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农资经营模式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资经营模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资经营模式

第1篇

1、加盟连锁经营的优势

特许加盟连锁是21世纪世界上最成功的经营模式,超过90%的客户在加入连锁体系后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据美国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调查:在开业第1年就失败的自营店比例高达30%~50%,而采用特许经营方式的失败比例仅为3%左右。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法律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的大力肯定与支持,特许连锁经营也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热点。

由于连锁加盟体系是已经在市场运作中经过验证的成功的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有着统一的CI设计,统一的企业文化,统一的工作标准,统一的价格,统一的进货,统一的物流配送,有关经营管理上方方面面的成熟模式、标准、技术等,加盟者可以在加盟后立即直接使用,比自己创业的逐步摸索要有成功率高得多的把握。因为一切都是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而且是被市场证明是成熟可行的,所以对于没有生意经验或专业经验的人来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入门并且运作成功,避免了走弯路甚至失败。

加盟企业的总部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开发具有独创性、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以差异化来区别于竞争对手,取胜于竞争对手。加盟者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日常经营与管理上,而坐享这种好处。

由总公司统筹处理促销、推广、广告宣传、物流等,使加盟者能专心致力于日常经营工作,减少大量人力、时间、金钱的浪费。

由于加盟店使用的是加盟企业的形象、商标、服务、价格等,承袭了连锁系统的商业信誉,等于给顾客吃下了定心丸,这使客户对新开张或客户熟悉的店会产生亲切感,乐意光顾,避免了因顾客由于对新开张的企业不熟悉所导致的顾客流失。

由于加盟连锁企业是统一进货,统一物流配送,所以,大大降低了进货成本及仓储、物流的费用,同时避免了在进货渠道选择上的风险性。

由于店面设计施工,设备的投入,存货的储备,服务的内容,价格的制定,员工培训等都可由总公司来协助,包括开业后还有总公司的检查、指导等,所以避免了许多经营上的失误。

对于独立创业者来说,如果出现竞争对手,只有孤军奋战来应付,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而加盟企业由于有着巨大的产业规模,广泛的市场覆盖,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客户认知度、美誉度上都有着独立企业望尘莫及的优势及市场影响力,所以在与客户对手产生竞争时,会由于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而取胜。

自行创业往往在选择店址上没有经验,而加盟企业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选址方面的咨询,保证选址的成功率。

由于加盟企业有专门的人员对连锁店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顾客形态的变化、消费需求、消费倾向的变化进行充分调查,使得旗下各加盟店能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总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进行运营。

加盟店的成功就是加盟企业的成功,双方的总体目标一致,从而形成巨大的发展向上的合力。每成功一家加盟店等于是加盟企业拓展了一块新市场,加盟企业的市场份额及市场影响力又会提升一步。所以加盟企业对每一个加盟店的支持是不遗佘力的,它是不同于一般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这就像摩天大楼的高耸来自于每一块基石的坚固,没有哪一处地基对建筑学家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2、沃润德农资连锁模式

山东沃润德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农资连锁企业。以“便农、惠农、富农、强农”为根本宗旨,以“十统一”的创新经营模式、“菜农利益为先”的服务理念和推动品牌化战略发展的经营思路,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衣资的泛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安全,真正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2009年公司总经理黄文广因其独特创新的模式,在CCTV年度三农人物评选中荣获“创新奖”,沃润德公司被评为“2009年度山东菜农最信赖农资经营企业”和“2010年中国连锁业冠军联盟之新锐品牌”。

“村村有超市,村村有技术,村村有服务”是公司的战略规划。沃润德的500家农资连锁超市,就分布在寿光蔬菜大棚种植较为集中的500个村,地区分公司正在建设当中,5年内计划在全国设立1万家乡村、乡镇超市,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建立一个农业产业链。沃润德农资连锁超市项目实行“十统一”的标准化经营模式,即:统一经营方针、统一店面形象设计(标识)、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培训和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办理营业执照、统一销售价格、统一配送结算、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统一协助会员销售蔬菜。产、供、销封闭式的管道直营模式,使进入管道的产品全部实行招标,严把质量关,将假冒伪劣产品阻挡在管道以外,公司经营的500多个农资品种,都是经过专家采购团反复考查、筛选出的质量上乘、效果优良、价格透明的农资产品,能为每个大棚每年降低2000~3 000元的农资直接投入。

3、“沃润德模式”的建立是现实之需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73%农村人口,53%常住农村,由于年轻的男性劳动力多出外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386170部队”。这些群体多表现为知识水平低,农资农技知识少;由于信息传输相对闭塞,获取相关信息渠道非常弱;不会辨别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弱势,维权能力极其弱。现实条件决定了农民渴望得到值得信赖的农村流通品牌的服务。

随着城市消费能力的日渐饱和,经济增长空间已日渐缩小,更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同时,国家政策也不断向农村倾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意在指导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消费能力,进而拉动国家经济增长。随着农村市场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各种势力都开始向农村市场涌入,方式方法呈现多样性。而作为与农村联系最为密切的农资市场,也迎来了多极化的时代,原来我们所熟悉的营销环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营销各个环节都有了全新的演绎。其实,营销环境的变化,就需要营销模式的变化。

如今农资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分出了不同的营销时代,同时也在不同的层级里面,提出了不同的营销模式。只不过这些模式还不足以为日益变化的企业成长提供创新之路,而沃润德模式正适应了这种需求。企业一时的赢利,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长久持续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而许多方式只

是对企业一时的发展有作用。这样,创新的沃润德模式的提出就成为了现实之需。

4、“沃润德模式”成功的密钥

截至2009年9月,寿光沃润德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已发展村级加盟连锁店100多家,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前景,得益于“四大创新”和“三大优势”。

“四大创新”:一是在经营管理上,实行“加盟连锁合作”。以终端农民利益为中心,严格实行“十统一”的管理模式,在市场加盟伙伴的选定上严把准入关,加强督察工作,杜绝违规经营;二是在农资购进上,实行“专家团采购”。以多名资深农资专家和本地农艺师为主导,组成“专家采购团”,对农资厂商进行系统考察,保证购进农资的质量;三是在技术服务上,实行“三级服务体系下的专家一线诊治团”,采取网络诊治与现场诊治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解决农民病虫害防治等系列问题;四是在内部运作上,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独立局域网、远端通讯、远端实时监控等措施,将采购、物流、运营、店面管理、财务等科学规范地整合起来。

“三大经营优势”则从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企业服务上,确立了沃润德独具特色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价格优势。一是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公开谈判性竞标,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公司按照微利经营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利润比例,并根据进货价格的高低,随时调整出货价格;三是通过扩大连锁经营的网络规模,优先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沃润德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会员制度,实行一定折扣的会员价,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产品质量优势。一是对进货厂家实行动态管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取消该企业的供货资格;二是对每批购进产品都邀请工商、质检等部门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对公司商品实行统一包装,通过产品扫描系统,对所有进出公司的产品进行质量扫描,在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

企业服务优势。一是建立了公司内部网络,通过短信等形式随时向加盟商和每位会员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对加盟店统一配备网络设备,建立了远程视频医院,开展专家视频咨询服务和网上指导,及时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三是定期对加盟商和会员进行培训,并组织“专家一线诊断团”进村入户现场指导,为加盟商和会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沃润德模式”的终端销售理念

营销模式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交换模式阶段,主要是商品交换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产品销售货物交换为主要目标,时间有几千年;第二,趋于规范化的销售模式,主要以学习西方营销观念为核心,在通过漫长的计划经济环境之后而产生的规范式营销模式;第三,适合模式,根据自己本地的具体情况,创造与发现一些属于自己家门口的营销模式,加上一些先进国家所套用的手法,成为中西结合的营销模式在蔓延;第四,信息化营销模式成为先进的营销主流,这种营销模式就是未来与现在营销模式的发展与走向。

信息化营销模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营销手段多样。那么什么是好模式,这种模式是不是符合企业或产品,是很重要的。当然,企业赢利有很多因素构成,其中每个阶段的不同因素都起到不同的作用。品牌、渠道、传播、产品、终端,各个环节都可能是产生赢利的最大推动力,问题是企业产品的生长阶段不同,产品类型各异,市场环境千姿百态,什么时候,什么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就大为不同。无论品牌制胜还是渠道制胜,作为营销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终端,始终是企业产品动销的核心关节点之一。

对于农化行业来说,以前关注的广告、营销、品牌很多,终端只是作为促销的平台来运用,并没有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实际上这是对终端营销力量的巨大漠视。

沃润德模式的创新成长,其核心就是以乡村终端为发力点,将品牌力与口碑传播相结合,让品牌形成市场信息源,让营销的各种工具都着力于终端,省去过于漫长的沟通过程,以对农民的创新服务形成品牌的持续影响力,从而带来持续的销售。最具标志性的措施应该是沃润德会员卡的发放和执行。该会员卡不仅集中了普通商务店面优惠和便利的功能,而且经过消费信用评估后可以作为区域贷款的凭证,单次贷款2万元左右,以种植户大棚做抵押,既满足终端要求,又避免传统的欠款赊销行为。

6、关于“沃润德模式”的思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塑造一个品牌,尤其是一个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资连锁品牌,就一定要深入到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之中,深入到绝大多数的县和乡村之中,深入到普通消费者的心目当中。让农民在选择消费的时候能够脱口而出,忠心选择,最终形成口头传播的人际效应。

沃润德模式创立之初就已经明确了做长线的目标,想到的是降低加盟门槛,尽可能满足有意向的加盟商加盟,到处开花,让沃润德品牌如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让沃润德自然而然深入到万千百姓的生活之中,深入到他们的心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市场上打“感情牌”是最有成效的。

第2篇

从实践情况来分类,农资企业在打造品牌时通常选择“名牌”和“明牌”两种塑造定性和路径。每个企业的资源和条件决定了选择塑造定性和路径的不同,两种品牌塑造之路都有成功的案例。从现实情况来看,“名牌”成长的势头比较快,但是基础不稳固;“明牌”成长的势头会慢些,但是基础都比较稳固。“名牌”和“明牌”的选择条件、路径和运作要点具体如下:

1 “名牌”

(1)基本内涵“名牌”顾名思义就是“名气大”或“名声大”的品牌,或者说是高知名度的品牌。可能有一定美誉度,但通常不普遍、不具体,或者说是对“美誉”在哪里比较模糊。

(2)选择条件一般来说,选择“名牌”之路的企业通常是陷于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竞争泥潭。产品同质化,品牌名声要不一样,就可以卖高价格,企业就能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也会形成比较稳固的竞争优势。

(3)运作要点做“名牌”通常的运作方式就是广告投入大,在渠道中宣传的声音大。比如典型企业山东史丹利化肥,在央视一套天气预报、山东卫视天气预报等农业广告黄金频道和时段长期投放广告。2008年后,又铺天盖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终端外墙包装――用印有品牌VI形象的喷绘布大面积包装终端墙体和门面等,进一步做强了“名牌”。

提高“名牌”广告宣传效果的注意要点是使农户不仅感觉到“口气大”,更重要是认识到“名牌”的“实力大”,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例如山东史丹利企业宣传几个第一:中国第一条高塔复合肥生产线;中国第一个购买农化飞机的企业;中国第一个洋专家现场进行“农化辅导”的企业等等。山东金正大企业宣传核心是全球最大的控释肥生产基地。相对而言,复合肥行业产销量最大的湖北洋丰也投入了大量广告,但是,缺乏彰显企业实力的“画龙点睛”之笔,使得品牌“名声”远不及后起的金正大和史丹利。

2 “明牌”

(1)、基本内涵“明牌”顾名思义就是“消费得明白”、“货真价实”的品牌,通常也是美誉度高、忠诚度高的品牌。

(2)选择条件一般来说,选择“明牌”之路的企业通常是产品力比较强或者是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农户能够明显地认知到产品质量好、性能佳,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口碑,成为“明牌”。例如:在海南说好肥料,大户、散户几乎同声挪威海德鲁(现为“雅苒”)。

(3)运作要点做“明牌”最关键的是产品力。没有产品力的“内功”想做成“明牌”,结果大多是“狗尾续貂”,难有什么好成效。国外农资品牌大都是走“明牌”之路,例如:化肥行业海德鲁雅苒、巴斯夫恩泰克;农药行业杜邦康宽、先正达福戈等。

国内企业做“明牌”比较成功的也就算深圳芭田。概括地说,芭田“明牌”之路就是“跟得好”、“跟得紧”。在南方,由于经济作物比较多,土地流转比较广,对海德鲁雅苒、巴斯夫恩泰克等国外速溶性、速效性肥料“明牌”认可度高。芭田在产品研发就参照这些“明牌”,推出硝硫基、螯合中微量元素“1+1”产品(海德鲁雅苒、巴斯夫恩泰克都隐形添加螯合态中微量元素),再加上给渠道显著高于国外品牌的利润空间,打造成了国内农资界硕果仅存的几个“明牌”。

品牌塑造的常见错误

每个企业都想做成“名牌”和“明牌”,但是成功的比较少。这其中不完全是企业实力不足的原因,也不完全是企业决策者在品牌塑造投入上缺乏魄力和决心的原因,往往是在具体运作的策略和方法上出现了偏差,使得“品牌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积累。具体来说常见的错误如下:

1 定性不清晰,品牌传播主旨摇摆,混乱了品牌心智

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产品供应链 模式

电子商务的发展, 给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不畅和交易手段单一的缺陷面临电子商务的强烈冲击。因此, 应用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化工具体系作为农产品供应链变革的策略性选择, 优化、改造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并将为我国农产品更好更快的流通带来实际效益。

一、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对象,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农产品采购开始,到农产品加工作业完成,最后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企业, 由农户、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超市以及消费者组成。这种模式存在一些不足。

(1)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严重。物流成本过高是目前农产品物流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占总成本40%以上,而鲜活农产品更是达到60%左右。

(2)核心企业的主体缺失。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负责供应链的资源配置,在我国这一角色主要由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来承担,各种批发市场仍然是连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各成员的纽带。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特点和我国特殊的国情是导致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主体缺失的主要原因。

(3)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一个瓶颈,也是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各省市在制定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中重视不足,使得我国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4)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欠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者间大多数是“一次性买卖”,很难从长远利益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突出,不利于安全质量问题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和事后追溯。这就造成供应链各参与者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设计

供应链是一条联结农产品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物流链、信息链和资金链的增值链。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同步、协调运行, 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受益, 因此信息的畅通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①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网络系统。一方面,可借助电子商务中多功能接口平台等专业技术和政府的力量将各个网站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供求信息等汇总并与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物流企业间信息采集与交换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可通过引入信息中介服务( 即通过信息服务等方式提供内容、信息、知识及经验的) 作为实现上述系统的补充。②构建基于信息中心的信息网络系统。该网络的作用是实现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间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供应信息、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等)的整合。③构建高效、协同的信息共享模式。可考虑通过信息技术将搜集到的各种信息置入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主要包括综合信息平台和协同作业平台) 或集成数据库中心,打造“农产品一流三网”系统,实现成员信息共享,并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来强化成员间的业务往来,逐步建立成员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目前, 农产品信息网络不健全, 农户居住分散, 沟通渠道不畅, 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 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因此,必须构筑起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 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要想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培育农产品的品牌, 监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增加农民的收入, 应对传统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改造, 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运作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是通过基于信息网络的供应链信息平台, 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农产品生产者、供应商、经销商通过信息平台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运作, 各个环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

消费者则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的网络终端对所购买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查询, 并可追溯产地, 切实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保护。农产品供应商根据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 向其上游的农户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 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 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 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 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农产品供应链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网上拍卖等先进的交易方式, 如果还连接海关和银行, 可以实现网上支付等。

三、小结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模式有利于创建我国农产品品牌, 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凌宁波,朱风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3).

[2]彭剑,王剑波,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长株潭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2,(8).

第4篇

进入2010年,××县工商局立足监管服务职能,采取五项措施,大力实施“兴企助农”工程,推进农资连锁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积极引导,构建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以供销系统“新网工程”为依托,大力培育发展“三农”服务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龙头农资销售企业为依托,培育“企业+农户(会员)+订单农业”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培育集约化配送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邮政物流为依托,培育发展“邮政三农”农资物流配送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四种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为主、其它渠道连锁经营并存、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的农资市场安全流通格局。

二是简化手续,规范农资连锁经营行为。在县行政服务大厅和各工商所设立专门窗口,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登记手续,对申办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先受理、核准、发照;对农资连锁企业设立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只要持有总部的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即可直接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同时发挥服务职能,指导和帮助农资连锁企业建立统一店面标志、统一配送方式、统一销售价格、统一营销策略、统一质量监督、统一制度规范的“六统一”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健全制度,促进农资连锁经营有序发展。严格溯源管理,对在县内设立连锁经营的农资总部销售的农资商品,按照不同生产厂家,根据生产批次持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质量合格证书、质量检验报告、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有效证件实行备案登记。加强连锁经营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等制度,切实履行农资质量安全第一人责任。建立农资经营信用保证体系,对农资连锁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引导其诚信、守法经营;

第5篇

进入2010年,××县工商局立足监管服务职能,采取五项措施,大力实施“兴企助农”工程,推进农资连锁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积极引导,构建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以供销系统“新网工程”为依托,大力培育发展“三农”服务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龙头农资销售企业为依托,培育“企业+农户(会员)+订单农业”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培育集约化配送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邮政物流为依托,培育发展“邮政三农”农资物流配送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四种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为主、其它渠道连锁经营并存、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的农资市场安全流通格局。

二是简化手续,规范农资连锁经营行为。在县行政服务大厅和各工商所设立专门窗口,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登记手续,对申办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先受理、核准、发照;对农资连锁企业设立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只要持有总部的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即可直接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同时发挥服务职能,指导和帮助农资连锁企业建立统一店面标志、统一配送方式、统一销售价格、统一营销策略、统一质量监督、统一制度规范的“六统一”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健全制度,促进农资连锁经营有序发展。严格溯源管理,对在县内设立连锁经营的农资总部销售的农资商品,按照不同生产厂家,根据生产批次持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质量合格证书、质量检验报告、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有效证件实行备案登记。加强连锁经营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等制度,切实履行农资质量安全第一人责任。建立农资经营信用保证体系,对农资连锁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引导其诚信、守法经营;

第6篇

进入2012年,××县工商局立足监管服务职能,采取五项措施,大力实施“兴企助农”工程,推进农资连锁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积极引导,构建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以供销系统“新网工程”为依托,大力培育发展“三农”服务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龙头农资销售企业为依托

,培育“企业+农户(会员)+订单农业”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培育集约化配送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以邮政物流为依托,培育发展“邮政三农”农资物流配送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四种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为主、其它渠道连锁经 营并存、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的农资市场安全流通格局。

二是简化手续,规范农资连锁经营行为。在县行政服务大厅和各工商所设立专门窗口,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登记手续,对申办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先受理、核准、发照;对农资连锁企业设立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只要持有总部的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即可直接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同时发挥服务职能,指导和帮助农资连锁企业建立统一店面标志、统一配送方式、统一销售价格、统一营销策略、统一质量监督、统一制度规范的“六统一”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三是健全制度,促进农资连锁经营有序发展。严格溯源管理,对在县内设立连锁经营的农资总部销售的农资商品,按照不同生产厂家,根据生产批次持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质量合格证书、质量检验报告、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有效证件实行备案登记。加强连锁经营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等制度,切实履行农资质量安全第一人责任。建立农资经营信用保证体系,对农资连锁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引导其诚信、守法经营;

第7篇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资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以及基于这种优势可能带来的违反竞争法的市场障碍,并就如何规范农资连锁经营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护小规模农资经营者的利益、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信息透明度等防范农资连锁经营弊端的建议。

近年来,在农资流通领域“连锁经营”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各种形式的农资连锁经营实体纷纷出现在各地的农资市场上。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用统一采购或授予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价格等是连锁经营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要求。连锁经营具有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农资经营者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依靠其特有的优势给农资经营主体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为建立农资市场秩序开创了新的局面。

