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范文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

第1篇

【关键词】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医院感染;物体表面;手部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与消毒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1]。当前医院消毒隔离监测工作包括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无菌包、口腔科用水、室内空气、消毒后内镜、使用中消毒液和医院污水等[2]。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有学者认为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只有开展有效的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控制与管理工作,才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护质量[3]。本文具体探讨了我院环境卫生监测及其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的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到2012年感染管理科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及环境卫生监测所获得的资料。

1.2 调查方法

在医院感染调查中,我们采用医生自报、专职人员调查、患者自身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调查登记表,包括调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入院日期、标本送检情况、诊断情况等。在医院感染诊断中,我们根据临床症状、细菌学培养、X线诊断临床用药等资料进行确诊。

1.3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

在医院环境卫生监测中,我们对治疗室与换药室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进行卫生监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9.5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环境卫生监测结果

我们共采样了2400份空气、物体表面与手、消毒剂、手术器械等样品,其中有2150份合格,总的合格率为90.0%,其中消毒剂的合格率最高,而物体表面与手的合格率最低。见表1。

2.2 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监测

经过观察与统计分析,医院感染率与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呈现相关分析(r=-O.16,P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与质量监控水平的提高,我国医院环境的消毒效果合格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同时环境卫生学监测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4]。本文显示我院环境卫生监测样品的合格率为90.0%,有比较高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物体表面与手的合格率最低,有些医务人员卫生习惯差,洗手意识淡漠,造成手的污染。同时个别病房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间过长,照射强度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杀菌效果[5]。

当前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日益突出,我国每年大约有500万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人民币,尤其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与药物应用的迅速发展,使医院感染有增无减[6]。本文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率与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呈现相关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随医院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的升高而降低。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布局;严格洗手制度,养成良好习惯;严格消毒剂及消毒物品的使用与管理;将医院候诊室等公共场所的温度、风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空气细菌数、噪声和照度等卫生标准的检测结果定期上报与公示[7]。

总之,当前我院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比较高,但是存在的弱点也可造成医院感染,我们还需要积极加强防控。

参考文献:

[1] 申正义,田德英.医院感染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830.

[2] 张卫东,袁媛,范秋萍,等.某医院泌尿道医院感染的分布与长期趋势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6):1119-1112.

[3] 王俊蕾,王辉.手与医院感染[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6):773-774.

[4] 向锦华,向春道,邢彦.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与常规监测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4):39-40.

[5] Fabry J,Morales I,Metzger MH,et al.Quality of information:a European challenge[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7,65(2):155-158.

第2篇

[关键词] 环境监测;医院感染;合格率;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8-0142-04

医院是患者高度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会在医院环境内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抵抗力低的易感人群而造成医院感染[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以科学监测为依据,感染管理为手段,能进一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2],目前我国的医科院校中尚无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学科[3],本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也没有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目前本院已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进行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多年,现将日常环境卫生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判断监测是否有意义、监测手段及监测频率是否合宜等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5年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数量和合格率以及医院感染监测例数、感染例数和感染率均来源于本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办的《医院感染管理简讯》。

1.2 标本采集

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依照《消毒技术规范》等规章制度的操作程序,对相应部门的采样点进行采样。

1.3 方法

监测方法和结果判定,按照原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空气采样用平板暴露法(沉降法),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和无菌物品用棉拭子涂抹法,湿化液、消毒液、透析液、水(污水)用倾注法。

1.4 诊断标准

根据原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2008~2015年医院环境监测合格率

共监测标本20179份,其中空气14526份,占72%,合格率最高的是消毒液(100%),最差的是湿化液(76%),具体的监测情况见表1、2。

2.2 2008~2015年医院感染率

共监测234160例,感染3096例,平均感染率1.32%,其中以2009年感染率最高(4.64%),2013年最低(0.70%),见表3。

3 讨论

医院感染情况:共监测234160例,感染3096例,平均感染率1.32%,低于刘开琴等[4]报道的1.73%,更低于杨金燕等[5]报道的2.66%,2008~2015年医院感染率依次为3.09%、4.64%、1.33%、2.22%、1.44%、0.70%、0.80%、0.78%;均低于国家原卫生部三甲医院感染率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合格情况:共监测标本20179份,合格18634份,平均合格率为92.34%,高于徐北霜等[11]报道的90.50%;空气平均合格率为94.00%,均高于陈淼等[12]报道的78.00%和张月红等[13]报道的92.72%,医务人员手平均合格率为86%与李六亿等[14]报道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可达的85.17%和赵爱华等[15]报道的87.82%相近,物体表面平均合格率为83.00%,低于赵丽仙等[16]报道的98.3%,却高于刘芳菲等[17]报道的58.14%;湿化液平均合格率为76%,高于朱小玲等[18]报道的使用24 h合格率60%,却低于此报道的一次性吸氧装置中湿化液合格率100%,无菌物品平均合格率为99%,与杜江等[19]报道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8.87%相近,消毒液合格率高,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与刘娟等[20]报道的100%相近。2008年和2009年进行透析液监测,2010年至2013年却停止监测,2014年又开展了监测;监测期间平均合格率为97%,低于曾玉辉等[21]报道的98.79%,却高于于明明等[22]报道的87.3%;水(处理后的污水)平均合格率为91%,高于黄金波等[23]报道的75%,8年中经统计:χ2空气=786.55,χ2医务人员手=79.08,χ2湿化液=76.34,χ2物体表面=15.19,P均0.05;说明医院环境卫生监测中空气、医务人员手、湿化液、物体表面的合格情况变化有差异。2009年医院环境卫生监测项目中的空气、 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湿化液的合格率是最低的,而当年医院感染率却是8年中最高的,2010年以后明显加大了空气、 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监测频率,逐步调整监测方案后,医院感染在2010~2012年波动中明显降低,证明调整监测是合理的、有意义; 2013~2015年合格率维持较高水平,经统计χ2医务人员手=1.14,χ2物体表面=5.46,χ2湿化液=0.35,P均>0.05,空气χ2=86.69,P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目前的监测均明确了监测目的,确保了监测质量,保证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测,发挥了监测作用,但是本文认为医院环境监测工作还可以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发挥其更科学的作用,所以仍然有需要完善的方面,建议停止无菌物品的监测或者改善微生物室达到监测条件时再进行此项监测;停止物体表面、湿化液的常规监测,改成目标性监测;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消毒液需保持现在监测频率;透析液每月至少用量化法对其进行一次细菌学监测;提倡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监测并加大监测频率。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以及工作中怀疑与任何环境和用品等有关时,应立即进行其目标性监测。

[参考文献]

[1] 周慧,白丽霞.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78-79.

[2] 钟振锋,萧帼穗. 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79-180.

[3] 李六亿,郭燕红,赵艳春,等. 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的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9-311.

[4] 刘开琴,孙莉,范九波,等. 2010―2012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8):497-499.

[5] 杨金燕,索继江,许玉冰,等. 综合医院两年医院感染情况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898-1900.

[6] ⒄裆,金大鹏,陈增辉. 医院感染管理学[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819.

[7] 朱小芳,赵霞,郑润菊,等. 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0):2239-2241.

[8] 康运凯. 某医院2013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60-61.

