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范文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药公司发展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

第1篇

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我国的药学专业事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药学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仍然普遍看好。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

药学专业就业方向

科研人员——在大学、研究所、药厂的研究部门,从事药物的研发工作;

医院药剂师——在医院药剂科、药房、药厂等从事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

药检人员——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公司职员、医药销售人员——在医药贸易公司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流通及销售等工作。

拓展阅读:药学专业简介

第2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医药行业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医药行业供应链融资浅析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2日

我国医药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医药行业规模正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发展前景良好。伴随着金融创新,金融机构与医药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日益紧密,作为对传统金融产品的革新,供应链金融为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所有合作能达到“共赢”的效果。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问题,为我国医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融资保障,并可以通过对医药行业服务带动供应链融资业务整体快速发展。

但是,供应链金融在医药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还没有广泛开展。本文仅对供应链金融在医药行业的理论和可能采取的模式进行探讨。相信,随着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实践的不断积累,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产品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供应链又称“价值链”、“供需链”,源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Porter的著作《Competitive Strategy》。供应链集成了企业现金流、订单信息流、仓储配送流,其实质在于价值和信息的传递。所谓供应链融资,是指对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衔接、稳固和顺畅,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劳务)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与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相比,供应链金融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寻一个核心企业,并以此为基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是银行在信贷市场上通过寻找多个参与者或利益相关者,通过建立一种特殊的机制共担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银行通过借助与中小企业有产业合作关系的核心企业的信用,或者以两者之间的业务合同为担保,同时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参与来共同分担贷款风险,改变了以往银行仅针对单一企业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并据此做出授信决策的融资模式,使银行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与核心企业之间交易的信用风险评估。因此,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能够取得在其他方式下难以取得的银行融资。

二、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的现实意义

现今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医药行业改革,医药企业能否获得资金支持来迎接挑战是其能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基于供应链金融创新视角研究医药企业尤其是处于流通环节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医药企业融资创新能够实现银行与企业双赢。首先,供应链金融能使医药企业迅速筹措短期资金,保证营运的持续性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畅通,帮助其消除资金融通的劣势,提升其信用等级,从而获得更多、更便利的信贷支持,有效改善医药行业流通环节的融资困境;其次,医药企业的贡献度逐步上升,正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医药企业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最具有活力的目标市场之一。

银行可以通过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分散集中的优势,对信贷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进行战略调整。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方式为医药行业流通环节提供融资,将对商业银行和医药企业形成一种双赢局面,对于两者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医药企业贷款融资利好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就存在着“多、小、散、乱”的格局,竞争力严重不足。商务部发出《关于做好2010年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制定出台《2010-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对地方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修改完善药品流通管理法规,加快制定行业经营、服务等标准体系。本次《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药连锁经营,提高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培育大企业的同时,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通知》明确了医药行业的利好形势,银行须把握时机,迅速与处于流通环节的中小型企业开展融资合作。

(三)深化医药企业运用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供应链金融紧贴供应链的结构及交易特点,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或单笔交易的自偿程度与货物流通价值,对供应链上单个或上下游多个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有利于弱化银行对中小企业本身的限制,有利于缓解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从而刺激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是,国内就医药行业流通环节如何实现供应链金融制度创新,特别是如何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有待探讨。

三、医药行业产业链及融资需求分析

(一)我国医药行业产业链的构成形式。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产业链构成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1、药品原料供应商—核心企业—医院—消费者;2、药品原料供应商—核心企业—药店—消费者;3、药品原料供应商—核心企业—批发商—医院—消费者;4、药品原料供应商—核心企业—批发商—药店—消费者。

上述医药行业产业链中,核心企业即药品生产厂家。而批发商这一角色包含了多种含义和环节,包括商、一级药批、二级药批等。这四种形式中,因为受到医药不分家的传统体制影响,医院依然是主要的药品经销商,但近几年由于连锁药店的出现,药店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二)医药行业供应链及金融服务需求分析。医药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种植业、化工、电子元器件、金属元器件等。下游主要包括医药流通环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

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采购体系中,上游供应商多数情况下为中小型企业,在与生产企业的交易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多以赊销方式销售并形成应收账款,账期一般为60~120天,因此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

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销售环节,医药流通企业(包括药品经销商以及“医药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药品及医疗器械主要是通过医药流通企业销售,医药流通企业再销售给医疗机构(医院)及最终消费者(病人),或通过医疗机构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在医药流通体系中,具备国资背景的大型医药公司及医药生产企业设立的销售分子公司在医药流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区域性的大型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中小型的医药流通企业将随着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而面临着被淘汰或兼并的风险。医疗流通企业为贸易型企业,因资金实力有限往往需要通过向银行融资解决其采购资金需求,同时又由于资产负债率过高、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有限而无法取得有效的银行资金支持,而供应链金融业务(保兑仓、厂商银等)可有效满足此类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医药行业融资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式仍以固定资产抵押为主,但对大多数的医药企业而言,其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较为有限,但企业拥有的流动资产,如权利单证(包括仓单、应付和应收款项单据凭证等)和存货还占有一定份额。供应链金融服务正是针对这些医药企业的特点,在创新银行传统的抵押、质押和票据业务的基础上,基于医药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实际融资需求而推出的金融服务模式。银行针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与上下游配套企业的交易关系,借助对大型企业支付能力和强势信用支持等方面的评估,而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应付与应收账款、存货等进行质押融资,面向供应链上的单个或多个医药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支持,从而有力地解决了供应链企业的资金缺口和信用失衡等问题。

本文已经针对整个医药行业产业链融资需求做出了分析,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结合医药企业营运管理特点,笔者分别针对上游采购环节和下游销售环节探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一)医药行业上游采购环节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需求。根据医药行业产业链条中采购环节特点,对于采购环节的金融产品我们推荐国内保理和应收账款质押业务。

1、国内保理业务

(1)业务释义:指上游供应商向核心企业(医药生产企业)赊销并形成应收账款,本行受让该应收账款,并在此基础上向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账户管理、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催收和承担应收账款买方信用风险等的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

(2)适用情况: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生产或贸易企业)有一定资金实力,可以自有资金生产或采购并向核心企业赊销。

(3)风险点及控制措施:为保护银行在应收账款项下的权益,应在业务下柜前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上进行查询并登记,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并取得优先顺位求偿权。

2、国内应收账款质押授信业务

(1)业务释义:指上游供应商向核心企业(医药生产企业)赊销形成应收账款,并将相关应收账款质押给本行而获得的本行授信额度及其项下具体融资业务。应收账款质押授信业务以应收账款回款作为主要还款来源,本行对授信申请人(即上游供应商)保留融资追索权。

(2)适用情况: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生产或贸易企业)有一定资金实力,可以自有资金生产或采购并向核心企业赊销。

(3)风控措施:业务下柜前应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进行查询和登记,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并取得优先顺位求偿权。

(二)医药行业下游销售环节相关产品需求

1、保兑仓业务

(1)业务背景介绍:保兑仓业务是本行针对药品供应链中药品生产企业的下游客户(这些下游客户主要是除医院以外的药品经销商、商等,以下统称医药公司),因为其在向核心企业采购药品到收到销售款时,存在回款账期而缺乏短期流动资金所提供的融资方案。

(2)业务释义:指本行通过与核心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公司签订三方业务合作协议,允许医药公司以现金和银行承兑汇票或国内信用证等提货,核心企业受托保管药品。医药公司向本行申请付款后,本行通知核心企业发货,核心企业按照本行指令发货。

(3)适用情况:医药公司应被核心企业认可并向本行推荐;核心企业愿意协助本行控货,并承担差额(未发货部分)退款责任。

(4)操作要点:应在三方合作协议中明确要求核心企业向本行承担差额退款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本行融资款项定向支付核心企业,银行承兑汇票应由本行直接交付给核心企业。

(5)业务流程:①本行与核心企业签署供应链金融服务网络业务总对总合作协议;②本行、核心企业、医药公司签署三方业务合作协议;③医药公司向本行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或流贷、国内信用证等);④本行向核心企业定向付款;⑤医药公司向本行付款申请提货;⑥本行通知核心企业发货;⑦核心企业向医药公司发货(注:如此循环操作,直至发货完毕),在银行承兑汇票或三方协议到期前,医药公司应向本行存足保证金,使融资敞口同时填平;⑧如医药公司违约(未在约定时间内付款提货),本行通知核心企业向本行退回未提货部分对应的款项。

2、厂商银业务

(1)业务背景介绍:与保兑仓业务相似。

(2)业务释义:厂商银业务操作与保兑仓业务相似,指本行通过与核心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公司(医药流通企业等)签订三方业务合作协议,给予医药公司融资用于满足其向核心企业订购药品、医药器械的资金需求,并由核心企业为医药公司向本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其与保兑仓业务的区别在于厂商银业务不可同保兑仓业务一样循环操作。

(3)适用情况:医药公司与核心企业关系密切,例如医药公司为核心企业在各地设立的销售分子公司等;医药公司应被核心企业认可并向本行推荐;核心企业愿意向本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4)风控要点:核心企业须与本行签署担保合同,并明确由其对于医药公司在本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5)业务流程:①本行与核心企业签署供应链金融服务网络业务总对总合作协议和担保合同;②本行、核心企业、医药公司签署三方业务合作协议;③医药公司向本行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或流贷、国内信用证等等);④本行向核心企业定向付款;⑤核心企业根据生产及销售进度计划,自行向医药公司发货;⑥如医药公司违约,本行通知核心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并向本行支付相关款项。

3、订单融资

(1)业务背景:对于资质较好,有稳定的供销渠道,或者与作为核心企业关联公司的医药公司,若其下游企业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医院,医院在向医药公司批量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时不愿向银行申请融资服务,且不愿确认对医药公司确认应收账款时,本行可对医药公司提供融资。

(2)业务释义:指企业凭信用良好的买方产品订单,在技术成熟、生产能力有保障并能提供有效担保的条件下,由银行提供专项贷款,供企业购买材料组织生产,企业在收到货款后立即偿还贷款的业务。

(3)业务流程:①医药公司向本行出具承诺函,约定其收款账户为监管账户;②当医院对医药公司签署采购协议后,医药公司凭协议原件向本行申请融资,本行审核采购协议;③本行向核心企业定向付款,根据医药公司向核心企业的采购合同给予流贷或者开立银行承兑汇票;④核心企业收到货款后通过本行指定物流公司发货;⑤医院收到药品或医药器械后按采购合同上的收款账号将货款打入本行监管账户。

(4)风险点控制:由医药公司与医院签订采购协议时约定锁定回款账号在本行;要求医药公司向本行出具承诺函:该公司所有销售回款均回笼本行账号,本行对该收款账号进行监管;本行与医药公司共同签署知会函,告知医院该医药公司已向本行申请融资,医院须按照订单和采购协议约定将货款打入本行账户;药品生产厂在发货时必须通过本行指定物流公司发货,本行全程监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运输过程。

