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地摊经济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地摊经济前景

第1篇

【关键词】碳生产力;低碳经济;途径;含义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国际社会逐步认识到,要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世界已经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各国虽然都认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紧迫性,但还没有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带来的影响。因此,各国应结合国情,科学的、合理的发展低碳经济,来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

一、碳生产力分析

碳生产力是指每单位碳当量的排放所产出的GDP总量。碳生产力是单位GDP产出碳排放量的倒数,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消耗单位碳资源所带来的相应产出。这是从绝对量上考虑的。也可以从相对指标角度分析,即: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速度小于经济产出的增加速度,则可称其为低碳排放。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2005年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水平最高的是挪威,为5656美元/吨(二氧化碳),美国为2104美元/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为1998美元/吨,中国为956美元/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非常贫穷的小国,如乍得(Chad)的碳生产力达到107527美元/吨,为全球最高。阿富汗和马里分别排在世界第二和第三位。

由于碳生产力取决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两个指标,所以收入水平的高低和碳生产力的大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可见,作为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状态的指标之一,碳生产力指标比较适合经济发展水平(或人文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对比,碳生产力指标无法考核一个国家(经济体)的人文发展水平以及奢侈排放情况。

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资源分布的不同,碳排放特征也不同。应该用碳排放弹性指标(碳排放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比值)和碳生产力来综合反映,才能有效判断一国家碳排放的合理性。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因此碳排放弹性指标中的GDP增长率应为正,而且GDP增长率要大于碳排放的增长率。这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应为之努力的方向,最终进入GDP增长或相对不变,碳排放增长率为负(也就碳排放逐年下降)的阶段。

二、低碳经济含义

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文发展潜力达到一定水平为目标的经济活动。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就是使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蒋金荷、姚愉芳在《人文发展潜力与碳排放需求空间的定量分析》中将人文发展潜力定义为“满足人们的基本性需求,保障像样的生活质量水平。基本性需求即维系基本生存所需的生物性需求,包括营养、住房、环境卫生、医疗保健、基础教育等内容;生活质量包括收入、期望寿命、受教育水平等”。即“每一个社会个体或群体均享有发展权益,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权益,可分为维持基本生存必需的基本性需求和提供非物质内容的享受性需求”

三、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从多方面认识低碳经济。

1.低碳排放不一定就是低碳经济、碳排放增加不一定不是低碳经济

世界上有很多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单位GDP的碳排放很低,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生产水平很落后,化石燃料和商业化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很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也非常低,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比相差甚远,所以,这种低生活水平带来低碳排放不是我们要追求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使我们走向贫困,应该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不断的富裕。

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水平非常高,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的平均水平。能不能说他们不是在发展低碳经济,答案是否定的。比如欧洲一些国家,城市的生活水平很高,同时碳生产率也很高,但碳排放水平已经呈现出回落趋势。所以说,这应该是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

2.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现在做起

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的目标,全世界必须尽快实现大气环境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再升高。发达国家具有巨大的历史责任,其当前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碳生产力水平,也为其低碳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世界必然是低碳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必须考虑经济增长同时相对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从未来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延迟行动,必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损失。

3.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高成本

使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能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比如,农业生产活动会留下大量农业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废弃物会释放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而现在有人通过在无氧状态下不完全燃烧农业废弃物,不仅使木炭存在形式稳定,肥沃了土壤,还具有碳储存功能。

4.发展低碳经济不应区分产业,也不追求绝对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没有行业限制,没有主次之分,只要是产生碳排放的地方,就应考虑低碳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范围内每个国家、每个行业、每个产生碳排放的地方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要追求绝对低碳,要在满足一定目标的低碳和相对的低碳上下功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应如此。

5.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同样要重视

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各国应当根据各自国情和能力开展“共同但有区别”的行动。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或者实现社会经济的低碳化,本质上是应对气候变化中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核心内容。所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样担负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球能源需求必将持续增长。目前,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约为2.5吨标准煤,而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在6吨标准煤以上,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达12吨标准煤。如果世界各国都达到这个标准的话,按目前的人口数量和技术水平测算,全球年消费能源将达400亿吨标准煤,按目前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看,最多可使用上百年的时间。即使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主要依赖化石能源的经济和社会体系也不能持续,开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势在必行。

2.提高能源效率,做好能源运行管理

能源效率是指单位能源消费产生的经济价值或物品产量,与生产、加工、转化、使用等各环节的技术和管理密切相关。目前,从每个行业来看,都有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挖掘这些潜力的出路是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和综合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是涉及面很广的复杂系统工程,既要有先进实用的技术,也要有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市场环境。这要求从思想上重视能源效率的提高,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上。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不仅与能源生产环节有关,也与能源运行管理方式有关。所以只有做好能源运行管理了,才能更好的提高能源利用率,才能做到节能减排。

3.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全面实现电气化

应该根据本地区自然资源(尤其能源)的特点,加大清洁能源的投入,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能源利用方式。一是要优化电源结构,合理配置各类电源机组,更加重视具有调节能力机组的建设,特别是燃气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二是要研究经济适用的储热技术,在供热体系中配置必要的储热装置,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效率;三是要适当推广电供热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调峰填谷,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更好地利用起来,真正实现节能减排。

全面实现电气化是解决我国能源清洁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更是解决广大农村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对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在能源的选择上能用电的就尽量用电。

4.追求低碳生活

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量人人有责。所以我们要追求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是在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也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5.加大现代物流的发展力度

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物流本身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也是碳排放的大户;另一方面是因为发展物流又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如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信息化、标准化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先进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经济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撑。所以应加大加大现代物流的发展力度。

参考文献:

[1]潘家华,庄贵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2]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1):24-25.

[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R].研究报告,2008,12.

[4]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J].绿叶,2009,1.

[5]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气象出版社,2007.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发展现状;建议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型,包括两层含义:意识低碳经济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

(2)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3)目标性,发展体坛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是气候变化不至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的表现形态大致可以分为3种:第一种形态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第二种形态是零排放;第三种形态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实现以上3种低碳形态的条件是经济的正增长(GDP增长率大于零)。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抓住两个基本点:其一,要抓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要抓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的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自从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以来, 欧盟各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响应, 制定出本地区、本国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开发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改变能源结构;2、提高能源效率, 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3、降低碳产业的比例, 优化产业结构;4、建立绿色消费模式, 改变生活方式。