[9] 李丹,徐丽丽,王国权,等.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1):5294-5295,5317.

[10] 李金梅,李家斌,王进. 综合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02-104.

[11] 徐北霜,董健,郗德凤. 2012-2013年德州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4,20(8):598-600.

[12] 陈淼,陈岩,许欣.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1(21).257-257.

[13] 张月红,吴奕征,陆建红,等. 医院连续4年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84-285.

[14] 李六亿,袁建峰,赵艳春,等. 医疗综合目标评估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 14(1):16-19.

[15] 赵爱华,韩书林. 泰安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22-223.

[16] 赵丽仙,王缓,钱丹,等. 2010-2014铜陵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18-219.

[17] 刘芳菲,李金娜,何小静,等. 应用ATP生物荧光法调查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清洁度[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52-55.

[18] 朱小玲,王华,张艳,等. 氧气通路中连接口及湿化液细菌污染的监测与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7):81-83.

[19] 杜江,刘南,朱兵,等. 重庆内部分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24-226.

[20] 刘娟,徐勇,于雪岚,等. 内江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十年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4):324-325,328.

[21] 曾玉辉,林香玉,蔡水波.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调查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6,(1):85-86.

[22] 于明明,徐斌. 2012-2014年淮坊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8):756-757,760.

[23] 黄金波,蓝云清,潘孝猛,等. 丽水市各类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调查与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42-44.

第3篇

【关键词】 医院食堂;监测;分析;对策

有医院就有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今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共卫生课题[1]。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机构,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的同时,还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食品,餐饮等后勤保障[2],医院食堂区别于普通的食堂饭店,服务的对象特殊,各种标准要求不同,医院内与食堂相关的经食物传播疾病主要波及患者、患者家属,也可波及工作人员,不仅可发生初次暴发,也可造成继发传播[3],医院感染控制科针对医院食堂这一特殊部门,调整思路,制定目标,从2009年开始有计划地对医院食堂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取得了明显成效。

1 方法

对医院食堂工作人员所有可能接触和使用的物体的表面、各类工作人员(厨师、配菜师、服务员、卫生员等)的手进行抽样监测。采样方法:对案板、操作台面等规则物品用沾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5 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对不规则物体表面如盘子、勺子、刀、柜子把手、碗及工作人员的手可直接用棉试子涂擦),剪去手接触部位后,棉试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采样管有力振打至少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样本接种于灭菌平皿,置于37℃左右温箱培养48 h,计数细菌总数,判定标准参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细菌总数≤10 cfu/cm2,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

2 结果

2009~2011年共计采样物表340份,手35份,2009年采样78份,合格35份,合格率为44.87%;2010年采样180份,合格154份,合格率为85.55%;2011年采样117份,合格109份,合格率为93.16%,平均合格率连续三年逐年上升。(见表1)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1 食堂管理不到位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2009年由太原,第二医院感染控制科

于医院就餐人员多,食堂少,患者、患者家属、工作人员、实习生、职工等挤在一起进餐的现象严重;进入食堂没有严格规定,临床工作人员穿白衣、患者穿病号服打饭的现象时有发生却没人制止,食堂管理制度难以落到实处。

3.1.2 食堂布局不合理,卫生状况较差 餐厅内两个消毒柜没有全部投入使用,停一个用一个,餐盘、碗堆放太满,空隙小,影响消毒效果;清洗间混乱、无序、无流程;生、熟食操作间没有分开,刀具、案板生、熟食共用,清洗简单,没有具体的消毒方法和措施;凉菜制作间有生肉在准备加工,刀、案板没有上架,无空气消毒设备。

3.1.3 食堂人员饮食卫生安全意识较差 由于多数工作人员为聘用人员,缺乏饮食卫生及手卫生的相关知识,炊管人员没有岗前培训,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概念更是一问三不知;人员的体检和年检不能有效落实。

3.2 对策 ①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改善食堂饮食卫生 医院领导于2010年初下决心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投入大量资金,先后新建、扩建、改建的员工食堂和病区休养灶投入使用,在更好的就餐环境中,把患者、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分开,分流就餐人员,改善膳食质量,生食、熟食、主食分区操作,刀具、案板上架并有明显标志,每个食堂的两个消毒柜按实际就餐人数投放盘、碗进行消毒,保证物品之间的空隙达到消毒效果;安装紫外线灯管进行定时空气消毒;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工作裤进入食堂就餐,严禁患者穿病号服打饭就餐,通过这些措施,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时发出警报,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的目的[4]。②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随时征求工作人员和就餐人员各方面的意见 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食堂的饭菜不允许有隔夜菜,未卖完的饭菜一定要冷藏处理,每餐后,都要对食堂的厨房设施、地面、用具以及餐厅桌面、地面、洗刷池及时清理,注意灭鼠、灭蝇工作,确保饮食和环境卫生,要求工作人员自觉搞好个人卫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自觉用流水洗手,防止洗手后再污染[5],不得穿工作服随意外出、上厕所等,由于严格管理,措施得当,医院食堂从未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事故,就餐的患者、陪护人员及本院工作人员越来越多,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了医院食堂的收益。③医院感染控制科积极参预食堂工作,一是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的操作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做好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健康体检与年检工作,确认无传染病方可参加工作;二是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包括对餐饮具消毒的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熟悉掌握餐具的各种消毒方法,能主动、认真的作好餐具的消毒工作,从根本上保证餐饮具使用前的清洁、消毒,符合国家卫生标准[6];三是有计划地对食堂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经常督查餐饮具清洗消毒设施的正常使用情况,对餐具监测采样和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积极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四是积极和院务部门沟通,对食堂卫生问题随时发现随时给予纠正,做到对医院食堂卫生状况心中有数,确保在这一环节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效果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医院食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堂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及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能自觉执行医院食堂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医院食堂的各项监测合格率连续上升,良好的卫生环境确保了患者的康复及患者家属、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有效提高了医院的质量和声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1] 李六亿,刘玉树. 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2] 吴昊,李乐,朱新辉.医院食堂熟肉制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调查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9,21(9):2316—2319.

[3] 张三云,何美云.医院食堂环境卫生状况监测.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11,28(4):496.

[4] 王友水,蒋小平,张铁坤.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量化评价指标的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11,1,18(1):90—92.

