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畜牧兽医 卫生 问题 对策
畜牧兽医卫生是指与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场所的环境状况,主要看其卫生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和动物卫生质量要求,同时还包括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从我国现行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和提高,将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收入。因此,畜牧兽医行业的相关人员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并不断改善我国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
2.一部分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一是现有的畜牧兽医队伍中,非专业人员的比例较高,专业素质不高;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够,业务技能较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二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大多数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单一,面不宽,结构老化。存在一般专业人员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参加过培训,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现象,无法适应新形势;三是有的畜牧兽医人员,处理实际问题显得方法不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检疫监督不规范的现象;四是政治素质不高,有的上班时间,不思工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谈不上奉献精神。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
二、现存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从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暴发、流行的情况看,多始发于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环境卫生恶劣的养殖场,因此卫生状况低劣的养殖场潜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卫生条件差还影响消毒、免疫、粪便污物无害化、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2.给突破畜禽及畜禽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带来巨大压力。众所周知,我国自70年代以来,已发生多起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国的禽产品,因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超标被退货。自1996年8月1日起,欧盟作出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规定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反应,使我国的畜禽产品在其他进口国也受到遏制,出口价格是一降再降,这不仅影响外贸声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我国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失去了巨大的国际市场。据了解,欧盟已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我国药物残留控制体系上。如若我们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很难使欧盟解禁对我国畜禽产品的限制措施,打开欧盟国际市场。
3.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的畜禽粪尿、臭气、废气物和噪音,直接扰乱居民生活,影响人类健康。畜禽粪尿、畜禽产品加工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水源污染,不但对我们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给子孙后代的健康留下了很大隐患。畜禽粪便排泄物和畜禽产品加工污物是人畜共患病毒的载体,极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4.阻碍了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较差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及畜牧业带来的严重污染,影响着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3.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出适合的土地,大力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并确保畜牧兽医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选址、建舍等全过程。同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疫病,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和生产健康无疫的畜禽奠定坚实的基础。
畜牧兽医卫生是指与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场所的环境状况,主要看其卫生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和动物卫生质量要求,同时还包括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从我国现行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和提高,将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收入。因此,畜牧兽医行业的相关人员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并不断改善我国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
2.一部分畜
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一是现有的畜牧兽医队伍中,非专业人员的比例较高,专业素质不高;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够,业务技能较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二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大多数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单一,面不宽,结构老化。存在一般专业人员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参加过培训,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现象,无法适应新形势;三是有的畜牧兽医人员,处理实际问题显得方法不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检疫监督不规范的现象;四是政治素质不高,有的上班时间,不思工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谈不上奉献精神。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
二、现存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从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暴发、流行的情况看,多始发于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环境卫生恶劣的养殖场,因此卫生状况低劣的养殖场潜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卫生条件差还影响消毒、免疫、粪便污物无害化、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2.给突破畜禽及畜禽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带来巨大压力。众所周知,我国自70年代以来,已发生多起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国的禽产品,因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超标被退货。自1996年8月1日起,欧盟作出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规定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反应,使我国的畜禽产品在其他进口国也受到遏制,出口价格是一降再降,这不仅影响外贸声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我国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失去了巨大的国际市场。据了解,欧盟已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我国药物残留控制体系上。如若我们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很难使欧盟解禁对我国畜禽产品的限制措施,打开欧盟国际市场。
3.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的畜禽粪尿、臭气、废气物和噪音,直接扰乱居民生活,影响人类健康。畜禽粪尿、畜禽产品加工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水源污染,不但对我们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给子孙后代的健康留下了很大隐患。畜禽粪便排泄物和畜禽产品加工污物是人畜共患病毒的载体,极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4.阻碍了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较差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及畜牧业带来的严重污染,影响着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3.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出适合的土地,大力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并确保畜牧兽医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选址、建舍等全过程。同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疫病,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和生产健康无疫的畜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畜牧兽医;卫生;问题;对策
畜牧兽医卫生是指与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场所的环境状况,主要看其卫生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和动物卫生质量要求,同时还包括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从我国现行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和提高,将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收入。因此,畜牧兽医行业的相关人员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并不断改善我国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
2.一部分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一是现有的畜牧兽医队伍中,非专业人员的比例较高,专业素质不高;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够,业务技能较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二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大多数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单一,面不宽,结构老化。存在一般专业人员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参加过培训,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现象,无法适应新形势;三是有的畜牧兽医人员,处理实际问}显得方法不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检疫监督不规范的现象;四是政治素质不高,有的上班时间,不思工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谈不上奉献精神。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