4、国内商业发票贴现

(1)业务背景:商业发票贴现业务是本行针对药品供应链中医药公司,因为其下游客户较为强势(如医院等),多采用赊销的方式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医药公司在从向下游客户销售药品到收到销售款时,存在回款账期而缺乏短期流动资金。

(2)业务释义:国内商业发票贴现指银行与卖方之间存在一种契约,根据该契约,卖方将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卖方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该业务也是一种国内保理业务的一种,建立在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的基础上。

卖方凭带有债权转让声明的拟贴现商业发票、增值税发票正本及复印件等相关商业文件及单据即可向银行申请融资。

(3)业务适用客户及业务:与本行有一定合作年限、经营稳定,需尽快实现销售回款、要求资金快速周转的中小型企业;广泛应用于赊销、托收等交易方式。

(4)业务流程:①医药公司和银行签订《国内商业发票贴现协议》;②医药公司向下游企业销售了医疗用品或提供了服务;③下游企业通知医药公司开立商业性专用发票;④银行对卖方的商业发票按贴现协议的规定进行贴现,同时医药公司将《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传达至买方;⑤本行在应收账款到期日之前采取合适的方式向买方催收;⑥若在已贴现商业发票到期日未收到买方的付款,本行有权自相关商业发票到期日三十天后向医药公司追偿贴现款项并合理计息。买方到期付款,本行用以归还贴现本息,将余额转给卖方。

(5)风险控制:本行在对医药公司给予发票贴现前,需严格审查其经营情况及未来现金流;选择资质较好的下游客户;由本行在应收账款到期前需向买方催收货款;一旦发现下游客户无力支付或者有拒付倾向的,需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本行信贷资金能按时收回。

5、应收账款质押

(1)业务背景:本行针对药品供应链中医药公司或者药品生产商在向下游企业销售货款时,存在回款账期而缺乏短期流动资金所提供的融资方案。

(2)业务释义及操作流程:同核心企业采购阶段原材料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融资办法一致。

五、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提示

发展医药供应链金融虽然能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物流公司和金融机构带来“共赢”效果,但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却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效地分析和控制这些风险是金融机构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主要的风险可以归纳如下几种类型:内部管理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以上风险因素是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所普遍存在的,目前已有一些针对上述风险的对策研究。而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因其医药产品的特殊属性——药品的食用安全性、时效性以及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存在一些特殊的风险。

(一)仓储监管风险。医药行业产品品种繁多,药品形态多样,对药品存放的要求也不近相同。例如,绝大多数的液体药剂不易储藏保管,有些药剂则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恒温状态,一些则需要避免见光,在药品存储过程中,对仓储监管方要求较高。因此,医药行业推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就存在比较严重的质押货物风险。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药品流通过程中尽量直接由药品生产方的仓库进行监管,尤其是一些对药品存储条件相对苛刻的液态制剂、生物制剂等产品,需严格规定仓储地点,避免在药品的仓储监管中发生药品变质或其他药品食用安全风险。

第3篇

关键词:医药市场;新产品开发策略

一、WH医药公司新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

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经过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造的中药生产企业,WH医药公司的产品市场目标人群瞄准的是接受传统文化,相信中医药理论,认可中医药的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用药人群。这一人群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广泛存在,并逐步辐射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和使用中草药。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近百个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间协议,有54个国家制定了传统医学相关法案,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相关法案。2012年,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予中医中药合法法律地位的西方国家。在德国、法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分别都有数千家中医诊所,有相当数量的患者选择中医中药进行疾病治疗和康复保健。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将传统医学纳入各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之中。千百年来,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青睐。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药的临床作用和发展前景作出了充分肯定,指出,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适应这一特定消费人群的市场需求,WH医药公司将发挥企业中成药生产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的传统优势,继续在中成药研制、生产、经营领域深耕细作,谋求发展壮大。

在产品的治疗领域方面,WH医药公司将坚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原则,专注于心脑血管领域,将目标人群重点关注中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WH医药公司将心脑血管医药领域作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并专注于纯天然植物类心脑血管中成药这一细分市场,致力于将公司发展成为国内心脑血管领域纯天然植物药的最大生产商之一,持续开发预防、治疗、康复相关产品,搭建一流服务平台,以产品经营为主,资本运营为辅,坚持做实、做专、做强、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满足心脑血管医生和患者多样化需求,建立起可盈利可持续发展的营运模式,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心脑血管中成药领域最受专家、医生和患者尊重的企业。

二、WH医药公司新产品开发的开发方式

在产品开发方式上,短期内采用技术转让方式,结合市场需求,采取一次性买断或者签订合同、约定按照销售额分成,引进心脑血管领域创新程度较高的新药,加快上市后临床试验,加强市场培育,培植新的骨干支柱品种;中长期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加强与新药开发组织的沟通协作,实施联合开发,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拥有庞大的人才和智力资源、配备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尖端科研设备和仪器、科研态度严谨、操作规范、实验设计标准的优势,开发新产品。与此同时,敏锐捕捉市场信息,运用资本运营手段,在合适的时机,针对特定对象,实施技术兼并,占有被兼并企业的产品品种资源和非专利工业技术,扩展企业产品线。

在产品来源上,从各类中医典籍中筛选经方、验方,加强与在药效物质和作用原理清楚的基础上,明确临床定位,优化处方,改进工艺,提升质量,培育现代中药大品种。从企业现有制剂品种、众多医疗机构制剂以及现用的“协定处方”中选择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理清楚、有效成分明确、质量安全可控的品种,按照现代中药标准,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二次开发”。

三、WH医药公司新产品开发的产品类型

第4篇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第5篇

【关键词】药学专 业大学生 就业形势与前景

一 引言。

尽管目前药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药学产业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 从事药学专业职业类型分析。

1. 药师。

药剂师在医药行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随着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药剂师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社会地位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就业所涉及的领域也相应的扩展。我国药剂师的就业领域:第一、 药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药店的数量也急剧增多,法律对于药店的规定需要有常驻的药剂师,所以有大量的药剂师进入药店工作。第二、医院。传统意义上的药剂师都是在医院的药房工作。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药剂师也要进入病房,一方面与医生沟通用药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患者药物方面的问题提供更专业的解答。第三、制药企业。企业工作的药剂师选择的具体工作也不一样,一部分从事新药的研究、制作及后期实验; 另一部分可以从事医药代表,主要负责某些药物的推广工作; 还有一部分可以从事管理方面的职务,组织研究、管理经营等。【1 】

2. 公务员。

公务员报考热的持续升温表明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选择日益成为广大求职者的首要目标。近年来,随着公务员待遇与福利的不断提高,原先就有职业稳定、工作环境好等优势的公务员更成为当今青年人羡慕的职业。在日前有关青年理想的调查中发现,多项数据显示,公务员已经成为青年人择业的首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公务员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从今年报考全国公务员考试的人数看,公务员考试将会一如既往地“火爆”下去。

3. 教师。

最近两年,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成为新的受热烈追捧的目标。不过,要想成为一名教师并不简单,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上岗的必需条件。在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令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教师职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及社会人士就业时的最佳选择。但药学专业学生做教师只能选择大学或职业院校,一般说来博士学位是基本的入职条件。

三 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及前景展望。

1.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大、中型医院药剂科每年招聘人员数量有限,仅极少部分毕业生能走入医院。大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医药代表、医药保险、医药销售、药企等工作,其社会地位及工作报酬均不太高。近年公务员招考制度的实施及激烈竞争,使得应届毕业生很难在每年7 月底以前就被药监局、药监所等政府部门聘用,因此,药学生在第一次就业选择时很少会选择药监局等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及医药研发等单位对本科层次毕业生需求一直较少,虽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能成功入职这一行业的学生比例一直较低。综上所述,药学生面临着就业率高,但就业层次不高;心理预期值高,但工作回报低的就业现状。严峻的就业现状使得部分就业期望值偏高、缺乏就业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动指导的药学生们,在面临扩招、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等因素所致的就业难题时不知所措。【2 】

2. 发展前景广阔。

总体来看,由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快速,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有很大潜力。特别是由于医疗和药品管理体制改革而兴起的遍布城乡的集体或个体经营的医疗单位和零售药店,更拓宽了药学学生的就业领域,用人单位主要有药厂、医院、医药销售公司、药品检验单位、研究单位和管理机构等。另外,目前老百姓对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的呼声日益突出,需要有专业背景的药师来指导他们合理选药,科学用药。而且随着医疗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执业药师立法和OTC(非处方用药)制度的实施,也对高等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通用型(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同时口径拓宽有利于药学毕业生的就业,有利于他们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及今后的转岗和就业。

四 药学生应如何应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根据药学学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预测,只要努力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药学生不仅不用为就业发愁,并且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

1. 扎实学习学科基础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既要在基础学科上拓得宽, 又要在专业领域里掘得深, 为思维的创新提供足够的知识空间。药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知识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药学、生物、医学等学科。学生不仅要牢固地掌握上述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更应具备分析、判断、解决实践中各类问题的能力。

2.努力提升捕捉专业信息的能力。

要求药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 为进步、为创新而学习的思想, 阅读专业学术著作并从中汲取知识的能力。为此, 学生须具有较强的工具运用能力, 包括检索、查阅信息的能力, 以及工具书的运用、文献资料的查阅、数据库及因特网的使用等。外语和计算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两个非常重要的查阅信息和获取知识的工具, 药学生应该必须熟练掌握运用, 以便获取所需信息。【3 】

3. 大力提高专业技能(即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药学生应该通过各学科的实验课程, 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才能牢固掌握知识, 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外,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还不具有社会实践能力,也不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只能踏踏实实工作,培养“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意识,发展新的就业观,人才观。在了解我国药学专业就业形势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条件,发挥自身特长,不断完善自己,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在求职生涯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本文的分析,主要在于使药学专业的学生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从容选择就业道路,审时度势,更好的面向未来人生路。

参考文献:

[1]顾丽君,药剂师职业现状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08期

第6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中药专业 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Survey

ZHEN Zhen

(Beij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Beijing 1011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ines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e curriculum provide the basis; Methods: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Professional III School District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employment jobs information studies; Results: The main job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followed by pharmaci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he employment rate increased rapidly. The proposed increase in the required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ability to post correspond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为了推进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中药专业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发展的水平,密切校企合作,了解医药行业企业的需求状况,努力实现专业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对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上岗能力,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我们对2005级~2007级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三院区中药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调查分析,①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

我们收集了2005级~2007级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三院区中药专业四年制2009年~2011年毕业的中专毕业生第一次就业时的就业岗位进行了信息的收集、统计和调查分析。