各国的低碳经济政策有以下几个着重点:(1)低碳能源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政策、节约能源政策、能源技术政策等;(2)低碳技术政策,包括碳减排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政策, 碳封存技术政策, 低碳技术标准等;(3)低碳产业政策, 包括鼓励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生产、限制高碳产品生产与进口等政策;(4)低碳消费政策, 包括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 绿色社区等政策。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中以鼓励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效为重点, 尤其是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更是重中之重。低碳技术包括四大领域: 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太阳能、风力、水力、生物质能、海洋温差、潮汐、海浪、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及其电力转换技术; 能源效率技术; 碳捕获技术等。尽管国际低碳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 没有系统的低碳经济政策, 也没有专门以低碳为目标的政策工具, 这对低碳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首先,低碳经济作为各国争先发展的要点与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仍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等化石燃料为主体的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一般为2/3。这种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使我国经济和能源结构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传统粗放式增长方式使得碳排放总量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过去二三十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 CO2占我国 CO2排放问题的 75 %,中国 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居世界前列,在 1990至2001年, 我国CO2排放量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 27 %, 目前, 我国与能源相关的 CO2排放已位居世界第二预计到 2030年, 我国 CO2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 居世界第一位。这种现状是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增长的一个体现, 过去 30年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是以牺牲巨大的资源环境为代价的。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形成许多新兴行业和新的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开发太阳能、光能、风能等二次能源,可以形成许多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面。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但是“低碳经济”是与开发利用新型多样的能源形式,提高现有“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技术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谨慎调查研究。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两个重要的关系。首先是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关系。我国许多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最佳模式。其实,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是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发展绿色经济要求人们经济活动从高耗资源能源、高污染环境与高损生态的非持续发展经济到资源能源消耗最少化、环境污染最轻化与生态损害最小化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因此,两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可以说,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第二、“低碳经济”不可一蹴而就。“低碳经济”的内在含义就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终是为了节约经济发展的总成本。 “高碳”为主“低碳”为辅是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所有走的道路。“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是长期的,有规划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应该是坚持不懈,有条不紊的进行,既要避免影响发展,又要最终改变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在我国,各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有相当广大的地区生产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底,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和高碳排放。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监督不严,如果国家还大量存在煤炭浪费消耗,那么无论怎么推行“低碳”都将是徒劳的。“低碳经济”在我国应该加上一层禁止浪费煤炭的含义。

第3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持续发展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耗能、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战略选择,既促进节能减排又促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与国家宏观吻合。但是,从中国的现实国情、能源结构及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如下诸多挑战。

1.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高能耗的现实选择

从我国目前整体发展来看,正处在资源密集型的工业化中期,工业的快速增长带动能源的高消耗,而且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急于发展和致富的愿望与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了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产业结构,许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使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低碳技术的严峻与技术储备不足,阻碍了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因此,只有推行低碳经济发展,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

2. 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发展模式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作为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与中国长期实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分不开的,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改变当时我国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造成了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也让中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上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因此,中国能否在未来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

3.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国际挑战的必然选择

依照国际惯例,人均“碳足迹”取决于人口、人均GDP、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含碳量等几个变量。我国将在国际上遭遇越来越大的压力,发达国家普遍关注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减排问题,发达国家将不断以中国等发展中大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和日渐增加为借口,对未达到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国家,将实行贸易制裁,对国家产品征收关税,面对这样的“绿色压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需要,还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完全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低碳经济为我国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采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施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首先,制定我国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应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节能减排型的工作需求,尽快制定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其次,制定清晰、稳定的鼓励政策,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投入。最后,鼓励与引导低碳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渐形成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低碳产业经济体系。

2. 保障低碳经济发展,完善法律体系

制定能源法来统率能源立法。首先,从能源的重要性上来讲,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使用方式,不仅会帮助我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有利于我国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有助于提升我国能源国家安全。其次,从能源立法结构上看,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以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法律形式保障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行。

3. 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强自主创新

利用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要理顺企业风险投资体制,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在新能源开发和环保技术的研发上,国家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风能、核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利用率。

4. 养成低碳环保习惯,共建绿色生活

人们习惯了现代化带来的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豪宅、轿车和飞机都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能源基础上的,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国人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改变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生活习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必须依靠政府的管理和政策的引导,全民行动,充分发掘服务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一要少开车,多走路,少骑摩托,多骑自行车和电瓶车,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污染。二要少吃肉,多吃素,减少牲畜饲养中的碳排放量。三要少砍树,开荒、多植树绿化。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多吸收大气中的气态碳,减少空气中的CD2含量,扼制因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暖引发的多重灾难。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总之,我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严峻的挑战。积极应对低碳经济,需要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低碳经济时代环境会计发展局限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

[2]邹骥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交易;碳税;立法;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席卷了全世界的财富之后,已在各国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宏观调控之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好转。而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环境摧残之后所爆发出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依然处于日益严峻的境地。在全球气候问题的大环境下,为了延长经济增长的生命,世界各国不得不放缓经济发展的脚步,由单一地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转变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就是各国争先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大背景。从发展条件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无疑是催促低碳时代来临的良好催化剂。这场危机既放满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脚步,更是给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了新的契机。虽然哥本哈根会议由于各方利益交错的关系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但各国争夺全球低碳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博弈已经在谈判桌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提到低碳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如果抓住这次契机,开发绿色能源,发展环保经济,不但可以提高效率,扩大效益,更可以延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寿命。而如果因为把低碳看成限制经济发展的枷锁而错过经济转型的巨大空间,那么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也将是被世界甩在后面的悲惨命运。由此,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潮流,选择低碳,研究低碳,保护低碳,用低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碳交易。这是先今世界各国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减排控制的手段。碳交易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交易,源于实体之间的减排成本以及排放信用额差异。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发达国家有需求,发展中国家有供应能力,碳交易市场便由此产生。在目前规模超过600亿美元的碳市场中,交易主要通过各种交易所发放的减排配额,或以清洁发展项目为目标的买卖进行。这便是碳交易在经济学领域的精髓所在。

然而,碳交易源于实体之间的减排成本以及排放信用额差异。也就是说拥有排放权的公司,如果其排放量已经降低到法律规定的排放水平以下,这个公司便可以得到“排放信贷”,用以“支付”其他地方高于标准的排放量。显然,碳交易不同于传统的政府需求管制,其调节权掌握在能以更低成本削减排放量的厂商手中,因此排放权证的公平性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中国要想在碳交易的天平下得到最大受益,就必须大力发展环保经济,根据本国经济发展优势努力降低自身的污染排放量,获取排放信贷,去平衡本国经济发展的劣势。但发达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已趋于成熟,这种碳交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难免存在不公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向发达国家购买排放量,又导致了财富流向发达国家。可以说碳交易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制,只会导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在这种情况下,征收碳税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又面临了新的挑战。

关于碳税,我们普遍的理解是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征收的一种税,也是一种减排政策的工具。它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化石燃料产品的碳含量的比例来征税,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碳交易等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不同,征收碳税只需要额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实现。由此可见,碳税的征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化能源产品的价格,使得非石化能源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优势。于是,这将促使人们选择相对廉价的非石化能源,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从而最终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所减少。此外,碳税也将有利于推动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外部负效应内部化,将燃料成本内部化,通过增加能源的使用成本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并以此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中国作为一个石油大国、煤炭大国,对资源的利用量可以说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中国却落在了其他国家的后头。这就说明中国十分需要从根源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来达到减排环保的目的。今天的中国,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旅游业还是房地产业,都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用市场来控制资源的使用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税收的方式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成本,进而实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和减排环保的目标。

但征收碳税的本质并不是政府创收的手段,因此对于碳税征收,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恰当的标准来控制企业行为。首先,这个标准的制定并不是说狭隘单纯地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我们还需要综合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需要把自己放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和气候变化情况的大环境中,需要对于自己和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和不同,需要考虑许多客观因素来帮助完善这一征收标准的制定。其次,这个标准的制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经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科技创新的脚步,社会进步的速度都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判断标准来适应这个社会。碳税的征收标准也是一样,倘若一直囿于既定的标准不变,而不去作出必要的与时俱进的调整,那势必会导致碳税这一手段的作用无法得到最大的发挥,甚至引起负面效应。此外,碳税作为一个新的调控手段进入中国经济,也需要企业积极响应,尽量缩短接受时间,用最快的速度让碳税政策的效用最大化,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