二、现存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从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暴发、流行的情况看,多始发于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环境卫生恶劣的养殖场,因此卫生状况低劣的养殖场潜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卫生条件差还影响消毒、免疫、粪便污物无害化、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2.给突破畜禽及畜禽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带来巨大压力。众所周知,我国自70年代以来,已发生多起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国的禽产品,因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超标被退货。自1996年8月1日起,欧盟作出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规定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反应,使我国的畜禽产品在其他进口国也受到遏制,出口价格是一降再降,这不仅影响外贸声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我国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失去了巨大的国际市场。据了解,欧盟已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我国药物残留控制体系上。如若我们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很难使欧盟解禁对我国畜禽产品的限制措施,打开欧盟国际市场。
3.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的畜禽粪尿、臭气、废气物和噪音,直接扰乱居民生活,影响人类健康。畜禽粪尿、畜禽产品加工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水源污染,不但对我们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给子孙后代的健康留下了很大隐患。畜禽粪便排泄物和畜禽产品加工污物是人畜共患病毒的载体,极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4.阻碍了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较差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及畜牧业带来的严重污染,影响着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3.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出适合的土地,大力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并确保畜牧兽医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选址、建舍等全过程。同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疫病,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和生产健康无疫的畜禽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各级政府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应政策,逐步取缔小型手工定点屠宰场,建立大型机械化畜禽屠宰加工场,并禁止在农贸交易市场屠杀活禽。要继续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将发展畜牧小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坚持生产与治污并重,改革与开发同步,鼓励扶持养殖户兴建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切实提高养殖场畜牧兽医卫生状况。 5.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畜牧兽医工作属于国家公益性事业,政府应加大对畜牧兽医事业的经费力度,制定明确的畜牧兽医事业投入政策,确保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经费,把乡镇畜牧兽医站日常运转费用和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科学、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遵义市 学龄儿童 手卫生 现状分析 干预对策
本研究则以遵义市6~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手卫生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儿童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以便于为临床发展做出基础贡献。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6~12岁学龄儿童600例,平均年龄(6.03±0.34)岁;其中男321例,女27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遵义市城区、所辖县及县级市小学生,年龄6~12岁;(2)儿童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监护人及学校老师积极配合;(3)无重大疾病。
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本研究与调查;(2)对测试内容不能准确理解;(3)双手肢体存在障碍。
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阅读,并与专家进行讨论,结合遵义市及其周围县、市等实际情况设置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遵义市学龄儿童居住环境,学龄儿童对手卫生的知晓度、依从性、正确率,监护人的学历、工作情况、卫生行为习惯,学校对手卫生的管理、文化氛围,教师的卫生习惯及对手卫生的管理控制能力等。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
干预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手卫生宣教,主要通过宣传手册的方式提高儿童对手卫生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手卫生的内容、手卫生的必要性、手卫生的主要方法等。(2)试验组采用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宣教,社区积极开展手卫生讲座,聘请专业技术较强的专家为居民讲解手卫生的必要性、手卫生对流行病的预防作用等,并告知居民如何做好手卫生工作。同时在小区内安装宣传展板,并开展家长卫生课堂,提高学龄儿童家长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增设学校、教师手卫生教育,学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烘托手卫生文化氛围,按时洗手等,加强学校手卫生管理质量。
观察指标:对各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健康教育实施1年后的儿童进行调查,主要对比两组儿童的手卫生实施和知晓情况。实施情况判定主要根据儿童的洗手频率、洗手操作正确性、洗手是否应用洗手液;手卫生知晓情况,则包括对手卫生的实施重要性、正确洗手操作步骤,洗手对流行病的影响等。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儿童的实施情况越好,知晓率越高[1]。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问卷情况:本次研究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600份,收回率达100.00%。
家长对儿童手卫生的影响:不同学历的家长和不同工作层次的家长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家长学历和工作类型是对儿童手卫生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学历越高、工作越好儿童手卫生依从性越好。见表1。
表1 家长对儿童手卫生的影响
学校环境对儿童手卫生的影响:学校的手卫生管理、文化氛围、教师卫生行为习惯和教师对手卫生的管理能力均是对儿童手卫生依从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手卫生管理强度大,学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好。见表2。
表2 学校环境对儿童手卫生情况的影响
两组儿童的手卫生实施评分和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评分情况:试验组儿童的手卫生实施评分和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手卫生实施评分和卫生知晓率评分比较
讨论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学龄儿童的手卫生情况较差,儿童对手卫生的依从性较低,洗手错误率较高,而且儿童的洗手知晓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学龄儿童的手卫生尤为重要。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人体的手每天要接触大量细菌、真菌和病毒,手卫生是流行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加强人们对手卫生的认识是减少儿童患病率的主要措施[2]。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学龄儿童手卫生习惯和依从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家长的学历、行为,学校的环境氛围和教师的卫生习惯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儿童的手卫生,促进其养成良好习惯,还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联合宣教,从而提高学龄儿童对手卫生的认识,积极参与手卫生实施,养成良好习惯[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健康教育课程与学校的网络、广播等多种教育形式进行结合,提高儿童的认知,转变态度,使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建立健康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现场体验、绘制黑板报、海报制作等方式对手卫生知识进行普及,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产生认知、态度、行为的变化。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定期洗手,并将正确的洗手方式教给学生。家长则需要创建良好的手卫生环境,每日儿童回家,需要叮嘱儿童先洗手,在玩过玩具或写完作业后,也需要叮嘱儿童洗手,并同样严格要求父亲,在家中设立相关标准,父亲需要积极配合母亲,从而为儿童养成良好习惯[4]。社区则需要加强手卫生宣传活动,在小区的宣传栏处张贴手卫生海报,并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促进儿童与父母积极参与,围绕手卫生展开竞赛,从而保证提高儿童的手卫生认知,养成良好习惯[5]。本研究将家庭-学校-社区联合宣教后,结果显示儿童手卫生实施情况评分和手卫生知晓率评分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宣教方式的对照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学龄儿童手卫生中将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宣教方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可将儿童的手卫生知晓率进行提高,保证儿童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临床意义显著,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符霞.深圳市幼儿园儿童手部卫生干预效果评价[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7.
[2]周琦,刘承芳,张林秀,等.贵州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洗手卫生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485-487.
[3]高宁,倪莲芳,黄丽,等.深圳市儿童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29):3705-3707.