2 资料分析

2005级~2007级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三院区中药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统计见表1、表2 、表3、图1。

3 调查分析

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显示,近3年中药专业中专四年制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情况,从各个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可以明显看出,目前本校中药专业中专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在医疗机构,其次是药店和医药公司。

从整体的就业率来看,我校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9.59%,说明目前中药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说明目前市场上对中专中药专业的需求比较旺盛,但我们也看到了目前就业市场上的一些变化和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3.1 药厂方向

这两年药厂的需求量有所上升,我们每年的就业实习双选会也看到这样一个趋势,药厂更愿意招收有中药学习背景的中专生进入药厂生产线和药厂物流的相关领域工作,也就是说药厂对产线上的工人要求提高了,工资待遇也较好,而且学生从业后比较稳定。

图1 2005级~2007级中药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统计百分比

表3 2005级~2007级中药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率

3.2 药店方向

药店就业方向向来是我们学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工资待遇好,需求量大,可选择面广,学生能得到锻炼,有发展前景,但工作强度大,人员流动性大。这几年整体的就业情况平稳,随着人们对健康、防病的重视,药店便利、快捷、价格合理的优势还将得到发展,就业需求还会持久的旺盛下去。

3.3 医药公司方向

医药公司的就业去向这两年增长得非常快速,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药店代表和物流、仓储方面的工作。

3.4 医疗机构方向

以前学生普遍认为医院这个就业去向是最主流的、最理想的,这几年卫生服务站、中医门诊部、中医保健作为医疗机构的就业去向也出现较多。

3.5 升学方向

从学生就业回来的反馈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学历还是会设置门槛的,比如有的工作岗位中专毕业还是不够,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教育或是直接考大专。

4 总结分析

(1)与以前相比,目前我校中药专业中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已经从医疗卫生单位转为药品经营单位。(2)目前多数药品营销单位要求学生加强市场营销学、贵细药材鉴定、中药贮藏保管、医药商品学、GSP管理、物流管理、营销沟通能力方面的学习,②并且适当增加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看重学生专业知识,导购能力和提升空间。(3)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辨识中药材及药品调技能力等,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取得从业人员上岗资格。(4)从目前职业岗位的种类来看,中药专业新增了中药实验室技工和中药材购销员、药店咨询师、中医保健调理员、中医养生原、中医保健美容员、中医保健药膳员。④国家要求中专院校不能开设中医专业,但人们对中医养生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学校可以在中药专业瞄准新兴职业,加大培养的力度。

5 结语

以上就是中药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就业市场需求、目前中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中药专业近三年的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希望对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注释

① 王利胜,陈蔚文,肖凤霞.本科中药专业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教育纵横,2005.3(8):47-48.

② 蔡, 陈裕良.高职中药专业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0):949-951.

第7篇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评级:

事件:

5月4日,天方药业公司提出的“公司股票交易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特别处理的申请”获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公司股票简称由“*sT天方”变更为“天方药业”。这意味着天方药业实现扭亏为盈,其股票顺利“摘星脱帽”。

业绩出现拐点

天方药业(600253)2000年底上市后,专注于原料药和成品药的生产和销售,积极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在经历了2007年和2008年的亏损后,2009年下半年,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和驻马店市共同努力下,天方药业经营状况日渐好转,2010年顺利扭亏,今年一季度实现利润1913.49万元。天方药业推出定向增发方案,拟以不低于8.75元/股为发行底价,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定向发行0.6亿股至1亿股,所募资金将投到年产500吨头孢系列原料药等项目中。项目达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合计将达39.4亿元,年实现利润合计约4.61亿元。2010年,前期投资的1200吨/年的盐酸林可霉素原料药产能有望完全释放,预计能实现6736万的利润。201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6亿元,同时实现净利润167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22.66%。

拟定向募资10亿

天方集团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不低于39.61%;发行价格不低于8.75元/股,认购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募集资金拟用于年产1万吨维生素B3项目、100吨维生素K3项目;年产500吨头孢系列原料药项目;年产300吨去甲金霉素项目;控股子公司河南省医药有限公司物流基地项目。

*ST天方还拟将应收账款9000万元按账面余额的90%即8100万元出售给控股股东。*ST天方表示,此次交易将影响公司2010年利润860万元。此外,经公司申请,并获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公司股票26日继续停牌一天,并将于2010年4月27日起恢复交易,并自该日开始,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天方药业”,股票交易日涨跌幅限制恢复为10%,股票代码不变。

通用集团入主有利公司长足发展

天方药业作为中国通用拥有的两个医药类上市公司之一,目前初步定为争取5年内成为国内医药生产企业龙头企业。就目前天方药业本身业务涵盖范围和业务能力来讲,实现这一目标几无可能。因此,公司存在在通用集团的支持下实现外延式加内生式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将公司做大做强的可能性。这为公司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公司二级市场表现。

投产维生素B3和K3项目

维生素B3也叫烟酸。烟酸在人体内主要转变成烟酰胺,发挥着调节生理代谢的作用,在饲料、食品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调整公司产品结构,开拓新市场,天方药业欲募巨资投产维生素项目。推出了定向增发方案,拟募集资金净额10亿元。该公司4月26日的公告显示,按照定向增发方案,拟以不低于8.75元/股价格非公开发行0.6亿股至1亿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10亿元用于年产10000吨维生素B3、1000吨维生素K3生产项目、年产500吨头孢系列原料药项目、年产300吨去甲金霉素项目以及控股子公司河南省医药有限公司物流基地项目四大项目建设。

仿制立普妥快速增长

天方药业主要制剂产品为抗生素、心血管等普药产品,毛利率水平较低。公司2009年成功取得调脂药阿托伐他丁钙原料药和制剂批文,并通过GMP论证,于2009年9月上市销售制剂。阿托伐他丁钙是目前最主要的调脂药品,2008年占我国调脂药市场42%左右,销售金额13亿元左右。公司为了迅速抢占市场,采用招商模式销售阿托伐他丁钙胶囊。公司在2009年9月上市该产品后即取得1000万左右的利润,据此推算,我们认为该产品2010年贡献公司利润可能超过5000万元,贡献EPs在0.1元左右。由于阿托伐他丁钙是目前最主要的调脂药品,年增长率超过20%,而公司采取的底价销售策略有利于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我们预计该产品将成为公司未来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受益基层医疗市场扩容

天方药业公司的医药商业企业为河南省医药公司,为省内医药商业龙头企业,目前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净利率超过1%。公司为了应对医改带来的基层市场扩容,正在进行县级市场医药商业创新模式试点,目前效果良好。据了解,如试点能顺利进行,平均每个县级地区每年可以为公司带来1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有利于公司区域医药商业龙头地位的巩固和盈利能力提高。

产品结构待升级

天方药业原料药产品仍然集中在林可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吉他霉素等几个传统大环内酯品种。由于南阳普康受困于环保问题,产能无法完全释放,并且下游克林霉素需求旺盛。公司今年林可霉素销售形势较好。一季度林可霉素价格上涨至380元/BOU,公司原料药毛利率水平将有所提高。而硫氰酸红霉素无法自产,尽管阿奇霉素价格上涨,但公司阿奇霉素毛利率不会更多提升。下属河南省医药公司是区域性龙头企业。由于在郑州等省会城市,要与九州通、国药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激烈竞争。公司将医药商业发展重点转移至广大农村市场,积极参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未来医药商业业务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速,增发项目中。公司储备一些新药品种,计划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毛利率产品占比。阿托伐他汀原料药只用于自身制剂产品生产,不进行外销,进一步加强对上游原料的控制,减少可能竞争对手。饲用维生素项目是与其他企业合作,产品生产技术和销路能得到保证。

第8篇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摘要】 生物制药就是借助生物工程来合成制备有药物活性的生物制品并应用于制药工业的技术和过程,有时特指利用转基因动植物活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工业是生物工程应用研发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领域,已经成为世纪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21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断加大对生物制药工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把生物制药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关键词】生物制药;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中国分类号】F4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1-01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而其中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制药业更是被称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产业”,那么生物制药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呢?是否跟生物制药产业一样是永远朝气蓬勃?近年社会对医科类毕业生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康复理疗、男性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却是比较困难,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也不太理想。不同的是,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不应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总理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透过温总理的讲话,我认为生物制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会成为未来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自己来解决,根本要靠科技。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这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建议超前部署分子设计育种,大规模挖掘动植物种质中蕴藏的优异基因资源。健康科技、生物医药事关民生大计。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2生物制药获政策扶持,人才就业前景大好:一、2012年,生物制药领域频发喜报,医药行业生物制药自主研发受到国家多项政策大力扶持,企业人才招聘需求急剧攀升,而现有人才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二、生物制药获得国家大力支持:2012年1月4日,科技部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涵盖生物医药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养和造就3-5名国际顶尖科学家,力争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相关管理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和学科骨干;到2020年,力争培养和造就领军人才300-500名、学科骨干3-5万名;力争培养和造就30万名生物产业人才;力争培养和造就3000-5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国家对生物技术的如此大手笔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信心十足。三、人才供不应求:从英才网联旗下医药英才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生物技术、基因研究、蛋白质研发、生物制药中高级管理等职位的人才招聘需求全年同比增长117.5%,增幅火爆翻番。而医药行业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全年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21.7%,增幅超过行业总体增长水平。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医药企业对生物技术研发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截至2012年1月1日,医药行业整体求职者增幅仅为24.5%,增长活跃度与企业招聘需求相比黯然失色。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指出,今年国家提出对生物制药领域的多项支持是符合客观发展环境的。目前,国际上的生物制药领域发展快速而高端,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药物的“原创作品”也甚少,从国家需求上看,我国的生物制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该类人才必将受到火爆追捧,就业前景也毋庸置疑。生物制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四个就业方向:

方向一: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研发人员或技术员。该方向按照待遇及工作环境从高到低可分为以下几类: 1.跨国公司或较大的生物技术外企的技术支持;2.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检验员;3.生物技术服务公司或非事业型科研单位;4.生物制药厂、酒厂、疫苗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人员。 方向二:大中专院校及其他教学单位的教师。由于目前的高校都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对生物学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高校对学历的要求较高,硕士毕业要想进一线城市的院校或重点大学有一定的困难。方向三:继续深造或出国。很多人是出于对生物制药的热爱而非功利性目的选择学习这个专业的,毕业时他们并不愿意放弃所学投身其他行业。要想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精英,必须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因此他们当中很多人选择了考研,而研究生毕业时,考博或出国又成了他们继续深造的途径。方向四:转向销售、管理等行业。销售、管理类职位的门槛比较低,沟通能力、耐心和毅力是必备的素质。与其他职业相比,销售、管理具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对于他们来说,进入生产生物制剂、生物器材等产品的企业做销售、管理也称得上是学有所用。总体来看,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被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强大的需求。但目前国内限于专用设备,以及相应产品开发不够,就业还不太理想,大部分学生准备进一步深造或是投入到与制药行业相关的工作中。参考文献[1]文淑美.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27(7): 117-121[2]李玉彬,钱晓璐,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现代农业科技,2010 年第 15 期

第9篇

当世人笑它看不穿时,它只顾埋头向前。如今,它已经是全球唯一能够生产超宽超薄锂带(宽度超过100毫米,厚度低于0.05毫米)、攀摘锂业皇冠的企业。

激流勇退

2007年下半年,国内房价持续上涨,可进入而立之年的尹东梅和她的四个朋友却在谋划着从房地产行业退出。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会慢慢萎缩,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度开发。我们还是找个新项目转行吧。”现在已是重庆昆瑜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尹东梅和她的朋友意识有点超前。

关键是转行以后做什么呢?