第4篇

[关键词]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247-01

水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物质和资源。它具有可循环性和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是任何物质所不可替代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生产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的加剧,水资源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最紧迫的环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仍然是粗放的、外延性的,其中相当部分的增长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取得的。这样的发展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造成巨大的压力,结果必然会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情势和国家社会发展形势,有必要在建设与治理的基础上加以维护。

1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域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水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则是水资源得以涵养、保持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水资源流失、恶化的根本原因。由于人们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滥垦、乱伐、工程破坏及污染物质的排放等,生态环境日趋脆弱。其后果影响到大气、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与植被资源等许多方面,而水资源流失和被污染则首当其中。

2 我国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已不容置疑。概括起来我国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洪水暴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造成水体淤积严重;水污染严重,水质变坏;湿地和水陆交错带破坏严重;近海海洋环境问题严重。全国2 /3的河流受到污染, 300多个大中城市面临缺水,黄河断流1997年发展成为跨年度的现象;渤海海区1998年出现3 000多km2的赤潮,沙尘暴20世纪90年代多次光顾北京城,特别是1998年长江、松花江出现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我国有2500万hm2天然湿地,这些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正在不断减少和被破坏;沼泽、滩涂大量被围垦,数量和面积不断下降,许多依赖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珍稀生物种群渐渐消失。这些都提醒我们,我国的水环境与生态问题不仅仅在于缺水和污染的蔓延,而是整体水生态环境变得相当脆弱,足以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2 /3的城市供水和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依靠地下水,地表水的短缺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严重的超采地下水,使水位持续下降,已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这说明我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存在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水资源恶化与生态环境的退化;因此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造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 维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3.1 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和监督管理

在新的世纪里,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对水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将达到历史新高,本世纪中水资源最基本的矛盾仍将是水资源短缺及其引起的生态失衡以及在相当长时期内的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是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本要素。我国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调剂余地有限,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节流与开源、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并重,防治水污染,强化与协调水资源综合管理,解决由水问题带来的生态问题,这将是我国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长期任务。一方面,我国有过不少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规划,但实施效果较差。这除了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规划本身不完善以外,还与各地区行政管理中急功近利等因素有关,也与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有密切关系。所以有必要制定出科学实用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加强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关于水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已有一些管理制度,但明显不足。

3.2 优先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源地

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饮用水源地已出现严重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仅这些地区水源地问题有可能加重,即使是水资源较丰沛的地方也可能出现较大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在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其它有关规划中,应优先考虑保护饮用水源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水源地。我们不仅需要维护现有水体质量,更要采取必要措施改善当地水资源,为国家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创造基本条件。

3.3 必须加大水利基本建设的政府投入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极不平衡的,因此在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时有必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即对缺水的地区进行水源的调入。应当建设必要的调水工程,将部分水资源从富裕地区调往贫水区,或将优质水调往劣质水区,以改善缺水地区或不良水质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如西北地区过去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远不适应西北地区现状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政府的投入,并力争改变政府单一的投资渠道,通过市场调节,吸引社会和国外资金进入该领域,加速水利工程的建设。

3.4 依法严格实施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制度

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往往是经济建设中带来的问题。经济建设中的各种项目建设无不影响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缺乏的地方往往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在这些地区建设项目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特别大,所以这些地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政出多门,不依法办事,漏洞很多,是目前我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开放程度的提高,在贫乏的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状态下,不合理的建设项目审批将有可能造成这些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各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制度,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法制化。

3.5 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很早,可上溯到20世纪40年代,国内则起步较晚。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内陆区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有许多未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论证,特别是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量的关系研究还很缺乏。如最基本的对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研究刚刚起步,也缺乏系统的专业研究和系统的资料;同时,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较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严重制约因素。所以有必要加大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有关大专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从沿海发达地区招聘急需的有经验的高级人才,必要时可引进国外专业人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合理利用人才,为人才的合理利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合理的利用人才更是为了人才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

过去的几年,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学校开启第三次创业的新征程和实现高水平创新性全国高职名校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与经济社会的需求、学生的愿望、教师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面临严峻的挑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规模和布局分布不均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紧跟市场潮流,教师未能及时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教材内容和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和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数量不足,教学科研团队有待进一步培育,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质量不高、特色不特、合作的程度不深,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故在工业4.0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高职院校专业校企共建模式,对高职院校专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有效指导校企合作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校企共建专业模式

根据以上的不足,在国家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行动计划的引领下,秉承立德立新,乐学乐业的校训,结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和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如下:

1、要明确把握学校教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凸出顶层设计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来把握,从企业需求、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就业发展三方面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五年、三年、年度的节点进行系统的谋划,明确重点开展的任务清单,理清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路。

2、采取措施营造浓厚干事创业的科研学术氛围提高积极性和浓厚氛围,应做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尊重教师的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要尊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老师,使他们得到认可,有种自豪感和归宿感。

(2)要定期的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工作交流,形成常规性的文昌论坛活动。

(3)逐步在条件成熟的学院建立教学团队,同时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使它们多出成绩,出好成绩,利用教学团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浓厚学术科研氛围。

3、要建特色、树品牌、凸内涵,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工作,以适应学校的三年行动计划规划目标和培养名专业、名课程、名教师、名学生、名企业、名文化的要求,做到内涵提升,外延拓展。

(1)加强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鼓励二级学院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

(2)重视孝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的育人特色,营造立德立新、乐学乐业的育人氛围。

(3)积极提升专业层次和课程转型升级:积极把国家精品课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公开课程,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知名度。

4、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动态优化机制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工作的良性发展,需要创新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教学管理办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构建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的动态优化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强化五表联审制度

这五个表分别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的教学计划进程表、每个学期有相应的教学安排表、每门课有对应的授课计划、每个班有一个课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节课有一个授课登记表,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质量的诊断和改进。

(2)深化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促进专业建设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这种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方式,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紧跟市场潮流,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通过校企共建把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传递给学校,专业教师可由此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料,进而转变教学,并加大对行业信息的收集用于指导教学工作,大胆抛弃滞后的教材,与企业技术人员编写适合校企共同发展需求的专业教材,不仅优化了教材,推广了新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4)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节约资金,解决学校专业教学场地和设备不足问题,实现办学的创新学校的教育资源(设备、技术等)往往落后于企业生产一线,许多学校花巨资购置实习和生产设备,但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因此使用率普遍降低,如果不添置设施设备,又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校企合作化解了这个矛盾,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投资。

(5)建立以学院为主体、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

(6)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采取有效举措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融、以老带新、技能竞赛等措施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企业实践、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国外培训等途径,培养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骨干教师,并完善兼职教师的选聘、培训、使用、考核制度。

(7)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共同发展企业通过签订学生培养订单协议,协助学校制定教学课程和授课计划,使学生在校即可接受企业文化,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并达到熟练。企业不仅免除了社会上招工的麻烦,避免了招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不利因素,同时还省去了对新职工的入厂教育和培训等工作。

(8)校企共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在数控实训基地内,与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建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和校中厂。与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武汉神龙汽车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和厂中校。

三、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的建议

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为促进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激励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专业技能水平。

(1)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我们要综合运用激励方式,构建一种价值激励、情感激励、发展激励等柔性激励和薪酬激励、考核激励、制度激励等刚性激励的立体激励措施来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第6篇

1 病房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1.1医院环境卫生概述 医院环境是患者用于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场所,它保证了每天都要进行的医疗性活动的正常进行,如各项常规和专科检查,手术,病情观察,相应症状的治疗和护理,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管道、气道护理,伤口的护理,静脉治疗的护理等等。

医院环境卫生包括卫生空气环境,各场所地面及物体表面卫生,以及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的手及个人装置卫生等,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对于患者而言既是利于康复的重要环境依托,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1.2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住院患者疾病的痊愈与健康的恢复必须在健康卫生的环境下才能获得。舒莉[1]在《噪声与人的身心健康》研究中认为噪声不仅对听力、血压、睡眠等有不良影响,还会诱发人的烦恼、习得性无助,容易造成儿童的认知障碍等。孙发碧[2]研究表明安静的病房环境给人舒适的感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而噪音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韩静[3]研究表明污浊的空气会干扰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使人出现烦躁、头晕、倦怠、食欲减退等表现,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国外文献显示[4],环境污染与某些心肺疾病的入院率有关联。

