书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以及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让学生对重难点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把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内容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实验证明,课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学生的七倍。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辅助优势的发挥。

四、从学生的角度选择多媒体、制作课件

用多媒体展示这些语篇或对话材料,只是把文中情景和有声语言展示给学生,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操练,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所以,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的气息,而不加选择地使用过多的多媒体课件。

第9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英美文学教学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识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和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思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听取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种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随机进入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这种多次进入,不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种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呈现基本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3)思维发展训练;(4)小组协作学习;(5)学习效果评价。

纵观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几种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是以这种教学理念为准的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英美文学教学

根据建构主教学模式强调的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几个要素,可以构建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大学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教学模式。

2.1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自己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但是,以建构主义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绝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和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英美文学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文学教学有其独特性。教学重点不在处理疑难词句上,而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欣赏、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学会文学批评的方法,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此外,鉴于文学学习内容信息量大,课时少(每周仅两学时),文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主体认知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如VCD、录像带、教学软件和网络教学设备等为学生播放将要欣赏和评析的文学作品及有关背景知识。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给学生列出需要阅读的文学作品或选读内容。教师让学生提前观看影像资料或阅读文学作品时,应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索,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其次,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值得他们去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文学欣赏批评方法,使学生具备自主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同时学生根据教师事先提供的影视和文字资料,能够被引入教学过程。而且,生动逼真的“情境”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发个性的、独创性的思考。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是主导,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2.2加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合作学习支持非常重要,因为与学习伙伴的合作(或协作)学习会给学生带来多项益处。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协商和讨论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精心设计问题让各小组进行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比如在讲授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必要的课前准备,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搜索,尤其让学生收集并了解当时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两大派诗人及其诗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线索,给学生布置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及研读的诗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作口头汇报,教师给予小组指导和评价,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在学生充分理解并对所学诗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的前提下,教师可要求各小组以朗诵、故事复述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竞赛。例如:小组成员可以朗诵威廉姆・华兹华斯的《我好似一条孤独的流云》或把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诗歌《古舟子咏》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演出来。这样的训练方式对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及提高学习文学的兴趣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构建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学习评估注重终结性评价,尤其以期末试卷为主通过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这种学习评价方式不能客观、科学地评估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构建情况,尤其不符合文学知识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和主体认知的特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学习评价非常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因此,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应以最后的期末考试为主来决定学生的学期成绩。课程伊始,教师就要把评价的标准告诉学生。学生出勤和课堂参与、小组成员合作情况、读书报告及作业完成情况是评价的重要内容。期末考试内容则侧重考查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并非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所以应以论述题或短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并减少考试在整体学习评估中所占的百分比。总之,改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构建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评价方式,对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

3.结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适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因而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中,可以积极地借鉴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的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几个要素尤其要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情境创设十分必要。其次,加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学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文学的自主性和兴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意义重大。再次,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与文学教学自身的特点十分契合且有利于改善英美文学教学效果。总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融入英美文学教学对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Jackson,P.W.The Practice of Teaching[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6.

[2][美]布鲁克斯著.范玮译.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第10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英美文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77-02

一、对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传统英美文学课堂几乎是教师“一言堂”和“说文解字”般地课文释读,活生生的文学形象、优美的文学语言经过这般“肢解”变得毫无生气,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失去了生机,日复一日,学生对文学的向往、好奇与独创消磨在机械、枯燥的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师主动施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过于侧重知识的灌输,以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为衡量教与学成效的指针,把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降至最低,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分析和批判的能力,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不符合现代教育注重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亟待改革