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由于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碳税在理论上被设定为需要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管理体制,以实现最优产出。尤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确定排放限额及减排目标的情况下,在国家或区域的层面实施碳税还是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因此我们也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碳税政策的执行实施。低碳经济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中国目前已经有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法规,对于具有长远、战略性的低碳经济,涉及生产、消费、流通诸多环节,只有在明确的法制规范下,才能稳步实施。当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体系方面等非常不完善,很多领域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政府规范性文件,更谈不上低碳经济立法。因此,在宏观把握上,我们亟需政府掌控全局,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扶植低碳经济主导全国经济发展。目前,由我国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课题组完成的“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已经完成,报告建议十二五期间征收碳税,由于所有外部环境已经具备,最早可于明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从国家的政策制订到平时我们将“低碳”随时挂在嘴边,这一切都表明,原本以为还离我们十分遥远的“碳税”,似乎也在一夜之间走进了现实,快步来到了我们身边。

诚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老大,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的转型,是从后工业化社会的起点开始的转型,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安全,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起点和任务。我们不仅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还要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减少贫困,完成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后发国家,中国要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任务。因此,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内涵,远比发达国家的转型更加丰富,意义也更加重大,任务也要更加艰巨。

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还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问题,比如依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有限等等。由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面临更大的困难。除此之外,能源的利用率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这样的差距表明,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拥有巨大的潜力空间。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全球性革命,涉及的领域渗透到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每个角落。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远比发达国家艰巨。但是,无论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国际政治经济压力,还是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迈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别无选择,唯有勇敢应战。因此,面对低碳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以更务实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庄贵阳,张磊.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OL].碳税.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1908382.htm?fr=ala0_1.

[2]曹海丽.征收碳税的中国猜想[J].新世纪周刊.

[3]鲍芳艳.征收碳税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经贸,2008(8).

第5篇

关键词:低碳 包装 经济

低碳、经济、环保、节约、减排……这些词语是近些年我们经常听到、看到的。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什么是低碳包装呢?对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那么,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低碳经济。所谓的低碳经济从其含义上讲,包括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全世界各国政府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大到世界经济,小到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必然受“低碳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内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目标,这也完全体现出中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规划。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也宣布了减排目标——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四十五。这充分说明了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低碳经济都是已经被非常的重视,并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其次,什么是低碳包装呢?低碳包装是指一个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为根本目标,同时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新型的包装模式。那么,包装要想低碳要从源头抓起,低碳包装提出5“R”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是:

(1)RECOVER(即获得新价值):通过焚烧回收废弃物的方法获得其中的能量,或通过降解包装获得其新的价值。

(2)REUSE(即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考虑全部包装或部分包装在使用过后,进行回收处理,再次使用,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资源造成浪费。

(3)RESOURCE(即节约能源):在进行包装印刷加工的各个环节中注重能源的节省节约,尽量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4)REDUCE(即减少材料使用):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等功能时,首先考虑因素是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总量,对环境最好的包装是使用量最少的那一种。

(5)RECYCLE(即再循环处理):把使用过的包装回收,进行处理后加工,使用和运用在不同的领域。

再次,低碳经济对于我们包装设计行业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解何谓低碳包装。对低碳包装理解有很多种概念,一是减少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等功能时,也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这样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还有一个是包装的材料再使用,需要考虑全部包装或部分对包装在使用后进行回收处理,再次使用不会环境造成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近些年来,商品的包装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与发展低碳经济主体相违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一、耗用材料过多。浪费保贵的自然资源,增加城市生活垃圾,造成了环境压力。二、分量过重,用料过档。为了体现产品的档次而采用重量相对较重的材料,提高产品的价格。三、结构繁琐。许多产品本身体积不大,而包装左一层右一层,消费者层层剥开,才看到“庐山真面目”。这种过度包装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美化、促销作用,相反却给消费者以累赘的感觉,产生逆反心理。四、容积过大。最典型的是一种名贵的西洋参包装,盒子不小,打开后,所买产品却只有薄薄的一层,产品体积不到包装物的百分之一。五、装潢过华,成本过高等等,大大超过了保护、美化商品的基本功能,给消费者产生性价比差、名不副实的感觉。比如“茅台”酒的外包装盒很简单,却沿用了几十年,不但没有影响其在高端市场上的销售,而且还能越来越能被人们所记住,越来越经典。二两装的“二锅头”酒没有外包装盒,形象一直也没变,却依然畅销全国。这样的包装市场,不仅没有做到低碳环保,对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深,在上包装设计课程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包装就是要买各种好材料、贵材料来包裹产品才能提高产品的档次,才能使自己做的包装设计高于其他同学。

第一,价值体现意识。即产品的价值与产品的功能成正比,与产品的成本成反比,但并非表达二者精确的数学关系式,而是提示着价值取向及功能与成本的数值取向。在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包装档次时,应充分考虑功能和成本的价值比值关系,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避免过度包装和不适包装。

第二,绿色包装意识。绿色设计产生最大影响者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我们要绿色包装就要加大包装与环境的研究,尤其是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发工作力度,确定节约型、可回收型、可降解型、可利用型的研究方向,大力发展绿色包装的技术测试和鉴定工作。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会计碳减排

一、 低碳经济与低碳会计的关系

(一)低碳会计的产生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有必要将低碳经济活动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基于此,一个新的会计领域――低碳会计应运而生。

所谓低碳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碳排放、碳交易及报告披露均离不开低碳会计,毋庸置疑,它的出现是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碳核算和低碳信息披露等方面。

首先,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低碳核算要求企业在发展中不仅仅考虑自身利益的得失,更要着眼于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环境。企业需要选择低碳生产方式,改进生产流程,降低碳排量,由此,企业会计应该对涉及的低碳经济活动加以反映,设置单位产品碳含量、单位利润碳排放等财务指标来控制低碳经济行为,并将低碳经济活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的增减变化加以描述,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拓展反映。

其次,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信息披露有着重大影响。在低碳经济下,企业低碳信息披露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并在附注中增加低碳会计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类增设“低碳固定资产”、“应交环保费”等项目;损益类增设“低碳收入”、“低碳成本”等项目;二是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通过实施低碳会计核算披露,报表预期使用者可以更客观地了解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悉知这些支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企业获取一个较为公平的低碳商誉。

(三)低碳会计对低碳经济的影响

1、低碳会计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执行节能减排计划,就必须走新型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实施低碳会计是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会计的建立是实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目标和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它使得经济社会能够准确核算相关投入和产出指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低碳会计理论,并融合到会计核算体系中去,从而反作用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建设。

2、低碳会计有利于调整企业生产过程低碳化发展

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低碳会计在核算、信息披露的拓展在无形中使得企业形成了一种压力。低碳会计的建立便于从会计的视角对企业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环保监督和控制,企业为了自身能树立良好的低碳商誉,不得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高度重视起来,实施低碳化流程,将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从而增加社会效益,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基于低碳经济对低碳会计建立的思考

(一)加大政府的政策指导,制定相关制度

对策nn政府部门应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的低碳责任。首先应加强对碳减排等的立法与执法,使低碳会计有法可依;其次,建立全国财政补偿体系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作为低碳会计运行的资金支持系统。再次,尽快制定低碳会计准则与规章制度,大力开展低碳会计规范化的试点工作,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建立完善低碳会计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低碳会计的披露和监督机制

