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下各预算单位使用资金不再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而是在预算部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编制月度计划来管理,预算部门自主决定预算资金的使用,财政部门经国库单一账户通过直接支付(工资支出、购买支出等)和授权支付(零星支出和未纳入直接支付范围的购买支出)两种方式拨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在这种体制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库集中支付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益处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前,各个事业单位分散开设资金账户,资金直接拨付,这导致一些单位存在资金的沉淀闲置,另一些单位存在资金缺口的问题;同时由于资金通过预算批复额度直接拨付给使用单位,导致其对于预算编制并不重视,而仅仅着重于预算资金的申请,这使得预算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不强;另外,由于资金是分散在各个账户当中,无法发挥出政府资金宏观调控的作用,且过长的资金支付中间环节,也使得资金的支付效率很低。这些都限制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则是这些问题都有所缓解。

(二)有利于加强资金使用监督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财政资金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管理,相对于原来的分散管理,更能保证其安全性;另一方面,资金的支付不是由事业单位和供应商的联系,而是通过财政部门直接支付,这也有助于防止腐败的发生。

二、国库集中支付实施中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准确度不高

由于受过去传统财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的编制依然不重视,预算的编制停留在形式上;但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预算的意义明显提升,从资金的报批,资金的使用到最后资金的支付都是以预算为依据的,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年度财务运转,这就对预算的编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各事业单位对预算重视的程度不高,导致预算的编制不准确,使得实际批复和使用的资金在实际实施时差额过大,不得不追加预算,同时,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停留在一级预算上,并没有完全细化到基层,导致授权比例远远低于直接支付的比例。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完善

一方面是很多单位认为预算编制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编制预算的任务交由财务部门单独负责,并没有完全推开全面预算;造成其他部门的参与性不强,对于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不利的,同时,也加重了财务部门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使用的预算编制方法采用基数+增长来编制的不在少数,而零基预算并没有完全推开,这样的编制方法虽然实施起来比较简单易行,减轻了各事业单位的压力,但不利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三)预算的法律地位

严格的讲,财政预算体系内的各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应该是经过同级人大批准后实施的,这样的预算才具备了其法律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预算单位的预算在当年年底编制完成后报批,而人大则在次年三月份召开,批复后的预算到达预算单位则又有一段时间的延迟。可以说,在批复前执行的预算从法律上是不具备正式的法律地位的,这对于加强法制建设是不利的。

(四)预算审计不完善

1、重视预算执行审计,忽视预算编制审计。审计部门重视预算执行审计,而忽视预算编制审计的做法,使得在预算执行之前没有一个较为扎实的可执行预算,或者说预算编制审计的忽视导致了预算源头管理工作的缺失,这对于预算管理,对于国库集中支付体制的完善是不利的。

2、预算审计工作不扎实,审计效率不高。这主要表现在审计部门在进行预算审计时日常工作资料的积累和收集工作不扎实,导致审计效率不高:一方面,预算工作的开展在审计部门工作当中没能完全纳入到一般的审计工作当中,导致相关资料的收集不完善,使得在开展预算审计时需要重新收集;另一方面,预算审计工作具有年度连续性,审计部门对于历史资料缺少必要的分析,没能将审计数据进行详尽的年度对比,导致分析方法效率不高。

三、相关对策

(一)强化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细化预算

对于这一问题,各事业单位首先应该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在加强宏观调控,预防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实际意义,同时应该了解国库集中支付体制当中预算对于单位财政支出的意义,统一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切实认识到预算编制可行性与准确性的重要性,摒弃过去的传统思想,将提高单位预算编制水平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上,这主要是在政治上对预算的编制有一个把握,此外各事业单位应切实意识到只有预算编制质量提高了,才能保证单位的顺畅运行。提高预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从常规支出项目来说主要是科学分析历史数据及政策调整,在历史额度基础上做出调整;从非常规项目支出来讲,则主要是把握单位下一年度项目实施的基本安排和支出资金额度的细化,当然,从宏观上讲,预算科目制定单位也应该及时对现有的科目进行细化调整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体制的实施。

(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对于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而言,一个完善的预算方法对于提高预算可行性和准确性都是至关重要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就是解决全面预算和零基预算的推广上,及从思想上认识到预算的编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问题,同时是其他部门的问题,各个部门应该配合财务部门,积极地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中,这样对于切实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预算细化都是有利的;而零基预算则是提高预算编制责任心前提之下,切实编制单位预算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督促预算单位从资金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去编制预算。

(三)改进预算审批模式

改变预算年度的历年制为跨年制。我国的预算年度是1月1日到12月30日,即历年制,但审批预算的各级人大一般都是在3月或更晚一些时候开会,这使得前几个月的预算执行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实行跨年制,这样可使预算草案在预算执行前就得以通过,全年的预算都有法律依据。

(四)完善预算审计

从广义的范围来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单位本身的财务完善,同时外部单位对其预算进行的约束和督促也可以说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各事业单位的主管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对其预算审计的管理,尤其是应该加强预算编制审计的工作力度,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该对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依据和标准做详细的考证,对经费定额的合理性做详细的分析,同时特别应该关注预算的编制是否是在相关政策的范围之内量入为出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对其真实性和详细程度做一个科学评价。

预算审计并不是独立的工作,审计部门开展其他审计,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审计时应该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或者说将预算审计纳入各类审计范围当中,对于其他单位的检查数据及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数据的收集也应该作为预算资料来源。同时,应该注重审计历史数据的系统化整理和科学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各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于静.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0).

2、王云祥.当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金融,2008(4).

3、陈富强.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及对策建议[J].时代金融,2008(11).

4、唐苏萍,英学军.基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运行问题探讨[J].武汉金融,2008(9).