21世纪需要的外语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能力。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教育的一门支柱课程,除了传授英美文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文学鉴赏、文学理论批评能力,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是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理解。”从教学大纲的表述可以看出,大纲对于英美文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步,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和学习产生了日益明显的影响。20世纪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及美国卓越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皮亚杰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布鲁纳认为教师应该努力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原理,师生应当进行积极对话,教师的任务是将信息转换为适合学习者目前状态的格式,课程应以螺旋上升式方式组织,这样学生就能依靠已有的知识进行建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的作用与关系非常清楚、非常明确,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主要有项目研究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探究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下面以问题解决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为例,探索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问题解决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非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生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于这种观点,问题解决模式尝试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施包括组织小组、开始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活动汇报、反思评价等。问题是这种模式学习的起点,是问题解决模式的核心。以讲授霍桑的《红字》为例,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完成课本中节选章节的阅读,并把班内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一个问题,比如,如何解读小说题目?小说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小说中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小说的人物形象该如何解读?每个小组根据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了解为实现目标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确定后,小组成员将分头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在小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自学,查阅相关书籍后,下一周上课时按既定小组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开始合作学习,分享课前的思考和查阅到的资料,共同致力于完成教师提出问题,最后形成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由每组代表作本组总结发言,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对每组发言进行评价、补充。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问题解决模式的根本变化是,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把“教―学”过程扩展为“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通过把课堂变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在其中为了解决问题一起工作,从而促进基于问题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其优美语言的基础上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活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实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构建教师与学生交互式的教学关系。建构主义主张基于丰富资源的情境性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比如在讲授小说时,教师可利用网络、VCR、录像带、教学软件等为学生播放将要欣赏和评析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利用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多维的语言学习环境。比如在讲授戏剧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排练微型舞台剧,通过参与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比如在讲授诗歌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些作品、某些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比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阅读和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探寻,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新知识技能与先前已有的知识技能建立关联,从而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五、设计以建构主义为本的科学评估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学习评估注重终结性评价,尤其以期末试卷为主通过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这种学习评价方式不能客观、科学地评估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构建情况,尤其不符合文学知识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和主体认知的特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撰写学习笔记、完成网上探究学习等方式完成了知识建构,而教师通过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不仅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学术水平,也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英美文学课程中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其关键在于教师能变化教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节教学设计。另一方面,不把预设答案定为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个人及同伴学习,建构知识,并从中发展多元的能力,也非常重要。笔者期望在建构性文学学习的课题中,将来可以有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包括其他文学体裁及作品教学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探究怎样提高学生建构学习的深度和层次,以进一步建构文学学习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钱小丽,唐静静,李慧芬.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J].海外英语,2013,(2):124-129.

第11篇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数学课要引起聋生的思维联想意识、积极思考能力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消除认知障碍。聋生虽然失去了听力,却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有些聋生还有一定的残余听力,配带助听器有部分地感知声音。因此,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而多媒体课堂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可满足这一需要。特别对于聋生来说,还可以弥补其接受事物过程的先天不足与缺陷。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一个FLAH动画,先展示两个图形,一个是美丽的蝴蝶,另一个是飞机,并先后分别在两图中间显示一条竖线,然后动画演示沿中线对折,使聋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轴对称图形是什么样子。使聋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是怎样形成的,这是左右形成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动画继续演示,这是四个相等的花瓣组成的图形,动画闪动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对角也对称,到此,学生思维联想意识强烈,我说:“同学们我们做一个实验,请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靠近折痕的一侧画出图形,用剪刀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有的同学迫不及待随意画了一条曲线,打开一看象一棵树,有的同学画两个半圆,打开一看象葫芦,不一会儿同学们剪出了树叶、心形、苹果、梯形等对称图形。这时我找同学问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从而引导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调动聋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聋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激发聋生学习数学那种枯燥无味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2 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有助于搞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发展聋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并提高他们发散思维空间。

例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都有序地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时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很顺利的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向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数字、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聋生的注意力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对于聋生来说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3.1 创设问题情境,让聋生能够从多方面去进行思考,去寻找不同的解法。

例如:教学“停车场有23辆公交车,开走9辆,还有几辆?”时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公交车开走9辆的情境。借助图像演示,这样把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很快进行列式。

3.2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聋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寓学于乐。

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富有乐趣的“故事情境”来帮助聋生检测周长知识学习的情况:屏幕上先展示一个太极八卦图,接着用动画的形式移动太极八卦图的一半,在闪烁红边线,最后剩下线形图。动画运动过程如下:

老师接着说:甲车在AB为直径的大半圆周上行驶了一趟,接着甲行驶的路线闪烁;乙车在两个小半圆周长上行驶(两个小半圆直径的和等于大圆的直径,且在同一直线上),行驶的路线接着闪烁。