但是,尽管农资连锁经营有许多的优势,缓解了农资市场上的无序竞争的一些问题,然而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也存在很多隐患,可能造成市场竞争障碍,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害,本文分析了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并从竞争法的角度分析在其优势中潜藏着的违反竞争法的隐患,并提出完善农资经营模式的建议。

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

伴随着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过渡,农资生产企业不再受到旧的农资流通体制的束缚,进入了自由流通的市场领域。农资分销网络在市场竞争和淘汰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个体经营户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格局。农资生产企业依托这种分销网络而生存,但是,这种以个体户为主的分销模式存在诸如资金、信誉和规模等方面的风险,其一是中间环节繁杂,不能保证分销商对农资质量和品牌的维护,另外在出现假冒伪劣农资后,农资消费者不能有效地找到生产者,也使正规生产商信誉受到损害。在这种形势下,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一)农资连锁经营提高了经营者的竞争力

农资连锁经营这种模式,给经营者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形成品牌效益,促进了农资经营主体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改变了市场结构。

1.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减少了营销的中间环节,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首先,降低了经营成本。集团化统一订购增强农资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谈判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这种大批量、多批次并以长期合同方式固定的订货能减少交易中的资源损失,尽可能地避免交易摩擦,同时也符合农资生产厂商的利益,一般能获得厂商给予的价格优惠。另外,农资集团化订购利用庞大的分销网络,提供内部供货价格以降低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其次,简化了流通环节。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是连锁经营的重要一环。发展连锁经营,建立高效运转的物流配送中心,简化了流通环节。第三,带来了规模效益。农资连锁经营总部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通过整合上游农资生产厂资源,丰富产品;对下游拓展并巩固连锁网络。进而达到以经营规模取胜,以商品价廉见长的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网点的合理布置,以区域配送中心为基点的物流规模也相应扩大,从而带动了整个农资流通领域物流的系统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第四,信息共享。农资连锁总部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趋势进行分析和处理,向连锁经营的网络主体(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和基层店铺)之间进行传递,减少了决策的不确定性,有效降低整个连锁系统经营风险。而且,庞大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本身便是一个快捷、低成本的信息收集系统,而且伴随网络规模的扩大,其生成的信息、信息的积累、增值和再利用的价值以及整个农资连锁网络对于信息反映的灵敏度越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2.形成品牌效应。品牌是企业的形象,连锁经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诚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商品质量管理、完善售后服务制度来树立品牌形象。农资连锁经营企业总部在严格品牌授权使用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品牌发展特许经营,吸收加盟店参与,扩散品牌效应。通过建立品牌,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将形成一系列的无形资产,如商标、特许经营权等,从而取得竞争上的优势,放大连锁经营的效益。

3.促进农资经营主体管理规范化。农资连锁经营要求加入的经营者接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管理。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资连锁经营总部对于整个连锁网络的管理逐步趋向于一种职业化的管理,即由总部集中行使管理权力,集人事、财务、物流、营销、信息等管理于一身,这种集中更有利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更有利于企业的协调运作。

各个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和基层店铺可以充分享有农资连锁总部这种职业化集中管理资源,例如农资连锁总部提供专门的培训;财务管理系统;总部的物流系统升级等统一的市场运作和广告宣传投人等将会使每一个基层店铺获益,并在一定支出水平上获得大于分散支出时所取得的收益。

4.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市场结构。连锁经营依靠规模效益盈利,投资大,因此,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必须有实力较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以他们为核心,整合现有农资营销网络,发展连锁经营。推进农资连锁经营过程中,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农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与业务重组,建立产权清晰的股份制核心企业,以此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通过这种模式,企业间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程度加强了,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二)农资连锁经营降低政府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成本

我国现在农资市场上存在很严重的以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问题,农资市场秩序混乱。农资市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常常出现劣质的商品,而农民购买到劣质农资后,难以得到赔偿或者其他的救济措施。伴随着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过渡,农资生产企业摆脱了旧的农资流通体制的束缚,纷纷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大展拳脚。经过了市场的竞争、淘汰,形成了目前这种以个体经营户为主要形式的农资分销网络格局。农资生产企业依托这一分销网络而生存,同时又强烈感受到了单纯依靠这种分销模式所存在的经营风险。基于对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的追求,保证市场上流通的农资商品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也为农资消费者的救济提供更便利的途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崇,因为这种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能够有效控制市场上农资质量和服务水平。连锁经营是个一体化的链条,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因为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在农资出现问题的时候,监管部门就可以很容易追溯责任者或者找到生产厂家,便于对劣质农资的处理,追究责任。连锁经营也可以方便主管部门对经营者的服务水平的统一要求和管理。

农资连锁经营运行良好,提高了农资市场主体和农资的市场准入的标准,可以有效缓解农资市场的质量安全问题,能有效追溯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但是,这只解决了农资市场的安全问题,政府的支持使得农资经营者占据了有利的市场地位,却留下了市场竞争公平性的隐患,当市场不能保证公平的时候,以农资连锁的经营模式保障农资购买者利益目的也就难以保障了。

综上所述,从农资连锁经营中的优势分析中,显而易见,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形成品牌效应、规范化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市场结构,这些都是针对经营主体而言的,强调的是对农资经营主体通过农资连锁经营所能够取得优势。另外,降低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成本,有效控制农资质量和服务水平,这是针对农资监管主体而言的,农资连锁经营的形式有利于监管。这与农资连锁经营所倡导的目标显然有一定差距,农资连锁经营被认为是能够改变目前农资流通领域无序竞争的局面,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的有效方式,并且作为农资打假整治工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整治手段,然而从现实的分析可见,农资连锁经营的模式,显然对农资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提高,也有利于监管,但是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不平衡的农资买卖双方的地位更加向经营者一方倾斜,农资购买者就处于更不利的位置。也就是说,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越突出,越容易引起反竞争的弊端出现。

农资连锁经营的反竞争倾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主体必然会选择更有利的方式经营,而政府监管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平衡市场主体各方的利益,不能为了降低监管成本而选择一种有损某一方利益的经营方式。就农资连锁经营而言,如果经营主体能够妥善经营,其优势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很显然了,但是经营主体追求的是更多的利润,农资连锁经营给经营主体留下了很大的投机空间,这也使得农资连锁经营模式潜藏了反竞争法的种种隐患。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要保证充分的市场竞争,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却存在许多反竞争法的隐患。

总体上看,农资连锁经营会强化经营者在农资市场中的地位,作为最大利益的追求者,连锁经营的主体必然会利用其优势地位,其可能的反竞争行为通常会以以下方式表现出来:达成价格同盟,统一价格是连锁经营的主要特点之一,从竞争法的角度看,统一定价剥夺了农资购买者对交易价格的谈判权利,由于连锁经营本身减少了农资市场的经营主体,作为农资购买者的农民会由于缺乏选择而不得不接受连锁经营者的价格条件;滥用优势地位,排斥其他经营,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希望竞争对手越少越好,连锁经营者也不例外,基于其连锁经营的强势,可以通过价格、质量、政府的支持等手段排挤其他小规模的农资经营者,逐步使其优势地位成为垄断地位。

农资连锁企业反竞争行为可能导致的市场危害后果是:

(一)农资连锁经营会排斥小规模经营者

农资连锁经营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展的,把生产规模比较大、质量好的企业联合起来,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以严格控制农资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在加入的时候往往很多小规模的生产经营者没有达到这些标准而被排除在连锁经营的网络之外。这种模式降低了政府监管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资市场上价格暴涨、假劣农资充斥市场的状况。但是,作为监管主体的政府,监管才是政府的职责,不能为了其监管的便利而过度干预市场的经营。另一方面,政府的推动,很大程度上给连锁经营者做了宣传,也间接否定了市场上的其他经营者,这本身就造成了市场主体竞争的不公平状态,有违市场竞争的原则。

(二)农资连锁经营可能导致垄断

连锁经营体系里的生产经营者,由于经营过程中间环节减少,信息共享,建立品牌等规模效益的形成,成本不断下降,同时由于其技术水平比较高,质量也比较好,那么在同时具有了成本低、质量好的优势时,在市场同等条件下,就有更大的利益空间,这利益空间可能是经营者自身取得,也有可能是通过统一定比较低的价格,让利于市场上的购买者使农民得到优惠。但是,不管是企业自己得利还是让利于消费者,都在客观上会提高连锁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从 而使得其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当市场占有率到了一定的比例的时候,统一的价格联盟就很可能造成对其它生产经营者的限制,通过控制价格,来限制竞争,从而排挤其他的生产经营者,因为小规模生产经营者的成本往往比较高,在价格竞争中很可能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被迫退出市场。市场上农资连锁经营者们占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并控制了价格的时候,垄断就形成了,这时农资连锁经营在市场上的地位就不能保证其进入市场时的初衷了,此时必然会损害农资消费者的利益,也就是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三)农资连锁经营会助长地方保护主义

由于农资连锁经营都是以某一区域为一个范围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的农资连锁网络形成,需要有稳定的货源,稳定通畅的物流,以及渐渐形成自有品牌。当一个范围内有了稳定的市场链条时,这对于政府的监管来说是非常轻松的,此时往往会为了维持本来就比较稳定的市场秩序而对外来的经营者或者品牌进入这个区域制造各种阻力,形成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农资市场的充分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农资连锁经营可能损害农资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所有的生产经营者来说,如果能控制市场和操纵价格,就能少花成本而获得超额的利润。而要控制市场,限制其他的生产经营者对于普通的生产经营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并凭借这些优势在竞争中取胜。农资连锁经营模式,把优势的企业进行联合,就提高了他们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当连锁经营网络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将会对其他的小生产经营者造成威胁,限制和剥夺他们的利益;同时也限制和剥夺了消费者对于商品和价格的选择权,使他们处于不利的地位。