关键词:精神病专科医院;手卫生;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手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最基本且简便易行的措施。防止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便是严格执行手卫生。较多的研究表明,医务工作者双手的细菌数量及种类均较其他人群多,而且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直接或者间接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比空气更加严重[1]。由于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特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病房多为封闭式管理,同时空气流通可能不畅,患者多是长期住院,机体对于外界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差,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较大[2]。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较为淡薄,洗手依从性较低,可能为医院交叉感染及院内感染发生的潜在因素[3],本研究旨在调查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知晓率及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共138例进行调查,其中53例医生,85例护士。
1.2研究方法
1.2.1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自制有关手卫生知识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手卫生的概念、六步洗手法、正确使用消毒剂及卫生设施等。共发放调查表138分,有效回收138份。
1.2.2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 对于医护人员进行随机抽查、隐蔽式现场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评价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观察和记录医务人员操作时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2结果
2.1医生、护士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不足,知晓率最高的为六步洗手法,最低的为手卫生设施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知晓情况远远高于医生,两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医生、护士在重要时刻手卫生执行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最差的时刻为接触患者前,医生和护士手卫生总执行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接触清洁物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环境后等手卫生执行率显著高于医生群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入院前没有而入院后获得的感染,也包括出院后48 h之内发生的感染[4]。有报道显示,精神病专科医院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可高达10%。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其他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手卫生作为控制医院感染最可靠和最重要的措施,其简便、可行,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有学者研究发现,精神病专科的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且在日常t疗诊疗活动中,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乐观,缺乏对手卫生准则的了解。在调查中发现超过70%的医护人员认为平时接触的都是精神病患者,没有什么传染病,因此也就淡漠了平日里手卫生的重要性[5]。而实际上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其行为活动异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均有所下降,加之长期应用抗精神药物,住院周期长,使得机体对外界抵抗力降低,处于半封闭环境中,活动范围小,其医院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6]。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度还有待提高,六步洗手法知晓率最高,手卫生设施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总体知晓情况远远高于医生,两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接触清洁物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环境后手卫生执行率显著高于医生群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知晓及执行情况均有待提高,医院应该加强手卫生相关管理及考核,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菊梅.精神病专科医院手卫生执行率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2):133-134.
[2]魏爱荣,武苏.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04):209-211.
[3]段佳琴,张丽娟,郝金金.精神病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1,01(24):31-32.
[4]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88-2889.
[5]林飞飞,金玉莲,杨晓丽.精神病患者手卫生现况调查及应对模式的建立[J].医学信息,2015(01):317-318.
【关键词】 手卫生促进活动;医务人员;依从性;医院性感染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2014年5月本院再次采取一系列手卫生促进活动,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方法, 选择某三级医院2014年5月在岗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 共630名。医生260名, 护士370名。
1. 2 方法
1. 2. 1 准备阶段 召开委员会扩大会议 ;公布各个病区快速消手液的使用量;开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系列活动:手卫生现场监测、全院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手卫生相关知识竞赛等。
1. 2. 2 手卫生现场监测 ①每个病区随机2名医生进行常规手卫生采样监测, 共监测56名。②监测结果:主动洗手的医生20名, 14名手卫生合格, 6名不合格, 随机采集30名未洗手医生, 结果双手菌落全部超标。
1. 2. 3 结果反馈 把监测结果反馈到每个病区, 让医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清洁的双手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1. 3 科内培训 为了提高洗手质量, 全院各病区下发两种手卫生宣传光盘观看;组织人人观看, 观看后, 护士长对科内全体人员进行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
1. 4 举办知识竞赛 感染管理科把卫生部的三个技术指南和手卫生规范编印成复习题册。感染管理委员会以文件的形式通知各病区, 随机抽人参赛。全院共抽150名医护人员参赛。比赛结果是大内科及大外科各评选一、二、三等奖。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洗手法考核 培训活动后医护人员掌握六步洗手法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活动前, 手卫生系列活动前后医护人员掌握六步洗手法的正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手卫生依从性督查 系列活动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医院开展手卫生系列管理活动, 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营造了人人做好手卫生的氛围。医院持之以恒的管理, 建立完整的手卫生管理监控体系, 才能有效预防因手卫生引起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黄丽萍, 花南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效果考察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2):202.
[2] 杜兵, 薛艳波.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的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4):3000-3001.
[3] 胡必杰. 医院感染管理执行力:案例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6.
[关键词] 手卫生;依从性;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208(2010)17-0030―02
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国卫生部医政司于2006年发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BGl5982)(以下简称“手卫生规范”),对手卫生作出明确要求。现阶段,工作繁忙时,医务人员手部的带菌量可达到5600cfu/cm,而“手卫生规范”中指出急诊科手卫生要求是手部带菌量应≤10cfu/cm,急诊环境由于是开放式24h全天候工作,病人病情复杂,危重病人及陪护人员多,各种潜在感染和带菌者情况不明,加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导致医护人员的手更加容易被污染。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也可能因为工作忙碌而来不及或忘记洗手。桂莉等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医生和护士洗手后的合格率分别是63.64%和71.50%。因此,手部的清洁消毒在急诊科至关重要。我院急诊科从2009年6月开始,加强手卫生监督监测,采取强制性干预措施,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共20名,其中医师6名,护士14名。
1.2 观察时间安排2009年6月1日~2009年6月5日为干预前观察时间,2009年6月8日~2009年7月8日为干预时间,2009年7月9日~2009年7月13日为干预后观察时间。
1.3 观察内容医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污物后、脱手套后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1.4 判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手卫生依从率=(实际洗手次数/标准洗手次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之后,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总依从率由71.35%提高到92.73%,各种手卫生指征执行率都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本院急诊科从严格管理人手,通过实施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指导、监督及完善设施等多种干预措施后,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由71.35%提高到92.73%,手卫生合格率也明显提高。另外,戴手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但在不同患者或不同操作中未及时更换手套和消毒手,反而可能增加感染的潜在危险,长时间使用手套可能会对手部卫生程度造成更大影响。有报道,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也就是说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手套,即使戴了手套也要养成规范的洗手习惯。经强化管理,脱手套后手卫生处理由72.00%提高到96.43%。从而减少外源性疾病传播的机会,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合格率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执行起来相当不容易,故我们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采取适合本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措施。
3.1 影响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
3.1.1 手卫生知识缺乏 临床护士对手卫生概念、标准隔离措施、自我防护原则和洗手方法的问卷调查显示,各调查项目知晓率最高为61.00%,最低为44.06%,多数医护人员习惯认为戴手套就可以避免手污染,所以摘手套后不再重视洗手,护士在进行治疗操作中,也往往忽略两例患者之间需要洗手这一环节,经常是一批护理操作完成后才洗手。有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约50%的人员在不洗手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部分医护人员以为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没有直接相关性,意识不到手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