1.3良好的医院环境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媒介物传播,这三者都与医院内环境因素密不可分。Eickhoff[4]报道医院感染约有10%是通过空气传播引起的。

2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病房环境是否舒适主要受国家政策制定、医院政策制定、护士管理、后勤部门对清洁人员的培训与督导以及由患者公共卫生意识外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制约来实现。

2.1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宏观调控 卫生部在总结1996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施行7年的情况和对全国28个省市206所综合医院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经修订,于2004年推出的《综合医院建筑标准》里对病房每床建筑面积及每床净使用面积有着明确的标准,同时对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的要求也有着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的标准。

2011年卫生部应医改要求重新制定的《2011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医院环境建设和医院感染管理均有明确要求。对医院病房物理环境建设和维护均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对全国医院进行的感染监控,对于病房环境管理提出了硬性的要求。

2.2医院对国家卫生政策的响应落实

2.2.1医院病房设计对温控系统、通风系统、水暖系统等的考虑。良好的温控系统可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基础代谢率,保持良好的住院感受。适度的通风可改善病房空气质量。良好的水暖系统可保证病房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基本清洁工作的展开。汪强[5]在浅议医院空调系统与病房室内环境控制中针对医院病房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的问题研究中指出空调系统的使用形成了对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从污染源控制、通风和空调净化3个方面着手,从而提出了利用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设计要点。

项志f[6]在SARS病房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探讨中认为洁净室空调系统及SARS病房空调系统均应考虑温湿度控制,气流控制,气压控制,节能措施等方面问题。

2.2.2探视制度和家属陪护制度的制定有利于病房物环境卫生的维护。王云波等[7]探视者对医院病房空气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认为探视者是探视时间内病房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可通过调整探视时间和控制探视人数降低病房空气污染。

2.2.3医院对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对基础护理措施内容的凸显对于维护病房物理环境的意义。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考虑,护士的生活护理内容不断得到细节的填充,护士对于晨晚间护理的工作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落实。

2.2.4医院对保洁人员的管理对于维护病房物理环境的意义。

医院保洁员是为医院创造安全、整洁环境的主要成员之一,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基本医学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却与医护人员一样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物质,张红艳[8]加强医院保洁管理预防医院感染认为对医院保洁人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监督、检查、管理不仅给医院带来了整洁舒适的医疗环境,还为预防控制医院交叉感染作出了相应的贡献。然而刘喜萍[9]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卫生已引起院方足够重视,而保洁人员手卫生仍为薄弱环节。

2.2.5医院院感部门对病房环境消毒效果的监测 陈祖云[10]研究结果表明对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上报、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以及重要部位的感染控制等质控关键环节进行强化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收到一定的成效。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针对产房、母婴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监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环境分为四类:I类为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II类主要为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无菌区、普通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Ⅲ类包括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化验室、儿科病房及各类普通病房;IV类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

2.3护士对病房环境卫生的管理 吴晓敏[11]在“5s”理论在病房环境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认为应用5s理论,即通过整理(seiri)、存放(seiton)、清洁(seiso)、标准(seikeetsu)、修养(shitsuke)的模式对病房环境进行持续管理,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减少因物品混放造成的医疗差错;增加了工作环境的舒适感和美感,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护士的三级质量控制对于病区管理的环境质量标准均有明确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均纳入PDCA循环持续改进。

2.4患者对病房环境的评价对病房环境卫生的维护有着促进作用。韩静[3]在对一次三级甲等医院的患者展开的舒适度抽样调查发现30.5%的住院患者认为病房物理环境不舒适,其中7.6%的患者认为病房的空气质量较差,因而建议医院管理者对病房空气质量差等问题展开整改促进活动。

2.5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对于维持病房物理环境卫生的意义重大。

2.5.1公共卫生意识的内涵 公民公共卫生意识状态与其自身的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资源有限,而人口密度则空前巨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具备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2.5.2公民公共卫生意识的可塑性 文清秀在[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影响的分析的调查研究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可使居民健康和卫生意识得到显著提高。而张雪等[13]在公共卫生与全民的健康意识探究中提出SARS、禽流感、炭疽生物恐怖事件等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也促进了全民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

2.5.3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在医院环境的体现 医院环境内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成熟则表现为: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合护士对病区环境管理进行检查督导,保持“三短九洁”的良好卫生习惯;遵守医院的探视和陪护制度,不喧哗,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减少噪音对其他病友造成的影响;有成熟的健康责任观,对于保洁人员和护士未对患者进行环境管理的时间段,自觉维护病室安静、整洁,即患者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可帮助维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

2.5.4患者在医院的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 患者的公共卫生意识既沿袭于自身的卫生修养和在院外获得的零散的公共卫生知识的塑造,同时也受到医院内公共卫生知识健康宣教的熏陶。医院健康教育较社会而言更为集中,专业性也更强。个人对于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一而足,这与患者的理解认知能力、接受公共卫生教育的经历、自身重视程度等因素均有关系,而影响患者在医院公共卫生意识的因素和机制尚不明确,需收集基本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调查。

3 保持病房环境卫生的方法

3.1空气消毒 空气消毒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臭氧、紫外线和化学药剂。

3.2物品表面消毒 常规采用含氯消毒剂(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含有效氯500 mg/L的抹布擦拭。

3.3医院工作人员手消毒 消毒时机: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血液、体液污染后,摘手套后。消毒方法:使用流动水或速干手消毒剂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

4 病房环境卫生监测手段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后或使用中,病房工作人员手进行采样生物监测。空气采样用平板暴露法,采样过程:清洁后第1、7、l4、21、28 d,启动净化空调,由半循环运行到全循环后15、30、45、60 min。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用直径9 cm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对各级LAOR采用“5点法”取样,上述过程重复10次。病房工作人员手和物体表面采样用棉拭子法。

5 病房环境卫生的评价

目前医院及国家感染监测网在病房卫生评价研究中对医院感染的研究较多,有着较全面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医院环境卫生的不合格必然导致院感率的上升。然而病房环境卫生的合格并不意味着院感率的下降,二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6 结论

综上所述,病房的环境管理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包括医院职能部门的长期监管,也包括护士及保洁人员的长期维护,同时还离不开患者自身公共卫生意识的外化、。医院职能部门对病房环境中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监管力度较大,其中对医务人员的相关院感知识的培训和督导比较到位,而对于医疗边缘人群如保洁人员监管和培训力度较弱。患者成熟的公共卫生意识可帮助维护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但其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熟公共卫生意识的影响因素和具体机制仍尚待研究。患者对病房卫生环境的评价研究较为表浅,且缺乏对其评价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舒莉,吴建平.噪声与人的身心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64-666.

[2]孙发碧.浅谈声音在病房中的应用[J].药物与人,2014,27(320):77-78

[3]韩静,李新辉,杨琴.住院患者对病房物理环境舒适感的评价[J].护理杂志,2012,29(21):13-15,19.

[4]A P,Rw S,L T,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outdoor air pollution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in Brisbane,Australia[J].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2001,56(1):37-52.

[5]汪强.浅议医院空调系统与病房室内环境控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3):50-52.