那年,涨价的不止是房产,还有汽油。

一天,尹东梅在加油站给汽车加油。在等待时,她不经意地看了看加油机上的汽油单价。

“又涨了!总感觉原来93号汽油都是三四元钱一升,这一不小心就涨到六元一升了。”

突然,一道灵光划过脑海。

“能源紧张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能不能从新能源方面入手,选择一个项目来做。这可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啊!”尹东梅有点兴奋起来。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是电池,而电池的核心材料是锂。

回去后,尹东梅跟几个朋友一合计,决定就投身锂业,为锂电池、医药化工等生产企业提供基础材料。

转型容易么?说起来,几个人中有管理人才,也有技术人才,但都不算是专业对口。

“我在学校学的专业是工业控制,是‘有职业没专业’。也好,适应性强。”合伙人之一、现为重庆昆瑜锂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的袁鹏笑言。

可在真正的目标面前,何时开始都不算晚,之前的经历也都不会是徒劳。

五个人相约拿出前半生的全部积蓄,将自己的房产也都抵押出来,凑够了创业的第一笔资金。

2008年5月,重庆昆瑜锂业有限公司在荣昌县(2015年5月撤县设区)正式成立。

勇闯

2009年夏,昆瑜锂业已经为客户做了一年的传统锂金属材料订单了。

一天,一家锂电池生产企业的老总在接货时,拉住尹东梅说:“我们现在需要研发更轻薄的锂电池,你们能做出2毫米以下的超宽超薄锂带么?”

这话分量很重,要知道,当时整个行业用的锂带都是厚度在2毫米以上的。

尹东梅有点讶异,毕竟昆瑜锂业刚刚起步:“怎么会找到我们公司来研制这种东西?”

“我们找过别人,嗨,别提了……”电池生产厂家的老总欲言又止。

当时确实没听说业内有哪一家企业在研制这东西,看来愿意接活的不多。

这也难怪,因为规模化生产超宽超薄锂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业内人都知道,这项技术几乎是高不可攀的。何况对大多数锂业公司来说,做传统锂材料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何必还劳神费力去做新东西呢。

可是,尹东梅很快就给出了回复:“我们愿意做。”

重庆昆瑜锂业有限公司是重庆地区唯一一家从事金属锂及型材生产的企业,但这远不是尹东梅他们的目标。

“我们要做到行业领先,走向世界,就只有不断创新。锂电池朝着轻薄发展是必然趋势,超宽超薄锂带迟早会问世,我们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呢?”袁鹏很赞同。

昆瑜锂业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面对的现实压力也很大。当时,企业还没稳定投产,人、财、物都无法长期支撑研发投入,更何况未来的市场前景如何,谁也说不清。

“若不是立志要在锂业做到最好,我们何必要千辛万苦转行创业?而唯有创新,才能让我们做到最好。”关键时刻,尹东梅的话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此时,金属锂粒每吨售价为四十几万元,昆瑜锂业咬牙斥资买回两吨金属锂粒,开始研制超宽超薄锂带。

引领创新

2009年,昆瑜锂业的员工总共只有20人,技术人员尽管占比较高,但仍无法满足新产品研发的需要。

重庆没有同类企业,于是,公司几个负责人分头跑到四川、云南,甚至沿海地区去寻觅人才。

那时,公司的基础非常薄弱,招聘时根本开不出太诱人的条件,想要吸引人才,凭什么?

“理想。”袁鹏说,“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都是怀揣着理想的,都有志于创新和发展,这与公司的发展理念完全一致。对于他们来说,实现理想是最重要的,金钱反而没那么重要。”

就这样,十几个志同道合的技术研发人员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家起步不久的小公司,而昆瑜锂业也把他们当作宝贝一样对待。

锂是一种活性极高的金属,锂带本身极为软、黏,要将其压制为超薄超宽的形态,难度极大。其核心技术涉及电解、提纯、挤压成型等各个方面。

昆瑜锂业的技术攻关过程也比较特别,在生产的同时研究技术,不断改良调试现有的生产设备。

“我们不是研究院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做纯粹的研发,所以,研发和生产决不能脱节。”袁鹏说。

半年后,经过无数次失败,昆瑜锂业终于做出了几百克超宽超薄锂带。

宽度超过100毫米,厚度低于0.05毫米的超宽超薄锂带,大家既没听说过,更没看到过,放眼全世界,这种材料都是首屈一指的。其重要的价值在于,用这种材料制造的新型锂电池,容量是普通锂电池的四五倍。要知道,目前使用普通锂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一般在100―200公里,而采用这种新型锂电池,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800公里。

很快,一些国内外客户开始找到昆瑜锂业,一张张订单涌向昆瑜锂业。

虽然客户购买超宽超薄锂带大多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每一张订单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但昆瑜锂业却在业内声名鹊起,一炮而红。

2012年,因为在荣昌租的老厂房条件有限,昆瑜锂业搬迁到重庆市铜梁工业园区。

破冰前行

2014年,意大利一家知名的医药公司人员来华寻找高品质锂粒的供应商,但找了许多家都不满意。

与昆瑜锂业要好的一家国内企业听到消息后赶紧来报信:“你们要不要去试试?”

尹东梅等与意大利公司人员见面洽谈后,发觉对方提的要求确实有些难办。

金属锂黏性很强,在生产过程中,业内都是用石蜡油来保护其不产生杂质,而意大利公司要求提供的高纯度锂粒不能含石蜡油。这几乎是自相矛盾的。

权衡之后,昆瑜锂业又一次下决心攻克难题。半年后,昆瑜锂业生产出无石蜡油的高纯度金属锂粒,价格高达近百万元一吨,附加值比普通锂粒高出一倍以上,而昆瑜锂业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意大利医药公司的供应商。

在全球市场上,宽度超过100毫米、厚度低于0.05毫米的超薄锂带,都是产自昆瑜锂业。如今,昆瑜锂业又成了全球两家能够生产无石蜡油高纯度锂粒的企业之一。

然而,正当企业在研发和生产上蒸蒸日上、齐头并进的时候,昆瑜锂业却被资金问题绊住了脚步。

作为私营企业,昆瑜锂业本来就资金薄弱,前几年又只是实验性生产,小型订单居多,已经很难支撑高额的研发投入了。截至去年,昆瑜锂业在银行的贷款已经高达几千万元。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一个如此优秀的企业难道就这样陷入穷途末路?尹东梅等人拒绝接受这样的命运。

2016年,昆瑜锂业开始到处寻找外援,希望能够获得投资公司的支持,但一些投资公司在了解昆瑜锂业的资产现状后,终究没有抛出橄榄枝。

第10篇

新一年的工作刚刚开始,IT工程师小赵就开始频繁关注各大网站的招聘信息。近三年来,小赵每年都加入了年初的“跳槽潮”,每次跳槽,都得到了翻倍的薪水和更高的职位,2012年年初,“跳槽潮”又一次汹涌而来,小赵难抵诱惑……

据前程无忧网站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信息,1月30日―2月5日,春节后第一周,人才市场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开门红。仅前程无忧的日招聘职位就已达到186万多个,比2011年同期增长9.1%。央视财经频道《对手》栏目也曾以跳槽为主题制作了一期节目。

“根据简历分析和猎头组的粗算可以发现,今年的‘跳槽潮’来得更早、更猛烈。”前程无忧资深职场顾问王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北京、广州人才需求剧增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深”呼声不断,但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一直都拥有最庞大的人才吞吐量和最多元的就业机会。

仅从前程无忧提供的人才需求总量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仍位居前四位。2012年第一周,四大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量就占到职位总量的49.9%,北京和广州的人才需求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6%和11.5%。

“欧债危机并未对中国企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中国经济自身的调整拉动了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深受日益攀升的离职率困扰的雇主也不得不加大招聘的力度。”王剑认为,经济大环境的趋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和择业机会。

另外,北京、广州企业总量庞大,可选择性强,容易形成大规模的“跳槽潮”和人员变动。王剑分析:“一线城市位居人才交流市场第一梯队,跳槽几率也高――因为同行业企业较多,可选择的余地大,一线城市的员工忠诚度远低于二三线城市。”

IT制药房地产名列跳槽榜前三

从行业来看,互联网、计算机软件人才需求“爆棚”,分别比2011年同期增长33.2%和24.5%,与计算机硬件行业人才需求减少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介绍,移动互联网已成新一轮投资热点。“这个新领域九成以上都是小公司,技术和营销人员无法满足企业用人之需。”

由于小公司众多,在企业稳定性不强的前提下,薪酬诱惑成为各家公司吸引人才的杀手锏,因此,IT行业也成为跳槽频率最高的行业。

与IT行业连年热门相比,2012年,制药行业突然跻身亚军宝座令人惊叹,过去几年中,制药行业一直罕有上榜。

年初,不少跨国医药公司如默克、诺华、赛诺菲和阿斯利康等都传出在欧美市场的裁员计划。但在中国市场,制药行业却成为人才吸纳的巨头。据前程无忧统计,生物、制药行业的职位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10.9%,其中,医药销售代表需求最大,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等岗位也有较大缺口。

“欧美各国政府为应对债务危机,不断缩减国家医疗开支,导致以专利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西方医药公司经营艰难。”冯丽娟分析, “比较之下,中国医保制度逐渐完善,医疗开支在逐年增多,市场潜力无限,而且,成本更低的中国市场也为仿制药的生产提供了沃土。”

外企的扩张给本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外企普遍薪资优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高、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具有成熟资源和工作经验的销售和技术人员开始“转土为洋”,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一直稳居人才交流市场老大的位置。2012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逐年趋紧,房地产行业的职位量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5%,屈居第三。