3.1.2 洗手设施不完善工作区域的洗手池数量不够,未配备洗手液、感应洗手器和干手设备,速干手消毒剂配备不够等,影响手卫生的落实。
3.1.3 手卫生相应教育、宣传、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医院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不够,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医护人员对手卫生不够重视。加上急诊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抢救工作繁忙,来不及用标准的六步法规范洗手,这也是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3.2 急诊科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措施
3.2.1 加强宣传,集中培训采取形式多样的手卫生知识培训,开展集中讲座,不断强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感染控制意识与技能,将洗手六步法的彩色图标张贴在每个洗手池上方,既能养成医护人员自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的习惯,又教给了洗手方法,使之习惯成自然,提高洗手依从性和合格率,在自我保护的同时也注重维护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护理;手卫生;院内感染;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同时,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众所周知,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大量的流行性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的约占30%,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手卫生是关系到医患安全、医疗水平、医护质量的大事,认真的"洗手",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因此,手卫生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护安全至关重要,"洗手"也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人员手卫生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从2014年1月~12月我院的护理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另随机选取从2015年1月~12月实行手卫生政策后我院的护理人员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中,男性6例,女性94例,年龄为24~48岁,平均(36.7±5.4)岁,护龄为1~15年,平均(7.6±3.5)年,观察组护理人员中,男性8例,女性92例,年龄为23~49岁,平均(36.9±5.1)岁,护龄为1~16年,平均(7.8±3.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科室来源及护龄长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从医院各科随机抽取,实施诊疗或者或者其他无菌操作之前实施现场采用。其具体的方法为:被检测人员并拢五指,用浸有无菌洗脱棉类的棉拭子于手指屈面从指根至指端反复涂查两次,且随之转动,之后使用无菌剪刀将其操作者手接触的部位剪去, 把棉拭子投入至含有10 ml无菌洗脱液地试管内,直到样液混均,而后取1 ml接种在营养琼脂类的3M无菌的纸片内,放置在37℃的温箱内培养48 h,并计数。
1.3判定标准 一类到三类环境下工作的医护人员手上的细菌总数依次是:一类≤5 cm2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二类也是≤5 cm2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三类≤10 cm2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并同时没有致病菌的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由表1可见,观察组护理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影响国内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的因素主要包括洗手设施配备不完善、工作过忙、清洁用品引起皮肤不适、无严格的监管措施等。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是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最有效方式[3]。对于手卫生的实施一般采取以下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①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监督管理网络平台,上传各部门护理人员手卫生洗手执行率、认知水平测验结果,定期通报由于手卫生引发的院内感染安全事件;②成立专门的手卫生管理小组:有关专家组成护理人员手卫生专项管理小组,统一监管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定期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③制定严格的手卫生标准:确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普通洗手率、消毒洗手时间、外科洗手步骤等精确数据,并进行严格考核。对于无法达到要求的个人及科室进行通报和处罚;④发放文件:规范性文件需要按照流程进行备案,并下发给相关部门。另外,政策主要起到战略指导性、普遍长期性作用,针对于不同单位,还需要特异性修订,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⑤完善消毒设备设施:医院应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设施设备的资金设备投入,将患者安全置于首位,同时关注护理人员的自身利益,提供手部护肤用品,避免因清洁用品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危害[4]。正确的洗手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是阻碍通过医护人员的手接触病人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医务工作者无论医疗、手术、还是护理的操作需要,都要认真洗手,防止外来菌的传播[5]。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因为不洗手或洗手不彻底,发生了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而且也增加了医护人员自己的工作量,还影响医院病床的周转。而正确认真地洗手可以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所以洗手是切断接触传播疾病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之一[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护理人员手卫生政策,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达标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春.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关系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3(50):24-25.
[2]程珀,顾秀凤,钱昌,等.护理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2.
[3]孙健.手卫生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4):175-177.
[4]卢昌碧.加强ICU工作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17-18.
【关键词】PDCA循环;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75-01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质量的核心之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患者的安全和医院的信誉。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最基本、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1]。手卫生是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日常治疗和护理工作,手术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进行手卫生的管理,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我科2012年6月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引入手卫生依从性中,从而取得了良好地效果。
1方法
1.1计划阶段
1.1.1收集资料查找问题我科于4-5月份对174例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病人前后、清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后、接触病人物品后进行现场观察,四项指征总洗手执行率仅为38.5%。
1.1.2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运用鱼骨图(图1)进行因果分析,可以从人、材料、环境、方法4代个方面总结其中原因见下表;运用柏拉图法分析影响洗手依从性的主要问题,得出(1)水洗太麻烦(2)医护人员意识淡薄(3)洗手指征不清(4)无人监管是造成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低的最主要原因。
图1医务人员手卫生存在问题的鱼骨图分析
1.1.3 制定预期目标及措施我科设定至8月洗手依从性提高至90%以上的预期目标。针对以上原因制定相应措施;(1)在科室推广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并在工作场所增贴醒目的标语,鼓励医务人员之间相互提醒、监督。(2)加强教育培训,学习医院感染与手卫生关系,手卫生指征、六步洗手法,加强洗手的重要性。(3)每月进行1次手卫生洗手考核,考核不及格者进行强化培训,护士长根据公布结果进行表扬及批评,并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1.2实施阶段
1.2.1 全员培训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及正确六步洗手的步骤,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达100%。
1.2.2成立监管小组 由院感质控小成员组成,监督各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情况,并进行洗手比赛,评选最佳洗手能手。
1.2.3检查阶段 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相结合。(1)院感小组成员在加强平时督查的同时,每周定期检查一次。(2)护士长每周进行1次手卫生洗手考核,对考核不及格者进行强化培训并与个人考核绩效挂钩,并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全科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督导整改到位。
1.2.4处理阶段 院感小组成员每周将检的结果在科内进行分析总结,做得好的继续保持,并纳入到洗手标准化中,将存在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2结果
应用PDCA前的洗手执行率为38.5%,而应用PDCA后的洗手执行率为91.5%,应用PDCA后的洗手执行率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实施PDCA前后医务人员洗手情况比较例(%)
n 执行洗手 未执行洗手PDCA前 174 67(38.5) 107(61.5)PDCA后 188 173(91.5) 15(8.5)注:χ2值=115.826,P
3讨论
3.1有效地提高医务人手卫生意识与责任感医院感染大部分为接触传染,由医护人员的手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2]。通过全科全员参与,为了共同的目标,群策群力,精诚合力,提出了科学的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措施,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强化了手卫生的意识和责任感;针对个别薄弱的进行强化培训,抽考成绩与实施前比较显著提高。
3.2提高洗手依从性管理质量 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呈螺旋式上升,它注重的是细节量化、环节临控、全程互动[3]。PDCA循环管理强化了每个环节的管理,人人参与管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个人、每个环节均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消灭了管理盲区[4]。我科应用PDCA管理程序,不断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反馈、改进,一个循环扣一个循环,它每循环一次都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未解决和新出现的问题将进入下一次循环,如此反反复复,直至医务人员医手的洗手从性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六亿,贾会学,朱其凤,等.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86-1387.