第12篇

由于聋生的特殊性,听力先天缺陷,从小接受信息少,所以抽象思维能力差,在聋校教学中数学课是一个难题,培养聋生的联想思维,需要我们认真去探讨和实践。回顾自身的教学历程,我对运用多媒休辅助教学培养聋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有以下几点思考: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数学课要引起聋生的思维联想意识、积极思考能力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消除认知障碍。聋生虽然失去了听力,却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有些聋生还有一定的残余听力,配带助听器有部分地感知声音。因此,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而多媒体课堂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可满足这一需要。特别对于聋生来说,还可以弥补其接受事物过程的先天不足与缺陷。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应用多媒休教学软件,制作一个FLAH动画,先展示两个图形,一个是美丽的蝴蝶,另一个是飞机,并先后分别在两图中间显示一条竖线,然后动画演示沿中线对折,使聋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轴对称图形是什么样子。使聋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是怎样形成的,这是左右形成的轴对称图形。进一走动画继续演示,这是四个相等的花瓣组成的图形,动画闪动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对角也对称,到此,学生思维联想意识强烈,我说:“同学们我们做一个实验,请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靠近折痕的一侧画出图形,用剪刀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有的同学迫不及待随意画了一条曲线,打开一看象一棵树,有的同学画两个半圆,打开一看象葫芦,不一会儿同学们剪出了树叶、心形、苹果、梯形等对称图形。这时我找同学问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从而引导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通过这样的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调动聋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聋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激发聋生学习数学那种枯燥无味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2 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有助于搞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发展聋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并提高他们发散思维空间。

例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都有序地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时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很顺利的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向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数字、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聋生的注意力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对于聋生来说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3.1 创设问题情境,让聋生能够从多方面去进行思考,去寻找不同的解法。

例如:教学“停车场有23辆公交车,开走9辆,还有几辆?”时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公交车开走9辆的情境。借助图像演示,这样把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很快进行列式。

3.2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聋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寓学于乐。

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富有乐趣的“故事情境”来帮助聋生检测周长知识学习的情况:屏幕上先展示一个太极八卦图,接着用动画的形式移动太极八卦图的一半,在闪烁红边线,最后剩下线形图。动画运动过程如下:

老师接着说:甲车在AB为直径的大半圆周上行驶了一趟,接着甲行驶的路线闪烁;乙车在两个小半圆周长上行驶(两个小半圆直径的和等于大圆的直径,且在同一直线上),行驶的路线接着闪烁。

第13篇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合理运用

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反,不恰当的课件使用却会起到事倍功半的反作用。现就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谈谈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课堂复习回顾阶段

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老师总是习惯于先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这样既检测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为学习新的内容做了铺垫,利于学生理解前后所学知识的联系。刚开始上课,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后情绪高涨,注意力很难一下子就集中到学习上来,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平静其情绪,使他们迅速投入到学习中来,是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有鲜艳色彩的对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无疑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但所选题材应尽量与本节课内容相关联,切忌花里胡哨,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将学生带回课堂中后,多媒体呈现上节课的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一目了然。

二、新课导入阶段

对于新的知识学生是否有兴趣去学,最关键的是导入阶段,看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愉快地去接受它、学习它,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兴趣。在每堂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呈现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态的动画等等,展示出教学的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感官上给学生以强烈的、有意识的刺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要学习”的冲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但图像、动画不必太繁杂,避免学生不能从欣赏中转移到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阶段。

三、新课讲解阶段

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东西,比如细胞的结构、DNA的分子结构、基因的表达过程等知识的讲解,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展示其内部结构或动画的过程演示,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该阶段的课件设计应当更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毕竟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使学生疲惫不堪。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两者交融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要使学生不疲劳,我们必须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学习活动安排的有张有弛、变化多样,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轻轻松松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阶段

第14篇

 1.多媒体的应用要紧密围绕教育教学目标

 在多媒体技术逐渐普及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它的应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特别在公开课,上级检查、视导中好象成为了一种必须的手段。很多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以课件为中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中心。很显然这是本末倒置的思想!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忽视了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怎样教学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首先应该关注其在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帮助教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作用。要注意,多媒体手段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中的作用。如,在中学语文新授课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数学在实际社会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情形的展现。这为学生实现其学习目的和达成学习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2.要正确处理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 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具有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但是它不能用来取代传统的教育手段,如果一堂课都设计成了计算机程序,那么将失去它原有的生动活泼的气氛,教师成了在放电影,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观众,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也使教师失去了他应有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应是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进行,只能是中间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使它成为画龙点睛之功。