第2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是为了充分发挥单位资金的功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还能够规范单位资金的使用,有效避免行为的产生。新会计制度是我国财政部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所提出的,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正视在实行新会计制度过程中暴露出问题,寻求解决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者素质不足

财务工作的从业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体执行者,其专业素质高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财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不足,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这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另外,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观念也十分重要。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不严谨,就容易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失误,忽视许多能够反映问题的财务数据;财务工作者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就容易在工作中投机取巧、,甚至于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良

新会计制度既继承了原制度中的合理部分,又做出了重大创新,在操持相关法规政策一贯性的同时,又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将基建数据并入在建工程,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力度,强化了资产的计价管理和入账管理,系统整顿了财务报表体系。但如果在财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自然过渡,就会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依据,这也是单位财务管理出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有些单位账本上的会计账目是会计人员私自增添、设置的,还有一部分账目没有正确列举在所属的科目之下。这种行为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加大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记录进行规范的工作难度。

(三)资金管理不够正规,缺乏财务预算能力

资金管理不够正规,缺乏财务预算能力,预算管控工作存在粗、疏、漏、乱等问题,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引发原因需要深入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挖掘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的财政拨款。但是,国家拨款的金额有限,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通过预算管理对国家拨款进行有效使用。而就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讲,普遍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力,经常会出现资金使用透明度不足,大量资金流向不够明确,虽然能够编制本单位的资金预算,但是在往往没有进行落实,或者在落实过程中走样,丧失了控制单位资金使用的根本目的。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措施

(一)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为了确保新会计制度的顺利推行,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是一项必要的条件。行政事业单位要聘请财务管理的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专业人员到单位来进行现场讲解,向广大财务管理的基层员工普及新会计制度,让员工领会新会计制度的内涵和应用要领。同时,还要加大财务管理人员与同行业人员的交流力度,向其他单位借鉴财务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为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热情。除了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的培训,行政事业单位也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积极表彰工作态度认真的员工,大力宣传爱岗敬业的代表性事迹。

(二)改变会计记账方式

新会计制度是我国财政部结合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所制定的,比旧有的会计制度更加符合未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首先改变会计记账的方式,弥补以往会计记账方式的缺陷,提高会计记账的规范性、科学性与严谨性。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记账要明确记载单位的资产总值、净产值和负债金额,严格按照会计分录记载,协调各项财务工作之间的关系,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

(三)资金管理正规化,提高财务预算能力

为了改善资金管理不够正规,财务预算能力缺失的问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关注重点项目的预算,以点带面;完善预算编制考核评比,以考促效;加大预算编制执行力度,以定促管;进一步促进资金管理的正规化,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加大单位资金使用的透明程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单位的专项资金与日常开支区分开来,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挪用资金。还要将单位资金的使用状况与财务预算进行对比,分析资金使用状况与财务预算方案出现差异的原因,评估资金使用价值的高低,规范单位资金的使用。

三、结束语

为了适应我国未来的发展形势,我国财政部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正视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会计记账方式进行调整,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促进资金管理的正规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娅.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

第3篇

[关键词]职工书屋;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14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0-0-02 

0 引 言 

职工书屋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保障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在全国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及公益工程。 

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书屋,在规模、藏书量、服务对象和管理人员的配备等方面有别于对外开放的图书馆,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图书管理系统,提高职工书屋现代化管理水平。 

1 职工书屋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总体规划设计遵循方便、实用、简洁、安全的原则,结合实际,分析图书管理系统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提出系统设计策略。单位职工书屋主要面对本单位职工开放,服务对象明确,数量可控。书屋管理人员少,服务时间短。书屋藏书量不会太大,种类不会太多。因此,图书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①根据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数据采集和管理活动以及借阅者的计算机素质的要求,采用一个综合数据库是合理的;②具有方便的人员和图书管理,以及管理员、服务对象权限可控的功能;③系统内各类信息能实现便捷查找、分类、识别、快速检索;④系统应符合图书借阅管理规定,满足日常图书管理工作需要;⑤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需求进行信息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2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理念 

根据单位职工书屋需求设计人机友好界面,运用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思想,使用C#平台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完成用户登记、图书录入借阅等主要功能。 

2.1 运行环境 

2.1.1 硬件环境 

推荐配置CPU:Pentium 4 1.6 G;内存:512 M以上;硬盘: 

100 GB以上空间。 

2.1.2 软件环境 

Windows Server 2003;SQL Server 2005;NET Framework 2.0 

2.2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过程 

2.2.1 更新图书等资料处理流程 

2.2.2 读者借还图书处理流程 

2.3 图书管理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本系统采用了以下的关键技术。 

2.3.1 身份证采集 

身份证是每位成年人必备的证件,具有唯一性。面对可控用户范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八三一台职工书屋未采用大型图书馆常用的借阅证借阅图书方式,而是采用身份证采集器,有效地节约了管理成本。 

华视CVR-100U/D联机型二代身份证智能采集器是数据采集器的一种。它能快速鉴别二代身份证的真假,读者只需使用将二代身份证放置在采集器上,即可快速读取读者身份信息与预先录入信息库进行比对,通过后既完成身份确认。 

2.3.2 条形码扫描枪 

条码扫描枪也称条码扫描器,本系统采用手持式扫描枪对馆藏图书进行扫描,实现图书信息的录入、定位、借阅、归还等功能。 

2.3.3 多功能列表控件 

为了达到良好的人机交互效果,本系统采用了多功能列表,可实现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分组、关键字高亮显示、查询结果快速定位等功能,让使用者可以非常直观地查看自己感兴趣的栏目。 

2.4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2.4.1 图书管理 

通过图书管理模块,实现图书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浏览等功能,如图1所示。 

2.4.2 用户管理 

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实现用户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浏览等功能,如图2所示。 