[2]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关键词】 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202
手卫生是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其中, 洗手是指医务人员采用洗手液、肥皂与流动水进行洗水, 以去除手部细菌、污垢、碎屑等;而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从而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常规洗手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的过程[1]。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 对控制院内感染,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院以75例儿科病房患儿为例, 分析患儿手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本院儿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住院的患儿75例作为观察对象, 男女比例为42:33, 年龄8个月~10岁, 平均年龄(3±1.08)岁;患儿的疾病类型包括:消化系统疾病23例, 呼吸系统疾病36例, 其他疾病16例, 其中有静脉留置针者19例。
1. 2 方法 待患儿直接用手进食或吮指时, 对患儿手指进行采样, 采样后指导患儿家长或亲自对患儿进行手部清洁, 待清洁完毕后再次进行手指采样。采样方法为:并拢患儿五指, 应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于患儿双手指曲面由指根到指端来回、转动擦拭各2次, 之后剪去医务人员手接触部位棉拭子, 将剩余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 送去检验科检验。
1. 3 评定标准 患儿手卫生监测合格率评价标准为:采样面积按照30 cm2计算, 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的Ⅲ类环境标准, 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 不可检出致病微生物。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手部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对照 对75例病房患儿手部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进行分析对照, 患儿手部清洁前仅有7例监测合格, 合格率为9.33%, 平均细菌菌落数为(38±14.17)cfu/cm2;手部清洁后有62例监测合格, 合格率为82.67%, 平均细菌菌落数为(8.3±5.10)cfu/cm2。患儿手部清洁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清洁前, 且细菌菌落数明显低于清洁前,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清洁前患儿手细菌检出情况分析 对患儿手部清洁前的细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 检出细菌的68例患儿中, 共检出腐生葡萄球菌27例, 表皮葡萄球菌22例, 微球菌11例, 大肠埃希氏菌6例, 白色念球菌3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各1例, 其中有部分患儿检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
3 讨论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8%~15%左右的患儿发生医院内感染, 由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严重者还会引起患儿死亡。因此, 如何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 也是临床十分关注的话题。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患儿手部存在细菌, 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基于这一现象, 加强手部清洁, 对控制院内感染也十分重要。
本院将75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在患儿手部未清洁时进行手部采样, 通过手卫生监测结果显示, 患儿在手部清洁前手卫生监测合格率仅为9.33%, 检出手部细菌包括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黏质沙雷氏菌、变形杆菌等。对患儿手卫生现状展开调查, 患儿手卫生监测不合理原因主要是因为患儿及家长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足, 洗手能动性差, 导致患儿经常吮吸不干净手指, 进餐前不洗手。此外, 医院方面对于患儿手卫生的管理也不是十分严格, 未能详细叮嘱患儿家属做好手卫生工作, 患儿在治疗期间, 吃零食时直接用手去抓, 很少有人洗手后再进食。还有一些患儿由于年龄太小, 大小便管理困难, 在治疗期间经常出现随地大小便, 用过的纸尿裤随处乱丢的现象, 这样不仅影响医院的环境, 造成床单污染, 还容易导致患儿发生院内感染[2]。
基于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的不理想现状, 建议医院从如下三点加强干预与管理:①加强病房管理。医院需提供给患儿一个相对清洁的住院环境, 病房内设置有盖的垃圾桶, 方便患儿及家属丢弃垃圾, 以避免垃圾乱丢现象;②加强卫生宣教。对3岁以上患儿, 以及患儿家属加强卫生宣教, 使之明白手卫生的重要性, 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针对年龄较小, 有吮指习惯的患儿, 家长也应加强管理, 经常擦拭患儿手指, 尽可能减少手部细菌。③完善病区洗手设施。为每个病区设置洗手设施, 方便患儿洗手, 并配置洗手液、消毒剂等, 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洗手方法, 以保证手部清洁的彻底性, 杜绝致病细菌滋生[3]。
综上所述, 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现状不理想, 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临床应深入分析患儿的手卫生影响因素, 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对策, 尽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手卫生现状, 降低院内感染率,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母方, 赵玉兰, 母楠.住院患儿手卫生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 2012, 5(8)169-170.
[2] 高清华.儿科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 2013, 20(3):184-185.