“2009年和2010年,房地产投资一直高速增长,两年的住宅用地出让规模都达到8亿平方米以上,疯狂拿地后,两年捂盘期大限将至,2012年将有不少项目不得不开工推盘。这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用人需求仍将维持在高位。”冯丽娟说,今年,与地产行业相关的工程、机械、能源类和建筑装潢类职位在节后一周分别增加了12.5%和1.3%,增量主要在二三线城市。

去年年底,房地产企业裁退销售人员的风潮轰动一时,同时,很多房地产营销人员因销售业绩不佳而收入锐减,主动离开公司。2012年,以减少库存压力为第一目标的房地产公司加紧了对售楼人员的招聘。

年终奖“晒”出烦恼

根据前程无忧的调查,个人职业发展遭遇瓶颈(31%)、对目前薪酬福利不满意(30%)、企业发展不佳(14.5%)分列求职者跳槽原因前三位。

“‘跳槽潮’中一部分是职场新人,他们浮躁冲动、盲目跟风,薪资、职位、发展前景、公司规模、企业文化,甚至是上下班路程的远近都会成为跳槽的原因。”王剑介绍说。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去年年底,微博晒年终奖意外成为火热一时的职场话题,甚至催化了新一年“跳槽潮”的愈演愈烈。

2011年年底,前有一汽大众被曝发放27个月的工资当年终奖先声夺人,后有企业发棺材发馒头冲抵年终奖震慑全场。在晒年终奖的大潮中,“羡慕嫉妒恨”成为很多职场新人的心理感受。

“攀比的心态造成了集体心理波动,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是因为年终奖才跳槽的。”小赵说。

根据智联招聘在2011年推出的年终奖特别调查显示,10770名接受调查的职场人中,仅有51.31%的企业设置了年终奖。在获得年终奖的职场人中,43.7%年终奖在5000元以下,56.3%拿到了5000元以上的年终奖。

最有趣的是,对年终奖的发放表示满意的职场人仅有三成。“2011年CPI一路上涨,物价节节攀升,但是工资和年终奖的涨势却不那么明显,比较之下,心理不平衡的人很多。”一家民营医药企业的财务主管刘雨欣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刘雨欣既是年终奖的获益者,又是年终奖金额的制定者,她的矛盾心态体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年终奖是根据当年盈利水平决定的,在人员流动性大、用人成本年年走高的形势下,年终奖让企业不堪重负。”

第11篇

“当前医药行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医保政策刺激市场需求、政府投入逐年增长,以及各地开放社会资本投入医疗行业。”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文健表示,“医疗行业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稳定增长,2011年的增长率预计也会比较稳定,跟去年差不多。这几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按季度统计,最低16%、最高28%,2008年最差的时候它都有20%的增长。这些数字只是销售增长,利润增长会更高一点,股价也会有溢价。”

北大医药生物硕士毕业的李文健,已拥有10多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可以称为是中国第一代医药行业研究员,他对行业的研究卓有成效。

“2011年医药各子行业都孕育着重大的投资主题,整个行业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李文健对记者表示。

投资主题精彩纷呈

具体来说,七大方面主题值得看好。一是随着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进,一些基本药物品种,特别是独家品种,有望实现爆发性增长;二是2009年版的医保目录陆续在各省市实行,处方药将结束2010年观望、徘徊的局面,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三是制剂出口业务,经过多年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和国际接轨,2011年有望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四是品牌中药品种,在通胀的大背景下,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五是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继续在全国收购兼并,做大做强;六是在政府加大县级医疗机构投资的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新一轮需求旺盛期;七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行业,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为医疗服务类公司的发展扫除了政策障碍。

估值仍然合理

增长前景虽好,但医药股的估值是否已经偏高呢?李文健认为,医药股相对估值目前仍然处于较合理水平。按照Wind市盈率的方法计算,截至2010年12月3日,沪深300平均PE为15.36倍,医药股的平均PE为47.74倍,医药板块PE和沪深300 PE均为3.11倍。在通胀的背景下,医药股的估值不会太低,市场不太可能出现只有十几倍的情况。有相对溢价是可以接受的,在熊市最厉害的时候,医药股出现20倍估值已经是铁底了。从历史溢价率水平看,医药行业目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行业将通过快速增长化解估值压力。

如果按照2011年的盈利预测对医药公司进行估值,大部分公司估值水平是在30倍附近。这个水平虽然比银行、地产等周期性行业高,但与同是新兴行业的TMT、新能源、新材料等相比并不高。另外,医药行业增长确定并平稳,预计2011年行业利润增长在30%左右,大部分公司的PEG在1附近,也是合理的。

中金公司最新发表的行业研究报告也认为,医药产业从绝对增速和盈利来看,仍处于高速成长期,行业基本面非常健康。近期医药板块整体出现调整,当前整体板块PE(TIM)达到42倍左右,相对于市场整体的估值溢价略有回落。目前医药板块2011年PE为35倍左右,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李文健补充说,套用彼得・林奇的一句话:涨得多不是卖出的理由,跌得多也不是买进的理由。股票投资的本质是看未来,如果未来增长的空间大,股价还会继续涨。PE是一个考虑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投资主要是看未来预期,如果未来预期非常乐观的话,稍微高一点的估值可以接受,因为未来的增长可以化解这个风险。

黄金10年

“未来的10年将是黄金10年。有过去十几年的铺垫,‘十二五’期间,中国医药行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速度,我敢说我们一切的规划都是会滞后的。”国家发改委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李文健认为,医疗保健行业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概括来讲当前有三大因素持续驱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一是受益于“新医改”和“十二五”规划的政策驱动。“新医改”启动后,国家预计在2009年到2011年累计投入8500亿元,包括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医疗设施建设等投入,将对医疗保健产业链的上下游产生积极影响。“十二五”规划高度重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正在逐步推出,将使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新兴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是医药消费升级的驱动。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健康的态度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稳步增长,医药消费正逐步升级。

卫生部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稳步增长,2002至2009年,这项指标的复合年增长率都在11%以上。医药消费正逐步升级,这将成为支撑中国医疗保健行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第三个驱动因素是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将是未来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棘手难题。据国家计生委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6.96%增长到近12%。老龄化将带来对医疗保健产业的持续需求。

未来几年这三大因素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可能出现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从10年以后更长期的远景来看,医药行业也是一个弱周期的、长期稳定增长的行业。

个股机会在哪

中投证券认为,医药行业整体调整已经基本到位,估值具有吸引力。从中期来看,大部分医药股已经具备买入价值,但短期出现整体性行情的概率较小,机会仍然存在于个股。

申银万国行业分析师表示,2011年在政府控制通胀、收缩流动性的背景下,市场或许很难重演2010年流动性推动下的医药板块的全面上涨,但医药行业在快速增长,板块、个股机会永远存在。

从2010年板块表现来看,最差的公司主要是定价过高的新股,表现最好的可以分为三类:成长型公司,如鱼跃医疗、东阿阿胶、康美药业、爱尔眼科、人福医药、科伦药业;拐点型公司,如海翔药业、紫光古汉、华东医药、仁和药业;题材型公司,如华神集团、紫鑫药业、通策医疗、海南海药、广州药业。

在创新和整合推动下,未来3年有望诞生千亿市值药企。创新药有突破的恒瑞医药和正在打造“滋补第一品牌”的东阿阿胶可能最早突破千亿市值;云南白药显然是一家市值最有能力上千亿的公司,但是由于没有对管理团队实施有效激励,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最大因素;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巨大,会诞生市值千亿的企业,正在这一行业整合的康美药业市值能否上千亿,取决于公司的管理能力以及未来对终端的掌控能力;科伦药业所处大输液行业仍有很大整合空间,公司市值能否上千亿,须看其能否在医药行业其他领域长袖善舞。目前这5家公司市值分别是446亿元、334亿元、419亿元、334亿元和378亿元。

申万在2011年仍看好医药板块中的成长股,高成长才能享受高估值。分析师建议根据催化剂节奏把握个股机会,1月份主推东阿阿胶和海正药业。理由是东阿阿胶的阿胶块将进一步实施价值回归,提高价格;复方阿胶浆销量已经开始快速提升,公司开始布局自身终端网络。而海正药业的定向增发将启动,虚拟一体化国际产业趋势下,公司作为跨国公司首选合作伙伴,产业转移将深化。其他值得关注的公司有恒瑞医药、云南白药、康美药业、人福医药、仁和药业、江中药业、国药股份、华兰生物和马应龙等。

中金公司认为,可从两条路径选择超成长公司。自上而下选择,“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品牌专科药”是未来发展前景最为看好的子行业;自下而上选择,“创新、整合”将是未来几年寻找超成长公司的重要因素。

中金推荐的稳健型组合包括恒瑞医药、云南白药、上海医药、华东医药、康缘药业,成长型公司组合包括康美药业、双鹭药业、沃森生物、康芝药业、科伦药业。

第12篇

郁鑫膏适用以下病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手脚麻木、跌打损伤、抽筋、痛风、脊柱炎、腱鞘炎、网球肘、跟骨刺、关节炎、滑膜炎、骨折骨伤、股骨头坏死。除对以上风湿骨病作用外,还适用于以下病症:月经不调、小肠疝气、痔疮、疗疮、哮喘咳嗽、前列腺炎、乳腺炎、腮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鼻炎、肠炎、牙痛、胃痛、胸膜炎、牛皮癣、静脉曲张、蚊虫叮咬、脚鸡眼、肿瘤疼痛、三叉神经痛、淋巴腺炎及各种无名疼痛。除此之外,对面目斑痘(俗称青春痘)也有很好的治愈作用。

无偿治疗义务培训

赠送试贴全力扶持加盟商

春季是骨关节疾病多发的季节,外加现在天气变幻频繁,阴雨天气增多,很多患者一到这个季节就被病痛折磨的痛苦不堪。郁鑫膏经营13年,堪称是骨关节疾病的“克星”,被治愈患者更是不计其数。公司始终秉承:免费试贴,买后保退的原则。这就是疗效,这就是信誉,这就是郁鑫膏单凭一种产品经营十三载的原因所在。

风雨13载,郁鑫堂正是凭借郑重的承诺,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口碑。为了回馈广大患者及加盟商,2014年郁鑫医药有限公司将会不断推出优惠和扶持政策。第一,赠送试贴。加盟商按照级别及拿货比例,赠送相应试贴。为了帮助加盟商启动市场,总部决定只要加盟商确实给患者试贴,试用贴用完,超出部分总部将全部报销。第二,免费治疗。70岁以上患有骨关节疾病的老人,进店治疗,直至康复为止,全程免费。第三,患有牛皮癣,脚气、鼻炎、面目癍痘、冻疮、鹅掌风、青春痘等患者,不论岁数大小,进店治疗,同样全程免费直至康复。第四,每月1―10日,免费为意向加盟、商带来的患者治疗直至康复为止,用加盟或商带来的患者验证郁鑫膏的疗效。第五,同时,免费为意向加盟商培训,例如,销售技巧,营销策略等。力争达到让加盟商放心经营,经营即赚的目的。(注:因为人数众多,所以前来治疗的患者及加盟商公司不负责食宿。名额有限,电话咨询者优先。)