2.4.3 借阅管理 

通过图书借阅管理模块,实现图书的借阅功能,如图3所示。当用户借阅图书时,必需使用身份证进入登记,此模块会显示用户已借阅的图书信息,没有过期未归还的图书时用户才可借阅,否则需要用户归还图书后方可借阅。 

2.4.4 图书归还 

通过图书归还模块,实现图书的归还功能。用户在归还图书时,只需要将书放入图书归还点即可,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进行图书回馆入库,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4.5 催讨管理 

图书管理系统根据管理规定,图书在有效期内没有归还,系统会自动提醒管理人员,用户归还图书后,才可借阅新书。 

2.4.6 扣款管理 

扣款管理模块,可以查看超过有效期还没有归还的图书借阅信息。超期系统将默认为用户已将书本遗失,用户将要按相关的规定进行赔偿。 

3 图书借阅系统设置 

系统中对用户权限进行了设置,分别为超级管理员、管理员、用户,同时根据职工书屋管理规定对图书位置、图书类别、借阅时限和借阅数量进行了设置,为规范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 图书管理系统的特点 

4.1 操作方便 

当进入图书录入工作时,管理员可通过扫描条形码,录入相关图书信息,即可完成图书的入馆工作。用户借阅图书时,只需用身份证采集器读取身份信息,然后扫描借阅的图书,即可完成借阅图书借阅。用户还书时,只需要扫描图书条形码,即可归还图书。 

4.2 快速定位 

管理员可以通过本系统,输入用户名、图书条形码、书名、类别、作者和出版社等相关字符,通过数据库比对就能快速精确地定位到用户感兴趣的项目,实现快速查找定位功能。 

4.3 简单易用 

图书管理系统采用了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软件上提供了非常多的提示功能,任何图书馆管理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快速上手,进入正常的工作。 

第4篇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加强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绩效评价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财政支出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预算管理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点。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监督乏力,在财政支出中大手大脚,资源浪费,不讲资金使用效益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

2.项目支出方面的问题。在项目支出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项目前期不注重审计,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项目支出在预算上没有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执行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缺乏项目事后评估,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缺乏绩效问责机制,使得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3.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基础薄弱。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资产管理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单位资产账实不符;资产处置不合规,资产报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处置。在资产管理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没有完善的履行问责机制,即便是出现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这是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4.经费支出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只重视资金支出的规模,但不重视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三公”支出预算定额标准不够规范、支出标准失控、支出规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巧立名目,公费旅游;承办会议和公务接待活动中重形式、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的行为时有发生;公务车辆购置数量和标准控制没有严格落实到位。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

1.设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前提,只有构建起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才能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根据绩效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将评价指标分为项目管理、投入、产出与结果、综合社会贡献和修正指标五大类指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置可以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种形式。针对这两种形式的设置。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共性指标主要指的是符合单位所有部门的评价指标。个性指标则主要指的是单位各个部门的特定指标。指标设置还要结合财政支出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有效设计。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是衡量公共财政支出效益的标准。因此,绩效评价标准的设定至关重要。在评价指标确定后,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值是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的保证,评价标准值应以财政支出性质、类别为基础,按照不同地区、行业、项目规模,采用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理统计分析、专家评估、公众印象等方法取得。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1)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2)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3)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4)其他标准。

3.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就会出现偏差,误导评价主体,无法实现评价目标。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比较法是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因素分析法是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最低成本法是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像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领域支出的绩效评价。公众评判法是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绩效方法选用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使用时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4.制定严格绩效评价程序。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机制还很不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机制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文件。因此,必须严格绩效评价程序,要把财政支出纳入到法律轨道上来,要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完善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要把绩效评价的主体,流程,监督制衡等不断完善。要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能够在法律框架下有序运行。

三、绩效评价在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

1.循序渐进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在绩效评价工作的初级阶段,绩效评价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财政预算安排金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在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法规制度、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和基础条件后,再尝试开展部门基本支出及项目整体支出的绩效评价。

2.适当合理引入公众评价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公众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过程中要合理引入公众评价机制。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对财务支出的有效管理。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入公众评价机制。一是要根据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来聘请在这方面具有专长的研究所,专家来进行第三方评价。由具有专业素质的第三方人员来评价可以提升绩效评价的公信力。二是要与第三方评价机构签订协议。要明确规定评价过程,评价程序。这样对于科学评价,保证评价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协议来进行有效评价,这对于提升管理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时候财政部门应当对第三方组织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进行规范,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3.建立行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管理效率,而要想真正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的同时还要逐步建立健全评价结果运用奖惩机制,根据绩效的好坏建立资金分配的“优奖罚劣”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要明确制度的权威性,针对明确违反纪律和规定的行为必须要进行严厉惩处。

4.将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项目支出预算要有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保证项目可执行,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对项目进行事前评价,其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项目事中评价,以此作为预算资金拨付的依据。预算年度终了对项目进行事后评价,以此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依据。在部门预算支出管理方面,要建立资产、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促进预算单位加强资产管理,重视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今后预算管理工作中,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构建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监控为抓手,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后馈为依托,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支出效益为目的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金延宁: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西部财会,2009(1).