关键词: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因素;对策
通过了解洗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提高手卫生的相应措施。显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的手污染,手污染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群,通过保持手卫生,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组试验对我院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眼科的38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9名,对照组中,男性医务人员2名,女性医务人员17名,年龄在23~37岁,平均年龄为(30.42±1.43)岁。观察组中,男性医务人员3名,女性医务人员16名,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为(30.71±1.45)岁。两组眼科医务人员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眼科医务人员接受常规的管理,在手卫生依从性方面进行常规管理。
1.2.2观察组 对照组眼科医务人员接受针对性的综合管理对策,对手卫生指标进行正确的评价,对标准化的手卫生相关术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相关参考文献对手卫生相关的标准化术语进行了解,其对正确理解手卫生内涵与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手卫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卫生评价准确性的很多因素进行考虑,如手上的配饰、检测方法、手卫生制剂成分等。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手卫生管理和监控措施。
在适当的场所修建洗手设施,需要使用流动水洗手,医院提供相应的快速手消毒剂,确保医务人员及时、正确的洗手。要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使用非手触摸式水龙头,如果选用手触摸式水龙头,需要进行定时进行擦拭消毒。在洗手时使用的肥皂主要选择液体皂,如果选择固体皂,要确保干燥,最好采用热风烘干器。
在很多情况下均需要眼科医务人员洗手,如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摘手套后、处理清洁、直接接触患者前后、体液污染后等等,这些情况均需要洗手。
1.3观察指标 主要应用我院自制的眼科手卫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大于等于90分表明手卫生依从性好,其中评分在60~89分之间表示手卫生依从性中等,其中评分低于60分表示手卫生依从性差[1]。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χ2)对手卫生依从性方面的数据进行检验,如P
2 结果
两组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对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很多影响因素,具体如下;①管理监督不到位。通过对我院眼科医务人员依从性的情况进行了解,其中管理及监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院手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且监督力度较差,同时缺乏患者及家属的监督[2];②洗手设备不健全。调查显示我院洗手设备及卫生产品严重缺乏,对手卫生管理的落实产生直接的影响[3];③医务人员手卫生认识不到位。我院眼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缺乏手卫生知识,不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时间和程序[4]。
本研究通过改善手卫生设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在适当的场所修建洗手设施,要求医院为眼科医务人员提供快速消毒剂,能够确保医务人员及时、正确的洗手[5]。要求医院建立相应的手卫生管理和监控措施,医务人员能够遵守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眼科医务人员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需要针对医院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侯建玲,许振霞,赵国云.基层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4(16):3002-3013.
[2]付卫丽,冯继贞,焦秋红.等.院前急救中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训查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11(25):2257-2276.
[3]彭亿平,刘芳,郑玲,等.影响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03):243-244.
[4]李焕芝,毛乾国,付建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改进对策阴[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9):1858-1859.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调查问卷;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03-01
手卫生是一种最简单、最实用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据报道,通过手卫生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临床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的主要群体,他们对手卫生的认知程度及手卫生依从性状况直接关系到病人能否获得安全有效的护理。为了解临床护士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及手卫生依从性情况,通过不记名当场回收问卷的形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特开展了此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为某综合医院的临床护士,通过随机抽样对其中226名护士进行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状况调查。
1.2研究方法: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有4部分:①一般情况,如学历、职称、性别等;②需要进行手卫生的指证;③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④干手方式的选择。发放调查问卷时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等,要求调查对象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及依从性情况。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SPSS16.0,office软件等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手卫生依从性调查问卷》226份,收回226份,回收率100%。
2.2临床护理人员对手卫生指征的了解状况(见表1)
表1临床护理人员对手卫生指征的了解状况(n=226)需要进行手卫生的指征认为需要(1)进入或离开病房之前220(97.3%)(2)接触患者前200(88.5%)(3)接触患者后224(99.1%)(4)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196(86.7%)(5)戴手套前186(82.3%)(6)摘手套后202(89.4%)(7)穿脱隔离衣前后226(100%)(8)进行无菌操作前226(100%)(9)注射前198(87.6%)(10)取无菌物品前226(100%)(11)同一个病人检查或操作从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200(88.5%)(12)手上有可见的污迹222(98.2%)(13)处理污染物后226(100%)(14)抽血或采血前194(85.8%)(15)进行侵入性操作前218(96.5%)2.3认为影响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见表2)
3讨论
手卫生是一项简单易行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之一,愈来愈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院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如何落实和改进手卫生依从性, 营造良好的手卫生文化氛围,具体的举措有:
3.2增强手卫生认识: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意识到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改变临床护理人员的行为观念。为此,我们特邀请了省知名院感专家进行讲座,让广大护理人员了解手卫生的前沿知识,认识手卫生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重要性。
3.3完善手卫生设施:如配备标准的洗手池,尽量采用感应室水龙头,用洗手液取代肥皂,配备干手用具等。
总之,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应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 (4) : 4262428
[2]李雅琴,高书义,郭丽英.2004 - 2007 年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 (7) :9562957
南阳市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静脉配置中心36名配置中心操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培训、教育和持续质量改进,并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前(对照组)和改进后(研究组)静脉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 经过半年的培训教育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和合格率明显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知识考试90分以上(优秀)的5名,80~90分(合格)人员17名,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13.9%和47.2%,改进后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21名,合格人员14名,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58.8%和97.2%,改进前后优秀率和总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静脉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及落实手卫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持续质量改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手卫生;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62-02