会计最重要的职能在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建立低碳会计,推进我国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低碳会计是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揭示,因此,应加强监督,由政府或有关社会机构,依据国家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会计相关法律,对低碳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准则体系,为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树立统一的标准,进而全面保证低碳会计行为的规范和实施。再次,要制订低碳会计审计法规,建立低碳会计审计制度。

(三)加强低碳会计理论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

低碳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计模式,其发展还在最初阶段,在很多方面并未涉足。若政府或相关部门能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低碳会计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成立低碳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大大提高我国企业低碳会计理论水平。低碳会计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新生事物, 发展低碳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

三、结束语

低碳,是一种时尚,也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人类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中的一种自我拯救方式。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低碳会计的发展必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前景的会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低碳会计的推行与发展自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8)

[2]魏永红.低碳经济对会计本质认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7)

第7篇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1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造成的损失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例如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等。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

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因此,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4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来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赢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1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性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3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经济”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该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承受能力,使社会经济体系向低碳经济转型。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1 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在更广泛的层次上推进低碳经济,我们要加大力度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将农林剩余物循环利用作为饲料、肥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外要利用好农村、牧场拥有广阔地域的优势,加快太阳能、风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改善农民牧民的卫生状况,增加农村能源供应。

2 推进节能减排鼓励循环经济。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工业,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无疑有着切实的意义。大型工业企业是耗能大户,很多国有大型企业都由国家直接或间接调控,在配合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同时,大力提升这些企业的生产力技术水平。淘汰落后生产模式,逐渐形成节约资源的低碳发展模式,这将具有重要意义并便于政府监督。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方式不转变,低碳经济的美好憧憬就难以实现,目前中国的经济模式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高消耗来推进,这在对资源造成浪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环境,故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成为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性方针。我们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第8篇

2012年,石阡始终坚持在项目拉动上做文章,在招商带动上求突破,在融资撬动上创新招,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年生产总值完成31.4亿元,同比增长16.6%;工业总产值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02亿元,同比增长2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6亿元,同比增长60.5%;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8.5%;财政总收入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40.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4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3亿元,同比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90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4元,同比增长17.3%。

2012年,是石阡工业发展逆势突进的一年。始终正视困难,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积极探索县内县外“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发展新模式,与贵州省大龙经济开发区签订了产业发展战略,闯出了在异地建设工业园区的“飞地经济”新路,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在困境中实现了突围。一是园区建设明显加快。按照“一园四区一飞地”发展布局,强化园区规划修编,加快园区基础建设,投入资金3.7亿元,完成园区路网、管网、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土地3000余亩,推进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入园企业13家,建成投产企业4家。同时,贵州省大龙经济开发区“石阡产业园”加快建设,引进新能源开发、石材加工、环保建材、皮革制造等行业企业5家,正式签约3家,签约资金达48亿元。二是工业项目快速推进。大关酒业异地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恒源矿业建成投产,大理石年产量达100万平方米;盘兴、盘江集团管理用房、厂房及基础建设正在实施;隆泰、西部茶都项目稳步推进;日产32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规划选址、占地征补、项目可研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3.2亿元,工业产值达3亿元,销售收入达2亿元。

立足资源优势

理清发展思路

石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秦赢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郡,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石阡府。1992年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定为革命老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仡佬毛龙、说春。

石阡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有世界少有、国内独有且储量丰富的地热矿泉水资源,富含锶、氡、锂、锌、硒等微量元素,属国际饮用、医疗双达标矿泉水;有面积居全省第二,获“贵州三大名茶”的茶叶资源;有储量丰富的重晶石、锰矿、钒矿、铅锌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有储量3亿多立方,14个品种符合国家A类装饰材料标准的大理石类石材资源;有以温泉为龙头,夜郎古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千年古寨楼上、“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佛顶山、获“中国乡村旅游民俗文化飞燕奖”的尧上仡佬族文化村、国家湿地公园及世界最大野生鸳鸯栖息地鸳鸯湖为两翼的立体旅游资源。

石阡品牌独特,优势蓄势待发。已获得“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中国长寿之乡”等品牌。石阡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已经形成,加快发展的后劲坚实有力。

但是,由于受地理区位等瓶颈制约,石阡的丰富资源优势没有彻底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石阡工业“短板”现象日趋严重,是全省至今仍没有实现总体小康的少数县份之一。一是自然条件差。石阡办工业成本大大增加;二是交通区位差。目前石阡既没有铁路,也没有高速公路通车,严重影响了石阡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能力;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弱,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价值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基地,吸纳就业能力低,劳动力流失问题严重。

针对这一实际,石阡县委、县政府在多次对上海和山东等地就“飞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后,结合石阡县和铜仁市工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发展“飞地经济”的战略思路,得到了铜仁市委、市政府的的高度肯定,并获大力支持。

准确战略定位

促进区域发展

2012年8月24日,石阡县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在园区内先规划10平方公里的土地给石阡县建设“石阡产业园”,按照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功能进行分期、分批次、分条块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实现累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累计建成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招商引资450亿元,工业产值350亿元以上。此举源于石阡对自己准确的战略定位:

从“双赢”上定位。石阡县头顶11个国字号桂冠,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原则,石阡在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建立“石阡产业园”,不但将集聚效应带给了大龙,为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将青山绿水留给了石阡,为石阡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大县和旅游大县”提供了环境保障。最重要的是将石阡融入到经济活力迸发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此举必将大大增强发展动力,拉动发展后劲,凸显发展优势。

从效益上定位。石阡县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石阡产业园”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发展能力,实现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石阡经济发展既需内力推动,也要外力相助,而“飞地经济”就是加快石阡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扩大开放合作

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解放思想,着力营造“飞地经济”发展氛围。要大力转变固步自封的观念,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消除“肥水外流”的顾虑,充分认识发展“飞地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力从大龙和石阡乃至周边县、乡(镇)的发展大局出发,敢于牺牲局部利益,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促进大龙与石阡经济调整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大龙打造黔东枢纽城市和黔东门户工业新城坚实的基础作用,全力使交通条件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的石阡找到很好的工业发展平台和撬动跨越发展的支点;同时,通过此举对推动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武陵山区域扶贫开发试点示范园区和贵州省“三化”同步推进示范园区奠定基础,增加砝码。

坚持科学分配,真正实现“飞地”模式为我所用。要在GDP计算、税收分成等方面确定合理的分享比例,使“飞地”关系双方互惠互利、成效双赢,最大限度地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在共建方式上,大龙经济开发区负责“石阡产业园”内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和“七通一平”工作,相关费用由“飞出地”石阡负责。二是在管理方式上,以“飞出地”石阡为主,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协助共同组建管理团队,决策和执行由“飞出地”石阡负责,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负责协调和服务,并根据产业园区工作需要,双方互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培训,依托职业教育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产业园区输送合格的产业工人。三是在税费分享方式上,“石阡产业园”按年度付大龙经济开发区管理费,管理费额度以石阡当年入区企业的实绩和大龙经济开发区支持投入的工作强度为依据;“石阡产业园”内的相关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招商项目、标准厂房建设、工业总产值和相关税收)等列入石阡考核统计范围;“石阡产业园”引进企业所产生的税收全部归属石阡县。

坚持政府推动,建立健全“飞地经济”发展机制。“飞地经济”的主管政府既是利益的享有者,更是合作工作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和石阡县以及铜仁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合作机制,形成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开展互访交流和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建立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第9篇