[6]项志f.SARS病房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探讨[J].医药工程设计,2004,25(4):35-38.

[7]王云波,潘京海,李宗麟,et al.探视者对医院病房空气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0):915-917.

[8]张红艳,赵惠云.加强医院保洁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96.

[9]刘喜萍,于晓芬.医院保洁人员手卫生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8):38-40.

[10]陈祖云.质控关键环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4,38(2):212-213.

[11]吴晓敏.“5s”理论在病房环境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社区卫生管理,2011,10(5):316-317.

第7篇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

组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负责感染预防

组员:护士长、防保组长

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法。目前我院实行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由临床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副组长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院感基础发病率调查,为目标性监测做准备。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细菌室负有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病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的责任,遇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主要由医院检验科完成采样工作,一般1-2月监测一次,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由医院感染管理副组长负责;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2)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是高压锅的监测,每月由供应室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抽查。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1.消毒产品的管理: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药剂科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并根据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规划全院抗菌药物应用,制定限用和轮换制度;临床科室应根据国家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细则,接受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和监督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情况。

4.污水的处理: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污水站具体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其工作记录、排放水的抽检结果。

5.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医疗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四.消毒、灭菌与隔离的原则

第8篇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消毒机;自然通风;空气净化

在诸多传染病中,有部分传染病可以经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占各种传染病之首[1]。病原微生物主要吸附在空气中不同粒径的尘埃粒子上,以气溶胶的方式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疾病的传播。新生儿是医院环境中年龄最小和易感性最高的特殊人群,王靖等报道,空气传播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2],所以保持洁净的空气是新生儿病房主要的消毒隔离措施之一。本院新生儿病房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间隔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空气净化消毒,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净化消毒场所选择本医院新生儿病房中的普通新生儿病室,室内空间为203m3,安装2台适用面积100m3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该消毒机杀菌原理是:高强度紫外线及尘埃过滤两种方法去除病原微生物,照射强度≥1800uW/cm2,消毒时间≥120min,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90%。空气采样用直径9cm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

1.2方法 在同一普通新生儿病室内,室内新生儿12~19人、不限制人员流动状态下,在开机消毒120min后进行第一次空气采样,停机60min后进行第二次空气采样,停机90min后进行第三次空气采样,停机95min后进行自然通风30min后进行第四次空气采样,关窗60min后进行第五次空气采样,关窗90min后进行第六次空气采样。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按要求采用5点布放平板,在室内四个角及中央共取5个点,将直径9cm平板放于离地面80cm高处,打开平板暴露5min采样,将采样平板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48 h观察平板菌落数,计算细菌总数。

1.3结果判定标准 参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卫生标准为细菌总数≤200cfu/m3,普通新生儿病室属Ⅱ环境,按Ⅱ环境卫生标准判定合格与否。

2结果

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间隔交替净化消毒新生儿病房,消毒机停机后90min内及自然通风后90min内病房空气中细菌含量均小于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见表1。

3讨论

孙立新等研究证明,新生儿病房应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进行动态空气消毒,在房间人数平均10.7人,且不限制人员流动情况下,开机消毒60min能达到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停机后菌落数持续增加,至约120min达不到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需再次开机消毒[2]。所以,无论净化效果有多好,随着时间延长和人员进入工作,空气中细菌数会迅速升高,如何维持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是减少空气污染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2012年颁布的《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中指出,自然通风与空气消毒机消毒都是新生儿病房空气消毒方法,自然通风是根据空气对流的特点,将室内微生物密度降低,减少微生物的致病机会,并且自然通风还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增加空气中含氧量,从而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增强患儿的抗病能力。我院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间隔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新生儿病房空气净化消毒,约6h循环1次净化消毒就能维持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

空气消毒机动态消毒空气细菌培养仍有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主要是环境不清洁,清洁是进行空气消毒必不可少的措施,可作为室内空气洁净的辅助手段[3],室内地面、空调、消毒机过滤网及其它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尘埃颗粒。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保证环境清洁,正确运用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交替进行新生儿病房空气净化消毒,即可减少消毒机使用时间,又可增强患儿舒适感及抗病能力。是新生儿病房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理想的空气净化消毒方法。

参考文献:

[1]崔树玉,田忠梅.医院室内空气净化消毒与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2):1163.

[2]王靖,杨爱芝,赵应兰,等.新生儿重病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J].中国学杂志,2011,28(4):504.

第9篇

1、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领导重视,亲自抓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

2、各级爱卫会组织健全,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实现齐抓共管。

3、市、区爱卫会办事机构具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有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

4、爱国卫生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

5、有本市爱国卫生工作的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6、有关部门认真办理群众卫生投诉,群众对全市卫生状况满意率≥90%。

二、健康教育

1、全市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人员、经费落实,能够承担起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

2、城、郊区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3、各级医院能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4、社区能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各行业能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6、市、区各新闻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7、机场、车站、码头、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

8、坚持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标志,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

三、市容环境卫生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

2、各级政府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发展需要,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下水道无垃圾堵塞现象;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无乱张贴涂写、乱设摊点现象,广告、牌匾设置规范,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落实,车辆停放整齐;废物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无乱扔乱吐现象;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普遍硬化,无残垣断壁、乱搭建、垃圾渣土暴露和违章饲养畜禽现象;城市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98%。

4、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道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2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面密闭化。

5、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

6、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其中,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范与设计》要求,城市主、次干路、行人交通量大的道路沿线、公共汽车首末站、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点所设置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

7、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全市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

8、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场地设置的隔离护栏规范,高度不低于1.8米;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待建的工地管理到位,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

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绿线管制制度得到落实。

10、城市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四、环境保护

1、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70%。

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所有考核监测点位全部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县级城市至少有两个以上监测点位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由环境监测站对饮用水源进行定期监测,全年监测6次,隔月监测,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每月监测一次,监测14项指标。未隔月监测及未监测的指标按不达标计。所有在用的水源地均需监测,备用水源地不监测。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是指城市市区从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取得的水中,其地表水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和地下水水源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的水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

3、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已建成的烟尘控制区面积之和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50%。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是指城市市区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的环境噪声网格检测的等效声级的算术平均值。

6、近三年内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特大污染事故系指导致人员死亡、10人以上中毒、饮用水水源停用、供水厂停产、农副产品大面积绝收或大幅度减产等。(由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证明)

五、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

1、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

2、经营单位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五病”调离率100%;各类公共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落实,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厅、小歌舞厅、小旅馆、小网吧等符合卫生要求。

4、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规范,自身和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测资料齐全。自来水厂出水水质、管网和二次公共设施水质符合《城市公共水质标准》。

六、食品卫生

1、政府重视食品卫生工作,食品卫生纳入政府工作规划,有中长期工作目标和措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责任落实。

2、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有本市食品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计划,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有关资料齐全。

3、有食品安全整治方案并得到落实。制定了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报告体系及制度健全。

4、无农产品农药、兽药及畜产品、水产品违禁药物滥用,药物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控制。

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采购索证、进货检查验收、台帐、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及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6、餐饮业全面贯彻《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95%。机关、学校等单位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责任落实并制度化。

7、无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和无固定加工、就餐场所的食品摊点。小饮食店符合卫生要求。