[作者简介] 席腾飞(1986-),女,本科,河南平顶山,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近几年来,医院为了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以及降低医院成本,均成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然而配置中心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环境影响外,配置工作中心人员手卫生也是导致发生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1]。因此加强静脉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的管理能有效的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手卫生一般是指医护人员洗手、手卫生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医护人员在洗手时应使用肥皂或流动水进行洗手,以便去除手皮肤上的碎屑和污垢,且一般洗手的时间为20 s。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时一般采用速干洗手液揉搓双手进行洗手和消毒,以便减少手部的暂居细菌,通常认为医护人员手部暂居细菌常易引起传播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研究报道,目前国内医护人员对洗手、手卫生消毒的依从性较低,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责任感较低[2]。为了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本文对我院静脉配置中心36名配置中心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持续质量改进,并探讨改进前后配置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6月期间我院静脉配置中心36名配置中心操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名,女性15名,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为30.7岁,工作时间为2~20年,平均工作时间为8.4年;36名人员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21名,初级职称14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主要负责全院静脉药物的配置,包括普通药物、静脉高营养液、抗生素和化疗药物等。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分别对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以及考试总合格率进行评价。
1.2 方法
对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教育以及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其对洗手和手卫生消毒意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制定相应的手卫生管理制度以及严格执行手卫生6步吸收法。配置中心负责人对配置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相关知识培训情况进行监督和考察。
1.2.1 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部分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观念薄弱、相关知识欠缺以及责任心不足,觉得洗手麻烦,认为配置药物时不洗手也未发生药物污染和医院感染现象,有些工作人员认为无菌手套可以替代手卫生,戴手套后可以有效的阻止病菌的传播[3];②配置人员不足,配置工作量较大,配置人员为了尽快完成配置任务,通常选择简化洗手和手卫生步骤;③配置中心手卫生制度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在没有监督情况下,配置人员未进行有效的洗手和手卫生消毒就进行配置操作;④医院设施简陋,洗手设备较少,速干洗手液消耗较快,更换速度慢,同一时间内洗手区域较拥挤,使得配置人员洗手不方便,甚至为了节约时间,部分人员未洗手。
1.2.2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①完善和落实制度 配置中心应制定手卫生相关考核制度和标准,以及给予相应的奖惩,将每月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医院感染考核中;另外对配置中心人员是否正确掌握和知晓6步洗手法进行随机抽查考核,并将结果纳入绩效奖金考核中。
②改善洗手环境 配置中心向医院总务部门申请,要求改善配置中心洗手设备和环境,增加洗手区域内的设施,如洗手池、速干洗手液、手巾纸以及干手机等,并在洗手区域张贴6步洗手法详细讲解示意图。
③改进工作流程 配置中心应合理完善配置人员的调配制度,合理利用调配资源,减少配置人员繁重的工作量;同时配置人员在配置过程中应合理安排配置工作顺序,务必做到先清洁后污染,这样可有效的减少洗手次数;另外还应提倡应用速干洗手液或快速消毒剂,进而减少洗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年限长和职称高的配制人员应做好帮带和指导作用,并选择基础扎实和责任心强的老同志作为帮教老师,指导新进员工、进修人员和实习生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
④合理安排和调整工作量 配制中心应根据医院各科室和病区需配置静脉药物的液体量,合理安排和调整人员应承担的配置量,并提倡人员相互协调和配合的风气,使每个工作人员能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安排的工作量。
⑤加强监督管理 配置中心应建立中心感染监督小组,进行持续的质量控制,及时制定和修改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提高人员对持续改善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落实[4]。同时,科室或配置中心负责人定时对工作人员手卫生落实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并统计洗手液和快速洗手消毒液的领用和实际消耗的数量是否相同。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经过半年的培训教育干预和持续质量改进,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和合格率明显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配置中心人员相关手卫生知识考试情况
改进前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知识考试90分以上(优秀)的5名,80~90分(合格)人员17名,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13.9%和47.2%,不合格人数14名,不合格率为38.9%;改进后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21名,合格人员14名,优秀率和总合格率分别为58.8%和97.2%,不合格人数为1名,不合格率为2.8%,改进前后总合格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合格率=优秀率+合格率,见表2。
3 讨论
医院内90%的工作均需医务人员通过手来完成,大约有30%的院内感染是因为医院医务人员洗手和手卫生未落实而传播细菌和病毒引起的[5-6]。因此,做好医务人员洗手和手卫生工作能有效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差。持续质量改进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加强对过程进行管理和各环节进行控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主要负责医院静脉药物的配置,不管其中哪个环节出现疏忽均会导致大范围的医院感染,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手卫生是静脉配置中心最不容忽视和最基本的一个重要环节[7]。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半年的持续质量改进,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格率以及手卫生相关知识考核总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强静脉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配置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及落实手卫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院各科室手卫生情况让然存在些许问题,因此在日后工作中医院应坚持对全院手卫生情况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
参考文献]
[1]孟凡堰,陈兴锦,韩兴权,等.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药房,2010(44):4212-4214.
[2]王佳坤,张月良,甘惠贞,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危害药品调配的职业防护[J].医药导报. 2011,30(9):1257-1258.
[3]史文秀,赵春芝,张久星,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安全管理[J].医药导报,2012,31(1):122-123.
[4]刘福香,朱亚芳.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控制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0):265.
[5]姜小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的运行与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4-66.
[6]徐丽华,彭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改进护理服务及质量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报,2013(8):21-23.