第5篇

关键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处理规定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从2013年1月1日起所有的事业单位将执行新制度,新旧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制度需要从出台形式、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从而达到学习领会,掌握运用之目的。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新旧事业会计制度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权作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将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

1.旧制度设置了“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 就是将“现金”变为“库存现金”,这与企业一致,其他科目不变,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2. 旧制度设置了“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

新制度取消了 “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但设置了“存货”科目,其核算范围包括原账中“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存货的核算方法与企业几乎一致。

3.旧制度设置了“对外投资”科目

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相应设置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两个科目,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对外投资余额转入新账中“短期投资”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长期投资”科目。账务处理:

借: 短期投资(不对应基金账户) 长期投资

贷:对外投资

同时对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

账务处理: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4.“固定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标准和企业一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实物形态保持不变,使用的年限超过1年,但没有具体的金额标准,要靠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去判断,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存货。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

(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账务处理: 借:存货

贷:固定资产

同时,借:固定基金 领用该存货时,借:事业基金

贷:事业基金 贷:存货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剩下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借:固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新制度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要计提累计折旧。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事业单位,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包括旧转新账时转入““存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2013年度全面核查其原价、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并于2013年12月31日对这些固定资产补提折旧,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相当于企业会计处理追溯调整法。自2014年1月1日起对这些固定资产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也就是说2013年1月1日后新购入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老的固定资产2013年12月31日补提,2014年正常计提折旧。

5.“无形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无形资产”科目,核算无形资产的原价。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余额反映的是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转账时,将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无形资产”科目,同时将相应的“事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账务处理:

借:事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事业单位按新制度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应当自2013年1月1日起设置和启用“累计摊销”科目,以“无形资产”科目2013年1月1日的期初余额为原价,按新制度规定进行摊销。

参考文献:

[1]财会[22]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2,12.

第6篇

关键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处理规定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从2013年1月1日起所有的事业单位将执行新制度,新旧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制度需要从出台形式、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从而达到学习领会,掌握运用之目的。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新旧事业会计制度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权作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负债类

1.“借入款项”科目。

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借入款项划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相应设置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两个科目,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借入款项”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即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余额转入新账中“短期借款”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

2.“应交税金”、“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旧制度设置了“应交税金”、“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其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3.“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

旧制度设置了“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其核算内容涵盖了原账中上述三个科目的核算内容,并包括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旧账在“其他应付款”核算)等,这与企业、医院等单位相一致。事业单位应在新账中该科目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细科目。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新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并对原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其中属于事业单位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4.“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新制度设置了“应付账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但不包括偿还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应付账款,如跨年度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等。转账时,应当对“应付账款”科目进行分析,将偿还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应付账款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长期应付款”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付账款”科目。

5.“其他应付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其他应付款”科目。该科目的核算范围比原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核算范围小,不包括事业单位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如以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等,相应内容转由新制度下“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应付款”科目核算,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

二、净资产类

1.“事业基金”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事业基金”科目,但取消该科目下设置“一般基金”、“投资基金”明细科目,其核算范围也较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发生变化,不再包括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并对所属“一般基金”明细科目的余额(扣除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数额后的余额)进行分析:对属于新制度下财政补助结转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对属于新制度下财政补助结余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也就是说新制度下“事业基金”科目要扣减“非流动资产基金――投资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这四项。

2.“固定基金”科目。

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但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扣除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额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3.“专用基金”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专用基金”科目,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专用基金”科目的余额分析转入新账中“专用基金”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4.“经营结余”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经营结余”科目,其核算范围与原账中“经营结余”科目的核算范围基本相同。转账时,如果原账中“经营结余”科目有借方余额,应直接转入新账中“经营结余”科目。

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社卫中心;固定资产衔接问题;账务处理

一、社卫中心固定资产概况

(一)社卫中心固定资产概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建立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为主的 “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从性质上讲,社卫中心属于收支两条线的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是财务管理乃至单位内部管理的一项重点。而对于社卫中心来说,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社卫中心尤为重要。

(二)社卫中心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政策变化。(1)2012年12月5日,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做出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施行。(2)2012年12月19日,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出了修订,修订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

2013年1月1日起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同时施行。(3)2012年11月29日,我国财政部印发了第21号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对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都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施行。(4)2013年1月10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2号 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该《规定》分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财务报表新旧衔接、其他衔接事项5部分。

社卫中心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就是在上述规章制度的逐渐完善中变得更加规范和有效。本文主要依据2012年12月19日修订、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依据,探讨了社卫中心在新旧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衔接问题的账务处理。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固定资产定义的定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的含义进行了重新定义,即明确了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高于1000元(专用设备的单项价值高于1500元),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相较于旧制度,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即通用设备由500元提高至1000元、专用设备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对固定资产分类进行调整,即把“房屋和建筑物”调整为“房屋及构筑物”、把“一般设备”调整为“通用设备”、把“图书”调整为“图书、档案”、把“其他固定资产”调整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1]同时,针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更为详细、确定的分类,更方便社卫中心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和管理。

(二)新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相较于旧制度,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也进行了修订。在新制度中,事业单位除了不需要对档案、文物、图书、动植物等不需要计提折旧之外,其他固定资产均需要计提折旧。此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引入了“累计折旧”科目。能够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表现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情况,而且能够更有效的保证会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三)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通过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以明显的发现,在新制度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是新制度的一大创新。固定资产无论是形成、使用,还是报废,均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在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之前,我国事业单位基本都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无法真实而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变化,不利于单位管理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状况。

三、在新旧制度衔接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年初“固定资产”要素新旧制度衔接办法。(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借:存货

贷:固定资产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借:固定资产 (新入账)

贷:固定资产 (旧账)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

(3)新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但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年初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扣除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额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二)新增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1)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1) 年限平均法:公式一:每年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公式二:每月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月份。2) 工作量法:公式一: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总工作量;公式二: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2)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3)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除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动植物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之外的固定资产均需要计提折旧。但是折旧年限却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而且计提折旧时无需考虑净残值。社卫中心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也应依照此规定计提折旧。关于计提折旧,有一点需要注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在折旧全部计提完毕之后,在继续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同时,提前予以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计提折旧。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中引入“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通过对比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难发现,社卫中心的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时,都要将资产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引入,也是新制度的一大创新。社卫中心的资产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均需先通过该科目进行汇集,然后再进行结转。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固定资产减少都需要通过该科目,比如:当社卫中心调出资产时不需通过该科目,而是直接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还可设二级明细科目,用于具体的会计核算。