农资连锁经营者为了占领市场时会用各种优惠和承诺吸引消费者,也在这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从而慢慢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值得担忧的是,当农资市场中,连锁经营者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后,他们的承诺可能会因为竞争的不足,监督不够而得不到实现。市场上的农资产品也不一定能保证质量和服务,因为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更少了,而且信息也不对称。在农资市场上,购买者本来就处于信息弱势,对于产品的质量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而且购买的选择本来就少。连锁经营发展壮大之后,改变了市场结构并形成优势地位的时候,购买者的选择余地就更小了,信息的不对称也会更加严重。这对于购买者来说地位就更加不平等,保护农资消费者利益也就无从谈起。

农资连锁经营的弊端防范

尽管农资连锁经营有许多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资市场上的混乱,保证了农资的质量、价格和服务,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隐患,需要有相关的制度来防范和限制其弊端,从而推动农资连锁经营的有序健康发展。

(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就农资市场而言,作为政府两大职责是:要保障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要保护农民也就是农资消费者的权益。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加强监管是主要的方式。但是农资市场的监管往往会走向两个误区,一是滥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二是为降低监管的成本而只监不管。这两种方式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市场竞争秩序。农资连锁经营是政府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其中不少企业都享受了政府给予的税收、信贷等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在市场管理上,监督检查不能因为是被扶持企业而放松,应该就连锁经营这种模式建立相应有效的严格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对农资质量和服务的检查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农资市场关系到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政府应当加大监管力度,调整监管方式,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有效保护农民的权益。

(二)保护小规模农资经营者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而保持相当数量的经营者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如果片面发展连锁经营,排斥小规模的农资经营者,就会导致在特定的市场区域内竞争对手的减少,从而形成有利于连锁经营者的市场格局。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连锁经营者就很可能利用其在农资市场中的特殊地位,损害农资使用者的利益。在家庭承包经营的体制下,农资使用者是广大的农民,由于知识水平、交易经验和农资使用规模的制约,农民本来在农资市场中就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农资经营者通过连锁经营取得优势的市场地位,必然会强化二者在农资交易中的不平衡格局。因此,为了鼓励竞争,保护农资使用者利益,就必须在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的同时,保护小规模农资经营者的利益,建立农资市场有序竞争的机制。

农资连锁经营的其中一个隐患是可能形成农资市场的垄断,而且是在政府推动和扶持下形成的优势地位,往往造成的市场障碍更加严重,《反垄断法》出台将使其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另外,农资市场是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农业生产是关系国家安全的特殊产业,因此,对于农资市场该有特殊的规制,应该在给予保护和扶持的同时保证农资市场的适当的竞争空间,才能引导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严厉制裁农资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于各种采取违背公平、诚实信用的行为,应当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进行处罚,以保护其他农资经营者的利益,保护市场竞争秩序。

(四)提高信息透明度

由于农资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所购买的农资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因此,经营者应当提供相应的、充足的、真实的信息,让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能够充分行使选择权。

综上所述,农资连锁经营对于保证农资质量安全,建立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权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经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农资市场的质量安全问题,却也给农资市场的竞争公平性带来了隐患,可能造成农资市场的反竞争行为,比如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甚至垄断等市场障碍,因此,笔者建议,为保证农资连锁经营优势的有效发挥,防范其弊端,应该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督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另外,呼吁《反垄断法》对农资市场做出特殊的规制,并尽快制定和实施,使得市场法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农资连锁经营 优势 反竞争倾向 

 

近年来,在农资流通领域“连锁经营”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各种形式的农资连锁经营实体纷纷出现在各地的农资市场上。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用统一采购或授予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价格等是连锁经营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要求。连锁经营具有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农资经营者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依靠其特有的优势给农资经营主体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为建立农资市场秩序开创了新的局面。 

但是,尽管农资连锁经营有许多的优势,缓解了农资市场上的无序竞争的一些问题,然而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也存在很多隐患,可能造成市场竞争障碍,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害,本文分析了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并从竞争法的角度分析在其优势中潜藏着的违反竞争法的隐患,并提出完善农资经营模式的建议。 

 

农资连锁经营的优势 

 

伴随着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过渡,农资生产企业不再受到旧的农资流通体制的束缚,进入了自由流通的市场领域。农资分销网络在市场竞争和淘汰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个体经营户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格局。农资生产企业依托这种分销网络而生存,但是,这种以个体户为主的分销模式存在诸如资金、信誉和规模等方面的风险,其一是中间环节繁杂,不能保证分销商对农资质量和品牌的维护,另外在出现假冒伪劣农资后,农资消费者不能有效地找到生产者,也使正规生产商信誉受到损害。在这种形势下,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一)农资连锁经营提高了经营者的竞争力 

农资连锁经营这种模式,给经营者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形成品牌效益,促进了农资经营主体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改变了市场结构。 

1.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减少了营销的中间环节,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首先,降低了经营成本。集团化统一订购增强农资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谈判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这种大批量、多批次并以长期合同方式固定的订货能减少交易中的资源损失,尽可能地避免交易摩擦,同时也符合农资生产厂商的利益,一般能获得厂商给予的价格优惠。另外,农资集团化订购利用庞大的分销网络,提供内部供货价格以降低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其次,简化了流通环节。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是连锁经营的重要一环。发展连锁经营,建立高效运转的物流配送中心,简化了流通环节。第三,带来了规模效益。农资连锁经营总部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通过整合上游农资生产厂资源,丰富产品;对下游拓展并巩固连锁网络。进而达到以经营规模取胜,以商品价廉见长的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网点的合理布置,以区域配送中心为基点的物流规模也相应扩大,从而带动了整个农资流通领域物流的系统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第四,信息共享。农资连锁总部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趋势进行分析和处理,向连锁经营的网络主体(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和基层店铺)之间进行传递,减少了决策的不确定性,有效降低整个连锁系统经营风险。而且,庞大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本身便是一个快捷、低成本的信息收集系统,而且伴随网络规模的扩大,其生成的信息、信息的积累、增值和再利用的价值以及整个农资连锁网络对于信息反映的灵敏度越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2.形成品牌效应。品牌是企业的形象,连锁经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诚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强化商品质量管理、完善售后服务制度来树立品牌形象。农资连锁经营企业总部在严格品牌授权使用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品牌发展特许经营,吸收加盟店参与,扩散品牌效应。通过建立品牌,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将形成一系列的无形资产,如商标、特许经营权等,从而取得竞争上的优势,放大连锁经营的效益。 

3.促进农资经营主体管理规范化。农资连锁经营要求加入的经营者接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管理。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资连锁经营总部对于整个连锁网络的管理逐步趋向于一种职业化的管理,即由总部集中行使管理权力,集人事、财务、物流、营销、信息等管理于一身,这种集中更有利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更有利于企业的协调运作。 

各个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和基层店铺可以充分享有农资连锁总部这种职业化集中管理资源,例如农资连锁总部提供专门的培训;财务管理系统;总部的物流系统升级等统一的市场运作和广告宣传投人等将会使每一个基层店铺获益,并在一定支出水平上获得大于分散支出时所取得的收益。 

4.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变市场结构。连锁经营依靠规模效益盈利,投资大,因此,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必须有实力较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以他们为核心,整合现有农资营销网络,发展连锁经营。推进农资连锁经营过程中,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农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与业务重组,建立产权清晰的股份制核心企业,以此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通过这种模式,企业间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程度加强了,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第9篇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农资流通渠道进一步放开,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活动已不是传统的“采购加供应”,农资市场出现了经营渠道纷杂,以农村供销社为主渠道独家主宰农资市场的局面,已成为历史,现已变成农业服务部门、生产企业、个体等多头经营的格局,其中尤以个体经营占据了市场的大壁河山。在经营中,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积极占领农资市场这块阵地,在农资货源上早做准备、扩大品种、增加数量,在价格上采取薄利多销策略,在服务中没有官商作风,将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直接送到农村、田头,农民在农资市场竞争的新格局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一、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家对农资经营主体资格的限制减少,经营主体多元化。随着农村供销社和农资部门的深化改革,农资经营渠道进一步放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02年以来,我区加大了对农资经营市场的管理,多次开展清理、整顿,保证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全区农资货源充足,价格趋向平稳。

2002年,我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销售总额达到10503万元。在我区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有17家,全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门点数达386个: 2、全区化肥销售总额7056万元,其中包括:(尿素、磷肥、25%复合肥、碳酸氢铵)尿素销售额要占总额的三分之一,有门点178个,其中有个体批发24个,其它以零售经营模式进行交易,进货渠道都是从在彭水的厂商处批发购进,暂无连锁经营企业进入。 4、全区饲料及添加剂销售总额1650万元,其中:(育肥猪料、蛋鸡饲料)占大部分,有经营门点159个,其中有个体批发37个,暂无连锁经营企业进入,大都以批发、零售经营模式进行交易,一般在重庆、成都、荣昌进货。

5、全区兽药销售总额124万元,有经营企业3个,经营门点118个,其中有个体批发3个,暂无连锁经营企业进入,大都以批发、零售经营模式进行交易,一般在重庆、成都、荣昌进货。

6、全区渔机渔具销售总额3万元,有经营门点7个,都以个体零售方式进行交易,暂无连锁经营企业进入,一般在重庆、湖南交易市场进货。

第10篇

【论文摘要农资连锁经营起步于本世纪初,在服务“三农”,促进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功能。本文就农资连锁经营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连锁经营最早起源于30年代美国商界,以其先进的经营模式,统一的形象、商品、服务和管理深入人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业态,如沃尔玛、肯德基、百姓大药房等,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连锁经营向农业生产资料方向发展,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本世纪初,以江苏苏果和山东德农为代表农资连锁店最早涌现,这些优秀农资龙头企业经营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农业基础生产资料,连锁店主要设于县、乡镇、村落,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实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进功能。

一、农资连锁经营对三农的影响和功能

1、净化了农资市场

深入乡镇村落的农资连锁经营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农资市场存在的资质不全、价格垄断、假冒伪劣充斥的混乱格局。农民购买农资渠道渐渐由非法经营者、小个体经营者转向购买环境良好、服务周到、质高价低,权益受到保护的正规商家,促进了农资市场的良性竞争,农民真正受益。

2、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农资连锁店所到之处,提供完善的农资产品售前售后服务摘要:以农资连锁经营为载体,带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带动农业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送到农村和农民,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保障农民权益