西方的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先行一步,其中有些经验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欧盟的低碳经济发展无论是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还是在技术的利用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英国政府以直接的财政投资方式来刺激企业低碳改造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投资、企业运作”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此来鼓励企业改进传统的落后技术,创新低碳产业。另外值得借鉴的还有英国推出的碳信托基金,这个基金也是由政府出资推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改革。

在政策方面,英国政府开征了气候变化税、制定了气候变化协议、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排放贸易机制、推行了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德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体现出来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德国的低碳意识教育,德国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就对少年儿童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说在德国环保节能的观念深入人心,整体的环保意识很高。其次是为了减少来自交通运输工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德国的低碳技术推动还表现在了汽车产业。再次在税收方面,德国开征了生态税;针对气候能源专门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并将环保技术产业列入新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选择,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还要充分考虑我国传统经济模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弊端。我国的国土广阔,并且东西部,南北部的自然、地理条件明显不同,而且由于各地区早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同,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也决定了我国国民素质的参差不齐,这为节能环保意识的教育带来了困难。国内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也增加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困难。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第二产业比重过重,第三产业比重偏小,这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高能耗产业依然会占据主体地位。其次资源消耗严重,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大部分以国内资源为原材料,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投资的拉动,这也需要大量的基础原材料。再次是我国的技术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这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以及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基于上述情形,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采取“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大众各有分工,合作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府是重要的推动者,负责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计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或规定,并对经济的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企业是主要的参与者,碳排放量主要来自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所以,产业的低碳改造、新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实际应用等企业都是最直接的参与者,企业的生产活动直接关系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质量;科研机构是关键的支持者,我国目前的低碳技术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而新能源的开发、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碳的捕获和封存等都需要先进的低碳技术予以支持,这就要求科研机构要积极的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来;社会大众是最终实施者,因为企业的所有产出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消费,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社会大众的低碳消费。

三、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我国的低碳经济建设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阻碍,为此,在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宏观政策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要需要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支持,但是这些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加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欠缺,所以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资金与税收政策上的支持。在财政上需要政府部门打通融资渠道,为低碳技术的研发、设备的引入提供资金来源;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低碳经济建设的税收,构建环保节能税收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制定并颁布有关环保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低碳经济建设以强制性、鼓励性与惩罚性,推动低碳经济的前进。

(二)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新型的市场,许多规则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相对权威和科学的法规来指导。

(三)构建碳金融市场机制碳交易实质上就是一种金融行为,它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所以有必要构建和发展碳金融市场,政府应该鼓励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抓住在低碳环境下的商机,研究和开发新型的低碳金融工具。还可以建立绿色信贷担保业务、设立低碳专项基金,推动低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此外,还要大力改造高碳行业,积极发展创建低碳产业,注重低碳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加强全民低碳意识,鼓励推行低碳消费,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等,这些也可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低碳物流兴起

低碳经济的在全球的兴起,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情,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低碳经济”一词。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更是使“碳排放”这一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得到了全球的空前关注。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环保法规的完善、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

我国对低碳的政府层面的关注,起始于2006年,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近几年“两会”期间都会有代表提出关于环保、低碳的提案,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更是曾被列为一号提案。

低碳物流作为低碳经济的一部分,近些年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必然也要走低碳、绿色、环保的路。在当今全球经济竞争中融入了环保观念的低碳物流,不但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无价的环境效益。低碳物流能使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更能为社会带来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可以说是实现了社会与企业的双赢效应。

二、物流当中的碳排放

在低碳经济中物流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由于物流本身是就消耗大量能源,带来很多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实现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物流。我国物流行业的具体碳排放情况,目前缺少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是近几年中国一直是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增排量也是屡创新高。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国物流行业规模进一步增大是必然的,由于物流当中的运输、存储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物流行业也必然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根据我国《物流术语》的定义:物流活动包括运输、贮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置等过程。物流行业的碳排放也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运输方面。运输是物流行业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当前常用的运输方式,不管是公路还是航空运输,都会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很多的碳排放。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比如铁路运输满负荷较大,水路运输的地理限制等,很多企业不得不选择更高能耗和排放的公路与航空运输。另外,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集约型、集中化、大规模多方式联运的开展,所以也是造成碳排放超标的原因之一。

2.贮存和配送方面。物流的仓储中心位置的选取至关重要,如果选址距离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等过远,必然使运输线路变长,消耗不必要的能源;其次,仓储中心内部的设施也会有一定的碳排放;再次,不科学的配送、拣选方法也会浪费能源。这都是需要改进的方面。

3.装卸、搬运、包装方面:第一,装卸设备使用不合理,空载率高,会产生较多的碳排放;第二,商品搬运流程非标准化,程序化,随意、野蛮的搬运会造成商品损坏,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三,商品包装材料选择不当或者浪费,包装物,不管是塑料、泡沫还是纸质等常见材料,其生产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很多材料虽然使用方便,但是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持续污染。

4.流通加工方面。这一环节会产生边角废料,当前很多企业很难对其进行再回收和利用,造成了一定污染。

5.信息处置方面。信息处理需要应用计算机等设备,这方面如果配置重复,设备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多余的碳排放。据统计,全球信息产业对环境污染已超过航空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消耗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资源大约1.8吨,而每一次搜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高达7克。

三、试论低碳物流的实施途径

1.从政策与法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限制碳排放。由于很多时候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一致,这就需要国家立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规范,通过政策、法规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应该说我国这方面越来越重视,相关的法规进一步健全,但是在实际实施当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一些小城市、农村地区、偏远地区,以罚代管现象严重。我们不仅要建立健全的环保法律体系,更要有严格的执行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比如可以实行类似汽车销售行业的国家低碳补贴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多使用低碳设备、开发低碳技术。

2.技术方面。利用科学的选址技术,把物流中心建立在合适的地点,可以有效地节约资金支出,促进生产的协调,保证整个物流系统的高效、和谐运行。采用低碳运输技术,通过电脑优化设计线路,运用信息技术对物流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汇总、识别、追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减少行驶里程和时间,降低车辆空载率等,不仅能降低企业在燃油和车辆方面的资金支出,也能减少污染。相关研究表明,采用网络设计的绿色网络,能降低运输成本8%~10%,同时降低碳排放20%~30%。实行低碳仓储配送管理,比如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利用科学的仓储布局和分区,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仓储、配送过程的碳排放。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例如在仓库屋顶设置太阳能发电设施等,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实现能源的节约。

3.设备方面。相对于技术革新,直接选择低碳设备似乎是当前企业更容易做到的选择。交通运输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在运输设备方面,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对老旧车辆,实行强制报废政策,另外一方面鼓励选择环保运输设备,在当前我国电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不成熟的现实下,可以多用柴油车代替汽油车。柴油车比汽油车产生的碳排放量更低,目前我国物流业的营运车辆所用燃料是大多是以汽油为主的,而不是柴油,但相同吨位的车,柴油车比汽油车要更节约,柴油发动机机的能源消耗仅为汽油发动机机的40%-60%,碳排放量也比汽油机大约低30%-35%。