“3分钟立等止痛”是实在疗效;“免费试贴买后保退”是经营原则;“无偿治疗义务培训”是慈善义举,“赠送试贴扶持经营”是售后服务,正是凭借这些优势,郁鑫医药才能风雨同舟走过13载,并获得专家、媒体、同行和700余位加盟商的高度认可,郁鑫膏才会赢得“膏药之王”的美称。

基于多年的临床实践,及患者的需要,最近郁鑫医药有限公司又成功推出一款新产品:百炼膏。它是由多种名贵中药制成的乳剂型软膏。具有杀真菌,除疔毒,抗炎,止痒,抗过敏的作用。使角质蛋白溶解变性,增进皮肤层水和作用,从而调节改善皮肤机能,增进柔软,防止干裂。对鹅掌风,皮炎,脚气,痔疮,湿疹,紫外线过敏,头癣,体癣,股癣,足癣,手脚干裂,面目粉刺的患者有特效。

国药会成交新客户

疗效显著让他现场签单

2014年国药会于4月26―28日在苏州召开,因为多次参加国药会。郁鑫堂膏药早已被广大药商熟识。国药会上近万家的招商厂家,每家都有数十甚至上百种各类产品。依靠单一产品招商的厂家只有郁鑫医药的郁鑫堂膏药,也正因为如此,使郁鑫医药公司在整个国药会上独树一帜,吸引了大批药商前来咨询。

陈乃军,在国药会上慕名而来,当时腰部正疼,薛总马上给他贴上了一贴膏药,然后与陈先生介绍膏药。一个优秀的产品,只能是让老百姓信任的、认可的产品才是真的好产品,而只有产品的功效过硬,疗效显著才能真正的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公司提倡的免费试用,买后保退又让患者放宽心,不用担心没有效果还瞎钱。这样一种贴近大众的好产品,想不火都难。

陈乃军听着薛总的介绍,不知不觉贴上膏药已经5分钟了,腰部疼痛明显缓解,马上信任了薛总,觉得郁鑫堂的膏药见效快,薛总说的神奇疗效一点也没有夸大,而这个风湿骨病的膏药发展前景又广,再次了解了加盟事宜后,现场签单,正式成为公司的合作伙伴。

相关链接:“郁鑫堂”膏药全国统一零售价格,60元/10贴谢绝讲价。

体验用户:满600元享受最低会员价,免费邮寄。(2贴无效,剩货包退)

加盟进10800元货,享受一级批发价并有免费产品赠送。

长春市郁鑫医药有限公司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普庆路531号

全国免费电话:400-6051658

电话:0431-86813868

13194358734

农行账号:622848 0530 466060619

户名:薛恩生

第13篇

记者:首先请介绍一下曼哈顿在医药流通行业的关注点及提供的服务。

Arnold Consengco:中国医药行业主要由药品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组成。从传统角度看,中国医药行业更注重于生产环节和内部管理环节,而不是采购、运输、存储、分类、配送、跟踪等环节。过去主要的弱点在于缺乏有效的跨地区医药配送基础设施,这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的控制难度,严重影响了企业利润。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市场上,我们的医药行业客户皆通过曼哈顿的解决方案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曼哈顿在医药领域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为客户提供最适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订单管理和库存优化方面,我们可以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改善产品的分销渠道,平稳快速进入三、四级城市。

记者:近年来,曼哈顿参与了国药的众多物流中心项目,请介绍具体情况。

Arnold Consengco: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药品经销商,业务遍及中国各地。在国药项目中,最大的挑战在于他们需要一个伸缩自如的解决方案,用以支持随业务增长而不断扩大的配送网络。2006年,经过深入分析和评估,国药控股选择曼哈顿作为其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商,在国药控股上海配送中心率先实施曼哈顿高度集成和先进的仓储管理解决方案(WMS)。该系统通过提高库存透视度,加强供应链综合数据共享,能以更高的效率进行货品流通管理。其特点在于,功能强大、便于配置,能实现复杂供应链中各个流程的自动化,减少误差,提高运作效率,从而帮助国药控股降低了成本。

不仅如此,曼哈顿解决方案的集中采购和配送网络整合能力还帮助国药控股提高了供应链的绩效,增强了公司的核心业务竞争力。同时,也增强了国药控股在中国物流配送领域,以及制药厂、零售商场及其他下游客户中的声誉。

目前,曼哈顿已经成功为国药控股的多个配送中心提供了供应链解决方案,近期国药将其物流系统升级至曼哈顿SCALE及曼哈顿开放式仓储管理系统最新版。可以说,国药受益于功能更全面的曼哈顿解决方案。供应链解决方案已成为国药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素,增强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记者:从专业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度,曼哈顿如何看待现阶段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可以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持?

Arnold Consengco: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已成为关键。为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准确、按时完成订单的同时,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加强质量控制。由于在研发领域投入巨大资源,曼哈顿的基本解决方案都能达到GSP规定的货物追踪和监控要求。此外,曼哈顿在整合不同物料处理设备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医药行业是至关重要的。曼哈顿解决方案还能够在复杂的自动化环境中管理和处理大批量的信息,同时达到政府最新的GSP标准要求。借助该方案,医药企业通过采用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监控和加快医药产品流通,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中心产出率。另外,我们每年都向客户提供重要的系统升级和增强维护服务,可以帮助客户减少软件的总体拥有成本。

记者:曼哈顿一直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其供应链优化的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着手?

Arnold Consengco:在中国,这个情况比较特殊。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物流基础设施还相当不成熟。政府正致力于制定推动一个全面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使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可以享受和大城市同等的医疗服务。由于需要覆盖的地域网络相当庞大,在三、四线城市提供这样的服务面临相当太的挑战。

在此情况下,供应链优化的关键点是在供应链优化中心的周围节点,如药店、医院和配送中心,维持相当的服务水准。医药流通企业在一个多层次的供应链网络中必须非常注重补货优化和交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在中央配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间进行安全库存优化和交通网络优化。此外,如何进行订单管理是关键,如何确定交货的先后次序、地点,以哪个供应商为源头等,都会影响到实际的服务水平。

中央配送中心应该能够在一个多层次的销售网络中进行补货优化,确保交通运输网络得到优化,并减少成本,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空间利用率,进行库存订单优化,以保证订单可以分配到最适合的区域配送中心,择优选取供应商,以一贯的服务水准,准确及时送达医院、诊所、药店等最终交货地点。

记者:在行业整合的大环境下,医药供应链系统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对此,曼哈顿有何发展计划?

第14篇

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首席顾问牛正乾把2003年看作是中国医药行业的“平价年”。“那一年,长沙老百姓、南昌开心人、山西万民等地的平价大药房‘降价45%’的口号,迅速吸引了大批顾客,也令多家药房跟着降价,部分药品价格真正地突破虚高,这是利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降低了药品价格。”牛正乾如是说。

忽如一夜春风来。不久,平价药房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登台亮相、跑马圈地,登陆北京、上海、武汉等中心城市。

药品层层加价百姓不堪重负

看病难、买药贵已经成为老百姓反应强烈的一个民生问题。药品价格高但不是真的高,所以人们才对现在这种不正常的高药价起了一个专用的名字叫“虚高”,那么,药价虚高高在哪呢?

记者采访了一位原医院药剂科主任,他剖析了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药品作为一种商品,它的价格所包含的内容是一目了然的,有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而且批发价、零售价都是国家定的,是不能动的;从购销渠道来看,生产厂家医药公司医院患者也是很清晰的;从赚钱的角度看,药厂赚的是出厂价减去成本价后的利润,医药公司赚的是批发价减去出厂价后的利润,医院赚的是零售价减去批发价后的利润。这些看上去都是中规中矩的,按照国家的规定在运行。但是,生产厂家医药公司医院患者这里面隐去了三个重要环节:药商、医药代表、大夫,应该说他们才是药品营销活动的主角。

有人开玩笑地说:“劫道儿的不如卖药的。”指药品是一个很大的暴利行业。据了解,药品从出厂最后到老百姓手里,至少比出厂价要涨至5倍左右,所以说卖药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当。

物价部门给药品定价的时候,很难确认这种药品的实际成本,并且也很难进行有效追踪,不能适时掌握药品成本下降的情况而对药品价格做出恰当调整,往往是一定终身。药厂报成本价的时候里面就有水分,药品尤其是化学药品实际生产成本是很低的,并且生产时间越长,成本越低。也就是说,药品的批发价与实际成本之间的空间随着这种药品生产时间的加大而不断加大。这一点很重要,它是药品能够产生暴利的基础。

药品的销售是市场经济型的。药厂一般没有销售人员,所谓的销售人员就是药品经销商(简称药商)。药商在药厂把一个药品的经销权争取下来,带着药厂出具的相关手续以药厂工作人员的名义到医药公司挂单、验证,再拿着药厂和医药公司出具的手续到医院销药。

以批发价100元一支的抗生素为例,其零售价应该是在批发价基础上再加价15%,也就是每支115元。但这种产品的实际出厂价每支一般不会超过15元。药商以15元一支买到后,由于批发价是100元,他就有100-15=85元的盈利空间。他与医院谈判,以批发价的63%(63元)卖给医院,医院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加价15%卖出,医院赚的钱就是100-63+15=52元。

药商15元进货,63元卖出,自己留下了63-15=48元。这里面,药商要给医药公司3%的费用,也就是3元作为他的药品在医药公司中转的费用。在这里,医药公司承担的是仓库保管作用。药商与医院谈妥后,告诉医院药在哪家医药公司,医院再去提货。药商还要拿出22%~25%,也就是22元或25元给医药代表,由医药代表做大夫的工作,医药代表以零售价的10%~15%,也就是12元至15元左右的回扣,诱使大夫多开这种药。这一点非常重要,一种药千辛万苦进了医院,如果没有做通大夫的工作,大夫不给你往外开,很快就会被淘汰掉。因为进什么药医院说了算,使用的权力却在大夫手里,因为他有处方权。

医药代表一般在每月月初与大夫们结算回扣额。医药代表不能每天跟着大夫,他怎么知道大夫们开的药品量呢?过去是由大夫自报,医药代表汇总后发放回扣,但大夫们往往都要虚报,想多领点回扣,这就存在一个黑吃黑的问题。医药代表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与回扣大夫们周旋,有的还被迫“反腐败”,下大功夫查清某个大夫虚报药量的事实,把这个人剔除出去以儆效尤。现在医院实行微机管理,到月底的时候就有人从机房给医药代表打一份清单,既省事又不会出错。