四、各地社卫中心应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一)社卫中心应建立健全中心内部管理机制,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各地社卫中心应严格参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建立健全社卫中心内部管理机制,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以及维修、盘点、保管等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使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同时,社卫中心还应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二)社卫中心应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规范账务处理程序。目前,我国企业基本都已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很多社卫中心也引进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但是很多社卫中心的财务软件都局限于总账、出纳、应收应付等模块,对固定资产的模块相对忽视。对此,笔者建议我国社卫中心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台账、明细账等的电算化处理程序,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三)社卫中心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各地社卫中心还应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清查与盘点工作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使用部门参与。凡是发现账实不符或者盘亏盘盈,均要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我国各地社卫中心的医疗器械、医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在其资产总额中占比较大的份额,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底重新修订并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变化较大。因此,我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结合“新制度”的相关规定,好有关固定资产衔接的账务处理问题。通过完善账务处理,克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与缺陷,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EVH;垂体后叶素;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胃复安;疗效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EVH)是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并发症[1],本病往往出血量大,出血率高、死亡率高,在止血措施上有其特殊性。控制EVH的理想药物应具有迅速而有效地降低门脉及曲张静脉压力,而无明显全身副作用。为此我们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及胃复安治疗该病,并与奥曲肽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均为住院的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符合下列条件者为研究对象:①出血24~72 h内胃镜证实为EVH;②无严重心脑血管疾患;③未施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及硬化剂注射和套扎术治疗。共有5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5.8岁,肝功能child级A级10例,B组38例,C级8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32例,给予垂体后叶素12 υ/h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5~50 υg/min持续静脉滴注,胃复安10 mg肌肉注射,1次/8 h;奥曲肽组24例,给予奥曲肽100 υg加入25%葡萄糖液20 ml静脉缓慢推注后,以25 υg/h 持续静脉滴注。以上两组药物均连用24 h,如有效,皆继续应用24~48 h;如无效,则采用其他止血措施。2组基础治疗相同,2组患者治疗前各种临床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1.3 疗效判断 置胃管,定时检测血压、脉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出血停止标准:胃管冲洗无新鲜血液抽出,血压、脉博平稳,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无继续下降。24 h内止血有效,24 h以上仍有活动性出血为无效。

2 结果

2.1 二组治疗比较见表1。

奥曲肽组无明显副作用,仅有2例出现腹痛、腹泻,联合组4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昏、腹痛、腹泻、面色苍白、心悸、出汗。

3 讨论

近年来,虽然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术、套扎术、组织粘石剂注射及经颈静脉肝内门脉分流术等介入技术应用于EVH治疗,使该病的疗效有很大提高,但由于人员技术及条件限制,这些技术开展的并不广泛。因此,药物治疗仍然是一些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首选的治疗方法。

垂体后叶素是治疗EVH的常用药物,疗效确切,但因副作用严重,限制了临床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是经过活化的单硝基化合物,不需要经肝脏脱硝基,且半衰期长,适用于肝、肾有损害者,其通过直接松驰门脉侧枝,松驰肝血窦前纤维和窦隔的肌纤维,松驰动静脉平滑肌的作用,降低门脉阻力,减少门脉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目的[2]。同时还能防治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状动脉收缩等副作用。垂体后叶素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合用可显著减少前者副作用,同时可促进门脉压力进一步下降,胃复安通过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直接减少奇静脉血流量和降低食管曲张静脉压力[3]。恶心、呕吐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诱因,胃复安通过阻断催吐化学感受区中多巴胺受体而提高催吐化学感受区的阈值,使之降低对各种反射冲动的敏感性而止吐。其中枢镇吐作用可阻断门脉高压出血恶心、呕吐加重门脉高压出血这一恶性循环,与垂体后叶素联用,可消除后者用量大时出现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上消化道出血时,肠内产氨增多,垂体后叶素能够促进肠蠕动,促进肠内积血、积食等含氮物质排出,减少氨吸收,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4]。

综上所述,垂体后叶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及胃复安治疗EVH取得了近似奥曲肽的治疗效果,且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低,价格低廉,适用于基层医院,但因其耐受性差,心血管副作用大,不适宜老龄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雨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10.

[2] 方裕强,许国铭.第二届中国消化病学术周大会记要.中华消化杂志,2002,3:169-170.

第9篇

2、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招考中出现的对考生综合知识进行考察的一门科目,其主要是测试应试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考察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从范围上看,考察知识面较广;从深度上看,考察难度不大。从区域角度上看,各省市考试内容略有不同,但政治和法律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3、行测,事业单位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察内容涵盖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和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等,个别省份还包括写作方面的题目。

这些题目重点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能力、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推理能力、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等。

4、申论,事业单位申论是事业编制笔试科目,考察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等。

其内容通常会就时事热点问题给出一段文字材料,应试者需要对文字材料进行阅读、分析,回答题目有关问题。在答题过程中,需使用规范的公文写作语言,条缕清晰的给出自己的观点。

第10篇

因工作需要,广东东莞长安镇招聘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需面向社会招考专业性技术岗位聘员和普通技术岗位聘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条件和报名方法

    1、报名条件

    (1)符合招聘岗位要求(见附件1);

    (2)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强;

    (3)身体健康,能胜任应聘岗位的工作;

    (4)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

    (5)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6)博士研究生年龄在45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年龄在40岁以下;

    (7)长安镇属行政事业单位聘员以上人员不属本次招考范围;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报名。