第1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快递包装物;回收;对策

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消费方式,在“收快递”的“新常态”下,快递量也不断攀升,由此产生了大量快递包装物。快递包装主要集中在编织袋、塑料袋、包装箱、快递运单、内部填充物等7大类,2015年“双十一”当天,国家邮政局了国内首份《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该报告指出,2014年全年,全国共消耗约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67亿个包装箱、140亿张快递运单、114.5亿米胶带、21亿个封套、20.1亿个内部缓冲物,这些快递包装物一次性使用后就直接扔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的再生好纸,可节约1.2吨的标准煤、17棵树和600千瓦时的电,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而2015年“双十一”期间产生的废纸量就有5万吨左右。由此可见,快递废弃物中蕴藏的可再生资源数量十分可观,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已成为快递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议题。

1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1.1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体系不完善

目前,对于我国废品回收市场,主要依托废品回收人员~回收站~分拣中心的回收体系运行,是纯市场化运作。在废旧资源回收的最前端,保洁员、回收员等常常充当“第一角色”,相关专业从业人员不足,使得行业在低水平无序竞争,小、散、乱的特征明显。由于回收体系不完善,导致大量本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白白成了垃圾,虽然已有一些快递企业(如顺丰快递)和电商企业(如1号店)在尝试做快递包装回收相关逆向物流活动,但仍不够普及且主要局限于城市[1]。而在农村,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体系几乎空白。显然,尚不完善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难以适应快递量快递增长所带来的快递废弃物巨增的形势。

1.2消费者回收意识淡薄

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问题会受消费者的回收意识的影响,据调查,我国网购消费群体中,超过80%为年龄在33岁以下,其中有42.5%的网购者为在校大学生(18~22岁)和刚进入职场的小白领(22~24岁);有42.7%的网购者为社会主流的中产阶层(25~33岁);而33岁以上的中年网购者整体占比不足13%,我国网购消费者呈现出年轻化的显著特征[2]。由于年轻的网购者本身对资源匮乏、环境保护等问题缺乏足够认识,环保节俭意识薄弱,尚未对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引起重视。

1.3快递包装材料不够绿色

快递包装主要集中在塑料袋、编织袋、快递运单、包装箱、内部填充物等7大类,除了纸质包装箱能被回收利用外,其余废弃包装材料都被等同于生活垃圾一弃了之。而实际中,由于纸质包装较贵,用聚乙烯制作而成的快递袋使用最为广泛,另外,为防止包装损坏,快递包装袋(盒)内部除了商品之外一般放有空气囊、泡沫块等内部填充物,外面则是缠着一圈又一圈的透明胶带,这些包装物的主要材料为聚氯乙烯,此类材质不能被自然降解,一般是废弃处理,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4快递包装缺乏统一标准

由于网上销售的产品名目众多且规格大小不一,各大电商企业都针对商品的规格属性设计了相应的包装规格,各快递企业也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设计了各种尺寸不一的包装材料,使得快递市场上包装规格五花八门,缺乏统一标准,这不仅不利于企业使用标准化的物流作业工具进行装卸搬运,也不利于配送作业过程中的合理配载,显然会制约快递物流作业的效率,也会增加快递包装的成本。

2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的解决对策

2.1树立快递物流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明确指出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以推动绿色发展。为此,应在快递物流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发展目标,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以及可降解的物料辅料,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快递物流绿色发展[3]。

2.2多方共建回收体系

快递业可以借助其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试行包装回收制度。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快递员回收包装物,另一方面将回收的包装物统一出售给相关生产企业,进行循环再利用。具体可采用快递门店定点回收与快递员上门回收相结合的模式回收快递包装物。对于拥有自建物流的电商企业来说,一是仓库团队对供应商送货拆零商品原包装箱的回收再利用,二是自建配送团队送货上门后,在征得客户同意情况下将包装物带回,统一交仓库清洁后再利用。

2.3加强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宣传

快递包装物回收的源头在消费者,要提高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率,必须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为此,一是各电商企业可在网上平台开设快递包装回收宣传通道,在包装物上印刷快递包装可回收的温馨提示;二是快递员送货上门时,可直接将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的好处讲解给消费者,鼓励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对于积极参与者,可以通过赠送小物品或优惠劵来感谢其对包装回收工作的支持;三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多渠道进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倡导并鼓励企业和消费者投入到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活动之中。

2.4鼓励采用新型环保包装材料

目前,大多数电商企业都是使用泡沫塑料或气泡袋等填充物来保护商品。为此,一是建议企业要改变传统产品包装设计理念,研制开发有利于回收利用的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产品;二是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电商企业采用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尝试对包装耗材再利用,减少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4];三是实施奖励机制,只要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最终处理过程中,做有利于保护环境、消除污染、节约资源、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包装工程”的贡献,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

2.5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统一标准

快递包装的标准化各可以使得快递包装物发挥其功能,提高快递流通过程的效率,朝着包装成本低廉化、包装材料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为此,一是建议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根据产品的特性,制定统一的合理化的商品包装标准,这样可以防止包装不足、包装过度和包装污染,达到在产品包装环节减少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目的;二是建议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破企业间的界限,整合行业资源、优化配置,使用统一化的包装标准。

参考文献:

[1]肖婉宜.快递包装回收物流研究[J].商,2015,(39):261.

[2]王成.适于“网购”的绿色快递包装[J].中国包装,2010,(7):52-55.

[3]胥爱霞.网购中的快递包装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6):126-128.

第12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低碳经济 转变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威胁,危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研究表明,到2050年,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将消失一半,导致中国23% 的人口将生活在缺少融水的环境中。到2050年,青藏高原冬季最低气温约升高3.1―3.4℃,夏季最高气温约升高1.8―3.2℃,严重威胁青藏公路、铁路的安全运营。海平面将继续上升,海平面上升后,珠江三角洲沿岸一些地区可能被淹没,严重影响河口海湾的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经济。”于2009年12月19日落下帷幕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并“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我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即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相对2005年下降40% - 45%,国家要完成这一目标,这对于还处在工业发展中的中国无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这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挑战,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中国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

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滞后,正处于工业化前期或中期阶段。这一阶段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粗放的增长方式、技术水平偏低、资源耗费巨大,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加快工业化进程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点,但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势必会使生态资源问题更加紧张,加剧对环境的压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其不能走发达地区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推动工业发展模式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转变,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产业和技术选择上不再复制以往发达地区走过的模式,要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对于我国大多数饱受贫困困扰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大量东部企业的移入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带来了契机。欠发达地区通过招商的方式,建立了很多企业。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对企业或项目的引进上欠缺严格的把关。引进的项目是否有严重污染、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甚至对存在污染的企业视而不见。如云南某县政府文件明文规定当地环保局不得对本地区引进企业进行检查、处罚。“招商”在某些地区、某种程度上讲就变成了“招污”。同时也纵容了本地的企业制造污染,这种唯GDP论英雄,只注重经济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观念、行为,使得欠发达地区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紧紧包围着欠发达地区。国家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相对2005年下降40% - 45%,可谓任重道远。因此,在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一般以资源采掘等基础性重工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数量多,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较慢,数量较小。欠发达地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构成中的电力、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加工业、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加工业等产业,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中占据很大比重,这些产业在该地区的分布密度大、产值比重高,表明中西部地区以重工业发展为主,造成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由于各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使得欠发达地区产业产品深度开发不够,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小,这一现状不符合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很难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想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有一定难度。

2.资金来源不足、技术落后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财政收入有限。有限的资金很难用来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的低碳项目。这些资金通常用在发展一些技术含量低、规模小、效益差的中小型加工工业。如果用来发展低碳项目、低碳产业,各项资金都超出了财政的支出能力。