农资产品是农村消费市场的一个重头,约占农村消费市场的80%[1]。农民在购买农资时出现质量新问题,往往索赔程序复杂,时间长,困难重重。自从农资连锁店深入乡村后,“连锁店内无假货”妇孺皆知,背靠有品牌有信誉的大商家,享受城市里的购物环境和服务,品牌和信誉使农民不仅卖的放心,而且享受贴心的售后追踪服务和农业生产指导,没了后顾之忧,增产增收有了保证。

二、农资连锁经营困难的目前状况和原因分析

农资连锁经营给农村和农民生活带来实惠和全新的感受,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近年来发展缓慢,陷入低谷,商家缺乏积极性是主要原因。“商业”最终要双赢,在惠农、便农的同时,如何也让商家盈利,提高农资连锁经营者的积极主动性?需要企业实践探索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为了落实中心提出的“在农村逐步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的精神,加强对农资连锁经营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农业部于2004年9月13日公布了一批“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全国仅83家,陕西仅有华圣、秦丰和亨通三家。由此可见农业的连锁经营发展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尤其是在陕西。拓展连锁经营领域,尤其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不能复制其他行业成熟的连锁经营模式,必须考虑三农的非凡性。

1、农业的特征

农业生产有区域习惯性。我国地形复杂,尤其陕西的陕南陕北地区少平原,多为山区、丘陵、沟壑地形,这些地形“十里不同天”,相距不远的村落和乡镇区有不同的自然气候,只能适用不同的农资,导致相距不远的区域农民用种、用药、用肥的习惯不同,对农资需求在品种上分散且量小,无法通过市场培育而增大。统一进货、集中采购,量大从优的规模优势无法形成,供给环节利润源受到影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2、农村的特征

居住分散、消费分散。在城市发展连锁经营,注重选址。门店位置多居于闹市或是四周有充足的购买力商圈的郊区生活区。小范围内密集式地毯式的开店,能带来每月高额的营业收入,这是立店生存之本。而农资连锁经营的大量店铺深入乡镇、村落,距离远,人口少,辐射到商圈内的消费者少、购买力低,营业额低,门店存在难以维系的新问题,更谈不上赚取利润,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3、农民的特征

低收入弱势群体。陕西农村年人均收入仅为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24.7%,再加上我省国定贫困县50个,省定贫困县27个,共计77个,占全省的72%[3]。农民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属于低收入的弱势群体,购买力极低。逐渐形成了赊销的习惯。据作者几年在陕西各县农村实地调查统计,农药、兽药赊销超过50%,种子赊销也超过30%。农民一般会在整个生产周期赊账购货,待季末获得收入时才归还欠款,碰到收成不好或是农民没有诚信时,货款难以回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存,呆坏账比例高,增大经营成本。

4、农资需求季节性强

其他行业连锁经营,商家可以通过促销手段刺激提升需求,做到“淡季不淡”。而农资经营却不同,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只在需求季节购买,淡季促销无法提升营业额。农业生产的显著季节性造成农资销售淡旺季明显,开店、经营的高投入和一年之中近乎一半时间的销售淡季,超低水平的营业额,常使初入此行的农资连锁经营者望而却步。

5、农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地形复杂,村镇分布分散平均距离较远,农资连锁店的物流存在“点多、线长、面广、量小”的特征,物流配送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成本居高不下,管理难度极大,第三方物流望而却步。因此企业大都建以自己的物流体系。以陕西亨通连锁为例,一次性购买配送货车70辆。有些商家为减少配送次数加大门店库存,从而积压资金、货品呆滞、形成恶性循环。“送下去难,返上来更难”,由于门店距离远,地形复杂,门店之间的余缺调剂和退货换货等正常经营环节高成本、长时间,无法适应经营需求。

6、低销售利润和高售后服务成本

生产资料零售加价率低。化肥最低,平均2%-5%,且受国家限价,种子居中,平均10—15%,农药、兽药稍高,10—25%,售价低、利润空间小,且售后整个生产周期的服务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以农作物种子为例,售前的宣传和品种介绍、种植技术要求讲座培训、播种期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使用、出苗期田间察看、用户走访出苗率调查,成长期长势监控、指导用肥、用药、自然灾难的应对处理、收获前对产量和纯度的估算,以及突发新问题的处理和鉴定等等。农业收成往往受到很多不确定的自然因素影响,加之农民知识匮乏、素质较低,碰到灾病,经常会归咎于购买农资的质量,拒付货款、甚至武力冲击门店,经营者不仅要为此做说服解释工作、付出鉴定费,有时还出于人道和同情对农民给于一些经济补偿,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售后成本和风险之大可见一斑。

7、信息不畅

受农村地理条件的限制,连锁店相距较远,日常的巡店和数据采集等管理滞后新问题异常突出,加之营业额不高,为减少开店投入,一般不会配置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销售、库存、订货等信息大多通过电话传递,不能实现销售时点监控管理。信息渠道不畅引起库存过大、进货、结算不及时,资金回笼不平安等一系列管理新问题。

三、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的建议和策略

1、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资连锁经营的支持力度

农资连锁经营由于行业特的非凡性,很多企业付出了高昂的进入成本,视农资连锁经营为“有市无利”的“鸡肋”,因此要加快农业领域的连锁经营发展,呼吁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培育名牌企业,实行名牌带动战略,引导、支持和鼓励各类名优农资企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组织创新农资连锁模式,协助企业构建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在税收上、农业补贴、政府招标供货、品种推广和农业技术普及上为服务三农的企业保驾护航。

2、建立行业间的联盟

目前国内大型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八十多家,分布在各省,各自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急需牵头将这些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行业协会等形式联合体,集中需求,打造规模化的营销网络,共用商业配送中心,共同运输配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效益,也有利于控制农资商品质量,起到规范市场、节约社会资源和降低物流成本、经营风险的功能,同时在技术和经营模式上推广先进,发挥行业协会领头羊的功能。

3、改变传统的连锁经营模式

县、乡镇层级发展直营店,村层级发展加盟店便利店,投资小见效快。力争“一乡(镇)一店、一村一点”密集覆盖提高市场占有率,以点带面,构筑农资连锁经营的“零距离”服务网络是适应目前三农目前状况的合理定位。选取当地诚信的个体农资经营户发展加盟连锁,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扩大销售,回收货款,减少售后服务成本。授权使用品牌、部分商品统购、总部统一管理,分散了经营风险和服务成本。连锁经营在相当程度上是品牌经营,加盟者背靠总部品牌效应和优质产品扩大销售,企业依靠加盟者占有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和风险,农民又通过品牌连锁店得到实惠,“三赢”促使企业和加盟者积极性增加、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连锁经营有利态势。

4、寻找多种经营新路子,使淡季不淡

由于农资经营的季节性鲜明的特征,着重做到旺季抓利润,“淡季不淡”抓维持,可尝试根据当地需求特征增加相关的增值服务项目,如农用机具、五金杂项、生活用品的经营、信息咨询、增加技术力量开设“植物医院”、“动物医院”、农副产品购销双向代办服务,农业相关保险的推广销售等一切利农、惠农的合法商业活动,不仅维系淡季生存,也为旺季的经营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5、利用连锁的网络优势

第11篇

【关键词】农资连锁;特许经营;发展战略

农资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农用生产资料、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这种现代流通方式在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起来,各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农资连锁企业,实践证明,农资连锁经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销商品与服务的方法,同时还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农资连锁企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先进的连锁经营模式。农资连锁企业竞争优势在于其是省内同行唯一采用特许连锁加盟经营模式进行分销的流通企业。规范统一的市场形象和价格,有利于在消费者中树立品牌形象和迅速建立起全国市场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也有效避免了困扰其它同行产品的假冒侵权现象。农资连锁企业公司开安徽农资连锁之先河,构建起新的游戏规则。实行“统一品牌、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统一核算”的“六统一”连锁经营,规范农资营销的各个环节,不仅做到商品质量有保证,同时也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农资连锁企业的农资连锁经营在较高的平台上运营。该种经营模式把乡镇连锁店作为分销终端,通过牢牢掌握终端市场,以低成本和服务来创造品牌,做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连锁店的设立上,公司从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局。一般在每个县设立一个人、财、物完全由公司统一控制的销售中心,成为本地区的控制系统,把连锁店设在乡(镇)或村上,最大限度地与消费者拉近距离。通常这些连锁加盟商大部分都是过去的乡(镇)农技推广站或供销社的从业人员,具有多年经销农资产品的行业背景,不但与农民有广泛的联系,而且还有场地、人力资源的优势,基础非常好,有利于农资连锁企业开拓本地市场。

2.完善的品牌推广体系。以往农资销售一直不讲品牌,徽商农资连锁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后,投入近百万元进行农资连锁企业品牌宣传,拥有一批十分精通流通领域、农村市场、农资产品营销的各类专才,具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术,并制订了富有创意和可操作性的营销行动计划,设计并注册了徽商“农资连锁企业”徽标,通过电视广告、广播、报纸、助学活动、农资连锁企业报、配送车、墙体广告、访销员和连锁店等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农资连锁企业”的品牌。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农资连锁企业公司进行专访,称赞“农资连锁企业”连锁店是农民的放心店。据最近调查,不到一年时间,农资连锁企业品牌无为县知名度达到70%以上,巢湖(含山)和庐江县达到50%以上,农民普遍认同,农资连锁企业公司农资商品质量可靠、价格公道、服务又好,买农资连锁企业商品就是买放心。

3.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公司拥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前台POS系统和后台MIS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业务分析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加盟商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不仅实现全部业务流程的动态监控和远程管理,更可实现与生产厂商、结算银行及公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联通。

(二)劣势

1.管理与技术人才短缺。农资连锁企业自成立以来,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引进一批农业专家与管理人才,他们对于商品的了解、市场判断等具有很强的实力,为公司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大,区域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需要更多的管理专才、营销专才与行业专家,现有人手明显不足。公司不可能在短期内自行培养出紧缺人才,从市场上也很难一下子招聘到合适人员,因此,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农资连锁企业发展的一道“瓶颈”。而这道瓶颈如不能及时解决,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2.短期内融资压力较大。连锁经营是规模经营,因此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农资连锁企业正处于高速扩张期,急需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对公司的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公司正与银行、投资机构、农业部门广泛接触,有望在年底前获得1~2亿元的贷款或投资,暂解部分资金压力。