8、城市实现生猪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已开展牛、羊、禽类定点屠宰。

七、传染病防治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

2、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它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3、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4、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

5、计划免疫实行周门诊制度,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95%。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

6、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90%。无有偿献血。

7、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

八、病媒生物防制

1、在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2、在化学防制中,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3、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监测方法规范,数据可靠,能够基本反映病媒生物危害的现状,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通过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九、社区和单位卫生

1、社区和单位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广大居民和职工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

2、社区和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无违章建筑。饲养宠物和鸟类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进行免疫接种,粪便不污染环境。

3、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

4、驻区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十、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

1、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

2、有卫生宣传栏,本村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

3、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要求。

4、路面平整干净,无坑洼、积水及泥土。村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现象。

5、除“四害”措施落实,无违规饲养畜禽。

第10篇

为指导和加强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医疗纠纷,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

根据《医院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方案》,从2011年7月1日起对新生儿室进行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专职人员每周两次到科内参加晨会,同医生一起查房,查看所有病程记录、体温单。在监测过程中,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完善了各项记录,院感科及时了解、登记被监测患儿的情况,要求医生严格掌握使用导管的适应症、置管部位、正确的置管方法。当发生或怀疑器械相关感染时,督促医生送标本做细菌微生物培养。根据微生物学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并输入不同体重新生儿的监测数据。

1监测对象

住进新生儿室的所有新生儿,入住超过48小时发生的感染或转出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确定的感染病例均为监测对象。

2监测指标

将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四组:>2500克、1501-2500克、1001-1500克、≤1000克,监测总体医院感染率;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脐/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的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率;并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

2011年7月1日-10月31日统计结果见如表1~4。

相关皮肤软

组织类血液其他30100000000023010000000002通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发现新生儿科有以下特点:

1、重症患儿较多,许多患儿由本院产科转过来。

2、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所占比例很大,这些高度易感患儿增加了感染控制的难度。

3、新生儿感染症状不典型,不易被早期发现,也增加了感染控制的难度。

4、出生时胎粪吸入引起的综合征较多。

针对以上情况,于7月及9月对新生儿室进行了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见表5。

表5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名称培养结果标本名称培养结果使用中消

毒液无菌88床病例夹革兰氏阳性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护士手革兰氏阳性球菌(未洗手)3号温箱革兰氏阳性球菌、枯草芽孢咽拭子(3例医生)均为正常咽喉杂菌棉签对照无菌83床表面革兰氏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配奶器革兰氏阳性球菌消毒柜内

奶嘴少量革兰氏阳性球菌5、部分工作人员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某些重要的环节管理措施不到位,卫生员的工作不规范,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6、医生在使用各种管道前未进行相关的检查,置管后48小时发生的感染不能确定是否为医院感染,导致院感病例的漏报。

表6消毒隔离检查总结检查项目新生儿科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方式 1、新生儿室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2、现场查看检查结果亮点监护室内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好。存在问题 1、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科室自查监测结果显示51份标本,不合格17份标本,合格率仅为66.7%。

2、探视人员以及外面的工作人员入室洗手制度未落实。(门口桌子上未放置了快速手消剂。)

3、感染患儿和非感染患儿未能分开安置。

4、病人密度大,(床间距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5、新生儿病室内收治婴儿患者。

6、配奶间和沐浴室未分开。

7、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院感科建议及改进措施1、严格落实新生儿室(N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严格遵守消毒原则,按要求对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查,消除感染安全隐患

2、严格执行入室洗手制度及探视人员管理制度。

3、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安置,(如无特殊感染,做不到单间隔离的情况下,必须做到床边隔离)

4、按规范要求无陪护新生儿及NICU每床使用面积设置床位数。

5、新生儿室应收治生后28天以内的患儿。3讨论及分析

根据表1-表4发现不同体重患儿的感染率均不相同,于10月份发生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该患儿上机前未进行痰培养。医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不明确,须加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7-10月共14例新生儿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率为4.06%。仅3例患儿做细菌培养,希管床医生加强细菌培养,以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院感科抽查9份标本,其中3份标本出现大量的条件致病菌(监测详细结果见表5)。由检查结果可以说明,新生儿无陪护病室存在着严重的感染控制风险。管理不到位,常规的清洁、消毒、隔离工作未落实到位,物表未常规擦拭。

3消毒隔离检查

未严格落实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探视人员管理制度;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安置,(如无特殊感染,做不到单间隔离的情况下,必须做到床边隔离);未按规范设置床位使用面积;新生儿室收治了大于28天的患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环境培训不到位。

建议:

1.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病房(室)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2.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3.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4.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5.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6.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控制 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不断为各级医院领导所重视。从近期全国院内感染事例如宿州眼球事件、山西太原公交、煤碳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事件、西安交大新生儿感染事件等等,事实证明,狠抓院内感染管理就会降低医院感染率,可以减少病人费用,促使病人早日康复,保证医院职工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院内感染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事,还需要全院职工的控制院感意识增强,更需要检验科的大力配合,现将检验科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工作报告如下:

1 环境卫生学监测

1.1对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婴儿室、内镜室、口腔科、感染科、ICU、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检验室人员和科室的监控护士一起每季度做一次空气培养,达不到要求的科室要重新消毒直到达标。

1.2上述科室和病区的消毒物品(布类、器械、奶瓶)及、桌面、病床、工作服等,应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必要时随时抽样培养,对灭菌物品培养要求无菌生长,凡培养阳性者立即停止使用,重新灭菌直至培养阴性才能使用。

1.3手卫生在控制院内感染中起着关健的作用,每季度对重点科室医护人员手监测做一次,当怀疑医院感染与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监测; .对上手术台的医生、护士的术前洗手效果监测,不定期进行抽查培养,要求培养必须阴性,凡三次培养阳性者暂停上手术台。

2灭菌物品和消毒物品的监测

2.1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2.2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2.3加强供应室管理,医院消毒供应室,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抓好供应室工作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要求供应室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半污染区以及往返路线,严格遵守高压消毒操作规程,每月定期做供应室内灭菌物品的细菌培养及生物监测。

3对本院医护人员及食堂炊事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其中包括肝功能、甲肝、丙肝、乙肝五项指标及大便培养等,凡查出有肝炎或其它肠道传染病者,及时给予治疗,并临时调离原岗位,这样既保障了职工身体健康又可阻断院内感染的传染源。

4对检验科本身的细菌室、生化室、血库等部门每天紫外线消毒和定期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检验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12篇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实施8S精益管理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手术室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资料,将2012年1~12月医院感染控制主要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分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引入8S管理理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学习、节约)分为观察组。查阅同期产科、普外科、骨科手术出院病人病历,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室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监测资料数据,以及不同科室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据。结果:两组手术室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合格率比较手术间空气与医务人员手监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实施8S精益管理,可以促进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专业文化素养,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关键词 8S精益管理;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39

作者单位:523500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院感科

姚锦尚:女,本科,主管护师

The application of 8S management in the control of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YAO Jin-shang,XIAO Ping-ping,ZHANG Mei

(Qishi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5235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ctiv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control level of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8S management.