    2、报名方法

    下载或现场填写《长安镇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招聘人员报名表》(附件2)一份,并提交报名资料;报考专业性技术岗位的考生可将个人简历等有关材料扫描发送到我局的招聘报名邮箱([email protected])。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岗位进行报名。

    报名提交的资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3)相应的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等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4)近期大一寸免冠彩色照片2张;

    3、报名时间:2018年1月18日至2月8日(共16个工作日)。

    4、报名地点:长安镇东门中路388号智慧大厦三楼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资格审查

    根据招聘条件,由长安镇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负责报考资格审查,并向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发放准考证,通知具体考试时间、地点。入围招录人选后,考生还需提供计划生育证明和学历验证报告。

    三、考试方式

    本次招考拟招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1人,普通技术聘员8人,共9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直接采用面试的方式招聘,普通技术聘员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招聘。各拟录用人数与拟招考岗位的报名审核通过人数应符合1:3比例方可开考,达不到比例的则相应减少或取消。

1、笔试

    (1)数据管理员(3人):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应用题、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计算机及网络、数据库的日常管理、维护与运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技术解说员(3人):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公文写作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和文学基础知识等;

    (3)会计(1人):题型为选择题、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法基础以及初级会计实务方面的基础知识;

    (4)项目材料员(1人):题型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公文写作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

    普通技术聘员笔试为100分制,笔试合格分数为60分,笔试时间另行通知;笔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高低排名,合格并符合1:3入围比例的,由我局通知入围者进入面试环节。

    2、面试

    面试分为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面试和普通技术人员面试。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面试为100分制,主要考查考生对数据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来源、数据导入与预处理、统计基础、数据建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普通技术聘员面试为100分制,主要考查考生对各自报考岗位的认识及相应的岗位知识、技能水平。面试评委领导小组由5人组成。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考试成绩计算

    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考试总成绩=面试成绩;普通技术聘员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

    四、体检

    考试结束后,按考试总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职位招录人数从考试总成绩合格考生中等额确定体检人员名单。

    体检工作按照《广东省公务员录用体检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体检标准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的可以复检一次。如出现体检不合格或放弃体检、录用资格的,相应职位依次递补体检人选。

    五、确定拟聘人员、公示

    体检合格者确定为拟招录人选,在长安政府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

    六、办理聘用手续

    拟招录人选经公示无异议的,签定聘用合同,正式聘用。

    七、有关问题说明

    应聘者应符合公布岗位的资格条件,报名时提供的有关材料必须真实、准确,且需与在《长安镇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招聘人员报名表》中填写的内容一致。如有不符或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一律取消考试资格和成绩,已签的聘用合同无效。

    咨询电话:81601001-3822,13926820822

    附件:

第1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综合竞争力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事业单位在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需要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全新的大背景下,计划资金时代的资金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发展机制,现代资金管理模式不管是在内涵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根据事业单位发展形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着事业单位机构是否能够长远发展,资金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从上述角度不难看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自身资金管理工作,继而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在竞争中能够博得一席之地。

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1.1财务监督过于薄弱且信息反馈不够及时

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实施的是计划资金管理模式,所以我国各大事业单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随着事业单位制度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对资金活动进行监督是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的关键因子。由于财务监督力度过于薄弱,所以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购买和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缺乏事业单位整体预算基础上,利用公费也无法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做到极致。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运用工作过程中,缺乏对收入和支出的分析,因此常常出现收支不平衡情况。财务监督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存在诸多的随意性,很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等行为,再加上信息渠道反馈过于单一,所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比较困难。

1.2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比较随意

现阶段来看,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最终使得成本管理比较随意,相关资源此时也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使用的整体效益处于低水平。与此同时,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在没有对市场的前景进行可行性分析,盲目进行规模扩张行为,导致费用支出超标和固定资产闲置等问题的出现。基于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却不是在同一个水平,水平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部分事业单位追求高科技产品和先进技术,盲目引进了一些价格昂贵但是功能十分有限的设备,最终使得事业单位的各项资源严重浪费,加大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

1.3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从我国各大事业单位的领导结构层来看,事业单位专家和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和教授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管理岗位。由于上述领导级的人物把精力都放在与自身相关的专业中,难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安排在资金管理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逐渐落后,一旦事业单位缺乏综合素质过硬的资金管理团队,势必难以将更多先进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应用全面。基于此,事业单位将错过良好的发展时机,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水平不够高。

2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相关对策

2.1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来充分调动资金管理人员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工作。基于此,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对资金管理人员素质的能力培养,逐步树立起资金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基础知识,充分调动资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资金管理工作人员的效果。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对财会和资金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部分有l件的事业单位可以考虑将资金管理人员在一些专业的机构中实地学习,与此同时在事业单位开展定期培训,及时更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结构。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表现优良的员工,应该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再提高其工作热情。基于此,不仅仅能够帮助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还能够从社会中吸引更多的专业资金管理人才。

2.2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种事业单位行业得到了显著进步,诸如医疗市场的逐步扩大和私立事业单位的逐渐增多,使得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现阶段来看,事业单位的发展受到了市场资金的制约,事业单位只有顺应了市场资金的发展需求,才能够站稳脚跟。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财务监督工作不仅仅是支持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基础,也是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必须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集法规政策和业务等为一体的工作。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来执行,在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资金特点之上,考察事业单位是否能够进行高效率地组织,正确处理好财务关系。因此,可以说财务监督工作在事业单位的整体经营过程中起着重大的控制作用,对于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整体效益中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组织效率;(2)确保事业单位筹集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3)通过各项活动分析经营流程,最终形成财务监督工作的经验或者结论,再帮助事业单位能够及时找到资金管理工作中的差距,为事业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关数据参考。