而欠发达地区企业的资金积累,更新能力还比较薄弱,长期处于资金不足,投入有限的境地,很难进行技术研发、升级、改造。

由于资金来源不足等原因,欠发达地区技术发展水平较低。 一项新技术的开发需要有充裕的资金保障。但是欠发达地区确却是资金不充足,致使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也使得其引进发达地区先进技术的能力不够,加之缺少新技术研发的激励机制、技术有效转化机制,致使技术水平发展的社会动力不足。

3.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陈旧落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达地区的社会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但是欠发达地区却发展迟缓,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及贫困地区。因其保守的思想观念,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敢竞争、荡足于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其地区经济发展。所以,只有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要与区域“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结合起来,将低碳经济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上来,由政府进行总体部署、统筹安排。

二是要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地域特点,以及其科技发展水平,提出低碳经济的具体实现目标、方法、措施等,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确保向低碳经济转型在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三是要将发展低碳经济的构想与引进低碳技术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特色的低碳经济路径;构建区域内低碳经济试点区;利用政策导向淘汰旧的、消耗大、污染多的产能,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污染少、耗能低、产出多的低碳项目,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

2.大抓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

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该而且必须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首先,要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增长,是保证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其次,要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再次,要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如: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点联产工程、绿色照明工程等。除此之外,更要贯彻实施国家发改委同5个部委发起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加强千家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3.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制定相应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将发展低碳经济上升到国家和区域的战略目标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我国虽然重视低碳经济,也早已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但却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一些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应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将之纳入政府长期发展计划和常规工作。制定出具体的方案,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评估机制等,并与国家的能源规划和节能减排计划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较强现实意义的长效机制。

4.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新能源开发

欠发达地区地区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从其比重上看,占比重最大的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与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发展相当落后,而且污染高、能耗多。第三产业的发展很不充分。所以,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制约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分批淘汰落后产能,这样才能降低碳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看,农业所占比重最大,所以优先发展低碳农业也是现实选择。这就需要做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用粪肥或堆肥替代,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并且探索利用剩余能量的路径。比如秸秆资源可广泛用于饲料、肥料、燃料等。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沼气也是发展农村低碳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要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小的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旅游、教育、文化、咨询、广告、医疗、新闻、出版等,这些都是低碳产业。

像煤、石油这样的一次性化石能源,在地球上储量有限,并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于生态系统的气体。在短时期内,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改变,在中国的欠发达地区亦是如此。欠发达地区有其特有的能源资源优势如,云南的水能资源富集、太阳日照充分,可以在云南大力开发利用水能、太阳能;内蒙古、甘肃风能富集,适合建设风电场,要在此大力发展风能。因此,要加快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改善能源供给方式。

5.正确引导、合理消费

发展低碳经济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不是单一的发展新能源,也不是简单地淘汰落后产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让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做到低碳。

倡导低碳消费,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必须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戒除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的“便利消费”、“面子消费”等习惯,积极践行低碳经济下理性、责任与文明兼顾的新消费理念:低碳消费。低碳消费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一种社会责任。因此在实现低碳生产的同时,应倡导低碳消费,引导公众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尽力“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宏伟的战略规划,更需要引导大众的消费理念向低碳消费转变,我们今后要做好:政府引领低碳消费、企业主导低碳消费方式、社会组织积极推进低碳消费方式和公民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

6.重视低碳技术的引进、研发及推广

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低碳技术,没有技术的支持,说发展低碳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谁掌握了低碳技术谁就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国际环境中掌握了话语权。低碳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资金有限,对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欠发达地区必须按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原则,引进低碳技术,从中吸收、消化,并加以创新,逐步建立节能高效的低碳技术体系。

7.大力宣传、广泛参与

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每个公民都有责任贡献一份力量。国家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使人们把低碳的生活方式变为自觉行动。同时将生活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尽量设置量化指标,从小处约束对资源的浪费行为,引导人民大众使用低碳资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低碳责任意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和媒体的宣传作用,依靠道德、舆论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低碳成为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让低碳成为人们健康文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建设、生产、消费各个环节执行执行低碳标准,搞好能源节约,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能耗 能源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1.概念提出的背景

随着风能、太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由原始文明走向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危害程度也越来越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使用以及有害物质的排放,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及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地毯技术”等新型名词、经济方式也应运而生。这些名词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世界经济将由传统型转向依靠新技术、新能源而增长。通过依靠低碳经济方式以及经济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正好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

2.概念

何谓低碳经济?首先需要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概念界定。如果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来说的,那么它是一种经济形态,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创造的GDP或附加值比较高;二是社会人文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比较高。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之前我国经济主要通过粗放型及较低的集约型方式来实现增长,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环境污染严重。低碳经济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很值得我们进行反思,认识到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的巨大不足。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不能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不能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经济增长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这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1.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第二产业,即工业的比重很大,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则亟需提高,这一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是高能耗、高投入的。而经济的增长方式主要由出口拉动,并非由内需拉动。再者,我国的劳动力数量多,成本低,经济的增长,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低劳动成本来赚取利润,生产效率、技术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而低碳经济则是一种低能耗,低投入,高效率的增长方式,这不仅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更符合我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张。我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2.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走向世界、开展国际贸易往来,获得认可的内在要求。

虽然我国的经济规模总额在世界排名前列,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诚然,我们具有后发优势,但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却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发达国家提出低碳经济是由于欧美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对煤碳、石油的依赖性相对较弱,在对新兴能源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方面上已经有雄厚的技术积累。而发展中国家普遍都在工业化进程之中,对煤炭、石油等高碳产品的依赖性特别高,如果和发达国家一起大幅减排二氧化碳,将可能中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只有高价从欧美发达国家购买低碳的相关技术。虽然,在新技术、新能源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劣势,不占据发展的主动权。但是,为了长远经济的发展,也为了我国经济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大势所趋。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径探究

1.加大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开发

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最困难的就是新技术的开发,这是解决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难点问题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在某些技术方面已经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是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尚未改变。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系列高技术的支持,比如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排污、污染物质的处理技术等,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开发这条道路还很漫长。

2.加大低碳经济的法制建设

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我国应加大法制建设,通过政策制度的创新和制定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促进低碳经济技术开发的重要因素。例如:要制定《低碳经济法》、《可再生能源法》与《节约能源法》(已修订)配套规范性文件,同时加大《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各项已有法律的执法力度。很有必要再制定《低碳技术法》及《低碳技术保护法》,来保证低碳技术开发的知识产权。

3.加大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并未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政府应加大低碳理念的宣传,并鼓励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实施一些符合低碳经济建设的行为。在城市建设方面,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4.政府应加大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可以对低碳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因为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本来就不算很成熟,所有技术的研发、运用,在起步阶段都会是一项很大的费用支出,政府只有给以一定补贴才能保证低碳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使它们快速成长;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奖励一些发展良好、业绩优秀的企业,对在相应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具有积极创新,用于开拓的企业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四、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意义影响深远。

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我国企业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污染能源的依赖,促进开发新能源,加大对新型环保、低排放能源的利用。例如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