Methods:In 2012,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mainy applied in the control of operating room management,whose monioring data were classified as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year of 2013,on the base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8S management (sort,straighten,sweep,sanitary,sentiment,safety,study and save) were introduced,whose data were classifi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pplying method of retrospective survey,by inspecting the records of obstetric,general surgery and orthopedic patients who had been discharged in 2012 and 2013,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data of ster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the data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of patient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Results:Comparing the passing rate of ster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the monitoring data of air condition of the operating room and the hand hygiene of madical personnel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data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of patient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8S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operating habits of medical personnels,improve the sentiment of medical profession and the compliance of hand hygiene,can also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operating room and the control level of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Key words8S management;Operating room;Hospital infection;Control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抢救的场所,最容易并发医院感染,轻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重者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促进患者康复和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1],是评价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贯穿于手术室操作的各个环节[2]。8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学习、节约)管理是推行精益工作的基础,也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现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院在手术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采用8S精益管理,在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室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资料,并使用统一调查表逐项登记。将2012年1~12月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监测资料分为对照组,手术间空气监测171次,医务人员手监测210人次;产科手术1053例,普外科手术1451例,骨科手术551例。将2013年1~12月的监测资料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8S管理,手术间空气监测168次,医务人员手监测196次;产科手术879例,普外科手术1476例,骨科手术579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主要实施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2)定期进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3)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4)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保证医疗安全。(5)手术室工作区域每24 h清洁消毒1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及时对手术间进行清洁消毒处理。(6)实施感染手术的手术间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处理。(7)手术室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等。(8)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9)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制订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10)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1.2.2观察组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引入8S管理理念,8S措施报道如下:

1.2.2.1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清除掉。目的是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1.2.2.2整顿把留下的必需品加以分类定位放置,且随手可取;分类定位之后,要明确标识;用完之后,要物归原位,保持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整整齐齐,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

1.2.2.3清扫将工作场所彻底清扫干净,不需要的东西丢弃,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无垃圾、无脏污的状态,以稳定手术室品质,减少医疗伤害。

1.2.2.4清洁维持清扫过后的现场及环境的整洁美观,并形成制度予以规范。

1.2.2.5素养通过前4S活动,形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位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和《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规范》,营造积极主动的团队精神。

1.2.2.6安全制定与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操作流程,配置手术室兼院感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安全规定的因素及时纠正消除,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教育,签订医院感染管理安全目标责任书。

1.2.2.7学习开展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规范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和考核,促进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1.2.2.8节约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减少人力、成本、空间、时间、库存、物料消耗等因素,养成降低成本习惯,加强意识教育。

1.3评价指标

1.3.1两组手术室手术间空气、医务人员手合格率比较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将手术室两组的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资料数据进行比较。

1.3.2两组不同科室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患感率比较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将手术室两组的不同科室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患感染数据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手术间空气、医务人员手合格率比较(表1)

2.2两组不同科室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患感率比较(表2)

3讨论

3.18 S管理可以促进手术室规范化运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是手术室工作质量的体现,建立合理的手术室控制感染规范管理流程, 加强手术物品的消毒隔离与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是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关键[3],加强对潜在的致病微生物传播途径的防范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方法。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有空气污染、自身污染、接触污染等,要做好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真正抓好医院感染的每一个环节,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完善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使手术室感染率降低,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8S管理是促进手术室进一步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法。

3.28S管理可以提供令人满意的工作场所8S管理是创建和保持组织化、整洁和高效工作场地的过程和方法,是“零缺陷管理”的基础,强调对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并采用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的缺陷在事前可以避免,体现了前馈的控制方法[4]。8S是一种行为,通过活动来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可以教育和启发医务人员养成良好“人性”习惯,可以在瞬间识别正常和异常状态,又能快速、正确地传递信息。手术室8S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建人和手术设备都适宜的环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全员、全程参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系列活动。本文观察组通过8 S管理,使手术室环境持续保持洁净,空气监测合格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医务人员养成了正确的洗手习惯,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3.38S管理可以促进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8S精益管理活动强调的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物的明朗化,即是以外人的眼光或新进医务人员的眼光来看手术室,是否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是强调人的规范化,即每个医务人员做事是否非常用心、严谨,各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促进医务人员树立正确工作理念,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及时检讨问题、改善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三是建立明确的责任链,创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氛围,落实一人一物一事的管理的法则,明确人、事、物的责任和

分工,加强合作,优化流程,可以提高手术患者和医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满意率[5]。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及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感染,是医院的常见感染[6]。本文通过推行8S一系列活动,促进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使手术室工作环境进一步洁净,手术室内的温湿度和尘埃含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理想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同时通过安全、学习、节约等活动,医务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业务素养得到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不同科室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实施8S精益管理,可以改变医务人员思维方式,促进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专业文化素养,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进一步改善手术室工作环境,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冯迎辉.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89-90.

[2]熊建萍.手术室应用细节护理管理对控制感染的价值[J].全科护理,2013,11(8):2167-2168.

[3]唐燕兵.手术室医院感染规范管理新进展[J].医学信息,2012,25(8):440-441.

[4]谢玮娜,何丽云,于美华.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缺陷中的运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40-142.

[5]张德惠,何剑.优化流程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2,16(11):50-51.

[6]张亚军,孙庆芬,顾彩霞,等.某院妇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干预[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3):205-207.

第13篇

笔者从事基层医院院感管理五年,从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人员培训、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开展相关监测、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入手,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行为,改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习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为基层医院如何开展院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摆在基层院感管理人员面前最困惑的问题。

1 建立健全组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单凭院感管理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重点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组成院感管理委员会成员,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前提,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保障,委员会成员各负其责有利于院感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2 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管理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才是最好的。还应结合本院院感管理目标、工作要求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3 重视全员培训

医院感染涉及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多个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院感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普及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

特别强调后勤人员的培训, 后勤人员工作范围广、流动性大、缺乏基本医学常识、接触污染物、医疗废物机会较多,极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而后勤管理人员一般不是专业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因此,针对卫生知识、消毒隔离常识、手卫生、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要进行强化培训。

4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爆发,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

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涉及多个项目,首先要组织护士长和临床科室主任进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环境监测卫生标准》相关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消毒方法、采样时间、采样高度、采样面积、采样方法,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院感管理人员要按计划对各类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采样,并将监测结果下发各科室保存。凡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科室必须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消毒后重新采样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按要求进行工艺、化学、生物监测,建立监测记录,确保消毒效果达到100%。每半年进行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 建立紫外线日常消毒记录,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灯管,科室立即更换,并对新灯管进行强度监测。所有监测结果反馈相关科室或部门。各科室要对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每日进行浓度监测,保证其有效浓度。

5 医院感染控制

第14篇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使患者病情恶化,严重地影响患者的预后与安危,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对医疗质量和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影响[1]。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通过对我院2012年10至2013年1月的感染病例分析,总结出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以期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帮助预防感染的发生。

1研究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统计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出院病例4892例,其中感染病例62例,感染发生率为1.27%,其中手术部位感染20例,占总数的32.2%;呼吸道感染20例,占总数的32.2%;泌尿道感染8例,占总数的13.0%;皮肤软组织感染10例,占总数的16.1%;腹腔内感染2例,占总数的3.2%;其他部位感染2例,占总数的3.2%。