3.缺乏强势的企业文化。农资连锁企业从成立至今不到三年时间,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其中大多数人都有过从业经验,思想观念千差万别。有人戏称公司现在正处于“井冈山”前期,各路人马各有神通,但却是未经整编的散兵游勇。农资连锁企业急需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强势企业文化,并运用这套文化对这批人马进行“三湾整编”,从而将各种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企业团队。

转贴于

(三)机会

安徽农资市场长期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正规的生产企业和农户都深受其苦。农资连锁企业的入场无疑给政府、企业与农户带来了希望。而相关利益者的这种期望又反过来促成了农资连锁企业品牌的快速成长。安徽农资市场需求总量每年约为200亿元,至今尚无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也就是说,农资连锁企业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四)威胁

尽管农业部农市发[2003]3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但地方特别是县乡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非正常行政干预与处罚各地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公司市场进入成本和经营难度。就农资市场现状来看,许多企业不规范的竞争行为依然威胁着农资连锁企业的发展。对于农资连锁企业而言,未来几年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现有的市场竞争,而是外资企业的进入。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三年之后外资企业就能直接介入中国的农资流通企业,这些外资企业都十分看重中国农业这一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1)从今年开始,在分销服务方面,对于佣金服务和批发服务,中国将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农药和农膜的分销服务,将全面放开佣金服务和批发服务;对于零售服务,除了不允许外资进行化肥零售(入世后5年内取消限制) 外,中国将取消对零售服务的限制;另外,中国还取消对特许经营和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的限制。(2)加入WTO五年即2005年后,允许外国分销服务商从事国内化肥的批发零售业务。

二、企业战略设计

(一)企业愿景设计

让更多的中国农民享受到我们的优质服务。

(二)企业使命

造就农资行业顶尖的管理与技术人才;做传统行业新价值的发现者与创造者。

(三)经营理念

农资连锁企业的经营理念归纳起来共16个字,即货真价实、量足诚信、专业技术、服务三农。长期以来,我国的农资生产与销售环节相脱节,市场交易主体分散,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差,效益不高,造成了农资市场无序竞争、市场秩序混乱,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事件屡有发生。面对这样一种混乱的局面,政府部门虽有整顿之心,却无控制之力。农资连锁企业公司以服务三农、造福农家为己任,欲藉市场之手解决固有顽疾,通过向市场提供货真价实、保质保量的农业生产资料,规范市场,平抑物价,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通过向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调整种植结构,快速致富奔小康。

(四)企业目标

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农资分销商,以农资连锁经营为载体,不断拓展农资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范围,逐步把农资连锁企业发展成经营规模化、市场网络化、服务多元化、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农资流通企业;办成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办成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综合服务组织。并逐步拓展物流配送、农技推广服务、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收购、农产品加工、自由品牌商品开发,乃至农村金融服务等多项业务。

(五)总体战略

1.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最突出的表现是,为顾客带来价值的是企业产品/服务独特的属性与特征,它是个性化的,而非共性的。从理论说,企业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差异化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不计其数的方式实现产品/服务的差异化。迈克尔·波特也说过,战略的本质就是差异化。但难点在于,如何识别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特征。农资连锁企业公司从研究农户的潜在需求及竞争对手入手,结合自身的能力条件,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路径,即产品差异化与服务差异化。

2.快速反应战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响应客户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全球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农村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反应速度已成为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对组织内部的快速反应与对组织外部的快速反应是农资连锁企业的快速反应战略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组织内部的快速反应要求组织扁平化,组织的各个环节分工明确、信息畅通、协调一致、执行有力;对组织外部的快速反应则要求组织建立与上下游间信息、物资、资金的快速通道。企业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就有必要进行一番变革,将生产过程、营销过程、管理过程重新整合为统一高效、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业务流程,从而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丁立言,张铎,吴清一.物流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冬乐,等.以创新上规模用规范促发展[J].财贸经济,1998,(2).

第12篇

【关键词】农资连锁;特许经营;发展战略

 

农资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农用生产资料、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这种现代流通方式在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起来,各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农资连锁企业,实践证明,农资连锁经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销商品与服务的方法,同时还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农资连锁企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先进的连锁经营模式。农资连锁企业竞争优势在于其是省内同行唯一采用特许连锁加盟经营模式进行分销的流通企业。规范统一的市场形象和价格,有利于在消费者中树立品牌形象和迅速建立起全国市场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也有效避免了困扰其它同行产品的假冒侵权现象。农资连锁企业公司开安徽农资连锁之先河,构建起新的游戏规则。实行“统一品牌、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统一核算”的“六统一”连锁经营,规范农资营销的各个环节,不仅做到商品质量有保证,同时也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农资连锁企业的农资连锁经营在较高的平台上运营。该种经营模式把乡镇连锁店作为分销终端,通过牢牢掌握终端市场,以低成本和服务来创造品牌,做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连锁店的设立上,公司从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局。一般在每个县设立一个人、财、物完全由公司统一控制的销售中心,成为本地区的控制系统,把连锁店设在乡(镇)或村上,最大限度地与消费者拉近距离。通常这些连锁加盟商大部分都是过去的乡(镇)农技推广站或供销社的从业人员,具有多年经销农资产品的行业背景,不但与农民有广泛的联系,而且还有场地、人力资源的优势,基础非常好,有利于农资连锁企业开拓本地市场。

2.完善的品牌推广体系。以往农资销售一直不讲品牌,徽商农资连锁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后,投入近百万元进行农资连锁企业品牌宣传,拥有一批十分精通流通领域、农村市场、农资产品营销的各类专才,具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术,并制订了富有创意和可操作性的营销行动计划,设计并注册了徽商“农资连锁企业”徽标,通过电视广告、广播、报纸、助学活动、农资连锁企业报、配送车、墙体广告、访销员和连锁店等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农资连锁企业”的品牌。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农资连锁企业公司进行专访,称赞“农资连锁企业”连锁店是农民的放心店。据最近调查,不到一年时间,农资连锁企业品牌无为县知名度达到70%以上,巢湖(含山)和庐江县达到50%以上,农民普遍认同,农资连锁企业公司农资商品质量可靠、价格公道、服务又好,买农资连锁企业商品就是买放心。

3.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公司拥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前台POS系统和后台MIS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业务分析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加盟商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不仅实现全部业务流程的动态监控和远程管理,更可实现与生产厂商、结算银行及公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联通。

(二)劣势

1.管理与技术人才短缺。农资连锁企业自成立以来,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引进一批农业专家与管理人才,他们对于商品的了解、市场判断等具有很强的实力,为公司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大,区域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需要更多的管理专才、营销专才与行业专家,现有人手明显不足。公司不可能在短期内自行培养出紧缺人才,从市场上也很难一下子招聘到合适人员,因此,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农资连锁企业发展的一道“瓶颈”。而这道瓶颈如不能及时解决,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2.短期内融资压力较大。连锁经营是规模经营,因此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农资连锁企业正处于高速扩张期,急需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对公司的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公司正与银行、投资机构、农业部门广泛接触,有望在年底前获得1~2亿元的贷款或投资,暂解部分资金压力。

3.缺乏强势的企业文化。农资连锁企业从成立至今不到三年时间,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其中大多数人都有过从业经验,思想观念千差万别。有人戏称公司现在正处于“井冈山”前期,各路人马各有神通,但却是未经整编的散兵游勇。农资连锁企业急需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强势企业文化,并运用这套文化对这批人马进行“三湾整编”,从而将各种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企业团队。

(三)机会

安徽农资市场长期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正规的生产企业和农户都深受其苦。农资连锁企业的入场无疑给政府、企业与农户带来了希望。而相关利益者的这种期望又反过来促成了农资连锁企业品牌的快速成长。安徽农资市场需求总量每年约为200亿元,至今尚无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也就是说,农资连锁企业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四)威胁

尽管农业部农市发[2003]3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但地方特别是县乡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非正常行政干预与处罚各地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公司市场进入成本和经营难度。就农资市场现状来看,许多企业不规范的竞争行为依然威胁着农资连锁企业的发展。对于农资连锁企业而言,未来几年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现有的市场竞争,而是外资企业的进入。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三年之后外资企业就能直接介入中国的农资流通企业,这些外资企业都十分看重中国农业这一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1)从今年开始,在分销服务方面,对于佣金服务和批发服务,中国将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农药和农膜的分销服务,将全面放开佣金服务和批发服务;对于零售服务,除了不允许外资进行化肥零售(入世后5年内取消限制) 外,中国将取消对零售服务的限制;另外,中国还取消对特许经营和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的限制。(2)加入WTO五年即2005年后,允许外国分销服务商从事国内化肥的批发零售业务。

二、企业战略设计

(一)企业愿景设计

让更多的中国农民享受到我们的优质服务。

(二)企业使命

造就农资行业顶尖的管理与技术人才;做传统行业新价值的发现者与创造者。

(三)经营理念

农资连锁企业的经营理念归纳起来共16个字,即货真价实、量足诚信、专业技术、服务三农。长期以来,我国的农资生产与销售环节相脱节,市场交易主体分散,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差,效益不高,造成了农资市场无序竞争、市场秩序混乱,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事件屡有发生。面对这样一种混乱的局面,政府部门虽有整顿之心,却无控制之力。农资连锁企业公司以服务三农、造福农家为己任,欲藉市场之手解决固有顽疾,通过向市场提供货真价实、保质保量的农业生产资料,规范市场,平抑物价,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通过向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调整种植结构,快速致富奔小康。

(四)企业目标

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农资分销商,以农资连锁经营为载体,不断拓展农资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范围,逐步把农资连锁企业发展成经营规模化、市场网络化、服务多元化、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农资流通企业;办成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办成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综合服务组织。并逐步拓展物流配送、农技推广服务、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收购、农产品加工、自由品牌商品开发,乃至农村金融服务等多项业务。

(五)总体战略

1.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最突出的表现是,为顾客带来价值的是企业产品/服务独特的属性与特征,它是个性化的,而非共性的。从理论说,企业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差异化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不计其数的方式实现产品/服务的差异化。迈克尔·波特也说过,战略的本质就是差异化。但难点在于,如何识别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特征。农资连锁企业公司从研究农户的潜在需求及竞争对手入手,结合自身的能力条件,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路径,即产品差异化与服务差异化。

2.快速反应战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响应客户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全球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农村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反应速度已成为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对组织内部的快速反应与对组织外部的快速反应是农资连锁企业的快速反应战略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组织内部的快速反应要求组织扁平化,组织的各个环节分工明确、信息畅通、协调一致、执行有力;对组织外部的快速反应则要求组织建立与上下游间信息、物资、资金的快速通道。企业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就有必要进行一番变革,将生产过程、营销过程、管理过程重新整合为统一高效、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业务流程,从而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丁立言,张铎,吴清一.物流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郭冬乐,等.以创新上规模用规范促发展[J].财贸经济,1998,(2).