关键词:手卫生;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CSSD员工的手既要接触最污染的器械,又要接触无菌物品,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研究表明,工作人员的手是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卫生部于2009年7月颁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6项卫生行业标准》,其中之一是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本文于2013年~2014年对当地8家医院CSSD员工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包括3家三甲医院,其它医院5家。CSSD员工297人,其中护士213人,工人84人。
1.2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模式于2013年~2014年对当地8家医院CSSD员工手卫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感染控制操作手册(国际版)》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自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手卫生指征的掌握和实际执行情况。手卫生执行率%=实际正确执行次数/应该执行的手卫生次数×100%[1]。
1.3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情况 护士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合格率均高于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手卫生指征执行情况 见表2, 从手卫生指征各项执行率看出护士均高于工人,但达100%的仅为2项,分别为处理污染物品后与下班前。
3 讨论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因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0)的高度重视[2]。本次调查的八家医院CSSD洗手设施均完善,护士对手卫生知识掌握和实际操作合格率均高于工人,且手卫生指征各项执行率均高于工人,但执行情况均不理想,仅处理污染物品后和下班前执行率达100%[3]。这种情况说明,医护人员在处理污染物品后和下班前的洗手带有明显的自我防护意识,工人对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太少,工作中执行率更低,尤其是脱手套后。其主要原因知识缺乏,洗手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有关。
对策:①优化工作流程;②正确使用手套,CSSD员工在接触污染器械时必须戴手套,在进行不同操作时应及时更换手套,目的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自己,同时也避免了交叉感染,控制传染源。有报道橡胶手套有3%~52%不可见渗透,也就是说戴了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要正确合理应用手套,即使戴了手套也要养成规范的洗手习惯[4];③使用合格的手卫生产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④多种形式培训:小讲课、图片等。在各个工作区域张贴温馨提示小卡片"你洗手了吗?"、"你更换手套了吗?",在各个洗手池旁贴上七步洗手法,时刻提醒工作人员自觉正确洗手[5]。
CSSD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其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直接关系到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和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做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直接、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6]。
参考文献:
[1]万莉.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
[2]叶茂林.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52-1753,1784.
[3]刘兰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2).
[4]陶小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34-235.
1.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吉林白山 135200;2.靖宇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站,吉林白山 135200
[摘要] 目的 研究通过对手术内的感染源进行控制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手术室院内的感染进行常规性的控制。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的发生感染的人数、在手术室内空气的质量以及相应的护理人员手的卫生状况。结果 在观察组中手术室内的细菌和对照组相比,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护人员手的卫生状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人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手术室院内的空气质量、医护人员的卫生状况进行控制之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手的卫生状况,从而降低术后的感染率。
[
关键词 ] 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48-02
手术室是医院内发生感染的人数最多是区域,同时也是对医院内感染进行控制的重点科室。为了降低医院的感染率,医院就要积极地开展感染控制活动,主要从医务护理人员的卫生、[1]手术内的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控制。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手术室院内的感染进行常规性的控制。针对此研究目的,本篇文章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有54例,女性患者有46例,年龄在31~68岁,平均年龄为(37.4±4.5)岁,骨科的患者有16例,普通外科的有34例,妇产科19例,其他科室31例。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有58例,女性患者有42例,年龄在29~66岁,平均年龄为(36.7±5.3)岁,骨科的患者有13例,普通外科的有36例,妇产科21例,其他科室30例。
1.2观察组感染控制方法
1.2.1医护人员手卫生控制针对医护人员对洗手的时间进行控制,规定医护人员在进行外科手术时洗手的时间不能少于3分钟;若是手术中指甲过长也会导致在手术中出现感染,因而要在一些指定的地点放置指甲剪;另外若是消毒液未干就进行手术也不能充分发挥消毒的效果,因而针对特定的地点要安置吹风机。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感染控制方法。
1.2.2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首先,在对手术室进行清洁过后,要开窗大约30 min之后再对室内进行湿式的擦拭,最后再进行紫外灯光消毒1 h的操作;其次,在一台手术结束之后,手术室最少要经过20 min之后才能进行下一台手术;第三,在对感染性的疾病进行手术之后,最少要经过2 h之后才能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其中针对特殊传染类型的疾病进行手术之后,最少要经过6 h之后才能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并在对手术室进行连续性3次的空气培养确定为阴性之后,才能进行下一台手术。另外,要保证手术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2±1.8)℃,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同时,要对进行手术的人数进行严格的控制,针对像眼内手术、甲状腺手术等类型的手术参观的人数要控制在3人以内;针对像阑尾类型的手术参观的人数要控制在4人以内;并且要对带进手术室内的衣物、病历等资料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感染控制方法。
1.3观察指标
首先,对进行感染控制手术室院内的空气质量和进行常规性控制的手术室院内的空气中的细菌数量进行比较,其次,对这两组医护人员的的手心、手背等部位进行细菌培养,比较细菌的数量;最后针对这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进行比较。
1.4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空气质量以及手卫生合理率比较
比较这两组中空气的质量以及医护人员手的卫生状况,详细的结果见表1、2所示。
2.2术后感染比较
在观察组中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的人数有4例,在对照组中发生感染的人数有10例。观察组中发生感染的人数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对手术室院内产生感染的因素
手术室在医院中是对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的场所,同时也是发生感染的重要区域,现阶段引起医院手术室发生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像手术室内的清洁卫生不彻底、对污染区的区分不合理以及标志不明显;或是对手术室内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的不扯度等都会对手术室产生相应的[2]感染;同时,由于存在手术较多而手术室较少的情况,使得连台手术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也会造成手术室的感染;另外,有时由于有些手术的侵入性较强,加之进行消毒的消毒液浓度较低,就会使的消毒的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一些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时并为按照严格的消毒程序进行操作,自我防护的意识较差[3],尤其一些工作年限较少的医生对手的卫生状况认识的程度不够,都会对手术室造成一定的感染。
3.2强化手术室内对感染的控制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很多医院已经探索出了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该篇文章中就针对医院的手术室内空气的质量、医护人员手的卫生状况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的控制,和常规性控制的方法相比,在观察组中手术室内的细菌和参照组相比,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护人员手的卫生状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之后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的人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空气质量以及医护人员手的卫生状况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手术室发生感染。
[
参考文献]
[1]陈荣华.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应用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123-124.
[2]何仲楠.手术室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32-146.
[3]卫春景.基层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3):145.
[4]郭维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管理与控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74-275.
[5]李文红,李丽娜,刘真,等.手术室感染因素分析与控制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127-128.