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和发展。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不足,投入产出比自然不高,这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促进技术的开发,提高我国企业的知名度,产品在世界的认知度,对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具有巨大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五、总结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实现工业化和推进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客观地讲,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国能源需求会持续增加。因此,我国需从近期着手,结合中长期发展战略,对现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新形势下可持续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配合。超前认识,超前部署,超前投资,以超常规的措施大规模发展和推广先进能源等低碳技术,为未来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维护我国长远的战略利益。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

[2]潘家华:《低碳发展论》

第1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能耗;能源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在清洁能源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城市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特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控制的概念。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世界经济新浪潮下的新的革命――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模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消耗大量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目前,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许多问题。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目前,我们国家不应该发展提高碳生产力的低碳经济,在这一点上专家们的意见都是相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以适应的发展是重要的方式来调整产业结构。这是一个误会,发展低碳能源密集型产业、经济放弃钢铁、建筑材料和是不叫发展低碳经济的。基于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环境,要保障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电力、水泥、钢铁、“高碳”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需要的行业,通过国际市场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能量,减少经济的碳强度,促进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必行的办法。我国煤、气都不足,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还是煤炭。我们国家是不可以使用国际石油和等不便宜的资源。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的排放,增加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比例。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跨越式发展的最可行的方式之一。它不但可以增加再生能源增加再生能源比例,又可以将一次性能源的比重降低。当今我国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能源发展的可行路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和上升。相信继续投资发展低碳经济,一定会让我过在这一领域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发展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在我国呈现出不均匀程度,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研发和创新能力是很有限的,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这些年来,利用和开发再生能源产业在我国表现出了快速上涨的趋势。继续投资在这一领域额一定会有跨越式的发展的。

(2)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发展的概念或开发的最大输出形式。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发展的经济,它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从广义上来讲,低碳经济可以说是提高经济良好发展的新途径。但这种状况下不是盲目消极的限制和约束,但可以匹配新的约束系统和技术,壮大市场的规模,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现在,低碳经济不但不会减缓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还会更快更好的推进经济发展的速度。开发出节能技术和再生能源的技术,刺激经济不断增长。

(3)发展低碳经济,是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一项特定的规则。我国经济虽然已经世界化,但是我们也得遵循国际竞争的特定规则,只能利用在国际竞争的地步来发展低碳经济,怎样不但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们之间的差距又可以参与其中的规则。这样有利于长期发展和国家稳定。

四、低碳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以企业和市场为主体的逐步减少,低碳经济充分尊重客观事实,而不是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手段来改变现状的碳排放。借鉴英国碳基金系统,针对不同的能源消费状况之间的差异,针对每个企业进行改革。与碳基金作为中介,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购买碳信用额。超过碳排放配额的企业资金配额出售剩余的部分,同样,超过配额的企业需要购买许可证。它是有利于国家的总体碳排放总量控制,同时带头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的企业,能够获得一些薪酬和福利,客观上刺激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制定适合低碳经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政策法规。建立一个低碳经济政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政策法规是基础。结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碳排放标准,建立在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建立一个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一个低碳经济研究所,参与制定激励政策支持技术开发、生产实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我们的国家具有一个高度的统一,导致传统产业逐步使用新能源。合并或关闭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一些企业。鼓励建设可再生低碳产品的现代企业。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产业密集区,构建低碳经济规模优势。发展多元化的服务,指导工人社会服务行业。

结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我们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低碳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国家必须通过技术交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更快和更有效的鼓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的长期能源安全,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参考文献:

[1]《情况经济学》武汉大学出书社

第15篇

关键词:低碳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快,人们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地提高,低碳概念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热议和研究的话题。而在中国必将掀起一场“低碳风暴”,而“低碳”这个概念也将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低碳即降低CO2排放量,“低碳经济”则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法的运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不难理解为降低CO2排放的低能量、低消耗生活方式。2010年上海世博的成功举办,世界各国的景观设计元素在中国绽放的同时,中国景观设计也焕发了新活力,而中国的景观设计师也迎来了新的设计转折点。园林,在功能上除了给予人们休闲、观光外,更是起到了降温、增湿、减噪、释氧等生态环境协调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居住空间中,园林可以说是都市人亲近大自然最便捷的途径,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联因此,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深入,如何将低碳观念引入及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已经成为了广大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所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今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趋势。

1低碳园林理念产生的背景

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理念是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理论模式。20世纪的100年间,地球上的人口增加了4倍,经济规模增加了20倍,能源消耗增加了25倍,结果形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费型社会。巨大的消费无疑会带来消费污染,进入21世纪后,全球气候日趋变化,化石燃料迅速枯竭,频繁的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就我国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一些高耗能行业迅猛发展,因此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态势。城市中人口众多,温室气体排放量自然增大,怎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及改善区域小气候环境,低碳理念下的低碳园林应运而生,其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增强园林中的碳汇能力,有效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质量。

2低碳园林的设计原则

低碳园林在设计规划时要考虑材料来源的低碳性(运输、用前管理、材料耗能等),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旧物改造再利用问题。

2.1选择低养护成本材料

选材时要考虑到后期的养护管理。在植物方面,最好选择兼具美观性、生态性、粗放管理、抗性强等特点。在其他建造材料中应注意其低耗能、运行周期长等特点。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园林设施的拆除问题。园林设施物应具有易拆除、不易污染、可重新利用等特点。

2.2选择碳友好材料

园林设计影响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友好”(carbanfriendly)材料,其衡量标准是着重考虑材料的碳成本(carban。cost)。园林材料的碳成本包括其运输、运用、管理、养护等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和能源的消耗等。低碳成本的选用,为低碳园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降低园林施工的碳排放

在园林施工中往往会用到大型的高耗能型机械,机械会产生噪音、尘埃、交通压力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园林设计时选择在有可能减少机械作业的场所设计园林景观,就会有效减少上述问题,从而降低园林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并减少大型机械作业对土壤和植物本身的危害。减少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2.4选择清洁的施工能源

在园林施工中,尽量避免高污染的能源,多选用清洁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作为动力材料。

2.5注意园林维护管理的低碳性

乔木类的植物尽量使其自然生长而不修剪,或需要较少的维护管理。灌木类植物要多选用长势紧凑、不易生病、耐践踏、抗性强、观赏性高等特点的树种,便于粗放式管理。

2.6合理处理废弃物

如落叶、污水等可以在园林内设置小型的回收处理再利用设施,使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为园林提供循环能量,形成小区域的自我修复性生态系统。

3“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施工、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一个融入低碳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其成功关键除了考虑齐全的设计开端外,还需达到高水准的施工质量和长久的景观效果。在施工工程中,要尽量减少机械的操作,这样不仅能减少碳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还能减少对土地及周围生态景观的破坏作用。

对于景观效果的长期保持,良好的养护管理是最好的保障。园林景观后期的维护(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灌溉等)中,CO2的排放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这与低碳经济生活发展要求是相矛盾的。

因此,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碳成本的持续性,要用生态的技术与方法去适应生态系统的变化。比如多选用一些粗放型管理的植物种类,增加乔木的数量与种类,垂直绿化增加绿化面积,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等。

4小结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明显、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城市园林建造的规划设计必须更加注重低碳,把最新的科学研究应用到工作中,创造出既适应气候变化、又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低碳园林。本文通过对低碳园林建造中的主要理念及其作用,指出现代园林设计建造中,不但要满足人们对园林的观赏休憩功能,同时还需要积极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园林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施工、管理维护、后期处理)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始终以低碳为主导思想,使其符合低碳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