第13篇

一、农资市场供应情况

我市农资市场总体情况向好,品种齐全,货源充足,可以保证农民春耕生产需求。从市场货源总量上看,三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种子购进量完全可以满足农民需求;各品种化肥购进量虽然尚存缺口,但随着市场的正常运转,不会影响农民春耕生产;农药、农膜市场购进量缺口较大。

综观农资市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化肥市场品种需求悄然改变。2010年春耕化肥销售量是12076吨,其中尿素5176吨、碳酸氢铵1963吨、复合肥1835吨、钾肥1504吨、磷肥1599吨,分别占总销售量的43%、16%、15%、13%、13%。今年到目前为止,化肥的销售量为9001吨,其中尿素4230吨、碳酸氢铵1080吨、复合肥1620吨、掺混肥720吨、钾肥630吨、磷肥720吨,分别占总销售量的47%、12%、18%、8%、7%、8%。与去年相比,各肥种销量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尿素一直是春耕的主要用肥,销量略有增长;其他单质肥销量明显下降,碳酸氢铵下降4%、磷肥下降5%、钾肥下降6%;复合肥越来越受农民的青睐,销售量增长3%,掺混肥异军突起,销售量追平磷、钾单质肥,占市场份额的8%。

2、种子市场相对平稳,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种子市场供应总量为500吨左右。其中水稻129吨、玉米309吨、大豆62吨;农民已购买到手中400吨左右,其中水稻108吨、玉米261吨、大豆31吨。从种子品种结构看,吉单519玉米、吉粳94水稻等优质品种的销售量占90%以上;集1005等高蛋白大豆占领我市大豆种子市场。

3、农药、农膜市场清淡。农药库存多为上年存货,只有除草剂类药少量上市,预计5月中旬新药将大批量上市。农膜市场只有少量销售,农民购买积极性不高。

二、农资市场价格情况

1、市场价格明显上涨。受原材料涨价等多种因素影响,同类商品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上涨。化肥平均上涨14.55%。其中,产尿素上涨23.5%,高于我省平均上涨幅度0.4个百分点。种子市场平均每公斤上涨2元左右,涨价幅度32%,个别品种价格上涨高达50%。农药、农膜市场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具体情况见下表)

2、同类同质产品价格不一。调查发现,化肥含量相同的同种产品,由于经销商进货渠道不同,价格存在差异,甚至同一乡镇的不同经营网点,价格也不尽相同。

3、尿素价格竞争激烈。尿素的需求量占整个化肥需求量的47%,部分经营网点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采取尿素亏损销售、配肥经营,用配肥的利润弥补尿素的亏损,促进资金流通,缓解资金压力。

三、市场流通渠道

我市农资市场经营模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产销直接见面。农膜、单质肥多由经销商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主要进货渠道如下表:

二是品牌。复合肥、掺混肥采用区域品牌的经营模式,除厂家生产的常规品种外,经营网点也可以根据当地需求,协调厂家生产不同含量的品种,市场上呈现出品牌多、种类杂的现象。

三是委托经营。种子市场采取委托销售模式,我市有委托权的是种子公司市分公司和市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市所有经营点分别是两家公司下设的委托经营点。各经营点的种子均由委托公司提供,调入的种子主要来源于、辽宁两省的各级农科院和种业公司。

四是批发进货。农药市场需求量小,达不到厂家批发量,经销商从商手中批发购进,价格高且进货渠道不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

1、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受原材料、人工费等因素影响,主要农资商品价格大幅上扬,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调查测算,按常规用肥、用药等计算,预计由于种子、化肥等价格上涨致使生产成本约增加40-50元/亩,增加了农民负担,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备春耕资金短缺,农业生产面临困难。一是农业贷款发放迟缓且规模不足。据了解,我市常年春耕贷款规模为5000万元左右,到目前时节已基本结束。而今年农村信用社才开始发放贷款,与往年相比推迟了月余,贷款规模只有2400余万元,导致农民备耕资金筹集困难,尤其对于低收入农户而言,购买农资所需资金更是难以得到保障。二是农资经销商资金不足。我市农资经营网点除邮政系统外,全部是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由于价格上涨,导致资金需求量增加,加剧了经营者资金周转的困难。

3、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诚信经营有待提高。当前困扰农民最严重的是产品质量、虚假广告、缺斤少两现象。调查发现化肥市场产品质量较好;种子市场存在陈种、“套包”现象;农药市场存在过期农药、“标签农药”。部分经销商不讲诚信,未能履行国家相关法规和“三包”规定,特别是个体和流动商贩较为严重。调查显示,农科部门、生产资料公司、种子公司及其下设网点均得到农民的认可,购买量相对集中。

4、农民购买农资较为盲从,科技服务相对滞后。由于经销商增多,进货渠道不统一,同种产品由于产地、含量、价格的不同,导致农民在购买时无所适从。除农业技术推广站可以提供技术服务外,其他农资商店均没有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导致农资商品利用率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增加。

五、几点建议

1、完善市场制度,调节农资价格。一是建立农资储备制度。农资生产企业常年生产和农业生产季节性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通过储备调节,实行淡储旺销是稳定化肥价格的主要手段。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农资储备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农资储备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储备稳定价格的作用。二是完善农资价格监测制度。加大农资市场情况调研力度,详实掌握农资市场价格情况,分析农资价格变动趋势,及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2、制定资金保障措施,解决农民筹资难题。一是发挥信贷扶持作用。协调信贷机构及时发放农业贷款,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问题,保障农民春耕生产。同时对诚信农资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缓解经销商资金压力。二是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要把贫困户的备耕生产摆上重要位置,制定和落实具体帮扶措施,尽早将春耕生产所需的资金、物资、技术落实到户,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第14篇

关键词 西瓜;经营模式;成本效益分析法;北京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78-03

随着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西瓜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在大兴、顺义等主产区,西瓜收入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原有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北京市西瓜生产开始出现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企业这些具有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带动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发展。当前较多的研究分析了一种经营模式的生产成本效益,比较评估不同经营模式的成本效益的研究很少。本文基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西甜瓜创新团队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成本效益法分析比较了4种主要的西瓜经营模式,并根据各种经营模式的优劣,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1 北京市西瓜生产的主要经营模式

1.1 农户

在北京市生产西瓜的地区,农户种植是最为常见的模式。农户模式,就是分散的农民在自有或租借的土地上自主种植西瓜,不参加任何合作社性质的组织,种植规模参差不齐,和其他3种经营模式相比规模相对较小,且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达不到较高的层次,遇到问题时更多的是农户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技术,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治疗,没有足够资金去咨询专业的技术人员。本文采用的农户生产经营数据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西甜瓜创新团队在大兴、顺义、延庆3个区县的821个种植户生产经营情况为依据。

1.2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家庭农场一般家里有青壮年劳动力,素质较高,既有家庭经营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活动空间大、周期长、过程难监管等问题,也具备规模经营的优势,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都较明显[2]。

以北京市延庆区西瓜种植的典型示范大户齐文彤为例。齐文彤和其子女4人在延庆区八达岭镇小浮坨村租借生产队170个大棚,种植面积8.17 hm2。除了自家人种植西瓜外,每年3―10月会雇佣长工,期间农活繁重时会视情况雇佣短工。齐文彤和其子女虽各自经营,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会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种、肥、药都有长期稳定的供货商。在销售时,会统一租赁批发市场摊位,大部分以“礼品箱”的形式销售,销售渠道和对象比较稳定,大部分由长期客户采购。同时,齐文彤的西瓜品牌“八达岭”,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但是没有进行工商注册。

1.3 合作社

合作社就是将一些农户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为社员统一购买农资和销售的组织。从整体看,北京市西瓜产业的农民合作社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比较松散,主要为社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等信息和服务,并不具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能力[3];很多合作社还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决策不民主等问题[2]。

以北京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为例。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以世同瓜园为依托,于2007年10月成立,园区种植面积6.73 hm2,有106个大棚、2个温室、1个连栋温室,以生产优质西瓜为特色,走精品、优质西瓜道路,带动周边约300户瓜农共同发展。但是由于种植西瓜的农户较多,西瓜品种多、杂、乱,生产过程中采用的种植方法、栽培方式、施肥施药标准等不统一,因此种植出的西瓜品种质量不均等,导致合作社无法大规模进行收购并出售,严重影响精品西瓜的发展。

1.4 企业

企业由于资金实力相对较强,已成为社会投资现代农业的主体,总体上对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起到积极作用[2]。西瓜产业相关企业一般都拥有自己的生产方式(西瓜品种及瓜苗培育),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进行西瓜收购和销售。

以北京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老宋瓜园为依托,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科技试验示范、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休闲采摘、新技术推广应用及培训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4]。园区种植面积3.3 hm2,建有标准化温室、大棚35个,全年都可以进行农业科技普及、示范、生产。公司积极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民共同致富,土地收益面积达到3 333.3 hm2,增收1.5万元/hm2。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依托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经济效益一直稳步增长,2014年收益900万元,2015年达到1 400万元。

2 经营模式成本效益分析

运用成本效益法对4种经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经营模式的优劣势。2015年4种经营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如表1所示。