2.3树立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管理意识

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需要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部门安排相应工作人员来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本进行专门的负责。事业单位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范围内营造出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树立起勤俭节约的管理意识,再利用诸多措施来降低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成本。首先,贯彻成本管理责任人体制,细化每一个成本管理目标,将目标分析道每一个科室之中,使得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够负起责任。在清楚了解到成本管理的重大压力之下,提高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意识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其次,提高成本效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能够显著发挥单位自身的资源价值,从而创造出更大的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制定相关方案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从中找到最为合适的成本效益平衡点。

第1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是提高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完成能够提高员工积极性,实现财务管理的预期目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改革进行过多次调整,但仍然存在财务风险,因此合理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规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很大财务风险问题,影响着其职能和功能的有效发挥。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整体业务能力综合素养水平不高,单位没有针对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开展必要的培训以及再教育工作。一些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者没有夯实的相关专业基础,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部分人员不能做到认真负责。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资金无法科学、合理、高效利用起来。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的内控方面也着力较浅,进而在财务管理的模式以及制度上没有形成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体系庞大,人员众多,这就给这些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筹划的全面性以及系统性带来了一定的。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不高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大多数领导都不具备专业的预算管理知识,而对于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却抓的非常紧,这使得许多财务工作都是由领导直接部署的,使得预算及审核内控等都方面的职能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与此同时,由于从事于预算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匮乏,造成了预算的严重失水准,使得财务工作的混乱。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不完善

有考核就应该有监督,只有将权利置于制度的框架内才能让权利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缺乏科学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将考核的权力完全下放给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会导致领导权力过分膨胀,易滋生腐败。其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没有严密的监督,使国有资产处理不够公平公正,这些现象对严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而言都是不容许存在而确实存在的。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资金无法科学、合理、高效利用起来。另外,重要项目的资金使用没有内控管理机制,使许多会计从业人员钻漏洞,进行虚假报账。其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没有严密的监督,使国有资产处理不够公平公正,这些现象对严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而言都是不容许存在而确实存在的。

4.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不够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较为严重的“政事不分”问题,致使此类单位的财务体系呈现出杂乱、无序的状况,这无疑会引起单位内部每个部门之间以及本单位与上层单位之间出现资金管控以及利益调配上的混乱,进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应用效率。另外,在这种状况下,单位也很难实现资金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同时各部门间复杂的联系极易导致各部门出现财务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中,固定资产对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与固定资产相关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仅仅关注资金而没有给予财物充分的重视,或者仅仅将注意力放在单位所需购置的物品上,而疏于对其管理。总之,行政事业单位经常会出现疏于资产管理、资产闲置以及重复购置等问题。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根本在于财物人员在对财产进行核查以及登记中没有遵循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手续缺失,责任划分不清晰,审批程序不当,存在管理失误。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将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基础专业能力加以提升。对其此类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说,其个人的职业道德及个人品质显得更为重要。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较大会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变动很小,其中某些财务人员及风险管理人员不具备从业素质,基础知识匮乏,这严重影响且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要想改变这一情况,首先应改掉任人唯亲的恶俗,选择精明能干,业务知识娴熟的财务人员来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13篇

摘 要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财务管理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事业单位的发展状态。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发展情况来看,依据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解决对策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财务管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但从整体发展状态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有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熟悉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因此使得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职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缺少职能分工,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缺少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经费使用等财务方面的有效管理,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缺少正确的认识,有些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于预算编制方法没有进行限定,这些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中,没有对预算外收入与支出进行有力的监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

审计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做好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有的事业单位缺少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有的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岗位,但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从事这方面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能保证内审的质量。此外,有些领导的财经法规意识淡薄,没有加强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出现失真等情况,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有些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理财的理念非常落后,管理方法不科学。有些财务人员对于收付款凭证的审核不严格,各种账目处理存在交叉的混乱现象等。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了事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加成本管理理念,树立成本意识,能够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风险的规避。市场经济中竞争日益加剧,管理者要树立市场化的管理观念,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行运行资金的规范化,提高财务资金的运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建设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预算管理体制建设,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资金管理环节中的预算管理决定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所以可以将收入和支出进行综合的核算与管理,在预算编制时进行详细资料的收集,进行收支的细化,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管,健全收入分配制度。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资产运行的管理

事业单位加强对资产运行的管理,首先应该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对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了解资产状况;其次,确立“钱物分离、互相牵制、职权明确”的管理原则,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分工,划分职责范围;再次,进行采购形式的改革,采用公开招投标制度,增加采购环节的透明度;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仓储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增加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从硬件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通过单位组织的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综合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经济效益观念,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用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定期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进一步规范化事业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重点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此外,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工作对财政运行的预警保障作用。

三、结语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管理人员要进行观念的转变,加强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的建设,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潘月.论新经济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12):150-151.

[2]张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财经界.2011(24):195.

[3]来丽娜,朱明华.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商业经济.2012(4):108-109.