2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我院每月对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的重点包括环境卫生的监测,发病率监测,以及各科室对感染发生情况的处理。分析我院感染病例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我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侵入性操作凡是诊疗操作,需进入血道、空腔脏器、腔道间隙、组织等部位,可能造成局部不同程度损伤或出血的诊疗均应视作侵入性诊疗操作[3]。侵入性操作为微生物提供了入路与繁殖基地,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例如,医院内科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经常用到多种插管,如静脉输液管、中心静脉置管、胃管、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管等。这些侵入性操作为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往往也会造成一些机械性损伤,而这些机械系损伤会为致病菌提供了入路和繁殖基地,极易导致感染发生。如,由于呼吸机侵入性操作造成的相关肺炎,由于静脉置管插入而导致的血液感染问题等等。

2.2医院内环境卫生病房是病人治疗休息的场所,住院后医院的环境、空气质量等均是影响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医院病房内病人密集,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来往频繁,各种治疗操作多,且空间相对狭小,适宜微生物繁殖。在对各科室的考核中发现,个别科室会出现医疗废物处理不及时,医疗用具消毒更换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都容易造成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此外,还有一些病菌可能通过接触途径传染,人体皮肤表面或生活用具表面经常宿有病菌,若不及时彻底地清洁,很可能会造成病菌的繁殖和感染。另外,由于患者本身疾病特殊性等原因,长期卧床或保持某种姿势,更易导致接触部位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2.3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淡薄医护人员是病人住院期间的监护者,不仅承担着对病患的医护责任,还负有对病患监督教育的责任。医护人员直接跟病患接触,处理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做好自身的感染预防工作之外,还应该督促病患注意清洁,及时更换生活用品,保持住院期间的个人卫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有些医护人员对基本的卫生常识掌握不够熟练,如七步洗手法等;另外,也没有及时督促病患做好基础卫生,这些都是感染发生的巨大隐患。

3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3.1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做好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首先要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内管理制度时,可参考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及时组织全院人员学习并遵照执行[4]。此外,还应充分结合医院各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及时修订和补充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形成医院内部管理规范,保证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操作性。为保证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医院还应成立专门的督导、反馈管理方案,全方位地监测管理和调整医院内部的感染预防工作。

3.2严格管理各项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为病原菌进入肌体提供了通道,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如必须执行侵入性操作,应严格管理各个环节。

3.2.1操作前准确判断病情仔细研究病人病情,严格掌握各种适应证,真正做到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有的放矢,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3.2.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侵入性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在遵循操作标准,应尽量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机械性损伤。

3.2.3操作后加强监控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后,及时监测评价患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醒患者注意预防感染。

3.3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点护理对病人的基础护理是为了保持病人的基本生理卫生,是防止病原菌存活和繁殖的基础条件。对一些易招致感染的部位,如呼吸道、口腔等,应重点护理。医护人员应提醒患者时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平时还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以减少致病菌在口咽部的寄生和繁殖,也可预防细菌向下移行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另外,对于一些有吞咽困难、呛咳的病人,应注意防止其误吸的发生。

3.4加强医院内环境卫生的管理医院内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对医用器械的管理和医院内卫生环境的管理。对各种消毒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严格消毒清洗。病房内应保持环境安静,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医院应及时有效地处理病人换药敷料、排泄物、遗弃物、各种引流管等各种易招致或滋生病菌的废物;另外,病房内的床、柜等生活用具也应定时用消毒液擦试,必要时,可以定期用紫外线对病房内的空气消毒。

3.5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感染意识医护人员预防感染意识的淡薄,将直接导致其医疗过程中对卫生要求的疏忽,从而为病菌的繁殖提供可乘之机,增大患者感染发生的几率。据统计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接触为常见,而其中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病原菌传播而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因此,只有医护人员充分意识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医院的感染监控工作,医疗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并能及时地提醒和引导患者注意预防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真正的执行者和管理者。

参考文献

[1]曾华,林晓苏.护理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

[2]郭晓丽,尚霞,夏欢欢.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护士长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0.

第15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91-02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评价是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和经济损失。2006年开始,我院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健全医院感染护理的组织管理、加强培训和落实院感控制的各项措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建立护理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护理感染管理体系是做好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前提。因此,护理部成立了护理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 。三级组织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相互制约。

一级管理:由科室的护士长和1名兼职监控员组成。主要负责对本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灭菌液、医护人员手等进行检测。督促本病区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防护有关规章制度。特别加强手术室、供应室、新生儿科、产房等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二级管理:由护理部1名专职人员和2名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的护理消毒隔离质量监控小组。每月1次对各护理单元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物品的管理、消毒隔离、现用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医疗废物等方面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分析和反馈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追踪整改效果。

三级管理:由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护理部主任及质控员组成。主要是通过日常监督、行政查房、护士长夜巡房的方式随时抽查各护理单元的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和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把好护理感染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1.2 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证。

护理部在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并规范操作规程,量化考核细则,完善了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使用、消毒处理制度、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制度、职业防护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工作指引的制订,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3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卫生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3.1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尤为重要。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提高其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的责任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3.2 医院的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未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科学的清洁卫生理念。因此,对保洁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从基本的消毒液配制、使用、消毒灭菌概念、物体表面的清洁,处理排泄物、分泌物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洗手、医院废物的收集处理等,使他们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对清洁、消毒制度执行的依从 。

1.3.3 临床中发现,护生的预防医院感染、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医院感染的危害皆认识不足。因此,我们重视对刚毕业的护士、进修人员、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在上岗前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增强他们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1.4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1.4.1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1)每天按时打开空气消毒机、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湿式清扫地面,病室通风3次/d。每周清洗空调机过滤网1次。(2)重视操作台、婴儿磅秤、培养箱、光疗箱、治疗车、床头桌、门把手的清洁和消毒,每日用500mg/L~氯消毒液擦拭2次。(3)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等)进行擦拭消毒。(4)感染病人专室放置,所用的物品专室使用。(5)新生儿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奶瓶奶嘴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1.4.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是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做好护理人员的洗手工作非常重要。因此,我院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在每个护理单元的洗手池上安装感应水龙头和洗手液感应器,张贴了洗手流程标识图;在全院护理治疗室的每辆治疗车上配备了速干手消毒剂,要求护士在给每一个患者做治疗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通过采取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以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

1.4.3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1.5 认真做好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的强度等。加强管理,实行三级监控(一级:科室自行监测;二级:护理部协同院感科随机抽查;三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查),及时发现在不同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保证医疗安全。

1.6 严格抓好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 供应室负责医院所有医疗产品的供应,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率的高低和整体治疗质量的好坏,所以应该严把供应这一关。(1)供应室流程布局合理,明确划分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2)强化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对各种医疗器械从清洗、包装、灭菌到无菌物品的保管发放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3)按规范要求做好灭菌炉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以确保供应室的灭菌质量。

1.7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护理人员每日都有可能接触感染性体液、分泌物和进行各项高危的护理操作,处于被病原菌感染和发生针刺伤的危险之中。因此,开展普遍预防知识教育,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坚持做到标准预防,正确掌握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建立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和血液追踪的有关规定,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提供指导,配备防护用品,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和伤害,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2 效果

2008年开始加强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明显提高,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合格率逐年上升、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逐年下降。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