由此来看,药品购销各个环节的获利情况已经清晰了:我们仍以上面的这种价位的抗生素为例,从这支抗生素身上,药厂的利润是出厂价减去实际成本;药商的利润是63-15-20-3=25元,这25元也不是药商一个人的,还有到医院高层公关的费用,医院的利润是100-63+15=52元,医药代表的利润是12-15元,大夫的利润是12-15元左右,医药公司的利润是3元保管费。

“我看到一些报纸上说医药行业是暴利,医疗行业是微利。药厂和医院都赚不到钱,医院卖药得的只是个“烟屁股”,卖药的中间商都发了大财。那是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不然也就没有以药养医这一说了,药品不但养大夫还养着医院。”那位原药剂科主任强调。

在医院大厅,人们总能看到一块大大的显示屏,还有很现代化的药品查询触摸屏。药品的批发价、零售价都公开列在上面,患者的知情权好像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如果哪一天在药品价格显示屏旁边再立一个显示屏,显示的是每种药品的实际出厂价,把价格115元的药品其实只有15元的出厂底价兜给患者,不知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在药品营销的过程中,最吃亏的是患者,他们只有一个权利―掏腰包。最可恶的是那些不顾治疗的需要,不顾患者的健康乃至死活,为了获取回扣多开药的大夫。这些人已经变异为药厂的推销员,医药代表的傀儡。

现在,国家为了广大患者的利益,要求药品实行顺价销售。我们仍以每支100元批发价的抗生素为例,过去医院的利润是100-63+15=52元。现在顺价销售,医院只能在实际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各地政策不同,加价比率稍有不同),即:63+15=78元。每支的净利润只有15元,原来的37元折扣利润让利给患者了。这样一来,患者的负担的确减轻了。顺价销售把医院获得的虚高药价砍下来了,但是药品营销的本质没有变,药商、医药代表、回扣大夫的利益没有丝毫损失。

从传统药店的营销方式上看,一个药品从药厂出厂到患者手里要经过9道门槛,依次是:生产企业买断总经销权的大型批发企业全国各大片区或者省级地市级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药事委员会认定各科室上报的采购计划(或向零售药店支付进场费) 医院药剂科科长(或零售药店配送中心) 医生(或零售药店店长) 统计药方的统方员(或零售药店店员)。这些环节里面没有“雷锋”,每一个环节都是要加价的。如此层层加码,等药品到了患者手里,当然与出厂价相比是天壤之别了。

正是医院现有的以药养医的模式和药店层层加码的做法,在让药价持续虚高的同时,也给有识之士以新的机遇。

不久前,天天好大药房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金良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平价药店的利润从哪里来?为什么你们的价格低?陈金良微笑着告诉记者:我们价格比其他药房低,有多种原因,大批量购进,直接从厂家,或者是从最低的商业公司购进,最关键的是我们全部用现金支付,批量又大,我们自然而然就能把水分挤干。别人一次进300元的货,我们则一次进30万元的货,价格当然不一样,比如进口药,从国外进到中国,第一个环节就是一级批发商,一级批发商之后基本上是不对准市场,他们要寻找二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再供给分销商,再由分销商转到各个批发公司,由批发公司转到二级批发公司再到药店,再给消费者,这里面有五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层层加价。而我们低价大药房进货最多是两个途径(环节),它的相差价格为20%至30%。另外,我们大药房是‘低价’而不是‘平价’,有些人误认为天天好大药房是开业搞促销才这么便宜,其实这里365天都是这个价格。而不是靠降价哗众取宠,这是市场运作方法。”

其实,如果药店撇开那些中间环节,把两头瘦、中间肥的“橄榄状”营销模式变一下,改成直接从厂家进货或者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把“橄榄”里面的“水”挤出来,药品价格不就自然“水降船低”了吗?

于是,药店营销领域的有识之士开始试水。这不是单纯的药品价格的调整,这是关乎中国药品销售未来发展的带有奠基意义的举措,这是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必然遭到强力的反弹。

平价药店动了谁的奶酪?

有人把平价药房问世以后的遭遇总结出三种死法:其一,在这第一条“鲶鱼”下水后,会遭到无论是“块头”还是“力气”都要比它大得多的对手单个或联手的迎头痛击,它会在“围追堵截”中壮烈而死;其二,在被竞争对手“巧妙提示”后,它的供货商齐齐倒戈,被“釜底抽薪”悲痛而死;其三,在市场中左突右冲,由于气候、环境的因素,“水土不服”无奈而死。

2001年,就在平价药房风起云涌之时,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却发出一纸禁令,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禁止零售药店使用“平价”“特价”“超市”等字样冠名或进行宣传。

此举引起舆论大哗。

在湖北,武汉当地10家规模较大的药品零售商联合发起组成“价格联盟”,对平价药店进行制裁。后来,几家大幅降价的平价药品超市相继遭到不明身份者纵火、打砸。

当时有人公开站出来,对这个禁令提出质疑:药品零售市场的逐步放开,就是要依靠价格手段,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优胜劣汰。“平价药店”的出现,在适应市场需要、争夺市场资源的同时,必然冲击了那些传统经营者的利益,如果他们仍然抱残守缺,就有被清盘出局的危险。药价虚高,药品经营环节利润过高,一直为广大消费者所不满。“平价药店”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寻求生存之道,反而遭到打击,受到“封杀”,这显然是在限制竞争、保护落后,这也与政府逐步放开药品零售市场、推动竞争的初衷相悖。公平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之一,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如果失去了统一的、公平的竞争环境,最终损伤的不仅是竞争主体的利益,也会让整个市场呈现畸形发展,更为可怕的是,让经营者、消费者失去信心而远离这个市场。

价格是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作为市场经济的裁判者―政府有关部门,依据价格信号对经济活动进行适时调控和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可一旦政策失当,价格信号扭曲,调控就难免失灵。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平价药店”进行“封杀”,我们无意去判断是否存在私利方面的考虑,但禁止零售药店使用“平价”“特价”等字眼进行冠名和宣传,是否就是要让大家都回到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一价格上去呢?这种对价格形成机制的人为干预,难免会让价格信号失真。尽管当地政府部门出台这样的“禁令”,宣称是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针对“平价”、“特价”等字样禁止使用的条款,只要“平价药店”的药品价格不高于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又不低于成本价,政府这只“有形手”何苦伸得如此之长呢?再则,零售药店如果存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物价部门完全可以依据价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事实上,平价药房从出世那天起,就遭遇了一路坎坷。2002年8月,南昌开心人大药房曾经遭遇过300多家供货商要求撤货,几千个品种的药品短缺。去年年初,西安老百姓大药房遭到供货商的联合抵制,3000多种药品断货。南宁的老百姓大药房竟然被贴上:“限一周把价格调上来,否则后果自负”的威胁告示。去年9月,广州祝福你平价大药房刚刚开业,畅销药品和保健品就被其他商家“抢购”一空。北京德威治平价大药房的一个分店还没开业,店面的玻璃就被砸碎。

北京天天好大药房开业还不到半天时间,一些品种便卖光了,有的药品几乎是一上货架就被抢购一空,尽管公司精心储备了能够维持一个月销售的库存量,可是当天就告急已经短缺100多个品种,第二天短缺了200多个品种,第三天上升到300多个品种,第四天虽然补了一些品种,但是无法改变目前严峻的局面。在轰轰烈烈排队购药的繁荣背后,其实是一些拆台捣乱的同行,他们走进天天好大药房,就像鬼子进村一样,根本不考虑药品用途疗效,也不考虑品种类别,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是疯狂抢购,一篮、一车,三万元、五万元……有人亲自上门,明目张胆地来这里吵架闹事,还有的同行打电话要厂家切断他们的货源。在天天好大药房向虚高药价宣战的第三天,果真有二十多个药品生产厂家明确表示停止续货,三十多个厂家和供货商强烈要求药价上调。与此同时,好多嚣张的电话打进了总经理的办公室:“你损害了北京市场的利益,有可能我们会采取其他措施……”天天好大药房针对百姓开展的公益性“过期药品置换”活动,同行们也在里面搅和并混水摸鱼。营业员发现,有人竟拿来价值四万多元的过期药品,而普通百姓哪家能购买存放这么多?经有关部门审查,证实这个人是其他药店的老板。还有人多次来换“曲美”,营业员问他:“这么贵的药怎么放过期了也不吃?”他说不出来。又问他:“你在哪儿买的药?多少钱买的?”他又说不出来。为了不引起怀疑,有的同行甚至雇人换药,把他们店里的过期药发给不同的人前来置换。天天好大药房不得不公开打出了“请同行自重”的公告。“在刚进入北京的时候,我们已经预料到会有很大的压力和阻力,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陈金良意味深长地感慨。天天好大药房用现金从厂家进货,厂家是最好的受益方,为什么还在非常时刻停止了供货?陈金良解释道:“关键的原因是那时市场上像我们这种模式的药店还比较少,如果按照现在的比例来讲,我们平价药店只占整个零售份额的5%至10%,所以他们不会因为我们而得罪了那些90%至95%的客户。”

湖南民生堂药店连锁有限公司旗下的百济堂药品超市于2005年4月22日和8月5日分别在北京市西城区和清河开了两家连锁店,营业面积分别在1500平米和1100平米。

董事长唐清伟说,在开业之际,他们也遭遇了同行的恶意收购,还发生了药品商标被撕,一些人在大厅高声喧哗“药价其实不低”的现象,接着不断有威胁电话,并有人上门挑衅。在糖尿病专卖柜,有人一次性购买价值2万多元的药品。唐清伟笑着说,“百济堂”的开业,对10公里内的药店影响特别大。据专业人士评估,周边药店的营业额下降了一半,而离“百济堂”距离稍近一些的药店,营业额下降了三分之二。由于是合法经营,加上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药店除推出平价药品外,还实行“关怀式”专业服务,开设免费送药、熬药、切片、打粉和健康咨询服务等,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因此“百济堂”的阵地牢牢地巩固下来。

唐清伟说,目前药品出厂到零售之间的总利润是40%至45%,而“百济堂”赚取的利润却是10%,那么,我们是怎样稳赚又不赔钱?一是加强资源整合,因此,“百济堂”的经营规模营业面积都是在1000平方米以上,目的是减少资源浪费。比如,一个小店需要安装2台空调,而相当十个小店面积的大店,只需要10台空调就够用了,由此就可以节省一半的费用。员工也如此,大店用的不多,小店不可以少用,如果是小店,10%的利润根本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二是进价低,“百济堂”已经与全国30家连锁企业建立了PTO采购联盟,年采购量达80亿元,可享受较低的采购价格,在进货方面能够保证绝对的优势。同时,“百济堂”还独家几百个品种,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虽然是平价,但是整体的毛利不错,能够真正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百济堂”的利润自然上升。