第14篇

为贯彻落实《*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工作人员暂行办法》(淄编办〔20*〕64号),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招聘人员计划的制定

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编办统一组织。

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要严格按照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实行招聘人员计划管理。原则上每年招聘两次,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确定。事业单位拟招聘人员,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分别于每年2月底、8月底前报市编办进行编制和人员结构审核。根据审核情况,事业单位拟定招聘计划,按照管理职权,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招聘计划包括的内容为:招聘单位编制数、空编数、拟招聘岗位及人数、编制审核情况、招聘的范围、标准及条件等。

招聘计划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编办下达。

二、招聘人员的范围和条件

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应聘人员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符合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其他条件。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应聘该单位组织、人事、纪检、财务、审计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在职人员应聘的,要征得所在单位同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事业单位招聘的岗位分为: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范围指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和科级以下普通管理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和科级及相应管理岗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应聘人员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具有*市常住户口、大专以上学历(应聘工勤岗位的可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全日制普通高校择业期内未就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可不受生源地限制。应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其资格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条件要明确、具体,易于操作和界定,并对是否允许相近专业人员报考作出规定;同一主管部门下属不同招聘单位的相同、相近岗位,可予以适当归并,集中招聘。

三、招聘的方法步骤

(一)招聘公告

根据批准的各单位的招聘计划,制定招聘公告,通过相关媒体。招聘公告的内容为:招聘岗位、招聘人数及相关待遇;应聘人员条件;考试、考核的时间、内容、范围以及报名方法等。招聘公告一般在报名前15天,公告时间不少于7天。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1、个人报名。由各招聘单位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初审通过的报考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缴费。

2、资格审查。对应聘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应贯穿整个招聘工作的全过程。进入面试的应聘人员资格审查时,要提交本人相关证明材料,主要包括: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身份证、户口簿、专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等。属在职人员的,需提交单位同意报名的证明;全日制普通高校择业期内未就业毕业生报名的,需提交就业推荐书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等。

(三)考试内容和方法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原则上采取笔试、面试(专业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笔试

招聘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由市组织人事部门命制,主要测试其掌握的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公共管理、市情市况等基础性知以及综合写作能力。

招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笔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或专业知识。对急需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以及因、专业特殊等不宜公开或难以形成竞争的岗位,分别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认定,按照《*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及其《补充说明》中的有关规定程序进行。

招聘工勤岗位人员,原则上采取笔试和专业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也可根据岗位需要重点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

笔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应考人员有政策加分因素的,在笔试成绩上增加规定的分数。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的笔试成绩合格分数线,根据招聘人数和考试情况确定。

2、面试

进入面试人选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照招聘人数与应聘人数不低于1:3的比例依次确定。面试可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专业测试及实际操作等方法,主要测评应聘人员的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等方面内容。面试考官一般为7人,由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面试考官资格的人员及用人单位有关人员担任。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确定考官人员的组成结构和比例。面试成绩由考官当场宣布。

(四)考核体检

按照笔试、面试(专业测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不进行笔试的,以面试成绩确定)计算总成绩。根据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1:1的比例,确定进入考核体检范围人选;采取直接考核或按简化程序招聘的,按应聘的实际人数确定人选。考核主要内容应包括拟聘用人员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的情况。体检应在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可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考核、体检人员不合格的,可从报考同一岗位人员中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

(五)签订聘用合同和编制备案

根据考试、考核、体检结果,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经7至15日公示,符合聘用条件的,分别由组织人事部门发放《事业单位招聘人员通知书》。事业单位填写《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登记表》和《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情况汇总表》,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备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通知书》和《关于XXX公开招聘人员编制和人员结构审核的函》到市编办办理编制备案手续。事业单位持市编办出具的《编制备案通知单》到组织、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档案关系、工资、保险、户籍迁移、毕业生派遣等相关业务。聘用人员备案后,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聘用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期满合格的继续聘用,享受所在单位的各项待遇,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

第15篇

1.1知识经济拓宽了事业单位会计上作的内容

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始进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传入我国的会计核算领域,其发展依据是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越来越依靠智力和知识的创新。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来看,人力资源作为无形资产应当视为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单独计量核算。否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内容将不完整。

1.2知识经济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会计目标主要是以实体资本出资者与债权人作为出发点来详细记录会计主体与经济相关的事项与活动,达到有关利益最大化的效果。知识经济以知识资本作为基础,可以确保经济主体资本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知识经济使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在空间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网络的连通,使得全球的经济逐步走向网络化和虚拟化,有形的会计凭证逐步被无纸化核算所代替,资本的流动速度更加快捷方便,但操作风险也随之加大,在客观上要求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方式必须与时俱进。

1.3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组成,制式化、具体化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有效的体现出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当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财务信息和市场信息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机制,知识和技术的指向性明显。会计报告的内容就有了新的要求,增加了获取最准确的数据辅助决策的难度。

1.4知识经济要求事业单位有一批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

知识经济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有一批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新知识经济时代不仅需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模式有所改变,而且急切需要一批精通业务的综合性管理人员。会计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比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还必须要求掌握比较新的财务基础知识。不只是具有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基本基础,而且应熟悉国际上通用的管理会计和审计知识,进一步掌握相关经济、法律、财税、金融知识,基本具备现代会计管理能力。

1.5知识经济将使事业单位会计的职能改变

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职能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决策三项内容。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拓展了传统会计的智能。知识在会计工作中成为重要部分。并要求事业单位会计要参与企业单位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数据和信息,这将成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充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才能了解市场的竞争状况。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也需要依靠市场生存,所以,如何提高自己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如何使资金发挥最佳效果直接关系着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整套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成为必然选择。

2应对知识经济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创新策略

第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法制建设。其一是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另外是为了能更好的保证会计规则的秩序。相关部门应对照《会计法》出台的各项法规,对本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本单位的财务会计运行受到一定监督,这样就可以极大的维护会计准则的法规,很规范的对国家财产进行保护,更好的保障纳税人的权益。国家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基金,对于那些国家财产保护的实绩进行宣传并且奖励,而对那些违法行为则追究到底,以打击挪用公款,公款吃喝现象。第二,进行事业单位财会各项相关制度的改革,应该具体明确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基本职能,即规范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管理,以避免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财会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能的相互影响,克服并相应改变过于重视会计核算,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加以轻视,并能够结合事业单位具体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做到支出结构的优化组合[3]。最后,要注意加强对于事业单位管理绩效的考核管理,以巩固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革新成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