2.1 成本比较

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只有优化对生产人员、农资、技术等成本的控制以及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有助于产量和利润的提高。

从劳动力投入来看,企业的雇工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56%;其次是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农户最低,只有13%,因为农户生产基本以家庭自有劳动力为主,在农忙季节会有一部分农户进行季节性雇工,但比例不高;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劳动力投入以季节性雇工为主,常年雇工为辅;企业以常年雇工为主,各个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都有专门的人员,一方面企业对员工素质和能力高度重视,注重对员工的培训,经常聘请相关专家来企业对员工进行授课,另一方面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广机构联系密切,常请专家来公司一起探讨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因此人工费用占据成本费用的绝大部分,说明科学技术的投入能够提高利润。

从直接生产成本来看,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户的物质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是6%、55%、60%、79%(图1),物质费用占比高的反而净利润低,因此可以看出,投入的物质越多不一定能得到越高的效益,在西瓜生产过程中更需要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注重科学配置肥料、农药、工具等要素,防止过量的资源投入对西瓜单产造成负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农户是小规模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不仅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会影响生产效率,不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无法降低生产成本。随着西瓜生产向规模化和机械化发展,必须全面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来提高生产水平。

从期间费用来看,企业的期间费用占总成本的38%,远高于其他3种经营模式。销售费用和维护费用是期间费用的主要部分,企业在西瓜生产过程中的服务维护支出、产品宣传、销售费用高于直接物质投入,说明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下,生产经营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采取精细加工,精包装等措施,充分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扩大西瓜产销网络的规模,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强化对西瓜的品牌管理,不断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2.2 收益比较

从不同经营模式的收益情况来看,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的净利润均高于农户,其中企业的净利润最高,为2 801 700元/hm2,其次是家庭农场48 162.75元/hm2,合作社23 671.35元/hm2,农户只有16 501.05元/hm2。

从西瓜的售价(图2)也可以看出,规模经营的西瓜单价都远高于农户,尤其是企业的单价卖到8元/kg,这和规模经营主体的固定销售渠道、销售对象以及营销手段是分不开的,因此应该鼓励农户集约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不同经营模式的收益不同主要是因为投入的成本不同,高度规模化生产,对瓜苗到肥料、农膜、材料等农资的要求会更高,再加上对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因此收益水平比农户高。而农户由于经济实力较弱,投入成本低,造成收益也较低,这也充分体现了规模化生产和技术集约、劳动生产率高的特征。

比较3个规模经营主体的收益情况(图3),企业的种植规模最低,只有3.33 hm2,但成本利润率最高,为2;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均高于企业,但成本利润率只有不到0.4的水平。说明不是种植规模越大,利润率就越高,只有在保证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化效率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2.3 规模经营模式成本效益比较

比较几个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西瓜生产经济效益最好的不是生产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而是适度生产规模的企业,说明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一方面适度规模经营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另一方面规模经营的组织效率决定了整个生产经营的效率。究其原因,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各个岗位分工明确,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合作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太松散,没有岗位分工,仅有社员之间相互交流,资源配置以及成本控制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比较完善,配备了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从而能够保证科学的肥料配比、科学的种植技术、完善的防病虫害体系等,而其他经营模式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抗风险能力较低。三是在销售方面,企业有稳定的客源,有完善的销售体系,还在不断扩大销售市场,能够大幅度提高利润率,尽管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一部分固定的销售对象,但是仍有大部分的销售受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大,因而利润率没有企业高。

2.4 结论

2.4.1 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程度显著高于农户。3种规模经营模式的规模化程度都高于农户,均重视全产业链经营,企业组织形式尤为突出。

2.4.2 规模经营模式均重视销售体系的建设。规模经营模式除了重视对产前体系的建设外,还注重对销售体系的建设,在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还参与互联网销售,不仅大幅增加销售量,还提高了销售价格,并且明显高于农户。

2.4.3 规模经营模式均重视科技投入。规模经营模式与科研机构、推广机构联系密切,共同开发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并且积极配合政府农业服务部门进行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2.4.4 规模经营模式的成本和利润均高于农户。比较4种经营模式的生产总成本,虽然规模经营模式的成本高于农户,但利润也明显高于农户。说明只有合理使用农资,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才能提高利润水平。

2.4.5 规模经营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一。从3种规模经营模式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来看,企业带动周边及远郊区县农户达到500户,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合作社,带动农户300户,家庭农场带动作用最弱,只涉及到当地村民。

3 进一步发展西瓜产业的对策建议

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推动了整个西瓜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但在生产经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1 加强对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深入了解规模经营主体对基础设施的实际需求,加强可行性分析,加强对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起以财政为主导、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3.2 引导企业、合作社建立第一、三产业整合机制

政府应推进企业、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发展,如观光采摘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使西瓜生产、销售、休闲和服务业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得第一、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西瓜产业链延伸、产品附加值提升、生产经营者收入提高。

3.3 加强科技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西瓜产业研究机构及其科研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二是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西瓜生产户建立广泛的合作和联系,使研究工作更加符合实际生产,更加有针对性;三是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地传播给生产者[5-13]。

3.4 建立互联+西瓜政策补偿机制

为促进西瓜销售体系的建设,政府应统筹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互联网+西瓜政策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偿、实物补偿、项目补偿、技术补偿等方式,加大对互联网+的财政支持。

3.5 建立完善服务体系

政府应加强产品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产前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良种、化肥和农药等农用物资供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西瓜的生产水平,确保产量稳定增产[14]。

4 参考文献

[1] 孙中华.积极引导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3(9):6-10.

[2] 钱克明,彭廷军.关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3(6):4-7.

[3] 赵亮,赵俊晔,张峭.北京市西瓜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瓜菜,2014(5):78-80.

[4] 赵玉良,宋宝森.西瓜名头大:用产业、科技和文化铸就的品牌[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32):44-46.

[5] 朱冬梅.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4(8):110.

[6] 汤滢,胡宝贵.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24):281-283,286.

[7] 谷莘,刘树.北京市西瓜生产经营状况及其特征:基于大兴区62个村的调查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2):53-58.

[8] 郭洁,胡宝贵.北京市西瓜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以世同瓜园为例[J].北京农业,2016(1):171-172.

[9] 钱贵霞,李宁辉.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农户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4):60-63.

[10] 白文军.北京农业由传统型转向都市型的发展轨迹:以北京庞各庄西瓜的品牌化发展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6):221-222.

[11] 徐茂.北京农民种植西瓜选择行为研究[D].北京:北京农学院,2015.

[12] 李岳云,蓝海涛,方晓军.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经营行为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9(4):41-47.

第15篇

农资电子商务潜力巨大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在农村市场,特别是在农资领域,电子商务仍然处于落后状态。但随着电子商务在日用消费品领域的日趋完善成熟,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迅速发展,农资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存在巨大的市场驱动力和市场发展潜力。

目前,各大化肥生产商和流通商都意识到电子商务对化肥生产、经营的重要性,于是,纷纷开通上线电子商务平台,有自主营销平台也有第三方平台。这些电商平台和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

中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经营模式培训现场

来,为我国农资行业的电商化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有一批优秀的农资电商企业脱颖而出。

从 2009年开始,上海农资便开始着手筹建全国第一家农资电商平台――上农网,2010年 12月正式上线运行。目前线上累计交易额近亿元人民币,并且在客户数量和交易额一直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也说明了农资电商旺盛的生命力。

据悉,中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将开办上线农资电商平台。

电子商务可消除传统模式的弊端

传统经营模式由于经营中间环节多,导致成本剧增,最终加大了用户的生产成本。电子商务可消除传统化肥经营方式的弊端,其及时付款避免了传统模式的赊销方式,消除了传统模式在销售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电子商务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互动性较差的弊端。

化肥电商平台缩短销售链条,减少渠道成本。由于化肥电商平台是采用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或者采用小额贷款的方式进行结算,从而减轻了化肥经营者的资金压力,加速了资金的周转效率。

购买便捷:用户可以 24小时随时到化肥电商平台挑选、购买,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店铺去,增加了交易的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增加产品交易的机会。

信息对称:用户可以在电商平台浏览化肥产品信息,这些信息要经过厂商、质监部门的审核,从而具有很强的可信度,不虚构、不夸张,真实地反映了产品本身的质量、服务信息。用户还可以在页面上浏览其他用户使用该化肥产品后的体验,包括产品质量、使用方法、用量、适用对象,以及对该企业的服务评价。这些评价是来自于全国各地、数量巨大的人群,可信度较高,从而会淘汰产品差、服务差的产品和企业,让用户购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并且促使化肥产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经营者提高服务水平。

销售区域可控:由于减少了中间的销售环节,化肥产品直接由厂家销售至用户,或者由厂家到化肥电商平台再到用户手中,就会使同类型化肥产品进行砸价、窜货的可能性降低至最小。

互动性强:由于化肥电商平台具有全球性和随时性的特点,全球的化肥生产商、流通商、用户可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谈判、签合同,消费者也可把自己的建议反馈到农资产品的电子商务的平台,生产企业或商家可以和用户实时互动交流。

便于数据采集和统计:由于用户采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浏览、购买、使用产品,因此可以充分搜集用户在每个产品页面停留的时间、购买产品的时间、数量、类型、地理位置、产品使用反馈等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充分了解市场行情、销售情况、售后服务反馈等信息,更好地指导化肥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

化肥经营电子商务化是大势所趋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 2014年 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 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6.9%,较 2013年底提升了 1.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5.27亿,较 2013年底增加 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 2013年的 81.0%提升至 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 PC网民规模。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 28.2%,农村网民规模达 1.78亿,较 2013年底增加 169万人。这些,都为未来化肥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随着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的加速,种植面积超百亩的种植大户的数量在迅速增加。这些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或规模种植大户 80%以上年龄在 40岁左右,对电脑网络及电子商务都很熟悉,他们获取化肥产品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互联网。另外,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会使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差异化的改变,这对农产品的生产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势必会造成产品的差异化和精准化的选择。化肥电商平台便于提供丰富而全面的化肥产品信息供农户选择,更方便于为农户提供定制产品和农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