平价药房任重而道远

“平价药房就是平抑药价的第一‘杀手’”,唐清伟激动地对记者说。“百济堂’开店选址喜欢离医院近一些,一些患者在医院里看完病,拿着方子就跑到这里来了。”因此,有些医院也研究对策,一是控制药方外流,再就是购进一些平价药房没有的药。

唐清伟形象地把“教育”“房子”“医疗”比喻成压在中国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尤其是医疗方面,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是生活中的第一件头疼事。尽管平价药房是平抑药价的第一杀手,然而在北京就有三大“瓶颈”制约着平价药房的发展,一是选址开店需要前后左右350米的距离限制;二是医保问题。在湖南老百姓的医保有医保卡,在医院和药店都可以自由选择刷卡而在北京,如果在平价药房买了药,不管多么便宜,医保那里都报不了,而在医院买的药再贵也能报销。因此平价药房对北京的医保消费并没有太大的刺激。如果医保改革像湖南那样,每年将节资上百亿元。还有处方药的问题,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平价药房的发展,抗生素凭处方卖,保证安全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政府医疗主管部门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把处方权交给了医生,尽管药房的药便宜许多,但是在医院看病时,患者一般还是依照医生所开的处方,基本上都是在本院取药。因此又助长了从10%到30%“给回扣、开处方”的不正之风,如果同样把处方权交给药房的执业药师,老百姓就能在平价药房买到实惠的抗生素药。

牛正乾指出,自1997年以来,为了把医药费用不合理负担降下来,物价部门先后十多次降低药品价格,然而理论上降价很多个亿,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事实证明,平价大药房的低价策略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迅速占领了部分市场,也一定限度地冲击了医院和其他药房。这种“低毛利高销量”追求规模经济的经营模式是对过去“高毛利低销量”的传统模式的挑战,在医药行业内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震荡,是我国一次“医药产业革命”的开始。

牛正乾指出,目前,以廉价为特征的平价药店正在快速发展着,医药行业已经出现“价格破坏”的低价倾向,给现有(传统)的整个医药行业产业链带来巨大压力。“价格破坏”使整个医药流通领域的收益明显下降,也波及到了医药生产领域,这样迫使整个医药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包括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等)均在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技术上进行变革,以促使“医药产业链全体效率提高”。过去医药分销业存在着流通渠道长而复杂的问题,以大批量销售为特征的药品平价大卖场的发展,将淘汰一些效率低下的中间环节(批发企业),缩短药品的流通渠道。这些已经产生的和将要发生的变化我们可称为“平价推动医药产业变革”。

牛正乾说,药品零售平价业态是以采购的低成本、销售的低毛利、经营的高效率以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而取胜。它们的快速发展,迫使企业重新审视自己所参与的价值链过程,把不具有优势的或非核心的一些环节分离出去,利用市场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全过程。企业价值链的分解缩短将成为一种经营战略,多家企业在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中,各自选取能发挥自己最大比较优势的环节,携手合作,共同完成价值链的全过程,从而最大幅度地降低经营成本,实现更高的增值效益。

牛正乾认为,上游的生产企业和下游的零售单位所形成的“上下联合挤中间”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医药批发企业要想从这种被动的“夹心饼”中摆脱出来,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坐商角色:由“发货商”向“购进商”转变;由“收货商”向“销售商”转变。这就要求医药批发企业改变厂家“卖什么”自己“买什么”的现状,把握购进主动权,紧密结合分销客户的需求信息,按市场和分销客户的需求挑选经销品种。

牛正乾对“平价革命”充满信心,他认为“平价革命”直接冲击了传统的医药零售经营模式,“千店一面”的传统医药零售经营方式将会被不断涌现出新的医药零售业态所丰富。多种盈利模式并存的局面肯定会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多业态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对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好事。聊到天天好大药房的发展前景,陈金良非常乐观,他自信地说:“自从在杭州第一家店的开业,至今有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可以说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经营之路,事实证明我们来北京是对的,也是成功的,大规模、大品种很有市场空间,我们会在北京不断地开店,并且已经把目光对准了上海。”

陈金良给记者打比方,业态的改变任何人无法阻挡,像“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也引起过供销社和百货商店的恐慌;“国美”在北京登场的时刻,各大电器商场也乱了阵脚,但是现在不都发展得很好?我们也是如此,我们现在的模式是医药零售业的未来模式,消费者的意识也在改变,如果到传统的小卖店买牙膏,一般不会买肥皂。而到大型超市就不同了,也许是想买牙膏,逛着逛着就不由自主地买了肥皂,买了食品。到我们这里来的也是如此,如果你去传统的药店买康泰克,你一般不会买板蓝根冲剂,到大型医药超市就不同了,本身是想买康泰克,因为这里不光售药,还有日常用品、保健用品,常备的家庭药,品种全价格低,你就会觉得,这个药必须备一点,那个也需要来一些,就像在超市一样,逛着逛着就买了许多。再就是三大环节造就了我们的优势,一是大规模,多品种;二是大物流产生了大采购;三是超市型人员细管理。由此,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才能双丰收,既为消费者做好事,又为企业的发展筹备更大的利润空间。可以说,天天好低价大药房不存在着能撑多久问题,而是大有发展前途。

北京德威治大药房是本土的平价药店,总经理张玉宽对“加价太高,水分太多” 的症结所在特别熟悉,因此德威治从两方面控制成本,在经营中,对内,采购人员不作采购计划,而是由几个部门共同商定。采购人员拥有一定的公司股份,使其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挂钩。结账时要有采购、财务等三个以上的部门共同参加。一线销售人员是轮岗,使经销商找不到内线等。对外,直接从厂家、经销商处进货,最大限度地省掉采购的中间环节。

对厂家、批发商的抵触情绪,“德威治”有自己的对策。中国的制药企业有6万余家,北京的医药批发企业有300多家,全国的医药批发企业也有二、三千家,品种有12000种左右,再加上厂家相互之间重复生产、仿制生产的药品特别多,“东家不卖西家卖”,现在信息、物流都比较发达,平价药店的选择还是余地很大。

第15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药学专业 教学改革

医药行业被人们誉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药学人才求贤若渴,这也表明药学专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1]。职业院校药学教育定位于实践型、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即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药学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随着医药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行业、新的工种和新的就业岗位不断产生,对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大。职业院校药学人才的高品质培养,将为社会医药各领域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员工。

职业院校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主要面向生产技术型、市场营销型和临床药学型岗位群,这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关文件[2]提出要加大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并要求课程建设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3]。我校药学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下,积极进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对药学专业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对师资队伍提出了高要求,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理论教学改革――强化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知识针对性和实用性

职业院校药学教育培养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应让药学专业教学更贴近社会和就业岗位,杜绝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对实用性不强的有关课程进行调整和整合(主要是内容),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为主,让理论与实践联系更密切;专业课教学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重点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药学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可聘请医院、药检所、药厂、医药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根据岗位实际需要更有方向性的培养学生。

首先,课堂理论教学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还要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可开展案例教学、处方讨论、课堂活动、情景模拟(如营销类课程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家学有乐趣,学有效果。其次,现在很多专业课程都设有课程网站,如果能下功夫精致课程网站,并充分利用起来,这将是个很好的网络交流平台,任课老师可以把课件、课程大纲、习题等放在网站上,并设置在线作业、在线实训和在线聊天答疑功能,任课老师按时进网站批改作业,给学生以及时的作业反馈,经常性的跟学生对话,聊聊学生们的听课效果、课程学习的难点、课程在今后就业中的用处和地位……这不但让这些喜欢上网的学生们学得新奇、好玩,不枯燥,还能让任课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生的心理动态有更快、更好的把握。课程网站上还可以放一些反映学科历史、现状或前沿的小故事小视频等,让学生们拓展专业知识面。最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从自我测试、完成作业、在线答疑、发帖数量等多方位进行打分,避免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重过大,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让学生们学在平时,学得扎实。

针对高年级学生择业分流的需求,开展分流式培养,如“生产技术型”人才培养,设置专业方向,包括医院药学方向,药物制剂方向,药品营销方向,药品检验方向等,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不同职业方向的选修课。例如“医院药学型”人才的培养,要在药物使用、发放、保管及药事法规方面课程,包括医药交叉的实用性课程增加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适应医院环境与工作的能力;又如“市场营销型”人才的培养,可强化营销类课程,聘请医药公司有杰出销售经验的代表担任主讲或者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岗位案例。

2 实践教学改革――推行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订单式培养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加强药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们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下,对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形成三梯次的实验实训体系[4]。完成药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药学综合实验,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实行“专业顶岗实习”与“就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分段实习模式,使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针对校内药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药学综合实验的培训,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比重,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锻炼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实践技能。除了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按部就班开展以外,可设置一到两个“创新实验”或者“加分实验”,只有实验目标产物,实验操作需学生们自己查阅书籍文献进而操作,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可以突破根据学生平时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成绩打分的传统办法,采用更灵活的考核方式,如学生抽签选择实验考核项目,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根据实际操作能力给分,再如平时实验成绩在前十位者免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每节实验课都做到认真努力;还可以开设“第二课堂”,定期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监督下,设计实验开展操作训练。校方应重视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加大药学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

针对“专业顶岗实习”与“就业顶岗实习”阶段,我们系与杭州多家医药有限公司,包括正大青春宝集团、正德药业、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等大型医药公司以各种形式签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在学校学年,到企业实训或顶岗实习一年。现在不同层次的药学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专业设置基本相同,绝大多数的学生需要用人单位进行二次培训[5]。我校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的二年学习中,由校企双方共同商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对实践教学环节把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融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专业对学生进行技能鉴定,积极推进“双证书”制,使学生到企业实习前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适应企业的需要,为与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打下基础,并省去了用人单位的“二次培训”时间。

3 建设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确保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为此我们采取“请进来”以及“走出去”的方式:一是拓宽师资渠道,广泛吸纳非学校、外省市及国际优秀职教人才,尤其是实习实训教师从企事业中的高级职员中选聘,采取专兼职结合策略,使职业教育与社会、科技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是要求专业教师下企业、医院进行专业实践和顶岗实践,派专业教师到医院、生产、经营一线接受技能培训,将实践时间列为职称评定的硬性指标;三是聘请药学行业专家或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开展学术讲座,并对现代药学人才教育教学、药学师资培养与开发、药学科研等进行指导。由于不同的师资所具有的各自社会职业背景和相关资源的拥有及影响力,使学生们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能够更紧密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及良性互动.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使学生们的大学生活具备了名副其实的职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