 3.课件的运用要做到适用

 课件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感性知识,因此,课件的内容要与课程内容相一致。要做到恰到好处,而不是生硬的掺合,不是为了让课堂多些花俏,而是使学生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掌握更多的知识。

 4、教学课件的制作质量要高

 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求能制作出适合教学更求的课件。就目前而言,市场上基本还没有系统的具有科学性的配合教学的现成课件可以利用,尤其是石油各专业的教学课件更是少之又少,一切只能靠教师自己制作。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学识水平所限,制作出来的课件有的很难达到教学要求,而往往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许多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并没有达到教学课件的要求。甚至有些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电子文档搬到屏幕上了事,变成了文字搬家。试想一下这样的课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怎样克服这一问题呢?一是教师要吃透教学计划和大纲,熟知需要制作课件的教学内容;二是对教师培训制作多媒体课件知识,请行家传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和技巧;三是购置设备,使得教师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手段;四是经常性的举办多媒体课件比赛,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研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促进培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 5.运用多媒体技术注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第15篇

[关健词] 多媒体;教学

[作者简介] 马亮,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节水灌溉理论,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中图分类号] G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8-0084-0002

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迅速兴起,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互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电视等)所不完全具备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1][2][3]。

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集成一体,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展示与传递。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不切实际地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将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多媒体的利与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设计和使用,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重要原则[4][5]。

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通常是以教师口述为主,黑板板书为辅,向授课对象进行讲解,用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将所授内容传授给授课对象。黑板和讲台成了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沟通的主要场所。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应用多种展示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文字、声音等方法将课堂讲授内容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通过丰富的视、听等辅助手段展示所授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形成教学双向互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运用多媒体可使课堂讲授内容形象生动,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互动,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以口述与板书的表现手法来讲解重点和难点的困境,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更易掌握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三)大量信息储存,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课堂上的信息来源丰富多彩,运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手段使得课堂气氛生动直观,展示内容多,演示速度快,能够将大量的信息传授给学生。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它节约了书写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多内容、高效率等特点,可使教学节奏适当加快,有利于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和了解大量的信息。以课本为主,添加各种声像资料,使自制作课件充分地发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特色,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好的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授课内容的多样性,提高了单位授课时间内的信息传送量和课堂效果。

(四)信息资源共享性

教学课件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使得文字、图片、声音乃至图像在计算机与计算机间传播成为现实。多媒体教育网络的建立,将使教学形式在传统教育中发生着巨大变化。它使得许多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容易地表现出来,同时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重现,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自主复习或预习教学内容成为可能。

三、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虽然优势很突出,但在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应注重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和课堂讲授内容差异性,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将更加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它独有的特点展示在学生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虽说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具备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但数千年来的运用和改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真正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特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教学媒体运用恰当,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就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注重课件质量,突出重点

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一定要明确多媒体课件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把教学内容归纳成为提纲挈领的学习要点,以简明扼要的提纲式文字出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中心内容。自制课件要有一定的创新和构思,依据教学大纲及本学科特点选择重要的信息,并注意不要出现课本原文照搬制作课件的现象,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另一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

(三)多媒体教学仅仅是手段,不能替代教师的讲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起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作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只有教师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源泉。师生的教与学的矛盾只能通过教师的主导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来解决,多媒体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手法,将所讲授内容更加清晰、通俗、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展示,而缺少必要的讲解及说明,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四)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虽然较传统教学信息量更多,但是也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靠课堂时间,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学习内容,很可能会变成“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形式,使学生仅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讨论,对知识的真正掌握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知识,课后通过课件的回放巩固所学知识,才能够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展示内容多,演示速度快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 语

课堂教学是世界教育范围内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课堂讲授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开阔、课堂效果是否能够真正提高,仅通过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就希望能够完全解决以上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授课与传统授课相结合,寻找符合自身学科特点的授课形式,才是提高授课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基本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世俊.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2).

[2]咸威.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

[3]吴海涛,熊曼辰.浅析多媒体教学及其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